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5542B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5542B
CN102265542B CN201180001062.9A CN201180001062A CN102265542B CN 102265542 B CN102265542 B CN 102265542B CN 201180001062 A CN201180001062 A CN 201180001062A CN 102265542 B CN102265542 B CN 1022655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lock
scheduling
downlink data
block
carried 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10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5542A (zh
Inventor
晏亚峰
张文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65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5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5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5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够提高数据业务的性能。所述方法包括:基站接收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对所述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在编码之前对所述下行数据块的块号与所述基站推算出的块号是否一致不作校验;将所述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块通过空口发送至用户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免去了帧号块号失步后重新同步期间的无法进行业务对数据业务产生的影响;另外,由于接收数据包时不引入固定缓存,也提高了数据业务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帧号块号同步是基站(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和基站控制器(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之间要达到的一种同步状态,即,BSC下发的数据块在到达BTS进行编码时,该数据块的块号与BTS编码帧号推算出的块号一致。帧号块号同步是数据业务在空口正常调度的一个保障,如何达到帧号块号同步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而如何保持同步状态是目前比较关键的环节。
现有的一种保持帧号块号同步方法是通过防抖缓冲器(Jitter Buffer,缩写为Jitbuf)完成。具体地,BTS在接收BSC下行分组业务数据包时设置一个固定的缓存。该缓存一般为40ms(毫秒),可以让数据包在缓存里进行排序,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纠正乱序。此外,Jitbuf还带有一个接收窗口和一个编码索引,根据下行数据块块号、接收窗口左值来确定接收的数据的实际存储位置,然后,根据当前的编码索引取该索引下的数据块来进行编码。如附图1所示,假设链路现在处于同步状态,在接收窗口(假设大小为缓存4块数据块对应的时间)收到块号为6的下行数据块时,该下行数据块的块号距离接收窗口左值为2,存储时按照当前编码索引加上2来存储,表示目前块号为6的下行数据块离编码时机还需要缓存2块的时间,即该数据块需要在40ms后才进行空口编码;进一步,假设编码索引2与基站编码帧号推算出的块号4对应,则轮到为块号为6的下行数据块编码时,基站编码帧号推算出的块号也正好是6,与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块的块号一致,如此保持着帧号块号同步。
上述现有的保持帧号块号同步方法的缺陷在于,当BSC的时钟和/或BTS的时钟不稳定时,会由于BSC和BTS时钟之间累积差别导致失步,然后花费一段时间的调整进行重新同步,在该调整期间的无法进行业务,对数据业务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接收分组业务数据包时引入的固定缓存,也会影响分组数据业务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够提高数据业务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基站接收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
对所述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在编码之前对所述下行数据块的块号与所述基站推算出的块号是否一致不作校验,所述块号是用于对上行数据或下行数据进行调度或传输的资源;
将所述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块通过空口发送至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
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在编码之前对所述下行数据块的块号与所述基站推算出的块号是否一致不作校验,所述块号是用于对上行数据或下行数据进行调度或传输的资源;
编码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块通过空口发送至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和下发下行数据块至所述装置的基站控制器。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由于基站直接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后通过空口发送出去,不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的块号是否等于基站通过编码帧号推算出的块号进行校验,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免去了帧号块号失步后重新同步期间的无法进行业务对数据业务产生的影响;另外,由于接收数据包时不引入固定缓存,也提高了数据业务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或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保持帧号块号同步方法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是否对之后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流判断程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对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是否对之后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流判断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块号资源预留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块号资源预留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系统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执行的主体可以是基站BTS或其他具有类似于BTS功能的通信实体。图2-1示例的方法主要包括步骤:
