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7583B - 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7583B
CN102307583B CN201080006844.7A CN201080006844A CN102307583B CN 102307583 B CN102307583 B CN 102307583B CN 201080006844 A CN201080006844 A CN 201080006844A CN 102307583 B CN102307583 B CN 1023075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ium
weight portion
ramulus
india
fructus foenicul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68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7583A (zh
Inventor
罗伊·沃尔特·布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RAKI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RAKI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RAKI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RAKIL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07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7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7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7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10Apiaceae or Umbelliferae [Carrot family], e.g. parsley, caraway, dill, lovage, fennel or snakeb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3Apiaceae or Umbelliferae (Carrot family), e.g. dill, chervil, coriander or cumin
    • A61K36/235Foeniculum (fenn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61K36/484Glycyrrhiza (lico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8Meliaceae (Chinaberry or Mahogany family), e.g. Azadirachta (ne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906Zingiberaceae (Ginger family)
    • A61K36/9068Zingiber, e.g. garden ging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61P33/10Anthelmintics
    • A61P33/12Schistosomic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61P33/14Ectoparasiticides, e.g. scabici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牙买加苦木(苦木)、小茴香(茴香)和印度楝叶(印度楝),条件是该组合物基本不含黑胡桃叶(黑胡桃)和/或大蒜(蒜)。本发明还描述了一种控制吸血寄生虫的方法。

Description

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控制吸血寄生虫的组合物、制备该组合物的方法以及与该组合物有关的用途。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控制蜱虫和类似物种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吸血寄生虫及其所传播的疾病在畜牧业和人类健康中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吸血寄生虫包括:体外寄生物种,例如蜱虫、螨虫、跳蚤、蚊子、蠓虫、牛蝇(狂蝇)、皮蝇(皮瘤蝇);以及体内寄生物种,例如蠕虫(例如肝吸虫、丝虫和绦虫)。
特别是,硬体蜱虫(欧洲和北美洲的硬蜱(Ixodes),以及北美洲的花蜱(Amblyomma)和矩头蜱(Dermacentor))的侵扰可以影响到多种动物,包括(但不限于)羊、鹿、鼠和红松鸡。松鸡和其它地上筑巢的鸟类(例如鹬、金斑鸻和田凫,尤其是幼鸟)对蜱虫负荷和蜱媒疾病(TBD)高度易感。因此,在高沼栖息地中,蜱虫侵扰在经济、动物福利和人类健康方面带来严重的问题。
蜱虫通常携带一种或多种疾病,并且通常将这些疾病从一个宿主传播至另一个宿主。某些群体(取样蜱虫中的大约40%)携带一种或多种蜱媒病原体(仅在欧洲,就有19种病原体可感染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在人类中,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例如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并且在犬类中,传播的疾病为巴贝虫病(血尿热)。
蜱虫的生活圈复杂。蜱虫寄生在多种多样的宿主上。在幼虫和/或若虫阶段,雄性或雌性蜱虫的幼虫或若虫寄生在小型哺乳动物、啮齿类动物和较大型的宿主(例如鹿、羊、伴侣动物和人)身上。在成虫阶段,只有雌性蜱虫吸血,并且通常寄生在大型哺乳动物(例如鹿、野兔和羊)或鸟类(例如松鸡)上。一旦雌性成虫完成进食,其将会产卵,并且在交配之后死去。重要的是,当雌性蜱虫吸血时,宿主的血流通过蜱虫,因此,与其它吸血寄生虫(例如蚊子、跳蚤)相比,蜱媒疾病可能更容易传播。
由蜱虫所引起的问题正在增加。在美国,2007年仅在人类中就有57,000例莱姆病确诊病例,以及很多其它蜱媒疾病(TBD)病例。实际上,英国已在2008年发现其第一例蜱媒脑炎病例。莱姆病是人类中最为常见的蜱媒疾病之一,其属于新生传染病(EID),即,在过去的20年中发生率上升并且在近期可能还会上升的传染病。
有许多可用的杀灭或趋避蜱虫的处理方法,但由于这些处理方法对受蜱媒疾病威胁的一种或多种物种具有相当大的毒性,因此没有一种是令人满意的。例如,通常将羊浸泡在供羊用的有机磷浸液中。然而,由于这种化合物容易地穿过皮肤,因此对人类来说毒性很大。近些年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代替了有机磷化合物,因为它们对人的危害大大减小。然而,已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会对淡水无脊椎动物(例如甲虫、蜻蜒、螯虾等)的环境造成破坏。对有机磷和合成的拟除虫菊酯浸液、药液和浇淋液来说,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肉类进入人类食物链之前,要经过长期的效力期和停药期。在考虑到“野味”(例如鹿和松鸡)时,这特别重要。此外还对其长期效力具有整体上的担忧。
由于局部施用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效力,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全身性药物。然而,已知的全身性药物在经肠施用时,通常会导致动物呕吐。
