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0318A - 一种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0318A
CN102210318A CN2011100892734A CN201110089273A CN102210318A CN 102210318 A CN102210318 A CN 102210318A CN 2011100892734 A CN2011100892734 A CN 2011100892734A CN 201110089273 A CN201110089273 A CN 201110089273A CN 102210318 A CN102210318 A CN 102210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component
pesticidal combination
pest
avermectin
emamect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92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家华
陈杰
袁静
许天明
郑志文
郁季平
许勇华
董德臻
周冬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nochem Lant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nochem Lant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nochem Lant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8927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103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10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03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成分,第一种活性成分为(E+Z)-2-[2-(4-氰基苯)-1-(3-三氟甲基苯)亚乙基]-N-(4-二氟甲氧基苯)联氨羰草酰胺,第二种活性成分为阿维菌素和/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适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包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小菜蛾和稻纵卷叶螟等农业害虫。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尤其是用于防治农业鳞翅目害虫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阿维菌素(Abamectin)是一种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49H74O14,化学结构式如下(I):
Figure BDA0000054570140000011
阿维菌素是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的天然产物,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对叶片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且残效期长。它不杀卵。其作用机制与一般杀虫剂不同的是它干扰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r-氨基丁酸,而r-氨基丁酸对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有抑制作用,螨类成、若螨和昆虫与幼虫与药剂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至4天后死亡。因不引起昆虫迅速脱水,所以它的致死作用较慢。但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虽有直接杀伤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残留少,因此对益虫的损伤小。对根节线虫作用明显。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化学名称为4″-表-甲氨基-4″-脱氧avermectin B1苯甲酸盐(至少90%4″-表-甲氨基-4″-脱氧avermectin B1a和最多10%4″-表-甲氨基-4″-脱氧avermectin B1b苯甲酸盐混合物)。其分子式:C49H75NO13,C7H602(B1a);C48H73NO13,C7H6O2(B)b。其化学结构式如下(II):
Figure BDA0000054570140000021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它具有超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公害等生物农药的特点。对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和其它许多害虫及螨类的活性极高,既有胃毒作用又兼触杀作用,而且在防治害虫的过程中对益虫伤害小,有利于对害虫的综合防治。
由于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已在我国大面积使用很多年,目前,已在各地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影响了害虫防治效果。
缩氨基脲类杀虫剂(E+Z)-2-[2-(4-氰基苯)-1-(3-三氟甲基苯)亚乙基]-N-(4-二氟甲氧基苯)联氨羰草酰胺是我公司自主研发的杀虫剂,试验编号:ZJ3265,分子式:C24H17F5N4O2,相对分子质量:488.41,具有如下结构式(III):
Figure BDA0000054570140000022
该化合物的杀虫活性与巴斯夫公司近期开发的氰氟虫腙的杀虫活性基本相同,该类化合物作用机制独特,通过害虫取食进入其体内发生胃毒杀死害虫,触杀作用较小,无内吸作用。对于各龄期的靶标害虫都有较好地防治效果。其作用机制是阻断害虫神经元轴突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不能通过轴突膜,进而抑制神经使虫体过度的放松,麻痹,几小时后,害虫停止取食,死亡。与现有的各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可以有效地防治各种鳞翅目害虫及某些鞘翅目幼虫、成虫,还可以用于防治蚂蚁、白蚁、蝇类、蝉螂等害虫。
综上所述,开发一种新型的含有ZJ3265的杀虫组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克服抗药性,而且具有较广的杀虫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农业害虫防治的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能充分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能够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和降低成本。
为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成分,第一种活性成分为具有结构式(III)所示的(E+Z)-2-[2-(4-氰基苯)-1-(3-三氟甲基苯)亚乙基]-N-(4-二氟甲氧基苯)联氨羰草酰胺,第二种活性成分为阿维菌素和/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在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中,各活性组分的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化合物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的程度。上述第一种活性成分与第二种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优选为50∶1至1∶1,进一步优选为20∶1~10∶1。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含有载体,载体可以是固体或液体,通常用于配制杀虫剂组合物的任何载体均能使用。
