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0969A - 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0969A
CN102230969A CN2011100693514A CN201110069351A CN102230969A CN 102230969 A CN102230969 A CN 102230969A CN 2011100693514 A CN2011100693514 A CN 2011100693514A CN 201110069351 A CN201110069351 A CN 201110069351A CN 102230969 A CN102230969 A CN 102230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tellite
track
primary
orbit
secondary st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93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0969B (zh
Inventor
刘峰
陈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ace St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ace 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ace St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ace 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06935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309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30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0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0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0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用于保持两颗卫星(主星和副星)的相对位置。该方法在副星上累积基于GPS测量的主星和副星的原始轨道点位数据,在完成数据累积后,使用解析形式的低阶轨道摄动模型对主星和副星在相同时间序列下的采样数据进行轨道改进,得到改进后的轨道平根数,再分别预报两颗卫星的位置,差分后得到卫星间相对位置。该方法主要应用于星间距离保持在100km左右的中低轨道星座的卫星中,长时间预报可达三天时间,三天中两星的绝对位置误差均可保持在800米以内、星间相对位置预报误差可保持在50米以内,能够满足航天任务中小卫星编队飞行的队形保持和星间数传天线的指向控制等领域的长时间不连续依赖于GPS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属于卫星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太空的探索逐步的深入和细化,航天交会对接、小卫星编队、星间链路的建立、空间站的维护等任务使得相对测量技术成为航天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以GPS为代表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球覆盖、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的特性,可实时的为用户提供高精度时间位置速度等信息的能力。但是基于测量设备的导航系统的数据稳定性受到系统稳定性的限制,如GPS接收机的正常工作依赖于GPS系统的稳定性,其抗干扰能力差,已无法满足航天任务对导航定位和相对位置数据的长时间连续稳定输出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通过在星上使用解析法定轨的轨道改进和预报模型对星间相对位置进行长时间预测。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所述卫星星座包括主星和副星,步骤如下:
(1)通过主星和副星的GPS接收机分别实时获得主星和副星的原始轨道点位数据,所述原始轨道点位数据包括时间、位置和速度信息;
(2)在主星和副星的原始轨道点位数据同时有效的条件下,对所述主星和副星的原始轨道点位数据进行等间隔采样,采样间隔在30s到90s之间;
(3)当步骤(2)中得到的主星和副星的采样数据积累的时间超过一个轨道周期时,以当前采样时刻为参考时间,同时对主星和副星累积的采样数据进行轨道改进,分别得到改进后的主星和副星的轨道平根数;
(4)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改进后的主星和副星的轨道平根数分别对主星和副星进行轨道预报并通过转换分别得到主星和副星的绝对位置;
(5)将步骤(4)中得到的主星和副星的绝对位置进行差分,得到主星和副星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相对位置的模即为主星和副星之间的距离。
所述步骤(3)中对主星和副星累积的采样数据进行轨道改进通过如下步骤进行:
(2.1)解析形式的低阶轨道摄动模型采用地球重力场模型的二阶带谐项和不大于四阶的田谐项;
(2.2)在步骤(2.1)的条件下,以当前采样时刻t0为参考时间,计算t0对应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21
并将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22
作为初始轨道参数;
(2.3)采用解析形式的低阶轨道摄动模型对参考时间t0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23
进行轨道外推,即轨道预报,得到任一时刻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24
(2.4)将步骤(2.3)中得到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25
转换成轨道瞬时根数σj后,再转换成轨道系下的位置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26
和速度,即为预报轨道点位数据;
(2.5)计算步骤(2.4)中得到的位置对轨道瞬时根数σj的偏导数矩阵;
(2.6)将所述原始轨道点位和所述预报轨道点位之差作为右端项、将一个轨道周期内的所有采样时刻的偏导数矩阵作为系数矩阵,建立条件方程组,将条件方程组法化之后,采用基于最小二乘估计原理的高斯法求解线性观测方程组,得到轨道平根数的增量,所述线性观测方程组即为建立的条件方程组;
