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5893A - 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5893A
CN102195893A CN2010101226651A CN201010122665A CN102195893A CN 102195893 A CN102195893 A CN 102195893A CN 2010101226651 A CN2010101226651 A CN 2010101226651A CN 201010122665 A CN201010122665 A CN 201010122665A CN 102195893 A CN102195893 A CN 102195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information
contact person
halfpace
locating ev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26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5893B (zh
Inventor
王旭新
王栋
陈贤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0101226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95893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BR112012021959-6A priority patent/BR112012021959B1/pt
Priority to CA2791799A priority patent/CA2791799C/en
Priority to RU2012139330/08A priority patent/RU2569025C2/ru
Priority to US13/582,048 priority patent/US8676910B2/en
Priority to SG2012064648A priority patent/SG183845A1/en
Priority to MX2012010103A priority patent/MX2012010103A/es
Priority to EP11750155.1A priority patent/EP2557735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1/070768 priority patent/WO201110700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195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5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22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formation, e.g. messages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 proximity of a certain spot or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和系统,属于通讯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中间平台检测到定位事件,所述定位事件为在第一平台上选择联系人并定位到某一位置;所述中间平台从所述第一平台获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平台,将所述定位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收到所述定位事件后,解析所述定位事件,获取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并从所述中间平台获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根据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和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系统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服务器端包括中间平台,客户端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本发明降低了网络平台的复杂性和开发成本,及互动双方的依赖性及耦合程度。

Description

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讯)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多人即时通讯平台。在用户的客户端,IM平台通常需要和本地的其他互联网平台进行互动。其他互联网平台是指如Game游戏平台、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社会网络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任何涉及和好友互动的网络平台。互动包括多种操作,例如,在IM平台下邀请好友一起在游戏平台下玩游戏、将游戏好友添加为IM平台的好友或将IM平台的好友添加为游戏好友等等。
为了实现互动,IM平台和其他互联网平台都必须通过某种手段获取对方平台的相关数据,如好友的名称、ID、地址、是否在线、游戏名称、ID、类别、社区名称、ID、类别等等。上述手段可以为Com或管道等通信技术,利用这些技术IM平台和其他互联网平台可以分别获取对方平台的数据,然后执行相应的操作。
现有技术中,在作为发起方的本地客户端,当用户在IM平台上选择好友,发起本地IM平台与本地其他互联网平台互动时,通常需要本地IM平台先获取本地其它互联网平台的数据以及好友的信息,然后与好友客户端的IM平台进行通信发起邀请,在得到好友客户端的IM平台返回的确认信息后,进入本地其它互联网平台执行相应的操作。
例如,用户A想邀请自己的好友用户B一起玩游戏,则用户A在自己的IM平台上选择用户B,在其头像上点击鼠标的右键,选择“一起玩游戏”,然后再选择具体的游戏名称,此时,用户A的IM平台就会发送一个邀请消息给用户B的IM平台,该消息中携带了用户A的相关数据和游戏相关数据,用户B在自己的IM平台上收到该邀请消息后,如果点击接受,则IM平台会返回一个确认消息给用户A的IM平台,此时如果用户A还没有启动游戏平台,则用户A的客户端会自动启动游戏平台,相应地,用户B会收到用户A启动游戏平台的消息,从而也在自己的客户端启动游戏平台,此时用户A的游戏平台可以和用户B的游戏平台开始交互了,用户A和B就可以一起玩游戏了。
上述现有技术实现了本地IM平台和其他互联网平台的互动,但是需要IM平台具有与其他互联网平台通讯的接口,能够获取其他互联网平台的数据信息,随着其他互联网平台的增加,IM平台会越来越庞大和复杂;而且,其他互联网平台也需要具备能够获取IM平台数据的功能,增加了软件开发的复杂性;因此,上述现有技术增加了双方平台实现的复杂性,以及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同时也增加了IM平台和其他互联网平台之间的耦合程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中间平台检测到定位事件,所述定位事件为在第一平台上选择联系人并定位到某一位置;
所述中间平台从所述第一平台获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平台,将所述定位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二平台;
