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6306A - 可自动切换运作模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自动切换运作模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6306A
CN102346306A CN2010102449958A CN201010244995A CN102346306A CN 102346306 A CN102346306 A CN 102346306A CN 2010102449958 A CN2010102449958 A CN 2010102449958A CN 201010244995 A CN201010244995 A CN 201010244995A CN 102346306 A CN102346306 A CN 102346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ircuit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mode
operates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49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6306B (zh
Inventor
李彦霖
孙善政
辜志正
陈何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Original Assignee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filed Critical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449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463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46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6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6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6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5Power saving in display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切换运作模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微传感器及一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电子装置的运作,微传感器感应电子装置是否被使用者配戴;当电子装置运作于一正常模式时,若未被配戴的时间已经超过一预设时间长度的缓冲期,控制电路切换至一低功耗的休眠模式。

Description

可自动切换运作模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自动切换运作模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在使用者未配戴时自动进入休眠模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信息社会,电子装置的体积与重量已经大幅缩减,实现为便携式的电子装置;便携式的电子装置能让使用者随身携带,随时随地为使用者提供服务。譬如说,三维影像播放已成为影音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配合三维影像播放器的快门眼镜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三维影像播放器能依序交错地轮流显示左画面与右画面,并向快门眼镜发出同步信号。快门眼镜接收同步信号后,就可依据同步信号的时序使快门眼镜的左右镜片同步地分别在穿透与遮蔽间切换,让配戴快门眼镜的使用者可在左眼看到左画面,并在右眼看到右画面,利用左右画面间的像差让使用者感受到三维的影像。无线蓝牙耳机则是一另种被广泛运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能接收无线音频信号,以为使用者播放音效。
发明内容
基于携带性的考量,便携式电子装置依赖电池供应其运作所需的电力。由于电池的电量有限,便携式电子装置应力求省电,以延长使用时间。传统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仅以使用者操控的电源开关来控制便携式电子装置是否开始由电池汲取电力以进行运作;当使用者不再需要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服务而不再配戴便携式电子装置时,若使用者忘记关闭电源开关,便携式电子装置就会持续消耗电力维持运作,无谓地浪费电池的电力。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让便携式电子装置能主动依据其被运用的状态而自动切换电源管理模式的技术,以节省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力消耗,延长其使用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切换运作模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设有一微传感器及一控制电路。微传感器感应该电子装置是否被使用者配戴以产生一传感信号,将感应结果反应于此传感信号。控制电路耦接微传感器,依据传感信号以及一目前运作模式决定是否切换为一另一运作模式。
当控制电路运作于一正常模式时,若传感信号改变而反应出电子装置已被使用者卸除时,控制电路切换运作于一待命模式。
控制电路包含一计时器以产出一时间结果。当控制电路运作于待命模式时,控制电路进一步根据传感信号是否改变及时间结果以从待命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
当控制电路运作于待命模式时,当传感信号有所改变(譬如说是恢复至正常模式中的信号状态)时,若时间结果小于一第一时间长度,代表电子装置又被配戴,控制电路就可切换回正常模式。相对地,当控制电路运作于待命模式时,若时间结果大于第一时间长度后传感信号未再改变,代表使用者在此第一时间长度中未再配戴电子装置,控制电路就可切换运作于一省电的休眠模式,以降低电力消耗。
