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2742B - 涡流喷雾产生的方法以及能形成涡流喷雾的喷雾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涡流喷雾产生的方法以及能形成涡流喷雾的喷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2742B
CN102202742B CN2009801431596A CN200980143159A CN102202742B CN 102202742 B CN102202742 B CN 102202742B CN 2009801431596 A CN2009801431596 A CN 2009801431596A CN 200980143159 A CN200980143159 A CN 200980143159A CN 102202742 B CN102202742 B CN 1022027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drop
extinguishing chemical
sprayer unit
spra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31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2742A (zh
Inventor
H·舒特
沃夫冈·克鲁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ongqiang Auld Lang Real International Fire Fighting Vehicl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RMATIC GES fur UMWELT und T
AIRMATIC GES UMWELT & TECH MBH
KRUM WOLFG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MATIC GES fur UMWELT und T, AIRMATIC GES UMWELT & TECH MBH, KRUM WOLFGANG filed Critical AIRMATIC GES fur UMWELT und T
Publication of CN102202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2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2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2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62C31/02Nozz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re-extinguishing
    • A62C31/03Nozz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re-extinguishing adjustable, e.g. from spray to jet or vice vers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2/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 B05B12/1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 B05B12/18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using fluids, e.g. gas stre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2/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 B05B12/1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 B05B12/32Shielding elements, i.e. elements preventing overspray from reaching areas other than the object to be sprayed
    • B05B12/36Side shields, i.e. shields extending in a direction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spray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3/00Spraying or sprinkl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outlet elements or moving deflecting elements
    • B05B3/02Spraying or sprinkl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outlet elements or moving deflecting elements with rotating elements
    • B05B3/04Spraying or sprinkl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outlet elements or moving deflecting elements with rotating elements driven by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discharged, e.g. the liquid actuating a motor before passing to the outlet
    • B05B3/06Spraying or sprinkl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outlet elements or moving deflecting elements with rotating elements driven by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discharged, e.g. the liquid actuating a motor before passing to the outlet by jet reaction, i.e. creating a spinning torque due to a tangential component of the j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00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 A62C3/02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for area conflagrations, e.g. forest fires, subterranean fires
    • A62C3/0292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for area conflagrations, e.g. forest fires, subterranean fires by spraying extinguishants directly into the fir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通过高压喷射液体形成涡流喷雾的方法。液体通过高压从喷嘴组中喷出,喷嘴组(2)由一个或多个喷嘴(3,3.1)构成,喷嘴组位于喷雾管(7)中。喷嘴在高压作用下喷出的液体形成涡流喷雾,至少有一个喷嘴(3,3.1)在喷雾管中转动,并且喷嘴(3,3.1)的旋转以旋转轴为轴并与其具备间距。喷嘴组(2)中至少一个喷嘴(3,3.1)喷出的液滴在离开喷雾管(7)前,其飞行轨迹发生改变和/或使液滴的移动速度比喷嘴喷出的速度低,即进行减速。目的是使至少一个喷嘴(3,3.1)喷出的液滴在喷雾管(7)中形成体积更大、重量更大的液滴。

