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0536A - 蝎子、蜈蚣、黄粉虫规模化混养新型技术 - Google Patents

蝎子、蜈蚣、黄粉虫规模化混养新型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0536A
CN102160536A CN2011101293010A CN201110129301A CN102160536A CN 102160536 A CN102160536 A CN 102160536A CN 2011101293010 A CN2011101293010 A CN 2011101293010A CN 201110129301 A CN201110129301 A CN 201110129301A CN 102160536 A CN102160536 A CN 102160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ipede
scorpion
young
centipedes
scorp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93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门玉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293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605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60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05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Abstract

蝎子、蜈蚣、黄粉虫规模化混养新型技术,属于特种动物的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蜈蚣、蝎子与黄粉虫的规模化混养技术。采用的方案为:养殖环境采用立体池养,立体饲养池分为三层,每层用砖在室内水泥地上砌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高40-50厘米的池子,每层需要设置进食板,方便投喂食疗。第一层饲养黄粉虫,第二层饲养蝎子,第三层饲养蜈蚣;投食喂料,蝎子、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喜欢各种活体昆虫,黄粉虫的成体和幼体食料可以一样,麦麸、稻糠、青菜、胡萝卜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蜈蚣与蝎子规模化混养技术,符合蜈蚣的原野生生活习性,大大提高了蜈蚣与蝎子的生长、繁殖速度,且药性好,功效强,品质优良,市场售价高。

Description

蝎子、蜈蚣、黄粉虫规模化混养新型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特种动物的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蜈蚣、蝎子与黄粉虫的规模化混养技术。
背景技术
蝎子人工养殖历经三十余年的历程和技术改进,养殖技术和模式已经很成熟,采用立体化、加温养殖可以较容易达到蝎子的最佳生长温度25℃一30℃、湿度20°一45°之间,蜈蚣作为新生养殖领域的一块奇葩,正以较快的发展势头显现,蜈蚣在传统医学中应用于小儿疳积、刀枪伤的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蜈蚣在肝病、癌症、心脏病治疗领域呈现奇效,多种新特效药陆续上市,由于野生蜈蚣的捕捉相当困难,远远不够市场需求量,应运而生的人工养殖迅速兴起,由于蜈蚣的最佳生长温度需30℃,在亚热带养殖冬天只需稍以加温便可满足它的生长温度,而长江以北(温带)养殖由于冬天温度较低,靠人工加温养殖费时费力,单独养殖很难长期使饲养房内保持30℃左右的适宜温度,蝎子、蜈蚣是同一属的生长环境特性,非常适合采用混合养殖。