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3702A - 液晶透镜 - Google Patents

液晶透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23702A
CN102323702A CN201110309111A CN201110309111A CN102323702A CN 102323702 A CN102323702 A CN 102323702A CN 201110309111 A CN201110309111 A CN 201110309111A CN 201110309111 A CN201110309111 A CN 201110309111A CN 102323702 A CN102323702 A CN 102323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inboard floating
floating electrod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9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23702B (zh
Inventor
黄俊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PTF Visual Display Fuzhou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CPTF Visual Display Fuzhou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PTF Visual Display Fuzhou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iled Critical CPTF Visual Display Fuzhou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30911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237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23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3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23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37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透镜包括复数个透镜单元。各透镜单元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液晶层、一对第一外侧电极以及一对第一内侧浮置电极。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外侧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且位于透镜单元两侧的边缘。第一内侧浮置电极设置于第一外侧电极之间。在一驱动模式下,第一外侧电极具有一第一电极讯号,第一内侧浮置电极受第一电极讯号产生的耦合效应而具有一第二电极讯号。

Description

液晶透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透镜,尤指一种利用耦合效应来简化驱动方式的液晶透镜。
背景技术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主要的原理是使观看者的左眼与右眼分别接收到不同的影像,而左眼与右眼接收到的影像会经由大脑分析并重迭而使观看者感知到影像画面的层次感及深度,进而产生立体感。
一般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大致上可分为需配戴特殊眼镜与不需配戴特殊眼镜这两大类,其中不需配戴特殊眼镜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又称裸眼式立体显示技术。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裸眼式立体显示技术包括屏障式(Parallax Barrier Type)立体显示技术与透镜式(Lenticular Lens Type)立体显示技术。其显示原理分别是利用于一般显示器前加设置复数个屏障或透镜装置,使得显示器上各相邻的像素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显示画面得以透过屏障或透镜分别传送到观看者的左眼及右眼以产生立体显示效果。
习知的液晶透镜即是利用电场强弱的分布来控制液晶分子于各区域排列的状况,达到类似于透镜般的排列结构。为了达到良好的透镜效果,一般需在各透镜单元中设计多个电场大小不同且变化趋于连续的区域,以使其驱动的液晶层所呈现的折射率分布能更加理想。然而,在此状况下,对于形成各电场的各电极需分别给予不同的讯号驱动,造成驱动方式过于复杂,也连带地使相关组件例如驱动IC的数目需求或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液晶透镜,其中仅对部分电极输入讯号,而使其余电极藉由耦合效应获得讯号分布而形成各透镜单元。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透镜,包括复数个透镜单元。各透镜单元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液晶层、一对第一外侧电极以及一对第一内侧浮置(floating)电极。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外侧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且位于透镜单元两侧的边缘。第一内侧浮置电极设置于第一外侧电极之间。在一驱动模式下,第一外侧电极具有一第一电极讯号,第一内侧浮置电极受第一电极讯号产生的耦合效应而具有一第二电极讯号。
本发明的液晶透镜是利用各电极结构的设计,使得可仅对部分电极输入讯号,而使其它电极可藉由耦合效应而获得讯号,并藉由各讯号的分布状况来形成透镜单元。由于不需各别驱动各个电极,故可简化液晶透镜的驱动方式,进而达到组件简化以及成本降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液晶透镜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液晶透镜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之液晶透镜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之液晶透镜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与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之液晶透镜的示意图。
图7与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之液晶透镜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之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100—液晶透镜,110—第一基板,120—第二基板,131—第一外侧电极,132—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3—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41—第一介电层,142—第二介电层,150—液晶层,160—共通电极,190—透镜单元,200—液晶透镜,243—第三介电层,244—第四介电层,261—第二外侧电极,262—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3—第四内侧浮置电极,290—透镜单元,301—液晶透镜,302—液晶透镜,331—第一外侧电极,332—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3—第二内侧浮置电极,340—介电层,340H—接触孔洞,370—导电图案,371—导电图案,372—导电图案,391—透镜单元,392—透镜单元,900—显示装置,901—显示面板,902—液晶透镜,903—偏光片,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lc—液晶电容,D—输入讯号,D’—输入讯号,R1—透镜显示区,R2—周边区,S1—讯号源,S2—讯号源,S3—讯号源,V1—第一电极讯号,V2—第二电极讯号,V3—第三电极讯号,V4—第四电极讯号,V5—第五电极讯号,V6—第六电极讯号,Vcom—共通讯号,Z—垂直投影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及后续的申请专利范围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作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申请专利范围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别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别的基准。