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7808B - 一种选育超高产广适小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选育超高产广适小麦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87808B CN102187808B CN2011100718600A CN201110071860A CN102187808B CN 102187808 B CN102187808 B CN 102187808B CN 2011100718600 A CN2011100718600 A CN 2011100718600A CN 201110071860 A CN201110071860 A CN 201110071860A CN 102187808 B CN102187808 B CN 1021878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at
- resistance
- yield
- rust
- lumai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育超高产广适小麦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具有抗病害性状的小麦为母本,以924402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筛选得到目的小麦;所述目的小麦为下述a)-f)中的任一一种:a)产量、抗倒伏性和耐逆性高于鲁麦14号的小麦;b)产量高于鲁麦14号或济麦19号或石4185或京冬8号的小麦;c)抗倒伏性高于鲁麦14号的小麦;d)耐逆性高于鲁麦14号或石4185或邯4589的小麦;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通过亲本创制、杂交重组、分离世代穿梭选拔、水旱轮选、定型品系多点鉴定增强稳产、广适性,得到小麦新品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育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选育超高产广适小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和消费量约占全国粮食总量的22%,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土地的持续减少,小麦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要满足小麦消费不断增长的需求,必须提高小麦产量,而高产、超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是实现增产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据统计,新品种对我国小麦产量提升的贡献最大,达到30.9%,年均贡献率在1%左右,每次小麦品种更替都会提高单产10%左右。因此,培育和推广高产小麦新品种,大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对稳定全国小麦总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困扰我国小麦产量提升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高产与倒伏的矛盾,随着地力的提高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群体不断增大,倒伏成为制约高产品种推广的重大障碍,倒伏不仅显著减产,而且大幅度增加收获成本,尤其在小麦机收比例迅速扩大的情况下;二是高产与广适的矛盾,生产上应用的品种特别是高产品种由于对环境、气候条件反应敏感,表现适应性差,随着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日益加剧,这种情况尤为突出,严重限制了高产品种的大范围种植,超高产品种(系)虽有超高产记录,却没有种植面积或面积很小;三是高产与早衰的矛盾,小麦生育后期经常遭遇干热风危害,高产小麦品种后期早衰、高温逼熟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籽粒饱满度和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而高产小麦大多注重前期选择,忽略后期尤其是成熟期的选择也进一步加剧了早衰的发生和干热风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选育小麦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具有抗病害性状的小麦为母本,以924402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筛选得到目的小麦;
所述目的小麦为下述a)-f)中的任一一种或几种:
a)产量、抗倒伏性和耐逆性高于鲁麦14号的小麦;
b)产量高于鲁麦14号或济麦19号或石4185或京冬8号的小麦;
c)抗倒伏性高于鲁麦14号的小麦;
d)耐逆性高于鲁麦14号或石4185或邯4589的小麦;
e)抗如下四种病害中至少一种的小麦:白粉病、小麦叶锈病、小麦条锈病和小麦秆锈病;
f)抗麦红吸浆虫(Sitadiplosis mosellana(Gehin))的小麦。
所述具有抗病害性状的小麦为小麦924122。
所述选育具有目的小麦的方法中,在进行所述杂交之后所述筛选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1)将进行所述杂交后得到的F1代小麦自交得到F2代小麦;将所述F2代小麦自交得到F3代小麦;
2)将步骤1)得到的F3代小麦的不同株系进行穿梭异地筛选,选取产量、抗倒伏性、耐逆性和/或抗病害性高于所述鲁麦14号的F3代小麦的株系,记作F3代小麦A。