(2.7)根据步骤(2.6)中得到的轨道平根数的增量,修正上一次的轨道平根数,完成轨道改进的一次迭代过程;之后按照步骤(2.3)~(2.6)的过程继续迭代,直到原始轨道点位与预报轨道点位之间的残差收敛之后,得到轨道改进后的参考时间t0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28
所述主星和副星运行在高度为300~1200km的轨道上。
所述主星和副星之间的距离在0~150km的范围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方法选用基于解析法定轨作为星间相对位置长时间预报的核心,通过GPS接收机实时获取主星和副星的原始轨道点位数据,通过其轨道改进模型在轨实时得到改进后的轨道平根数,以此分别对主副星进行长时间的轨道预报,将两者的差分作为相对位置;该方法完全在星上实现,不需要地面的支持,因此能够实现卫星编队和星间链路的自主维持;
(2)在理论上使用轨道摄动理论分析解析法定轨技术的预报模型,对其预报的两颗卫星(主星和副星)的星间相对位置误差进行理论分析,有效提高了星间相对位置长期预报的精度;
(3)本发明方法不但适用于基于GPS定位的卫星,还可以扩展到基于GLONASS、Galileo、北斗定位的卫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所述卫星星座包括主星和副星,如图1所示,步骤如下:
(1)通过主星和副星的GPS接收机分别实时获得主星和副星的原始轨道点位数据,所述原始轨道点位数据包括时间、位置和速度信息;
(2)在主星和副星的原始轨道点位数据同时有效的条件下,对所述主星和副星的原始轨道点位数据进行等间隔采样,采样间隔在30s到90s之间;主星或者副星的原始轨道点位数据有可能会有毛刺,对于主星或者副星其一或者全部都有毛刺的情况,视为无效。若某一个原始轨道点位数据无效,但是刚好这个点是待采样的点位,那么后移1s采样。
(3)当步骤(2)中得到的主星和副星的采样数据积累的时间超过一个轨道周期时,以当前采样时刻为参考时间,同时对主星和副星累积的采样数据进行轨道改进,分别得到改进后的主星和副星的轨道平根数;主星和副星组成卫星星座,主星和副星的相对位置是近似固定的,因此主星和副星的轨道周期一致。
(4)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改进后的主星和副星的轨道平根数分别对主星和副星进行轨道预报并通过转换分别得到主星和副星的绝对位置和绝对速度;
(5)将步骤(4)中得到的主星和副星的绝对位置进行差分,得到主星和副星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相对位置的模即为主星和副星之间的距离。
所述步骤(3)中对主星和副星累积的采样数据进行轨道改进通过如下步骤进行:
(2.1)解析形式的低阶轨道摄动模型采用地球重力场模型的二阶带谐项和不大于四阶的田谐项;
(2.2)在步骤(2.1)的条件下,以当前采样时刻t0为参考时间,计算t0对应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41
并将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42
作为初始轨道参数;
(2.3)采用解析形式的低阶轨道摄动模型对参考时间t0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43
进行轨道外推,即轨道预报,得到任一时刻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44
(2.4)将步骤(2.3)中得到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45
转换成轨道瞬时根数σj后,再转换成轨道系下的位置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46
和速度,即为预报轨道点位数据;
(2.5)计算步骤(2.4)中得到的位置对轨道瞬时根数σj的偏导数矩阵;
(2.6)将所述原始轨道点位和所述预报轨道点位之差作为右端项、将一个轨道周期内的所有采样时刻的偏导数矩阵作为系数矩阵,建立条件方程组,将条件方程组法化之后,采用基于最小二乘估计原理的高斯法求解线性观测方程组,得到轨道平根数的增量,所述线性观测方程组即为建立的条件方程组;
(2.7)根据步骤(2.6)中得到的轨道平根数的增量,修正上一次的轨道平根数,完成轨道改进的一次迭代过程;之后按照步骤(2.3)~(2.6)的过程继续迭代,直到原始轨道点位与预报轨道点位之间的残差收敛之后,得到轨道改进后的参考时间t0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48
所述主星和副星运行在高度为300~1200km的轨道上。
所述主星和副星之间的距离在0~150km的范围内。
首先对相对位置长期预报误差的相关性的原理进行分析。
基于轨道摄动模型的在轨长期预报方法主要分为积分法与分析法两种。积分法主要采用RK4方法和高精度的轨道摄动模型,其优点为可选取各种高精度的模型,且不受模型阶数影响,因而对单颗卫星位置预报精度比较高;但是计算量大,维持复杂,对计算设备要求也高,不利于在轨计算。针对单颗卫星位置预报精度,分析法满足在轨计算的设备要求,但其计算精度较低;然而当两颗卫星距离相近时,由于误差的相关性,在星间相对位置的计算中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下面用分析法来分析星间相对位置误差。分析法的原理是基于小参数幂级数解的方法,其摄动方程可表示为:
r → · · = F → 0 + F → ϵ
其中: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52
为卫星运动加速度,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53
为卫星所受到的中心引力,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54
为卫星所受到的摄动力。
通过常数变易法处理,上式可转化为相应的摄动方程:
d θ → dt = f s ( θ → , t , ϵ )
其中: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56
为卫星轨道根数向量,fs为六维向量函数,ε为摄动力和中心引力之比。
利用小参数幂级数解的方法解上述摄动方程即可得到解析解:
θ → ( t ) = θ → 0 ( t ) + Σ i = 1 6 Δ θ → i ( t , ϵ i )
对于较长弧段,在分析法中引入了拟平均根数法,原理是分别将长期摄动项和长周期摄动项引入了参考轨道。分析法通常只考虑到地球引力场的低阶带谐项,对于单颗卫星一天轨道预报,其精度在2.0公里左右。
对于星间相对位置,利用分析法我们可将卫星相对位置简单表示为:
Δ r → = r → m - r → s = [ r → m ( θ → 0 ) - r → s ( θ → 0 ) ] + [ r → m ( ϵ ) - r → s ( ϵ ) ]
