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8060B - 一种植物酸络合硫酸铜和硫酸锌复合杀菌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酸络合硫酸铜和硫酸锌复合杀菌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8060B
CN102228060B CN 201110097808 CN201110097808A CN102228060B CN 102228060 B CN102228060 B CN 102228060B CN 201110097808 CN201110097808 CN 201110097808 CN 201110097808 A CN201110097808 A CN 201110097808A CN 102228060 B CN102228060 B CN 1022280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sulphate
amino acid
plant
copper sulph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09780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28060A (zh
Inventor
李海涛
马梅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Diweish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11009780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280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28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8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28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80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酸络合硫酸铜和硫酸锌复合杀菌剂,可有效解决农药杀菌、杀虫时残留超标,毒性大的问题,技术方案是: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复合氨基酸38-48%,植物酸15-25%,硫酸锌8-12%,硫酸铜12-23%和乙二氨四乙酸二钠5-7%,总量为100%制成,制备时,先将复合氨基酸、植物酸倒入容器内,在20-60℃下,搅拌1-2小时,在40-60℃下,再边搅拌边依次加入硫酸锌、硫酸铜,2-4小时完全溶解后,边搅拌边加入乙二氨四乙酸二钠搅拌2-3小时,混匀,本发明配方合理,易生产,使用效果好,可抑病又可杀虫,残留毒害低,用途广,是农业农药上的一大创造。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酸络合硫酸铜和硫酸锌复合杀菌剂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植物酸络合硫酸铜和硫酸锌复合杀菌剂。
二、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一些生长期短的蔬菜、瓜果类农作物,由于虫害多,往往超量施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日渐加重,我国每年在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产品上使用的化学农药约达100万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农药使用国,99%的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被喷洒过各种农药,我国大规模使用的化学农药中约有70%为高毒的有机磷农药,主要包括敌百虫、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杀螟松、甲胺磷和敌敌畏等,而有机磷农药真正用于毒杀病虫害的量仅占施用量的10%~20%,其余大部分的农药都残留在蔬菜水果表面,或者渗入土壤、水和空气中,人若长期使用有农药残留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不但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对人的身体也极为有害:低剂量的有机磷农药可使人产生慢性中毒,对人体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是不容质疑的;急性中毒可引起肌肉痉挛、瞳孔收缩、呼吸困难,甚至引发死亡,近年来,由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上的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同时,由于部分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过国际标准,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为此,申请人曾研制了“一种络氨铜锌复合植物酸杀菌剂”,并申请了专利,申请号为“200810140834.7”,但由于组分配制上的问题,并未实现,那么能否研制出一种既能防治病虫害,又对人无毒性的农药杀菌剂?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植物酸络合硫酸铜和硫酸锌复合杀菌剂,可有效解决农药杀菌、杀虫时残留超标,毒性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是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复合氨基酸38-48%,植物酸15-25%,硫酸锌8-12%,硫酸铜12-23%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5-7%,总量为100%制成,所说的植物酸是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乙酸58.4%,丙酮1.7%,2-呋喃醛2.1%,2-环戊烯酮0.2%,愈疮木酚0.3%,对甲酚1.0%,间甲酚1.4%,邻甲酚1.2%,乙基愈疮木酚0.3%,糠醛0.5%、黄酮0.7%和余量为水混合均匀组成;所说的复合氨基酸是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天冬氨酸0.9%,苏氨酸0.4%,谷氨酸2%,甘氨酸1.4%,丙氨酸1.5%,胱氨酸0.6%,蛋氨酸0.2%,异亮氨酸0.7%,亮氨酸1.3%,酪氨酸0.1%,脯氨酸1.8%,精氨酸1.1%,组氨酸0.1%,赖氨酸0.3%,苯丙氨酸0.7%,缬氨酸1.4%和水85.5%混匀组成;在制备时,先将复合氨基酸、植物酸倒入容器内,在20-60℃下,搅拌1-2小时,在40-60℃下,再边搅拌边依次加入硫酸锌、硫酸铜,2-4小时完全溶解后,边搅拌边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搅拌2-3小时,混匀。
