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2077A - 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72077A CN102172077A CN2009801390774A CN200980139077A CN102172077A CN 102172077 A CN102172077 A CN 102172077A CN 2009801390774 A CN2009801390774 A CN 2009801390774A CN 200980139077 A CN200980139077 A CN 200980139077A CN 102172077 A CN102172077 A CN 1021720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signal
- user
- wireless device
- wireless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移动通信系统包含无线基站以及通过高速传输介质连接到无线基站的远程无线装置。用户装置包含:分别测定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以及从远程无线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并检测测定值的大小关系的变化的部件;分别测定用户装置和无线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以及用户装置和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并检测测定值的大小关系的变化的部件;以及发送用于表示发生了规定的事件的情况的报告信号的部件。规定的事件在接收电平的大小关系倒转了的情况和/或路径损耗的大小关系倒转了的情况下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域由基站所覆盖的领域(被称为小区)构成。小区可分类为宏小区与微小区。典型地,宏小区的领域宽(覆盖区宽)且基站的发送功率也大。另一方面,微小区的领域窄(覆盖区窄)且基站的发送功率也小。另外,在微小区中,覆盖区更窄的领域称为微微小区(picocell)。作为一例,微微小区配置在通信量容易集中的地方,且弥补宏小区或微小区。
图1表示宏小区与微微小区邻接的样子。为了便于说明,宏小区的基站称为BS1,微微小区的基站称为BS2。从BS1发送的下行链路(DL)的信号随着距离而衰减,但由于以较强的功率发送因此到达比较远的地方。图中,从BS1发出的实线示意性地表示DL信号的接收功率(通过用户装置接收时的功率)。从微微小区的基站BS2发送的下行链路(DL)的信号也随着距离而衰减,但此时由于以较弱的功率发送,因此只能到达到比较近的地方。图中,从BS2发出的实线示意性地表示DL信号的接收功率(通过用户装置接收时的功率)。
相反,在BS1以及BS2的发送功率相同的情况下,来自基站BS1的DL接收信号功率与来自基站BS2的DL接收信号功率理论上在中间地点B相等。但是在目前的例子中,由于各基站的发送功率不同,因此在图示的地点A(比中间地点B更接近BS2的地点)两者的DL接收信号功率相等。这表示在从基站BS1至地点A,来自基站BS1的DL接收信号质量相对良好,在该区间基站BS1适合下行链路通信。此外,在从地点A至基站BS2,来自基站BS2的DL接收信号质量相对良好,在该区间基站BS2成为适合下行链路通信的基站。典型地是,宏小区的基站BS1的发送功率比微微小区的基站BS2的发送功率大,因此从基站BS1至地点A的距离比从基站BS2至地点A的距离长。
另一方面,路径损耗或传输损耗与发送功率与接收功率的差分相关联,因此不如说是依赖于基站以及用户装置间的距离而非依赖于发送时刻的功率。该距离越大路径损耗越大。换言之,路径损耗的倒数(路径损耗)-1根据来自基站的距离而变小。从而,如图所示,与基站BS1相关的路径损耗的倒数和与基站BS2相关的路径损耗的倒数在中间地点B相等。从移动台至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的好坏与路径损耗(或者其倒数)的大小相关。从而,从基站BS1至地点B为止,到基站BS1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相对良好,在该区间基站BS1适合上行链路通信。此外,从基站BS2至地点B为止,到基站BS2的上行链路信号质量相对良好,在该区间基站BS2适合上行链路通信。
这样当相邻的基站的发送功率不同的情况下,产生最适合下行链路通信与最适合上行链路通信的基站不同的区间(图1的斜线部分)。当用户处于斜线部分的区间内的情况下,考虑以下的3个连接方法。
(1)上下行链路都与BS1连接。
图2A表示上下行链路都与BS1连接的样子。此时,也许能够良好地进行下行链路通信。另一方面,针对上行链路通信,由于信号需要经过比较长的距离到达基站BS1,因此用户装置需要通过较强的功率发送信号。但是,若这样,担心大的干扰功率到达距离较近的基站BS2。
(2)上下行链路都与BS2连接。
图2B表示与图2A的情况相反,上下行链路都与BS2连接的样子。此时,也许能够良好地进行上行链路通信。但针对下行链路通信,来自BS1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比来自BS2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大,因此担心用户装置从BS1受到比较大的干扰。
这样,若对下行链路通信与上行链路通信两者选择相同的基站,则导致下行链路信号质量或上行链路信号质量中的其中一个变差。此外,基站或用户装置接受的干扰变大,担心系统容量变差或浪费无线资源。
(3)对上下行链路分别连接。
图3表示在用户装置UE处于图1的斜线部分的区间的情况下,对下行链路数据发送与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选择不同的基站的样子(针对这种系统,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具体来说,用户装置UE从宏小区的基站BS1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对微微小区的基站BS2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由此,也许能够应对上述所担心的问题。
但是,对于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有些信息需要通过上行链路反馈。对于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有些信息也需要通过下行链路反馈。在上行链路中以及下行链路中,需要反馈的信息的代表例均为送达确认信息,其表示对于所接收的数据的肯定响应(ACK)或否定响应(NACK)。此外,通过上行链路传输用于表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好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信道质量指示符)。本发明的情况下,对于下行链路的数据的反馈信息从用户装置UE发送至宏小区的基站BS1。对于上行链路的数据的反馈信息从微微小区的基站BS2传输至用户装置UE。
从而,在该方法中,关于反馈信息的传输,再一次担心(1)或(2)中说明的问题点。即,由于在上行链路中进行的反馈,导致微微小区的基站BS2接受大的干扰。此外,在下行链路中进行的反馈从宏小区受到大的干扰。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C.S0084-001-0,“Physical layer for Ultra MobileBroadband(UMB)ai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Aug.2007.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具有在用户装置与无线基站之间转发信号的远程无线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减少用户装置接受的干扰或远程无线基站接受的干扰。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用户之中使用于移动通信系统,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含无线基站以及远程无线装置,所述远程无线装置通过高速传输介质连接到该无线基站。