Description

涡流喷雾产生的方法以及能形成涡流喷雾的喷雾装置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的是通过高压喷射液体形成涡流喷雾的方法。液体通过高压从喷嘴组中喷出,喷嘴组由一个或多个喷嘴构成,喷嘴的喷嘴口位于喷雾口中,当然,如果需要使喷出的液体形成涡流喷雾,则旋转路径上必须至少有一个喷嘴,并且喷射口与旋转轴必须间隔至少一个喷嘴。该发明还进一步涉及了一种能够产生液体喷雾的喷雾装置,所述喷雾装置中至少安装一个在喷雾装置运行时能够被高压气体冲击旋转的喷嘴。
背景技术
消防救火时很多时候需要使用液体,特别是水作为灭火剂,有时候,也会在水中加入一些添加剂。消防救火时,灭火剂的作用是对火源降温并熄灭火焰。因此,消防员可以根据他们的灭火方案选择不同的喷雾口,这些不同的喷雾口所喷出的灭火剂流是不同的。比较典型的是实心流束或涡流喷雾。喷雾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两种喷雾口,这里,喷雾口的喷嘴以6-12巴(bar)的压力将灭火剂喷出。当必须或应该在离火源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进行灭火,也可以采用直流喷雾或涡流喷雾。此外,如DE 29522023U1中所描述的,也有采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方法,灭火器中,在气态推进剂的作用下灭火剂以喷雾的形式喷出。由于雾状灭火剂所产成的表面积明显大于实心流束状灭火剂所产生的表面积,因此其灭火效率也远远高于束状喷出的灭火剂。当然,这样的灭火器无法用于远距离灭火。
WO 2007/036554A1中记录了有关用于远距离灭火的喷雾口以及雾状灭火剂产生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产生的灭火剂的实心流束会旋转,这样,灭火剂就能被喷出一段距离之后,由于会形成雾状灭火剂,使得喷出的灭火剂体积迅速增加。喷雾装置会被高压下喷出的灭火剂冲击。典型的喷雾装置由多个喷雾口构成,可以被驱动旋转,以便能产生所需的涡流喷雾。喷雾装置每个喷雾口喷出方向的末端装有喷嘴,每个喷雾口中的喷嘴喷出的液体归集到一起,形成液体束。如需提高灭火剂喷出的速度,可以考虑安装加速喷嘴(拉瓦尔(Laval)-喷嘴)。本文件随附的一个喷雾装置的实施例中,加速喷嘴安装在一个圆柱形外壳中,这个外壳用于径向支撑旋转的喷射装置和/或用于导入需混入灭火剂喷雾中的介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外壳也用于防止喷雾装置运行时干扰到喷射装置的旋转。
尽管通过这种喷雾装置所产生的雾状灭火剂可以有效的用于远程灭火,但是仍然期望灭火剂在体积扩大形成喷雾前飞行的距离能够更远,以便可以更远距离也更安全的进行灭火。
因此这项发明就是基于这种考虑产生的,即,以之前所述这种喷雾装置为基础,参照WO 2007/036554A1中所阐述的原理,发明一种新的喷雾装置,使灭火剂液体在雾化之前能够飞行更远的距离。
发明内容
这里采用的方法就是,在原有喷射装置原有喷射原理的基础上,使得喷嘴组中至少一个喷嘴里喷出的液滴在离开喷口之前的飞行路径发生改变和/或对这个喷嘴喷出的液滴进行减速,使其飞行速度小于喷嘴喷出液滴的速度,以便使得这个喷嘴喷出的液滴在喷雾口中能与其它液滴混合形成大液滴,当然随着体积的增大,液滴质量也会增加。
实现本发明前述的目的需要采用的此类喷雾装置需要:至少一个喷嘴喷出的液滴会在喷雾管中压力的作用下集束和/或由于液滴接触喷雾管的内壁之后被减速,即液滴的飞行速度比液滴喷出喷嘴的速度低,和/或改变液滴的飞行轨迹。