其中: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59
为卫星空间位置,下标m和s表示主副星,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510
为星间相对位置矢量。通过理论分析可知,由于卫星高度1100km一致、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100km始终保持在1°(100km/7470km=0.767°)以内,根据小参数摄动量级公式可知,卫星轨道根数摄动量级约为2ε·t,主要由1°左右的重力场空间差异导致,一天弧长相对位置预报精度大致可达到0.1公里((3×π/180)×2.0=0.1),远小于单颗卫星预报精度。
本发明是基于解析法定轨的星间相对位置长时间预报方法,相对于两个小时以内的短期预报而言,长时间预报的长度为三天。本发明直接使用解析法定轨模型对单星进行绝对位置长期预报,在此基础上对两星的点位作位置差分得到相对位置结果。
本发明方法的技术要点是采用基于解析法定轨模型在星上进行星间相对位置的长期预报。该方法主要适应于星间距离在0~150km的两星之间的中低轨道卫星的长时间的相对位置保持,此时两星所受的大气阻力基本相同,长期预报中相对位置的误差主要由两星绝对距离下的地球引力场差异决定,因为两星相距在0~150km,对应地球引力场相位相差在1°左右,通过理论分析可知,由此引起的长期相对位置误差在100m/天的量级。由于直接使用解析法定轨模型对单星进行绝对位置长期预报的误差在2km/天,说明长期保持星间距离在0~150km的两星作长时间相对位置预报时,之间的位置误差存在高度的相关性。
解析法定轨用于相对位置长期预报的核心如下:
(一)基本定义:
轨道计算过程中采用坐标系为轨道坐标系:以地球质心为坐标原点,瞬时真赤道面为参考平面,X轴指向2000.0平春分点在真赤道上的投影。
采用轨道根数为第一类无奇点根数σ=(a,i,Ω,e,ω,M)T
a,i,Ω,ξ=ecosω,η=-esinω,λ=ω+M
其中a,i,Ω,e,ω,M为开普勒根数,分别表示轨道半长径、轨道倾角、升交点赤经、轨道偏心率、近地点辐角、平近点角。轨道改进结果为指定时间时刻的轨道根数和卫星角速度的一阶变化率。轨道预报的结果为指定时刻的地固坐标系下的卫星坐标。
(二)地固系与轨道系之间的坐标转换:
WGS84坐标系是建立在WGS-84参考椭球体上的地固坐标系:以地球质心为坐标原点,与地心和国际习用原点CIO连线正交的平面为参考平面,X轴指向参考平面与格林尼治子午面的交线方向。
(注:WGS-84参考椭球体a=6378136.3m,f=1/298.257223563)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71
r → = R z ( - θ G ) ( EP ) T r → ′
其中:
R z ( - θ G ) = cos θ G - sin θ G 0 ins θ G cos θ G 0 0 0 1
θG为轨道坐标系中的格林尼治恒星时角,GMST为格林尼治平恒星时,μ为从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74
对应有时刻到轨道坐标系时间时刻的赤经岁差;
θG=GMST+μ=280°.460618375+360°.9856122882×d
d为自2000年1月1日12时(对应的儒略日为2451545.0)起算的儒略日;
(EP)=Ry(-xp)·Rx(-yp)为极移矩阵;
xp,yp分别为极移量。
由于极移量一般不超过0″.5,它的量级小于2.4×10-6(约15米),而且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无法得到实时的极移量,我们将忽略其影响。
(三)轨道系中位置速度与轨道根数之间的相互转换,(为公知):
利用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75
计算某时刻的轨道根数σ:
a = 1 2 | r → | - r → · · r → ·
r → × r → · = p W → = p sin i sin Ω - sin i cos Ω cos i ⇒ p = a ( 1 - e 2 ) , i , Ω
Ω → = cos Ω sin Ω 0 Ω → ′ = - cos i sin Ω cos i cos Ω sin i
cos u = r → · Ω → / r sin u = r → · Ω → ′ / r η - sin u = r → · · Ω → · p ξ + cos u = r → · · Ω → ′ · p ⇒ ξ , η , u
ψ = u - 2 tan - 1 ( ξ sin u + η cos u 1 + 1 - ξ 2 - η 2 + ξ cos u - η sin u )
λ=ψ-ξsinψ-ηcosψ
利用某时刻的瞬时根数σ计算某时刻的卫星坐标、速度
r → = r ( cos u Ω → + sin u Ω → ′ )
r → · = 1 p [ ( η - sin u ) Ω → + ( ξ + cos u ) Ω → ′ ]
r=a(1-ξcosψ+ηsinψ)
cos u = a r [ cos ψ - ξ + αη ( λ - ψ ) ]
sin u = a r [ sin ψ + η + αξ ( λ - ψ ) ]
ψ用迭代法求解:λ=ψ-(ξsinψ+ηcosψ)
p=a(1-ξ22)
α = 1 1 + 1 - ξ 2 - η 2
(四)轨道系中轨道瞬时根数与轨道平根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利用t0时刻的瞬时根数σ0计算t0时刻的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089
σ → 0 = σ 0 - Δ σ s
σ0为t0时刻的第一类无奇点形式的轨道瞬时根数且σ0=(a,i,Ω,ξ,η,λ)T,为已知量。
Δσs为一阶短周期项且Δσs=(Δas,Δis,ΔΩs,Δξs,Δηs,Δλs)T,其计算公式如下(忽略J2e~10-6以及小于该量级的项):
Δ a s = + 3 J 2 2 a sin 2 i cos 2 λ
Δ i s = + 3 J 2 4 a 2 cos i sin i cos 2 λ - 3 J 22 2 a 2 α sin i cos [ 2 ( Ω - θ G - λ 22 ) ]
- 15 J 41 16 a 4 α ( 4 - 7 sin 2 i ) · cos i · sin ( Ω - θ G - λ 41 )
+ 45 J 42 16 a 4 α ( 6 - 7 sin 2 i ) · sin i · cos [ 2 ( Ω - θ G - λ 42 ) ]
+ 315 J 43 8 a 4 α sin 2 i · cos i · sin [ 3 ( Ω - θ G - λ 43 ) ]
- 315 J 44 8 a 4 α sin 3 i · cos [ 4 ( Ω - θ G - λ 44 ) ]