该用户装置具有:接收电平测定单元,分别测定从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和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并检测测定值的大小关系的变化;路径损耗测定单元,分别测定该用户装置和所述无线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以及该用户装置和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并检测测定值的大小关系的变化;以及发送单元,发送用于表示发生了规定的事件的情况的报告信号。所述规定的事件在接收电平的大小关系倒转了的情况和/或路径损耗的大小关系倒转了的情况下发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在具有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在用户装置和无线基站之间转发信号的远程无线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实现用户装置接受的干扰或远程无线装置接受的干扰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发送功率不同的基站相邻的样子的图。
图2A是表示用户装置连接到宏小区的样子的图。
图2B是表示用户装置连接到微微小区的样子的图。
图3是表示用户装置分开连接到上下行链路的样子的图。
图4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图。
图5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6A示意性地表示有关下行数据信号的信号的流动。
图6B示意性地表示有关上行数据信号的信号的流动。
图7是表示决定是否需要切换时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一边考虑负载分散一边进行切换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图。
图9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其他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图。
图11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以及远程无线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使用的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在用户装置与无线基站之间转发信号的远程无线装置(RRE:Remote RadioEquipment)。用户装置的无线链路的连接目的地是无线基站或远程无线装置。远程无线基站RRE在无线基站BS以及用户装置UE之间转发信号,但不进行如无线基站BS那样的各种判断处理(切换控制、调度等)。从而,用户装置UE的无线链路的连接目的地由无线基站BS决定。连接目的地的决定根据来自用户装置的测量报告(MR)来进行。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测量报告分为上行链路用以及下行链路用来分开处理。
根据从无线基站BS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与从远程无线装置RRE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之间的大小比较结果,在用户装置中准备下行链路用的测量报告信号(MR),并通知给无线基站。根据用户装置与无线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以及用户装置与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的大小比较结果,在用户装置准备上行链路用的测量报告信号(MR),并通知给无线基站。测量报告信号可以从用户装置直接报告给无线基站,也可以经由远程无线装置报告给无线装置。在后者的情况下,若设无线基站与远程无线装置经由已有的基站间接口(X2)而连接,则担心测量报告信号的传输延迟。但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无线基站与远程无线装置通过光纤等高速传输介质连接,因此可以几乎不考虑这样的传输延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当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比从远程无线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大的情况下,下行链路的信号可以不经由远程无线装置而从无线基站接收。这从实现下行链路的连接目的地的适当化的观点出发是理想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在用户装置和无线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比用户装置和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大的情况下,上行链路的信号可以经由远程无线装置而传输到所述无线基站。着从实现上行链路的连接目的地的适当化的观点出发是理想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当从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比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大,而且该用户装置以及所述无线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比该用户装置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路劲损耗大的情况下,
下行链路的信号不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从所述无线基站接收,
上行链路的信号可以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传输到所述无线基站。这从实现上下行链路的连接目的地的适当化的观点出发是理想的。
而且,下行链路的控制信号不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从所述无线基站接收,
上行链路的控制信号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传输到所述无线基站,
上下行链路的数据信号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间,不仅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发送接收,可以通过不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的无线链路来发送接收。通过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的路径以及不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的路径两者来传输数据信号,这从基于地点分集或选择分集改善信号质量的观点出发是理想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比较从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的第1接收电平与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发送的信号的第2接收电平的大小时,可以对所述第1与第2接收电平两者或其中一个加上规定的偏移量。通过适当地调整偏移量,能够故意地分开切换事件的发生地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用于切换上下行链路的连接目的地的指示信号可以从无线基站经由远程无线装置接收或者从无线基站直接接收。这从将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功能简化并确定为转发功能的观点出发是理想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上行链路的控制信号可以包含用于表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信息、用于表示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使用无线基站装置。无线基站装置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并通过高速传输介质连接到远程无线装置。无线基站包括:
无线接口,用于与用户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决定单元,基于经由所述无线接口或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的报告信号,决定所述用户装置的无线链路的连接目的地。
所述报告信号表示发生了规定的事件。