现有的喷雾装置以及喷雾产生方法中,都是通过使喷嘴喷出的液体形成束状来喷出灭火剂,由于灭火剂从喷嘴喷出时即雾化,因此体积很小。本发明中,采用长度更长的喷雾管或通过形成涡流喷雾的方法,完全是一种新的思路。这里,从喷嘴组一个或多个喷嘴中喷出的液滴由于雾化作用体积和质量都很小,这些液滴将被聚集到一起并融合。从喷嘴喷出的细小的液滴可以通过下列方式与其它液滴融合,即:降低液滴的飞行速度和/或改变液滴的飞行轨迹。两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该方法的目的是,使许多细小的液滴融合成一个更大更重的液滴。小液滴从喷嘴喷出时所具有的动能将合并到所形成的大液滴中。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下列方法降低喷出的小液滴的飞行速度使其相互融合成一个大液滴,例如:喷雾管的结构确保至少一个喷嘴能形成冲击压力。这里,喷雾管必须足够长。一般情况下,为了形成冲击压力,喷雾管的直径不能超过一定的大小,这样,旋转的液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喷雾管的内壁碰撞后飞行路径发生变化,因此起到使这些液滴飞行速度降低以及飞行路径变化的效果。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由于这些液滴的飞行速度降低和/或飞行路径发生变化,但是相比这些液滴在不融合的情况下,更好地实现了使喷雾飞行距离增加的愿望。此外还发现,如WO 2007/036554A1中关于喷雾技术的描述中所记录的,尽管这里形成的液滴,相对于那些直接从喷嘴喷出的液滴的大小更大,在雾化效应作用下,液滴飞行完第一段路径之后在很短的距离内形成喷雾,其体积大幅度增加。清楚的是,灭火剂喷雾在飞行一段距离之后,之前融合的液滴又会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由于以前的方法中,一般观察到的现象是喷嘴口那些由于雾化所形成的液滴不会重新融合成大的液滴,因此这一发现完全出乎意料。因此想到,将由于雾化所产生的小液滴在形成所需的喷雾前融合成大的运输液滴,或者直接在火源前再雾化成细小的液滴以满足灭火的需要。
为了达到理想的喷射距离,这里利用的是,通过形成一个涡流喷雾喷出灭火剂。这种方法下,根据喷雾内部由于旋转所产生的低压可以很好的控制和调节喷雾的形成。
喷雾管从喷嘴接口到至少一个喷雾管喷射口之间的长度决定了液滴的融合,因此也决定了液滴融合后的大小。因此,这种喷雾管也可称作液滴调节装置。如果喷雾管比较短,则融合的液滴比较少,因此,与管长较长的喷雾管相比,融合的液滴也比较小。基于这个原因本发明所述的一个实例中可以调节喷雾管的长度,以便能够控制调节所需生成液滴的大小。这样在高压作用下,如果喷雾管长度过长,则会造成过多的液滴融合而无法达到所需的喷射距离。之前所述的方法以及喷雾装置中所采用的是适合用于灭火的液体,主要是水,与采用相同的灭火剂、针对相同的火源的低压灭火技术相比,采用灭火剂喷雾进行灭火不仅灭火效率更高,而且所需的液体量也明显减少。在高压灭火技术中,灭火剂的消耗量大约比低压灭火所需消耗的量低5-7倍。因此,这里所描述的高压灭火技术特别适用于下列情况,例如,不仅要将灭火剂水柱直接喷洒到火源上时,当然,如果本身缺乏灭火剂或者必须只能使用少量灭火剂时,该技术也特别适用。综上所述,高压灭火技术特别适用于森林火灾的处理。
为了区分低压灭火技术中所用到的高压的概念,这里高压指的是大于或等于100bar的压力,一般情况下指200到500bar。
附图说明
下文会通过许多实例结合相应的图示来具体阐述本发明的内容。
图1为用于产生涡流喷雾的喷雾装置的纵向切面图;
图2为图1喷雾装置中可旋转的喷嘴的截面俯视图;
图3为图1和图2的装置所产生的灭火剂及灭火剂喷雾示意图;
图4为能够产生涡流喷雾的喷雾装置扩展实施例的纵向切面图;
图5为能够产生涡流喷雾的喷雾装置进一步扩展的纵向切面图;
图6为能够产生涡流喷雾的喷雾装置再进一步扩展的纵向切面图;
图7为能够产生液态涡流的喷雾装置的纵向切面图;
图8为图8中喷嘴组的喷嘴仰视图;
图9为图7喷雾装置喷嘴组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雾装置                31喷雾装置
2喷嘴组                32喷雾管
3,3.1喷嘴             33喷嘴组
4旋转轴                34喷嘴管
5,5.1灭火剂管         35喷头
6灭火剂管道            36毂
7液滴调节装置          37圆片
8内壁                  38表面
9末端/喷射出口         39区域
10喷射段               40槽