当控制电路运作于休眠模式时,若时间结果小于一第二时间长度且传感信号有所改变(譬如说是恢复至正常模式下的信号状态),代表使用者再度配戴电子装置,控制电路就可切换回正常模式。相对地,当控制电路持续停留在休眠模式时,若时间结果已超过第二时间长度(且传感信号持续未再改变),代表使用者在前述第一时间长度与第二时间长度中都未再配戴电子装置,控制电路就可切换至一关闭模式。在关闭模式下,控制电路停止汲取电力,电子装置也终止运作。
电子装置可设有一开关(电源开关),耦接控制电路,接受使用者控制(如擎按);当控制电路切换至关闭模式后,若开关受到使用者控制,控制电路就可再度切换至正常模式。
前述计时器可耦接至微传感器,根据传感信号的改变而计算控制电路运作于待命模式与休眠模式的时间长短以作为时间结果。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更设有一电源管理器与至少一个功能控制器。电源管理器依据控制电路的目前运作模式提供一对应的电源;功能控制器耦接该电源管理器。电源管理器依据目前运作模式选择性地提供一功能电力至功能控制器。
当控制电路运作于正常模式与待命模式时,电源管理器提供功能电力与一感测电力。当控制电路运作于休眠模式时,电源管理器持续提供感测电力但停止提供功能电力。其中,功能控制器耦接电源管理器;当电源管理器提供功能电力时,功能控制器汲取功能电力而运作,相对地,当电源管理器在休眠模式下停止提供功能电力时,功能控制器就会停止运作,节省不必要的电力消耗。微传感器同样耦接电源管理器,汲取感测电力以进行感应。也就是说,微传感器在待命模式与休眠模式下均会持续进行感应,一旦感应到使用者再度配戴电子装置,就可触发控制电路恢复至正常模式。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前述电子装置为一个用于观赏三维影像的快门眼镜,设有两个功能控制器,更设置有两镜片及一通讯模块。其中一个功能控制器为一同步控制器,耦接通讯模块;当此功能控制器汲取对应功能电力而运作时,通讯模块就可受控执行通讯功能,譬如说是接收三维影像播放器所发出的同步信号,使同步控制器得以提供一时序信号。另一功能控制器为一镜片控制器,耦接两镜片;当此功能控制器汲取对应功能电力而运作时,可依据时序信号驱动两镜片在穿透与遮蔽间切换,让使用者得以观赏三维影像。
由于便携式的电子装置会接收其他讯源(如三维影像播放器)提供的信息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故本发明不仅可依据使用者是否配戴而使电子装置自动切换运作模式(即前述各电源管理模式),也可依据讯源是否提供信息而使电子装置自动切换运作模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设有一通讯模块与一控制电路。通讯模块检测一预设通讯信号是否存在以产生一通讯存续信号,以将检测结果反应于通讯存续信号中。控制电路耦接通讯模块,依据通讯存续信号及当前运作模式而切换于不同的运作模式(即电源管理模式),如正常、待命、休眠与关闭模式。也就是说,此通讯存续信号的作用就类似前述的传感信号。当控制电路运作于待命模式时,若通讯存续信号改变,控制电路切换运作于一待命模式。当控制电路运作于待命模式时,若持续维持于待命模式的时间未超过一第一时间长度且传感信号改变,则切换回正常模式;当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长度,则切换至休眠模式。当控制电路运作于休眠模式时,若持续维持于休眠模式的时间未超过一第二时间长度且传感信号改变,则切换回正常模式;当时间超过第二时间长度,则切换至关闭模式。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通讯模块检测的预设通讯信号是三维影像播放器发出的同步信号,当通讯模块检测不到同步信号,就可改变通讯存续信号的信号状态,使控制电路由正常模式切换至待命模式。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通讯模块检测的预设通讯信号为一播放中断信号与一播放启始信号。三维影像播放器在暂停及/或停止播放三维影像时可发出播放中断信号,当通讯模块检测到此播放中断信号,就可反应于通讯存续信号,使控制电路由正常运作的正常模式切换至其他模式。当讯源再度开始播放三维影像时,可发出播放启始信号,当通讯模块在待命、休眠模式中检测到此播放启始信号,就可反应于通讯存续信号,使控制电路再度回到正常运作的正常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可整合微传感器的传感信号与通讯模块的通讯存续信号而自动进行电源管理模式的切换。当控制电路运作于正常模式时,若传感信号与通讯存续信号其中之一有所改变,代表使用者不再配戴及/或失去讯源提供的信息,控制电路就可切换至待命模式,并在第一时间长度后进一步切换至省电的休眠模式。当控制电路运作于待命模式(休眠模式)时,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待命模式(休眠模式)的时间未达到地一时间长度(第二时间长度)且传感信号与通讯存续信号分别等同正常模式时的传感信号与通讯存续信号时,控制电路切换运作至正常模式。也就是说,在待命模式与休眠模式中,若传感信号与通讯存续信号又再度恢复为正常模式下的信号状态,代表使用者再度配戴电子装置且讯源也正常提供必要的信息,控制电路就能回到正常模式。
本发明不仅可实现于快门眼镜,亦可推广实现于其他种类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譬如说是无线耳机;前述功能控制器可以是一音效控制器,控制耳机中的扬声器。讯源则是广播电台、无线影音播放器及/或手机。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示意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
图2示意的是图1电子装置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状态机制。
图3示意的是图2状态机制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进行电源管理的情形。
图4示意的是图2状态机制的应用例。
图5示意的是图1电子装置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状态机制。
图6示意的是图5状态机制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进行电源管理的情形。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电子装置
10a-10c:快门眼镜
12:控制电路
14:通讯模块
16:微传感器
18:计时器
20:电源管理器
22a:同步控制器
22b:镜片控制器
24:开关
26:讯源
Sc、Sync:同步信号
Nsync:通讯存续信号
Sn:传感信号信号
St:时序信号
Pt:计时电力
P1:通讯电力
P2:感测电力
Pa-Pb:功能电力
GR-GL:镜片
S1-S4、S1’-S4’:状态
