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70C - 高效全息自动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高效全息自动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70C
CN1023070C CN 91103172 CN91103172A CN1023070C CN 1023070 C CN1023070 C CN 1023070C CN 91103172 CN91103172 CN 91103172 CN 91103172 A CN91103172 A CN 91103172A CN 1023070 C CN1023070 C CN 102307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ulse
frequency
simulated sound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11031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01A (zh
Inventor
韩锡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110317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070C/zh
Publication of CN1057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高效全息自动治疗仪。包括信号发生器、调节器、导电耳模、模拟声切换显示电路和自动循环切换电路及IC电路,电子调幅调整电路脉冲变换升压输出电路,双报性脉冲产生电路开机瞬间幅度自动复位电路,及脉冲振动/多段分频时钟脉冲电路等。由于采用可塑电极,所以它能对全耳廓所有穴位均毫无遗漏并准确无误地全面自动扫描搜索和治疗并能输出模拟传统中进、退、捻、捣、留五种手法。效果的扫频变幅变速双向尖脉冲,从而大大提高了疗效。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根据生物穴位分布全息率理论和中医耳针学原理,并结合现代微电子技术和高分子技术研制的可实现自我服务的自动治疗仪。它适用于通过全息耳穴对人体近百种常见病进行自动扫描搜索治疗的高效全息自动治疗仪。
全息生物学是我国学者张颖清教授最先提出并于1985年公诸于世的。他认为局部包含有整体的信息,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人体任一节肢或其它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部分(称之为全息元)的穴位,如果以其在整体上对应的部位来命名,则穴位排列的结果,使每个节肢(例如第二掌骨节肢,见图1)或其它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部分(例如耳朵)恰象是整个人体的缩小。中医耳针学中也指出:人体的耳廓好比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在下,脚在上,耳腔(耳窝)对应人体内脏器官,耳朵其它部位对应身体各部位,见图2。耳朵就是人体疾病的窗口,当人体有病时,就会在耳廓对应的部位出现反应,如压痛、电阻变低等。这样祖国传统医学中,耳针学就成了穴位全息分布律理论的有力证据,并被包含在这一规律之中,可以说,全息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继续和发展。申请号88220030名为速效自动止痛器,实质也是全息治疗法的一种,其取穴部位只限于耳廓中的耳窝部分,它是以传统耳针学理论为基础的,其最大优点是把治疗脉冲的电特性与耳朵上的病理生理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发明了耳窝状电子耳模。从而实现了电脉冲治疗仪自动选穴自动治疗 的功能,摆脱了以往一贯依赖于人工逐点选穴治疗的落后局面。但由于其电极只做了耳窝形状,故触及不到耳廓中耳窝以外的部分,所以它只能以治疗内脏器官疾病为主,欲治疗除内脏器官以外的身体各部位疾病,很多只能通过耳窝内之辅助穴位间接地治疗,例如欲治疗座骨神经痛,则只能通过耳窝中辅助穴位“肝穴”来间接地治疗,其它主穴位均不在耳窝内。