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7000B - 一种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7000B
CN102207000B CN 201010166354 CN201010166354A CN102207000B CN 102207000 B CN102207000 B CN 102207000B CN 201010166354 CN201010166354 CN 201010166354 CN 201010166354 A CN201010166354 A CN 201010166354A CN 102207000 B CN102207000 B CN 1022070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modified concrete
concrete
nano modified
steel fib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6635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7000A (zh
Inventor
孔德玉
姜俊
王晓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ango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iango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iango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iango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16635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070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07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7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7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70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纳米改性混凝土外结构层、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和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保护层;所述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与外结构层连为一体;所述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和强韧化内保护层连为一体。本发明有效解决现有钢筋混凝土管片存在的易破损、耐久性差、全部采用高韧性混凝土制备管片成本高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及其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及其制备方法,属隧道工程材料与制品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目前盾构法施工已成为城市软土地层中修建地下隧道、过江隧道和管道工程的主要方法。在盾构法中,由若干预制管片拼装而成隧道衬砌结构体,其中预制混凝土管片(以下简称管片)不仅是盾构隧道的主要结构形式,也是隧道防水、防火和耐久等综合性能的保证,因此,对管片强度、刚度以及耐久性等方面均提出了很高要求。 
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国外研制开发了多种新型盾构技术,但对盾构衬砌管片的研究相对缓慢,目前仍以钢筋混凝土管片为主。由于混凝土为脆性材料,抗拉性能差,因此,在运输、安装过程中,管片易发生破损。工程实践表明,钢筋混凝土管片破损现象一般发生在衬砌管片内侧角部,以表面混凝土在千斤顶顶力作用下发生局部剪切破坏为主,而在管片中部少有发生破损现象。通过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特别是控制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操作质量,管片破损现象发生几率可较原来减少50%左右,但始终无法完全解决,这是由混凝土本身呈脆性的致命弱点所决定的,因此,提高管片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和抗拉、抗剪强度是解决管片破损问题的关键所在。 
鉴于钢筋混凝土管片在运输、安装过程中易发生破损的缺点,发展新型盾构衬砌管片正成为各国研究热点。近年来,一种新型盾构管片——钢纤维混凝土管片已在国外引起重视,并在一些工程中进行了试验性应用。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钢纤维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和抗剪强度,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制备的管片在施工期间破损率将大大下降,从而明显提高隧道衬砌的防水性能;由于钢纤维对混凝土开裂有抑制作用,在受力相同情况下,钢纤维混 凝土开裂的情况将大大减少,裂缝的宽度亦缩小,从而可提高管片的耐久性。然而,钢纤维材料价格较高,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将大幅增加管片初期投资成本,这是钢纤维混凝土管片的致命弱点。 
另一方面,地铁管片在环境中使用的长期耐久性也是需要加以关注的重要问题,通常主要考虑氯离子渗透到达钢筋表面引起的钢筋锈蚀问题。ZL200510120533.4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衬砌管片的制备方法,其结构是:从外侧向内侧,依次是高致密防水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和防火抗爆层,高致密防水层和保护层共同构成高防水抗渗层,其整体抗渗等级≥P30,Cl-扩散系数≤1×10-13m2/s,28d干缩值≤250个微应变。然而,对于深埋于地下(如地铁)、江底或海底(如过江隧道或海底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管片通常不存在由于氯离子渗透引起的钢筋锈蚀问题,其原因是由于即使存在氯离子渗透等现象,但地下或水下含氧量很低;由于对管片进行了很好的防水处理,隧道内部的氧气也很难渗透到管片外侧,因而管片外侧的钢筋表面呈缺氧状态,其钢筋锈蚀问题在设计时一般不予考虑。对于氯离子环境中浅埋或与外部相连部分的管片,则需考虑氯离子渗透引起的钢筋锈蚀问题。对于管片内侧由于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由于隧道内部通风情况较差,隧道内的CO2含量往往较高。同时,隧道内通常具有一定的湿度,混凝土碳化往往比较严重。因此如何提高管片内侧混凝土的抗碳化和抗裂性能是需要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钢筋混凝土管片存在的易破损、耐久性差、全部采用高韧性混凝土制备管片成本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纳米改性混凝土外结构层、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和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保护层。所述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与纳米改性混凝土外结构层 连为一体,由强度等级≥C50、坍落度为30~70mm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制成;所述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和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保护层连为一体,由强度等级≥C50、坍落度为30~70mm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制成。 