所述规定的事件在以下情况下发生:(a)从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与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和/或(b)所述用户装置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以及所述用户装置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满足规定的条件。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方法用于移动通信系统,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含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通过高速传输介质连接到该无线基站的远程无线装置。该方法包括:
由用户装置分别测定从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所述用户装置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所述用户装置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的步骤;
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用于表示发生了规定的事件的情况的报告信号的步骤;
根据所述报告信号,由所述无线基站决定所述用户装置的无线链路的连接目的地的步骤;以及
从所述无线基站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或直接从该无线基站对所述用户装置通知用于切换所述连接目的地的指示信号的步骤。所述规定的事件在发生了接收电平的大小关系的倒转的情况和/或路径损耗的大小关系倒转了的情况下发生。
发明的实施例从以下的观点说明。
A.系统化
B.动作例
B1.动作例(之一)
B2.动作例(之二)
B3.动作例(之三)
C.变形例
D.用户装置
E.基站装置
实施例1
<A.系统>
图4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包含用户装置UE、无线基站BS、远程无线装置RRE。
用户装置UE经由无线链路与无线基站BS和远程无线装置RRE进行通信。用户装置UE典型的是移动终端那样的移动台,但可以而是适当的任意的通信终端。
无线基站BS具有宏小区的基站的功能。具体来说,无线基站BS进行L1/L2层的处理、切换控制、调度、自适应调制以及编码处理(AMC)、重发控制(HARQ)等各种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在切换控制中,除了宏小区之间的切换控制之外,还包含宏小区与微微小区之间的切换控制、微微小区之间的切换控制。无线基站BS与高层节点以及核心网络连接,但为了简化图示,未图示它们。
远程无线装置RRE通过光纤等高速传输介质连接到无线基站BS。远程无线装置RRE并不独立地进行切换控制或重发控制等,而是主要转发无线基站BS以及用户装置UE之间的信号。
为了便于图示,用户装置UE、无线基站BS以及远程无线装置RRE只描画了一个,但这些当然可以有多个。例如,一个无线基站可以与多个远程无线装置连接。
<B.动作例>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动作例。
<B1.动作例(之一)>
图5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动作例的流程图。说明与微微小区连接的用户装置UE移动,并最终连接到宏小区的情况下的动作。
步骤S1表示用户装置UE与远程无线装置RRE进行通信的数据的收发。即,用户装置UE与远程无线装置RRE确立上行和下行的通信。另外,设用户装置UE位于远程无线装置RRE与地点A(图1)之间。
用户装置UE分别测定从无线基站BS发送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电平、以及从远程无线装置RRE发送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电平,并判定大小关系。此外,用户装置UE分别测定该用户装置和无线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该用户装置与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且还判定大小关系。
一般,对用户装置UE来说,与路径损耗小的基站连接上行链路较有利。例如,当来自用户装置UE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若连接到路径损耗小的基站,则基站中的接收功率变大,因此接收质量好。此外,例如即使在用户装置UE根据路径损耗而能够改变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连接到路径损耗小的基站(或者远程无线装置)能够降低用户装置发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且能够降低用户装置的功耗。另外,接收电平以及路径损耗可以周期性地测定,也可以非周期性地测定。另外,当用户装置处于AB之间的情况下,下行链路的接收功率的大小关系如图1所示,无线基站BS的下行链路的接收功率相对较大。另外,在进行接收功率的大小比较时,可以对被比较的接收电平的两者或其中一个加上任意的偏移量。此外,在进行路径损耗的大小比较时,可以对被比较的路径损耗的两者或其中一个加上任意的偏移量。
在步骤S3中,下行链路的接收功率(有关无线基站BS的接收功率以及远程无线装置RRE接收功率)的大小关系发生变化,并在用户装置UE中生成包含用于表示该变化的意旨的信息的测量报告信号(MR:MeasurementReport signal)。用户装置UE通过上行链路将该MR发送给基站BS。该MR经由确立了上行链路的通信的路径而传输到基站BS。从而,测量报告信号MR可以直接发送到无线基站BS(步骤S4),或者也可以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以及光纤而通知到无线基站BS(步骤S6)。也可以进行步骤S4以及S6两者,但也可以仅进行其中一个。
进一步说明步骤S6。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基站BS能够判定是否需要切换,但远程无线装置RRE不能判定,因此,在对远程无线装置RRE发送了MR的情况下,需要从RRE对BS转发该MR信号。此时,MR信号经由RRE传输到BS,因此与MR信号直接传输到BS的情况相比也许会担心传输延迟。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6的情况下,MR信号经由被称为光纤的高速传输线而在RRE和BS之间传输,因此认为该传输延迟并不大。
在步骤S7中,无线基站BS接收测量报告信号MR,决定是否变更(是否切换)用户装置UE的下行无线链路的连接目的地。如上所述,在该区间的最佳的连接目的地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不同。可以通过是否接收了测量报告信号MR来判定是否要切换,也可以如后所述那样,附加使用其他的判断基准(参照图7)。
在测量报告信号MR表示从无线基站BS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比从远程无线装置RRE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大的情况下,下行链路的信号优选不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而直接发送给用户装置UE。从而,在步骤S7中,用户装置UE的下行链路的连接目的地从远程无线装置RRE变更为无线基站BS。该变更的指示可以从无线基站BS直接对用户装置UE进行(步骤S8),或者也可以经由光纤以及远程无线装置RRE通知给用户装置UE(步骤S10)。步骤S8以及S10可以两者都进行,但也可以进行其中一个。
在步骤S11中,用户装置UE根据来自无线基站BS的指示而切换下行链路的连接目的地。之后,上行链路的信号如之前那样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以及光纤传输到无线基站BS(步骤S13),但下行链路的信号从无线基站BS直接接收(步骤S14)。此时的下行链路的信号不仅包含控制信号还包含数据信号。此外,上行链路的信号不仅包含控制信号还包含数据信号。为了便于图示,在步骤S13之后描画了步骤S14,但并非是本发明必须的。根据被传输的信号不同,顺序会被倒转,也会同时进行。
