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7512A - 复叠式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复叠式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7512A
CN102297512A CN2011102306836A CN201110230683A CN102297512A CN 102297512 A CN102297512 A CN 102297512A CN 2011102306836 A CN2011102306836 A CN 2011102306836A CN 201110230683 A CN201110230683 A CN 201110230683A CN 102297512 A CN102297512 A CN 102297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heat exchanger
storing tank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06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全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2306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975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97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75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叠式热泵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管翅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储水水箱;所述第一压缩机、所述管翅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管道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管道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储水水箱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可以有效的降低单个压缩机的压缩比,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低温运行时压缩机的电机的温度,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并减小压缩机的耗能,实现提高了复叠式热泵系统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复叠式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叠式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热泵热水机被广泛的用于向用户供给日常生活热水,热泵热水机通常包括压缩机、管翅换热器和储水水箱,介质经过压缩机和管翅换热器处理后进入到热水箱中对热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从而通过热水箱输出热水,输出的热水可以直接供用户洗刷,也可以输送到散热器中进行散热。由上可知,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热泵热水机采用单级压缩机,低温运行时压缩机的压缩比较大,造成现有技术中的热泵热水机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叠式热泵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泵热水机可靠性较低的缺陷,实现提高复叠式热泵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叠式热泵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管翅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储水水箱;所述第一压缩机、所述管翅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管道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管道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储水水箱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复叠式热泵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可以有效的降低单个压缩机的压缩比,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低温运行时压缩机的电机的温度,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并减小压缩机的耗能,实现提高了复叠式热泵系统的可靠性。
如上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还包括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包括第二储水水箱、水泵和风机排管,所述第二储水水箱、所述水泵和所述风机排管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储水水箱和所述风机排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
