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1970A - 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1970A
CN102201970A CN2010101396686A CN201010139668A CN102201970A CN 102201970 A CN102201970 A CN 102201970A CN 2010101396686 A CN2010101396686 A CN 2010101396686A CN 201010139668 A CN201010139668 A CN 201010139668A CN 102201970 A CN102201970 A CN 102201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sp
node
routing iinformation
route
heav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96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1970B (zh
Inventor
牛小兵
鲍远林
王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396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019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01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1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1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19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构成该关联双向标记交换路径(LSP)的第一LSP和第二LSP及管理平面;所述方法包括:第一LSP的首节点在收到转换请求后,触发重路由过程,并在重路由成功后将路由信息发送给管理平面;管理平面收到上述路由信息后,将该路由信息中的节点顺序进行反转后发送到第二LSP的首节点;第二LSP的首节点收到反转后的路由信息后,根据该反转后的路由信息进行重路由,并在重路由成功后通知管理平面;管理平面在获知第二LSP重路由成功后,根据上述路由信息触发第一LSP的首节点或第二LSP的首节点创建共路双向LSP。采用本发明后为降低网络运维成本提供了便利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涉及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是IETF(Internet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作任务组)规范的、通过路由、信令等功能实现网络业务转发的框架。GMPLS(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扩展了MPLS功能,不仅能够支持分组交换,还支持时分交换、波长交换、光纤交换等交换能力。
在MPLS网络中,管理维护的连接LSP是按照单向LSP来管理的,即若在节点A与节点Z之间配置双向LSP,则需要配置管理两个MPLS LSP,这两个LSP的首节点和尾节点正好相反,即在该双向LSP中,一条LSP的首节点/尾节点是另一条LSP的尾节点/首节点。假定从节点A到节点Z的LSP称为正向LSP,则从节点Z到节点A的LSP就称为反向LSP。正向LSP与反向LSP所经过的节点、链路资源标签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传送网中,尤其是在光传送网中,一般情况下配置的正向LSP和反向LSP会经过相同节点,即正向LSP和反向LSP构成共路双向LSP(co-routedbidirectional LSP)。一方面是因为传送平面在支持共路双向连接时更方便,比如共路双向LSP上的某一节点在收到传送平面提供的链路层上的远端缺陷指示(Remote Defect Indication,简称RDI)时,可通过该告警迅速知道本端发往远端的数据出现故障,进而触发保护恢复动作;另外,从管理维护的角度看,在相同业务量的前提下,相对单向LSP,使用双向LSP来承载业务数据时LSP数量上要少一半,网络上LSP相关消息交互也会减少;同时,对网络管理者来说,也降低了维护成本。
MPLS-TP(MPLS Transport Profile,MPLS传送应用)吸收了分组的统计复用功能以及传送的保护功能等优点,实现了传送与分组技术的融合。IETF要求MPLS-TP网络的控制平面使用GMPLS协议族。
随着分组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融合,存在将传统MPLS网络中的业务转换为MPLS-TP网络业务的需求,即将MPLS LSP转化为MPLS-TP LSP。在进行转化时,需要升级MPLS协议以支持MPLS-TP(包括控制平面和传送平面),并进行MPLS网络中LSP的路由优化。MPLS中LSP是单向的,而MPLS-TP更倾向于采用双向LSP,即无论MPLS中的正向LSP和反向LSP的路由是否经过相同的节点,都需要将该正向LSP和反向LSP转化为MPLS-TP中的双向LSP,即需要将非共路的正向和反向LSP(亦可称为associated bidirectionalLSP,即关联双向LSP)转换为正向路由和反向路由所经过的节点相同的共路双向LSP。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方法及系统,以将关联双向LSP转换为共路双向LSP。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方法,包括:
所述关联双向标记交换路径(LSP)中的第一LSP的首节点在收到转换请求后,触发重路由过程,并在重路由成功后将路由信息发送给管理平面;
所述管理平面收到所述路由信息后,将该路由信息中的节点顺序进行反转后发送到该关联双向LSP中的第二LSP的首节点;
所述第二LSP的首节点收到所述反转后的路由信息后,根据该反转后的路由信息进行重路由,并在重路由成功后通知所述管理平面;
所述管理平面在获知所述第二LSP重路由成功后,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触发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或第二LSP的首节点创建共路双向LSP。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
