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7529A -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7529A
CN102377529A CN2010102538294A CN201010253829A CN102377529A CN 102377529 A CN102377529 A CN 102377529A CN 2010102538294 A CN2010102538294 A CN 2010102538294A CN 201010253829 A CN201010253829 A CN 201010253829A CN 102377529 A CN102377529 A CN 102377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word
shared channel
control information
cod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538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7529B (zh
Inventor
王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538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775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77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7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7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75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对HARQ-ACK和RI进行信道编码时,对于码字需要映射到两层的情况,首先通过级联多个编码块获得各层的比特序列,且每层的比特序列长度相同,然后将两层的比特序列级联在一起,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HARQ-ACK和RI在两个码字的不同层之间的复制,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持后续交织、调制等发射前的传输处理和现有系统相兼容。因此,本发明可以在最大程度兼容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实现适用于上行多天线系统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

Description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涉及上行多天线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系统(LTE)中,上行采用单天线发射,当某个子帧同时需要传输业务信息和控制信息时,为了保持上行的单载波特性,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和数据是复用的,上行控制信息在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传输,包括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确认信息(HARQ-ACK)、信道质量信息(PMI/CQI)、秩指示信息(RI)。当上行控制信息在PUSCH信道上传输时,HARQ-ACK,RI和CQI/PMI独立进行编码。
在3GPP TS 36.212 V8.8.0(2009-12)中,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其中,到达编码模块的上行控制数据为CQI/PMI,HARQ-ACK和RI,HARQ-ACK和RI在编码模块中经过信道编码后输出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11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12
然后与经过复用的数据和CQI即g 0g 1g 2,...,g H′-1在信道交织模块中进行交织,最后再通过加扰、调制、层映射等处理方式,得到可以直接在空口中传输的信息。上述信道编码及交织的具体过程为:
(一)信道编码:
1、对HARQ-ACK比特和RI比特进行信道编码时,首先根据下述公式(1)确定HARQ-ACK和RI的编码符号的个数Q′: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21
其中,O表示ACK/NACK或RI的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22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表示为子载波数目的形式,为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24
如果UE的配置为在同一个子帧中发送PUSCH和SRS,或者如果PUSCH初传资源同小区专有的SRS子帧有部分覆盖,则NSRS=1;否则NSRS=0。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25
C和Kr来自于同一个TB块的初始PDCCH指示。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26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表示为子载波数目的形式,C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Kr表示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对HARQ-ACK信息,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28
根据表1来确定,表1中的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29
由高层配置。
  14   126.000
  15   reserved
表1
对RI信息,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31
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32
根据表2来确定,表2中的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33
由高层配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34
表2
2、根据Q′,确定HARQ-ACK和RI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QACK和QRI
对于HARQ-ACK信息,根据QACK=Qm·Q′,得到QACK
对于RI信息,QRI=Qm·Q′,得到QRI
其中Qm表示调制之前的比特数,当QPSK调制时,Qm=2,当16QAM调制时,Qm=4,当64QAM调制时,Qm=6。
3、根据QACK和QRI,确定HARQ-ACK和RI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1)确定HARQ-ACK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方法为:
对于时分双工系统(TDD),高层配置支持两种ACK/NACK的反馈模式,即ACK/NACK绑定和ACK/NACK复用。对于TDD ACK/NACK绑定,HARQ-ACK信息包括1个或2个比特;对于TDD ACK/NACK复用,HARQ-ACK信息的比特数在1和4之间。
每一个正的确认信息(ACK)编码为二进制比特“1”,每一个负的确认信息(NAK)编码为二进制比特“0”。
(Ⅰ)如果HARQ-ACK由1个信息比特构成,例如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41
根据表3进行编码。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42
表3
(Ⅱ)如果HARQ-ACK由2个信息比特构成,例如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43
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44
对应着码字0的ACK/NACK比特,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45
对应着码字1的ACK/NACK比特;根据表4进行编码,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46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47
表4
表3和表4中的“x”和“y”表示占位符,目的是使得承载HARQ-ACK信息的调制符号之间的欧氏距离最大。
对于FDD或TDD ACK/NAK复用的情况,如果HARQ-ACK由1个或2个信息比特构成,则通过级联多个HARQ-ACK编码块可获得编码后的HARQ-ACK信息的比特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48
其中QACK是所有HARQ-ACK编码块总的比特数目。最后一个HARQ-ACK编码块可能只有部分被级联,以使得总的比特序列长度为QACK
对于TDD ACK/NACK绑定的情况,通过级联多个HARQ-ACK编码块可获得比特序列其中QACK是所有的HARQ-ACK编码块总的比特数目。最后一个HARQ-ACK编码块可能只有部分被级联,以使得总的比特序列长度为QACK。之后,从表5中选择一个扰码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52
其下标为i=(Nbundled-1)mod4。如果HARQ-ACK由1个比特构成,设m=1;如果HARQ-ACK由2个比特构成,设m=3。然后如下伪代码所示的方法,对进行加扰,产生比特序列 q 0 ACK , q 1 ACK , q 2 ACK , . . . , q Q ACK - 1 ACK :
Set i,k to 0
while i<QACK
if q ~ i ACK = y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56
k=(k+1)mod 4m
else
if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57
//占位符比特
q i ACK = q ~ i ACK
else    //编码比特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59
k=(k+1)mod 4m
end if
i=i+1
end while
  0   [1 1 1 1]
  1   [1 0 1 0]
  2   [1 1 0 0]
  3   [1 0 0 1]
表5
(Ⅲ)如果HARQ-ACK的信息比特数大于2,如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61
OACK>2,可根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62
获得比特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63
其中i=0,1,2,...,QACK-1,基序列Mi,n如表6中所定义。
i Mi,0 Mi,1 Mi,2 Mi,3 Mi,4 Mi,5 Mi,6 Mi,7 Mi,8 Mi,9 Mi,1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0   0   1   1
