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0651B - 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及维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及维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0651B
CN102170651B CN201110144522.5A CN201110144522A CN102170651B CN 102170651 B CN102170651 B CN 102170651B CN 201110144522 A CN201110144522 A CN 201110144522A CN 102170651 B CN102170651 B CN 1021706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unicast
message
dsr
h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445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0651A (zh
Inventor
张翔
汪文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1101445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706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70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0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0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06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方法,当网络中任一节点拟发送单播报文且又尚未获取下一跳邻节点MAC地址时,可将源路由、网络层确认请求以及报文内容封装于802.11广播帧中发送。下一跳节点收到该广播帧后,则回送封装有网络层确认的802.11单播帧。上述广播帧与单播帧均持有上一跳发送节点的真实IP-MAC地址信息对,用于分别代替广播帧的ARP_RQT报文和单播帧的ARP_REP报文,在探寻邻接点可达性及其IP-MAC地址信息对的同时可通过广播帧实施单播报文的可靠性传输。本方法有效解决了802.11DSR网络应用传统ARP机制时数据通信效率及数据传输可靠性都低下的技术难题。

Description

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及维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及信息获取、以及对邻节点的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Ad hoc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是由一系列具有移动无线收发能力的节点组成的自治网络系统,具备自行组网、多跳(Multi-hop)通信等特殊能力。尽管存在拓扑变换频繁、无线信道不稳、链路带宽受限以及计算存储资源紧张等特点,但是由于MANET网络不依赖于任何固定基础设施即能正常工作,具有良好的移动性、自组性和抗毁性,且相对传统有线网络部署便利、成本低廉,在军事战场、灾难救援以及民生、商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既有MANET研究大多习惯采用成熟高效的802.11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技术作为底层无线通信工作协议。由于802.11本身定义的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工作模式即可实现多节点单跳(Single-hop)Ad hoc网络自组,在此基础上应用MANET路由协议,即可实现移动节点间多跳Ad hoc组网功能,因此在MANET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
MANET核心技术中,支持移动多跳通信的MANET路由协议属重中之重。一般而言,MANET路由协议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先验式路由协议(Proactive Routing Protocol)和反应式路有协议(Reactive Routing Protocol,通常又称为按需路由协议,即On-demand Routing Protocol)。已经由IETF批准成为RFC的三个MANET路由协仪中,OLSR(Optimized 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RFC 3626)属于先验式路由协议,而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RFC 3561)及DSR(The Dynamic Source Routing Protocol,RFC 4728)均属于反应式路由协议。其中,反应式路由协议有别于传统先验式表驱动路由方法,当且仅当有数据传输需求时,才会寻找去往目的地的最优路径。这一特性使得反应式路由协议可以灵活地适应各类MANET拓扑变换场景,且相比先验式路由,能有效减小路由协议维护所需的通信载荷。DSR即属于经典MANET反应式路由协义,它主要定义了MANET网络中路由发现与路由维护两大功能。
考虑四节点的简单应用场景,假设四个节点一字排开,只有相邻节点在相互信号覆盖范围内,非相邻节点均不可直接通信。因此,故若源节点S欲与目的节点T通信,则必须经过中间结点(Intermediate Node,IN)IN1和IN2进行通信转发。图1展示了在此场景中DSR执行路由发现以及在获取源路由(Source Route,记为SRC_RTE,即由一系列从源端到目的端之间各节点的唯一地址标识组成的路径)后执行数据通信的过程。其中,源节点S首先根据数据通信需求以广播(Broadcast)方式发起去往目的节点T的路由请求(Route Request,记为RRQT)。中间节点在接收到该广播请求后,将自身节点唯一标识插入到RRQT中携带的SRC_RTE末端,然后继续转发(对于已转发过的RRQT,则不再重复转发)。因此RRQT经中间节点IN1、IN2分别转发后,最终达到目的节点T。T收到RRQT后,经检查发现请求目标即自身,于是将自身节点唯一标识插入到RRQT所携SRC_RTE末端,构成完整的SRC_RTE信息,并生成路由回复(Route Reply,记为RREP)报文,以单播(Unicast)方式回送完整的源路由信息至源端S。当S节点通过RREP获取了到达T的SRC_RTE后,便可开始以单播方式发送携带有SRC_RTE信息的数据报文(记为DATA)。图1示例中,RRQT、RREP与DATA后面括号内为SRC_RTE信息。
如果考虑此场景采用802.11 DCF作为底层通信协议,则根据协议规定可知,无论是广播还是单播报文,最终都会在数据链路层被封装为以太网帧(Ethernet Frame),其最大的区别则在于目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不同。广播帧采用广播地址,即0x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而单播则采用特定的目的主机网卡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因此,必须解决的问题则是:在采用802.11 DCF的MANET DSR应用场景中,如何获取并维护下一跳(Next-hop)节点的MAC地址,以确保单播报文的有效传送?换言之,则是在此场景中,应该如何进行邻节点探测与维护?