图6A示意性地表示有关下行数据信号的流动。图6A表示用户装置UE位于图1的地点A以及B之间的情况。下行链路的数据信号从无线基站BS直接被传输到用户装置UE。包括对于该数据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表示下行信道状态的信息(CQI)等的控制信号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以及光纤而传输到无线基站BS。在远程无线装置RRE以及无线基站BS之间,通过光纤连接着,因此能够将控制信号高速通知给无线基站BS。从用户装置UE发送并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以及光纤被无线基站BS接收的控制信号在无线基站BS被解调和解码。例如,无线基站BS基于接收到的CQI,进行自适应调制以及信道编码处理(AMC)、无线资源的调度。无线基站BS基于接收到的ACK/NACK进行重发控制,并根据需要重复已发送的信号。
图6B示意性地表示有关上行数据信号的信号的流程。与图6A相同,图6B也表示用户装置位于图1的地点A和B之间的情况。上行链路的信号(数据信号以及导频信道等)从用户装置UE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以及光纤而传输到无线基站BS。通过接收与数据信号一同被传输的导频信道,从而无线基站BS能够评价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进行有关上行链路的AMC和调度。此外,对于上行链路的数据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从无线基站BS向用户装置UE不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而传输。
另外,包含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等的下行控制信号从无线基站BS直接传输到用户装置UE。
图5的步骤S23表示将无线基站BS和用户装置UE之间的路径损耗、以及用户装置UE和远程无线装置RRE之间的路径损耗的大小关系倒转,且用户装置UE生成并发送表示该意旨的测量报告信号MR的情况。用户装置UE位于地点B(图1)和无线基站BS之间。其结果,有关接收功率的大小关系虽然不变,但有关路径损耗的大小关系倒转。用于表示大小关系倒转的情况下的测量报告信号MR也需要通知给宏小区的无线基站BS。如上面对步骤S3进行叙述那样,测量报告信号经由确立了通信的路径而传输到基站BS。从而,测量报告信号MR可以直接发送到无线基站BS(步骤S24),或者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以及光纤而通知给无线装置BS(步骤S26)。可以进行步骤S24以及S26两者,也可以只进行其中一个。
在步骤S27中,无线基站BS接收测量报告信号MR,并决定是否变更(是否切换)用户装置UE的无线链路的连接目的地。对于是否切换,可以通过是否接收到测量报告信号来判定。如后所述,可以附加使用另外的判定基准(参照图7)。
在用户装置UE和无线基站BS之间的路径损耗比用户装置UE和远程无线装置RRE之间的路径损耗小的情况下,优选上行链路的信号不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而传输到无线基站BS。从而,在步骤S27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的上行链路的连接目的地从远程无线装置RRE变更为无线基站BS。该变更的指示可以从无线基站BS直接对用户装置UE进行(步骤S28),或者也可以经由光纤以及远程无线装置RRE通知给用户装置UE(步骤S30)。步骤S28以及S30可以两者都进行,但也可以只进行其中一个。
在步骤S31中,用户装置UE根据来自无线基站BS的指示而切换上行链路的连接目的地。此后,上行链路的信号和下行链路的信号均不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而直接对无线基站BS发送接收(步骤S33)。
<B2.动作例(之二)>
图7表示在无线基站BS决定是否需要切换时,除了接收到测量报告信号MR之外,还附加利用其他的判断基准的例子。在步骤S1中无线基站BS从用户装置UE直接或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而接收测量报告信号MR。
在步骤S2中,确认是否发生了有关接收功率或路径损耗的规定的事件。规定的事件在接收电平的大小关系倒转的情况下和/或路径损耗的大小关系倒转的情况下产生。大小比较时,可以对被比较的量两者或其中一个加上任意的偏移量。在没有发生规定的事件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结束用于决定是否需要切换的流程。在发生了规定的事件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4。在步骤S4中,在切换了当前的小区的情况下,确认切换后的小区是否确保充分的通信容量。例如,在图5的步骤S7的情况下,判断下行链路的连接目的地是否应从远程无线装置RRE切换到无线基站BS。此时,当无线基站BS的通信容量没有充分的剩余的情况下,不进行连接目的地的变更。此时,流程进入步骤S3,并结束。在确认了无线基站BS的通信容量具有充分的剩余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5,切换下行链路的连接目的地。增加考虑通信容量和业务量,不仅在从远程无线装置RRE切换到无线基站BS时考虑,在从无线基站BS切换到远程无线装置RRE时也可以考虑。
图8示意性地表示在宏小区和微微小区之间通过考虑业务量来决定是否需要切换的系统。图中,以虚线表示的用户装置发送测量报告信号MR,且起因于宏小区中的业务量多,这些用户装置连接到微微小区。
<B3.动作例(之三)>
图9表示与图5相同的动作例,但发生事件的顺序不同。即,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用户装置UE与宏小区的无线基站BS起初进行通信,此后移动到微微小区方面,最终与微微小区的远程无线装置RRE进行通信。从而,步骤S1与图5的情况不同,表示用户装置UE与无线基站BS进行通信的样子。若用户装置UE移动到远程无线装置RRE侧,并进入图1的地点BA之间,则根据有关路径损耗的大小关系倒转的情况,用户装置UE生成并发送测量报告信号MR(步骤S3、S4、S6)。然后,由无线基站BS确认并指示是否需要切换(步骤S7、S8、S10)。在步骤S11中,上行链路的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BS变更为远程无线装置RRE。若用户装置UE进一步接近远程无线装置RRE,则根据有关接收功率的大小关系倒转了的情况,用户装置UE生成并发送测量报告信号MR(步骤S23、S24、S26)。而且,由无线基站BS确认并指示是否需要切换(步骤S27、S28、S30)。在步骤S31中,下行链路的连接目的地从无线基站BS变更为远程无线装置RRE。这样,用户装置UE在上下行链路均连接到远程无线装置RRE(步骤S33)。
<C.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用户装置位于图1的地点A和B之间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的连接目的地被变更。此时,下行链路的信号全部不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从无线装置BS接收并非必须。此外,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全部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传输到无线基站BS也并非必须。其中,从实现连接目的地的最佳化的观点出发,优选对全部的信号切换连接目的地。
例如,对于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上行控制信号,这样切换连接目的地,但数据信号可以被无线基站BS以及远程无线装置RRE两者发送接收。
而且,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均可以被无线基站BS和远程无线装置RRE两者发送接收。
与无线基站BS和远程无线装置RRE两者发送接收相同的信号,这从通过地点分集或选择分集改善信号质量的观点出发是理想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宏小区以及微微小区之间的切换,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发送功率不同的微微小区之间的切换。
<D.用户装置>
图10表示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图10中表示了接收功率测定单元101、比较单元102、测量报告信号MR生成单元103、路径损耗测定单元105、比较单元106、以及测量报告信号MR生成单元107。用户装置中有未图示的多个功能要素,需要注意图示的要素表示对实施例特别重要的要素。