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请求项当中所提及的「包括」是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再者,为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几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需注意的是图式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此外,在文中使用例如“第一”与“第二”等叙述,仅用以区别不同的组件,并不对其产生顺序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的部分侧视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各图式仅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发明,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透镜100包括复数个透镜单元190。各透镜单元190包括一第一基板110、一第二基板120、一液晶层150、一对第一外侧电极131以及一对第一内侧浮置(floating)电极132。第二基板120与第一基板110相对设置。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可包括硬质基板例如玻璃基板与陶瓷基板或可挠式基板(flexible substrate)例如塑料基板或其它适合材料所形成的基板。液晶层150设置于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第一外侧电极131设置于第一基板110与液晶层150之间,且位于透镜单元190两侧的边缘。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设置于两第一外侧电极13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透镜单元190可更包括一对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33,设置于两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之间。第一外侧电极131、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以及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33可分别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 IZO)与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 oxide, AZO)或其它适合的非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银、铝、铜、镁、钼、上述材料的复合层或上述材料的合金,但并不以此为限。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可视需要调整内侧浮置电极的数目,以达到所需的透镜效果。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透镜单元190可仅包括一对内侧浮置电极或可包括复数对内侧浮置电极。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各透镜单元190可更包括一第一介电层141以及一第二介电层142,设置于第一基板110上。第一介电层141设置于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与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33之间,且第二介电层142设置于第一外侧电极131与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之间。换言之,第一外侧电极131、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与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33位于不同平面上。第一介电层141以及第二介电层142的材料可各别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氮化硅(silicon nitride)、氧化硅(silicon oxide)与氮氧化硅(silicon oxynitride)、有机材料例如丙烯酸类树脂(acrylic resin)或其它适合的材料。第一外侧电极131在一垂直投影方向Z上与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部分重迭,且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于垂直投影方向Z上与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33部分重迭。另请注意,本实施例的透镜单元190可更包括一共通电极160设置于液晶层15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并利用一讯号源S2提供讯号至共通电极160。藉由共通电极160与第一外侧电极131、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以及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33之间形成的电场变化,可控制液晶层150中的各液晶分子(图未示)的排列状况而呈现所需的透镜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各透镜单元190可更包括两液晶配向膜(图未示)分别设置于液晶层150与共通电极160之间以及液晶层150与第一外侧电极131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2,并请一并参考图1。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的电路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液晶透镜100中,第一外侧电极131可与一讯号源S1电性连结,而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与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33不与任何讯号源连结,仅藉由与第一外侧电极131之间形成一耦合效应而获得电极讯号。更明确地说,在一驱动模式下,讯号源S1可提供一输入讯号D,而使第一外侧电极131具有一第一电极讯号V1,而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会受第一电极讯号V1产生的耦合效应影响而具有一第二电极讯号V2。依据相同的原理,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33亦会受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的第二电极讯号V2产生的耦合效应影响而具有一第三电极讯号V3。由于第二电极讯号V2与第三电极讯号V3透过耦合效应所产生,故基本上第二电极讯号V2的强度小于第一电极讯号V1的强度,且第三电极讯号V3的强度小于第二电极讯号V2的强度。此外,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的液晶层150亦形成一液晶电容Clc,而液晶层150可于垂直投影方向Z上分别被第一电极讯号V1、第二电极讯号V2、第三电极讯号V3以及共通电极160之一共通讯号Vcom所驱动。