11喷雾段               41孔
12灭火剂喷雾           42入口
13喷雾装置
14接口
15旋转轴区域
16吸取管
17喷雾装置
18液滴调节管
19开口
20环状外壳
21环状间隙
22管内部
23内壁
24喷嘴组
25末端
26气体输入口
27喷雾装置
28罩管
29环形间隙
30液滴调节管
L气垫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标记为1的喷雾装置中装有喷嘴组2。所述喷嘴组2作为转子存在,它由两个喷嘴,喷嘴3和喷嘴3.1构成,这两个喷嘴安装在喷嘴组2的旋转轴4的纵向方向上。喷嘴3和喷嘴3.1作为灭火剂管5和灭火剂管5.1的喷射口与其相连接。灭火剂管5和灭火剂管5.1与灭火剂管道6连接,径向延长方向是旋转轴4。灭火剂管道中的高压(例如,100至200bar)用于产生灭火剂液体束。众所周知,灭火剂一般通过一个回转接头被导入灭火剂管道中,因此图中没有具体画出回转接头。
灭火剂可以通过回转接头被导入喷嘴组2的灭火剂管道6中,回转接头也可以直接装在喷嘴组中,如WO 2007/122236A1中所描述的,当然,详细参考公开的文档会发现实际情况与所描述的有所不符。
如俯视图2中所示,喷嘴3和喷嘴3.1的纵轴与喷嘴组2的旋转方向相反,如图中箭头所示。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保证,当喷雾装置运行时,喷嘴组2只被高压气体以及从喷嘴3和喷嘴3.1喷出液体时所产生的反冲力冲击。由于所产生的高压,喷嘴组2开始旋转,如图中所示,这里喷嘴组2的旋转速度可以达到2000转/分钟。
喷雾装置1中还装有一个液滴调节管7。图中所示的液滴调节管为空心圆柱形,其内壁8也呈圆柱形。液滴调节管7与喷嘴组2的旋转运动耦合。在所述实施例中,液滴调节管7固定在喷雾装置1的一个底架上,该底架图中没有画出。如图中双箭头所示,液滴调节管7可以在径向方向,即喷嘴组2的转动轴4的方向上,移动和调节。采用液滴调节管就可以达到调节有效长度的效果,这个有效长度影响灭火剂液体束的产生,与喷嘴3和喷嘴3.1的喷射口与管末端9之间的距离相关。
喷雾装置1运行时,灭火剂管道6中充满了高压灭火剂,优选可以采用水,也可以是混合了一些添加剂的水。灭火剂被导入灭火剂管5和灭火剂管5.1中,并从喷嘴3和喷嘴3.1中喷出。由于所产生的反冲力,喷嘴组2将绕着旋转轴4开始旋转。由于灭火剂,优选可以采用水,也可以是混合了一些添加剂的水,在高压作用下通过喷嘴3和喷嘴3.1时被雾化,因此喷嘴3和喷嘴3.1喷出的灭火剂呈细小的液滴状,由于喷嘴3和喷嘴3.1的旋转运动,就形成了一个液滴喷雾。液滴调节管7上方的图示,就是喷嘴3和喷嘴3.1中喷出的被雾化的灭火剂液滴的示意图。当然,图示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比例尺寸。
液滴由于旋转会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滴会冲击液滴调节管7的内壁8,然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减速。对液滴进行减速的结果是在液滴调节管7中,对之后从喷嘴3和喷嘴3.1中喷出的液滴产生冲击压力,这样,之后喷出的液滴就会与之前喷出的被减速的液滴融合形成更大的液滴。这样,多个液滴将融合成一个液滴。如图中所示,液滴调节管7上方,喷嘴组2中的喷嘴3和喷嘴3.1所喷出的液滴融合成大的液滴。液滴形成喷雾旋转的过程图1中已经画出。喷嘴2的旋转所产生的喷雾进入液滴调节管7的距离越长,所喷出的水滴就越大。同理相反的,如果液滴调节管7的末端9与喷嘴3和喷嘴3.1的喷射口距离越短,所喷出的液滴就越小。同时,液滴大小也与喷雾装置1所产生喷雾的喷射距离成反比。因此,如图1所示,液滴调节管7的有效长度可以通过喷嘴3和喷嘴3.1,即喷嘴组2,距离末端的距离进行调节。