所述第二平台收到所述定位事件后,解析所述定位事件,获取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并从所述中间平台获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根据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和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
从所述中间平台获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平台从所述中间平台读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
或者包括:
所述中间平台将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平台;
所述第二平台接收所述中间平台发来的所述联系人的信息。
所述中间平台将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平台,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中间平台为所述联系人的信息添加与所述第二平台对应的标识,并随所述联系人的信息一起发给所述第二平台;
相应地,从所述中间平台获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根据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和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
所述第二平台接收所述中间平台发来的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和标识,判断所述标识是否为与自己对应的标识,如果是,则根据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和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
其中,所述第一平台为即时通讯IM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为互联网平台;或者,所述第一平台为互联网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为IM平台。
一种网络平台互动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所述服务器端包括中间平台,所述客户端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
所述中间平台,用于检测到定位事件,所述定位事件为在所述第一平台上选择联系人并定位到某一位置;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平台获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二平台,将所述定位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二平台;
所述第二平台,用于接收所述中间平台发来的所述定位事件,解析所述定位事件,获取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并从所述中间平台获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根据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和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
所述中间平台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通过图标拖拽技术、手动触摸拉取技术、语音解析技术或眼球仪感知定位技术,检测到定位事件,所述定位事件为在所述第一平台上选择联系人并定位到某一位置。
所述第二平台包括:
联系人信息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中间平台读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
所述中间平台包括:
联系人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平台;
所述第二平台包括:
联系人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中间平台发来的所述联系人的信息。
所述中间平台还包括:
标识添加模块,用于为所述联系人的信息添加与所述第二平台对应的标识;
所述联系人信息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标识添加模块添加的所述标识,随所述联系人的信息一起发给所述第二平台;
所述第二平台的联系人信息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中间平台发来的所述标识;
所述第二平台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联系人信息接收模块收到的所述标识是否为与所述第二平台对应的标识,如果是,则触发所述第二平台根据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和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
其中,所述第一平台为即时通讯IM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为互联网平台;或者,所述第一平台为互联网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为IM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中间平台实现了网络平台之间的互动,如IM平台和互联网平台之间的互动,该方法不需要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具有互相通讯的接口,不用直接通讯,如不需要IM平台具有与互联网平台通讯的接口,互联网平台不用与IM平台直接通信等,极大地降低了双方平台的复杂性和软件开发成本,有效降低了双方相互之间的依赖性以及耦合程度。而且,中间平台利用现有的技术就可以简单地实现,开发成本低。另外,中间平台对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来说,都是完全透明的,两个平台都不用关心以及获取对方平台的数据,可以快速地构建两个平台的互动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互动的速度,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操作简单,轻松实现,给用户提供了更友好的交互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用户从IM平台拖拽好友图标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用户将IM平台的好友图标拖拽至游戏平台的游戏中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用户将IM平台的好友图标拖拽至游戏平台的列表中的示意图;
图6是现有的IM平台与互联网平台互动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IM平台与互联网平台通过中间平台互动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网络平台互动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包括:
101:中间平台检测到定位事件,该定位事件为在第一平台上选择联系人并定位到某一位置;
102:中间平台从第一平台获取联系人的信息,并根据上述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平台,将检测到的定位事件发送给第二平台;
