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6392B - 一种可插接式汇流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插接式汇流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6392B
CN102176392B CN2011100304145A CN201110030414A CN102176392B CN 102176392 B CN102176392 B CN 102176392B CN 2011100304145 A CN2011100304145 A CN 2011100304145A CN 201110030414 A CN201110030414 A CN 201110030414A CN 102176392 B CN102176392 B CN 1021763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p
bus
bar
groove
dr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04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6392A (zh
Inventor
刘响荣
李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QING CITY GAOK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QING CITY GAOK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QING CITY GAOK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QING CITY GAOK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304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7639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01225 priority patent/WO2012100395A1/zh
Priority to EP11856750.2A priority patent/EP2670006B1/en
Priority to EA201370169A priority patent/EA024986B1/ru
Priority to US13/981,778 priority patent/US9252582B2/en
Publication of CN102176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6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6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6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5/00Installations of bus-b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0Bus-bar or other wiring layouts, e.g. in cubicles, in switchyards
    • H02B1/205Bus-bar or other wiring layouts, e.g. in cubicles, in switchyards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 apparatus mounted side by side on a ra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Installation Of Bus-Ba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继电器及断路器连接的汇流排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可插接式汇流排。本发明所述的可插接式汇流排包括绝缘外壳和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内彼此绝缘的多个导电汇流排分体。所述汇流排两端均设有多舌企口,其一端的多舌企口同其另一端的多舌企口可相互插接,所述汇流排的两端分别通过多舌企口同相邻的汇流排固定连接,且插接后的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排之间至少有连接端子组实现电连接。本发明将所述汇流排的两端分别设为多舌企口,使得在需要较长的汇流排时只需简单的将两个汇流排彼此插接,即可完成连接延长,同时通过绝缘外壳的插接即可实现汇流排的连接组合,可以免去汇流排连接后还需要进行绝缘处理的步骤,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可插接式汇流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继电器及断路器连接的汇流排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可插接式汇流排。
背景技术
汇流排是与电源相连接,并作为各类继电器及断路器连接端子的矩形铜排。通过汇流排可实现多个继电器或断路器的连接。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汇流排包括三个汇流排单体以及包覆于所述汇流排外侧的绝缘壳体,所述汇流排单体由导电材料制成的连接座以及从所述连接座一侧一体延伸出的导电连接头组成,所述连接座插接入所述壳体的卡槽内实现彼此绝缘、且所述各连接头穿出所述壳体,分别成型于各所述连接座上的连接头彼此形成交错排列结构,分别成型于不同连接座上且彼此相邻的三个所述连接头可用于继电器或断路器三相插头的连接,所述壳体的端部设有端盖,以防止所述连接座滑出所述壳体并防止所述连接座漏电。该汇流排虽然可以满足一般情况下汇流的要求,但该汇流排的长度单一固定,当所用工况延伸范围较大时,很难满足要求,而且对于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不同延伸范围需要准备长度各异的汇流排,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占用空间较大,而且浪费材料;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将绝缘材料制成外壳的形状,以便插入多个汇流排单体。受加工工艺的影响,该绝缘外壳的耐温能力至多只能达到70℃左右,然而在汇流排的使用过程中,会由于铜件的通电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此种结构的外壳无法耐受较高的温度,影响使用寿命。
中国专利CN2658983Y公开了一种配电盘的汇流排结构,该汇流排为一体制成,包含由本体端部固定座及本体两侧一体延伸的数个连接端子,数条汇流排彼此层叠设置且各汇流排的连接端子彼此交错,其中汇流排本体上包覆绝缘层。当所述汇流排本体长度不足时,可以将汇流排的一端结合另一汇流排的端部,采用铆接或锁固的方式连接,并另包覆绝缘层使用。该汇流排结构虽然可以通过彼此端部连接组合成整体结构使用,但由于是将本体端部固定座相铆接或锁固,因此步骤繁琐且需要大量的人工消耗;而且端部相连接后的汇流排还需要进行彼此间的绝缘处理,以及整体的外侧覆膜处理,不仅需要按所需长度准备绝缘外壳,浪费材料,而且整个安装组合过程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汇流排结构连接延长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组合简单方便的可插接式汇流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插接式汇流排,包括绝缘外壳和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内的多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汇流排分体,所述各汇流排分体之间彼此绝缘,所述汇流排分体由连接座本体以及由所述连接座本体侧端一体延伸成型的数个连接端子组成,所述各连接端子穿出所述绝缘外壳并以连接端子组的形式与用电器实现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子组是由相邻且分别连接于不同所述连接座本体上的一个连接端子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排两端均设有企口,其一端的企口同其另一端的企口可相互插接,所述汇流排的两端分别通过企口同相邻的汇流排固定连接,且插接后的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排之间至少有连接端子组实现电连接。