接收功率测定单元101从基带接收信号获取导频信号,并测定导频信号的接收电平。接收电平可以利用在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合适的任何量来表现。例如,接收电平也可以利用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SIR、SINR、Ec/N0等表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功率来表现接收电平。导频信道也可以称为参考信号。如上所述,接收功率测定单元101分别测定从无线基站BS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以及从远程无线装置RRE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
比较单元102比较接收电平,并判定大小关系是否反转。大小比较时,可以考虑对被比较的接收电平的两者或其中一个进行偏移。
测量报告信号MR生成单元103根据大小比较结果(例如,根据大小关系倒转了的情况),生成测量报告信号MR。该测量报告信号MR之后被传输到发送部(未图示),并经由或者不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而通知给无线基站BS。
路径损耗测定单元105分别测定用户装置UE和无线基站BS之间的路径损耗、以及用户装置UE和远程无线装置RRE之间的路径损耗。如在本技术领域公知那样,路径损耗根据发送功率和接收功率的差分来导出。路径损耗表示长周期的平均量。
比较单元106比较路径损耗,判定大小关系是否倒转。在大小比较时,可以考虑对被比较的路径损耗的两者或其中一个进行偏移。
测量报告信号MR生成单元107根据大小比较结果(例如,根据大小关系倒转了的情况),生成测量报告信号MR。该测量报告信号MR之后被传输到发送单元(未图示),并经由或不经由远程无线装置RRE而通知给无线基站BS。
与以往不同,分开处理有关接收电平的测量报告信号MR和有关路径损耗的测量报告信号MR。由此,无线基站BS能够适当地掌握用户装置UE相对于无线基站BS以及相对于远程无线装置RRE的位置关系。
<E.基站装置>
图11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BS和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图。在图11中表示了无线接口(RE-IF)111、117、基带处理单元112、光接口(光IF)113、115、其他节点接口(其他节点IF)114、以及转发处理单元116。
无线接口(RF-IF)111、117进行用于经由无线链路与用户装置UR发送接收信号的信号变换。例如,在无线接口RF-IF进行信号放大、频带限制、频率变换、模拟数字转换、数字模拟转换等处理。
基带处理单元112进行切换处理、无线资源的调度、自适应调制以及信道编码处理、重发控制处理等。
光接口(光IF)113、115进行用于在无线基站BS和远程无线装置RRE之间进行光通信的信号变换。
其他节点接口(其他节点IF)114是用于进行与其他的无线基站、高层节点(例如,移动管理装置、核心网络内的通信节点等)的通信的接口。
转发处理单元116进行用于将在远程无线装置RRE接收的信号转发给用户装置UE或无线基站BS的处理。与无线基站BS的基带处理单元112不同,在远程无线装置RRE中并不一定要独立地进行切换处理和重发控制处理。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通过调度在用户之间共享无线资源的适当的任意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本发明可以适用于HSDPA/HSUPA方式的W-CDMA系统、LTE方式的系统、高级IMT系统、WiMAX、Wi-Fi方式的系统等。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这些仅仅是简单的例示,本领域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为了促进理解发明而利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没有特别提醒的情况下,这些数值仅为简单的一例,可以使用适当的任何值。实施例或项目的区分并非是本发明的本质,可以根据需要组合2个以上的实施例或项目中记载的事项而使用。为了便于,利用功能性的方框图来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但这些装置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各种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包含在本发明中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2008年8月1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8-207486号的优先权,将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标号说明
101接收功率测定单元
102比较单元
103测量报告信号生成单元
105路径损耗测定单元
106比较单元
107测量报告信号生成单元
111、117无线接口(RF-IF)
112基带处理单元
113、115光接口(光IF)
114其他节点接口(其他节点IF)
116转发处理单元
Claims (21)
1.一种用户装置,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含无线基站以及通过高速传输介质连接到该无线基站的远程无线装置,该用户装置包含:
接收电平测定单元,分别测定从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与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发送的信号接收电平,并检测测定值的大小关系的变化;
路径损耗测定单元,分别测定该用户装置和所述无线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以及该用户装置和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并检测测定值的大小关系的变化;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用于表示发生了规定的事件的情况的报告信号,
所述规定的事件在接收电平的大小关系倒转的情况和/或路径损耗的大小关系倒转的情况下发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在发生了有关接收电平的所述规定的事件的情况下,下行无线链路的连接目的地在所述无线基站和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之间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装置,在从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比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大的情况下,不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从所述无线基站接收下行无线链路的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在发生了有关路径损耗的所述规定的事件的情况下,上行无线链路的信号的连接目的地在所述无线基站和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之间切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装置,在该用户装置和所述无线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比该用户装置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大的情况下,上行链路的信号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传输到所述无线基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
在从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比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大,而且该用户装置和所述无线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比该用户装置和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大的情况下,
不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从所述无线基站接收下行无线链路的信号,
上行无线链路的信号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传输到所述无线基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装置,
不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从所述无线基站接收下行无线链路的控制信号,
