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0653B - 液晶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0653B
CN102200653B CN201110073372.3A CN201110073372A CN102200653B CN 102200653 B CN102200653 B CN 102200653B CN 201110073372 A CN201110073372 A CN 201110073372A CN 102200653 B CN102200653 B CN 1022006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ine
display panels
color filter
common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33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0653A (zh
Inventor
金南珍
安善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00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0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0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0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保持基底之间的足够的粘附性的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面对第一基底;电路线,设置在第一基底中,电路线包括滤色器共电压线;密封构件,置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设置有电路线的区域包括设置有滤色器共电压线的第一区域和未设置滤色器共电压线的第二区域,密封构件被设置成距离第一基底的侧部比距离所述第二区域近。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描述的技术总地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更具体地讲,描述的技术总地涉及这样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即,该液晶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中布置的电路线进行了调整。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具有诸如减小的尺寸、减小的厚度和降低的功耗的优点,从而液晶显示器可以安装在并用于诸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和其他相似的移动的小型装置的小型产品中。LCD可以用在诸如监视器和TV的中型产品和大型产品以及其他相似的电子装置中。
LCD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利用液晶的光学特性显示图像数据;柔性印刷电路(FPC),具有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背光组件,包括光源;模框,容纳背光组件。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基底、滤色器(CF)基底及置于薄膜晶体管基底和滤色器基底之间的液晶。通过利用密封剂密封薄膜晶体管基底和滤色器基底,使密封剂硬化并将密封好的基底切割成单元单位(cell unit)来形成液晶显示器。
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通常,在薄膜晶体管基底的显示区中形成薄膜晶体管,在非显示区中形成诸如栅极驱动器的电路线来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通过从与涂覆侧相对的侧部朝着薄膜晶体管基底曝光紫外光而使密封基底的密封剂硬化。在这种情况下,密封剂涂覆在薄膜晶体管基底或滤色器基底上的非显示区中,因此,密封剂在被涂覆时可能与电路线叠置。如所述的,当电路线与密封剂叠置时,使密封剂硬化的UV光会被电路线局部阻挡。因此,不能使密封剂充分地硬化。因此,基底之间的粘附性会变弱。
在该背景部分公开的以上信息仅是为了增强对描述的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未形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该国已经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一种可以通过硬化密封剂来保持基底之间的强粘附性的液晶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面对第一基底;电路线,设置在第一基底中,所述电路线包括滤色器共电压线;密封构件,置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设置有电路线的区域包括设置有滤色器共电压线的第一区域和未设置滤色器共电压线的第二区域,密封构件被布置成距离第一基底的侧部比距离所述第二区域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电路线还可包括栅极驱动器或非晶硅栅极。此外,电路线还可包括薄膜晶体管共电压(Vcom)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电路线可以安装在第一基底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共电极可以形成在第二基底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密封构件可以形成为与第一基底的边缘和第二基底的边缘彼此距离一定的距离,或者可以沿着第一基底的边缘和第二基底的边缘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液晶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沿着第一基底的边缘和第二基底的边缘形成的阻挡件。在这种情况下,共电极可以以阻挡件作为边界形成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密封构件可以被设置成距离第一基底的侧部比距离所述第一区域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形成有密封构件的区域可以与所述第一区域叠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密封构件可以包括隔离件,隔离件可以将滤色器共电压线和共电极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导电材料形成隔离件,或者可以通过在非导电材料上涂覆金属来形成隔离件。
