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8885B - 一种筒柱藻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筒柱藻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58885B
CN102358885B CN 201110357611 CN201110357611A CN102358885B CN 102358885 B CN102358885 B CN 102358885B CN 201110357611 CN201110357611 CN 201110357611 CN 201110357611 A CN201110357611 A CN 201110357611A CN 102358885 B CN102358885 B CN 1023588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otheca clostetium
cylindrotheca
clostetium
nutrient solution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35761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58885A (zh
Inventor
宫庆礼
邓志科
赫勇
周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Qihao Nutri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GREAT SEVEN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GREAT SEVEN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GREAT SEVEN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35761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58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58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8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58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8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Cultivation Of Seaweed (AREA)

Abstract

一种筒柱藻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培养液加注系统、料液收集系统和供气系统分别与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连接而组成筒柱藻的培养系统;将经过扩种培养后的筒柱藻及其培养液加入到反应器中;并以恒定流速连续加注培养液和连续充气;培养过程中,控制海水温度在10℃~35℃,盐度在20~35,光照在3000~10000lx,培养液的pH值在7.8~8.4范围内;在持续充气的作用下连续收集成熟的筒柱藻。本发明不仅建立了成熟的筒柱藻扩种方法,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筒柱藻的全封闭连续培养方法,具有切合筒柱藻生理特点和生态习性的优势,培养筒柱藻时,整个培养过程具有洁净、连续性、可控性、培养效率高和适于生产应用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筒柱藻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筒柱藻的生产方法,适用于生产上培养和收集筒柱藻。
背景技术
筒柱藻(Cylindrotheca sp.)分类地位为硅藻门、羽纹硅藻纲、管壳缝目、菱形藻科、筒柱藻属。细胞长,端面圆形,两端延长,呈嘴状或头状。细胞长69.5微米,宽4.5~5微米。色素体2个至多个,位于细胞主体部,不深入至嘴部。筒柱藻总脂含量占干重的16%~37%、EPA含量占总脂肪酸的3.36%~15.9%,营养价值较高,适于用作海参和鲍鱼等的饵料生物,也可以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筒柱藻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时,栖息于潮间带滩涂中,由于生长速度较慢,特别是人工培养时难以解决其因底栖生长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的生产性难题,而一直未被作为产品大量生产,其营养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生产价值也没有被发掘出来。
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筒柱藻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时,由于底栖的习性,往往生活在光照相对不足的潮间带滩涂,因此难以获得足够的光照强度维持有效生长,生长速度相对缓慢。即使用培养单胞藻的方法尝试进行筒柱藻的培养时也会遇到类似问题,在水泥池中筒柱藻往往沉积于池底,即使采用气石充气,筒柱藻也只能在气石附近很小的范围上浮,在气石分布不到的地方,因筒柱藻个体大,容易沉降在池底。在采用光照时,因为在池底,光线难以透过,同样的光照强度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正是因为此类问题的存在,筒柱藻生长缓慢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生产性培养难以实现。
