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8302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8302A
CN102298302A CN2011100084588A CN201110008458A CN102298302A CN 102298302 A CN102298302 A CN 102298302A CN 2011100084588 A CN2011100084588 A CN 2011100084588A CN 201110008458 A CN201110008458 A CN 201110008458A CN 102298302 A CN102298302 A CN 102298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ing axle
main body
image carrier
attachment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84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泽常夫
安藤裕喜
保延智
松井敏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98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83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各具有图像承载体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承载体包括:保持图像的圆筒状图像承载体主体;插入图像承载体主体中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图像承载体主体的旋转轴;配合到旋转轴的端部并且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旋转轴的接合部件;从旋转轴的周面突出的、啮合到在图像承载体主体中形成的被啮合部以使图像承载体主体不能相对于旋转轴相对旋转的啮合部件;以及附接部件,其以沿旋转轴的轴向看时在啮合部件和附接部件之间形成的角度大致是90度的方式,连续地插入在接合部件中形成的第一通孔和在旋转轴中形成的第二通孔中并且固定,附接所述接合部件和旋转轴。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地,已经知道了这样一种结构:鼓轴插在感光体鼓中,感光鼓的鼓缘与鼓轴通过在与鼓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压配合的压入啮合销固定(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5-91793)。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能够抑制由于部件精度造成的多个图像承载体的周速波动所引起的图像移位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各具有图像承载体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承载体包括:圆筒状图像承载体主体,在该圆筒状图像承载体主体的表面上保持图像;旋转轴,该旋转轴插入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中,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接合部件,其设置为配合到所述旋转轴的端部,并且将旋转驱动力从装置主体侧传递到所述旋转轴;啮合部件,该啮合部件从所述旋转轴的周面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所述啮合部件啮合到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中形成的被啮合部,使得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不能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相对旋转;以及附接部件,该附接部件以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看时在所述啮合部件和所述附接部件之间形成的角度大致是90度的方式,连续地插入在所述接合部件中形成的第一通孔和在所述旋转轴中形成的第二通孔中并且固定,所述附接部件附接所述接合部件和所述旋转轴。
在第一方面中可能的是,在所述旋转轴中形成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贯穿方向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向正交,并且当沿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向看时,在所述第三通孔的贯穿方向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贯穿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大致是90度。
可能的是,所述啮合部件插入所述第三通孔中并且固定,使得所述啮合部件的两端部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周面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
可能的是,所述啮合部件是长度大于所述旋转轴的直径的销部件。
在第一方面中可能的是,所述被啮合部是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中的槽部,并且所述啮合部件的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周面突出的部分啮合到所述槽部。
可能的是,所述被啮合部是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中的槽部,并且所述啮合部件的两端部啮合到所述槽部。
在第一方面中可能的是,在所述接合部件的端部形成筒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端部插入所述筒部内部,并且在所述筒部形成所述第一通孔。