Δ Ω s = + 3 J 2 4 a 2 cos i sin 2 λ + 3 J 22 2 a 2 α cos i sin [ 2 ( Ω - θ G - λ 22 ) ]
- 15 J 41 16 a 4 α ( 4 - 29 sin 2 i + 28 sin 4 i ) cos ( Ω - θ G - λ 41 ) / sin i
- 45 J 42 8 a 4 α ( 3 - 7 sin 2 i ) cos i · sin [ 2 ( Ω - θ G - λ 42 ) ]
+ 105 J 43 8 a 4 α ( 3 - 4 sin 2 i ) sin i · cos [ 3 ( Ω - θ G - λ 43 ) ]
+ 315 J 44 8 a 4 α sin 2 i · cos i · sin [ 4 ( Ω - θ G - λ 44 ) ]
Δ ξ s = + 3 J 2 8 a 2 ( 4 - 5 sin 2 i ) cos λ + 7 J 2 8 a 2 sin 2 i cos 3 λ
+ 3 J 31 8 a 3 α ( 4 - 15 sin 2 i ) cos i cos ( Ω - θ G - λ 31 )
+ 15 J 32 8 a 3 α ( 2 - 3 sin 2 i ) sin i sin [ 2 ( Ω - θ G - λ 32 ) ]
- 15 J 33 4 a 2 α sin 2 i cos i cos [ 3 ( Ω - θ G - λ 33 ) ]
Δ η s = - 3 J 2 8 a 2 ( 4 - 7 sin 2 i ) sin λ - 7 J 2 8 a 2 sin 2 i sin 3 λ
+ 3 J 31 8 a 3 α ( 4 - 5 sin 2 i ) sin ( Ω - θ G - λ 31 )
- 15 J 32 4 a 3 α sin i cos i cos [ 2 ( Ω - θ G - λ 32 ) ]
- 15 J 33 4 a 3 α sin 2 i sin [ 3 ( Ω - θ G - λ 33 ) ]
Δ λ s = - 3 J 2 8 a 2 ( 2 - 5 sin 2 i ) sin 2 λ + 3 J 22 2 a 2 α ( 4 sin 2 i - 1 ) sin [ 2 ( Ω - θ G - λ 22 ) ]
+ 15 J 41 16 a 4 α ( 4 - 69 sin 2 i + 98 sin 4 i ) · ctgi · cos ( Ω - θ G - λ 41 )
+ 45 J 42 16 a 4 α ( 6 - 50 sin 2 i + 49 sin 4 i ) · sin [ 2 ( Ω - θ G - λ 42 ) ]
- 105 J 43 8 a 4 α ( 3 - 14 sin 2 i ) · sin i · cos i · cos [ 3 ( Ω - θ G - λ 43 ) ]
- 315 J 43 16 a 4 α ( 2 - 7 sin 2 i ) · si n 2 i · sin [ 4 ( Ω - θ G - λ 44 ) ]
其中:为地球自转角速度ne与卫星平均运动角速度n之比。J22,J31,J32,J33,J41,J42,J43,J44为田谐系数,J2为带谐系数且J2=1.082636×10-3
J22=-1.77116×10-6,λ22=-0.260468
J31=-2.17121×10-6,λ31=0.1113511
J32=-3.70416×10-7,λ32=-0.385165
J33=-2.23802×10-7,λ33=0.420156
J41=-6.70506×10-7,λ41=-2.392299
J42=-1.68650×10-7,λ42=0.5493703
J43=-6.24996×10-8,λ43=-0.038085
J44=-7.85530×10-9,λ44=0.464363
(五)轨道平根数的预报:
利用t0时刻的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07
计算ti时刻的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08
σ ‾ 0 = σ ‾ i + ( δ + σ 1 + σ 2 ) T
其中σ1,σ2分别为一阶、二阶长期项系数,当σ为λ时,δ=1;当σ为其它根数时,δ=0。将公式展开如下:
T = n ‾ ( t i - t 0 )
i ‾ = i ‾ 0 + ( i 20 + i 21 + i 22 ) T
Ω ‾ = Ω ‾ 0 + ( Ω 1 + Ω 20 + Ω 21 + Ω 22 ) T
ξ ‾ = ξ ‾ 0 cos ( ω 1 T ) + η ‾ 0 sin ( ω 1 T ) + ( ξ 20 + ξ 21 + ξ 22 ) T
η ‾ = η ‾ 0 cos ( ω 1 T ) + ξ ‾ 0 sin ( ω 1 T ) + ( η 20 + η 21 + η 22 ) T
λ ‾ = λ ‾ 0 + ( 1 + λ 1 + λ 20 + λ 21 + λ 22 ) T + 1 2 n ‾ · 0 ( t i - t 0 ) 2
n ‾ = n ‾ 0 + n ‾ · 0 ( t i - t 0 )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15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16
因此,在计算当中,需要计算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17
的时候,均可以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18
相应代替。
其中σ1为一阶长期项系数,σ20,σ21,σ22为地球形状摄动和大气阻力产生的二阶长期项系数,且σ2=σ202122
一阶长期项系数σ1的计算公式
Ω 1 = - 3 J 2 2 p ‾ 2 cos i ‾ 0
ω 1 = + 3 J 2 2 p ‾ 2 ( 2 - 5 2 sin 2 i ‾ 0 )
λ 1 = M 1 + ω 1 = + 3 J 2 2 p ‾ 2 ( 1 - 3 2 sin 2 i ‾ 0 ) 1 - e 2 + ω 1
二阶长期项系数σ2的计算公式(忽略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112
J3e,J4e,Fsune~10-9)
1.项部分σ20
a 20 = 0 i 20 = 0 Ω 20 = - 3 J 2 2 8 a ‾ 4 cos i ‾ 0 ( 15 - 19 sin 2 i ‾ 0 ) ξ 20 = 0 η 20 = 0 λ 20 = + 3 J 2 2 32 a ‾ 4 ( 216 - 526 sin 2 i ‾ 0 + 341 sin 4 i ‾ 0 )
2.Jn(n≥3)部分σ21
J3=-2.540×10-6,J4=-1.619×10-6
a 21 = 0 i 21 = 0 Ω 21 = + 15 J 4 16 a ‾ 4 cos i ‾ 0 ( 4 - 7 si n 2 i ‾ 0 ) ξ 21 = - 3 J 3 8 a ‾ 3 sin i ‾ 0 ( 4 - 5 si n 2 i ‾ 0 ) η 21 = 0 λ 21 = - 15 J 4 32 a ‾ 4 ( 16 - 62 sin 2 i ‾ 0 + 49 sin 4 i ‾ 0 )
