CN102387006A -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7006A
CN102387006A CN2010102686915A CN201010268691A CN102387006A CN 102387006 A CN102387006 A CN 102387006A CN 2010102686915 A CN2010102686915 A CN 2010102686915A CN 201010268691 A CN201010268691 A CN 201010268691A CN 102387006 A CN102387006 A CN 102387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type
feedback model
cqi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86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铭
刘仁茂
杨曾
梁永明
张应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686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870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87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70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双码本预编码框架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根据本发明,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方式和所述反馈模式,对预编码矩阵索引#1(W1)和/或预编码矩阵索引#2(W2)与其他反馈信息执行相应的联合编码处理;以及利用所述反馈资源,向基站反馈经联合编码处理后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反馈模式规定秩索引(RI)与W1联合编码且宽带CQI与W2联合编码,或者所述反馈模式规定宽带信道质量索引(CQI)与W1和W2联合编码,或者所述反馈模式规定宽带CQI与W1联合编码。本发明具有易于实现,信令开销较小等优点,可适用于LTE-A/4G蜂窝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5G蜂窝通信系统中。

Description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天线多载波基站小区中,用户设备将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基站的技术。 
背景技术
多天线(MIMO:Multiple In Multiple Out)无线传输技术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配置多根天线,对无线传输中的空间资源加以利用,获得空间复用增益和空间分集增益。信息论研究表明,MIMO系统的容量随着发射天线数和接收天线数的最小值线性增长。 
图1示出了MIMO系统的示意图。图1中,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天线构成多天线无线信道,包含空域信息。另外,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具有较强的抗衰落能力和较高的频率利用率,适合多径环境和衰落环境中的高速数据传输。将MIMO技术与OFDM技术结合起来的MIMO-OFDM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例如,3GPP(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计划)组织是移动通信领域内的国际组织,她在3G蜂窝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3GPP组织从2004年下半年起开始设计EUTRA(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及陆基无线电接入)和EUTRAN(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及陆基无线电接入网),该项目也被称为LTE(长期演进)项目。LTE系统的下行链路就是采用MIMO-OFDM技术。2008年4月,3GPP组织在中国深圳会议上,开始探讨4G蜂窝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工作(目前被称为LTE-A系统)。MIMO-OFDM技术仍然成为LTE-A系统的关键空中接口技术。 
在LTE-A系统中,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是一项新内容。其概念图如图2所示,即一个基站同时配有多个下行载波和多个上行载波,将多个载波虚拟地整合为一个载波,称为载波聚合。LTE-A 系统支持连续载波聚合以及频带内和频带间的非连续载波聚合,最大能聚合带宽可达100MHz。为了在LTE-A商用初期能有效利用载波,即保证LTE用户设备能够接入LTE-A系统,每个载波应能够配置成与LTE系统后向兼容的载波,然而也不排除设计仅被LTE-A系统使用的载波。在LTE-A系统的研究阶段,载波聚合的相关研究重点包括连续载波聚合的频谱利用率提升,上下行非对称的载波聚合场景的控制信道的设计等。其中,控制信道的设计就包含用户设备如何将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基站。 
在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面,LTE系统存在两种反馈信道,即上行物理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和上行物理数据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一般而言,PUCCH用于传输同期性、小载荷、基本的信道状态信息;而PUSCH用于传输突发性、大载荷、扩展的信道状态信息。在PUCCH上,一次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由不同的反馈内容组成,不同的反馈内容在不同的子帧内进行传输。在PUSCH上,一次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在一个子帧内传输完毕。在LTE-A系统中,这样的设计原则将被保留。 
反馈的内容分为三类,第一是信道质量索引(CQI:Channel Quality Index),第二是信道预编码矩阵索引(PMI:Precoding Matrix Index),第三是信道秩索引(RI:Rank Index),以上三种内容均为比特量化反馈。在LTE-A系统中,以上三种内容仍然是反馈的主要内容。其中,对于PMI,目前的共识是,PMI由两个信道预编码矩阵索引#1和#2(W1和W2)共同决定,W1表征宽带/长时的信道特征,W2表征子带/短时的信道特征。在PUCCH上传输W1和W2时,没有必要在同一子帧中同时反馈W1和W2,另外,W1或W2有可能在反馈中被省略。参见文献:3GPP R1-102579,“Way forward on Rel.10 feedback”(3GPP标准化提案,编号:R1-102579,“第10版本中反馈技术的未来研究”)。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所对应的所有频率区域称为S集合(Set S),在LTE系统中,只存在单载波的情况,S集合被定义等于系统载波带宽。在LTE-A系统中,由于存在多载波的情况,S集合可能被定义等于单个载波带宽,或等于多个载波带宽之和。 
在LTE系统中,定义了8种下行数据的MIMO传输方式:①单天线发射:用于单天线基站的信号发射,是MIMO系统的一个特例,该方式只能传输单层数据;②发射分集:在MIMO系统中,利用时间或/和频率的分集效果,发射信号,以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该方式只能传输单层数据;③开环空分复用:不需要用户设备反馈PMI的空分复用;④闭环空分复用:需要用户设备反馈PMI的空分复用;⑤多用户MIMO:多个用户同时同频参与MIMO系统的下行通信;⑥闭环单层预编码:使用MIMO系统,需要用户设备反馈PMI,只传输单层数据;⑦波束成形发射:使用MIMO系统,波束成形技术,配有专用的参考信号用于用户设备的数据解调,不需要用户设备反馈PMI,只传输单层数据;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用户设备可被配置为反馈PMI及RI,或不反馈PMI及RI。在LTE-A系统中,上述8种传输方式有可能被保留或/和删减或/和增加一种新的传输方式——MIMO动态切换,即基站可以动态地调整用户设备工作的MIMO方式。 
为了支持上述MIMO传输方式,LTE系统定义了许多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每种MIMO传输方式,对应若干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详细说明如下。 
在PUCCH上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有4种,分别为模式1-0、模式1-1、模式2-0和模式2-1。这些模式又是4种反馈类型的组合,它们是: 
类型1——频带段(BP:Band Part,是集合S的一个子集,其大小由集合S的大小确定)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CQI(子带位置的开销是L比特,第一个码字的CQI的开销是4比特,可能的第二个码字的CQI,采用相对于第一个码字的CQI的差分编码方式,开销是3比特); 
类型2——宽带CQI和PMI(第一个码字的CQI的开销是4比特,可能的第二个码字的CQI,采用相对于第一个码字的CQI的差分编码方式,开销是3比特,PMI的开销根据基站的天线配置,为1、2、4比特不等); 
类型3——RI(根据基站的天线配置,2天线的RI的开销为1比特, 4天线的RI的开销为2比特); 
类型4——宽带CQI(开销一律为4比特)。 
用户设备根据上述类型的不同,相应地反馈不同的信息给基站。 
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CQI信息。 
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CQI信息。 
MIMO传输方式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的对应关系如下: 
MIMO传输方式①:模式1-0,模式2-0 
MIMO传输方式②:模式1-0,模式2-0 
MIMO传输方式③:模式1-0,模式2-0 
MIMO传输方式④:模式1-1,模式2-1 
MIMO传输方式⑤:模式1-1,模式2-1 
MIMO传输方式⑥:模式1-1,模式2-1 
MIMO传输方式⑦:模式1-0,模式2-0 
MIMO传输方式⑧:模式1-1,模式2-1用户设备反馈PMI/RI;或 
                模式1-0,模式2-0用户设备不反馈PMI/RI 
在PUSCH上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有5种,分别为模式1-2、模式3-0、模式3-1、模式2-0和模式2-2。 
模式1-2的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PM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模式3-0的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第一个码字的CQI、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其中,子带CQI采用相对于宽带CQI的差分编码方式,以减少反馈开销。 
模式3-1的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各个码字的CQ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及可能的RI信息。其中,子带CQI采用相对于宽带CQI的差分编码方式,以减少反馈开销。 
模式2-0的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优选出的M个子带的位置、所述M个子带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模式2-2的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优选出的M个子带的位置、所述M个子带上的宽带PMI、所述M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MIMO传输方式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的对应关系如下: 
MIMO传输方式①:模式2-0,模式3-0 
MIMO传输方式②:模式2-0,模式3-0 
MIMO传输方式③:模式2-0,模式3-0 
MIMO传输方式④:模式1-2,模式2-2,模式3-1 
MIMO传输方式⑤:模式3-1 
MIMO传输方式⑥:模式1-2,模式2-2,模式3-1 
MIMO传输方式⑦:模式2-0,模式3-0 
MIMO传输方式⑧:模式1-2,模式2-2,模式3-1用户设备反馈 
                PMI/RI;或 
                模式2-0,模式3-0用户设备不反馈PMI/RI 
针对LTE-A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目前的参考资料比较少,主要是因为标准化的进程还没有讨论到该部分。仅有的一些资料主要针对反馈的大体思想作出阐述,主要有: 
1)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基本设计原则:周期性反馈最多可以支 持5个下行载波,且采用与第8版技术相似的设计原则,映射到1个上行载波进行反馈。另外,需要考虑如何减少反馈开销以及如何扩大反馈信道的载荷。该基本设计原则中没有提出任何具体实现方案,故该领域仍然是一项技术空白。参见文献:3GPP RAN1,“Final Report of 3GPP TSG RAN WG1#58bis v1.0.0”(3GPP RAN1报告,“3GPP TSG RAN WG1#58bis会议的最终报告”); 
2)频域/时域/空域差分反馈:用户设备把反馈信息在频域/时域/空域上做差分处理后再反馈给基站,以减少反馈开销。但是,如何解决误差传播和多载波情况下的差分反馈仍然是有待研究的问题。参见文献:3GPPR1-101808,Intel Corporation,“Evaluation of enhanced MIMO feedbacks for LTE-A”(3GPP标准化文档,编号:R1-101808,英特尔公司,“评估LTE-A系统中增强型MIMO的反馈”); 
3)多重表征的反馈方法:针对空域信道状态信息,采用从不同角度进行量化表征的方法,进行多次反馈。参见文献:3GPP,R1-102336,“Extending Rel-8/9 UE feedback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Qualcomm(3GPP文档,编号:R1-102336,“基于第8/9版反馈技术的延展获得性能提高”,高通公司); 
4)W1(预编码矩阵索引#1)和W2(预编码矩阵索引#2)在PUCCH上的传输原则:当W1和W2分开在不同子帧上传输时,W1与RI在一个子帧中共同传输,且联合编码(W1和RI的总反馈开销小于等于5比特);当W1和W2在同一子帧上传输时,对码本进行降采样,使W1和W2的总反馈开销小于等于4比特。 
参见文献:3GPP,R1-104234,“Way Forward on CSI Feedback for Rel.10 DL MIMO”,Texas Instruments,et.al.(3GPP文档,编号:R1-104234,“版本10系统中下行MIMO反馈的下一步趋势”,德州仪器公司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技术不充分,以及操作性不强或不合理的问题,提供一种新颖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出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包括:配置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根据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分配各用户设备进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所需的反馈资源;以及将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通知给相应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反馈模式规定RI与W1联合编码且宽带CQI与W2联合编码,或者所述反馈模式规定宽带CQI与W1和W2联合编码,或者所述反馈模式规定宽带CQI与W1联合编码。 
