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7709B - 亮度修正装置和亮度修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亮度修正装置和亮度修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7709B
CN102177709B CN200980140553.4A CN200980140553A CN102177709B CN 102177709 B CN102177709 B CN 102177709B CN 200980140553 A CN200980140553 A CN 200980140553A CN 102177709 B CN102177709 B CN 1021777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ness
set point
settings
time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05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7709A (zh
Inventor
丹波锐
由井裕克
后藤元浩
伊泽伸治
甲贺彻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77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7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7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7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57Control of contrast or brightness
    • H04N5/58Control of contrast or brightness in dependence upon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environmental sensors, e.g. for detecting temperature, luminosity, pressure, earthquak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1Generation of visual interfaces for content selection or interaction;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ndering
    • H04N21/4318Generation of visual interfaces for content selection or interaction;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ndering by altering the content in the rendering process, e.g. blanking, blurring or masking an image reg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 G09G2360/14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the light being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c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Television Receiv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亮度修正装置和亮度修正方法,该亮度修正装置具备:显示部;照度传感器,对作为外部环境信息的照度值进行计测;存储部,存储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和用于计算延迟时间的计算信息;照度控制部,基于照度传感器所计测的照度值决定目标亮度设定值,根据目标亮度设定值、存储部所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计算信息决定亮度修正开始时间,在亮度修正开始时间基于存储部所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以及目标亮度绝对值计算每规定时间的亮度设定变化量,根据计算出的亮度设定变化量输出输出亮度设定值;和亮度控制部,根据照度控制部输出的输出亮度设定值调整显示部的亮度。

Description

亮度修正装置和亮度修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亮度修正装置和亮度修正方法,详细地涉及能够对应环境照度随着视听环境的显著变化而变化来修正显示部的亮度变化开始定时的亮度修正装置和亮度修正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便携终端、车载电视接收机等的可移动终端中,存在画面自动修正装置,可自动进行与环境照度的变化相应的画面显示。该画面自动修正装置具备传感器,该传感器计测环境照度从而输出作为外部环境信息的照度值。通过这种结构,画面自动修正装置从存储器读出与传感器计测的照度值相应的亮度调整值。然后,画面自动修正装置,根据读出的调整值和用户选择的显示画面模式信息的运算,将显示部的亮度的值设定为对于用户来说最佳的值(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再有,在这种画面自动修正装置等的现有的亮度修正装置中,为了检测亮度发生变化,例如在当前的亮度中连续规定次数检测其他的亮度的情况下,判断为当前的亮度变化至其他亮度。在此,上述的规定次数例如是50次。 
可是,在上述现有的亮度修正装置中,例如采用亮度修正装置的车载电视接收机通过反复出现林荫道等的明暗的场所等那样、环境照度的明暗出现显著变化的状况下,会灵敏地反应环境照度的变化从而频繁改变显示部的亮度。其结果,存在给用户带来不协调感的问题。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0-0821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亮度修正装置是具有显示部的亮度修正装置,具备照度传感 器、存储部、照度控制部以及亮度控制部。 
照度传感器实施方式2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亮度修正装置20此外照度控制部在亮度修正开始时间基于存储部所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以及目标亮度设定值计算每规定时间的亮度设定变化量。照度控制部根据计算出的亮度设定变化量输出输出亮度设定值。而且,亮度控制部根据照度控制部所输出的输出亮度设定值,调整显示部的亮度。 
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便在收看显示部时的环境照度出现显著变化的状况下,也能够根据环境照度恰当地修正显示部的亮度,可向用户提供易于观看的影像。 
本发明的亮度修正方法是用于修正显示部的亮度的亮度修正方法,包括:对作为外部环境信息的照度值进行计测的步骤;存储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和用于计算使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向目标亮度设定值开始更新的亮度修正开始时间之前的延迟时间的计算信息的步骤;基于所计测的照度值决定目标亮度设定值的步骤;根据目标亮度设定值、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和计算信息决定亮度修正开始时间的步骤;在亮度修正开始时间基于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和目标亮度设定值计算每规定时间的亮度设定变化量的步骤;根据计算出的亮度设定变化量输出输出亮度设定值的步骤;和根据所输出的输出亮度设定值调整亮度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亮度修正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度控制部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 
图3A是表示根据决定表,计算使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向目标亮度设定值开始更新之前的延迟时间的方法的图。 
图3B是表示根据决定计算式计算使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向目标亮度设定值开始更新之前的延迟时间的方法的图。 
图4是在时间轴显示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度发生变化时的亮度修正处理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亮度修正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对该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亮度修正装置的照度控制部能够设定输出亮度设定值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照度控制部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用户亮度设定值和输出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关系以及亮度可变范围的图。 