在没有采用双向通信链路(Bidirectional Link)的DSR场景中,由于缺乏链路层确认机制(Link-layer Acknowledgement Mechanism),故报文发送节点只能通过网络层确认机制(Network-layer Acknowledgement Mechanism)来保障报文逐跳传送的有效性(一般而言,偏硬件实现的链路层确认机制相比纯软件实现的网络层确认机制更为高效),否则将极大增加数据报文丢包率。采用网络层确认机制时,DSR协议将报文内容和网络层确认请求(Network Acknowledgement Request,记为ACK_RQT)一同发送;而下一跳节点在收到DSR网络层确认请求后则会回送网络层确认(Network Acknowledgement,记为ACK)。若ACK_RQT发起节点未能在指定时间内收到对应ACK,则会根据重发策略再次发送该报文。重发次数达到指定最大请求数后依然未能收到对应ACK时,ACK_RQT发起节点则认为该下一跳节点不可达。在图1示例的基础上,图2展示了一般情况下在缺乏链路层确认机制的DSR场景中采用网络层确认机制的DSR路由发现与通信过程,其中ACK_RQT后面括号中的节点标识用以描述该DSR网络层确认请求的目标节点。
而在采用802.11 DCF这样的具有双向通信链路的场景中(针对单播具有链路层确认机制),执行邻节点维护通常由两种方法,一是采用传统的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机制,二则是像AODV协议所定义的那样,周期性发送Hello报文执行邻节点探测与维护。采用周期性Hello探测机制可以较好的适应网络拓扑变换的情况,但是为尽早发现邻居节点的变化,理论上探测周期越短越好,而这又必然极大增加协议开销。采用ARP机制,则可以做到仅在有需求时才去探寻下一跳邻居可达性(及MAC地址),并在获取邻居信息后根据策略缓存较长的一段时间,从而有效减少邻节点维护开销,并充分利用双向通信链路所特有的链路层确认机制来提供数据逐跳传输的可靠性保障。然而,ARP机制在此环境下的主要缺陷则在于:
1)ARP报文有效交互后才能执行成帧操作并发送数据的工作方式必然增加数据传输延迟。
SRC_RTE路径上相邻通信节点之间的ARP报文交互将导致单播报文传送延迟的增加,且路径越长,跳数(Hops)越大,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且影响越明显。
2)本地查询触发更新ARP表项(即IP-MAC地址信息对)生存周期的工作方式不能高效适应邻节点变化。
传统ARP缓存的生存周期策略一般为:在根据ARP回复插入新的ARP表项后即可启用生存时间定时器,周期设为T1;若本地节点未有查询使用该表项,则在T1周期结束时删除该表项;而若在T1内有查询该表项操作,则会重置T1定时器,直至到达最长生存时间T2为止,此时将强制重新进行ARP探测。该方法的特点是由本地节点的查询操作来决定是否重置T1定时器,显然,并不能高效适应邻居节点变化的情况,特别是针对诸如邻节点容灾性网卡自动切换(随之变更MAC地址而保持上层IP地址等设置不变)等情况。
事实上,对于DSR协议而言,RFC4728将其定义为一种纯粹的按需路由协议,设定DSR本身不会执行任何周期性的报文发送与中继,因此周期性的Hello探测机制并不适用于DSR。而采用ARP机制则存在上述缺陷,在图1示例基础上,图3展示了采用ARP机制的这一过程示例。当目的节点T生成RREP单播帧时,发现尚未有可用的下一跳节点(IN2)目的MAC地址,于是发起ARP请求(ARP Request,记为ARP_RQT,封装于广播帧内),查询下一跳节点IN2的MAC地址(同时确认IN2的可达性),在指定时间内获得相应的ARP回复(ARP Reply,记为ARP_REP,封装于单播帧内)后方可构建完整的RREP单播帧并发送。中间节点在继续转发RREP单播帧时亦是采用相同的方式执行邻节点探测与维护,显然,这一过程将增大RREP的传播时延。而当源节点最终收到RREP后,由于先前的ARP交互,SRC_RTE上的各节点已经获取并缓存了下一跳节点的MAC地址,故DATA数据得以被封装为单播帧逐跳转发至目的节点T。但是随后的通信过程中,伴随着各个节点ARP缓存的过期失效,ARP交互的过程将重新发生,对应单播帧的传输延时则必然增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在802.11 DSR网络中采用ARP机制执行邻节点探测与维护时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可信802.11 DSR环境下执行邻节点探测及信息获取的方法,同时还提出了在探测及信息获取后,对邻节点的维护优化方法。本方法有效解决了在802.11 DSR场景中应用传统ARP机制时,数据通信效率、数据传输可靠性都低下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802.11 DSR网络中任一节点拟发送单播报文且又尚未获取下一跳邻节点MAC地址时,可将源路由(用于指定该报文的单播路径)、网络层确认请求以及报文内容封装于802.11广播帧中发送。