优选地,采用高层信令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通知给相应的用户设备。 
优选地,当基站通过资源管理和调度指示用户设备进行动态MIMO切换时,基站采用高层信令显式地配置所需两种反馈模式之一,而另一种反馈模式与前一种反馈模式形成隐式对应。 
优选地,当基站通过资源管理和调度指示用户设备进行动态MIMO切换时,基站采用高层信令显式地配置所需的两种反馈模式。 
优选地,用户设备通过类型3中的比特信息位,向基站标识反馈当前信息所使用的是哪一种反馈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出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接收基站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方式和所述反馈模式,对W1和/或W2与其他反馈信息执行相应的联合编码处理;以及利用所述反馈资源,向基站反馈经联合编码处理后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反馈模式规定RI与W1联合编码且宽带CQI与W2联合编码,或者所述反馈模式规定宽带CQI与W1和W2联合编码,或者所述反馈模式规定宽带CQI与W1联合编码。 
优选地,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1-1a1,所述反馈模式1-1a1是类型3’(1)与类型2’(1)的组合,即类型3’(1)与类型2’(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 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3’(1)表示RI与W1的联合编码,类型2’(1)表示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 
优选地,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1-1a2,所述反馈模式1-1a2是类型3与类型2’(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2)表示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 
优选地,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1-1a3,所述反馈模式1-1a3是类型3与类型2’(3)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3)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3)表示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 
优选地,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1-1a4,所述反馈模式1-1a4是类型3与类型2’(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4)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 
优选地,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2-1a1,所述反馈模式2-1a1是类型1或1’(1)、类型3’(1)与类型2’(1)的组合,即类型1或1’(1)、类型3’(1)与类型2’(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3’(1)表示RI与W1的联合编码,类型1’(1)表示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W2和CQI,类型2’(1)表示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 
优选地,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2-1a2,所述反馈模式2-1a2是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2)的组合,即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1’(1)表示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W2和CQI,类型2’(2)表示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 
优选地,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2-1a3,所述反馈模式2-1a3是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3)的组合,即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3)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1’(1)表示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W2和CQI,类型2’(3)表示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 
优选地,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2-1a4,所述反馈模式2-1a4是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4)的组合,即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1’(1)表示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W2和CQI,类型2’(4)指宽带CQI 与W2的联合编码。 
优选地,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2-1a5,所述反馈模式2-1a5是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5)的组合,即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5)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1’(1)表示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W2和CQI,类型2’(5)指宽带W1的单独编码。 
优选地,所述类型1’(1)仅表征一个码字传输块的子带CQI,与类型1中用于表征另一个码字传输块的子带CQI的反馈比特相对应的反馈比特用于表征W2。 
优选地,针对所述类型1’(1),对W2的码本进行固定采样率的降采样。 
优选地,针对所述类型1’(1),根据反馈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所需的反馈比特数,对W2的码本进行自适应采样率的降采样。 
优选地,所述类型1’(1)仅表征子带CQI和W2,而不再反馈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 
优选地,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2-1a6,所述反馈模式2-1a6是类型3、类型2’(1)与类型2’(5)或2’(6)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1)与类型2’(5)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1)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类型2’(5)指宽带W1的单独编码,类型2’(6)指宽带W1和宽带W2的联合编码。 
优选地,类型2’(5)或2’(6)的反馈方式是触发式。 
优选地,当基站通过资源管理和调度指示用户设备进行动态MIMO切换时,基站采用高层信令显式地配置所需两种反馈模式之一,而另一种反馈模式与前一种反馈模式形成隐式对应。 
优选地,当基站通过资源管理和调度指示用户设备进行动态MIMO切换时,基站采用高层信令显式地配置所需的两种反馈模式。 
优选地,通过类型3中的比特信息位,向基站标识反馈当前信息所使用的是哪一种反馈模式。 
本发明具有易于实现,信令开销较小等优点,可适用于LTE-A/4G蜂窝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5G蜂窝通信系统中。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其中: 
图1为MIMO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3为多小区蜂窝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用于说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隐式对应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动态切换MIMO实施例D.1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动态切换MIMO实施例D.2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动态切换MIMO实施例D.3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动态切换MIMO实施例D.4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描述过程中省略了对于本发明来说是不必要的细节和功能,以防止对本发明的理解造成混淆。 
为了清楚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实现步骤,下面给出一些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适用于LTE-A蜂窝通信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应用,而是可适用于其他通信系统,比如今后的5G系统。 
图3示出了一个多小区蜂窝通信系统的示意图。蜂窝系统把服务覆盖区域分割为相接的无线覆盖区域,即小区。在图3中,小区被示意地描绘为正六边形,整个服务区域由小区100~104拼接而成。与小区100~104分别相关的是基站200~204。基站200~204的每个至少包含一个发射机、一个接收机,这是在本领域所公知的。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基站, 其基本范畴是小区内的服务节点,它可以是具有资源调度功能的独立基站,也可以是从属于独立基站的发射节点,还可以是中继节点(通常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小区覆盖范围而设置)等。在图3中,基站200~204被示意地描绘为位于小区100~104的某一区域,并被配备全向天线。但是,在蜂窝通信系统的小区布局中,基站200~204也可以配备定向天线,有方向地覆盖小区100~104的部分区域,该部分区域通常被称为扇区。因此,图3的多小区蜂窝通信系统的图示仅是为了示意目的,并不意味着本发明在蜂窝系统的实施中需要上述限制性的特定条件。 
在图3中,基站200~204通过X2接口300~304彼此相连。在LTE系统中,将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单元和核心网的三层节点网络结构简化成两层节点结构。其中,无线网络控制单元的功能被划分到基站,基站与基站通过名为“X2”的有线接口进行协调和通信。 
在图3中,基站200~204之间存在彼此相连的空中接口“A1接口”310~314。在未来通信系统中,可能会引入中继节点的概念,中继节点间通过无线接口相连;而基站也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中继节点,因此,今后,基站之间可以存在名为“A1”的无线接口进行协调和通信。 
在图3中,还示出了一个基站200~204的上层实体220(可以是网关,也可以是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通过S1接口320~324与基站200~204相连。在LTE系统中,上层实体与基站之间通过名为“S1”的有线接口进行协调和通信。 
在图3中,小区100~104内分布着若干个用户设备400~430。用户设备400~430中的每一个均包含发射机、接收机、以及移动终端控制单元,这是在本技术领域所公知的。用户设备400~430通过为各自服务的服务基站(基站200~204中的某一个)接入蜂窝通信系统。应该被理解的是,虽然图3中只示意性地画出16个用户设备,但实际情况中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是相当巨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图3对于用户设备的描绘也仅是示意目的。用户设备400~430通过为各自服务的基站200~204接入蜂窝通信网,直接为某用户设备提供通信服务的基站被称为该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其他基站被称为该用户设备的非服务基站,非服务基站可以作为服务基站的合作基站,一起为用户设备提供通信服务。 
在说明本实施例时,考察用户设备416,配备2根接收天线,其服务基站是基站202,非服务基站是基站200和204。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重点考察用户设备416,这并不意味着本发明只适用于1个用户设备。实际上,本发明完全适用于多用户设备的情况,比如,在图3中,用户设备408、410、430等,都可以使用本发明的方法。 
另外,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R36.213 V9.1.0,“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带宽为20MHz的下行LTE系统,除去控制信令区域,其在频域上共有频谱资源块约96个。根据定义,这些频谱资源块按频率由低到高排序,每连续的8个频谱资源块被称为一个子带(subband),于是,大约共计有12个子带。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对子带的定义,只是遵循标准化协议,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而做的举例,本发明的应用不受这些定义的限制,完全适用于其他定义的情况。应当认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阅读本发明的实施例,理解一般子带定义的情况下,都可以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案。 
但是,目前已有的PUCCH上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1-1和2-1不足以有效地实现W1和W2在PUCCH上的传输,无法满足W1和W2在PUCCH上的传输原则,未具体定义W1和W2与其他反馈信息(如RI或CQI)之间的联合编码处理,不能具体应用于用户设备,导致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过程无法执行。基于以上考虑,本发明提出了新的PUCCH上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为了使新方法能兼容之前的系统,本发明提出模式组1-1a和2-1a,并参照之前系统关于类型的定义,定义了新的反馈类型2’(1)~2’(5)和3’(1),来实现W1和W2与其他反馈信息(如RI或宽带CQI)之间的具体联合编码处理。 
图4为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的示意图。在本发明中,基于PUCCH上已有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1-1,重新定义了PUCCH上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组1-1a,包括4种新的反馈模式:反馈模式1-1a1、反馈模式1-1a2、反馈模式1-1a3和反馈模式1-1a4;以及基于 PUCCH上已有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2-1,重新定义了PUCCH上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组2-1a,包括6种新的反馈模式:反馈模式2-1a1、反馈模式2-1a2、反馈模式2-1a3、反馈模式2-1a4、反馈模式2-1a5和反馈模式2-1a6。 