  2   1   0   0   1   0   0   1   0   1   1   1
  3   1   0   1   1   0   0   0   0   1   0   1
  4   1   1   1   1   0   0   0   1   0   0   1
  5   1   1   0   0   1   0   1   1   1   0   1
  6   1   0   1   0   1   0   1   0   1   1   1
  7   1   0   0   1   1   0   0   1   1   0   1
  8   1   1   0   1   1   0   0   1   0   1   1
  9   1   0   1   1   1   0   1   0   0   1   1
  10   1   0   1   0   0   1   1   1   0   1   1
  11   1   1   1   0   0   1   1   0   1   0   1
  12   1   0   0   1   0   1   0   1   1   1   1
  13   1   1   0   1   0   1   0   1   0   1   1
  14   1   0   0   0   1   1   0   1   0   0   1
  15   1   1   0   0   1   1   1   1   0   1   1
  16   1   1   1   0   1   1   1   0   0   1   0
  17   1   0   0   1   1   1   0   0   1   0   0
  18   1   1   0   1   1   1   1   1   0   0   0
  19   1   0   0   0   0   1   1   0   0   0   0
  20   1   0   1   0   0   0   1   0   0   0   1
  21   1   1   0   1   0   0   0   0   0   1   1
  22   1   0   0   0   1   0   0   1   1   0   1
  23   1   1   1   0   1   0   0   0   1   1   1
  24   1   1   1   1   1   0   1   1   1   1   0
  25   1   1   0   0   0   1   1   1   0   0   1
  26   1   0   1   1   0   1   0   0   1   1   0
  27   1   1   1   1   0   1   0   1   1   1   0
  28   1   0   1   0   1   1   1   0   1   0   0
  29   1   0   1   1   1   1   1   1   1   0   0
  30   1   1   1   1   1   1   1   1   1   1   1
  31   1   0   0   0   0   0   0   0   0   0   0
表6
HARQ-ACK信道编码所输出的矢量序列标记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64
其中并按下列方式获得:
将比特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72
按照Qm个比特进行分组,每组构成一个列向量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73
全部列向量的集合即为信道编码输出的矢量序列。矢量序列构成公式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74
具体可由下述伪代码实现:
Set i,k to 0
while i<QACK
q ‾ k ACK = [ q i ACK . . . q i + Q m - 1 ACK ] T
i=i+Qm
k=k+1
end while
2)确定RI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方法为:
如果RI只有1个信息比特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77
根据表7进行编码。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78
与RI值的映射关系如表8所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79
表7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710
表8
如果RI由2个信息比特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711
构成,其中对应着高位比特,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713
对对应着低位比特。首先根据表9进行编码,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715
与RI值的映射关系如表10所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81
表9
表10
表7和表9中的“x”和“y”表示占位符,目的是使得承载RI信息的调制符号之间的欧氏距离最大。通过级联多个RI编码块可获得比特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83
其中QRI是所有RI编码块总的比特数目。最后一个RI编码块可能只有部分被级联,以使得总的比特序列长度为QRI。RI信道编码所输出的矢量序列标记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84
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85
并按下列方式获得:
将比特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86
按照Qm个比特进行分组,每组构成一个列向量全部列向量的集合即为信道编码输出的矢量序列。矢量序列构成公式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88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89
具体可由下述伪代码实现:
Set i,k to 0
while i<QRI
q ‾ k RI = [ q i RI . . . q i + Q m - 1 RI ] T
i=i+Qm
k=k+1
end while
(二)交织方法
由图1可见,HARQ-ACK和RI分别经过信道编码之后,与经过复用的数据和CQI进行交织,信道交织器的输入表示为g 0g 1g 2,...,g H′-1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91
以及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92
一个子帧中调制符号的数目表示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93
信道交织器的输出比特序列按下列方式获得:
步骤1、设矩阵的列数为并从左到右标号为0,1,2,...,Cmux-1。表示当前PUSCH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步骤2、矩阵的行数为Rmux=(H″·Qm)/Cmux,并定义方阵的行数从上到下标号为0,1,2,...,Rmux-1
步骤3、若在一个子帧中要发送RI信息,矢量序列写入表11所给定的列,并以Qm行为单位从最后一行开始向上写入。
  循环前缀配置   列集合
  正常   {1,4,7,10}
  扩展   {0,3,5,8}
表11
步骤4、将输入矢量序列以Qm行为单位写入(Rmux×Cmux)矩阵,如y kg k,k=0,1,...,H′-1。写入从y 0开始,覆盖第0行到(Qm-1)行。如果矩阵的元素已经被填满则跳过。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98
步骤5、如果在一个子帧中要发送HARQ-ACK信息,矢量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099
写入表12所给的列,并以Qm行为单位从最后一行开始向上写入。在对步骤(4)中得到的信道交织器进行写入的过程中允许覆盖。
  循环前缀配置   列集合
  正常   {2,3,8,9}
  扩展   {1,2,6,7}
表12
步骤6、交织器的输出比特序列是从(Rmux×Cmux)矩阵中按列读出,经过信道交织后的比特序列记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01
随着LTE技术的发展,在LTE-A系统中上行采用多天线发射,即上行需要支持4发4收的天线模式,如此可实现多层的空间复用,相应地,PUSCH由原来LTE只能传输一个码字,到LTE-A最多可以传输两个码字,具体如下:当秩信息为1时,PUSCH只能传输一个码字,该码字映射到一层;当秩信息为2时,PUSCH最多能传输两个码字,每个码字映射到一层;当秩信息为3时,PUSCH传输两个码字,第一个码字映射到一层,第二个码字映射到两层;当秩信息为4时,PUSCH传输两个码字,每个码字映射到两层。空间复用时码字到层的映射过程如表13所示。正是由于PUSCH最多可以传输四层,因此在PUSCH上传输上行控制信息时,最多可以用四层来传输上行控制信息,这些上行控制信息在两个码字的不同层之间是需要复制的。具体而言,秩信息的数目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层数是相同的,相应可归结到每个码字上。
表13
可见,由于单天线发射系统中不存在多层空间复用的情况,因此,仅适用于单天线发射系统的上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不适用于存在多层空间复用的多天线系统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该方法能适用于上行多天线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上行共享信道上任一码字映射到两层时各层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符号的符号数为4的整数倍的准则,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Q′,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确认信息(HARQ-ACK)和秩指示信息(RI);
b、根据所述Q′,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c、根据所述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其中,当需要将一码字映射到两层时,所述信道编码包括:
按照各层信息比特序列相同的原则,确定每一层的信息比特数;
根据所述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各层的信息比特序列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编码,得到各层的比特序列;
将两层的所述比特序列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21
其中k=0,1,...,Q′/8-1;j=0,1,...,4*Qm-1进行级联,得到级联后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序列p,其中,Qm表示调制之前的比特数;
对所述P进行矢量映射,得到信道编码后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矢量序列;