C12-C12’、C23-C23’、C21-C21’、C31-C31’、C34-C34’、C41-C41’:条件
T1-T4:时间长度
t0-t2:时点
timer1-timer2:暂存器
A-C:使用者
L1-L2: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其所示意的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电子装置10为一可自动切换运作模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在图1实施例中,是以一用于观赏三维影像的快门眼镜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应用之一。电子装置10配合一讯源26而运作;譬如说,搭配快门眼镜的电子装置10,讯源26可以是一三维影像播放器。电子装置10中设有一控制电路12、一通讯模块14、一开关24及两镜片GL与GR;为将本发明技术实现于快门眼镜,电子装置10中更设置一微传感器16,控制电路12中则设置一计时器18、一电源管理器20及两个功能控制器,分别为一同步控制器22a及一镜片控制器22b。
在电子装置10中,控制电路12主控电子装置10的运作。微传感器16感应电子装置10是否被使用者配戴并将感应结果反应于一传感信号Sn;控制电路12耦接微传感器16以接收传感信号Sn。开关24为一电源开关,亦耦接控制电路12;开关24可以是一实体按钮及/或按键,接受使用者控制(如擎按),并将使用者的控制以电信号反应至控制电路12中的电源管理器20。在控制电路12中的电源管理器20耦接镜片GL与GR、计时器18、同步控制器22a、镜片控制器22b以及通讯模块14与微传感器16,在电子装置10中管理镜片GL与GR、计时器18、同步控制器22a、镜片控制器22b、通讯模块14与微传感器16的电力供应。譬如说,电源管理器20可汲取一电源(如一电池,未绘示)的电力,进行适当的电力调节(regulation)与转换,以为通讯模块14、微传感器16、计时器18、同步控制器22a与镜片控制器22b分别提供其运作所需的通讯电力P1、感测电力P2、计时电力Pt、功能电力Pa与Pb。
电子装置10中的两镜片GL与GR为快门眼镜的左镜片与右镜片,耦接控制电路12中的镜片控制器22b;当镜片控制器22b汲取功能电力Pb而运作时,可依据一时序信号St驱动两镜片GL与GR分别在穿透与遮蔽间切换。譬如说,镜片GL与GR中可填充液晶;在镜片控制器22b的控制下,镜片GL与GR中的液晶会被驱动而改变其排列方向等状态,使镜片GL与GR可分别改变透明度而穿透与遮蔽。通讯模块14可以是一有线及/或无线(如红外线、蓝牙或射频无线电)的接收器,耦接于控制电路12的同步控制器22a;当同步控制器22a汲取功能电力Pa而运作时,通讯模块14就可受控执行通讯功能,譬如说是接收讯源26提供的信号,并反应至控制电路12中的同步控制器22a。
电子装置10实现快门眼镜功能以搭配讯源26进行三维影像播放的运作情形可描述如下。讯源26可交替地轮流播放三维影像的左画面与右画面,并随左右画面交替的时序发出一同步信号Sc。当电子装置10中的通讯模块14、同步控制器22a与镜片控制器22b正常获得通讯电力P1、功能电力Pa与Pb时,通讯模块14接收讯源26发出的同步信号Sc,并提供一对应的同步信号Sync至控制电路12中的同步控制器22a。根据同步信号Sync,同步控制器22a提供一对应时序信号St至镜片控制器22b,使镜片控制器22b对应地驱动镜片GL与GR分别切换于穿透与遮蔽。譬如说,当讯源26播放左画面时,左镜片GL穿透而右镜片GR同步遮蔽;当讯源26播放右画面,左镜片GL同步遮蔽而右镜片GR穿透,如此,配戴电子装置10的使用者就能在左眼看到左画面,在右眼看到右画面,以组合出三维影像。
快门眼镜需要汲取电力以为使用者(配戴者)提供三维影像播放的服务。使用者可控制(如按动)开关24以使电子装置10开始汲取电源电力而运作,并使电子装置10停止汲取电源电力而终止运作。不过,若只依赖使用者自己进行电源开关控制,当使用者不再需要电子装置10服务时(如停止观赏三维影像)忘记关闭电子装置10的电源,电子装置10就会持续地消耗电力,浪费便携式装置有限的电力。为了辅助使用者人工电源管理的不足,本发明利用微传感器16的运作而使电子装置10能主动依据其被运用的状态而自动切换运作模式(即电源管理模式),以节省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力消耗,延长其使用时间。请参考图2,其示意的是电子装置10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而切换至不同模式的状态机制。在图2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切换于状态S1至S4,分别对应一正常模式、一待命模式、一休眠模式与一关闭模式。
当控制电路12(图1)运作于状态S1的正常模式时,电源管理器20正常提供通讯电力P1、感应电力P2、计时电路Pt及功能电力Pa与Pb,并供电至镜片GL与GR,使电子装置10能正常提供服务。若传感信号Sn改变而反应出电子装置10已被使用者卸除时(图2中标示为「sensed=N」,条件C12),控制电路12便可自动切换运作于状态S2的待命模式。
在控制电路12中,计时器18(图1)耦接微传感器16;当控制电路12开始运作于状态S2后,计时器18也会依据传感信号Sn的改变而被触发,并开始计算控制电路12运作于状态S2的时间以提供一时间结果。譬如说,计时器18可在一暂存器timer1中由一初始值0开始周期性地累增(像是每隔一单位时间将暂存器timer1的值增加1,图2中标示为「timer1=0;timer1++」;)。
当控制电路12运作于状态S2的待命模式时,在控制电路12运作于状态S2的时间还未达到一第一时间长度T1前,若传感信号Sn又有所改变(譬如说是恢复至正常模式中的信号状态)而反应出电子装置10又被配戴,条件C21(「sensed=N&timer1<T1」)就会被满足,而控制电路12就可切换回状态S1的正常模式。
相对地,若控制电路12运作于状态S2的时间已超过第一时间长度T1对应的缓冲期且传感信号Sn未再改变,代表使用者在此缓冲期中未再配戴电子装置10,即电子装置10处于未被使用的状态超过第一时间长度T1;在此情形下,条件C23(「sensed=N&timer1>=T1」)被满足,控制电路12就会切换运作于状态S3的休眠模式,以降低电力消耗。
在状态S3的休眠模式下,控制电路12的电源管理器20停止为镜片GL与GR提供电力,也停止供应通讯电力P1、功能电力Pa与Pb,使镜片GL与GR、通讯模块14、同步控制器22a与镜片控制器22b皆停止运作。如此,便能有效减少电子装置10的无谓功耗,为电子装置10节省电力。电源管理器20会持续提供计时电力Pt与感测电力P2,让计时器18能持续计算控制电路12脱离正常模式的时间;譬如说,在进入状态S3,计时器18可将暂存器timer1重设为初始值(如0),再开始周期性地累增,以计算控制电路12运作于状态S3的时间。此外,微传感器16也持续监控使用者是否再度配戴电子装置10。