所述选育具有目的小麦的方法中,在所述步骤2)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3)将步骤2)得到的F3代小麦A自交得到F4代小麦的不同株系,穿梭异地筛选,选取产量、抗倒伏性、耐逆性和/或抗病害性高于所述F3代小麦A的株系,记作F4代小麦A。
所述选育具有目的小麦的方法中,在所述步骤3)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4)将步骤3)得到的F4代小麦A自交得到F5代小麦的不同株系,穿梭异地筛选,选取产量、抗倒伏性、耐逆性和/或抗病害性高于所述F4代小麦A的株系,记作F5代小麦A。
所述穿梭异地筛选为在至少3个不同生态区进行种植筛选,所述3个不同生态区具体为病害区、频发干热风区和干旱区。
所述病害区为在小麦生育期内被引发下述四种病害中至少一种:白粉病、小麦叶锈病、小麦条锈病和小麦秆锈病和/或在小麦生育期内被麦红吸浆虫(Sitadiplosismosellana(Gehin))引发的病害;
所述频发干热风区为小麦生育期内干热风日数在10天以上,出现频率在15%以上,具体为小麦生育期内干热风日数为10天,出现频率为15%;
所述干旱区的条件为在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不足200mm。
小麦的生育期指从小麦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所述白粉病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f.sp.tritici)引发,所述小麦叶锈病由小麦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a)引发,所述小麦条锈病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引发,所述小麦秆锈病由禾柄锈菌(Puccicinia graminis)引发;
所述耐逆性为耐热、耐寒和/或耐旱。
所述耐逆性高于鲁麦14号或石4185或邯4589的小麦为如下1)-3)中任一一种:
1)所述耐旱性高于邯4589小麦;
2)所述耐寒性高于石4185小麦;
3)所述耐热性高于鲁麦14号小麦。
所述抗倒伏性由第一节茎粗、茎秆纤维素含量和/或茎秆SiO2含量体现;
所述耐热性由气冠温差体现;
所述耐旱由籽粒产量体现,具体由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不足200mm条件下的籽粒产量体现;
所述抗寒由越冬死茎率体现。
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针对小麦生产和高产品种存在的倒伏、适应性差、早衰等限制产量提升的技术瓶颈,通过亲本筛选创制、杂交重组聚合优异基因、丰富遗传基础,通过前期强化植株繁茂性、中期强化茎秆质量、后期强化叶片功能和室内全面考察籽粒性状的全生育期选择方法提高个体质量、扩大群体数量,提高产量,通过分离世代穿梭选拔、水旱轮选、定型品系多点鉴定增强稳产、广适性,建立起一套涵盖育种目标确立、亲本创造、组合配制、田间选拔、产量鉴定、品种审定、申请保护整个育种过程的超高产广适育种技术体系,技术路线明确,选择方法科学先进,新颖、实用,具体为以具有抗病害性状的小麦为母本,以924402小麦为父本,杂交得到984121,该品种产量、抗倒伏性、耐逆性和/或抗病害性高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如下:
母本924122选自组合临远7069/鲁麦14,其中鲁麦14号(原代号烟1604,从鲁麦14号的育成论小麦种质资源改良策略,方正,刘维正,杨今胜,翟冬峰,刘为更,麦类作物学报,2005,25(6):121~124,公众可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获得。)是1990年代前期黄淮冬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突出特点是丰产性、稳产性好,抗病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旱性为2级。该品种冬性,抗寒性好,较抗早春霜冻,半矮秆,株高80cm左右,株型紧凑,抗病。缺点是籽粒饱满度及抗倒性稍差,落黄不好,易早衰。
临远7069(小麦抗病资源临远7069的抗性遗传表现及其利用现状,麦类作物,第17卷第5期,1997年9月,公众可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获得。)为非1B/1R抗源,并具有耐黄矮病、抗旱、耐盐等特性。
以临远7069小麦为母本,以鲁麦14号为父本,杂交得到F1代,再进行自交、选育,一直到F5代,得到具有抗病害性状的小麦924122。具有抗病害性状的小麦924122较好地继承了双亲多抗、广适和后期叶片功能好、耐热的特点,综合抗性好,抗白粉病、抗条锈病,丰产、稳产性好,其特点是植株繁茂,长势长相好,株型优良,株高80em左右;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平均亩穗数40万左右;粒大饱满,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粒型椭圆,白粒、角质,千粒重40克以上;早熟,抽穗期较对照鲁麦14早1天,成熟早2-3天;综合抗性好,白粉病、条锈免疫,抗寒性好,对缺光反应不敏感,3月份长势强,落黄佳,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性好,1993-1994年度鉴定,该品系为56个参试品系中产量最高的,亩穗数40万,穗粒数29.5粒,千粒重41.3g,亩产495.6kg,较相邻对照增产18.9%,较平均对照增产20.8%;1994-1995年度鉴定,亩穗数45.8万,是参试品系中最高的一个,千粒重43.9g,产量508.7kg/亩,分别较相邻对照和平均对照增产9.9%和4.8%;1995-1996年度鉴定,产量516.7kg/亩,较相邻对照增产7.6%,较平均对照增产6.9%。该品系的不足之处是穗较小,穗粒数相对偏低,30粒左右,对其产量潜力提升影响较大。
