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9395A -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9395A
CN102209395A CN2011101689361A CN201110168936A CN102209395A CN 102209395 A CN102209395 A CN 102209395A CN 2011101689361 A CN2011101689361 A CN 2011101689361A CN 201110168936 A CN201110168936 A CN 201110168936A CN 102209395 A CN102209395 A CN 102209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ture
access type
rach
dispen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89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9395B (zh
Inventor
岩井敬
今村大地
二木贞树
松元淳志
高田智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09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9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9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9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增减特征标记数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的发送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装置。根据这些装置以及方法,在使访问类型、DL CQI以及移动装置识别信息三项分别唯一地关联的特征标记表中,对每个访问类型,设定与在RACH发送后直到数据通信开始前发送接收的数据量相对应的DLCQI的等级。在访问类型为待机时,由于数据量比其它访问类型多,因此将DL CQI设定为等级1~6的六级,在访问类型为有效时,由于数据量比其它访问类型少,因此将DL CQI设定为不到等级3以及等级4以上的两级。而且,在访问类型为切换时,数据量与其它访问类型相比为中等程度,因此将DL CQI设定为等级1、等级2、以及等级3以上的三级。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装置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申请号:200780021367.X;申请日:2007年6月14日;发明名称: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随机访问信道)发送的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3GPP RAN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中,正在研究Non-synchronous random access(非同步随机访问)(下面称为“Async RACH”)。Async RACH为在上行线路的同步未确立的状态下发送的随机访问信道,用于移动装置的发送定时获取(上行同步确立)和对于基站装置的特征标记(Signature)(移动装置识别信息)通知。
在LTE中,正在研究以Async RACH最初发送的前置码(Preamble)的结构以及发送方法,除了特征标记(移动装置识别信息:ID),还将4至8比特的控制(Control)信息包含在前置码信号中,由此实现资源(时间和/或频率)的利用效率的提高(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前置码信号至少传输移动装置识别信息。预先使与移动装置识别信息的相关特性较好的代码图案与移动装置识别信息唯一地关联,移动装置将与随机选择的移动装置识别信息对应的代码图案作为前置码信号发送。接收方(基站装置)通过取可发送的所有代码图案与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能够同时检测不同的移动装置识别信息。进而,正在研究通过将控制信息也与移动装置识别信息唯一地关联并发送,由此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以及非专利文献3)。
作为应当以前置码传输的控制信息,正在研究DL CQI(Downlink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指示符)、RACH cause(RACH的使用用途/发送理由、RACHAccess Type)等(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以及非专利文献3)。
图1表示非专利文献3记载的、从RACH发送直到数据(Data)通信开始为止的步骤,以下说明发送控制信息的效果。
紧靠RACH前置码之后,有发送定时信息、资源配置信息发送用下行信道(DL CH)以及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发送用上行信道(UL CH)。通过发送DL CQI,能够选择与紧靠RACH前置码之后发送的与UL/DL CH的接收质量状况相应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et,调制编码方式)。即,通过对接收环境良好的移动装置选择冗余性较小的MCS(例如,16QAM,高编码率),能够在多个移动装置之间有效利用资源(时间、频带)。
另外,在LTE中,根据RACH的使用用途/发送理由不同,到数据通信开始为止的连接步骤也不同,因此通过以前置码发送RACH访问类型(Access Type)(RACH cause,RACH访问理由),在紧靠RACH前置码之后的UL/DLCH中,能够只发送与RACH的使用目的相应的需要的信息。因此,省去无用的信息传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非专利文献3中,提出以前置码发送相当于5比特的控制信息(2比特的DL CQI+3比特的RACH访问理由)。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通过使控制信息与移动装置识别信息的关联,能够通过移动装置识别信息发送相当于5比特的控制信息。
【非专利文献1】3GPP,TR25.814V1.5.0,9.1.2.1.1.2
【非专利文献2】R1-061184,NTT DoCoMo
【非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3]R1-061393,Texas Instruments。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控制信息的发生几率存在偏差的情况下,若特征标记(Signature)数较少,则频繁地发生冲突,因此需要多设置特征标记数。但是,在基站装置由于需要同时计算相当于特征标记数的相关特性(延迟分布),所以特征标记数越多,相关运算用的电路规模越增加。反之,若单纯地减少特征标记数,则控制信息的量也减少,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增减特征标记数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的无线发送装置以及无线发送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装置,包括:第一选择单元,根据控制信息和访问类型的双方选择特征标记群;第二选择单元,选择包含于被选择的所述特征标记群中的特征标记;发送单元,发送所选择的所述特征标记。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送装置,包括:第一选择单元,根据存储于缓冲器的数据的尺度和有关发送功率的信息选择特征标记群;第二选择单元,选择包含于被选择的所述特征标记群中的特征标记;发送单元,发送所选择的所述特征标记。
