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0706A - 天线以及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以及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0706A
CN102280706A CN2011101301233A CN201110130123A CN102280706A CN 102280706 A CN102280706 A CN 102280706A CN 2011101301233 A CN2011101301233 A CN 2011101301233A CN 201110130123 A CN201110130123 A CN 201110130123A CN 102280706 A CN102280706 A CN 102280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ground connection
substrate
thermocouple
utmos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301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岛原正隆
仲谷岳
岩上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Anten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Anten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Anten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Antenn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80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07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虽然小型但能够设为宽带宽的天线。在基板(20)的表面和背面形成构成偶极子天线的热偶极子元件(10)和接地偶极子元件(11)的图案。热偶极子元件(10)被设为细长的矩形形状,接地偶极子元件(11)形成切口部且被设为细长的线状的两股状。从热偶极子元件(10)的端缘引出传输线(13),在其背面中形成接地部(11a)而构成带状线(23)。从配置在切口部上的同轴电缆(25)向通过通孔(24a)而与接地偶极子元件(11)连接的接地岛(24)和传输线(13)的前端进行供电。由带状线(23)构成的匹配电路(12),进行供电部(14)和上述偶极子天线之间的阻抗匹配。

Description

天线以及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有进行天线和供电单元的匹配的匹配电路的天线以及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搭载在无线通信设备上的发送接收用的天线,希望方便携带那样小型的天线。图23表示以往的小型天线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3所示的天线100被设为偶极子天线,其具备热(hot)偶极子元件110和接地偶极子元件111。热偶极子元件110由形成在玻璃环氧基板等基板120中的表面一侧的细长的矩形形状的热侧图案121构成,接地偶极子元件111由形成在基板120的表面的另一侧的细长的矩形形状的接地侧图案122构成。在从基板120的一端直到基板120的大致中央部为止形成热侧图案121,以不与形成在从基板120的另一端直到基板120的大致中央部为止的接地侧图案122重叠的方式形成。而且,设热偶极子元件110和接地偶极子元件111的端部相互相对的部位为供电部112,在供电部112上连接有同轴电缆123。在这种情况下,在热偶极子元件110的端部连接有同轴电缆123的中心导体,在接地偶极子元件111的端部连接有同轴电缆123的屏蔽导体。由此,构成被设为由热偶极子元件110和接地偶极子元件111构成的偶极子天线的天线100。
设在以往的天线100中使用频带为2GHz频带时,热偶极子元件110的长度L101和接地偶极子元件111的长度L102被设为相同的长度,约29.5mm。另外,热偶极子元件110以及接地偶极子元件111的宽度W101被设为约5mm。在这种情况下,基板120的相对介电常数被设为约4.9,导致波长缩短,因此设为该尺寸时的热偶极子元件110和接地偶极子元件111的电长度,成为2GHz时的波长的约1/4波长。作为以往的天线100中的VSWR(电压驻波比)为2.0以下的分数带宽而得到约15%左右。
然而,在无线通信设备中有以宽带宽进行动作的无线通信设备,在这种无线通信设备中,作为所要求的分数带宽有时要求30%左右的分数带宽,但是在以往的天线100中无法满足该要求。
这里,以往已知在频率为3.1~10.6GHz的宽带宽中具备VSWR为3以下的良好的频率特性的偶极子天线。在图24中表示该偶极子天线200的结构的主视图,在图25中表示以截面图表示的侧视图。
在这些图所示的偶极子天线200中,由第1部分211以及第2部分212来构成偶极子天线。第1部分211以及第2部分212是在由电介质构成的基板210的一面上以线对称的形状进行印刷而成的。第1部分211以及第2部分212以宽度随着向外侧行进而变宽的方式形成,在基板210的大致中央部相互相对的端部被弯曲成向下方大致垂直。弯曲的部位的宽度阶段状地变窄,下端被设为供电线213。形成为该阶段状的部位被设为阻抗匹配部214,进行偶极子天线200和连接在供电线213上的供电部的匹配。