下一跳节点收到该广播帧后,将回送封装有网络层确认的802.11单播帧;非下一跳节点收到该广播帧后,通过检查源路由或网络层确认请求均可发现该广播帧的目的地并非本地节点,故丢弃。因假定802.11环境可信,因此上述广播帧与单播帧均持有发送节点的真实IP-MAC地址信息对,故可分别替代ARP_RQT(广播帧)和ARP_REP(单播帧),用于探询邻节点可达性及其IP-MAC地址信息对,且同时并不耽误单播报文的有效发送。此时,广播帧中单播报文的逐跳可靠性传送由网络层确认机制保障;而当广播帧发送节点在通过上述单播帧获取到下一跳节点的IP-MAC地址信息对之后,即可将去往该下一跳节点的单播报文封装为802.11单播帧发送,以充分利用802.11针对单播帧提供的链路层确认机制。
一种可信802.11DSR邻节点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802.11 DSR网络中任一节点收到携带源路由的单播帧时,可根据源路由信息(含上一跳邻居节点IP地址)及单播帧的源MAC地址来更新本地IP-MAC地址映射表。因假定802.11环境可信,因此该单播帧包含有发送节点的真实IP-MAC地址信息对,且由于是单播帧,故根据前述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方法,上一跳邻节点的可达性已经得到验证(否则上一跳邻节点不可能发送该单播帧而只能以广播帧形式发送)。因此,本地节点可根据该单播帧的源MAC地址以及源路由中对应的上一跳节点IP地址构成的IP-MAC地址信息对,检查更新本地IP-MAC地址映射表中对应表项的生存时间,从而使得邻节点信息的维护更新操作更加高效可靠,保证在一条相对稳定的DSR路径上执行数据报文传送时可以更好的利用802.11单播双向链路可靠传送(基于链路层确认机制)特性,提高报文传送效率,且高效适应邻节点底层网卡信息切换的场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
1、在可信802.11 DSR环境中,通过DSR网络层确认机制代替传统ARP机制进行邻节点探测与MAC地址信息获取时,由于本地节点在发送网络层确认请求的同时并未耽误单播报文的传送,且在获取下一跳MAC地址使得802.11数据链路层确认机制运作之前,网络层确认机制提供的可靠性传输服务保障了封装于广播帧的单播报文的有效传送,因此相比传统ARP工作流程而言,减少了单播报文有效传送前通信辅助报文的交互环节,有助于降低单播报文传送时延,提高数据通信效率。
2、在可信802.11 DSR环境中,通过采信携带有源路由的单播帧所提供的上一跳邻节点IP-MAC地址信息对,可以使得通信源端与目的端在基于固定源路由路径进行持续通信时,路径上各节点所缓存的邻节点IP-MAC生存周期定时器可以被不断更新,从而减少触发DSR网络层确认请求与确认交互,且能高效适应邻节点底层网卡信息切换的场景,保证持续通信过程中的单播数据传送总是可以享有数据链路层确认机制提供的更加高效的可靠性传输保障,提高报文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DSR路由发现通信过程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缺乏链路层确认而采用网络层确认的DSR路由发现与通信过程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采用ARP机制DSR路由发现与通信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以802.11帧形式封装的DSR网络层确认机制相关报文格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可信802.11 DSR环境中本地节点发送单播报文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可信802.11 DSR环境中DSR路由发现与通信过程示意图
图7为FTP下载响应时间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8为FTP下载平均响应时间对比结果
图9为FTP上传响应时间对比结果
图10为FTP上传平均响应时间对比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如下:
本方案提出了在可信802.11环境下:
1)以DSR网络层确认机制代替ARP机制执行邻节点探测及信息获取的方法。