当控制电路12运作于休眠模式(状态S3)的时间未达到一第二时间长度T2前,若传感信号Sn有所改变(譬如说是恢复至正常模式的信号状态)而代表使用者再度配戴电子装置10,就会符合条件C31(「Sensed=Y&timer1<T2」)。因此,控制电路12可切换回状态S1的正常模式,使镜片GL与GR、通讯模块14、同步控制器22a与镜片控制器22b皆恢复运作,再度为使用者提供服务。
相对地,当控制电路12持续停留在状态S3的时间已超过第二时间长度T2且传感信号Sn持续未再改变,代表使用者在第二时间长度T2中未再配戴电子装置12,符合条件C34(「sensed=N&timer1>=T2」),控制电路12切换至状态S4,也就是关闭模式。在此模式下,控制电路12完全停止汲取电力,电子装置10也终止运作。此实施例中,当控制电路12切换至状态S4的关闭模式后,若开关24(图1)受到使用者控制(像是擎按)且微传感器16在获得电力后感测到电子装置10再度被配戴,就会符合条件C41(「power key=ON&sensed=Y」),使控制电路12得以再度运作于状态S1的正常模式。另一实施例中,当控制电路12切换至状态S4的关闭模式后,若开关24(图1)受到使用者控制(像是擎按),则控制电路12再次打开并直接切换至状态S1的正常模式。请参考图3,其所示意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而在图2各模式下进行电源管理的情形;图3是以「On」代表汲取电力而正常运作,「Off」代表不汲取电力而中断运作。某些模式下,部分的电源会被关闭以达到节省电力的功效。譬如说,在状态S1的正常模式与状态S2的待命模式下,微传感器16、通讯模块14、左镜片GL、右镜片GR、镜片控制器22b、同步控制器22a、计时器18与电源管理器20均正常运作;在正常模式下,计时器18可以不用计时,在待命模式下,计时器18就会开始计时,如图2中讨论过的。当控制电路12运作于状态S3的休眠模式时,电源管理器20持续提供计时电力Pt与感测电力P1但停止提供通讯电力P2、功能电力Pa与Pb,也不供电至镜片GL与GR,节省不必要的电力消耗。由图3可看出,在状态S2的待命模式与状态S3的休眠模式下,计时器18持续计时,微传感器16也持续进行感应;一旦感应到使用者再度配戴电子装置10,就可触发控制电路12恢复至正常模式。
请参考图4,其所示意的是本发明电子装置10的应用例。一开始,在时点t0,假设三使用者A、B与C分别配戴快门眼镜10a、10b与10c开始收看讯源26提供的三维影像,而快门眼镜10a至10c皆以图1电子装置10实现。由于快门眼镜10a至10c的微传感器会检测到使用者配戴,故快门眼镜10a至10c皆运作于状态S1(图2)的正常模式。
到了时点t1,假设使用者B与C分别摘下快门眼镜10b与10c,却未手动关闭快门眼镜10b与10c的电源开关。此时,快门眼镜10b与10c中的微传感器16会感应到使用者已经不再配戴,并对应地改变传感信号Sn,使图2中的条件C12被满足,而快门眼镜10b与10c也就因此而进入至状态S2的待命模式。
若使用者B与C在时点t1后的第一时间长度T1之内都还没有再度配戴快门眼镜10b与10c,条件C23就会被满足,使快门眼镜10b与10c由时点(t1+T1)起开始进入至状态S3的休眠模式,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也就是说,当使用者未配戴而不需快门眼镜/电子装置的服务时,本发明电子装置就可自动进入至休眠模式以节省电力。
假设使用者B在时点(t1+T1+T2)之前的时点t2再度配戴快门眼镜10b,快门眼镜10b的微传感器16会感应到使用者的配戴,对应传感信号Sn也恢复为正常模式下的信号状态。因此,条件C31被满足,快门眼镜10b会从状态S3的休眠模式恢复至状态S1的正常模式,继续为使用者B提供服务。
相较之下,若使用者C在时点(t1+T1+T2)之后都还没再度配戴快门眼镜10c,快门眼镜10c就会满足条件C34而使快门眼镜10c由状态S3的休眠模式进入至状态S4的关闭模式。此时,快门眼镜10c不再汲取电力。之后,若使用者要再度使用快门眼镜10c,使用者可手动经由快门眼镜10c的开关24而使快门眼镜10c开启电源以运作于正常模式。
在本发明中,第一时间长度T1的时间长短可设为0,也就是在图2的状态机制中取消状态S2的待命模式;在正常模式下,一旦微传感器16感应不到使用者配戴而反应于传感信号Sn,就直接由状态S1进入至状态S3的休眠模式。另外,第二时间长度T2与第一时间长度T1可同时为0,也就是取消状态S2与S3,只要微传感器16未感应到使用者配戴,即从状态S1进入至状态S4的关闭模式。
不过,保留状态S2的待命模式可作为状态S1与状态S3间的缓冲。在实际应用时,使用者会短时间地暂时卸除电子装置10,譬如说是微调快门眼镜配戴位置及/或短时间休息,也有可能不慎暂时让电子装置10掉落;或者,微传感器16也会因杂讯而导致传感信号Sn中的短时间突波(glitch)干扰。第一时间长度T1可作为缓冲期以适当地涵盖这些事件;因为,当这些延续时间较短的事件发生时,电子装置10只会在状态S1与S2之间切换,而状态S1与S2的主要差别之一在于计时器18是否开始计时,电子装置10的各功能控制器(如同步控制器22a及镜片控制器22b)、电源管理器20、镜片GR及GL与通讯模块14等等则无论在状态S1与S2都会持续获得电力供应(如图3所示),故各功能控制器/电源管理器/通讯模块的运作其实是连续未曾中断的,不会因状态S1与S2的切换而中断运作,也不需要恢复时间。进入至状态S3后,功能控制器与通讯模块会中断运作;要使其恢复至状态S1的正常运作,将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譬如说,同步控制器22a要重新依据同步信号Sync进行锁相以重新提供时序信号St。
基于类似的原理,保留适当长短的第二时间长度T2也可在状态S3与S4间进行缓冲。状态S4的功耗比状态S3更少,但由状态S4恢复至状态S1所需的恢复时间也较长,时间长度T2可适当防止电子装置10太快、太频繁地进入至状态S4。
本发明亦可取消状态S4的关闭模式,连带地省略电子装置10的开关24。也就是说,使用者不必再人工开启或关闭电子装置10的电源,完全由电子装置10自动控制电源管理的模式。当使用者配戴电子装置10,电子装置10自动由状态S3的休眠模式唤醒至状态S1的正常模式;当使用者卸除电子装置10而不再配戴时,电子装置10自动经由状态S2而最终休眠于状态S3。
在电子装置10中的微传感器16可以依据压力、温度及/或是光感应的原理来感应电子装置10是否被配戴。譬如说,微传感器16可以是按压式的开关,设在图1中的位置L1及/或L2。当使用者配戴电子装置10,按压式开关就会受压被按动,反应出电子装置10已被配戴;当使用者卸除电子装置10,按压式开关不再受压,微传感器16就可据此检测出电子装置10不再被配戴。同理,微传感器16也可以是用压电材料制作的压力传感器。或者,应用于快门眼镜的微传感器16也可以依据镜脚是否开合来判断快门眼镜是否被配戴。微传感器16也可依据温度来判断电子装置10是否接近使用者/是否被配戴。
