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8737B - 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8737B
CN102238737B CN201110205174.8A CN201110205174A CN102238737B CN 102238737 B CN102238737 B CN 102238737B CN 201110205174 A CN201110205174 A CN 201110205174A CN 102238737 B CN102238737 B CN 1022387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ck
ack
resource
terminal equipment
agre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51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8737A (zh
Inventor
徐婧
潘学明
沈祖康
林亚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1102051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387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38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8737A/zh
Priority to US14/234,072 priority patent/US9332533B2/en
Priority to EP12814325.2A priority patent/EP2736293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2/078173 priority patent/WO201301044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8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8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和设备,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基站将第二类型协议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并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可以获知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从而,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能够通过相应的ACK/NACK/SR资源传输反馈信息,在动态系统中,避免了应用不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资源的冲突,尤其是避免R11和/或后续版本的用户和较低版本的用户之间发生ACK/NACK/SR资源发生冲突的情况。

Description

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两大基本双工制式之一的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模式,在宽带移动通信对带宽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TDD系统中上行和下行传输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在不同的时隙上传输上行/下行信号。在常见的TDD系统中,包括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和4G(4th Generation,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TD-LTE(Time Division-Long Term Evolved,时分长期演进)系统,上行和下行时隙的划分是静态或半静态的,通常的做法是在网络规划过程中根据小区类型和大致的业务比例确定上下行时隙比例划分并保持不变。这在宏小区大覆盖的背景下是较为简单的做法,并且也较为有效。而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微小区(Pico cell),家庭基站(Home NodeB)等低功率基站被部署用于提供局部的小覆盖,在这类小区中,用户数量较少,且用户业务需求变化较大,因此小区的上下行业务比例需求存在动态改变的情况。虽然在例如TD-LTE标准中也支持在线改变小区的上下行时隙比例,但需要较为复杂的信令流程和配置时间,造成系统性能下降,也不能跟踪实时的业务变化情况。
基于上述的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动态的上下行子帧分配方案,具体的处理方式如下:
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设定四种子帧类型,包括固定用于下行传输的子帧,固定用于上行传输的子帧,以及灵活分配为上行或下行传输的子帧。以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动态的上下行子帧分配方案的示意图,在该示例中,所应用的时间周期为一个无线帧(仅是一个例子,也可能为其他时间周期),其中:
子帧#0和#5为固定下行子帧,子帧#2和#7为固定上行子帧,子帧#1和#6为特殊子帧(也可以归为固定下行子帧中),其他子帧#3、#4、#8和#9为灵活分配为上行或下行传输的子帧。
对于最后一类子帧,基站可根据实时的业务需求和信道状况进行动态配置,以适应业务需求的动态变化。
对于TDD系统,下行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采用了bundling(合并)和multiplexing(复用)技术,即多个下行子帧的ACK(Acknowledgement,肯定确认)/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否定确认)在一个上行子帧的PUCCH(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反馈。
对于multiplexing技术,ACK/NACK状态与PUCCH反馈的信息比特和ACK/NACK/SR资源序号都有关系。
对于bundling技术,ACK/NACK状态虽然只与PUCCH反馈的信息比特有关,但为了避免用户之间ACK/NACK/SR资源冲突,ACK/NACK/SR资源序号和multiplexing技术采用同样的映射方法。通常,一种上下行配置对应一种HARQ时序方案和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案,因此,不会出现ACK/NACK/SR资源冲突的情况。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动态系统中,为了适应上下行子帧配置的灵活变化,需要采用了新的HARQ方案(也包括复用R8某种配置对应的HARQ方案)。同时为了保证后向兼容性,对较低版本的终端,需要半静态地配置一种现有的上下行配置,并采用其对应的HARQ方案。这样,R11和/或后续版本的用户和较低版本的用户可能采用不同的HARQ方案。如果两个版本的用户都采用现有ACK/NACK/SR资源序号分配方法,可能导致两种用户的ACK/NACK/SR资源冲突。
即按照现有的技术方案,在动态系统中,R11无明确的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如果直接采用现有技术可能导致R11和/或后续版本的用户和较低版本的用户之间发生ACK/NACK/SR资源冲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和设备,解决现有的技术方案中R11和/或后续版本的用户和较低版本的用户之间发生ACK/NACK/SR资源冲突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包括:
在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基站将应用所述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
所述基站在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ACK/NACK/SR资源上接收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应用于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至少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将应用所述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
通信模块,用于在所述分配模块所分配的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ACK/NACK/SR资源上接收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在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的规则,获取自身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其中,应用所述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确定自身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ACK/NACK/SR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反馈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应用于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至少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的规则,获取自身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其中,应用所述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
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获取模块所获取的所述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确定自身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所处的区域;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确定模块所确定的ACK/NACK/SR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反馈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基站将第二类型协议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并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可以获知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从而,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能够通过相应的ACK/NACK/SR资源传输反馈信息,在动态系统中,避免了应用不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资源的冲突,尤其是避免R11和/或后续版本的用户和较低版本的用户之间发生ACK/NACK/SR资源发生冲突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动态的上下行子帧分配方案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ACK/NACK/SR资源序号映射方法(上下行配置1)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应用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的配置方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应用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的配置方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应用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的配置方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应用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的配置方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如果采用现有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可能导致应用不同版本协议的两种用户的ACK/NACK/SR资源发生冲突。
ACK/NACK/SR资源由序号指示,因此,后续直接讨论配置和指示方法。
下面,对现有ACK/NACK/SR资源序号配置方法进行说明。
可以由高层配置,用在SR(Scheduling Request,上行调度请求),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持续调度)等没有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情况;也可以与nCCE绑定,用于存在PDCCH调度的情况。
通常地,为了避免高层配置和计算获得的冲突,参数将ACK/NACK/SR资源划分为两个区域。高层配置的满足计算获得的满足 n PUCCH ( 1 ) ≥ N PUCCH ( 1 ) .