在创建所述共路双向LSP成功后,所述管理平面删除所述重路由成功的第一LSP和第二LSP,保留传送平面上各节点间的交叉或转发关系。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在收到所述转换请求后,触发重路由过程是指: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在收到所述转换请求后,如判断出该转换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路由信息,则根据该路由信息进行重路由。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在收到所述转换请求后,触发重路由过程是指: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在收到所述转换请求后,根据所述第一LSP和第二LSP的路由信息,并结合网络资源情况以及约束条件,计算出所述路由信息,然后再根据该路由信息进行重路由。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征:
在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根据所述第一LSP和第二LSP的路由信息,并结合网络资源情况以及约束条件,计算所述路由信息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判断所述第一LSP的路由信息或所述第二LSP的路由信息是否满足当前网络资源情况及约束条件,如果是,则将满足当前网络资源情况及约束条件的那条LSP的路由信息作为所述重路由过程所需要的所述路由信息,不再进行后续的所述路由信息的计算。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征:
如果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上不存在所述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则所述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被同步到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上后,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再进行后续的路由计算及重路由过程。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被同步到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上是指:由网管将所述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配置到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上。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被同步到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上是指: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与所述第二LSP的首节点进行信令交互,所述第二LSP的首节点在第一LSP的首节点的请求下,将所述第二LSP的显示路由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第一LSP及第二LSP在进行重路由过程中,均将LSP属性修改为资源共享。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管理平面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触发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或第二LSP的首节点创建共路双向LSP是指:所述管理平面根据所述路由信息向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或第二LSP的首节点发起创建请求,且在该创建请求中携带所述共路双向LSP的带宽属性信息;其中,该共路双向LSP的带宽属性应与所述关联双向LSP的带宽对应;第一LSP的首节点或第二LSP的首节点收到后,根据上述共路双向LSP的带宽属性信息创建共路双向LSP。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转换请求来自于所述管理平面、内部信令或外部信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系统,包括:构成所述关联双向标记交换路径(LSP)的第一LSP和第二LSP及管理平面;
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用于在收到转换请求后,触发重路由过程,并在重路由成功后将路由信息发送给所述管理平面;
所述管理平面用于收到所述路由信息后,将该路由信息中的节点顺序进行反转后发送到所述第二LSP的首节点;还用于在获知所述第二LSP重路由成功后,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触发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或第二LSP的首节点创建共路双向LSP;
所述第二LSP的首节点用于收到所述反转后的路由信息后,根据该反转后的路由信息进行重路由,并在重路由成功后通知所述管理平面。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管理平面还用于在创建所述共路双向LSP成功后,删除所述重路由成功的第一LSP和第二LSP,保留传送平面上各节点间的交叉或转发关系。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第一LSP及第二LSP中每一节点的控制平面用于与所述管理平面及所在LSP中的其它节点进行信息交互,还用于进行路由。
采用本发明后,能够方便的将关联双向LSP转换为共路双向LSP,转化后,方便管理,同时也减少了网络中消息交互的数量,为降低网络运维成本提供了便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关联双向LSP转化为共路双向LSP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路由不同的关联双向LSP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持正向路由不变时,由关联双向LSP进行转化后得到的共路双向LSP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要实现路由优化,需要与该关联双向LSP相关的管理平面、控制平面和传送平面的共同参与。