图3中画出的是喷雾装置1所能形成的灭火剂喷雾的形状。图3只是大致画出了形状,其尺寸比例并不完全相符,喷射段标记为10。喷射段从喷雾装置1的末端9开始,并沿着喷射方向慢慢变窄。这是由于转动轴范围所产生的低压造成的。由于旋转速度大于作用于液滴上的离心力,就会产生低压。第一段喷射距离是喷雾剂喷射的距离。喷雾段11与之相连,此时灭火剂喷射段10的速度迅速大幅度降低,喷雾的体积大幅度膨胀形成灭火剂喷雾12。液滴体积大幅度膨胀的原理在WO 2007/036554A1中已经详细描述。同样可能会随着旋转速度的降低,增加喷射距离,这种情况下喷雾段11中不再存在低压,这样融合水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散开来。
在上述方法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些调整,通过调整运输液滴的形成方式,所述运输液滴形成如之前所述,由多个液滴融合而成,可以使得灭火剂的喷射距离更远,除了可以液滴调节管7的有效长度以外,还可以改变管内的压力、喷嘴组的旋转速度、以及转轴4上喷嘴3和喷嘴3.1的半径与内壁8和转轴4之间距离的比例。通过改变压力和/或调节喷嘴轴的倾角可以调节旋转速度。同样,也可以用电机驱动喷嘴组运行,这种情况下,灭火剂管5和灭火剂管5.1将作为离心加速管道用于产生所需的压力,当然,这里灭火剂可以使用在高压或者非高压下。该发明中重要的是,喷嘴3和喷嘴3.1的入口处必须受到灭火剂高压的冲击。
上述描述中所提到的这些调节参数,有些可以单独使用,有些需要结合多个参数一起使用以起到对灭火剂喷雾进行调节的作用。之前的图中,用于调节液滴大小的液滴调节装置呈管状,管内横截面呈圆形。除此以外,也可以采用横截面为其它形状的管形液滴调节装置,当然,横截面的几何形状对冲击压力的产生具有影响。例如,如果采用横截面不是圆形而是五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的管状调节装置,由于旋转的灭火剂存在死角,因此其减速作用更加明显,从而导致液滴融合需要的距离更短。因此,液滴调节装置内部横截面的几何形状也是喷雾形成的一个影响因素。
图4为另一种喷雾装置13。该装置的原理与之前图1-3所示的喷雾装置1相同。与喷雾装置1不同的是,喷雾装置13在其旋转轴区域15通过一个接口14与一个吸取装置连接。吸取管16与一个低压泵相连。这个吸取装置的作用是为了增强旋转的灭火剂中心所形成的低压或帮助形成低压。这样,就会增加一个灭火剂集束,增加的灭火剂集束又可以使得灭火剂的喷射距离更长。图示中,吸取管16的接口14位于液滴调节管最后三分之一处。当然,根据所需形成喷雾的形状,该接口也可以位于调节管的其它位置。同样的,液滴调节管内也可以安装一个或由多个吸取管构成的接口。每个吸取管都连有压力泵,根据需要可以产生相同或者各种不同的低压。如上所述,这里调节管内径的横截面几何形状同样影响喷雾的形成。
图5为另一种喷雾装置17。同样的,所述喷雾装置17的原理与图1-3所示的喷雾装置1相同。与喷雾装置1不同的是,该装置液滴调节管18内壁中装入了多个径向的开口19。液滴调节管18被一个环形外壳20包围,这样,环形外壳20的内侧与液滴调节管18的外侧之间有个环状间隙21。该环状间隙21与液滴调节管18连接。环状间隙21中充满了气体,例如空气或者惰性气体,这样就能使气体通过开口19进入管内部22中。喷雾装置17运行时,液滴调节管18的内壁23区域就形成了一个气垫L。从喷雾装置17的喷嘴组24喷出的旋转的液滴被这个气垫减速,但减速效果与图1-3中所示喷雾装置的减速效果相比稍弱。根据所形成的气垫L的不同,喷嘴组24所喷出的液滴可以穿过气垫,或者被液滴调节管18的内壁23削弱,因此,可以通过这种形成气垫的方式起到管壁对液滴进行减速的效果。图示中,只是安装了两排开口19,并且这两排开口与液滴调节管18的轴的方向垂直。通过灭火剂液体的旋转,开口19上生成的压力气体被带动,然后在整个内壁23上形成一个所需的气垫L。这里,借助开口19喷出的气体所形成的压力作用下所形成的气垫,可以只出现在灭火剂液体旋转方向的一段固定的距离内,因此也可以对液滴融合的过程产生影响。如需产生一个较强的气垫,可以通过广泛铺设开口19来实现。
为了帮助气垫的形成,喷射装置17在其背后的末端25上装有一个气体输入口26。该气体输入口26用于产生之前所述的气垫。当然,气体输入口26并不是为了能够产生所需的气垫所必须的装置。