如上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所述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与所述第一储水水箱连接。
如上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所述第一换热器为三介质换热器。
如上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双介质换热器;所述复叠式热泵系统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水水箱连接。
如上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所述复叠式热泵系统还包括即热式辅助热水器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插在所述第一储水水箱中,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即热式辅助热水器的一端连接。
如上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所述即热式辅助热水器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水温控制器和水流检测装置。
如上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所述第二换热器为三介质换热器;所述复叠式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三储水水箱和散热器,所述第三储水水箱、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管道相互连接。
如上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二太阳能集热装置,所述第二太阳能集热装置与所述第三储水水箱连接。
如上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所述第一储水水箱中设置有相变蓄热装置,所述第二储水水箱中设置有相变蓄冷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复叠式热泵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复叠式热泵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复叠式热泵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1、第二压缩机7、管翅换热器5、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8和第一储水水箱14;第一压缩机1、管翅换热器5和第一换热器2通过管道(未图示)相互连接,第二压缩机7、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8通过管道相互连接,第二换热器8与第一储水水箱14连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换热器2为三介质换热器。其中,第一储水水箱14中设置有相变蓄热装置15,通过相变蓄热装置15实现第一储水水箱14中水与相变蓄热装置15中的相变材料进行热交换。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压缩机1和管翅换热器5的介质经过压缩处理后,第一压缩机1中压缩处理过的介质经过第一换热器2与第二压缩机7中的相变材料进行热交换,并且第二压缩机7中的介质经过压缩后通过第二换热器8与第一储水水箱14中的水进行热交换。通过第一压缩机1和第二压缩机7分级进行压缩处理,有效的降低了单个压缩机的压缩比。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可以还包括空调装置,空调装置包括第二储水水箱20、水泵24和风机排管25,第二储水水箱20、水泵24和风机排管25依次连接,第二储水水箱20和风机排管25分别与第一换热器2连接。具体的,通过设置空调装置,使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即可用供用热水,又可以通过空调装置制冷或制热以改变环境温度。另外,第二储水水箱20中设置有相变蓄冷装置21。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可以还包括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29,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29与第一储水水箱14连接。具体的,通过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29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太阳能事先加热第一储水水箱14中的水,从而使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的加热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可以有效的降低了单个压缩机的压缩比,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低温运行时压缩机的电机的温度,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并减小压缩机的耗能,实现提高了复叠式热泵系统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中的第二换热器可以为双介质换热器,也可以为三介质换热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中的第二换热器8为双介质换热器;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还包括散热器13,散热器13的一端与第二换热器8连接,散热器13的另一端与第一储水水箱14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器13可以为暖气片或地暖等,第二换热器8输出的高温介质可以加热散热器13,通过散热器3向外界散发热量,以实现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供暖的功能。