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底,具有像素区、驱动像素区的晶体管、存储电容器和像素电极;第二基底,面对第一基底,并且具有设置在第二基底上的共电极;电路线,设置在第一基底中,并且包括滤色器共电压线;导电隔离件,将滤色器共电压线和共电极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滤色器共电压线设置在形成有电路线的区域的最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电路线还可以包括测试焊盘线,与其他电路线相比,所述测试焊盘线设置得距离电路线中的滤色器共电压线最远以与像素区最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电路线还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共电压线,与其他电路线相比,所述薄膜晶体管共电压线沿从测试焊盘线朝向滤色器共电线的方向设置得距离测试焊盘线最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电路线还可以包括缓冲线和栅极驱动器,缓冲线和栅极驱动器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共电压线和滤色器共电压线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液晶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设置在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以密封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电路线中只有滤色器共电压线可以通过密封构件与其他电路线绝缘。在这种情况下,导电隔离件可以设置在密封构件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通过压缩电路线而将电路线布置在薄膜晶体管基底上,可以降低UV阻挡率,从而使密封剂充分地硬化。此外,通过密封剂的充分硬化,可以很了地保持基底之间的粘附性,并且可以保持基底之间的强度。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或优点将在以下的描述中部分地进行阐述,部分地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明了。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清楚且更容易理解,附图中: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俯视图和局部放大视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30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40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50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60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的示例示出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照附图来描述实施例以解释本发明。
应该理解的是,在此陈述的第一元件、膜或层“形成在”或“设置在”第二元件、层或膜上的情况,第一元件、层或膜可以直接形成或设置在第二元件、层或膜上,或者在第一元件、层或膜与第二元件、层或膜之间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层或膜。此外,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形成在…上”是与“位于…上”或“设置在…上”具有相同的含义而使用的,而不是对相关的任何具体的制造工艺的限制。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俯视图和局部放大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将参照图1和图2来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
液晶显示面板100被划分为有效区A/A、黑矩阵BM和驱动电路区IC。有效区A/A是显示图像的包括薄膜晶体管(TFT)(未示出)和滤色器(CF)(未示出)的显示区。黑矩阵BM是沿着有效区A/A的最外侧形成的非显示区,并且包括为显示图像而布置的电路线。驱动电路区IC是液晶显示面板100的连接到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外部集成电路的一部分,或者是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具有集成电路的一部分。
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是液晶显示面板100的黑矩阵BM的第一基底110的放大视图。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TFT基底形成第一基底110,用CF基底形成第二基底120(见图2)。虽然未示出,但是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器和像素电极形成在第一基底110的有效区A/A中。测试焊盘线111邻近于黑矩阵BM形成。通过将栅电极、绝缘层、半导体层、漏电极、源电极和保护层图案化来形成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显示图像,形成存储电容器以保持每个像素处的电压信号。此外,像素电极形成在每个像素处以驱动液晶,在形成用于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00的集成电路之前形成测试焊盘线111以测试液晶显示面板100。薄膜晶体管共电压(Vcom)线112、缓冲线113、栅极驱动器114和滤色器共电压(Vcom)线115沿着朝向第一基底110的边缘的方向顺序地形成在第一基底110的黑矩阵BM中。
薄膜晶体管Vcom线112和滤色器Vcom线115提供确定驱动液晶的极性的参考电压。更详细地讲,薄膜晶体管Vcom线112连接到形成在第一基底110中的存储电容器。滤色器Vcom线115通过短隔离件(spacer)(未示出)将电压施加到形成在第二基底120上的共电极125。短隔离件位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每个角落。栅极驱动器114驱动有效区A/A的开关晶体管的栅极端子,并且可以包括移位寄存器和电平转换器。更详细地讲,栅极驱动器114的移位寄存器顺序地输出施加到栅极端子的扫描脉冲,电平转换器对移位寄存器提供的信号的电平进行转换以设置薄膜晶体管的导通电压和截止电压。此外,缓冲线113接收电平转换器的输出信号,对输出信号进行缓冲,并将缓冲后的信号输出到栅极线。
在本实施例中,滤色器Vcom线115通过短隔离件与形成在第二基底120上的共电极125连接。短隔离件是导电球,当滤色器Vcom线115位于电路线的中部时,如果没有精确地调整短隔离件的位置,则短隔离件可能与其他电路线短路。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滤色器Vcom线115设置为电路线中的最外侧的电路线,以防止的上面的问题。