当表示以往的偶极子天线200的尺寸的例子时,从第1部分211的左端直到第2部分212的右端为止的长度被设为40mm,第1部分211以及第2部分212的高度被设为16mm。另外,第1部分211和第2部分212具有2mm的间隔而线对称地进行配置。并且,第1部分211以及第2部分212向外方扩展的角度被设为约45°。此外,基板210的厚度被设为0.5mm,其介电常数εr被设为4.4。在图26中表示这种尺寸的以往的偶极子天线200的VSWR的频率特性。如图26所示,偶极子天线200在频率范围3.1GHz至10.6GHz中VSWR为约2.5至3左右以下,在超宽带宽的频率宽度中示出良好的VSWR特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865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外,根据通信装置有时要求使用频率带宽中的VSWR成为约2.0以下。然而,在以往的偶极子天线200中,存在VSWR为2.0以下的频率带宽变窄成约4.3GHz至约6.7GHz这样的问题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小型又能够以宽带宽进行动作的天线以及天线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天线的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具有形成在细长的矩形形状的基板的一面的热偶极子元件、以及形成在基板的另一面上的接地偶极子元件,以与从接地偶极子元件的边缘延伸并以规定的长度形成为一体的接地部相对的方式,形成从热偶极子元件的边缘引出的传输线,由接地部和传输线来构成匹配电路,接地偶极子元件是从基板的另一面的另一端在细长的矩形形状的中央部设置切口部来形成的。
在本发明的天线中,通过由接地部和传输线构成的匹配电路,能够对由热偶极子元件和接地偶极子元件构成的偶极子天线从无线通信设备等的供电单元进行阻抗匹配并供电,因此能够实现比以往的天线更宽带宽化。另外,接地偶极子元件是在细长的矩形形状的中央部设置切口部来形成的,因此能够设为厚度薄的小型化的天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的天线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的天线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的天线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的天线的电压驻波比(VSWR)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的天线的天线发射图案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的天线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的天线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的天线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天线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天线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天线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的电压驻波比(VSWR)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的天线发射图案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以往的小型天线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4是表示以往的偶极子天线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5是以由截面图来表示以往的偶极子天线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6是表示以往的偶极子天线的电压驻波比(VSWR)的频率特性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1、1-2:天线;2、2-1、2-2、2-3、2-4:天线装置;3:导体板;10:热偶极子元件;11:接地偶极子元件;11a:接地部;12:匹配电路;13:传输线;14:供电部;20:基板;20a:定位孔;20b:矩形孔;21:热侧图案;22:接地侧图案;22a:切口部;23:带状线(strip line);24:接地岛;24a:通孔;25:同轴电缆;25a:芯线;25b:屏蔽部;26:隔板;30:下侧壳体;30a:轴衬(boss);30b:轴衬;30c:支撑凸缘;31:上侧壳体;31a:凸缘;40:供电线;40a:第1图案;40b:第2图案;41:接地侧图案;41a:切口部;42:供电线;42a:第1图案;42b:第2图案;42c:第3图案;42d:通孔;43:接地侧图案;100:天线;110:热偶极子元件;111:接地偶极子元件;112:供电部;120:基板;121:热侧图案;122:接地侧图案;123:同轴电缆;200:偶极子天线;210:基板;211:第1部分;212:第2部分;213:供电线;214:阻抗匹配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3中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天线1的结构。此外,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1的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1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1的结构的后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第1实施例的天线1具备构成偶极子天线的热偶极子元件10和接地偶极子元件11,所述热偶极子元件10和接地偶极子元件11是在玻璃环氧基板等高频特性良好的绝缘基板20的表面和背面上作为印刷图案而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设基板20为细长的矩形形状,通过从基板20的表面的一端开始经过中央部而形成为细长的矩形形状的面状的热侧图案21来形成热偶极子元件10,通过从基板20的背面的另一端开始经过中央部而形成切口部22a并形成为细长的线状的两股状的接地侧图案22来形成接地偶极子元件11。此外,两股状的接地侧图案22分开形成在基板20的两侧部侧。