在第一方面中可能的是,所述附接部件是销部件。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各图像形成单元包括清洁部件,该清洁部件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的所述表面压接,并且清洁所述表面。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各具有图像承载体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承载体包括:圆筒状图像承载体主体,在该圆筒状图像承载体主体的表面上保持图像;旋转轴,其插入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中,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接合部件,其设置为配合到所述旋转轴的端部,并且将旋转驱动力从装置主体侧传递到所述旋转轴;啮合部件,其插入在所述旋转轴中形成的第三通孔并且固定,并且所述啮合部件的两端部从所述旋转轴的周面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所述啮合部件的所述两端部啮合到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中形成的被啮合部,使得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不能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相对旋转;以及附接部件,其以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看时在所述啮合部件和所述附接部件之间形成的角度大致是90度的方式,连续地插入在所述接合部件中形成的第一通孔以及在所述旋转轴中形成的第二通孔并且固定,所述附接部件附接所述接合部件和所述旋转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与当沿旋转轴的轴向看时在啮合部件和附接部件之间形成的角度未被设置为大致90度的结构相比,可以抑制由于部件精度造成的多个图像承载体的周速波动所引起的图像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凭借于与各图像承载体中的图像承载体主体的表面压接并且清洁该表面的清洁部件的结构,可以抑制由于部件精度造成的多个图像承载体的周速波动所引起的图像移位。
附图说明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感光体的一端部侧上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沿感光体的旋转轴方向看时啮合销和固定销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感光体的周速波动的图;以及
图6A和图6B是示出了比较示例中感光体的周速波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给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在图1中,箭头UP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向上方向,而另一个箭头LE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向左方向。图1中的图纸垂直方向前侧(近侧)被称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侧,并且表示正面。这里,记录纸张P用作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记录介质的一个示例。
如图1所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在装置主体10A的上部包括:自动原稿输送装置(馈送器)12,其一张一张地自动传送(馈送)多页原稿G;台板玻璃16,在其上放置有一页原稿G;以及原稿读取器14,其读取通过自动原稿馈送器12馈送的原稿G或放置在台板玻璃16上的原稿G。原稿读取器14包括光源18,该光源18用光照射通过自动原稿馈送器12馈送的原稿G或放置在台板玻璃16上的原稿G。
原稿读取器14包括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具有全速率反射镜20,该全速率反射镜20沿平行于台板玻璃16的方向反射由光源18照射并且在原稿G上反射的反射光;半速率反射镜22,其向下反射由全速率反射镜20反射的反射光;另一个半速率反射镜24,其沿平行于台板玻璃16的方向反射由半速率反射镜22反射的反射光以返回光;以及成像透镜26,由半速率反射镜24返回的反射光入射到成像透镜26中。
原稿读取器14包括光电转换元件(换能器)28,该光电转换元件(换能器)28将由成像透镜26所成像的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以及图像处理器29,其对由光电换能器28转换的电信号执行图像处理。这里,光源18、全速率反射镜20、半速率反射镜22和另一个半速率反射镜24可以沿台板玻璃16移动。
在读取放置在台板玻璃16上的原稿G的情况下,在光源18、全速率反射镜20、半速率反射镜22和另一个半速率反射镜24移动的同时,光源18用光照射放置在台板玻璃16上的原稿G,使得在原稿G上反射的反射光被成像到光电换能器28上。
另一方面,在读取通过自动原稿馈送器12馈送的原稿G的情况下,在光源18、全速率反射镜20、半速率反射镜22和另一个半速率反射镜24停止在预定位置的同时,光源18用光照射通过自动原稿馈送器12馈送的原稿G,使得在原稿G上反射的反射光被成像到光电换能器28上。
在装置主体10A的下部,设置有容纳各种尺寸的记录纸张P的纸张馈送器80、82、84和86。在各个纸张馈送器80、82、84和86中设置有供纸辊88,该供纸辊88将容纳在各个纸张馈送器80、82、84和86上的记录纸张P从各个纸张馈送器80、82、84和86向传送路径62馈送出。
一张一张地传送记录纸张P的一对传送辊90和另一对传送辊92分别设置在供纸辊88的传送方向下游侧。在馈送辊92的传送方向下游侧中设置有一对定位辊94,该对定位辊94临时停止记录纸张P,然后以预定的定时向二次转印位置馈送记录纸张P,这将随后描述。
同时,在装置主体10A的上下方向大致中间部分,提供有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的多个(即,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示例),以按照该顺序从图1中的左侧以多个单元的排列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预定角度的状态以预定间隔排列。
具体地,用于形成首先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后面将描述)上的黄色(Y)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0Y位于最高位置,而用于形成最后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的黑色(K)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0K位于最低位置。
在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上方,设置环状中间转印带32,该环状中间转印带32绕驱动旋转该带的驱动辊48、以从动方式旋转的支撑辊50、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辊54、第一惰辊56和第二惰辊58卷绕。在沿箭头A方向循环驱动中间转印带32的同时,将通过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形成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