因此,在各透镜单元190中各第一外侧电极131、各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以及各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33以成对的设置方式以及由外而内依序的排列方式下,可于各透镜单元190的边缘至中央区域呈现出电极讯号递减且渐变的效果,使透镜单元190中的液晶分子获得较佳的排列,进而获得较佳的折射率分布与透镜效果,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调整各电极排列方式以及提供电极讯号的方法,以使各透镜单元190可呈现其它所需的电极讯号分布状况,例如亦可使各透镜单元190的边缘至中央区域呈现出电极讯号递增的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侧电极131与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之间的电耦合状况会受到第一外侧电极131于垂直投影方向Z上与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重迭区域大小、第二介电层142的材料特性以及厚度所形成之一电容C1状况所影响。同样地,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与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33之间的电耦合状况会受到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于垂直投影方向Z上与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33重迭区域大小、第一介电层141的材料特性以及厚度所形成的一电容C2状况所影响。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可藉由调整各电极的重迭区域大小、介电层的材料以及介电层的厚度来改变电容C1与电容C2的状况,进而获得所需的第二电极讯号V2与第三电极讯号V3。本实施例的液晶透镜100由于仅对第一外侧电极131输入讯号,而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与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33是由耦合效应而获得讯号,故可因此简化液晶透镜100的驱动方式,达到简化相关组件例如驱动IC以及成本降低的效果。
请参考图3。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的部分侧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透镜200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透镜100相异之处在于,液晶透镜200的各透镜单元290更包括一对第二外侧电极261、一对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以及一对第四内侧浮置电极263,设置于第二基板120与液晶层150之间。第二外侧电极261与第一外侧电极131相对设置,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与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相对设置,且第四内侧浮置电极263与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33相对设置。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设置于两第二外侧电极261之间,且第四内侧浮置电极263设置于两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之间。此外,透镜单元290可更包括一第三介电层243以及一第四介电层244,设置于第二基板120与液晶层150之间。第三介电层243设置于第四内侧浮置电极263与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之间,且第四介电层244设置于第二外侧电极261与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之间。本实施例的各电极与各介电层的材料特性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似,在此并不再赘述。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侧电极261于垂直投影方向Z上与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部分重迭,且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于垂直投影方向Z上与第四内侧浮置电极263部分重迭。值得说明的是,第二外侧电极261可与一讯号源S3电性连结,而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与第四内侧浮置电极263不与任何讯号源连结,仅藉由与第二外侧电极261之间形成一耦合效应而获得电极讯号。除第二外侧电极261、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第四内侧浮置电极263、第三介电层243以及第四介电层244之外,本实施例的液晶透镜200的结构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似,在此并不再赘述。
请参考第4图,并请一并参考图3。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的电路示意图。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液晶透镜200在一驱动模式下,讯号源S2可提供一输入讯号D’,而使第二外侧电极261具有一第四电极讯号V4,而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会受第四电极讯号V4产生的耦合效应影响而具有一第五电极讯号V5。依据相同的原理,第四内侧浮置电极263亦会受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的第五电极讯号V5产生的耦合效应影响而具有一第六电极讯号V6。由于第五电极讯号V5与第六电极讯号V6是透过耦合效应所产生,故基本上第五电极讯号V5的强度小于第四电极讯号V4的强度,且第六电极讯号V6的强度小于第五电极讯号V5的强度。值得说明的是,讯号源S3所提供的输入讯号D’与讯号源S1所提供的输入讯号D频率相同且振幅方向相反的驱动讯号,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液晶层150可于垂直投影方向Z上分别被第一电极讯号V1与第四电极讯号V4之间所形成的电场、第二电极讯号V2与第五电极讯号V5之间所形成的电场、以及第三电极讯号V3与第六电极讯号V6之间所形成的电场所分别驱动,并透过各电极以成对的设置方式以及由外而内依序的排列方式下,可于各透镜单元290的边缘至中央区域呈现出电极讯号递减且渐变的效果,使透镜单元290中的液晶分子获得较佳的排列,进而获得较佳的折射率分布与透镜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基板120的第二外侧电极261、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以及第四内侧浮置电极263与位于第一基板110的第一外侧电极131、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2以及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33之间的相对位置亦可视需要进行调整,而不受限于上述的设置方式。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侧电极261与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之间的电耦合状况会受到第二外侧电极261于垂直投影方向Z上与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重迭区域大小、第四介电层244的材料特性以及厚度所形成之一电容C3状况所影响。同样地,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与第四内侧浮置电极263之间的电耦合状况会受到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2于垂直投影方向Z上与第四内侧浮置电极263重迭区域大小、第三介电层243的材料特性以及厚度所形成的一电容C4状况所影响。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可藉由调整各电极的重迭区域大小、介电层的材料以及介电层的厚度来改变电容C3与电容C4的状况,进而获得所需的第五电极讯号V5与第六电极讯号V6。