S201,基站接收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
S202,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
与现有技术不同,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在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之前,BTS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的块号与BTS推算(例如,根据编码帧号推算)出的块号是否一致不作校验,即,无论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的块号与BTS推算出的块号是否一致,只要是正确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块,即使其块号与BTS根据编码帧号推算出的块号不一致,BTS也即刻进行编码,或者说,在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之前,不进行帧号块号同步与否的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在数据业务中,数据块对应的“块号”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用于对上行数据或下行数据进行调度或传输。当某个块号被一个数据块(无论是调度还是传输)使用,则在同一时刻,该块号就不能再被其他数据块使用。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这种资源称为块号资源。例如,在数据业务中,52帧构成一复帧,包括12个数据块(每4帧构成一个数据块),编号为0至11的块号对应用于编号为0至11的数据块的调度或传输。
S203,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块通过空口发送至用户设备。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由于基站直接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即,不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的块号是否等于BTS编码帧号推算出的块号进行校验,将经过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块通过空口发送至用户设备。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免去了帧号块号失步后重新同步期间的无法进行业务对数据业务产生的影响;另外,由于接收数据包时不引入固定缓存,也提高了数据业务的性能。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由于BTS不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的块号是否等于BTS推算(例如,根据编码帧号推算)出的块号进行校验而直接编码,因此,空口上传输的上行数据块和下行数据块实际上不由BSC来调度。此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上行数据块的调度冲突现象。
为了避免上行数据块的调度冲突,在BTS不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的块号是否等于BTS推算出的块号进行校验的情况下,基站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之后、下发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调度,判断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是否对之后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若形成冲突,则更改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将更改后的调度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例如,通过空口,将更改后的调度信息与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块一起发送至用户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更改后的调度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之后还可以包括:在被调度的上行数据块添加下行数据块的调度参考值后反馈至基站控制器以响应对所述下行数据块的调度。所谓下行数据块的调度参考值,可以视为一个标签,是基站控制器下发下行数据块时给出的一个特定值,基站将这一特定值回填在被调度的上行数据块中,作为对下行数据块的调度所作的响应。如此,基站控制器收到这一特定值后,可以获知哪些数据块的调度成功,从而清楚接下来要调度哪些数据。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若对下行数据块的调度为上行链路状态标识(Uplink Statement Flag,USF)调度,则基站判断对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是否对之后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的判断方法可以是如附图2-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2021,查找资源预留表;
S2022,判断紧邻该下行数据块对应块号的下一块号资源是否已经预留给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
若该下行数据块对应块号的下一块号资源没有预留给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则流程转入步骤S2023,若该下行数据块对应块号的下一块号资源已经预留给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则判断对该下行数据块的调度对之后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则流程转入步骤S2024。这是因为,USF调度的特征在于,当某个下行数据块的调度为USF调度时,则意味着紧邻该下行数据块对应块号的下一块号资源应该由接收所述下行数据块的用户设备(记为UE1)发送上行数据块时使用,因此,若在对某个下行数据块进行USF调度时,紧邻该下行数据块对应块号的下一块号资源已经预留为其他用户设备(记为UE2)发送上行数据块时使用,则接收所述下行数据块的UE1在发送上行数据块时会与UE2发送上行数据块时冲突。
S2023,按照原先预定的调度策略执行对该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
S2024,更改对下行数据块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
一旦判断下行数据块的调度(假设是USF调度)对之后的上行数据块的调度形成冲突,则可以更改对下行数据块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具体地,可以是将USF调度的USF域置为无效,之后,流程转入步骤S2025。
S2025,将置为无效的USF域的值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例如,可以通过空口这些将置为无效的USF域的值与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块一起发送至用户设备。