ARP请求与ARP回复的交互过程造成了单播报文的发送延迟,如若可以在进行邻节点探测的同时传送单播报文,则可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传送效率。但是,ARP报文直接封装于802.11广播帧内,且ARP本身没有考虑携带其他数据的需求,故从ARP数据报文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定义的层面而言,不能有效支撑在ARP报文后直接添加IP报文。
DSR网络层确认请求及确认的交互过程与ARP请求及确认的过程极其类似,且根据DSR协议在RFC4728中的定义,DSR报头封装于IP报文中,可携带多个DSR选项,即DSR本身支持网络层确认请求/确认选项(DSR ACK_RQT / ACK Option)与源路由选项(DSR Source Route Option)并存。因此如果采用DSR网络层确认机制代替传统ARP机制,则可在探寻下一跳邻节点MAC地址及其可达性的同时亦不延误当前单播报文的传送,且基于网络层确认机制,封装于广播帧内的单播报文亦能得到可靠传送保证,故可有效提高数据传送效率。在通过网络层确认报文获取到下一跳邻节点MAC地址后,去往该邻节点的后续单播报文则可封装为单播帧发送,以充分利用802.11为单播帧提供的链路层确认机制。
2)利用携带源路由选项的单播数据帧信息执行邻节点维护优化的方法。
ARP根据本地查询更新ARP表项生存周期的方式难以高效适应邻节点变化,特别是针对诸如邻节点容灾性网卡自动切换(随之变更MAC地址而保持上层IP地址等设置不变)等情况。且由于ARP存在最大生存时间,源端与目的端之间的持续通信过程中可能由于ARP表项因最大生存时间到期被删除而产生新的ARP报文交互,从而导致数据传送延迟的增加。
当任一节点收到携带源路由的单播帧时,由于该帧包含有发送节点的真实IP-MAC地址信息对,且由于是单播帧,故根据前述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方法,上一跳邻节点的可达性已经通过网络层确认机制得到验证。因此,本地节点可根据该单播帧的源MAC地址以及源路由中对应的上一跳节点IP地址构成的IP-MAC地址信息对,检查更新本地IP-MAC地址映射表中对应表项的生存时间,从而使得邻节点信息的维护更新操作更加高效可靠,保证在一条相对稳定的DSR路径上执行数据报文传送时可以更好的利用802.11单播双向链路可靠传送(基于链路层确认机制)特性,提高报文传送效率,且高效适应邻节点底层网卡信息切换的场景。
具体实施方案:
1)以DSR网络层确认机制代替ARP机制执行邻节点探测及信息获取的方法。
本方案将携带IP数据报文的DSR网络层确认请求封装于802.11广播帧中,而将DSR网络层确认封装于802.11单播帧中,报文格式示意图参见图4(加粗边框为DSR报头)。显然,无论是封装有(ACK_RQT+DATA)的广播帧还是封装有ACK的单播帧,均持有发送节点的真实IP-MAC地址信息对,完全可以用于代替ARP_RQT(802.11广播帧)和ARP_REP(802.11单播帧),在探寻下一跳邻节点IP-MAC地址信息对及其可达性的同时亦可实现单播报文传送。此时,DSR网络层确认请求机制可以为封装于802.11广播帧中的单播报文提供可靠性传输保障,而在通过DSR ACK报文获取到下一跳邻节点MAC地址后,去往该邻节点的后续单播报文则可封装为单播帧发送,以充分利用802.11为单播帧提供的链路层确认机制。
图5展示了802.11 DSR环境中本地节点发送单播报文的流程示意图。当DSR节点有单播报文发送时,本地节点根据单播报文所携带源路由中指定的下一跳IP地址检查IP-MAC地址映射表中是否存在匹配项:若有,则采用匹配项中指定MAC地址作为目的MAC封装报文为802.11单播帧下发;否则为该单播报文增加DSR ACK_RQT选项,并将其封装为802.11广播帧后缓存并发送。若发送该封装有ACK_RQT及单播报文的广播帧后,本地节点未在指定时间内收到下一跳节点回送的封装有DSR ACK的报文,则根据DSR ACK_RQT重发策略执行重发操作,若重发次数达到规定上限依然未在指定时间内收到DSR ACK回复,则认为下一跳节点不可达,放弃发送本报文并向该单播报文源端回送DSR路由错误信息。
在图1示例的基础上,图6展示了在一般情况下采用DSR网络层确认机制代替ARP机制的DSR路由发现与通信过程。显然,相比图3展示的场景,图6中S与T之间的通信过程由于减少了通信交互时间,必然有效降低报文传输延迟;而相比图2展示的场景,由于有效获取了邻节点MAC地址,可以充分利用802.11协议双向链路的特性,通过数据链路层确认机制提供的高效可靠数据传送服务,同样减少了通信交互过程,可有效降低报文传输延迟。
2)利用携带源路由选项的普通数据帧信息执行邻节点维护优化的方法。
因假定网络可信,故通过1)所述方法完成路由发现之后,在各节点缓存的邻节点IP-MAC地址信息对过期之前,S与T之间可进行一段时间的持续通信,而一旦本地节点缓存的某邻节点IP-MAC地址信息对失效,则本地节点再次发送去往该邻节点的单播报文时,由于缺乏明确的目的MAC地址,必须再次采用1)所描述的方法,添加DSR ACK_RQT选项,并重新通过广播帧封装数据报文且下发。1)所描述的方法在有效代替ARP机制的情况下虽可提供逐跳传输可靠性,但其效率相比和硬件结合更紧密的数据链路层确认机制而言,必然有所降低,所以应考虑在采用固定路径通信的源端与目的端尽量避免触发DSR ACK_RQT / ACK交互,从而尽可能在源端与目的端持续通信期间充分应用更为高效的数据链路层确认机制。