从热偶极子元件10的接地偶极子元件11侧的端缘的大致中央引出宽度变细的规定长度的传输线13。另外,在接地偶极子元件11的热偶极子元件10侧的端部设长度GL的部分为接地部11a,通过隔着基板20使接地部11a和传输线13相对置来构成带状线23。以与基板20的表面的接地偶极子元件11的一部分相对的方式形成矩形的接地岛24的图案。该接地岛24以与接地部11a和接地偶极子元件11的边界部的接地偶极子元件11相对地形成在基板20的表面侧,接地岛24通过两个通孔24a与接地偶极子元件11电连接。通过焊接等将供电用的同轴电缆25的屏蔽部25b与该接地岛24连接,同轴电缆25的芯线25a通过焊接等与传输线13的前端连接,从而构成供电部14。通过该供电部14,从无线通信设备经由同轴电缆15向天线1进行供电。
同轴电缆25配置在两股状的接地侧图案22的切口部22a上,防止接地偶极子元件11和同轴电缆25之间的电耦合,但进一步在基板20的表面载置规定高度的隔板26,同轴电缆25配置在该隔板26上来防止电耦合。隔板26优选设为海绵等相对介电常数约为1的发泡体等,但是相对介电常数也可以是1以上。此外,由传输线13和地部111a构成的带状线23构成匹配电路12,进行供电部14的阻抗、和热偶极子元件10以及接地偶极子元件11构成的偶极子天线的阻抗之间的阻抗匹配。
下面说明图1至图3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天线1的使用频率带宽设为2GHz频带时的尺寸的一个例子。
基板20的宽度W1约为6mm,长度L1约为78mm,厚度W3约为1.6mm,相对介电常数εr约为4.9,在基板20的表面的一端侧通过热侧图案21形成的热偶极子元件10的宽度W2约为5mm,长度L2约为29.5mm。从基板20的背面的另一端侧通过接地侧图案22形成的接地偶极子元件11的宽度为W2,约5mm,长度L3约为29.5mm,切口部22a的内侧的宽度W3约为3mm。从接地偶极子元件11的端部向热偶极子元件10侧延伸而形成的接地部11a的宽度也被设为W2,约为5mm,其长度GL约为17mm。在基板20的表面中,在接地偶极子元件11和接地部11a之间的边界上形成的接地岛24的宽带也被设为W2(约5mm),长度L4被设为约5mm,在接地偶极子元件11上通过两个部位的通孔24a来连接接地岛24。从热偶极子元件10的端缘的大致中央引出宽度变细的传输线13,传输线13的长度形成为约17mm,宽度FLW形成为约0.46mm,与接地岛24之间的间隔L5被设为约2mm。另外,热偶极子元件10的端缘和相对置的地部11a的端缘,为了避免两者的电耦合,隔开约2mm的间隔L6。同轴电缆25的外径约为1.3mm,从基板20的下表面直到同轴电缆25的上端为止的长度L8约为5mm。该同轴电缆25配置在高度L7约1mm、长度约20mm的隔板26上。
当设为上述尺寸时,构成匹配电路12的带状线23的阻抗被设为能够进行由热偶极子元件10以及接地偶极子元件11构成的偶极子天线的阻抗、和供电部14的阻抗之间的阻抗匹配的阻抗。此外,带状线23的阻抗是通过传输线13的宽度FLW来进行调整的。而且,在图4中表示设为上述尺寸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的天线1的电压驻波比(VSWR)的频率特性。当参照图4时,共振的中心频率被设为以标记2来表示的1.778GHz,VSWR也变得最小,得到约1.4。另外,VSWR为2.0以下的频率带宽得到以标记1表示的约1.482GHz到以标记3表示的约2.074GHz,其分数带宽得到约33.3%的宽带宽。此外,在该频率带宽中包含2GHz频带,满足使用频率带宽。另外,设为上述尺寸时热偶极子元件10和接地偶极子元件11的电长度,成为使用频率带宽中的中心频率的波长的约1/4波长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热偶极子元件10和接地偶极子元件11的电长度设为使用频率带宽中的中心频率的波长的约1/4波长的奇数倍。
并且,在图5中表示被设为上述尺寸的第1实施例的天线1的天线发射图案。在图5中,天线1如以虚线表示的那样地配置在0°和180°的线上,则参照图5时,天线1的发射图案被设为8字的图案,从基板20的面向垂直的两方向强烈发射,在基板20的长度方向上几乎不发射。在这种情况下,发射平行于基板20的面的长度方向的偏振波,在图5中约90°方向以及约270°方向得到约2.2dBi的最大增益。该发射图案中的半值角得到约74deg。
上述说明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的天线1,能够通过内置的匹配电路12来进行由热偶极子元件10和接地偶极子元件11构成的偶极子天线与供电部14之间的阻抗匹配,因此能够如上述那样地设为VSWR为2.0以下的分数带宽约为33.3%的宽带宽的天线。另外,天线1是通过形成在基板20上的印刷图案来构成的,并且内置匹配电路12、以及在两股状的接地侧图案22的切口部22a上配置同轴电缆25,能够将隔板26的高度设为约1mm,因此能够设为能够减小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小型的天线1。