所述连接端子组包括成型于所述企口处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以及成型于所述连接座本体中部位置的中间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之间沿所述汇流排的纵向彼此间隔;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各连接端子成型于相同汇流排分体上的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各连接端子之间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连接端子的排列顺序一一对应;成型于同一所述连接座本体上的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所述连接端子在所述连接座本体上的成型部位之间沿厚度方向错开;两汇流排插接后,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分别仅与相邻汇流排上设置于相同位置的所述汇流排分体上的所述第二端子组中的所述连接端子相贴紧搭接,并且沿其贴紧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所述连接端子相偏差的距离等于对应端子的厚度。
使所述汇流排在连接状态下,所述连接座本体上的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中对应连接的所述连接端子顶端具有相互靠近贴紧的趋势。
所述连接座本体包括平层部分和错层部分,所述第一端子组成型于所述错层部分处,所述第二端子组和所述中间端子组成型于所述平层部分处,且所述连接座本体叠置后,各连接座本体彼此之间互不干涉。
位于下层的所述连接座本体的错层部分的长度大于位于上层的所述连接座本体的所述错层部分的长度。
所述各连接端子与所述连接座本体相垂直,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偏出所述连接座本体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偏出所述连接座本体的距离之差等于所述连接端子的厚度。
各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连接座本体相平行,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偏出所述连接座本体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偏出所述连接座本体的距离之差等于所述连接端子的厚度。
所述各汇流排分体层叠放置后,在所述汇流排的端部形成阶梯状结构,并在所述绝缘外壳的阶梯端部两端的端面处形成阶梯状企口连接结构。
所述连接结构的阶梯端部成型有卡榫和卡槽。
所述卡榫为燕尾形卡榫,所述卡槽为适于所述卡榫插接的燕尾形卡槽。
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排分体、第二汇流排分体和第三汇流排分体;
所述汇流排的企口一端为三卡榫企口,包括:
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第二卡榫和第三卡榫;
第一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榫和所述第二卡榫之间;
第二卡槽:位于所述第二卡榫和所述第三卡榫之间;
第三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榫远离所述第二卡槽的一侧;
所述第一卡榫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中,所述第二卡榫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三卡榫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中;
所述汇流排另一端企口为四卡榫企口,所述的四卡榫企口是在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靠近所述第三卡槽的一侧设置有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四卡榫,所述第四卡榫和所述第一卡榫之间为所述第三卡槽。
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排分体、第二汇流排分体、第三汇流排分体和第四汇流排分体;
所述汇流排的企口一端为四卡榫企口,包括:
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第二卡榫、第三卡榫和第四卡榫;
第一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榫和所述第二卡榫之间;
第二卡槽:位于所述第二卡榫和所述第三卡榫之间;
第三卡槽:位于所述第三卡榫和所述第四卡榫之间;
第四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榫远离所述第二卡槽的一侧;
所述第一卡榫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中,所述第二卡榫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中,所述第三卡榫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中,所述第四卡榫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卡槽中;
所述汇流排另一端企口为五卡榫企口,所述的五卡榫企口是在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靠近所述第四卡槽的一侧设置有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五卡榫,所述第五卡榫和所述第一卡榫之间为所述第四卡槽。
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排分体和第二汇流排分体;
所述汇流排的企口一端为二卡榫企口,包括:
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和第二卡榫;
第一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榫和所述第二卡榫之间;
第二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榫远离所述第二卡槽的一侧;
所述第一卡榫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二卡榫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中;
所述汇流排另一端企口为三卡榫企口,所述的三卡榫企口是在所述二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靠近所述第二卡槽的一侧设置有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三卡榫,所述第三卡榫和所述第一卡榫之间为所述第二卡槽。
所述的连接端子沿同一方向伸出所述汇流排的绝缘外壳;各所述汇流排的所述连接端子的伸出端相平齐。
