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1081B - 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51081B
CN102351081B CN 201110256812 CN201110256812A CN102351081B CN 102351081 B CN102351081 B CN 102351081B CN 201110256812 CN201110256812 CN 201110256812 CN 201110256812 A CN201110256812 A CN 201110256812A CN 102351081 B CN102351081 B CN 102351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ment
air
silo
cement silo
air clea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5681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51081A (zh
Inventor
金立平
万治安
吴锋
云建平
张家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anghai Foreign Trad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anghai Foreign Trad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anghai Foreign Trad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anghai Foreign Trad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25681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510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51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1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51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10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Transport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相邻两个水泥筒仓顶部出气口通过排气连通管连接,使第一个水泥筒仓至最后一个水泥筒仓空气全部连通,在第一个水泥筒仓和最后一个水泥筒仓两侧增设空气清洁罐,且第一个水泥筒仓和最后一个水泥筒仓的排气管分别插入空气清洁罐中。利用相邻的水泥筒仓来回收前一个水泥筒仓排放的空气进行沉淀,然后通过排气连通管再次排放到下一个水泥筒仓进行再次沉淀,直至排放到最后一个水泥筒仓进行沉淀,最后一个水泥筒仓排放的气体、再经过空气清洁罐中的水进行过滤,最后将彻底清洁的空气排放到大气中去。本发明具有免维护、无水泥损耗、排放零污染等特点,并且可以使用在一切储存散装水泥的场所。

Description

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储存和中转的水泥筒仓,尤其是一种能互相回收排放物的水泥筒仓及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水泥筒仓的储存原理如图1所示,水泥通过压力空气输送进入筒仓,筒仓内的空气通过顶部的排气孔31排放到筒仓外。由于水泥进仓过程中,筒仓内的水泥和气体混合在一起,所以在排气孔里需要安装过滤网30,把水泥粉尘过滤掉,空气排放到筒仓外。当过滤网吸附水泥饱和而遭堵塞时,筒仓内的空气会冲破防爆阀排入大气。目前的水泥筒仓都是按照上述原理储存水泥,但是该传统工艺存在如下不足。
1)需要经常维护
由于水泥筒仓顶部的过滤网在吸附水泥粉尘后会堵塞,需经常派专人进行检查和更换。检查和更换滤网需要专人爬到23米高的筒仓顶去操作,不但不方便,还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经常性的更换过滤网也增加了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2)浪费水泥、污染空气
虽然在筒仓顶部安装了过滤网,但是还是有一部份水泥粉尘随着空气流穿过过滤网排放到筒仓外的大气中。特别是当过滤网吸附水泥粉尘饱和时,排放到筒仓外的水泥量会更多,甚至冲破防爆阀直接排到大气中。这不仅造成大量水泥浪费,更严重的是造成空气污染,致使周边的土壤硬化,破坏周边的植被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传统水泥筒仓的储存需要经常维护和浪费水泥、污染空气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包括若干个并排放置的顶部排气口封死的水泥筒仓,相邻两个水泥筒仓顶部出气口通过排气连通管连接,使第一个水泥筒仓至最后一个水泥筒仓空气全部连通,在第一个水泥筒仓和最后一个水泥筒仓两侧增设空气清洁罐,且第一个水泥筒仓和最后一个水泥筒仓的排气管分别插入空气清洁罐中。