此外,测试焊盘线111定位得靠近像素区,以易于测试像素区。薄膜晶体管Vcom线112设置在与电路线中的测试焊盘线111的外部边界最相邻的位置。施加到薄膜晶体管Vcom线112的共电压和施加到滤色器Vcom线115的共电压互不相同,从而在发生短路时不能驱动液晶显示装置。因此,在薄膜晶体管Vcom线112和滤色器Vcom线115之间设置其他电路线,以使这两种线分开最大的距离,从而防止薄膜晶体管Vcom线112和滤色器Vcom线115之间的电短路。
参照图2,测试焊盘线111安装在第一基底110的有效区A/A上。薄膜晶体管Vcom线112、缓冲线113、栅极驱动器114和滤色器Vcom线115安装在黑矩阵BM上。然而,本发明的各方面不限于此,可以在第一基底110上形成电路线。此外,包括红色滤色器R、绿色滤色器G和蓝色滤色器B的滤色器121形成在第二基底120的有效区A/A中。形成覆层123来覆盖有效区A/A和黑矩阵BM的整个区域上方的滤色器121。共电极125形成在覆层123上,共电极125通过短隔离件在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每个角落与第一基底110的滤色器Vcom线115连接,从而将电压施加到第二基底120。
下面来描述电路线和其他构成元件的排列的示例。例如,本示例性实施例应用于低温多晶硅(LTPS)基底,然而,本发明的各方面不限于此,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应用于非晶硅基底。在非晶硅基底的情况下,使用非晶硅栅极来代替栅极驱动器。另外,电路线的结构、布置顺序和位置不限于本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方式修改。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密封构件130来密封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具体地讲,设置有电路线的区域包括设置有滤色器共电压线115的第一区域和未设置滤色器共电压线115的第二区域,密封构件130被设置成距离第一基底110的侧部比距离设置有滤色器共电压线115的第一区域近。可选择地,密封构件130被设置成距离第一基底110的侧部比距离未设置滤色器共电压线115的第二区域近。更详细地讲,通过将包括粘附组分的密封剂涂覆到第二基底120上的黑矩阵BM来密封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另外,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密封在一起,并且使密封剂硬化。为了防止密封剂在密封工艺期间流到有效区A/A,将密封剂涂覆在黑矩阵BM上的同时使密封剂与有效区A/A距离预定的距离。此外,可以通过在密封剂中包括隔离件135并使密封剂硬化来形成密封构件130。当在密封构件130中包括隔离件135时,可以通过隔离件135恒定地保持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之间的间隙。
参照图2,通过使第一基底110的下部曝光于紫外(UV)光来硬化密封剂。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形成在第一基底110中的电路线与密封剂叠置时,UV光被电路线局部阻挡,从而不能使密封剂充分地硬化。当没有使密封剂充分地硬化时,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之间不能保持足够的粘附性。
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基底110中的电路线,即,薄膜晶体管Vcom线112、缓冲线113、栅极驱动器114和滤色器Vcom线115被压缩(compress)到黑矩阵BM的一侧并与有效区A/A相邻。在黑矩阵BM的最外侧上涂覆密封剂,从而形成密封构件130。因此,电路线和密封剂彼此不叠置,从而在密封剂的硬化工艺期间UV光没有被电路线阻挡。
例如,通过压缩来布置薄膜晶体管Vcom线112和滤色器Vcom线115之间的电路线,使得所有电路线的总宽度可以设置到0.6mm至0.7mm。当电路线应用于黑矩阵BM的宽度为1.7mm的中型面板时,中型面板的没有形成电路线的部分沿第一基底110的边缘具有近似1.0mm的宽度。可以通过在中型面板的所述一部分上涂覆密封剂并使该密封剂硬化来形成具有足够粘附性的密封构件130。在这种情况下,薄膜晶体管Vcom线112和滤色器Vcom线115之间的电路线可以按密封的方式来布置,而无需考虑UV光透射率。因此,可以根据工艺来压缩电路线以使所有电路线的总宽度小于0.6mm。
在形成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工艺中,可以通过切割母面板中单元的边界来形成液晶显示面板100。换言之,可以通过切割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的边缘来形成液晶显示面板100。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的边缘或者黑矩阵BM的边缘是单元的被切割以使液晶显示器与母面板分开的边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基底110的边缘与第二基底120的边缘分离来形成密封构件130,从而可以通过切割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的玻璃来形成液晶显示面板100。
如所述的,通过将将要被压缩的电路线布置到黑矩阵BM的靠近有效区A/A的一侧来形成在第一基底110的黑矩阵BM中形成的电路线,从而在密封剂硬化工艺期间防止UV光被电路线阻挡。因此,使密封剂充分地硬化,从而保持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之间的足够的粘附性。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至图7来更详细地描述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简要地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似的元件和特征,或者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参照图3,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基底210、第二基底220及置于第一基底210和第二基底220之间的密封构件230。薄膜晶体管(未示出)和测试焊盘线211形成在第一基底210的有效区中。薄膜晶体管共电压(Vcom)线212、缓冲线213、栅极驱动器214和滤色器共电压(Vcom)线215形成在黑矩阵中并且安装在第一基底210上。此外,滤色器221形成在第二基底220上的有效区中,形成覆层223来覆盖滤色器221,共电极225形成在覆层223上。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包括薄膜晶体管Vcom线212、缓冲线213、栅极驱动器214和滤色器Vcom线215的电路线被压缩到液晶显示面板200的黑矩阵的靠近有效区的一侧。密封构件230沿着黑矩阵的边缘形成。