图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照度控制部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该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用户亮度设定值与输出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关系以及亮度可变范围的图。 
图1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照度控制部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 
图12A是表示该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用户亮度设定值与输出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关系以及亮度可变范围的图。 
图12B是表示计算该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用户亮度设定值为规定阈值以下时的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的一例式子。 
图中: 
100亮度修正装置 
101照度传感器 
102照度控制部 
103亮度控制部 
104显示部 
105存储部 
200亮度修正装置 
202照度控制部 
205存储部 
210输入部 
a4、a5、a6、b4、c4、d4、c5、d5输出亮度设定值 
th4输出亮度设定值(第1上限值) 
TH4规定阈值 
A1、B1、C1照度值 
A2、B2、B3、C2、C3输出亮度设定值 
A4、B4用户亮度设定值 
T0抖动去除时间 
T2亮度变化时间 
T1、T13延迟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亮度修正装置100的结构。亮度修正装置100由照度传感器101、照度控制部102、亮度控制部103、显示部104、存储部105构成。 
照度传感器101计测环境照度,输出作为亮度修正装置100的外部环境信息的照度值(照度检测值)。照度控制部102基于由照度传感器101计测的照度值决定目标亮度设定值。目标亮度设定值是根据照度值设定为显示部104应该显示的亮度的值。在环境照度较高的情况下,照度控制部102提高目标亮度设定值。相反在环境照度较低的情况下,降低目标亮度设定值。这是因为当这样进行控制时,用户容易理解显示部104的内容且眼睛的疲劳程度也较轻。此外,还能够防止电力消耗的浪费。 
存储部105存储显示部104正显示着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和用于计算延迟时间的计算信息。延迟时间,是到照度控制部102向目标亮度设定值开始更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的亮度修正开始时间之前的时间。 
照度控制部102根据目标亮度设定值和存储部105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以及计算信息,决定亮度修正开始时间即延迟时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与目标亮度设定值之间存在差值的情况下,照度控制部102,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与目标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差越是比规定亮度阈值小,则越是增加延迟时间。此外,在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与目标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差为规定亮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照度控制部102将延迟时间设定为规定值。 
接下来,照度控制部102在亮度修正开始时间,基于当前的亮度设定 值以及目标亮度设定值计算每规定时间的亮度设定变化量。然后,照度控制部102根据计算出的亮度设定变化率计算输出至亮度控制部103的输出亮度设定值并进行输出。涉及亮度控制部103和照度控制部102的具体处理,将在后面利用图2、图3A、图3B进行详细叙述。 
亮度控制部103根据照度控制部102输出的输出亮度设定值调整显示部104的亮度。显示部104是监视器等显示装置。 
存储部105存储用于上述那样计算延迟时间的计算信息。该延迟时间能够根据包含计算信息的决定表或决定计算式的其中一个来求得。对于求得延迟时间的方法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接下来,利用图2说明照度控制部102的处理。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度控制部102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亮度修正方法,是用于修正显示部104的亮度的亮度修正方法,具有以下的各步骤。如图2所示,由照度遮光器101计测作为外部环境信息的照度值,照度控制部102从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步骤S201)。然后,照度控制部102进行数字转换之后的照度值的抖动去除(步骤S202)。这是为了等待到直至照度检测值收敛至大致恒定的稳定的值。接下来,照度控制部102基于除去了抖动的照度检测值决定目标亮度设定值(步骤S203)。 
接着,照度控制部102判定目标亮度设定值是否等于存储部105中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步骤S204)。在目标亮度设定值与存储部105中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204为“是”),返回至步骤S201。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4中,在目标亮度设定值与存储部105中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不同的情况下(“否”),利用图3A、图3B所示的计算方法设定延迟时间和用于计算该延迟时间的初始值(步骤S205)。对于设定延迟时间的方法在后面详细叙述。 
该步骤S204至步骤S207是用于实施如下动作的步骤:照度控制部102根据目标亮度设定值、存储部105中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以及计算信息,决定亮度修正开始时间。接下来,照度控制部102从延迟时间的初始值起,向上计数(count up)规定时间(步骤S206)。然后,判定向上计数之后的初始值是否达到延迟时间(步骤S207)。在向上计数之后 的初始值没有达到延迟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207为“否”),进入步骤S206,使向上计数后的初始值进一步向上计数规定时间。然后,反复进行步骤S206至步骤S207的处理。通过这些处理的反复,初始值达到延迟时间(步骤S206为“是”),进入步骤S208。此外,上述初始值例如设定为“0ms”,向上计数的规定时间例如设定为“1ms”即可。 
作为延迟时间的计算方法,存在基于图3A所示的决定表的计算方法、和基于图3B所示的决定计算式的计算方法。图3A的图是表示根据决定表301,计算到使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开始向目标亮度设定值更新之前的延迟时间的方法。图3B的图是表示根据决定计算式302,计算到使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开始向目标亮度设定值更新之前的延迟时间的方法。 
首先,例如图3A对基于决定表的延迟时间计算方法进行说明。在基于决定表的计算方法中,照度控制部102根据决定表从目标亮度设定值和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决定延迟时间。决定表包括计算信息。例如在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为“6”且目标亮度设定值为“0”的情况下,延迟时间为“50msec”。也就是说,该情况下,照度控制部102使亮度修正的开始定时从抖动去除完成之后起延迟“50msec”。此外,例如在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为“6”且目标亮度设定值为“4”的情况下,延迟时间为“130msec”。因此,照度控制部102使亮度修正的开始定时从抖动去除完成之后起延迟“50msec”。由图3A可知,在该例子中,规定亮度阈值设定为“6”。此外,延迟时间的规定值为“50ms”。 
另一方面,在根据图3B所示的包含计算延迟时间的计算信息的决定计算式计算延迟时间的方法中,在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与目标亮度设定值存在差值的情况下,照度控制部102首先设定规定亮度阈值。规定亮度阈值设定为“6”即可。然后,在目标亮度设定值与当前的亮度设定值的差小于规定亮度阈值的情况下,对规定时间乘以目标亮度设定值与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差。然后,将从一定值减去该乘法结果之后得到的运算结果决定为延迟时间。此外,在目标亮度设定值与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差为规定亮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将规定值决定为延迟时间。在此,规定时间例如设定为“20ms”,一定值设定为“170ms”,此外规定值设定为“50ms”即可。 
