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6100A - 污水处理设备及其运转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设备及其运转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6100A
CN102276100A CN2010102012927A CN201010201292A CN102276100A CN 102276100 A CN102276100 A CN 102276100A CN 2010102012927 A CN2010102012927 A CN 2010102012927A CN 201010201292 A CN201010201292 A CN 201010201292A CN 102276100 A CN102276100 A CN 1022761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aterial
sewage disposal
core material
aerator tank
dispos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012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山登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012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761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76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61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及其运转方法,该污水处理设备具备用于使向该处理设备供给的被处理水中所包含的固体物沉淀去除的沉淀槽、对用该沉淀槽去除了固体物后的被处理水进行曝气处理的曝气槽。在曝气槽内设置接触材料。该接触材料具备以下至少一种:第一接触材料,其具有第一芯材料及从该第一芯材料放射状地突出的多个絮状线;垫子状的第二接触材料,其为用立体的厚壁板状的网状体构成第二芯材料,并沿该第二芯材料配置污泥附着线的结构。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设备及其运转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及其运转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作为在中国国内使用的污水处理设备的一例的下水处理设备,具备第一级的初级沉淀槽、第二级的曝气槽、第三级的终级沉淀槽。
在这种下水处理设备中,惯例是进行分次式(分批式)的运转。即,例如,一日一次地向第一级的初级沉淀槽供给规定量的被处理水时,在该沉淀槽中,下水中所含的砂等的固体物被沉淀去除。
沉淀去除了固体物的被处理水被输送向第二级的曝气槽。在曝气槽内通过向槽内的被处理水中供给空气,进行曝气处理即进行需氧性微生物的水处理。如上所述,在只一日一次供给被处理水的处理设备中,可以在曝气槽内进行24小时左右的长时间的处理。
曝气处理后的被处理水因包含通过曝气处理而产生的活性污泥,所以从曝气槽被送向第三级的终级沉淀槽。在第三级的终级沉淀槽将被处理水中所包含的活性污泥沉淀在槽底部,因此,从该沉淀槽抽取排出。去除了活性污泥的上清水从沉淀槽排出释放。
但是,由于在曝气槽内只单纯地向被处理水中供给空气,因此反应性低,其处理效率不高。例如,曝气槽的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只为2000mg/L左右。另外,由于在曝气槽内向被处理水中供给空气,因此,由此产生水流,由于被处理水被搅拌,所以产生的活性污泥同样地被搅拌,因而无法沉淀。因此,必须另外设置如上所述不进行搅拌的第三级终级沉淀槽,在此进行活性污泥的沉淀分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其目的在于,可以提高曝气槽的处理效率,并且可以不需要设置靠曝气槽的下游侧的沉淀槽。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设备具备:沉淀槽,其用于使向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供给的被处理水中所包含的固体物沉淀去除;曝气槽,其对用该沉淀槽去除了固体物后的被处理水进行曝气处理,
在所述曝气槽设置有接触材料,
该接触材料具备下述的至少一种:
第一接触材料,其具有第一芯材料和从该第一芯材料放射状地突出的多个絮状线;
垫子状的第二接触材料,其为用立体的厚壁板状的网状体构成第二芯材料,并且沿该第二芯材料配置有污泥附着线的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具有沉淀槽和曝气槽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污水处理时,
在所述沉淀槽中,使向该沉淀槽供给的被处理水中所包含的固体物沉淀去除,
将用该沉淀槽去除固体物后的被处理水供给向曝气槽,
在曝气槽进行曝气处理,在该曝气槽内设置下述至少一种:
第一接触材料,其具有第一芯材料和从该第一芯材料放射状地突出的多个絮状线;
垫子状的第二接触材料,其为用立体的厚壁板状的网状体构成第二芯材料,并且沿该第二芯材料配置有污泥附着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曝气槽内设置特殊的结构的接触材料,可以高效率地运转该曝气槽。即,可以在MLSS为高浓度的状态下运转曝气槽,由此可以实现处理效率的提高。