注意,高层配置的是基站自主配置的,因此,也不排除
为了描述简洁起见,由高层信令指示的ACK/NACK/SR资源集合简称高层配置区域;与nCCE绑定的ACK/NACK资源集合简称为预定义区域或计算区域。标准中没有明确两个区域的界限,但通常情况,高层区域都在计算区域之前,并且以为界。后续为了描述简单,都以此典型情况为例。但实质上,各个方案都不限制在典型情况中。
为了减少资源碎片,计算获得的遵守先子帧后区域(区域实际指nCCE取值范围,通常区域的划分与PDCCH符号数相关,即区域数目等于PDCCH符号数)。
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ACK/NACK/SR资源序号映射方法(上下行配置1)的示意图。其中,所应用的映射规则,具体为:
n PUCCH , i ( 1 ) = ( M - i - 1 ) N p + i N p + 1 + n CCE + N PUCCH ( 1 ) .
对于TDD系统,ACK/NACK bundling或ACK/NACK multiplexing,M=1时,在子帧n中,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即终端设备)使用ACK/NACK/SR资源序号传输HARQ-ACK,其中:
在子帧n-k中,如果存在有PDCCH(s)指示的PDSCH或存在指示SPS资源释放的PDCCH,其中k∈K,K为包含个元素的集合{k0,k1,...KM-1},M的取值与上下行配置有关(如表1所示),UE首先要从集合{0,1,2,3}中选择一个p值,满足Np≤nCCE<Np+1,其中nCCE为子帧n-km中PDCCH所使用的第一个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信道控制单元)的索引号,其中km为集合K中的最小值且满足UE在子帧n-km中检测到了PDCCH这个条件;ACK/NACK反馈使用的资源号 n PUCCH ( 1 ) = ( M - m - 1 ) × N p + m × N p + 1 + n CCE + N PUCCH ( 1 ) , 其中为高层配置参数。
在子帧n-k(k∈K)中,如果只有无PDCCH指示的PDSCH传输,由高层和表2共同配置。
为了描述形象起见,一个上行反馈子帧称为一个反馈窗口。
表1Downlink association set index K:{k0,k1,…KM-1}for TDD(用于TDD的下行链路关联集合索引K:{k0,k1,…KM-1})
表2:PUCCH Resource Index for Down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用于下行半持续调度的PUCCH资源索引)
对于TDD ACK/NACK multiplexing(复用),M>1时,在子帧n中,定义为由子帧n-ki得到的ACK/NACK反馈资源号,HARQ-ACK(i)为子帧n-ki所对应的ACK/NACK/DTX反馈的具体信息,其中ki∈K(如表1所示),0≤i≤M-1:
对于子帧n-ki中的PDSCH或指示SPS资源释放的PDCCH,其中ki∈K,ACK/NACK反馈资源号为其中p∈{0,1,2,3},且满足Np≤nCCE<Np+1nCCE,i为子帧n-ki中PDCCH所使用的第一个CCE的索引号,为高层配置参数。
对于在子帧n-ki中没有PDCCH指示的PDSCH,由高层和表2共同配置。
由以上说明可以看出,如果在动态系统中,继续应用上述的处理方案,则会出现不同协议版本的用户之间出现ACK/NACK/SR资源冲突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样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在同时存在应用多种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将应用不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资源不重叠。
对于应用现有协议的终端设备继续沿用现有ACK/NACK资源映射规则,本专利主要说明对于应用更先进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映射规则。这里更先进协议支持动态TDD和/或其他技术。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在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基站将应用所述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定义区域以外的区域上。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的分配方式可以包括两种方案:
方案一、所述基站自行确定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如果步骤S301中基站是根据自行决定的方案确定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则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需要根据基站所发送的高层信令(直接携带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或者携带相应的辅助信息)来确定自身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
在此种方案中,如果基站仅将应用第二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高层配置区域,那么,基站可以直接通过高层信令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知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即前述的信息。
进一步的,对于此种实施场景,具体的通知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的方式同样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以一个信息和偏移量信息,实现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的通知。
首先,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直接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知相应的一个信息,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过信息确定反馈窗口内的第一个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之后,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进一步将信息按照基站通知的或预设的偏移量信息进行偏移处理,并利用偏移处理后的信息,确定当前反馈窗口内的后续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需要指出的是,基站可以将上述的偏移量信息和信息一起通知给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
具体的偏移处理方式可以是通过在信息加上不同数量的偏移量信息的值,从而确定对应当前反馈窗口内的不同的下行子帧的信息,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处理方式,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具体应用的偏移量信息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这样的变化并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方式二、通过多个信息,实现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的通知。
首先,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直接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知相应的多个信息,其中,信息的数量为当前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或当前上下行配置的所有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的最大值,或系统中所配置的所有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的最大值。
然后,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过多个信息分别确定反馈窗口内的各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需要指出的是,多个信息与反馈窗口内的各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具体由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的对应规则或反馈窗口内的各下行子帧中的PDCCH信息确定。
方案二、所述基站根据预定义的规则,确定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如果步骤S301中基站是根据预定义的规则,确定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则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根据内容相同的预定义的规则确定自身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或者结合内容相同的预定义的规则和基站所发送的高层信令(携带相应的辅助信息)来确定自身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
当所述系统有PDCCH调度的PDSCH或指示SPS资源释放的PDCCH时,所述基站按照预定义的规则将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根据高层信令和预定义的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
通常的,基站可以将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区域,与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设置不同的资源起始点,以区分相应的ACK/NACK/SR资源。
同样的,本方案中的不同的ACK/NACK/SR资源起始点的设置方式,也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直接将应用一种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另一种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资源所处的区域之后的区域。
具体的,基站可以将为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的之前或之后。
