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5894B - 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 - Google Patents

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5894B
CN102335894B CN201110116368.0A CN201110116368A CN102335894B CN 102335894 B CN102335894 B CN 102335894B CN 201110116368 A CN201110116368 A CN 201110116368A CN 102335894 B CN102335894 B CN 102335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w
slide block
plane
chute
working sub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63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5894A (zh
Inventor
胡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1636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35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35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5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5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5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具有一本体,本体具有一夹颚,夹颚内设一滑槽,该滑槽的槽体设计可一次加工完成,滑块可于滑槽内产生弧线滑移,滑块具有一个导引槽供一导引柱穿设,使结构强固不易脱落,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的两侧各具有一扩展面,该夹颚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与所述的滑块的该第一扳转平面与两扩展面间所形成内圆径为可以相对工作物的轴心位置转动而不会产生卡掣干涉,且该滑块两侧的扩展面面积为自第一扳转平面向本体的第一支撑壁的第二支撑壁的两侧壁厚外扩,以增加第一扳转面位置与所接触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的可接触面积。

Description

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口扳手,尤指可扳转于工作物上且可相对工作物的轴心位置上来回实施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
背景技术
有关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现有结构设计中,先前即有美国第1,320,668号专利结构设计,该扳手揭示有一个固定爪(stationary jaw)与一个活动爪(movablejaw),活动爪通过一个弹簧(spring)的顶推而能够于导轨(guide)上往复滑移。当使用者欲扳转螺帽时,转动扳手可让固定爪及活动爪带动螺帽旋转。当使用者欲将扳手移动至下一个扳转位置时,以相反方向转动扳手,可让活动爪后退并压缩弹簧而不会带动螺帽旋转。反复操作前述动作即可达到锁紧或放松螺帽的效果。但由于该扳手的活动爪仅包覆在其导轨上,在强大扭力操作时,活动爪无扳手于两侧包覆的设计,其结构强度不足,且该导轨为不规则开设在扳手的扳口内部,因此加工极为不易。另该活动爪所顶持的弹簧的一端是固定在扳手固定爪的孔内,弹簧的另一端却裸露在外,容易因挤压时的弯曲,或因弹簧受损无法使用,且容易因沾染油污而粘附许多尘屑。
另如美国专利号第3,695,125号的专利设计,其是一种开口式棘动扳手。扳手(wrench)具有一个固定爪(fixed jaw)与一个支持部(support portion),支持部内设一个弹簧(spring)与一个爪块(pawl),两个独立的盖片(caps)则固定在扳手支持部的两侧以容纳弹簧与爪块,爪块凭借弹簧的顶推而能够于支持部内往复移动。其设计将弹簧容纳于两个盖片之间而未裸露于外,并且爪块具有一个挡止肩(stop shoulder)能够挡在盖片的内,可防止爪块被弹簧顶出支持部外。就该支持部的设计为一圆弧后呈直角湾取至固定爪方向,该支持部所揭示的角度使得加工极度困难,且组装复杂,且爪块仅受两盖片的包覆,于横向位置的结构强度不足。又该活动爪所接触螺帽等工作物的面积较固定爪小,当螺帽锁合至贴近锁合物的表面时,极易因螺帽的接触面积不够或体绩较小等因素,而无足够的扭转接触面积,导致崩牙或损毁。
又以美国专利号第4,706,528号专利案所揭示,该扳手具有一个固定爪(fixedjaw)与一个调整爪(adjustable jaw),在固定爪上设有一个滑移爪(sliding jaw)与一个销(pin),滑移爪设有一个槽(slot)供销穿过,如此可使滑移爪不会脱离固定爪。固定爪内表面设有一个第一弹簧(plate spring)顶推在滑移爪的外表面,使滑移爪具有向外移动的力,而滑移爪的槽内则另外开设有一个孔(hole),以容纳一个第二弹簧(coil spring),第二弹簧使滑移爪具有向内移动的力,滑移爪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双方向的顶推,而保持在中间位置且具有能够向内移动或向外移动的效果。由于此扳手的滑移爪仅能直线位移,且该槽的设置角度会使滑移爪于夹持工作物时,滑移爪的移动会随该槽的移动而使滑移爪更加迫紧工作物边缘,因此该设计较适宜使用于圆管状物体,而非一般的螺帽。
请参阅美国专利号第7,024,971号专利案,其是一种开口式棘动扳手。此扳手具有一对固定爪(stationary jaws),于其中一个固定爪中开设有一个内外全开放的空间(space),空间内设有一个移动板(movable plate),移动板上开设两个槽(slot),然后固定爪上设有两个销(pin)穿过空间及移动板的两个槽,使移动板不会脱离空间。扳手于空间内还设有一个孔(hole)以容纳一个弹簧(spring),弹簧一端设于孔内,另一端则伸出孔外以顶推移动板。移动板上所设的两个槽分别由一个短直线段(short section)与一个长直线段(long section)所构成,短直线段与长直线段具有一个夹角,使移动板于往复移动时能够作两阶段的直线移动。然而该扳手的固定爪为由活动板所包覆,因此固定爪接触工作物的面积大幅减少,反而一端都由活动的移动板取代,因此其扭转工作物时由结构性强的固定爪接触减少,取而代的由结构性弱的移动板取代,故夹持力也相对变弱。
参照美国专利公开号第2009/0301271号专利申请案,其是一种棘动式开口扳手。此种扳手具有一个第一爪(first jaw)和一个第二爪(second jaw),而第二爪内设有一个爪伸缩开口(jaw retracting opening),该爪伸缩开口内设有一辅助爪(auxiliary jaw),该辅助爪往爪伸缩开口内的一端套设有一弹簧,该辅助爪顶缘开设有一限制槽(limiting slot),并于第二爪的两侧开设有一穿孔(opening),并于辅助爪与弹簧套入该爪伸缩开口后,使一插销自穿孔处穿入后,通过该限制槽中,通过该插销于该爪伸缩开口内部限制该限制槽的位移行程于一定范围内,而该辅助爪前端为一弧形的顶推面(pushing surface)与驱动面(drivingsurface)。该扳手于作动时,可扭转螺帽转动至一定位置,再凭借扳手相对螺帽轴心位置直接反转时,通过辅助爪被螺帽的边缘挤压而轴向直线退置该爪伸缩开口内,因此该扳手能够以螺帽同轴心位置直接转动退置另一扳转角度后,再行扭转螺帽。然此设计可明显得知该爪伸缩开口于第二爪上为非常难以加工的设计,特别是轴向钻孔成形部份,又该辅助爪一端的推顶面及驱动面必须能退置到爪伸缩开口内,才能顺利使扳手沿螺帽轴心位置转动扳转角度至下一个扳动位置,因此该推顶面及驱动面的径宽必须小于该爪伸缩开口口径,但若螺帽为属较小厚度的规格或当锁合螺帽至接近工作物的表面,导致螺帽边缘的宽度已经少于该推顶面及驱动面的面积时,则该推顶面及驱动面极有可能因接触螺帽的受力面积过小,导致崩牙或扭转脱落等毁损状况产生
再请参阅图1的美国专利公开号第2010/0071516号所揭示的结构设计,其中该扳手50有一夹颚51,夹颚51内具有一扳口52,该扳口52内设有一可滑移的滑块53,该案的特征在于该滑块53可滑动于该扳手50内部的滑槽中,但由该专利的滑槽与滑块53的搭配设计即可得知该滑块53一侧形体为以圆弧的弧边532滑动于滑槽内,该滑槽的弧度与该弧边532搭配,而该滑块53的另一侧则为接触工作物90的扳动面531,该扳动面531为一平面完整贴附于工作物90的一侧,以扳转驱动该工作物90。然此一设计可理解出该滑块53其背后弧边532与滑槽形成的弧度所得出的直径D53与工作物90的两侧扳动宽度S呈现不同的位置配合,也即该直径D53所转动的弧度无法使扳动面531与扳动宽度S的中心于工作物90扳动后于再退置准备往复的第二次扳动时,直接通过滑块53于滑槽内滑移使该扳动面531于工作物90轴心位置上转动退置至下一扳动位置,而必须另行将扳手50往后拉退至一定行程后,该扳动面531才可以自工作物90一侧转换角度至下一扳动位置再前推至原有的行程位置上实施扳动。