另外,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可以还包括即热式辅助热水器33和换热器32,换热器32插在第一储水水箱14中,换热器32和即热式辅助热水器33的一端连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即热式辅助热水器33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水温控制器34和水流检测装置35。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具体可以包括如下部件:第一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一储液器3、第一膨胀阀4、管翅换热器5、第一汽液分离器6、第二压缩机7、第二换热器8、第二储液器9、第二膨胀阀10、第二汽液分离器11、第一电磁阀12、散热器13、第一储水水箱14、第一储水水箱14中的相变蓄热装置15、第一闸阀16、第一水泵17、、第二闸阀19、第二储水水箱20、第二储水水箱20中的相变蓄冷装置21、第二储水水箱20补液止回阀22、第三闸阀23、水泵24、风机排管25、第三电磁阀26、第四闸阀27、第五闸阀28、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29、第二储水水箱20补液止回阀30、自来水进水止回阀31、第一储水水箱14中的换热器32、即热式辅助热水器33、水温控制器34、水流检测装置35、第六闸阀36,上述各个部件按照图1用相应的管道连接,形成流量调节方式带有相变蓄冷和储热功能的适应低温环境的复叠式多功能热泵热水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形成七个循环组合:
循环1、介质在第一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一储液器3、第一膨胀阀4、管翅换热器5和第一汽液分离器6之间循环,其中,循环1中使用的介质可以是R744、R410A、R22、R134a和R417A等物质的其中一种;
循环2、介质在第一换热器2、第二压缩机7、第二换热器8、第二储液器9、第二膨胀阀10和第二汽液分离器11之间循环,其中,循环2中使用的介质可以是R744、R410A、R22、R134a和R417A等物质的其中一种;
循环3、介质在第二换热器8、第一电磁阀12、散热器13和第一储水水箱14之间循环,其中,循环3中使用的介质可以是水、盐水类物质、乙二醇、PAO油等物质的其中一种;
循环4、介质在第二换热器8、第二电磁阀18和第一储水水箱14之间循环,其中,循环4中使用的介质可以是水、盐水类物质、乙二醇、PAO油等物质的其中一种;
循环5、介质在第一换热器2、第二储水水箱20、第三闸阀23、水泵24、风机排管25和第三电磁阀26之间循环,其中,循环5中使用的介质可以是水、盐水类物质、乙二醇、PAO油等物质的其中一种;
循环6、介质在第一储水水箱14、第五闸阀28、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29和第四闸阀27之间循环,其中,循环6中使用的介质可以是水、盐水类物质、乙二醇、PAO油等物质的其中一种;
循环7、介质在第一储水水箱14、换热器32、即热式辅助热水器33、水温控制器34、水流检测装置35和第六闸阀36中流动,其中,循环7中使用的介质为水。
夏季制冷和产热水工作运行:
图1所示技术方案工作是循环1为一个压缩冷凝循环,循环2是另一个压缩冷凝循环,两个循环均采用制冷或热泵循环方式,中间采用三介质的冷凝蒸发装置进行换热,将环境热量供给用于采暖和生活热水,并在夏天时将冷量供给室内环境。特点如下:
1)采暖热水循环自封闭(循环3),并采用蓄热方式。
2)空调系统循环自封闭(循环5),并采用蓄冷方式。
3)生活热水循环供热系统自封闭(循环7),并采用蓄热方式,冷水通过和蓄热水箱热交换后升温,供生活热水使用。
4)太阳能循环自封闭(循环6),并采用蓄热方式。
5)夏天带制冷功能时,循环1关闭,循环2采用制冷方式,对循环5介质冷却,同时将热量供给循环4,当循环4所需蓄热和热水使用储备足够时,循环2和循环4关闭,开启循环1和循环5,进行制冷运行,给室内环境制冷。通过这样的运行,可以达到先利用室内热量加热生活热水,冷量和热量联产,当生活热水满足要求后,再通过制冷循环满足对室内环境的降温。在室内环境不需要控制时,开启循环2、4和5,通过运行达到对相变蓄冷装置21介质制冷储冷,同时对相变储热装置15进行储热,当环境需要进行制冷时,可以通过循环5相变蓄冷冷量制冷,也可以通过循环2制冷循环制冷,当冷量需求较大时,可以同时将相变蓄冷冷量制冷和循环2制冷循环制冷一起开启进行制冷。需要生活热水时,可以先利用相变储热装置15的热量加热生活热水,当能量消耗完时,可以利用循环4进行加热,当温度达不到的使用要求时,循环7开启,即热式辅助热水器33根据水流检测装置35开启,温度根据水温控制器34的检测自动进行热量补偿。该装置制冷和制热可同时进行,也可异步进行。图1所示技术方案工作当夏季运行时,在室内环境不需要控制时,开启循环2、4和5,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水泵可以采用高速运行方案,缩短运行周期,当蒸发温度逐渐下降,冷凝温度逐渐上升时,压缩机运行频率可逐渐降低,接近要求时,泵的运行频率也将逐渐降低;当环境需要进行制冷时,由于初期负荷加大,压缩机和泵高速运行,当负荷逐渐变低,运行频率逐渐下降,当达到要求时,压缩机和泵将在低频下运行,满足维系冷量即可。在整个系统运行还是停止,对于循环6即太阳能集热循环一直在开启运行,由第四闸阀27、第五闸阀28、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29组成为的太阳能加热循环装置将第一储水水箱14的循环介质加热;同时第一储水水箱14中的相变蓄热装置15吸收第一储水水箱14的循环介质的热量,当温度达到时进行相变。