另外,通过使用第一接触材料和、或第二接触材料,进行用于需氧处理的曝气槽内的处理,同时可以在第一接触材料和、或第二接触材料的部分形成厌氧气氛进行厌氧性处理。因此,在曝气槽的内部也可以进行硝化脱氮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是可以用于图1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第一接触材料的正面图;
图3是第一接触材料的平面图;
图4是可以用于图1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第二接触材料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的第二接触材料的要部的立体图;
图6是第二接触材料的要部的侧面图;
图7是放大表示第二接触材料的要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污水处理设备中,11是沉淀槽,12是曝气槽,它们以相互邻接的状态设置。13是原水供给路,由该原水供给路13供给的下水等原水作为被处理水14贮存于沉淀槽11。
贮存于沉淀槽11的被处理水14中所包含的砂或其它固体物在槽内的水中沉淀。15是该沉淀的固体物,堆积在沉淀槽11的底部。在沉淀槽11内设置有用于将堆积在该沉淀槽11的底部的固体物15向槽外部排出的固体物抽取路16。抽取路16例如通过真空抽吸等能够吸引排出固体物15。
17是用于将利用沉淀槽11去除了固体成分的被处理水14供给向曝气槽12的供给管。在图示的设备中,在沉淀槽11的被处理水14中设置有浮动泵18,利用该浮动泵18经由供给管17可以向曝气槽12供给被处理水14。在浮动泵18的取水部设置有金属网19,利用该金属网19可以防止被处理水14中的毛发等浮游夹杂物被输送至曝气槽12。
在曝气槽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向槽内供给空气的散气装置20。另外,在曝气槽12的内部设置有接触材料22,其起到担持用于对该曝气槽12内所贮存的被处理水21进行微生物处理的微生物的作用。
由散气装置20向被处理水21中供给空气时,随着作用于该空气的浮力产生向上的水流23,利用该水流23在曝气槽12的内部形成循环流24。或者,作为散气装置12,如果使用具备叶轮等且具有明显的水流产生功能的装置,则可以产生更强力的水流。该循环流24通过接触材料22的内部,在槽内循环。为了稳定产生循环流24,接触材料22由遮蔽板25覆盖。
成为循环流24的被处理水21与接触材料22接触时,由接触材料22担持的微生物对被处理水21中的有机物产生作用,分解该有机物。通过该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污泥沉淀在曝气槽12的底部。曝气槽12设置有污泥抽取路26,其用于利用真空作用等向槽外排出在曝气槽12的底部沉淀的污泥。27是整流板、28是排放路,它们可以向曝气槽12的外部排出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上清水。
作为接触材料22,可以使用图2及图3所示的第一接触材料31和图4~图7所示的第二接触材料41的任一种或两种。
对第一接触材料31进行说明。该第一接触材料31是摇床式的接触材料,在金属制的框体的内部设置多个。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接触材料31为具有芯材料33和数量大的絮状线34的结构。芯材料33由微生物难以附着的材料形成,在曝气槽12的内部在上下方向配置。絮状线34用丙烯酸纤维等微生物易附着的纤维构成,并且其多根遍及芯材料33的长度方向,从该芯材料33沿水平方向放射状突出。而且,絮状线34以芯材料33的位置为基端,可以在曝气槽12的被处理排水21中浮动。35是附着在絮状线34且增大了的污泥。
对第二接触材料41进行说明。该第二接触材料41同样在金属制的框体的内部配置有多个。各第二接触材料41由立体的厚壁板状的网状体构成芯材料,并且,沿该芯材料配置污泥附着线而构成垫子状。
详细地如图4~图7所示,第二接触材料41为具有立体的网状的芯材料43且沿该芯材料43配置有污泥附着线44的结构。
芯材料43例如由合成树脂制的硬度高的单丝构成,该单丝例如图6所示,由将多个Ω字状的部分和反Ω字状的部分相互凹凸状地配置的连续线构成。而且,对于芯材料43,并列配置有多个单丝,并且通过将相邻的单丝的Ω字状的部分彼此(即凸部彼此)或反Ω字状的部分彼此(即凹部彼此)利用连结线46相互连结在一起,从而如上所述形成为立体的网状。
连结线46的构成为,例如用比芯材料43的单丝更细纤度的合成树脂制的硬度高的连续线形成,在沿立体的网状的芯材料43的厚度方向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以在一根芯材料43上缠绕多个连结线46的方式配置,在使相邻的芯材料43、43的Ω字状的部分彼此或反Ω字状的部分彼此重叠的状态下,可以将这些Ω字状的部分彼此或反Ω字状的部分彼此相互连结。
在不存在芯材料43的Ω字状部分或反Ω字状部分的芯材料43而开口的部分47,为多个连结线46遍及芯材料43的长度方向的结构。而且,连结线46的构成为,通过只配置在沿这种立体网状的芯材料43的厚度方向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而不配置于沿该芯材料43的厚度方向的内侧的部分。
沿这种结构的立体网状的芯材料43配置有污泥附着线44。该污泥附着线44的构成为,例如用如丙烯酸高蓬松纤维那样的污泥附着性良好的线条形成,另外,可以以比构成芯材料43的单丝45更粗纤度形成,以规定的体积比占据由芯材料43形成的立体的空间。
另外,污泥附着线44以成为与芯材料43相反的凹凸状的方式配置。即,在芯材料43的Ω字状的凸部成为反Ω字状的凹部,相反,在芯材料43的反Ω字状的凹部成为Ω字状的凸部,并沿芯材料43配置。即,污泥附着线44在沿芯材料43的厚度方向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配置在成为开口的部分47。而且,污泥附着线44在成为该开口的部分47缠绕有连结线46,另外,成为开口的部分47的缘部利用连结线24束缚在芯材料43上,由此,与立体网状的芯材料43一体化。在沿芯材料43的厚度方向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之外的沿该芯材料43的厚度方向的内侧的部分,虽然污泥附着线44沿着芯材料43,但不与该芯材料43连结,而以从芯材料43浮起的自由状态配置。