本发明配方合理,易生产,使用效果好,可抑病又可杀虫,残留毒害低,用途广,是农业农药上的一大创造。
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是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复合氨基酸38%,植物酸20%,硫酸锌12%,硫酸铜23%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制成,在制备时,先将复合氨基酸、植物酸倒入容器内,在25℃下,搅拌2小时,在60℃下,再边搅拌边依次加入硫酸锌、硫酸铜,2小时完全溶解后,边搅拌边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搅拌2小时,混匀。
实施例2:
本发明还可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复合氨基酸43%,植物酸25%,硫酸锌10%,硫酸铜17%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5%制成,在制备时,先将复合氨基酸、植物酸倒入容器内,在60℃下,搅拌1小时,在40℃下,再边搅拌边依次加入硫酸锌、硫酸铜,4小时完全溶解后,边搅拌边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搅拌3小时,混匀。
实施例3:
本发明是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复合氨基酸48%,植物酸15%,硫酸锌8%,硫酸铜22%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制成,在制备时,先将复合氨基酸、植物酸倒入容器内,在48℃下,搅拌1小时30分钟,在50℃下,再边搅拌边依次加入硫酸锌、硫酸铜,3小时完全溶解后,边搅拌边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搅拌2小时30分钟,混匀。
本发明是通过干扰害虫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从而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使害虫麻痹死亡,特别是对害螨、杀螨效果极佳,对害螨高效,对抗性害虫特效,而且无残留,无污染,对人畜、作物安全,山西省土肥站在蔬菜和粮豆作物进行试验,探讨用量和防治害虫及对农作物的安全性,为大面积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选择甜菜、甘兰、马铃薯、大豆、玉米试验,主要害虫甜菜甘兰夜盗,甘兰菜青虫、小菜蛾、茄子茶黄螨、马铃薯28星飘虫、大豆苜蓿夜蛾、玉米螟进行了防治试验。
一、供试处理及基本情况
1、发明产品亩用量50ml;
2、杀螨灵做CK。
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每处理300m2,喷药时间:甘兰、马铃薯7月5日;大豆、玉米、茄子7月25日;甜菜8月5日。亩用水液15kg,山东卫士15型喷雾器。施药后30分钟观察,每处理调查三点,每点10株,然后计算杀虫效果。
二、本发明对农作物及蔬菜防治效果及持效期的调查结果。
1、本发明对粮豆和蔬菜都有良好防虫效果。
不同作物防治害虫调查表
Figure GDA00002610108200031
甘兰防效达100%;甜菜防效97.1%;马铃薯防效达99%;大豆防效98.8%;茄子防效98.9%;玉米防效达97.8%。
2、从持效期看,一般幼虫喷药后30分钟从植株的叶片滚落,4-8小时死亡,大龄虫死需10小时。经过我们观察本发明的持效期10—14天。
3、在喷药时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本发明没有内吸作用,只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喷药时要注意喷洒叶片的反正面都着上药剂,否则会影响防治效果。
4、本发明对农作物和蔬菜安全、无药害症状。
三、对辣椒疫病的治疗试验具体如下:
近年来,大部分地区的辣椒、茄子等作物因湿度大,土质板结使土壤内的空气流通不畅,使作物疫病的发病率提高,甚至整个作物因防治不及时而绝收,疫病已是一种老大难的病害。
1.利用本发明给辣椒种子浸种消毒,对种子的带菌率的测定。结果见下表。
从表中看出,辣椒种子在发明产品300倍中浸泡20—60分钟的防治效果较高,均在80%以上。总之,在发明产品300倍液浸泡20分钟,就可以有效的防治辣椒的疫病病菌的侵染。
2.种子发芽率及田间出苗数测定
将辣椒种子在不同浓度、不同药剂中浸泡20分钟,进行发芽率检查,再把种子种到地里,出苗后再对30cm垄长的辣椒苗进行检查和比较,其结果见下表。
不同处理对辣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处理 药剂倍数 总粒数 发芽粒数 发芽率%
本发明产品 300 226 202 89.38
本发明产品 500 334 318 95.21
Ck 212 160 99.39
不同处理对辣椒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Figure GDA00002610108200042
表中可知:处理后的辣椒种子出苗率均比对照明显增多,这表明发明产品能促进种子的发芽和出土,能防治种子在土壤中的芽腐现象。对照出苗率低,主要是种子的芽腐引起的。
3.辣椒的大田试验
利用发明产品500倍进行大田防治辣椒疫病试验。大田辣椒出苗后,以发明产品500、800倍不同处理,水为对照,进行整株喷雾,在6月20号和7月20号进行两次打药,8月30号进行田间调查,每小区50cm2三次重复,其结果下表。
Figure GDA00002610108200051
辣椒发病率结果见下表
处理 发明液500倍 发明液800倍 Ck
1 30.0 20.0 80.0
2 23.3 23.3 89.0
3 33.3 33.3 40.0