存在以上不足的原因在于,筒柱藻作为近年来从海洋中分离出来的一个藻种,对其的研究,特别是生理生态的特点研究得较少,因为认识的粗浅,筒柱藻的科研和生产价值远未被发掘出来。筒柱藻的培养,无论是实验室培养还是生产性培养都没有建立,特别是其连续培养方法,是开拓性的,国内尚无同类技术可供比较。而在实际生产和科研过程中,筒柱藻是底栖藻类、个体大,因此容易沉降在海水底部,而在其生活阶段,其对营养盐、二氧化碳、溶解氧和光照强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对海水的pH值条件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作为生产性培养时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而当此类条件一时难以满足时,将会使筒柱藻的培养难以达到要求,甚至难以培养成功。
因此,当筒柱藻作为海参和鲍鱼等的饵料,其营养价值在不断得到生产的验证时;当筒柱藻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被发现,并有着独特的优势时,一种切合筒柱藻生理特点和生态习性的生产性培养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筒柱藻的生产方法,能够规模化地连续培养和生产筒柱藻,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一种筒柱藻的生产方法,首先将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悬挂于支架上,并将供气系统、料液收集系统和用于加注海水培养液的培养液加注系统分别与上述光生物反应器底部的充气管、侧面的藻液排出管以及料液加注管连接,从而组成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经过扩种培养后的筒柱藻加入到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中,打开培养液加注系统,将含营养盐的培养液注入到反应器中;
再把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充气管阀门以及供气系统打开,将混合有CO2的空气从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底端充入反应器内;
控制CO2在混合气体中的比例在5%~50%之间;控制海水温度在10℃~35℃,盐度在20~35,光照在3000~10000lx范围内;维持培养液的pH值在7.8~8.4;并且连续加注培养液和连续充气;
当筒柱藻生长达到5000个/毫升以上,且培养液加注到藻液排出管所在的位置时,在持续充气的作用下,位于反应器藻液排出管处的筒柱藻经藻液排出管流入料液收集系统,从而连续收集培养液上层的筒柱藻。
上述加入反应器内的培养液可以采用任何培养藻类的含营养盐的培养液;本发明以筒柱藻在环境中生长时的生态习性为依据,使用的优化后的含营养盐的培养液如下:
FeCl3·6H2O:0.2~1.5g,MnCl2·4H2O:0.3~0.85g,H3BO3:15~60g,EDTA-Na235~120g,NaH2PO4·2H2O:2~12g,KH2PO4:5~15g,NaSiO3·5H2O:5~40g,NaNO3:50~150g;溶于1L无离子水中,作为母液。
进一步,上述含营养盐的培养液还添加有0.1~500毫升的微量元素溶液和0.1~500毫升的维生素溶液;
其中,微量元素溶液:ZnCl2:10~50mg,CoCl2·6H2O:20~100mg,(NH4)6Mo7O24·4H2O:8~37mg,CuSO4·5H2O:1~5mg;溶解到1000毫升纯水而成;
维生素溶液:维生素B12:5~50mg,维生素B1:5~50mg,维生素H:0.5~5mg;溶解到1000毫升纯水而成。
为了给筒柱藻的生长提供所需的纯度较高、质量较好的筒柱藻藻种,需要对筒柱藻进行扩种培养,上述加入到光生物反应器中的筒柱藻的扩种培养方法如下:
先将烧瓶在80℃~120℃条件下煮沸消毒,避免扩种环境受到污染;再加入含有营养盐的培养液,接种筒柱藻藻种;在深入研究筒柱藻的生理特点和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为了给扩种时的筒柱藻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接种筒柱藻藻种后,在光照为3000~10000lx的条件下,维持培养温度在10℃~35℃、盐度在20~35、pH值在7.8~8.4范围内,磁力搅拌,当筒柱藻分裂生长达到100万/毫升后,用作生产筒柱藻的藻种。
扩种培养时加入烧瓶中的含有营养盐的培养液仍然可采用现有的藻类培养液。为了满足筒柱藻生长所需的营养,以筒柱藻在环境中生长时的生态习性为依据,其优化后的营养液是由基本溶液添加0.5~20毫升微量元素溶液和0.5~20毫升维生素溶液而成;
其中基本溶液是由硝酸钠(NaNO3)70~80毫克,磷酸二氢钠(NaH2PO4)3~6毫克以及硅酸钠(Na2SiO3·9H2O)8.4~16.7毫克,溶解到1000毫升消毒海水而成;
为了满足筒柱藻的生长所需,上述微量元素溶液是由硫酸锌(ZnSO4·4H2O)20~30毫克,硫酸铜(CuSO4·5H2O)5~15毫克,氯化锰(MnCl2·4H2O)150~200毫克,柠檬酸铁(FeC6H5O7·5H2O)1~5克,钼酸钠(NaMoO4·2H2O)5~10毫克,乙二铵四乙酸钠(Na2EDTA)3~7克,氯化钴(CoCl2·6H2O)8~20毫克,溶解到1000毫升纯水而成;
上述维生素溶液是由0.1~1毫克的维生素B12,以及50~200毫克的维生素B1溶解到1000毫升纯水而成。