如图2所示,针对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各包括:通过附图中未示出的驱动单元沿箭头D方向旋转的感光体34(作为图像承载体的示例);以及充电部件36,该充电部件36对感光体34的表面均匀地充电。而且,在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之下,沿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倾斜设置曝光单元40,该曝光单元40用与各颜色相对应的光对通过相应充电部件36均匀充电的感光体34的表面进行曝光,以形成相应的静电潜像。
在曝光单元40的壳体122内容纳有光学系统120,该光学系统120用光照射各颜色的感光体34,以用光对该表面进行曝光。光学系统120包括:附图中未示出的、发射光的光源;多棱镜124,其是反射并且偏转从光源发射的光的旋转多棱镜;透镜126,其允许通过多棱镜124反射的光穿过该透镜126;以及反射镜128,其反射穿过透镜126的光,以用光对感光体34的各表面进行曝光。
在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各个中,在感光体34的相对于充电部件36的旋转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作为显影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显影装置42,该显影装置42用各颜色的色调剂对形成在感光体34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使图像可视。在图像形成单元30Y的左侧上设置有向图像形成单元30等提供电力的电源41。
隔着中间转印带32在各感光体34的相对侧上设置有用于将形成在感光体34的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的一次转印辊46。在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各个中,在感光体34的相对于一次转印辊46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中设置有清洁器44,该清洁器44清洁未从感光体34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而残留在感光体34上的残留色调剂等。
如图4所示,清洁器44包括作为清洁部件的示例的清洁刮刀45。清洁刮刀45由诸如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制成,并且清洁刮刀45以预定压力和预定角度与各个感光体34的感光体主体34A的表面压接(即,清洁刮刀45抵压感光体主体34A的表面)。
在中间转印带32上方,设置有向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各显影装置42提供各颜色的色调剂的色调剂盒38Y、38M、38C和38K。这里,因为频繁使用黑色(K)色调剂,所以容纳黑色(K)色调剂的色调剂盒38K制作地大于其他色调剂盒。
清洁中间转印带32的表面的清洁装置52设置成隔着中间转印带32与驱动辊48相对。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辊60设置成隔着中间转印带32与支撑辊50相对。换句话说,在二次转印辊60和支撑辊50之间限定的位置用作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位置。
在二次转印辊60上方(即,在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将在二次转印位置处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的定影单元64。在记录纸张P的相对于定影单元64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传送上面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的一对传送辊66,并且在记录纸张P的相对于传送辊66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切换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切换门68。
在切换门68的传送方向下游侧上设置有向第一排出部69排出由切换到一个方向的切换门68引导的记录纸张P的第一排出辊70。在切换门68的传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第二排出辊74和第三排出辊78,以分别向第二排出部72和第三排出部76排出由在切换到另一个方向的切换门68引导并且由馈送辊73传送的记录纸张P。
在二次转印位置的右侧设置有,在记录纸张P的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反转并且传送记录纸张P的双面(两面)传送单元100。双面传送单元100设置有反转路径104,通过馈送辊73的反转旋转而传送的记录纸张P被馈送到该反转路径104中。而且,沿反转路径104设置多个传送辊102。通过传送辊102传送的记录纸张P以反转状态再次被传送到定位辊94。
在双面传送单元100的右侧设置有可折叠式手动供纸单元106。在反转路径104的向下侧设置有传送从打开的可折叠式手动供纸单元106提供的记录纸张P的供纸辊108及传送辊96和98。向定位辊94传送由传送辊96和98传送的记录纸张P。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将给出感光体34的结构的详细描述。如图3A和图3B所示,感光体34包括:圆筒感光体主体(感光体鼓)34A,在其表面(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旋转轴(鼓轴)35,其被插入感光体主体34A的中间轴向部(中空部)中,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感光体主体34A。
感光体34包括作为啮合部件的示例的啮合销114。通过啮合销114沿与旋转轴35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压配合(即,插入并且固定)到在旋转轴35中形成的通孔35B中,使得啮合销114的两端部从旋转轴35的周面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将啮合销114附接到旋转轴35。啮合销114形成为长度大于旋转轴35的直径。
啮合销114(啮合销114的两端部)从轴向配合(进入)到形成在感光体主体34A中的、作为被啮合部的示例的狭缝部(即,槽部)34B,以沿周向啮合。在该结构中,感光体主体34A不能相对于旋转轴35旋转。换句话说,感光体主体34A随着旋转轴35的旋转而旋转。
用于从装置主体10A侧向旋转轴35传递旋转驱动力的、作为接合部件的示例的接合部件110被设置为附接到旋转轴35的一个端部35A。接合部件110的筒(管)部112从外侧配合到旋转轴35的该一个端部35A(旋转轴35的该一个端部35A被插入到筒(管)部112中),并且通过作为后面将描述的、附接部件的示例的附接销116来附接。
具体地,在筒部112中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形成通孔112A,并且在旋转轴35的一个端部35A中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形成另一个通孔35C。长度大于旋转轴35的直径的附接销116被连续压配合(即,插入并且固定)到形成的通孔112A和通孔35C中,使得接合部件110附接到旋转轴35。
