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4315B - 用于在多跳异构umts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的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多跳异构umts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的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4315B
CN102204315B CN200980143961.5A CN200980143961A CN102204315B CN 102204315 B CN102204315 B CN 102204315B CN 200980143961 A CN200980143961 A CN 200980143961A CN 102204315 B CN102204315 B CN 1022043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relaying
data
wireless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39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4315A (zh
Inventor
J·F·安齐热
R·卡普尔
B·P·莫汉蒂
侯纪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04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4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4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4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57Selecting relay station operation mode, e.g. between amplify and forward mode, decode and forward mode or FDD - and TDD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方面涉及远程节点B中继,其表现为类似于节点B、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受服务移动设备。还提供了超轻路由器中继,其可向受服务移动设备提供更好的性能和QoS,同时减小对移动设备、节点B或RNC和中间节点B之间的接口的更改。方面还涉及互联网协议(IP)中继,其需要(如果有的话)对移动设备、节点B或RNC和中间节点B之间的接口的很少更改。进一步地,通过利用战略中继网关可减小对RNC和/或核心网络的变化。

Description

用于在多跳异构UMTS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的方法、装置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8年11月5日提交的、标题为“AMETHOD FOR BASE STATION RELAYING IN A MULTIHOP HETEROGENEOUS  UM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111,668以及2008年11月5日提交的、标题为“A METHOD FOR SUPER-LIGHT ROUTER  RELAYING IN  A MULTIHOP HETEROGENEOUS  UM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111,677的优先权,这两个申请已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并由此通过引用明确地将其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下文的描述一般地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而言,涉及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无线中继的部署。
背景技术
广泛地部署了无线通信系统,以提供各种通信并传递信息,而不管用户所处的位置(例如,在建筑物内或外)以及用户是静止的还是移动的(例如,在车辆中、行走)。例如,通过无线通信系统可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可给多个用户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共享资源的访问。系统可使用各种多址技术,诸如: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正交频分复用(OFDM)、3GPP长期演进(LTE)等。
在无线网络(例如,全球移动电信系统(UMTS)高速分组接入演进(HSPA+))中部署无线中继以实现相对低成本的覆盖扩展和容量增加。然而,中继(例如,多跳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关于在设计用于单跳的空中接口系统中包括中继的问题。进一步地,存在对于可能会需要新的或更改的 用户设备(或移动设备)、网络元件(例如基站(节点B))和接口的变化进行减轻的动机。进一步地,应针对中继上的移动设备与不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来协调连网(networking)和处理。
发明内容
下文提出了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单概要,以便提供这种方面的基本理解。该概要不是所有预期方面的广泛概述,既不旨在标识所有方面的关键或重要元素,也不旨在描述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以简化的形式提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作为对以后提出的更详细的描述的序言。
根据一个方面,描述了远程节点B中继,其中存在需要对移动设备进行的一些更改(如果有的话)。进一步地,可限制需要对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任何更改,这是因为远程节点B中继从RNC和所服务移动设备的观点来看表现为类似于节点B。进一步地,可向远程节点B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提供更有效的性能和服务质量(QoS)。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超轻路由器中继(Super-Light Router Ralay),其中对移动设备、节点B或者RNC和中间节点B之间的接口不需要(或需要很少的)更改。此外,可向超轻路由器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提供更好的性能和QoS。
在又一方面,提供了互联网协议(IP)中继,其需要对移动设备、节点B或者RNC和中间节点B之间的接口进行一些更改(如果有的话)。此外,在一些方面,通过利用战略中继网关(strategic Relay Gateway)可减轻对RNC和/或核心网络的改变,即使基础设施可能不一定是全IP的(例如,节点B和RNC可不包括相应的IP协议层)。
一个方面涉及由用于在多跳通信网络中路由数据的中继来执行的方法。方法包括使用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下述操作。方法包括代表移动设备通过中间基站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其中所述通信使用与无线网络控制器和中间基站之间使用的信令方法相同的信令方法。进一步地,方法包括作为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来操作,其中所述操作包括:使用第一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 例用于中继和中间基站之间的自回程链路,以及使用第二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用于到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的无线接入链路。
另一方面涉及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的无线通信装置。存储器保留指令,所述指令涉及代表移动设备通过中间基站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以及使用第一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和第二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作为至少一个服务流来操作。处理器耦合到存储器并配置为执行保留在存储器中的指令。
另一方面涉及无线通信装置,其包括用于代表移动设备通过中间基站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的模块,其中所述通信使用与无线网络控制器和中间基站之间使用的信令方法相同的信令方法。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用于作为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来操作的模块。所述操作包括:使用第一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用于中继和中间基站之间的自回程链路以及使用第二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用于到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的无线接入链路。
根据一些方面,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用于从中间基站为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和至少第二受服务移动设备接收数据的模块,其中该数据是作为单个流被接收的。还可包括用于对作为单个流接收的数据进行解复用的模块,以及用于将数据分开地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和所述至少第二受服务移动设备的模块。根据一些方面,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和所述至少第二受服务移动设备接收数据的模块。还可包括用于复用数据以产生聚集数据的模块和用于将聚集数据传输到中间基站的模块。
又一方面涉及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用于使计算机代表移动设备通过中间基站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的第一组代码。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还包括用于使计算机使用第一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和第二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作为至少一个受服务流来操作的第二组代码。
另一方面涉及至少一个处理器,其包括代表移动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一模块和作为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来操作的第二模块。至少一个处理器还包括将接收到的前往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的数据或将从所述至 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接收的数据进行复用和解复用的第三模块。
另一有关方面是由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数据的中继来执行的方法。方法可包括,使用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下述操作。方法包括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为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包括使用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服务器。进一步地,方法包括使用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客户机来连接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所述连接是通过到中间基站的无线回程链路。此外方法包括使用对中间基站透明的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来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以及使用通过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来传递的协调信息来映射无线回程链路和无线接入链路之间的数据流。
在有关方面,涉及一种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的无线通信装置。存储器保留指令,其涉及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为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服务、连接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以及使用对中间基站透明的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存储器保留另外的指令,其涉及使用通过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来传递的协调信息来映射无线回程链路和无线接入链路之间的数据流。处理器耦合到存储器并配置为执行保留在存储器中的指令。
另一方面涉及无线通信装置,其包括,用于通过使用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服务器经由无线接入链路为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服务的模块。在无线通信装置中还包括,用于使用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客户机通过到中间基站的无线回程链路来连接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的模块。还包括,用于使用对中间基站透明的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的模块。进一步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用于使用通过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传递的协调信息来映射无线回程链路和无线接入链路之间的数据流的模块。
根据一些方面,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用于通过回程链路使用另一连接来聚集到受服务移动设备的连接的模块,以及用于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交换信息以将用于连接的非聚集的接入链路映射到聚集的回程链路的模块。根据一些方面,无线通信装置包括用于禁止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 处于软切换中以及禁止基站所服务的移动设备处于使用中继的软切换中的模块。
另一方面涉及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包括,用于使计算机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为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服务的第一组代码,其中所述服务包括使用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服务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还包括用于使计算机使用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客户机连接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的第二组代码,所述连接是通过到中间基站的无线回程链路。还包括用于使计算机使用对中间基站透明的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的第三组代码。进一步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用于使计算机使用通过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传递的协调信息来映射无线回程链路和无线接入链路之间的数据流的第四组代码。
又一方面涉及至少一个处理器,其包括,使用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服务器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为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服务的第一模块。还包括使用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客户机通过到中间基站的无线回程链路连接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的第二模块。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包括使用对中间基站透明的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的第三模块,以及使用通过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传递的协调信息来映射无线回程链路和无线接入链路之间的数据流的第四模块。
另一方面涉及由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中继数据的中继来执行的方法。方法包括使用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下述操作。方法包括:利用基站协议作为基站与受服务移动设备进行通信、以及利用移动设备协议作为移动设备与中间基站进行通信。进一步地,方法包括透明地越过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传送数据,其中中继具有中继自回程互联网协议以透明地越过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将数据传送到移动设备或从移动设备传送出来以及将数据传送到中继网关或从中继网关传送出来。
另一方面涉及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的无线通信装置。存储器保留指令,其涉及利用基站协议作为基站与受服务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和利用移动设备 协议作为移动设备与中间基站进行通信,以及透明地越过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传送数据。处理器耦合到存储器并配置为执行保留在存储器中的指令。
又一方面涉及支持无线接入技术交互工作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中包括用于使用基站协议作为基站与受服务移动设备进行通信以及使用移动设备协议作为移动设备与中间基站进行通信的模块。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用于透明地越过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传送数据的模块。
另一方面涉及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用于使计算机使用基站协议作为基站以及使用移动设备协议作为移动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一组代码。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还包括用于使计算机透明地越过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来中继数据的第二组代码。
另一方面涉及至少一个处理器,其包括使用基站协议作为基站与受服务移动设备进行通信以及使用移动设备协议作为移动设备与中间基站进行通信的第一模块。还包括透明地越过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传送数据的第二模块。
另一方面涉及由用于在多跳通信网络中进行通信的基站来执行的方法。方法包括使用处理器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下述操作。方法包括使用第一回程通信协议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以及使用第二回程通信协议与中继进行通信,其中第一回程通信协议包括中继和无线网络控制器之间的数据。进一步地,方法包括根据包括在第一回程通信协议中的信息在第二回程通信协议上转发用于中继的数据。