父本小麦924402其特点是株型优良,生长旺盛,长相好,植株较矮(72em),秆较粗,高抗倒伏;穗部性状佳,穗型长方、较大,长芒,白壳、白粒;早熟,抽穗期较鲁麦14早2天,成熟期早1天;综合抗病性好,高抗白粉病,耐寒,落黄性好;籽粒品质优良,沉淀值36ml左右,湿面筋含量37%以上;产量潜力高,1994-1995年度鉴定,该品系亩穗数36.1万,穗粒数32粒,千粒重41g,产量495.4kg/亩,较相邻对照增产8.9%,较平均对照增产2.1%;1996-1997年度,924402在龙口实打验收,亩产达642.2kg,成为当时山东省少数亩产超过600kg的品系之一。该品系的不足之处是分蘖力不够强,成穗率稍低,平均36万/亩左右,有进一步提升的必要;苗期对光照不足反应敏感,生育后期耐热性较差,一旦遇到高温,易影响产量的稳定性。
母本924122和父本924402优点突出,遗传基础丰富,缺点少,性状互补性强,于1995年配置杂交组合924122/924402,编号为95-86m。
下述实施例所用的方法如下:
1)产量筛选:试验方法和实验条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NY/T1301-2007: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小麦》;
2)抗病菌筛选:
A、抗病:在小麦上人工接种诱发病害(方法见,何文兰,宋玉立,刘红彦,王素霞,朱群报.小麦推广品种综合抗病性鉴定与评价.河南农业科学,2001,10:19~21),分别接种白粉病的病原菌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f.sp.tritici)和锈病的病原菌小麦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a)、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禾柄锈菌(Puccicinia graminis)(以上4种病原菌均记载在张玉聚,武玉清,崔金杰,李洪连,蒋金炜,张慎璞主编,中国农业病虫草害原色图解,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中,公众可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获得。),根据发病情况记载反应型,具体标准为锈病:反应型分五级:1级 免疫 完全无症状,或偶有极小淡色斑点;2级 高抗 叶片有黄白色枯斑,或有极小孢子堆,其周围有明显枯斑;3级 中抗 夏孢子堆少而分散,周围有褪绿或死斑;4级 中感 夏孢子堆较多,周围有褪绿现象;5级 高感 夏孢子堆很多,较大,周围无褪绿现象。
白粉病:在小麦抽穗时白粉病盛发期分五级记载:1级 叶片无肉眼可见症状;2级 基部叶片发病;3级 病斑蔓延至中部叶片;4级 病斑蔓延至剑叶;5级 病斑蔓延至穗及芒。
B、抗吸浆虫筛选:
吸浆虫(Sitadiplosis mosellana(Gehin))记载在屈会选,党建友,程麦风,谢咸升,曹雅忠.小麦新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抗性的鉴定与分析.麦类作物学报,2005,25(5):137~139,中,公众可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获得。
在984121乳熟期吸浆虫(方法见,小麦条锈病、吸浆虫防治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吸浆虫GB/T 24501.2-2009)老熟幼虫入土前,每个鉴定品种随机取10穗~20穗,剥穗检查每粒小麦上的幼虫数,记载单穗虫数、单穗粒数。计算损失率(L)和抗性指数(RI)。
损失率(L%)=穗上总虫数/(总穗粒数×4)×100,式中4为吸浆虫吃完一粒麦粒所需头数的理论值;
抗性指数(RI)=参试品种的损失率/对照品种的损失率。
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分级标准:0级:免疫(I),RI=0;1级:高抗(HR),0<RI≤0.20;2级:中抗(MR),0.20<RI≤0.50;3级:低抗(LR),0.50<RI≤1.00;4级:感虫(S),1.00<RI≤1.50;5级:高感(HS),RI>1.50)
3)耐旱
小麦种植在田间自然干旱、干旱棚模拟干旱胁迫环境下,分别设水处理(全生育期灌3-4次水,灌水量为150-180m3/亩)和旱处理(在出全苗基础上不灌水)。
田间区组排列方法随机区组,重复3次,小区长7.5米,宽1.8米,行距0.18米,每小区10行,小区面积13.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5亩。
大棚区组排列方法随机区组,重复3次,小区长2.2米,宽1米,行距0.2米,每小区5行,小区面积2.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5亩。
抗旱性鉴定指标及评价标准按国标“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GB/T21127-2007)。
实施例1、选育产量、抗倒伏性、耐逆性高于鲁麦14号的抗病害目的小麦
该目的小麦是以母本小麦924122(记载在张忠学、于贵瑞,不同灌水处理对东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灌溉排水学报,第22卷第2期,2003年4月中,公众可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获得。),父本小麦924402(记载在韩守良、单玉珊、慕美财、张中兰,王学芬,孔凡克,张道玺,刘翠红,孙庆英,小麦超高产栽培理论探讨,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30(6):576-580,中,公众可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获得。)进行杂交得到F1代小麦,并按照下述步骤筛选得到:
1、分离世代穿梭选拔
1995年F1代小麦至1998年F4代小麦,均表现突出,主要表现是植株繁茂,长势和长相佳,植株较矮,长势和长相佳,茎秆质量好,抗倒伏,后期叶片功能好,落黄佳,抗病性好,籽粒饱满,具体体现如下:
1995年度F1代小麦表现长势和长相好,籽粒饱满,粒大。
选择籽粒饱满要求容重800g/L以上(用容重仪检测),粒大籽粒大小为千粒重55g以上的F1代小麦自交得到F2代小麦。