3.大气阻力摄动σ22
1 a ‾ 0 a 22 = - a ‾ 0 ( C D s m ρ Π ) I 0 * ( v ) e 22 = - a ‾ 0 ( C D s m ρ Π ) I 1 * ( v ) i 22 = Ω 22 = ω 22 = 0 M 22 = - 3 T 4 a ‾ 0 a 22 ξ 22 = + cos ω ‾ 1 / 2 e 22 η 22 = - sin ω ‾ 1 / 2 e 22 λ 22 = M 22 = - 3 T 4 a ‾ 0 a 22
其中:CD是阻力系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23
是卫星的面质比(s是对阻力而言的有效截面积),ρ是卫星轨道近地点处的大气密度,H是该处的标高。
v = ae H I m * ( v ) = 1 π ∫ 0 π cos mEexp [ - v ( 1 - cos E ) ] dE T=n(t-t0)
(六)卫星的位置、速度对轨道根数的偏导数矩阵:
计算卫星的位置、速度对t0时刻的轨道瞬时根数的偏导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26
微系数
计算时忽略其中含偏心率e的项
∂ r → ∂ i 0 = Ω → × r → + Δ → i ∂ r → ∂ Ω 0 = k → × r → ∂ r → ∂ ξ 0 = cos [ ω ( t - t 0 ) ] · ( ξ 1 r → + ξ 2 r → · ) - sin [ ω ( t - t 0 ) ] · ( η 1 r → + η 2 r → · ) ∂ r → ∂ η 0 = cos [ ω ( t - t 0 ) ] · ( η 1 r → + η 2 r → · ) + sin [ ω ( t - t 0 ) ] · ( ξ 1 r → + ξ 2 r → · ) ∂ r → ∂ λ 0 = r → · n ∂ r → ∂ n 0 = 1 n [ - 2 3 r → + ( t - t 0 ) r → · ] ∂ r → ∂ n · 0 = 1 n [ - 2 2 r → + ( t - t 0 ) 2 r → · ] ( t - t 0 )
其中:
Ω → 1 = - sin Ω cos Ω 0 T k → = 0 0 1 T
J 2 * = 3 J 2 2 a 2 , J2=1.082636×10-3
Ω i = J 2 * T sin i ω i = - 5 cos i Ω i M i = - 3 cos i Ω i
Δ → i = - Ω i ( 4 - 5 sin 2 i ) ( k → × r → ) - ω i sin i ( Ω → 1 × r → ) + M i ( r → · n )
ξ1=-cosu  η1=sinu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37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38
u=ω+f;ω为近地点幅角,f为真近点角,n=a-3/2
注:计算有摄偏导数中的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39
时可以按下式作近似计算: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310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312
的对时间的导数。
(七)条件方程:
建立的条件方程为:
r → i - r → ic = Σ ∂ r → ic ∂ σ 0 Δ σ 0 + v → i , i = 1,2 , . . . . . . , N
其中,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41
为预报轨道点位数据中的位置数据,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42
为原始轨道点位数据中的位置数据,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43
为条件方程的残差,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44
收敛判别条件:
k|<ε1或|δkk-1|<ε2
k表示迭代的次数,ε1,ε2是给定的收敛判别标准。
(八)原始采样数据累积
a.按照主副星数据同时有效的时标对原始数据进行等间隔采样,在采样后的处理中按照单颗用户星进行描述,主星与副星的采样数据在后续的处理中是相同的;
b.在采样过程中,从GPS接收机原始观测数据包中解析出当前时间ti的GPS时间和对应的用户星在地固系(WGS84)下的位置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45
和速度
c.将当前时间ti的位置和速度从地固系转换到轨道系【参见(二)】;
d.采样存储时间时间和对应的轨道系下的位置;
e.将当前时间的轨道系下的位置和速度转换成第一类无奇点形式的轨道瞬时根数σi【参见(三)】;
f.将当前时间的轨道系下第一类无奇点形式的轨道瞬时根数σi转换成轨道
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47
【参见(四)】;
g.在轨道改进后得到的轨道平根数有效的条件下,将轨道系下的轨道平根数外推到当前时间的地固系下的位置速度,与输入的通道板的位置速度进行比较:当位置单点超差时,将输入量作为野值剔除;当连续剔除30个时间后,认为轨道平根数异常,在数据累积后重新进行轨道改进获取新的轨道平根数。
(九)轨道改进
a.解析形式的低阶轨道摄动模型采用地球重力场模型的二阶带谐项和不大于四阶的田谐项;
b.以当前时刻t0为参考时间,以当前时间对应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48
为初始轨道参数;
c.采用解析形式的低阶轨道摄动模型对参考时间t0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51
进行轨
道外推,即轨道预报,得到任一时刻的轨道平根数【参见(五)】;
d.将得到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53
转换成轨道瞬时根数σj后,再转换成轨道系下的位置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54
和速度,即为预报轨道点位数据【参见(三)】;
e.计算得到的位置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55
对轨道瞬时根数σj的偏导数矩阵【参见(六)】;
f.将所述原始轨道点位和所述预报轨道点位之差作为右端项、将一个轨道周期内的所有采样时刻的偏导数矩阵作为系数矩阵,建立条件方程组,将条件方程组法化之后,采用基于最小二乘估计原理的高斯法求解线性观测方程组,得到轨道平根数的增量,所述线性观测方程组即为建立的条件方程组【参见(七)】;