蝎子的人工饲养环境基本上可以满足蜈蚣的生长要求,蝎子的生长合适温度为25℃一32℃之间,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只需始终让温度保持在28℃一30℃,养殖湿度只需始终调控好蝎子饲养的湿度便可,这样便可适合蜈蚣的生长,蝎子饲养土的湿度可以喷水加湿和投喂青绿饲料来调节,蜈蚣生长所需水份通过吃食青绿饲料即可满足。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成套技术。
但是混养后饲料的精细度要求较高,一般食物难以满足其身体需要,所以将黄粉虫一起养殖,黄粉虫是蝎子、蜈蚣的很好食料。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蝎子、蜈蚣、黄粉虫规模化混养新型技术,符合蝎子、蜈蚣的原野生生活习性,大大提高了蜈蚣的生长、繁殖速度,且药性好,功效强,品质优良,市场售价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养殖环境,采用立体池养,立体池养是立体温室饲养池的前身。立体饲养池分为三层,每层用砖在室内水泥地上砌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高40--50厘米的池子,每层需要设置进食板,方便投喂食疗。第一层饲养黄粉虫,第二层饲养蝎子,第三层饲养蜈蚣;第二层与首层楼梯连接,利于第二层的蝎子进食,第三层与首层也采用楼梯直接连接,方便第三层的蜈蚣下来进食黄粉虫。池子四周内壁上缘在刷粉的同时,用水泥浆粘上6---8厘米宽的玻璃条以防止蜈蚣逃跑。使用适当底材可增加环境湿度。一般可使用树叶、树皮、椰砖、报纸、泥土等,我们现在使用无菌泥土加上乾草,但必须定期更换,否则很容易滋生细菌和小飞虫。如湿度够高,也可不用任何底材,这样可方便清理。经人工养殖并专门为它配置饲养土,以便管理。将水先喷在糠、麦麸或锯末上再拌入。养殖房温度保持在28℃一30℃,由于养殖房间温度高,水份流失快,所以要经常在养殖土上晒水,以保持湿度。气候过于干旱时,早、晚适当喷些水,使饲养房间的地表湿度保持在75%~80%。阴雨天不影响正常生活,但在喂食板上方要加遮盖物,青饲料可少放或不放。
二、投食喂料,蝎子、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喜欢各种活体昆虫,如蟋蟀、蝗虫、黄粉虫、蜻蜓、蟑螂和蝇类、蜂类以及这些昆虫的蛹和卵,也吃蜘蛛、蚯蚓、蜗牛以及壁虎、蛇、蛙、小鸟、小鼠等,饥饿时也吃少量的植物嫩叶、嫩芽。蜈蚣一般每隔2--3天喂一次,活动期每天喂一次,孵化期间不需要投放食物和水。
黄粉虫的成体和幼体食料可以一样,麦麸、稻糠、青菜、胡萝卜、米湖、南瓜、果皮、树叶等,以青料为主,2-3天投喂一次,麦麸等干料可以多放一些,吃几天的。青料带重水份的当天吃不完最好挑出,以免滋生细菌,如果没吃完的青料和饲养料混在一起,很容易发霉或者生螨虫。最好能提供一些高蛋白质的食物。每星期供应2~3次蔬果如红萝卜、橙、梨子等高水份食物,份量不应过多,否则很容易滋生细菌。所有蔬果必须切底洗净,残留农药或其它化学药物会危害它们生命。如用水盆提供水源,千万不能太深,小蜈蚣很容易溺死。蜈蚣与蝎子产生的粪便也是黄粉虫很好的饲料补充。当蜈蚣、蝎子长成成虫的时候,就可以定时打开通道,让其下来取食黄粉虫!
三、幼虫管理
1、仔蝎的饲养管理:产后约十天的仔蝎,也就是从母蝎背上爬下来能独立生活的仔蝎,应及时与母蝎分开饲养。因为母蝎经过妊娠、分娩及背仔后,体力消耗甚大。尤其在分娩和背仔期间,多数母蝎不吃食、不饮水。当仔蝎爬下母背完成其背仔抚养仔蝎任务后就进入一个盛食期。如投食不及时或不足,有的母蝎就有可能残食仔蝎,所以及时将母蝎分开饲养也是保护仔蝎不遭母蝎侵害,提高仔蝎成活率的关键。母仔分离可将母蝎从瓶内挑出,然后母蝎、仔蝎分别放入母蝎、仔蝎饲养池或盆内分别单独饲养。仔蝎离开母体以后也进入盛食期,昼夜捕食,这时必须投入足量的小黄粉虫(如1~2龄的小黄粉虫),以满足仔蝎的需要。但在蜕皮时食欲减退,每次蜕皮的前后2~4天不进食。产后的母蝎与仔蝎分开饲养后,要及时投入雄蝎,以保证与母蝎交尾。待母蝎交尾怀孕后再将雄蝎挑出来单独饲养。