如附图3所示,假设块号为5的下行数据块是发送至UE1,在块号为5的下行数据块进行USF调度时,块号为6的块号资源已经预留给UE2进行某种调度,例如,相对预留块周期(Relative Reserved Block Period,RRBP)调度,即,块号为6的块号资源已经预留给UE2发送上行数据块。由于块号为6的块号资源已经预留给UE2发送上行数据块,则在块号为5的下行数据块进行USF调度时,块号为6的块号资源不能再用作UE1发送上行数据块,否则,就会发生冲突。因此,块号为5的下行数据块为USF调度时,此时的调度对块号为6的上行数据块的调度形成冲突,可对块号为5的下行数据块的USF域置为无效。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若下行数据块的调度为相对预留块周期(RelativeReserved Block Period,RRBP)调度,则基站判断对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是否对之后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的判断方法可以是如附图2-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2021,查找资源预留表;
S’2022,判断RRBP值对应块号资源是否已经预留给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
若RRBP值对应块号资源没有预留给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则流程转入步骤S’2023,若RRBP值对应块号资源已经预留给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则判断对该下行数据块的调度对之后上行数据块的调度形成冲突,则流程转入步骤S’2024。这是因为,RRBP调度的特征在于,当某个下行数据块的调度为RRBP调度时,则意味着与RRBP值对应块号资源应该由接收该某个下行数据块的用户设备(记为UE1)发送上行数据块时使用,因此,若在对某个下行数据块进行RRBP调度时,与RRBP值对应块号资源已经预留为其他用户设备(记为UE2)发送上行数据块时使用,则接收该某个下行数据块的UE1在发送上行数据块时会与UE2发送上行数据块时冲突。
S’2023,按照原先预定的调度策略执行对该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
S’2024,更改对下行数据块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
一旦判断下行数据块的调度(假设是RRBP调度)对之后的上行数据块的调度形成冲突,则更改对下行数据块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具体地,可以是将RRBP调度的RRBP域置为无效,或者修改RRBP值,之后,流程转入步骤S’2025。
S’2025,将置为无效的RRBP域的值或修改后的RRBP值发送至用户设备。
例如,可以通过空口将置为无效的RRBP域的值或修改后的RRBP值与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块一起发送至用户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RBP值可以为0、1、2或3,分别表示接收块号为n(对于数据业务,n最小值为0,不超过11)的下行数据块的UE将会使用块号为n+3、n+4、n+5或n+6的块号资源发送上行数据块。
如附图4所示,假设块号为3的下行数据块是发送至用户设备(记为UE1),在块号为3的下行数据块进行RRBP调度时,RRBP值为0(表示接收块号为3的下行数据块的UE1将会使用块号为6的块号资源发送上行数据),并且块号为6的块号资源已经预留给其他用户设备(记为UE2)进行某种调度,例如,USF调度,即,块号为6的块号资源已经预留给UE2发送上行数据块。由于块号为6的块号资源已经预留给UE2发送上行数据块,则在块号为3的下行数据块进行RRBP调度时,块号为6的块号资源不能再用作UE1发送上行数据块,否则,就会发生冲突。因此,块号为3的下行数据块为RRBP调度时,此时的调度对块号为6的上行数据块的调度形成冲突,可对块号为3的下行数据块的RRBP域置为无效,或者修改RRBP值。例如,假设块号为7的块号资源没有给UE2的上行数据块的调度(即发送上行数据),则可以将此时的RRBP值(为0)修改为1;类似地,若块号为8的块号资源没有给UE2的上行数据块的调度(即发送上行数据),也可以将此时的RRBP值(为0)修改为2,其余过程可以类推,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判断对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是否对之后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所查找的资源预留表可以是这样一种资源预留表:在资源预留表上标识了为上行数据块的调度预留的块号资源。创建资源预留表的过程可以包括:首先创建一张空表;然后识别本次下行数据块的调度的调度类型,例如,上行链路状态标识USF调度和相对预留块周期RRBP调度等等;根据本次下行数据块的调度的调度类型,在所述创建的空表上对预留给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的块号资源进行标识。例如,可以使用一个包含12bit(比特)的变量记录为上行数据块的调度预留的块号资源,每一比特对应一个为上行数据块的调度的块号资源的预留情况。使用比特“1”标识某个块号资源已经预留,比特“0”标识某个块号资源尚没有被预留,或者反之,使用比特“0”标识某个块号资源已经预留,比特“1”标识某个块号资源尚没有被预留。可以理解的是,具体使用什么形式对块号资源进行标识,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判断下行数据块的调度对之后的上行数据块的调度形成冲突后,更改对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的调度信息,因此,可以避免对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有效保护空口调度。
请参阅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逻辑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附图5示例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基站等接入网设备,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501、编码模块502和编码数据发送模块503,其中:
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
编码模块502,用于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在编码之前对所述下行数据块的块号与所述基站推算出的块号是否一致不作校验,即,无论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的块号与BTS推算出的块号是否一致,只要是正确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块,即使其块号与BTS根据编码帧号推算出的块号不一致,编码模块502也即刻进行编码,或者说,在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之前,不进行帧号块号同步与否的判断;
编码数据发送模块503,用于将所述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块通过空口发送至用户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数据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仅是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例如相应硬件的配置要求或者软件的实现的便利考虑,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而且,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相应的功能模块可以是由相应的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相应的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完成,例如,前述的接收模块,可以是具有执行前述接收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的硬件,例如接收器,也可以是能够执行相应计算机程序从而完成前述功能的一般处理器或者其他硬件设备;再如前述的编码模块,可以是具有执行前述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功能的硬件,例如编码器,也可以是能够执行相应计算机程序从而完成前述功能的一般处理器或者其他硬件设备。