103:第二平台收到该定位事件后,解析该定位事件,获取上述位置的相关数据,并从中间平台获取上述联系人的信息,根据该联系人的信息和该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中间平台位于网络侧,可以集成于单独的服务器中,也可以集成于具有其他功能的服务器中。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位于同一个客户端中,该客户端为用户侧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第一平台为IM平台,第二平台为互联网平台;或者,第一平台为互联网平台,第二平台为IM平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平台上选择的联系人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本实施例中的IM平台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多人即时通讯平台,如MSN、QQ等等。互联网平台是指涉及和联系人互动的网络平台,如Game游戏平台、SNS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等。
本实施例中,将选择的联系人定位到某一位置是指第二平台中的一处位置,中间平台根据该位置可以获知该位置所在的是哪个平台。第二平台对收到的定位事件进行解析后,可以获取该位置的相关数据。该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该位置所在的平台的名称、ID、对应的菜单名称、ID等等。第二平台根据联系人的信息和位置相关数据执行的相应操作,包括但不限于:邀请IM平台好友一起玩游戏、将游戏好友添加为IM平台的好友或将IM平台的好友添加为游戏好友等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通过中间平台实现了网络平台之间的互动,如IM平台和互联网平台之间的互动,该方法不需要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具有互相通讯的接口,不用直接通讯,如不需要IM平台具有与互联网平台通讯的接口,互联网平台不用与IM平台直接通信等,极大地降低了双方平台的复杂性和软件开发成本,有效降低了双方相互之间的依赖性以及耦合程度。而且,中间平台利用现有的技术就可以简单地实现,开发成本低。另外,中间平台对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来说,都是完全透明的,两个平台都不用关心以及获取对方平台的数据,可以快速地构建两个平台的互动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互动的速度,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操作简单,轻松实现,给用户提供了更友好的交互体验。
实施例2
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包括:
201:中间平台检测到定位事件,该定位事件为在第一平台上选择联系人并定位到某一位置。
其中,上述联系人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具体地,中间平台可以通过图标拖拽技术、手动触摸拉取技术、语音解析技术或眼球仪感知定位技术,检测到上述定位事件。其中,图标拖拽技术是指从一个平台上点中并拖拽一个图标至另外一个平台上,如在计算机上从QQ平台上点中一个好友并拖拽至QQ游戏平台上。手动触摸拉取技术是指在触摸屏上用手指从一个平台上点中并拉取一个图标至另外一个平台上,如在iPhone手机上用手指将游戏好友点中并拉取到MSN好友列表上。语音解析技术是指发起方用户用语音形式说出选中的好友以及定位的目标在哪里,则中间平台可以根据该语音识别出相应的信息来。眼球仪感知定位技术是指发起方用户用眼球先看着选择的好友,然后看着目标平台,则中间平台就可以感知到好友信息和该定位事件。上述多种技术可以任选其一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202:中间平台从第一平台获取上述联系人的信息,并根据上述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平台,将检测到的定位事件发送给该第二平台。
本实施例中,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位于同一个客户端中,具体地,第一平台为IM平台,第二平台为互联网平台;或者,第一平台为互联网平台,第二平台为IM平台。
203:第二平台接收中间平台发来的定位事件,解析该定位事件,获取上述位置的相关数据。
其中,第二平台通过解析定位事件可以获取上述位置的相关数据,该解析过程根据定位事件的不同而不同。如果该定位事件为图标拖拽定位,则第二平台会解析鼠标当前所在的位置获取到该位置的相关数据;如果该定位事件为手动触摸拉取定位,则第二平台会解析手指触摸的当前位置获取到该位置的相关数据;如果该定位事件为语音解析定位,则第二平台会识别语音内容中播报的当前位置获取到该位置的相关数据;如果该定位事件为眼球仪感知定位,则第二平台会解析眼球当前注视的位置获取到该位置的相关数据。其中,第二平台获取到的该位置的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该位置所在的平台的名称、ID、对应的菜单名称、ID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二平台解析鼠标当前所在的位置,获取到该位置位于QQ游戏大厅,游戏类别为棋类游戏,游戏名称为中国象棋,房间号码,桌子号码等等。
204:第二平台从中间平台获取上述联系人的信息。
具体地,第二平台可以从中间平台读取上述联系人的信息;或者,
中间平台先将上述联系人的信息发送给第二平台,然后第二平台接收中间平台发来的上述联系人的信息。
205:第二平台根据获取的联系人的信息和上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流程结束。
其中,所述操作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邀请IM平台好友一起玩游戏、将游戏好友添加为IM平台的好友或将IM平台的好友添加为游戏好友等等。
例如,参见图3和图4,中间平台检测到定位事件:用户A从QQ平台的好友列表中选择好友3并拖拽至QQ游戏平台的游戏大厅上的某一位置,则中间平台获取好友3的信息,根据该位置确定出对应的平台为QQ游戏平台,并将检测到的定位事件发送给该QQ游戏平台,QQ游戏平台收到后,解析该定位事件,获取该位置的相关数据,包括:游戏大厅的信息、游戏名称、ID等等,并从中间平台获取好友3的信息,根据好友3的信息和上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用户A邀请好友3一起玩游戏的操作。再如,参见图3和图5,中间平台检测到定位事件:用户A从QQ平台的好友列表中选择好友3并拖拽至QQ游戏平台的“关注入”列表中,则中间平台获取好友3的信息,根据该位置确定出对应的平台为QQ游戏平台,并将检测到的定位事件发送给用户A的QQ游戏平台,该QQ游戏平台收到后,解析该定位事件,获取该位置的相关数据,包括:QQ游戏平台的“关注人”列表的人数、在线状态等等,并从中间平台获取好友3的信息,根据好友3的信息和上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用户A将好友3添加到QQ游戏的关注人中的操作。从图3、图4和图5可以看出进行IM平台和互联网平台互动时,用户操作简单,灵活方便,很容易实现,可以达到快速互动的效果。
为了方便平台对收到的信息进行识别,进一步地,当中间平台主动将上述联系人的信息发送给发起方的第二平台时,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中间平台为获取到的联系人的信息添加与第二平台对应的标识,并随联系人的信息一起发给第二平台,相应地,第二平台接收上述联系人的信息和该标识,判断该标识是否为与第二平台对应的标识,如果是,则根据已获取的上述联系人的信息和上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否则,不执行操作,而且还可以丢弃上述联系人的信息、标识和上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流程结束。