图6为另一种喷雾装置27。同样的,该装置的原理与图1-3所示的喷雾装置1相同。与喷雾装置1不同的是,喷雾装置27中装有一个罩管28,罩管28包裹着液滴调节管30,罩管与调节管之间保持环形间隙29。如图中箭头所示,罩管28中充满了其它介质,例如空气或惰性气体或液体。它的作用是,使喷雾装置27喷出的灭火剂喷雾被包裹在一个由环形间隙29中的气体冲出所形成的气体罩中。该气体罩的作用是包裹灭火剂液体并促使其集束。在喷雾装置27接口处的环形间隙29中冲入其它介质的作用是,不让喷雾装置27喷出的灭火剂直接从液滴调节管30的出口处直接接触静态的空气,而是确保至少第一段灭火剂喷水的最外围一圈(覆盖层)的飞行速度略小于灭火剂本身的飞行速度。这样可以改进灭火剂的导入以及灭火剂的飞行距离。这里,可以理解,为了制造一个这样的覆盖层,图6中所示的罩管并不是必须的,它只是给其它专业人士开辟了一个思路如何产生这样的液膜。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安装一个低压喷射泵。如图所示,环形间隙21中可以装入引导面或扭曲面,这样从喷射口处喷出的液膜同样会旋转起来,并且旋转方向与喷雾的旋转方向相同。
图4-6中所述的方法可以单独也可组合使用于喷雾装置。
图7又是另一种喷雾装置31。该喷雾装置31装有一个圆柱形喷雾管32,这个喷雾管32的原理同喷雾装置1中的喷雾管7。喷雾管32的一端装有喷嘴组33。喷嘴组33中,喷嘴管34作为喷头支架,喷头35通过一个毂36固定在支架上并且可以旋转。毂36通过一个位于喷嘴管34中的圆片37固定。从圆片37开始,毂36和接近喷头35的一部分靠近内表面38的部分形成一个圆锥形。喷头35的第一个圆锥形截面与内表面构成圆柱形的区域39。喷头35的区域39中,如图7中喷头35的侧视图所示,装有很多并排紧挨着的槽40。槽40的径向轴与喷头35的径向轴形成一个角度。这样,高压作用下冲击喷嘴组33的液体可以使得喷头35进行旋转。
如图8所示,槽40与喷嘴管34的内表面38一起构成可以作为喷嘴使用的通道。这里,在喷头管34中,区域39的表面与喷头34的内表面38之间必须保留一个很小的活动间隙,以确保喷头35可以转动。这种设计充分利用了液体的润滑作用。喷雾装置31运行时,喷头35高速转动,所使用的液体同时起到了喷头35和喷头管34之间润滑剂的作用。
喷嘴组33的毂36连接在圆片37上。圆片37上分布着多个孔41(参见图9)。冲击喷嘴组33入口侧的液体从这些孔中穿过,流到喷头35处。毂36上装有两个滚轴轴承,这两个滚珠轴承的球笼紧挨毂36。喷头35的组成部分包括针对球笼的互补部分,进而固定在毂36上。为了保护滚珠轴承,轴承受力的一侧装有垫圈。
如图中所示,槽40的深度和宽度都相同,因此其纵向横截面的面积也相同。这里也可以选择使槽的横截面面接沿着喷嘴组喷射口方向逐渐变小。
毂36安装在喷嘴管34中,喷雾装置31运行时,如图7中粗箭头所示,喷雾装置中充入液体时,毂36和喷头35所形成的锥形变窄的方向与液体流动方向相反,因此需将其定位在液体流的中心。而毂36与圆片37之间依靠单点连接固定的方式也是很常见的。
图9显示了喷嘴组33入口42的情况,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圆片37中孔41的排布。
喷雾装置31或其喷嘴组33受到高压冲击时,喷雾形成的原理同上所述。
如图7-9所示的装置,还可以选择使喷头35固定在毂36上并且可以相对毂36转动,或者,喷头和毂作为相应的一组,整体可以旋转。
该发明借助许多示例进行了说明,并没有包括所有其它所有适用的情况,各位专业人士可以从此引申出许多各种不同的应用,不必完全按照本发明说明的示例中的叙述进行。例如,喷嘴组也可以不是由两个喷嘴构成,而是由一个或多个喷嘴构成。喷嘴组或喷嘴的分布也不必完全是环形的。如需生成涡流喷雾,常用的方式是通过一个管形的液滴调节装置进行,以便通过同步效应产生涡流。同样,如图5所示,径向开口也可以与喷雾旋转方向形成一个倾角,这样气体或液体流过开口时就形成了涡流。最后,也可以结合一个旋转的喷嘴组一起使用,当然,这里,径向开口与喷雾旋转方向之间的倾角引起的阻力随着倾角变大而变大。对于气垫的形成,同样的,径向开口也可以交换或以成组的方式朝相反的方向形成倾角。综合使用上述任何一种方式也是可行。
针对图7-9所示的装置,可以选择每个喷头中有一个槽(如图中的示例),也可以选择每个喷头中有两个槽。此外,槽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排列,使得喷头以所需的速度旋转时完全平衡。