为了对反应器内培养体系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对培养方法和培养体系中的所加物质进行及时调整,上述培养系统中的光生物反应器内还设有对光生物反应器内pH值实时监控的pH探头。
结合所建立的单胞藻培养系统的特点,为了在培养筒柱藻之前或者收集之后,对系统清洗后进行有效消毒,保持整个系统的洁净,每隔10~15天利用蒸汽对培养液加注系统与料液收集系统中的管道进行消毒。该蒸汽消毒可利用现有技术,如通过连接上述培养液加注系统与料液收集系统的蒸汽消毒装置来实现。
在连续培养过程中,为了使进入培养系统的海水洁净,避免外界杂质和敌害生物进入系统,影响筒柱藻的培养,提高培养的成功率,对加入到培养液加注系统的海水先进行过滤、加热消毒,并换热至常温后,再注入培养液加注系统。如可通过与上述培养液加注系统连接的海水加热消毒装置,使海水先经海水加热消毒装置加热消毒,并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而使流出的海水温度下降到接近常温,再经培养液加注系统溶解上述所需的营养盐后注入光生物反应器。
为了使进入培养系统的空气洁净,避免外界空气中的杂质和污染物进入系统,影响筒柱藻的培养,提高培养的成功率,对进入供气系统的空气先后经过过滤、紫外线消毒和二次过滤后,再进入供气系统的管道。如通过与上述供气系统依次连接的气体过滤装置、紫外发生器和空气过滤装置,而使进入光生物反应器的空气先后经过过滤、紫外线消毒和二次过滤后再进入供气系统的管道。
作为一种开拓性的发明,筒柱藻的培养,特别是其生产性培养,有其独特的显著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本发明切合筒柱藻的生理特点和生态习性,根据筒柱藻生长时的营养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配方;根据其生长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设定了培养时的适宜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pH值。所建立的方法针对性强,当该培养方法用于实际生产时,筒柱藻生长快。根据筒柱藻个体大,质量相对较大,在水体中易沉降的特点,在扩种阶段通过磁力搅拌使筒柱藻悬浮在培养液中,大大提高了扩种时筒柱藻的生长速度。在生产阶段,根据其易沉降的特点,结合其在充气条件下不断上浮的特性,设计制作的光生物反应器,可使筒柱藻能在光生物反应器内在充气所造成的浮力和筒柱藻自身重量形成的重力作用下,在光生物反应器内不断悬浮,在培养体系中均匀分布。这样一来,既可以使筒柱藻藻体与培养液中的二氧化碳、氧气、营养盐充分接触,保证其充足的营养所需,也有利于在光生物反应器内接受充分的光照,大大提高了筒柱藻的生长效率。
其次,筒柱藻底栖的习性,不会附壁的独特的生理特点和生态习性,更适合所建立的连续培养体系。再加上筒柱藻生长繁殖速度快、抗逆性强、易于收获,用连续培养体系进行培养时,能有很高的效率。区别于其他单胞藻有黏性,会吸附在反应器壁上或管道中,降低培养和收集的效率,甚至会因各单胞藻相互黏附成团,在反应器中沉降或堵塞收集管道,导致培养难以进行。培养筒柱藻时,不会黏附在反应器壁上导致反应器的透光率下降影响反应器内筒柱藻的生长,也不会黏附在管道中堵塞管道,提高了培养和收集的效率。特别是在收集后期,只需静置,筒柱藻即大量沉降在容器底部,即使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藻密度,需要进行离心,也只需消耗少量的能量,大大提高了收集的效率。另一方面,筒柱藻个体大,在同体积的收集液中,所获得的干物质更多。这样一来,提高了培养和收集的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筒柱藻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为生物柴油的生产在降低成本的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式。
最后,本发明不仅建立了成熟的筒柱藻扩种方法,还在此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筒柱藻的全封闭连续培养方法,用该方法培养筒柱藻时,使整个培养过程具有洁净、连续性、可控性、培养效率高和适于生产应用的特点。一是洁净。海水经加热消毒后,进入系统中不会带入细菌和杂藻及其他危害生物,为筒柱藻的培养提供了保障。空气经紫外消毒和过滤装置的过滤,保障了进入系统的空气洁净,不会带入杂质,保障了培养系统的无菌环境和避免受到污染。在首次培养后,可定期进行蒸汽消毒,以确保管道的洁净和无菌,保障了培养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二是连续性。海水可经培养液加注系统持续加注;空气和二氧化碳可经供气系统连续加注。收集时,可在培养液加注的前提下,使成熟的筒柱藻经收集系统进行收集。整个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操作时好的连续性可实现自动生产,连续生产。三是可控性。本方法在连续性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各部分所选用的材料、设置的控制阀门和有关仪表,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有效、实时控制,及时发现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尽快解决,提高了整个方法的高效性。四是培养效率高。所建立的方法,是基于筒柱藻的生态习性而建立的,在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pH值上,都严格切合筒柱藻的生态特点,有很好的适应性。运用于筒柱藻的培养时,培养的筒柱藻生长快、生长周期短,所获得的成熟藻体质量好。五是便于生产应用。