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7374B - 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7374B
CN102217374B CN201180000717.0A CN201180000717A CN102217374B CN 102217374 B CN102217374 B CN 102217374B CN 201180000717 A CN201180000717 A CN 201180000717A CN 102217374 B CN102217374 B CN 1022173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trol
control district
power
fall
threshol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07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17374A (zh
Inventor
程竹林
欧艳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17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7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17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7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3Downlink powe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可以同时降低部分终端的下行导频子载波和下行数据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从而减少小区之间干扰。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载波干扰比CINR和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将能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的终端切换到所述功控区,按照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同时降低所述功控区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及装置,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空口基于OFDMA技术的制式。

Description

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系统中,如果频率资源受限时,各个小区之间可能产生同频干扰。为了降低相邻小区间的干扰,通常需要对终端进行下行功率控制,所述下行功率控制可以简称为下行功控。
现有技术中采用基于Burst(突发)的Power Boosting(功率增强)机制进行下行功控。当需要对一个下行Burst进行功控时,基站将所述Burst的所有数据子载波抬升发射功率或者降低发射功率进行发射,同时将所述数据子载波抬升发射功率或者降低发射功率的值携带在所述Burst的指示信息中发送给终端。
然而,基于Burst的Power Boosting机制进行功控时,不能对下行导频子载波抬升发射功率或者降低发射功率,不能降低导频子信道对其他基站的干扰,从而导致功控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及装置,可以同时降低部分终端的下行导频子载波和下行数据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从而减少小区之间干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包括:
在下行子帧中划分一个功控区,并确定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所述确定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包括:
将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设为第一预设值;或者,
将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设置为第二预设值,在所述第二预设值的基础上对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进行多次或周期调整得到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所述在所述第二预设值的基础上对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进行多次或周期调整得到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包括:确定非功控区中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的终端总数P;确定所述功控区的终端总数Q;确定所述功控区的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三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的终端总数N;如果P/Q>R,且Y0-PowerUpStep>MinPowerDownThreshold时,则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为Y0–PowerUpStep;其中,R表示一个门限值,PowerUpStep表示功率上升步长,MinPowerDownThreshold表示功控区功率最小下降门限,Y0为第二预设值,即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如果P/Q>R,且Y0-PowerUpStep<MinPowerDownThreshold时,则不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如果P/Q<T,N/Q>S,且系统的负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根据Y0+PowerUpStep重新计算出系统的负荷,其中,T表示一个门限值,S表示一个门限值;在所述重新计算出的所述系统的负荷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不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在所述重新计算出的系统的负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为Y0+PowerUpStep;
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载波干扰比CINR和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判断终端能否切换到所述功控区,将能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的终端切换到所述功控区;
按照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同时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
一种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包括:
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在下行子帧中划分一个功控区,并确定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所述第一执行单元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模块:
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设为第一预设值;或者,
调整模块,用于将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设置为第二预设值,在所述第二预设值的基础上对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进行多次或周期调整得到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所述调整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非功控区中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的终端总数P;确定所述功控区的终端总数Q;确定所述功控区的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三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的终端总数N;第一调整子模块,用于如果P/Q>R,且Y0-PowerUpStep>MinPowerDownThreshold时,则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为Y0-PowerUpStep;其中,R表示一个门限值,PowerUpStep表示功率上升步长,MinPowerDownThreshold表示功控区功率最小下降门限,Y0为第二预设值,即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保持子模块,用于如果P/Q>R,且Y0-PowerUpStep<MinPowerDownThreshold时,则不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第二调整子模块,用于如果P/Q<T,N/Q>S,且系统的负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根据Y0+PowerUpStep重新计算出系统的负荷,其中,T表示一个门限值,S表示一个门限值;在所述重新计算出的所述系统的负荷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不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在所述重新计算出的系统的负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为Y0+PowerUpStep;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载波干扰比CINR和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判断终端能否切换到所述功控区,将能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的终端切换到所述功控区;