基于前述的特征,由于该弧边532与滑槽的搭配移动位置设计,却使得操作者必须于第一次的扳动行程结束后,再退置后方后转动角度至工作物的下一次扳动位置后推入再操作,过程极为麻烦,又不依前述方式操作,则退置下一扳动位置时,该扳动面531必然与工作物90的一侧卡掣干涉,无法操作,因此该弧边532与滑槽的设计无法使整体操作方式顺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解决现有结构操作不顺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用于扳动多角度工作物,该工作物具有一轴心,该工作物外围形成一外切圆径,该开口扳手主要包括有:
一个本体,其具有一个握持部与一个设于该握持部一端的夹颚,该夹颚相反于该握持部的一端形成有彼此分离的一个第一夹爪与一个第二夹爪,该夹颚内设有一个弧形滑槽,该滑槽具有一个凹弧形滑移壁、一个位于该滑移壁上方的第一支撑壁与一个位于该滑移壁下方且相对于该第一支撑壁的第二支撑壁,该滑槽的滑移壁未开设其它孔洞结构而呈凹弧面状,该滑槽内设有一个导引柱;
一个滑块,该滑块设于该本体夹颚的滑槽中,且能够产生相对的弧线滑移关系,该滑块的一侧形成一个凸弧形的滑移面,该滑块的滑移面能够在该滑槽的滑移壁上滑动,该滑块的滑移面未开设其它孔洞结构而呈凸弧面状,该滑块相反于滑移面的一侧突出该滑槽外且形成一个第一扳转平面,该第一扳转平面的两侧各凸设有一扩展面,当该滑块于外伸位置时,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能够对应于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该滑块的上方形成一个顶面,该滑块的下方形成一个底面,该滑块设有一个贯穿顶面与底面的导引槽,该导引槽呈弧形状,且该导引槽内未开设其它孔洞结构,该导引槽供该导引柱穿伸于内以防止该滑块脱离该滑槽;
一个弹性装置,其两端分别顶抵于该导引柱及该导引槽的顶掣端之间,使该滑块能够自动回复至外伸位置;
其特征在于:该夹颚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与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其两侧的扩展面间所形成内圆径能够相对前述工作物的轴心位置转动,并使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其两侧的扩展面能够同时动作滑移于该工作物的外切圆径上而不会产生卡掣干涉,且该滑块设于所述的滑槽后,两侧的扩展面面积自第一扳转平面向本体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的两侧壁厚外扩,以增加第一扳转平面与所接触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的接触面积,该两扩展面凸出的形体与该第一支撑壁及第二支撑壁边缘具有一距离,该距离能够供该滑块在该夹颚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与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及其两侧的扩展面间所形成内圆径相对工作物的轴心同轴转动时滑移于所述的滑槽行程中时不产生干涉。
其中:该夹颚在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之间形成一个颚喉,所述颚喉、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所围绕的空间形成一个容纳工作物的扳口,该第一夹爪具有面对扳口并朝向该第二夹爪末端的一个施力平面,该施力平面能够对应于工作物与第一夹爪接触位置的第一正向受力面。
其中:该导引柱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第一支撑壁及该第二支撑壁而使该导引柱固设于该滑槽内。
其中:该导引槽具有一个抵接端与一个顶掣端,当该滑块于外伸位置时,该导引槽的抵接端与该导引柱接触。
其中:该滑块还包括有一个第二扳转平面,该第二扳转平面与该第一扳转平面之间具有120度的夹角,该滑块的第二扳转平面能够对应于工作物的第三正向受力面。
其中:该滑块于第一扳转平面与第二扳转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回避部,该回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三反向受力面进入。
其中:该滑块的滑移面的曲率等于该滑槽的滑移壁的曲率,该滑块的滑移面能够顺畅的于该滑槽的滑移壁上滑移,而且该滑移面能够大面积的将工作物的反作用力传递给该滑移壁,以分散该滑块的受力而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相对的提高该本体扳转时该滑块所能承受的扭力。
其中:该导引槽的曲率与该滑槽的滑移壁的曲率相同,故该滑块的导引槽与该滑槽内的导引柱之间能够产生顺畅的相对弧线滑移效果,不会有干涉的情况发生。
其中:该顶面是接触于该滑槽的第一支撑壁,该底面是接触于该滑槽的第二支撑壁,该滑块的顶面与底面被该滑槽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上下对称的支撑,故该滑块于该滑槽内弧线滑移时将不会产生晃动的问题,能够提高开口扳手使用上的稳定性。
其中:该第一夹爪与该第二夹爪是彼此相对且一体成型的设于该夹颚的两侧,故该夹颚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因此能够增加该夹颚所承受的扭力。
其中:该颚喉具有面对扳口的一个顶推平面,该颚喉的顶推平面与该第一夹爪的施力平面之间具有120度的夹角,且该颚喉的顶推平面对应于工作物的第二正向受力面。
其中:该第二夹爪具有一个第一平面与一个第二平面,该第一平面面对扳口并朝向颚喉,该第二平面面对扳口并朝向第一夹爪末端,该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具有120度的夹角,且该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分别各自的对应于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与第三正向受力面,该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该第一夹爪的施力平面平行,该夹颚于第一夹爪的施力平面与该颚喉的顶推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闪避部,该第一闪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一反向受力面进入,该夹颚于颚喉的顶推平面与该第二夹爪的第二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闪避部,该第二闪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二反向受力面进入,该夹颚于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该第二夹爪的第二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三闪避部,该第三闪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三反向受力面进入。
其中:该弹性装置包括有一个设于该滑块导引槽内的弹性体,该夹颚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彼此平行且使该滑槽具有一个间距,该滑块的顶面与底面彼此平行且使该滑块具有一个高度,该滑块的高度等于该滑槽的间距,该导引槽贯穿顶面与底面,故该导引槽具有一个槽高等于该滑块的高度,该导引槽具有一个槽宽,该导引槽的槽宽等于该导引柱的直径,该导引槽的槽高大于槽宽的1.5倍,该弹性装置的弹性体在设于该导引槽内的后具有一个高度,该弹性体的高度不大于该导引槽的槽高,该弹性体的高度大于该导引槽的槽宽,该弹性体的高度大于0.5倍的导引槽槽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个本体,其具有一个握持部与一个设于该握持部一端的夹颚,该夹颚相反于该握持部的一端形成有彼此分离的一个第一夹爪与一个第二夹爪,该第一夹爪与该第二夹爪是彼此相对且一体成型的设于该夹颚的两侧,该夹颚于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之间形成一个颚喉,该第一夹爪包括前端与后端,该第一夹爪的后端连接于该颚喉,该第二夹爪包括前端与后端,该第二夹爪的后端连接于颚喉,所述颚喉内侧、第一夹爪内侧与第二夹爪内侧所围绕的空间形成一个容纳工作物的扳口,该第一夹爪内侧具有面对扳口的一个施力平面,该夹颚内侧设有一个弧形滑槽,该滑槽具有一个凹弧形滑移壁、一个位于该滑移壁上方的第一支撑壁与一个位于该滑移壁下方且相对于该第一支撑壁的第二支撑壁,该滑槽内设有一个导引柱,该导引柱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第一支撑壁及该第二支撑壁而使该导引柱固设于该滑槽内;
一个滑块,该滑块可弧线滑动的设于该本体夹颚的滑槽,且该滑块能够带动工作物转动或于工作物的外周围相对滑移,该滑块能够于外伸位置与内缩位置之间移动,该滑块大体上呈弧形块状而具有外侧与内侧,该滑块的外侧形成一个凸弧形的滑移面,该滑块的滑移面能够于该滑槽的滑移壁上滑动,该滑块相反于滑移面的一侧是突出该滑槽外且形成一个第一扳转平面,该第一扳转平面位于滑块的前端,该滑块的上方形成一个顶面,该滑块的下方形成一个底面,该滑块设有一个贯穿顶面与底面的导引槽,该导引槽呈弧形状,该导引槽供该导引柱穿伸于内以防止该滑块脱离该滑槽,该导引槽具有一个抵接端与一个顶掣端,该顶面是接触于该滑槽的第一支撑壁,该底面是接触于该滑槽的第二支撑壁,该滑块的顶面与底面被该滑槽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上下对称的支撑;