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存储于缓冲器的数据的大小和有关发送功率的信息选择特征标记群的步骤;选择包含于被选择的所述特征标记群中的特征标记的步骤;发送所选择的所述特征标记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其接收从接收装置发送的特征标记,所述特征标记是从在所述发送装置中根据控制信号和访问类型的双方而选择的特征标记群选择的。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其接收从接收装置发送的特征标记,所述特征标记是从在所述发送装置中根据存储于缓冲器的数据的大小和有关发送功率的信息而选择的特征标记群选择的。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装置采用的结构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对于各表示RACH的使用目的或者发送理由的访问类型,以RACH前置码发送的控制信息的类别以及分辨率关联的特征标记;选择单元,从所述存储单元中选择与访问类型以及控制信息相应的特征标记;RACH生成单元,生成以与所选择的特征标记对应的代码图案为前置码的RACH;以及发送单元,发送所生成的RACH。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装置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对于各表示RACH的使用目的或者发送理由的访问类型,以RACH前置码发送的控制信息的类别以及分辨率关联的特征标记;选择单元,从所述存储单元中选择与访问类型和控制信息相应的特征标记,RACH生成单元,生成以与所选择的特征标记对应的代码图案为前置码的RACH;以及无线单元,发送所生成的RACH。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方法包括:选择步骤,根据访问类型以及控制信息,选择对于各表示RACH的使用目的或者发送理由的访问类型,以RACH前置码发送的控制信息的类别以及分辨率关联并存储的特征标记;RACH生成步骤,生成以与所选择的特征标记对应的代码图案为前置码的RACH;以及发送步骤,发送所生成的RACH。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方法包括:存储步骤,存储对于各表示RACH的使用目的或者发送理由的访问类型,以RACH前置码发送的控制信息的类别以及分辨率关联的特征标记;选择步骤,从所述存储单元中选择与访问类型和控制信息相应的特征标记,RACH生成步骤,生成以与所选择的特征标记对应的代码图案为前置码的RACH;以及发送步骤,发送所生成的RACH。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增减特征标记数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非专利文献3记载的、直到从RACH发送到数据通信开始为止的步骤的时序图。
图2表示控制信息与移动装置识别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3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访问类型的图。
图3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访问类型的图。
图3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访问类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特征标记表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特征标记表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待机(IDLE)的发生频度较多的情况下的表变更的情形的图。
图10是表示切换(Handover)的DL CQI=等级(level)1的发生频度较多的情况下的表变更的情形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特征标记表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其他的特征标记表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特征标记表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其他的特征标记表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特征标记表的图。
图17是表示一般的切换步骤的时序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切换步骤的时序图。
图19是表示特征标记表的变化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但是,在实施方式中,对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这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访问类型(Access type)。作为在LTE研究的RACH的连接步骤,例如可以考虑图3A至3C所示的三个类型。图3A所示的待机类型(IDLE type)为移动装置不具有在小区内的特有的ID(用户识别信息)的状态,也就是基站装置在无法识别移动装置的状态使用的RACH连接步骤。例如,移动装置在电源接通时或者进行位置注册的初始连接所使用的访问类型。该类型在数据通信开始之前,需要进行上行发送定时的获得、小区内特有ID的获得、以及进行与基站装置的连接(Connection)设定,因此在RACH发送后、数据通信开始前收发的数据量大。因此,能够较大地期待通过进行信道的最佳MCS选择而得到的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效果。因此,可以说成为MCS选择的基准的下行的接收质量信息为最需要的信息。
接下来,图3B所示的有效类型(ACTIVE type)为移动装置具有在小区内的特有的ID的状态,也就是在基站装置能够识别移动装置的状态所使用的RACH连接步骤。例如,上行的同步在数据通信时脱离(上行接收定时超过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时,用于进行同步的重新确立的访问类型。在数据通信开始之前,只需进行上行发送定时的获取即可,在RACH发送后、到数据通信开始前为止要发送接收的数据量较小。对于该类型,因为发送定时检测后立刻开始数据通信,所以希望通过进行适合于要发送的数据大小的资源分配,减少数据通信时间。因此,可以说成为资源分配的基准的发送数据缓冲信息为最需要的信息。
接下来,图3C所示的切换类型(Handover type)为移动装置具有在小区内的特有的ID的状态,也就是在基站装置能够识别移动装置的状态所使用的RACH连接步骤,并用于将切换设定完成的事实通知给切换目的地的基站装置的访问类型。在数据通信开始之前,需要进行上行发送定时的获取、以及切换完成通知,在RACH发送后、到数据通信开始前为止要发送接收的数据量与上述两个访问类型相比为中等程度。对于该类型,希望减少切换时间,因此可以说成为其基准的延迟时间信息(例如RACH的重发次数)为最需要的信息。
这样,根据RACH的使用目的/发送理由的不同,在到数据通信开始为止的连接步骤不同,因该连接步骤的不同,在紧靠RACH前置码之后要发送的UL/DL CH的数据量存在差异。另外,根据连接步骤的不同,在紧靠RACH前置码之后要发送的信道的设定所需的控制信息类别也不同。