所述绝缘外壳通过塑料铸模成型,且所述绝缘外壳上成型有散热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将所述汇流排的两端分别成型为多舌企口,使得在需要较长的汇流排时只需简单的将两个汇流排彼此插接,即可完成连接延长,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同时通过绝缘外壳的插接即可实现汇流排的连接组合,可以免去汇流排连接后还需要进行绝缘处理的步骤,省时省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只需准备同一规格的汇流排即可满足大范围工况下的需求;2、本发明所述的汇流排通过企口和连接端子组的形式实现不同汇流排之间的电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不同规格的汇流排只要具有适宜相互插接的企口并实现连接端子组之间的搭接即可实现汇流排的延长及连通导电,可以满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不同规格的断路器和继电器组合的电路的使用,无需针对特定电路制定专门的汇流排,大大扩展了汇流排的模式化应用;3、将所述企口设置有燕尾形卡榫和适于所述燕尾形卡榫插接的燕尾槽,加固连接强度,使得连接后的汇流排不易脱散;4、所述绝缘外壳为塑料铸模成型,使得绝缘外壳与所述汇流排紧密成型一体,绝缘外壳不易脱落,并且方便保存;5、所述绝缘外壳采用铸模成型,提高了绝缘外壳的耐高温能力,使得所述绝缘外壳的耐温能力提升至110℃以上,提升了所述汇流排的使用寿命;6、在所述绝缘外壳上成型有散热槽,方便使用过程中的散热处理,可延长汇流排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导电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汇流排结构;
图2为本发明所述汇流排分体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各汇流排分体的叠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插接式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插接式汇流排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插接式汇流排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插接式汇流排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各汇流排分体的叠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插接式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述插接式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绝缘外壳,2-汇流排分体,21-第一汇流排分体,22-第二汇流排分体,23-第三汇流排分体,24-第四汇流排分体,3-连接座本体,31-第一连接座本体,32-第二连接座本体,33-第三连接座本体,34-第一连接座本体,41-第一卡榫,42-第二卡榫,43-第三卡榫,44-第四卡榫,45-第五卡榫,51-第一卡槽,52-第二卡槽,53-第三卡槽,54-第四卡槽,6、61、62、63、64-连接端子、61A、62A、63A、64A-第一连接端子,61B、62B、63B、64B-第二连接端子,71-第一突起,72-第二突起,73-第三突起,74-第四凸起,8-平层部分,9-错层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插接式汇流排,包括绝缘外壳和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1内的多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汇流排分体2,所述各汇流排分体2之间彼此绝缘,所述汇流排分体2由连接座本体3以及由所述连接座本体3侧端一体延伸成型的数个连接端子6组成,所述各连接端子6穿出所述绝缘外壳并以连接端子组的形式与用电器实现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子组是由相邻且分别连接于不同所述连接座本体3上的一个连接端子6组成。所述用电器为继电器或断路器。汇流排两端均设有企口,所述汇流排的两端分别通过企口同相邻的两汇流排固定连接,且插接后的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排之间至少有连接端子组实现电连接。所述绝缘外壳通过塑料铸模成型。所述绝缘外壳上成型有散热槽。
所述连接端子组包括成型于所述企口处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以及成型于所述连接座本体3中部位置的中间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之间沿所述汇流排的纵向彼此间隔,保证相邻所述汇流排插接后各个连接端子互不干涉。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各连接端子成型于相同汇流排分体上2的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各连接端子之间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连接端子的排列顺序一一对应,确保设置于相同位置的所述汇流排分体在插接后实现电连接,而设置于不同位置的所述汇流排分体在插接后依然彼此绝缘。成型于同一所述连接座本体3上的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所述连接端子6在所述连接座本体3上的成型部位之间沿厚度方向错开。两相邻汇流排插接后,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连接端子分别仅与相邻汇流排上设置于相同位置的所述汇流排分体上的所述第二端子组中的所述连接端子相贴紧搭接,并且沿其贴紧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所述连接端子相偏差的距离等于对应端子的厚度,确保对应连接的所述连接端子6可以相互贴紧搭接实现相邻汇流排的电连通。并且使所述汇流排在连接状态下,所述连接座本体3上的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中对应连接的所述连接端子6顶端具有相互靠近贴紧的趋势,确保相插接的汇流排可稳固实现搭接电连通。
所述连接座本体3包括平层部分8和错层部分9,所述第一端子组成型于所述错层部分9处,所述第二端子组和所述中间端子组成型于所述平层部分8处,位于下层的所述连接座本体的错层部分9的长度大于位于上层的所述连接座本体3的所述错层部分9的长度,且所述连接座本体3叠置后,各连接座本体3彼此之间互不干涉。由于所述各连接座本体3的所述错层部分9的长度不等,使得所述各汇流排分体层叠放置后,在所述汇流排的端部形成阶梯状结构,包覆绝缘外壳后形成阶梯端,在所述绝缘外壳的阶梯端部两端的端面处形成阶梯状企口连接结构。
所述的阶梯状企口为多舌企口,所述连接结构的阶梯端部成型有卡榫和卡槽。所述卡榫为燕尾形卡榫,所述卡槽为适于所述卡榫插接的燕尾形卡槽。此时相邻汇流排插接时,必须从侧面相对插接,其插接端部不易脱散,插接稳固。
所述各连接端子6与所述连接座本体3相垂直,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偏出所述连接座本体3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偏出所述连接座本体3的距离之差等于所述连接端子的厚度。
作为可以变换的结构,各所述连接端子6与所述连接座本体3相平行,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偏出所述连接座本体3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偏出所述连接座本体3的距离之差等于所述连接端子的厚度。
所述的连接端子6沿同一方向伸出所述汇流排的绝缘外壳1;各所述汇流排的所述连接端子6的伸出端相平齐。
实施例1