但是众所周知,仅借助于辅助穴位来治疗,其疗效总比不上直接通过主穴位及辅助穴位共同来治疗为佳,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除内脏器官外的身体各部位在耳窝中并非都有与之对应的穴位可寻的,这样本来祖国传统耳针可治疗的一百多种常见病,由于现有电子耳模不能复盖整个耳廓,致使自动治疗范围受到一定局限;另外现有技术中耳窝状电子耳模是用预制的钢模经加压热硫化成型的,不但成本高,还由于人耳的大小和外形是因人而异的,故仅靠若干副钢模预制出来的耳窝状电子耳模不可能与每一个人的耳中所有穴位均触及,而只能做到与部分穴位触及或只能与大多数穴位触及,这时如果未能触及到的穴位刚好是要选的电阻变低的病变穴位,则电脉冲将无法选中它,并刺激它。于是从现象反映出来的是对某些人的某些疾病治疗无效。为此,必须设法研制出一种不仅能触及每个人耳窝内所有穴位,而且能触及每个人全耳廓所有穴位的耳形电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自动扫描搜索治疗的问题。再则从中医针灸理论可知,为获得最佳疗效,针灸中采用了“进、退、捻、捣、留”五种手法,以防人体治疗过程中产生适应,影响疗效。现有技术中的治疗仪多数采用贺年卡中之音乐IC做信号源,由于此种IC 之音乐频谱较窄,无论是力度还是上下振幅均有限,故从示波器上观其波形为一针形波。且在其幅度的55%~100%处有间歇的低频上下摆动。这一波形虽比单一固定频率做信号源在使患者免适应方面获得了可喜的效果,但在长达30分钟的治疗过程中,这一单调的波形仍然易使患者产生适应而达不到最佳效果。为此必须设计一种免适应变频段扫频的宽频谱治疗仪,以变频段扫频变幅变速变幻莫测的波形充分模拟传统针灸中“进、退、捻、捣、留”五种手法的效果,并实现超手法治疗才是良策。另外现有技术中所有电脉冲治疗仪输出之针形脉冲均为单极性的。这是造成患者在治疗时耳朵一边有刺激感,而另一边无刺激感的原因之一。临床试验证明,单极性波形易使患者穴位产生极化,对疗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现有技术中所有电脉冲治疗仪之输出幅度调整器无一例外地使用机械式碳膜电位器,日久电位器常用段的碳膜严重磨损造成接触不良,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当调整到该磨损段时,时常感觉刺激时有时无,甚至根本感觉不到刺激,便误认为输出幅度不足而继续向增幅方向调整,然而当电位器滑臂跳过该磨损段后幅度突然猛增,超出了患者忍受的限度,致使患者受到这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而出现晕针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现代电子技术和高分子技术为一体的高效全息自动治疗仪。它以远远超出针灸中进、退、捻、捣、留五种手法效果的拾几种自动循环千变万化的变幅、变速双极性尖脉冲作为治疗源;以永不磨损的触摸式电子幅度调正器取代陈旧的机械式碳膜电位器;以性能优良的可塑导电 材料电极取代现有技术中预制成型的耳窝状电子耳模;以达为一切受用者高效率、宽范围、全自动地自我服务。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治疗仪采用时钟脉冲电路10为模拟声选声自动循环切换电路2和模拟声振荡频率自动循环切换电路8提供时钟脉冲,然后输入控制模拟声IC电路3,模拟声IC电路3根据输入不同,输出不同模拟声信号,该信号经有开机瞬间幅度自动复位功能的电子幅度调整电路4控制后输出到脉冲变换升压电路5,同时双极性脉冲产生电路7不断控制脉冲极性变换,这样可输出连续的,幅度可调的扫频、变幅,变速双极性尖脉冲到可塑导电耳模,给受用者全耳廓所有穴位进行全息耳穴的自动扫描搜索和治疗。
图1是第二掌骨节肢穴位反映人体部位图。
图2是耳朵穴位反映人体部位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气原理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电路图。
高效全息自动治疗仪框图如图3所示。它由脉冲振荡/多级分频时钟脉冲电路10,模拟声选声自动循环切换电路2,模拟声选声切换显示电路1,模拟声振荡频率自动循环切换电路8,模拟声频率切换显示电路9,模拟声IC电路3,双极性脉冲产生电路7,电子幅度调整电路4,开机瞬间幅度自动复位电路6,脉冲变换升压输出电路5,电源12和电极11等组成。
为了做到强度不断变化的刺激能在一个治疗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则必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获得尽可能多的周期完整的扫频、变幅、变速尖脉冲。而那种轻度刺激和无刺激的情况仅 起点缀或调味品的作用。亦即周期不完整的尖脉冲个数应占很小的比例,仅起调节作用。为此,仪器设计中由CMOS    IC    CD4060组成脉冲振荡和多级分频时钟脉冲输出电路10。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电路设计中精心设计了防穴位极化的双极性脉冲产生电路7和可获得多变宽频谱脉冲的五频段扫频自动循环切换电路2,及慢、中、快速三档变频段自动循环切换电路8。这样,五种波形本身就是分别在五个不同的频段内扫频的,加上再通过三频段自动循环切换,使每个扫频频段时而下移,时而上移,在示波器上观其波形则为尖脉冲时而上升慢,时而上升快。这些变幻莫测的尖脉冲有效地消除了人体产生适应的可能性。