由于密封构件230形成在黑矩阵的边缘处,所以通过切割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密封构件230的上部来切割单元的边界。更详细地讲,密封剂涂覆在第二基底220的单元的边界上来密封第一基底210和第二基底220。对密封好的第一基底210和第二基底220进行硬化,从而使密封构件230形成为与两侧上相邻的单元叠置。然后,沿着密封构件230的上部形成切割槽(cuttinggroove),并且利用敲打器(breaker)来敲打(hit)切割的槽部而使液晶显示面板200分开。密封构件230包括隔离件235,因而第一基底210和第二基底220可以利用隔离件235保持恒定的间隙。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密封剂硬化工艺期间,通过安装在第一基底210上而形成的电路线没有阻挡UV光。因此,可以密封剂使充分地硬化,相应地,可以保持第一基底210和第二基底220之间的足够的粘附性。此外,将密封剂涂覆到每个单元的工艺被将密封剂涂覆到黑矩阵的边缘(即,相邻单元的边界)的工艺代替,从而可以简化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30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参照图4,液晶显示面板300包括第一基底310、第二基底320及置于第一基底310和第二基底320之间的密封构件330。薄膜晶体管(未示出)和测试焊盘线311形成在第一基底310的有效区中。薄膜晶体管Vcom线312、缓冲线313、栅极驱动器314和滤色器Vcom线315形成在第一基底310的黑矩阵区中并且安装在第一基底310上。此外,滤色器321形成在第二基底320上的有效区中,形成覆层323来覆盖滤色器321,共电极325形成在覆层323上。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安装在第一基底310上并且包括薄膜晶体管Vcom线312、缓冲线313、栅极驱动器314和滤色器Vcom线315的电路线被压缩到黑矩阵的与有效区相邻的一侧。密封构件330和阻挡件(dam)340形成在黑矩阵的与所述一侧相对的一侧中。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阻挡件340额外地形成在密封构件330的外部边界处。更具体地讲,阻挡件340沿着黑矩阵的边缘形成,因此可以在液晶显示面板300的制造工艺中通过切割阻挡件340的上部来切割单元的边界。阻挡件340由有机的或无机的非绝缘材料制成,从而可以通过执行切割阻挡件340的上部的工艺来切割单元的边界,而无需执行利用敲打器的敲打工艺。因此,可以降低液晶显示器分离工艺的缺陷率。
此外,阻挡件340首先形成在第二基底320的中的相邻单元之间的边界处。然后,将密封剂涂覆到相邻单元的两侧,从而可以使形成在相邻单元处的密封构件形成为具有均匀的宽度。更详细地讲,当阻挡件340形成在第二基底320上时,将密封剂涂覆到两侧,然后将第一基底310密封到第二基底320,具有流动性的密封剂340根据作用在两个基底310和320之间的压力而流到侧部。朝着单元的边界流动的密封剂被阻挡件340阻挡,由此流向与单元的边界相反的方向。此后,随着密封剂硬化,相对于阻挡件340位于两个单元处的密封构件300在宽度上是均匀的。因此,可以在液晶显示面板300的第一基底310和320之间获得均匀的、足够的粘附性。密封构件330包括隔离件335,因此,可以恒定地保持第一基底310和第二基底320之间的间隙。然而,本发明的各方面不限于此,在密封构件330中可以不包括隔离件335。
参照图2和图3,当不形成阻挡件340时,共电极125、225突出到液晶显示面板100、200的外侧,并且当密封模框和液晶显示面板100、200来形成液晶显示装置时,共电极125、225接触背光组件的模框。通常,利用诸如不锈钢的金属性材料形成模框来保护背光组件的部件,因此可能由于共电极125、225与模框的接触而导致发生短路。然而,当如图4所示在共电极325的最外侧形成阻挡件340时,共电极325没有突出到液晶显示面板300的外侧。因此,可以抑制背光组件的模框和共电极325之间的短路的发生。
阻挡件340形成有保持第一基底310和第二基底320之间的间隙的柱状隔离件335。通过使覆层323延伸将阻挡件340与覆层323形成一体。然而,本发明的各方面不限于此,可以不形成柱状隔离件335,并且阻挡件340可以不与覆层323形成一体。
如所述的,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由于在密封剂的硬化工艺期间UV光没有被因安装在第一基底310上而形成在第一基底310中的电路线阻挡,所以可以使密封剂充分地硬化,因此,第一基底310和第二基底320之间可以保持足够的粘附性。此外,通过沿着黑矩阵的边缘(即,相邻单元的边界)形成阻挡件来形成密封构件330。然后,在不使密封剂与形成在第一基底的黑矩阵中的电路线叠置的情况下涂覆密封剂,从而可以降低在液晶显示面板300的制造工艺期间的缺陷率,并且可以获得均匀的粘附性。此外,形成阻挡件340,从而可以抑制由于共电极325与背光组件的模框的接触导致的短路的发生。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40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参照图5,液晶显示面板400包括第一基底410、第二基底420及置于第一基底410和第二基底420之间的密封构件430。薄膜晶体管(未示出)和测试焊盘线411形成在第一基底410的有效区中。薄膜晶体管Vcom线412、缓冲线413、栅极驱动器414和滤色器Vcom线415形成在黑矩阵区中并且安装在第一基底上。此外,滤色器421形成在第二基底420上的有效区中,形成覆层423来覆盖滤色器421,共电极425形成在覆层423上。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包括薄膜晶体管Vcom线412、缓冲线413和栅极驱动器414的电路线被压缩到黑矩阵的与有效区相邻的一侧。滤色器Vcom线415与电路线分开。此外,密封剂涂覆在不包括滤色器Vcom线415的电路线的外侧上。因此,密封构件430与滤色器Vcom线415叠置地形成。虽然滤色器Vcom线415与密封剂叠置使得在液晶显示面板400的制造方法期间UV光在密封剂硬化工艺中被局部阻挡,但是滤色器Vcom线415的宽度足够小,从而被滤色器Vcom线415阻挡的UV光可以忽略。