接着,在图6至图8中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天线1的第1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的结构。此外,图6是卸下上侧壳体来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装置2的结构的主视图,图7是以截面图来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装置2的结构的侧视图,图8是卸下下侧壳体来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装置2的结构的后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第1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设为将图1至图3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天线1收纳在由下侧壳体30以及上侧壳体31构成的壳体内的结构。下侧壳体30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状,在下表面的上部竖立形成一对细圆棒状的定位轴衬30a,并且在两侧面的内侧的上部、中央部以及下部分别形成一对轴衬30b。在天线1的基板20的上部形成一对定位孔20a,在将天线1收纳在下侧壳体30内时,在基板20的定位孔20a中嵌入定位轴衬30a。并且,设在三个部位的轴衬30b抵接到基板20的两侧面,天线1被定位到收纳下侧壳体30内。
另外,上侧壳体31也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箱状,在下面的上部、中央部以及下部分别竖立形成细长的矩形形状的凸缘31a。当将上侧壳体31嵌合收纳有天线1的下侧壳体30中时,设置在三个部位的凸缘31a抵接在天线1中的基板20的上表面,天线1可靠地保持在由下侧壳体30和上侧壳体31构成的壳体内。另外,同轴电缆25从设置在上侧壳体31的短边的侧部的引出孔向外部导出。此外,在将上侧壳体31嵌合到下侧壳体30上时,也可以将形成在一方的多个扣合突起扣合到形成在另一方的多个扣合凹部中。
如果例举由下侧壳体30和上侧壳体31构成的壳体的尺寸的例子,壳体的宽度W7约为9mm,长度L9约为100mm,厚度W7约7mm。另外,在壳体内基板20的下端和下侧壳体30的短边中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L10约为19.5mm。
接着,在图9至图11中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天线1的第2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1的结构。其中,图9是卸下上侧壳体来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装置2-1的结构的主视图,图10是以截面图来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装置2-1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1是卸下下侧壳体来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装置2-1的结构的后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第2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1被设为将第1实施例的天线1收纳在由下侧壳体30以及上侧壳体31构成的壳体内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省略天线1中的隔板26,在基板20的有隔板26的部位处形成矩形孔20b。另外,在下侧壳体30的下表面竖立形成一对支撑凸缘30c,一对支撑凸缘30c贯通形成在基板20上的矩形孔20b,其上端抵接在同轴电缆25的下表面,在与上侧壳体31之间保持同轴电缆25。由此,同轴电缆25不需要隔板26就可靠地保持在由下侧壳体30和上侧壳体31构成的壳体内。
除了以上说明的结构之外,第2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1的结构以及尺寸,与第1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的结构以及尺寸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接着,在图12至图14中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天线1-1的结构。其中,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1-1的结构的主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1-1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1-1的结构的后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第2实施例的天线1-1代替第1实施例的天线1中的同轴电缆25而使用由带状线构成的供电线40。供电线40包括:以从传输线13的下端在基板20的大致中央部延伸到端部的方式形成在表面的规定宽度的线状的第1图案40a;以及在接地部11a的下方从两股状地形成在基板20的背面的接地侧图案41的大致中央直到端部为止地形成的细长的线状的第2图案40b。在两股状的接地侧图案41和第2图案40b之间形成切口部41a。而且,第1图案40a和第2图案40b被配置成隔着基板20相对,由两者来构成带状线路。此外,由传输线13和接地部11a构成的匹配电路12,进行供电线40的阻抗、以及由热偶极子元件10以及接地偶极子元件11构成的偶极子天线的阻抗之间的阻抗匹配,所述接地偶极子元件11由接地侧图案41构成。这样,通过由带状线路来构成供电线40,能够将第2实施例的天线1-1的厚度设为与基板20的厚度大致相同,使得能够更薄地构成。除了以上说明的结构之外,第2实施例的天线1-1的结构以及尺寸被设为与第1实施例的天线1的结构以及尺寸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接着,在图15至图17中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天线1-2的结构。