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0788B - 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 - Google Patents

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0788B
CN102310788B CN 201110262100 CN201110262100A CN102310788B CN 102310788 B CN102310788 B CN 102310788B CN 201110262100 CN201110262100 CN 201110262100 CN 201110262100 A CN201110262100 A CN 201110262100A CN 102310788 B CN102310788 B CN 1023107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seat
hard layer
child safety
coating light
full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6210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0788A (zh
Inventor
何昌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11026210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107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10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0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0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07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可改善已知技术制作、配装麻烦等情形。包括发泡膨胀材料形成的本体(或缓冲部)和本体周边的墙;本体界定有内端面和外端面;第一硬质层披覆在该本体内端面上;以及第二硬质层包覆在该本体外端面;而使该发泡膨胀材料(或本体)与该第一、二硬质层形成紧密而坚实的复合状态,以改善已知安全座椅为维持充分强度,而使得整体重量无法降低、携带使用负荷较大等情形。

Description

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包覆成型或一体发泡成型的幼儿安全座椅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在发泡缓冲材料的内端面和外端面布置有胶壳或硬质层等组织设计,而使该发泡缓冲材料和胶壳或硬质层一体复合成型的技术。
背景技术
应用聚苯乙烯、胺基钾酸酯等泡沫塑料或发泡材料组合软垫、硬质底盘等部分来构成幼儿安全座椅,以防止撞击对婴、幼儿产生的危险,已为已知技术。例如,美国7726734 B2「Juvenile Seating With Resilient Side Impact Protection」、US 5615927号「Seat For Child-care Implement」、US 5385385号「Child’s Automotive Safety Booster Seat With A View」专利案等,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一个有关制作这类婴儿安全座椅的课题是,为了达到这类安全座椅的结构强度与吸震或缓冲效果;该发泡缓冲(或膨胀)材料构成的婴儿座椅的厚度,通常会变得很厚,也使得它的制造作业变得比较麻烦。例如,US 5615927号专利案揭示了一个使用三层发泡材料的技术;US 5385385号专利案揭示了一个具有很厚的坐垫部分的安全座椅。
    为了改善上述的情形,旧法中也已揭露了一种应用发泡缓冲材料组合或披覆硬质底盘(或塑料壳体)的手段。不过,这类实施例因为发泡缓冲材料曝露在外表,(在使用期间)比较容易让该发泡缓冲材料受到损坏。
    为了降低这种情形,因此它在该发泡缓冲材料外表也会配装软垫组件;不过,就像那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悉,其相对的也增加了制造成本和配装作业的麻烦性。并且,对于使用者来说,该安全座椅的重量也因此而无法有效减轻,携带使用过程,造成较大的负担,也大大的影响了它的实用性,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在有关幼儿安全座椅结构设计方面的技术;它们也反映出在安全座椅结构的设计和制作的考虑上,仍不够理想。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安全座椅的组织结构,使其构造更坚实且轻量而不同于现有技术,将可改变它的制作及加工型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改善已知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而这些课题包括了下列的几个考虑:
1.在具备有足够的抗冲击强度(或缓冲作用)的条件下,该发泡缓冲(或膨胀)材料构成的安全座椅或本体的总体厚度不能太厚,以避免造成该安全座椅太重或体积太大,而不利于携带或提取。
2.在具备有舒适性的条件下,该软垫或其相关组件和安全座椅的配装作业,应尽可能的被减到最少;才能降低安全座椅的制造、配装成本。特别是在一个有大量工件的情形中,那些明显延缓了安全座椅的制作效率的情形,将获得明显的改善。
3.必须使该发泡缓冲材料构成的安全座椅或本体受到较理想的保护;特别是在使用期间,受到损害或伤害的情形被尽可能的降到最低,才能使影响发泡缓冲材料的吸震或缓冲作用的情形被减到最小。