控制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同时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在下行子帧中划分一个功控区,并确定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然后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和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判断终端能否切换到所述功控区,将能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的终端切换到所述功控区,按照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同时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与现有技术不能对下行导频子载波抬升发射功率或者降低发射功率,不能降低导频子信道对其他基站的干扰相比,利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案可以同时降低部分终端的下行导频子载波和下行数据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从而减少小区之间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将终端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基站对位于功控区中的终端的调度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另一种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中所述终端在非功控区的调度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另一种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中所述终端在功控区的调度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另一种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中基站对Y进行周期性处理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非功控区处于不同的时域上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的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调整模块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下行子帧中划分一个功控区,并确定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
步骤102,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载波干扰比CINR和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判断终端能否切换到所述功控区,将能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的终端切换到所述功控区;
步骤103,按照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同时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
为了实现上述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如图2所示,该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包括:第一执行单元201、第一切换单元202、控制单元203。
第一执行单元201,用于在下行子帧中划分一个功控区,并确定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
第一切换单元202,用于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载波干扰比CINR和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判断终端能否切换到所述功控区,将能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的终端切换到所述功控区;
控制单元203,用于按照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同时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和功率下降幅度判断终端能否切换到所述功控区,将能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的终端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然后按照所述功率下降幅度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案可以解决只能对下行数据子载波降低发射功率,无法对下行导频子载波降低发射功率的问题,实现了同时降低部分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从而减少小区之间干扰。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场景为:在下行子帧中采用公共导频的区域划分出功控区和非功控区,所述功控区和所述非功控区占用相同的子信道,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静态确定,即将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设为一个固定值,然后按照所述功率下降幅度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下面详细介绍一种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在下行子帧中划分一个功控区,并确定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
所述功控区采用公共导频,所述功控区和下行子帧中的非功控区占用相同的子信道。将采用公共导频的下行数据区域按照是否使用全部子信道划分为不同的Zone Type(区带类型),使用全部子信道的区域统称为下行全部子信道ZoneType,使用部分子信道的区域统称为下行部分子信道Zone Type。系统可以针对某个Zone Type进行功控,即在同一个Zone Type内划分功控区和非功控区。功控区和非功控区的切换在同一个Zone Type内进行。
具体地,可以将下行子帧中的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确定为第一预设值,该第一预设值定义为X db,所述X大于0,例如,确定下行子帧中的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为3db。
步骤302,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和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判断终端能否切换到所述功控区,将能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的终端切换到所述功控区;
如图4所示,步骤302具体可以由以下子步骤完成:
步骤3020,接收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
可以假设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为m db。
步骤3021,当所述终端位于非功控区时,根据所述下行CINR与所述功率下降幅度的差值计算出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当终端位于非功控区时,根据下行CINR与所述功率下降幅度的差值计算出第二调制编码方式,即假设CINR11=m-X(db),根据CINR11计算出第二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可以根据由自适应调制编码算法计算得出。所述自适应调制编码算法(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可以使系统能够通过改变编码方式和调制阶数对链路变化进行自适应跟踪。无线信道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时变性,短时间衰落可以达到十几分贝甚至几十分贝。对这种时变特性进行自适应跟踪会给系统性能的改善带来很大的好处。
步骤3022,判断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
步骤3023,如果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小于第一预设调制的传输效率门限值,则保持所述终端在所述非功控区;
进一步地,在所述非功控区的终端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可以根据CINR12=m(db)计算得出。
步骤3024,如果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则根据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计算系统的负荷;
系统的负荷可以根据业务流的属性、调制编码方式等计算得出。
步骤3025,如果所述系统的负荷低于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则将所述终端从非功控区切换到功控区;
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经验设置的一个值,例如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可以为70%。
进一步地,将所述终端从非功控区切换到功控区,并确定该终端在功控区的调制编码方式为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3023与步骤3024执行时并无先后顺序。
上述步骤3021-步骤3025为终端位于非功控区时,基站对终端的处理。下面的步骤3026-步骤3029为终端位于功控区时,基站对终端的处理,如图5所示。
步骤3020,接收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
步骤3026,当所述终端位于功控区时,根据所述下行CINR计算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具体地,假设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为m db,根据CINR21=m(db)计算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步骤3027,判断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