1996年度F2代小麦整体表现较好,作为重点组合进行考察,田间重点对株高(矮秆)、穗部性状(穗大粒多育性好)、繁茂性进行选择,选择株高不高于65-75cm,主穗粒数不少于45粒的F2代小麦进行自交,收获得到F3代种子,室内主要对籽粒性状进行选择,最终选留籽粒千粒重50g以上的71个F3代单株种植,得到F3代小麦。
1997年度F3代小麦在如下3个生态区进行异地穿梭选拔(自交种植):
菏泽(干热风频发,据1954-2001年气象资料统计,菏泽平均每年重干热风3.7天,轻干热风2.8天,1997年,小麦生育期内干热风日数为10天,出现频率为15%);
蒙阴(病害普遍较重,在小麦生育期内被引发下述四种病害:白粉病(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f.sp.tritici))引发、小麦叶锈病(由小麦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a)引发)、小麦条锈病(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引发)和小麦秆锈病(由禾柄锈菌(Puccicinia graminis)引发);
宁阳(年平均降水量689.6毫米,但小麦生育期内降水不足200毫米)。
将上述3个生态区的小麦分别进行选拔:
菏泽筛选为将千粒重作为标准进行筛选,蒙阴筛选为将抗病菌作为标准进行筛选,宁阳筛选将耐旱作为标准进行筛选,以上筛选均以鲁麦14号为对照;
结果为从千粒重达50g以上、中抗各种病原菌引发的锈病,中抗白粉病、高抗吸浆虫(Sitadiplosis mosellana(Gehin)、产量增产5%以上、抗旱指数较对照提高10%以上(对照鲁麦14号抗旱指数为1)的120个F3代小麦单株上收获F4代种子,室内考种(考察株高、穗部和籽粒性状,是对材料的进一步筛选,穿梭筛选的条件是与上述田间筛选一致)后选留114个单株F4代种子,考种结果详见表1。
表1 95-86m组合F3代选系室内考种统计
表1中的不育小穗为有小穗,未结粒。
将筛选得到的114个单株F4代种子种植得到F4代小麦;
1998年度将F4代小麦在济南种植114行,同时选取50个单株F4代小麦继续在菏泽、蒙阴和宁阳进行异地穿梭选拔(筛选方法同上),以上筛选均以鲁麦14号为对照;
选取千粒重达50g以上、中抗各种病原菌引发的锈病,中抗白粉病、高抗吸浆虫(Sitadiplosis mosellana(Gehin)、抗旱指数较对照提高10%以上(对照鲁麦14号抗旱指数为1)22个F4代小麦单株进行产量统计,结果22个单株平均产量526.8kg/亩,较对照平均增产5.12%。
2、定型品系多点鉴定
1999年度对上述筛选的22个F4代小麦株系自交得到的F5代种子在济南进行产量鉴定试验(方法按照上述方法中的产量筛选),得到22个F5代株系,以鲁麦14为对照。结果22个F5代株系整体表现较好,植株繁茂,株型佳,植株较矮,株高66-78cm,平均71.9cm,千粒重平均39.3g,最高达到46g(相邻对照株高80cm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平均产量536.9kg/亩,较相邻对照(产量为522.8kg/亩)增产2.7%,比所有对照平均(平均对照也为鲁麦14,是所有对照的平均值,试验时每隔一定安排一个对照即相邻对照。相邻对照是与参加产量鉴定的品系邻近的对照,平均对照是产量鉴定试验所有对照的平均,与相邻对照比较是为了平衡地力差异对参试材料的影响,平均对照是说明整体产量水平)增产6.7%,其中5个株系产量超过550kg/亩,较平均对照增产9.3-19.3%,株系984121小区产量600kg/亩,产量列所有参试品系第1位。
选取产量增产5%以上的包括株系984121的8个小麦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2000年度进行对包括株系984121的8个小麦品系品种比较试验,结果8个小麦品系整体表现突出(见表2),株高64-76cm,平均70.8cm,最大分蘖132.5万/亩,成穗数平均35.5万/亩,最高38.5万/亩,穗粒数平均32.4粒,最高38.4粒,千粒重平均44.4g,最高50g,平均产量460.9kg/亩。984121植株繁茂,株型佳,植株较矮,穗较大,籽粒角质、饱满、表皮光滑,具体株高76cm、最大分蘖147.7万/亩、成穗数38.5万/亩、穗粒数38.4粒、千粒重50g,小区产量513kg/亩,较鲁麦14增产11.9%,居第1位。
表2 8个品系小麦2000-2001年度品比试验结果统计
选取产量增产5%以上的包括株系984121的4个品系进一步鉴定入选材料的适应性(试验方法和实验条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NY/T1301-2007: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小麦》),2001年度安排包括株系984121的4个品系小麦在菏泽、蒙阴和宁阳进行异地穿梭选拔(筛选方法同上)。
结果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品系984121参加异地鉴定情况统计
可以看出,984121千粒重平均42.4g、中抗各种病原菌引发的锈病,中抗白粉病、高抗吸浆虫(Sitadiplosis mosellana(Gehin)、抗旱指数为1.18,表现突出,平均产量529.6kg/亩,特别是宁阳的旱地鉴定,增产3.1%,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潜力,因此984121为获得的小麦新品种。
实施例2、小麦新品种984121特征特性和生产表现
由实施例1获得的小麦新品种984121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植株繁茂性好,株型紧凑,叶片较小而上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高74cm左右,茎秆弹性好。叶片功能好,落黄佳,穗长方型,白壳,白粒,角质,硬度80以上,籽粒饱满,穗粒数多,容重809g/L,育性好。