    也就是说,如果能提供一体成型该安全座椅的手段,并且使它具有完整包覆该发泡缓冲材料的组织结构,将可解决已知技术不理想的情形和上述的考虑;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专利案中均未被教示或揭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可改善已知技术制作控制不易、配装麻烦、及重量无法有效降低等情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定义有背部区、坐部区、和横向参考轴;其特点是:该安全座椅的两侧边分别形成有一高度至少等于该安全座椅宽度三分之一以上的墙;该安全座椅还包括第一硬质层、第二硬质层、及发泡材料所形成的本体,该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分别有上表面和下表面;该本体被完全包覆在该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之间;该本体界定有内端面和外端面;该第一硬质层披覆在该本体内端面上;该第二硬质层包覆在该本体外端面,而使该本体与该第一、二硬质层结合成整体。
根据本发明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该第一硬质层及/或本体及/或第二硬质层布置有导槽,以辅助增加安全座椅或本体的抗压或负载强度。以及,该第一硬质层及/或本体及/或第二硬质层,在该导槽的路径上布置有数个气孔,以辅助增加安全座椅承载婴幼儿的透气性。
    实质上,上述的导槽和气孔建立了一个导引空气流动或排除的路径和机制。也就是说,该本体和第一、二硬质层共同被配置在一模块里面,执行加热一体成型的作业时,该发泡膨胀(或缓冲)材料会迫使模块内的空气沿导槽流动,然后从气孔排出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该形成在本体周边区域的墙的高度,至少等于该本体宽度的三分之一;以建立该墙的保护作用,使该墙可辅助包覆承载在本体上的人员。
根据本发明的全包覆轻量型之幼儿安全座椅,该第一硬质层定义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该下表面形成有至少一肋部。所述肋部组装有锚件,在本体和第一硬质层共同被配置在模块里面,执行加热一体成型的作业时,辅助锚合该发泡膨胀材料(或本体),使本体和第一硬质层形成更稳固的结合状态;并且,增加该第一硬质层和本体的结构强度。
如此,该本体结合了两层硬质层的结构型态,在具备了足够的抗冲击强度(或缓冲作用)的条件下,使该发泡缓冲材料构成的安全座椅或本体的厚度可制作得比已知更薄的型态,且比已知技术更具舒适性、制造及配装成本也降至最低、缓冲被减到最小、更利于实施清洗或清洁作业,可保护承载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安全座椅的外观示意图;图中虚线描绘了该安全座椅组合一提把的情形。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显示了该第一、二硬质层和本体的情形。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中也描绘了该第一硬质层固定部和本体嵌合部的结合情形。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结构剖视示意图;显示了该第一、二硬质层包覆本体的情形。
图5是本发明的又一结构剖视示意图;描绘了该第一硬质层组合锚件,和本体结合成一整体状态的情形。
图6是本发明的再一结构剖视示意图;描绘了该第一硬质层的突部组合锚件,和本体结合成一整体状态的情形。
标号说明:
10 第一硬质层
11、21上表面             12、22 下表面
13、23固定部             14 肋部
20 第二硬质层             30 本体
31内端面                 32外端面
40导槽                   40’突部
45 气孔                   50 锚件
60 提把                   100安全座椅
101背部区                 102坐部区
103墙                     104边缘部分
105通孔                   106枢接部
χ 横向参考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发明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概以参考编号100表示。这安全座椅100包括第一硬质层10和第二硬质层20,以及被包覆在该第一硬质层10和第二硬质层20之间的本体(或缓冲部)30。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硬质层10和第二硬质层20倾向于选择一塑料壳体的型态。以及,该本体30由发泡缓冲(吸震)材料所形成,而具有缓冲作用;例如,EPS、EPO、EPP、EPU或其类似材料。
    原则上,该安全座椅100依据承载人员的位置,区分有背部区101和坐部区102;并且,该安全座椅100(或本体30)的两侧边或周边(区域)分别形成有墙103和边缘部分104。该墙103用来保护承载在安全座椅100里面的人员,例如:婴、幼儿。
    图1的虚线(假想线)部分显示了该安全座椅100在墙103的位置设置有枢接部106,用来枢接提把60,形成可转动自如的型态。
    图2特别显示了该本体30界定有内端面31、和外端面32;该第一硬质层10披覆在该本体内端面31上;该第二硬质层20包覆在该本体外端面32;而使该发泡缓冲材料(或本体30)与该第一、二硬质层10、20形成紧密的复合状态,以改善已知安全座椅重量较重、不易携带等情形。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该安全座椅100的边缘部分104是第一硬质层10(及/或第二硬质层20)的边缘部分104包覆连接该本体30的边缘部分104所构成。因此,该边缘部分104也提供了应用松紧带固定软垫的作用。
    请参考图2,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至少该第一硬质层10及/或本体30及/或第二硬质层20布置有导槽40,以辅助增加安全座椅100(或本体30)的抗压或负载强度。以及,该第一硬质层10及/或本体30及/或第二硬质层20,在该导槽40的路径上布置有数个气孔45,以辅助增加安全座椅100承载婴、幼儿的透气性。