步骤3028,如果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二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则保持所述终端在所述功控区;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在功控区的终端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步骤3029,如果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小于第二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则将所述终端从所述功控区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将所述终端从所述功控区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后,所述终端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可以根据CINR22=m+X(db)计算得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3028和3029在执行时没有先后顺序。
可选地,在步骤302之后可以进一步包括:
步骤303,如果系统的负荷大于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则将所述功控区中的部分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并执行步骤304;
所述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经验设置的一个值,例如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可以设置为85%。
进一步地,将所述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时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可以根据CINR22=m+X(db)计算得出。
步骤304,如果系统的负荷小于第三预设负荷门限值,则停止将所述功控区中的部分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并执行步骤306;
所述第三预设负荷门限值是用户根据实际经验设置的一个值,例如第三预设负荷门限值可以为75%。
例如:当系统的负荷大于85%时,将功控区中部分终端切换到非功控区,当系统的负荷降低到75%时,停止将功控区中的部分终端切换到非功控区。
步骤305,如果系统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则将所述功控区中全部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并执行步骤306;
进一步地,根据终端在功控区上报的下行CINR=m(db),根据CINR22=m+X(db)计算出上述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后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
当系统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可以考虑将所述功控区中的部分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其余的终端仍然保留在所述功控区,即采用步骤303、步骤304的方式;或者可以考虑将所述功控区中的全部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即采用步骤305的方式。
步骤306,按照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同时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应用场景为:在下行子帧中采用公共导频的区域划分出功控区和非功控区,所述功控区和所述非功控区占用相同的子信道,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可以根据对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进行多次或周期调整得出,即先根据所述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确定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然后经过多次或周期性对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进行调整,得到一个合适的功率下降幅度,然后按照该功率下降幅度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将采用公共导频的下行数据区域按照是否使用全部子信道划分为不同的区带类型Zone Type,使用全部子信道的区域统称为下行全部子信道Zone Type,使用部分子信道的区域统称为下行部分子信道Zone Type。系统可以针对某个Zone Type进行功控,即在同一个Zone Type内划分功控区和非功控区。功控区和非功控区的切换在同一个Zone Type内进行。下面详细介绍一种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400,接收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
步骤401,根据所述下行CINR计算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假设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为m db。当所述功控区没有终端时,按照CINR=m(db)计算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步骤402,判断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
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根据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的对应阶数获得,其单位为比特。
所述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可以根据用户的经验设置。
步骤403,如果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则保持所述终端在所述非功控区;
步骤404,如果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则根据终端上报的CINR和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确定所述终端的调制编码方式为第二调制编码方式,并执行步骤405;
上述步骤404中,令CINR11=CINR-Y0(db)=m–Y0(db),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可以根据CINR11计算得出,其中Y0为第二预设值,即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
将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设置为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为系统预设的一个功率下降幅度值,可以与所述第一预设值相同。所述Y0为第二预设值,因为多次或周期地在所述Y0基础上对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进行调整,可以获得调整后的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Y,所以在下一次算CINR11时,可以将目前计算出的Y当做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即CINR11=CINR-Y(db)=m–Y(d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403和404在执行时没有先后顺序。
步骤405,判断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
步骤406,如果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则保持所述终端在所述非功控区;
进一步地,终端在所述非功控区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可以按照CINR=m(db)计算得出。
步骤407,如果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则根据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计算系统的负荷,当所述系统的负荷低于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将所述终端从所述非功控区切换到所述功控区。
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经验设置的一个值,例如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可以为70%。
进一步地,将所述终端从所述非功控区切换到所述功控区,并确定该终端在所述功控区的调制编码方式为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406和407在执行时没有先后顺序。
当所述终端位于所述功控区时,对所述终端做处理,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408,当所述终端位于所述功控区时,根据所述下行CINR计算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具体地,假设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m db,根据CINR计算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步骤409,判断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
步骤410,如果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二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保持所述终端在所述功控区;
进一步地,保持终端在所述功控区的终端的调制编码方式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步骤411,如果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小于第二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时,将所述终端从所述功控区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并执行步骤412;