为了实现前述和有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在下文中充分描述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文的描述和附图详细阐述了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某些说明性特征。然而这些特征只表示可使用各个方面的原理的各种方法中的一些。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下文的详细描述,其它优点和新颖特征将变得明显,且所公开的方面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案及其等同物。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单跳网络和多跳网络之间的比较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文公开的RNC伪透明方面的协议端点的示意图。
图3示出本文讨论的RNC伪透明方面的协议结构。
图4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RNC Iub接口的抽象(逻辑)视图。
图5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RNC代理的空中接口协议端点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RNC代理的协议结构。
图7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用于RNC远程信令的协议端点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用于RNC远程信令的协议结构。
图9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自回程聚集。
图10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每优先流的自回程聚集。
图11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空中接口协议以及沿着从移动设备到超轻路由器中继的核心网络的路径的所述空中接口协议的端点的示意图。
图12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超轻路由器中继和有关网络元件的协议结构。
图13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自回程聚集的示意图。
图14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每优先流的自回程聚集的示意图。
图15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使用IP中继的示意图。
图16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没有中继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7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没有中继的基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18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具有IP中继上的所有移动设备的结构。
图19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具有中继上的所有移动设备的协议端点的示意图。
图20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中继无中继网关的示意图。
图21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中继无中继网关结构的协议。
图22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中继无中继网关中断。
图23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中继接入网关示意图。
图24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中继接入网关协议结构。
图25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中继接入网关中断。
图26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中继网关的中继核心网关的网络设计。
图27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从协议观点看的中继核心网关协议。
图28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中继核心网关中断。
图29示出用于在多跳通信网络中路由数据的方法。
图30示出用于在多跳通信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方法。
图31示出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数据的方法。
图32示出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中继数据的方法。
图33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便于在多跳通信网络中路由数据的示例性系统。
图34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便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数据的示例性系统。
图35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便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中继数据的示例性系统。
图36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便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中继数据的示例性系统。
图37示出根据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便于在多跳蜂窝通信系统中进行中继的系统。
图38示出根据不同方面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不同的方面。在下文的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阐述了很多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彻底理解。然而,显然地,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这些方面。在其它实例中,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以便便于描述这些方面。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组件”、“模块”、“系统”等用来指与计算机有关的实体,或者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在执行中的软件。例如,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过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物、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作为示例,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多个组件可存在于过程和/或执行线程内,且组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多个组件之间。此外,这些组件可从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所述介质具有储存在其上的各种数据结构。组件可经由本地和/或远程过程来进行通信,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进行通信(所述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一个组件的数据, 该组件利用所述信号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个组件进行交互和/或在例如互联网的网络上与其它系统进行交互)。
此外,本文结合移动设备描述了不同方面。移动设备也可称为系统、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台、移动物、无线终端、节点、设备、远程站、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装置、用户代理、用户设备或用户装置(UE)等,并可包括这些实体的一些或全部功能。移动设备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初始化协议(SIP)电话、智能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通信设备、手持式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无线调制解调器卡、和/或用于在无线系统上进行通信的另一处理设备。而且,本文结合基站描述了不同方面。基站可用于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并可称为接入点、节点、节点B、e-节点B、e-NB或某个其它网络实体并且可包括这些实体的一些或全部功能。
以可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的形式介绍了不同方面或特征。应理解并认识到,各种系统可包括额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和/或可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也可使用这些方法的组合。
此外,在主题描述中,词“示例性”(及其变形)用于指用作实例、例子或例证。在本文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方面或设计不必解释为优于或优选于其它方面或设计。更确切地,对词“示例性”的使用旨在以具体的方式给出概念。
图1示出单跳网络102和多跳网络104之间的比较的示意图100。单跳网络102(或单跳接入)包括通过无线接入链路110与节点B108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106。进一步地,节点B108通过有线回程链路114与RNC112进行通信。
多跳网络104类似于单跳网络102;然而,中继116插在移动设备106和节点B108之间。移动设备106通过无线接入链路110与中继116进行通信,而中继116通过无线回程链路118与节点B108进行通信。进一步地,节点B108通过无线回程链路114与RNC112进行通信。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是不同介质(例如,不同的载体、时间(例如,重传时隙)、空间维度等)上的不同链路。
在无线网络中部署中继(其可能是廉价的)以实现在空中接口的域内的无线多跳潜在地可以:(1)将覆盖扩展到空穴(hole)或差覆盖区域(例如,没有覆盖的地理区域的孤立地带),(2)通过小区分离增益(cell splitting gain)增加容量,以及(3)减轻来自于基站的资源要求。虽然微微小区或毫微微小区(例如,家庭节点B)是由类似的目标推动的,此类小区通常需要有线回程(例如光纤、电缆或数字用户线(DSL))或需要通过不同的无线技术(例如微波)的无线回程。毫微微小区还可能对哪些移动设备可与毫微微小区关联有限制,因而有额外的干扰问题。
转发器(repeater)有时被认为是中继的子类。然而,转发器通常放大并转发信号的“不干净”的拷贝。因此,中继可放大干扰和噪声以及有用信号。进一步地,中继可能是不必要地冗余的。转发器的这个低协议层级别也意味着转发器通常不会在不同的跳上利用不同的介质和链路条件(信道质量)。此外,紧急或(E-911)能力很重要,且转发器或仅低层设备(low-layer-only)可能对根据服务节点位置来识别用户位置提出挑战。
从移动设备的观点来看,中继可以与基站(节点B)类似地起作用,虽然中继一般具有比微小区或宏小区更小的覆盖区域(例如,类似于微微小区或毫微微小区)。事实上,如果移动设备根本不必有意区分中继和节点B可能是有利的,以便支持旧系统的(legacy)移动设备(例如,不需要对现有移动设备的改变)。然而,虽然中继类似于节点B,中继可“自回程(self-backhaul)”。“自回程”指中继116通过无线回程链路118连接到(常规)节点B108以及节点B108连接到RNC112,如图1所示。中继因此可减轻与到中继站的配线回程(wiring backhaul)相关的问题。
然而,中继的这些特征导致至少两个问题。首先,回程有效负荷部分地通过无线链路(具有无线特征)来传送,而不是仅仅由有线链路传送。其次,充当移动设备的节点B的并且充当针对其自回程的移动设备的中继被插入(合并)到单跳接入网络结构中。
这两个问题每个都提出很多复杂和相互联系的挑战。例如,UMTS的有线回程可通过RNC112和节点B108之间的Iub接口来传送。Iub链路可传送的信息和信令例如:操作和维护(O&M)、切换、资源分配、运输业务 管理、定时和同步、节点B功率控制、许可控制、测量和报告以及其它信息。
Iub接口可通过异步传输模式(ATM)适应协议和ATM MAC(媒体访问控制)层或用户数据报协议/互联网协议(UDP/IP)协议来传送。然而,虽然存在针对回程的标准,这些标准可能不被严格地遵守(与其它网络元件之间的协议相反)。此外,从网络控制点(例如RNC)到中继(不是到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的信令可能给回程添加需要携带的额外的开销(例如,除了用户数据和用户控制信令以外的开销)。例如,从RNC112到节点B108的Iub开销对于节点B控制可多达大约10%,而对于移动设备可多达另外的10%(或多或少)。此外,RNC112可与很多节点B(虽然为了简单起见只示出一个节点B)进行交互。最后,当中继116与移动设备使用相同的技术和相同的信令空间时,中继116实质上与其它移动设备(一般是不由中继116而由邻近节点B(未示出)或主机节点B108服务的那些移动设备)共享回程,但可能由于额外的跳而增加中继116所服务的那些移动设备的等待时间(latency)。此外,不仅要对中继相对于由中间节点B所服务的实际移动设备维持优先化(prioritization)和服务质量(QoS),而且还要在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之间维持优先化和服务质量(QoS)。
IP中继的设计对于UMTS HSPA+甚至更复杂,因为用户IP协议在节点B108、RNC112(访问层)之上,且甚至在服务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SGSN)之上。在UMTS HSPA+中,GPRS网关支持节点(GGSN)(核心网络)是IP协议端点。将具有高于IP或更高的高层的中继插入到节点B108和移动设备106之间的连接链中改变了协议方案。这是因为UTRAN(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其它中间节点没有相应的IP层,且中继上的移动设备可能需要通过插在连接链中其它地方(例如,在核心网络中)的额外的中继网关。然而,应支持两种协议配置,以便系统支持中继上的移动设备和不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两者。
根据一些方面,中继116可配置为表现为用于RNC112和移动设备106的节点B,并表现为用于中间节点B108的移动设备。根据这些方面,在本文中将中继116称为远程节点B中继。根据这些方面,RNC112通过中间节点B来分发用户数据和信令以及针对远程节点B中继的信令。远程节点 B中继具有节点B功能层,然而,存在额外的协议来通过/越过主机节点B(hosting NodeB)传送回程并到达(更改的)RNC。本文公开了与从接入链路的观点看提供了节点B的功能的远程节点B中继有关的三个主要方面。远程节点B中继的这三个方面与用于与RNC和/或节点B交互中继所使用的不同方面有关。这三个方面称为“RNC伪透明”、“RNC代理”和“RNC远程信令”,现在将更详细地对其进行描述。
远程节点B中继的第一方面称为“RNC伪透明”。在RNC伪透明方面,中继到RNC接口可以与节点B到RNC接口相同,但中继到RNC接口可以隧通中间节点B到达RNC接口(例如,在Iub上隧通的Iub)。下文将参考图2、图3和图4更详细地描述这方面。
图2示出本文公开的RNC伪透明方面的协议端点的示意图200。图3示出如本文讨论的RNC伪透明方面的协议结构300。示出了表示核心网络(CN202)、RNC204、节点B206、远程节点B中继208和移动设备210的方框。移动设备210通过接入链路212与远程节点B中继208进行通信,接入链路212可以是无线接入链路。远程节点B中继208通过也可以是无线的自回程链路214与节点B206进行通信。节点B206通过Iub接口216与RNC204进行通信,Iub接口216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RNC204通过Iu接口218与CN202进行通信。RNC204使用类似于对待其与节点B206的接口(Iub接口216)的方式来处理其与远程节点B中继208的接口302。因此,RNC204将接口302处理为具有完整的Iub堆栈协议304(例如异步传输模式(ATM)或用户数据报/互联网协议(UDP/IP))的嵌入的Iub接口。
远程节点B中继208和RNC204之间的接口306可以与节点B206到RNC204的接口(例如,Iub接口216)相同。然而,接口306被隧通(tunnel)通过中间节点B206到达RNC204接口(例如,在Iub上隧通的Iub)。术语“隧通”意指:就第二协议(例如,Iub)而论将第一协议(例如Iub)作为数据来处理。因此,如所述,第二协议只区分用于节点B206到RNC204的接口(例如Iub接口216)的控制信息和它仅视为数据的内容(其实际上是用于远程节点B中继208到RNC204接口的嵌入的控制和数据)。因为第一协议可区分控制和实际数据信息,一旦该嵌入的部分由第二协议提取,端点(远程节点B中继208)就能够分开控制和实际数据。
然而,因为该接口必须通过到中间节点B206的第一跳来进行通信,协议可通过该链路的Iub堆栈来传递。这导致开销。然而,因为节点B206是底层的Iub回程堆栈的端点,只有一组Iub堆栈协议通过自回程链路214传递。
从接口观点看,所公开的结构的优点在于远程节点B中继208表现得与节点B206一样。另一优点在于远程节点B中继208具有不同的节点B身份,因而可适应E-911紧急服务。取决于使用还是不使用聚集(中继是充当一个移动设备还是多个移动设备(由中继服务的每个移动设备))(这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讨论),该结构也可对节点B完全透明(不需要节点B的更改)。而且,RNC204的更改可被封装在已被支持的公共协议堆栈的附加实例中。
从概念视图看,连接表现为如图4所示,其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RNCIub接口400的抽象(逻辑)视图。示出了RNC402,其具有到多个节点B406和多个远程中继节点B408的Iub接口404。应注意,节点B406和远程中继节点B408的数量可多于或少于所示的数量,该图仅仅是为了示例的目的。
称为“RNC代理”的远程节点B中继的第二方面包括到RNC接口的中继,其可通过中间节点B和RNC之间的接口被控制,其中节点B又控制中继。这类似于控制节点B的RNC(例如作为RNC的代理)。在RNC代理方面,主机节点B(hosting NodeB)控制远程节点B中继,好像远程节点B中继是主机节点B的部分。图5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RNC代理的空中接口协议端点的示意图500。图6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RNC代理的协议结构600。
示出了CN502、RNC504、节点B506、远程节点B中继508和移动设备510的表示。在这方面,使用来自于节点B506的信令来控制远程节点B中继508,节点B506又由RNC504控制。节点B506是RNC504的代理,代表RNC504起作用,以指导远程节点B中继508并将用户数据和信令分发到远程节点B中继508。在这方面,到节点B506的信令被扩展。RNC504处的该扩展信令(ES)服务(扩展的Iub Sig 512(图5)和ES602、604(图6))允许远程节点B信令(RNS)在RNC504起作用,以指示节 点B506关于控制远程节点B中继508的方式。节点B扩展信令(ES)客户机接收指令或通知并可使用报告或指示来响应。节点B506使用接收到的信息来控制使用中继信令(RS)服务(远程Iub Sig 514(图5)和ES606、608(图6))的远程节点B中继508。远程节点B中继508还可将RS 606、608用于各种功能,例如测量和报告。远程节点B中继508具有中继信令客户机(RS608),其与节点B506处的RS服务(RS606)进行通信并执行通常用于节点B的功能。
如图6所示,RNC代理方面可包括对Iub信令的更改和/或扩展,以提供代表RNC504通过中间节点B对远程节点B中继508的控制和来自远程节点B中继508的报告。节点B506(以及扩展信令(ES))应能够区分用于移动设备(例如移动设备510)的数据与用于远程节点B中继508的信令,以便节点B可使用远程信令(RS)来信令远程节点B中继508,并针对用户数据和用户信令(例如,用于移动设备510)绕过此。
例如,节点B506不仅需要知道由远程节点B中继508服务的移动设备,以便可以转发用户数据和控制(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系统信息块(SIB)等),而且需要知道作为远程节点B的中继的配置(见上文的特征列表,为此在节点B506和远程节点B中继508之间可能需要子集)。根据一些方面,远程节点B中继508处可能不支持一些特征,例如随机访问或呼叫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可禁止移动设备在远程节点B中继508上使用这些特征,或者可以将通信转发到节点B506或RNC504以处理。