春秋中间季节工作运行:
春秋中间季节运行时不需要制冷,循环5可以关闭,循环1、2和4运行,加热生活热水。循环1、2采用热泵方式,循环1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循环2利用循环1的热量,循环4吸收循环1和循环2的复叠产生的高温热量,将循环4中的循环介质加热,当循环4所需蓄热和热水使用储备足够时,循环1、2和4关闭。当使用热水时循环7的生活热水满足要求后,同时对相变储热装置15进行储热。可以先利用相变储热装置15的热量加热生活热水,当能量消耗完时,可以利用循环1、2和4进行加热,当温度达不到的使用要求时,循环7开启,即热式辅助热水器33根据水流检测装置35开启,温度根据水温控制器34的检测自动进行热量补偿。春暖乍寒,在室内温度比较低时,循环1、2、3和4运行,开启采暖散热器,对室内进行采暖加热;当蓄热和热水使用储备足够时,循环1、2和4关闭,利用第一储水水箱14中介质储存的热量和第一储水水箱14中的相变蓄热装置15储存的热量来对进行采暖。图1所示技术方案工作当春秋中间季节运行时,同时对储热装置15进行储热时,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水泵可以采用高速运行方案,缩短运行周期,当蒸发温度逐渐下降,冷凝温度逐渐上升时,压缩机运行频率可逐渐降低,接近要求时,泵的运行频率也将逐渐降低;当采暖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水泵可以采用高速运行方案,来提高加大制热能力,采暖温度很快的达到;当热水使用和采暖同时进行时,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水泵可以采用高速运行方案,来提高加大制热能力,当温度达不到的使用要求时,循环7开启,即热式辅助热水器33根据水流检测装置35开启,温度根据水温控制器34的检测自动进行热量补偿,提高出水温度;在整个系统运行还是停止,对于循环6即太阳能集热循环一直在开启运行,由第四闸阀27、第五闸阀28、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29组成为的太阳能加热循环装置将第一储水水箱14的循环介质加热;同时第一储水水箱14中的相变蓄热装置15吸收第一储水水箱14的循环介质的热量,当温度达到时进行相变。
冬季工作运行:
冬季运行时不需要制冷,循环5关闭,循环1、2、4、6运行,加热生活热水和采暖。冬季时需要采暖,循环3可开通暖气回路运行,达到采暖和生活热水同时供给的要求。循环1、2采用热泵方式,循环1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循环2利用循环1的热量,循环4吸收循环1和循环2的复叠产生的高温热量,将循环4中的循环介质加热,当循环4所需蓄热和热水使用储备足够时,循环1、2和4关闭。当使用热水时循环7的生活热水满足要求后,同时对相变储热装置15进行储热。可以先利用相变储热装置15的热量加热生活热水,当能量消耗完时,可以利用循环1、2和4进行加热,当温度达不到的使用要求时,循环7开启,即热式辅助热水器33根据水流检测装置35开启,温度根据水温控制器34的检测自动进行热量补偿。循环3开通暖气回路运行,在室内温度比较低时,循环1、2、3和4运行,开启采暖散热器,对室内进行采暖加热;当蓄热和热水使用储备足够时,循环1、2和4关闭,利用第一储水水箱14中介质储存的热量和第一储水水箱14中的相变蓄热装置15储存的热量来对进行采暖。图1所示技术方案工作冬季运行时,同时对储热装置15进行储热时,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水泵可以采用高速运行方案,缩短运行周期,当室外的环境温度比较低,蒸发温度逐渐下降,冷凝温度逐渐上升时,压缩机运行频率可逐渐降低,接近要求时,泵的运行频率也将逐渐降低;当用水温度和采暖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水泵可以采用高速运行方案,来提高加大制热能力,使热水使用和循环3的采暖温度很快的达到;当热水使用和采暖同时进行时,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水泵可以采用高速运行方案,来提高加大制热能力,当温度达不到的使用要求时,循环7开启,即热式辅助热水器33根据水流检测装置35开启,温度根据水温控制器34的检测自动进行热量补偿,提高出水温度;在整个系统运行还是停止,对于循环6即太阳能集热循环一直在开启运行,由第四闸阀27、第五闸阀28、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29组成为的太阳能加热循环装置将第一储水水箱14的循环介质加热;同时第一储水水箱14中的相变蓄热装置15吸收第一储水水箱14的循环介质的热量,当温度达到时进行相变。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中的第二换热器8为三介质换热器;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可以还包括第三储水水箱15和散热器14,第三储水水箱15、散热器14和第二换热器8通过管道相互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器14可以为暖气片或地暖等,第二换热器8输出的高温介质可以加热第三储水水箱15中的水,第三储水水箱15中的水再进入到散热器13,通过散热器3向外界散发热量,以实现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供暖的功能。另外,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可以还包括第二太阳能集热装置38,第二太阳能集热装置38与第三储水水箱15连接。