合适的固体载体包括:矿物类,植物类,合成填料类和无机盐类。其中矿物类包括硅酸盐类,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和氧化物类。硅酸盐类例如高岭土,海泡石,珍珠陶土,蒙脱土,云母,蛭石,叶蜡石,滑石。碳酸盐类例如:碳酸钙,白云石。硫酸盐类如硫酸铵,硫酸钠,硫酸钙。氧化物类如生石灰,镁石灰,硅藻土。植物类例如:柑橘渣,玉米棒芯,谷壳粉,稻壳,大豆秸粉,烟草粉,胡桃壳,锯木粉。合成填料类如沉淀碳酸钙水合物,沉淀碳酸钙,白炭黑。无机盐类例如氯化钾,氯化钠。
液体载体包括水和有机溶剂。当有效成分为水乳剂或悬乳剂时,有机溶剂起到增溶和防冻作用。合适的有机溶剂包括芳烃,例如苯、二甲苯、甲苯、烷基苯、烷基萘和氯代芳烃;氯代脂肪烃,例如氯乙烯、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和多氯乙烷;脂肪烃,例如石油馏分、环己烷、轻质矿物油和石蜡。醇类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脂肪醇等;醚类例如甲基乙二醇醚,乙基乙二醇醚,石油醚。酮类例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以及异氟尔酮、N-甲基-吡咯烷酮;特种溶剂还有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聚乙二醇,己腈;植物油及甲基化植物油。上述有机溶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还可以与水一起混合使用。
本发明所述助剂可以根据需要包括表面活性剂、消泡剂、增稠剂、助悬剂和防冻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还可以根据需要包括本行业常用的其他助剂。
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或湿润剂;可以是离子型的或非离子型的。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包括:聚丙烯酸和木质素磺酸的钠盐和钙盐;分子中含有至少1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或脂肪胺与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缩聚产物;甘油、十二烷醇-1、十四烷醇-1、山梨醇、蔗糖或季戊四醇的脂肪酸酯;及它们与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缩聚产物;它们的缩聚产物的硫酸盐或磺酸盐;在分子中至少含有10个碳原子的硫酸或磺酸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盐,较佳的为钠盐,如十二烷基硫酸钠、仲烷基硫酸钠、磺化蓖麻油的钠盐、烷芳基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环氧乙烷的聚合物、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
乳化剂包括非离子型乳化剂和市售的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优选聚氧乙烯脂肪酸脂、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和聚氧乙烯脂肪氨,例如乙氧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n20)苯乙基酚基醚油酸酯、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芳基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n20),醚磷酸化三乙醇胺盐、二苯乙基酚基聚氧乙烯醚(n18)甲醛缩合物、二苯基酚聚氧乙烯(n18)聚氧丙烯醚(n20)等。市售的乳化剂包括:农乳0201B、农乳0203B、农乳100#、农乳500#、农乳600#、农乳600-2#、农乳1601、农乳2201、农乳NP-10、农乳NP-15、农乳507#、农乳OX-635、农乳OX-622、农乳OX-653、农乳OX-667、农乳CS-7、宁乳36#
本发明所述的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钠、拉开粉、木质素磺酸钙、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亚甲基萘磺酸钠、油酸甲基氨基乙基磺酸钠、环氧聚醚、对叔丁基醚、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磷酸盐如六偏磷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N-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甲基纤维素。
本发明所述的湿润剂包括:月桂醇硫酸钠、烷基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烷基丁二酸磺酸盐、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磺酸钠、烷酰胺基牛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基醚等。
本发明所述的增稠剂,既可以是人工合成的,例如羧甲基醇、聚乙烯醇或聚乙酸乙烯酯;也可以是天然的水溶性聚合物,例如黄原胶、明胶、阿拉伯树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硅酸铝镁、聚乙烯醇、聚乙二醇、酚醛树脂、虫胶、羧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等。
本发明所述的消泡剂优选为:泡敌、硅酮类、C8~10脂肪醇、C10~20饱和脂肪酸类及酰胺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杀虫组合物的杀虫剂,其中含有杀虫组合物的量基于活性组分优选为占总重量的10~90%。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以配制成液剂、乳油、悬浮剂、水悬剂、微乳剂、乳剂、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颗粒剂或胶囊剂等,这些制剂可以由通用的方法制备。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以直接制成成品制剂形式,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直接用于杀虫;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由单独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直接混合。本发明的浓缩物通常与水混合得到所需活性物质的浓度。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适用于多种植物,如甘蓝、花椰菜、白菜、水稻、小麦、棉花、菜豆、豇豆、韭菜、莴苣、向日葵、荔枝、烟草、橡胶和一些花卉、草坪等。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施用场所为农田、蔬菜地、果园或仓库等。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喷射、喷雾。施用量随气候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施用时间可以在害虫危害之前或之后。保护作用的持续时间通常与组合物中单个化合物的含量有关,也与外界因素相关,例如气候,但通过使用适当的剂型可以减缓气候的影响。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也可以与其它具有除草、杀菌性能的化合物混合使用,也可以与杀线虫剂、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混合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组合物中两种杀虫剂复配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极强的增效作用,混合后的组合物的杀虫效果较其单剂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具有速效性好和持效性长的特点;
(2)降低了使用剂量,减少农民用药成本;
(3)本复配产品对多数农药产生抗性的小菜蛾和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高效;