所述滑块前端于顶面、底面分别延伸有一个翼部,该翼部具有内侧与外侧,该滑块的翼部内侧能够扳转工作物;
一个弹性装置,其设于该导引槽内且该弹性装置的两端分别顶抵于该导引柱及该导引槽的顶掣端之间,使该导引槽的抵接端与该导引柱接触;
该开口扳手能够通过该滑块翼部而使工作物以整个头部的高度来接触于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该翼部,增加工作物与该滑块之间的接触面积,该翼部的外侧完全不接触该本体,使该翼部不会与该本体之间产生摩擦阻力,让该滑块的往复运动更加顺畅与灵活,不易发生卡住的问题。
其中:该第一扳转平面的两侧各凸设有一扩展面,该翼部的内侧形成所述的扩展面,该扩展面与该第一扳转平面形成在同一平面上,该开口扳手沿该夹颚朝第一夹爪方向扳转以带动工作物转动时,该翼部的外侧完全不接触该夹颚的第一支撑壁及第二支撑壁,使该滑块的外伸动作与内缩动作都相当顺畅与灵活,不易发生卡住的问题,该开口扳手能够通过该滑块翼部而使工作物以整个头部的高度来接触于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扩展面,增加工作物与该滑块之间的接触面积。
其中:该夹颚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与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其两侧的扩展面间所形成内圆径为可以相对前述工作物的轴心位置转动,并使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其两侧的扩展面为可同时动作滑移于该工作物的外切圆径上而不会产生卡掣干涉,且该滑块设于所述的滑槽后,两侧的扩展面面积为自第一扳转平面向本体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的两侧壁厚外扩,以增加第一扳转平面与所接触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的接触面积,该两扩展面凸出的形体与该第一支撑壁及第二支撑壁边缘具有一距离,该距离为可供该滑块于该夹颚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与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其两侧的扩展面间所形成内圆径相对工作物的轴心同轴转动时滑移于所述的滑槽行程中时不产生干涉。
其中:该滑槽的滑移壁未开设其它孔洞结构而呈凹弧面状,该滑块的滑移面未开设其它孔洞结构而呈凸弧面状,该导引槽内未开设其它孔洞结构。
其中:该施力平面朝向该第二夹爪前端,该滑槽设于第二夹爪与颚喉相对于扳口的一侧,该施力平面能够对应于工作物的第一正向受力面,当该滑块于外伸位置时,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该翼部能够对应于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
其中:该滑块的滑移面的曲率等于该滑槽的滑移壁的曲率,该滑块的滑移面能够顺畅的于该滑槽的滑移壁上滑移,而且该滑移面能够大面积的将工作物的反作用力传递给该滑移壁,以分散该滑块的受力而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相对的提高该本体扳转时该滑块所能承受的扭力,该导引槽的曲率与该滑槽的滑移壁的曲率相同,故该滑块的导引槽与该滑槽内的导引柱之间能够产生顺畅的相对弧线滑移效果,不会有干涉的情况发生。
其中:该滑块还包括有一个第二扳转平面,该第二扳转平面位于该滑块的后端,该第二扳转平面与该第一扳转平面之间具有120度的夹角,该滑块的第二扳转平面能够对应于工作物的第三正向受力面,该滑块于第一扳转平面与第二扳转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回避部,该回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三反向受力面进入。
其中:该颚喉具有面对扳口的一个顶推平面,该颚喉的顶推平面与该第一夹爪的施力平面之间具有120度的夹角,且该颚喉的顶推平面对应于工作物的第二正向受力面。
其中:该第二夹爪内侧具有一个第一平面与一个第二平面,该第一平面面对扳口并朝向第一夹爪的后端,该第二平面面对扳口并朝向第一夹爪前端,该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具有120度的夹角,且该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分别各自的对应于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与第三正向受力面,该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该第一夹爪的施力平面平行,该夹颚于第一夹爪的施力平面与该颚喉的顶推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闪避部,该第一闪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一反向受力面进入,该夹颚于颚喉的顶推平面与该第二夹爪的第二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闪避部,该第二闪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二反向受力面进入,该夹颚于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该第二夹爪的第二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三闪避部,该第三闪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三反向受力面进入。
其中:该弹性装置包括有一个设于该滑块导引槽内的弹性体,该夹颚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彼此平行且使该滑槽具有一个间距,该滑块的顶面与底面彼此平行且使该滑块具有一个高度,该滑块的高度等于该滑槽的间距,该导引槽贯穿滑块的顶面与底面,故该导引槽具有一个槽高等于该滑块的高度,该导引槽具有一个槽宽,该导引槽的槽宽等于该导引柱的直径,该导引槽的槽高大于槽宽的1.5倍,该弹性装置的弹性体在设于该导引槽内的后具有一个高度,该弹性体的高度不大于该导引槽的槽高,该弹性体的高度大于该导引槽的槽宽,该弹性体的高度大于0.5倍的导引槽槽高。
其中:该弹性装置的弹性体为Z型弹片、或弹性体为Z型弹簧、或弹性体为扭转弹簧、或弹性体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以一个连接部对折呈上下排列并保持有一空隙的形状。
其中:该弹性装置包括有两个弹性体与一个簧座,该弹性体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该簧座的一侧设有两个上下排列的圆形限位块能够插入该弹性体的一端,或者,该簧座的一侧设有两个上下排列的圆形限位槽能够容纳该弹性体的一端,使所述两个弹性体彼此上下排列于该导引槽内不会互相干涉而能正常运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由于滑槽的滑移壁呈现完整的凹弧面状,因此使第二夹爪保持足够的结构强度,使夹颚能够承受高扭力的扳转工作,并有效避免应力集中使滑块的结构强度保持不变而能够承受高扭力的扳转工作,加工成本也可有效的降低。
2.本发明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因滑块的滑移面的曲率等于滑槽的滑移壁的曲率,滑块的滑移面能够顺畅的于滑槽的滑移壁上滑移,而且滑移面能够大面积的将工作物的反作用力传递给滑移壁,分散滑块的受力而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相对的提高本体扳转时滑块所能承受的扭力。本发明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由于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是彼此相对且一体成型的设于夹颚的两侧,故夹颚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因此能够增加夹颚所承受的扭力。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的两侧各设有一扩展面。该夹颚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与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其两侧的扩展面间所形成内圆径为可以相对前述工作物的轴心位置转动,并使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其两侧的扩展面为可同时动作滑移于该工作物的外切圆径上而不会产生卡掣干涉,且该滑块设于所述的滑槽内后,两侧的扩展面面积为自第一扳转平面向本体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的两侧壁厚外扩,以增加第一扳转平面位置与所接触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的可接触面积。该两扩展面凸出的体积与该第一支撑壁及第二支撑壁边缘具有一距离,该距离为可供该滑块于该夹颚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与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其两侧的扩展面间所形成内圆径相对工作物的轴心同轴转动时滑移于所述的滑槽行程间时不产生干涉。