由IC1各分频端的定时周期可知由Q7端输出的时钟脉冲其周期为:
t6=2.2R3C1×27≈4秒
它作为脉冲分配器IC6的时钟,使脉冲每隔4秒自动进行极性切换。由Q8端输出的时钟脉冲其周期为:
t2=2.2R3C1×28≈8秒
它作为脉冲分配器IC2的时钟,使五频段选声切换每隔8秒切换1档。由Q10端输出的时钟脉冲其周期为:
t5=2.2R3C1×210≈32秒
它作为脉冲分配器IC5的时钟,使模拟声IC的振荡频率每隔32秒自动更换,且三种频率自动进行循环。
这样,当在最低模拟声振荡频率工作时,选声端五种波形中周期最长者为4秒,以上各时序脉冲的配合可保证在该状态下可获得100%周期完整的双极性尖脉冲,总之,只要脉冲周期为 2n秒(n≤2,且n为整数),即可获得4×2-n个周期完整的尖脉冲。例如当脉冲周期为21秒时,便可获得4×2-1=4×1/2=2个周期完整的尖脉冲。又如当脉冲周期为2-2秒时,便可获得4×2-(-2)=4×4=16个周期完整的尖脉冲。
由于模拟声振荡频率的改变,有可能出现脉冲周期为2n秒,但条件为n≤2,且n为非整数的情况。例如由于振荡频率的改变,脉冲周期为21.3=213/10≈2.5秒。由于双极性切换周期为4秒(即每隔4秒将脉冲极性改变一次),于是在这一振荡频率下,将首先出现第一个周期为2.5秒的完整的尖脉冲,而第二个脉冲当升至其总幅度的60%处,即上升至1.5秒时,极性即被切换,这种占总幅度60%的脉冲,对于人体而言属一种轻度刺激。其数量在4秒内占总数的50%。
又如当脉冲周期为2-0.01=21/100≈0.99秒,于是将出现4个周期为0.99秒的完整的尖脉冲,而第五个脉冲当其上升至总幅度的4%时,极性开始切换。这个占总幅度4%的脉冲,对人体而言是感觉不到刺激的。其数量在4秒内占总数的20%。从以上两例可知,当振荡频率愈低,轻度刺激或无刺激的脉冲所占比例愈大,振荡频率愈高,轻度刺激或无刺激的脉冲所占比例愈小。由于五种波形中,只有其中一种波形周期最长,其余四种波形的周期均小于它,故该种周期最长的波形只占五种波形总数的20%,由于在频率分三档切换中,电路设计时已满足了在频率最低时其周期最长的一种波形能获得完整的周期,故有可能造成轻度刺激或无刺激的情况只能存在于中速、高速二档,该二档占总数为三档的66%,于是该种周期最长的波形在三档频率 的切换中,可能产生轻度刺激或无刺激的情况最大可能占总数的20%×66%=13.2%。又由于在4秒钟内,可能产生轻度刺激或无刺激的情况顶多占50%,故实际上能产生轻度刺激或无刺激的情况最大可能只占13.2%×50%=6.6%,这样一个比例,可真算得上是点缀或撒胡椒面了。
各部分原理如图4分述如下:
一.模拟声选声自动循环切换电路及模拟声选声切换显示电路工作原理。
合上开关K4,这时+Ec经R4加到IC2复位端R上,迫使IC2自动复位,此时IC2Q0端输出高电平,而其余输出端为低电平,晶体管BG1因正偏而导通,其集电极电位下降,IC2R端经二极管D1被箝在低电平,从而使IC2进入计数准备状态;同时IC3的选声端“1”接地,从而由IC3输出端输出第一种扫频方波信号。与此同时,发光管LED1发光,指示第一种波形正在输出中。当由IC1Q8端输出的时钟脉冲加到IC2 CL输入端时,使IC2Q1端输出高电平,而其余输出端为低电平,故除BG2导通外,其余BG1~BG5均截止。BG2集电极电位降低,导致IC2R端仍通过D2被箝在低电平上,即IC2依然处于计数状态。同时IC3的选声端“3”接地,从而由IC3输出端输出第二种扫频方波信号。与此同时发光管LED2发光,指示此刻第二种波形正在输出中,如此循环下去。当第五个时钟脉冲到来时,由于IC2R端出现正跳变而被复位,于是IC2Q0端又重现高电平,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
二.模拟声振荡频率自动循环切换电路及模拟声频率切换显示电路工作原理:
当合上开关K4,一个经C4、R21微分后的正向点脉冲作用于IC5清零端R,此时Q0端输出高电平,其余各端为低电平,此高电平信号分两路,一路去控制由IC4CD4066组成的电子模拟开关K1,使其导通,于是R11与R12串联后被跨接在模拟声IC3的第10、11脚两端,使IC3工作于最低频段。另一路则经R15、BG6去驱动LED6发光,指出IC3此刻工作于低速度。当由IC1Q10端输出的时钟脉冲加到IC5的CL端时,使IC5仅Q1端输出高电平,电子模拟开关K1、K3断开,而K2导通,于是R11与R13串联后被跨接在IC3第10、11脚两端,于是IC3又工作于另一中等速度。同时BG7导通,LED7发光,指示出IC3工作于中速。当第三个时钟脉冲到达IC5CL端时,Q3端输出之高电平,经二极管D8加到IC5复位端R,使IC5复位,于是IC5Q0端又输出高电平。如此周而复始。