本方法所建立的技术路线,便于生产上连续培养筒柱藻,进行生产性立用,可以广泛开展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培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2、支架,3、充气管,4、藻液排出管,5、料液加注管,6、供气系统,7、料液收集系统,8、培养液加注系统,9、海水加热消毒装置,10、紫外发生器,11、空气过滤装置,12、蒸汽消毒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深入研究筒柱藻的生理特点和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为了给筒柱藻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并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确立了适宜的光照强度、培养温度、盐度、pH值,并为其生长提供充足的溶氧和碳源,提供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筒柱藻生产方法,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将多个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1悬挂于支架2上,并将供气系统6、料液收集系统7和用于加注海水培养液的培养液加注系统8分别与上述光生物反应器1底部的充气管3、侧面的藻液排出管4以及料液加注管5连接,且在连接之前,所有管道的连接处用酒精消毒,从而组成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筒柱藻生产之前,需要为整个反应体系提供优质的筒柱藻藻种,并注入已配制好的符合筒柱藻连续培养营养需求的营养液,将经过扩种培养后的筒柱藻2000~3000mL加入到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1中,打开培养液加注系统8,将含营养盐的培养液注入到反应器中;
为了给筒柱藻的生长提供所需的溶解氧和碳源,并利用充气所产生的上浮力使筒柱藻悬浮在反应器的培养液中,再把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充气管阀门以及供气系统打开,将混合有CO2的空气从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1底端充入反应器内;又为了避免CO2浓度过大影响筒柱藻的生长,控制CO2在混合气体中的比例在5%~50%之间;
显然,可以通过调整所供CO2的流速来控制CO2在混合气体中的比例;并通过控制混合气体的流速来控制CO2加入到上述光生物反应器的总量;
为给筒柱藻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和满足其营养所需,培养过程中,控制海水温度在10℃~35℃,盐度在20~35,光照在3000~10000lx范围内;维持培养液的pH值在7.8~8.4;
显然,当pH值超过8.4时,可以增加所充入的CO2,使pH值维持在7.8~8.4;当pH值低于7.8时,减少所充入的CO2;并且连续加注培养液和连续充气;
当筒柱藻生长达到5000个/毫升以上,且培养液加注到藻液排出管4所在的位置时,在持续充气的作用下,位于反应器藻液排出管4处的筒柱藻经藻液排出管4流入料液收集系统7,从而连续收集培养液上层的筒柱藻。
实施例
以筒柱藻(Cylindrotheca sp.)(MACC/B169)为例,在进行筒柱藻的生产之前,需要通过对筒柱藻纯种进行扩种培养以获得纯度较高、质量较好的筒柱藻作为生产培养的藻种,扩种方法如下:
首先,配制好微量元素溶液。由硫酸锌(ZnSO4·4H2O)23毫克,硫酸铜(CuSO4·5H2O)10毫克,氯化锰(MnCl2·4H2O)178毫克,柠檬酸铁(FeC6H5O7·5H2O)3.9克,钼酸钠(NaMoO4·2H2O)7.3毫克,乙二铵四乙酸钠(Na2EDTA)4.35克,氯化钴(CoCl2·6H2O)12毫克,溶解到1000毫升纯水而成。
再配制维生素溶液。由0.5毫克的维生素B12,以及100毫克的维生素B1溶解到1000毫升纯水而成。
接着配制基本溶液。由硝酸钠(NaNO3)74.8毫克,磷酸二氢钠(NaH2PO4)4.4毫克,以及硅酸钠(Na2SiO3·9H2O)15毫克溶解到1000毫升消毒海水而成。
将1毫升微量元素溶液和1毫升维生素溶液添加到基本溶液中,作为培养液。
其次,进行扩种培养。先将待接种的烧瓶在100℃条件下进行煮沸消毒,再加入用上述方法配制好的含有足够筒柱藻扩种培养所需营养盐的培养液,再往加入了培养液的烧瓶中接种筒柱藻藻种,在光照为5000lx的条件下,维持培养温度在25℃、盐度在21、pH值在7.8~8.4范围内,磁力搅拌,当筒柱藻分裂生长达到100万/毫升后,用作生产筒柱藻的藻种。
一种筒柱藻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可实现规模化地连续生产,包括以下步骤:
如图1所示,首先是培养系统的连接,将多个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1悬挂于支架2上,并将供气系统6、料液收集系统7和用于加注海水培养液的培养液加注系统8分别与上述光生物反应器1底部的充气管3、侧面的藻液排出管4以及料液加注管5连接,且在连接之前,所有管道的连接处用酒精消毒,从而组成培养系统。
第二步是配制培养液。
利用加热消毒后冷却的无离子水按1000毫升溶解1.0g FeCl3·6H2O,0.5gMnCl2·4H2O,50g H3BO3,100gEDTA-Na2,10gNaH2PO4·2H2O,10gKH2PO4,30gNaSiO3·5H2O,100gNaNO3的比例溶解,配制成基本溶液。
配制好微量元素溶液:由30mg ZnCl2,80mg CoCl2·6H2O,28mg(NH4)6Mo7O24·4H2O,3mg CuSO4·5H2O溶解到1000毫升纯水而成。