一般而言,对于盾构衬砌管片,其中含有钢筋骨架,通常以钢筋骨架上的内外侧主筋区分结构层和保护层,内外侧主筋之间为结构层,外侧主筋以上为外保护层,内侧主筋以下为内保护层。 
本发明推荐所述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与纳米改性混凝土外结构层的厚度分别为40~60mm和300~400mm;所述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和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保护层的厚度分别为20~90mm和50~60mm。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上还可以刷防腐涂层,由下列一种防腐涂料制成:环氧树脂防腐涂料、聚氨酯防腐涂料、JS防水涂料、有机硅混凝土保护剂。所述的防腐涂层的厚度推荐为0~5.0mm,此处的“0”表示无限趋近于零,但不为零。 
更进一步,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为:一种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0~5.0mm的防腐涂层、40~60mm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300~400mm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外结构层、20~90mm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和50~60mm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保护层。 
本发明所述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由制备原料混合搅拌而成,所述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制备原料包括胶凝材料、钢纤维、天然砂、级配为5~25mm的石子、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纳米材料和水,各原料的投料量以质量份表示为:胶凝材料1.00份、钢纤维0.10~0.18份、天然砂1.50~2.50份、级配为5~25mm的石子2.50~3.20份、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0.01~0.02份、水0.30~0.40份、纳米材料0.004~0.03份;所述的胶凝材料为水泥或者水泥与粉煤灰、矿渣微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纳米材料为白炭黑、纳米二氧化硅粉体或者质量浓度为20~40%的硅溶胶,或者所述的纳米材料为将硅粉或白炭黑 或纳米二氧化硅粉体或水化硅酸钙粉体分散于水中,经球磨1~8h制备而成的质量浓度为20~60%的纳米分散液。 
进一步,所述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制备原料中粉煤灰的投料量为0~0.15份。 
进一步,所述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制备原料中矿渣微粉的投料量为0~0.30份。 
更进一步,所述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制备原料还可以加入聚合物乳液,聚合物乳液的掺量为胶凝材料总质量用量的5~15%,所述的聚合物乳液优选为聚丙烯酸乳液或苯丙乳液。 
更进一步,所述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制备原料还可以加入有机纤维,其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用量的0.1~0.4%,所述的有机纤维优选为聚丙烯纤维或尼龙纤维。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改性混凝土由制备原料混合搅拌而成,所述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制备原料包括胶凝材料、砂、级配为5~25mm的石子、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纳米材料和水,各原料的投料量以质量份表示为:胶凝材料1.00份、砂1.50~1.90份、级配为5~25mm的石子2.50~3.20份、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0.01~0.02份、水0.25~0.35份、纳米材料0.004~0.03份;所述的胶凝材料为水泥或者水泥与粉煤灰、矿渣微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纳米材料为白炭黑、纳米二氧化硅粉体或者质量浓度为20~40%的硅溶胶,或者所述的纳米材料为将硅粉或白炭黑或纳米二氧化硅粉体或水化硅酸钙粉体分散于水中,经球磨1~8h制备而成的质量浓度为20~60%的纳米分散液。 
进一步,所述的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制备原料中粉煤灰的投料量为0~0.15份。 
进一步,所述的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制备原料中矿渣微粉的投料量为0~0.3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钢筋混凝土管片钢模中安装满足设计要求的钢筋骨架; 
(2)在钢筋混凝土管片钢模中浇注强度等级≥C50、坍落度为30~70mm的钢纤维增强纳 米改性混凝土,振捣密实,形成连为一体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保护层和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内保护层和内结构层的浇筑厚度分别推荐为50~60mm和20~90mm; 
(3)在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上继续浇筑强度等级≥C50、坍落度为30~70mm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形成连为一体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外结构层和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外结构层和外保护层的浇筑厚度分别推荐为300~400mm和40~60mm; 