由于编码模块502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直接进行编码,因此,空口上传输的上行数据块和下行数据块实际上不由BSC来调度。此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上行数据块的调度冲突现象。为了避免上行数据块的调度冲突,在BTS不对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的块号是否等于BTS推算出的块号进行校验的情况下,附图5示例的数据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调度模块601、判断处理模块602和调度信息发送模块603,如附图6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调度模块601,用于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调度;
判断处理模块602,用于判断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是否对之后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若形成冲突,则更改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
调度信息发送模块603,用于将所述更改后的调度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例如,通过空口,将更改后的调度信息与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块一起发送至用户设备。
若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为上行链路状态标识USF调度,则附图5示例的判断处理模块602可以包括第一判断单元701和第一修改单元702,如附图7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第一判断单元701,用于通过查找资源预留表,判断紧邻所述下行数据块对应块号的下一块号资源是否已经预留给对所述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若是,则判断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对所述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其判断依据在于,当某个下行数据块的调度为USF调度时,则意味着紧邻该下行数据块对应块号的下一块号资源应该由接收所述下行数据块的用户设备(记为UE1)发送上行数据块时使用,因此,若在对某个下行数据块进行USF调度时,紧邻该下行数据块对应块号的下一块号资源已经预留为其他用户设备(记为UE2)发送上行数据块时使用,则接收所述下行数据块的UE1在发送上行数据块时会与UE2发送上行数据块时冲突,更为详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附图3及其对应的说明;
第一修改单元702,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701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USF调度的USF域置为无效,此时,调度信息发送模块603具体用于将所述置为无效的USF域的值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例如,可以通过空口,将置为无效的USF域的值与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块一起发送至用户设备。
附图6示例的判断处理模块602也可以包括第二判断单元801和第二修改单元802,如附图8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
第二判断单元801,用于通过查找资源预留表,判断RRBP值对应块号资源是否已经预留给对所述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若是,则判断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对所述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所述资源预留表标识了为上行数据块的调度预留的块号资源,其判断依据在于,当某个下行数据块的调度为RRBP调度时,则意味着与RRBP值对应块号资源应该由接收该某个下行数据块的用户设备(记为UE1)发送上行数据块时使用,因此,若在对某个下行数据块进行RRBP调度时,与RRBP值对应块号资源已经预留为其他用户设备(记为UE2)发送上行数据块时使用,则接收该某个下行数据块的UE1在发送上行数据块时会与UE2发送上行数据块时冲突,更为详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附图4及其对应的说明;
第二修改单元802,用于将所述RRBP调度的RRBP域置为无效,或者修改所述RRBP值,此时,调度信息发送模块603具体用于将所述置为无效的RRBP域的值或所述修改后的RRBP值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例如,可以通过空口,将置为无效的RRBP域的值或修改后的RRBP值与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块一起发送至用户设备。
在上述附图7或附图8示例的数据处理装置中,第一判断单元701或第二判断单元801判断对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是否对之后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所查找的资源预留表可以是这样一种资源预留表:在资源预留表上标识了为上行数据块的调度预留的块号资源。创建资源预留表的过程可以包括:首先创建一张空表;然后识别本次下行数据块的调度的调度类型,例如,上行链路状态标识USF调度和相对预留块周期RRBP调度等等;根据本次下行数据块的调度的调度类型,在所述创建的空表上对预留给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的块号资源进行标识。例如,可以使用一个包含12bit(比特)的变量记录为上行数据块的调度预留的块号资源,每一比特对应一个为上行数据块的调度的块号资源的预留情况。使用比特“1”标识某个块号资源已经预留,比特“0”标识某个块号资源尚没有被预留,或者反之,使用比特“0”标识某个块号资源已经预留,比特“1”标识某个块号资源尚没有被预留。可以理解的是,具体使用什么形式对块号资源进行标识,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附图5至附图8任一示例的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参考值反馈模块901,如附图9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参考值反馈模块901用于在被调度的上行数据块添加下行数据块的调度参考值后反馈至所述基站控制器以响应对所述下行数据块的调度。所谓下行数据块的调度参考值,可以视为一个标签,是基站控制器下发下行数据块时给出的一个特定值,基站将这一特定值回填在被调度的上行数据块中,作为对下行数据块的调度所作的响应。如此,基站控制器收到这一特定值后,可以获知哪些数据块的调度成功,从而清楚接下来要调度哪些数据。
请参阅附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1001和附图5至9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1002,其中:
基站控制器1001,用于向所述数据处理装置1002下发下行数据块;
数据处理装置1002,用于接收基站控制器1001下发的下行数据块,对基站控制器1001下发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块通过空口发送至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基站,或者是设置在基站中的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各模块/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因此,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
对所述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在编码之前对所述下行数据块的块号与所述基站推算出的块号是否一致不作校验,所述块号是用于对上行数据或下行数据进行调度或传输的资源;
将所述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块通过空口发送至用户设备;
所述对所述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调度;
所述基站判断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是否对之后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若形成冲突,则更改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
将所述更改后的调度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为上行链路状态标识USF调度,则所述基站判断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是否对之后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包括:
通过查找资源预留表,判断紧邻所述下行数据块对应块号的下一块号资源是否已经预留给对所述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若是,则判断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对所述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其中,所述资源预留表标识了为上行数据块的调度预留的块号资源;
所述更改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包括:将所述USF调度的USF域置为无效;
所述将所述更改后的调度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包括:将所述置为无效的USF域的值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为相对预留块周期RRBP调度,则所述基站判断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是否对之后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包括:
通过查找资源预留表,判断RRBP值对应块号资源是否已经预留给对所述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若是,则判断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对所述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其中,所述资源预留表标识了为上行数据块的调度预留的块号资源;
所述更改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包括:将所述RRBP调度的RRBP域置为无效,或者修改所述RRBP值;
所述将所述更改后的调度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包括:将所述置为无效的RRBP域的值或所述修改后的RRBP值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更改后的调度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之后还包括:
在被调度的上行数据块添加所述下行数据块的调度参考值后反馈至所述基站控制器,以响应对所述下行数据块的调度。
5.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控制器下发的下行数据块;
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下行数据块进行编码,在编码之前对所述下行数据块的块号与基站推算出的块号是否一致不作校验,所述块号是用于对上行数据或下行数据进行调度或传输的资源;
编码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编码后的下行数据块通过空口发送至用户设备;
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度模块,用于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调度;
判断处理模块,用于判断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是否对之后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若形成冲突,则更改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调度的调度信息;
调度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更改后的调度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为上行链路状态标识USF调度,则所述判断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判断单元和第一修改单元;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通过查找资源预留表,判断紧邻所述下行数据块对应块号的下一块号资源是否已经预留给对所述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若是,则判断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对所述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其中,所述资源预留表标识了为上行数据块的调度预留的块号资源;
所述第一修改单元,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USF调度的USF域置为无效;
所述调度信息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置为无效的USF域的值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为相对预留块周期RRBP调度,则所述判断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判断单元和第二修改单元;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通过查找资源预留表,判断RRBP值对应块号资源是否已经预留给对所述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若是,则判断对所述下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对所述上行数据块进行的调度形成冲突,其中,所述资源预留表标识了为上行数据块的调度预留的块号资源;
所述第二修改单元,用于将所述RRBP调度的RRBP域置为无效,或者修改所述RRBP值;