如图4所示,在啮合销114和附接销116之间形成的角度θ被设置为当沿旋转轴35的轴向看时大致是90度(θ大致等于90°)。换句话说,当沿旋转轴35的轴向观看时,形成在旋转轴35中的通孔35B和35C的贯穿方向互相偏离(不同)大致90°。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感光体34中,下面将描述操作。首先,从图像处理器29或外部向曝光装置40中按顺序输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数据。用从曝光装置40基于图像数据发射的光对与各颜色相对应的感光体34(即,感光体主体34A)的表面进行曝光,并且在感光体34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形成在感光体34上的静电潜像通过各个显影装置42Y、42M、42C和42K被显影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然后,按顺序形成在感光体34上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以叠印的方式通过一次转印辊46被转印到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向上倾斜设置的中间转印带32上。
此时,在感光体34中,在啮合销114和附接销116之间形成的角度θ被设置为当沿旋转轴35的轴向看时大致是90度(θ大致等于90°)。因此,由于狭缝34B和啮合销114之间沿周向的间隙所造成的感光体主体34A和旋转轴35的(轻微)松动,和由于通孔35C和112A二者与附接销116之间沿周向的间隙所造成的接合部件110和旋转轴35的(轻微)松动不会同时出现。
清洁刮刀45以预定压力和预定角度压接在感光体主体34A上(即,清洁刮刀45抵压感光体主体34A的表面)。因此,由于在感光体主体34A形成的狭缝34B和啮合销114之间的松动在感光体34容易出现周速波动(即,旋转变动)。
此外,向接合部件110传递来自设置在装置主体10A中的附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源的旋转驱动力。因此,由于在筒部112中形成的通孔112A和在旋转轴35中形成的通孔35C二者与附接销116之间的松动在感光体34容易出现周速波动(即,旋转变动)。
但是,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啮合销114和附接销116的贯穿方向以彼此大致90°的相位设置,因此在啮合销114和附接销116的各个部件,不会同时出现影响颜色移位(即,图像移位)的松动。以这种方式,可以抑制由于部件精度(即,感光体主体34A和旋转轴35之间的组装精度和接合部件110与旋转轴35之间的组装精度)所造成的各个感光体34的周速波动所引起的颜色移位。
将参照图5A、图5B、图6A和图6B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图6A和图6B示出了比较示例。在比较示例中所示的感光体34中,尽管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啮合销114和附接销116之间形成的角度θ被设置成当沿旋转轴35的轴向看时为0°。也就是说,啮合销114和附接销116互相平行地沿相同方向压配合。
如图6A所示,由感光体主体34A和旋转轴35之间的松动所造成的周速波动的峰与由接合部件110和旋转轴35之间的松动所造成的周速波动的峰交叠。换句话说,感光体主体34A和旋转轴35之间的松动以及接合部件110和旋转轴35之间的松动同时发生。
如图6B所示,如果在旋转轴35从如图6A所示的状态旋转180°的状态下,啮合销114被插入(即,配合)到狭缝34B中(即,在销的相位180度反转的情况下),则显示出类似的现象。这里,图6B中所示的松动大于图6A中所示的松动。通常很难通过区分图6A中所示的感光体34的状态和图6B中所示的感光体34的状态来进行组装。通常地,这两个状态混合在单个图像形成装置10中。结果,由于各个感光体34的周速波动所造成的颜色移位可能变大(即,明显)。
相反,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感光体34中,如图5A所示,由感光体主体34A和旋转轴35之间的松动所造成的周速波动的峰与由于接合部件110和旋转轴35之间的松动所造成的周速波动的峰不交叠(即,峰彼此偏移在半个峰周期以内)。换句话说,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感光体34中,感光体主体34A和旋转轴35之间的松动以及接合部件110和旋转轴35之间的松动不是同时发生的。
如图5B所示,如果在旋转轴35从如图5A所示的状态旋转180°的状态中,啮合销114被插入(即,配合)狭缝34B中(即,在销的相位180度反转的情况下),则显示出类似的现象。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感光体34中,在图5A中所示的状态和图5B中所示的状态之间的周速波动值(与图6A和图6B所示的状态相比)没有(实质性)差别。因此,与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情况相比,即使混合图5A和图5B中所示的感光体34(在单个图像形成装置10中),也可以抑制由周速波动所造成的颜色移位。
附带地,由于预先通过压配合将啮合销114附接到旋转轴35,然后在该状态下啮合销114被插入到狭缝34B中,因此可以提高感光体34的组装特性以及在拆开感光体34时的再循环能力。附加地,通孔35B和35C仅形成在旋转轴35处,当沿感光体34中的旋转轴35的轴向看时它们大致互相偏移90°,因此不需要复杂的形状和部件结构。因此,可以以降低的成本配置感光体34。而且,可以以节省空间的方式配置感光体34的周围,因此在图像形成单元30中消耗部件可以用新部件安全地更换。
尽管已经借助于附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但是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例如,啮合销114的结构不限于被压配合并且附接到通孔35B的销,其可以通过焊接等以从旋转轴35的周面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的方式附接在旋转轴35的周面。可替换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图像承载体不仅应用于附图中所示的感光体34,还以相同的方式应用到未示出的转印鼓等。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各具有图像承载体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承载体包括:
圆筒状图像承载体主体,在所述圆筒状图像承载体主体的表面上保持图像;
旋转轴,该旋转轴插入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中,并且该旋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