如图3-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汇流排包括绝缘外壳1和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1内的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汇流排分体2。汇流排分体2包括第一汇流排分体21、第二汇流排分体22和第三汇流排分体23,所述第一汇流排分体21的第一连接座本体31、所述第二汇流排分体22的第二接座本体32和所述第三汇流排分体23的第三连接座本体33采取层叠设置方式,所述第一接座本体31、第二接座本体32和第三连接座本体33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汇流排的企口一端为三卡榫企口,另一端为四卡榫企口。其中三卡榫企口包括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41、第二卡榫42和第三卡榫43。所述第一卡榫41和所述第二卡榫42之间成型有第一卡槽51,所述第二卡榫42和所述第三卡榫43之间成型有第二卡槽52,所述第一卡榫41远离所述第二卡槽52的一侧成型有第三卡槽53;所述第一卡榫41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52中,所述第二卡榫42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槽51中,所述第三卡榫43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53中。四卡榫企口是在上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靠近所述第三卡槽53的一侧设置有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四卡榫44,所述第四卡榫44和所述第一卡榫41之间为所述第三卡槽53。
相邻汇流排插接时,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卡榫分别插入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二、第一、第三卡槽中,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四卡榫44可作为插接后的汇流排的平衡底座使用。
第一汇流排分体21、第二汇流排分体22和第三汇流排分体23分别在所述四卡榫企口端成型有第一连接端子61A、62A、63A,分别在所述三卡榫企口端成型有第二连接端子61B、62B、63B;所述汇流排插接后,相邻所述汇流排的所述第一汇流排分体21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61A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1B电连接,所述第一汇流排分体22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62A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2B电连接,所述第一汇流排分体23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63A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3B电连接。此时只需要简单的将汇流排插接后,无需其他操作即可实现相邻汇流排之间的电连接。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之间为中间端子组。
分别成型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汇流排分体的所述各连接端子61、62、63彼此间隔排列,使得任意的连接端子组的三个所述连接端子均为相邻的且分别成型于不同的所述汇流排分体上。使得其与继电器或断路器连接时,将继电器或断路器的三相插口与其中任意三个所述连接端子插接后,均可实现电连接,操作方便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连接端子6均与所述连接座本体3相垂直,并成型于所述连接座本体3的同一侧,且所述三个汇流排分体层叠设置后,多个所述连接端子6均分布于所述汇流排的同一侧,并沿同一方向伸出所述汇流排的绝缘外壳1,且其伸出端相平齐。
为了简化结构以及减少绝缘外壳注塑时的加工使用量,本实施例所述的各汇流排分体层叠设置后,所述第一连接座本体31的所述平层部分延伸至所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三卡槽53和所述第一卡榫41所形成的第一凸起71内部,所述错层部分延伸至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槽51和所述第二卡榫42所形成的第二凸起72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座本体32的所述平层部分延伸至所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槽51和所述第二卡榫42所形成的第二凸起72内部,所述错层部分延伸至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三卡槽53和所述第一卡榫41所形成的第一凸起71内部;所述第三连接座本体33的所述平层部分延伸至所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二卡槽52和所述第三卡榫43所形成的第三凸起73内部,所述错层部分延伸至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四卡榫44内部。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所述各汇流排分体的叠置结构以及所述汇流排两端部的企口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各所述连接端子6均与所述连接座本体3相平行,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偏出所述连接座本体3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偏出所述连接座本体3的距离之差等于所述连接端子的厚度,确保两汇流排可实现搭接。
实施例3
所述汇流排分体2的结构与各汇流排分体之间的叠置情况均与实施例1所述的结构相同。
如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排分体21、第二汇流排分体22、第三汇流排分体23和第四汇流排分体24;所述第一汇流排分体21的第一连接座本体31、所述第二汇流排分体22的第二接座本体32、所述第三汇流排分体23的第三连接座本体33和所述第四汇流排分体24的第四连接座本体34采取叠放方式,所述第一接座本体31、第二接座本体32、第三连接座本体33和第四接座本体34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所述汇流排的企口一端为四卡榫企口,包括: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41、第二卡榫42、第三卡榫43和第四卡榫44。所述第一卡榫41和所述第二卡榫42之间成型有所述第一卡槽51;所述第二卡榫42和所述第三卡榫43之间成型有第二卡槽52;所述第三卡榫43和所述第四卡榫44之间成型有第三卡槽53;所述第一卡榫41远离所述第二卡槽52的一侧成型有第四卡槽54。所述第一卡榫41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53中,所述第二卡榫42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52中,所述第三卡榫43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53中,所述第四卡榫44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卡槽54中。
所述汇流排另一端企口为五卡榫企口,所述的五卡榫企口是在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靠近所述第四卡槽54的一侧设置有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五卡榫45,所述第五卡榫45和所述第一卡榫41之间为所述第四卡槽53。
相邻汇流排插接时,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第二卡榫42、第三卡榫43、第四卡榫44分别插入所述五卡榫企口的所述第四卡槽54、第一卡槽51、第二卡槽52、第三卡槽53中,所述五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五卡榫45可作为插接后的汇流排的平衡底座使用。