微传感器16也可以包括一个发射器与一接收器(如红外线发射器与接收器),分别设在电子装置10的不同位置(譬如说是位置L2与L3);当电子装置10未被配戴时,发射器发出的信号可被接收器接收;当使用者配戴电子装置10,发射器与接收器间的信号路径则会被使用者遮断。据此也能判断出电子装置10是否被配戴。或者,发射器与接收器可设在相近位置(或同一位置),当使用者配戴电子装置时,发射器发出的信号会被使用者反射而由接收器接收;当电子装置不再被配戴时,发射器发出的信号就不会被反射至接收器。
微传感器16也可包括多个感测器,微传感器16整合这些感测器的感测结果综合判断电子装置10是否被配戴。譬如说,若多个感测器中有Na个反应电子装置10被配戴,有Nb个反应电子装置10未被配戴,且Na大于Nb,微传感器16可在传感信号Sn(图1)中反应电子装置10已被配戴。
由于便携式的电子装置会接收其他讯源(如三维影像播放器)提供的信息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故本发明不仅可依据使用者是否配戴而使电子装置自动切换电源管理模式,也可依据讯源是否提供信息而使电子装置自动切换电源管理的模式。请参考图5,其所示意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而在电子装置10(图1)中依据讯源26而自动切换电源管理模式的状态机制。
为实现图5实施例,电子装置10中的通讯模块14可根据是否接收到同步信号Sc而提供一对应通讯存续信号Nsync。根据此通讯存续信号Nsync,控制电路12可使电子装置10切换运作于四种状态S1’至S4’,分别对应一正常模式、一自动锁定模式、一休眠模式与一关闭模式;图6则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示意这四种模式下的电源管理情形。在状态S1’的正常模式下,通讯模块14汲取通讯电力P1而运作;通讯模块14接收讯源26提供的同步信号Sc后,不仅根据同步信号Sc而提供同步信号Sync至同步控制器22a,也在通讯存续信号Nsync中反应「已收到同步信号」(在图5中以「Nsync=N」代表)。而微传感器16、通讯模块14、左镜片GL、右镜片GR、镜片控制器22b、同步控制器22a、计时器18与电源管理器20也都正常汲取相应电力而如常运作。
当通讯模块14未能接收到同步信号Sc,通讯模块14就会改变通讯存续信号Nsync的信号状态以反应不再能收到同步信号(以「Nsync=Y」代表),而图5中的条件C12就会被满足而使控制电路12/电子装置10进入至状态S2’的自动锁定模式;此一自动锁定模式亦可视为一待命模式。进入至状态S2’后,计时器18开始计算状态S2’持续的时间;譬如说,计时器18可先将一暂存器timer2设定为初始值,并周期性地开始累进其值。此外,在状态S2’中,同步控制器22a会依据先前在状态S1’时的时序提供时序信号St。举例来说,同步控制器22a中可设置锁相回路,当通讯模块14能由讯源26接收同步信号Sc时(也就是状态S1’),同步控制器22a可将时序信号St锁相至同步信号Sc的时序。到了状态S2’,当通讯模块14不再能接收到同步信号Sc,同步控制器22a可将先前在状态S1’的锁相结果沿用至状态S2’,据此而持续为镜片控制器22b提供时序信号St。
当控制电路12运作于状态S2’的自动锁定模式时,在控制电路12运作于状态S2’的时间未达到一时间长度T3之前,若通讯模块14又再度接收到同步信号Sc,通讯模块14就会将通讯存续信号Nsync改变回正常模式下的信号状态(「Nsync=N」),使条件C23’被满足,控制电路12/电子装置10就会由状态S2’回到状态S1’。
相对地,若控制电路12运作于状态S2’的时间已超过时间长度T3对应的缓冲期且通讯存续信号Nsync未再改变而持续反应未收到同步信号(「Nsync=Y」),条件C23’就会被满足,控制电路12会使电子装置10切换运作于状态S3的休眠模式,以降低电力消耗。如图6所示,在电子装置10中,电源管理器20可终止提供电力给左镜片GL、右镜片GR、同步控制器22a与镜片控制器22b;由于电子装置10的快门眼镜服务必须要与讯源26配合,若讯源26不再提供服务所需的信息与信号(如同步信号Sc),电子装置10也可暂停服务以减少不必要的功率消耗。电源管理器20可持续提供电力给通讯模块14,使通讯模块14能监控同步信号Sc是否又再度恢复。
当控制电路12运作于休眠模式(状态S3’)的时间未达到另一时间长度T4之前,若通讯模块14再度拾取到同步信号Sc,就会改变通讯存续信号Nsync的信号状态(使Nsync=N),条件C31’会被满足,而控制电路12就会使电子装置10切换回状态S1’的正常模式。
相对地,当控制电路12持续停留在状态S3’的时间已超过时间长度T4且通讯存续信号Nsync持续未再改变,代表时序信号Sc在时间长度T4所对应的缓冲期中一直未能恢复,符合条件C34’,故控制电路12就会使电子装置10切换至状态S4’的关闭模式;控制电路12会停止汲取电力,电子装置10也终止运作。当控制电路12切换至状态S4’的关闭模式后,使用者可经由开关24重启电子装置10的电源;当通讯模块14接收到同步信号Sc后,控制电路12/电子装置10就可再度运作于状态S1’的正常模式。
本发明不仅可根据同步信号的有无来切换电源管理的模式,讯源26与电子装置10之间也可依据预设的电源管理协议来控制电子装置10的模式切换。譬如说,三维影像播放器在暂停及/或停止播放三维影像时可发出一播放中断信号,通讯模块14可根据是否已接收到此播放中断信号设定通讯存续信号Nsync的信号状态。当通讯模块14检测到此播放中断信号,就可反应于通讯存续信号Nsync(像是使Nsync=Y)。当讯源26再度开始播放三维影像时,可发出一播放启始信号;当通讯模块14接收到此播放启始信号,可互补地设定通讯存续信号Nsync(如使Nsync=N)。如此,便能根据图5所示的状态机制切换电子装置10的电源管理模式。
类似于图2中的时间长度T1与T2,图5中的时间长度T3与T4也有缓冲的作用。同步信号Sc的接收会受到短时间事件的干扰;譬如说,使用者与讯源26间有物体经过时,同步信号Sc的传输会暂时受到干扰。或者,当使用者调整姿势时也可能暂时干扰同步信号Sc的传输。设定适当长短的时间长度T3与T4作为缓冲期,即可避免不必要的模式切换。
本发明于图2与图5的实施例可以各自单独实现或整合在一起。譬如说,电子装置10可以只根据图2状态机制来进行电源管理;电子装置10中的通讯模块14可以不必提供通讯存续信号Nsync。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可以只实现图5的电源管理;电子装置10可以省略微传感器16。
在又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可以整合微传感器16的传感信号Sn与通讯模块14的通讯存续信号Nsync而自动进行电源管理模式的切换,也就是结合图2与图5的状态机制。譬如说,当控制电路12运作于正常模式时,若传感信号Sn与通讯存续信号Nsync其中之一有所改变,代表使用者不再配戴及/或失去讯源26提供的信息(如同步信号Sc),控制电路12就可切换至缓冲的待命模式及/或自动锁定模式,并在适当时间长度的缓冲期后进一步进入省电的休眠模式。在缓冲期及/或休眠模式中,若传感信号Sn与通讯存续信号Nsync两者都再度恢复为正常模式下的信号状态,代表使用者再度配戴电子装置且讯源26也正常提供必要的信息,控制电路12就能回到正常模式。