配制维生素溶液:由30mg维生素B12,20mg维生素B1,2mg维生素H溶解到1000毫升纯水而成。
将1毫升微量元素溶液和1毫升维生素溶液添加到基本溶液中,作为培养液。
然后,将经扩种培养后的筒柱藻2500mL加入到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1中,打开培养液加注系统8,使含营养盐的培养液加入到反应器中;
再把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1的充气管3阀门以及供气系统6打开,将混合有CO2的空气从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1底端充入反应器内;
培养过程中,控制海水温度在28℃,盐度在23,光照在5000lx;并以恒定流速20mL/min连续加注培养液,并进行连续充气;
通过调整所供CO2的流速来控制CO2在混合气体中的比例在15%~30%之间;并通过控制混合气体的流速来控制CO2加入到上述光生物反应器的总量;
维持培养液的pH值在7.8~8.4:当pH值超过8.4时,增加所充入的CO2,使pH值维持在7.8~8.4;当pH值低于7.8时,减少所充入的CO2
培养3天后,当培养液加注到料液排出管4所在的位置时,在持续充气的作用下,连续收集培养液上层的筒柱藻。最后采用料液收集系统的高速离心机在3500r/min时进行离心沉淀后,真空干燥即可收集到成熟的筒柱藻。
如图1所示,每隔10~15天利用培养液加注系统8与料液收集系统7上连接的蒸汽消毒装置12发生出的蒸汽对培养液加注系统8与料液收集系统7中的管道进行消毒。
如图1所示,培养液加注系统8还设有海水加热消毒装置9,使海水先经海水加热消毒装置9加热消毒,并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而使流出的海水温度下降到接近常温,再经培养液加注系统8加入光生物反应器1。
如图1所示,供气系统6还设有紫外发生器10和空气过滤装置11,而使进入光生物反应器1的空气先后经过过滤、紫外线消毒和二次过滤后再进入供气系统6的管道。

Claims (10)

1.一种筒柱藻的生产方法,首先将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悬挂于支架上,并将供气系统、料液收集系统和用于加注海水培养液的培养液加注系统分别与上述光生物反应器底部的充气管、侧面的藻液排出管以及料液加注管连接,从而组成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经过扩种培养后的筒柱藻加入到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中,打开培养液加注系统,将含营养盐的培养液注入到反应器中;
再把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充气管阀门以及供气系统打开,将混合有CO2的空气从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底端充入反应器内;
控制CO2在混合气体中的比例在5%~50%之间;控制海水温度在10℃~35℃,盐度在20~35,光照在3000~10000lx范围内;维持培养液的pH值在7.8~8.4;并且连续加注培养液和连续充气;
当筒柱藻生长达到5000个/毫升以上,且培养液加注到藻液排出管所在的位置时,在持续充气的作用下,位于反应器藻液排出管处的筒柱藻经藻液排出管流入料液收集系统,从而连续收集培养液上层的筒柱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柱藻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含营养盐的培养液如下:FeCl3·6H2O:0.2~1.5g,MnCl2·4H2O:0.3~0.85g,H3BO3:15~60g,EDTA-Na2 35~120g,NaH2PO4·2H2O:2~12g,KH2PO4:5~15g,NaSiO3·5H2O:5~40g,NaNO3:50~150g;溶于1L无离子水中,作为母液。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筒柱藻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含营养盐的培养液还添加有0.1~500mL的微量元素溶液和0.1~500mL的维生素溶液;
其中,微量元素溶液:ZnCl2:10~50mg,CoCl2·6H2O:20~100mg,(NH4)6Mo7O24·4H2O:8~37mg,CuSO4·5H2O:1~5mg;溶解到1000mL纯水而成;
维生素溶液:维生素B12:5~50mg,维生素B1:5~50mg,维生素H:0.5~5mg;溶解到1000mL纯水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柱藻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入到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的筒柱藻的扩种培养方法如下:
先将烧瓶在80℃~120℃条件下煮沸消毒,再加入含有营养盐的培养液,接种筒柱藻藻种;在光照为3000~10000lx的条件下,维持培养温度在10℃~35℃、盐度在20~35、pH值在7.8~8.4范围内,磁力搅拌,当筒柱藻分裂生长达到100万/毫升后,用作生产筒柱藻的藻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柱藻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所加入的含有营养盐的培养液,是由基本溶液添加0.5~20mL微量元素溶液和0.5~20mL维生素溶液而成;