1、984121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度984121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方法为上述产量筛选方法),亩产530.94kg/亩,增产8.99%,居第1位;2004-2005年度续试,产量542.68kg/亩,增产12.59%,居第2位(与第1位差异不显著);两年平均亩产537.04公斤,较对照鲁麦14增产10.85%。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17.2kg,较对照济麦19(赵振东、刘建军、徐恒永、宋健民、刘爱峰、吴祥云,高产稳产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济麦19号,山东农业科学,2001,4:36,公众可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获得。)增产4.05%。
2004-2005年度984121参加黄淮北片水地组区试(方法为上述产量筛选方法),平均亩产517.06kg,较对照石4185(底瑞耀、郭进考、张士昌、蔡欣、何明琦、史占良、单子龙,节水优质高产类型小麦系谱特点及超值品种选育,河北农业科学,2009,13(9):56-58、77,公众可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获得。)增产5.03%,增产显著;2005-2006年度平均亩产519.1kg,较对照石4185增产4.3%,增产显著;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6.9kg,较对照石4185增产2.05%。
2008-2009年度984121参加天津市生产试验(方法为上述产量筛选方法),5个试验点平均亩产477.11kg,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朱维云、陈强生,高产稳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京冬8号的选育,北京农业科学,1994,12(6):5-10,公众可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获得。)增产16.05%,居第1位;2009-2010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4.07kg,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9.11%;同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0.91kg,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8.30%。
从上述还可以看出,小麦新品种984121在不同的省市产量均高,具有广适性。
2、984121的抗性的鉴定
1)抗病害
A、抗病菌
2005年鉴定:在小麦新品种984121上采用人工接种诱发病害(方法见,何文兰,宋玉立,刘红彦,王素霞,朱群报.小麦推广品种综合抗病性鉴定与评价.河南农业科学,2001,10:19~21),分别接种白粉病的病原菌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f.sp.tritici)和锈病的病原菌小麦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a)、条形柄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禾柄锈菌(Puccicinia graminis)。
根据发病情况记载反应型,具体标准为锈病:反应型分五级:1级 免疫 完全无症状,或偶有极小淡色斑点;2级 高抗 叶片有黄白色枯斑,或有极小孢子堆,其周围有明显枯斑;3级 中抗 夏孢子堆少而分散,周围有褪绿或死斑;4级 中感 夏孢子堆较多,周围有褪绿现象;5级 高感 夏孢子堆很多,较大,周围无褪绿现象。
白粉病:在小麦抽穗时白粉病盛发期分五级记载:1级 叶片无肉眼可见症状;2级 基部叶片发病;3级 病斑蔓延至中部叶片;4级 病斑蔓延至剑叶;5级 病斑蔓延至穗及芒。
结果为984121中抗各种病原菌引发的锈病,中抗白粉病。
B、抗吸浆虫
吸浆虫鉴定方法为:
在984121乳熟期麦红吸浆虫(Sitadiplosis mosellana(Gehin))(方法见,小麦条锈病、吸浆虫防治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吸浆虫GB/T 24501.2-2009)老熟幼虫入土前,每个鉴定品种随机取10穗~20穗,剥穗检查每粒小麦上的幼虫数,记载单穗虫数、单穗粒数。计算损失率(L)和抗性指数(RI)。
损失率(L%)=穗上总虫数/(总穗粒数×4)×100,式中4为吸浆虫吃完一粒麦粒所需头数的理论值;
抗性指数(RI)=参试品种的损失率/对照品种的损失率。
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分级标准:0级:免疫(I),RI=0;1级:高抗(HR),0<RI≤0.20;2级:中抗(MR),0.20<RI≤0.50;3级:低抗(LR),0.50<RI≤1.00;4级:感虫(S),1.00<RI≤1.50;5级:高感(HS),RI>1.50)
结果为984121高抗麦红吸浆虫(Sitadiplosis mosellana(Gehin))。
2)抗寒
984121进行2004-2005年度黄淮北片区域试验鉴定,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一次重复。小区长3米,宽2米,行距0.25米,8行区,小区面积6平方米。播种密度按24万株/亩基本苗设计。本年度抗寒性鉴定安排在试验站内试验田里,地势平坦,土质为重壤土,肥力上等均匀。10月1日划线分区,10月2日播种,10月4日小麦出苗,11月16日浇封冻水。鉴定方法:目测地上部分冻害程度,分5级记载:
1级无冻害;2级叶尖受冻发黄;3级叶片冻死一半;4级叶片全枯;5级植株或大部分分蘖冻死。
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各月最低气温如下:2004年10月26日,最低气温为-0.9℃,2004年11月26日,最低气温为-7.8℃,2004年12月29日,最低气温为-13.7℃,2005年1月9日,最低气温为-13.8℃,2005年2月20日,最低气温为-13.4℃,2005年3月5日,最低气温为8.1℃。