(4)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表面粗光,待混凝土收水后进行中光,待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精光,混凝土全部初凝后静养2~3h,然后进行蒸汽养护,2~3h内升温至35~45℃,恒温2~3h,降温2~3h至室温后,采用真空吸盘起模,外观检查和检修后进行水养护; 
(5)水养护7~14d后,吊装至堆场中自然干燥。 
进一步,当需要涂装防腐涂层时,在自然干燥后的管片外表面进行喷涂或刷涂处理,防护涂层厚度为0~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功能梯度盾构衬砌管片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在混凝土制备原材料中引入纳米材料,改善了硬化混凝土的微观渗流结构,有效提高了管片外侧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管片内侧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2)在管片内侧受拉区和边角部位形成了强韧化结构层,有效提高了管片内侧边角部位的混凝土韧性和抗剪强度以及受拉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减小了管片施工过程中的整体破损率,提高了管片的抗碳化性能;(3)避免了全部采用强韧性混凝土导致单个管片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的不足;(4)在管片外侧形成防腐保护层,大幅提高管片外侧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提高管片耐久性。 
(四)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8-10的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功能设计示意图,其中①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保护层;②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③纳 米改性混凝土外结构层;④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⑤防腐涂层。 
图2所示为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制备工艺流程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采用先进纳米技术对基体混凝土进行纳米改性,并基于梯度功能设计原理进行分层设计,采用分层浇注和一次涂装工艺制备而成的用于隧道工程的高性能盾构衬砌管片。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制备的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自上而下,依次是钢筋混凝土管片防腐涂层⑤、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④和外结构层③、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②和内保护层①。 
上述钢筋混凝土管片防腐涂层⑤由防腐涂料经喷涂而成,厚度为0~4.0mm。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④和纳米改性混凝土外结构层③的厚度分别为300~400mm和40~60mm。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②和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保护层①的厚度分别为50~60mm和20~90mm。 
本发明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的制备方法是:在钢筋混凝土管片钢模中先安放满足设计要求的钢筋笼及相关预埋件,然后浇注强度等级≥C50、坍落度为30~70mm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振捣密实,形成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强韧化内保护层①和内结构层②,浇注厚度为分别为50~60mm和20~90mm,然后在钢筋混凝土管片内侧强韧化结构层②上继续浇筑强度等级≥C50、坍落度为30~70mm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形成纳米改性混凝土结构层③和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④,浇筑厚度分别为300~400mm和40~60mm;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表面粗光,待混凝土收水后进行中光,待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精光,混凝土全部初凝后静养2~3h,然后进行蒸汽养护,2~3h内升温至35~45℃,恒温2~3h,降温2~3h至室温后,采用真空吸盘起模,外观检查和检修后进行水养护。水养护7~14d后吊装至管片堆场,自然干燥2~5d后,根据需要在管片外侧喷涂钢筋混凝土管片防腐涂层,其厚度 为0~4.0mm。制备工艺流程见图2。 
实施例1~4: 
采用海螺PII52.5水泥、剪切平直微扭型钢纤维(嘉兴市经纬钢纤维有限公司生产)、II级粉煤灰、沙钢S95矿渣微粉、天然中砂、5~25mm碎石、HG-PCA600型高性能减水剂、质量浓度分别为5%、20%和40%的硅溶胶配制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纳米改性混凝土和C50普通混凝土,并用于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的生产,混凝土配合比分别见表1。 
表1 
实施例4~6: 
采用海螺PII52.5水泥、剪切平直微扭型钢纤维(嘉兴市经纬钢纤维有限公司生产)、浙江鲁班建筑防水有限公司生产的聚丙烯乳液和尼龙纤维、II级粉煤灰、沙钢S95矿渣微粉、天然中砂、5~25mm碎石和HG-FDN型高效减水剂、白炭黑或纳米SiO2微粉配制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和纳米改性混凝土,并用于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的生产,混凝土配合比分别见表2。 
表2 
Figure 2010101663545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实施例4~6: 
采用海螺PII52.5水泥、剪切平直微扭型钢纤维(嘉兴市经纬钢纤维有限公司生产)、浙江鲁班建筑防水有限公司生产的聚丙烯乳液、II级粉煤灰、沙钢S95矿渣微粉、天然中砂、5~25mm碎石和HG-FDN型高效减水剂、采用硅粉或白炭黑或纳米SiO2微粉或水化硅酸钙粉体分散于水中,并经球磨1~8h制备得到的质量浓度为5%~60%的纳米分散液,配制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和纳米改性混凝土,并用于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的生产,混凝土配合比分别见表2。 
表3 
Figure GDA0000021196890000082
实施例8~10: 