其中,上述标识为预先设定的,可以由中间平台和第二平台共同协商,或者由其中一方设定后通知给对方,该标识与第二平台具有对应关系,通过该标识可以确定对应的第二平台。当客户端具有多个第二平台时,该多个第二平台中的任意两个平台,可以对应相同的标识,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标识。例如,客户端的第二平台为互联网平台,且有4个,可以为其中两个设定对应标识1,为另两个设定对应标识2;也可以分别设定对应标识1、标识2、标识3和标识4。
另外,上述标识的内容不限,可以定义为任意形式,如字母、数字、字符串等等;而且,该标识在随联系人的信息一起发送给第二平台时,该标识与联系人的信息的位置关系也不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义,如将标识作为联系人信息的前缀或后缀等等,只要中间平台和第二平台双方能够识别出该标识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通过中间平台实现了网络平台之间的互动,如IM平台和互联网平台之间的互动,该方法不需要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具有互相通讯的接口,无需直接通讯,如无需IM平台具有与互联网平台通讯的接口,互联网平台不用与IM平台直接通信等,极大地降低了双方平台的复杂性和软件开发成本,有效降低了双方相互之间的依赖性以及耦合程度。参见图6和图7,图6是现有技术中IM平台与互联网平台互动的示意图,可见,互联网平台与IM平台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高耦合的特性;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IM平台通过中间平台与互联网平台互动的示意图,可见,只有中间平台依赖于IM平台,其他互联网平台均摆脱了对IM平台的依赖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中间平台利用现有的技术就可以简单地实现,开发成本低。另外,中间平台对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来说,都是完全透明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都不用关心以及获取对方平台的数据,可以快速地构建两个平台的互动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互动的速度,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操作简单,轻松实现,给用户提供了更友好的交互体验。
实施例3
参见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平台互动的系统,包括:服务器端81和客户端82,服务器端81包括中间平台811,客户端82包括第一平台821和第二平台822;
中间平台811,用于检测到定位事件,该定位事件为在第一平台821上客户端82选择联系人并定位到某一位置;还用于从第一平台821获取联系人的信息,并根据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平台822,将该定位事件发送给第二平台822;
第二平台822,用于接收中间平台811发来的定位事件,解析该定位事件,获取上述位置的相关数据,并从中间平台811获取联系人的信息,根据该联系人的信息和该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第一种实现方式下,中间平台811可以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通过图标拖拽技术、手动触摸拉取技术、语音解析技术或眼球仪感知定位技术,检测到定位事件,该定位事件为在第一平台821上选择联系人并定位到某一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种实现方式下,第二平台822可以包括:
联系人信息获取模块,用于从中间平台811读取联系人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三种实现方式下,中间平台811可以包括:
联系人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联系人的信息发送给第二平台822;相应地,第二平台822包括:
联系人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间平台811发来的联系人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第三种实现方式的基础上,中间平台811进一步还可以包括:
标识添加模块,用于为联系人的信息添加与第二平台822对应的标识;并且,联系人信息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标识添加模块添加的标识,随联系人的信息一起发给第二平台822;
相应地,第二平台822的联系人信息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中间平台811发来的标识;以及第二平台822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联系人信息接收模块收到的标识是否为与第二平台822对应的标识,如果是,则触发第二平台822根据联系人的信息和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下,第一平台821为即时通讯IM平台,第二平台822为互联网平台;或者,第一平台821为互联网平台,第二平台822为IM平台。上述联系人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服务器端,为网络侧的设备,可以是单独的服务器,也可以是兼具中间平台的功能和其他功能的服务器,该服务器端可以实施上述实施例1和2中的方法,过程同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系统,通过服务器端的中间平台实现了客户端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的互动,如IM平台和互联网平台之间的互动,该方法不需要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具有互相通讯的接口,无需直接进行通讯,极大地降低了双方平台的复杂性和软件开发成本,有效降低了双方相互之间的依赖性以及耦合程度。而且,中间平台利用现有的技术就可以简单地实现,开发成本低。另外,对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来说,中间平台都是完全透明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都不用关心以及获取对方平台的数据,可以快速地构建两个平台的互动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互动的速度,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操作简单,轻松实现,给用户提供了更友好的交互体验。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上述的各装置或系统,可以执行相应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中间平台检测到定位事件,所述定位事件为在第一平台上选择联系人并定位到某一位置;
所述中间平台从所述第一平台获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二平台,将所述定位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二平台;