为了简化结构以及减少绝缘外壳注塑时的加工使用量,本发明所述的各汇流排分体层叠设置后,所述第一连接座本体31的所述平层部分延伸至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四卡槽54和所述第一卡榫41所形成的第一凸起71内部,所述错层部分延伸至所述五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二卡槽52和所述第三卡榫43所形成的第三凸起73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座本体32的所述平层部分延伸至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槽51和所述第二卡榫42所形成的第二凸起72内部,所述错层部分延伸至所述五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槽51和所述第二卡榫42所形成的第二凸起72内部;所述第三连接座本体33的所述平层部分延伸至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二卡槽52和所述第三卡榫43所形成的第三凸起73内部,所述错层部分延伸至所述第四卡槽54和所述第一卡榫41形成第一凸起71内部;所述第四连接座本体34的所述平层部分延伸至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四卡榫44和所述第三卡槽53所形成的第四凸起74内部,所述错层部分延伸至所述五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五卡榫45内部。
为方便所述汇流排插接后的电连接实现方便,本发明所述汇流排的所述第一汇流排分体21、第二汇流排分体22、第三汇流排分体23和第四汇流排分体24分别在所述错层部分成型有第一连接端子61A、62A、63A、64A,分别在所述平层部分成型有第二连接端子61B、62B、63B、64B;所述汇流排插接后,相邻所述汇流排的所述第一汇流排分体21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61A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1B电连接,所述第二汇流排分体22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62A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2B电连接,所述第三汇流排分体23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63A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3B电连接,所述第四汇流排分体24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64A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4B电连接。此时只需要简单的将汇流排插接后,无需其他操作即可实现相邻汇流排之间的电连接。
作为可以变换的结构,所述连接端子6也可以设置为夹片结构,方便与继电器或断路器插接后,以螺栓或其他固定部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各汇流排分体2层叠设置时,分别成型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汇流排分体的所述各连接端子61、62、63、64彼此间隔排列,使得任意的连接端子组的四个所述连接端子均为相邻的且分别成型于不同的所述汇流排分体上。使得其与继电器或断路器连接时,将继电器或断路器的四相插口与其中任意四个所述连接端子插接后,均可实现电连接,操作方便简单。
实施例4
所述汇流排分体2的结构与各汇流排分体之间的设置情况均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述的结构相同。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排分体21和第二汇流排分体22;所述第一汇流排分体21的第一连接座本体31和所述第二汇流排分体22的第二接座本体32采取叠放方式,所述第一接座本体31和所述第二接座本体3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所述汇流排的企口一端为二卡榫企口,包括: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41和第二卡榫42。所述第一卡榫41和所述第二卡榫42之间成型有第一卡槽51;所述第一卡榫41远离所述第一卡槽51的一侧成型有第二卡槽52。所述第一卡榫41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槽51中,所述第二卡榫42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52中。
所述汇流排另一端企口为三卡榫企口,所述的三卡榫企口是在所述二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靠近所述第二卡槽52的一侧设置有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三卡榫43,所述第三卡榫43和所述第一卡榫41之间为所述第二卡槽52。
相邻两个汇流排插接时,所述二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第二卡榫42分别插入所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槽51和所述第二卡槽52,所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三卡榫43可作为插接后的汇流排的平衡底座使用。
为了简化结构以及减少绝缘外壳注塑时的加工使用量,本发明所述的各汇流排分体层叠设置后,所述第一连接座本体31的所述平层部分延伸至所述二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二卡槽52和所述第一卡榫41所形成的第一凸起71内部,所述错层部分延伸至所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二卡槽52和所述第一卡榫41所形成的第一凸起71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座本体32的所述平层部分延伸至所述二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槽51和所述第二卡榫42所形成的第二凸起72内部,所述错层部分延伸至所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三卡榫43内部。
为方便所述汇流排插接后的电连接实现方便,本发明所述汇流排的所述第一汇流排分体21和所述第二汇流排分体22分别在所述错层部分成型有第一连接端子61A、62A,分别在所述平层部分成型有第二连接端子61B、62B;所述汇流排插接后,相邻所述汇流排的所述第一汇流排分体21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61A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1B电连接,所述第二汇流排分体22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62A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62B电连接。此时只需要简单的将汇流排插接后,无需其他操作即可实现相邻汇流排之间的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各汇流排分体2层叠设置时,分别成型于所述第一、第二汇流排分体的所述各连接端子61、62彼此间隔排列,使得任意的连接端子组的两个所述连接端子均为相邻的且分别成型于不同的所述汇流排分体上。使得其与继电器或断路器连接时,将继电器或断路器的两相插口与其中任意两个所述连接端子插接后,均可实现电连接,操作方便简单。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2)