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关联双向LSP中的第一LSP的首节点在收到转换请求后,触发重路由过程,并在重路由成功后将路由信息发送给管理平面;管理平面收到后,将该路由信息中的节点顺序进行反转后发送到该关联双向LSP中的第二LSP的首节点;该第二LSP的首节点收到后,根据该反转后的路由信息进行重路由,并在重路由成功后通知管理平面;管理平面在获知该第二LSP重路由成功后,根据上述路由信息触发第一LSP首节点或第二LSP首节点创建共路双向LSP,还可以在创建成功后删除上述重路由成功的第一LSP和第二LSP。
优选地,第一LSP的首节点在收到转换请求后,触发重路由过程是指:第一LSP的首节点在收到转换请求后,如判断出该请求中携带有路由信息,则根据该路由信息进行重路由;否则,可根据上述第一LSP和第二LSP的路由信息,并结合网络资源情况以及约束条件,计算出路由信息,然后再根据该路由信息进行重路由。其中,网络资源情况可由该第一LSP的首节点通过路由协议自动泛洪同步得到的;约束条件可通过管理平面下发的请求或信令消息获得。如果第一LSP的首节点不存在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则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被同步到第一LSP的首节点上后,第一LSP的首节点再进行后续的路由计算及重路由过程。
此外,上述转换请求可来自于管理平面、内部信令(如通过判断某些条件为真时生成的消息)或外部信令(如外部客户端发来的消息)。
下面具体介绍将关联双向LSP转化为共路双向LSP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其中,为了描述方便,将该关联双向LSP中一个LSP称为正向LSP,另一个LSP称为反向LSP。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关联双向LSP中选择哪一LSP作为正向LSP或反向LSP时没有约束):
步骤一、向正向LSP的首节点发起转换请求,以触发转化为共路双向LSP的过程;
其中,该转换请求可来自管理平面、外部信令消息,也可来自网络内部消息;
步骤二、正向LSP的首节点若判断出接收到的转换请求中包含了转化为共路双向LSP的路由信息,则根据该路由信息触发重路由过程,并在重路由时修改LSP属性为资源共享(即可以在重路由过程中节点间交互的PATH信令消息中的SESSION_ATTRIBUTE对象中将LSP的属性修改为资源共享)。若判断出上述转换请求中未包含转化为共路双向LSP的路由信息,则正向LSP的首节点根据正向LSP和反向LSP的路由信息,结合网络资源情况以及约束条件,动态计算出共路双向LSP路由信息(计算时可以但不限于采用CSPF(Constraint-based Shortest Path First,受约束的最短路由优先算法)进行路由信息的计算),然后利用该计算出的路由信息进行正向LSP的重路由。
其中,如果在正向LSP的首节点上不存在反向LSP的显式路由信息,则需将反向LSP的显式路由信息同步到正向LSP的首节点。同步方法可采用网管通过手动方式将反向LSP的路由信息配置到正向LSP的首节点上,或正向LSP的首节点与反向LSP首节点间通过信令交互,反向LSP的首节点在正向LSP的首节点的请求下会将该反向LSP的显式路由信息发送到正向LSP的首节点上。其中,上述显式路由信息可以支持Path Key(路径密钥)方式。
此外,正向LSP的首节点在根据正向LSP和反向LSP的路由信息,结合网络资源情况以及约束条件,动态计算共路双向LSP的路由信息之前,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当前正向LSP或反向LSP的路由信息是否满足当前网络资源情况及约束条件,如果是,则将满足当前网络资源情况及约束条件的那条LSP的路由信息作为共路双向LSP的路由信息,无需再进行后续的路由计算;否则,根据正向LSP和反向LSP的路由信息,结合网络资源情况以及约束条件,动态计算共路双向LSP的路由信息,在此种情况下,计算出的共路双向LSP路由信息优化了网络资源。
步骤三、若正向LSP重路由成功,则正向LSP的首节点通知管理平面正向LSP重路由成功,并将获得的上述共路双向LSP的路由信息上报给管理平面;否则,通知管理平面转换失败,结束流程;
步骤四、管理平面将该共路双向LSP的路由信息中的节点顺序反转后,下发给反向LSP的首节点,以触发反向LSP转化为共路双向LSP的过程;
步骤五、反向LSP的首节点根据收到的共路双向LSP的路由信息发起重路由,重路由时修改LSP属性为资源共享;
步骤六、若反向LSP重路由成功,则反向LSP的首节点通知管理平面反向LSP重路由成功;否则,通知管理平面转换失败,结束流程;
步骤七、管理平面根据共路双向LSP的路由信息通过发起创建请求以触发创建资源共享的共路双向LSP,且在该创建请求中携带该共路双向LSP的带宽属性信息,其中,该共路双向LSP的带宽属性应与原关联双向LSP的带宽对应,即:该共路双向LSP的上游到下游带宽与关联双向LSP的正向LSP的带宽相同,该共路双向LSP的下游到上游带宽与关联双向LSP的反向LSP的带宽相同。该共路双向LSP即为转化后的共路双向LSP;
步骤八、删除上述重路由成功的正向LSP和反向LSP。因共路双向LSP存在,在删除上述正反向LSP时,不会删除传送平面中LSP相关交叉或转发关系。
在完成上述创建后,可根据业务需要,修改共路双向LSP的共享属性。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假定节点A的节点标识是1,节点Z的节点标识是9,选择节点A为首节点,则LSPAZ为正向LSP,LSPZA为反向LSP。LSPAZ经过节点A、C、Z(其路由以实线表示),带宽为100M;而LSPZA经过节点Z、F、E、A(其路由以虚线表示),带宽为120M。此外,在该网络中还存在其它节点B和D。从拓扑上看,正向LSP所在路由跳数更少,本实施例即将在正向LSP的路由上转换到共路双向LSP。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标识LSPAZ为正向LSP,LSPZA为反向LSP;
步骤二、管理平面向正向LSP首节点(即节点A)发起转换请求,以触发转化为共路双向LSP的过程;
步骤三、假设请求中没有包含转化为共路双向LSP的路由信息,则节点A根据正向LSP和反向LSP的路由信息,结合网络资源情况以及约束条件,动态计算出共路双向LSP路由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当保持正向LSP不发生改变,此路由信息(A-C-Z)可满足共路双向LSP的约束条件,则将该路由信息作为共路双向LSP的路由信息。为保证LSP属性更新,尽管此时正向LSPAZ路由未发生改变,从信令流程看,仍需要一次重路由过程,重路由时修改LSP属性为资源共享;