g.根据得到的轨道平根数的增量,修正上一次的轨道平根数,完成轨道改进的一次迭代过程;之后按照步骤c~f的过程继续迭代,直到原始轨道点位与预报轨道点位之间的残差收敛之后,得到轨道改进后的参考时间t0的轨道平根数
(十)轨道长时间预报和星间差分
a.采用解析形式的低阶轨道摄动模型对轨道改进后的参考t0时间的轨道改进后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57
进行轨道外推,得到之后任一预报时刻tk的轨道平
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58
【参见(五)】;
b.将任一预报时刻tk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BSA00000456425900159
转换成瞬时根数σk后【参见(四)】,
再转换成轨道系下的位置和速度【参见(三)】;
c.将任一预报时刻tk的位置和速度从轨道系转换到地固系【参见(二)】,完成轨道预报;
d.计算出任一预报时刻tk下的主星和副星的地固系下的位置和速度,两者之间的差分作为星间相对位置,从而完成星间相对位置的长时间预报。
上述流程如图1所示。
在以XX-8为背景工程实践中,使用解析法定轨的星间相对位置预报算法运行在以VC33为DSP的单片机上,VC33的主频为33MHz,以1Hz的频率进行数据处理时占用其30%的机时,算法耗时最大的轨道改进过程的一次迭代需要50秒,一般3~5次迭代即可完成轨道改进,最大不超过10分钟;用于存储主星和副星的采样数据的缓存区在SRAM中最大占用12k×32bit。由此可知该算法在嵌入式平台中占用的运行时间和存储空间的资源较小,有利于推广到小卫星编队飞行、星间链路维持等型号任务中。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4)

1.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所述卫星星座包括主星和副星,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通过主星和副星的GPS接收机分别实时获得主星和副星的原始轨道点位数据,所述原始轨道点位数据包括时间、位置和速度信息;
(2)在主星和副星的原始轨道点位数据同时有效的条件下,对所述主星和副星的原始轨道点位数据进行等间隔采样,采样间隔在30s到90s之间;
(3)当步骤(2)中得到的主星和副星的采样数据积累的时间超过一个轨道周期时,以当前采样时刻为参考时间,同时对主星和副星累积的采样数据进行轨道改进,分别得到改进后的主星和副星的轨道平根数;
(4)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改进后的主星和副星的轨道平根数分别对主星和副星进行轨道预报并通过转换分别得到主星和副星的绝对位置;
(5)将步骤(4)中得到的主星和副星的绝对位置进行差分,得到主星和副星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相对位置的模即为主星和副星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对主星和副星累积的采样数据进行轨道改进通过如下步骤进行:
(2.1)解析形式的低阶轨道摄动模型采用地球重力场模型的二阶带谐项和不大于四阶的田谐项;
(2.2)在步骤(2.1)的条件下,以当前采样时刻t0为参考时间,计算t0对应的轨道平根数并将
Figure FSA00000456425800012
作为初始轨道参数;
(2.3)采用解析形式的低阶轨道摄动模型对参考时间t0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FSA00000456425800013
进行轨道外推,即轨道预报,得到任一时刻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FSA00000456425800014
(2.4)将步骤(2.3)中得到的所述任一时刻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FSA00000456425800015
转换成轨道瞬时根数σj后,再转换成轨道系下的位置
Figure FSA00000456425800016
和速度,即为预报轨道点位数据;
(2.5)计算步骤(2.4)中得到的位置
Figure FSA00000456425800021
对轨道瞬时根数σj的偏导数矩阵;
(2.6)将所述原始轨道点位和所述预报轨道点位之差作为右端项、将一个轨道周期内的所有采样时刻的偏导数矩阵作为系数矩阵,建立条件方程组,将条件方程组法化之后,采用基于最小二乘估计原理的高斯法求解线性观测方程组,得到轨道平根数的增量,所述线性观测方程组即为建立的条件方程组;
(2.7)根据步骤(2.6)中得到的轨道平根数的增量,修正上一次的轨道平根数,完成轨道改进的一次迭代过程;之后按照步骤(2.3)~(2.6)的过程继续迭代,直到原始轨道点位与预报轨道点位之间的残差收敛之后,得到轨道改进后的参考时间t0的轨道平根数
Figure FSA000004564258000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星和副星运行在高度为300~1200km的轨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维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星和副星之间的距离在0~150km的范围内。
CN 201110069351 2011-03-22 2011-03-22 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 Active CN1022309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69351 CN102230969B (zh) 2011-03-22 2011-03-22 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69351 CN102230969B (zh) 2011-03-22 2011-03-22 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0969A true CN102230969A (zh) 2011-11-02
CN102230969B CN102230969B (zh) 2013-05-01

Family

ID=44843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069351 Active CN102230969B (zh) 2011-03-22 2011-03-22 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30969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9349A (zh) * 2013-09-29 2014-01-0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广播星历参数外推的卫星轨道中长期预报方法和系统