排气连通管呈倒V型管道,其内径≥泵送水泥入水泥筒仓的进仓管内径,两端部为直管且直管端面上焊接有法兰盘,并通过法兰盘与水泥筒顶部出气口连接。
空气清洁罐包括罐体、排气管和排气阀门,排气管上端与罐体顶部连接,下端安装有排气阀门,罐体内装有水,水中插有水泥筒仓的排气管。
一种应用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进行回收方法,利用相邻的水泥筒仓来回收前一个水泥筒仓排放的空气进行沉淀,然后通过排气连通管再次排放到下一个水泥筒仓进行再次沉淀,直至排放到最后一个水泥筒仓进行沉淀,最后一个水泥筒仓排放的气体、再经过空气清洁罐中的水进行过滤,最后将彻底清洁的空气排放到大气中去。
水泥筒仓相互回收的空气排放到大气中去的路径采用单向排放:
当第一至第三水泥筒仓泵送水泥时将关闭第一空气清洁罐的排气阀门,打开第二空气清洁罐的排气阀门,空气将通过连通管向右边的水泥相邻筒仓排放,最终从第二空气清洁罐排入大气;当第六至第八水泥筒仓泵送水泥时将关闭第二空气清洁罐的排气阀门,打开第一空气清洁罐的排气阀门,空气将向左边的相邻水泥筒仓排放,最终从第一空气清洁罐排入大气。 
水泥筒仓相互回收的空气排放到大气中去的路径采用双向排放:当向中间的水泥筒仓泵送水泥时,将第一空气清洁罐和第二空气清洁罐的排气阀门都打开,采用双向排放空气,空气同时从第一空气清洁罐和第二空气清洁罐排放到大气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免维护。
    由于水泥筒仓之间通过相互回收、沉淀来清洁空气,不需要用传统的过滤网来过滤空气,因此本发明的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不需要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一次性投入终身免维护。节约了维护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一次性投入、一劳永逸。
2)无水泥损耗
 由于水泥筒仓之间相互回收,回收仓内空气中的水泥粉尘沉淀在水泥筒仓内,而回收仓本身又是储存仓,因此水泥全部得到回收利用,没有任何损耗,节约了水泥。
3)排放零污染
 由于水泥筒仓的多级回收,最后一级筒仓排放的气体已经几乎没有水泥粉尘,再经过清洁罐中的水进行最终清洁过滤后排放到罐外,真正实了排放零污染。
    本发明的水泥筒仓相互回收法最直接的使用范围是一切储存散装水泥的场所,如各类建筑工地、商品混凝土生产厂、水泥厂等。由于水泥筒仓相互回收法的原理是利用储存筒仓本身相互回收粉状材料,因此,该发明产品可以推广到其他类似的粉状产品的大型储存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水泥筒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是倒V型排气连通管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空气清洁罐结构示意图;
图8是水泥筒仓相互回收单向排气路径之一示意图;
图9是水泥筒仓相互回收单向排气路径之二示意图;
图10是水泥筒仓相互回收双向排气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包括若干个水泥筒仓,空气清洁罐。水泥筒仓由倒V型排气连通管1,顶盖2,筒仓3,进仓管4,螺旋输送管5,电源箱6,进管阀门7,撑管8,排气管9等组成。 
若干个水泥筒仓并排放置,将原筒仓顶部排气口封死,在筒仓3顶侧面开ф120mm出气口,相邻两个筒仓3顶部出气之间用倒V型排气连通管1连接,使第一个水泥筒仓至最后一个水泥筒仓空气全部连通,水泥无论从哪个水泥筒仓进仓,空压会通过V型排气连通管1将废气向其它水泥筒仓排放,实现了降压排放。在第一个水泥筒仓和最后一个水泥筒仓两侧分别增设第一空气清洁罐10和第二空气清洁罐11,且第一个水泥筒仓和最后一个水泥筒仓的排气管9分别插入第一空气清洁罐10和第二空气清洁罐11中。由水泥筒仓连通排出的废气经管道最后进入空气清洁罐,空气清洁罐为封闭式筒罐,罐内装有适量清水,废气通过管道在罐底排出,经水过滤后再通过排气管排入大气中,如此,水泥无论从哪个水泥筒仓进仓,废气都会进入空气清洁罐,经水过滤后排入大气中。
如图5,6所示,V型排气连通管1的内径越大,气流速度就越小,水泥粉尘沉淀就越充分,水泥回收效果就越好。但是管子越粗,一次性的投入就越大,安装也越费时。因此一般选择的原则是必须不小于泵送水泥入筒仓的进仓管内径。本发明中选择了Φ120mm的钢管。按照气流物理学原理,连通管最好的形状是抛物线形,但是在工地现场要将钢管加工成抛物线形相对比较困难,为此选择了相对比较容易加工的V形结构,端部采用弯管和法兰盘12连接直管,然后直管再和筒仓3顶部连接。
如图7所示,空气清洁罐包括罐体13、排气管16和排气阀门15等。排气管16上端与罐体13顶部连接,下端安装有排气阀门15,罐体13内装有水14,水中插有水泥筒仓的排气管9。
本发明的水泥筒仓相互回收法的原理:
(1) 基本原理
由于传统的水泥筒仓存在维护不便、维护成本高、浪费水泥、污染空气、板结土壤等问题,其根源是水泥粉尘随空气排出筒仓。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相邻的筒仓来回收前一个筒仓排放的空气进行再次沉淀,然后再次排放、再次沉淀,直到最后一个筒仓。最后一个筒仓排放的气体、再经过空气清洁罐中的水进行过滤,使其排放到大气中的空气得到彻底清洁。
(2)水泥筒仓相互回收的空气排放路径