近些年来,已经尝试制备蜱虫防治用草药。例如,英国专利申请No.2448870记载了这样一种蜱虫防治用草药,其包含大量的大蒜(Alliumsativim)(蒜)和黑胡桃叶(Juglansnigrafolia)(黑胡桃),以及牙买加苦木(Picraenaexcelsa)(苦木)、小茴香(Foeniculumvulgare)(茴香)和印度楝叶(Azadirachtaindicafolium)(印度楝)。更具体而言,英国专利申请No.2448870记载了一种由具有以下成分的组合物所构成的蜱虫防治用草药(其中,在括号中示出相对比例):大蒜(蒜)(2)、黑胡桃叶(黑胡桃)(2)、牙买加苦木(苦木)(1)、小茴香(茴香)(1)和印度楝叶(印度楝)(1)。
显而易见的是,(例如)在英国专利申请No.2448870实施例中所示例的试验中,蜱虫防治用草药可能对草兔有效,但对马鹿无效(其中,所述草药表现为无效或者具有有害作用)。此外,随后利用这些配制物所进行的试验显示,效力未持续超过8个月。
因此,仍然需要一种不具有上文所述缺点的环境友好的蜱虫防治用药。
发明内容
我们已经发现,存在过多的黑胡桃叶(黑胡桃)和/或过多的大蒜(蒜)能够导致利用这种药物进行治疗的动物出现肝脏或肾脏的问题。因此,其中不含黑胡桃叶(黑胡桃)和/或大蒜(蒜)的草药组合物是有利的。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我们提供了一种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牙买加苦木(苦木)、小茴香(茴香)和印度楝叶(印度楝),条件是该组合物基本不含黑胡桃叶(黑胡桃)和/或大蒜(蒜)。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苏林南苦木、小茴香、印度楝叶、光果甘草和生姜组成,其中,苏林南苦木∶小茴香∶印度楝叶∶光果甘草∶生姜的比例为0.5至1.5重量份苏林南苦木∶0.5至1.5重量份小茴香∶1.5至2.5重量份印度楝叶∶0.1至1.0重量份光果甘草∶0.1至1.0重量份生姜,条件是所述组合物不含黑胡桃叶和/或大蒜。
在本发明的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中,合乎需要的是所述组合物基本上不含黑胡桃叶(黑胡桃)和/或大蒜(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可能存在痕量的黑胡桃叶(黑胡桃)和/或大蒜(蒜),但这不应当是生物学有效的量。或者,(例如)在特定物种的治疗中,如果存在黑胡桃叶(黑胡桃)或大蒜(蒜)这二者之一,则另一种不存在。
所述组合物一般包含杀寄生虫有效量(以重量计)的牙买加苦木(苦木)、小茴香(茴香)和印度楝叶(印度楝)。
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包含合适的辅料、稀释剂或载体。这些辅料、稀释剂或载体可以根据施用方式和待治疗的物种等而改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根据所治疗的物种和目标寄生虫等来改变牙买加苦木(苦木)、小茴香(茴香)和印度楝叶(印度楝)的量,因此,牙买加苦木(苦木)∶小茴香(茴香)∶印度楝叶(印度楝)的比例可以为(例如)0.5至1.5重量份苦木∶0.5至1.5重量份小茴香∶1.5至2.5重量份印度楝叶。
优选的是,牙买加苦木(苦木)∶小茴香(茴香)∶印度楝叶(印度楝)的比例可以为0.75至1.25重量份苦木∶0.75至1.25重量份小茴香∶1.75至2.25重量份印度楝叶,并且更加优选的是,所述比例可以为约1重量份苦木∶1重量份小茴香∶2重量份印度楝叶。
使用小茴香(茴香)的优点在于,(例如)小茴香(茴香)起到麻醉剂作用,因此抑制吸血寄生虫。已知小茴香(茴香)可治疗马鹿中的圆线虫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根据待治疗的物种等,可能需要存在少量的大蒜(蒜),但大蒜(蒜)的量应当为非毒性的量,并且应当小于牙买加苦木(苦木)或小茴香(茴香)的量(以重量计)。
或者,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根据待治疗的物种等,可能需要存在少量的黑胡桃叶(黑胡桃),但黑胡桃叶(黑胡桃)的量应当为非毒性的量,并且应当小于牙买加苦木(苦木)或小茴香(茴香)的量(以重量计)。
当存在黑胡桃叶(黑胡桃)时,其含量可以改变,并且以重量计,所存在的黑胡桃叶(黑胡桃)与牙买加苦木(苦木)的比例可以为(例如)0.1∶1至0.9∶1,更优选为0.25∶1至0.7∶1,更优选为0.5∶1。
使用黑胡桃叶(黑胡桃)的优点在于(例如)黑胡桃叶(黑胡桃)在宿主中引起氧涌(oxygensurge),并且根据剂量等可维持3至4小时。在本领域内已知的是,氧涌会导致吸血寄生虫从宿主脱离。黑胡桃叶(黑胡桃)的优点还在于,它可以在宿主中产生冲洗效应(flushingeffect),这与前面所述的氧涌有关。
技术人员会理解,杀寄生虫的有效量是指导致吸血寄生虫摄入会中毒的血液浓度和/或组织浓度的量。
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方面是,我们发现,当牙买加苦木(苦木)与印度楝叶(印度楝)组合时,具有协同效应。
因此,在本发明的可供选择的其它方面中,我们提供了一种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其包含牙买加苦木(苦木)与印度楝叶(印度楝)。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牙买加苦木(苦木)与印度楝叶(印度楝)的比例以重量计可以为1∶1至1∶10,更优选为1∶1到1∶5,更优选为1∶2。
除了上述的协同效应以外,牙买加苦木(Picraenaexcelsa)(苦木)能够影响多种吸血寄生虫,包括蜱虫,以及肝吸虫、昆虫,例如蝇类(例如,狂蝇和/或皮瘤蝇)。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包含其它草药成分。所述成分及其含量可以根据待治疗的物种和目标寄生虫等而改变。因此,所述组合物可以包含(例如)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甘草),例如,0.1至1.0重量份,或者约0.5重量份的光果甘草(甘草);或者所述组合物可以包含生姜(Zingiberofficinale)(姜),例如,0.1至1.0重量份,或者约0.5重量份的生姜(姜)。
因此,特别优选的组合物可以包含苏林南苦木(苦木)、小茴香(茴香)、印度楝叶(印度楝)、光果甘草(甘草)和生姜(姜)。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我们提供了牙买加苦木(苦木)、小茴香(茴香)和印度楝叶(印度楝)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制备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中的用途,条件是该组合物基本不含黑胡桃叶(黑胡桃)和/或大蒜(蒜)。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我们提供了一种控制吸血寄生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宿主施用杀寄生虫有效量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牙买加苦木(苦木)、小茴香(茴香)和印度楝叶(印度楝),条件是该组合物基本不含黑胡桃叶(黑胡桃)和/或大蒜(蒜)。
根据本发明的可供选择的其它方面,我们提供了一种控制吸血寄生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宿主施用有效量的牙买加苦木(苦木)和印度楝叶(印度楝)。
在本发明的该方面,牙买加苦木(苦木)与印度楝叶(印度楝)的比例以重量计为1∶1至1∶10。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控制吸血寄生虫可以包括,控制该寄生虫的一个或多个阶段以及/或者该寄生虫的一种或多种性别,即雄性和/或雌性。所述控制可以包括在原位杀灭寄生虫。此外或者可供选择的其它方式是,所述控制可以包括对所述寄生虫的预防。此外或可供选择的其它方式是,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利用本发明的组合物作为驱虫剂来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对宿主动物施用一次或者极少次的有效剂量,以达到至少一个月的活性期,该活性期可以有利地为两个月或三个月,甚至六个月。换句话说,在动物遭受严重的寄生压力的环境中,以远低于日常给药的频率进行全身性给药的持久抗虫方法,例如,(例如)每月给药,或者甚至低于每月给药的频率,例如每季度或每半年给药。