3.本发明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所述滑块前端于顶面、底面分别延伸有一个翼部,翼部具有内侧与外侧,翼部的内侧形成所述的扩展面,且使扩展面与第一扳转平面形成在同一平面上。翼部的外侧完全不接触本体,使翼部不会与本体之间产生摩擦阻力,让滑块的往复运动更加顺畅与灵活,不易发生卡住的问题。如此,工作物如螺栓的六角头部螺锁在某平台之后,本发明的开口扳手仍能够通过滑块翼部而使工作物以整个头部的高度来接触于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扩展面,增加工作物与滑块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提高扳转扭力的效果,而且不易发生卡住的问题。
4.本发明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的次要特征为弹性装置包括有一个设于滑块导引槽内的弹性体,夹颚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彼此平行且使滑槽具有一个间距,滑块的顶面与底面彼此平行且使滑块具有一个高度,滑块的高度等于滑槽的间距,导引槽贯穿顶面与底面,故导引槽具有一个槽高等于滑块的高度,导引槽具有一个槽宽,导引槽的槽宽等于导引柱的直径,导引槽的槽高大于槽宽的1.5倍,弹性装置的弹性体在设于导引槽内的后具有一个高度,弹性体的高度不大于导引槽的槽高,弹性体的高度大于导引槽的槽宽,弹性体的高度大于0.5倍的导引槽槽高。故弹性体就不会在导引槽内任意翻转偏离原位,可有效避免滑块失去自动回复至外伸位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结构的结构实施例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的立体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的前视图;
图6是本发明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沿图4的6-6割面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的操作位置实施状态图;
图8是本发明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的操作位置实施状态图;
图9是本发明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的操作位置实施状态图;
图10是本发明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的操作位置实施状态图;
图11是本发明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的操作位置实施状态图;
图12是本发明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的操作位置实施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开口扳手;20-本体;21-握持部;22-夹颚;221第一闪避部;222-第二闪避部;223-第三闪避部;23-第一夹爪;231-施力平面;24-第二夹爪;241-第一平面;242-第二平面;25-颚喉;251-顶推平面;26-扳口;27-滑槽;271-滑移壁;272-第一支撑壁;273-第二支撑壁;274-贯穿孔;28-导引柱;30-滑块;301-顶面;302-底面;31-滑移面;32-第一扳转平面;33-第二扳转平面;34-回避部;35-导引槽;351-抵接端;352-顶掣端;36-扩展面;37-翼部;40-弹性装置;41-弹性体;42-弹性体;43-弹性体;44-弹性体;45-弹性体;46-簧座;461-限位块;47-弹性体;48-簧座;481-限位槽;50-扳手;51-夹颚;52-扳口;53-滑块;531-扳动面;532-弧边;54-弹性体;90-工作物;91A-第一正向受力面;91B-第一反向受力面;92A-第二正向受力面;92B-第二反向受力面;93A-第三正向受力面;93B-第三反向受力面;94A-第四正向受力面;94B-第四反向受力面;95A-第五正向受力面;95B-第五反向受力面;96A-第六正向受力面;96B-第六反向受力面;T27-间距;D28-直径;H30-高度;H35-槽高;W35-槽宽;H40-高度;C-工作物的轴心;D-工作物的外切圆径;D53-直径;S-扳动宽度;L-距离;L1-距离;L2-距离;L3-距离;h1-高度;h2-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参照图2至图4,以及图7至图12,本发明开口扳手10包括有一个本体20、一个滑块30与一个弹性装置40;其中:本体20具有一个握持部21与一个设于握持部21前端的夹颚22。夹颚22能够衔接工作物90,如螺栓的六角头部,工作物90为螺栓六角头部时,六个受力面以六角头部的六点钟方向逆时针环状排列,依序为第一正向受力面91A至第六正向受力面96A,同理,也具有第一反向受力面91B至第六反向受力面96B。使用者能够握持于握持部21并扳动本体20而使夹颚22以工作物90的轴心为圆心转动,达到扳转工作物90的效果。
夹颚22相反于握持部21的一端形成有彼此间隔分离的一个第一夹爪23与一个第二夹爪24,第一夹爪23与第二夹爪24能够承受扳转工作物90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第一夹爪23与第二夹爪24是彼此相对且一体成型的设于夹颚22的两侧,故第一夹爪23与第二夹爪24不会产生相对的位移关系,使夹颚22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因此能够增加夹颚22所承受的扭力。夹颚22于第一夹爪23与第二夹爪24之间形成一个颚喉25,颚喉25内侧、第一夹爪23内侧与第二夹爪24内侧所围绕的空间大体上形成一个呈六角形状的扳口26,夹颚22能够沿着工作物90的半径方向移动而让工作物90进入扳口26内,或者夹颚22也能够沿着平行于工作物90的轴线方向移动而让工作物90进入扳口26内。
第一夹爪23包括前端与后端,第一夹爪23的后端连接于颚喉25,第二夹爪24包括前端与后端,第二夹爪24的后端连接于颚喉25。
第一夹爪23内侧具有面对扳口26并朝向第二夹爪24前端的一个施力平面231,施力平面231能够对应于工作物90的第一正向受力面91A,第二夹爪24内侧具有一个第一平面241与一个第二平面242,第一平面241面对扳口26并朝向第一夹爪23的后端,第二平面242面对扳口26并朝向第一夹爪23前端,第二夹爪24的第一平面241与第二平面242之间具有120度的夹角,故第二夹爪24的第一平面241与第二平面242能够分别各自的对应于工作物90的第四正向受力面94A与第三正向受力面93A。第二夹爪24的第一平面241大体上与第一夹爪23的施力平面231平行。
颚喉25具有面对扳口26的一个顶推平面251,颚喉25的顶推平面251与第一夹爪23的施力平面231之间具有120度的夹角,故颚喉25的顶推平面251能够对应于工作物90的第二正向受力面92A。
夹颚22于第一夹爪23的施力平面231与颚喉25的顶推平面251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闪避部221,第一闪避部221能够容许工作物90的第一反向受力面91B进入。夹颚22于颚喉25的顶推平面251与第二夹爪24的第二平面242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闪避部222,第二闪避部222能够容许工作物90的第二反向受力面92B进入。夹颚22于第二夹爪24的第一平面241与第二夹爪24的第二平面242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三闪避部223,第三闪避部223能够容许工作物90的第三反向受力面93B进入。
夹颚22内侧还设有一个弧形滑槽27,滑槽27设于第二夹爪24与颚喉25相对于扳口26的一侧,且滑槽27具有一个凹弧形滑移壁271、一个位于滑移壁271上方的第一支撑壁272与一个位于滑移壁271下方且相对于第一支撑壁272的第二支撑壁273。滑槽27的滑移壁271未开设其它孔洞结构而呈现完整的凹弧面状,因此确保了第二夹爪24的结构强度,使夹颚22能够承受高扭力的扳转工作。而且滑移壁271凹弧面的圆心位在扳口26内,故滑槽27的加工只要利用一把铣刀即可完成,加工简单快速、成本低廉且能够确保夹颚22的结构强度。
夹颚22的第一支撑壁272与第二支撑壁273彼此平行且使滑槽27具有一个间距T27。夹颚22于第二夹爪24相对于滑槽27第一支撑壁272及第二支撑壁273的位置开设有一个圆形的贯穿孔274,贯穿孔274靠近颚喉25且穿过滑槽27的第一支撑壁272与第二支撑壁273。贯穿孔274能够结合一个圆柱形的导引柱28,导引柱28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壁272及第二支撑壁273的贯穿孔274内,使导引柱28固定不动的固设于滑槽27内。导引柱28具有一个直径D28。