小麦返青前期在每个小区年前定好两处样点内,面积0.1平方米的麦苗全部挖出,分别调查分蘖总数、死蘖数和存活总数。取两点平均值计算越冬死茎率。以石4185为对照。
越冬死茎率%=(死蘖数/分蘖总数)×100%
2月21日冻害3+级,3月14日冻害3++级(3+是比3级稍重,3++是接近4级,育种上为了区分冻害的微小差别),984121的越冬死茎率为4%,低于对照石4185(越冬死茎率9%),抗寒性好。
3)抗倒伏
倒伏鉴定分倒伏程度和倒伏面积,以最终倒伏数据进行汇总。倒伏面积为倒伏部分面积占小区面积的百分率。倒伏程度分五级记载:1级 不倒伏;2级 倒伏轻微,植株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30°;3级 中等倒伏,倾斜角度30°~45°(含45°);4级 倒伏较重,倾斜角度45°~60°(含60°);5级 倒伏严重,倾斜角度60°以上。
984121在连续多年多点鉴定中,均没有发生倒伏情况,证明其抗倒性较强。
984121的茎粗测定:用游标卡尺量取节间中部的茎杆直径即为茎粗。
984121的茎秆纤维素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取小麦茎基部第1节和第2节,晒干,粉碎,加入60%H2SO4并消化,加入2%蒽酮试剂,在620nm波长下比色,用纤维素标准溶液制作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茎秆纤维素含量。
984121的茎秆SiO2含量采用重量法测定:将茎秆样品晒干粉碎,加入HNO3,低温除硫,然后加王水,加热,低温蒸发至干,再加HCl蒸干,加水,加热溶解盐类,用致密定量滤纸过滤,滤纸和残渣置于石墨坩埚中灰化,加NaOH,由低温逐渐升至700℃熔融,用热水浸取熔融物,加HCl加热溶解,加聚环氧乙烷溶液混匀,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用HCl(5+95)洗涤沉淀至无Fe3+(用KCNS溶液检查),继续用水洗涤至无Cl-(用AgNO3溶液检查)。将沉淀连同滤纸置于瓷坩埚中,干燥,灰化后置于高温炉中,于950~1000℃灼烧1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计算SiO2含量。
984121和其他24个山东省(生产上正在应用的品种)主要推广品种开花后茎秆质量的分析具体见表4,从表中表明,开花期984121第一节茎粗明显高于其他中穗和多穗型品种,列25个品种第5位,甚至高于潍麦8号等大穗型品种,灌浆中期第一节茎粗明显下降,列并列第9位,远低于大穗型品种,与其他中多穗型品种差距明显缩小,但仍较多数品种粗,从而为其抗倒其奠定了结构基础。茎秆纤维素和SiO2含量是反映茎秆质量的指标,开花期984121这两个指标都不高,分列25个品种第18位,但灌浆中期984121茎秆质量显著上升,茎秆纤维素含量上升到第6位,茎秆SiO2含量甚至上升到第1位,由此说明984121籽粒灌浆期茎秆质量较好,抗倒性强。
因此说明984121植株较矮,株型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
表4 山东省主要推广品种茎秆质量比较
4)耐热
气冠温差是作物冠层空气温度与植株茎、叶表面温度的差值,与品种抗旱和耐热性密切相关,2005年将984121和其他24个品种种在济南(表5),利用Raytek ST30和Lignomat PTH8708分别测定群体冠层温度和空气温度,二者差值即为气冠温差。选择晴朗无云、无风天气,13:30左右测定,测定以顺小区种植走向手臂高于冠层30-50cm,探头以水平15°向下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984121气冠温始终较高,开花期和灌浆中期列25个品种第3位,灌浆后期上升到第2位。大穗型品种一般成熟较晚,从而表现后期气冠温差较高,但从表中数据看,984121气冠温差明显高于许多大穗型品种,特别是灌浆后期仅略低于济宁13,高于其他大穗和中多穗型品种,从而说明其后期耐热性较好。进一步说明,984121叶片功能好,后期耐热、抗早衰、熟相较好。
表5 山东省主要推广品种开花后气冠温差比较
5)耐干热风
2006年将984121和淮麦18(夏中华,丁雪蕙,顾正中,孙苏阳,刘友华.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淮麦18号.麦类作物学报,2000,20(3):99~99,公众可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获得。)种植在江苏淮北麦区,2007年5月底6月初该区连刮多天干热风,最高气温35℃以上,到6月上旬收获时,淮麦18出现高温逼熟,千粒重较往年下降4.96g;而984121成熟正常,籽粒饱满,千粒重达42g以上,进一步说明984121后期叶片功能好、耐热。
6)耐旱
2009年将984121和邯4589(吴哲,侯立白,李运朝,崔四平,贾银锁.三个小麦品种的抗旱性比较研究.农业科技通讯,2009,6:40~43,46,公众可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获得。)种植在河北省,在田间自然干旱、干旱棚模拟干旱胁迫环境下,分别设灌水处理(全生育期灌3-4次水,灌水量为150-180m3/亩)和旱处理(在出全苗基础上不灌水)。
田间区组排列方法随机区组,重复3次,小区长7.5米,宽1.8米,行距0.18米,每小区10行,小区面积13.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5亩。
大棚区组排列方法随机区组,重复3次,小区长2.2米,宽1米,行距0.2米,每小区5行,小区面积2.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5亩。
抗旱性鉴定指标及评价标准按国标“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GB/T21127-2007)。