其中,图15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1-2的结构的主视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1-2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7是表与本发明中的天线1-2的结构的后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第3实施例的天线1-2被设为在第2实施例的天线1-1中,将一对第3图案42c设为平行于第1图案42a的两肋而形成的供电线42。一对第3图案42c形成在基板20的表面,其长度被设为与第2图案42b大致相同的长度,通过形成在一对第3图案42c的上端和下端的通孔42d,与形成在基板20的背面的第2图案42b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2图案42b的宽度扩张到能够与一对第3图案42c相对的宽度为止。而且,由第1图案42a、第2图案42b以及第3图案42c来构成带状线路。此外,由传输线13和接地部11a构成的匹配电路12,进行供电线42的阻抗、以及由热偶极子元件10以及接地偶极子元件11构成的偶极子天线的阻抗之间的阻抗匹配,所述接地偶极子元件11由接地侧图案43构成。这样,通过由带状线路来构成供电线42,能够将第3实施例的天线1-2的厚度设为与基板20的厚度大致相同,使得能够更薄地构成。除了以上说明的结构之外,第3实施例的天线1-2的结构以及尺寸与第2实施例的天线1-1的结构以及尺寸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接着,在图18中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天线1的第3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2的结构。其中,图18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装置2-2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第3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02被设为在第1实施例的天线1的背面隔开规定间隔D而配置平板状的导体板3的结构。该导体板3也可以设为如下的导体板:在将天线装置2-2搭载在便携式电话机等无线通信设备中时,分别在无线通信设备中内置的接地板、屏蔽板等。在第3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2中,在使用频率带宽的中心频率的波长设为λ时,天线1中的基板20和导体板3之间的间隔D,例如被设为约0.11λ。另外,导体板3的宽度被设为基板20的宽度的约1.5倍,导体板3的长度被设为与基板20的长度大致相同。此外,在天线1中省略接地部11a、接地偶极子元件11而进行表示,其结构以及尺寸如上述那样,因此省略其说明。在第3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2中,即使接近天线1地配置导体板3,也能够通过匹配电路12来进行供电部14的阻抗、以及由热偶极子元件10和接地偶极子元件11构成的偶极子天线的阻抗之间的阻抗匹配。另外,导体板3作为反射板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将天线装置2-2的定向特性设为一方向而得到高增益。
在图19中表示被设为上述尺寸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2-2的VSWR的频率特性。当参照图19时,共振的中心频率被设为以标记2来表示的1.7935GHz,VSWR也变得最小,得到约1.3。另外,VSWR为2.0以下的频率带宽得到以标记1来表示的1.582GHz到以标记3来表示的约2.005GHz,其分数带宽得到约23.6%。此外,在该频率带宽中包含2GHz频带,满足使用频率带宽。
并且,在图20中表示被设为上述尺寸的第3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2的天线发射图案。在图20中,天线装置2-2中的天线1以及导体板3如以虚线表示那样地夹住连接0°和180°的线地配置,当参照图20时,天线装置2-2的发射图案从基板20的面向作为垂直方向的导体板3的相反方向强烈发射。在这种情况下,发射在平行于基板20的面中的长度方向的偏振波,在图20中的约270°方向得到约5.0dBi的最大增益。该发射图案中的半值角得到约70deg。
接着,在图21中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天线1的第4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3的结构。其中,图2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天线装置2-3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第4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3被设为在第1实施例的天线1的表面隔着规定间隔D配置有平板状的导体板3的结构。在将天线装置2-3搭载在便携式电话机等无线通信设备上时,该导体板3也可以为分别在无线通信设备中内置的接地板、屏蔽板等导体板。在第4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3中,在使用频率带宽的中心频率的波长设为λ时,天线1中的基板20和导体板3之间的间隔D,例如被设为约0.11λ。另外,导体板3的宽度被设为基板20的宽度的约1.5倍,导体板3的长度被设为与基板20的长度大致相同。此外,在天线1中省略基板20的表面的结构进行表示,其结构以及尺寸如上述那样,因此省略其说明。在第4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3中,即使接近天线1配置导体板3,也能够通过匹配电路12来进行供电部14的阻抗、以及由热偶极子元件10和接地偶极子元件11构成的偶极子天线的阻抗之间的阻抗匹配。另外,导体板3作为反射板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将天线装置2-3的定向特性设为一方向而得到高增益。另外,第4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2-3的VSWR的频率特性以及天线发射图案,变得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2-2相同。