滑块30可弧线滑动的设于本体20夹颚22的滑槽27,且滑块30能够带动工作物90转动或于工作物90的外周围相对滑移。滑块30能够于外伸位置与内缩位置之间移动。滑块30大体上呈弧形块状而具有外侧与内侧,且滑块30的外侧形成一个凸弧形的滑移面31,滑块30的滑移面31能够于滑槽27的滑移壁271上滑动,使滑块30与夹颚22产生相对的弧线滑移关系。滑块30的滑移面31未开设其它孔洞结构而呈现完整的凸弧面状,因此确保了滑块30的结构强度,使滑块30能够承受高扭力的扳转工作。滑块30的滑移面31的曲率等于滑槽27的滑移壁271的曲率,故滑块30的滑移面31可以顺畅的于滑槽27的滑移壁271上滑移,而且,当滑块30承受工作物90所施的反作用力时,因滑移面31与滑移壁271的曲率相同,故滑移面31可大面积的与滑移壁271接触,使滑块30稳定的保持在滑槽27内,使扳动工作物90的过程中让滑块30不会在滑槽27内摆动,相对的也是提高本体20扳转时滑块30所能承受的扭力。
滑块30相反于滑移面31的一侧是突露出滑槽27外且形成一个第一扳转平面32与一个第二扳转平面33,第一扳转平面32与一个第二扳转平面33供扳转工作物90。第一扳转平面32与第二扳转平面33之间具有120度的夹角,且第一扳转平面32位于滑块30的前端,第二扳转平面33位于滑块30的后端,当滑块30于外伸位置时,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能够对应于工作物90的第四正向受力面94A,滑块30的第二扳转平面33能够对应于工作物90的第三正向受力面93A。滑块30于第一扳转平面32与第二扳转平面33之间形成有一个回避部34,回避部34能够容许工作物90的第三反向受力面93B进入。滑块30的上方形成一个顶面301,顶面301是接触于滑槽27的第一支撑壁272,滑块30的下方形成一个底面302,底面302是接触于滑槽27的第二支撑壁273。顶面301与底面302彼此平行且使滑块30具有一个高度H30。在不讨论公母配合预留公差的情况下,滑块30的高度H30等于滑槽27的间距T27,使滑块30的顶面301与底面302能够被滑槽27的第一支撑壁272与第二支撑壁273上下对称的支撑。由于滑块30的顶面301与底面302被滑槽27的第一支撑壁272与第二支撑壁273上下对称的支撑,故滑块30于滑槽27内弧线滑移时将不会产生晃动的问题,可提高开口扳手10使用上的稳定性。滑块30还设有一个贯穿顶面301与底面302的导引槽35,导引槽35呈弧形状,且导引槽35的曲率与滑槽27的滑移壁271的曲率相同。由于导引槽35是贯穿顶面301与底面302,故导引槽35具有一个槽高H35等于滑块30的高度H30,导引槽35具有一个槽宽W35,槽宽W35为导引槽35的大弧面半径减去小弧面半径的距离。在不考虑公母配合预留公差的情况下,导引槽35的槽宽W35等于导引柱28的直径D28。导引槽35的槽高H35大于槽宽W35的1.5倍,也可以说,导引槽35的槽宽W35小于槽高H35的0.66倍。本实施例中,导引槽35的槽高H35大于槽宽W35的2倍,也就是导引槽35的槽宽W35小于槽高H35的0.5倍。
导引槽35供导引柱28穿伸于内,以防止滑块30脱离滑槽27。由于滑块30的滑移面31与导引槽35的曲率都与滑槽27的滑移壁271的曲率相同,故滑块30的滑移面31于滑槽27的滑移壁271上进行弧线滑移运动时,滑块30的导引槽35与滑槽27内的导引柱28之间也能够产生顺畅的相对弧线滑移效果,不会有干涉的情况发生。
导引槽35具有一个抵接端351与一个顶掣端352,当滑块30于外伸位置时,导引槽35的抵接端351与导引柱28接触,而导引槽35的顶掣端352则与弹性装置40接触。导引槽35内未开设其它孔洞结构,有效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因此确保了滑块30的结构强度,使滑块30能够承受高扭力的扳转工作。同时,由于滑块30的滑移面31及导引槽35内都未开设其它孔洞结构,故滑块30的加工成本即可有效的降低,使得产品本身具有承受高扭力及价格低廉的优点,可广受产业利用。
弹性装置40的两端分别顶抵于导引柱28及导引槽35的顶掣端352之间,使滑块30能够自动回复至外伸位置。弹性装置40包括有一个设于滑块30导引槽35内的弹性体41,弹性体41在设于导引槽35内的后具有一个高度H40,此时,弹性体41的高度H40不大于导引槽35的槽高H35,弹性体41的高度H40大于导引槽35的槽宽W35,而且弹性体41的高度H40大于0.5倍的导引槽35槽高H35。如此,设于导引槽35内的弹性体41的高度H40符合上述条件后,弹性体41就不会在导引槽35内任意翻转偏离原位,可有效避免滑块30失去自动回复至外伸位置的效果。
见图3所示者,本发明的弹性装置40的弹性体41为Z型弹片、或弹性体42为Z型弹簧、或弹性体43为扭转弹簧、或弹性体44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以一个连接部对折呈上下排列并保持有一空隙的形状。进一步,弹性装置40包括有两个弹性体45与一个簧座46,弹性体45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簧座46的一侧设有两个上下排列的圆形限位块461能够插入弹性体45的一端。或者,簧座48的一侧设有两个上下排列的圆形限位槽481能够容纳弹性体47的一端,使所述两个弹性体45、47彼此上下排列于导引槽35内不会互相干涉而能正常运作。
请参照图5及图6所示,基于前述的结构设计,本发明开口扳手10主要特征在于该第一扳转平面32的两侧各凸设有一扩展面36。参照图7与图8,当该滑块30于外伸位置时,该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能够对应于所接触工作物90的第四正向受力面94A。该夹颚22的第一夹爪23、第二夹爪24与该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与其两侧的扩展面36间所形成内圆径为可以相对前述工作物90的轴心C位置转动,并使该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与其两侧的扩展面36为可同时动作滑移于该工作物90的外切圆径D上而不会产生卡掣干涉,且该滑块30设于所述的滑槽27后,两侧的扩展面36面积为自第一扳转平面32向本体20的第一支撑壁272与第二支撑壁273的两侧壁厚外扩,以增加第一扳转平面32与所接触工作物90的第四正向受力面94A的接触面积,如图6所示。该两扩展面36凸出的形体与该第一支撑壁272及第二支撑壁273边缘具有一距离L。请参照图7至图12所示的L1~L3的距离变化,该距离L为可供该滑块30于该夹颚22的第一夹爪23、第二夹爪24与该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与其两侧的扩展面36间所形成内圆径于工作物90的轴心C同轴转动时滑移于所述的滑槽27行程中时不产生干涉。
参照图5与图6,所述滑块30前端于顶面、底面分别延伸有一个翼部37,翼部37具有内侧与外侧,翼部37的内侧形成所述的扩展面36,且使扩展面36与第一扳转平面32形成在同一平面上。翼部37的外侧完全不接触本体20,使翼部37不会与本体20之间产生摩擦阻力,让滑块30的往复运动更加顺畅与灵活,不易发生卡住的问题。更详而言的,当开口扳手10沿夹颚22朝第一夹爪23方向扳转以带动工作物90转动时,翼部37的外侧完全不接触夹颚22的第一支撑壁272及第二支撑壁273,使滑块30的外伸动作与内缩动作都相当顺畅与灵活,不易发生卡住的问题。如此,工作物90如螺栓的六角头部螺锁在某平台之后,本发明的开口扳手10仍能够通过滑块30翼部37而使工作物90以整个头部的高度h2来接触于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与扩展面36,增加工作物90与滑块32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提高扳转扭力的效果,而且不易发生卡住的问题。如图6所示,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与工作物90的接触高度为h1,而滑块30的翼部37与工作物90的接触高度为h2,很明显的确实增加了接触面积,故可达到提高扳转扭力的效果。
参照图8,为本发明开口扳手10沿夹颚22朝第一夹爪23方向扳转以带动工作物90转动的状态图。当使用者欲进行扳转作业时,使工作物90进入夹颚22的扳口26内,令夹颚22以第一夹爪23的施力平面231抵接于工作物90的第一正向受力面91A,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与扩展面36抵接于工作物90的第四正向受力面94A。
由于工作物90的第四正向受力面94A与第一正向受力面91A彼此平行,为了使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与扩展面36能够贴平于工作物90的第四正向受力面94A,滑块30内的弹性装置40会产生压缩变形,使滑块30能够产生弧线移动,让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与扩展面36能够自动贴合于工作物90的第四正向受力面94A,而且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与扩展面36大致上与第一夹爪23的施力平面231平行。
此时,使用者即可沿夹颚22朝第一夹爪23方向扳动握持部21,使夹颚22以工作物90的圆心转动。使用者的施力经由第一夹爪23的施力平面231传递给工作物90的第一正向受力面91A,同时使用者的施力也经由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传递给工作物90的第四正向受力面94A,如此即可使工作物90跟着夹颚22转动。
由于第一夹爪23是一体成型的设于夹颚22,故第一夹爪23的施力平面231能够有效的承受工作物90第一正向受力面91A的反作用力。又由于第二夹爪24是一体成型的设于夹颚22,且滑块30的滑移面31与滑槽27的滑移壁271都未开设其它孔洞,滑块30的滑移面31与滑槽27的滑移壁271曲率相同,是面与面的接触,故滑移面31可大面积的与滑移壁271接触,使滑块30稳定的保持在滑槽27内,使扳动工作物90的过程中让滑块30不会在滑槽27内摆动,因此,本发明的开口扳手10将能够承受高扭力的扳转作业。