采用海螺PII52.5水泥、剪切平直微扭型钢纤维(嘉兴市经纬钢纤维有限公司生产)、浙江鲁班聚丙烯纤维、II级粉煤灰、沙钢S95矿渣微粉、天然中砂、5~25mm碎石、HG-PCA600型高性能减水剂配制钢纤维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并用于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的生产。生产得到的梯度功能管片水养护7~14d后吊装至管片堆场,分别自然干燥2d、4d和5d后,在管片外侧涂刷881-H04型环氧树脂涂层、JS防水涂层、881-Y01型聚氨酯防水涂层和PC-40型有机硅浸入型混凝土保护剂,其涂刷厚度分别为2.0mm、4.0mm、0.3mm。混凝土配合比分别见表3。 
表3 
Figure GDA0000021196890000091
对实施例所生产的管片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的性能包括: 
(1)管片生产时,成型高性能混凝土和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件,同条件养护28d后,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规定的方法测试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
(2)管片生产时,成型150×150×550mm棱柱体试件,同条件养护28d后,在混凝土底部切割出深度约为10mm的切口,然后采用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测定混凝土荷载-变形曲线,并记录混凝土断裂荷载。混凝土断裂韧性按下式计算: 
K IC = 3 Pl 2 h 2 b πa F ( a d )
其中 F ( a h ) = 1.09 - 1.735 ( a h ) + 8.2 ( a h ) 2 - 14.18 ( a h ) 3 + 14.57 ( a h ) 4
式中h为试件高度,a为切口深度,P为断裂荷载,l为跨度,b为试件宽度。 
(3)管片生产时,成型100×100×400mm试件,同条件养护28d后,按《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 13:89),测定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4)管片生产时,成型175mm×185mm×150mm圆台形试件,同条件养护28d后,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50082-1985)测定其抗渗等级。 
(5)管片生产时,成型100mm×100mm×400mm试件,同条件养护28d后,按照GBJ82-85标准规定的快速碳化试验方法,采用碳化试验箱进行碳化实验。同条件养护至28d,在温度60℃烘箱中烘干48h,保留成型时两侧面,其余各表面用石蜡密封。箱内CO2浓度保持在(20±3)%,湿度控制在(75±5)%范围,温度在(20±5)℃范围。达到测试龄期180d时,切开试件并喷涂上浓度为10%酚酞溶液以显示未碳化的芯体部分,30s后,用读数显微镜(精度为0.01mm)分别测出两侧面碳化深度,取平均值。 
(6)对管片进行岩芯取样后,按ASTM C1202测试样品的抗氯离子渗透性。 
各实施例生产得到的管片性能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表4管片各项性能测试指标 
Figure GDA0000021196890000111
由表4实施例1和对比例性能检测结果可见,在混凝土中掺加纳米材料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其提高幅度约为10%,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断裂韧性,并可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由表4实施例2~实施例10可见,在配合比基本相同条件下,通过掺加钢纤维,可大幅度提高钢筋混凝土管片内保护层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抗剪强度提高幅度高达70~80%以上,复合掺加聚合物乳液和有机纤维,管片内保护层混凝土抗剪强度进一步提高,因此可显著改善钢筋混凝土的抗破损能力。实际拼装也表明,得到的梯度功能隧道衬砌管片的破损率大幅度下降,破损率可比普通混凝土管片降低50~80%以上。 
由表4实施例2~实施例14可以看出,梯度功能管片混凝土外保护层表面未涂刷防腐涂层时,其氯离子渗透性指标6h电通量均在1000C左右,根据美国材料实验协会标准ASTMC1202,其氯离子渗透性属于低氯离子渗透范围。经进一步涂刷环氧树脂涂层、JS防水涂层、聚氨酯涂层和有机硅烷后,外侧混凝土芯样抗氯离子渗透性指标6h电通量分别进一步下降为173.6C、496.8C、480.6C和630.5C,其氯离子渗透性属于很低氯离子渗透范围,具有很好的抗离子渗透性,可用于存在氯离子渗透引起钢筋锈蚀隐患的隧道工程。 

Claims (8)

1.一种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纳米改性混凝土外结构层、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和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保护层;所述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与纳米改性混凝土外结构层连为一体,由强度等级≥C50、坍落度为30~70mm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制成;所述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和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保护层连为一体,由强度等级≥C50、坍落度为30~70mm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制成; 
所述的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制备原料包括胶凝材料、砂、级配为5~25mm的石子、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水和纳米材料,各原料的投料量以质量份表示为:胶凝材料1.00份、砂1.50~1.90份、级配为5~25mm的石子2.50~3.20份、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0.01~0.02份、水0.25~0.35份、纳米材料0.001~0.02份;所述的胶凝材料为水泥或者水泥与粉煤灰、矿渣微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纳米材料为白炭黑、纳米二氧化硅粉体或者质量浓度为20~40%的硅溶胶,或者所述的纳米材料为将硅粉或白炭黑或纳米二氧化硅粉体或水化硅酸钙粉体分散于水中,经球磨1~8h制备而成的质量浓度为20~60%的纳米分散液; 