(实施方式1)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1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该图中,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1测量下行线路的接收信号(例如公共导频信号)的接收电平,基于测量出的接收电平求DL CQI,并将求出的DL CQI输出到特征标记选择单元104。
RACH访问类型判定单元102基于RACH的使用目的/发送理由,从预先设定的多个访问类型中判定一个,并将判定出的访问类型输出到特征标记选择单元104。
特征标记表存储单元103存储访问类型、控制信息(DL CQI)以及移动装置识别信息分别进行了唯一地关联的表,由特征标记选择单元104选择特征标记。另外,特征标记表将后述。
特征标记选择单元104从特征标记表存储单元103中随机地选择一个与从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1输出的DL CQI、以及从RACH访问类型判定单元102输出的访问类型对应的特征标记,并将选择出的特征标记输出到RACH生成单元105。
RACH生成单元105生成以与从特征标记选择单元104输出的特征标记对应的代码图案为前置码的RACH,并将所生成的RACH信号输出到调制单元106。
调制单元106对从RACH生成单元105输出的RACH信号进行调制,无线单元107对调制过的RACH信号进行D/A变换和上变频等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并且将其从天线108发送。
接下来,利用图5说明上述的特征标记表。在图5所示的特征标记表中,使访问类型、DL CQI以及移动装置识别信息的三个分别唯一地对应。作为访问类型(Access type)具有待机(IDLE)、有效(ACTIVE)、以及切换(Handover)三种类型。在访问类型为待机时,关联DL CQI的等级1至6。另外,DL CQI的等级6关联特征标记#1,等级5关联特征标记#2,等级4关联特征标记#3和#4,等级3关联特征标记#5和#6,等级2关联特征标记#7至#9,等级1关联特征标记#10至#12。
另外,在访问类型为有效时,关联DL CQI的等级3以下以及等级4以上的两级的等级。另外,DL CQI的等级4以上关联特征标记#13至#16,等级3以下关联特征标记#17至#24。
另外,在访问类型为切换时,关联DL CQI的等级1、等级2、以及等级3以上的三级的等级。另外,DL CQI的等级3以上关联特征标记#25和#26,等级2关联特征标记#27至#30,等级1关联特征标记#31至#36。
这里,例如访问类型为待机、DL CQI为等级2的情况下,特征标记选择单元104从特征标记#7至#9中随机地选择一个特征标记。
这样,对于越是在紧靠RACH前置码之后要发送的UL/DL CH的数据量大的访问类型,越提高DL CQI的分辨率(增加信息的数目),由此越是数据量大的信道,越能够选择资源利用效率高的MCS。因此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与一个控制信息对应的特征标记数是不一定的,而是通过考虑访问类型和控制信息的发生几率来决定该数目,由此能够减少RACH的冲突几率。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在特征标记表中,使访问类型(访问类型)、DL CQI以及特征标记(特征标记)的三项分别唯一地关联,设定与在RACH发送后、到数据通信开始为止要发送接收的数据量相应的DL CQI的等级数。由此,对于数据量越大的信道则能够选择资源利用效率越高的MCS,不增减特征标记数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DL CQI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用移动装置的发送功率余量(最大发送功率-当前的发送功率)信息来代替DL CQI。
另外,在特征标记表中也考虑各访问类型的发生几率来决定分辨率的大小,由此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就是说,越是发生几率较高的访问类型,越提高DL CQL的分辨率,由此能够提高选择资源利用效率高的MCS的可能性。
(实施方式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的图4所示的结构同样,因此援用图4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特征标记表的图。在该图中,访问类型为待机时,唯一地关联DL CQI和特征标记,访问类型为有效时,唯一地关联缓冲状态(buffer status)和特征标记,访问类型为切换时,唯一地关联重发次数和特征标记。
具体而言,访问类型为待机时,关联DL CQI的等级1、等级2、等级3以及等级4的四级的等级,DL CQI的等级4关联特征标记#1至#3,DL CQI的等级3关联特征标记#4至#6,DL CQI的等级2关联特征标记#7至#9,DLCQI的等级1关联特征标记#10至#12。
另外,访问类型为有效时,关联缓冲状态的大(large)和小(small),缓冲状态大关联特征标记#13至#18,缓冲状态小关联特征标记#19至#24。
而且,访问类型为切换时,关联重发次数1、2、3和4的四个重发次数,重发次数1关联特征标记#25至#28,重发次数2关联特征标记#29至#31,重发次数3关联特征标记#32至#34,重发次数4关联特征标记#35和#36。
这样,通过对于各访问类型,将对在紧靠RACH前置码之后要发送的UL/DL CH的设定上最需要的信息作为控制信息发送,能够进行最适合于访问类型的MCS选择或者资源分配,从而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具体而言,与其他访问类型相比,在以紧靠RACH前置码之后的UL/DLCH发送的数据量较大的访问类型(例如,待机类型)中,将DL的接收质量信息(DL CQI)作为控制信息来发送。由此,在数据量大的信道中,能够进行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的MCS选择,从而能够得到增大资源利用效率的效果。
另外,在以在数据通信中的同步重新确立为目的的访问类型(例如有效类型)中,将移动装置的发送数据缓冲信息(缓冲状态)作为控制信息来发送。由此,通过将资源优先地分配给移动装置的缓冲量大的移动装置,能够减少数据的传输延迟。
另外,在以切换的完成通知为目的的访问类型(例如切换类型)中,将RACH的重发次数信息作为控制信息来发送。由此,通过将资源优先地分配给RACH的重发次数(延迟时间)大的移动装置,能够缩短切换时间。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2,在特征标记表中,通过使对在紧靠RACH前置码之后要发送的UL/DL CH的设定上最需要的信息与各访问类型关联,能够进行最适合于访问类型的MCS选择或者资源分配,从而能够不增减特征标记数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施方式3)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发送装置200的结构的方框图。图7与图4不同之处在于:追加了特征标记表号码设定单元202和特征标记表设定单元203,以及将特征标记表存储单元103变更为特征标记表群存储单元201。
在图7中,特征标记表群存储单元201存储多个将访问类型、控制信息(DL CQI)以及特征标记分别唯一关联的表,由特征标记表设定单元203选择特征标记表。这里存储的多个特征标记表为与因小区而异的各种通信环境相应的表,在这些表中预先标注表号码。
特征标记表号码设定单元202获取小区特有信息中包含的特征标记表号码,并将获取的特征标记表号码设定给特征标记表设定单元203,所述小区特有信息为从接收装置(基站装置)通过广播信道等以信令通知的小区特有信息。