通过预先设定好的规则,各终端设备可以应用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起始点和第一或第二类型协议的预定义区域大小确定自身相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
方式二、通过将应用不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不同的区域,并向相应的终端设备指示不同的
首先,基站将为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的之外的其他区域。
之后,基站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发送不同的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根据不同的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
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方式一中的应用不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相邻的区域内,在计算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资源时,只需要考虑第一或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资源所对应的区域大小,从而推导出自身预定义资源的起始点,而方案二则是两种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起始点由基站自主配置,终端根据不同的来获得ACK/NACK/SR资源信息。
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无论采用上述的那种处理方式,均可以概括为:
所述基站按照预定义的规则将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使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的预定义的规则,具体指反馈窗口内PDCCH调度的PDSCH或指示SPS资源释放的PDCCH与ACK/NACK/SR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满足:
n PUCCH , i ( 1 ) = ( M - i - 1 ) N p + i N p + 1 + n CCE + Start ;
其中,Start表示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所处的预定义区域的起始点,通常地,该起始点不同于应用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 由所述基站自主配置,应避免与应用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资源冲突,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发送以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根据和预定义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
情况二、delta由所述基站自主配置,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发送delta,以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根据delta和预定义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
情况三、当所述基站将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所述应用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之前时,其中,为第一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FB为预留给第二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总资源量。
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所述预留给第二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总资源量FB,进一步表示为:
F B = M D N n - ( M D - k D ) ( N n - N n - 1 ) n = 3 M D N n n = 0,1,2 ,
其中,MD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口内,第二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下行子帧数目;kD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口内,第二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特殊时隙数;Nn为n个PDCCH符号承载的CCE数目;n为下行子帧中PDCCH的符号数。
情况四、当所述基站将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所述应用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之后时,其中,为第一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FA为预留给第一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总资源量。
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所述预留给第一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总资源量FA,进一步表示为:
F A = M R 8 N n - ( M R 8 - k R 8 ) ( N n - N n - 1 ) n = 3 M R 8 N n n = 0,1,2 ,
其中,MR8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口内,第一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下行子帧数目;kR8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口内,第一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特殊时隙数;Nn为n个PDCCH符号承载的CCE数目;n为下行子帧中PDCCH的符号数。
对于上述的情况三和情况四,所述下行子帧中PDCCH的符号数n,进一步包括:
同一个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的PDCCH符号数的最大值;或,
所述基站自主配置,并由高层信令直接指示;或,
默认配置,例如:n=3。
具体采用那种方式来确定n的取值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当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确定相应的PUCCH资源的分配信息与物理层资源对应时,可以由高层信令通知,或默认取值为1。
具体采用哪种方案可以根据实际场景需要进行设定,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案进行ACK/NACK/SR资源的分配,都需要保证两种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不重叠。
步骤S302、所述基站在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ACK/NACK/SR资源上接收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
通过上述的处理过程,基站完成了ACK/NACK/SR资源的分配,而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也确定了自身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在后续的信息传输过程中,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将通过自身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进行相应的反馈信息的上行传输,基站也通过相应的资源进行接收。
相对应的,在终端设备侧,直接根据基站所通知的信息,按照相应的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相应的处理方式参见上述说明,与之相类似,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基站将第二类型协议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并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可以获知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从而,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能够通过相应的ACK/NACK/SR资源传输反馈信息,在动态系统中,避免了应用不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资源的冲突,尤其是避免R11和/或后续版本的用户和较低版本的用户之间发生ACK/NACK/SR资源发生冲突的情况。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为了避免不同版本的用户之间发生ACK/NACK/SR资源冲突,尤其是R11和/或后续版本的用户与R8等老版本用户之间的ACK/NACK/SR资源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中将R11和/或后续版本的PUCCH format1/1a/1b资源分配在R8用户计算区域以外的资源上。
其中,对于SR和没有PDCCH调度的SPS的情况,PUCCH format1/1a/1b资源配置在高层配置区域,由高层信令通知。
另一方面,对于有PDCCH调度的PDSCH或指示SPS资源释放的PDCCH的情况,PUCCH format1a/1b资源分配及通知方法则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ACK/NACK/SR资源仅分配在高层配置区域,由高层信令通知。
实施方式一
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各终端设备发送1个信息,用于指示反馈窗口内第一个下行子帧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而该反馈窗口内的后续子帧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则可以通过偏移处理的信息来确定。
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具体的信息的确定方式如下:
依次在起始上叠加1、2、……、M-1个偏移量Δoffset,即 n PUCCH , k ( k ) = n PUCCH , initial ( 1 ) + ( n - 1 ) Δ offset .
Δoffset可以是任意整数,为了避免资源碎片,优选的可以设置Δoffset=1。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Δoffset可以由高层信令通知,或由协议规定。
基站根据和协议(36.211)规定的PUCCH format1,1a and1b映射方法获得具体的序列资源和PRB资源的过程如下。
其中,可以由高层信令通知,并且小区所有用户都采用这个值。也可以默认取值为1,但对于传统用户和计算区域的PUCCH仍采用高层通知的取值。
具体的,
α p ‾ ( n s , l ) = 2 π · n cs ( p ‾ ) ( n s , l ) / N sc RB
where(当)
The resource indices within the two resource blocks in the two slots of asubframe to which the PUCCH is mapped are given by(PUCCH映射在一个子帧的两个时隙中两个资源块内的资源索引由下式给出)
For(对于)nsmod2=0and by(由下式给出)
for(对于)nsmod2=1,where(当)with d=2for normal CP and d=0for extended CP(d=2用于普通周期前缀,d=0用于扩展周期前缀).
The parameter delta PUCCH-Shiftis provided by higher layers(参数delta PUCCH-Shift由高层提供).
The physical resource blocks to be used for transmission of PUCCH in slotns are given by(用于传输时隙ns中PUCCH的物理资源块由下式给出)
where the variable m depends on the PUCCH format.For formats1,1a and1b(当变量m取决于PUCCH格式,对于格式1,1a以及1b)
终端设备接收相关高层信令,并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获得从而确定自身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实施方式二
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M个M的值是当前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或是所有上下行配置下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的最大值,或M=4。
与反馈窗口内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可以按照约定的规则获得,例如第n个对应反馈窗口内第n个下行子帧,或者由下行子帧中的PDCCH指示。
终端设备接收相关高层信令和/或PDCCH,并采用相同的规则获得
方法2、为R8用户和dynamic(动态)用户配置不同的ACK/NACK/SR资源起始点。
dynamic用户根据预定义的规则获得ACK/NACK/SR资源序号: n PUCCH , i ( 1 ) = ( M - i - 1 ) N p + i N p + 1 + n CCE + Start ;
其中,Start表示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所处的预定义区域的起始点,通常地,该起始点不同于应用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
实施方式三
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R8用户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之后,具体的配置方案如图4所示。
其中,R8用户采用上下行配置1,dynamic用户采用上下行配置2。
在此场景下,对于dynamic用户,
n PUCCH , i ( 1 ) = ( M - i - 1 ) N p + i N p + 1 + n CCE + Start , 其中, Start = N PUCCH ( 1 ) + F A , FA表示预留给R8用户的ACK/NACK/SR资源计算区域的总资源量的大小。
具体地,参照前述的现有ACK/NACK/SR资源序号映射方法中的说明,FA可以表示为:
F A = M R 8 N n - ( M R 8 - k R 8 ) ( N n - N n - 1 ) n = 3 M R 8 N n n = 0,1,2 ,
其中,MR8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内中,第一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下行子帧数目;kR8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内中,第一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特殊时隙数;Nn为n个PDCCH符号承载的CCE数目;n为下行子帧中PDCCH的符号数。
下行子帧中PDCCH的符号数n,可以通过以下一种方式获得:同一个反馈窗内的下行子帧的PDCCH符号数的最大值,或基站自主配置,并由高层信令直接指示,或采用默认配置,如n=3。
对于ACK/NACK bundling和multiplexing,i的定义有差别,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实施方式四
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R8用户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之钱,隐性通知,具体的配置方案如图5所示。
其中,R8用户采用上下行配置2,dynamic用户采用上下行配置1。
在此场景下,对于dynamic用户,
n PUCCH , i ( 1 ) = ( M - i - 1 ) N p + i N p + 1 + n CCE + Start , 其中,FB表示预留给dynamic用户的PUCCH资源计算区域的总资源量的大小。
具体地,参照前述的现有PUCCH format1/1a/1b资源序号映射方法中的说明,FB可以表示为:
F B = M D N n - ( M D - k D ) ( N n - N n - 1 ) n = 3 M D N n n = 0,1,2 ,
其中,MD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内中,第二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下行子帧数目;kD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内中,第二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特殊时隙数;Nn为n个PDCCH符号承载的CCE数目;n为下行子帧中PDCCH的符号数。
下行子帧中PDCCH的符号数n,可以通过以下一种方式获得:同一个反馈窗内的下行子帧的PDCCH符号数的最大值,或基站自主配置,并由高层信令直接指示,或采用默认配置,如n=3。
对于ACK/NACK bundling和multiplexing,i的定义有差别,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实施方式五
ACK/NACK/SR资源分配在R8计算和高层配置以外的区域,隐性通知,但基站为两种用户指示相应的的具体的配置方案如图6所示。
其中,R8用户采用上下行配置2,dynamic用户采用上下行配置1。
在此场景下,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R8用户和dynamic用户不同的R8用户的dynamic用户的
具体的,在确定R8用户和dynamic用户的时,分别向以下公式: n PUCCH , i ( 1 ) = ( M - i - 1 ) N p + i N p + 1 + n CCE + N PUCCH ( 1 ) 代入不同的从而,得到R8用户和dynamic用户的
终端设备接收相关高层信令,并根据同样的计算方法获得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在确定dynamic用户的时,也可以设置 n PUCCH , i ( 1 ) = ( M - i - 1 ) N p + i N p + 1 + n CCE + Start 中的 Start = N PUCCH , R ( 1 ) + delta , 其中,delta由所述基站自主配置,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发送delta,以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根据delta和预定义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这样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三中所提出的方法并不限制R8用户和dynamic用户的资源映射顺序。
通常可以按照避免过多的资源碎片为原则,对R8用户和动态用户的资源位置进行排序,上述的图6是dynamic用户在先的示例,而图7是R8用户在先的示例。
其中,R8用户采用上下行配置1,dynamic用户采用上下行配置2。
具体的处理方式相类似,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的方案是以解决R11和/或后续版本的用户与R8等老版本用户之间的ACK/NACK/SR资源冲突的方式提出的,对于其他类型的协议版本,也可以采用相类似的处理方式,这样的变化并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基站将第二类型协议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并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可以获知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从而,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能够通过相应的ACK/NACK/SR资源传输反馈信息,在动态系统中,避免了应用不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资源的冲突,尤其是避免R11和/或后续版本的用户和较低版本的用户之间发生ACK/NACK/SR资源发生冲突的情况。
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其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基站应用于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至少包括:
分配模块81,用于将应用所述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
通信模块82,用于在所述分配模块81所分配的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ACK/NACK/SR资源上接收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