另外,图4是接触材料41的整体的立体图,图5是以各芯材料43及污泥附着线44的排列方向为横方向的立体图,图6是以各芯材料43及污泥附着线44的排列方向为横方向的侧面图,图7是以与各芯材料43及污泥附着线44的排列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为横方向的立体图。
另外,上述中,作为第二接触材料41,对具有特定的编织结构的接触材料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可使用的第二接触材料41不限定于此,使用其它公知的编织结构或其它的立体结构,具有用立体的厚壁板状的网状体构成的芯材料和沿该芯材料配置的污泥附着线而形成垫子状即可。
通过在曝气槽12设置如上所述的第一接触材料31或第二接触材料41,可以在高负荷下使曝气槽12运转。例如,不具备接触材料31、41的公知的曝气槽的情况如上所述,MLSS必须是尽可能在2000mg/L左右,但是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特别的结构的接触材料31、41,可以在使MLSS上升至16000mg/L左右的状态下使曝气槽12运转。因此,可以非常高效地处理被处理水21。
而且,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特别的结构的接触材料31、41,在这些接触材料31、41中产生大量的污泥,这种大污泥易从接触材料31、41剥离,并且剥离后易在曝气槽12内部沉淀。因此,可以在曝气槽12中良好地分离产生的污泥和上清水,不必在曝气槽12的下游侧设置用于污泥分离的沉淀槽。
另外,根据本发明,接触材料31、41由于是上述的结构,因此,即使被设置在需氧状态的曝气槽12,也能够使接触材料31、41的内部成为厌氧状态。因此,可以在一个曝气槽12内部高效地进行在需氧性气氛下进行的硝化反应和在厌氧性气氛下进行的脱氮反应这两者,可以非常高效地处理被处理水21。通过调节从散气装置21向曝气槽12的内部供给的空气的量,例如,通过在极端的情况下暂时停止空气供给,由此可以自由地控制槽内的需氧性气氛和厌氧性气氛,可以进行希望的硝化脱氮反应。
图1所示的污水处理设备不仅能够用于从供给路13连续地供给原水的连续式运转,而且也可以用于从供给路13分次地供给原水的分批式运转。
因此,如上所述,在多用于中国国内的至少具备第一级沉淀槽和第二级曝气槽的下水处理设备中,通过追加设置接触材料31和接触材料41的至少任一个,可以以低成本简单地构筑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设备。
接触材料31及接触材料41为上述的结构,从而吸水性良好。因此,具有如下的优点:即使其上侧部分露出于被处理水21的水面的上方,也不会立即干燥,可以保持较长时间湿润的状态,该部分也能够有助于处理。

Claims (6)

1.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设备具备:沉淀槽,其用于使向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供给的被处理水中所包含的固体物沉淀去除;曝气槽,其对用该沉淀槽去除了固体物后的被处理水进行曝气处理,
在所述曝气槽设置有接触材料,
该接触材料具备下述的至少一种:
第一接触材料,其具有第一芯材料和从该第一芯材料放射状地突出的多个絮状线;
垫子状的第二接触材料,其为用立体的厚壁板状的网状体构成第二芯材料,并且沿该第二芯材料配置有污泥附着线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曝气槽的后段侧不设置污泥沉淀用的沉淀槽,而将来自曝气槽的处理水直接向系统外排放。
3.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具有沉淀槽和曝气槽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污水处理时,
在所述沉淀槽中,使向该沉淀槽供给的被处理水中所包含的固体物沉淀去除,
将用该沉淀槽去除固体物后的被处理水供给向曝气槽,
在曝气槽进行曝气处理,在该曝气槽内设置下述的至少一种:
第一接触材料,其具有第一芯材料和从该第一芯材料放射状地突出的多个絮状线;
垫子状的第二接触材料,其为用立体的厚壁板状的网状体构成第二芯材料,并且沿该第二芯材料配置有污泥附着线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次地向污水处理设备供给被处理水,进行分批处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在第一接触材料和、或第二接触材料处产生且从这些第一接触材料和、或第二接触材料剥离的污泥在曝气槽内沉淀并抽取除去。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具备沉淀槽和曝气槽的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中设置第一接触材料和第二接触材料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所述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转。
CN2010102012927A 2010-06-09 2010-06-09 污水处理设备及其运转方法 Pending CN1022761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12927A CN102276100A (zh) 2010-06-09 2010-06-09 污水处理设备及其运转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12927A CN102276100A (zh) 2010-06-09 2010-06-09 污水处理设备及其运转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6100A true CN102276100A (zh) 2011-12-14