特征标记表设定单元203从特征标记表群存储单元201中选择与由特征标记表号码设定单元202设定的特征标记表号码对应的特征标记表,并将所选择出的特征标记表输出到特征标记选择单元104。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接收装置3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该图中,无线接收单元302通过天线301接收从图7中所示的发送装置200发送的信号,并且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下变频和A/D变换等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并将实行了无线接收处理的信号输出到延迟分布构建单元303。
延迟分布构建单元303进行从无线接收单元302输出的信号与已知信号之间的相关运算,构建延迟分布,并将构建出的延迟分布输出到前置码检测单元304。
前置码检测单元304检测从延迟分布构建单元303输出的延迟分布的相关峰值(peak),并通过进行检测到的相关峰值与规定的阈值之间的大小比较,进行前置码检测判定。也就是说,若存在比规定的阈值(前置码检测用阈值)大的相关峰值,则判定检测到前置码。若前置码检测单元304检测到前置码,则将检测到的前置码中所包含的特征标记的号码(特征标记号码)输出到计数单元305。
计数单元305基于从后述的特征标记表确定单元307输出的特征标记表,检测与从前置码检测单元304输出的特征标记号码对应的访问类型以及控制信息。计数单元305按规定时间,对每种访问类型、以及每个控制信息计数检测数,并将计数到的检测数输出到特征标记表确定单元307。
特征标记表群存储单元306存储与图7所示的发送装置200具备的特征标记表群存储单元201相同的多个表,并由特征标记表确定单元307选择特征标记表。
特征标记表确定单元307根据从计数单元305输出的规定时间单位的、每个访问类型以及每个控制信息的检测数,求各自的发生频度,并基于求出的发生频度,从特征标记表群存储单元306存储的特征标记表中确定最合适的特征标记表。特征标记表确定单元307将确定出的特征标记表,例如利用广播信道等以信令通知给小区内的移动装置。而且,特征标记表确定单元307将确定出的特征标记表输出到计数单元305。
接下来,说明上述的特征标记表确定单元307的确定方法。特征标记表确定单元307在例如访问类型中待机的发生频度较多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变更到分配给待机类型的控制信息(例如DL CQI)的分辨率高的表。另外,在访问类型中切换的DL CQI=等级1的发生频度多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变更到分配给DL CQI=等级1的特征标记数多的表。
另外,也可以不限于基于发生频度来进行表的变更的情况,基于特征标记的冲突频度来进行表的变更。具体而言,在前置码检测单元304从一个前置码中检测到来自多个移动装置的信号的情况下,视为该前置码中包含的多个特征标记发生了冲突,将这些特征标记号码输出到计数单元305。这里,例如在信号路径的接收定时时间差超过了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则可以视为一个前置码中包含来自多个移动装置的信息,而特征标记发生冲突。
另外,在上述发生频度或者冲突频度根据时间(白天、夜晚等的时间段等)而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预先将时间和表关联,根据时间来切换表。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计数单元305。
另外,在上述的表的变更中,也可以使要分配的特征标记数为0。也就是说,在特征标记表群存储单元201和306所存储的多个表中,也可以存在对于发生频度少的控制信息,特征标记数为0的表。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3,根据访问类型、控制信息的发生频度,或者特征标记的冲突频度,能够对于每个小区动态地切换特征标记表,因此能够使用对应于各个小区的RACH发生状况的合适的特征标记表。
(实施方式4)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发送装置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的图4所示的结构同样,因此援用图4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特征标记表的图。这里,作为访问类型,新设置变更请求(Change Request),在该变更请求中关联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数变更请求以及目标SIR(Target SIR)变更请求。另外,RB数变更请求关联特征标记#26至#30,目标SIR变更请求关联特征标记#31至#36。
访问类型为变更请求的RACH为向基站装置请求改变有关RACH的设定参数的RACH。例如,RACH的冲突超过了规定次数的移动装置发送访问类型为变更请求的RACH,以请求增加RACH的发送时隙(RB)的发送周期或者RACH的频域中的复用数。而且,RACH的重发次数超过了规定次数的移动装置同样地发送访问类型为变更请求的RACH,以请求提高RACH的发送功率控制的目标SIR。
另外,基站装置在接收重发次数超过规定次数那样的接收环境恶劣的移动装置所发送的变更请求的RACH时,使前置码检测用阈值小于用于变更请求以外的访问类型的前置码检测用阈值即可。由此,虽然将噪声作为信号而检测的误检测的几率会增加,但是能够检测来自接收环境恶劣的移动装置的RACH的几率提高。
另外,如图12所示,变更请求作为控制信息也可以与其他访问类型进行关联。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接收装置400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3与图8不同之处在于:去掉了特征标记表群存储单元306,以及将特征标记表确定单元307变更为参数确定单元401。
在图13中,参数确定单元401由计数单元305通知访问类型为变更请求的前置码的检测数超过规定数的事实后,变更由移动装置请求变更的参数(RACH的发送时隙的发送周期、RACH的频域中的复用数、以及RACH的发送功率控制的目标SIR等),并将变更后的参数,例如利用广播信道等以信令通知给小区内的移动装置。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4,通过在访问类型中设置请求参数的变更的变更请求,将具体的参数的变更请求作为控制信息进行RACH发送,由此能够对每个小区设定适用于实际的RACH使用状况、以及环境的参数。另外,通过将RACH用于参数变更请求,能够无需进行UL同步确立以及发送资源的调度、以更加简单的步骤将移动装置的请求传递给基站装置。
(实施方式5)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发送装置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的图4所示的结构同样,因此引用图4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特征标记表的图。在该图中,访问类型中设置Otherwise(其他),并对该Otherwise,按每个小区分配最合适的访问类型。另外,设对除了Otherwise以外的访问类型,分配预先定义了的各个小区共用的访问类型、控制信息以及特征标记。
假设分配给Otherwise的访问类型例如为冲突频度较多的访问类型。例如,在访问类型为待机的RACH的冲突比其他访问类型的RACH更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将待机(IDLE)分配给Otherwise。由此,能够设定与各个小区的RACH发生状况相应的表,即使在访问类型的发生率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冲突率。另外,也可以将预先未分配的访问类型分配给Otherwise,例如,如图15所示那样还可以分配上述的变更请求。