将所述终端从所述功控区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后,终端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按照CINR22=m+Y0(db)计算得出,所述Y0为第二预设值,即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因为多次或周期地在所述Y0基础上对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进行调整,可以获得调整后的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Y,所以在下一次算CINR11时,可以将目前计算出的Y当做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即CINR22=m+Y(d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410和411在执行时没有先后顺序。
步骤412,在所述Y0的基础上对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进行多次或周期调整得出下行子帧中的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Y0为第二预设值,即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可以在所述Y0的基础上进行多次或周期性调整后得到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Y,然后下一次调整时,则以上一次调整后的结果为基础进行多次或周期性调整,即,初次调整后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为Y,则下一次进行调整时,将目前计算出的Y当做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在所述Y的基础上继续对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进行调整,以确定新的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步骤412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与其他各个步骤之间的顺序不是固定的,以周期性调整为例,所述周期性可以是以10秒为一个周期,即每隔10秒对所述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进行一次调整。如图8所示,以对所述Y0进行调整为例进行描述,具体地步骤如下:
步骤4120,在所述非功控区中确定非功控区中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的终端总数P,确定所述功控区的终端总数Q,确定所述功控区的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三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的终端总数N;
所述第三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的设置是为了在对所述功控区继续降功率时,防止过多用户切出所述功控区,所述功控区的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三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的终端可以继续降一定的功率且不会切出功控区
步骤4121,如果P/Q>R,且Y0-PowerUpStep>MinPowerDownThreshold时,则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为Y0–PowerUpStep;
其中,R表示一个门限值,Y0为第二预设值,即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PowerUpStep表示功率上升步长,MinPowerDownThreshold表示功控区功率最小下降门限;
所述PowerUpStep表示功率上升步长,例如可以设置PowerUpStep为1db。所述MinPowerDownThreshold表示功控区功率最小下降门限,例如可以设置MinPowerDownThreshold为3db,设置MinPowerDownThreshold是为了使所述功控区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所述功控区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下降较少,则降低干扰的作用不明显。
所述P/Q>R,表示所述功控区的功率幅度下降的比较大,导致部分可以降功率的终端用户不能进入所述功控区。所述R表示一个门限值,可以根据经验值设定,例如,R可以设置为1.5。
进一步地,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按照调整后的下行子帧中的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重新计算出所述功控区终端的调制编码方式并应用,即按照CINR=m+PowerUpStep(db)重新计算出所述功控区终端的调制编码方式。
步骤4122,如果P/Q>R,且Y0-PowerUpStep<MinPowerDownThreshold时,则不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
步骤4123,如果P/Q<T、N/Q>S,且系统的负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根据Y0+PowerUpStep重新计算出系统的负荷,其中,T表示一个门限值,S表示一个门限值;
所述P/Q<T,N/Q>S,表示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比较小,还可以继续下降所述功控区的功率幅度。所述T可以为0.3,所述T<R。所述S可以为0.7。所述S与所述R、所述T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具体地,所述Y0+PowerUpStep为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系统根据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重新估算所述功控区的调制编码方式,并估算系统的负荷。
步骤4124,在所述重新计算出的所述系统的负荷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不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
步骤4125,在所述重新计算出的系统的负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为Y0+PowerUpStep;
进一步地,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按照调整后的下行子帧中的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重新计算出所述功控区终端的调制编码方式并应用,即按照CINR=m+Y0(db)重新计算出位于功控区中终端的调制编码方式。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410或411之后进一步包括:
步骤413,当系统的负荷大于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将部分终端或者全部终端从所述功控区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由于终端在功控区可能采用了较低的调制编码方式,为了满足其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要求,系统可能为其分配了更多的资源,从而可能会造成系统负荷较高,因此在负荷高的时候可以考虑将部分终端或者全部终端切出功控区,以降低系统的负荷,接纳更多的用户。所述将部分终端或者全部终端从所述功控区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即可以采用以下任一种方式:
方式一,将部分终端从所述功控区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当系统的负荷大于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将所述功控区中的部分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所述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经验设置的一个值,例如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可以为85%。
进一步地,所述部分终端从所述功控区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可以按照CINR=m+Y0(db)计算得出。
当系统的负荷小于第三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可以停止将所述功控区中的所述特定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所述第三预设负荷门限值是用户根据实际经验设置的一个值,例如第三预设负荷门限值可以为75%。
例如:当系统的负荷大于85%时,将所述功控区中部分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当系统的负荷降低到75%时,停止将所述功控区中的特定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方式二,将全部终端从所述功控区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当系统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将所述功控区中全部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进一步地,所述将全部终端从所述功控区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时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按照CINR=m+Y0(db)计算得出。
步骤414,按照所述功率下降幅度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
步骤414中采用的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的方法和步骤306中采用的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的方法相同。