在图2与图5实施例中,本发明在正常模式至关闭模式之间区分出两个模式(状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在正常模式至关闭模式之间设计更多模式(状态)。譬如说,电子装置中设有多个功能控制器,分别控制电子装置的不同功能;本发明可对应地设计多种不同的休眠模式,在不同的休眠模式中使不同的功能控制器停止汲取电力。
本发明不仅可实现于快门眼镜,亦可推广实现于其他种类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譬如说是无线耳机;其功能控制器可以是一音效控制器,控制耳机中的扬声器,讯源则是广播电台、无线影音播放器及/或手机。
总结来说,相较于传统完全依赖使用者人工控制的电源管理,本发明提出一种让便携式电子装置能主动依据其被运用的状态(如是否被配戴及/或是否接收到讯源的信号)而自动切换运作模式(电源管理模式)的技术,以节省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力消耗,延长其使用时间。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22)

1.一种可自动切换运作模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含:
一微传感器,感应该电子装置是否被一使用者配戴,以产生一传感信号;以及
一控制电路,耦接该微传感器;该控制电路依据该传感信号以及一目前运作模式决定是否切换为一另一运作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电路运作于一正常模式时,若该传感信号改变,该控制电路切换运作于一待命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包含一计时器产出一时间结果,当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待命模式,该控制电路进一步根据该传感信号是否改变以及该时间结果以切换该待命模式至该正常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待命模式且该传感信号有所改变,若该时间结果小于一第一时间长度,该控制电路切换运作于该正常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待命模式,若该时间结果大于一第一时间长度,该控制电路切换运作于一休眠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休眠模式时,若该时间结果小于一第二时间长度且该传感信号有所改变,该控制电路切换运作于该正常模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休眠模式时,若该时间结果达到一第二时间长度,该控制电路切换至一关闭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电路切换至该关闭模式时,该控制电路停止汲取电力以终止运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开关,耦接该控制电路,接受使用者控制;
其中,当该控制电路切换至该关闭模式后,若该开关接受使用者控制,该控制电路切换至该正常模式。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包含有:
一电源管理器;依据该控制电路的该目前运作模式提供一对应的电源;以及
一功能控制器,耦接该电源管理器;该电源管理器依据该目前运作模式选择性地提供一功能电力至该功能控制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正常模式或该休眠模式时,该电源管理器更提供一感测电力;而该微传感器耦接该电源管理器,汲取该感测电力以进行感应。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为一用于观赏三维影像的快门眼镜,该功能控制器是一镜片控制器,而该电子装置更包含:
两镜片,耦接于该功能控制器;
其中,当该功能控制器汲取该功能电力而运作时,该功能控制器驱动该两镜片在穿透与遮蔽间切换。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通讯模块,耦接于该功能控制器;
其中,当该功能控制器汲取该功能电力而运作时,该通讯模块受控于该功能控制器以执行通讯功能。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通讯模块,检测一预设通讯信号是否存在并将检测结果反应于一通讯存续信号;
其中,当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正常模式时,若该传感信号与该通讯存续信号其中之一有所改变,该控制电路切换运作于该待命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待命模式时,若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待命模式的时间未达到一第一时间长度且该传感信号与该通讯存续信号分别等同该正常模式时的该传感信号信号与该通讯存续信号时,该控制电路切换运作于该正常模式。
16.一种电子装置,包含:
一通讯模块,检测一预设通讯信号是否存在,以产生一通讯存续信号;以及
一控制电路,耦接该通讯模块;当该控制电路运作于一正常模式时,若该通讯存续信号改变,该控制电路切换运作至一待命模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待命模式时,若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待命模式的时间未达到一第一时间长度且该传感信号改变,该控制电路切换运作于该正常模式。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待命模式时,若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待命模式的时间已超过一第一时间长度,该控制电路切换运作于一休眠模式。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休眠模式时,若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休眠模式的时间未达到一第二时间长度且该传感信号改变,该控制电路切换运作于该正常模式。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休眠模式时,若该控制电路运作于该休眠模式的时间已超过一第二时间长度,该控制电路切换至一关闭模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电路切换至该关闭模式时,该控制电路停止汲取电力以终止运作。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开关,耦接该控制电路,接受使用者控制;