在密封构件430的形成工艺中,通过在密封剂中包括隔离件435并使密封剂硬化来形成密封构件430。更详细地讲,可以通过用导电材料形成隔离件435或者通过在非导电材料上涂覆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形成隔离件435来连接滤色器Vcom线415和共电极425。如所述的,通过将密封构件430形成为与导电隔离件435叠置,可以通过导电隔离件435恒定地保持第一基底410和第二基底420之间的间隙,并且可以将电压施加到第二基底420。因此,不需要另外的短隔离件,从而可以简化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此外,由于只有滤色器Vcom线415形成在密封构件430中而与薄膜晶体管Vcom线412和其他电路线分开,所以可以防止滤色器Vcom线415和薄膜晶体管Vcom线412之间的短路。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密封构件430形成在黑矩阵的外部边界处,从而可以减少在密封剂硬化工艺中由于电路线导致的UV光阻挡,并且第一基底410和第二基底420之间可以保持足够的粘附性。此外,滤色器Vcom线415设置在黑矩阵的外部边界处以与密封构件430叠置。另外,在密封构件430中包括导电隔离件435,从而可以简化工艺,相应地可以提高制造工艺的良率。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50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参照图6,液晶显示面板500包括第一基底510、第二基底520及置于第一基底510和第二基底520之间的密封构件530。薄膜晶体管(未示出)和测试焊盘线511形成在第一基底510的有效区中。薄膜晶体管Vcom线512、缓冲线513、栅极驱动器514和滤色器Vcom线515形成在黑矩阵中并且安装在第一基底510上。此外,滤色器521形成在第二基底520上的有效区中,形成覆层523来覆盖滤色器521,共电极525形成在覆层523上。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包括薄膜晶体管Vcom线512、缓冲线513和栅极驱动器514的电路线被压缩到黑矩阵的与有效区相邻的一侧。滤色器Vcom线515与电路线分开。此外,将密封剂涂覆到不包括滤色器Vcom线515的电路线的外侧。因此,密封构件530形成为与滤色器Vcom线515叠置。如上所述,虽然在密封剂硬化工艺中UV光被滤色器Vcom线515局部阻挡,但是占据密封剂下部的滤色器Vcom线515的宽度足够小,从而被滤色器Vcom线515阻挡的UV光可以忽略。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密封构件530设置在黑矩阵的边缘处,所以可以在液晶显示面板500的制造工艺期间通过切割密封构件530的上部来切割单元边界。对于这样的结构,如前面在图3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一样,可以简化液晶显示面板500的制造工艺。
此外,如图5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一样,通过在密封剂中包括导电隔离件535并使密封剂硬化来形成密封构件530。通过导电隔离件535连接滤色器Vcom线515和共电极525,因此不需要另外的短隔离件。因此,可以简化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此外,由于只有滤色器Vcom线515形成为与密封构件530叠置由此与薄膜晶体管Vcom线512分开,所以可以防止滤色器Vcom线515和薄膜晶体管Vcom线512之间的短路。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密封构件530形成在黑矩阵的外部边界处,从而可以减少在密封剂硬化工艺中由于电路线导致的UV光阻挡。因此,第一基底510和第二基底520之间可以保持足够的粘附性。此外,在密封构件530中包括导电隔离件535,并且密封构件530沿着黑矩阵的边缘形成。滤色器Vcom线515设置成与密封构件530叠置。因此,可以简化液晶显示面板500的制造工艺,从而可以提高在制造液晶显示面板500时的良率。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60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参照图7,液晶显示面板600包括第一基底610、第二基底620及置于第一基底610和第二基底620之间的密封构件630。薄膜晶体管(未示出)和测试焊盘线611形成在第一基底610的有效区中。薄膜晶体管Vcom线612、缓冲线613、栅极驱动器614和滤色器Vcom线615形成在黑矩阵区中并且安装在第一基底上。此外,滤色器621形成在第二基底620上的有效区中,形成覆层623来覆盖滤色器621,共电极625形成在覆层623上。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包括薄膜晶体管Vcom线612、缓冲线613和栅极驱动器614的电路线被压缩到黑矩阵的与有效区相邻的一侧。滤色器Vcom线615与电路线分开。密封构件630与滤色器Vcom线615叠置,并且密封构件630与阻挡件640一起沿着黑矩阵的边缘形成。
阻挡件640沿着黑矩阵的边缘形成,因此可以在液晶显示面板600的制造工艺中通过切割阻挡件640的上部来切割单元的边界。因此,可以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切割工艺过程的缺陷率。此外,如图4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形成在相邻的单元处并且具有作为边界的阻挡件640的密封构件630可以形成有均匀的宽度,从而可以获得均匀且足够的粘附性。因此,可以抑制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的过程中共电极625与背光组件(未示出)的模框之间的短路的发生。
此外,与图5的示例性实施例一样,通过在密封剂中包括导电隔离件635并使密封剂硬化来形成密封构件630。通过导电隔离件635来连接滤色器Vcom线615和共电极625,因此不需要另外的短隔离件。因此,可以简化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此外,仅仅滤色器Vcom线615形成为与密封构件630叠置。因此,滤色器Vcom线615与薄膜晶体管Vcom线612分开,因而可以防止滤色器Vcom线615与薄膜晶体管Vcom线612之间的短路。
如所述的,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密封剂的硬化工艺中减少了因安装在基底610上的电路线造成的UV光阻挡,从而可以使密封剂充分地硬化。因此,第一基底610和第二基底620之间可以保持足够的粘附性。此外,在密封构件630中包括导电隔离件635,并且滤色器Vcom线615形成为与密封构件630叠置。因此,可以简化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从而可以提高制造的良率。此外,阻挡件640沿着黑矩阵的边缘(即,相邻单元的边界)形成。因此,可以降低液晶显示面板600的制造工艺过程的缺陷率,并且可以获得基底之间的均匀的粘附性,并且可以抑制短路的发生。
虽然已经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实施例中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限定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内。

Claims (14)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底;
第二基底,面对第一基底;
密封构件,置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
电路线,包括滤色器共电压线、栅极驱动器和薄膜晶体管共电压线,其中,液晶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电路线安装在第一基底中且在非显示区内,
其中,密封构件被设置成在非显示区中且距离第一基底的侧部比距离所述滤色器共电压线近,