d、对所述矢量序列以及经过复用的数据和信道质量信息,进行交织、加扰、调制、层映射、DFT、插入导频、预编码、资源映射和IFFT处理,将经过所述处理后的信息通过空口进行传输。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对HARQ-ACK和RI进行信道编码时,对于码字需要映射到两层的情况,首先通过级联多个编码块获得各层的比特序列,每层的比特序列长度相同,然后将两层的比特序列级联在一起,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HARQ-ACK和RI在两个码字的不同层之间的复制,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持后续交织、调制等发射前的传输处理步骤和现有系统相兼容,因此,本发明可以在最大程度兼容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实现适用于上行多天线系统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LTE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处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多天线系统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处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在对HARQ-ACK和RI进行信道编码时,对于码字需要映射到一层的情况,可以采用现有的编码方式实现,而对于码字需要映射到两层的情况,首先通过级联多个编码块获得各层的比特序列,每层的比特序列长度相同,然后将两层的比特序列按照特定的方式级联在一起,以便在最大程度兼容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实现适用于上行多天线系统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按照上行共享信道上任一码字映射到两层时各层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符号的符号数为4的整数倍的准则,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Q′,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HARQ-ACK和RI。
本步骤与现有方法所不同的是,为了实现HARQ-ACK和RI在多层空间的复用,在确定各码字上承载的这些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时,需要按照上行共享信道上任一码字映射到两层时各层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符号的符号数为4的整数倍的准则进行,具体地,可采用下面五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实现,当然也不限于这些方法,只要能满足上述准则即可。
方法1:
当秩指示信息为1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31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唯一传输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Q′;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块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33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41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Kr表示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即ACK/NACK或RI。
具体的,和现有方法一样,对于HARQ-ACK信息,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42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43
根据表1来确定,表1中的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44
由高层配置;对于对RI信息,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45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46
根据表2来确定,表2中的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47
由高层配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LTE-A系统中,当秩指示信息为1时,上行共享信道最多只能传输一个码字,因此,这里采用与现有方法一样的公式确定该唯一传输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2且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两个码字时,按照确定上行共享信道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49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块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410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412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413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LTE-A系统中,当秩指示信息为2时,上行共享信道最多传输两个码字,当传输两个码字时,可以按照上述公式确定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当只传输一个码字时可以采用现有方法来确定该唯一传输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在此不再赘述。
当秩指示信息为3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51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一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一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一层的码字;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52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二个码字上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二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两层的码字。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53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块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54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55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56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57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LTE-A系统中,当秩指示信息为3时,上行共享信道只传输两个码字,两个码字共映射到3层(秩信息为3),第一个码字映射到一层,第二个码字映射到两层。
当秩指示信息为4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61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62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块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63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65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66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LTE-A系统中,当秩指示信息为4时,上行共享信道只传输两个码字,两个码字共映射到4层,第一个码字映射到两层,第二个码字映射到两层。
方法2:
当秩指示信息为1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67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唯一传输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Q′;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68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610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Kr表示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2且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两个码字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71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72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73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74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75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76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3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77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一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一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一层的码字;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78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二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二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两层的码字。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79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710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81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82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83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4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84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85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86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87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88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89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方法3:
当秩指示信息为1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810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唯一传输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Q′;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811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传输块(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812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Kr表示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2且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两个码字时,按照确定上行共享信道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92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93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94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95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96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3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97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一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一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一层的码字;按照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二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二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两层的码字。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99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1910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01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03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4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04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05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06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07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08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09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方法4:
当秩指示信息为1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010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唯一传输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Q′;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011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传输块(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012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Kr表示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2且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两个码字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11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12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14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15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16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3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17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一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一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一层的码字;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18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二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二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两层的码字。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19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110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22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23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4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24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25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26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29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方法5:
当秩指示信息为1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210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唯一传输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Q′。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211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传输块(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213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Kr表示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2且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两个码字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31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33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34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35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36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3时,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37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一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一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一层的码字;按照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38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二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二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两层的码字。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1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2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3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4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5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4时,按照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7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8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9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10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11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步骤202、根据所述Q′,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具体的,当上行共享信道上利用两个码字传输时,对于HARQ-ACK信息,可以根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12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13
确定第一个码字承载的ACK/NACK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14
和第二个码字承载的ACK/NACK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15
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16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调制方式,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17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调制方式。
对于RI信息,可以根据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18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19
确定第一个码字承载的RI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420
和第二个码字承载的RI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51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调制方式,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52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调制方式。
步骤203、根据所述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
其中,当码字映射到一层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采用现有方法实现;当需要将一码字映射到两层时,该信道编码可通过下述方法实现:
按照各层信息比特序列相同的原则,确定每一层的信息比特数;
根据所述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各层的信息比特序列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编码,得到各层的比特序列;
将两层的所述比特序列按照公式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53
其中k=0,1,...,Q′/8-1;j=0,1,...,4*Qm-1进行级联,得到级联后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序列p,其中,Qm表示调制之前的比特数;
这里,由于两层比特序列相同,将其中任一层的比特序列按照4×Qm个比特进行分组,然后按照每组重复1次的原则,构成新的比特序列即为级联之后的比特序列。
对所述P进行矢量映射,得到信道编码后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矢量序列。
上述方法中,当需要将一码字映射到两层时,通过对编码后的两层的比特序列进行级联,如此可以确保后续交织、加扰、调制、层映射、DFT等处理过程与现有系统一致。
下面分别对本步骤在上行控制信息为ACK/NACK或RI信息时的具体实现进行阐述。
对于HARQ-ACK信息
每一个正的确认信息(ACK)编码为二进制比特“1”,每一个负的确认信息(NAK)编码为二进制比特“0”。
如果HARQ-ACK由1个信息比特构成,例如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54
首先根据表3进行编码。
如果HARQ-ACK由2个信息比特构成,例如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61
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62
对应着码字0的ACK/NACK比特,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63
对应着码字1的ACK/NACK比特;首先根据表4进行编码,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64
表3和表4中的“x”和“y”表示占位符,目的是使得承载HARQ-ACK信息的调制符号之间的欧氏距离最大。
下面针对HARQ-ACK在不同比特构成的情况下,根据码字需要映射到一层或两层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编码方法的说明。
1、码字i的HARQ-ACK由1个或2个信息比特构成的情况。
这里,将根据DD或TDD下高层配置的两种ACK/NACK反馈模式,即FDD或TDD ACK/NAK复用和TDD ACK/NACK绑定,分别进行说明。
在FDD或TDD ACK/NAK复用的反馈模式下:
1)当码字i映射到1层时,通过级联多个HARQ-ACK编码块可获得比特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65
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66
是第i个码字所有HARQ-ACK编码块总的比特数目,码字i的最后一个HARQ-ACK编码块可能只有部分被级联,以使得总的比特序列长度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67
因此信道编码之后的比特序列 p 0 ACK , p 1 ACK , p 2 ACK , . . . , p Q ACK ( i ) - 1 ACK = q 0 ACK , q 1 ACK , q 2 ACK , . . . , q Q ACK ( i ) - 1 ACK .
2)当码字i映射到2层时,通过级联多个HARQ-ACK编码块可获得每一层的比特序列,两层的比特序列是相同的,表示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69
每层的最后一个HARQ-ACK编码块可能只有部分被级联,以使得每层的总的比特序列长度为为了保持交织的处理不变,需要再将两层的比特序列按照公式: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611
其中k=0,1,...,Q′/8-1;j=0,1,...,4*Qm-1进行级联,级联的伪代码可以为:
for ii=1:Q′/8
p ( 8 * Q m ( i ) * ( ii - 1 ) : 8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1 ) =
q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1 ) ;
p ( 8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8 * Q m ( i ) * ( ii - 1 ) + 8 * Q m ( i ) - 1 ) =
q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1 ) ;
end
其中Q′为编码符号的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75
为第i个码字的调制方式。
码字i的两层级联之后的形式,即码字i经过信道编码之后的输出为:
p 0 ACK , p 1 ACK , . . . , p Q ACK ( i ) - 1 ACK = q 0 ACK , q 1 ACK , . . . , q 4 * Q m ( i ) - 1 ACK , q 0 ACK , q 1 ACK , . . . , q 4 * Q m ( i ) - 1 ACK , q 4 * Q m ( i ) ACK , . . . , q 4 * 2 * Q m ( i ) - 1 ACK ,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77
其中是第i个码字的调制方式,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79
是第i个码字所有HARQ-ACK编码块总的比特数目。
在TDD ACK/NACK绑定的反馈模式下:
1)当码字i映射到1层时,通过级联多个HARQ-ACK编码块可获得比特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710
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711
是第i个码字所有HARQ-ACK编码块总的比特数目,码字i的最后一个HARQ-ACK编码块可能只有部分被级联,以使得总的比特序列长度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712
之后,从表5中选择一个扰码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713
其下标为i=(Nbundled-1)mod 4。如果HARQ-ACK由1个比特构成,设m=1;如果HARQ-ACK由2个比特构成,设m=3。然后对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714
按如下方法进行加扰,产生比特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715
因此信道编码之后的比特序列 p 0 ACK , p 1 ACK , p 2 ACK , . . . , p Q ACK ( i ) - 1 ACK = q 0 ACK , q 1 ACK , q 2 ACK , . . . , q Q ACK ( i ) - 1 ACK .