反馈模式1-1a1是类型3’(1)与类型2’(1)的组合,即类型3’(1)与类型2’(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3’(1)指RI与W1的联合编码,类型2’(1)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 
反馈模式1-1a2是类型3与类型2’(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2)指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 
反馈模式1-1a3是类型3与类型2’(3)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3)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3)指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此时,W2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3)中反馈。 
反馈模式1-1a4是类型3与类型2’(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4)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此时,W1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4)中反馈。 
反馈模式2-1a1是类型1、类型3’(1)与类型2’(1)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1)与类型2’(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3’(1)指RI与W1的联合编码,类型2’(1)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 
反馈模式2-1a2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2)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与类型2’(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2)指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 
反馈模式2-1a3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3)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与类型2’(3)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3)指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此时,W2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3)中反馈。 
反馈模式2-1a4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4)的组合,即类型1、类 型3与类型2’(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4)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此时,W1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4)中反馈。 
反馈模式2-1a5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5)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与类型2’(5)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5)指宽带W1的单独编码。 
反馈模式2-1a6是类型3、类型2’(1)与类型2’(5)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1)与类型2’(5)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1)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类型2’(5)指宽带W1的单独编码。 
上述反馈模式2-1a1、反馈模式2-1a2、反馈模式2-1a3、反馈模式2-1a4、反馈模式2-1a5中,可以在类型1的内容中加入子带W2,形成类型1’: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W2和CQI。 
上述反馈模式由服务基站采用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 
上述反馈模式可以由类型3或类型3’(1)中添加的一些比特信息位进行表征,由用户设备向基站进行标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图4中的反馈模式组包括4个反馈模式和6个反馈模式,实际操作中,比如,其他合理的类型3’(2)和/或类型2’(6)也可以组成新的反馈模式1-1a5或2-1a7。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600,配置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步骤S610,根据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分配各用户设备进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所需的反馈资源;以及步骤S620,将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通知给相应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反馈模式规定RI与W1联合编码且宽带CQI与W2联合编码,或者所述反馈模式规定宽带CQI与W1和W2联合编码,或者所述反馈模式规定宽带CQI与W1联合编码。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700,接收基站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步骤S710,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方式和所述反馈模式,对W1和/或W2与其他反馈信息执行相应的联合编码处理;以及步骤S720,利用所述反馈资源,向基站反馈经联合编码处理后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反馈模式规定RI与W1联合编码且宽带CQI与W2联合编码,或者所述反馈模式规定宽带CQI与W1和W2联合编码,或者所述反馈模式规定宽带CQI与W1联合编码。 
此外,当基站通过资源管理和调度指示用户设备进行动态MIMO切换时,用户设备不需要高层信令(如RRC信令),就可以动态地选择是工作在多用户MIMO模式还是工作在单用户MIMO模式,用户设备需要在不同时间,用两种不同的反馈模式之一向基站反馈信道状态信息,这两种反馈模式的信令配置方式可以是基站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显式地配置一种反馈模式,而另一种反馈模式与前一种反馈模式形成隐式对应(即预定的对应规则),也可以是基站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显式地配置这两种反馈模式。 
在说明本实施例时,采用如下传输方式与反馈模式的配置场景: 
实施例场景A:基站202配备4根或8根发射天线,其采用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采用改进的传输方式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其可能的反馈模式组及反馈模式如图5所示。其中,RI的反馈与LTE系统的设计原则不同,仅需要1比特。 
实施例场景B:基站202配备4根发射天线,其采用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采用传输方式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或者一种新的传输方式⑨——“自适应MIMO”,其可能的反馈模式组及反馈模式如图4所示。其中,RI的反馈与LTE系统的设计原则相同,为2比特。需要指出的是,所谓“自适应MIMO”与传输方式④类似,只是在反馈和下行信令方面有所不同,所以,这里所用的称 谓——“自适应MIMO”,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采用的名称,并不影响本发明关于反馈机制的设计。比如,“自适应MIMO”也可以叫做“广义MIMO”,或是也叫做传输方式④,或是叫做改进的传输方式④等等。 
实施例场景C:基站202配备4或8根发射天线,其采用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采用传输方式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或者一种新的传输方式⑨——“自适应MIMO”,其可能的反馈模式组及反馈模式如图4所示。其中,RI的反馈与LTE系统的设计原则相同,为3比特。需要指出的是,所谓“自适应MIMO”与传输方式④类似,只是在反馈和下行信令方面有所不同,所以,这里所用的称谓——“自适应MIMO”,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采用的名称,并不影响本发明关于反馈机制的设计。比如,“自适应MIMO”也可以叫做“广义MIMO”,或是也叫做传输方式④,或是叫做改进的传输方式④等等。 
实施例场景D:基站202配备4或8根发射天线,其使用户设备416在传输方式⑧和一种新的传输方式⑨——“自适应MIMO”之间动态切换。需要指出的是,所谓“自适应MIMO”与传输方式④类似,只是在反馈和下行信令方面有所不同,所以,这里所用的称谓——“自适应MIMO”,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采用的名称,并不影响本发明关于反馈机制的设计。比如,“自适应MIMO”也可以叫做“广义MIMO”,或是也叫做传输方式④,或是叫做改进的传输方式④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实施例场景所采用的假设,只是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而做的举例,本发明的应用不受这些假设的限制,完全适用于其他假设的情况。应当认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阅读本发明的实施例,理解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案。 
本实施例中,给出了34个应用举例。 
例A.1: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1-1a1。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1-1a1是类型3’(1)与类型2’(1)的组合,即类型3’(1)与类型2’(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 3’(1)指RI与W1的联合编码,类型2’(1)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在该场景中,RI只能等于1或2,因此,用1比特表征RI是可行的优化设计。这里,RI(1比特)与W1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1-1a1的类型3’(1)与类型2’(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171
(类型3’(1)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172
(类型2’(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1-1a1(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1-1a1(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NP和MRI是反馈模式1-1a1(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A.2: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1-1a2。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1-1a2是类型3与类型2’(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2)指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在该场景中,RI只能等于1或2,因此,用1比特表征RI是可行的优化设计。这里,类型3——RI,采用1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三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三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前述两方法的结合(比如,将宽带CQI的比特位,与罗列W1与W2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级联),也可以是关于三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 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和/或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1-1a2的类型3与类型2’(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181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182
(类型2’(2)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1-1a2(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1-1a2(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NP和MRI是反馈模式1-1a2(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A.3: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1-1a3。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1-1a3是类型3与类型2’(3)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3)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3)指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此时,W2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3)中反馈。在该场景中,RI只能等于1或2,因此,用1比特表征RI是可行的优化设计。这里,类型3——RI,采用1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1-1a3的类型3与类型2’(3)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184
(类型2’(3)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1-1a3(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 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1-1a3(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NP和MRI是反馈模式1-1a3(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A.4: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1-1a4。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1-1a4是类型3与类型2’(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4)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此时,W1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4)中反馈。在该场景中,RI只能等于1或2,因此,用1比特表征RI是可行的优化设计。这里,类型3——RI,采用1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1-1a4的类型3与类型2’(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191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192