其中,栅极驱动器位于非显示区内且在显示区和滤色器共电压线之间,薄膜晶体管共电压线位于非显示区内且在显示区和栅极驱动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共电极形成在第二基底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密封构件与第一基底的边缘和第二基底的边缘分开。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密封构件沿着第一基底的边缘和第二基底的边缘形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沿着第一基底的边缘和第二基底的边缘形成的阻挡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共电极以阻挡件作为共电极的边界形成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内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形成有密封构件的区域与形成有滤色器共电压线的区域相互叠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密封构件包括隔离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隔离件将滤色器共电压线和共电极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利用导电材料形成隔离件,或者通过在非导电材料上涂覆金属来形成隔离件。
1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底,具有像素区、驱动像素区的晶体管、存储电容器和像素电极;
第二基底,面对第一基底,并且具有设置在第二基底上的共电极;
电路线,设置在第一基底中,并且包括滤色器共电压线、测试焊盘线和薄膜晶体管共电压线;
导电隔离件,将滤色器共电压线和共电极相连接,
其中,滤色器共电压线设置在被电路线占据的区域的最外部,
其中,与其他电路线相比,所述测试焊盘线设置得距离电路线中的滤色器共电压线最远以与像素区最近,
其中,与其他电路线相比,所述薄膜晶体管共电压线沿从测试焊盘线朝向滤色器共电线的方向设置得距离测试焊盘线最近。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电路线还包括缓冲线和栅极驱动器,缓冲线和栅极驱动器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共电压线和滤色器共电压线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设置在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以密封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
其中,电路线中的滤色器共电压线通过密封构件与其他电路线绝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导电隔离件设置在密封构件的内部。
CN201110073372.3A 2010-03-23 2011-03-22 液晶显示面板 Active CN1022006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25970A KR101107165B1 (ko) 2010-03-23 2010-03-23 액정 표시 패널
KR10-2010-0025970 2010-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0653A CN102200653A (zh) 2011-09-28
CN102200653B true CN102200653B (zh) 2015-06-03

Family

ID=44656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3372.3A Active CN102200653B (zh) 2010-03-23 2011-03-22 液晶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14363B2 (zh)
KR (1) KR101107165B1 (zh)
CN (1) CN1022006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5190B (zh) * 2011-11-14 2014-04-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19491B (zh) * 2011-11-23 2014-07-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34136A (zh) * 2015-04-15 2015-08-12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319787B (zh) * 2015-12-01 2018-09-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
KR20190124845A (ko) 2018-04-26 2019-11-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2255848B (zh) * 2020-11-04 2024-05-1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0494A (zh) * 2001-07-30 2003-03-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09299A (zh) * 2006-01-27 2007-08-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构造方法
CN101165551A (zh) * 2006-10-16 2008-04-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
CN101241283A (zh) * 2006-09-25 2008-08-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1271235A (zh) * 2004-12-23 2008-09-2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20080095665A (ko) * 2007-04-25 2008-10-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1604103A (zh) * 2008-06-13 2009-12-1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设备的阵列基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45950B (en) * 1999-03-19 2005-12-21 Sharp Kk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KR20030088645A (ko) 2002-05-14 2003-11-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블랙 실런트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패널