由于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草药,因此该组合物可以在长时间内施用。对于经口施用而言,可以任选地在使用时制备所述组合物,例如,简单地将粉末状或优选为溶解的制剂混入动物的食物中。
对动物施用的杀寄生虫有效量可以根据待治疗的物种而改变,并且其可以为0.001g/kg动物体重至5g/kg动物体重(每日剂量),或者0.01g/kg动物体重至5g/kg动物体重,或1g/kg动物体重至2g/kg动物体重(例如1g/kg动物体重),所提供的最高剂量用以在动物体内进行非常持久的释放。可以利用类似浓度的酊基悬浮液或大豆基悬浮液进行直接摄取或者置于饮用水中。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所述剂量可以根据物种而改变。因此(仅以示例的方式),犬的每日剂量可以为约0.5mg/kg动物体重,矮种马的每日剂量可以为约2g/kg动物体重,母羊的每日剂量可以为约5g/只母羊。
此外,对于给非驯养的兽群给药而言,可以按照饲料比例来计算剂量,因此,(例如)对于给马鹿给药而言,(例如)在野外环境中,可以将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以1∶10至1∶100的比例,或1∶20至1∶75的比例,或1∶30至1∶50的比例(寄生虫控制用组合物与饲料的比例)掺混入饲料。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包括,采用比通常所施用的剂量低的剂量进行预处理。该预处理可以包括,施用0.01mg/kg动物体重至10mg/kg动物体重、或者0.1mg/kg动物体重至10mg/kg动物体重或者0.25mg/kg动物体重至0.75mg/kg动物体重(例如0.5mg/kg动物体重)的每日剂量。
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施用比通常所施用的剂量低的维持剂量。该维持剂量可以包括,施用0.001mg/kg动物体重至5mg/kg动物体重、或者0.01mg/kg动物体重至1mg/kg动物体重,或者0.05mg/kg动物体重至0.5mg/kg动物体重(例如1mg/kg动物体重)的每日剂量。
应理解,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施用所述杀寄生虫有效量,例如局部或经皮用制剂。然而,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其包含草药,因此其可以有利地经肠施用。
所述组合物可以按任何适当的形式经口施用,所述形式例如为经口服用的溶液或悬浮液、乳液、微乳液、乳膏、丸剂、片剂、明胶胶囊或者其它的形式。
优选的是,辅料构成用于经口经肠施用的组合物的一部分,以允许其在小肠中释放。对大型动物而言,优选的形式为粉末形式的配制物。当活性化合物通过动物饲料而施用时,其可以均匀地分散在饲料中,或者用作表面敷料(topdressing),或者其可以为丸剂或液体的形式,之后加入成品饲料中而施用或者可任选地单独投喂。可供选择的其它方式是,可以使用基于饲料的分立式剂型,例如可咀嚼片(chewabletreat)。
如上所述,可以按多种形式施用本发明的组合物,例如,可以简单地将其与动物饲料混合。然而,如果用于治疗禽类(例如松鸡),则有利的是将所述组合物包被在沙砾之上(例如,在将所述组合物与食用油混合,或者溶解或悬浮在该食用油中之后),再使鸟类食用。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将所述组合物掺混入玻璃中,例如合成“沙砾”,其之后在鸟类的谷物中用作研磨剂。将一种组合物掺混入玻璃,并且可以将相同或者不同的组合物包被在饲养员所用的天然形成的沙砾之上,以喂食给野禽,这显然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虽然还没有在商业规模上完全开发该工艺,但实验和试验阶段已经证明了能够利用极低的温度(70℃)和高的压力(25巴)的工艺将所述草药复合产品引入二氧化硅晶格结构内。这形成了稳定且均一的产品,该产品通过对鸟类谷物的研磨作用而释放在合成沙砾中,而如果掺混入玻璃团块时,则该产品通过食草动物胃中的消化过程而释放。
可以利用本身已知的常规工艺,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一般知识来制备本发明的组合物。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我们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的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所需量的牙买加苦木(苦木)、小茴香(茴香)和印度楝叶(印度楝)混合。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可供选择的其它方面,我们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的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所需量的牙买加苦木(苦木)与印度楝叶(印度楝)混合。
然而,本发明的特别有利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方法,其可以通过细胞培养技术来制备。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按照预定的成分比例制备所述组合物等。此外,本发明的该方面可以制备凝胶或浓缩物形式的活性成分,从而可以将该活性成分容易地配制入饲料、团块、糊膏等。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我们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的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一起或分开培养牙买加苦木(苦木)、小茴香(茴香)和印度楝叶(印度楝)的细胞。通过在受控生长培养基中,使所选择的来自于草药的均一组织的细胞或小片段“生长”,直至形成浓“汤”,从而实现细胞培养。将所述汤倒出,并且可以以干燥的固体形式或者以液体或糊状物的形式使用。这种新开发的技术保证了总纯度以及可预测的持续效力。
可供选择的其它方式是,所述方法包括一起或分开培养牙买加苦木(苦木)和印度楝叶(印度楝)的细胞。
包含二氧化硅基团块(silicabasedbolus)的组合物是本发明特别理想的方面,因为这可以包含缓慢释放的控制吸血寄生虫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牙买加苦木(苦木)、小茴香(茴香)和印度楝叶(印度楝);并且有利的是基本不含大蒜(蒜)和/或黑胡桃叶(黑胡桃),并且其包含与印度楝叶(印度楝)细胞分开或一起培养的牙买加苦木(苦木)细胞、小茴香(茴香)细胞。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我们提供了小茴香(茴香)在制备上述的组合物中的用途。
可供选择的其它方式是,我们提供了印度楝叶(印度楝)在制备上述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中的用途。
可供选择的其它方式是,我们提供了牙买加苦木(苦木)在制备上述的组合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或方法的优点在于,它们可以用于控制多种吸血寄生虫等。这些吸血寄生虫应当包括(但不应限于):一种或多种体外寄生物种,例如蜱虫、螨虫、跳蚤、蚊子、蠓虫、牛蝇(狂蝇)、皮瘤蝇;以及体内寄生物种,例如蠕虫(例如肝吸虫、丝虫和绦虫)。
下文仅以示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控制吸血寄生虫的组合物
制备以下配制物:
以加入食物中的干粉形式,或者以饮用水中的溶液形式(还以胶囊的形式对豚鼠进行了试验)摄入相当于0.5gms/kg体重/天的剂量,施用五天以达到全效,之后以0.25gms/kg体重/天的剂量来维持效力。