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与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的示意图。其中图5为上视图,图6为沿图5中的A-A’剖线绘示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与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液晶透镜301的透镜单元391包括一对第一外侧电极331、一对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一对第二内侧浮置电极333、复数个导电图案370以及一介电层340,设置于第一基板110与液晶层150之间。第一外侧电极331设置于透镜单元391两侧的边缘,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设置于两第一外侧电极331之间,而第二内侧浮置电极333设置于两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之间。本实施例的第一外侧电极331、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以及第二内侧浮置电极333可经由对一导电材料层进行图案化而同时形成于第一基板110上,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亦可由不同的导电材料层分别形成第一外侧电极331、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以及第二内侧浮置电极333。在本实施例中,介电层340设置于第一基板110与液晶层150之间,且覆盖第一外侧电极331、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以及第二内侧浮置电极333,也就是说第一外侧电极331、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以及第二内侧浮置电极333设置于第一基板110与介电层340之间且位于同一平面。此外,本实施例的介电层340具有复数个接触孔洞340H分别部分暴露第一外侧电极331或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导电图案370是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与第一外侧电极331、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或第二内侧浮置电极333部分重迭,且各导电图案370经由各接触孔洞340H与第一外侧电极331或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电性连结。更明确地说,本实施例的导电图案370可包括导电图案371与导电图案372。导电图案371透过接触孔洞340H与第一外侧电极331电性连结,导电图案372透过接触孔洞340H与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电性连结。此外,导电图案370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 IZO)与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 oxide, AZO)或其它适合的非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银、铝、铜、镁、钼、上述材料的复合层或上述材料的合金,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侧电极331可与一讯号源(图未示)电性连结,而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与第二内侧浮置电极333不与任何讯号源连结,仅藉由与第一外侧电极331之间形成一耦合效应而获得电极讯号。本实施例的透镜单元391的驱动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似,在此并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外侧电极331、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以及第二内侧浮置电极333于垂直投影方向Z上并不互相重迭,而是透过导电图案370与另一电极于垂直投影方向Z上重迭来形成耦合效应。更明确地说,导电图案371与第一外侧电极331电性连结,而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是透过与导电图案371部分重迭的方式来形成耦合效应而获得电极讯号。相同地,导电图案372与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电性连结,而第二内侧浮置电极333是透过与导电图案372部分重迭的方式来形成耦合效应而获得电极讯号。此外,本实施例的液晶透镜301可更包括一透镜显示区R1以及一周边区R2与透镜显示区R1相邻设置,且周边区R2设置于透镜显示区R1的周围,例如周边区R2设置于透镜显示区R1的两相对侧,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导电图案370设置于周边区R2之内,以避免对各透镜单元391所呈现的透镜效果造成影响。另请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亦可视需要选择于第二基板(图未示)上设置一共通电极(相似于上述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或设置复数个电极(相似于上述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分别对应第一基板110上的第一外侧电极331、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以及第二内侧浮置电极333,以达到所需的透镜效果。
请参考图7与图8。图7与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液晶透镜的示意图。其中图7为上视图,图8为沿图7中的B-B’剖线绘示的剖面示意图。如图7与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透镜302以及透镜单元与上述第三较佳实施例间的差异为,各导电图案370设置于介电层340与第一基板110之间,第一外侧电极331、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以及第二内侧浮置电极333设置于介电层340之上,而各接触孔洞340H部分暴露一导电图案370。除了导电图案370与第一外侧电极331、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2以及第二内侧浮置电极333之间设置位置的差异外,本实施例的液晶透镜302与上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液晶透镜301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9,图9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如第9图所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一显示装置900,显示装置900包括一显示面板901以及一液晶透镜902。液晶透镜902的结构与驱动方式可与上述各较佳实施例的液晶透镜100、液晶透镜200、液晶透镜301或液晶透镜302相同,在此并不再赘述。显示面板901可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电浆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其它适合的显示面板。藉由液晶透镜902的设置,搭配显示面板901上画面的设计,使显示装置900可呈现出三维显示效果。当液晶透镜902不驱动时可呈现一透明状态,而使显示装置900可呈现出二维显示效果。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900可藉由控制液晶透镜902的状态而具有二维/三维可切换式的显示效果。此外,若显示面板901不是液晶显示面板,则可视需要于液晶透镜902与显示面板901之间设置一偏光片903,以达到所需的液晶透镜效果。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的液晶透镜是利用各电极间的耦合效应,使得可仅对部分电极输入讯号,即可于各电极上获得所需的讯号分布而形成透镜单元。藉由此液晶透镜的设计搭配显示面板可达到二维/三维可切换式的显示效果。而由于不需各别驱动透镜单元内各个电极,故可简化液晶透镜的驱动方式,达到相关组件简化以及成本降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液晶透镜,该液晶透镜包括复数个透镜单元,且各该透镜单元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一液晶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一对第一外侧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且位于该透镜单元两侧的边缘;以及