于本实施例中,滑块30的第二扳转平面33抵接于工作物90的第三正向受力面93A,由于第二夹爪24是一体成型的设于夹颚22,且滑块30的滑移面31与滑槽27的滑移壁271都未开设其它孔洞,滑块30的滑移面31与滑槽27的滑移壁271曲率相同,是面与面的接触,故滑移面31可大面积的与滑移壁271接触,使滑块30稳定的保持在滑槽27内,使扳动工作物90的过程中让滑块30不会在滑槽27内摆动,因此本发明的开口扳手10将能够承受高扭力的扳转作业。
参照图9至图11,为本发明开口扳手10沿夹颚22朝第二夹爪24方向转动且不带动工作物90转动的状态图。当使用者欲往复扳动开口扳手10时,无须使工作物90离开夹颚22的扳口26,只要沿夹颚22朝第二夹爪24方向转动本体20,即可使夹颚22衔接于工作物90的下一个扳转位置。
使用者沿夹颚22朝第二夹爪24方向扳动握持部21时,夹颚22跟着握持部21相对于工作物90转动,使夹颚22的第一闪避部221、第二闪避部222与滑块30的回避部34分别靠近工作物90的第一反向受力面91B、第二反向受力面92B与第三反向受力面93B。也可以说是让工作物90的第一反向受力面91B、第二反向受力面92B与第三反向受力面93B分别进入夹颚22的第一闪避部221、第二闪避部222与滑块30的回避部34。
持续的沿夹颚22朝第二夹爪24方向转动握持部21,会使滑块30的回避部34接触工作物90的第三反向受力面93B,此时,弹性装置40会受到挤压而使滑块30于滑槽27内产生弧线滑移运动。由于开口扳手10在扳转工作物90时,滑块30的翼部37的外侧完全不接触本体20,所以翼部37不会与本体20之间产生摩擦阻力,不易发生卡住的问题,所以当开口扳手10反转时,可以让滑块30的往复运动更加顺畅与灵活。
当滑块30受挤压而相对于夹颚22产生弧线滑移运动时,就可以容许夹颚22继续沿夹颚22朝第二夹爪24方向转动。接着第一夹爪23的施力平面231越过工作物90的第一反向受力面91B而朝向第二正向受力面92A靠近,及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越过工作物90的第四反向受力面94B而朝向第五正向受力面95A靠近。本实施例中,滑块30的第二扳转平面33也会越过工作物90的第三反向受力面93B而朝向第四正向受力面94A靠近。
最后,参照图12,当夹颚22以第一夹爪23的施力平面231抵接于工作物90的第二正向受力面92A,弹性装置40会使滑块30自动复位,并使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抵接于工作物90的第五正向受力面95A。而且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能够自动贴合于工作物90的第五正向受力面95A,使滑块30的第一扳转平面32大致上与第一夹爪23的施力平面231平行,确实的让夹颚22衔接于工作物90新的扳转位置。如此,即完成一次往复运动,且工作物90完全无须离开夹颚22的扳口26。
之后,则回到如同图8的状态,使用者即可沿夹颚22朝第一夹爪23方向扳动握持部21,使夹颚22以工作物90的圆心转动,并且让工作物90跟着夹颚22转动。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用于扳动多角度工作物,该工作物具有一轴心,该工作物外围形成一外切圆径,工作物具有六个受力面,且逆时针环状排列依序为第一正向受力面至第六正向受力面,该开口扳手主要包括有:
一个本体,其具有一个握持部与一个设于该握持部一端的夹颚,该夹颚相反于该握持部的一端形成有彼此分离的一个第一夹爪与一个第二夹爪,该夹颚内设有一个弧形滑槽,该滑槽具有一个凹弧形滑移壁、一个位于该滑移壁上方的第一支撑壁与一个位于该滑移壁下方且相对于该第一支撑壁的第二支撑壁,该滑槽的滑移壁未开设孔洞结构而呈凹弧面状,该滑槽内设有一个导引柱;
一个滑块,该滑块设于该本体夹颚的滑槽中,且能够产生相对的弧线滑移关系,该滑块的一侧形成一个凸弧形的滑移面,该滑块的滑移面的曲率等于该滑槽的滑移壁的曲率,该滑块的滑移面能够顺畅的在该滑槽的滑移壁上滑移,该滑块的滑移面能够在该滑槽的滑移壁上滑动,该滑块的滑移面未开设孔洞结构而呈凸弧面状,该滑块相反于滑移面的一侧突出该滑槽外且形成一个第一扳转平面,该第一扳转平面的两侧各凸设有一扩展面,当该滑块于外伸位置时,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能够对应于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该滑块的上方形成一个顶面,该滑块的下方形成一个底面,该滑块设有一个贯穿顶面与底面的导引槽,该导引槽呈弧形状,且该导引槽内未开设孔洞结构,该导引槽供该导引柱穿伸于内以防止该滑块脱离该滑槽,导引槽具有一个抵接端与一个顶掣端;
一个弹性装置,其两端分别顶抵于该导引柱及该导引槽的顶掣端之间,使该滑块能够自动回复至外伸位置;
其特征在于:该夹颚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与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其两侧的扩展面间所形成内圆径能够相对前述工作物的轴心位置转动,并使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其两侧的扩展面能够同时动作滑移于该工作物的外切圆径上而不会产生卡掣干涉,且该滑块设于所述的滑槽后,两侧的扩展面面积自第一扳转平面向本体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的两侧壁厚外扩,以增加第一扳转平面与所接触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的接触面积,该两侧的扩展面凸出的形体与该第一支撑壁及第二支撑壁边缘具有一距离,该距离能够供该滑块在该夹颚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与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及其两侧的扩展面间所形成内圆径相对工作物的轴心同轴转动时滑移于所述的滑槽行程中时不产生干
涉,该导引槽具有一个槽高,该导引槽具有一个槽宽,该弹性装置设于该导引槽内具有一个高度,所述弹性装置的高度不大于该导引槽的槽高,所述弹性装置的高度大于该导引槽的槽宽;
当滑块于外伸位置时,导引槽的抵接端与导引柱接触;
当工作物进入夹颚内,滑块内的弹性装置会产生压缩变形,使滑块产生弧线移动,导引槽的抵接端与导引柱间隔分离,让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扩展面能够自动贴合于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夹颚在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之间形成一个颚喉,所述颚喉、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所围绕的空间形成一个容纳工作物的扳口,该第一夹爪具有面对扳口并朝向该第二夹爪末端的一个施力平面,该施力平面能够对应于工作物与第一夹爪接触位置的第一正向受力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导引柱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第一支撑壁及该第二支撑壁而使该导引柱固设于该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滑块还包括有一个第二扳转平面,该第二扳转平面与该第一扳转平面之间具有120度的夹角,该滑块的第二扳转平面能够对应于工作物的第三正向受力面;该滑块于第一扳转平面与第二扳转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回避部,该回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三反向受力面进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导引槽的曲率与该滑槽的滑移壁的曲率相同,故该滑块的导引槽与该滑槽内的导引柱之间能够产生顺畅的相对弧线滑移效果,不会有干涉的情况发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顶面是接触于该滑槽的第一支撑壁,该底面是接触于该滑槽的第二支撑壁,该滑块的顶面与底面被该滑槽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上下对称的支撑,故该滑块于该滑槽内弧线滑移时将不会产生晃动的问题,能够提高开口扳手使用上的稳定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爪与该第二夹爪是彼此相对且一体成型的设于该夹颚的两侧,故该夹颚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因此能够增加该夹颚所承受的扭力。