A.在犬类中控制蜱虫、叮咬蝇类、蠓虫和蠕虫
在塞浦路斯(Cyprus)对试验犬进行初步试验(anecdotaltrial),使用草药成分(为了安全,去除所有的蒜)治疗三天之后,在五只犬身上所有蜱虫和蠓虫的活动均停止,而四只未进行治疗的犬则具有大量的蜱虫负荷,在英国组织了系统实验。在2008年的二月和三月,对19只1岁零10个月至5岁零10个月的黑色拉布拉多(BlackLabrador)母犬进行了试验。
在试验1中,对10只母犬喂食利用实施例1的组合物进行预处理的干燥狗粮,并且对9只母犬喂食未进行处理的干燥狗粮,确保在试验开始之前,处理组的摄入率为0.5mg/kg体重/天,服用三天。在第三天,将10只寻食的雌性蜱虫施加于19只犬的颈背区域。在最初施加之后的第48小时记录每只犬身上附着的蜱虫数目,在第72小时再次进行记录。
48小时之后,附着在处理组犬上的摄食蜱虫的平均数目为0.4只,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附着在非处理组犬上的摄食蜱虫的平均数目为6.0只。这在99.9%水平(8df)下具有意义。72小时之后,附着在处理组犬上的蜱虫的平均数目为0.2只,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附着在非处理组犬上的蜱虫的平均数目为5.0只。这在99.99%水平(8df)下具有意义。充血雌性蜱虫的正常“附着”期为5天至7天。
对另外两种包括不同犬类品种和草药浓度的情况重复进行上述试验,并且结果一致。
使犬维持极低水平的实施例1的组合物摄入量(0.1mg/kg体重/天),连续摄入超过8个月,使得在高密度蜱虫出没区也保持犬没有蜱虫负荷。
在与试验1平行进行的试验2中,对摄入草药之后的犬类中的蠕虫负荷进行评价。在进行试验1中所列出的喂食程序之前,对19只犬(已知其全部重度感染)粪便中的丝虫进行计数,并且结果以每cc排泄物的蠕虫密度表示。在19只犬中,数目范围为84至178,平均数为145,标准偏差为19。在第三天采样点时(当犬已摄入草药成分6天时),在经过处理的犬中,所述数目范围为0至15,平均数为7.6,标准偏差为4.5,而在未经过处理的犬中,所述数目范围为121至201,平均数为149,标准偏差为18.5。
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草药摄入作为针对体外吸血寄生虫的驱虫药、杀虫剂和驱虫剂的效力。应当指出,针对犬和人(初步地针对猫)记录了对蜱虫的驱虫效果,但对单胃动物(例如鹿和马)和反刍动物(例如羊)来说,当蜱虫附着并且开始吸血时,所述效果受阻并且失效。
对所有犬进行了普通检查、器官功能和血清学检测。未检测出异常,并且除了在怀孕的母犬(或者任何其它正在进行研究的哺乳动物)中对某种所述草药的摄入量可能要谨慎以外,没有与按正确的量摄入正确配制的草药成分有关的长期副作用。
B.蜱虫和蠓虫对矮种马摄入草药后的反应
试验1.蜱虫的反应。2007年五月至六月,利用实施例1中的组合物配方对五只矮种马(全部为雌性)进行试验,该组合物以按1比40的比例与燕麦混合的粉末形式提供,从而实现约2gm/kg体重/天的摄入量。试验期持续20天,并且在苏格兰克里夫(Crieff)附近进行。基于蜱虫所生活的寄居地,使矮种马暴露于高密度的蜱虫中,并且在喂食之前,对附着的雌性和若虫阶段的蜱虫初始计数。平均数为6.8,标准偏差为1.8。起初对全部五只矮种马喂食处理过的燕麦,到第6天时,所有矮种马身上均没有活跃的蜱虫,但是残留有变干的和垂死的蜱虫。在此期间,未携带新的蜱虫。在第7天时,一只马的情况转变为不好,并且似乎发生腹泻,这可能与摄入所述草药有关也可能与之无关。之后,在本试验所剩余的6天中,分别对这只马和另外两只马喂食未经处理的燕麦。
对剩余的另外两只马继续喂食所述草药成分。使所有五只马进入同样的蜱虫出没区域。在第8天时,进食未经处理的燕麦的三只马再次携带蜱虫,而进食所述草药饲料的马不携带蜱虫。
在第12天时停止所述喂食试验,并且将所有的马转为喂食未经处理的燕麦。可以持续进行蜱虫检查直至第20天。有趣的是,四天之后,进食所述草药燕麦的动物开始再次携带蜱虫,并且在第20天后,它们与另一组的水平相当。这些结果表明了较长的潜在覆盖期。据信,这在统计学上不是完美的试验,但在2007年8月,以1gm/kg体重/天的摄入量对相同群体的矮种马重复进行了试验,其对蜱虫的影响相似。动物的情况未转变为不好。
试验2.蠓虫的反应。对鹿和矮种马进行的观察表明,蠓虫、蚊子和叮咬蝇类似乎避免接触进食所述草药成分的动物的皮肤。与试验1平行进行,给相同组的矮种马佩戴5cmx20cm的粘性颈圈(stickycollars),以测量与皮肤接触的蠓虫的数目(在该区域中记录了高水平的蠓虫活跃性)。每天更换所述颈圈,但只在试验的第1、3、6、9和12天记录蠓虫的数目。对该数目总结如下。
粘性颈圈上蠓虫的数目
虽然样本过少而不足以作出确定的结论,但驱虫效果明显,在停止摄入所述草药饲料六天之内,大量蠓虫重新建立皮肤接触。这些结果和下面的那些结果对控制动物和人类中的疾病(例如蓝舌病、疟疾等)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试验3.蠓虫和蚊子的反应。按照与对克里夫矮种马进行的处理相同的方式,对处于萨默塞特郡湿地(SomersetLevels)的大量蠓虫和蚊子出没区中的6只矮种马进行处理。对三只马喂食利用实施例1的组合物进行过处理的燕麦(摄入率为2gms/kg体重/天),而对另外三只喂食普通燕麦。该试验持续15天,并且带上5cmx20cm的粘性颈圈(如上面试验B.2所述),但三天才更换一次,在第3、6、9、12和15天进行计数。采集蠓虫和蚊子。由于资源有限,对所述颈圈的一小部分上的蠓虫进行评估,但显示了与克里夫试验相似的趋势。对蚊子(主要是按蚊属(Anopheles))的结果总结如下。
粘性颈圈上的蚊子的数目
显而易见的是,以上述水平摄入饲料至第6天,蚊子被有效地趋避。
C.蝇类、蠓虫和蚊子对经处理的雄性马鹿的反应。
试验1,第塞德(Deeside)鹿场中的圈养雄鹿。对40公顷的围场中的雄鹿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利用以草药强化过的桶(利用实施例1的组合物)喂食20只左右的鹿几个月,在其背部、头部和带有鹿茸的鹿角周围存在有“特殊气氛”。12个月之后,在16只存活的鹿上观察到这种现象。虽然不能够量化该结果,但除了一只鹿角被损坏的鹿被蝇类围绕外,所有其它雄鹿似乎都没有蝇类靠近距其皮肤约5cm以内。这些鹿在走动和休息时,没有进行在这些情况下通常会见到的连续弹耳朵、转圈、抖动、摇动尾巴和一般程度上的烦躁。那只不幸的、鹿角被损坏的动物在裸露的伤口周围被一些蝇类骚扰,但即使是这样,数目也是很少。该反应显示了趋避效果。
试验2.伯斯区(PerthArea)鹿场中的圈养雄鹿。试验C1的结果促进了更多的结构化试验。将5只雄鹿置于围场内,并且使其随意接近利用实施例1的组合物进行过草药处理的养料桶,将另外五只雄鹿放置在邻近的围场内,使其随意接近未经草药处理的桶。试验从十月开始,历经冬季和春季,雄鹿始终可以接近所述的桶。在来年的五月下旬,随着蠓虫、蝇类和蚊子的活跃性增加,将2cmx5cm的粘带准确地弹射到动物的颈部背面。将这些粘带编号并标记为高荧光的。这些粘带的粘性持续约60分钟,之后硬化并脱落。该过程在中午进行,每天一次,持续15天。回收潜在的150个颈圈中的146个。针对所述的两种处理对蠓虫、蝇类和蚊子寄生情况进行计数和分组(block)。虽然该技术有缺点,但没有其它接近雄鹿的方法,并且相对大的样品数量提供了合理的统计学基础。
结果总结
无论所述技术有何缺点,所有三个组(蠓虫、蝇类和蚊子)的收集情况显示出在两种喂食程序之间具有很大差别。对于补充了草药的鹿而言,对蠓虫群体几乎具有完全的趋避效果,并且蚊子和其它叮咬蝇类显著减少。
D.蠓虫对经处理的、剪毛后的羊的反应。
试验1.将24只最近剪过羊毛的母羊作为样本,以在五天中评估其蠓虫皮肤接触情况。组1由12只母羊组成,其中用经草药(实施例1的组合物)处理的养料桶喂食这些羊两个月,而组2由12只用普通养料桶同期喂食的母羊组成。之前的试验显示,需要18至25天的草药补充才能够对羊起作用。这些桶的草药补充物的摄入率相当于平均每只羊每天约2gms。在剪毛后的当天,使每只母羊佩戴具有5cmx20cm粘性垫的颈圈。每五天更换一次所述项圈,从而每组提供60个样本垫。
结果总结
此结果具有数量级上的差别,因而明显具有高度显著的趋避效果。再次表明,控制疾病(例如蓝舌病)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E.对道勒斯特(Dunlossit)羊的蜱虫控制试验。