其中,当该控制电路切换至该关闭模式后,若该开关接受使用者控制,该控制电路切换至该正常模式。
CN201010244995.8A 2010-07-29 2010-07-29 用于观赏三维影像的快门眼镜 Active CN1023463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4995.8A CN102346306B (zh) 2010-07-29 2010-07-29 用于观赏三维影像的快门眼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4995.8A CN102346306B (zh) 2010-07-29 2010-07-29 用于观赏三维影像的快门眼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6306A true CN102346306A (zh) 2012-02-08
CN102346306B CN102346306B (zh) 2016-01-20

Family

ID=45545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4995.8A Active CN102346306B (zh) 2010-07-29 2010-07-29 用于观赏三维影像的快门眼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4630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345A (zh) * 2013-07-23 2013-10-23 江苏亿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可自动休眠的多通道主动式3d眼镜驱动装置
CN106569339A (zh) * 2016-11-08 2017-04-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Vr头戴设备以及vr头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8132709A (zh) * 2017-12-21 2018-06-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方法及头显设备
CN111710284A (zh) * 2020-07-17 2020-09-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控制方法、智能眼镜控制装置及智能眼镜
WO2020253446A1 (zh) * 2019-06-17 2020-12-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穿戴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132740A (zh) * 2022-12-21 2023-05-16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观影设备节能方法、装置、观影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4617A (zh) * 2004-07-06 2006-02-15 索尼株式会社 重放系统及装置和方法、头戴受话器、其记录介质和程序
CN1949134A (zh) * 2005-10-12 2007-04-18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可自动切换电源模式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切换方法
US20090063882A1 (en) * 2007-09-05 2009-03-05 Yao-Tsung Chang Power Sa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Portable Appliance
CN101470999A (zh) * 2007-12-27 2009-07-0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节电功能的数码相框及其相关节电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4617A (zh) * 2004-07-06 2006-02-15 索尼株式会社 重放系统及装置和方法、头戴受话器、其记录介质和程序
CN1949134A (zh) * 2005-10-12 2007-04-18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可自动切换电源模式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切换方法
US20090063882A1 (en) * 2007-09-05 2009-03-05 Yao-Tsung Chang Power Sa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Portable Appliance
CN101470999A (zh) * 2007-12-27 2009-07-0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节电功能的数码相框及其相关节电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345A (zh) * 2013-07-23 2013-10-23 江苏亿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可自动休眠的多通道主动式3d眼镜驱动装置
CN106569339A (zh) * 2016-11-08 2017-04-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Vr头戴设备以及vr头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6569339B (zh) * 2016-11-08 2019-11-1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Vr头戴设备以及vr头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US11112848B2 (en) 2016-11-08 2021-09-07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VR headset with pressure sensor and distance sens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R headset