Set i,k to 0
while i < Q ACK ( i )
if q ~ i ACK = y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719
k=(k+1)mod 4m
else
if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81
//占位符比特
q i ACK = q ~ i ACK
else    //编码比特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83
k=(k+1)mod 4m
end if
i=i+1
end while
2)当码字i映射到2层时,通过级联多个HARQ-ACK编码块可获得每一层的比特序列,两层的比特序列是相同的,表示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84
每层的最后一个HARQ-ACK编码块可能只有部分被级联,以使得每层的总的比特序列长度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85
之后,从表5中选择一个扰码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86
其下标为i=(Nbundled-1)mod 4。如果HARQ-ACK由1个比特构成,设m=1;如果HARQ-ACK由2个比特构成,设m=3。然后对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87
按如下方法进行加扰,产生每层的比特序列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88
Set i,k to 0
while i < Q ACK ( i ) / 2
if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810
//place-holder repetition bit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811
k=(k+1)mod 4m
else
if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812
//占位符比特
q i ACK = q ~ i ACK
else    //编码比特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91
k=(k+1)mod 4m
end if
i=i+1
end while
为了保持交织的处理不变,需要将两层的比特序列按照公式: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92
其中k=0,1,...,Q′/8-1;j=0,1,...,4*Qm-1级联在一起,级联的伪代码如下:
for ii=1:Q′/8
p ( 8 * Q m ( i ) * ( ii - 1 ) : 8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1 ) =
q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1 ) ;
p ( 8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8 * Q m ( i ) * ( ii - 1 ) + 8 * Q m ( i ) - 1 ) =
q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1 ) ;
end
其中Q′为编码符号的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97
为第i个码字的调制方式。
码字i的两层级联之后的形式,即码字i经过信道编码之后的输出为:
p 0 ACK , p 1 ACK , . . . , p Q ACK ( i ) - 1 ACK = q 0 ACK , q 1 ACK , . . . , q 4 * Q m ( i ) - 1 ACK , q 0 ACK , q 1 ACK , . . . , q 4 * Q m ( i ) - 1 ACK , q 4 * Q m ( i ) ACK , . . . , q 4 * 2 * Q m ( i ) - 1 ACK ,
q 4 * Q m ( i ) ACK , . . . , q 4 * 2 * Q m ( i ) - 1 ACK , . . . , q Q ACK ( i ) / 2 - 4 * Q m ( i ) ACK , . . . , q Q ACK ( i ) / 2 - 1 ACK , q Q ACK ( i ) / 2 - 4 * Q m ( i ) ACK , . . . , q Q ACK ( i ) / 2 - 1 ACK ,
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910
是第i个码字的调制方式,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911
是第i个码字所有HARQ-ACK编码块总的比特数目。
2、码字i的HARQ-ACK由2个以上的信息比特构成的情况,如OACK>2。
1)当码字i映射到1层时,比特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2913
可由如下方式获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01
其中i=0,1,...,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02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03
是第i个码字所有HARQ-ACK编码块总的比特数目。基序列Mi,n如表六中所定义。因此信道编码之后的比特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04
2)当码字i映射到2层时,两层的比特序列是相同的,每一层的比特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05
可按照公式: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06
获得。其中i=0,1,...,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07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08
是第i个码字所有HARQ-ACK编码块总的比特数目。基序列Mi,n如表六中所定义。为了保持交织的处理不变,需要将两层的比特序列按照公式: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09
其中k=0,1,...,Q′/8-1;j=0,1,...,4*Qm-1级联在一起,级联的伪代码如下:
for ii=1:Q′/8
p ( 8 * Q m ( i ) * ( ii - 1 ) : 8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1 ) =
q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1 ) ;
p ( 8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8 * Q m ( i ) * ( ii - 1 ) + 8 * Q m ( i ) - 1 ) =
q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1 ) ;
end
其中Q′为编码符号的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014
为第i个码字的调制方式。
码字i的两层级联之后的形式,即码字i经过信道编码之后的输出为:
p 0 ACK , p 1 ACK , . . . , p Q ACK ( i ) - 1 ACK = q 0 ACK , q 1 ACK , . . . , q 4 * Q m ( i ) - 1 ACK , q 0 ACK , q 1 ACK , . . . , q 4 * Q m ( i ) - 1 ACK , q 4 * Q m ( i ) ACK , . . . , q 4 * 2 * Q m ( i ) - 1 ACK ,
q 4 * Q m ( i ) ACK , . . . , q 4 * 2 * Q m ( i ) - 1 ACK , . . . , q Q ACK ( i ) / 2 - 4 * Q m ( i ) ACK , . . . , q Q ACK ( i ) / 2 - 1 ACK , q Q ACK ( i ) / 2 - 4 * Q m ( i ) ACK , . . . , q Q ACK ( i ) / 2 - 1 ACK ,
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017
是第i个码字的调制方式,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018
是第i个码字所有HARQ-ACK编码块总的比特数目。
第i个码字的HARQ-ACK信道编码所输出的矢量序列标记为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12
并按下列方式获得:
Set i,k to 0
while i < Q ACK ( i )
q &OverBar; k ACK = [ p i ACK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p i + Q m ( i ) - 1 ACK ] T
i = i + Q m ( i )
k=k+1
end while
对于RI信息
如果RI只有1个信息比特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16
首先根据表7进行编码。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17
与RI值的映射关系如表8所示。
如果RI由2个信息比特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18
构成,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19
对应着高位比特,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110
对对应着低位比特。首先根据表8进行编码,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111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112
与RI值的映射关系如表10所示。
表7和表8中的“x”和“y”表示占位符,目的是使得承载RI信息的调制符号之间的欧氏距离最大。
当承载RI的码字i映射到1层时,通过级联多个RI编码块可获得比特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113
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114
是第i个码字所有RI编码块总的比特数目。第i个码字最后一个RI编码块可能只有部分被级联,以使得总的比特序列长度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115
因此信道编码之后的比特序列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116
当承载RI的码字i映射到2层时,通过级联多个RI编码块可获得每一层的比特序列,两层的比特序列是相同的,表示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117
第i个码字每层的最后一个RI编码块可能只有部分被级联,以使得每层的总的比特序列长度为为了保持交织的处理不变,需要将两层的比特序列按照公式: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21
其中k=0,1,...,Q′/8-1;j=0,1,...,4*Qm-1级联在一起,级联的伪代码如下:
for ii=1:Q′/8
p ( 8 * Q m ( i ) * ( ii - 1 ) : 8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1 ) =
q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1 ) ;
p ( 8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8 * Q m ( i ) * ( ii - 1 ) + 8 * Q m ( i ) - 1 ) =
q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 ii - 1 ) + 4 * Q m ( i ) - 1 ) ;
end
其中Q′为编码符号的个数,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26
为第i个码字的调制方式。
码字i的两层级联之后的形式,即码字i经过信道编码之后的输出为:
p 0 RI , p 1 RI , . . . , p Q RI ( i ) - 1 RI = q 0 RI , q 1 RI , . . . , q 4 * Q m ( i ) - 1 RI , q 0 RI , q 1 RI , . . . , q 4 * Q m ( i ) - 1 RI , q 4 * Q m ( i ) RI , . . . , q 4 * 2 * Q m ( i ) - 1 RI ,
q 4 * Q m ( i ) RI , . . . , q 4 * 2 * Q m ( i ) - 1 RI , . . . , q Q RI ( i ) / 2 - 4 * Q m ( i ) RI , . . . , q Q RI ( i ) / 2 - 1 RI , q Q RI ( i ) / 2 - 4 * Q m ( i ) RI , . . . , q Q RI ( i ) / 2 - 1 RI ,
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29
是第i个码字的调制方式,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210
是第i个码字所有RI编码块总的比特数目。
RI信道编码所输出的矢量序列标记为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211