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颚喉具有面对扳口的一个顶推平面,该颚喉的顶推平面与该第一夹爪的施力平面之间具有120度的夹角,且该颚喉的顶推平面对应于工作物的第二正向受力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夹爪具有一个第一平面与一个第二平面,该第一平面面对扳口并朝向颚喉,该第二平面面对扳口并朝向第一夹爪末端,该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具有120度的夹角,且该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分别各自的对应于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与第三正向受力面,该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该第一夹爪的施力平面平行,该夹颚于第一夹爪的施力平面与该颚喉的顶推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闪避部,该第一闪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一反向受力面进入,该夹颚于颚喉的顶推平面与该第二夹爪的第二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闪避部,该第二闪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二反向受力面进入,该夹颚于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该第二夹爪的第二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三闪避部,该第三闪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三反向受力面进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装置包括有一个设于该滑块导引槽内的弹性体,该夹颚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彼此平行且使该滑槽具有一个间距,该滑块的顶面与底面彼此平行且使该滑块具有一个高度,该滑块的高度等于该滑槽的间距,该导引槽贯穿顶面与底面,故该导引槽的槽高等于该滑块的高度,该导引槽的槽宽等于该导引柱的直径,该导引槽的槽高大于槽宽的1.5倍,该弹性装置的弹性体在设于该导引槽内之后具有一个高度,该弹性体的高度不大于该导引槽的槽高,该弹性体的高度大于该导引槽的槽宽,该弹性体的高度大于0.5倍的导引槽槽高。
11.一种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个本体,其具有一个握持部与一个设于该握持部一端的夹颚,该夹颚相反于该握持部的一端形成有彼此分离的一个第一夹爪与一个第二夹爪,该第一夹爪与该第二夹爪是彼此相对且一体成型的设于该夹颚的两侧,该夹颚于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之间形成一个颚喉,该第一夹爪包括前端与后端,该第一夹爪的后端连接于该颚喉,该第二夹爪包括前端与后端,该第二夹爪的后端连接于颚喉,所述颚喉内侧、第一夹爪内侧与第二夹爪内侧所围绕的空间形成一个容纳工作物的扳口,工作物具有六个受力面,且逆时针环状排列依序为第一正向受力面至第六正向受力面,该第一夹爪内侧具有面对扳口的一个施力平面,该夹颚内侧设有一个弧形滑槽,该滑槽具有一个凹弧形滑移壁、一个位于该滑移壁上方的第一支撑壁与一个位于该滑移壁下方且相对于该第一支撑壁的第二支撑壁,该滑槽内设有一个导引柱,该导引柱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第一支撑壁及该第二支撑壁而使该导引柱固设于该滑槽内;
一个滑块,该滑块可弧线滑动的设于该本体夹颚的滑槽,且该滑块能够带动工作物转动或于工作物的外周围相对滑移,该滑块能够于外伸位置与内缩位置之间移动,该滑块大体上呈弧形块状而具有外侧与内侧,该滑块的外侧形成一个凸弧形的滑移面,该滑块的滑移面的曲率等于该滑槽的滑移壁的曲率,该滑块的滑移面能够顺畅的在该滑槽的滑移壁上滑移,该滑块的滑移面能够于该滑槽的滑移壁上滑动,该滑块相反于滑移面的一侧是突出该滑槽外且形成一个第一扳转平面,该第一扳转平面位于滑块的前端,该滑块的上方形成一个顶面,该滑块的下方形成一个底面,该滑块设有一个贯穿顶面与底面的导引槽,该导引槽呈弧形状,该导引槽供该导引柱穿伸于内以防止该滑块脱离该滑槽,该导引槽具有一个抵接端与一个顶掣端,该顶面是接触于该滑槽的第一支撑壁,该底面是接触于该滑槽的第二支撑壁,该滑块的顶面与底面被该滑槽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上下对称的支撑;
所述滑块前端于顶面、底面分别延伸有一个翼部,该翼部具有内侧与外侧,该滑块的翼部内侧能够扳转工作物;
一个弹性装置,其设于该导引槽内且该弹性装置的两端分别顶抵于该导引柱及该导引槽的顶掣端之间,使该导引槽的抵接端与该导引柱接触;
该开口扳手能够通过该滑块翼部而使工作物以整个头部的高度来接触于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该翼部,增加工作物与该滑块之间的接触面积,该翼部的外侧完全不接触该本体,使该翼部不会与该本体之间产生摩擦阻力,让该滑块的往复运动更加顺畅与灵活,不易发生卡住的问题,该导引槽具有一个槽高,该导引槽具有一个槽宽,该弹性装置设于该导引槽内具有一个高度,所述弹性装置的高度不大于该导引槽的槽高,所述弹性装置的高度大于该导引槽的槽宽;
当滑块于外伸位置时,导引槽的抵接端与导引柱接触;
当工作物进入夹颚内,滑块内的弹性装置会产生压缩变形,使滑块产生弧线移动,导引槽的抵接端与导引柱间隔分离,让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翼部能够自动贴合于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扳转平面的两侧各凸设有一扩展面,该翼部的内侧形成所述的扩展面,该扩展面与该第一扳转平面形成在同一平面上,该开口扳手沿该夹颚朝第一夹爪方向扳转以带动工作物转动时,该翼部的外侧完全不接触该夹颚的第一支撑壁及第二支撑壁,使该滑块的外伸动作与内缩动作都相当顺畅与灵活,不易发生卡住的问题,该开口扳手能够通过该滑块翼部而使工作物以整个头部的高度来接触于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扩展面,增加工作物与该滑块之间的接触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夹颚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与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其两侧的扩展面间所形成内圆径为可以相对前述工作物的轴心位置转动,并使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其两侧的扩展面为可同时动作滑移于该工作物的外切圆径上而不会产生卡掣干涉,且该滑块设于所述的滑槽后,两侧的扩展面面积为自第一扳转平面向本体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的两侧壁厚外扩,以增加第一扳转平面与所接触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的接触面积,该两侧的扩展面凸出的形体与该第一支撑壁及第二支撑壁边缘具有一距离,该距离为可供该滑块于该夹颚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与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其两侧的扩展面间所形成内圆径相对工作物的轴心同轴转动时滑移于所述的滑槽行程中时不产生干涉。
14.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滑槽的滑移壁未开设孔洞结构而呈凹弧面状,该滑块的滑移面未开设孔洞结构而呈凸弧面状,该导引槽内未开设孔洞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施力平面朝向该第二夹爪前端,该滑槽设于第二夹爪与颚喉相对于扳口的一侧,该施力平面能够对应于工作物的第一正向受力面,当该滑块于外伸位置时,该滑块的第一扳转平面与该翼部能够对应于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导引槽的曲率与该滑槽的滑移壁的曲率相同,故该滑块的导引槽与该滑槽内的导引柱之间能够产生顺畅的相对弧线滑移效果,不会有干涉的情况发生。
17.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滑块还包括有一个第二扳转平面,该第二扳转平面位于该滑块的后端,该第二扳转平面与该第一扳转平面之间具有120度的夹角,该滑块的第二扳转平面能够对应于工作物的第三正向受力面,该滑块于第一扳转平面与第二扳转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回避部,该回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三反向受力面进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颚喉具有面对扳口的一个顶推平面,该颚喉的顶推平面与该第一夹爪的施力平面之间具有120度的夹角,且该颚喉的顶推平面对应于工作物的第二正向受力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夹爪内侧具有一个第一平面与一个第二平面,该第一平面面对扳口并朝向第一夹爪的后端,该第二平面面对扳口并朝向第一夹爪前端,该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具有120度的夹角,且该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分别各自的对应于工作物的第四正向受力面与第三正向受力面,该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该第一夹爪的施力平面平行,该夹颚于第一夹爪的施力平面与该颚喉的顶推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闪避部,该第一闪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一反向受力面进入,该夹颚于颚喉的顶推平面与该第二夹爪的第二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闪避部,该第二闪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二反向受力面进入,该夹颚于第二夹爪的第一平面与该第二夹爪的第二平面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三闪避部,该第三闪避部能够容许工作物的第三反向受力面进入。