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具体可以包括如下部件:第一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一储液器3、第一膨胀阀4、管翅换热器5、第一汽液分离器6、第二压缩机7、第二换热器8、第二储液器9、第二膨胀阀10、第二汽液分离器11、第一电磁阀12、第一闸阀13、散热器14、第三储水水箱15、第三储水水箱15中的相变蓄热装置16、第三储水水箱15补液止回阀17、第二闸阀18、第一水泵19、第一储水水箱20、第一储水水箱20取水第三闸阀21、第一储水水箱20中的相变蓄热装置22、第四闸阀23、第二水泵24、第一储水水箱20补液止回阀25、第五闸阀26、第二储水水箱27、第二储水水箱27中相变蓄冷装置28、第二储水水箱27补液止回阀29、第六闸阀30、水泵31、风机排管32、电磁阀33、第七闸阀34、第八闸阀35、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36、第九闸阀37、第二太阳能集热装置38、第十闸阀39,上述各个部件按照图2用相应的管道连接,形成流量调节方式带有相变蓄冷和储热功能的适应低温环境的复叠式多功能热泵热水装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复叠式热泵系统形成七个循环组合:
循环1、介质在第一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一储液器3、第一膨胀阀4、管翅换热器5和第一汽液分离器6之间循环,其中,循环1中使用的介质可以是R744、R410A、R22、R134a和R417A等物质的其中一种;
循环2、介质在第一换热器2、第二压缩机7、第二换热器8、第二储液器9、第二膨胀阀10和第二汽液分离器11之间循环,其中,循环2中使用的介质可以是R744、R410A、R22、R134a和R417A等物质的其中一种;
循环3、介质在第二换热器8、第一电磁阀12、第一闸阀13、散热器14、第三储水水箱15第二闸阀18和第一水泵19之间循环,其中,循环3中使用的介质可以是水、盐水类物质、乙二醇、PAO油等物质的其中一种;
循环4、介质在第二换热器8、第四闸阀23、第二水泵24和第一储水水箱20之间流动,其中,循环4中使用的介质可以是水;
循环5、介质在第一换热器2、第二储水水箱27、第六闸阀30、水泵31、风机排管32和电磁阀33之间循环,其中,循环5中使用的介质可以是水、盐水类物质、乙二醇、PAO油等物质的其中一种;
循环6、介质在第一储水水箱20、第七闸阀34、第八闸阀35和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36之间循环,其中,循环6中使用的介质可以是水、盐水类物质、乙二醇、PAO油等物质的其中一种;
循环7、介质在第三储水水箱15、第九闸阀37、第二太阳能集热装置38和第十闸阀39中循环,其中,循环7中使用的介质可以是水、盐水类物质、乙二醇、PAO油等物质的其中一种。
图2所示技术方案工作是循环1为一个压缩冷凝循环,循环2是另一个压缩冷凝循环,两个循环均采用制冷或热泵循环方式,中间采用三介质的冷凝蒸发装置进行换热,将环境热量供给用于采暖和生活热水,并在夏天时将冷量供给室内环境。特点如下:
1)采暖热水循环自封闭(循环3),并采用蓄热方式。
2)空调系统循环自封闭(循环5),并采用蓄冷方式。
3)生活热水循环供热系统自封闭(循环4),并采用蓄热方式,冷水通过和蓄热水箱热交换后升温,供生活热水使用。
4)太阳能循环自封闭(循环6、循环7),并采用蓄热方式。
5)夏天带制冷功能时,循环1关闭,循环2采用制冷方式,对循环5介质冷却,同时将热量供给循环4,当循环4所需蓄热和热水使用储备足够时,循环2和循环4关闭,开启循环1和循环5,进行制冷运行,给室内环境制冷。通过这样的运行,可以达到先利用室内热量加热生活热水,冷量和热量联产,当生活热水满足要求后,再通过制冷循环满足对室内环境的降温。在室内环境不需要控制时,开启循环2、4和5,通过运行达到对相变蓄冷装置28介质制冷储冷,同时对相变储热装置22进行储热,当环境需要进行制冷时,可以通过循环5相变蓄冷冷量制冷,也可以通过循环2制冷循环制冷,当冷量需求较大时,可以同时将相变蓄冷冷量制冷和循环2制冷循环制冷一起开启进行制冷。需要生活热水时,可以先利用相变储热装置15的热量加热生活热水。图2所示技术方案工作当夏季运行时,在室内环境不需要控制时,开启循环2、4和5,通过运行达到对相变蓄冷装置介质制冷28,同时对储热装置22进行储热时,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水泵可以采用高速运行方案,缩短运行周期,当蒸发温度逐渐下降,冷凝温度逐渐上升时,压缩机运行频率可逐渐降低,接近要求时,泵的运行频率也将逐渐降低;当环境需要进行制冷时,由于初期负荷加大,压缩机和泵高速运行,当负荷逐渐变低,运行频率逐渐下降,当达到要求时,压缩机和泵将在低频下运行,满足维系冷量即可。在整个系统运行还是停止,对于循环6和循环7即太阳能集热循环一直在开启运行,由第七闸阀34、第八闸阀35、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36组成的循环6第一太阳能加热循环装置将第一储水水箱20的循环介质加热和第九闸阀37、第二太阳能集热装置38、第十闸阀39组成的循环7第二太阳能加热循环装置将第三储水水箱15的循环介质加热;同时第一储水水箱20中的相变蓄热装置22吸收第一储水水箱2022的循环介质的热量,当温度达到时进行相变,第三储水水箱15中的相变蓄热装置16吸收暖膨胀水箱15的循环介质的热量,当温度达到时进行相变,进行能量的储存。
春秋中间季节工作运行:
春秋中间季节运行时不需要制冷,循环5可以关闭,循环1、2和4运行,加热生活热水。循环1、2采用热泵方式,循环1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循环2利用循环1的热量,循环4吸收循环1和循环2的复叠产生的高温热量,将循环4中的循环介质加热,当循环4所需蓄热和热水使用储备足够时,循环1、2和4关闭。当使用热水时生活热水满足要求后,同时对相变储热装置22进行储热。可以先利用相变储热装置22的热量加热生活热水,当能量消耗完时,可以利用循环1、2和4进行循环加热,。春暖乍寒,在室内温度比较低时,循环1、2、3和4运行,开启散热器14,对室内进行采暖加热;当蓄热和热水使用储备足够时,循环1、2和4关闭,利用第三储水水箱15和第三储水水箱15中的相变蓄热装置16储存的热量来对进行采暖。