步骤四、重路由成功后,节点A通知管理平面正向LSP重路由成功,并将获得的共路双向LSP的路由信息(A-C-Z)上报给管理平面;否则,通知管理平面转换失败,结束流程;
步骤五、管理平面将该共路双向LSP的路由信息中的节点顺序反转后(即经过反转的节点顺序是Z-C-A),下发给反向LSP的首节点(即节点Z),以触发反向LSP转化为共路双向LSP的过程;
步骤六、节点Z根据收到的共路双向LSP的路由信息(Z-C-A)发起重路由过程,且在重路由时修改LSP属性为资源共享;
步骤七、重路由成功后,节点Z通知管理平面反向LSP重路由成功;
步骤八、管理平面根据共路双向LSP的路由信息触发创建资源共享的共路双向LSP的过程,路由信息为A-C-Z。该LSP的上游到下游带宽为100M,而下游到上游带宽为120M。该共路双向LSP即为转化后的共路双向LSP(如图3所示,其中共路双向LSP中的一个方向路由以实线表示,另一方向路由以由点组成的箭头表示);
步骤九、删除重路由优化后的正向和反向LSP。因共路双向LSP存在,在删除上述正反向LSP时,不会删除传送平面中LSP相关交叉或转发关系;
步骤十、根据业务需要,修改共路双向LSP的共享属性。
转换完毕,结束流程。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能够将路由不重合的关联共路LSP转化为共路双向LSP。转换后,对于LSP的管理维护将更加容易。
本发明提供的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系统,包括:构成该关联双向LSP的第一LSP和第二LSP及管理平面;
第一LSP的首节点用于在收到转换请求后,触发重路由过程,并在重路由成功后将路由信息发送给管理平面;
管理平面用于收到上述路由信息后,将该路由信息中的节点顺序进行反转后发送到第二LSP的首节点;还用于在获知第二LSP重路由成功后,根据上述路由信息触发第一LSP的首节点或第二LSP的首节点创建共路双向LSP;
第二LSP的首节点用于收到反转后的路由信息后,根据该反转后的路由信息进行重路由,并在重路由成功后通知管理平面。
此外,管理平面还可用于在创建共路双向LSP成功后,删除重路由成功的第一LSP和第二LSP,但不删除传送平面上的交叉或转发关系。
优选地,第一LSP的首节点用于在收到转换请求后,触发重路由过程是指:第一LSP的首节点用于在收到转换请求后,如判断出该转换请求中携带有路由信息,则根据该路由信息进行重路由;或者,第一LSP的首节点用于在收到转换请求后,根据第一LSP和第二LSP的路由信息,并结合网络资源情况以及约束条件,计算出路由信息,然后再根据该路由信息进行重路由。
第一LSP的首节点还可用于在计算路由信息之前,判断第一LSP的路由信息或第二LSP的路由信息是否满足当前网络资源情况及约束条件,如果是,则还用于将满足当前网络资源情况及约束条件的那条LSP的路由信息作为重路由过程所需要的路由信息,不再进行后续的路由信息的计算。
第一LSP的首节点还用于在判断出本地不存在所述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时,在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被同步到第一LSP的首节点上后再进行后续的路由计算及重路由过程。其中,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被同步到第一LSP的首节点上是指: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由网管配置到第一LSP的首节点上;或由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与所述第二LSP的首节点进行信令交互;第二LSP的首节点还用于在收到第一LSP的首节点的请求时,将第二LSP的显示路由信息发送到第一LSP的首节点。
优选地,管理平面用于根据路由信息触发第一LSP的首节点或第二LSP的首节点创建共路双向LSP是指:管理平面用于根据路由信息向第一LSP的首节点或第二LSP的首节点发起创建请求,且在该创建请求中携带共路双向LSP的带宽属性信息;其中,该共路双向LSP的带宽属性应与上述关联双向LSP的带宽对应;第一LSP的首节点或第二LSP的首节点收到后,根据上述共路双向LSP的带宽属性信息创建共路双向LSP。
在具体实现时,LSP链路中各节点与其它节点或与管理平面间进行的信令交互功能及路由功能可由控制平面来实现,各条LSP所经过节点的交叉或转发关系都由传送平面来配置及维护。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方法,包括:
所述关联双向标记交换路径(LSP)中的第一LSP的首节点在收到转换请求后,触发重路由过程,并在重路由成功后将路由信息发送给管理平面;
所述管理平面收到所述路由信息后,将该路由信息中的节点顺序进行反转后发送到该关联双向LSP中的第二LSP的首节点;
所述第二LSP的首节点收到所述反转后的路由信息后,根据该反转后的路由信息进行重路由,并在重路由成功后通知所述管理平面;
所述管理平面在获知所述第二LSP重路由成功后,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触发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或第二LSP的首节点创建共路双向LSP。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创建所述共路双向LSP成功后,所述管理平面删除所述重路由成功的第一LSP和第二LSP,保留传送平面上各节点间的交叉或转发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在收到所述转换请求后,触发重路由过程是指: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在收到所述转换请求后,如判断出该转换请求中携带有所述路由信息,则根据该路由信息进行重路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在收到所述转换请求后,触发重路由过程是指: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在收到所述转换请求后,根据所述第一LSP和第二LSP的路由信息,并结合网络资源情况以及约束条件,计算出所述路由信息,然后再根据该路由信息进行重路由。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根据所述第一LSP和第二LSP的路由信息,并结合网络资源情况以及约束条件,计算所述路由信息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判断所述第一LSP的路由信息或所述第二LSP的路由信息是否满足当前网络资源情况及约束条件,如果是,则将满足当前网络资源情况及约束条件的那条LSP的路由信息作为所述重路由过程所需要的所述路由信息,不再进行后续的所述路由信息的计算。