1.一种可插接式汇流排,包括绝缘外壳(1)和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1)内的多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汇流排分体(2),所述各汇流排分体(2)之间彼此绝缘,所述汇流排分体(2)由连接座本体(3)以及由所述连接座本体侧端一体延伸成型的数个连接端子(6)组成,所述各连接端子(6)穿出所述绝缘外壳(1)并以连接端子组的形式与用电器实现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子组是由相邻且分别连接于不同所述连接座本体(3)上的一个连接端子(6)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排两端均设有企口,其一端的企口同其另一端的企口可相互插接,所述汇流排的两端分别通过企口同相邻的汇流排固定连接,且插接后的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排之间至少有连接端子组实现电连接;
所述连接端子组包括成型于所述企口处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以及成型于所述连接座本体(3)中部位置的中间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之间沿所述汇流排的纵向彼此间隔;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各连接端子成型于相同汇流排分体上的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各连接端子之间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连接端子的排列顺序一一对应;成型于同一所述连接座本体(3)上的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所述连接端子(6)在所述连接座本体(3)上的成型部位之间沿所述连接端子(6)的厚度方向错开;两汇流排插接后,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分别仅与相邻汇流排上设置于相同位置的所述汇流排分体上的所述第二端子组中的所述连接端子相贴紧搭接,并且沿其贴紧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所述连接端子相偏差的距离等于对应端子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插接式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汇流排在连接状态下,所述连接座本体(3)上的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中对应连接的所述连接端子顶端具有相互靠近贴紧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插接式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座本体(3)包括平层部分(8)和错层部分(9),所述第一端子组成型于所述错层部分(9)处,所述第二端子组和所述中间端子组成型于所述平层部分(8)处,且所述连接座本体(3)叠置后,各连接座本体(3)彼此之间互不干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插接式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连接端子(6)与所述连接座本体(3)相垂直,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沿各自厚度方向偏出所述连接座本体(3)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沿各自厚度方向偏出所述连接座本体(3)的距离之差等于所述连接端子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插接式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连接端子(6)与所述连接座本体(3)相平行,所述第一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沿各自厚度方向偏出所述连接座本体(3)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各个连接端子沿各自厚度方向偏出所述连接座本体(3)的距离之差等于所述连接端子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插接式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汇流排分体层叠放置后,在所述汇流排的端部形成阶梯状结构,并在所述绝缘外壳(1)的阶梯端部两端的端面处形成阶梯状企口连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插接式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的阶梯端部成型有卡榫和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插接式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榫为燕尾形卡榫,所述卡槽为适于所述卡榫插接的燕尾形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插接式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排分体(21)、第二汇流排分体(22)和第三汇流排分体(23);
所述汇流排的企口一端为三卡榫企口,包括:
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41)、第二卡榫(42)和第三卡榫(43);
第一卡槽(51):位于所述第一卡榫(41)和所述第二卡榫(42)之间;
第二卡槽(52):位于所述第二卡榫(42)和所述第三卡榫(43)之间;
第三卡槽(53):位于所述第一卡榫(41)远离所述第二卡槽(52)的一侧;
所述第一卡榫(41)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52)中,所述第二卡榫(42)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槽(51)中,所述第三卡榫(43)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53)中;
所述汇流排另一端企口为四卡榫企口,所述的四卡榫企口是在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靠近所述第三卡槽(53)的一侧设置有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四卡榫(44),所述第四卡榫(44)和所述第一卡榫(41)之间为所述第三卡槽(5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插接式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排分体(21)、第二汇流排分体(22)、第三汇流排分体(23)和第四汇流排分体(24);
所述汇流排的企口一端为四卡榫企口,包括:
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41)、第二卡榫(42)、第三卡榫(43)和第四卡榫(44);
第一卡槽(51):位于所述第一卡榫(41)和所述第二卡榫(42)之间;
第二卡槽(52):位于所述第二卡榫(42)和所述第三卡榫(43)之间;
第三卡槽(53):位于所述第三卡榫(43)和所述第四卡榫(44)之间;
第四卡槽(54):位于所述第一卡榫(41)远离所述第二卡槽(52)的一侧;
所述第一卡榫(41)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53)中,所述第二卡榫(42)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52)中,所述第三卡榫(43)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53)中,所述第四卡榫(44)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卡槽(54)中;