在本方案提出的可信802.11 DSR环境下,对于任意携带源路由的单播帧而言,均含有发送端(即上一跳邻节点)的可信IP-MAC地址信息对(发送端IP地址可根据源路由选项提供的路径信息及Segments Left字段值推导,发送端MAC地址则是该单播帧帧头中的源MAC地址),本方案即采信该IP-MAC地址信息对,用于更新本地缓存的邻节点IP-MAC地址映射表。
以图6所示场景为例,设邻节点IP-MAC地址信息对生存周期为Tadj,当路由发现过程结束之后(S与T之间完成RRQT与RREP的交互之后),由于各节点都已缓存有邻节点IP-MAC地址信息对,故在稍后的一段时间t内(t < Tadj),S与T之间的通信都不会触发1)所描述的封装有(ACK_RQT+DATA)的广播帧。但是一旦源路由路径上的某节点缓存的邻节点IP-MAC地址信息对生存周期Tadj到期,网络中最先执行IP-MAC地址信息对缓存的IN2节点将在Tadj到期时首先删除关于T节点的IP-MAC地址信息对,而此时如若S与T之间的持续通信还在进行,则必然触发1)所描述的封装有(ACK_RQT+DATA)的广播帧。但是采用本方案的方法后,网络中任意节点缓存的邻节点IP-MAC地址信息对生存周期定时器将在S与T的持续通信过程中不断被更新,而无须触发1)所描述的DSR ACK报文。此时,IN2节点每次收到来自T发送的单播数据帧时,即可根据由DSR源路由选项推导出的发送端IP地址(T_IP)与该单播帧的源MAC地址(记为T_MAC)检查更新本地缓存IP-MAC地址信息对(T_IP,T_MAC)的生存定时器。同理,IN2节点在S、T持续通信期间的亦可通过IN1发送来的单播数据报文更新(IN1_IP,IN1_MAC)地址信息对的生存周期定时器。
在较长时间的大批量数据报文传送过程中(如FTP数据传送),该方法的优势将更加明显,结合1)所述方法,通信源端与目的端尽在路由发现过程中进行了不耽误数据传送的邻节点探测,随后则在稳定路径上持续应用了数据链路层确认机制,必然获得更优的传输延迟。同时,对于源路由路径上某邻节点容灾性网卡自动切换(随之变更MAC地址而保持上层IP地址等设置不变)等情况也有很好的适应性。
实验验证结果:
针对图1所示场景搭建802.11 DSR仿真测试环境,假设各节点可信,T作为服务端,S作为客户端,IN1与IN2作为中间转发节点,采用FTP流量模型进行测试。具体测试时,分别采用ARP机制与本方案所述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显示,采用本方案所述方法相对采用ARP机制而言具有更好的传输时延表现。图7、图9展示了FTP下载与上传的响应时间对比结果,图8和图10则分别是针对图7和图9数据进行均匀化处理后得到的FTP下载与上传平均响应时间。

Claims (5)

1.一种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网络中任一节点拟发送单播报文且又尚未获取下一跳邻节点MAC地址时,将源路由和网络层确认请求以及报文内容封装于802.11广播帧中发送,下一跳节点收到该广播帧后,回送封装有网络层确认的802.11单播帧;上述广播帧与单播帧均持有发送节点的真实IP-MAC地址信息对,用于分别替代ARP请求广播帧和ARP回复单播帧,探询邻节点可达性及邻节点IP-MAC地址信息对,且同时基于网络层确认机制的实施,使广播帧中单播报文逐跳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网络中任一节点在基于802.11广播帧实现单播报文的传送,且获取到下一跳邻节点IP-MAC地址信息对之后,将去往该下一跳节点的单播报文封装为802.11单播帧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可信802.11 DSR环境中本地节点发送单播报文流程为:当DSR节点有单播报文发送时,本地节点根据单播报文所携带源路由中指定的下一跳IP地址检查IP-MAC地址映射表中是否存在匹配项:若有,则采用匹配项中指定MAC地址作为目的MAC封装报文为802.11单播帧下发;否则为该单播报文增加DSR ACK_RQT选项,并将其封装为802.11广播帧后缓存并发送,若发送该封装有ACK_RQT及单播报文的广播帧后,本地节点未在指定时间内收到下一跳节点回送的封装有DSR ACK的报文,则根据DSR ACK_RQT重发策略执行重发操作,若重发次数达到规定上限依然未在指定时间内收到DSR ACK回复,则认为下一跳节点不可达,放弃发送本报文并向该单播报文源端回送DSR路由错误信息。