其中基本溶液是由NaNO3 70~80mg、NaH2PO4 3~6mg以及Na2SiO3·9H2O 8.4~16.7mg,溶解到1000mL消毒海水而成;
上述微量元素溶液是由ZnSO4·4H2O 20~30mg,CuSO4·5H2O 5~15mg,MnCl2·4H2O 150~200mg,FeC6H5O7·5H2O 1~5g,NaMoO4·2H2O5~10mg,Na2EDTA 3~7g,CoCl2·6H2O 8~20mg,溶解到1000mL纯水而成;
上述维生素溶液是由0.1~1mg的维生素B12,以及50~200mg的维生素B1溶解到1000mL纯水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柱藻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培养系统中的挂袋式光生物反应器内还设有对光生物反应器内pH值实时监控的pH探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柱藻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所供CO2的流速来控制CO2在混合气体中的比例;并通过控制混合气体的流速来控制CO2加入到上述光生物反应器的总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柱藻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每隔10~15天利用蒸汽对培养液加注系统与料液收集系统中的管道进行消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柱藻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加入到培养液加注系统的海水先进行过滤、加热消毒,并换热至常温后,再注入培养液加注系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柱藻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对进入供气系统的空气先后经过过滤、紫外线消毒和二次过滤,再进入供气系统的管道。 
CN 201110357611 2011-11-11 2011-11-11 一种筒柱藻的生产方法 Active CN102358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57611 CN102358885B (zh) 2011-11-11 2011-11-11 一种筒柱藻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57611 CN102358885B (zh) 2011-11-11 2011-11-11 一种筒柱藻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8885A CN102358885A (zh) 2012-02-22
CN102358885B true CN102358885B (zh) 2013-04-17

Family

ID=45584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57611 Active CN102358885B (zh) 2011-11-11 2011-11-11 一种筒柱藻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588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5295B (zh) * 2012-04-26 2014-10-1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海萝属藻类工厂化养殖方法、养殖棚及养殖装置
CN108823073B (zh) * 2018-09-19 2023-07-04 青岛中科蓝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及采收方法
CN108823072B (zh) * 2018-09-19 2023-08-15 青岛中科蓝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微藻细胞的培养-采收一体化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21031Y (zh) * 2006-04-14 2007-07-11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微藻养殖池补充二氧化碳的装置
JP2010537822A (ja) * 2007-09-06 2010-12-09 クリアバリュ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COx及びNOx、CONOxを分離し変換する手段
CN101914431B (zh) * 2010-07-23 2013-05-08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全塑模块化光生物反应器系统培养微藻的装置与方法
CN102220242B (zh) * 2011-05-25 2013-11-27 中国海洋大学 单胞藻培养的连续加注培养液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8885A (zh) 201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40486A (en) Symbiotic production method for microalgae and fishes
CN105638527B (zh) 一种绿色高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方法