这样将使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为目标亮度设定值之前的延迟时间例如设为两种情况,分别是:作为一定值的规定值的情况、根据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和目标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变化是大是小使其变化的情况。这样一来,照度控制部102可以在亮度的变化量较大的情况下尽早地开始亮度变化,而在亮度的变化量较小的情况下较迟地开始亮度变化。此外,在延迟时间为规定值(例如“50ms”)的情况下,图3A中以阴影来识别表示。 
接下来,返回图2,继续说明表示照度控制部102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在步骤S207中达到延迟时间的情况下(“是”),照度控制部102开始将当前的亮度设定值更新为目标亮度设定值的处理(步骤S208)。然后,照度控制部102基于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和目标亮度设定值计算每一定时间(例如“20msec”)的亮度设定变化量(步骤S209)。此时,照度控制部102,以直至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变为目标亮度设定值为止的变化时间为规定时间的方式,计算亮度设定变化量。此外,规定时间例如设定为0.1秒至1秒左右即可。此外,规定时间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任意设定变更。 
接下来,照度控制部102判定目标亮度设定值是否与存储部105中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相等(步骤S210)。在此,在目标亮度设定值与存储部105中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210为“否”),照度控制部102基于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和亮度设定变化量计算输出亮度设定值(步骤S211)。具体而言,照度控制部102将在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上加上亮度设定变化量之后的值设为输出亮度设定值。然后,照度控制部102对输出亮度设定值进行数字转换,或者作为PWM输出向亮度控制部103输出(步骤S213)。然后,返回至步骤S210。反复这些的步骤S210至步骤S213的一系列处理,直至目标亮度设定值与存储部105中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相等。 
另一方面,在目标亮度设定值与存储部105中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210中为“是”),照度控制部102将存储部105中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更新为输出亮度设定值(步骤S21)。然后返回至步骤S201。 
通过上述处理,亮度控制部103根据从照度控制部102输出的输出亮度设定值修正显示部104的亮度。这样一来,能够根据环境照度对显示部 104的亮度进行恰当修正,向用户提供易于观看的影像。 
图4是在时间轴上表示环境照度从照度值A1变化至照度值B 1或照度值C1时的亮度修正处理的图。图4中表示环境照度的时间变化特性400、延迟时间T1不变化时的输出亮度设定值的时间变化特性402、延迟时间T1、T13变化时的输出亮度设定值的时间变化特性404。 
例如环境照度的时间变化特性400所示,假设:当前的环境照度为照度值A1,在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为输出亮度设定值A2的状况下,照度值A1变化至照度值C1的情况。首先,照度控制部102在环境照度变化至照度值C1之后,为了抖动去除等待抖动去除时间T0的经过。然后,在该时间点,照度控制部102,如输出亮度设定值的时间变化特性402所示那样,基于照度值C1决定作为目标亮度设定值的输出亮度设定值C2。也就是说,照度控制部102在环境照度较高的情况下提高目标亮度设定值。相反在环境照度较低的情况下降低目标亮度设定值。然后,照度控制部102利用上述的方法,基于作为目标亮度设定值的输出亮度设定值C2和作为当前的亮度设定值的输出亮度设定值A2,决定用于使亮度变化开始时间延迟的延迟时间T1。再有,照度控制部102在延迟时间T1经过之后,基于输出亮度设定值A2和输出亮度设定值C2计算每规定时间(例如,“20msec”)的亮度设定变化量。此时,照度控制部102以当前的亮度设定值成为目标亮度设定值之前的变化时间为规定时间T2的方式计算亮度设定变化量。然后,照度控制部102,以与亮度设定变化量相应的速度(快慢程度)反复更新输出亮度设定值,使得输出亮度设定值A2为输出亮度设定值C2。 
接下来,如输出亮度设定值的时间变化特性402所示,假设:在当前的环境照度为照度值A1,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为输出亮度设定值A2的状况下,照度值A1变化至照度值B1的情况。该情况下,照度控制部102使作为当前的亮度设定值的输出亮度设定值A2变化至作为目标亮度设定值的输出亮度设定值B2。在此,假设延迟时间T1是如图3A所示那样以阴影示出的一定的规定值(例如50ms)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亮度设定值A2和输出亮度设定值C2的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输出亮度设定值A2和输出亮度设定值B2的变化较小的情况下,与延迟时间T1同样地亮度变化时间T2也相同。也就是说,较之于以与输出亮度设定值A2变化 至输出亮度设定值B2同样的速度使输出亮度设定值A2变化至输出亮度设定值B2同样的速度使输出亮度设定值A2变化至输出亮度设定值C2的情况,亮度变化所需的时间能缩短时间T3。因而,照度变化越大,则亮度变化就越大,能对用户提供易于观看的影像。
接下来,如输出亮度设定值的时间变化特性404所示,对延迟时间T1、T13随着目标亮度设定值而变化的情况进行说明。在作为当前的亮度设定值的输出亮度设定值A2与作为目标亮度设定值的输出亮度设定值B2之间的变化较小的情况下,较之于输出亮度设定值A2与输出亮度设定值C2之间的变化较大的情况,延迟时间变大。因而,亮度变化的开始被延迟。也就是说,延迟时间T13比延迟时间T1大。但是,从输出亮度设定值A2向输出亮度设定值B3的亮度变化时间T2,在从输出亮度设定值A2向输出亮度设定值C3变化时不变。这样,在较大的环境照度变化时,因为亮度变化开始较短因此敏捷地进行亮度变化。此外,在像通过林荫道那样环境照度变化较小的情况下,因亮度变化开始被滞后,由此亮度变化变得迟钝。但是,如果开始了设定亮度的变化,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亮度变化时间T2固定由此可灵活地获得变化,能够对用户提供易于观看的影像。 
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了与从输出亮度设定值A2开始的亮度变化相关的说明,以从输出亮度设定值A2至输出亮度设定值B2的亮度变化时间T2为基准进行的说明,但也可以以从输出亮度设定值A2变化至输出亮度设定值C2为基准,使从输出亮度设定值A2变化至输出亮度设定值B2的变化时间与从输出亮度设定值A2至输出亮度设定值C2相同。 
实施方式2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亮度修正装置200的结构。亮度修正装置200由输入部210、照度传感器101、照度控制部202、亮度控制部103、显示部104、以及存储部205构成。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亮度修正装置100,即便在收看显示部104时的环境照度出现显著变化的状况下,照度控制部102也能控制亮度控制部103使其根据环境照度恰当地修正显示部104的亮度。但是,照度控制部并不能根据用户的喜好设定亮度可变范围。 
图6是说明以亮度修正装置200具有输入部210,能够接收用户的输入的结构为前提,照度控制部202能设定输出亮度设定值的情况下的动作的图。也就是说,图6是作为一例对用户亮度设定值与输出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关系以及亮度可变范围进行说明的图。如输出亮度设定值的变化特性600所示,在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无效时,输出亮度设定值被根据用户亮度设定值唯一决定。在此,所谓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是如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那样,根据环境照度的变化修正显示部104的亮度的功能。因此,例如当用户设定用户亮度设定值A4时,输出亮度设定值a4从照度控制部202输出。 
另一方面,如输出亮度设定值的变化特性602所示,在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有效时,能够根据用户亮度设定值使输出亮度设定值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也就是说,例如用户设定用户亮度设定值A4时,输出亮度设定值c5至输出亮度设定值d5被从照度控制部202输出。这样一来,在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有效时,用户可设定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图6所示的输出亮度设定值d4至输出亮度设定值d5)以及下限(图6所示的输出亮度设定值c4至输出亮度设定值c5)。 
但是,即便亮度修正装置100具有输入部,可接收用户的输入,也不太希望能够让输出亮度设定值可变。这是因为:由于亮度可变范围不依赖于用户亮度设定值A4、用户亮度设定值B4,因此用户亮度设定不会反映于与环境照度相应的亮度可变范围以及亮度输出。 