所述第二平台收到所述定位事件后,解析所述定位事件,获取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并从所述中间平台获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根据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和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中间平台获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平台从所述中间平台读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
或者包括:
所述中间平台将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平台;
所述第二平台接收所述中间平台发来的所述联系人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平台将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平台,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中间平台为所述联系人的信息添加与所述第二平台对应的标识,并随所述联系人的信息一起发给所述第二平台;
相应地,从所述中间平台获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根据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和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
所述第二平台接收所述中间平台发来的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和标识,判断所述标识是否为与自己对应的标识,如果是,则根据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和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为即时通讯IM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为互联网平台;或者,所述第一平台为互联网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为IM平台。
5.一种网络平台互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所述服务器端包括中间平台,所述客户端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
所述中间平台,用于检测到定位事件,所述定位事件为在所述第一平台上选择联系人并定位到某一位置;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平台获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二平台,将所述定位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二平台;
所述第二平台,用于接收所述中间平台发来的所述定位事件,解析所述定位事件,获取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并从所述中间平台获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根据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和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平台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通过图标拖拽技术、手动触摸拉取技术、语音解析技术或眼球仪感知定位技术,检测到定位事件,所述定位事件为在所述第一平台上选择联系人并定位到某一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台包括:
联系人信息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中间平台读取所述联系人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平台包括:
联系人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平台;
所述第二平台包括:
联系人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中间平台发来的所述联系人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平台还包括:
标识添加模块,用于为所述联系人的信息添加与所述第二平台对应的标识;
所述联系人信息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标识添加模块添加的所述标识,随所述联系人的信息一起发给所述第二平台;
所述第二平台的联系人信息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中间平台发来的所述标识;
所述第二平台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联系人信息接收模块收到的所述标识是否为与所述第二平台对应的标识,如果是,则触发所述第二平台根据所述联系人的信息和所述位置的相关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为即时通讯IM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为互联网平台;或者,所述第一平台为互联网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为IM平台。
CN201010122665.1A 2010-03-03 2010-03-03 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2195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22665.1A CN102195893B (zh) 2010-03-03 2010-03-03 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和系统
CA2791799A CA2791799C (en) 2010-03-03 2011-01-28 Method, server, client and system for network platform interaction
RU2012139330/08A RU2569025C2 (ru) 2010-03-03 2011-01-28 Способ, серве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лиент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сетевых платформ
US13/582,048 US8676910B2 (en) 2010-03-03 2011-01-28 Method, server, client and system for network platform interaction
BR112012021959-6A BR112012021959B1 (pt) 2010-03-03 2011-01-28 Método, servidor, cliente e sistema para interação de plataforma de rede
SG2012064648A SG183845A1 (en) 2010-03-03 2011-01-28 Method, server, client and system for network platform interaction
MX2012010103A MX2012010103A (es) 2010-03-03 2011-01-28 Metodo, terminal de servidor, cliente y sistema para interacion en plataforma de red.