4.一种可信802.11DSR邻节点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方法后,当802.11 DSR网络中任一节点收到携带源路由的单播帧时,本地节点根据该单播帧的源MAC地址以及源路由中对应的上一跳节点IP地址构成的IP-MAC地址信息对,检查更新本地IP-MAC地址映射表中对应表项的生存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信802.11DSR邻节点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固定路径通信的源端与目的端持续通信期间,应用数据链路层确认机制。
CN201110144522.5A 2011-05-31 2011-05-31 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及维护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0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44522.5A CN102170651B (zh) 2011-05-31 2011-05-31 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及维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44522.5A CN102170651B (zh) 2011-05-31 2011-05-31 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及维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0651A CN102170651A (zh) 2011-08-31
CN102170651B true CN102170651B (zh) 2014-01-08

Family

ID=44491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4452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0651B (zh) 2011-05-31 2011-05-31 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及维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7065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810A (zh) * 2008-12-19 2009-05-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d Hoc网络中可支持多速率传输的跨层协同路由方法
CN101594658A (zh) * 2009-07-10 2009-12-02 浙江大学 802.11多接口宽带无线mesh网络路由方法
CN101827421A (zh) * 2010-03-09 2010-09-08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dsr协作路由方法及路由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9593A1 (en) * 2005-06-30 2007-01-25 Sarkar Prateep K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apable of signal strength based dynamic source routing in Ad-Hoc wirel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810A (zh) * 2008-12-19 2009-05-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d Hoc网络中可支持多速率传输的跨层协同路由方法
CN101594658A (zh) * 2009-07-10 2009-12-02 浙江大学 802.11多接口宽带无线mesh网络路由方法