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上不存在所述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则所述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被同步到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上后,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再进行后续的路由计算及重路由过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被同步到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上是指:由网管将所述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配置到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LSP的显式路由信息被同步到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上是指: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与所述第二LSP的首节点进行信令交互,所述第二LSP的首节点在第一LSP的首节点的请求下,将所述第二LSP的显示路由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LSP及第二LSP在进行重路由过程中,均将LSP属性修改为资源共享。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平面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触发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或第二LSP的首节点创建共路双向LSP是指:所述管理平面根据所述路由信息向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或第二LSP的首节点发起创建请求,且在该创建请求中携带所述共路双向LSP的带宽属性信息;其中,该共路双向LSP的带宽属性应与所述关联双向LSP的带宽对应;第一LSP的首节点或第二LSP的首节点收到后,根据上述共路双向LSP的带宽属性信息创建共路双向LSP。
11.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请求来自于所述管理平面、内部信令或外部信令。
12.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成所述关联双向标记交换路径(LSP)的第一LSP和第二LSP及管理平面;
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用于在收到转换请求后,触发重路由过程,并在重路由成功后将路由信息发送给所述管理平面;
所述管理平面用于收到所述路由信息后,将该路由信息中的节点顺序进行反转后发送到所述第二LSP的首节点;还用于在获知所述第二LSP重路由成功后,根据所述路由信息触发所述第一LSP的首节点或第二LSP的首节点创建共路双向LSP;
所述第二LSP的首节点用于收到所述反转后的路由信息后,根据该反转后的路由信息进行重路由,并在重路由成功后通知所述管理平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平面还用于在创建所述共路双向LSP成功后,删除所述重路由成功的第一LSP和第二LSP,保留传送平面上各节点间的交叉或转发关系。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LSP及第二LSP中每一节点的控制平面用于与所述管理平面及所在LSP中的其它节点进行信息交互,还用于进行路由。
CN201010139668.6A 2010-03-24 2010-03-24 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19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9668.6A CN102201970B (zh) 2010-03-24 2010-03-24 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9668.6A CN102201970B (zh) 2010-03-24 2010-03-24 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1970A true CN102201970A (zh) 2011-09-28
CN102201970B CN102201970B (zh) 2014-12-31

Family

ID=44662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966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1970B (zh) 2010-03-24 2010-03-24 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0197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6630A (zh) * 2013-01-30 2015-09-30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通信网络中的等价路径的增强型路径选择方案
WO2018113460A1 (zh) * 2016-12-23 2018-06-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lsp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865400A (zh) * 2020-08-06 2020-10-30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网状卫星网络抑制转发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8673A (zh) * 2004-07-29 2006-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分组环中同路径双向环选择建立的方法