所述汇流排另一端企口为五卡榫企口,所述的五卡榫企口是在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靠近所述第四卡槽(54)的一侧设置有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五卡榫(45),所述第五卡榫(45)和所述第一卡榫(41)之间为所述第四卡槽(53)。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插接式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排分体(21)和第二汇流排分体(22);
所述汇流排的企口一端为二卡榫企口,包括:
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41)和第二卡榫(42);
第一卡槽(51):位于所述第一卡榫(41)和所述第二卡榫(42)之间;
第二卡槽(52):位于所述第一卡榫(41)远离所述第二卡槽(52)的一侧;
所述第一卡榫(41)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槽(51)中,所述第二卡榫(42)适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52)中;
所述汇流排另一端企口为三卡榫企口,所述的三卡榫企口是在所述二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靠近所述第二卡槽(52)的一侧设置有向相邻汇流排凸出的第三卡榫(43),所述第三卡榫(43)和所述第一卡榫(41)之间为所述第二卡槽(52)。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或11所述的可插接式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外壳(1)通过塑料铸模成型,且所述绝缘外壳(1)上成型有散热槽。
CN2011100304145A 2011-01-27 2011-01-27 一种可插接式汇流排 Active CN1021763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304145A CN102176392B (zh) 2011-01-27 2011-01-27 一种可插接式汇流排
PCT/CN2011/001225 WO2012100395A1 (zh) 2011-01-27 2011-07-26 一种可插接式汇流排
EP11856750.2A EP2670006B1 (en) 2011-01-27 2011-07-26 Plug-in type bus bar
EA201370169A EA024986B1 (ru) 2011-01-27 2011-07-26 Шина штепсельного типа
US13/981,778 US9252582B2 (en) 2011-01-27 2011-07-26 Plug-in type bus ba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304145A CN102176392B (zh) 2011-01-27 2011-01-27 一种可插接式汇流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6392A CN102176392A (zh) 2011-09-07
CN102176392B true CN102176392B (zh) 2013-07-24

Family

ID=44519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04145A Active CN102176392B (zh) 2011-01-27 2011-01-27 一种可插接式汇流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52582B2 (zh)
EP (1) EP2670006B1 (zh)
CN (1) CN102176392B (zh)
EA (1) EA024986B1 (zh)
WO (1) WO20121003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02219U (ko) * 2013-12-03 2015-06-11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버스바 절연 결합 장치 어셈블리
US10128486B2 (en) 2015-03-13 2018-11-13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Current interrupt devices, methods thereof, and battery assemblies manufactured therewith
US11218080B2 (en) * 2015-08-31 2022-01-04 Faraday & Future Inc. Inverter AC bus bar assembly
US10468841B2 (en) 2016-08-22 2019-11-05 Lear Corporation Bus bar header assembly
CN107289501B (zh) * 2017-08-08 2023-03-14 合肥恒暖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墙围暖气片
DE102018118525A1 (de) * 2018-07-31 2020-02-06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Anordnung mit einer Stromschienenvorrichtung und einem Stromrichtergehäuse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Stromrichter für ein Fahrzeug und Fahrzeug
CN110011247A (zh) * 2019-04-28 2019-07-12 镇江市美盛母线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空气型母线槽
US20220231486A1 (en) * 2021-01-19 2022-07-21 Divergent Technologies, Inc. Bus bars for printed structural electric battery modules
CN114824972B (zh) * 2022-03-08 2022-12-13 乐清市开关五厂 一种汇流排结构及具有该汇流排结构的供电单元
CN116979324B (zh) * 2023-08-01 2024-05-17 深圳市宇盛光电有限公司 铜排电路组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8983Y (zh) * 2003-09-25 2004-11-24 英浤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配电盘的汇流排结构
DE102009008095A1 (de) * 2009-02-09 2010-08-12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Konfektionierbares Leuchtband
CN201629472U (zh) * 2010-04-21 2010-11-10 刘逢成 汇流排接线座
CN202067679U (zh) * 2011-01-27 2011-12-07 乐清市高科环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插接式汇流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00407U (zh) * 1978-12-29 1980-07-12
JP3053411B2 (ja) * 1990-07-10 2000-06-1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酸化物超電導線の製造方法
FR2693318B1 (fr) * 1992-07-03 1994-11-18 Telemecanique Barrette de connexion électrique de bornes.