试验1.2007年至2008年。将两组母羊(每组15只)置于相邻的蜱虫出没的围场内,并且监测10个月。一组用具有草药补充物(包含实施例1的组合物)的糖蜜桶喂食,另一组用普通糖蜜桶喂食。仔细标记每个组,并且使其随意接近所述桶。在试验过程中,由桶进食的摄入率有所变化,但计算出平均每天的草药摄入量为每只母羊5gms。
当将母羊置于所述围场中时,它们刚离开山坡,并且被蜱虫重度侵扰。在秋季期间,暴露于新蜱虫的总体水平下降,但仍然总是有蜱虫活动。处理组中的母羊为6至7岁,而对照组中的母羊则为4至5岁。
2007年10月进行初始检查,此时对每组中的4只母羊进行操作以进行蜱虫计数,评价它们的状况,并且采集样本以进行疾病检测。
虽然所述草药补充物对羊和鹿身上的蝇类、蠓虫和蚊子起到驱虫作用,但并没有阻止蜱虫附着并开始摄食。在短时期内,蜱虫摄食似乎受到抑制,并且虽然蜱虫保持附着,但其不能实现摄食。它们变干并且最终死去,破裂并且通常将口部留在皮肤上。将处于这种状态下的蜱虫归为“垂死”。
2007年10月的结果总结
显然,在两个组之间,蜱虫数目和状态均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别。虽然少量的样本(潜在的30只母羊中的8只)会产生有偏差的结果,例如,两个组的情况不同会带来影响(不管怎样,与较弱的动物相比,健康的羊在蜱虫环境中通常携带有较少的寄生蜱虫),但结果非常明显,从而完全可以得到解释。
对来自对照组的蜱虫进行的疾病检测(显然是利用它们体内的宿主血液)表明,存在黄病毒(跳跃病)、埃里希氏体/无形体(蜱媚热)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脓血症、败血症、局部皮肤感染),而来自喂食草药组的蜱虫则未反映出黄病毒。不认为这些区别是显著的。
在后来的2007年12月的监测中,对所有30只母羊进行了检查。将对照组中的处于摄食生活期(幼虫、若虫、雌虫)的蜱虫进行计数,总共为515只,而喂食草药组中则为202只。总体上来说,与“经处理”动物相比,对照组明显携带更多的蜱虫(包括雌虫和若虫),它们完全充血,之后受困在颈部浓密的羊毛中并死去。处理组则携带一些最近才附着上去的蜱虫,以及原来的叮咬痕迹,但没有“受困”的完全充血的虫体。这充分表明,只有很少(如果有的话)的雌虫或若虫(也可能为幼虫)成功地完成摄食。
在2008年5月,对13只来自喂食草药组的母羊和全部15只来自对照组的母羊进行检查。采集到大量二次抽样的蜱虫,以进行疾病检测。
2008年5月的结果总结
该结果不如2007年12月的样本明显。与之前的检查相比,喂食草药组具有更高比例(22%)的活跃的蜱虫,但是其与对照组的62%的活跃性蜱虫相比,仍然具有显著差别。蜱虫(活跃或垂死的)集中在草药处理组的颈部区域,而在对照组中,可从鼻口部、耳部、颈部、胸部、腋窝和腹股沟区域采集到它们。在两个组中,均在颈部区域聚集有干瘪的充血雌性蜱虫。喂食草药组中的活跃性蜱虫均是最近才附着上去的,并且从该组只记录到少量的活跃若虫且未记录到幼虫。
已确认许多明显降低效力的重要因素,并且将其作为正在进行的研发过程的一部分而加以解决。
1.由于可以进行新一轮的春季放牧,因此对补充饲料的摄入减少。在羊群位于牧场的情况下,这已经引导了开发通过饲料团而不是场地喂养的一致给药方式。
2.状况。动物的健康很重要。在对照组的15只母羊中,12只具有蜱虫负荷,但3只最健康的动物根本没有携带蜱虫。在喂食草药组中,与营养状况较好的那些动物相比,营养状况较差的动物携带较多的活跃性蜱虫,这是较低的摄入量/利用量和活跃性的结合而导致的(状况较差的羊往往会利用大量的时间躺在被草遮盖的区域,该区域中的蜱虫通常最活跃)。据信,状况较差的动物可能具有更多明显的毛细血管,因此更容易被摄食。
3.在不同季节的试验围场内,蜱虫活跃性可能不同。
4.两个试验组之间的年龄不同。
5.草药制剂的效力可能随着年龄而降低(已经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年龄是重要的因素,并且进行了矫正)。
可能重要的是,虽然喂食草药组中的15只母羊的平均年龄大15个月,但喂食草药组中的14只母羊产下了25只羊羔,而对照组中的15只母羊产下了19只羊羔。
在蜱媒病原体方面,从对照组的6只母羊和喂食草药组的8只母羊中采集的蜱虫样本中显示出蜱媒热;从对照组的4只母羊和喂食草药组的3只母羊中采集的蜱虫样本显示出非特异立克次氏体(Ricketsia)细菌;对照组中携带蜱虫的所有12只母羊,和13只喂食草药组中的10只母羊显示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
不管上述较大的差别,在喂食草药组身上的非活跃性/垂死的蜱虫数量是对照组的两倍的事实也表明该应用仍然高度有效。
F.草药对场地环境中马鹿身上的蜱虫的控制。
开发所述草药成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提供对蜱虫(和其它寄生虫)的有效控制,其可用于野生宿主和目标物种,例如鹿、山野兔和猎鸟(例如红松鸡、雉和鹧鸪),以及家畜、伴侣动物,并且可能用于人类。常规的蜱虫处理在“野物肉的状态”、停药期以及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可能危害方面具有影响,并且已经显示出通过采取草药途径(基于可靠的民族植物学数据以及现代分析和生产方法)大大减少了这些问题以及一些健康问题。
1.艾莱(Islay)的鹿试验。继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期间,利用不同的配制物对圈养的雄性和雌性马鹿进行初始试验之后,在山坡上利用当前的配制物进行后续的工作。试验区域中的鹿无限制地接近经草药处理过的养料桶(在一个区域中)和普通桶(在另一区域中)。所述草药桶包含比例为1∶40的草药和饲料。利用毯子磨蹭(blanketdragging)评价蜱虫活跃性的水平。定期成对地挑选鹿(各处理方式分别选一只),并且对蜱虫进行计数,进行二次抽样以送交病原体检测。还对鹿尸体进行其它的病原体活性的检查,例如皮瘤蝇、狂蝇(Botfly)和肝吸虫。将结果分组,并且与下面的布雷马(Braemar)试验结果一起讨论。
2.布雷马(Braemar)的鹿试验。在2007年的6月和8月上旬期间,在该地区的庄园中进行与5月的程序相似的试验,以评价当其它食物可广泛获取时对补充饲料的摄入量,并且开始确定短期或长期进食草药饲料在夏季月份中控制蜱虫活跃性方面的效果如何(之前的试验确定了在冬季中的效力)。如艾莱试验一样,成对地挑选鹿(雄鹿),并且将其置于食物房内以进行检查。基于生活期(即,幼虫、若虫、雌虫、雄虫)和状态(即活跃性、附着/进食、附着/垂死、死亡),对蜱虫进行计数。对雄鹿的所有腹侧区域和头部区域进行检查。对外部情况、消化道内容物和内部器官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死亡、垂死和活跃的蜱虫采样以进一步进行分析,包括内脏/宿主血液中,病毒或细菌病原体的存在证据。
在此阶段采样的16对鹿中,蜱虫数目的范围从1700只(在布雷马对照雄鹿上)下降至11只(在布雷马喂食草药的雄鹿上)。在两个试验中,对照组鹿上的活跃性蜱虫的范围介于84%至99%之间,而喂食草药组身上的活跃性蜱虫则为11%至34%。该范围中的一个例外是已知的过度利用饲料桶的那只雄鹿。这只动物携带了很少的蜱虫,并且有一半是最近才粘附上去的,且是活跃的,这表明即使对鹿来说,摄入饱和的草药饲料也会产生驱虫效果。
令人鼓舞的是,该结果显示,在喂食草药组的鹿身上,蜱虫活跃性的减少率介于70%至80%之间,并且,即使是短期不规律的、低水平的草药摄入量(相当于0.5gm/kg体重/天,持续三天)也会产生高度的效力。
两个地区的用于病原体检测的蜱虫样本反映了广泛的潜在蜱媒疾病。在布雷马,采集了162只蜱虫,其中的74只携带有一种或多种病原体(样本的45%),在这之中,8只(样本的5%)携带有三种或更多种病原体。在艾莱,从鹿上采集了962只蜱虫。其中的407只(样本的42%)携带有一种或多种病原体,在这之中,84只(样本的8.7%)携带有三种或更多种病原体。从来自布雷马和艾莱的摄食性蜱虫中均确认了血尿热(分歧巴贝虫)、莱姆病组(疏螺旋体属)、跳跃病(黄病毒属)、败血症(巴斯德菌属)、蜱媒热(埃里希氏体/无形体属)和脓血症/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在来自布雷马的蜱虫中则确认了非特异性“斑疹”热(立克次氏体属)。
这种种类广泛的病原体的存在引起了关注(尤其是具有免疫系统抑制作用的蜱媒热),并且这有可能对其它易感物种(例如红松鸡)产生重大影响。鹿本身只在有限的程度内被感染。
目前正在评价所述草药成分对寄生蠕虫和其它体外寄生虫的影响,并且日后将会公布。初始数据表明,喂食草药的鹿尸体内的狂蝇幼虫的存在大幅减少。