因此,发明者进行深入研究构成了亮度修正装置2,该亮度修正装置2能够将用户亮度设定反映在与环境照度相应的亮度可变范围以及亮度输出。 
首先,利用图5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亮度修正装置200的动作进行说明。输入部210接收由用户进行的亮度设定信息的输入。用户例如通过操作按键从而能够切换环境照度亮度修正的有效或无效、或者改变用户亮度设定值。也就是说,亮度设定信息,例如是环境照度亮度修正的有效或无效的设定信息、或者用户亮度设定值等。 
在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无效的情况下,由用户亮度设定值决定显示部 104的亮度。照度传感器101计测环境照度,从而输出作为亮度修正装置200的外部环境信息的照度值。照度控制部202根据用户亮度设定决定亮度可变范围,并且基于由照度传感器101计测的照度值和亮度可变范围决定目标亮度设定值。此外,照度控制部202根据目标亮度设定值以及当前的亮度设定值计算输出亮度设定值,并输出至亮度控制部103。对于照度控制部202的具体处理,利用图7在后面叙述。 
亮度控制部103根据从照度控制部202输入的输出亮度设定值调整显示部104的亮度。显示部104是监视器等的显示装置。存储部205存储显示部104正在显示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此外,存储部205存储基于用户亮度设定的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接下来,利用图7说明照度控制部202的处理。图7是表示照度控制部202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照度控制部202将照度传感器101计测的照度值从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步骤S301)。然后,进行数字转换之后的照度值(照度检测值)的抖动去除,决定进行抖动去除之后的照度检测值(步骤S302)。 
接下来,由用户给出的用户亮度设定值存在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303中为“是”),将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更新为与用户亮度设定值对应的输出亮度设定值(步骤S304)。此时,也可以利用将用户亮度设定值转换为亮度输出的转换式计算输出亮度设定值。然后,基于在步骤S302中进行了抖动去除的照度检测值决定目标亮度设定值(步骤S305)。另一方面,在由用户给出的用户亮度设定值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303为“否”),则进入步骤S305。 
接下来,在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有效的情况下(步骤S307为“是”)、且目标亮度设定值与存储部205中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309为“否”),基于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和亮度设定变化量计算输出亮度设定值(步骤S310)。具体而言,将在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上加上亮度设定变化量之后的值设为输出亮度设定值。在此,若亮度设定变化量是常数,也可以是基于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和目标亮度设定值运算而决定的值。然后,将存储部205中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更新为输出亮度设定值(步骤S311),对输出亮度设定值进行数字转换,或者作为PWM输出向亮度控制部103输出(步骤S312)。之后,返回至步骤S307,反复一系列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有效的情况下(步骤S307为“是”)、且目标亮度设定值与存储部205中存储的当前的亮度设定值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309为“是”),反复步骤S301至步骤S309的处理。通过上述处理,亮度控制部103根据从照度控制部202输出的输出亮度设定值修正显示部104的亮度。 
此外,在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无效的情况下(步骤S307为“否”),将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以及输出亮度设定值更新为与用户调整值对应的输出亮度设定值(步骤S308)。然后,对输出亮度设定值进行数字转换,或作为PWM输出向亮度控制部103输出(步骤S312)。然后,返回至步骤S307,反复一系列的处理。 
图8中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亮度设定值与输出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关系。如输出亮度设定值的变化特性800所示,在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无效时,输出亮度设定值被根据用户亮度设定值唯一决定。另一方面,如输出亮度设定值的变化特性80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有效时,将用户亮度设定值设定得比作为默认设定值的用户亮度设定值def暗的情况下,例如在用户亮度设定值A4的情况下亮度可变范围变窄。也就是说,亮度可变范围为从输出亮度设定值c4至输出亮度设定值a4。另一方面,将用户亮度设定值设定得比作为默认设定值的用户亮度设定值def亮的情况下,例如在用户亮度设定值B4的情况下亮度可变范围变宽。也就是说,亮度可变范围为从输出亮度设定值c4至输出亮度设定值b4。 
这样,输出亮度设定值基于环境照度和亮度可变范围来决定。因此,在相同的环境照度中,当用户亮度设定值出现变化时,伴随着亮度可变范围的变化,显示部104的亮度也变化。 
此外,在步骤S304中,对应用户亮度设定值来更新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但也可以对应用户亮度设定值来更新亮度可变范围的下限值。也就是说,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亮度修正装置200的存储部205,存储用于计算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至少一方的运算信息。在此,运算信息是对应所输入的亮度设定信息设定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至少一方的信息。并且,照度控制部202根据所输入的亮度设定信息以及所存储的运算信息计算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至少一方,并且基于计测出的照度值和计算出的亮度可变范围决定输出亮度设定值。通过这种结构,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基于用户亮度设定值恰当地修正亮度可变范围以及显示部的亮度。 
实施方式3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亮度修正装置200的结构。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对于与实施方式2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图9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照度控制部202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在图9中,对于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处理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亮度修正装置200中,存储部205中存储亮度可变范围的第1上限值,在用户亮度设定值为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将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设定为亮度可变范围的第1上限值,这一点与实施方式2不同。此外,规定阈值也可以在用户能够设定用户亮度设定值的范围中设为任意的亮度设定值。 
具体而言,图9的步骤S404和步骤S405的部分与实施方式2不同。也就是说,首先,在所设定的用户亮度设定值为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404为“是”),将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设定为亮度可变范围的第1上限值(步骤S405)。由此,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有效时的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一定是亮度可变范围的第1上限值。 
另一方面,所设定的用户亮度设定值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404为“否”),将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更新为与用户亮度设定值对应的输出亮度设定值(步骤S304)。 