所述调度信息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置为无效的RRBP域的值或所述修改后的RRBP值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参考值反馈模块,用于在被调度的上行数据块添加所述下行数据块的调度参考值后反馈至所述基站控制器,以响应对所述下行数据块的调度。
9.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以及下发下行数据块给所述装置的基站控制器。
CN201180001062.9A 2011-06-03 2011-06-03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022655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75301 WO2011157174A2 (zh) 2011-06-03 2011-06-03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5542A CN102265542A (zh) 2011-11-30
CN102265542B true CN102265542B (zh) 2015-03-11

Family

ID=45010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1062.9A Active CN102265542B (zh) 2011-06-03 2011-06-03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65542B (zh)
WO (1) WO201115717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8609B (zh) * 2015-11-03 2019-05-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资源预约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8349A1 (en) * 2003-01-10 2004-11-18 Sophie Vrzic Semi-distributed scheduling scheme for the reverse link of wireless systems
CN101990241A (zh) * 2009-08-06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01990314A (zh) * 2009-08-03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控制单元帧的处理方法、传输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1080C (zh) * 2002-11-14 2005-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收发信台和基站控制器之间数据传输方法
KR20050092874A (ko) * 2004-03-17 2005-09-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제어기와 기지국간의 패킷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흐름 제어를 효율적으로 수행하는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8349A1 (en) * 2003-01-10 2004-11-18 Sophie Vrzic Semi-distributed scheduling scheme for the reverse link of wireless systems
CN101990314A (zh) * 2009-08-03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控制单元帧的处理方法、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990241A (zh) * 2009-08-06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57174A3 (zh) 2012-05-03
CN102265542A (zh) 2011-11-30
WO2011157174A2 (zh) 2011-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3805B (zh) 一种harq-ack的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2415198B (zh) 执行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CN102624507B (zh) 上/下行调度信息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KR100969768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스케쥴링 장치 및 방법
CN104206001B (zh) 用于无线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47046A (zh) 多传输接收点pucch设计考虑
CN106603209B (zh) 一种时域频域资源联合绑定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KR20190120402A (ko) 다중 뉴머롤로지 연산을 위하여 버퍼 상태 보고를 관리하기 위한 사용자 장비 및 방법
CN107370570B (zh)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ue、基站和系统
CN100579078C (zh) 实现上行资源调度的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KR101882425B1 (ko) 산업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 가상 슬롯프레임을 활용한 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WO2017107964A1 (zh) 上行业务资源调度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8075864B (zh) Ack/nack的反馈方法、系统以及终端
CN101803239A (zh) 对通信系统中资源盗用的动态补偿
CN104080161A (zh)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9644104A (zh) 用于在v2x通信中有效信令的方法
CN110061822A (zh) 一种车联网单播通信信道、通信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2265542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961742B (zh) 一种上行laa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2821990A (zh) Harq-ack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770067B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02238064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398590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反馈及接收的方法、设备、装置
CN112291852A (zh) 一种uci传输、接收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01677467A (zh) 用于具有tti绑定的半静态调度的多周期模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