(类型2’(4)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1-1a4(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1-1a4(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NP和MRI是反馈模式1-1a4(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A.5: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1。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1是类型1、类型3’(1)与类型2’(1) 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1)与类型2’(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3’(1)指RI与W1的联合编码,类型2’(1)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在该场景中,RI只能等于1或2,因此,用1比特表征RI是可行的优化设计。这里,RI(1比特)与W1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1的类型3’(1)、类型2’(1)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01
(类型3’(1)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02
(类型2’(1)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03
(类型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1(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1(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1(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A.6: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2。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2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2)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与类型2’(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2)指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在该场景中,RI只能等于1或2,因此,用1比特表征RI是可行的优化设计。这里, 类型3——RI,采用1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三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三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前述两方法的结合(比如,将宽带CQI的比特位,与罗列W1与W2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级联),也可以是关于三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和/或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2的类型3、类型2’(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11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12
(类型2’(2)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13
(类型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2(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2(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2(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A.7: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3。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3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3)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与类型2’(3)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3)指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此时,W2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3)中反馈。这里,类型3——RI,采用1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3的类型3、类型2’(3)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22
(类型2’(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23
(类型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3(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3(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3(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A.8: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4。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4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4)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与类型2’(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4)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此时,W1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4)中反馈。这里,类型3——RI,采用1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4的类型3、类型2’(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24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25
(类型2’(4)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26
(类型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4(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4(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4(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A.9: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5。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5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5)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与类型2’(5)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5)指宽带W1的单独编码。这里,类型3——RI,采用1比特表征。宽带W1的单独编码中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5的类型3、类型2’(5)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31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32
(类型2’(5)
和 
(类型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5(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在此还表示了W1的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5(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5(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A.10: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 2-1a6。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6是类型3、类型2’(1)与类型2’(5)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1)与类型2’(5)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1)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类型2’(5)指宽带W1的单独编码。这里,类型3——RI,采用1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宽带W1的单独编码中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6的类型3、类型2’(1)与类型2’(5)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41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42
(类型2’(5)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43
(类型2’(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6(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在此还表示了W1的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6(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6(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需要指出的是,例A.5至例A.9中,类型1的内容中可以加入子带W2,形成类型1’(1),即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W2和CQI。由于类型1’(1)不影响类型3与类型2的说明,因此在实施例叙述中不赘述。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类型1’(1)中加入子带W2后,反馈载荷会大量增加,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优选的技术方法有四种: 
减少类型1’(1)载荷的方法一:原有技术中,含有两个子带CQI,分别表征两个码字传输块的子带CQI。因此,可以将码字传输块的数目限 定为一个,节余的反馈载荷用来传输子带W2。此时,RI有可能也受到限制,比如,RI<3。该技术比较适用于,类型1’(1)所承载的信息用于多用户MIMO的传输方案。 
减少类型1’(1)载荷的方法二:原有技术中,不存在子带W2的反馈。为了减小反馈开销,可以对W2的码本进行固定采样率的降采样操作,比如,只取W2的码本的1/4大小的码本作为选取W2的码本,从而减少2个比特的反馈量。 
减少类型1’(1)载荷的方法三:原有技术中,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需要L比特,L的取值与系统带宽有关。于是,可以对W2的码本进行自适应采样率的降采样操作,即根据L的大小,和/或系统带宽的大小,调整采样率,对W2的码本进行降采样操作。比如,当L=3时,取W2的码本的1/4大小的码本作为选取W2的码本,从而减少2个比特的反馈量(L占用比特数较多,故W2的降采样程度应该较大);当L=2时,取W2的码本的1/2大小的码本作为选取W2的码本,从而减少1个比特的反馈量(L占用比特数较少,故W2的降采样程度可以较小)。再比较,当系统带宽较大时,取W2的码本的1/4大小的码本作为选取W2的码本,从而减少2个比特的反馈量(系统带宽较大,L占用比特数可能较多,故W2的降采样程度应该较大);当系统带宽较小时,取W2的码本的1/2大小的码本作为选取W2的码本,从而减少1个比特的反馈量(系统带宽较小,L占用比特数可能较少,故W2的降采样程度可以较小)。 
减少类型1’(1)载荷的方法四:原有技术中,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需要L比特,为了满足反馈载荷要求,可以去除这L比特,只反馈某个子带的CQI和W2。 
由于上述四个方法对例A.5至例A.9中的类型1’(1)无差异适用,因此在实施例叙述中不赘述。 
例B.1: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1-1a1。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1-1a1是类型3’(1)与类型2’(1)的组合,即类型3’(1)与类型2’(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 3’(1)指RI与W1的联合编码,类型2’(1)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这里,RI(2比特)与W1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1-1a1的类型3’(1)与类型2’(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61
(类型3’(1)
和 