上行无线链路的控制信号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传输到所述无线基站,
上下行链路的数据信号在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不仅经由远程无线装置而被发送接收,而且也通过不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的无线链路而被发送接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装置,在比较从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的第1接收电平与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发送的信号的第2接收电平的大小时,对所述第1和第2接收电平这两者或其中一个加上规定的偏移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用于切换上下行链路的连接目的地的指示信号从所述无线基站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或从所述无线基站直接被接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上行无线链路的控制信号包含用于表示下行无线链路的信道状态的信息和用于表示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1.一种无线基站,被移动通信系统使用,且通过高速传输介质连接到远程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装置包含:
无线接口,用于与用户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决定单元,根据经由所述无线接口或者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的报告信号,决定所述用户装置的无线链路的连接目的地,
所述报告信号表示发生了规定的事件的情况,
所述规定的事件在(a)从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和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满足了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和/或,(b)所述用户装置和所述无线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以及所述用户装置和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满足了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发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基站,在发生了有关接收电平的所述规定的事件的情况下,所述用户装置的下行无线链路的连接目的地在该无线基站和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之间切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基站,在所述报告信号表示从该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比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大的情况时,下行无线链路的信号不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直接发送给所述用户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装置,在发生了有关路径损耗的所述规定的事件的情况下,上行无线链路的信号的连接目的地在所述无线基站和所述远程装置之间切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装置,在所述报告信号表示所述用户装置和该无线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比所述用户装置和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大的情况时,上行无线链路的信号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被接收。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基站,在所述报告信号表示从该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比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大的情况、以及所述用户装置和该无线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比所述用户装置和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大的情况时,
下行无线链路的信号不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直接发送到所述用户装置,
上行无线链路的信号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被接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基站,
下行无线链路的控制信号不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直接发送到所述用户装置,
上行无线链路的控制信号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被接收,
上下行链路的数据信号在与所述用户装置之间,不仅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而被发送接收,也可以通过不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的无线链路而被发送接收。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基站,在接收了所述报告信号的情况下,根据该无线基站的业务量,由所述决定单元决定所述用户装置的无线链路的连接目的地。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基站,用于切换所述用户装置的上下行链路的连接目的地的指示信号,从该无线基站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或从该无线基站直接被发送。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基站,上行无线链路的控制信号包含用于表示下行无线链路的信道状态的信息、以及用于表示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21.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法,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包含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通过高速传输介质连接到该无线基站的远程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由用户装置分别测定从所述无线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从所述远程无线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电平、所述用户装置和所述无线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以及所述用户装置和所述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路径损耗的步骤;
从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用于表示发生了规定的事件的情况的报告信号的步骤;
根据所述报告信号,在所述无线基站中决定所述用户装置的无线链路的连接目的地的步骤;以及
从所述无线基站经由所述远程无线装置或者从该无线基站直接将用于切换所述连接目的地的指示信号通知给所述用户装置的步骤,
所述规定的事件在接收电平的大小关系倒转了的情况和/或路径损耗的大小关系倒转了的情况下发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7486/08 | 2008-08-11 | ||