应注意,根据RNC代理方面,可能需要对节点B506的更改,以添加新的扩展信令(ES604)客户机并添加中继信令(RS606)服务。根据一些方面,ES604和RS606合并成一个功能。因此,对于RNC代理方面,远程节点B中继508对节点B506不是透明的。然而,从移动设备510的观点看,远程节点B中继508可以是透明的。
远程节点B中继的第三方面称为“RNC远程信令”。在这方面,中继到RNC的接口可以与节点B到RNC的接口在接口(Iub)协议级相同,但不是底层回程协议(Iub上的Iub弱信令)的复制。
图7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RNC远程信令的协议端点的示意图700,而图8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RNC远程信令的协议结构800。使用方框示出了CN 702、RNC 704、节点B 706、远程节点B中继708和移动设备710。对于RNC远程信令方面,RNC 704附加物仅包括称为远程节点B信令(RNS 712(图7)和RNS 802(图8))服务(不是完整的嵌入式Iub堆栈)的信令和控制层。该服务(例如,RNS 802)与远程节点B中继708处的对应的RNS客户机804进行交互。RNS 712、802、804可使用与Iub相同的消息传送,但不需要底层链路、媒体访问或物理层协议,这是因为RNS 712、802、804对于第一跳通过Iub堆栈来传送,而对于第二跳通过空中接口堆栈来传送。因此,RNC远程信令方面具有比RNC伪透明方面(如上所述)较少的开销,并相比RNC代理方面(如上所述)更不复杂。然而,RNC远程信令方面可能对低层空中接口堆栈以及Iub堆栈进行灵活的更改且有效地传送此更改。
进一步地,取决于使用还是不使用聚集(如下将讨论的),结构800(例如,RNC 712、802、804)对节点B也可以是透明的(不需要节点B更改),这相对于RNC代理方面是优点。对节点B 706的透明性是优点。例如,可能有一个RNC 704和数百个节点B(只示出其中一个)。因此,如果RNS 712、802、804对数百个节点B透明,意味着不需要对数百个节点B的改变。此外,RNC更改被封装到额外的插入层(图7示出的RNS 712)中。
RNS 712区分用户数据和信令(从RNC 704到目的用户(或移动设备710)的数据和信令)与中继信令(从RNC 704到目的远程节点B中继708)。RNS不一定必须实现一般节点B所支持的所有信令,这是因为远程节点B中继708与节点B相比可能具有有限的功能。例如,远程节点B中继708可以不传输所有开销信道。然而,RNS可支持在节点B中不可用的附加特征,例如复用和解复用功能以在自回程和Iub回程上聚集用户。换句话说,RNC 704和远程节点B中继708协调以实现对节点B 706透明(或未知)的聚集。
对于RNC远程信令,可限制对节点B 706的更改(或可能不需要更改)。进一步地,开销被限制或是最小的,且远程节点B中继708可由RNC 704高效和有效地控制。
可选地,使用堆栈组件的子集在RNC伪透明方面与RNC远程信令方 面之间存在变化。额外的协议增加了开销,但可有益于RNC到中继的连接,这是因为其通过无线链路而不是有线链路来传送。例如,无线链路层重传能力可有益于从预定用于中继708本身的丢失信令进行恢复。
在上述三个方面(RNC伪透明、RNC代理和RNC远程信令)中,中继208、508、708对每个移动设备(只示出其中一个)有用于回程的至少一个MAC(MAC-hs/e308、610、806)实例和用于接入链路的一个实例(MAC-hs/e310、612、808)。这允许中继208、508、708利用回程链路的无线介质和接入链路的无线介质上的潜在的不同的条件。此外,它允许中继208、508、708不仅仅重复MAC帧(虽然可以进行这一点)。换句话说,中继208、508、708可以根据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或类似指示)为接入链路(或回程链路)选择适合于该链路的MAC帧格式。此外,在较低MAC级的链路的这种分离表示在回程上聚集移动设备业务的可能性。因此,回程上的单个MAC帧可以保持多个移动设备的数据。中继208、508、708解复用该数据并在接入链路上产生用于移动设备的分离的MAC帧。相反,中继208、508、708将来自于从移动设备接收的帧的数据复用到用于回程的一个帧。
图9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自回程聚集900。聚集涉及存在由远程节点B中继进行服务的多个移动设备(例如,n个移动设备)的情况。在上行链路(例如来自移动设备的通信)上,每个移动设备可发送导频。对于聚集而言,远程节点B中继不再作为n个移动设备来操作,而是远程节点B中继作为单个移动设备操作并发送单个导频。聚集操作可在IP层进行,其中,IP分组可包含来自多个移动设备的多个IP分组,且该IP分组以后被解聚集(de-aggregate)(例如,在网关或RNC处)。
示出了节点B902和通过节点B接入链路906直接由节点B902服务的第一组移动设备904的表示,接入链路906可以是无线的。还示出了通过自回程链路910与节点B902进行通信的远程节点B中继908。在该附图中,远程节点B中继908通过中继接入链路914与第二组移动设备912进行通信,接入链路914可以是无线的。
根据所示方面,移动设备业务可聚集在回程链路上。换句话说,中继908不是充当针对它所服务的每个移动设备的一个移动设备(或每个移动设备接入链路流的一个回程流),中继到节点B或中继到RNC的多个链路可以合并成一个连接或一个流。节点B902可以从RNC(未示出)接收未经聚集(unaggregated)的业务,将单个业务流在节点B902中缓冲,并接着聚集到自回程链路910上。
然而,接着,节点B902可能需要知道聚集的帧的内容,以便相对于直接由节点B902服务的移动设备904来适当地对聚集的自回程链路910进行优先化。可以通过仅聚集具有相似优先级的业务来部分地解决该问题。图10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每优先流100的自回程聚集。中继所服务的多个移动设备912的并集(union)或多个优先级级别中的每优先级的聚集流在流动。中继908可使用来自于网络的信令以知道如何复用或解复用来自于节点B902的每个流。该信令可嵌入流(例如,处理移动设备(流))内的帧中。
然而,如果节点B902使用对用户(流)适当地(proportionally)公平的调度算法,则调度器916可不考虑聚集流表示多个用户的事实或者中继908上的用户与直接节点B接入链路906上的用户的比。因此,节点B902可被更改为从中继908(或从RNC)接收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指示提供给中继自回程链路910的优先化和调度偏好(并适当地考虑了用户的记账(billing))。根据中继908上的移动设备(流)的数量或优先级,可以通过更改节点B调度器算法以偏置中继908来实现,其中,中继908的自回程通过中继节点B902。因此,为了有效、高性能操作的目的,远程节点B中继908的结构可以具有节点B的更改,但是在对性能、功能或效率进行折衷时,可在没有聚集或没有节点B改变的情况下来部署远程节点B中继908。在没有聚集的情况下,可以将每个用户(例如移动设备)的流映射到回程上的单独的MAC-d流,以便节点B调度器916不需要知道该流预定用于哪个用户(例如移动设备),以便调度该传输到中继908。
使用远程节点B中继908,存在用于聚集的至少两种可能的方法:(1)对节点B没有变化,或(2)对节点B有变化。在不对节点B进行变化的情况下,在该架构下,可通过将每个用户的每个流映射到单独的MAC-d流来实现聚集。远程节点B信令(RNS)服务可用于在远程节点B中继处建立控制信息,将MAC-d流映射到用户的流。然而,因为每移动设备的MAC-d 流的数量可能被限制(例如,限制为大约8个),这种做法只允许有限数量的聚集(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聚集的移动设备的集合,因为移动设备可以有多个流)。
通过对节点B进行变化,与对节点B没有变化的情况相比较,可实现更灵活的聚集。可选方案是节点B从处在同一MAC分组中的多个移动设备的流来聚集数据,并添加移动设备标识符(例如,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H-RNTI))以允许远程节点B中继解复用流。在另一方面,这包括改变MAC-hs头部以及改变节点B。
进一步地,至少在关于远程节点B中继的方面,需要对移动设备的很少(如果有的话)的更改,且对RNC的更改被限制,因为对于RNC以及所服务的移动设备,远程节点B中继表现为节点B。此外,可向远程节点B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提供有效的性能和QoS。另一优点是,从接口观点看,远程节点B中继表现为类似于节点B。有关的优点是,远程节点B中继具有不同的节点B身份,因而可适应E-911紧急服务。取决于是否使用(或不使用)聚集,结构对节点B还可以是透明的(不需要节点B更改)。进一步地,RNC更改可被封装到已受支持的公共协议堆栈的附加实例中。对节点B的更改是受限的或者根本没有修改,开销被限制或是最小的,以及RNC可高效和有效地控制远程节点B中继。
根据一些方面,远程节点B中继可包括操作性地耦合到(在内部或在外部)远程节点B中继的存储器。处理器可耦合到存储器并可配置为执行保留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存储器可保留指令,其涉及代表移动设备通过中间基站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以及使用第一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和第二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作为至少一个受服务流来操作。涉及通信的指令使用与无线网络控制器和中间基站之间使用的信令方法相同的信令方法。
根据一些方面,存储器保留另外的指令,其涉及接收作为单个流的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流和至少第二受服务流的数据,解复用作为单个流接收的数据,以及,将数据分别地发送到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流和所述至少第二受服务流。附加地或可选地,存储器保留另外的指令,其涉及从至少两个用户流接收数据,解复用该数据以产生聚集的数据,以及,将聚集 的数据发送到中间基站。
根据一些方面,远程节点B中继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其可操作性地连接到存储器)。处理器包括代表移动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一模块和作为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来操作的第二模块。处理器还包括将接收到的前往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的数据或将从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接收的数据进行复用和解复用的第三模块。
图11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空中接口协议及沿着从移动设备到超轻路由器中继的核心网络的路径的空中接口协议端点的示意图1100。根据一些方面,将中继称为超轻路由器中继(Super-Light Router Relay)。在这方面,在RNC和中继之间利用远程RNC协议(RRP),其对中间基站(或节点B)是透明的。在这方面,中继利用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服务器来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为移动设备服务。进一步地,中继利用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客户机来通过到节点B的无线回程链路连接到RNC。中继使用对节点B透明的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与RNC进行通信。进一步地,中继利用通过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传递的协调信息来映射无线回程链路和无线接入链路之间的数据流。
示出了核心网络(CN1102)、RNC1104、节点B1106、中继(超轻RNC中继1108)和移动设备1110(或用户设备(UE))。移动设备1110通过可以是无线链路的接入链路1112与中继1108进行通信。中继1108通过可以是无线链路的自回程链路1114与节点B 1106进行通信。节点B1106通过Iub1116与RNC1104进行通信,Iub1116可以是有线的或无线的。RNC1104通过Iu1118与CN进行通信。图12示出根据一个方面并将结合图11来讨论的超轻路由器中继和有关网络元件的协议结构1200。
根据这个方面,在主机RNC1104和中继1108之间存在超轻路由器中继1108(或超轻RNC中继)和远程RNC协议(RRP1120),它们对中间节点B1106透明的。
超轻路由器中继1108对于回程和接入链路域而言有高达至少第2层(通常是MAC1122和RLC1124)的空中接口协议,并因而可利用不同的介质和链路条件。RRP1120提供用于传输高层用户数据、控制信令并进行与主机RNC 1104的协调的有效方法,主机RNC 1104对中间节点B 1106是透明的。 
超轻路由器中继1108可通过在网络中的战略点(strategic point)处终止空中接口协议,使一些高层协议变化对中间节点的(例如中间节点B 1106)不可见或透明,并为中继1108所服务的移动设备1110管理分离的空中接口堆栈,来帮助克服障碍(上文所述)。后者也有性能优点,原因在于,例如存在每链路的RLC允许快速的每链路故障恢复。由多跳引起的增加的往返路程时间并结合高数据率可以在端到端RLC情况下引起明显的链路故障恢复延迟。使用双跳系统中的两个RLC,单独的RLC可独立地前移重传窗口并重新排序帧。此外,具有这些第2层协议(MAC 1122和RLC 1124)允许进行每流每链路每用户(例如,移动设备1110)的分割(segmentation)、串联(concatenation)、重传、按顺序地分发(in-sequence delivery)或不按顺序地分发(out-of-sequence delivery)、流控制和可能的加密。这允许在MAC帧层之上的在回程上聚集移动设备流的选项。此外,使用每链路的流控制,在中继的实现中可能更灵活(例如,可能需要较少的存储器,因为其可准确地逐流并总体地被管理)。
进一步地,通过在超轻路由器中继1108处终止这些低层协议,只需要传递高层信令(通常较低时间敏感性和较少的开销)。RRP 1120可实现该功能以及其它功能。
对于下文的讨论,将用于“充当移动设备的中继”(例如在自回程链路1114上)的中继堆栈称为中继的回程堆栈或“回程面”(“Backhaul face”)。将用于“充当服务小区的中继”的中继堆栈称为中继的接入堆栈或“接入面”(“Access face”)。
在接入面中,超轻中继(Super-Light Relay)1108具有用于在回程链路上操作的一个或多个UMTS堆栈,其中,它对常规节点B 1106表现为移动设备(或多个移动设备)。根据一个方面,那些堆栈每个都包括物理层1202、MAC 1204和RLC 1206层。在这些层的顶部,其具有用于与主机RNC 1104协调的远程RNC协议(RRP 1208)。超轻中继的接入堆栈包括下列功能:(1)中继节点B(PHY和MAC-hs/e)的功能,(2)中继无线资源控制(RRC服务器)的功能,(3)中继接入链路MAC和RLC的功能,以及(4)中继主机-RNC协调功能(HCF)的功能。
在回程面上,超轻中继具有其通过中继接入链路所服务的每个移动设备的UMTS堆栈。超轻中继的回程堆栈包括下列功能:(1)中继移动设备(PHY、MAC-hs/e、MAC和RLC以及RRC客户机)的功能,(2)中继远程RNC协议(RRP)的功能,以及(3)中继主机-RNC协调功能(HCF)的功能。
超轻中继的主机-RNC协调功能表现在这两个面上。它在影响回程面的主机RNC的RRC和接入面中的中继的RRC服务器之间协调。通常协调功能还实现在中继的面之间的中继内的映射和/或传输。它利用远程RNC协议来与主机RNC协调。
虽然从其它网络元件的观点看,超轻路由器中继1108可充当(并表现为)移动设备(或多个移动设备)或节点B或RNC,但实际上有差异。注意,在图11中,在接入面上,中继具有节点B协议以及一些RNC堆栈。然而,在回程面上,中继类似于移动设备堆栈,而不是节点B或RNC。还注意,在中继中至少有两个RRC组件(对每个面有一个或多个)。RRC和RLC回程面连接是在中间节点B的协议层之上,因而对该节点B是透明的。此外,移动设备1110不需要知道它由中继1108服务,因为对该移动设备堆栈没有变化。
超轻中继1108具有节点B的能力但也有RNC的一些能力。中继1108负责管理其自身的用于那些接入链路堆栈的无线资源(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RC))。因此,在回程面中存在客户机RRC(或多个客户机RRC)以及存在用于接入面的服务器RRC。然而,因为中继1108仅有一个节点B(其自身)的功能,接入链路的RNC功能被简单化(简化)。例如,不需要在中继RNC范围内的切换或用于回程协议的切换,原因在于节点B功能被并置在超轻中继1108中。中继1108也不需要与核心网络1102进行通信。因为RRP对主机节点B是透明的,与Iub有关的问题(例如私有Iub实现)是无实际意义的,即使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的业务被聚集在回程上也是如此。
因为超轻中继1108负责它所服务的移动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并处理测量控制和报告,它因此具有与那些移动设备的端到端RRC连接。这不同于对节点B的测量和报告,例如负载和热噪声提升 (Rise-over-Thermal,RoT)信息,该信息可由中继的节点B功能报告到所并置的中继“RNC”功能以及甚至通过新的远程RNC协议(RRP)报告到主机RNC。
根据一些方面,远程RNC协议(RRP)完成某些功能。首先,RRP在中继1108和主机RNC1104之间传输用户数据和/或高层用户控制信令。其次,RRP允许在中继RNC功能和主机RNC之间的协调(例如,对于HCF)。
根据一些方面,通过RRP传输的用户数据和高层用户控制信令可使用在UMTS中的RNC和核心网络之间使用的Iu接口,但通过无线协议传送。然而,这是不必要的,原因在于在路径中存在主机RNC,其可将通过RRP接收的信息封装到它用来连接到核心网络的Iu接口中。因此,不需要进一步嵌入(封装)用户数据和高层控制信令。然而,到该中继本身的控制信令可重新使用Iur(RNC间接口)或类Iur接口,但再次通过自回程部分的无线协议。因为主机RNC和中继都有RNC功能,这是一个解决方案并可被改进,因为中继“RNC”本身由主机RNC服务,因而部分地由其控制。
根据一些方面,超轻路由器中继1108还允许在回程上进行聚集或非聚集的灵活性。以下在协调的背景下进一步讨论这一点,因为聚集利用用于中继1108的额外信息来映射流。
根据一些方面,RRP允许在其控制下的(其为中继的无线回程服务)中间节点B1106的主机RNC的管理和管理其所具有的节点B功能的超轻中继1108之间的协调,以便为在中继1108上的移动设备服务。
协调功能具有一些组件。首先,中继1108映射(复用和解复用)业务流(例如在RLC处用于PDCP)以将回程上的流连接到前往移动设备的接入链路上的流。其次,它以比实际RNC之间潜在地更广的能力来处理前往中继1108和离开中继1108的切换的协调。第三,它负责测量和向主机RNC1104报告。这些服务由RRP消息支持。
根据一些方面,提供了映射(聚集和非聚集)。为了实现回程流和接入流之间的映射,中继1108还应协调接入链路的优先化和QoS与主机RNC对回程进行的优先化和QoS。该方案的优点在于,中继1108有独立于回程而管理其自己的到移动设备的RLC和MAC层流的灵活性。中继1108只需要知道什么高层连接映射到哪个移动设备(或移动设备流),以便它可在回程和接入堆栈之间传输数据。中继1108还可使用来自主机RNC1104的优先化信令来优先化和/或调度其移动设备。主机-RNC1104另一方面应通过中间(主机)节点B1106来控制提供给目的地为中继1108的流的优先级和/或调度。
当在在回程上存在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和中继所充当的移动设备实例之间(以及在前往那些移动设备的单个流之间)的一对一关系时,这种情况在本文称为“非聚集”。在非聚集模式中,中继为它所服务的每个移动设备充当一个移动设备,或者甚至充当用于控制前往其本身而不是移动设备的信令的一个额外移动设备。然而,可提供用于该中继和主机-RNC的灵活性,以通过合并用于不同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的相等优先的流或通过让中继充当比它所服务的移动设备的数量少的移动设备(或甚至只作为一个移动设备),来在回程链路上聚集用户数据和信令,这称为“聚集”。聚集可提供“干线效率(trunking efficiency)”,其在用户同时活跃(例如,具有交叠的脉冲串的或有全传输缓冲器的移动设备)时潜在地获得。
使用非聚集,一种选择是使中继充当多个移动设备或具有对预定用于其自身的控制消息的独立的流(与移动设备相对)。这可重新使用相对QoS优先级水平,但可能需要RNC降低设置在中间节点B上的标准优先级水平,来为RNC到中继(RNC-to-Relay)信令的一个更高的优先级腾出空间。对于接入链路,这些降低的优先级水平可接着通过中继向上转换一个优先级水平。使用聚集,回程可分成N个流,其中N是前往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的流的优先级水平的并集(union)的基数(cardinality)。中继可接着从那些N个流中的每个流提取每移动设备消息,并通过接入链路分发到相应的移动设备流。例如,来自所有移动设备的具有优先级x的所有流被聚集成在回程上的具有优先级x的一个流。再次,中继1108和主机RNC1104交换正确的映射信息,并潜在地交换优先级转换表。
为了使用路由器中继1108实现聚集,存在至少三个可选方案,其为:(1)没有对节点B的变化,(2)有对节点B的变化,以及(3)没有对节点B的变化/来自RNC的支持。对于第一可选方案,在不对节点B进行变化的情况下,在该架构中可实现的单向聚集是将每个用户的每个流映射到独立的MAC-d流。RRP可用于在路由器中继处建立控制信息,将MAC-d 流映射到用户的流。然而,因为每移动设备的MAC-d流的数量可能被限制(例如,限制为大约8个),这可允许只有有限数量的聚集(例如两个或三个聚集的移动设备的组)。
对于第二个可选方案,通过对节点B进行变化,与对节点B没有变化的情况(第一个可选方案)比较可实现更灵活的聚集。可选方案可以是节点B从同一MAC分组中的多个移动设备的流聚集数据,并添加移动设备标识符(例如H-RNTI)以允许远程节点B中继解复用下行链路流并复用上行链路流。在一个方面,该可选方案包括对MAC-hs头部的变化以识别最终目标和对节点B的相应变化以产生头部。