(类型2’(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1-1a1(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1-1a1(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NP和MRI是反馈模式1-1a1(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B.2: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1-1a2。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1-1a2是类型3与类型2’(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2)指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这里,类型3——RI,采用2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三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三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前述两方法的结合(比如,将宽带CQI的比特位,与罗列W1与W2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级联),也可以是关于三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和/或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1-1a2的类型3与类型2’(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71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72
(类型2’(2)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1-1a2(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1-1a2(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NP和MRI是反馈模式1-1a2(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B.3: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1-1a3。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1-1a3是类型3与类型2’(3)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3)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3)指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此时,W2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3)中反馈。这里,类型3——RI,采用2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1-1a3的类型3与类型2’(3)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74
(类型2’(3)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1-1a3(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1-1a3(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NP和MRI是反馈模式1-1a3(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B.4: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1-1a4。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1-1a4是类型3与类型2’(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4)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此时,W1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4)中反馈。在该场景中,RI只能等于1或2,因此,用1比特表征RI是可行的优化设计。这里,类型3——RI,采用1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1-1a4的类型3与类型2’(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82
(类型2’(4)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1-1a4(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1-1a4(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NP和MRI是反馈模式1-1a4(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B.5: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1。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1是类型1、类型3’(1)与类型2’(1)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1)与类型2’(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3’(1)指RI与W1的联合编码,类型2’(1)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这里,RI(2比特)与W1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 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1的类型3’(1)、类型2’(1)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91
(类型3’(1)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92
(类型2’(1)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293
(类型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1(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1(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1(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B.6: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2。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2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2)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与类型2’(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2)指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这里,类型3——RI,采用2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三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三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前述两方法的结合(比如,将宽带CQI的比特位,与罗列W1与W2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级联),也可以是关于三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和/或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2的类型3、类型2’(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01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02
(类型2’(2)
和 
(类型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2(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2(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2(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B.7: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3。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3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3)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与类型2’(3)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3)指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此时,W2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3)中反馈。这里,类型3——RI,采用2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3的类型3、类型2’(3)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05
(类型2’(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06
(类型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3(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3(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3(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B.8: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4。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4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4)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与类型2’(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4)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此时,W1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4)中反馈。这里,类型3——RI,采用1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4的类型3、类型2’(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11
(类型3) 
和 
(类型2’(4)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13
(类型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4(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4(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4(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B.9: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5。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5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5)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与类型2’(5)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5)指宽带W1的单独编码。这里,类型3——RI,采用1比特表征。宽带W1的单独编码中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5的类型3、类型2’(5)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21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22
(类型2’(5)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23
(类型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5(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在此还表示了W1的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5(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5(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B.10: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6。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6是类型3、类型2’(1)与类型2’(5)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1)与类型2’(5)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1)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类型2’(5)指宽带W1的单独编码。这里,类型3——RI,采用1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 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宽带W1的单独编码中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6的类型3、类型2’(1)与类型2’(5)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31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32
(类型2’(5)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33
(类型2’(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6(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在此还表示了W1的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6(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6(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需要指出的是,例B.5至例B.9中,类型1的内容中可以加入子带W2,形成类型1’(1),即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W2和CQI。由于类型1’(1)不影响类型3与类型2的说明,因此在实施例叙述中不赘述。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类型1’(1)中加入子带W2后,反馈载荷会大量增加,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优选的技术方法有四种: 
减少类型1’(1)载荷的方法一:原有技术中,含有两个子带CQI,分别表征两个码字传输块的子带CQI。因此,可以将码字传输块的数目限定为一个,节余的反馈载荷用来传输子带W2。此时,RI有可能也受到限制,比如,RI<3。该技术比较适用于,类型1’(1)所承载的信息用于多用户MIMO的传输方案。 