2、幼蜈蚣的饲养管理。及时与母蜈蚣或种蜈蚣群分离,当仔蜈蚣各个系统已发育完整,外形上与成体蜈蚣已基本相似,体色由刚破卵膜时的米白色变成蛋黄色时,它们已具备了捕捉食物、寻觅饮水、逃避敌害等方面的本能,可以离开母体独立生活,要及时将幼体蜈蚣分出来。刚离开母体的幼蜈蚣放在较小的容器(如塑料盆、玻璃缸等)中养殖。每个直径约0.5米的塑料脸盆可放养2——3窝同时出生的幼蜈蚣。大小分群,同龄期的几窝蜈蚣最好放入同池内饲养,不得无故将同一窝的蜈蚣随机分配到各个池中养殖,因为我们观察到蜈蚣间的相互干扰与残杀往往发生于不同窝的蜈蚣之间,而同窝内发生的较少。初期幼蜈蚣的饲料以蛋黄和牛奶较好,蛋黄搅成糜状后直接投放于塑料板上,而牛奶则需要先溶于水,再以小海绵吸饱和,然后将小海绵置于塑料板上,每天更换一次。要特别注意清洗塑料板与海绵,当发现海绵发出腐臭味时,应更换。半个月之后,应逐渐减少蛋黄、牛奶喂量,同时饲喂蚯蚓等其他饵料。每平方米可放养4000条以上,以后随着蜈蚣的蜕皮长大,其密度相应降低,到5厘米长(完成第三次蜕皮)后,密度降为2500——3000条/平方米。
四、病敌害及防治
人工养殖蜈蚣与蝎子的的天敌有蚂蚁,老鼠,蜘蛛,鸡,鸭,鸟等,做到提前预防,积极治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蜈蚣与蝎子规模化混养技术,符合蜈蚣的原野生生活习性,大大提高了蜈蚣与蝎子的生长、繁殖速度,且药性好,功效强,品质优良,市场售价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首先,采用立体池养,立体饲养池分为三层,每层用砖在室内水泥地上砌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高40--50厘米的池子,每层需要设置进食板,方便投喂食疗。第一层饲养黄粉虫,第二层饲养蝎子,第三层饲养蜈蚣;第二层与首层楼梯连接,利于第二层的蝎子进食,第三层与首层也采用楼梯直接连接,方便第三层的蜈蚣下来进食黄粉虫。池子四周内壁上缘在刷粉的同时,用水泥浆粘上6---8厘米宽的玻璃条以防止蜈蚣逃跑。使用适当底材可增加环境湿度。一般可使用树叶、树皮、椰砖、报纸、泥土等,我们现在使用无菌泥土加上乾草,但必须定期更换,否则很容易滋生细菌和小飞虫。如湿度够高,也可不用任何底材,这样可方便清理。经人工养殖并专门为它配置饲养土,以便管理。将水先喷在糠、麦麸或锯末上再拌入。养殖房温度保持在28℃一30℃,由于养殖房间温度高,水份流失快,所以要经常在养殖土上晒水,以保持湿度。气候过于干旱时,早、晚适当喷些水,使饲养房间的地表湿度保持在75%~80%。阴雨天不影响正常生活,但在喂食板上方要加遮盖物,青饲料可少放或不放。
其次、投食喂料,蝎子、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喜欢各种活体昆虫,如蟋蟀、蝗虫、黄粉虫、蜻蜓、蟑螂和蝇类、蜂类以及这些昆虫的蛹和卵,也吃蜘蛛、蚯蚓、蜗牛以及壁虎、蛇、蛙、小鸟、小鼠等,饥饿时也吃少量的植物嫩叶、嫩芽。蜈蚣一般每隔2--3天喂一次,活动期每天喂一次,孵化期间不需要投放食物和水。黄粉虫的成体和幼体食料可以一样,麦麸、稻糠、青菜、胡萝卜、米湖、南瓜、果皮、树叶等,以青料为主,2-3天投喂一次,麦麸等干料可以多放一些,吃几天的。青料带重水份的当天吃不完最好挑出,以免滋生细菌,如果没吃完的青料和饲养料混在一起,很容易发霉或者生螨虫。最好能提供一些高蛋白质的食物。每星期供应2~3次蔬果如红萝卜、橙、梨子等高水份食物,份量不应过多,否则很容易滋生细菌。所有蔬果必须切底洗净,残留农药或其它化学药物会危害它们生命。如用水盆提供水源,千万不能太深,小蜈蚣很容易溺死。蜈蚣与蝎子产生的粪便也是黄粉虫很好的饲料补充。当蜈蚣、蝎子长成成虫的时候,就可以定时打开通道,让其下来取食黄粉虫!