图10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亮度设定值与输出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关系。如输出亮度设定值的变化特性900所示,在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无效时,输出亮度设定值被根据用户亮度设定值唯一决定。另一方面,如输出亮度设定值的变化特性90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有效时,将用户亮度设定值设定得比规定阈值TH4暗的情况下,例如在用户亮度设定值A4的情况下,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是作为亮度可变范围 的第1上限值的输出亮度设定值th4。因此,即便用户亮度设定值少许变化,亮度可变范围也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亮度可变范围是从输出亮度设定值c4至输出亮度设定值th4。另一方面,将用户亮度设定值设定得比规定阈值TH4亮的情况下,例如在用户亮度设定值B4的情况下,亮度可变范围比用户亮度设定值为规定阈值TH4以下的情况宽。也就是说,亮度可变范围是从输出亮度设定值c4至输出亮度设定值b4。 
输出亮度设定值基于环境照度和亮度可变范围来决定。因此,在相同的环境照度下,当用户亮度设定值变化得比规定阈值TH4大时,伴随着亮度可变范围的变化显示部104的亮度也变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将用户亮度设定值设定得较暗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一定以上的亮度可变范围。因此,例如在周围较暗的场所在将用户亮度设定值设定得较暗之后周围变亮时使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有效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环境照度恰当地修正显示部的亮度。 
此外,即便作为亮度可变范围的第1上限值的输出亮度设定值th4是固定的值,也可以由用户进行设定。 
此外,在步骤S405中对应用户亮度设定值更新作为亮度可变范围的第1上限值的输出亮度设定值th4,但也可以对应用户亮度设定值更新作为亮度可变范围的第1下限值的输出亮度设定值c4。也就是说,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亮度修正装置200的存储部205,还存储规定阈值以及规定阈值所对应的输出亮度设定值th4和输出亮度设定值c4的至少一方。并且,在所输入的亮度设定信息比所存储的规定值大的情况下,运算信息是对应所输入的亮度设定信息设定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至少一方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所输入的亮度设定信息为所存储的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运算信息是将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至少一方设定为对应的输出亮度设定值th4以及输出亮度设定值c4的至少一方的信息。 
实施方式4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亮度修正装置200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对于与实施方式3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图1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照度控制部202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图11中,对于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处理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亮度修正装置200中,将使存储部205中存储的用户亮度设定值转换为输出亮度设定值的转换式,分为用户亮度设定值在规定阈值TH4以下的情况和大于规定阈值TH4的情况来进行存储,这一点与实施方式3不同。 
具体而言,图11的步骤S406的部分与实施方式3不同。也就是说,首先,所设定的用户亮度设定值在规定阈值TH4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404为“是”),通过与用户亮度设定值大于规定阈值TH4时不同的规定转换式计算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步骤S406)。由此,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有效的情况下的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既可以设为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以上,也可以设为未达到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 
图12A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亮度设定值和输出亮度设定值的关系。如输出亮度设定值的变化特性910所示,在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无效时,输出亮度设定值被根据用户亮度设定值唯一决定。另一方面,如输出亮度设定值的变化特性91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环境照度亮度修正有效时,将用户亮度设定值设定得比规定阈值TH4暗的情况下、例如用户亮度设定值A4的情况下,亮度可变范围是输出亮度设定值c4至输出亮度设定值a5。另外,在用户亮度设定值A5的情况下,亮度可变范围是输出亮度设定值c4至输出亮度设定值a6。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能反映出用户亮度设定值还能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亮度可变范围。此外,在将用户亮度设定值设定得比规定阈值TH4亮的情况下、例如用户亮度设定值B4的情况下,亮度可变范围为输出亮度设定值c4至输出亮度设定值b4,成为与用户亮度设定相应的亮度可变范围。 
图12B表示计算用户亮度设定值为规定阈值TH4以下时的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的式子的例子。在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计算中,使用例1或例2的其中一个计算式。在例1中,将任意的系数k1与用户亮度设定值所对应的亮度设定值相乘得到的值,设为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在此,k1设为比预先规定的1大的任意系数(例如可以是k1=1.5)。此外,在例2中,在从规定阈值TH4时的亮度设定值中减去用户亮度设定值所对应的亮度设定值之后的结果上乘以任意的系数k2。并且,将进一步加上用户亮度设定值所对应的亮度设定值得到的值设为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在此,k2设为比预先规定的1小的任意系数(例如可以是k2=0.5)。 
由于输出亮度设定值是基于环境照度和亮度可变范围来决定,因此在相同的环境照度下,当用户亮度设定值变化得比规定阈值TH4大时,伴随着亮度可变范围的变化显示部104的亮度也变化。 
此外,在步骤S406中,通过与用户亮度设定值比规定阈值TH4大时不同的规定转换式计算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但也可以通过与用户亮度设定值比规定阈值TH4大时不同的规定转换式计算亮度可变范围的下限值。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亮度修正装置200的存储部205,存储用于计算规定阈值TH4以及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及下限值的至少一个的规定计算式。并且,对于运算信息,在所输入的亮度设定信息大于所存储的规定阈值TH4的情况下,根据所输入的亮度设定信息设定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至少一个。再有,运算信息是在所输入的亮度设定信息为所存储的规定阈值TH4以下时,通过规定计算式计算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至少一个的信息。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用户亮度设定值设定得较暗的情况下,既能反映出基于用户喜好的亮度设定值,也可确保一定以上的亮度可变范围,还能恰当地修正显示部的亮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用户设定的用户设定亮度值的规定阈值TH4为一个的情况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规定阈值TH4设为多个。并且,在用户亮度设定值横跨多个规定阈值TH4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计算式,可以按照使用不同的计算式的方式进行变更。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即便在收看显示部的环境照度出现显著变化的状况下,也能够根据环境照度恰当地修正显示部的亮度,可对用户提供易于观看的影像,因此,在车载电视接收机、便携终端等的显示影像信号又可移动的装置中是有用的。 