用于在路由器中继情况下进行聚集的第三个可选方案可以是RNC将不同移动设备的相同QoS的流映射到相同的MAC-d流。作为实例,第一移动设备具有分别具有QoS优先级1和2的流f11和f12。此外,第一移动设备有分别具有QoS优先级1和2的流f21和f22。现在,RNC可建立携带f11和f21的MAC-d流以及携带f12和f22的另一MAC-d流。对于该实例,f11和f21每个都有100kbps的被保证的速率的QoS要求。因此,RNC可使用200kbps的QoS要求来建立合并的MAC-d流。然而,这不阻止这两个流中的一个使用全部200kbps。为了防止这一点,RNC可运行一些令牌桶过滤器(token bucket filter)来将每个用户的速率限制到100kbps,然而,当系统带宽空闲时,这将阻止用户获得多于100kbps。在RNC处,针对业务成形/修正(traffic shaping/policing)使用更复杂的算法,例如这些问题可能被统计地处理。而且,RNC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只聚集同一MAC-d流中的某些类型的QoS流(其可更容易地被修正/成形)。因此,本选择不需要对节点B的变化,而需要来自RNC的以复杂的成形/管制形式的支持,以适当地控制共享同一MAC-d流的多个流。
因为路由器中继考虑MAC之上的层(例如RLC/PDCP),用户的解复用可在高层例如RLC(或PDCP)完成。注意,本选择在中继严格地作为节点B运行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中继不考虑MAC之上的层。
所公开的方面的优点在于移动设备业务流容易在回程上聚集,虽然聚集不是要求的。在这方面,节点B可不更改,原因是知晓该中继的RNC可 协调对由中间节点B和中继服务的移动设备的中间节点B优先化以及调度。RNC甚至可使用RLC的流控制机制来在节点B处管理队列。
在聚集的方面,移动设备业务可聚集在回程链路上。换句话说,取代了中继充当其所服务的每个移动设备的一个移动设备(或每个移动设备接入链路流的一个回程流)的做法,中继到节点B的链路或者中继到RNC的链路可合并成一个连接或流。在这里,节点B不必复用和解复用,因为其在RNC和中继端点处完成。
图13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自回程聚集的示意图1300。所包括的是通过可以是无线链路的节点B接入链路1308来与第一组移动设备1306进行通信的RNC1302和节点B1304。第二子组的移动设备1310通过可以是无线链路的中继接入链路1314与远程节点中继进行通信。远程节点B中继1312通过可以是无线链路的自回程链路1316与节点B1304进行通信。
RNC1302和中继1312可以可选地使用多个流或“中继移动设备”身份。当没有中继1312所服务的(活跃的)移动设备1310相应于管道(pipe)的特征或相应于优先化另一管道时,RNC1302可使流或身份的子组为不活跃的或成为空闲的。因为RNC1302在低MAC-hs/e层具有对节点B1304的控制,RNC1302可紧密地协调自回程聚集的链路与中继接入链路的中继处理。此外,因为中继1312具有在一般节点B1304之上的层(例如,RLC),它可在MAC协议层处或MAC协议层之上聚集,从而获得潜在地较高效率(例如干线)增益。
图14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每优先级流的自回程聚集的示意图1400。在参考图13讨论的情况下,或在非聚集的情况下,从中间阶段B的观点看,中继1312可充当多个移动设备。因此,中继1312可在多个信道上被同时调度。中继1312因此可具有多个“移动设备”身份(H-RNTI和E-RNTI)。中继1312可扫描多个HS-SCCH并监视多个H-RNTI分配(以及类似地监视使用E-RNTI的上行链路)。与常规(无中继)移动设备比较,中继1312还可具有较好的解调或解码处理能力。
根据一些方面,中继和常规节点B(不管它是否是主机节点B)之间的切换在一些方面与RNC间切换类似,但在多种方式上不同。因为RNC托管(host)超轻中继,它可使用RRP上的流控制来减少切换中继。这可通过在中继处控制缓冲器来执行,以腾空缓冲器,保持缓冲器小,或一旦确定或预测了对切换的需要就在较早的时刻协调双向分配(bi-casting)(其本身是第二方)。因此,切换操作时间可提前(较早),且中断和延迟可减到最少。此外,漂移-RNC(drift-RNC)概念可用于支持中继“RNC”和主机之间的软切换。因为Iur接口已经具有这些能力,它可在无线回程上使用。
还应注意,漂移-RNC概念甚至可与聚集一起使用,因为聚集的回程可将软解码的比特从移动设备传输(绕过在中继处的高层)传送到网络中的组合点。
等待时间(latency)可以是针对切换考虑的另一因素。即使对于连接到中继的移动设备可能有多跳,如果对移动设备有调度优点,该移动设备被提供对在回程上的中继的良好的几何结构或链路条件以及在中继接入链路上的优先化,则相对于如果该移动设备由节点B直接服务的情况,对该移动设备也可能有较少的等待时间。因此,在RRP上传递此类信息并在切换决策中考虑等待时间可能是有益的。
根据一些方面,当移动设备由中继服务时,存在至少四种测量和报告情况(context):(1)在移动设备和中继之间;(2)在常规(中间)节点B和主机RNC之间;(3)在充当移动设备的中继和主机RNC之间;以及(4)在超轻中继“RNC”和主机RNC之间。
情况(1)和(3)包括的内容例如,导频强度测量(Ec/Io等)或事件触发器。情况(1)相应于接入链路,而情况(3)相应于回程链路。情况(2)和(4)包括的内容例如RoT、负载和节点B与中继“节点B”处的其它状况。
在此,(4)通过RRP进行。因此,RRP(以及中继和RNC协调功能)应支持关于(2)(以及可能(3),虽然那可能是冗余的和不必要的,因为源是开始的中继)的信息从RNC到中继的交换或关于(4)的信息从中继到RNC的交换(或两者)。当移动设备由中继服务时,中继因此可以具有确定切换是否应出现的所有必要的信息。相反,当移动设备由常规节点B服务时,RNC可以具有确定切换是否应出现的所有必要的信息。
根据一些方面,主机-RNC具有在其堆栈中的对应的RRP以及如下功能:协调用于将中继用作移动设备(或多个移动设备)的资源的本地RRC 管理与中继(例如,通过RRP)的管理。主机-RNC负责管理回程(Iub)和无线回程(节点B)资源。主机-RNC通过那些链路将用户数据路由到流中。主机-RNC记录该映射并向超轻路由器中继通知该映射以及相关的优先级和/或QoS参数,以便中继可提取这些流并将它们映射到其自己的RRC受控流中。
根据一些方面,软切换被支持。主机-RNC应使用中继来协调切换,并可使用充当漂移-RNC的中继来支持下行链路软交换。在这种模式中,低层帧被带回到主机-RNC中的堆栈并通过RRP传输到中继,其中接入面高层被绕过,且低层帧被传输到目标移动设备。这应被及时协调,所以主机-RNC应为中继提供行动时间(时隙)(或被同步化)以传输帧,并为到达该中继的帧预先充足地提供帧。因此,节点B和中继大约同时(在搜索窗内)传输帧,且移动设备可处于软交换中。
对于上行链路软切换,接收到的低层帧绕过中继(或RNC)高层,并被转发到主RNC(主机RNC或超轻中继RNC),其中合并被完成且帧接着由高层处理。由于在RRP上的延迟,缓冲器可能必须较大,且由于回程额外延迟中的变化,抖动可能较高。
一个可选方案是限制软切换,以便移动设备可与常规节点B或者与中继处在软切换中,但不与这些的混合处于软切换中。这可用于针对软切换帧来控制抖动或延迟变化。可选地,对当前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可不允许软切换。然而,注意,在节点B之间有中继切换以及甚至潜在地处于软切换中可能是有利的,即使是中继服务的移动设备不是如此。
这个方面的另一优点在于,路由器中继具有不同的节点B身份和甚至RNC功能,这些功能因此可适应E-911紧急服务。此外,因为中继的RNC信令功能与节点B功能并置,中继可控制发送到与其相关联的移动设备的信令信息,且该信令可由该移动设备用于定位技术,例如三边测量。如果中继是移动的并具有GPS定位技术,则所有相关联的移动设备可受益于此,如果该中继可确定其自身位置并更新基于网络的设备,该设备根据节点B(和中继)发射的信号(例如导频)和节点B(和中继)位置的移动设备测量来计算位置。
根据一些方面,超轻路由器中继可包括操作性地耦合到(在内部或在 外部)到超轻路由器中继的存储器。处理器可耦合到存储器并可配置为执行保留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存储器可保留指令,其涉及: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为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服务、连接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以及使用对中间基站透明的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存储器还可保留指令,其涉及:使用通过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传递的协调信息来映射无线回程链路和无线接入链路之间的数据流。涉及为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服务的指令可使用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服务器。根据一些方面,这些指令涉及:使用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客户机来连接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连接,且该连接是通过前往中间基站的无线回程链路的。
根据一些方面,存储器保留另外的指令,其涉及:在回程链路上聚集前往受服务的移动设备的连接以及另一连接,并且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交换信息以将用于连接的非聚集的接入链路映射到聚集的回程链路。根据一些方面,存储器保留另外的指令,其涉及:禁止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处于软切换中以及禁止基站所服务的移动设备处于与中继的软切换中。
根据一些方面,超轻路由器中继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性地连接到存储器)。处理器包括使用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服务器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为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服务的第一模块。处理器还包括使用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客户机通过到中间基站的无线回程链路连接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的第二模块。进一步地,处理器包括使用对中间基站透明的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的第三模块。在处理器中还包括使用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传递的协调信息来映射无线回程链路和无线接入链路之间的数据流的第四模块。
图15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具有IP中继的示意图1500。根据一些方面,当移动设备在中继上时利用具有中继自回程IP的中继网关,而当移动设备不在中继上时利用通过协议(pass-through protocol)。进一步地,利用使用基站协议作为基站与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并使用移动设备协议作为移动设备与中间基站(节点B)进行通信的中继。中继具有中继自回程IP,以透明地越过一个或多个中间网络元件将数据传送到移动设备或从移动设备传送出 来或将数据传送到中继网关或从中继网关传送出来。
示出了核心网络元件1502、RNC1504、节点B1506、IP中继1508和移动设备1510。根据一些方面,通过使用IP中继和战略中继网关(RGW)减轻了上面讨论的问题。IP中继具有节点B及RNC协议和功能,以为最终用户(例如移动设备)或随后的中继服务。IP中继还具有移动设备协议和功能,以连接到中继B或其它中继。IP中继还有至少包括IP的高层协议。该IP层将称为中继自回程IP(或RSB-IP)并在最终用户的IP层之下、但在任何底层回程层(包括回程UDP/IP或ATM层)之上。战略中继网关是IP中继的对应物。下文描述战略中继网关(RGW)的三个一般方面(和各种子选项)。RGW与这些IP中继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甚至一跳、两跳或多于两跳的多跳序列中的一个或多个IP中继一起工作。这些方面将以IP中继开始来详细描述,且后面是战略中继网关(RGW)的实施方式。
IP中继1508有至少两个协议“面”(堆栈):自回程面和接入面。对每个面可能有此类堆栈的多个实例(例如,对IP中继1508所服务的每个移动设备1510有一个接入面实例),但为了解释的目地,将一般地讨论这些面。
自回程面由类移动设备的物理层(PHY)或媒体访问层(MAC)协议组成,以连接到节点B1506和RNC1504。然而,在那些第1层和第2层协议的顶部上,IP中继1508有至少一个中继自回程IP(或RSB-IP)并且还有在其上的UDP和GTP。该IP层类似于(或相同于)移动设备(最终用户)IP协议,且就中间节点B1506或RNC1504而论,它无法与移动设备相分辨。然而,其不是最终用户(移动设备)的IP协议,而更确切地作为数据有效载荷来传送移动设备IP。
接入面由足以为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服务的RNC以及节点B协议和功能(或其部分方面)组成。从移动设备观点看,IP中继1508表现为节点B。在图15中示出这些协议方面,其中核心网络被抽象化以专注于接入层(access stratum)范围中的节点。
如所述,中继自回程IP(或RSB-IP)对节点B1506和RNC1504是透明的,因为它在那些网络元件的协议处理之上。因此,IP中继1508通常对RNC1504和节点B1506是透明的,因为它通常表现为移动设备。
移动设备IP协议(或无论用户正使用的什么应用协议)在中继的自回 程IP协议之上。中继的自回程IP(和UDP、GTP)协议越过RNC1504和节点B1506将移动设备IP数据传送到移动设备1510并从移动设备1510传送出来。然而,注意,两个IP协议(一个嵌入另一内)继续进入核心网络1502中。这与在链中没有中继且只有移动设备的IP协议继续进入核心网络1502(一般前往GPRS网关支持节点(GGSN))的情况相反,这在图16中示出。参考图15,底层中继自回程IP是对移动设备(IP)到达核心网络1502并从核心网络1502出来的传输。
因为底层中继自回程IP仅仅是为了透明地越过中间节点来传输的这个目的(中继表现为如同它是最终用户),在网络一侧中应该有IP中继的对应功能。战略中继网关(RGW)解决了该问题。
对战略中继网关(RGW)有至少三个方面。这些不同的方面涉及解决IP路由问题。路由问题是不同操作中的一个,取决于移动设备是否在中继上或不在中继上。然而,从中间节点观点看,通常中继网关作为转发器(中继器)和作为受服务的“移动设备”来协调IP中继的操作。这可包括不仅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的通信的协调而且包括辅助功能(例如位置确定)的协调。
一个观点是该路由问题是由于在节点B或RNC中缺乏IP。在这些节点中没有路由的情况下,没有将来自(1)不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的分组和来自于(2)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的分组进行区分并路由这些分组的路由器。同时,应减小对最终用户设备(UE)、RNC和节点B以及核心网络元件的变化。
图17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没有中继的基线架构1700的示意图。示出了移动设备1702、节点B1704、RNC1706、SGSN1708和GGSN1710。如果在中继上没有移动设备,该架构可能就足够了,因为所有的应用层IP协议1712、1714在移动设备和GGSN IP之间。
图18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具有在IP中继上的所有移动设备的架构1800,而图19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具有在中继上的所有移动设备的协议端点的示意性架构1900。类似于以上附图,示出了移动设备1702、节点B1704、RNC1706、SGSN1708和GGSN1710。在这种情况下,战略中继网关(RGW1802)可插在RNC1706和SGSN1708之间作为在IP中继1804处插入的 中继自回程IP层的对应物。在此,中继自回程IP1806、1808处在IP中继1804和战略中继网关(RGW1802)之间。该中继自回程IP在这些点之间传送应用IP,以便节点B1704和RNC1706不需要特别的更改来处理IP中继(因为它表现为移动设备)。最后,从移动设备1702到GGSN1710的应用IP连接被维持,而不需要更改SGSN1708、GGSN1710和移动设备1702,因为那些元件看到应用IP(在没有中继自回程IP回卷(wrapping)的情况下)。
然而,通过比较图17和图18,显然地,路由(通过或不通过RGW)将取决于移动设备是否在IP中继上。RNC和SGSN还没有此能力。虽然新到(下行链路(DL))业务可从在核心网络内或外的不同点被路由,外发的(上行(UL))业务通过节点B和RNC前进。在此,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三个可选方案(例如,使用相同的网络设计同时为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和不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服务)。
支持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和不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的三个方面是:(1)中继无中继网关(Relay Non-Relay Gateway)(例如,在RNC和GGSN之间的能够支持无中继移动设备的中继网关),(2)中继接入网关(例如,更改的RNC),能够通过RNC和GGSN之间的中继网关来路由中继UE业务或绕过中继网关来进行无中继UE业务,以及(3)中继核心网关(例如,通过IP连接而连接到GGSN的中继网关)。
图20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中继无中继网关的示意图。示出了两个移动设备2002、2004和中继2006。还包括节点B2008、RNC2010、RGW2012、SGSN2014和GGSN2016。中继无中继网关为中继上的移动设备和不在移动设备上的中继处理移动设备业务,如名称暗示的。对于来自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的上行链路业务,中继无中继网关根据中继自回程IP(或在多中继跳的情况下,根据其中的多个嵌入分组)去嵌入(de-embed)最终用户IP2018,并将最终用户IP分组2020转发到核心网络。对于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的下行链路业务,中继无中继网关将最终用户IP分组嵌入中继自回程IP(或在多中继跳的情况下,嵌入到其中的多个嵌入分组)中,并通过RNC2010和节点B2008将其转发到第一IP中继。从核心网络观点看,从RGW2012向前(onward),中继移动设备因而表现为与无中继移动设备相 同。注意,中继自回程IP端点2022、2024如何在IP中继2006和RGW2012处终止。
该架构2000的优点在于,可减轻对其它节点的变化(包括移动设备、节点B、RNC、SGSN、GGSN等)。然而,所有分组通过网关传递,因而可经受上升到一个协议面(解码)并下降到另一协议面(编码)的额外的处理延迟。因此,即使不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也有其通过RGW2012传递的业务并经受那些相关的延迟。该链路称为“Iu”接口,其可以是时间敏感的,且该链路可能不能容忍额外的延迟。
图21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中继无中继网关架构2100的协议。注意,不是仅对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而是对所有的移动设备,RNC2010和SGSN2102之间的Iu连接由RGW2012分成两个链路。
图22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中继无中继网关突发(Break-Out)的表示2200。如上所述,核心网络面的可选方案是将新到的和/或外发的业务路由到不同的SGSN2202、GGSN2204,或甚至在对如图21所示的中继移动设备在2206示出的RGW中包括SGSN、GGSN功能。然而,该“突发”概念没有避免等待时间问题。
现在参考图23,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中继接入网关的示意图2300。中继接入网关2012只为中继上的移动设备处理业务。这通过更改RNC2010以通过RGW2302路由中继移动设备业务并对无中继移动设备绕过RGW2320来实现。通常,这可通过添加具有到RNC2010的路由的IP层来进行。RGW2302可由IP中继2006寻址并通过RNC2010路由到那里,而其它IP地址绕过RGW2302。
一个可选方案(图23所示)是在RNC2010处终止中继自回程IP(因为无论如何IP层被添加在该处)。图24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中继接入网关协议的架构2400,而图25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中继接入网关突发2500。这些方面包括将中继自回程IP延续到RGW2502。在这种情况下,两个IP面都在RNC2010处(例如,接收和发送IP)。
中继接入网关的优点是无中继移动电话不遭受很多额外的延迟。然而,由于RNC中的IP层,仍然有额外的延迟,该RNC为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和不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路由业务。然而,与上文的中继无中继网关设计 相比较,没有插入的具有所有的Iu堆栈协议的额外Iu元件。中继接入网关的另一优点是不需要对核心网络、移动设备或节点B的更改。然而,存在对RNC2010的更改。