CN101588367A (zh) * 2009-07-07 2009-11-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mpls-tp签名标签的oam组件通信机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8673A (zh) * 2004-07-29 2006-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分组环中同路径双向环选择建立的方法
CN101588367A (zh) * 2009-07-07 2009-11-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mpls-tp签名标签的oam组件通信机制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6630A (zh) * 2013-01-30 2015-09-30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通信网络中的等价路径的增强型路径选择方案
CN104956630B (zh) * 2013-01-30 2017-12-01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通信网络中的等价路径的增强型路径选择方案
WO2018113460A1 (zh) * 2016-12-23 2018-06-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lsp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0992573B2 (en) 2016-12-23 2021-04-27 Zte Corporation Multi-layer LSP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865400A (zh) * 2020-08-06 2020-10-30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网状卫星网络抑制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1865400B (zh) * 2020-08-06 2022-03-25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网状卫星网络抑制转发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1970B (zh) 2014-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50620B2 (en) Method for creating ring network label switched path, relate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0461755C (zh) 基于mpls te隧道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和节点设备
JP5037143B2 (ja) 予備パス帯域の管理およびパス帯域の変更
WO2007054032A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and leaf-node network element of the multicasting tre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ode network element thereof
CN101083548A (zh) 一种多域路由计算方法和系统
CN104065576A (zh) 一种动态mpls卫星网络中的标签交换方法
JP5835043B2 (ja) リスタート方法及びノード装置
WO2011157130A2 (zh) 路径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4283781A (zh) 一种路径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01132642B (zh) 基于mpls-te的ngn中lsp隧道的建立方法
CN103067275B (zh)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01127718B (zh) 基于mpls-te的ngn中lsp的建立方法
CN102201970B (zh) 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47611A (zh) 一种建立和拆除双向点到多点标签转发路径的方法及系统
CN101764732B (zh) 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的方法、网络和节点设备
JP5083168B2 (ja) 擬似ワイヤの設定方法及び装置
US20120230330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rea boundary,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in multilayer network
CN101163110B (zh) 部署流量工程隧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21447B (zh) 一种业务路径计算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EP262450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grafting and cutting bidirectional point-to-multipoint label switched path
WO2006011569A1 (ja) 移動通信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パケット転送装置及びパス張り替え方法
Lin et al. Redirection based recovery for MPLS network systems
WO2007071114A1 (fr) Procede pour le reacheminement sans interruption en reseau optique
CN102857386A (zh) 一种获取维护端节点标识的方法及装置
KR101418990B1 (ko) 네트워크 제어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