Claims (10)

1.一种亮度修正装置,具有显示部,其特征在于,具备:
照度传感器,对作为外部环境信息的照度值进行计测;
存储部,存储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和用于计算使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向目标亮度设定值开始更新的亮度修正开始时间之前的延迟时间的计算信息;
照度控制部,基于所述照度传感器所计测的所述照度值决定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根据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和所述计算信息决定所述延迟时间,在经过所述延迟时间之后的亮度修正开始时间基于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以及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计算每规定时间的亮度设定变化量,根据计算出的所述亮度设定变化量输出输出亮度设定值;和
亮度控制部,根据所述照度控制部所输出的所述输出亮度设定值,调整所述显示部的亮度,
在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与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存在差值的情况下,
所述照度控制部,
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与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差值越是比规定亮度阈值小,则越延长所述延迟时间,
在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与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差值为所述规定亮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所述延迟时间为规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亮度修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度控制部具有包含所述计算信息的决定表,
根据所述决定表,基于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和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决定所述延迟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亮度修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与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存在差值的情况下,
所述照度控制部,
在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与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差值小于规定亮度阈值时,
在规定时间上乘以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与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差值从而得到乘积结果,
并且从初始值减去所述乘积结果决定为所述延迟时间,
在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与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差值为所述规定亮度阈值以上时,
将所述延迟时间决定为规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亮度修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度控制部计算所述亮度设定变化量,使得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成为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之前的变化时间为规定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亮度修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输入部,该输入部输入亮度设定信息,
所述存储部还存储用于计算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至少一个的运算信息,
照度控制部根据所输入的所述亮度设定信息和所存储的所述运算信息计算所述亮度可变范围的所述上限值和所述下限值的至少一个,并且基于所计测的所述照度值和所计算出的所述亮度可变范围决定所述输出亮度设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亮度修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信息是对应所输入的所述亮度设定信息来设定所述亮度可变范围的所述上限值和所述下限值的至少一个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亮度修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还存储规定阈值以及与所述规定阈值对应的第1上限值和第1下限值的至少一个,
在所输入的所述亮度设定信息大于所存储的所述规定阈值的情况下,
所述运算信息对应所输入的所述亮度设定信息设定所述亮度可变范围的所述上限值和所述下限值的至少一个,
在所输入的所述亮度设定信息为所存储的所述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
所述运算信息是将所述亮度可变范围的所述上限值和所述下限值的至少一个设定为所对应的所述第1上限值和所述第1下限值的至少一个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亮度修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存储规定阈值以及用于计算所述亮度可变范围的所述上限值和所述下限值的至少一个的规定计算式,
在所输入的所述亮度设定信息大于所存储的所述规定阈值的情况下,
所述运算信息对应所输入的所述亮度设定信息设定所述亮度可变范围的所述上限值和所述下限值的至少一个,
在所输入的所述亮度设定信息为所存储的所述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
所述运算信息是通过所述规定计算式计算所述亮度可变范围的所述上限值和所述下限值的至少一个的信息。
9.一种亮度修正方法,用于修正显示部的亮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作为外部环境信息的照度值进行计测的步骤;
存储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和用于计算使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向目标亮度设定值开始更新的亮度修正开始时间之前的延迟时间的计算信息的步骤;
基于所计测的所述照度值决定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的步骤;
根据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所述计算信息决定所述延迟时间的步骤;
在经过所述延迟时间之后的亮度修正开始时间基于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和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计算每规定时间的亮度设定变化量的步骤;
根据计算出的所述亮度设定变化量输出输出亮度设定值的步骤;和
根据所输出的所述输出亮度设定值调整亮度的步骤,
在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与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存在差值的情况下,
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与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差值越是比规定亮度阈值小,则越延长所述延迟时间,
在所述当前的亮度设定值与所述目标亮度设定值之间的差值为所述规定亮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所述延迟时间为规定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亮度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进行存储的步骤中,存储用于计算亮度可变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至少一个的运算信息,
在输出所述输出亮度设定值的步骤中,基于所输入的所述亮度设定信息以及所存储的所述运算信息计算所述亮度可变范围的所述上限值和所述下限值的至少一个,并且基于所计测的所述照度值和所计算出的所述亮度可变范围决定输出亮度设定值。
CN200980140553.4A 2008-10-15 2009-10-14 亮度修正装置和亮度修正方法 Active CN1021777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5979 2008-10-15