图26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针对RGW的中继核心网关的网络设计2600。该图也参考图27和图28来讨论,图27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从协议观点看的中继核心网关协议2700,而图28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中继核心网关突发2800。中继核心网关2802位于接入层范围之外,在某种意义上在GGSN之外。因为GGSN具有IP,它可路由IP分组。因此,RGW2802可通过IP连接(甚至通过普通IP网络如互联网)直接或间接连接到GGSN。IP中继2006作为移动设备由UTRAN处理。IP中继2006的IP业务传输嵌入其内的最终用户业务,但其对节点B2008、RNC2010、SGSN和甚至GGSN是透明的。因为IP中继2006可寻址IP RGW,只有中继移动设备业务转到RGW2502。上行链路最终用户IP业务由RGW2502根据中继自回程IP来进行去嵌入,并转发回GGSN,好像来自另一RNC/SGSN一样。下行链路最终用户IP被嵌入到中继自回程IP中并转发回GGSN用于传输到IP中继。IP中继去嵌入最终用户IP并转发到移动设备。
应注意,RGW2502可以可选地连接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GGSN,因为处理外部网络连接的GGSN可不同于处理中继和移动设备的GGSN。换句话说,中继自回程IP连接通过一个GGSN2702,并被路由出前往RGW2502,接着返回到不同的GGSN2702,以从UTRAN路由出到目的网络(例如,目的服务器或VoIP呼叫的第二方)。
图27的方面还有一些优点。首先,RNC、节点B、SGSN、GGSN和移动设备不一定必须被更改。其次,不在中继上的移动设备不引起额外的延迟,因为中继GW不施加在那些移动设备的连接路径上。
在可选的方面,中继GW对GGSN表现为用于分发或接受最终用户IP数据的SGSN或RNC,而同时中继GW对GGSN表现为分发或接受中继自回程IP数据的另一(或同一)SGSN或RNC,好像它是移动设备一样。换句话说,移动设备可实质上与RGW而不是移动设备所处于的实际RNC和节点B相关联(好像它是RNC和节点B一样)。RGW与IP中继连接,但IP中继可被作为实际节点B和RNC上的移动设备来处理。IP中继接着处 理分组从该点向外(到移动设备)的路由。根据一些方面,突发可选方案可减轻循环回GGSN的等待时间,且处理可从核心网络被卸载(off-load)。
根据一些方面,利用聚集。聚集包括对多个最终用户移动设备的业务(对于下行链路、上行链路或两者)使用IP中继和中继网关之间的连接。对于下行链路,中继网关将用户业务复用成到IP中继的一个(或多个)流,其中IP中继解复用并发送单个的用户数据到移动设备。对于上行链路,IP中继从单个的移动设备接收数据,将用户业务复用成到IP中继的一个(或多个)流,其中中继网关解复用。IP中继和中继网关不一定需要聚集或将所有的用户聚集成一个流。它们可聚集用户的组或越过用户的流的组,例如具有相似QoS要求的用户或具有相似QoS要求的用户流。此外,它们可统计地在预先分配的聚集流连接(具有预先配置的QoS设置)上进行聚集,因而统计地避免由一个用户使用所有(或几乎所有)的资源,并减小连接一些设置时间(对于越过节点B、RNC、SGSN等的聚集流)。
根据一些方面,IP中继可包括操作性地耦合到(在内部或在外部)IP中继的存储器。处理器可耦合到存储器并可配置为执行保留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存储器可保留指令,其涉及:利用基站协议以作为基站与受服务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并利用移动设备协议以作为移动设备与中间基站进行通信。存储器还可保留指令,其涉及:透明地越过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传送数据。
根据一些方面,中继网关连接到第一支持节点。前往或来自于移动设备的数据通过中继自回程互联网协议传递到中继网关或从中继网关传递出来。中继自回程互联网协议透明地越过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将数据传送到移动设备或从移动设备传送出来并将数据传送到中继网关或从中继网关传送出来。根据一些方面,将中继网关连接到第二支持节点,其中,前往或来自于该移动设备的数据通过第二支持节点传递到中继网关或从中继网关传递出来。
根据一些方面,IP中继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操作性地连接到存储器)。处理器包括:使用基站协议作为基站与受服务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并使用移动设备协议作为移动设备与中间基站进行通信的第一模块。处理器还包括:透明地越过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来传送数据的第二模块。
考虑到上文示出和描述的示例性系统,参考不同的流程图可更好地理解可根据所公开的主题实现的方法。虽然为了解释的简单的目的,方法被显示和描述为一系列的方框,应理解和认识到,所请求保护的主题并不受方框的数量或顺序限制,因为一些方框可以与本文所示和所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和/或实质上与其它方框同时进行。而且,并不需要所有示出的方框以实现本文所述的方法。应认识到,与方框相关联的功能可由软件、硬件、其组合或任何其它适当的模块(例如,设备、系统、过程、组件)来实现。此外,应进一步认识到,在整个说明书中公开的方法能够储存在一件制品上,以便于将此类方法输送和转移到各种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和认识到,方法可以可选地被表示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状态或事件,例如状态图。进一步地,本文公开的各种方法可包括使用执行储存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处理器来实现方法。
图29示出用于在多跳通信网络中路由数据的方法2900。方法2900可由中继执行。本文公开的中继提供了一些优点。例如,可提供没有有线回程安装的和/或低维护成本的中继。中继可以是固定的、便携式的或移动的。与移动设备比较,中继可以有更好的天线。进一步地,中继可具有对移动设备和/或节点B透明的架构。高层中继可以与位置定位(和E911)三边测量兼容,并有可能提高位置定位(和E911)三边测量。此外,FDD中继与多载波HSPA+兼容和/或通过多载波HSPA+更便利。
方法2900在2902处通过中间基站代表移动设备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而开始。该通信可以使用与无线网络控制器和中间基站之间使用的信令方法相同的信令方法。
方法2900在2904处通过作为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操作而继续。该操作可包括使用第一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用于中继和中间基站之间的自回程链路。根据一些方面,自回程链路可以是无线的。此外,中继可充当代表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该操作还可包括使用第二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用于到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的无线接入链路。
根据一些方面,方法2900可在2906处继续,其中,为所述至少一个服务移动设备和至少第二受服务移动设备(或多个流)接收数据。该数据 可从中间基站接收。该数据可作为单个流被接收。在2908,作为单个流接收的该数据被解复用。在2910,该数据单独地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和所述至少第二受服务移动设备。
此外或可选的,当从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和至少第二受服务移动设备(或从多个流)接收数据时,方法2900可在2912处继续。在2914,数据被复用以产生聚集的数据。聚集的数据在2916被传输到中间节点。传输聚集的数据可包括充当一个移动设备(或充当一个用户流)。
根据一些方面,无线网络控制器和中间基站可利用第一回程通信协议。无线网络控制器可包括第一回程协议之上的用于与中间基站进行通信的第二回程协议。第二回程可嵌入在第一回程协议的数据传输中并可在中继处而不是在中间基站处终止。
根据一些方面,中继包含节点B协议(用于回程链路的客户机和用于到移动设备的接入链路的服务器实例)。中继还可包含RNC接口功能,类似于节点B,但具有关于流映射和/或中继的区别以及根据可选方面的协调。
根据一些方面,方法2900可包括在包含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执行不同方面的代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第一组代码,用于使计算机代表移动设备通过中间基站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包括第二组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机使用第一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和第二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作为至少一个受服务流操作。
根据一些方面,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第三组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机为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流和至少第二受服务流接收作为单个流的数据,以及,第四组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机解复用作为单个流接收的数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包括第五组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机将数据单独地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流和至少第二受服务流。
根据一些方面,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用于使所述计算机从至少两个用户流接收数据的第三组代码。还包括用于使所述计算机复用数据以产生聚集的数据的第四组代码和用于使所述计算机将聚集的数据传送到所述中间基站的第五组代码。
图30示出用于在多跳通信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方法3000。方法3000可 由基站执行。方法3000在3002开始,其使用第一回程通信协议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以及使用第二回程通信协议与中继进行通信。第一回程通信协议可包括中继和无线网络控制器之间的数据(或信令)。方法3000在3004继续,其中,根据包括在第一回程通信协议中的信息在第二回程通信协议上转发用于中继的数据(或产生信令)(反之亦然)。根据一些方面,所述中间基站是无线网络控制器的中间代理。
根据一些方面,方法3000在3006继续,其中,将前往所述中继的传输的优先级确定为根据该中继所服务的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的优先级或者该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的数量。例如,中继支持三个移动设备,且存在直接向节点B(其托管该中继)进行报告的额外的三个移动设备。因此,总共有六个移动设备。节点B可能不知道有中继,并可能将该中继作为移动设备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节点B认为只有四个移动设备,而不是六个)。因此,该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将不被同等地服务,因为当中继应有一半优先级时,它只接收优先级的四分之一(因为存在中继所服务的三个移动设备和节点B所服务的三个移动设备)。为了克服这一点,可相对于中继正服务的移动设备的数量使用较高优先级来处理中继。根据一些方面,该优先级可由RNC设置。根据其它方面,中继对其流可能有不同的优先级,因此,中继可按比例获得更多的服务。根据一些方面,中间基站根据中继的优先级来执行调度,这可基于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的数量。
此外或可选地,在3008,无线通信技术可由中间基站利用来与多跳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根据一些方面,可利用不同的通信,其中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用于与多跳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而第二无线通信技术用于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根据一些方面,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是从移动设备到中继的HSPA以及从中继到节点B的HSPA,且微波可用于传输到RNC。然而,应理解,其它无线通信技术可用于所公开的方面,且两个或多个无线通信技术可用在单个网络中。
图31示出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数据的方法3100。方法3100可由中继执行。方法3100在3102开始,其中,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为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服务。为所述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服务可包括使用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服务器。
方法3100在3104继续,其中,使用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客户机来连接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该连接可通过前往中间基站的无线回程链路。根据一些方面,(接入和/或回程)链路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包括无线链路控制协议,无线链路控制协议包括流控制。
在3106,方法3100使用对中间基站透明的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在3108,数据流被映射在无线回程链路和无线接入链路之间。使用通过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传递的协调信息来执行该映射。
根据一些方面,方法3100在3110继续,其中,在回程链路上将前往受服务移动设备的连接与另一连接进行聚集。在3112,使用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来交换信息,以将用于连接的非聚集的接入链路映射到聚集的回程链路。
根据一些方面,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可管理用于回程链路的无线资源控制。这可包括对中间基站调度的优先化。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可将优先化传递到中继。进一步地,中继可管理无线资源控制,包括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所使用的优先化相一致的针对调度接入链路的优先化。
根据一些方面,中继状况的测量报告(和控制)被传递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确定移动设备是否应从基站(不一定是中间基站)切换到中继(反之亦然)。
根据一些方面,由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所控制的无线资源的状况的测量报告(和控制)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传递到中继。中继确定移动设备是否应从基站(不一定是中间基站)切换到中继(反之亦然)。
根据一些方面,方法3100包括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接收在被(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转发到基站(不一定是中间基站)的那些帧之前的低层(MAC)帧。在这种情况下,方法3100包括绕过高层并实质上与基站同时传输低层(MAC)帧(反之亦然)。
根据一些方面,在对于移动设备从中继切换出来的预期中,无线网络控制器通过与中继通信,在中继处减小移动设备数据的缓冲器(或窗口)的尺寸,从而减轻了切换延迟(或中断)。根据一些方面,缓冲器控制通过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器协议进行通信,且缓冲器是无线链路控制流控制的缓 冲器。
此外或可选地,方法3100包括:禁止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处于软切换中以及禁止常规基站所服务的移动设备处于与中继的软切换中。根据一些方面,方法3100包括:禁止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处于与另一常规基站而不是另一中继的软切换中。根据一些方面,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可限制软切换。
根据一些方面,方法3100可包括在包含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执行不同方面的代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用于使计算机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为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服务的第一组代码,其中该服务包括使用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服务器。还可包括第二组代码,其用于使所述计算机使用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客户机来连接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其中,该连接通过前往中间基站的无线回程链路。进一步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第三组代码,其用于使所述计算机使用对中间基站透明的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还可包括第四组代码,其用于使所述计算机使用通过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传递的协调信息来在无线回程链路和无线接入链路之间映射数据流。
图32示出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经中继的数据的方法3200。方法3200可由中继执行。方法3200在3202开始,其中,使用基站协议作为基站与受服务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在3204,使用移动设备协议与中间基站进行通信(作为移动设备)。在3206,数据透明地越过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被传送。中继可具有中继自回程互联网协议以透明地越过一个或多个中间网络元件将数据传送到移动设备或从移动设备传送出来或将数据传送到中继网关或从中继网关传送出来。
根据一些方面,多跳蜂窝通信网络包括中继网关,其当移动设备在中继上时使用中继自回程互联网协议而当移动设备不在中继上时使用通过协议。中继网关可连接在无线网络控制器和支持节点之间。前往或来自于连接到中继的移动设备的数据可通过中继自回程互联网协议传递到中继网关或从中继网关传递出来。前往或来自于未连接到中继的移动设备的数据可 在没有中继自回程互联网协议的情况下传递到中继网关或从中继网关传递出来。
根据一些方面,提供了具有协议的中继网关,这些协议用于经由中间基站由中继来协调移动设备通信,其中,中继网关仅处理由中继服务的移动终端的数据。中继网关可连接到第一支持节点,且前往或来自连接到该中继的移动设备的数据可通过中继自回程互联网协议传递到中继网关或从中继网关传递出来。中继网关可连接到第二支持节点,且前往或来自连接到该中继的移动设备的数据可由第二支持节点传递到目的地或从目的地传递出来。根据一些方面,第一支持节点与第二支持节点相同。
根据一些方面,中继网关连接第一支持节点,且前往或来自连接到该中继的移动设备的数据可由无线网络控制器传递到中继网关或从中继网关传递出来。如果移动设备由该中继服务,则无线网络控制器将数据路由到中继网关,中继网关连接第二支持节点,前往到或来自连接到该中继的移动设备的数据可由第二支持节点传递到目的地或从目的地传递出来。根据一些方面,第一支持节点与第二支持节点相同。
根据一些方面,方法3200可包括在包含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执行不同方面的代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用于使计算机作为基站使用基站协议进行通信并作为移动设备使用移动设备协议进行通信的第一组代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包括用于使所述计算机透明地越过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来中继数据的第二组代码。