CN104462793A (zh) * 2014-11-25 2015-03-25 北京数迅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序列实时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5825058A (zh) * 2016-03-17 2016-08-03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超稀疏雷达数据摄动补偿初轨计算方法
CN107193290A (zh) * 2017-08-03 2017-09-22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基于线动量交换的卫星编队有效载荷相对位置控制方法
CN108279426A (zh) * 2018-01-24 2018-07-13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一种测控站至卫星星下点航路捷径的解析计算方法
CN108897027A (zh) * 2018-05-09 2018-11-27 温州大学 基于北斗Ka星间链路信号的地面用户导航定位方法
CN110068845A (zh) * 2019-04-30 2019-07-30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一种基于平根数理论确定卫星理论轨道的方法
CN110068846A (zh) * 2019-04-30 2019-07-30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一种基于星载gnss接收机在星上自主确定轨道平根数的方法
CN110489791A (zh) * 2019-07-10 2019-11-2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脉冲速度增量改变轨道根数的高阶解析计算方法
CN110764127A (zh) * 2019-10-08 2020-02-07 武汉大学 易于星载在轨实时处理的编队卫星相对定轨方法
CN111427002A (zh) * 2020-03-19 2020-07-17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地面测控天线指向卫星的方位角计算方法
CN114771873A (zh) * 2022-03-24 2022-07-22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超低轨卫星轨道自主精确维持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1275B1 (en) * 1998-05-28 2001-01-30 Alcatel Positioning by computing pseudo-speeds in a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CN101354828A (zh) * 2008-09-12 2009-01-28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星座信息传输管理方法
GB2459334A (en) * 2008-04-24 2009-10-28 Nordnav Technologies Ab Reducing the time required to establish a position solution in a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CN101867546A (zh) * 2010-05-24 2010-10-20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和补偿卫星通信链路载波频偏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1275B1 (en) * 1998-05-28 2001-01-30 Alcatel Positioning by computing pseudo-speeds in a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GB2459334A (en) * 2008-04-24 2009-10-28 Nordnav Technologies Ab Reducing the time required to establish a position solution in a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CN101354828A (zh) * 2008-09-12 2009-01-28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星座信息传输管理方法
CN101867546A (zh) * 2010-05-24 2010-10-20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和补偿卫星通信链路载波频偏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艳等: "具有星间链路的星座相位设计", 《宇航学报》 *
林益明等: "基于星间链路的分布式导航自主定轨算法研究", 《宇航学报》 *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9349B (zh) * 2013-09-29 2016-06-0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广播星历参数外推的卫星轨道中长期预报方法和系统
CN103499349A (zh) * 2013-09-29 2014-01-0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广播星历参数外推的卫星轨道中长期预报方法和系统
CN104462793A (zh) * 2014-11-25 2015-03-25 北京数迅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序列实时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5825058A (zh) * 2016-03-17 2016-08-03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超稀疏雷达数据摄动补偿初轨计算方法
CN105825058B (zh) * 2016-03-17 2018-04-13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超稀疏雷达数据摄动补偿初轨计算方法