减少类型1’(1)载荷的方法二:原有技术中,不存在子带W2的反馈。为了减小反馈开销,可以对W2的码本进行固定采样率的降采样操作,比如,只取W2的码本的1/4大小的码本作为选取W2的码本,从而减少2 个比特的反馈量。 
减少类型1’(1)载荷的方法三:原有技术中,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需要L比特,L的取值与系统带宽有关。于是,可以对W2的码本进行自适应采样率的降采样操作,即根据L的大小,和/或系统带宽的大小,调整采样率,对W2的码本进行降采样操作。比如,当L=3时,取W2的码本的1/4大小的码本作为选取W2的码本,从而减少2个比特的反馈量(L占用比特数较多,故W2的降采样程度应该较大);当L=2时,取W2的码本的1/2大小的码本作为选取W2的码本,从而减少1个比特的反馈量(L占用比特数较少,故W2的降采样程度可以较小)。再比较,当系统带宽较大时,取W2的码本的1/4大小的码本作为选取W2的码本,从而减少2个比特的反馈量(系统带宽较大,L占用比特数可能较多,故W2的降采样程度应该较大);当系统带宽较小时,取W2的码本的1/2大小的码本作为选取W2的码本,从而减少1个比特的反馈量(系统带宽较小,L占用比特数可能较少,故W2的降采样程度可以较小)。 
减少类型1’(1)载荷的方法四:原有技术中,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需要L比特,为了满足反馈载荷要求,可以去除这L比特,只反馈某个子带的CQI和W2。 
由于上述四个方法对例B.5至例B.9中的类型1’(1)无差异适用,因此在实施例叙述中不赘述。 
例C.1: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C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1-1a1。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1-1a1是类型3’(1)与类型2’(1)的组合,即类型3’(1)与类型2’(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3’(1)指RI与W1的联合编码,类型2’(1)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这里,RI(3比特)与W1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 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1-1a1的类型3’(1)与类型2’(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1)
和 
(类型2’(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1-1a1(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1-1a1(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NP和MRI是反馈模式1-1a1(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C.2: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C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1-1a2。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1-1a2是类型3与类型2’(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2)指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这里,类型3——RI,采用3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三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三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前述两方法的结合(比如,将宽带CQI的比特位,与罗列W1与W2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级联),也可以是关于三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和/或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1-1a2的类型3与类型2’(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54
(类型2’(2)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1-1a2(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 1-1a2(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NP和MRI是反馈模式1-1a2(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C.3: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C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1-1a3。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1-1a3是类型3与类型2’(3)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3)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3)指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此时,W2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3)中反馈。这里,类型3——RI,采用3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1-1a3的类型3与类型2’(3)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62
(类型2’(3)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1-1a3(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1-1a3(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NP和MRI是反馈模式1-1a3(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C.4: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C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1-1a4。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1-1a4是类型3与类型2’(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4)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此时,W1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 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4)中反馈。在该场景中,RI只能等于1或2,因此,用1比特表征RI是可行的优化设计。这里,类型3——RI,采用1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1-1a4的类型3与类型2’(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72
(类型2’(4)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1-1a4(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1-1a4(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NP和MRI是反馈模式1-1a4(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C.5: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C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1。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1是类型1、类型3’(1)与类型2’(1)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1)与类型2’(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3’(1)指RI与W1的联合编码,类型2’(1)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这里,RI(3比特)与W1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1的类型3’(1)、类型2’(1)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 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81
(类型3’(1)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82
(类型2’(1)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83
(类型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1(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1(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1(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C.6: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C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2。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2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2)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与类型2’(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2)指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这里,类型3——RI,采用3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三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三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前述两方法的结合(比如,将宽带CQI的比特位,与罗列W1与W2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级联),也可以是关于三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和/或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2的类型3、类型2’(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84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85
(类型2’(2)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86
(类型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2(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2(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2(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C.7: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C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3。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3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3)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与类型2’(3)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3)指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此时,W2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3)中反馈。这里,类型3——RI,采用3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3的类型3、类型2’(3)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91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392
(类型2’(3)
和 
(类型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3(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3(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3(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C.8: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C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4。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4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4)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与类型2’(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4)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此时,W1一般被置为已知的固定矩阵(如DFT矩阵等)或是通过其他反馈途径获得的矩阵,因而,不需要在类型2’(4)中反馈。这里,类型3——RI,采用1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4的类型3、类型2’(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401
(类型3) 
和 
(类型2’(4)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403