到目前为止,这些结果证明,应当利用喂食草药的鹿来控制蜱虫群体,而不是将其选作蜱虫的主要宿主。喂食草药的鹿非但不会增加其它疾病易感物种(例如红松鸡)的压力,而且看起来降低了蜱虫活跃性的总体水平,并且通过防止雌虫完成最终的吸血从而终止产卵,来缩短蜱虫的生活周期。
G.草药对生活于农场的马鹿幼仔的蜱虫控制。
试验1.博拉塔的格伦缪克(GlenMuick,Ballatar)。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将10只2007年的鹿幼仔饲养在围场中,分为两组。利用实施例1的组合物与粗燕麦混合,从而对一组(5只)喂食标准比例的草药成分,而对另一组(5只)喂食普通粗燕麦。在本试验中,可以在围栏区域(crusharea)中直接对动物进行处理,从而对蜱虫负荷进行计数,并且定期进行二次抽样以用于疾病检测,并且对动物进行称重和总体评价。本试验的目的在于:
1.监测在一定时期内,两个组中的鹿幼仔的整体状况和蜱虫活跃性水平的差别。
2.评价在冬季期间,有意地在两组身上引入的干净(不携带疾病)蜱虫的反应和状况。
3.在发生春季和秋季的“蜱虫量上升”时,对需要摄食的野生蜱虫的附着情况和摄食率进行定量。
4.对由所述鹿幼仔采集的蜱虫进行科学检测,从而确定所述草药的作用模式。
5.确认在体内和体外利用所述草药,对鹿幼仔和鹿肉所产生的残效。这应当包括肉的食用质量和可口性。
6.随鹿幼仔的成长调节草药摄入水平,并且检测蜱虫活跃性的“背景”水平,从而以最经济的资源利用方式(基本上为精细调整摄入水平)来获得最大效力。由于一批草药混合物的效力和质量问题,这些目的中有一些不能够实现,并且目前正在重复进行试验。然而,已经获得了重要的积极成果。
在施加蜱虫的试验中,在施加后的48小时就发现施加在对照组上的雌性蜱虫中有44%附着并且摄食。在喂食草药组上,没有所施加的雌性蜱虫附着并摄食。
下面对四月的“野生蜱虫”计数情况进行总结,虽然所述草药混合物的品质和摄入率有一些问题,但数据显示出有明显的反应,即喂食草药的鹿上的大部分蜱虫都是垂死的。
2008年4月,进行试验的鹿幼仔上的蜱虫活跃性总结
对照组(n=5) 喂食草药组(n=4)*
附着/摄食的雌性 304 29
垂死的雌性 0 167
雄性
雄性总数 117 17
附着在雌性身上的雄性 103 7
若虫
附着/摄食的若虫 103 0
垂死的若虫 0 77
总数
活跃/附着的 524 46
垂死的 0 224
总计 524 290
%垂死率 0 84
其它重要的发现是,从对照组采集到更多的雄性蜱虫,并且其中的大部分附着于健康的、正在摄食的雌性身上。在喂食草药的组上,很少有雄性蜱虫,并且其中不到一半附着在雌性身上。
所采集的用于疾病采样的“野生”雌性蜱虫及若虫携带有一系列的病原体。采集自4只对照鹿幼仔和5只喂食草药的鹿幼仔的雌性蜱虫反映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采集自2只对照幼仔和1只喂食草药幼仔的雌性蜱虫反映出了蜱媒热,采集自3只对照幼仔和4只喂食草药幼仔的雌性蜱虫反映出了非特异性立克次氏体,而采集自1只对照幼仔和1只喂食草药幼仔的雌性蜱虫则反映出了血尿热。这清楚地表明了蜱虫群体的潜在致病病原特征且确认了对鹿宿主的传播。
在总体总结中,一月份的计数发现,附着在对照组上的蜱虫100%是健康的,而喂食草药的幼仔上的蜱虫有90%为垂死的。在四月的对照样本中,有43个附着的摄食雌性若虫(22只为施加上去的),其中1只为死亡的充血雌性,从而得出活跃性比例为98%。在四月的喂食草药组中,有1只最近才附着上去的活跃摄食的雌性,以及39只垂死的雌性或若虫,从而得出总体活跃性比例为3%。在六月的样本中,对照组中100%具有活跃性,而在喂食草药的组中,84%为垂死的。由于不合格的草药饲料(由于混合/制备错误,饲料中的活性草药成分小于5%,因此鹿幼仔不得不进食之前8周的饲料,而其效力下降超过80%),因此9月的结果严重异常,因此该结果不纳入在本文之中。然而,目前正在完成整个周期。
H.在松鸡中,利用经草药处理的沙砾来控制蜱虫和圆线虫。
在早期的开发过程(2006年10月至12月)中,利用常规的包被有所述草药成分(利用实施例1的组合物)的松鸡沙砾以及饮用水中的溶液进行了试验,该试验产生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证明了在恶劣的高沼地环境中,摄取和存活力有问题。所述配制物还存在潜在的毒性问题。在液体中的有效浓度为1升水中有40ml酊浓缩物,而包被在沙砾上时,该特定配制物则处于标准混合比例,即25kg粉末草药组合物:1000kg载体。
在2008年期间,开发了一种新的在高压低温下(70℃,高于80℃时,所述草药中的关键活性成分发生变性)制备合成沙砾的方法,在该沙砾中真正掺混了所述草药混合物。对10只分为两组的半圈养的松鸡只进行了一次试验。使一组(5只)接近经草药处理的合成沙砾,而使另一组(5只)接近普通合成沙砾。结果是令人鼓舞的。
合成的草药沙砾试验总结
该结果表明,在喂食草药的组中,蠕虫负荷大幅减少,并且在对照组中,80%的所施加的蜱虫停留足够长的时间(4至5天),从而完成血液摄取,但在喂食草药的组中,只有4%的蜱虫附着,并且显然不能够停留至完成血液摄取。显然,需要更多的、特别是在场地环境中的综合试验,但这些初始结果非常令人鼓舞。

Claims (26)

1.一种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苏林南苦木、小茴香、印度楝叶、光果甘草和生姜组成,其中,苏林南苦木∶小茴香∶印度楝叶∶光果甘草∶生姜的比例为0.5至1.5重量份苏林南苦木∶0.5至1.5重量份小茴香∶1.5至2.5重量份印度楝叶∶0.1至1.0重量份光果甘草∶0.1至1.0重量份生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合适的辅料、稀释剂或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食用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玻璃。
5.苏林南苦木、小茴香和印度楝叶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制备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苏林南苦木、小茴香、印度楝叶、光果甘草和生姜组成,并且其中,苏林南苦木∶小茴香∶印度楝叶∶光果甘草∶生姜的比例为0.5至1.5重量份苏林南苦木∶0.5至1.5重量份小茴香∶1.5至2.5重量份印度楝叶∶0.1至1.0重量份光果甘草∶0.1至1.0重量份生姜。
6.一种控制吸血寄生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宿主施用杀寄生虫有效量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苏林南苦木、小茴香、印度楝叶、光果甘草和生姜组成,其中,苏林南苦木∶小茴香∶印度楝叶∶光果甘草∶生姜的比例为0.5至1.5重量份苏林南苦木∶0.5至1.5重量份小茴香∶1.5至2.5重量份印度楝叶∶0.1至1.0重量份光果甘草∶0.1至1.0重量份生姜,其中所述方法用于非治疗目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组合物包含在所述宿主的饲料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个月对所述动物施用所述有效剂量至少一次。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使用之前预制备所述组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对动物施用的量为0.001g/kg动物体重至0.5g/kg动物体重。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对犬施用的每日剂量为约0.5mg/kg动物体重。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对矮种马施用的每日剂量为约2g/kg动物体重。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母羊施用的每日剂量为约5g/kg动物体重。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掺混入饲料中时,对兽群施用的量为:控制寄生虫的组合物与饲料的比例为1∶10至1∶10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兽群为鹿群。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预处理剂量,其中所述预处理剂量包括为0.01mg/kg动物体重至10mg/kg动物体重的每日剂量。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维持剂量,其中所述维持剂量包括为0.001mg/kg动物体重至5mg/kg动物体重的每日剂量。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物用于以溶液、悬浮液、乳液、微乳液、乳膏、丸剂、片剂或明胶胶囊或其它的形式经口施用。