再次是幼虫管理,1、仔蝎的饲养管理:产后约十天的仔蝎,也就是从母蝎背上爬下来能独立生活的仔蝎,应及时与母蝎分开饲养。因为母蝎经过妊娠、分娩及背仔后,体力消耗甚大。尤其在分娩和背仔期间,多数母蝎不吃食、不饮水。当仔蝎爬下母背完成其背仔抚养仔蝎任务后就进入一个盛食期。如投食不及时或不足,有的母蝎就有可能残食仔蝎,所以及时将母蝎分开饲养也是保护仔蝎不遭母蝎侵害,提高仔蝎成活率的关键。母仔分离可将母蝎从瓶内挑出,然后母蝎、仔蝎分别放入母蝎、仔蝎饲养池或盆内分别单独饲养。仔蝎离开母体以后也进入盛食期,昼夜捕食,这时必须投入足量的小黄粉虫(如1~2龄的小黄粉虫),以满足仔蝎的需要。但在蜕皮时食欲减退,每次蜕皮的前后2~4天不进食。产后的母蝎与仔蝎分开饲养后,要及时投入雄蝎,以保证与母蝎交尾。待母蝎交尾怀孕后再将雄蝎挑出来单独饲养。2、幼蜈蚣的饲养管理。及时与母蜈蚣或种蜈蚣群分离,当仔蜈蚣各个系统已发育完整,外形上与成体蜈蚣已基本相似,体色由刚破卵膜时的米白色变成蛋黄色时,它们已具备了捕捉食物、寻觅饮水、逃避敌害等方面的本能,可以离开母体独立生活,要及时将幼体蜈蚣分出来。刚离开母体的幼蜈蚣放在较小的容器(如塑料盆、玻璃缸等)中养殖。每个直径约0.5米的塑料脸盆可放养2——3窝同时出生的幼蜈蚣。大小分群,同龄期的几窝蜈蚣最好放入同池内饲养,不得无故将同一窝的蜈蚣随机分配到各个池中养殖,因为我们观察到蜈蚣间的相互干扰与残杀往往发生于不同窝的蜈蚣之间,而同窝内发生的较少。初期幼蜈蚣的饲料以蛋黄和牛奶较好,蛋黄搅成糜状后直接投放于塑料板上,而牛奶则需要先溶于水,再以小海绵吸饱和,然后将小海绵置于塑料板上,每天更换一次。要特别注意清洗塑料板与海绵,当发现海绵发出腐臭味时,应更换。半个月之后,应逐渐减少蛋黄、牛奶喂量,同时饲喂蚯蚓等其他饵料。每平方米可放养4000条以上,以后随着蜈蚣的蜕皮长大,其密度相应降低,到5厘米长(完成第三次蜕皮)后,密度降为2500——3000条/平方米。
最后是病敌害及防治,人工养殖蜈蚣与蝎子的的天敌有蚂蚁,老鼠,蜘蛛,鸡,鸭,鸟等,做到提前预防,积极治疗。

Claims (5)

1.蝎子、蜈蚣、黄粉虫规模化混养新型技术,特征是养殖环境采用立体池养,立体饲养池分为三层,每层用砖在室内水泥地上砌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高40--50厘米的池子,每层需要设置进食板,方便投喂食疗,第一层饲养黄粉虫,第二层饲养蝎子,第三层饲养蜈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蝎子、蜈蚣、黄粉虫规模化混养新型技术,特征是蝎子、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喜欢各种活体昆虫,如蟋蟀、蝗虫、黄粉虫、蜻蜒、蟑螂和蝇类、蜂类以及这些昆虫的蛹和卵,也吃蜘蛛、蚯蚓、蜗牛以及壁虎、蛇、蛙、小鸟、小鼠等,饥饿时也吃少量的植物嫩叶、嫩芽,蜈蚣一般每隔2--3天喂一次,活动期每天喂一次,孵化期间不需要投放食物和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蝎子、蜈蚣、黄粉虫规模化混养新型技术,特征是黄粉虫的成体和幼体食料可以一样,麦麸、稻糠、青菜、胡萝卜、米湖、南瓜、果皮、树叶等,以青料为主,2-3天投喂一次,麦麸等干料可以多放一些,吃几天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蝎子、蜈蚣、黄粉虫规模化混养新型技术,特征是仔蝎的饲养管理:产后约十天的仔蝎,也就是从母蝎背上爬下来能独立生活的仔蝎,应及时与母蝎分开饲养,母仔分离可将母蝎从瓶内挑出,然后母蝎、仔蝎分别放入母蝎、仔蝎饲养池或盆内分别单独饲养,仔蝎离开母体以后也进入盛食期,昼夜捕食,这时必须投入足量的小黄粉虫,如1~2龄的小黄粉虫,以满足仔蝎的需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蝎子、蜈蚣、黄粉虫规模化混养新型技术,特征是幼蜈蚣的饲养管理,及时与母蜈蚣或种蜈蚣群分离,当仔蜈蚣各个系统已发育完整,外形上与成体蜈蚣已基本相似,体色由刚破卵膜时的米白色变成蛋黄色时,它们已具备了捕捉食物、寻觅饮水、逃避敌害等方面的本能,可以离开母体独立生活,要及时将幼体蜈蚣分出来,刚离开母体的幼蜈蚣放在较小的容器,如塑料盆、玻璃缸等中养殖,每个直径约0.5米的塑料脸盆可放养2——3窝同时出生的幼蜈蚣,大小分群,同龄期的几窝蜈蚣最好放入同池内饲养,不得无故将同一窝的蜈蚣随机分配到各个池中养殖,因为我们观察到蜈蚣间的相互干扰与残杀往往发生于不同窝的蜈蚣之间,而同窝内发生的较少,初期幼蜈蚣的饲料以蛋黄和牛奶较好,蛋黄搅成糜状后直接投放于塑料板上,而牛奶则需要先溶于水,再以小海绵吸饱和,然后将小海绵置于塑料板上,每天更换一次,要特别注意清洗塑料板与海绵,当发现海绵发出腐臭味时,应更换,半个月之后,应逐渐减少蛋黄、牛奶喂量,同时饲喂蚯蚓等其他饵料,每平方米可放养4000条以上,以后随着蜈蚣的蜕皮长大,其密度相应降低,到5厘米长(完成第三次蜕皮)后,密度降为2500——3000条/平方米。