三.双极性脉冲产生电路工作原理:
当合上开关K4,一个经C5、R22微分后的正脉冲作用于IC6之复位端R,使其清零,此时Q0端输出高电平,使BG9截止,其余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使BG10导通,此时当BG12导通时,+Ec将经BG10射极和集电极、二极管D7、脉冲变压器B之初级51、52端、BG12集、射极到地,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储存于变压器初级中。当BG12截止时,+Ec加不到BG9集电极,使其依然保持截止状态起到了隔离作用。如果无D6、D7,则当BG12截止时,+Ec将通过导通管BG10或BG9直接加到本来应当截止的BG9或BG10之集电极,使BG9或BG10也同时导通,在BG12截止的同时,BG10、BG9同时导能的结果将变压器B初级51、53两端短路,致使变压器次级感应不出脉冲。正因为D6、D7的隔离作用,使BG12截止时,BG9、BG10 中总有一管是截止的,避免了该二管同时导通将变压器初级短路的敝病。从而使BG12截止时,磁场急剧收缩,磁力线切割了次级线圈而感应出脉冲高压。同理,当由IC1Q7端输出的第一个时钟脉冲加到IC6CL端时,Q1输出高电平,使BG10截止,而Q0输出低电平,使BG9导通,于是当BG12导通时,+Ec经BG9射极、集电极、D6、变压器B之53、52端、BG12集、射极到地,当BG12截止时,在变压器B次级将感应出脉冲高压。由于变压器初级51、53两端具有180度相位差,故经脉冲变换后,在变压器B次级将产生正、负变化的双极性尖脉冲。
四.电子幅度调整器及开机瞬间幅度自动复零电路工作原理:
开机瞬间,由C2、R18组成的微分电路给BG11提供一个正向偏置电流而导通。存于C3中的电荷直接通过BG11射极,集电极放电完毕,VMOS管BG栅极因无正偏电压而截止,切断了由IC3B端输入BG12的信号回路。迫使仪器输出为零。达到了开机瞬间幅度自动复零的目的。
当用手触摸电极M1时,+Ec通过人体电阻及R19向C3充电,C3两端电压逐渐上升,使BG内阻RDS逐渐变小,从图4可知,IC3输出之扫频方波信号是经RDS与R20分压后加到BG12基极的,当RDS逐渐变小,则BG12基极获得的信号幅度便逐渐增大,于是经脉冲变换后的输出幅度也逐渐增大;当用手触摸电极M2时,C3中的电荷将通过R19,人体电阻逐渐对地放电,于是VMOS管栅极电压逐渐衰减,使BG内阻RDS逐渐增大,从而使加到BG12基极信号的幅度逐渐下降,使仪器输出逐渐减小。该电子幅度调正器是 无级、平滑调整的,且永远不会出现机械电位器磨损后带来的敝端。图4中M1、M2亦可分别用按钮开关K5、K6代替。
可塑导电材料电极用牙科医用自凝软衬垫材料和石墨粉或乙炔碳黑按比例制备而成,其中自凝软衬垫材料粉1份液2份与石墨粉或乙炔碳黑粉2份,经充分搅拌后,搁置约40分钟,待其出现拉丝现象后继续搅拌,至出现不粘手的面团状后再加1份石墨粉或乙炔碳黑粉,充分揉捏即可成可塑导电材料电极。它可通用于任何受用者,永不固化。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易行、经济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

Claims (6)

1、一种高效全息自动治疗仪,它包括信号发生器、调节器、导电耳模电极及电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分别由模拟声选声切换显示电路(1)、模拟声IC电路(3)、脉冲振荡/多级分频时钟脉冲电路(10)相连接的模拟声自动循环切换电路(2),上述电路(3)又分别与电子幅度调整电路(4)、模拟声振荡频率自动循环切换电路(8)相连接,以使电路(2)与电路(8)提供的控制脉冲控制电路(3),上述电路(4)又分别与脉冲变换升压输出电路(5)、开机瞬间幅度自动复位电路(6)相连,以使电路(8)控制电路(4)输出到电路(5),电路(5)又分别与电极(11)及双极性脉冲产生电路(7)相连、使电路(5)中的脉冲经电路(7)处理后输出连续的幅度可调的扫频、变幅、变速双极性尖脉冲到可塑导电耳模,另外电路(10)与电路(8)相连,还有模拟声频率切换显示电路(9)与模拟声振荡频率自动循环切换电路(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双极性脉冲产生电路由初级具有中心抽头的变压器和起倒相开关作用的三极管及隔离二极管组成,两只二极管的正极分别接两只三极管的集电极,两只二极管的负极分别接变压器初级的(51)(53)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