另外,将与对每个小区定义的Otherwise对应的信息(例如,变更请求(Change Request)、待机(IDLE)等),使用下行的广播信道(BCH),以信令通知给小区内的移动装置。
另外,基站装置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的图8所示的结构同样,特征标记表群存储单元306只存储Otherwise的一部分的特征标记表即可。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5,设置对每个小区可自由设定的Otherwise作为访问类型,由此能够设定适合于各个小区的RACH发生状况的访问类型。另外,因为只将一部分的信息、而不是所有的表信息以信令通知给移动装置即可,所以能够减少下行方向的信令量。
(实施方式6)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发送装置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的图4所示的结构同样,因此援用图4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特征标记表的图。在该图中,设访问类型与切换关联的特征标记基于相同的代码序列生成,并为在互相邻接的基站装置之间共用的前置码(以下称为共用前置码)。
首先,利用图17说明一般的切换步骤。基站装置基于移动装置定期报告的接收电平,决定使该移动装置切换到邻接的基站装置后,对该移动装置发送切换指令(HO command)以促使其切换到邻接的基站装置。接下来,移动装置接收切换指令,然后将ACK(acknowledgment,确认)发送到切换源基站装置,以通知开始切换到所指示的基站装置的事实。继而,移动装置为了像上述那样将切换设定完成的事实通知给切换目的地的基站装置,发送RACH并获取上行同步定时信息和发送资源分配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一个RACH发送,将不同的信息分别发送到切换源和切换目的地的基站装置。也就是说,事先对一个RACH关联,以使既对切换源的基站装置通知ACK,又对切换目的地的基站装置通知切换设定完成的事实。
由此,如图18所示,切换源的基站装置在从向移动装置发送的切换指令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访问类型为切换的RACH返回时,判断其为以ACK为目的的RACH。此时,因为切换源的基站装置无需与该移动装置在此以后进行通信,所以对来自该移动装置的RACH不做任何响应。
另一方面,若切换目的地的基站装置接收与上述一般的切换中的RACH同样的目的(通知切换设定完成的事实的目的)的RACH,则将上行同步定时信息和发送资源分配信息发送到移动装置。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6,在多个小区设置代码序列相同的共用前置码,对于该共用前置码,预先将发往切换源的基站装置的信息与发往切换目的地的基站装置的信息的、多个不同的信息进行关联,并在进行切换时使用共用前置码,由此能够同时向切换源的基站装置和切换目的地的基站装置发送不同的信息。由此,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能够减少切换所需的延迟时间。
另外,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设与访问类型关联的控制信息为一种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19所示,也可以使与访问类型关联的控制信息为多种。在图19中,使访问类型为有效(ACTIVE)与发送功率余量(Tx power margin)和缓冲状态(buffer status)关联。
另外,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于各个访问类型与控制信息一种进行关联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19所示,也可以设置不与控制信息进行关联的访问类型。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以硬件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以软件实现。
另外,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这些块既可是每个块分别集成为一个芯片,或者可以是部分或所有块集成为一个芯片。并且,虽然此处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可以称为IC、系统LSI、高级LSI(Super LSI)、或超级LSI(Ultra LSI)。
另外,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在LSI制造后可利用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以使用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或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再有,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他技术的出现,如果能够出现替代LSI集成电路化的新技术,当然可利用此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并且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有时表示为Node B(节点B),移动装置有时表示为UE。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的访问类型(Access type)有时称为理由(Cause)或者RACH理由(RACH Cause)。
在2006年6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6-166450以及在2007年1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7-005023中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所公开的内容都引用在本申请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能够不增减特征标记数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从而能够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装置等。

Claims (13)

1.发送装置,包括:
第一选择单元,根据控制信息和访问类型的双方选择特征标记群;
第二选择单元,选择包含于被选择的所述特征标记群中的特征标记;
发送单元,发送所选择的所述特征标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在所述第二选择单元进行随机的选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控制信息与所述特征标记群关联并且每个访问类型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第一选择单元从所述访问类型和所述控制信息的双方进行了关联的特征标记群、以及只与所述访问类型进行了关联的特征标记群中选择特征标记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关于第一对应关系的变更信息,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特征标记群与特征标记的对应关系;