接着,在图22中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天线1的第5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4的结构。其中,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天线装置2-4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第5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4被设为与第1实施例的天线1大致平行地隔着规定间隔D配置有平板状的导体板3的结构。在将天线装置2-4搭载在便携式电话机等无线通信设备上时,该导体板3也可以为分别在无线通信设备中内置的接地板、屏蔽板等导体板。在第5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4中,在天线1的基板20所在的平面内配置有导体板3,在使用频率带宽的中心频率的波长设为λ时,与基板20邻接的导体板3的间隔D’例如约为0.06λ。另外,导体板3的宽度、长度能够设为任意的宽度、长度。此外,在天线1中省略地部11a、接地偶极子元件11而进行表示,其结构以及尺寸如上述那样,因此省略其说明。在第5实施例的天线装置2-4中,即使接近天线1配置导体板3,也能够通过匹配电路12来进行供电部14的阻抗、以及由热偶极子元件10和接地偶极子元件11构成的偶极子天线的阻抗之间的阻抗匹配。另外,导体板3作为反射板发挥功能,因此能够使天线装置2-4的定向特性在导体板3的相反方向产生强的发射。并且,不限于基板20的右侧,导体板3也可以配置在左侧。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以及第3实施例的天线,示出与第1实施例的天线所表示的图4以及图5所示的电特性相同的电特性。而且,能够通过内置的匹配电路来进行由热偶极子元件和接地偶极子元件构成的偶极子天线与供电单元之间的阻抗匹配,因此即使小型化也能够如上述那样地设为VSWR为2.0以下的分数带宽约为30%以上的宽带宽的天线。另外,本发明的第1、第2实施例的天线装置,被设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至第3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天线收纳在将上侧壳体嵌合到下侧壳体而构成的壳体的收纳空间内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也能够作为分数带宽为宽带宽的小型的天线装置。并且,如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至第5实施例的天线装置所示,即使接近本发明的天线配置导体板,也能够得到良好的电特性。
另外,能够将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用作在便携式电话机中用于增强发送接收电力的外部天线,或能够用作没有安装天线的通信模块的天线。另外,本发明的天线以及天线装置的使用频率带宽不限于2GHz带,能够通过变更热偶极子元件以及接地偶极子元件的尺寸等而设为所期望的频率带宽。

Claims (7)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偶极子元件,从绝缘基板的一面的一端形成为细长的矩形形状;
接地偶极子元件,从所述基板的另一面的另一端在细长的矩形形状的中央部设置切口部而形成;
接地部,连接该接地偶极子元件中的所述热偶极子元件侧的端部,以不与所述热偶极子元件重叠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基板的另一面;
传输线,从所述热偶极子元件中的所述接地偶极子元件侧的端部向所述基板的长轴方向引出,与所述接地部隔着所述基板而相对;以及
供电单元,由供电电缆构成,所述供电电缆与所述接地偶极子元件的切口部相对地被导出,并且配置在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面上的规定高度的隔板上,在所述传输线的前端和所述接地部之间进行供电,
其中,通过由所述传输线和所述接地部构成的线路,进行由所述热偶极子元件和所述接地偶极子元件构成的偶极子天线、与所述供电单元之间的阻抗匹配。
2.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偶极子元件,从绝缘基板的一面的一端形成为细长的矩形形状;
接地偶极子元件,从所述基板的另一面的另一端在细长的矩形形状的中央部设置切口部而形成;
接地部,连接该接地偶极子元件中的所述热偶极子元件侧的端部,以不与所述热偶极子元件重叠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基板的另一面;
传输线,从所述热偶极子元件中的所述接地偶极子元件侧的端部向所述基板的长轴方向引出,与所述接地部隔着所述基板而相对;以及
供电单元,包括线状的第1图案和线状的第2图案,所述第1图案在所述基板的一面上从所述传输线的下端向所述基板的长轴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第2图案以与该第1图案相对的方式从所述接地偶极子元件中的所述切口部的大致中央部延伸而形成,
其中,通过由所述传输线和所述接地部构成的线路,进行由所述热偶极子元件和所述接地偶极子元件构成的偶极子天线、与所述供电单元之间的阻抗匹配。
3.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偶极子元件,从绝缘基板的一面的一端形成在一侧部侧,被设为细长的线状;