EP11750155.1A EP2557735B1 (en) 2010-03-03 2011-01-28 Method, server end, client and system for network platform interaction
PCT/CN2011/070768 WO2011107002A1 (zh) 2010-03-03 2011-01-28 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服务器端、客户端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22665.1A CN102195893B (zh) 2010-03-03 2010-03-03 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5893A true CN102195893A (zh) 2011-09-21
CN102195893B CN102195893B (zh) 2014-03-05

Family

ID=44541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2665.1A Active CN102195893B (zh) 2010-03-03 2010-03-03 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676910B2 (zh)
EP (1) EP2557735B1 (zh)
CN (1) CN102195893B (zh)
BR (1) BR112012021959B1 (zh)
CA (1) CA2791799C (zh)
MX (1) MX2012010103A (zh)
RU (1) RU2569025C2 (zh)
SG (1) SG183845A1 (zh)
WO (1) WO201110700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2811A (zh) * 2017-08-28 2018-01-19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770050A (zh) * 2017-10-25 2018-03-06 创维(天津)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8885637A (zh) * 2016-03-28 2018-11-23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人物相关性平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1316A (zh) * 2016-06-28 2016-11-16 蔡璟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锁屏界面互动交友的方法
US11513768B2 (en) * 2018-12-03 2022-11-29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10138574B (zh) * 2019-03-26 2021-10-26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群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03728B (zh) * 2021-08-27 2024-05-03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研发的微组件业务处理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652A (zh) * 2008-02-04 2008-07-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090259959A1 (en) * 2008-04-09 2009-10-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amless drag and drop operation with multiple event handlers
CN101594389A (zh) * 2009-05-18 2009-12-02 深圳市零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定位信息互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83370B2 (en) * 2001-11-27 2006-01-03 Motorola, Inc. System for providing continuity between messaging clients and method therefor
US7685530B2 (en) * 2005-06-10 2010-03-23 T-Mobile Usa, Inc. Preferred contact group centric interface
US8458775B2 (en) * 2006-08-11 2013-06-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Multiuser web service sign-in client side components
CN101106609A (zh) 2007-07-10 2008-01-16 迈普(四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软电话呼叫转接方法
US8401009B1 (en) * 2007-07-23 2013-03-19 Twitter, Inc. Device independent message distribution platform
US20090210483A1 (en) * 2008-02-15 2009-08-20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Actions of a Virtual World Identity
US8055766B2 (en) * 2008-02-15 2011-11-0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Systems methods and user state files for enabl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virtual and real world identities
KR20110063617A (ko) * 2008-05-13 2011-06-13 몬트레이 그룹 원 엘엘씨 다양한 타입의 컴퓨팅 장치들을 통하여 다수의 정보 형태들과 상호작용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들
EP2480957B1 (en) * 2009-09-22 2017-08-09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anipulating user interface objec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652A (zh) * 2008-02-04 2008-07-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090259959A1 (en) * 2008-04-09 2009-10-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amless drag and drop operation with multiple event handlers
CN101594389A (zh) * 2009-05-18 2009-12-02 深圳市零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定位信息互动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5637A (zh) * 2016-03-28 2018-11-23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人物相关性平台
US11423090B2 (en) 2016-03-28 2022-08-2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eople relevance platform
CN107612811A (zh) * 2017-08-28 2018-01-19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770050A (zh) * 2017-10-25 2018-03-06 创维(天津)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569025C2 (ru) 2015-11-20
EP2557735A4 (en) 2017-11-29
CA2791799C (en) 2014-12-23
MX2012010103A (es) 2012-11-30
RU2012139330A (ru) 2014-04-10
CN102195893B (zh) 2014-03-05
CA2791799A1 (en) 2011-09-09
WO2011107002A1 (zh) 2011-09-09
EP2557735A1 (en) 2013-02-13
US20130060872A1 (en) 2013-03-07
US8676910B2 (en) 2014-03-18
BR112012021959A2 (pt) 2016-06-07
EP2557735B1 (en) 2021-03-17
SG183845A1 (en) 2012-10-30
BR112012021959B1 (pt)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5893B (zh) 网络平台互动的方法和系统
JP6168544B2 (ja) マルチメディアプログラムに基づくインタラクション方法、端末デバイス、およびサーバ
CN109921976B (zh) 一种基于群组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9542949B2 (en) Satisfying specified intent(s) based on multimodal request(s)
US812850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a game directory on an electronic gaming device
CN110377193A (zh) 在图形消息传送用户界面中应用确认选项
CN104243463B (zh) 一种展示虚拟物品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49448A (zh) 用于设备之间的电话呼叫路由的用户界面
CN103391283A (zh) 一种游戏接入方法、游戏处理方法及服务器、终端、系统
CN106909603A (zh) 搜索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174023B (zh) 信息展示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591923A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系统
CN111901225B (zh) 消息提示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3888341A (zh) 与音乐网站中对象进行社交的系统、方法
CN10582479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8196675B (zh) 用于触控终端的交互方法、装置及触控终端
US20140082467A1 (en) Method for content coordination, and system, apparatus and terminal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1854421A (zh) 移动终端及其多媒体内容下载方法
CN111666498B (zh) 一种基于互动信息的好友推荐方法、相关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232267B (zh) 名片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40099852A (ko) 메신저 플랫폼에서 아바타/게임/엔터테인먼트 기능을 제공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6371722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2383973B1 (ko)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CN106789599A (zh) 显示未读消息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4443868A (zh) 多媒体列表的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