CN208144215U (zh) 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模式
CN101586140B (zh) 一种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简易方法
CN104593262A (zh) 一种海洋微藻的串联培养和快速收集方法
CN107189930A (zh) 室内微藻培养系统及其培养方法
CN103222439A (zh) 一种凡纳滨对虾无特定病原种虾分级养殖方法
CN104046566A (zh) 一种快速制备高密度高纯藻种的方法
CN102358885B (zh) 一种筒柱藻的生产方法
CN110713919B (zh) 一种海洋藻类培养装置及其应用
CN104152344A (zh) 一种用于培养底栖微藻的光生物反应器及其培养方法
CN204022814U (zh) 一种全自动藻类培养装置
CN101664005A (zh) 奥尼罗非鱼工厂化的人工育苗方法
CN201595081U (zh) 虾蟹单个体养殖系统
KR101710301B1 (ko) 제주도 용암 해수로부터 분리된 부착성 규조류를 이용한 해삼양식방법
CN106577445B (zh) 海水大棚以及利用该大棚进行综合生态养殖的方法
WO2016000192A1 (zh) 一种内置光源生物反应器及微藻养殖方法
CN1689399A (zh) 紫菜无贝壳丝状体细胞育苗方法
CN202374871U (zh) 节能型工厂化循环水刺参保苗设施
CN109329040A (zh) 一种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的氨氮生物转化方法
CN107201313A (zh) 一种杜氏盐藻光发酵培养液配方及其快速培养方法
CN110423692B (zh) 一种湛江等鞭金藻培养基及其在漂浮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大规模培养方法
CN103172180B (zh) 一种活沙制备方法
CN103112942B (zh) 一种活沙制备装置
CN206507062U (zh) 一种冬季藻虾蛏生态循环养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roduction method of cylindrotheca clostetiu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0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Pledgee: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of Shanghai, Limited by Share Ltd, Qingdao branch

Pledgor: Qingdao Great Seven Bio-tech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4990000849

PLD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contracts on pledge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66237, Shandong, Qingdao, Jimo province No. 2-2 highway, Qingdao national marine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of aquatic seed industry demonstration base in the hospital

Patentee after: QINGDAO GREAT SEVEN BIO-TE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237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aquatic seed industrialization, national marine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No. 2-2 Lai Qing highway, Qingdao, Shandong, Jimo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Great Seven Bio-tech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23

Address after: 266600, Shandong, Qingdao province Laixi Wangcheng Street office, smoke Green Road 124 kilometers, West Road

Patentee after: Qingdao Qihao Nutri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237, Shandong, Qingdao, Jimo province No. 2-2 highway, Qingdao national marine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of aquatic seed industry demonstration base in the hospital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GREAT SEVEN BIO-TECH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