接地偶极子元件,从所述基板的另一面的另一端形成在一侧部侧,被设为细长的线状;
传输线,从所述热偶极子元件中的所述接地偶极子元件侧的端部延伸,在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中从一侧部侧弯曲而沿着另一侧部侧形成;
接地部,从所述接地偶极子元件中的所述热偶极子元件侧延伸,在所述基板的一面中,以与所述传输线隔着所述基板而相对的方式以与所述传输线大致相同的形状形成;以及
供电单元,包括线状的第1图案和线状的第2图案,所述第1图案从所述传输线的下端延伸而形成在所述基板的一面上,所述第2图案以与该第1图案相对的方式从所述接地部的下端延伸而形成在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上,
通过由所述传输线和所述接地部构成的线路,进行由所述热偶极子元件和所述接地偶极子元件构成的偶极子天线、与所述供电单元之间的阻抗匹配。
4.一种天线装置,在将上侧壳体嵌合到下侧壳体而构成的壳体的收纳空间内收纳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该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壳体以及上侧壳体被设为细长的矩形形状的截面形状,且被设为开放了上面的箱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侧壳体的下面的内侧,在多个部位形成有与所述基板的一面抵接的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侧壳体的下面的内侧在多个部位形成有支撑凸缘,该支撑凸缘通过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孔在与所述上侧壳体的内面之间保持所述天线的供电电缆。
7.一种天线装置,在将上侧壳体嵌合到下侧壳体上而构成的壳体的收纳空间内收纳了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天线,该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壳体以及上侧壳体被设为细长的矩形形状的截面形状,且被设为开放了上面的箱状。
CN2011101301233A 2009-08-05 2011-05-19 天线以及天线装置 Pending CN1022807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2580 2009-08-05
JP2010-126086 2010-06-01
JP2010126086A JP5449036B2 (ja) 2009-08-05 2010-06-01 アンテナ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0706A true CN102280706A (zh) 2011-12-14

Family

ID=43943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301233A Pending CN102280706A (zh) 2009-08-05 2011-05-19 天线以及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49036B2 (zh)
CN (1) CN102280706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6378A (zh) * 2012-02-29 2013-09-11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外置天线装置
CN104025382A (zh) * 2011-12-29 2014-09-03 电子部品研究院 微型天线装置
CN104704679A (zh) * 2012-09-28 2015-06-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信号线路模块和通信终端装置
TWI628857B (zh) * 2016-10-06 2018-07-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系統
CN109216901A (zh) * 2017-07-04 2019-01-15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偶极天线
CN109273826A (zh) * 2018-12-11 2019-01-25 成都九华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超短波微波全向监测天线
CN109346836A (zh) * 2018-12-11 2019-02-15 成都九华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频段专用全向监测天线
CN110701956A (zh) * 2019-10-01 2020-01-17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热偶极子的热隐身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79123B1 (ko) 2010-12-17 2014-03-31 주식회사 케이티 광대역 단일 공진 안테나
KR101446248B1 (ko) 2010-12-29 2014-10-01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선형 배열을 이용한 외장형 안테나
JP6148857B2 (ja) * 2012-12-28 2017-06-14 ミドリ安全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0916A (ja) * 1995-03-07 1996-09-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アンテナ