变更单元,根据所述变更信息变更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变更单元只变更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而不变更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所述访问类型以及所述控制信息、与特征标记群之间的对应关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变更单元通过变更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使特征标记与全部的特征标记群关联。
8.发送装置,包括:
第一选择单元,根据存储于缓冲器的数据的尺度和有关发送功率的信息选择特征标记群;
第二选择单元,选择包含于被选择的所述特征标记群中的特征标记;
发送单元,发送所选择的所述特征标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送装置,所述第二选择单元进行随机选择。
10.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存储于缓冲器的数据的大小和有关发送功率的信息选择特征标记群的步骤;
选择包含于被选择的所述特征标记群中的特征标记的步骤;
发送所选择的所述特征标记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送方法,所述特征标记的选择是随机的。
12.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其接收从接收装置发送的特征标记,所述特征标记是从在所述发送装置中根据控制信号和访问类型的双方而选择的特征标记群选择的。
13.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其接收从接收装置发送的特征标记,所述特征标记是从在所述发送装置中根据存储于缓冲器的数据的大小和有关发送功率的信息而选择的特征标记群选择的。
CN201110168936.1A 2006-06-15 2007-06-14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装置 Active CN1022093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66450 2006-06-15
JP166450/06 2006-06-15
JP005023/07 2007-01-12
JP2007005023 2007-01-12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1367XA Division CN101467482B (zh) 2006-06-15 2007-06-14 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9395A true CN102209395A (zh) 2011-10-05
CN102209395B CN102209395B (zh) 2014-04-02

Family

ID=388317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1367XA Active CN101467482B (zh) 2006-06-15 2007-06-14 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
CN201110168936.1A Active CN102209395B (zh) 2006-06-15 2007-06-14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1367XA Active CN101467482B (zh) 2006-06-15 2007-06-14 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5) US8681763B2 (zh)
EP (1) EP2028871B1 (zh)
JP (2) JPWO2007145273A1 (zh)
KR (1) KR101429781B1 (zh)
CN (2) CN101467482B (zh)
BR (1) BRPI0713703B1 (zh)
MX (2) MX2008015708A (zh)
RU (4) RU2421942C2 (zh)
WO (1) WO20071452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31234B1 (ko) * 2006-08-09 2014-08-21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엔.브이. 무선 통신국 및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 이들을 동작시키는 방법
JP4294085B2 (ja) * 2007-02-23 2009-07-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著作権保護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再生装置
WO2008115111A1 (en) 2007-03-19 2008-09-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bearer specific cqi reporting
US8064546B2 (en) * 2007-06-14 2011-11-2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preamble detection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wireless networks
US8570992B2 (en) * 2007-08-15 2013-10-29 Lg Electronics Inc. Dedicated signature allocation and choice
JP2009112007A (ja) * 2007-10-30 2009-05-21 Asustek Computer Inc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プロセス障害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関連通信装置
US7937273B2 (en) * 2007-12-07 2011-05-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hange collision calc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101531914B1 (ko) * 2008-01-28 2015-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 유발 채널상태정보 전송 방법
ES2800298T3 (es) 2008-03-07 2020-12-29 Nec Corp Sistema de radiocomunicación, aparato de comunicación, sistema de red de radiocomunicación y método para los mismos
US8588839B2 (en) * 2009-12-16 2013-11-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ower loop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U2011215256B2 (en) * 2010-02-12 2016-0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07184B2 (en) * 2011-02-14 2015-08-11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reduced-overhead short message transmission