图2所示技术方案工作当春秋中间季节运行时,同时第三储水水箱15中的相变蓄热装置16第一储水水箱20中的相变蓄热装置22进行储热时,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水泵可以采用高速运行方案,缩短运行周期,当蒸发温度逐渐下降,冷凝温度逐渐上升时,压缩机运行频率可逐渐降低,接近要求时,泵的运行频率也将逐渐降低;当采暖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水泵可以采用高速运行方案,来提高加大制热能力,采暖温度很快的达到;当热水使用和采暖同时进行时,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水泵可以采用高速运行方案,来提高加大制热能力。在整个系统运行还是停止,对于循环6和循环7即太阳能集热循环一直在开启运行,由第七闸阀34、第八闸阀35、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36组成的循环6第一太阳能加热循环装置将第一储水水箱20的循环介质加热和第九闸阀37、第二太阳能集热装置38、第十闸阀39组成的循环7第二太阳能加热循环装置将第三储水水箱15的循环介质加热;同时第一储水水箱20中的相变蓄热装置22吸收第一储水水箱2022的循环介质的热量,当温度达到时进行相变,第三储水水箱15中的相变蓄热装置16吸收暖膨胀水箱15的循环介质的热量,当温度达到时进行相变,进行能量的储存。
冬季工作运行:
冬季运行时不需要制冷,循环5关闭,循环1、2、4、6、7运行,加热生活热水和采暖。冬季时需要采暖,循环3可开通暖气回路运行,达到采暖和生活热水同时供给的要求。循环1、2采用热泵方式,循环1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循环2利用循环1的热量,循环4吸收循环1和循环2的复叠产生的高温热量,将循环4中的循环介质水加热,当循环4所需蓄热和热水使用储备足够时,循环1、2和4关闭。当使用热水时的生活热水满足要求后,同时对第一储水水箱20中的相变蓄热装置22进行储热。可以先利用第一储水水箱20中的相变蓄热装置22的热量加热生活热水,当能量消耗完时,开启循环1、2和4将水循环加热。循环3开通暖气回路运行,在室内温度比较低时,循环1、2、3和4运行,开启散热器14,对室内进行采暖加热;当蓄热和热水使用储备足够时,循环1、2和4关闭,利用第三储水水箱15中的介质和第三储水水箱15中的相变蓄热装置16储存的热量来对进行采暖。图2所示技术方案工作当春秋中间季节运行时,同时第三储水水箱15中的相变蓄热装置16第一储水水箱20中的相变蓄热装置22进行储热时,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水泵可以采用高速运行方案,缩短运行周期,当蒸发温度逐渐下降,冷凝温度逐渐上升时,压缩机运行频率可逐渐降低,接近要求时,泵的运行频率也将逐渐降低;当采暖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水泵可以采用高速运行方案,来提高加大制热能力,采暖温度很快的达到;当热水使用和采暖同时进行时,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水泵可以采用高速运行方案,来提高加大制热能力。在整个系统运行还是停止,对于循环6和循环7即太阳能集热循环一直在开启运行,由第七闸阀34、第八闸阀35、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36组成的循环6第一太阳能加热循环装置将第一储水水箱20的循环介质加热和第九闸阀37、第二太阳能集热装置38、第十闸阀39组成的循环7第二太阳能加热循环装置将第三储水水箱15的循环介质加热;同时第一储水水箱20中的相变蓄热装置22吸收第一储水水箱2022的循环介质的热量,当温度达到时进行相变,第三储水水箱15中的相变蓄热装置16吸收暖膨胀水箱15的循环介质的热量,当温度达到时进行相变,进行能量的储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叠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管翅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储水水箱;所述第一压缩机、所述管翅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管道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管道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储水水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包括第二储水水箱、水泵和风机排管,所述第二储水水箱、所述水泵和所述风机排管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储水水箱和所述风机排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所述第一太阳能集热装置与所述第一储水水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为三介质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双介质换热器;所述复叠式热泵系统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水水箱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叠式热泵系统还包括即热式辅助热水器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插在所述第一储水水箱中,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即热式辅助热水器的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即热式辅助热水器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水温控制器和水流检测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为三介质换热器;所述复叠式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三储水水箱和散热器,所述第三储水水箱、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管道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太阳能集热装置,所述第二太阳能集热装置与所述第三储水水箱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叠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水箱中设置有相变蓄热装置,所述第二储水水箱中设置有相变蓄冷装置。