根据上述基本原理,用压力空气向筒仓内泵入水泥时,水泥筒仓内的空气将向相邻的水泥筒仓排放,因此,传统的水泥筒仓顶部的排气孔和过滤网都不需要了。取而代之的是用倒V形的连通管1将相邻的两个筒仓连接起来。泵送水泥的筒仓通过该倒V形的连通管1向相邻的水泥筒仓排放空气。
排放路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向排放。由于排放路径越长,排放的水泥空气混合气体沉淀的次数越多,最终排放的气体中水泥粉尘的含量越少,因此,第一至第三水泥筒仓21,22,23的泵送水泥时将关闭第一空气清洁罐10的排气阀门15,打开第二空气清洁罐11的排气阀门15,空气将通过V型排气连通管1向右边的相邻水泥筒仓排放,最终从第二空气清洁罐11排入大气,如图8所示。第六至第八水泥筒仓26,27,28的泵送水泥时将关闭第二空气清洁罐11的排气阀门15,打开第一空气清洁罐10的排气阀门15,空气将向左边的相邻水泥筒仓排放,最终从第一空气清洁罐10排入大气,如图9所示。
第二类是双向排放。当向中间的水泥筒仓泵送水泥时,将第一空气清洁罐10和第二空气清洁罐11的排气阀门15都打开,采用双向排放空气,空气同时从第一空气清洁罐10和第二空气清洁罐11排放到大气中,如图10所示。因为双向排放可以降低排放的气流速度,因此水泥粉尘的沉淀效果更加明显。第三至第六水泥筒仓23,24,25,26的泵送水泥时都可以采用双向排放方式。当多个水泥筒仓同时在泵送水泥工作时,应该安排在第三至第六水泥筒仓23,24,25,26工作,此时应该采用双向排放方式。

Claims (6)

1.一种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包括若干个并排放置的顶部排气口封死的水泥筒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水泥筒仓顶部出气口通过排气连通管(1)连接,使第一个水泥筒仓至最后一个水泥筒仓空气全部连通,在第一个水泥筒仓和最后一个水泥筒仓两侧增设空气清洁罐,且第一个水泥筒仓和最后一个水泥筒仓的排气管分别插入空气清洁罐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连通管(1)呈倒V型管道,其内径≥泵送水泥入水泥筒仓的进仓管内径,两端部为直管且直管端面上焊接有法兰盘(12),并通过法兰盘(12)与水泥筒仓顶部出气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清洁罐包括罐体(13)、排气管(16)和排气阀门(15),排气管(16)上端与罐体(13)顶部连接,下端安装有排气阀门(15),罐体(13)内装有水(14),水中插有水泥筒仓的排气管(9)。
4.一种应用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进行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相邻的水泥筒仓来回收前一个水泥筒仓排放的空气进行沉淀,然后通过排气连通管(1)再次排放到下一个水泥筒仓进行再次沉淀,直至排放到最后一个水泥筒仓进行沉淀,最后一个水泥筒仓排放的气体、再经过空气清洁罐中的水进行过滤,最后将彻底清洁的空气排放到大气中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进行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筒仓相互回收的空气排放到大气中去的路径采用单向排放:当第一至第三水泥筒仓泵送水泥时将关闭第一空气清洁罐(10)的排气阀门(15),打开第二空气清洁罐(11)的排气阀门(15),空气将通过连通管(1)向右边的水泥相邻筒仓排放,最终从第二空气清洁罐(11)排入大气;当第六至第八水泥筒仓泵送水泥时将关闭第二空气清洁罐(11)的排气阀门(15),打开第一空气清洁罐(10)的排气阀门(15),空气将向左边的相邻水泥筒仓排放,最终从第一空气清洁罐(10)排入大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进行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筒仓相互回收的空气排放到大气中去的路径采用双向排放:当向中间的水泥筒仓泵送水泥时,将第一空气清洁罐(10)和第二空气清洁罐(11)的排气阀门(15)都打开,采用双向排放空气,空气同时从第一空气清洁罐(10)和第二空气清洁罐(11)排放到大气中。
CN 201110256812 2011-09-01 2011-09-01 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510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56812 CN102351081B (zh) 2011-09-01 2011-09-01 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56812 CN102351081B (zh) 2011-09-01 2011-09-01 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1081A CN102351081A (zh) 2012-02-15
CN102351081B true CN102351081B (zh) 2013-05-01

Family