Claims (6)

1.一种形成涡流喷雾的喷雾装置(1,13,27,31),在喷雾装置(1,13,27,31)中至少有一个被高压气体冲击的旋转的喷嘴(3,3.1;40)在喷雾管(7,18,30,32)中转动,其中高压指的是大于或等于100bar的压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管(7,18,30,32)的长度能保证,从至少一个喷嘴(3,3.1;40)喷出的液滴在喷雾管(7,18,30,32)中产生冲击压力和/或通过与喷雾管(7,18,30,32)的内壁(8,23,38)接触进行减速,在减速中液滴飞行速度低于喷嘴喷出液滴的速度,和/或液滴的飞行轨迹发生改变,
由多个所述喷嘴(40)构成一个喷嘴组(33),喷嘴组(33)中的喷头支架(34)上装有一个以喷头的长轴方向为轴旋转的喷头(35),喷头(35)上有多个喷嘴(40),喷嘴方向与喷头的长轴方向具备一定的角度,并与喷嘴(40)的旋转轴间隔一个半径,
所述喷嘴由喷头表面的槽(40)和喷头支架(34)内侧的表面(38)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喷嘴(3,3.1;40)喷出的液滴实现减速中,通过调节喷雾管长度控制从喷雾管(7,18,30,32)中喷出的液滴的大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喷嘴(3,3.1;40)的方向与喷雾管的内壁(8,23,38)的长轴形成夹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长轴与旋转轴也具备一定的角度,所述多个喷嘴的长轴的虚拟交点位于喷头相对的另一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的横切面沿着液体移动方向逐渐变小。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35)以滚珠轴承的方式固定在毂(36)上,毂固定在喷头支架(34)中。
CN2009801431596A 2008-10-14 2009-10-09 涡流喷雾产生的方法以及能形成涡流喷雾的喷雾装置 Active CN1022027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08063773 2008-10-14
EPPCT/EP2008/063773 2008-10-14
PCT/EP2009/063147 WO2010043555A1 (de) 2008-10-14 2009-10-09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rotierenden hohlstrahls sowie hohlstrahl erzeugende strahlrohreinhe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2742A CN102202742A (zh) 2011-09-28
CN102202742B true CN102202742B (zh) 2012-11-21