JP2008-265979 2008-10-15
JP2008-295241 2008-11-19
JP2008295241 2008-11-19
PCT/JP2009/005340 WO2010044256A1 (ja) 2008-10-15 2009-10-14 輝度補正装置及び輝度補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7709A CN102177709A (zh) 2011-09-07
CN102177709B true CN102177709B (zh) 2014-05-21

Family

ID=42106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0553.4A Active CN102177709B (zh) 2008-10-15 2009-10-14 亮度修正装置和亮度修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50787B2 (zh)
EP (1) EP2326083B1 (zh)
JP (1) JP5240295B2 (zh)
CN (1) CN102177709B (zh)
WO (1) WO20100442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75997A (ja) * 2009-01-30 2010-08-12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2011232564A (ja) * 2010-04-28 2011-11-17 Yazaki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電圧制御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
WO2012073325A1 (ja) * 2010-11-30 2012-06-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CN103065608B (zh) * 2011-10-19 2016-01-2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照度调整系统
TW201337906A (zh) * 2012-03-12 2013-09-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顯示幕亮度校正裝置及方法
CN103514926B (zh) * 2012-06-29 2017-07-21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JP6186686B2 (ja) * 2012-09-20 2017-08-3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投影装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055898B1 (ko) * 2012-12-12 2019-1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 출력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04064162B (zh) * 2013-03-21 2017-03-15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体外除颤器及其显示屏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
JP5877277B2 (ja) * 2013-04-26 2016-03-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KR20150088556A (ko) * 2014-01-24 2015-08-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이미지 구동 방법, 이를 이용하는 이미지 구동 장치, 및 이미지 구동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4269156B (zh) * 2014-09-16 2016-08-17 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亮度测量值修正方法、led箱体校正方法及系统
US9478157B2 (en) 2014-11-17 2016-10-25 Apple Inc. Ambient light adaptive displays
US9530362B2 (en) 2014-12-23 2016-12-27 Apple Inc. Ambient light adaptive displays with paper-like appearance
CN105513564A (zh) * 2016-01-08 2016-04-20 北京乐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亮度自动调节方法及系统
WO2018061093A1 (ja) * 2016-09-27 2018-04-05 堺ディスプレイプロダクト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輝度むら補正方法及び補正データ生成装置
CN109040522B (zh) * 2017-06-08 2021-09-10 奥迪股份公司 图像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7992677B (zh) * 2017-11-29 2020-11-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基于惯导信息和亮度修正的红外弱小移动目标跟踪方法
KR102591404B1 (ko) * 2017-12-13 2023-10-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110211548B (zh) * 2018-02-28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显示亮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494963B (zh) * 2018-03-25 2020-11-13 东莞市华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显示屏的亮度控制方法
JP2019174519A (ja) * 2018-03-27 2019-10-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表示装置、表示システム、移動体、表示輝度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016957A1 (ja) * 2018-07-18 2020-01-23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及び映像表示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2992A (en) * 1995-07-17 1999-09-14 Dell U.S.A., L.P. Intelligent LCD brightness control system
CN1521717A (zh) * 2003-01-17 2004-08-18 Lg电子有限公司 驱动有机场致发光显示器的装置和方法
US6947017B1 (en) * 2001-08-29 2005-09-20 Palm, Inc. Dynamic brightness range for portable computer displays based on ambient conditions
CN101273393A (zh) * 2005-08-03 2008-09-24 亨利·塞杜 具有自适应亮度级别控制的数字图像相框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04562A1 (en) 1997-07-14 1999-01-28 LEMLEY, Michael, S. Ambient light-dependent video-signal processing
JP3816667B2 (ja) 1998-05-21 2006-08-30 株式会社東芝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JP2000082137A (ja) 1998-09-07 2000-03-21 Nec Corp 画面自動補正装置
KR20020025984A (ko) * 1999-10-04 2002-04-04 모리시타 요이찌 표시패널의 구동방법, 표시패널의 휘도보정장치 및 구동장치
JP4899255B2 (ja) * 2001-05-30 2012-03-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I231701B (en) * 2001-06-14 2005-04-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utomatic tone correction device, automatic tone correction method, and tone correction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US20040070565A1 (en) * 2001-12-05 2004-04-15 Nayar Shree 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images