CN2011102306836A 2011-08-12 2011-08-12 复叠式热泵系统 Pending CN1022975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06836A CN102297512A (zh) 2011-08-12 2011-08-12 复叠式热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06836A CN102297512A (zh) 2011-08-12 2011-08-12 复叠式热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7512A true CN102297512A (zh) 2011-12-28

Family

ID=45358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06836A Pending CN102297512A (zh) 2011-08-12 2011-08-12 复叠式热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97512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5676A (zh) * 2015-10-10 2015-12-09 浙江万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复叠式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105135677A (zh) * 2015-10-10 2015-12-09 浙江万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自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106322833A (zh) * 2015-06-23 2017-01-11 北京嘉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叠式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及其制热方法
CN109595669A (zh) * 2018-12-20 2019-04-09 大连民族大学 太阳能余热回收装置
CN109827418A (zh) * 2019-01-24 2019-05-31 佛山市南海翔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复叠烘干机
CN111238160A (zh) * 2020-03-06 2020-06-05 辽宁凌烨冷热技术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蓄冷蓄热冷热联供生鲜盒饭配送自提柜及控制方法
CN112762510A (zh) * 2019-11-01 2021-05-07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服务于周期性交替升降温区间的冷热水系统
CN112762510B (zh) * 2019-11-01 2024-05-31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服务于周期性交替升降温区间的冷热水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2410A (ja) * 1992-05-11 1993-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CN1436980A (zh) * 2003-02-28 2003-08-20 浙江大学 扩大在低温环境下热泵制热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CN2570706Y (zh) * 2002-09-13 2003-09-03 阎首弟 复叠式超高温水源热泵装置
CN2665623Y (zh) * 2003-08-06 2004-12-22 侯君 以天然气为制冷剂的制冷设备
CN101050894A (zh) * 2007-05-18 2007-10-10 苏州昆拓冷机有限公司 复叠式制冷机组辅助装置
CN101101151A (zh) * 2007-06-27 2008-01-09 王全龄 适合宽温度环境的高效空气源热泵式热水器
CN201053758Y (zh) * 2007-06-04 2008-04-30 南京工业大学 两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201074908Y (zh) * 2007-06-27 2008-06-18 王全龄 热泵式开水、冷水饮水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2410A (ja) * 1992-05-11 1993-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CN2570706Y (zh) * 2002-09-13 2003-09-03 阎首弟 复叠式超高温水源热泵装置