    实质上,上述的导槽40和气孔45建立了一个导引空气流动或排除的路径和机制。也就是说,该本体30和第一、二硬质层10、20共同被配置在一模块(图未显示)里面,执行加热一体成型的作业时,该发泡缓冲(或膨胀)材料会迫使模块内的空气沿导槽40流动,然后从气孔45排出模块。也就是说,该本体30和第一、二硬质层10、20之间,是使该发泡材料直接在该第一、二硬质层10、20内产生发泡而形成该本体30,以复合成一整体。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该导槽40在该安全座椅100(或本体30或第一硬质层10或第二硬质层20)上的布置型态,系数条浅槽以局部平行和相交的组织方式组成一类似Y和X字形的组合型态,并且延伸布置到该墙103的区域。
    在一个衍生的实施例中,该第一、二硬质层10、20可经黏合方式和该本体30结合成一整体状态。
    在一个较佳的考虑中,该安全座椅100定义有一横向参考轴χ;假设以该横向参考轴χ为参考基准线,该形成在安全座椅100(或本体30)周边区域的墙103的高度,至少等于该安全座椅100(或本体30)宽度的三分之一;以建立该墙103的保护作用,使该墙103可辅助包覆承载在安全座椅100(或本体30)上的婴、幼儿。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该第一硬质层10(或第二硬质层20)定义有上表面11(或21)和下表面12(或22);所述的下表面12(或第二硬质层20的上表面21)设有数个固定部13(或23)。对应所述的固定部13(或23),该本体30相对形成有数个嵌合部33。因此,当第一硬质层10(或第二硬质层20)和本体30复合或结合时,固定部13(或23)会和嵌合部33组合固定,用以辅助固定该第一硬质层10(或第二硬质层20)和本体30的结合型态。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该固定部13(或23)形成类似凸部或锚钉的型态;因此,该本体30的嵌合部33形成凹洞的型态,或该本体30在模块里面发泡膨胀时,使本体30发泡材料包覆该固定部13(或23)而相对形成嵌合部33的型态。可了解的是,该固定部13(或23)和嵌合部33配置在安全座椅背部区101的位置;它们也可以配置在坐部区102或墙103的区域上。
    在一个衍生的实施例中,该固定部13(或23)可形成类似凹洞的型态;相对的,该本体30的嵌合部33可形成类似凸部或锚钉的型态。
    为了增加该安全座椅100承载人员时的通气效果,安全座椅100在背部区101的区域也设置有通孔105。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硬质层10及/或第二硬质层20的通孔105为类似柱孔的型态,使它们可包覆该形成在本体30上的通孔105;所述的包覆型态相对的也增加了该第一、二硬质层10、20和本体30结合的固定效果和稳定性。
    请参考图5,在一个衍生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硬质层10的下表面12(或第二硬质层20的上表面21)形成有至少一肋部14。所述肋部14组装有一锚件50,在本体30和第一硬质层10(及/或第二硬质层20)共同被配置在模块里面,执行加热一体成型的作业时,该发泡缓冲材料在发泡膨胀而形成本体30之过程,不仅可使本体30和锚件50形成紧密结合;并且,更进一步利用其发泡膨涨所自然形成的内压力,促使锚件50和第一硬质层10之间形成极佳的结合力,使该本体30和第一硬质层10之间达到更稳固的结合状态。同时,增加该第一、二硬质层10、20和本体30结合后的整体结构强度。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该锚件50形成一类似π的型态。
    请参阅图6,描绘了该导槽40组合锚件50的实施例;该导槽40形成在第一硬质层10的上表面11,并且相对使对应该导槽40部位朝下表面12形成一类似肋或突部40’的型态(或使第二硬质层20的上表面21对应导槽40的位置形成肋或突部的型态)。因此,该锚件50可组合在该肋或突部40’上;除了可达到如上述辅助锚合该发泡缓冲材料(或本体30),使本体30和第一硬质层10(或第二硬质层20)形成更稳固的结合状态;并且,增加该第一硬质层10(或第二硬质层20)和本体30的结构强度。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该锚件50也可形成一类似ㄇ的型态。
    须加以说明的是,初始该锚件50和肋部14(或突部40’)组合后,配合发泡缓冲材料的加热膨胀成型,该发泡缓冲材料会产生一膨胀挤压的力量(或压力)咬住锚件50和肋部14(或突部40’),使发泡缓冲材料(或本体30)和第一硬质层10(或第二硬质层20)形成稳固的结合状态;并且,增加该第一硬质层10(或第二硬质层20)和本体30的整体结构强度,相对的也可使本体30的制作厚度被尽可能的减小,而使安全坐椅100的整体体积和重量被减到最小。同时,随着结合的锚件50的结构型态或材料的变化调整,可达到不相同的结构强度需求,以适应不同使用场合的条件应用,让安全座椅100的制造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代表性地来说,这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在相较于旧法而言,具有下列的考虑条件和优点:
1.该安全座椅100的组织结构已被重行设计考虑,使其构造不同于现有技术;并且,也改变了它的制作及加工型态,而有别于旧法。例如,该安全座椅100包括第一硬质层10和第二硬质层20,以及使该第一、二硬质层10、20共同包覆或一体成型复合该发泡缓冲(或吸震)材料形成的本体30。
2.该本体30结合了两层硬质层(即,第一、二硬质层10、20包覆本体30)的结构型态,在具备了足够的抗冲击强度(或缓冲作用)的条件下,使该发泡缓冲材料构成的安全座椅100或本体30的厚度可制作得比已知更薄的型态。因此,像旧法为了提供充分强度而造成安全座椅太厚、太重或体积太大而不利于携带或提取的情形,获得明显地改善。
3.该第一、二硬质层10、20包覆本体30的结构型态,以及该边缘部分104提供应用松紧带的软垫或其相关组件直接套合的作用,在具备有舒适性的条件下,这安全座椅100的配装作业,被尽可能的减到最少;同时,也改善了已知技术以塑胶钩片车缝软垫,使软垫固定在安全座椅上的情形。