JP3522968B2 (ja) * 1996-03-30 2004-04-26 テンパール工業株式会社 75〜100a住宅用分電盤のブスバー構成
CN2381051Y (zh) * 1999-07-12 2000-05-31 卢彩五 连接式汇流排座盖组
DE10001462C1 (de) * 2000-01-15 2001-08-16 Loh Kg Rittal Werk Bausatz für ein Sammelschienensystem zum Verbinden der Stromsammelschiene mit den Anschlusskontakten eines elektrischen Installationsgerätes
CN2452174Y (zh) * 2000-11-13 2001-10-0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改良结构的汇流板及汇流板接头组件
ES2199030B1 (es) * 2001-09-07 2005-05-01 Ge Power Controls Iberica, S.L. Sistema de conexion electrica entre modulos para la proteccion de circuitos de distribucion electrica.
DE10156214B4 (de) * 2001-11-15 2006-04-20 Siemens Ag Mehrphasiges Sammelschienensystem
DE10205101B4 (de) * 2002-02-07 2006-04-20 Siemens Ag Netzanschlussmodul
CN101465529A (zh) * 2009-01-14 2009-06-24 梁波 母线软联接的方法及装置
DE102009021461A1 (de) * 2009-05-15 2010-11-18 Moeller Gmbh Querverbinder für auf einem Tragorgan angereihte Schaltgeräte
JP2011125149A (ja) * 2009-12-11 2011-06-23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回路遮断器のブスバ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8983Y (zh) * 2003-09-25 2004-11-24 英浤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配电盘的汇流排结构
DE102009008095A1 (de) * 2009-02-09 2010-08-12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Konfektionierbares Leuchtband
CN201629472U (zh) * 2010-04-21 2010-11-10 刘逢成 汇流排接线座
CN202067679U (zh) * 2011-01-27 2011-12-07 乐清市高科环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插接式汇流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306369A1 (en) 2013-11-21
EP2670006B1 (en) 2018-10-31
EP2670006A4 (en) 2014-06-18
WO2012100395A1 (zh) 2012-08-02
CN102176392A (zh) 2011-09-07
EA024986B1 (ru) 2016-11-30
US9252582B2 (en) 2016-02-02
EP2670006A1 (en) 2013-12-04
EA201370169A1 (ru) 2014-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6392B (zh) 一种可插接式汇流排
CN202145533U (zh) 配电箱
CN100338837C (zh) 电源分配器和控制中枢装置
CN202019137U (zh) 一种具有换相功能的母线桥架
CN103875126A (zh) 端子座
CN104979756A (zh) 用于配电盘的机架定位组件、包括其的配电盘及配装方法
CN103703639A (zh) 气体绝缘开关装置
CN202067680U (zh) 一种新型汇流排
CN202067679U (zh) 一种可插接式汇流排
JP3113266U (ja) ユニット式分電盤
CN203660465U (zh) 一种用于输变电的母线槽
US20180287317A1 (en) Power Bus Connection System with Fusible Conductive Material
CN202817584U (zh) 低压配电柜转接件
KR101313197B1 (ko) 배전반 용 부스바 커넥터
CN102509976B (zh) 组合式电流分配装置
CN203774627U (zh) 一种连接开关柜与面对面母线桥的三相主母线连接件
CN205356162U (zh) 在两个母线之间带有至少一个逆变器桥的逆变器
WO2017183175A1 (ja) 直流給電用分電盤
CN202856167U (zh) 共箱母线换相转接箱
KR101885709B1 (ko) 전원 분배장치
CN101924329B (zh) 一种开关柜的母线绝缘功能板
CN101156287A (zh) 电气配电装置
CN101510670B (zh) 低压配电设备
CN111602305B (zh) 用于电气柜的导电母线
CN203218827U (zh) 一种母线槽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lug-in type busba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Yueqing Branch

Pledgor: YUEQING GAOKE ENVIRONMENT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330000142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3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Yueqing Branch

Pledgor: YUEQING GAOKE ENVIRONMENT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330000142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pluggable busba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Yueqing Branch

Pledgor: YUEQING GAOKE ENVIRONMENT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218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1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Yueqing Branch

Pledgor: YUEQING GAOKE ENVIRONMENT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2189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