参考图33,其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便于在多跳通信网络中路由数据的示例性系统3300。系统3300可至少部分地存在于中继内并被表示为包括功能方框,功能方框可以是表示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的功能方框。
系统3300包括可单独地或联合起作用的电子组件的逻辑组3302。逻辑组3302包括用于通过中间基站代表移动设备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的电子组件3304。电子组件3304可使用与无线网络控制器和中间基站之间使用的信令方法相同的信令方法。
逻辑组3302还包括作为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操作的电子组件 3306。电子组件3306可使用第一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用于中继和中间基站之间的自回程链路以及第二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用于前往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的无线接入链路。
根据一些方面,逻辑组3302包括用于从中间基站为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和至少第二受服务移动设备接收数据的电子组件3308。该数据可作为单个流被接收。还包括用于解复用作为单个流接收的数据的电子组件3310和用于将数据单独地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和所述至少第二受服务移动设备的电子组件3312。
根据一些方面,逻辑组3302包括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和所述至少第二受服务移动设备接收数据的电子组件3314。还包括用于复用所述数据以产生聚集的数据的电子组件3316和用于将所聚集的数据传输到中间基站的电子组件3318。
此外,系统3300可包括存储器3320,其保留用于执行与电子组件3304、3306、3308、3310、3312、3314、3316和3318或其它组件相关的功能的指令。虽然将电子组件3304、3306、3308、3310、3312、3314、3316和3318示为在存储器3320的外部,应理解,电子组件3304、3306、3308、3310、3312、3314、3316和3318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存在于存储器3320内。
图34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便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数据的示例性系统3400。系统3400可至少部分地存在于中继内,并被表示为包括逻辑组3402中的功能方框,功能方框可以是表示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的功能方框。电子组件可单独地或联合起作用。
逻辑组3402包括用于通过使用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服务器经由无线接入链路为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服务的电子组件3404。还包括用于使用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客户机通过到中间基站的无线回程链路连接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的电子组件3406。
进一步地,逻辑组3404包括用于使用对中间基站透明的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的电子组件3408。还包括用于使用通过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传递的协调信息在无线回程链路和无线接入链路之间映射数据流的电子组件3410。
根据一些方面,逻辑组3402包括用于在回程链路上将前往受服务移动设备的连接与另一连接进行聚集的电子组件3412以及与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交换信息以将用于连接的非聚集的接入链路映射到聚集的回程链路的电子组件3414。此外或可选地,逻辑组3402包括用于禁止至少一个受移动设备处于软切换中以及禁止基站所服务的移动设备处于与中继的软切换中的电子组件3416。
此外,系统3400可包括存储器3418,其保留用于执行与电子组件3404、3406、3408、3410、3412、3414、3416和3418或其它组件相关的功能的指令。虽然将电子组件3404、3406、3408、3410、3412、3414、3416和3418示为在存储器3418的外部,应理解,电子组件3404、3406、3408、3410、3412、3414、3416和3418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存在于存储器3418内。
图35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便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经中继数据的示例性系统3500。系统3500可至少部分地存在于中继内、并被表示为包括逻辑组3502中的功能方框,功能方框可以是表示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的功能方框。电子组件可单独地或联合起作用。
逻辑组3502包括用于使用不同的协议进行通信的电子组件3504。使用基站协议作为基站与受服务移动设备进行通信,而使用移动设备协议作为移动设备与中间基站进行通信。逻辑组3502还包括用于透明地越过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来传送数据的电子组件3506。根据一些方面,系统3500包括中继自回程互联网协议,其透明地越过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将数据传送到移动设备或从移动设备传送出来或将数据传送到中继网关或从中继网关传送出来。
系统3500可包括存储器3508,其保留用于执行与电子组件3404和3406相关的功能的指令。虽然将电子组件3404和3406示为在存储器3508的外部,应理解,电子组件3404和3406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存在于存储器3508内。
图36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便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经中继数据的示例性系统3600。系统3600可至少部分地存在于基站内、并被表示为包括逻辑组3602中的功能方框,功能方框可以是表示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的功能方框。电子组件可单独地或联合起作用。
逻辑组3602包括用于使用第一回程通信协议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以及使用第二回程通信协议与中继进行通信的电子组件3604。第一回程通信协议包括中继和无线网络控制器之间的数据。还包括的是根据包含在第一回程通信协议中的信息在第二回程通信协议上转发用于中继的数据的电子组件3606。
根据一些方面,逻辑组3602包括用于将前往中继的传输的优先级确定为根据该中继所服务的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的优先级或根据该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的数量的电子组件3608。此外或可选地,逻辑组3602包括用于利用第一无线通信技术与多跳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并利用第二无线通信技术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的电子组件3610。
系统3600可包括存储器3612,其保留用于执行与电子组件3604、3606、3608和3610相关的功能的指令。虽然将电子组件3604、3606、3608和3610示为在存储器3612的外部,应理解,电子组件3604、3606、3608和3610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存在于存储器3612内。
图37是根据本文提出的不同方面的便于路由数据的系统3700的图示。系统3700包括基站或接入点3702。然而,根据一些方面,系统3700可包括在中继中,如本文讨论的。如所示,基站3702通过接收天线3706从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3704(例如用户设备)接收信号,并通过发射天线3708向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3704进行发送。
基站3702包括接收机3710,其从接收天线3706接收信息并操作性地与用于解调所接收到的信息的解调器3712相关联。解调的符号由耦合到存储器3716的处理器3714分析,存储器3716存储有关无线间(inter-radio)接入技术连网的信息。调制器3718可复用信号用于通过发射天线3708由发射机3720发送到通信设备3704。
根据一些方面,系统3700可以是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器3716)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执行不同方面的代码。存储器3710可存储关于协调通信的信息和任何其它适当的信息。存储器3710可额外存储于中继数据相关的协议。
存储器3710可保留指令,其涉及使用第一回程通信协议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以及使用第二回程通信协议与中继进行通信,其中第一回程 通信协议包括中继和无线网络控制器之间的数据。存储器3710还可保留指令,其涉及根据包括在第一回程通信协议中的信息在第二回程通信协议上转发用于中继的数据。
根据一些方面,存储器3710保留另外的指令,其涉及将前往中继的传输的优先级确定根据为该中继所服务的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的优先级或根据该中继所服务的移动设备的数量。根据一些方面,存储器3170保留另外的指令,其涉及利用第一无线通信技术与多跳通信网络进行通信以及利用第二无线通信技术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
应认识到,本文所述的数据存储器(例如存储器)组件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举例而言且非限制地,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充当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举例而言且非限制地,RAM可用在很多形式中,诸如:同步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重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RAM(DRRAM)。各种方面的存储器旨在包括而不限于这些和任何其它适当类型的存储器。用户设备还可包括符号调制器3712,其中发射机3807发送经调制的信号。
图38示出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3800。为了简洁起见,无线通信系统3800示出一个基站3802和一个移动设备3804。然而,应认识到,系统3800可包括多于一个的基站和/或多于一个的移动设备,其中额外的基站和/或移动设备可实质上类似或不同于下文所述的示例性基站3802和移动设备3804。此外,应认识到,基站3802和/或移动设备3804可使用本文所述的系统和/或方法来便于其间的无线通信。
在基站3802处,将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3806提供到发射(TX)数据处理器3808。根据实例,每个数据流可通过相应的天线来发送。TX数据处理器3808根据为该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来格式化、编码并交织该业务数据流,以提供已编码的数据。
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可复用每个数据流的已编码数据和导 频数据。此外或可选地,导频符号可以是频分复用(FDM)的、时分复用(TDM)的或码分复用(CDM)的。导频数据一般是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并可在移动设备3804处使用以估计信道响应。根据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SPK)、M-相移键控(M-PSK)或M-正交振幅调制(M-QAM)等)来调制(即,符号映射)该数据流的已复用的导频和编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每个数据流的数据率、编码和调制可由处理器3810所执行或提供的指令来确定。
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接着被提供到TX MIMO处理器3812,其可进一步处理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TX MIMO处理器3812接着向NT个发射机(TMTR)3814a到3814t提供NT个调制符号流。在各种实施方式中,TX MIMO处理器3812将波束成型权重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和天线,符号从该天线被发送。
每个发射机3814接收并处理相应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该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于通过MIMO信道来发送的经调制的信号。进一步地,来自发射机3814a到3814t的NT个经调制的信号分别从NT个天线3816a到3816t被发送。
在设备3804处,所发送的经调制的信号由NR个天线3818a到3818r接收,且来自每个天线3818的接收到的信号被提供到相应的接收机(RCVR)3820a到3820r。每个接收机3820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相应的接收到的信号,数字化经调节的信号以提供采样,并进一步处理采样以提供相应的“接收到”的符号流。
接收(RX)数据处理器3822根据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接收并处理来自NR个接收机3820的NR个接收到的符号流,以提供NT个“探测到”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3822可解调、解交织并解码每个探测到的符号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通过RX数据处理器3822的处理与在基站3802处TX MIMO处理器3812和TX数据处理器3808所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3824可周期性地确定利用哪个预编码矩阵,如上文讨论的。进一步地,处理器3824可制定包括矩阵指数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包括关于该通信链路和/或接收到的数据流的各种类型 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可由也从数据源3828接收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的TX数据处理器3826处理、由调制器3830调制、由发射机3832a到3832r调节并被发送回基站3802。
在基站3802处,来自移动设备3804的经调制的信号由天线3816接收、由接收机3834a到3834t调节、由解调器3836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3838处理,以提取移动设备3804所发送的反向链路消息。进一步地,处理器3810可处理所提取的消息,以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型权重。
处理器3810和3824可分别在基站3802和移动设备3804处引导(例如,控制、协调、管理等)操作。相应的处理器3810和3824可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3840和3842相关联。处理器3810和3824还可执行计算,以分别获取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率和脉冲响应估计。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3810和3824执行。
应理解,本文所述的方面可由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在软件中实现时,功能可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或发送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包括便于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地方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举例而言且非限制地,此类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性存储设备、或可用于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并可由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通用或专用处理器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此外,任何连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据用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发送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本文使用的磁盘和盘片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学盘、数字多用途盘(DVD)、软盘或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再现数据,而盘片通常使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上面各项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结合本文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使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 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的逻辑设备、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设计为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可选地,处理器可以是任何传统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心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的组合。此外,至少一个处理器可包括可操作来执行上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和/或操作的一个或多个模块。
对于软件实现,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使用执行本文所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程序、功能等)来实现。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可在处理器内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在实现于处理器外部情况下其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各种手段通信地耦合到处理器。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包括可操作来执行本文所述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模块。
本文所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诸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和其它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常常可互换地使用。CDMA系统可实现诸如通用地面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CDMA的其它变形。进一步地,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无线电技术。OFDMA网络可实现无线电技术,诸如:演进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UMTS的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使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上使用SC-FDMA。在来自于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件中描述了UTRA、E-UTRA、UMTS、LTE和GSM。此外,在来自于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件中描述了CDMA2000和UMB。进一步地,此类无线通信系统可附加地包括常常使用不成对的非授权的频谱、802.xx无线LAN、蓝牙和任何其它近距或远距无线通信技术的端对端(例如,移动到移动)adhoc网络系统。