(类型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4(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4(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4(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C.9: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C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5。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5是类型1、类型3与类型2’(5)的组合,即类型1、类型3与类型2’(5)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5)指宽带W1的单独编码。这里,类型3——RI,采用 1比特表征。宽带W1的单独编码中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5的类型3、类型2’(5)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412
(类型2’(5)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413
(类型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5(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在此还表示了W1的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5(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5(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例C.10: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反馈模式为反馈模式2-1a6。根据前文的介绍,反馈模式2-1a6是类型3、类型2’(1)与类型2’(5)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1)与类型2’(5)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1)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类型2’(5)指宽带W1的单独编码。这里,类型3——RI,采用1比特表征。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可以是两者比特位的简单级联,也可以是罗列两者所有状态之后的二进制编码,也可以是关于两者的自适应编码技术,或是其他联合编码技术,其中还可以包含对W2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宽带W1的单独编码中可以包含对W1的预编码码本的降采样操作。 
反馈模式2-1a6的类型3、类型2’(1)与类型2’(5)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414
(类型3) 
和 
(类型2’(5)
和 
Figure BSA00000251310900421
(类型2’(1)
其中,nf是系统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NOFFSET,CQI是反馈模式2-1a6(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在此还表示了W1的反馈的子帧偏移量),NOFFSET,RI是反馈模式2-1a6(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NOFFSET,RI是相对于NOFFSET,CQI的叠加偏移量),H、NP和MRI是反馈模式2-1a6(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需要指出的是,例C.5至例C.9中,类型1的内容中可以加入子带W2,形成类型1’(1),即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W2和CQI。由于类型1’(1)不影响类型3与类型2的说明,因此在实施例叙述中不赘述。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类型1’(1)中加入子带W2后,反馈载荷会大量增加,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优选的技术方法有四种: 
减少类型1’(1)载荷的方法一:原有技术中,含有两个子带CQI,分别表征两个码字传输块的子带CQI。因此,可以将码字传输块的数目限定为一个,节余的反馈载荷用来传输子带W2。此时,RI有可能也受到限制,比如,RI<3。该技术比较适用于,类型1’(1)所承载的信息用于多用户MIMO的传输方案。 
减少类型1’(1)载荷的方法二:原有技术中,不存在子带W2的反馈。为了减小反馈开销,可以对W2的码本进行固定采样率的降采样操作,比如,只取W2的码本的1/4大小的码本作为选取W2的码本,从而减少2个比特的反馈量。 
减少类型1’(1)载荷的方法三:原有技术中,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需要L比特,L的取值与系统带宽有关。于是,可以对W2的码本进行自适应采样率的降采样操作,即根据L的大小,和/或系统带宽的大小,调整采样率,对W2的码本进行降采样操作。比如,当L=3时,取W2的码本的1/4大小的码本作为选取W2的码本,从而减少2个比特的 反馈量(L占用比特数较多,故W2的降采样程度应该较大);当L=2时,取W2的码本的1/2大小的码本作为选取W2的码本,从而减少1个比特的反馈量(L占用比特数较少,故W2的降采样程度可以较小)。再比较,当系统带宽较大时,取W2的码本的1/4大小的码本作为选取W2的码本,从而减少2个比特的反馈量(系统带宽较大,L占用比特数可能较多,故W2的降采样程度应该较大);当系统带宽较小时,取W2的码本的1/2大小的码本作为选取W2的码本,从而减少1个比特的反馈量(系统带宽较小,L占用比特数可能较少,故W2的降采样程度可以较小)。 
减少类型1’(1)载荷的方法四:原有技术中,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需要L比特,为了满足反馈载荷要求,可以去除这L比特,只反馈某个子带的CQI和W2。 
由于上述四个方法对例C.5至例C.9中的类型1’(1)无差异适用,因此在实施例叙述中不赘述。 
例D.1: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D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使用户设备416进行动态MIMO切换。所述两种反馈模式的信令配置方式,是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显式地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一种反馈模式,另一种反馈模式与之形成隐式对应,例如,如图7所示。然后,所述两种反馈模式的反馈,以时分的方式错开,其实例示意图如图8所示。 
例D.2: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D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使用户设备416进行动态MIMO切换。所述两种反馈模式的信令配置方式,是基站202采用高层信令(如RRC信令),显式地配置两种反馈模式。比如基站202采用RRC信令,配置并通知用户设备416的两种反馈模式分别是:反馈模式1-1a2和反馈模式2-1a1。然后,所述两种反馈模式的反馈,以时分的方式错开,其实例示意图如图9所示。 
例D.3: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D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使用户设备416进行动态MIMO切换。所述两种反馈模式,由类型3或类型3’(1) 中添加的一些比特信息位进行表征,由用户设备向基站进行标识。例如,在反馈模式2-1a4与反馈模式2-1a5的类型3中添加1个比特,用于表征之后的反馈是反馈模式2-1a4,还是反馈模式2-1a5。反馈模式2-1a5的反馈信息可以用于基站调度单用户MIMO操作,反馈模式2-1a4的反馈信息可以用于基站调度多用户MIMO操作。然后,所述两种反馈模式的反馈,以时分的方式错开,其实例示意图如图10所示。 
例D.4: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D进行说明。假设基站202使用户设备416进行动态MIMO切换。所述两种反馈模式,由类型3或类型3’(1)中添加的一些比特信息位进行表征,由用户设备向基站进行标识。例如,在反馈模式2-1a4与反馈模式2-1a6的类型3中添加1个比特,用于表征之后的反馈是反馈模式2-1a4,还是反馈模式2-1a6。反馈模式2-1a6的反馈信息可以用于基站调度单用户MIMO操作,反馈模式2-1a4的反馈信息可以用于基站调度多用户MIMO操作。然后,所述两种反馈模式的反馈,以时分的方式错开,其实例示意图如图1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例D.3和D.4中,反馈模式2-1a5和反馈模式2-1a6都包含类型2’(5),即宽带W1的单独编码。实际上,本发明并不排除既含有宽带W1,又含有其他信道状态信息的类型2’(*)(比如宽带W1与宽带W2的联合编码,形成类型2’(5)的改进类型——类型2’(6))。应当认为,本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阅读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类型2’(5)的说明,获得包含与类型2’(5)类似的类型2’(*)的其他反馈模式的实现方法。另外,根据类型2’(5)的反馈周期公式,其周期一般小于等于类型3或类型3’(1)的反馈周期,因此,在类型3或类型3’(1)的一个周期内,类型2’(5)可以被反馈多次。但是,类型2’(5)的信息一般不随时间快速变化,所以可设计优化方法,避免多次反馈内容一样的类型2’(5)。比如,限定类型2’(5)的反馈方法是触发式,即在类型3或类型3’(1)的一个周期内,存在类型2’(5)的反馈时,类型2’(5)只反馈一次,此后在类型2’(5)的反馈时间点上,进行其他类型(如类型2’(4))的反馈。 
还需要提出的是,在上述实施例说明“时分的方式错开”时,示意图中表示的是奇偶时间错开,但在实际操作中,本发明的实施并不受到该限制,可以是彼此均匀地间隔错开,也可以是按照预定的规则不均匀地间隔错开,还可以是由用户设备自主地选择如何错开(如通过在类型3或类型3’(1)中添加的一些比特信息位进行表征)。 
在以上的描述中,列举了多个实例,虽然发明人尽可能地标示出彼此关联的实例,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实例必然按照所描述的方式存在对应关系。只要所选择的实例所给定的条件间不存在矛盾,可以选择并不对应的实例来构成相应的技术方案,这样的技术方案也应视为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至此已经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其它的改变、替换和添加。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例,而应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24)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配置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
根据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分配各用户设备进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所需的反馈资源;以及
将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通知给相应的用户设备,
其中
所述反馈模式规定RI与W1联合编码且宽带CQI与W2联合编码,或者
所述反馈模式规定宽带CQI与W1和W2联合编码,或者
所述反馈模式规定宽带CQI与W1联合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高层信令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通知给相应的用户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基站通过资源管理和调度指示用户设备进行动态MIMO切换时,基站采用高层信令显式地配置所需两种反馈模式之一,而另一种反馈模式与前一种反馈模式形成隐式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基站通过资源管理和调度指示用户设备进行动态MIMO切换时,基站采用高层信令显式地配置所需的两种反馈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户设备通过类型3中的比特信息位,向基站标识反馈当前信息所使用的是哪一种反馈模式。
6.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
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方式和所述反馈模式,对W1和/或W2与其他反馈信息执行相应的联合编码处理;以及
利用所述反馈资源,向基站反馈经联合编码处理后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
所述反馈模式规定RI与W1联合编码且宽带CQI与W2联合编码,或者
所述反馈模式规定宽带CQI与W1和W2联合编码,或者
所述反馈模式规定宽带CQI与W1联合编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1-1a1,所述反馈模式1-1a1是类型3’(1)与类型2’(1)的组合,即类型3’(1)与类型2’(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3’(1)表示RI与W1的联合编码,类型2’(1)表示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1-1a2,所述反馈模式1-1a2是类型3与类型2’(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2)表示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1-1a3,所述反馈模式1-1a3是类型3与类型2’(3)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3)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3)表示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1-1a4,所述反馈模式1-1a4是类型3与类型2’(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4)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2-1a1,所述反馈模式2-1a1是类型1或1’(1)、类型3’(1)与类型2’(1)的组合,即类型1或1’(1)、类型3’(1)与类型2’(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3’(1)表示RI与W1的联合编码,类型1’(1)表示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W2和CQI,类型2’(1)表示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2-1a2,所述反馈模式2-1a2是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2)的组合,即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1’(1)表示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W2和CQI,类型2’(2)表示宽带CQI与W1与W2的联合编码。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2-1a3,所述反馈模式2-1a3是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3)的组合,即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3)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1’(1)表示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W2和CQI,类型2’(3)表示宽带CQI与W1的联合编码。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2-1a4,所述反馈模式2-1a4是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4)的组合,即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1’(1)表示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W2和CQI,类型2’(4)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2-1a5,所述反馈模式2-1a5是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1)的组合,即类型1或1’(1)、类型3与类型2’(5)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1’(1)表示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W2和CQI,类型2’(5)指宽带W1的单独编码。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之一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类型1’(1)仅表征一个码字传输块的子带CQI,与类型1中用于表征另一个码字传输块的子带CQI的反馈比特相对应的反馈比特用于表征W2。