进一步地,将各个小区的非功控区在不同的时域上进行功率发射。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是在所述功控区降低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而在所述非功控区是未降低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因此,在各个小区间的所述非功控区的干扰可能会较高。为了降低所述非功控区的干扰,可以在下行子帧中的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静态确定和动态确定两种场景中,将各个小区的所述非功控区在不同的时域上进行功率发射。
具体地,可以将部分小区的所述非功控区放在Zone Type的左侧,将部分小区的所述非功控区放在Zone Type的右侧。如图9所示,将下行使用全部子信道的公共导频数据区划分为非功控区和功控区,在相邻的两个小区Cell中,Cell A的所述非功控区位于所述功控区的左边,Cell B中的所述非功控区位于功控区的右边,即Cell A和Cell B的非功控区在不同的时域上发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
非功控区放在Zone Type的左侧或者放在Zone Type的右侧,可以由网规员根据干扰的具体情况配置确定,或者可以由算法确定。例如根据基站编号BSID和扇区号Segment Number来确定:Segment Number=0的Cell的非功控区放在Zone Type的左侧,Segment Number=1的Cell的非功控区放在Zone Type的右侧;Segment Number=2的Cell,如果BSID为奇数,则非功控区放在Zone Type的左侧,如果BSID为偶数,则非功控区放在Zone Type的右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和功率下降幅度来确定满足切换条件的终端,并将所述终端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然后按照所述功率下降幅度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利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案可以实现同时降低功控区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从而减少小区之间干扰,通过将各个小区的所述非功控区在时域上错开,同时也降低了所述非功控区的干扰,使功控的效果很好。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如图10所示,该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包括:第一执行单元501、第一切换单元502、控制单元503、第二切换单元504、处理单元505、第三切换单元506。
第一执行单元501,用于在下行子帧中划分一个功控区,并确定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所述功控区采用公共导频,所述功控区和下行子帧中的非功控区占用相同的子信道;
第一切换单元502,用于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载波干扰比CINR和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判断终端能否切换到所述功控区,将能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的终端切换到所述功控区;
控制单元503,用于按照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同时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
上述第一执行单元501和第一切换单元502的功能可以由两个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将第一执行单元501和第一切换单元502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来实现;上述控制单元可以是一个控制器。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所述非功控区的干扰,可以将各个非功控区在不同的时域上进行功率发射。
当系统的负荷大于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时,第二切换单元504用于将所述功控区中的部分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当系统的负荷小于第三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处理单元505用于停止将所述功控区中的部分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当系统的负荷大于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时,也可以由第三切换单元506将所述功控区中全部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上述第二切换单元504,处理单元505和第三切换单元506可以分别由不同的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与上述第一切换单元502集成在一个相同的处理器中。
具体地,第一执行单元501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模块:设置模块5010、调整模块5011。
当下行子帧中的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静态确定时,第一执行单元501中的设置模块5010用于将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设为第一预设值;当下行子帧中的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动态确定时,第一执行单元501中的调整模块5011用于将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设置为第二预设值,在所述第二预设值的基础上对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进行多次或周期调整得出下行子帧中的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
当下行子帧中的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采用动态确定时,还需要基站对Y0进行周期性的处理,其中,所述Y0表示第二预设值,即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所述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中,如图11所示,所述调整模块5011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601、第一调整子模块602、保持子模块603、第二调整子模块604。
第一确定子模块601,用于确定非功控区中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的终端总数P,确定所述功控区的终端总数Q,确定所述功控区的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三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的终端总数N;
第一调整子模块602,用于如果P/Q>R,且Y0-PowerUpStep>MinPowerDownThreshold时,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为Y0-PowerUpStep;
其中,R表示一个门限值,PowerUpStep表示功率上升步长,MinPowerDownThreshold表示功控区功率最小下降门限,Y0为第二预设值,即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所述R可以根据经验值设定,例如,R可以设置为1.5。
第二调整子模块604,用于如果P/Q<T,N/Q>S,且系统的负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根据Y0+PowerUpStep重新计算出系统的负荷,其中,T表示一个门限值,S表示一个门限值;在所述重新计算出的所述系统的负荷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不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在所述重新计算出的系统的负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为Y0+PowerUpStep。
保持子模块603,用于当P/Q>R,且
Y0-PowerUpStep<MinPowerDownThreshold时,不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满足所述P/Q>R,且Y0-PowerUpStep>MinPowerDownThreshold,和所述P/Q<T,N/Q>S,且系统的负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都不需要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所述T可以为0.3,所述T<R。所述S可以为0.7。所述S与所述R、所述T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具体地,第一切换单元502包括:接收模块5020、第一切换处理模块5021、第二切换处理模块5022。
接收模块5020,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该CINR可以为m(db);
当所述终端位于所述非功控区时,第一切换处理模块5021用于根据接收模块802接收的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下行CINR与所述功率下降幅度的差值计算出第二调制编码方式;所述功率下降幅度由第一执行单元确定;
判断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在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时,保持所述终端在所述非功控区,所述终端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按照CINR=m(db)计算得出;