Family

ID=40740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31596A Active CN102202742B (zh) 2008-10-14 2009-10-09 涡流喷雾产生的方法以及能形成涡流喷雾的喷雾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02742B (zh)
DE (1) DE202009013325U1 (zh)
WO (1) WO20100435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08532A1 (de) * 2011-01-13 2012-07-19 Euroclean Glume GmbH & Co. KG Strahlrohr, Brandbekämpfungseinrichtung, Verwendung
DE202015008749U1 (de) 2015-12-21 2016-02-01 Ursula Kalinowski-Krumm Vorrichtung zum Schutz von Gebäuden, technischen Einrichtungen oder sonstige Gegenständen vor Funkenflug sowie zur Brandbekämpfung
CN107398047B (zh) * 2017-03-29 2021-01-01 王力丰 压缩空气人造风装置及运行方法、消防设备
WO2018234293A2 (de) 2017-06-19 2018-12-27 protectismundi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s rotierenden hohlstrahls
DE202017103616U1 (de) 2017-06-19 2018-06-20 protectismundi GmbH Flüssigkeitshohlstrahl erzeugende Strahlrohreinheit
DE102017113424A1 (de) 2017-06-19 2018-12-20 protectismundi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s rotierenden Hohlstrahl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5539A (en) * 1986-12-11 1987-12-29 Steele Curtis C High-pressure water jet tool and seal
CN1544109A (zh) * 2003-11-18 2004-11-10 王晓辉 水力旋转智能灭火装置
CN1973920A (zh) * 2006-12-06 2007-06-06 陈贤明 感温旋转式洒水灭火喷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522023U1 (de) 1995-03-15 1999-04-15 Kleber Textil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Crash-Veredeln von Stoffen
EP1728535B1 (en) * 2005-05-26 2010-09-29 Kidde IP Holdings Limited Extinguishing fires and suppressing explosions
ATE444100T1 (de) 2005-09-30 2009-10-15 Airmatic Ges Umwelt & Tech Mbh Strahlrohreinheit sowie verfahren zum ausbilden eines löschmittelnebels
DE102005047299A1 (de) * 2005-09-30 2007-04-05 Airmatic Gesellschaft für Umwelt und Technik mbH Strahlrohreinheit sowie Verfahren zum Ausbilden eines Löschmittelnebels
DE202006006572U1 (de) 2006-04-25 2006-07-06 Airmatic Gesellschaft für Umwelt und Technik mbH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s rotierenden Hochdruckstrahls
US20080245886A1 (en) * 2007-04-09 2008-10-09 Department Of The Navy Method of produc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tomization of an output flow from a C-D nozz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5539A (en) * 1986-12-11 1987-12-29 Steele Curtis C High-pressure water jet tool and seal
CN1544109A (zh) * 2003-11-18 2004-11-10 王晓辉 水力旋转智能灭火装置
CN1973920A (zh) * 2006-12-06 2007-06-06 陈贤明 感温旋转式洒水灭火喷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09013325U1 (de) 2009-12-10
CN102202742A (zh) 2011-09-28
WO2010043555A1 (de) 201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2742B (zh) 涡流喷雾产生的方法以及能形成涡流喷雾的喷雾装置
CN100478088C (zh) 清洗燃气轮机压缩机的喷嘴和方法
RU2329873C2 (ru) Распылитель жидкости
CN102039228B (zh) 旋转环缝喷雾嘴及其喷雾装置
CN104399216B (zh) 一种灭火用旋射流细水雾喷头
CN105793549B (zh) 气体辅助的流体雾化喷射器
EP3689512B1 (en) Metal powder producing apparatus
US20040188104A1 (en) Apparatus comprising an atomizer and method for atomization
CN108367304A (zh) 加压空气辅助的全锥形喷雾喷嘴组件
CA2374232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aerosol
US20120168538A1 (en) Spin Annular Slit Spray Nozzle and Spray Apparatus Thereof
JP6906631B2 (ja) 金属粉末製造装置並びにそのガス噴射器及びるつぼ器
CN1942220A (zh) 细水雾发生喷头
CN103861753A (zh) 多级雾化气液两相大口径细雾喷嘴
JP2014509259A (ja) 外部混合型加圧2流体ノズルおよびスプレー乾燥方法
CN111097611A (zh) 一种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及雾化装置
CN106492383A (zh) 细水雾喷头组件
CN102861684A (zh) 用于产生至少一个旋转喷射流的喷射喷嘴及方法
CN205586406U (zh) 一种气液两相流细水雾喷头
JP2008126200A (ja) ノズル装置
JP3542806B2 (ja) 噴霧分散用ノズル
CN210058658U (zh) 一种造粒喷嘴
CN202229184U (zh) 一种预膜式介质雾化喷嘴
CN207699533U (zh) 撞击式混合雾化装置及组合雾化系统
CN109433440B (zh) 一种气动旋杯拱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CHUTTE HERMA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IRMATIC GESELLSCHAFT F R UMWELT UND TECHNIK MBH

Effective date: 20120813

Owner name: KRUMM WOLFGANG

Effective date: 201208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813

Address after: German gate

Applicant after: H. Schutte

Applicant after: Krumm Wolfgang

Address before: German hemer

Applicant before: Airmatic Ges Fuer Umwelt und T.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ANGDONG YONGQIANG AULD LANG REAL INTERNATIONAL F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CHUTTE HERMAN

Effective date: 20150104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RUMM WOLFGANG

Effective date: 201501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523000 DONGGUAN,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04

Address after: 523000 Tong Yan Industrial Zone, Liaobu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Yongqiang Auld Lang Real International Fire Fighting Vehicles 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gate

Patentee before: H. Schutte

Patentee before: Krumm Wolfg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