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所述分配模块81,具体用于:
自行确定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或,
根据预定义的规则,确定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82,还用于:
当所述分配模块81自行确定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时,发送高层信令,通知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
所述通信模块82,具体用于:
通过高层信令直接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知相应的一个信息,以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信息确定反馈窗口内的第一个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并通过将所述信息按照所述基站通知的或预设的偏移量信息进行偏移处理后的信息,确定所述反馈窗口内的后续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或,
通过高层信令直接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知相应的多个信息,以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多个信息分别确定反馈窗口内的各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其中,所述信息的数量为当前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或当前上下行配置的所有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的最大值,或所述系统中所配置的所有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的最大值。
进一步的,所述分配模块81,具体用于:
在所述系统有PDCCH调度的PDSCH或指示SPS资源释放的PDCCH的场景中,根据预定义的规则,确定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终端设备应用于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至少包括:
获取模块91,用于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的规则,获取自身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
确定模块92,用于通过所述获取模块91所获取的所述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确定自身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其中,应用所述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
发送模块91,用于通过所述确定模块92所确定的ACK/NACK/SR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91,具体包括:
当所述高层信令中只携带了一个信息时,通过所述信息确定反馈窗口内的第一个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并通过将所述信息按照所述基站通知的或预设的偏移量信息进行偏移处理后的信息,确定所述反馈窗口内的后续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当所述高层信令中携带多个信息时,通过所述多个信息分别确定反馈窗口内的各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其中,所述信息的数量为当前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或当前上下行配置的所有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的最大值,或所述系统中所配置的所有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的最大值。
另一种场景中,所述获取模块91,具体用于:
当所述系统有PDCCH调度的PDSCH或指示SPS资源释放的PDCCH时,根据高层信令和预定义的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或根据预定义的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
其中,所述基站按照预定义的规则将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基站将第二类型协议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并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可以获知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从而,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能够通过相应的ACK/NACK/SR资源传输反馈信息,在动态系统中,避免了应用不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资源的冲突,尤其是避免R11和/或后续版本的用户和较低版本的用户之间发生ACK/NACK/SR资源发生冲突的情况。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网络侧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限制范围。

Claims (20)

1.一种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在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基站将应用所述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
所述基站在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ACK/NACK/SR资源上接收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基站将应用所述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自行确定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知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或,
所述基站根据预定义的规则,确定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知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直接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知一个 信息,以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信息确定反馈窗口内的第一个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并通过将所述信息按照所述基站通知的或预设的偏移量信息进行偏移处理后的信息,确定所述反馈窗口内的后续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或,
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直接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知相应的多个信息,以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多个信息分别确定反馈窗口内的各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其中,所述信息的数量为当前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或当前上下行配置的所有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的最大值,或所述系统中所有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的最大值;
所述预定义的规则,具体指反馈窗口内PDCCH调度的PDSCH或指示SPS资源释放的PDCCH与ACK/NACK/SR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满足:
其中,Start表示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该起始点不同于应用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
M为当前反馈窗口内下行子帧的数量,nCCE为子帧n-km中对应PDCCH所使用的第一个CCE的索引号;Np为ACK/NACK反馈资源号;i为资源序号;km为集合K中最小的元素且可以使UE在子帧n-km中检测到PDCCH;K为包含{k0,k1,…kM-1}的集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息与反馈窗口内的各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具体由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的对应规则或所述反馈窗口内的各下行子帧中的PDCCH信息确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预定义的规则,确定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具体用于所述系统有PDCCH调度的PDSCH或指示SPS资源释放的PDCCH的场景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具体包括:
由所述基站自主配置,应避免与应用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ACK/NACK/SR资源冲突,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发送以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根据 和预定义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或,
delta由所述基站自主配置,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发送delta,以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根据delta和预定义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或,