一对第一内侧浮置电极,设置于该对第一外侧电极之间;
其中,在一驱动模式下,该对第一外侧电极具有一第一电极讯号,该对第一内侧浮置电极受该第一电极讯号产生的耦合效应而具有一第二电极讯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中该第二电极讯号的强度小于该第一电极讯号的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中各该透镜单元更包括一对第二内侧浮置电极,设置于该对第一内侧浮置电极之间,其中该对第二内侧浮置电极受该对第一内侧浮置电极的该第二电极讯号产生的耦合效应影响而具有一第三电极讯号,且该第三电极讯号的强度小于该第二电极讯号的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透镜,其中各该透镜单元更包括一第一介电层以及一第二介电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其中该第一介电层设置于该对第一内侧浮置电极与该对第二内侧浮置电极之间,且该第二介电层设置于该对第一外侧电极与该对第一内侧浮置电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透镜,其中该对第一外侧电极在一垂直投影方向上分别与该对第一内侧浮置电极部分重迭,且该对第一内侧浮置电极在该垂直投影方向上分别与该对第二内侧浮置电极部分重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中各该透镜单元更包括一共通电极设置于该液晶层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中各该透镜单元更包括;
一对第二外侧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且与该对第一外侧电极相对设置;以及
一对第三内侧浮置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且与该对第一内侧浮置电极相对设置;
其中,该液晶透镜在该驱动模式下,该对第二外侧电极具有一第四电极讯号,该对第三内侧浮置电极受该第四电极讯号产生的耦合效应而具有一第五电极讯号,且该第五电极讯号的强度小于该第四电极讯号的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透镜,其中各该透镜单元更包括一对第四内侧浮置电极,设置于该对第三内侧浮置电极之间,其中该对第四内侧浮置电极受该对第三内侧浮置电极的该第五电极讯号产生的耦合效应影响而具有一第六电极讯号,且该第六电极讯号的强度小于该第五电极讯号的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中各该透镜单元更包括复数个导电图案以及一介电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液晶层之间,该介电层具有复数个接触孔洞,各该导电图案是在一垂直投影方向上与该对第一外侧电极的其中之一者或与该对第一内侧浮置电极的其中之一者部分重迭,且各该导电图案经由各该接触孔洞与该对第一外侧电极的其中之一者或该对第一内侧浮置电极的其中之一者电性连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透镜,其中该对第一外侧电极与该对第一内侧浮置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介电层之间,各该接触孔洞部分暴露该对第一外侧电极的其中之一者或该对第一内侧浮置电极的其中之一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透镜,其中各该导电图案设置于该介电层与该第一基板之间,各该接触孔洞部分暴露该些导电图案的其中之一者。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透镜,更包括一透镜显示区以及一周边区与该透镜显示区相邻设置,其中该周边区设置于该透镜显示区的周围,且该些导电图案设置于该周边区之内。
CN 201110309111 2011-10-13 2011-10-13 液晶透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37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09111 CN102323702B (zh) 2011-10-13 2011-10-13 液晶透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09111 CN102323702B (zh) 2011-10-13 2011-10-13 液晶透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3702A true CN102323702A (zh) 2012-01-18
CN102323702B CN102323702B (zh) 2013-07-03

Family

ID=45451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0911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3702B (zh) 2011-10-13 2011-10-13 液晶透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23702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1931A (zh) * 2013-01-30 2013-05-0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透镜和立体显示装置
CN103576407A (zh) * 2012-07-26 2014-02-12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可切换二维与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
CN103631021A (zh) * 2012-08-27 2014-03-12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影像显示方法
WO2014117411A1 (zh) * 2013-01-30 2014-08-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透镜和立体显示装置
CN104317078A (zh) * 2014-10-24 2015-01-28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双路电压信号驱控的面阵电控液晶光发散微柱镜芯片
CN104570542A (zh) * 2015-02-02 2015-04-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和显示装置
TWI509289B (zh) * 2012-08-27 2015-11-21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立體顯示裝置及其影像顯示方法
EP3301912A1 (en) * 2016-09-30 2018-04-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7308A (zh) * 2006-06-27 2008-01-02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透镜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器件