所述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制备原料包括胶凝材料、钢纤维、天然砂、级配为5~25mm的石子、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水和纳米材料,各原料的投料量以质量份表示为:胶凝材料1.00份、钢纤维0.10~0.18份、天然砂1.50~2.50份、级配为5~25mm的石子2.50~3.20份、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0.01~0.02份、水0.30~0.40份、纳米材料0.001~0.02份;所述的胶凝材料为水泥或者水泥与粉煤灰、矿渣微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纳米材料为白炭黑、纳米二氧化硅粉体或者质量浓度为20~40%的硅溶胶,或者所述的纳米材料为将硅粉或白炭黑或纳米二氧化硅粉体或水化硅酸钙粉体分散于水中,经球磨1~8h制备而成的质量浓度为20~60%的纳米分散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上还有防腐涂层,所述防腐涂层由下列一种防腐涂料制成:环氧树脂防腐涂料、聚氨 酯防腐涂料、JS防水涂料、有机硅混凝土保护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4)和纳米改性混凝土外结构层(3)的厚度分别为40~60mm和300~400mm;所述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2)和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保护层(1)的厚度分别为20~90mm和50~60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腐涂层的厚度为0~5.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煤灰的投料量为0~0.15份;所述的矿渣微粉的投料量为0~0.30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制备原料还包括聚合物乳液,聚合物乳液的掺量为胶凝材料总质量用量的5~15%,所述的聚合物乳液为聚丙烯酸乳液或苯丙乳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制备原料还包括有机纤维,其掺量为胶凝材料总质量用量的0.1~0.4%,所述的有机纤维为聚丙烯纤维或尼龙纤维。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钢筋混凝土管片钢模中安装满足设计要求的钢筋骨架; 
(2)在钢筋混凝土管片钢模中浇注强度等级≥C50、坍落度为30~70mm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振捣密实,形成连为一体的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保护层(1)和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2); 
(3)在钢纤维增强纳米改性混凝土强韧化内结构层(2)上继续浇筑强度等级≥C50、坍落度为30~70mm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形成连为一体的纳米改性混凝土外结构层(3) 和纳米改性混凝土外保护层(4); 
(4)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表面粗光,待混凝土收水后进行中光,待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精光,混凝土全部初凝后静养2~3h,然后进行蒸汽养护,2~3h内升温至35~45℃,恒温2~3h,降温2~3h至室温后,采用真空吸盘起模,外观检查和检修后进行水养护; 
(5)水养护7~14d后,吊装至堆场中自然干燥。 
CN 201010166354 2010-05-10 2010-05-10 一种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70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66354 CN102207000B (zh) 2010-05-10 2010-05-10 一种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66354 CN102207000B (zh) 2010-05-10 2010-05-10 一种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7000A CN102207000A (zh) 2011-10-05
CN102207000B true CN102207000B (zh) 2013-06-05

Family

ID=44696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6635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7000B (zh) 2010-05-10 2010-05-10 一种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070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1651A (zh) * 2012-06-05 2012-10-03 南京倍立达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紧密堆积高性能水泥基纤维复合制品及其生产方法
CN103527216A (zh) * 2013-09-25 2014-01-22 暨南大学 一种适用于大口径地铁管片的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及其应用
CN103979886B (zh) * 2014-04-30 2016-01-06 河海大学 一种掺纳米二氧化硅粉体早强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2669A (zh) * 2014-11-28 2015-04-08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衬砌管片的改性环氧防腐涂料施工方法
CN104591632B (zh) * 2015-01-15 2017-08-25 黑龙江工程学院 废旧玻璃钢粉强韧化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677798A (zh) * 2015-11-10 2017-05-17 天津乾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隧道混凝土管片复合材料防腐蚀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CN105819771A (zh) * 2016-03-04 2016-08-03 成都眷诚土木工程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不饱和羧酸盐溶液改性混凝土复合材料
CN106168135A (zh) * 2016-09-23 2016-11-30 沈阳建筑大学 抗渗透地铁管片
CN107555898B (zh) * 2017-08-23 2020-11-20 浙江裕洋隧道管片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浇筑地铁管片的混凝土及地铁管片的制造工艺
CN109184741A (zh) * 2018-10-30 2019-01-1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承载力盾构隧道管片接头结构
CN109854811B (zh) * 2019-01-25 2020-12-04 万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燃气管道施工方法