4.并且,该第一、二硬质层10、20和本体30在模块内一体发泡成型的手段,相较于旧法而言,使安全座椅的制造、配装成本被尽可能的降到最低。特别是在一个有大量工件的情形中,那些明显延缓了安全座椅的制作效率、质量的情形,也获得明显地改善。
5.该第一、二硬质层10、20包覆本体30的结构型态,使该发泡膨胀材料构成的安全座椅100或本体30整体受到较已知技术理想的保护。特别是在使用期间,该被第一、二硬质层10、20包覆的本体30受到损害或伤害的情形被尽可能的降到最低;同时,也使那些影响发泡膨胀材料的吸震或缓冲作用的情形被减到最小。
6.该本体30被第一、二硬质层10、20包覆或一体发泡成型的组织结构,提供了一完整包覆该发泡缓冲材料的技术;像旧法中的安全座椅具有较多的接缝或缝隙,而容易积聚脏污的情形被尽可能地减到最少。并且,该本体30被第一、二硬质层10、20完整包覆的结构型态,更利于实施清洗或清洁作业。
7.该第一、二硬质层10、20包覆本体30的结构型态,系容许应用印刷、黏贴、共押等方式,结合各种面材(例如,布、胶皮等)或图案,来增加该安全座椅100的层次作用或设计效果。
8.假设该安全座椅100因意外事件落水时,该安全座椅100设置的数个气孔45,系容许部份水量进入安全座椅100内,而使安全座椅100形成平衡,不会造成翻覆的情形;提供保护承载人员的安全。
    故,本发明提供了一有效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构造、组织较已知技术理想,且具有旧法中所未有的机能和无法比拟的优点,展现了相当大的进步。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专利范围所含盖。

Claims (24)

1.一种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定义有背部区、坐部区和横向参考轴;其特征在于:该安全座椅的两侧边分别形成有一高度至少等于该安全座椅宽度三分之一的墙;该安全座椅还包括第一硬质层、第二硬质层、及发泡材料所形成的本体,该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分别有上表面和下表面;该本体被完全包覆在该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之间;该本体界定有内端面和外端面;该第一硬质层披覆在该本体内端面上;该第二硬质层包覆在该本体外端面,而使该本体与该第一、二硬质层结合成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座椅的周边区域形成有边缘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座椅的边缘部分是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的边缘部分包覆连接该本体的边缘部分所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层、第二硬质层和本体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布置有导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的路径上布置有至少一气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的布置型态是数条浅槽以局部平行和相交的组织方式组成一Y和X字形的组合型态,并且延伸布置到该墙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第一、二硬质层之间是使该发泡材料直接在该第一、二硬质层内产生发泡而形成该本体,以复合成一整体。
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硬质层经黏合与该本体结合成整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座椅在墙的位置设置有枢接部,以枢接提把,形成转动自如的型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层的下表面设有数个固定部;该本体相对形成有数个嵌合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硬质层的上表面设有数个固定部;该本体相对形成有数个嵌合部。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和嵌合部形成凸部与凹洞的型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和嵌合部配置在安全座椅背部区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座椅在背部区的区域设置有通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层及/或第二硬质层以及该本体设置有所述通孔,该通孔为柱孔。
1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层和第二硬质层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有至少一肋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肋部组装有锚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锚件形成一π的型态。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和嵌合部配置在安全座椅坐部区的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和嵌合部配置在安全座椅的墙的位置。
2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形成在第一硬质层的上表面,并且相对使下表面形成一突部的型态。
2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硬质层上设有导槽,且该第二硬质层的上表面对应于导槽的位置形成一突部的型态。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突部组合有锚件。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锚件形成一ㄇ的型态。