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组合物包被在沙砾之上。
2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组合物掺混入玻璃中。
21.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重量计将所需量的苏林南苦木、小茴香、印度楝叶、光果甘草和生姜混合,其中,苏林南苦木∶小茴香∶印度楝叶∶光果甘草∶生姜的比例为0.5至1.5重量份苏林南苦木∶0.5至1.5重量份小茴香∶1.5至2.5重量份印度楝叶∶0.1至1.0重量份光果甘草∶0.1至1.0重量份生姜。
2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一起或分开培养苏林南苦木、小茴香、印度楝叶的细胞,其中,苏林南苦木∶小茴香∶印度楝叶∶光果甘草∶生姜的比例为0.5至1.5重量份苏林南苦木∶0.5至1.5重量份小茴香∶1.5至2.5重量份印度楝叶∶0.1至1.0重量份光果甘草∶0.1至1.0重量份生姜。
2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该组合物为缓慢释放的组合物。
24.小茴香在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中的用途。
25.印度楝叶在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中的用途。
26.苏林南苦木在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中的用途。
CN201080006844.7A 2009-02-06 2010-02-05 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 Active CN1023075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901918.3 2009-02-06
GBGB0901918.3A GB0901918D0 (en) 2009-02-06 2009-02-06 Herbal composi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hermatophagous parasites
PCT/GB2010/000216 WO2010089567A2 (en) 2009-02-06 2010-02-05 Herbal composi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hematophagous parasit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7583A CN102307583A (zh) 2012-01-04
CN102307583B true CN102307583B (zh) 2016-03-02

Family

ID=40469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6844.7A Active CN102307583B (zh) 2009-02-06 2010-02-05 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808766B2 (zh)
EP (1) EP2393366B1 (zh)
CN (1) CN102307583B (zh)
BR (1) BRPI1007887B1 (zh)
EA (1) EA028589B1 (zh)
ES (1) ES2829917T3 (zh)
GB (1) GB0901918D0 (zh)
WO (1) WO2010089567A2 (zh)
ZA (1) ZA2011061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4001A (zh) * 2014-12-03 2015-04-01 黄平县龙井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灭山羊剪毛虫的方法
AT15115U1 (de) * 2016-02-08 2017-01-15 Ludwig Nikolaus Tierfuttermischung
GB202207964D0 (en) 2022-05-30 2022-07-13 Quassia Labs Ltd Quassia amara solution for controlling varroa destructor mites
WO2024092117A1 (en) * 2022-10-28 2024-05-02 Can Technologie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st infections in companion anima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9560A (en) * 1997-12-03 1999-11-23 Renew Life, Inc. Herbal intestinal tract cleanser
US20030091657A1 (en) * 2000-03-17 2003-05-15 Helene Chiasson Plant acaricid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using same
KR100407605B1 (ko) * 2000-07-05 2003-12-01 주식회사 내츄로바이오텍 회향열매에서 추출한 위생해충 기피제
DE10037670C2 (de) * 2000-07-26 2003-03-06 Kreactiv Gmbh Pflanzenschutzmittel auf Naturstoffbasis
US20030198659A1 (en) * 2001-10-25 2003-10-23 Hoffmann Michael P. Fibrous pest control
US8119150B2 (en) * 2002-10-25 2012-02-21 Foamix Ltd. Non-flammable insecticide composition and uses thereof
WO2005069859A2 (en) * 2004-01-13 2005-08-04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ng dhr96
DE102004026745B4 (de) * 2004-05-28 2013-06-20 Justus-Liebig-Universität Giess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usbringung von nanoskaligen Polymerfasern als Träger für landwirtschaftliche Wirkstoffe
US20060148842A1 (en) * 2004-12-29 2006-07-06 Scialdone Mark A Nepetalactams and N-substituted derivatives thereof