(4)利用两种农药对害虫不同的作用方式、不同的作用机理进行合理地混配,既延长了农药使用寿命,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发明中所有固体制剂的配比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液体制剂的配比中百分比均为体积百分比;生物活性部分的处理剂量均为有效含量。
1、组合物的制备与生物活性实例
实施例1(15%乳油)
ZJ3265 14.7%,阿维菌素0.3%,非离子型的聚氧乙烯醚4%,环氧化豆油1%,对氨基苯甲酸0.5%,乳化剂1601#10%,乳化剂500#5%,二甲苯补足至100%。
实施例2(20%可湿性粉剂)
ZJ3265 19.5%,阿维菌素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0%,白碳黑10%,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3(15%悬浮剂)
ZJ3265 14.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5%,乳化剂1601#12%,润湿剂LS5%,分散剂SOPA-2703%,膨润土2%,黄元胶0.1%,有机硅消泡剂0.4%,丙三醇5%,余量为去离子水。将上述配方按比例进行预先粉碎,再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配制得15%悬浮剂。
实施例4(20%水分散粒剂)
ZJ3265 1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十二烷基磺酸钠6%,聚羧酸盐4%,氯化钠2%,聚乙二醇3%,余量为高岭土。将上述配方按比例干法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制备制得20%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10%水乳剂)
ZJ3265 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N-甲基吡咯烷酮8%,十二烷基磺酸钠6%,聚乙烯醇4%,乳化剂500#5%,消泡剂0.5%,余量为去离子水。将上述配方中原药、溶剂、乳化剂溶解成均匀油相;将上述配方中水溶性组分和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和水相混合制得10%水乳剂。
实施例6(3%微乳剂)
ZJ3265 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5%,乳化剂NP-105%,木质素磺酸钠10%,环乙酮5%,二甲苯5%,余量为去离子水。将上述配方中原药、溶剂、乳化剂溶解成均匀油相,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去离子水中,再经搅拌加热迅速转相,冷却室温制得3%微乳剂。
2、生物活性测定
为了进一步了解ZJ3265和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组合物对害虫的毒力,进行了大量配方筛选试验。试验参照杀虫剂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和创制农药生物活性评价SOP(杀虫剂卷),采用浸渍法。
联合作用采用下述方法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0054570140000071
理论混用毒力指数(TTI)=A的毒力指数×A在混用中的含量(%)
+B的毒力指数×B在混用中的含量(%)
Figure BDA0000054570140000072
共毒系数若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小于80,表明为拮抗作用;若大于80小于120,表明为相加作用。
结果表明:ZJ3265·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配对供试靶标均有很高的杀虫活性,ZJ3265与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配后均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混剂的活性远远高于对照单剂。结果详见表1、表2(实施例13~14)。
实施例13
表1  ZJ3265与阿维菌素联合增效作用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处理   配比   LC50(mg/L)   实测毒力指数   理论毒力指数   共毒系数
  阿维菌素   -   0.0362   100.00
  ZJ3265   -   12.301   0.29   -   -
  ZJ3265:阿维菌素   50∶1   1.028   3.52   2.25   156.56
  ZJ3265:阿维菌素   40∶1   0.902   4.01   2.73   147.22
  ZJ3265:阿维菌素   30∶1   0.701   5.16   3.51   147.10
  ZJ3265:阿维菌素   20∶1   0.472   7.67   5.04   152.11
  ZJ3265:阿维菌素   10∶1   0.281   12.88   9.36   137.66
  ZJ3265:阿维菌素   5∶1   0.143   25.31   16.91   149.69
实施例14
表2  ZJ3265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联合增效作用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3、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实施例15  ZJ3265·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药剂:
实施例1(15%ZJ3265·阿维菌素乳油),200 ga.i.//hm2
实施例2(20%ZJ3265·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200 g a.i.//hm2
对照药剂:
24%ZJ3265悬浮剂,200 g a.i.//hm2
2%阿维菌素乳油,10 g a.i.//hm2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梅墟大曹村,作物为甘蓝,品种为优秀。试验时间为2010年9月16日~9月30日,9月16日施药,总计施药一次,施药时为甘蓝包心前期,小菜蛾虫态为幼虫,以低龄幼虫为主。施药量为450kg/hm2。使用“合美”HM-16A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植株叶面均匀喷雾。试验调查依据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的鳞翅目幼虫”规定进行,每试验小区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共调查10株甘蓝,调查每株上所有活虫数。
试验结果:见表3,供试药剂药后3d的防效为70.2%~71.2%,药后7d防效为89.5%~91.2%,药后14d防效仍达96.0%~97.3%,防治效果均好于对照药剂2%阿维菌素乳油和24%ZJ3265悬浮剂防效,速效性好,持效性长。
表3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054570140000091
实施例16  ZJ326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配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药剂:
实施例3(15%ZJ326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200 g a.i.//hm2
实施例4(20%ZJ326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00 g a.i.//hm2
实施例5(10%ZJ326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50 g a.i.//hm2
实施例6(3%ZJ326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0 g a.i.//hm2
对照药剂:
24%ZJ3265悬浮剂,200 g a.i.//hm2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0 g a.i.//hm2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梅墟大曹村,为单季杂交水稻。试验于2010年8月9日~8月29日,试验时施药一次,施药时为水稻分蘖期,虫态为幼虫,以低龄幼虫为主。施药量为450kg/hm2。使用“合美”HM-16A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植株叶面均匀喷雾。试验调查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水稻鳞翅目钻蛀性害虫”的规定进行,每小区采用隔行跳跃5点取样,每行调查5丛,共调查25丛水稻,调查每丛的卷叶数和总叶数。