当所述基站将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所述应用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之前时,其中,为第一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FB为预留给第二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总资源量;或,
当所述基站将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所述应用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之后时,其中,为第一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FA为预留给第一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总资源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给第二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总资源量FB,进一步表示为:
其中,MD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口内,第二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下行子帧数目;kD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口内,第二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特殊时隙数;Nn为n个PDCCH符号承载的CCE数目;n为下行子帧中PDCCH的符号数。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给第一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总资源量FA,进一步表示为:
其中,MR8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口内,第一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下行子帧数目;kR8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口内,第一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特殊时隙数;Nn为n个PDCCH符号承载的CCE数目;n为下行子帧中PDCCH的符号数。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子帧中PDCCH的符号数n,进一步包括:
同一个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的PDCCH符号数的最大值;或,
所述基站自主配置,并由高层信令直接指示;或,
默认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与物理层资源对应时,可以由高层信令通知,或默认取值为1,
其中,为PUCCH物理资源之间的间隔。
9.一种基站,应用于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将应用所述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
通信模块,用于在所述分配模块所分配的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ACK/NACK/SR资源上接收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分配模块,具体用于:
自行确定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或,
根据预定义的规则,确定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分配模块自行确定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时,发送高层信令,通知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
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高层信令直接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知相应的一个 信息,以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信息确定反馈窗口内的第一个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并通过将所述信息按照所述基站通知的或预设的偏移量信息进行偏移处理后的信息,确定所述反馈窗口内的后续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或,
通过高层信令直接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知相应的多个 信息,以使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多个信息分别确定反馈窗口内的各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其中,所述信息的数量为当前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或当前上下行配置的所有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的最大值,或所述系统中所配置的所有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的最大值;
所述预定义的规则,具体指反馈窗口内PDCCH调度的PDSCH或指示SPS资源释放的PDCCH与ACK/NACK/SR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满足:
其中,Start表示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该起始点不同于应用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
M为当前反馈窗口内下行子帧的数量,nCCE为子帧n-km中对应PDCCH所使用的第一个CCE的索引号;Np为ACK/NACK反馈资源号;i为资源序号;km为集合K中最小的元素且可以使UE在子帧n-km中检测到PDCCH;K为包含{k0,k1,…kM-1}的集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系统有PDCCH调度的PDSCH或指示SPS资源释放的PDCCH的场景中,根据预定义的规则,确定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11.一种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在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终端设备通过基站发送的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的规则,获取自身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其中,应用所述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确定自身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ACK/NACK/SR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通过基站发送的高层信令,获取自身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具体包括:
当所述高层信令中只携带了一个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信息确定反馈窗口内的第一个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并通过将所述信息按照所述基站通知的或预设的偏移量信息进行偏移处理后的信息,确定所述反馈窗口内的后续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当所述高层信令中携带多个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多个 信息分别确定反馈窗口内的各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其中,所述信息的数量为当前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或当前上下行配置的所有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的最大值,或所述系统中所配置的所有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的最大值;
所述预定义的规则,具体指反馈窗口内PDCCH调度的PDSCH或指示SPS资源释放的PDCCH与ACK/NACK/SR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满足:
其中,Start表示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所处的预定义区域的起始点,该起始点不同于应用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息与反馈窗口内的各下行子帧的对应关系,具体由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的对应规则或所述反馈窗口内的各下行子帧中的PDCCH信息确定。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的规则,获取自身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具体包括:
当所述系统有PDCCH调度的PDSCH或指示SPS资源释放的PDCCH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高层信令和预定义的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或根据预定义的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
其中,所述基站按照预定义的规则将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发送的并将所述作为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即进而根据预定义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位置;或,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发送的delta,则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进而根据预定义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位置;或,