CN1436980A (zh) * 2003-02-28 2003-08-20 浙江大学 扩大在低温环境下热泵制热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CN2665623Y (zh) * 2003-08-06 2004-12-22 侯君 以天然气为制冷剂的制冷设备
CN101050894A (zh) * 2007-05-18 2007-10-10 苏州昆拓冷机有限公司 复叠式制冷机组辅助装置
CN201053758Y (zh) * 2007-06-04 2008-04-30 南京工业大学 两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101101151A (zh) * 2007-06-27 2008-01-09 王全龄 适合宽温度环境的高效空气源热泵式热水器
CN201074908Y (zh) * 2007-06-27 2008-06-18 王全龄 热泵式开水、冷水饮水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2833A (zh) * 2015-06-23 2017-01-11 北京嘉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叠式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及其制热方法
CN105135676A (zh) * 2015-10-10 2015-12-09 浙江万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复叠式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105135677A (zh) * 2015-10-10 2015-12-09 浙江万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自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109595669A (zh) * 2018-12-20 2019-04-09 大连民族大学 太阳能余热回收装置
CN109827418A (zh) * 2019-01-24 2019-05-31 佛山市南海翔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复叠烘干机
CN112762510A (zh) * 2019-11-01 2021-05-07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服务于周期性交替升降温区间的冷热水系统
CN112762510B (zh) * 2019-11-01 2024-05-31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服务于周期性交替升降温区间的冷热水系统
CN111238160A (zh) * 2020-03-06 2020-06-05 辽宁凌烨冷热技术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蓄冷蓄热冷热联供生鲜盒饭配送自提柜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1330B (zh) 一种无霜型多功能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
CN203364317U (zh) 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
CN103712367B (zh)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
CN102645055A (zh) 自适应匹配的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装置
CN102297512A (zh) 复叠式热泵系统
CN105222404A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空气能热泵系统
CN105716329A (zh)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
CN108870511B (zh) 水汽悬浮冷凝热源塔热泵供热站
CN203323465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热气旁通除霜装置
CN202757346U (zh) 中央空调和热水一体机
CN103868233A (zh)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
CN105135676A (zh) 复叠式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109269140A (zh) 一种可连续供热除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01318799Y (zh) 一种空气热源热水器
CN202675732U (zh) 自适应匹配的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装置
CN202350305U (zh) 超低能耗空气能热泵热水器
CN101566408B (zh) 一种间膨式多功能太阳能辅助空调系统
CN201265981Y (zh) 柔性双级耦合相变蓄能化霜热泵热水装置
CN205843122U (zh) 一种太阳能电能联合工作的双分层水箱制冷系统
CN206361860U (zh) 带相变蓄热功能的直膨式热泵空调采暖及热水系统
CN201803520U (zh) 冰热水热泵
CN201318831Y (zh) 易于除霜的多功能热泵热水机
CN101598476B (zh) 一种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系统
CN209116576U (zh) 一种可连续供热除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10035871U (zh) 一种水源热泵热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