JP5834639B2 (ja) * 2011-09-02 2015-12-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
RU2660657C1 (ru) 2012-10-05 2018-07-09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Пэйтент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лучшения покрытия устройств связи машинного типа (mtc)
US10104645B2 (en) * 2014-10-09 2018-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method of devices with different path loss
JP6749893B2 (ja) * 2015-04-10 2020-09-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US9692598B2 (en) * 2015-08-07 2017-06-27 Terry L. Davis Multi-use long string authentication keys
CN106559859B (zh) * 2015-09-30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US11665742B2 (en) * 2020-11-23 2023-05-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CH type selection and different sets of RACH parameters
US11558236B1 (en) * 2022-09-06 2023-01-17 Ultralogic 6G, Llc Single-branch reference for high-frequency phase tracking in 5G and 6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1516A (en) * 1992-05-29 1994-05-10 Motorola, Inc. Paging system using message fragmentation to redistribute traffic
US6163533A (en) * 1997-04-30 2000-1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597675B1 (en) * 1997-04-30 2003-07-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RU2214686C2 (ru) * 1997-10-23 2003-10-20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Произвольный доступ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ATE375636T1 (de) * 1997-11-10 2007-10-15 Qualcomm Inc Gerät und verfahren zur teilung eines zugriffskanalintervalls
EP2306662B1 (en) * 1998-10-05 2014-08-27 Sony Deutschland Gmbh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ioritization scheme
US6606313B1 (en) * 1998-10-05 2003-08-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327104B1 (ko) * 1998-12-05 2002-07-3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방식에서역방향공통채널의임의접속장치및방법
CN1129241C (zh) 1998-12-14 2003-11-26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随机接入信道前同步信号的检测
RU2168278C2 (ru) * 1999-07-16 2001-05-27 Корпорация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абонентов мобильной станции
US6643318B1 (en) * 1999-10-26 2003-11-04 Golden Bridge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Hybrid DSMA/CDMA (digital sense multiple access/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method with collision resolution for packet communications
WO2001059968A1 (en) * 2000-02-09 2001-08-16 Golden Bridge Technology, Inc. Collision avoidance
DE50207288D1 (de) * 2001-01-17 2006-08-03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zugriff einer teilnehmerstation auf ein netzwerk eines mobilfunksystems
EP1443785B1 (en) * 2001-11-08 2011-10-12 NTT DoCoMo, Inc. Preamble transmiss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reamble transmission program
US7558314B2 (en) 2002-09-23 2009-07-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on of a UMTS signal
WO2004028019A1 (en) 2002-09-23 2004-04-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on of a umts signal
JP4244670B2 (ja) 2003-03-19 2009-03-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KR100514287B1 (ko) * 2003-09-22 2005-09-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임의 접속용 프리앰블 응답 정보전송용 기지국 장치와 수신용 단말장치 및 송수신 방법
KR100520158B1 (ko) * 2003-10-27 2005-10-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리앰블 시퀀스 그룹 생성방법
EP1714405A4 (en) * 2004-02-14 2008-01-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REUSING OVSF CODES OF ALLOCATED PHYSICAL CHANNELS FOR DATA TRANSMISSION THROUGH IMPROVED UPLINK IN CDMA SYSTEM