当所述基站将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之前时,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则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进而根据预定义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资源位置,其中,为第一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FB为预留给第二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总资源量;或,
当所述基站将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之后时,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则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进而根据预定义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资源位置,其中,为第一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起始点,FA为预留给第一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总资源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给第二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总资源量FB,进一步表示为:
其中,MD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口内中,第二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下行子帧数目;kD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口内中,第二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特殊时隙数;Nn为n个PDCCH符号承载的CCE数目;n为下行子帧中PDCCH的符号数。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给第一类型协议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的总资源量FA,进一步表示为:
其中,MR8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口内中,第一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下行子帧数目;kR8表示同一个反馈窗口内中,第一类型协议的反馈方案包含的特殊时隙数;Nn为n个PDCCH符号承载的CCE数目;n为下行子帧中PDCCH的符号数。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子帧中PDCCH的符号数n,进一步包括:
同一个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的PDCCH符号数的最大值;或,
所述基站自主配置,并由高层信令直接指示;或,
默认配置。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与物理层资源对应时, 可以由高层信令通知,或默认取值为1,
其中,为PUCCH物理资源之间的间隔。
19.一种终端设备,应用于同时存在应用第一类型协议和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基站发送的高层信令,和/或预定义的规则,获取自身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其中,应用所述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上;
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获取模块所获取的所述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确定自身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确定模块所确定的ACK/NACK/SR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当所述高层信令中只携带了一个信息时,通过所述 信息确定反馈窗口内的第一个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并通过将所述信息按照所述基站通知的或预设的偏移量信息进行偏移处理后的信息,确定所述反馈窗口内的后续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
当所述高层信令中携带多个信息时,通过所述多个信息分别确定反馈窗口内的各下行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其中,所述 信息的数量为当前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或当前上下行配置的所有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的最大值,或所述系统中所配置的所有反馈窗口内的下行子帧数的最大值;
所述预定义的规则,具体指反馈窗口内PDCCH调度的PDSCH或指示SPS资源释放的PDCCH与ACK/NACK/SR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满足:
其中,Start表示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预定义ACK/NACK/SR资源所处的预定义区域的起始点,该起始点不同于应用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系统有PDCCH调度的PDSCH或指示SPS资源释放的PDCCH时,根据高层信令和预定义的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或根据预定义的规则确定相应的ACK/NACK/SR资源的分配信息;
其中,所述基站按照预定义的规则将所述应用第二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ACK/NACK/SR资源分配在为应用所述第一类型协议的终端设备预留的ACK/NACK/SR资源区域以外的区域。
CN201110205174.8A 2011-07-21 2011-07-21 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2387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05174.8A CN102238737B (zh) 2011-07-21 2011-07-21 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和设备
US14/234,072 US9332533B2 (en) 2011-07-21 2012-07-04 ACK/NACK/SR resource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12814325.2A EP2736293B1 (en) 2011-07-21 2012-07-04 Ack/nack/sr resource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12/078173 WO2013010440A1 (zh) 2011-07-21 2012-07-04 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05174.8A CN102238737B (zh) 2011-07-21 2011-07-21 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8737A CN102238737A (zh) 2011-11-09
CN102238737B true CN102238737B (zh) 2015-07-15

Family

ID=44888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5174.8A Active CN102238737B (zh) 2011-07-21 2011-07-21 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32533B2 (zh)
EP (1) EP2736293B1 (zh)
CN (1) CN102238737B (zh)
WO (1) WO20130104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8737B (zh) * 2011-07-21 2015-07-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和设备
CN102271032B (zh) 2011-08-09 2014-11-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实现上行反馈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378954B (zh) * 2012-04-20 2019-03-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发送分集和信道选择的分配harq-ack信道资源的方法
JP5990793B2 (ja) * 2012-06-07 2016-09-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3580828A (zh) * 2012-08-06 2014-02-12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接收harq消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2914032B1 (en) * 2012-10-26 2020-08-05 Sun Patent Trust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method to identify a resource
EP2915391B1 (en) 2012-10-30 2021-06-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cheduling reques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upled downlink-uplink