JP2008207486A JP5173667B2 (ja) | 2008-08-11 | 2008-08-11 | ユーザ装置、無線基地局及び方法 |
PCT/JP2009/063358 WO2010018746A1 (ja) | 2008-08-11 | 2009-07-27 | ユーザ装置、無線基地局及び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72077A true CN102172077A (zh) | 2011-08-31 |
CN102172077B CN102172077B (zh) | 2014-05-07 |
Family
ID=41668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3907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2077B (zh) | 2008-08-11 | 2009-07-27 | 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00025B2 (zh) |
EP (1) | EP2315477A4 (zh) |
JP (1) | JP5173667B2 (zh) |
KR (1) | KR20110042202A (zh) |
CN (1) | CN102172077B (zh) |
WO (1) | WO2010018746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26356A1 (zh) * | 2012-08-16 | 2014-02-2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建立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4194799A1 (zh) * | 2013-06-06 | 2014-1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无线网络控制器和用户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83513B1 (ko) * | 2009-07-17 | 2014-04-08 |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 단말 장치,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방법 |
JP5506036B2 (ja) | 2010-03-02 | 2014-05-28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半導体トランジスタ |
US8204507B2 (en) * | 2010-03-12 | 2012-06-19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upplemental node transmission assista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JP5269831B2 (ja) * | 2010-04-30 | 2013-08-2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JP2011259043A (ja) | 2010-06-04 | 2011-12-22 | Ntt Docomo Inc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制御装置、基地局及び移動制御方法 |
WO2012029143A1 (ja) * | 2010-09-01 | 2012-03-0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並び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US9426703B2 (en) * | 2011-02-11 | 2016-08-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operation and operation of macro node and remote radio head deployment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EP2696617A4 (en) | 2011-04-01 | 2014-12-3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2136269A1 (en) * | 2011-04-08 | 2012-10-11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Uplink control signalling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
CN102522611B (zh) * | 2011-11-15 | 2014-12-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滤波装置、基站系统及频率通道的切换方法 |
JP5421397B2 (ja) * | 2012-01-18 | 2014-02-1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中継局、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6170905B2 (ja) * | 2012-03-22 | 2017-07-2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及びプロセッサ |
JP6023530B2 (ja) * | 2012-09-25 | 2016-11-0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 |
JP6231286B2 (ja) * | 2013-02-26 | 2017-11-1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局 |
WO2020241253A1 (ja) * | 2019-05-27 | 2020-12-0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91423A (zh) * | 2001-06-07 | 2003-01-15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终端机 |
WO2005006781A2 (en) * | 2003-06-25 | 2005-01-20 | Arraycomm, Inc. | Criteria for base station selection, includ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180804A (zh) * | 2005-04-20 | 2008-05-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质量判断方法、移动台、基站以及通信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04029B2 (en) * | 2003-01-23 | 2005-06-07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source-initiated handoff from a source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to a target non-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
EP2662997B1 (en) * | 2005-04-20 | 2021-01-06 | Mitsubishi Denki K. K. |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
JP4410158B2 (ja) * | 2005-06-24 | 2010-02-03 | 株式会社東芝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親機中継装置 |
JP2008098847A (ja) * | 2006-10-10 | 2008-04-24 | Nec Corp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
JP2008207486A (ja) | 2007-02-27 | 2008-09-11 | Brother Ind Ltd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