CN101827421A (zh) * 2010-03-09 2010-09-08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dsr协作路由方法及路由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0651A (zh) 201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32487A1 (en) Mobility extensions to industrial-strength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926835B (zh) 在无线多跳自组织网络中用于地址解析映射的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Amadeo et al. CRoWN: 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EP169811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routing in ad hoc networks
CN102148756B (zh) 一种基于6LoWPAN邻居发现的树状路由方法
JP4805646B2 (ja) センサ端末、センサ端末の制御方法
US20070274232A1 (e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Neighboring Nodes in a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 Using Ndp
KR101001622B1 (ko) 최적화된 라우팅이 수행가능한 무선통신 시스템 및네트워크의 크기 측정방법
WO2005079025A1 (ja) パケット転送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およびパケット転送経路最適化方法
CN101521895A (zh) 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用于构建多跳路由转发的方法
KR20080066536A (ko) 하드웨어 주소를 기반으로 한 이동 애드 혹 네트워크라우팅 시스템,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매체
CN102170660B (zh) 一种以aodv为基础的多路径路由的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01102283A (zh) 一种在无线接入点上优化未知单播转发的方法及设备
CN100536429C (zh) 一种无线网状网中数据传输的方法
Jin et al. MANET for Disaster Relief based on NDN
Wang et al. A-DSR: A DSR-based anycast protocol for IPv6 flow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CN102170651B (zh) 可信802.11dsr邻节点探测及维护方法
Majumder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enhanced forward pointer-based mobility management scheme for handling internet and intranet traffic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
Jingfang et al. Robust on-demand routing mechanism for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s
KR101264908B1 (ko) 저 전력 6LoWPAN 프로토콜의 데이터 전달방법
Singh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gateway discovery techniques: IPv6-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Oh A hybrid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Khaoua et al. Gossip-based interest forwarding in NDN over MANETs
Schmidt Internet of Things
Pei et 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of ospf manet extensions: A cross layer approa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5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