CN101625498A (zh) * 2008-07-10 2010-01-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变焦透镜、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205342A1 (en) * 2010-02-24 2011-08-25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Electrically-driven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7308A (zh) * 2006-06-27 2008-01-02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透镜及包括其的图像显示器件
CN101625498A (zh) * 2008-07-10 2010-01-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变焦透镜、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205342A1 (en) * 2010-02-24 2011-08-25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Electrically-driven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6407A (zh) * 2012-07-26 2014-02-12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可切换二维与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
CN103576407B (zh) * 2012-07-26 2016-01-20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可切换二维与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
TWI509289B (zh) * 2012-08-27 2015-11-21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立體顯示裝置及其影像顯示方法
CN103631021A (zh) * 2012-08-27 2014-03-12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影像显示方法
CN103631021B (zh) * 2012-08-27 2016-06-15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影像显示方法
WO2014117410A1 (zh) * 2013-01-30 2014-08-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透镜和立体显示装置
CN103091931A (zh) * 2013-01-30 2013-05-0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透镜和立体显示装置
WO2014117411A1 (zh) * 2013-01-30 2014-08-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透镜和立体显示装置
CN104317078A (zh) * 2014-10-24 2015-01-28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双路电压信号驱控的面阵电控液晶光发散微柱镜芯片
CN104317078B (zh) * 2014-10-24 2017-01-25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双路电压信号驱控的面阵电控液晶光发散微柱镜芯片
CN104570542A (zh) * 2015-02-02 2015-04-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和显示装置
CN104570542B (zh) * 2015-02-02 2018-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和显示装置
US11143882B2 (en) 2015-02-02 2021-10-1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display apparatus with liquid crystal lens
EP3301912A1 (en) * 2016-09-30 2018-04-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180095340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7884946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US10459281B2 (en) * 2016-09-30 2019-10-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3702B (zh)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3702B (zh) 液晶透镜
JP6234686B2 (ja) タッチ感知および立体映像表示兼用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5425403B (zh) 显示装置
KR101188983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내장형 입체 영상 평판표시장치
US8384685B2 (en) Switchable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US9810912B2 (en) Liquid crystal len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CN203054398U (zh) 液晶光栅及2d/3d立体显示装置
EP2525248B1 (en) Autostereoscopic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02628997A (zh) 使用屏障液晶面板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N102402096A (zh) 液晶透镜、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EP3200013A1 (en) 3d touch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CN102929048A (zh) 能同时兼容2d与3d的液晶狭缝光栅
CN102902127A (zh) 电驱动液晶透镜面板与立体显示面板
KR20130134816A (ko)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WO2016074415A1 (zh) 触摸光栅盒和触摸立体显示装置
CN104698719A (zh) 液晶透镜模块
CN102279481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N203299500U (zh) 一种双层结构液晶透镜及三维显示装置
CN203365868U (zh) 一种液晶光栅及具有该液晶光栅的显示系统
US900736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KR20160053839A (ko) 3d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상기 3d 패널을 구비한 3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7334107A (ja) 表示素子
KR101905181B1 (ko)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CN107561750A (zh) 液晶屏障
TW201341914A (zh) 立體顯示裝置及其主動式光學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