在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时,根据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计算系统的负荷;在所述系统的负荷低于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将所述终端从所述非功控区切换到所述功控区,并确定该终端在所述功控区的调制编码方式为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当所述终端位于所述功控区时,第二切换处理模块5022根据接收模块5020接收的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下行CINR计算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在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二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时,保持所述终端在所述功控区,并确定该终端在所述功控区的调制编码方式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在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小于第二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时,将所述终端从所述功控区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所述终端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按照CINR=m+X(db)计算得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通过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和功率下降幅度来判断终端能否切换到所述功控区,将能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的终端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然后按照所述功率下降幅度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与现有技术不能降低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实现同时降低功控区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从而减少小区之间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及装置,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空口基于OFDMA技术的制式,将OFDMA的下行子帧中使用公共导频的区域划分为功控区和非功控区,然后对所述功控区整体降低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下行子帧中划分一个功控区,并确定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所述确定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包括:将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设为第一预设值;或者,将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设置为第二预设值,在所述第二预设值的基础上对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进行多次或周期调整得到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所述在所述第二预设值的基础上对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进行多次或周期调整得到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包括:确定非功控区中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的终端总数P;确定所述功控区的终端总数Q;确定所述功控区的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三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的终端总数N;如果P/Q>R,且Y0-PowerUpStep>MinPowerDownThreshold时,则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为Y0–PowerUpStep;其中,R表示一个门限值,PowerUpStep表示功率上升步长,MinPowerDownThreshold表示功控区功率最小下降门限,Y0为第二预设值,即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如果P/Q>R,且Y0-PowerUpStep<MinPowerDownThreshold时,则不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如果P/Q<T,N/Q>S,且系统的负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根据Y0+PowerUpStep重新计算出系统的负荷,其中,T表示一个门限值,S表示一个门限值;在所述重新计算出的所述系统的负荷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不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在所述重新计算出的系统的负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为Y0+PowerUpStep;
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载波干扰比CINR和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判断终端能否切换到所述功控区,将能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的终端切换到所述功控区;
按照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同时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能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的终端切换到所述功控区包括:
接收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
当所述终端位于所述非功控区时,根据所述下行CINR与所述功率下降幅度的差值计算出第二调制编码方式;如果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根据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计算系统的负荷;在所述系统的负荷低于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则将所述终端从所述非功控区切换到所述功控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位于所述功控区时,根据所述下行CINR计算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如果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二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则保持所述终端在所述功控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系统的负荷大于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将所述功控区中的部分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系统的负荷小于第三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停止将所述功控区中的部分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系统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将所述功控区中全部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控区采用公共导频,所述功控区和下行子帧中的非功控区占用相同的子信道。
8.一种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在下行子帧中划分一个功控区,并确定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所述第一执行单元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模块:
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设为第一预设值;或者,
调整模块,用于将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设置为第二预设值,在所述第二预设值的基础上对当前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进行多次或周期调整得到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所述调整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非功控区中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的终端总数P;确定所述功控区的终端总数Q;确定所述功控区的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三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的终端总数N;第一调整子模块,用于如果P/Q>R,且Y0-PowerUpStep>MinPowerDownThreshold时,则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为Y0-PowerUpStep;其中,R表示一个门限值,PowerUpStep表示功率上升步长,MinPowerDownThreshold表示功控区功率最小下降门限,Y0为第二预设值,即功控区的功率初始下降幅度;保持子模块,用于如果P/Q>R,且Y0-PowerUpStep<MinPowerDownThreshold时,则不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第二调整子模块,用于如果P/Q<T,N/Q>S,且系统的负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根据Y0+PowerUpStep重新计算出系统的负荷,其中,T表示一个门限值,S表示一个门限值;在所述重新计算出的所述系统的负荷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不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在所述重新计算出的系统的负荷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调整所述功控区的功率下降幅度为Y0+PowerUpStep;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根据终端上报的下行载波干扰比CINR和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判断终端能否切换到所述功控区,将能切换到所述功控区的终端切换到所述功控区;