试验结果:见表4,供试药剂药后3d的防效为71.2%~74.0%,药后7d防效为76.3%~79.0%,药后14d防效仍达83.3%~86.8%,防治效果均好于对照药剂2%阿维菌素乳油和24%ZJ3265悬浮剂防效,速效性好,持效性长。
表4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054570140000101

Claims (7)

1.一种用于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两种活性成分,第一种活性成分为具有结构式(I)所示的(E+Z)-2-[2-(4-氰基苯)-1-(3-三氟甲基苯)亚乙基]-N-(4-二氟甲氧基苯)联氨羰草酰胺,
Figure FDA0000054570130000011
第二种活性成分为阿维菌素和/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种活性成分与第二种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50∶1~1∶1。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第一种活性成分与第二种活性成分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20∶1~10∶1。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用于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载体和助剂。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表面活性剂。
6.一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基于活性组分含有10~90%重量百分含量的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杀虫组合物。
7.一种杀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施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包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小菜蛾和稻纵卷叶螟。
CN2011100892734A 2011-04-10 2011-04-10 一种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 Pending CN1022103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892734A CN102210318A (zh) 2011-04-10 2011-04-10 一种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892734A CN102210318A (zh) 2011-04-10 2011-04-10 一种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0318A true CN102210318A (zh) 2011-10-12

Family

ID=44742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92734A Pending CN102210318A (zh) 2011-04-10 2011-04-10 一种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10318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46A (zh) * 1990-06-16 1992-01-08 日本农药株式会社 肼甲酰胺衍生物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01715774A (zh) * 2008-10-09 2010-06-02 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个具有杀虫活性化合物制备及用途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46A (zh) * 1990-06-16 1992-01-08 日本农药株式会社 肼甲酰胺衍生物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01715774A (zh) * 2008-10-09 2010-06-02 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个具有杀虫活性化合物制备及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0019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1703054B (zh) 氰虫酰胺与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杀虫组合物
CN101268779A (zh) 含氯虫酰胺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CN101564038B (zh) 含有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
CN102907453A (zh) 一种农业杀虫组合物
CN104186514A (zh) 一种含有氯氟氰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2440257A (zh) 一种与部分烟碱类化合物复配的杀虫组合物
CN102907444A (zh) 一种含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3004867B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2805102B (zh) 一种含噻唑膦和鱼尼汀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CN102763664B (zh) 含有螺螨双酯和联苯肼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4585224A (zh) 一种含有氟噻虫砜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2228056B (zh) 一种含有硫氟肟醚和部分有机磷类农药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69489A (zh) 一种生物杀虫杀菌组合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2428922A (zh) 一种与双酰肼类农药复配的杀虫组合物
CN102919260B (zh) 含有zj3757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10320A (zh) 一种含有氟啶虫胺腈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46811B (zh) 含有zj3265和丙溴磷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04561B (zh) 一种农业杀虫组合物
CN103518773B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6577709A (zh) 一种含氯氟氰虫酰胺和氟铃脲的杀虫组合物
CN105831147A (zh) 一种含有硫虫酰胺和氯氟氰菊酯的农业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305724A (zh) 一种含杀虫环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2907438A (zh) 含有zj3757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10318A (zh) 一种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杀虫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