US20060216367A1 (en) * 2005-03-24 2006-09-28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Right Of Canada, The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Insecticidal extract from legume plants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KR100694800B1 (ko) * 2006-05-04 2007-03-14 충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세팅폴리머를 이용한 모기용 에어로졸 살충제
WO2008029136A1 (en) * 2006-09-05 2008-03-13 Ultra Biotech Limite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ancer treatment based on combinational use of conventional or plant-derived anticancer agents and geranium oil or compounds thereof
US20080292560A1 (en) * 2007-01-12 2008-11-27 Dov Tamarkin Silicone in glycol pharmaceutical and cosmetic compositions with accommodating agent
GB2448870B (en) * 2007-04-21 2009-09-30 Ellen Margaret Collinson Herbal tick control compositions
WO2008134712A2 (en) * 2007-04-30 2008-11-06 Living Proof, Inc. Us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s in skin care
CN101129142A (zh) * 2007-10-16 2008-02-27 邝德朋 一种植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0901918D0 (en) 2009-03-11
CN102307583A (zh) 2012-01-04
EA028589B1 (ru) 2017-12-29
US20110300108A1 (en) 2011-12-08
EA201171013A1 (ru) 2012-03-30
EP2393366A2 (en) 2011-12-14
ZA201106128B (en) 2012-10-31
WO2010089567A3 (en) 2010-10-14
EP2393366B1 (en) 2020-08-12
WO2010089567A2 (en) 2010-08-12
ES2829917T3 (es) 2021-06-02
US8808766B2 (en) 2014-08-19
BRPI1007887A2 (pt) 2015-09-01
BRPI1007887B1 (pt)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imander et al. Evalu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 parasite control strategies for first-season grazing cattle in Sweden
Thamsborg et al. Integrated and biological control of parasites in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production systems
Masamha et al. Efficacy of Allium sativum (garlic) in controlling nematode parasites in sheep.
CN102307583B (zh) 控制吸血寄生虫的草药组合物
Matthews et al. Investigation of possible pumpkin seeds and ginger effects on 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 infection indicators in meat goat kids and lambs
Norton et al. Ciconiiformes (herons, ibises, spoonbills, storks)
Hammond Medical management of maned wolves (Chrysocyon brachyurus)
Johnson et al. 12. Gliders and possums
MacLean et al. Gruiformes (cranes, limpkins, rails, gallinules, coots, bustards)
Chitty Pigeons and doves
Milliken Ethnoveterinary data in Britain and Ireland: can native herbal medicine promote animal health?
Yadav et al. Medical management of Dipylidium caninum infected female cat: A case report
RU2350080C1 (ru) Растительный моллюскоцид
Njongui et al. Management of cattle parasitism and use of anthelmintics in mixed farming systems in the Vina Division, Cameroon
Lynch 13. Bandicoots and bilbies
Mortelmans et al. Considerations concerning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use of ivermectin to control tsetse flies in Africa
Adhana et al. Anthelmintic potency of garlic (Allium sativum) and neem (Azadirachta indica) combination as herbal anthelmintic in lactating Karan Fries cows
Ejinaka et al. Controlling Parasitic Diseases of Pigs Contributes to the Control of Parasitic Human Diseases in a Pig Industry Arena
Saunders Other insectivores and rodents
deCalesta 7 SynecologyParasitesand
Vivek et al. Study on necropsy findings and successful 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coccidiosis in Murrah graded buffalo calves
Glennon Effect of copper oxide needles on gastrointestinal parasites in grazing meat goats
Achhami Comparative study of gastrointestinal parasites of wild ruminants and chauris in Langtang National Park, Rasuwa, Nepal
Kayastha et al. BACKYARD POULTRY FARMING AND ITS IMPORTANC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NORTH EAST INDIA.
RU2317814C1 (ru) Таблетка-приманка для лечения цестодозов диких плотоядных животных и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