其抗旱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255、1.152,抗旱性达到了“2级”(抗旱性强)的标准,比对照品种邯4589抗旱指数高20.35%。
Claims (6)
1.一种选育小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小麦924122为母本,以小麦924402为父本,进行杂交,筛选得到目的小麦;
所述目的小麦为下述a)-f)中的任一一种或几种:
a)产量、抗倒伏性和耐逆性高于鲁麦14号的小麦;
b)产量高于鲁麦14号或济麦19号或石4185或京冬8号的小麦;
c)抗倒伏性高于鲁麦14号的小麦;
d)耐逆性高于鲁麦14号或石4185或邯4589的小麦;
e)抗如下四种病害中至少一种的小麦:白粉病、小麦叶锈病、小麦条锈病和小麦秆锈病;
f)抗麦红吸浆虫(Sitadiplosis mosellana)的小麦;
所述杂交包括如下步骤:
1)将进行所述杂交后得到的F1代小麦自交得到F2代小麦;将所述F2代小麦自交得到F3代小麦;
2)将步骤1)得到的F3代小麦的不同株系进行穿梭异地筛选,选取产量、抗倒伏性、耐逆性和/或抗病害性高于所述鲁麦14号的F3代小麦的株系,记作F3代小麦A;
3)将步骤2)得到的F3代小麦A自交得到F4代小麦的不同株系,穿梭异地筛选,选取产量、抗倒伏性、耐逆性和/或抗病害性高于所述F3代小麦A的株系,记作F4代小麦A;
4)将步骤3)得到的F4代小麦A自交得到F5代小麦的不同株系,穿梭异地筛选,选取产量、抗倒伏性、耐逆性和/或抗病害性高于所述F4代小麦A的株系,记作F5代小麦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梭异地筛选为在至少3个不同生态区进行种植筛选,所述3个不同生态区具体为病害区、频发干热风区和干旱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病害区为在小麦生育期内被引发下述五种病害中至少一种:白粉病、小麦叶锈病、小麦条锈病和小麦秆锈病和/或在小麦生育期内被麦红吸浆虫(Sitadiplosismosellana)引发的病害;
所述频发干热风区为小麦生育期内干热风日数在10天以上,出现频率在15%以上;
所述干旱区的条件为在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不足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白粉病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f.sp.tritici)引发,所述小麦叶锈病由小麦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a)引发,所述小麦条锈病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 triiformis)引发,所述小麦秆锈病由禾柄锈菌(Puccicinia graminis)引发;
所述耐逆性为耐热、耐寒和/或耐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逆性高于鲁麦14号或石4185或邯4589的小麦为如下1)-3)中任一一种:
1)所述耐旱性高于邯4589小麦;
2)所述耐寒性高于石4185小麦;
3)所述耐热性高于鲁麦14号小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倒伏性由第一节茎粗、茎秆纤维素含量和/或茎秆SiO2含量体现;
所述耐热性由气冠温差体现;
所述耐旱性由籽粒产量体现;
所述耐寒性由越冬死茎率体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718600A CN102187808B (zh) | 2011-03-24 | 2011-03-24 | 一种选育超高产广适小麦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718600A CN102187808B (zh) | 2011-03-24 | 2011-03-24 | 一种选育超高产广适小麦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87808A CN102187808A (zh) | 2011-09-21 |
CN102187808B true CN102187808B (zh) | 2013-05-08 |
Family
ID=44597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7186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7808B (zh) | 2011-03-24 | 2011-03-24 | 一种选育超高产广适小麦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878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31484B (zh) * | 2014-04-04 | 2016-05-11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广抗小麦品种的选育方法 |
CN106613896B (zh) * | 2016-04-01 | 2018-10-30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一种利用茎秆特征选育高产冬小麦的方法 |
CN107155871B (zh) * | 2017-07-03 | 2019-02-15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 抗旱优质谷子的选育方法 |
CN107439366B (zh) * | 2017-08-18 | 2018-10-09 |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小麦骨干亲本创制利用的高效育种方法 |
CN108719048A (zh) * | 2018-04-02 | 2018-11-02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 一种提高广适性的小麦品种选育方法 |