均发病率(%) 28.87 25.53 68.33
均减退率(%) 39.46 42.8
辣椒疫病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0.05 F0.01
处理间 3 3887.51 1295.84 5.12 3.59 6.23
区组间 2 11.92 5.96 0.02 3.98 7.2
误差 6 1519.78 253.3
总变异 11 5419.21
辣椒疫病区组间新复极差测验表
Figure GDA00002610108200061
4.试验结论:
a.辣椒疫病在大田经过发明产品喷雾处理后,辣椒疫病减轻,其均退病率高,约59.42%;发病死亡率约7.6%,而没有经发明产品处理的辣椒发病死亡率高达82.5%,说明发明产品对辣椒疫病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b.处理种子浸泡,不同浓度、不同浸泡时间得到的防治不同。在浓度300液浸泡60分钟和浓度500液浸泡20分钟防治效果较好。
c.通过种子带病菌的测定,其结果未经浸泡的种子发病率66.0%,而通过浸泡的种子发病率16.3%。种子浸泡过的出苗数比对照高1.89倍。这可能因为经发明产品浸泡的种子防治在土壤里腐烂的结果。
2.发明产品杀虫试验
在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红豆实验地发生严重的地瓜蚜病虫害,心叶卷成一片,严重影响红豆生长和光合作用。在7月7日打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功夫)2000倍,处理如下:
处理一:全药量2000倍
处理二:药量减半2000倍
处理三:药减1/22000倍乳油加发明产品500倍
处理四:药减1/32000倍乳油加发明产品500倍
对照:水
每小区50平方米,重复三次。7月9日针对死亡和自然死亡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统计。结果下表。
红豆瓜蚜减农药试验表
处理 调查总虫数 活虫数 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农药全量 2586 6 99.7 97.24
发明产品 2586 18 99.0 96.58
减1/3+发明产品 3484 0 100 97.47
减1/2+发明产品 1670 0 100 97.47
对照 100 100- --- ---
调查总虫数是四株红豆的总虫数自然死亡率为2.526%。
从表可知:高毒农药量和发明产品的死亡率基本一致。全药量和减半药的效果基本与减药1/31/2再加发明产品混用的一致,因此发明产品与药混用可以提高药效,减轻化学农药的污染。
三、结论
1、本发明对农作物蔬菜安全无药害。
2、本发明亩用量50ml,防虫效果在97%以上,要注意喷洒在作物叶片的正反面,提高防虫效果。
3、本发明持效其为10—14天左右。
综上所述,本发明组方科学,简单,使用效果好,且无残留,无污染,对人畜、作物无毒害,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Claims (4)

1.一种植物酸络合硫酸铜和硫酸锌复合杀菌剂,其特征在于,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复合氨基酸38-48%,植物酸15-25%,硫酸锌8-12%,硫酸铜12-23%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5-7%,总量为100%制成,所说的植物酸是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乙酸58.4%,丙酮1.7%,2-呋喃醛2.1%,2-环戊烯酮0.2%,愈疮木酚0.3%,对甲酚1.0%,间甲酚1.4%,邻甲酚1.2%,乙基愈疮木酚0.3%,糠醛0.5%、黄酮0.7%和余量为水混合均匀组成;所说的复合氨基酸是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天冬氨酸0.9%,苏氨酸0.4%,谷氨酸2%,甘氨酸1.4%,丙氨酸1.5%,胱氨酸0.6%,蛋氨酸0.2%,异亮氨酸0.7%,亮氨酸1.3%,酪氨酸0.1%,脯氨酸1.8%,精氨酸1.1%,组氨酸0.1%,赖氨酸0.3%,苯丙氨酸0.7%,缬氨酸1.4%和水85.5%混匀组成;先将复合氨基酸、植物酸倒入容器内,在20-60℃下,搅拌1-2小时,在40-60℃下,再边搅拌边依次加入硫酸锌、硫酸铜,2-4小时后,边搅拌边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搅拌2-3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酸络合硫酸铜和硫酸锌复合杀菌剂,其特征在于,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复合氨基酸38%,植物酸20%,硫酸锌12%,硫酸铜23%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制成,先将复合氨基酸、植物酸倒入容器内,在25℃下,搅拌2小时,在60℃下,再边搅拌边依次加入硫酸锌、硫酸铜,2小时后,边搅拌边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搅拌2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酸络合硫酸铜和硫酸锌复合杀菌剂,其特征在于,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复合氨基酸43%,植物酸25%,硫酸锌10%,硫酸铜17%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5%制成,先将复合氨基酸、植物酸倒入容器内,在60℃下,搅拌1小时,在40℃下,再边搅拌边依次加入硫酸锌、硫酸铜,4小时后,边搅拌边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搅拌3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酸络合硫酸铜和硫酸锌复合杀菌剂,其特征在于,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复合氨基酸48%,植物酸15%,硫酸锌8%,硫酸铜22%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制成,先将复合氨基酸、植物酸倒入容器内,在48℃下,搅拌1小时30分钟,在50℃下,再边搅拌边依次加入硫酸锌、硫酸铜,3小时后,边搅拌边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搅拌2小时30分钟。