Family

ID=45101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12927A Pending CN102276100A (zh) 2010-06-09 2010-06-09 污水处理设备及其运转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7610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2196A (ja) * 1991-10-01 1993-04-16 N Ii T Kk 排水処理用の接触材
CN1175556A (zh) * 1996-05-02 1998-03-11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大规模污水处理设施
JPH10272483A (ja) * 1997-03-28 1998-10-13 Joban Kaihatsu Kk 汚水浄化装置
JP2002136986A (ja) * 2000-11-07 2002-05-14 N Ii T Kk 生物処理用の接触材
CN2594260Y (zh) * 2003-01-06 2003-12-24 济南十方环保有限公司 活性滤料接触氧化滤池
CN1583602A (zh) * 2003-08-22 2005-02-23 Net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2196A (ja) * 1991-10-01 1993-04-16 N Ii T Kk 排水処理用の接触材
CN1175556A (zh) * 1996-05-02 1998-03-11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大规模污水处理设施
JPH10272483A (ja) * 1997-03-28 1998-10-13 Joban Kaihatsu Kk 汚水浄化装置
JP2002136986A (ja) * 2000-11-07 2002-05-14 N Ii T Kk 生物処理用の接触材
CN2594260Y (zh) * 2003-01-06 2003-12-24 济南十方环保有限公司 活性滤料接触氧化滤池
CN1583602A (zh) * 2003-08-22 2005-02-23 Net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53589A (en) Adv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using a series of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JP5629448B2 (ja) 廃水処理方法
CN102775025A (zh) 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1691268A (zh) 一种生化反应池及其脱氮除磷工艺
CN108341546A (zh) 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深度脱氮除磷系统及方法
CN106673371A (zh) 一种低碳源城市污水两级mbr强化脱氮除磷方法
KR101010053B1 (ko) 하수 처리 장치
CN100391866C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07659276U (zh) 一种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10183032A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资源化处理系统
CN206645889U (zh) 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12076760U (zh) 一种微型仿生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JP5612765B2 (ja) 下水処理装置
CN102276100A (zh) 污水处理设备及其运转方法
SE543681C2 (en) Waste water treatment system
CN105601045A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0498576A (zh) 一种高效低耗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CN201842734U (zh) 用于脱除污水中氮磷的多元化的生物池
JP2006061743A (ja) 余剰汚泥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CN109534611A (zh) 带预处理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回用设备
CN211871553U (zh) 一种活性污泥和栅藻串联式连续流反应器
CN210001737U (zh) 一种胞外酶浮选深度处理设备
WO2013041893A1 (en) Modified continuous flow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nd a method for treating waste water
JP2008000745A (ja) 水質浄化処理方法
CN209740931U (zh)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