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设置为配合到所述旋转轴的端部,并且该接合部件将旋转驱动力从装置主体侧传递到所述旋转轴;
啮合部件,其从所述旋转轴的周面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所述啮合部件啮合到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中形成的被啮合部,使得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不能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相对旋转;以及
附接部件,该附接部件以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看时在所述啮合部件和所述附接部件之间形成的角度大致是90度的方式,连续地插入在所述接合部件中形成的第一通孔和在所述旋转轴中形成的第二通孔中并且固定,所述附接部件附接所述接合部件和所述旋转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各图像形成单元包括清洁部件,该清洁部件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的所述表面压接,并且所述清洁部件清洁所述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旋转轴中形成有第三通孔,
所述第三通孔的贯穿方向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向正交,并且
当沿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向看时,在所述第三通孔的贯穿方向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贯穿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大致是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啮合部件插入所述第三通孔中并且固定,使得所述啮合部件的两端部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周面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啮合部件是长度大于所述旋转轴的直径的销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被啮合部是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中的槽部,并且所述啮合部件的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周面突出的部分啮合到所述槽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被啮合部是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中的槽部,并且所述啮合部件的两端部啮合到所述槽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接合部件的端部形成筒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端部插入所述筒部内部,并且在所述筒部形成所述第一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附接部件是销部件。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各具有图像承载体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承载体包括:
圆筒状图像承载体主体,在该圆筒状图像承载体主体的表面上保持图像;
旋转轴,该旋转轴插入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中,并且该旋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
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设置为配合到所述旋转轴的端部,并且该接合部件将旋转驱动力从装置主体侧传递到所述旋转轴;
啮合部件,该啮合部件插入在所述旋转轴中形成的第三通孔并且固定,并且所述啮合部件的两端部从所述旋转轴的周面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所述啮合部件的所述两端部啮合到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中形成的被啮合部,使得所述图像承载体主体不能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相对旋转;以及
附接部件,该附接部件以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看时在所述啮合部件和所述附接部件之间形成的角度大致是90度的方式,连续地插入在所述接合部件中形成的第一通孔以及在所述旋转轴中形成的第二通孔并且固定,所述附接部件附接所述接合部件和所述旋转轴。
CN2011100084588A 2010-06-28 2011-01-14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22983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6976A JP2012008504A (ja) 2010-06-28 2010-06-28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46976 2010-06-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8302A true CN102298302A (zh) 2011-12-28

Family

ID=45352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84588A Pending CN102298302A (zh) 2010-06-28 2011-01-14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54109B2 (zh)
JP (1) JP2012008504A (zh)
CN (1) CN10229830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09102B2 (en) * 2012-10-31 2014-12-09 Clover Technologies Group, LLP Electrophotographic drum gear flange socket configurations
JP5791691B2 (ja) * 2013-12-11 2015-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87603B2 (ja) 2014-06-06 2018-03-07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軸受部材、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現像ローラ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軸受部材の製造方法