US7460688B2 (en) 2004-12-09 2008-12-02 Aptina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defective pixels in a digital image sensor
US7664076B2 (en) * 2004-12-13 2010-02-1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Random access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584046B2 (ja) 2005-06-21 2010-11-17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キーパッド
EP1954084B1 (en) 2005-11-04 2013-03-13 NTT DoCoMo, Inc. Random access based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base station
JP4711835B2 (ja) 2006-01-17 2011-06-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並びにランダム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US8098745B2 (en) * 2006-03-27 2012-01-1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structure for wireless network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TT DOCOMO:: ""Random Access Channel Structure for E-UTRA Uplink"", 《3GPP TSG-RAN WG1 AND WG2 JOING MEETING R2-061064》 *
TEXAS INSTRUMENTS::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E-UTRA"", 《3GPP TSG RAN WG1 #45 R1-06139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4138123A (ru) 2016-04-10
US8681763B2 (en) 2014-03-25
US9635685B2 (en) 2017-04-25
RU2011109472A (ru) 2012-05-10
RU2008149102A (ru) 2010-06-20
RU2452131C1 (ru) 2012-05-27
MX336382B (es) 2016-01-18
CN101467482B (zh) 2011-08-24
KR101429781B1 (ko) 2014-08-18
US20090196270A1 (en) 2009-08-06
US8982868B2 (en) 2015-03-17
US20170196023A1 (en) 2017-07-06
CN101467482A (zh) 2009-06-24
RU2012105274A (ru) 2013-08-20
EP2028871A1 (en) 2009-02-25
EP2028871A4 (en) 2013-01-02
WO2007145273A1 (ja) 2007-12-21
JP5197831B2 (ja) 2013-05-15
BRPI0713703A2 (pt) 2014-03-04
BRPI0713703B1 (pt) 2020-10-13
US20140064225A1 (en) 2014-03-06
US10034309B2 (en) 2018-07-24
KR20090019835A (ko) 2009-02-25
JPWO2007145273A1 (ja) 2009-11-12
RU2659491C2 (ru) 2018-07-02
MX2008015708A (es) 2009-03-05
CN102209395B (zh) 2014-04-02
RU2421942C2 (ru) 2011-06-20
US9232542B2 (en) 2016-01-05
JP2012065336A (ja) 2012-03-29
US20150016401A1 (en) 2015-01-15
US20160088655A1 (en) 2016-03-24
EP2028871B1 (en) 2018-01-24
RU2537802C2 (ru) 2015-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7482B (zh) 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
CN101529958B (zh) 基站以及移动台
CN102088345B (zh) 移动通信系统和其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发送方法
CN10177951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以及基站装置
CN1951057B (zh) 具有应答映射的arq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1356838B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和基站以及控制信道分配方法
CN101951687A (zh)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和发送接收方法
CN102308658B (zh) 一种用于无线电网络的移动台、基站及其操作方法
CN101112111A (zh) 基站装置和资源分配方法
CN101507311A (zh) 移动通信系统
KR100966250B1 (ko) 광대역 무선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피드백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JPWO2007088629A1 (ja) 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1406094A (zh) 基站、移动台以及无线信道状态通知方法
CN101361381B (zh) 控制信道分配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系统和控制信道分配方法
CN101502161A (zh) 移动台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上行链路的调度请求发送方法
KR20040040387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네트워크 제어기, 기지국 및 통신방법
CN101502158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用户装置及方法
CN102821481B (zh) 随机接入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以及基站
CN102858022B (zh) 随机接入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以及基站
CN101321373B (zh) 最小信道码需求的测量上报、负载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TELLECTUAL PROPERTY BRIDGE NO. 1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303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