CN2011101293010A 2011-05-19 2011-05-19 蝎子、蜈蚣、黄粉虫规模化混养新型技术 Pending CN1021605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93010A CN102160536A (zh) 2011-05-19 2011-05-19 蝎子、蜈蚣、黄粉虫规模化混养新型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93010A CN102160536A (zh) 2011-05-19 2011-05-19 蝎子、蜈蚣、黄粉虫规模化混养新型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0536A true CN102160536A (zh) 2011-08-24

Family

ID=4446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93010A Pending CN102160536A (zh) 2011-05-19 2011-05-19 蝎子、蜈蚣、黄粉虫规模化混养新型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6053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1377A (zh) * 2016-08-07 2018-02-16 杜晓华 一种蝎子土元黄粉虫共生饲养盒
CN108849754A (zh) * 2018-05-29 2018-11-23 绍兴明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黄粉虫的饲养方法和食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1377A (zh) * 2016-08-07 2018-02-16 杜晓华 一种蝎子土元黄粉虫共生饲养盒
CN108849754A (zh) * 2018-05-29 2018-11-23 绍兴明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黄粉虫的饲养方法和食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4615A (zh) 蟑螂与土元规模化混养技术
CN101796940A (zh) 超级黄粉虫养殖技术
CN105393985A (zh) 一种青蛙的养殖方法
CN101731180A (zh) 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
CN104381213A (zh) 青蛙的高密度养殖方法
CN107484720B (zh) 仿野生生态蜈蚣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04067983A (zh) 一种石蛙的仿生养殖方法
CN107466970A (zh) 蝎子立体高产养殖技术
CN102160535A (zh) 蜈蚣规模化养殖技术
CN104335943A (zh) 一种罗非鱼人工养殖技术
CN104604797A (zh) 一种蛇的养殖方法
CN106577410A (zh) 水蛭庭院式立体养殖方法
CN110692598B (zh) 一种同一土地禽类、蔬菜与鱼类同步生态生产的方法
CN106804531B (zh) 黄缘闭壳龟从亲龟孵化到成龟的综合养殖方法
CN105028317A (zh) 高海拔环境下红腹锦鸡人工繁育方法
CN104396891A (zh) 亚洲雨林蝎的养殖方法
CN102144585A (zh) 池蝶蚌与大宗淡水鱼混合养殖方法
CN102160536A (zh) 蝎子、蜈蚣、黄粉虫规模化混养新型技术
CN207219869U (zh) 仿野生生态蜈蚣养殖系统
CN105660470A (zh) 一种黄颡鱼生态养殖的方法
CN109122566A (zh) 一种促使虎纹蛙集中产卵的高存活养殖方法及其养殖设备
CN104054634B (zh) 一种云实蛀虫的人工繁殖技术
CN107079873B (zh) 一种山溪鲵的人工促繁方法
CN105028318A (zh) 高海拔环境下藏雪鸡人工繁育方法
CN110115247B (zh) 一种自持式禽类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Men Yuse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Men Yuse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ubl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Men Yuse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before Expiration of Request of Examination as to Substan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Men Yuse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