JP7071221B2 (ja) 2018-06-05 2022-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6839A (zh) * 2004-05-11 2005-11-16 佳能株式会社 电摄影感光鼓、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JP2006090413A (ja) * 2004-09-22 2006-04-06 Fuji Xerox Co Ltd 軸受
CN201489277U (zh) * 2009-08-05 2010-05-26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动力传输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82627B2 (ja) 1999-11-18 2006-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54564A (ja) 1999-11-29 2001-06-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1793A (ja) 2003-09-18 2005-04-0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感光体ドラム、画像形成装置
JP4987367B2 (ja) * 2006-06-30 2012-07-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連結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6839A (zh) * 2004-05-11 2005-11-16 佳能株式会社 电摄影感光鼓、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JP2006090413A (ja) * 2004-09-22 2006-04-06 Fuji Xerox Co Ltd 軸受
CN201489277U (zh) * 2009-08-05 2010-05-26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动力传输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54109B2 (en) 2013-10-08
JP2012008504A (ja) 2012-01-12
US20110318054A1 (en) 2011-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9202B2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unit having a driving roller cleaning device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72723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detachable cartridge including a photoconductive drum with axis shaft having a minimal rotational eccentricity,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58247B2 (ja) 駆動伝達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588385B2 (en) Coupl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EP0833235B1 (en) Process cartridge including a cleaning means and method for its assembling
JP5339026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421235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04400B2 (en) Charging device capable of efficiently charging image carrier
EP2595004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power-transmission assembly
JP20011476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9830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896103B2 (ja) 伝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488215B2 (en) Driv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658709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08964B2 (ja) 駆動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1346A (ja) 回転体の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58633B (zh) 组合齿轮、拆装组合件及使用了它们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20407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83017B2 (ja) 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82752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11860564B2 (en) Drive transmitter, drive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drive transmit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drive device
CN107239020B (zh) 显影剂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52187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JP394420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22174375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