US8515425B2 (en) * | 2007-12-19 | 2013-08-20 | Alcatel Lucent | Uplink carrier handoff and method for path loss based triggering of uplink carrier handoff |
-
2008
- 2008-08-11 JP JP2008207486A patent/JP517366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7-27 CN CN200980139077.4A patent/CN10217207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7-27 WO PCT/JP2009/063358 patent/WO201001874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7-27 EP EP09806641.8A patent/EP231547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7-27 US US13/058,203 patent/US870002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7-27 KR KR1020117004606A patent/KR20110042202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91423A (zh) * | 2001-06-07 | 2003-01-15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终端机 |
WO2005006781A2 (en) * | 2003-06-25 | 2005-01-20 | Arraycomm, Inc. | Criteria for base station selection, includ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180804A (zh) * | 2005-04-20 | 2008-05-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质量判断方法、移动台、基站以及通信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NTT DOCOMO: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3bis,R1-082576,June 30 – July 4, 2008》", 4 July 2008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26356A1 (zh) * | 2012-08-16 | 2014-02-2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建立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
US8929549B2 (en) | 2012-08-16 | 2015-01-06 | Huawei Device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tting up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on |
WO2014194799A1 (zh) * | 2013-06-06 | 2014-1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无线网络控制器和用户设备 |
CN104244353A (zh) * | 2013-06-06 | 2014-12-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无线网络控制器和用户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0018746A1 (ja) | 2010-02-18 |
US20110189988A1 (en) | 2011-08-04 |
KR20110042202A (ko) | 2011-04-25 |
EP2315477A1 (en) | 2011-04-27 |
JP5173667B2 (ja) | 2013-04-03 |
CN102172077B (zh) | 2014-05-07 |
JP2010045547A (ja) | 2010-02-25 |
US8700025B2 (en) | 2014-04-15 |
EP2315477A4 (en) | 2016-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72077B (zh) | 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方法 | |
US20200053605A1 (en) | Long term evolu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 |
CN107404755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与多个基站协作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1517980B (zh) | 无线多跳中继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帧格式 | |
CN100505677C (zh) | 无线基站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 | |
CN101218836B (zh) | 移交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交方法 | |
TWI523565B (zh) |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處理節點間之連結之方法和通訊設備 | |
EP1244319A2 (en) | Cellular system with cybercells | |
WO2011052774A1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低電力基地局、高電力基地局、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8235395A (zh) | 一种实现无线终端在wlan中跨信道漫游切换的方法 | |
CN101978739A (zh) | 中继传输系统、基站、中继站及方法 | |
CN102484798A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无线中继站和切换控制方法 | |
CN101325549A (zh) | 在无线中继网络中采用网络编码通信的方法 | |
CN101981964A (zh) | 提高多载波系统中上行链路覆盖范围的系统和方法 | |
US9198086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elay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198175A (zh) | 基于分布式基站系统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 |
WO2010132201A1 (en) | Multi-stream wireless relay | |
US9900808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code words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KR20110031321A (ko) | 집중제어 기지국 및 신호제어방법 | |
CN102438250B (zh) | 采用协作模拟网络编码技术抑制小区间干扰的方法 | |
US20100014475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4390609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
US20120219084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 high-speed object that moves on a fixed path | |
US10798599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ser equipment offloading | |
JP4926080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