控制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功率下降幅度同时降低所述功控区中所有终端的下行数据子载波和下行导频子载波的发射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下行CINR;
第一切换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终端位于所述非功控区时,根据所述下行CINR与所述功率下降幅度的差值计算出第二调制编码方式;如果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一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则将所述终端从所述非功控区切换到所述功控区;所述第一切换处理模块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计算系统的负荷,在所述系统的负荷低于第一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将所述终端从所述非功控区切换到所述功控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还包括:
第二切换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终端位于所述功控区时,根据所述下行CINR计算出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小于第二预设的传输效率门限值,则保持所述终端在所述功控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当系统的负荷大于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将所述功控区中的部分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当系统的负荷小于第三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停止将所述功控区中的部分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当系统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负荷门限值时,将所述功控区中全部终端切换到所述非功控区。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WiMAX下行功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控区采用公共导频,所述功控区和下行子帧中的非功控区占用相同的子信道。
CN201180000717.0A 2011-05-16 2011-05-16 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2173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74109 WO2011127853A2 (zh) 2011-05-16 2011-05-16 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7374A CN102217374A (zh) 2011-10-12
CN102217374B true CN102217374B (zh) 2014-03-12

Family

ID=44746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0717.0A Active CN102217374B (zh) 2011-05-16 2011-05-16 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17374B (zh)
WO (1) WO201112785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4372B (zh) * 2017-09-08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3888A (zh) * 2006-09-27 2008-05-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通信系统中考虑数据功率的调度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1252379A (zh) * 2008-04-16 2008-08-27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无线网络媒体接入控制系统及其信道参数调整方法
CN101350641A (zh) * 2007-07-16 2009-0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快速功控消息空口开销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4978B2 (en) * 2009-04-02 2012-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ast power control(FPC) message broadcasting in WiMAX systems
US8369862B2 (en) * 2009-04-29 2013-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ower control method
CN101754345B (zh) * 2009-12-29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射功率的控制方法及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3888A (zh) * 2006-09-27 2008-05-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通信系统中考虑数据功率的调度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1350641A (zh) * 2007-07-16 2009-0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快速功控消息空口开销的方法
CN101252379A (zh) * 2008-04-16 2008-08-27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无线网络媒体接入控制系统及其信道参数调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7374A (zh) 2011-10-12
WO2011127853A2 (zh) 2011-10-20
WO2011127853A3 (zh) 201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86708C2 (ru) Способ адаптации канала,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терминал в lte системе
CN102685869B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US7877108B2 (en) Transmission power range setting during channel assignment for interference balancing i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29519B1 (ko) 셀룰러 통신 시스템의 셀간 간섭 제어를 위해 자원 할당을 스케줄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와 그 기지국
US7647025B2 (en) Method for adaptively controlling and coordinating other cell interference
CN101686550B (zh) 小区间干扰抑制方法、系统和基站、用户终端
CN105142227B (zh) 一种mcs等级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EP2645614B1 (en) Dynamic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90923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carrier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CN101635588B (zh)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65534B (zh) 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KR20090080723A (ko) 무선망 설계 장치 및 방법
CN101127540B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11008552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EP2887749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02291832A (zh) 一种e-puch与其他信道共时隙时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2340787B (zh) 一种用于小区间干扰协调的用户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8023676B (zh) 一种调制方式控制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2811458A (zh) 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及基站
CN102217374B (zh) WiMAX下行功控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21171A (zh) 调度方法和调度装置以及基站
CN112714435A (zh) 超级上行能力指示方法和系统、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2009284327A (ja) 無線送受信装置
CN103905173A (zh) 一种基于dtx和sinr的pdcch自适应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110305155A1 (en) Radio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