ID=45574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5681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51081B (zh) 2011-09-01 2011-09-01 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510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2410B (zh) * 2013-06-14 2016-08-10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粉料存储系统和搅拌站
CN103332498B (zh) * 2013-06-14 2016-02-10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进料控制阀、粉料罐、粉料存储系统和搅拌站
CN104609219A (zh) * 2015-02-04 2015-05-13 中交一航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储煤筒仓群除尘连通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9951Y (zh) * 1995-12-14 1996-11-13 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散装水泥办公室 带除尘装置的散装水泥流动罐
CN2649522Y (zh) * 2003-10-16 2004-10-20 西安蓝鑫建材新技术有限公司 环保散装水泥罐
CN201105881Y (zh) * 2007-09-30 2008-08-27 李志强 新型防荡尘水泥罐
EP2045199B1 (de) * 2007-10-02 2010-05-12 Klaus Wilhelm Druckluftförderanlage für Schüttgut
CN202213887U (zh) * 2011-09-01 2012-05-09 中国上海外经(集团)有限公司 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9951Y (zh) * 1995-12-14 1996-11-13 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散装水泥办公室 带除尘装置的散装水泥流动罐
CN2649522Y (zh) * 2003-10-16 2004-10-20 西安蓝鑫建材新技术有限公司 环保散装水泥罐
CN201105881Y (zh) * 2007-09-30 2008-08-27 李志强 新型防荡尘水泥罐
EP2045199B1 (de) * 2007-10-02 2010-05-12 Klaus Wilhelm Druckluftförderanlage für Schüttgut
CN202213887U (zh) * 2011-09-01 2012-05-09 中国上海外经(集团)有限公司 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1081A (zh) 201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2604B (zh) 混凝土搅拌站除尘系统和混凝土搅拌站
CN105819635B (zh) 一种螺旋送料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含油污泥分离设备
CN103372361A (zh) 单机脉冲袋式除尘器
CN201125043Y (zh) 大型汽柴油储罐油渣清理真空抽吸装置
CN102351081B (zh) 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CN201231114Y (zh) 用于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的空气过滤装置
CN202213887U (zh) 水泥筒仓相互回收装置
CN209270940U (zh) 一种石油地下管道过滤装置
CN202063749U (zh) 废油水分离收集装置
CN204716218U (zh) 新型高效四相分离器
CN208151168U (zh) 一种分离式污水处理池
CN105854481A (zh) 一种破碎车间粉尘回收系统
CN20693491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的污水池
CN202942705U (zh) 自清洁过滤器及其组成的自清洁过滤系统
CN207755844U (zh) 一种直通式反冲洗除污器
CN208372575U (zh) 一种吸污净化车格栅过滤装置
CN207957954U (zh) 一种环保的矿石清洗污水过滤处理设备
CN208202459U (zh) 一种建筑物附设施工废弃物排放清运专用设施
CN207483407U (zh) 一种回转窑托轮油与水分离装置
CN207102180U (zh) 一种水封换热型烟气除尘器
CN104370008A (zh) 一种罐底在线排泥设备
CN206203426U (zh) 高炉除尘灰输送装置
CN2664756Y (zh) 免拆洗过滤器
CN215137720U (zh) 一种化工装置循环水清理管道过滤装置
CN211471137U (zh) 一种综合型微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Termination date: 201509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