CN108132709A (zh) * 2017-12-21 2018-06-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方法及头显设备
WO2020253446A1 (zh) * 2019-06-17 2020-12-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穿戴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10284A (zh) * 2020-07-17 2020-09-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控制方法、智能眼镜控制装置及智能眼镜
CN111710284B (zh) * 2020-07-17 2023-03-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眼镜控制方法、智能眼镜控制装置及智能眼镜
CN116132740A (zh) * 2022-12-21 2023-05-16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观影设备节能方法、装置、观影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6306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1675B (zh) 可自動切換運作模式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2346306B (zh) 用于观赏三维影像的快门眼镜
CN100583658C (zh) 传感器屏幕节电器
CN209593994U (zh) 智能控制面板以及智能家居系统
US8879363B2 (en) Electronic timepiece
KR101385681B1 (ko) 헤드마운트형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40274216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0036683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EP2845074A1 (en) Accelerometer-controlled master power switch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5159675A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5682196A (zh)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KR20140025930A (ko) 헤드마운트형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099337B (zh) 骨传导音频输出模式调节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19506B (zh) 智能连接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51616A (zh) 电子设备和操作这种电子设备的方法
WO2021160000A1 (zh) 可穿戴设备及控制方法
US20170147033A1 (en) Wearable Ring Control Device
CN110806802A (zh) 穿戴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9101011A1 (zh) 电子装置
EP3255810B1 (en) Wearable device
CN201725369U (zh) 一种新型视控门禁系统
CN109947484A (zh) 一种唤醒锁的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884432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接听与拨打电话的方法
CN110532050B (zh) 运动数据刷新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77081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3

Address after: No. 1, Xingzhu Road,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MEDIATEK Inc.

Address before: 405, 4th floor, 1st District, Shenzhen B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park, Ao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star Semiconductor,Inc.

Patentee before: MEDIATEK Inc.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3

Address after: 405, 4th floor, 1st District, Shenzhen B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park, Ao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Mstar Semiconductor,Inc.

Patentee after: MEDIATEK Inc.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Shenzhen hi tech Zone, South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ten road, Shenzhen Institute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 block, building 4

Patentee before: Mstar Semiconductor,Inc.

Patentee before: MSTAR SEMICONDUCTOR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