20.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装置包括有一个设于该滑块导引槽内的弹性体,该夹颚的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彼此平行且使该滑槽具有一个间距,该滑块的顶面与底面彼此平行且使该滑块具有一个高度,该滑块的高度等于该滑槽的间距,该导引槽贯穿滑块的顶面与底面,故该导引槽的槽高等于该滑块的高度,该导引槽的槽宽等于该导引柱的直径,该导引槽的槽高大于槽宽的1.5倍,该弹性装置的弹性体在设于该导引槽内之后具有一个高度,该弹性体的高度不大于该导引槽的槽高,该弹性体的高度大于该导引槽的槽宽,该弹性体的高度大于0.5倍的导引槽槽高。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装置的弹性体为Z型弹片、或弹性体为Z型弹簧、或弹性体为扭转弹簧、或弹性体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以一个连接部对折呈上下排列并保持有一空隙的形状。
22.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装置包括有两个弹性体与一个簧座,该弹性体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该簧座的一侧设有两个上下排列的圆形限位块能够插入该弹性体的一端,或者,该簧座的一侧设有两个上下排列的圆形限位槽能够容纳该弹性体的一端,使所述两个弹性体彼此上下排列于该导引槽内不会互相干涉而能正常运作。
CN201110116368.0A 2010-07-16 2011-05-06 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 Active CN102335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6368.0A CN102335894B (zh) 2010-07-16 2011-05-06 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2090 2010-07-16
CN201010232090.9 2010-07-16
CN201110116368.0A CN102335894B (zh) 2010-07-16 2011-05-06 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5894A CN102335894A (zh) 2012-02-01
CN102335894B true CN102335894B (zh) 2014-07-09

Family

ID=45511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6368.0A Active CN102335894B (zh) 2010-07-16 2011-05-06 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358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3831B (zh) * 2017-02-07 2020-03-10 胡厚飞 高韧性高使用寿命的快速开口扳手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97600A (en) * 1955-10-28 1957-07-02 Bud K Beaver Ratchet type movable jaw wrench
GB983789A (en) * 1963-12-27 1965-02-17 Briles Mfg Ratchet type movable jaw wrench
EP0224624A2 (en) * 1985-11-25 1987-06-10 DeSantis, Ercele A. Open end ratchet wrench
US6412372B1 (en) * 2001-08-22 2002-07-02 Sheng-Ming Hsu Open-end wrench with resilient opening fun easy repositioning
CN101439505A (zh) * 2007-11-22 2009-05-27 史丹利七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开口扳手
CN101570009A (zh) * 2008-04-30 2009-11-04 香港商亚洲丹纳赫工具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开口快速扳手
TW201010826A (en) * 2008-09-09 2010-03-16 Proxene Tools Co Ltd Ratching open end wren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27887B2 (en) * 2008-10-03 2010-11-09 Kung-Cheng Chen Ratchet wrench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97600A (en) * 1955-10-28 1957-07-02 Bud K Beaver Ratchet type movable jaw wrench
GB983789A (en) * 1963-12-27 1965-02-17 Briles Mfg Ratchet type movable jaw wrench
EP0224624A2 (en) * 1985-11-25 1987-06-10 DeSantis, Ercele A. Open end ratchet wrench
US6412372B1 (en) * 2001-08-22 2002-07-02 Sheng-Ming Hsu Open-end wrench with resilient opening fun easy repositioning
CN101439505A (zh) * 2007-11-22 2009-05-27 史丹利七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开口扳手
CN101570009A (zh) * 2008-04-30 2009-11-04 香港商亚洲丹纳赫工具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开口快速扳手
TW201010826A (en) * 2008-09-09 2010-03-16 Proxene Tools Co Ltd Ratching open end wren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5894A (zh)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42723A (en) High-torque quick release reciprocating open-end wrench
CN102335894B (zh) 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
CN102765067B (zh) 高扭力快脱式往复开口扳手
CN102554838B (zh) 开口式棘轮扳手及其制造方法
CN201604104U (zh) 开口棘轮扳手
CN102248502B (zh) 超高扭力的快速往复扳动开口扳手
CN101570009A (zh) 开口快速扳手
JP5479415B2 (ja) 往復回動オープンエンドスパナ
CN203092419U (zh) 一种具有切换功能的棘轮活扳手
CN204209574U (zh) 夹臂延伸定位改良结构
CN102166740B (zh) 快速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
TWM483145U (zh) 棘輪式開口扳手
CN102259319B (zh) 快速往复扳动的开口扳手
CN108381443B (zh) 一种具有多种使用形态的螺丝刀
CN203579489U (zh) 一种具有切换功能的快速活扳手
CN101670566B (zh) 活动弧形擒纵颚扳手
CN219524646U (zh) 一种干细胞检测试剂盒
CN203171635U (zh) 一种抓取电能表检测装置用机械手
CN203918872U (zh) 可往复回转活动扳手
CN102672647B (zh) 具有棘动功能的开口扳手
CN209868416U (zh) 一种扳手
CN2933725Y (zh) 梅花呆扳手
CN103085013B (zh) 一种具有切换功能的棘轮活扳手
CN202895105U (zh) 免退出滑动扳手
CN202292528U (zh) 复合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