CN110214691B (zh) * | 2019-07-11 | 2022-04-12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一种小麦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劣汰选优选育方法 |
CN111771713B (zh) * | 2020-06-28 | 2022-10-25 |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多逆境条件下小麦选种的方法 |
CN113179884B (zh) * | 2021-04-29 | 2022-05-10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一种基于多基因聚合培育黄淮麦区抗赤霉病高产小麦的方法 |
CN114532219A (zh) * | 2022-03-18 | 2022-05-27 |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广适型高产稳产多抗强筋小麦育种元件的培育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2221A (zh) * | 2006-03-06 | 2007-09-12 | 西南科技大学 | 小麦常规育种株穗选择法 |
-
2011
- 2011-03-24 CN CN2011100718600A patent/CN10218780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2221A (zh) * | 2006-03-06 | 2007-09-12 | 西南科技大学 | 小麦常规育种株穗选择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张忠学等.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灌溉排水学报》.2003,第22卷(第2期), * |
韩守良等.小麦超高产栽培理论探讨.《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第30卷(第6期),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87808A (zh) | 2011-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87808B (zh) | 一种选育超高产广适小麦的方法 | |
CN102197784B (zh) | 一种冬小麦抗旱节水品种定向培育方法 | |
CN102599044B (zh) | 一种广亲和性水稻光敏、温敏不育聚合系的选育方法 | |
CN101720666B (zh) | 一种玉米自交系交替选择的改良方法 | |
CN103975845A (zh) | 一种选育高产、超高产多抗小麦的方法 | |
dan Heritabilitas | Variability and heritability estimate of 30 rice landraces of Lamjung and Tanahun Districts, Nepal | |
CN101760510A (zh) | 小麦矮秆基因研究和利用进展 | |
CN104719126A (zh) | 一种改良热带玉米种质光周期敏感的方法 | |
CN107278880A (zh) | 一种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的培育方法 | |
CN109042422A (zh) | 一种凡纳滨对虾四系配套双杂交育种方法 | |
CN102884976B (zh) | 一种选育杂交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方法 | |
CN103621398A (zh) | 利用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玉米自交系根系的方法 | |
CN103865925B (zh) | 水稻剑叶宽度调控基因nal1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
CN107439366B (zh) | 一种小麦骨干亲本创制利用的高效育种方法 | |
Jyothi et al. | New plant type trait characte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re set among indica and tropical japonica genotypes of rice | |
CN100506027C (zh) | 长江中下游稻区籼型水稻理想株型的田间选择方法 | |
CN106688873B (zh) | 一种岑溪软枝油茶双系种子园亲本的选配方法 | |
CN102172216A (zh) | 一种培育优良食味、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 | |
CN109699492A (zh) | 温热玉米Suwan-Iodent群体的构建方法 | |
CN102090324A (zh) | 一种高产优质玉米杂交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 |
CN108719048A (zh) | 一种提高广适性的小麦品种选育方法 | |
Satyanarayana et al. | Breeding strategies for lodging resistance in rice | |
CN103168680B (zh) | 一种快速选育杂交水稻恢复系的方法 | |
CN107251834A (zh) | 一种早熟中粳稻品种的选育方法 | |
CN108651269A (zh) | 一种杂交粳稻组合产量稳定性预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4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