US8125601B2 (en) * 2003-01-08 2012-0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per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1107239B1 (ko) * 2004-12-23 2012-01-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DE102005059789B4 (de) * 2004-12-23 2010-07-22 Lg Display Co., Ltd. Flüssigkristallanzeigevorrichtung
KR100911422B1 (ko) * 2006-12-29 2009-08-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960129B1 (ko) 2008-02-21 2010-05-27 이성호 내로우 비엠을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5394655B2 (ja) * 2008-04-28 2014-01-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0494A (zh) * 2001-07-30 2003-03-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71235A (zh) * 2004-12-23 2008-09-2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09299A (zh) * 2006-01-27 2007-08-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构造方法
CN101241283A (zh) * 2006-09-25 2008-08-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1165551A (zh) * 2006-10-16 2008-04-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
KR20080095665A (ko) * 2007-04-25 2008-10-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1604103A (zh) * 2008-06-13 2009-12-1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设备的阵列基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106744A (ko) 2011-09-29
US20110234965A1 (en) 2011-09-29
CN102200653A (zh) 2011-09-28
US8514363B2 (en) 2013-08-20
KR101107165B1 (ko) 201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6799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1320701B2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2200653B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0573242C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7570334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982845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sufficient adhesive strength for sealing material
WO2014038159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80037047A (ko) Va형 coa 액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220066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3012819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US8488092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081234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KR20070093891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US8194225B2 (en) Array substrate for LCD device
KR20110036456A (ko) 액정표시소자
US20160109748A1 (en) Light-shielding mask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by using the same
US2012013386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643014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3876565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50000447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3987450B2 (ja) 液晶装置
KR20060040061A (ko) 액정표시소자
JP2005241697A (ja) 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液晶装置、電子機器
JP2009115995A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116215A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1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05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Gyeonggi Do Yongin

Applicant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Gyeonggi Do Yongin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