电子幅度调整电路由触摸电极M1、M2或者按钮开关、电阻R19、R20、电容C8、场效应管BG组成,BG漏极接模拟声IC的输出端,源极接电阻R20及脉冲放大管之基极,栅极接电阻R19、电容C3及BG11的发射极,M1、M2分别接+Ec和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脉冲变换升压电路由脉冲放大管BG12、脉冲变压器B组成,BG12集电极接B的中心抽头,发射极接地,B的次级经插口J输出扫频、变幅、变速双极性尖脉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开机瞬间幅度自动复位电路由电阻R18、电容C2、三极管BG11组成,BG11的发射极与场效应管BG栅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可塑导电耳模由牙科用的自凝软衬垫材料、石墨粉或者乙炔碳黑制成。
CN 91103172 1991-05-10 1991-05-10 高效全息自动治疗仪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7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1103172 CN1023070C (zh) 1991-05-10 1991-05-10 高效全息自动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1103172 CN1023070C (zh) 1991-05-10 1991-05-10 高效全息自动治疗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01A CN1057401A (zh) 1992-01-01
CN1023070C true CN1023070C (zh) 1993-12-15

Family

ID=4905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110317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70C (zh) 1991-05-10 1991-05-10 高效全息自动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07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6324B (zh) * 2007-12-28 2012-01-11 祝英举 一种耳廓模型式电子检测治疗仪
CN101474127B (zh) * 2009-01-17 2011-04-27 东莞市南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电子针灸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01A (zh) 1992-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79410A3 (en) Living body stimulating apparatus
CN102335482A (zh) 混沌多维电刺激系统
CN1023070C (zh) 高效全息自动治疗仪
CN114432594A (zh) 一种电脉冲刺激电路
JP4627958B2 (ja) パルス電気刺激装置
CN205268827U (zh) 一种基于脉冲电刺激的血氧循环改善装置
CN2058854U (zh) 经络疏导仪
CN2163658Y (zh) 波形发生器
WO2021195958A1 (zh) 一种重建步态运动功能的双电极电子系统
CN2530667Y (zh) 电脉冲肌肉锻炼器
CN1086445A (zh) 多频电疗康复仪
CN1034715C (zh) 神经肌肉损伤治疗仪
CN1024393C (zh) 变频电子减肥机
CN102580237A (zh) 多功能智能肌肉电刺激治疗系统
CN1065599A (zh) 多功能治疗仪
CN2294737Y (zh) 音频针灸仪
CN1086735A (zh) 一种电脉冲中医整体治疗法
CN2031694U (zh) 变频式电子祛痛仪
CN117155350A (zh) 双峰波产生电路及电疗仪
CN1059602C (zh) 降血压治疗仪
CN1234430C (zh) 超反射脑磁治疗仪
CN203090254U (zh) 一种双相波电刺激助行装置
CN2255260Y (zh) 综合治疗仪
CN115549510A (zh) 用于实现正负脉冲零直流分量输出的肌电刺激电路
CN2234766Y (zh) 按摩靠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