CN112195967A (zh) * 2020-08-31 2021-01-08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基于frp网格的混凝土复合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2049664B (zh) * 2020-08-31 2022-06-17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基于带孔钢板的箱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95660A (zh) * 2020-08-31 2020-12-18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基于frp网格的箱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43337B (zh) * 2021-01-29 2021-08-31 湖南大学 超高性能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盾构隧道管片及其施工方法
CN114293539B (zh) * 2022-01-08 2023-07-07 福州大学 一种功能梯度自愈合高强混凝土管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622272U1 (de) * 1996-11-06 1997-03-06 Hochtief Ag Hoch Tiefbauten Stahlbetontunnel aus Stahlbetontübbings
JP2006016900A (ja) * 2004-07-02 2006-01-19 Nippon Concrete Ind Co Ltd トンネル構築用セグメント
CN101003428A (zh) * 2006-12-26 2007-07-25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低收缩防火高抗渗盾构隧道管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622272U1 (de) * 1996-11-06 1997-03-06 Hochtief Ag Hoch Tiefbauten Stahlbetontunnel aus Stahlbetontübbings
JP2006016900A (ja) * 2004-07-02 2006-01-19 Nippon Concrete Ind Co Ltd トンネル構築用セグメント
CN101003428A (zh) * 2006-12-26 2007-07-25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低收缩防火高抗渗盾构隧道管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盾构隧道功能梯度混凝土管片的研发及性能研究;高英力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1115;第26卷(第11期);第2341-2347页 *
钢筋钢纤维复合混凝土管片的生产与应用;黄继承;《建筑施工》;20070325;第29卷(第3期);第188-191页 *
高英力等.盾构隧道功能梯度混凝土管片的研发及性能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第26卷(第11期),
黄继承.钢筋钢纤维复合混凝土管片的生产与应用.《建筑施工》.2007,第29卷(第3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7000A (zh) 2011-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7000B (zh) 一种高性能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及其制备方法
Muhammad et al. Waterproof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A critical review on implemented approaches
Perkins Repair, protection and waterproofing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onçalves et al. Materials for construc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
CN201818314U (zh) 一种梯度功能盾构衬砌管片
Huang et al. Diffusion behavior of chloride in coral aggregate concrete in marine salt-spray environment
CN106007550A (zh) 一种大流态无收缩抗裂混凝土灌浆料
CN105418006A (zh) 一种温度梯度控制桥梁大体积混凝土
CN100482919C (zh) 盾构隧道衬砌管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09243B (zh) 用于地下硫酸盐侵蚀环境的约束管灌注桩及其制备方法
Shaker et 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incorporating locally produced Portland limestone cement
CN1888393B (zh) 一种功能梯度盾构管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66177B (zh) 一种纤维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Mahmood et al. High-density geopolymer concrete for Port Kembla breakwater upgrade
Li et al.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freeze–thaw damage of fiber concrete based on Miner theory
CN100516463C (zh) 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的功能梯度材料界面强化工艺
Li et al. Interfacial zone effects of chloride penetration in precast concrete member joints
CN106747056B (zh) 一种超高应变高强度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03647A (zh) 改性蛭石增韧剂、其制备方法及在油井水泥浆体系的应用
CN100358826C (zh) 盾构隧道管片的保护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ang et al. Interface shear strength between SCC and carbonated concrete considering different influence parameters
Xu Durability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severe environments
Das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preplaced aggregate concrete
Taiwo A review on th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s as a partial replacement for Portland cement in concrete
Al-Kheetan Fundamental characterisation of surface and internally protected concrete pavement and highwa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