其中
Figure BSA000002300037003212
并按下列方式获得:
Set i,k to 0
while i < Q RI ( i )
q &OverBar; k RI = [ p i RI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p i + Q m - 1 RI ] T
i=i+Qm
k=k+1
end while
步骤204、对所述矢量序列以及经过复用的数据和信道质量信息,进行交织、加扰、调制、层映射、DFT、插入导频、预编码、资源映射和IFFT处理,将经过所述处理后的信息通过空口进行传输。
这里,可以采用现有方法实现本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在LTE上行UCI和PUSCH数据复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行多天线系统中实现HARQ-ACK和RI与PUSCH数据进行复用的方案,以解决多天线系统中HARQ-ACK和RI在PUSCH上传输的问题。图3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所实现的上行多天线系统中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处理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该方案中,在对HARQ-ACK和RI进行信道编码时,对于码字需要映射到两层的情况,首先通过级联多个编码块获得各层的比特序列,每层的比特序列长度相同,然后将两层的比特序列级联在一起,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HARQ-ACK和RI在两个码字的不同层之间的复制,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持后续交织、调制等发射前的传输处理步骤和现有系统相兼容,因此,本发明可以在最大程度兼容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实现适用于上行多天线系统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上行共享信道上任一码字映射到两层时各层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符号的符号数为4的整数倍的准则,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Q′,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确认信息(HARQ-ACK)和秩指示信息(RI);
b、根据所述Q′,确定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c、根据所述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其中,当需要将一码字映射到两层时,所述信道编码包括:
按照各层信息比特序列相同的原则,确定每一层的信息比特数;
根据所述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各层的信息比特序列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编码,得到各层的比特序列;
将两层的所述比特序列按照其中k=0,1,...,Q′/8-1;j=0,1,...,4*Qm-1进行级联,得到级联后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序列p,其中,Qm表示调制之前的比特数;
对所述P进行矢量映射,得到信道编码后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矢量序列;
d、对所述矢量序列以及经过复用的数据和信道质量信息,进行交织、加扰、调制、层映射、DFT、插入导频、预编码、资源映射和IFFT处理,将经过所述处理后的信息通过空口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为:
当秩指示信息为1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12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唯一传输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Q′;
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21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传输块(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22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23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Kr表示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2且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两个码字时,按照确定上行共享信道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25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3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27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一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一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一层的码字;按照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二个码字上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二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两层的码字;
当秩指示信息为4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31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为:
当秩指示信息为1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32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唯一传输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Q′;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33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34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35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Kr表示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2且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两个码字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36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38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3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41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一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一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一层的码字;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42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二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二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两层的码字;
当秩指示信息为4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43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为:
当秩指示信息为1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44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唯一传输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Q′;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45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传输块(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51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Kr表示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2且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两个码字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52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53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54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3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55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一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一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一层的码字;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56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二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二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两层的码字;
当秩指示信息为4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57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为:
当秩指示信息为1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61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唯一传输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Q′;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表示当前子帧用于传输块(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63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64
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Kr表示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2且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两个码字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65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66
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67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3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68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一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一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一层的码字;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71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二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二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两层的码字;