US20030227435A1 (en) * 2002-06-06 2003-12-11 Chang-Fa Hsieh Method for adjusting and detecting brightness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JP4167097B2 (ja) * 2003-03-17 2008-10-15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US7183727B2 (en) * 2003-09-23 2007-02-27 Microsemi Corporation Optical and temperature feedbacks to control display brightness
KR100592385B1 (ko) * 2003-11-17 2006-06-2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및 구동장치
US7477228B2 (en) * 2003-12-22 2009-01-1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acterizing and/or predicting display backlight response latency
US7468722B2 (en) * 2004-02-09 2008-12-23 Microsem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display brightness with ambient light correction
US7508550B2 (en) * 2004-06-17 2009-03-24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corr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image correcting program, and look-up table cr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look-up table creating program
JP2007065680A (ja) 2005-06-02 2007-03-15 Sharp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KR101225058B1 (ko) * 2006-02-14 2013-0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콘트라스트 조절 방법 및 장치
JP2007225650A (ja) * 2006-02-21 2007-09-06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JP4965930B2 (ja) 2006-08-04 201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373355B2 (en) * 2006-11-09 2013-02-12 Apple Inc. Brightness control of a status indicator light
TW200832319A (en) 2007-01-26 2008-08-01 Tpo Displays Corp Display device and luminance control method
CN101674696B (zh) * 2008-09-10 2013-01-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发光元件驱动电路
JP2010175997A (ja) * 2009-01-30 2010-08-12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US8884939B2 (en) * 2010-07-26 2014-11-11 Apple Inc. Display brightness control based on ambient light level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2992A (en) * 1995-07-17 1999-09-14 Dell U.S.A., L.P. Intelligent LCD brightness control system
US6947017B1 (en) * 2001-08-29 2005-09-20 Palm, Inc. Dynamic brightness range for portable computer displays based on ambient conditions
CN1521717A (zh) * 2003-01-17 2004-08-18 Lg电子有限公司 驱动有机场致发光显示器的装置和方法
CN101273393A (zh) * 2005-08-03 2008-09-24 亨利·塞杜 具有自适应亮度级别控制的数字图像相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81567A1 (en) 2011-07-28
EP2326083B1 (en) 2016-06-29
EP2326083A1 (en) 2011-05-25
EP2326083A4 (en) 2012-05-30
US8350787B2 (en) 2013-01-08
CN102177709A (zh) 2011-09-07
JPWO2010044256A1 (ja) 2012-03-15
WO2010044256A1 (ja) 2010-04-22
JP5240295B2 (ja) 2013-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7709B (zh) 亮度修正装置和亮度修正方法
CN102097056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背光亮度的方法
US9552754B2 (en) Display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timizing screen brightness
CN108401078B (zh) 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926605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显示器的动态显示控制
US8884866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backlight brightnes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527137A (zh) 屏幕显示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US5608422A (en) Automatic contrast adjusting device
CN109243383B (zh) 一种显示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及显示屏装置
CN106157932B (zh) 屏幕亮度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3014785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isplay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brightness of display
CN105355188B (zh) 移动终端的屏幕亮度调整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7134273B (zh) 亮度补偿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18120861A1 (zh) 背光亮度数据获取及处理方法、装置、液晶显示设备
US1027612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691874A (zh) 基于电视的观影动态调整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介质
JP2013225722A (ja) 情報処理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7256122A (zh)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193140A (zh) 移动通信终端机的背景灯亮度调节方法
CN101511040B (zh) 一种自动侦测显示器使用模式的方法
US1165675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displaying slider track and slid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CN110189678B (zh) 一种手表亮度调节的方法及手表
EP2863381A1 (en) Display device, display method, and program
CN112992100A (zh)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307493B (zh) 一种屏幕动态监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Hold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8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Hold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