CN 201110097808 2011-04-19 2011-04-19 一种植物酸络合硫酸铜和硫酸锌复合杀菌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80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97808 CN102228060B (zh) 2011-04-19 2011-04-19 一种植物酸络合硫酸铜和硫酸锌复合杀菌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97808 CN102228060B (zh) 2011-04-19 2011-04-19 一种植物酸络合硫酸铜和硫酸锌复合杀菌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8060A CN102228060A (zh) 2011-11-02
CN102228060B true CN102228060B (zh) 2013-03-27

Family

ID=44840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09780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8060B (zh) 2011-04-19 2011-04-19 一种植物酸络合硫酸铜和硫酸锌复合杀菌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280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9427B (zh) * 2015-12-03 2018-06-19 日正九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乙二胺铜杀菌剂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复合膜反渗透装置微生物污染的防治;顾久传;《膜科学与技术》;19990225(第01期);15-18页 *
新型杀菌剂――甲霜灵锰锌;沈忠佑等;《新农业》;19890725(第07期);15页 *
杀虫抗病复合型棉花种衣剂研究;钟立;《作物研究》;19980630(第02期);38-40页 *
沈忠佑等.新型杀菌剂――甲霜灵锰锌.《新农业》.1989,(第07期),
钟立.杀虫抗病复合型棉花种衣剂研究.《作物研究》.1998,(第02期),
顾久传.复合膜反渗透装置微生物污染的防治.《膜科学与技术》.1999,(第01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8060A (zh) 201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1396C (zh) 防治枯黄萎病的无公害药肥及其复混肥和药肥的生产方法
CN107920513A (zh) 含有百里香酚或香芹酚、表面活性剂和溶剂的用于控制害虫或调节植物生长的水性组合物
CN104322572B (zh) 一种植物源杀虫剂
CN102276350B (zh) 一种甘蔗蘸种剂
CN102318638A (zh) 一种玉米种子包衣剂
CN105284864A (zh) 林果注干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589716A (zh) 蛇床子素与苦参碱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1322499A (zh) 一种络氨铜锌复合植物酸杀菌剂
CN105145663A (zh) 一种含印楝素和桉叶油的植物源农药组合物
CN104839152A (zh) 一种环保型植物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4917B (zh) 一种含印楝素和丁香油的植物源农药组合物
CN104304325B (zh) 一种预防姜瘟病的种姜处理剂
CN102228060B (zh) 一种植物酸络合硫酸铜和硫酸锌复合杀菌剂
CN107439602A (zh) 一种拌种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06962394A (zh) 一种高效氨氯吡啶类杂草除草剂
CN107897198B (zh) 中生菌素和丁子香酚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409992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55432A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11454237B (zh) 一种抑制黑麦草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化合物曲酸
CN107455390A (zh) 环保型杀虫杀菌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54646A (zh) 一种无公害虫菌兼治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79653B (zh) 一种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复配农药
CN102498984B (zh) 应用柠檬香茅精油防治小菜蛾的方法
Khatun et al.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Acacia catechu bark extract against four stored product pests
CN109874784A (zh) 一种植物提取农药无残留杀虫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13

Address after: 450001 north side of Lianhua Road, West Village, Zhengzhou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Henan

Patentee after: HENAN DIWEISH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03, No. 8, building 105, Jinshui Road, Jinshui District, Henan, Zhengzhou, 33

Patentee before: Li Haita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