利用单载波调制和频域均衡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是可用于所公开的方面的技术。SC-FDMA具有与OFDMA系统相似的性能和基本上 相似的总体复杂性。SC-FDMA信号由于其固有的单载波结构,所以具有较低的峰均功率比(PARR)。可在上行链路通信中利用SC-FDMA,其中较低的PAPR可在发射功率效率方面有益于移动终端。
而且,本文所述的不同方面或特征可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被实现为方法、装置或制品。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制品”用来包括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设备、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条等)、光学盘(例如,光盘(CD)、数字通用盘(DVD)等)、智能卡和闪存设备(例如,EPROM、卡、棒、键驱动器等)。此外,本文所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以及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携带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此外,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这些指令和/或代码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本文所述的功能。
进一步地,结合本文公开的方面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和/或操作可直接体现在硬件中、在处理器所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在两者的组合中。软件模块可存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除的磁盘、CD-ROM、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可耦合到处理器,使得处理器可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或将信息写到存储介质。可选地,存储介质可与处理器是整体。进一步地,在一些方面,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存在于ASIC中。此外,ASIC可存在于用户终端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的组件存在于用户终端中。此外,在一些方面,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和/或操作可作为代码和/或指令集的一个或任何组合存在于可合并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机器可读介质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上。
虽然前述公开讨论了示例性方面和/或实施方式,应注意,可对本文进行各种变化和更改,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所述方面和/或实施方式的范围。因此,所述方面旨在包括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此类变更、更改和变化。此外,虽然所述方面和/或实施方式的元素可以单数形式来描述或请求保护,但是设想了复数形式,除非明确说明限制到单数。此外,除非明确地指出,任何方面和/或实施方式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与其它 方面和/或实施方式的全部或一部分来一起利用。
关于在详细说明或权利要求中使用的词语“包含”的外延,该词语旨在表示包括在内的,其含义与词语“包括”在被用作权利要求里的过渡词时的释意相似。此外,在详细描述或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或”用来指包括的“或”而不是排他的“或”。也就是说,除非另外说明,或从上下文中很清楚,短语“X使用A或B”用来指自然包括性排列中的任何一个。即,短语“X使用A或B”满足下列实例中的任何一个:X使用A;X使用B;或X使用A和B。此外,如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冠词“一”或“一个”应通常被解释为指“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说明或从上下文中很清楚是指示单数形式。

Claims (21)

1.一种由中继执行的用于在多跳通信网络中路由数据的方法,包括:
代表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通过中间基站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其中所述通信使用与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和所述中间基站之间使用的接口协议级相同的接口协议级;以及
使用第一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用于所述中继和所述中间基站之间的自回程链路以及使用第二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用于所述中继与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线接入链路,其中,所述自回程链路以及所述无线接入链路在每链路上具有单独的RLC(无线链路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中间基站接收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和至少第二受服务移动设备的数据,其中所述数据是作为单个流被接收的;
解复用作为所述单个流接收的所述数据;以及
将所述数据独立地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和所述至少第二受服务移动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和所述至少第二受服务移动设备接收数据;
复用所述数据以产生聚集的数据;以及
将所述聚集的数据传输到所述中间基站。
4.一种由中继执行的用于在多跳通信网络中路由数据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代表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通过中间基站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的模块,其中所述通信使用与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和所述中间基站之间使用的接口协议级相同的接口协议级;以及
用于作为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来操作的模块,其中所述操作包括使用第一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用于所述中继和所述中间基站之间的自回程链路以及第二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用于所述中继与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线接入链路,其中,所述自回程链路以及所述无线接入链路在每链路上具有单独的RLC(无线链路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用于从所述中间基站接收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和至少第二受服务移动设备的数据的模块,其中所述数据是作为单个流被接收的;
用于解复用作为所述单个流被接收的所述数据的模块;以及
用于将所述数据单独地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和所述至少第二受服务移动设备的模块。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和所述至少第二受服务移动设备接收数据的模块;
用于复用所述数据以产生聚集的数据的模块;以及
用于将所述聚集的数据传输到所述中间基站的模块。
7.至少一个处理器,包括:
第一模块,其代表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通过中间基站与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其中所述通信使用与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和所述中间基站之间使用的接口协议级相同的接口协议级;
第二模块,其作为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来操作,其中所述操作包括使用第一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用于中继和所述中间基站之间的自回程链路以及使用第二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实例用于所述中继与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线接入链路,其中,所述自回程链路以及所述无线接入链路在每链路上具有单独的RLC(无线链路控制);以及
第三模块,其将接收到的前往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的数据或将从所述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接收的数据进行复用和解复用。
8.一种由中继执行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数据的方法,包括:
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为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包括使用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服务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用于所述中继与所述至少一个移动设备之间的所述无线接入链路;
使用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客户机来连接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所述连接通过前往中间基站的无线自回程链路,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用于所述中继与所述中间基站之间的所述无线自回程链路;
使用对所述中间基站透明的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与所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其中,所述通信使用与所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和所述中间基站之间使用的接口协议级相同的接口协议级;以及
使用通过所述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传递的协调信息来在所述无线自回程链路和所述无线接入链路之间映射数据流,其中,所述无线自回程链路以及所述无线接入链路在每链路上具有单独的RLC(无线链路控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回程链路上将前往受服务移动设备的连接与另一连接进行聚集;以及
与所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交换信息,以将用于各连接的非聚集的接入链路映射到聚集的回程链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禁止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处于软切换中以及基站所服务的移动设备处于与所述中继的软切换中。
11.一种由中继执行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数据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通过使用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服务器经由无线接入链路为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服务的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用于所述中继与所述至少一个移动设备之间的所述无线接入链路;
用于使用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客户机通过到中间基站的无线自回程链路连接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的模块,其中,所述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用于所述中继与所述中间基站之间的所述无线自回程链路;
用于使用对所述中间基站透明的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与所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的模块,其中,所述通信使用与所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和所述中间基站之间使用的接口协议级相同的接口协议级;以及
用于使用通过所述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传递的协调信息在所述无线自回程链路和所述无线接入链路之间映射数据流的模块,其中,所述无线自回程链路以及所述无线接入链路在每链路上具有单独的RLC(无线链路控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用于在回程链路上将前往受服务移动设备的连接与另一连接进行聚集的模块;以及
用于与所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交换信息以将用于各连接的非聚集的接入链路映射到聚集的回程链路的模块。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用于禁止至少一个受服务移动设备处于软切换中以及基站所服务的移动设备处于与所述中继的软切换中的模块。
14.至少一个处理器,包括:
第一模块,其使用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服务器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为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服务,其中,所述第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用于中继与所述至少一个移动设备之间的所述无线接入链路;
第二模块,其使用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和无线资源控制客户机通过到中间基站的无线自回程链路连接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堆栈用于所述中继与所述中间基站之间的所述无线自回程链路;
第三模块,其使用对所述中间基站透明的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与所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通信,其中,所述通信使用与所述主机无线网络控制器和所述中间基站之间使用的接口协议级相同的接口协议级;以及
第四模块,其使用通过所述远程无线网络控制协议传递的协调信息在所述无线自回程链路和所述无线接入链路之间映射数据流,其中,所述无线自回程链路以及所述无线接入链路在每链路上具有单独的RLC(无线链路控制)。
15.一种由中继执行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中继的数据的方法,包括:
利用基站协议作为基站与受服务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并利用移动设备协议作为移动设备与中间基站进行通信,其中,所述基站协议用于所述中继和所述受服务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线接入链路以及所述移动设备协议用于所述中继与所述中间基站之间的自回程链路,并且其中,所述自回程链路以及所述无线接入链路在每链路上具有单独的RLC(无线链路控制);以及
透明地越过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传送数据,其中所述中继具有中继自回程互联网协议以透明地越过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将所述数据传送到所述移动设备或从所述移动设备传送出来以及将所述数据传送到中继网关或从中继网关传送出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网关连接到第一支持节点,其中前往或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数据通过所述中继自回程互联网协议传递到所述中继网关或从所述中继网关传递出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网关连接到第二支持节点,其中前往或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二支持节点传递到目的地或从目的地传递出来。
18.一种由中继执行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送中继的数据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利用基站协议作为基站与受服务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并利用移动设备协议作为移动设备与中间基站进行通信的模块,其中,所述基站协议用于所述中继和所述受服务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线接入链路以及所述移动设备协议用于所述中继与所述中间基站之间的自回程链路,并且其中,所述自回程链路以及所述无线接入链路在每链路上具有单独的RLC(无线链路控制),以及
用于透明地越过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传送数据的模块,其中所述中继具有中继自回程互联网协议以透明地越过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将所述数据传送到所述移动设备或从所述移动设备传送出来以及将所述数据传送到中继网关或从中继网关传送出来。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中继网关连接到第一支持节点,其中前往或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数据通过所述中继自回程互联网协议传递到所述中继网关或从所述中继网关传递出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中继网关连接到第二支持节点,其中前往或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二支持节点传递到目的地或从目的地传递出来。
21.至少一个处理器,包括:
第一模块,其使用基站协议作为基站与受服务移动设备进行通信以及使用移动设备协议作为移动设备与中间基站进行通信,其中,所述基站协议用于中继和所述受服务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线接入链路以及所述移动设备协议用于所述中继与所述中间基站之间的自回程链路,并且其中,所述自回程链路以及所述无线接入链路在每链路上具有单独的RLC(无线链路控制);以及
第二模块,其透明地越过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传送数据。
CN200980143961.5A 2008-11-05 2009-11-05 用于在多跳异构umts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的方法、装置 Active CN1022043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166808P 2008-11-05 2008-11-05
US11167708P 2008-11-05 2008-11-05
US61/111,668 2008-11-05
US61/111,677 2008-11-05
US12/612,176 US8964781B2 (en) 2008-11-05 2009-11-04 Relays in a multihop heterogeneous UM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2/612,176 2009-11-04