CN103945536B (zh) * 2013-01-17 2017-09-1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独立配置的载波结构以及资源分配方法
EP3879733A1 (en) 2014-01-31 2021-09-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880883B2 (en) 2014-09-02 2020-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latency, low-bandwidth and low duty cycle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411475B (zh) * 2015-07-27 2019-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365934A (zh) * 2017-01-26 2018-08-0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US10484147B2 (en) * 2017-02-03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acknowledgment bundling
CN109495927B (zh) * 2017-09-11 2022-0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0034850B (zh) * 2018-01-12 2020-10-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595707B (zh) * 2018-03-30 2023-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9237259A1 (zh) * 2018-06-12 2019-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1723046B2 (en) * 2018-09-25 2023-08-08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eriving feedback resource for side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5211A (zh) * 2009-11-02 2010-05-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1834658A (zh) * 2010-05-05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01959307A (zh) * 2009-07-13 2011-01-26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映射物理控制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CN101997659A (zh) * 2009-08-25 2011-03-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配置上行控制资源以及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84078B1 (ko) 2007-01-10 2014-04-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애크/내크 채널 자원을 할당하고시그널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MX2010004636A (es) * 2007-10-30 2010-07-0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ovision de señalizacion de solicitud de agendacion mejorada con acuse de recibo/acuse de recibo negativo o indicador de calidad de canal.
CN101932005B (zh) * 2009-06-26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预留与索引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WO2011019795A1 (en) * 2009-08-13 2011-02-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ultiplexing uplink l1/l2 control and data
CN102083211B (zh) * 2010-03-29 2017-04-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US8755340B2 (en) * 2010-11-08 2014-06-17 Blackberry Limited Releasing wireless resources
CN102238737B (zh) * 2011-07-21 2015-07-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9307A (zh) * 2009-07-13 2011-01-26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映射物理控制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CN101997659A (zh) * 2009-08-25 2011-03-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配置上行控制资源以及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715211A (zh) * 2009-11-02 2010-05-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1834658A (zh) * 2010-05-05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8737A (zh) 2011-11-09
WO2013010440A1 (zh) 2013-01-24
EP2736293A1 (en) 2014-05-28
EP2736293A4 (en) 2014-07-02
US20140219201A1 (en) 2014-08-07
US9332533B2 (en) 2016-05-03
EP2736293B1 (en)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8737B (zh) Ack/nack/sr资源映射方法和设备
JP6561325B2 (ja)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リソース割当方法
US1084915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JP6106275B2 (ja) 拡張物理下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epdcch)に対してtddpucchharqリソースを割り当て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RU2433570C1 (ru)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 ресурсов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етях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EP2768265B1 (en) Pucch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KR102094287B1 (ko) 셀 내의 주파수 집적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2019083539A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送/受信
CN11109269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JP6629727B2 (ja) 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KR101198472B1 (ko) 일반 및 가상 듀얼 계층 ack/nack 사이의 선택
JP6027368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20504977A (ja) アップリンク伝送方法、端末、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側デバイス
WO2013020502A1 (zh) 一种实现上行反馈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JP202254338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上りリンク共有チャネルを送受信する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7210903A (zh) 用于低成本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
CN105580457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配置有多个小区的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CN104995980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8370571A (zh) 用于低延迟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CN104995979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KR20210034131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349977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
KR102197444B1 (ko) 다운 링크 데이터에 대한 피드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90103140A (ko)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사용자 단말기
WO201309926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source mapp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4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