JP2003309418A (ja) * 2002-04-17 2003-10-31 Alps Electric Co Ltd ダイポールアンテナ
JP2007158880A (ja) * 2005-12-07 2007-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5382A (zh) * 2011-12-29 2014-09-03 电子部品研究院 微型天线装置
CN103296378A (zh) * 2012-02-29 2013-09-11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外置天线装置
CN103296378B (zh) * 2012-02-29 2017-08-11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外置天线装置
CN104704679A (zh) * 2012-09-28 2015-06-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信号线路模块和通信终端装置
US9660341B2 (en) 2012-09-28 2017-05-2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ignal line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TWI628857B (zh) * 2016-10-06 2018-07-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系統
CN109216901A (zh) * 2017-07-04 2019-01-15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偶极天线
CN109273826A (zh) * 2018-12-11 2019-01-25 成都九华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超短波微波全向监测天线
CN109346836A (zh) * 2018-12-11 2019-02-15 成都九华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频段专用全向监测天线
CN110701956A (zh) * 2019-10-01 2020-01-17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热偶极子的热隐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55466A (ja) 2011-03-17
JP5449036B2 (ja) 201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0706A (zh) 天线以及天线装置
US6404394B1 (en) Dual polarization slot antenna assembly
US7126547B2 (en)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9214733B2 (en) Antenna device
JP4231867B2 (ja) 無線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068056B (zh) 反向f天线及使用该天线的移动通信终端
KR101099307B1 (ko) 안테나 및 그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통신 장치
US6414642B2 (en) Orthogonal slot antenna assembly
US7679569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multi-band typ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same
US7847736B2 (en) Multi section meander antenna
US20050237244A1 (en) Compact RF antenna
US7432859B2 (en) Multi-band omni directional antenna
US8610626B2 (en) Antenna with slot
WO2009048428A1 (en) Antennas for diversity applications
US7183976B2 (en) Compact inverted-F antenna
US20130249764A1 (en) Compact planar inverted f-antenna for multiband communication
WO2005124924A1 (en) Compact multiband inverted-f antenna
JPH05259724A (ja) プリントアンテナ
US7619566B2 (en) Impedance transformation type wide band antenna
US7542002B1 (en) Wideband monopole antenna
JPH11340726A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6433747B1 (en) Integrated PIFA having an embedded connector on the radome thereof
KR20020065811A (ko) 전자결합 인쇄 슬롯 마이크로스트립 안테나
KR100872685B1 (ko) 역 에프형 안테나
EP1672732B1 (en) Low profile full wavelength meander type anten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