CN107193290B (zh) * 2017-08-03 2019-12-03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基于线动量交换的卫星编队有效载荷相对位置控制方法
CN107193290A (zh) * 2017-08-03 2017-09-22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基于线动量交换的卫星编队有效载荷相对位置控制方法
CN108279426A (zh) * 2018-01-24 2018-07-13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一种测控站至卫星星下点航路捷径的解析计算方法
CN108279426B (zh) * 2018-01-24 2020-05-26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一种测控站至卫星星下点航路捷径的解析计算方法
CN108897027A (zh) * 2018-05-09 2018-11-27 温州大学 基于北斗Ka星间链路信号的地面用户导航定位方法
CN108897027B (zh) * 2018-05-09 2019-05-14 温州大学 基于北斗Ka星间链路信号的地面用户导航定位方法
CN110068846A (zh) * 2019-04-30 2019-07-30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一种基于星载gnss接收机在星上自主确定轨道平根数的方法
CN110068845A (zh) * 2019-04-30 2019-07-30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一种基于平根数理论确定卫星理论轨道的方法
CN110068845B (zh) * 2019-04-30 2021-07-23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一种基于平根数理论确定卫星理论轨道的方法
CN110489791A (zh) * 2019-07-10 2019-11-2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脉冲速度增量改变轨道根数的高阶解析计算方法
CN110764127A (zh) * 2019-10-08 2020-02-07 武汉大学 易于星载在轨实时处理的编队卫星相对定轨方法
CN110764127B (zh) * 2019-10-08 2021-07-06 武汉大学 易于星载在轨实时处理的编队卫星相对定轨方法
CN111427002A (zh) * 2020-03-19 2020-07-17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地面测控天线指向卫星的方位角计算方法
CN114771873A (zh) * 2022-03-24 2022-07-22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超低轨卫星轨道自主精确维持方法
CN114771873B (zh) * 2022-03-24 2024-05-03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超低轨卫星轨道自主精确维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0969B (zh) 201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0969B (zh) 一种卫星星座星间链路的长时间自主维持方法
CN104332707B (zh) 一种用于低轨星载天线跟踪地面站的方法
Spilker Jr et 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olume I
CN100575877C (zh)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航天器组合导航方法
CN103017760B (zh) 一种大椭圆轨道火星探测器自主对火定向方法
CN109255096B (zh) 一种基于微分代数的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不确定演化方法
Van Patten et al. A possible experiment with two counter-orbiting drag-free satellites to obtain a new test of einstein's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and improved measurements in geodesy
CN104298647B (zh) 基于低轨道地球卫星的地影时刻预报的星上确定方法
CN101825467B (zh)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与天文导航系统实现组合导航的方法
CN104501804A (zh) 一种基于gps测量数据的卫星在轨轨道预报方法
Chen et al. Low-cost GNSS/INS integration for enhanced land vehicle performance
CN103675861A (zh) 一种基于星载gnss多天线的卫星自主定轨方法
CN107797130A (zh) 低轨航天器多点多参数轨道上行数据计算方法
CN115639580A (zh) 卫星自主导航方法
CN103868514A (zh) 一种在轨飞行器自主导航系统
CN102878995A (zh) 一种静止轨道卫星自主导航方法
CN110779532B (zh) 一种应用于近地轨道卫星的地磁导航系统及方法
CN104048664A (zh) 一种导航卫星星座自主定轨的方法
JP5130965B2 (ja) 中高度人工衛星捕捉方法及び装置
Schonfeldt et al. A system study about a lunar navigation satellite transmitter system
CN112713922A (zh) 一种多波束通讯卫星的可见性快速预报算法
Shtark et al. Regional positioning using a 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CN102116630A (zh) 一种绕火星探测器的星上快速高精度确定方法
CN111487660A (zh) 一种高精度实时微纳卫星集群导航算法
Wei et al. Physical explanation on designing three axes as different resolution indexes from GRACE satellite-borne accelerome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