17.根据权利要求11~15之一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针对所述类型1’(1),对W2的码本进行固定采样率的降采样。
18.根据权利要求11~15之一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针对所述类型1’(1),根据反馈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所需的反馈比特数,对W2的码本进行自适应采样率的降采样。
19.根据权利要求11~15之一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类型1’(1)仅表征子带CQI和W2,而不再反馈频带段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模式是反馈模式2-1a6,所述反馈模式2-1a6是类型3、类型2’(1)与类型2’(5)或2’(6)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1)与类型2’(5)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类型2’(1)指宽带CQI与W2的联合编码,类型2’(5)指宽带W1的单独编码,类型2’(6)指宽带W1和宽带W2的联合编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类型2’(5)或2’(6)的反馈方式是触发式。
22.根据权利要求6~21之一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基站通过资源管理和调度指示用户设备进行动态MIMO切换时,基站采用高层信令显式地配置所需两种反馈模式之一,而另一种反馈模式与前一种反馈模式形成隐式对应。
23.根据权利要求6~21之一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基站通过资源管理和调度指示用户设备进行动态MIMO切换时,基站采用高层信令显式地配置所需的两种反馈模式。
24.根据权利要求6~23之一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类型3中的比特信息位,向基站标识反馈当前信息所使用的是哪一种反馈模式。
CN2010102686915A 2010-09-01 2010-09-01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Pending CN1023870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86915A CN102387006A (zh) 2010-09-01 2010-09-01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86915A CN102387006A (zh) 2010-09-01 2010-09-01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7006A true CN102387006A (zh) 2012-03-21

Family

ID=45826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86915A Pending CN102387006A (zh) 2010-09-01 2010-09-01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87006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6768A (zh) * 2012-09-19 2013-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反馈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929225A (zh) * 2013-01-11 2014-07-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反馈控制装置、反馈装置及多用户mimo 反馈方法
WO2015051529A1 (zh) * 2013-10-11 2015-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和csi反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5054879A1 (zh) * 2013-10-18 2015-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和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4811267A (zh) * 2014-01-29 2015-07-2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协同多点传输的方法
CN105323855A (zh) * 2014-08-05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指示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028641A1 (zh) * 2015-08-14 2017-02-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息反馈方法、信息反馈装置及终端
WO2018001173A1 (en) * 2016-06-29 2018-01-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sign of multiuser mimo for large antenna systems with hybrid beamforming
CN108063635A (zh) * 2012-06-28 2018-05-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方法及终端、基站
US10110284B2 (en) 2016-11-03 2018-10-2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roviding a format indicator comprising rank indication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spatial domain resolution type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3635A (zh) * 2012-06-28 2018-05-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方法及终端、基站
CN102916768B (zh) * 2012-09-19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反馈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916768A (zh) * 2012-09-19 2013-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反馈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929225A (zh) * 2013-01-11 2014-07-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反馈控制装置、反馈装置及多用户mimo 反馈方法
CN103929225B (zh) * 2013-01-11 2018-02-2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反馈控制装置、反馈装置及多用户mimo反馈方法
WO2015051529A1 (zh) * 2013-10-11 2015-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和csi反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393482A (zh) * 2013-10-11 2016-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和csi反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782071B (zh) * 2013-10-18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和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4782071A (zh) * 2013-10-18 2015-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和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15054879A1 (zh) * 2013-10-18 2015-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和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4811267A (zh) * 2014-01-29 2015-07-2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协同多点传输的方法
CN105323855A (zh) * 2014-08-05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指示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028641A1 (zh) * 2015-08-14 2017-02-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息反馈方法、信息反馈装置及终端
WO2018001173A1 (en) * 2016-06-29 2018-01-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sign of multiuser mimo for large antenna systems with hybrid beamforming
US10404342B2 (en) 2016-06-29 2019-09-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user MIMO for large antenna systems with hybrid beamforming
US10110284B2 (en) 2016-11-03 2018-10-2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roviding a format indicator comprising rank indication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spatial domain resolution type
US10554266B2 (en) 2016-11-03 2020-02-0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roviding a format indicator comprising rank indication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spatial domain resolution type
US10951277B2 (en) 2016-11-03 2021-03-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roviding a format indicator comprising rank indication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spatial domain resolution typ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1371B (zh) Mimo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无线通信系统
CN102291218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CN102387006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CN102611536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US920359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594527A (zh) 下行多天线多载波多小区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CN102640429B (zh) 发射预编码矩阵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8406173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312392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123525A (zh) 下行多天线多基站干扰协调方法和基站
US9537554B2 (en) Joint coding method based on binary tree and coder
CN102857277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JP2010537599A (ja) 時間・空間・周波数領域に基づく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ユーザ装置、および基地局
CN101645729A (zh) 下行蜂窝系统的多天线多基站合作方法及基站
CN102598758A (zh) 通信系统中的统一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CN102484869A (zh) 在lte-a中用信号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CN102823152A (zh) 在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188827A (zh) 多基站合作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447523A (zh) 预编码矩阵索引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326762A (zh) 信道质量指示符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3427887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与用户设备
CN101753193A (zh) 一种区分多用户信道估计的方法及设备
CN103001679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077658B (zh) 空分多址传输的指示方法及基站
AU2021107065A4 (en)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next-generation heterogeneous mobile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