CN 201110262100 2011-09-06 2011-09-06 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107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62100 CN102310788B (zh) 2011-09-06 2011-09-06 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62100 CN102310788B (zh) 2011-09-06 2011-09-06 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0788A CN102310788A (zh) 2012-01-11
CN102310788B true CN102310788B (zh) 2013-05-01

Family

ID=45424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6210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10788B (zh) 2011-09-06 2011-09-06 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107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6079A (zh) * 2020-01-10 2021-07-16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板及睡箱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8643A (zh) * 2002-08-30 2004-03-03 郑钦明 模制婴幼儿用汽车座椅主体制程及其制成的主体
CN101827537A (zh) * 2008-07-02 2010-09-08 唐纳德·E·摩根 用于冲击保护的可压缩衬里
CN202413486U (zh) * 2011-09-06 2012-09-05 何昌宪 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43835A (ja) * 2005-11-28 2007-06-14 Recaro Kk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TWM355181U (en) * 2008-09-30 2009-04-21 Link Treasure Ltd Infant safety seat with an adjustable accommodating spa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8643A (zh) * 2002-08-30 2004-03-03 郑钦明 模制婴幼儿用汽车座椅主体制程及其制成的主体
CN101827537A (zh) * 2008-07-02 2010-09-08 唐纳德·E·摩根 用于冲击保护的可压缩衬里
CN202413486U (zh) * 2011-09-06 2012-09-05 何昌宪 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143835A 2007.06.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0788A (zh) 201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81275U (zh) 空气床
CN204895376U (zh) 具有气囊模块的交通工具座椅
CA2758839C (en) Vehicle barrier
AU682613B2 (en) Seat for child-care implement
US20130076084A1 (en) Full-cover and light-weight safety seat for child
CN202413486U (zh) 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
CH706858A2 (it) Sella traspirante per cicli, motocicli e/o altre macchine a pedali.
US11000089B2 (en) Helmet
CN102310788B (zh) 全包覆轻量型的幼儿安全座椅
CN208914720U (zh) 车用地毯及车辆
CN102294965A (zh) 带安全气囊的儿童汽车安全椅
ITVR20100109A1 (it) Sella dotata di un inserto intercambiabile e procedimento per ottenerla
US7444697B2 (en) Travel pillow
CN208682674U (zh) 可拆卸的枕垫组件
JP4322937B2 (ja) シートカバー
TWI558585B (zh) Full cover of light infantry safety seats
US20180116424A1 (en) A foldable child booster seat
JP3171971U (ja) 全包覆軽量タイプの幼児安全椅子
CN205337633U (zh) 可穿戴式幼儿车用环保袋
JP2006223840A (ja)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1060171U (zh) 一种支撑结构及具有该支撑结构的儿童用品
KR200476697Y1 (ko) 접이식 매트
CN218535936U (zh) 一种环保透气型eva片材
TWM422503U (en) Full-cover lightweight infant safety seat
KR200493269Y1 (ko) 가장자리 접힘을 위한 v자 홈 라인이 형성된 차량용 매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