当秩指示信息为4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72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为:
当秩指示信息为1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73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唯一传输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Q′;其中,O表示所述ACK/NACK或RI需要传输的信息比特数目,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74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传输块(TB)传输的PUSCH的调度带宽,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75
表示上行共享信道(PUSCH)初传在每个子帧的SC-FDMA符号数;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初始调度带宽,C表示用于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Kr表示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2且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两个码字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77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C(0)表示用于第一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C(1)表示用于第二个TB块传输的码块个数,表示第一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82
表示第二个码字的第r个码块的比特数;
当秩指示信息为3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83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一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一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一层的码字;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84
确定所述共享信道上第二个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所述第二个码字为需要映射到两层的码字;
当秩指示信息为4时,按照
Figure FSA00000230003600085
确定上行共享信道上各码字承载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CN201010253829.4A 2010-08-13 2010-08-13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75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3829.4A CN102377529B (zh) 2010-08-13 2010-08-13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3829.4A CN102377529B (zh) 2010-08-13 2010-08-13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7529A true CN102377529A (zh) 2012-03-14
CN102377529B CN102377529B (zh) 2014-02-26

Family

ID=45795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5382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7529B (zh) 2010-08-13 2010-08-13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7752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54696B2 (en) 2013-03-27 2018-04-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8200649A (zh) * 2016-12-08 2018-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其网元
WO2018196875A1 (zh) * 2017-04-28 2018-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CN113037669A (zh) * 2021-03-11 2021-06-25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卫星互联网中的小块编码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872A (zh) * 2008-09-12 2009-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秩指示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702631A (zh) * 2009-11-04 2010-05-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872A (zh) * 2008-09-12 2009-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秩指示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702631A (zh) * 2009-11-04 2010-05-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3GPP TS 36.212 V8.8.0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 8)", 《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54696B2 (en) 2013-03-27 2018-04-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8200649A (zh) * 2016-12-08 2018-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其网元
CN108200649B (zh) * 2016-12-08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其网元
WO2018196875A1 (zh) * 2017-04-28 2018-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US10693609B2 (en) 2017-04-28 2020-06-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US11368264B2 (en) 2017-04-28 2022-06-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3037669A (zh) * 2021-03-11 2021-06-25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卫星互联网中的小块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13037669B (zh) * 2021-03-11 2022-08-05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卫星互联网中的小块编码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7529B (zh) 201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5398B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1807974B (zh) 一种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系统及方法
CN103004107B (zh) 用于支持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发送装置和方法
CN102714578B (zh) 一种信息比特发送方法、装置
CN103190099B (zh) 基于单载波频分复用的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控制和数据的复用
CN104429015B (zh) 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信息的多路复用
CN101969361B (zh) 传输周期反馈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US92825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CN101902313B (zh)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CN102013938A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02631A (zh) 上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104458B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1924606A (zh)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2448113B (zh) 一种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3312446B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490781A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118237B (zh) 基于mimo系统的uci处理方法和装置及其传输方法
CN103444145B (zh) 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1917253A (zh) 控制信息传输、传输块获得、偏移因子配置方法及终端
JP2014180038A (ja)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の伝送方法及びシステム、符号化されたシンボル数の決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03188033A (zh) 编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89904A (zh) 一种资源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77529B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03209053B (zh) 一种信息比特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710376A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NA POTEVIO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PUTIAN IT TECH INS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9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909

Address after: 100080, No. two, 2 street,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CHINA POTEVIO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Beijing, Haidian, North Street, No. two, No. 6, No.

Applicant before: PE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UTIAN IT TECH INS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INA POTEVIO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2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210

Address after: 100080 Beijing, Haidian, North Street, No. two, No. 6, No.

Applicant after: PE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No. two, 2 street,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CHINA POTEVIO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