PCT/US2009/063451 WO2010054122A1 (en) 2008-11-05 2009-11-05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relays in a multihop heterogeneous um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4315A CN102204315A (zh) 2011-09-28
CN102204315B true CN102204315B (zh) 2015-04-01

Family

ID=41666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3961.5A Active CN102204315B (zh) 2008-11-05 2009-11-05 用于在多跳异构umts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的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8964781B2 (zh)
EP (1) EP2353316A1 (zh)
JP (1) JP5684137B2 (zh)
KR (1) KR101221497B1 (zh)
CN (1) CN102204315B (zh)
TW (1) TW201032610A (zh)
WO (1) WO20100541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37101B2 (en) * 2007-08-24 2011-05-03 Motorola Solu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497929B1 (ko) * 2008-11-03 2015-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중계기 기반의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시스템
US8964781B2 (en) 2008-11-05 2015-0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s in a multihop heterogeneous UM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54064A (zh) * 2008-12-02 201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和通信方法
KR101075964B1 (ko) * 2009-02-02 2011-10-21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링크 중계 장치 및 방법
US20100208661A1 (en) * 2009-02-16 2010-08-19 Rong Su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 mobile station cell system
US8902827B2 (en) * 2009-04-21 2014-12-02 Htc Corporation Relay for handling data forward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2301818A (zh) * 2009-04-21 201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链路中处理数据的方法、中继节点和系统
CN101877860B (zh) * 2009-04-28 2016-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服务网关、中继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616439A (zh) * 2009-07-28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演进网络中的无线自回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98657A (zh) * 2009-08-18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多跳的中继通信系统及该系统的接入方法
KR20110037422A (ko) * 2009-10-06 2011-04-13 주식회사 팬택 상향링크 신호의 릴레이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230144A1 (en) 2010-03-17 2011-09-22 Iana Siomin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ting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863256B1 (en) 2011-01-14 2014-10-1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secure transactions using flexible identity management in a vehicular environment
CN102857954B (zh) * 2011-06-30 2017-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配置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611813B1 (en) * 2011-07-22 2013-12-17 Cellco Partnership Utilizing a mobile device to control operation of a repeater
JP5645269B2 (ja) * 2011-10-17 2014-12-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GB201201915D0 (en) * 2012-02-03 2012-03-21 Nec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system
US9088332B2 (en) * 2012-10-05 2015-07-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itigation of interference from a mobile relay node to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10353903B2 (en) * 2013-01-24 2019-07-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uting system with correlation estima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GB2523328A (en) 2014-02-19 2015-08-26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60174B2 (en) * 2014-06-18 2017-01-31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Network routing overlay
US20150373615A1 (en) * 2014-06-18 2015-1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se station sharing air interface resources between access and backhaul
WO2016072686A1 (ko) * 2014-11-03 2016-05-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셀 형상화를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BR112017012744A2 (pt) * 2014-12-17 2018-03-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tribuição flexível de funções de rede para acesso via rádio
US9735972B2 (en) * 2015-01-12 2017-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enabled network access extension using yield management
US10148340B1 (en) * 2016-03-30 2018-12-0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ulti-core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serve wireless relays and user equipment
US11652730B2 (en) 2016-08-23 2023-05-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lective processing of traffic flows based on latency requirements
US10417234B2 (en) * 2016-10-07 2019-09-17 Sap Se Data flow modeling and execution
WO2018098714A1 (zh) * 2016-11-30 2018-06-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错误指示的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101958B2 (en) 2017-04-27 2021-08-24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ing transmission
CN107979855B (zh) * 2017-11-16 2021-03-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496349B2 (en) * 2018-01-23 2022-11-08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universal data link
CN111989872B (zh) * 2018-04-16 2023-10-0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GB2576204B (en) * 2018-07-27 2021-0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e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US20220046477A1 (en) * 2018-10-10 2022-02-10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615258A (zh) * 2019-03-28 2021-11-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无线电链路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WO2021149160A1 (ja) * 2020-01-21 2021-07-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ントローラ、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回路、記憶媒体および通信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521A (zh) * 2005-11-11 2007-05-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自回传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9866A (ja) * 1984-09-12 1986-04-10 Polyplastics Co 複合材料組成物
JPH0530000A (ja) * 1991-07-18 1993-02-05 Fujitsu Ltd 移動体通信方式
US7499466B2 (en) * 2001-08-28 2009-03-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cast group management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FR2843269B1 (fr) * 2002-08-01 2004-10-15 Cit Alcatel Dispositif de prise de controle de ressources dans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s, pour l'insertion de trafic
US7321571B2 (en) 2002-09-27 2008-01-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ckhaul
US7079854B2 (en) * 2003-01-11 2006-07-18 Lg Electronics Inc. Packet ser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acket transmission
JPWO2005122615A1 (ja) 2004-06-07 2008-04-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サービスエリア在圏判定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1613003A1 (en) * 2004-06-30 2006-01-04 Alcatel Air interface protocols for a radio access network with ad-hoc extension
WO2007053950A1 (en) 2005-11-12 2007-05-1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dia access control data plane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1793520B1 (en) * 2005-11-30 2012-02-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acknowledgement mode for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tocol
EP2052465B1 (en) * 2006-07-13 2015-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max access point network with backhaul technology
US8565673B2 (en) 2006-07-19 2013-10-22 Stmicroelectronics, Inc. Hierarchical networks utilizing frame transmissions pipelining
US8457674B2 (en) * 2006-09-29 2013-06-04 Intel Corporation Architecture, protocols and frame formats for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s
GB2442783A (en) 2006-10-13 2008-04-16 Fujitsu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617549B (zh) 2007-03-01 2013-03-13 汤姆森特许公司 选择多跳无线网络中的接入点或中继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US8675550B2 (en) * 2008-06-14 2014-03-18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backhau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ith access terminal router
GB0812632D0 (en) * 2008-07-10 2008-08-20 Vodafone Plc Security architecture for LTE relays
US8855138B2 (en) * 2008-08-25 2014-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architecture framework
RU2528624C2 (ru) * 2008-09-19 2014-09-20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US8902805B2 (en) * 2008-10-24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relay packet routing
US8964781B2 (en) 2008-11-05 2015-0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s in a multihop heterogeneous UM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521A (zh) * 2005-11-11 2007-05-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自回传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02343A1 (en) 2010-08-12
KR20110082077A (ko) 2011-07-15
TW201032610A (en) 2010-09-01
US9584213B2 (en) 2017-02-28
US8964781B2 (en) 2015-02-24
CN102204315A (zh) 2011-09-28
JP2012508521A (ja) 2012-04-05
KR101221497B1 (ko) 2013-01-14
EP2353316A1 (en) 2011-08-10
US20150131521A1 (en) 2015-05-14
WO2010054122A1 (en) 2010-05-14
US20150124697A1 (en) 2015-05-07
JP5684137B2 (ja)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4315B (zh) 用于在多跳异构umts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的方法、装置
Teyeb et al.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ed networks
RU2551430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с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ыми узлами
CN103053217B (zh) 使用中继节点的移动通信系统
US8849279B2 (en) Basestation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1008547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640558A (zh) 在使用中继节点的通信系统中的传输
TW201145914A (en) Bandwidth management for a converged gateway in a hybrid network
CN104365140A (zh) 用于卸载回程业务的方法和设备
CN113748712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向网络节点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EP4039061B1 (en) Transfer of data packets in end-to-end multi-hop sidelink radio communication
JP5316998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用の中継データ経路アーキテクチャ
CN102986288A (zh) 用于混合网络中的汇聚网关的扩展本地ip接入
CN103155615A (zh) 轻量数据传输机制
CN116686337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308666B (zh) 针对本地疏导的链路层交换
Estrela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etimip-an overlay micro-mobility architecture based on timip
D'Aria et al. Document Title: Feedback from RAN constraints
CN102273171A (zh) 一种用于在通信单元之间交互共享信息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