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0427A -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0427A
CN102160427A CN200980136963.1A CN200980136963A CN102160427A CN 102160427 A CN102160427 A CN 102160427A CN 200980136963 A CN200980136963 A CN 200980136963A CN 102160427 A CN102160427 A CN 1021604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arrier
signal
carrier wave
information
channe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69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岸山祥久
丹野元博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to CN20131053441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955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60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04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在多个移动通信系统混合存在时,应对各自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在移动终端装置中,使用在多个下行CC中的任一个下行CC中所包含的SCH信号而进行小区搜索,无线基站装置对包含上行CC信息的DBCH信号进行广播,其中上行CC信息与包含进行了小区搜索的SCH信号的初始下行CC成为一对,无线基站装置通过初始下行CC将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RACH信号的响应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移动终端装置通过上行CC将包含移动终端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在内的共享信道信号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无线基站装置基于移动终端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将包含下行链路的CC和上行链路的CC的分配信息在内的控制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在随机接入后,通过基于分配信息的下行链路的CC和上行链路的CC,在无线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之间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背景技术
在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网络中,以频率利用效率的提高、数据速率的提高为目的,通过采用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和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以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为基础的系统的特征。关于该UMTS网络,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作为目的而研究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非专利文献1)。在LTE中,作为复用方式,对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使用与W-CDMA不同的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使用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
第三代的系统使用大致5MHz的固定频带,在下行线路中能够实现最大2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在LTE的系统中,使用1.4MHz~20MHz的可变频带,下行线路中能够实现最大300Mbps以及上行线路中能够实现最大75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此外,在UMTS网络中,以进一步的宽频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的后继的系统(例如,高级LTE(LTE-A))。因此,预想在将来这些多个移动通信系统将并存,认为需要能够应对这些多个系统的结构(无线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等)。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25.912(V7.1.0),“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 UTRA and UTRAN”,Sept.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这一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多个移动通信系统混合存在时,能够应对各自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小区搜索部件,使用在多个下行组分载波中的任一个下行组分载波中所包含的同步信道信号而进行小区搜索;动态广播信道信号接收部件,接收包含上行组分载波信息的动态广播信道信号,该上行组分载波信息与包含进行了所述小区搜索的同步信道信号的初始下行组分载波成为一对;上行中心频率控制部件,基于所述上行组分载波信息而控制上行信号的发送中心频率;随机接入信道信号生成部件,生成随机接入信道信号;上行共享信道信号生成部件,生成上行共享信道信号;以及控制信号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初始下行组分载波的控制信号。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动态广播信道信号生成部件,生成包含与下行组分载波成为一对的上行组分载波信息在内的动态广播信道信号;共享信道信号接收部件,接收与包含用于小区搜索的同步信道信号在内的初始下行组分载波成为一对的上行组分载波中的、包含移动终端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在内的共享信道信号;以及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件,生成包含下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和上行链路的组分载波的分配信息在内的控制信号。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移动终端装置中,使用在多个下行组分载波中的任一个下行组分载波中所包含的同步信道信号而进行小区搜索,无线基站装置对包含载波集合信息以及初始上行组分载波信息的动态广播信道信号进行广播,其中载波集合信息与包含进行了所述小区搜索的同步信道信号的初始下行组分载波有关,初始上行组分载波信息与所述初始下行组分载波成为一对,所述无线基站装置通过所述初始下行组分载波将来自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随机接入信道信号的响应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装置,所述移动终端装置通过所述初始上行组分载波将包含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在内的共享信道信号发送到所述无线基站装置,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基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将包含下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和上行链路的组分载波的分配信息在内的共享信道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在随机接入后,通过基于所述分配信息的下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和上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在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之间进行通信,因此即使在多个移动通信系统混合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各自的移动通信系统而进行初始接入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LTE系统的系统频带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频带的非对称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初始接入的步骤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初始接入的步骤的另一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上行CC和下行CC的成对波段(pair band)分配的图。
图8的(a)、(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上行CC和下行CC的成对波段分配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成对波段分配的图。
图10的(a)、(b)是用于说明控制信号(MAC/RRC控制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说明在下行链路中进行移动通信时的频率使用状态的图。图1所示的例子是具有相对宽的第1系统频带的第1移动通信系统即LTE-A系统和具有相对窄的第2系统频带的第2移动通信系统即LTE系统并存的情况下的频率使用状态。在LTE-A系统中,例如以100MHz以下的可变的系统带宽进行无线通信,在LTE系统中,以20MHz以下的可变的系统带宽进行无线通信。LTE-A系统的系统频带成为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为一个单位的至少一个基本频域(组分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这样将多个基本频域作为一体而宽频带化的情况称为载波集合(carrier aggregation)。
例如,在图1中,LTE-A系统的系统频带成为包含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基础频带:20MHz)为一个组分载波的5个组分载波的频带的系统频带(20MHz×5=100MHz)。在图1中,移动终端装置UE(User Equipment)#1是与LTE-A系统对应(也对应LTE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具有100MHz的系统频带,UE#2是与LTE-A系统对应(也对应LTE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具有40MHz(20MHz×2=40MHz)的系统频带,UE#3是与LTE系统对应(不对应LTE-A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具有20MHz(基础频带)的系统频带。
在这样宽频带化了的频带下的无线通信中,设想分配给下行链路的频带和分配给上行链路的频带不对称。例如,如图2所示,在频分双工(FDD)中,在一个发送时间间隔(TTI)中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成为非对称的带宽,在时分双工(TDD)中,由于对下行链路的带宽分配了多个上行链路因而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成为非对称的带宽。
在LTE系统中使用的处理步骤无法应对这样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成为非对称的带宽的系统。因此,即使是能够利用宽频带化了的频带的系统,也只能应对基本频域,无法有效地利用宽频带化了的频带。
本发明人们着眼于上述点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的要点在于,通过在移动终端装置中,使用在多个下行组分载波中的任一个下行组分载波中所包含的同步信道信号而进行小区搜索,无线基站装置对包含载波集合信息以及初始上行组分载波信息的动态广播信道信号进行广播,其中载波集合信息与包含进行了所述小区搜索的同步信道信号的初始下行组分载波有关,初始上行组分载波信息与所述初始下行组分载波成为一对,所述无线基站装置通过所述初始下行组分载波将来自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随机接入信道信号的响应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装置,所述移动终端装置通过所述初始上行组分载波将包含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在内的共享信道信号发送到所述无线基站装置,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基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将包含下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和上行链路的组分载波的分配信息在内的共享信道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在随机接入后,通过基于所述分配信息的下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和上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在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之间进行通信,因此即使在多个移动通信系统混合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各自的移动通信系统而进行无线通信,尤其是初始接入步骤。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这里,说明使用应对LTE-A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的情况。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装置包括接收系处理单元和发送系处理单元。接收系处理单元具有控制下行接收中心频率的下行接收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01、作为提取下行接收信号的带宽的接收滤波器的下行接收信号带宽提取单元102、对下行接收信号进行分离的下行接收信号分离单元104、接收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SCH)信号的SCH信号接收单元(小区搜索单元)105、接收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信号的PBCH信号接收单元106、接收初始组分载波(CC)的控制信号的初始下行CC控制信号接收单元107、接收下行控制信号的下行控制信号接收单元108、接收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下行共享信道信号接收单元109。初始下行CC控制信号接收单元107具有接收广播信息(Dynamic Broadcast Channel:DBCH)信号的广播信息信号接收单元1071、接收RACH响应信号、控制信号(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号)的RACH响应信号、控制信号接收单元1072。
发送系处理单元具有生成上行控制信号的上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10、生成上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上行共享信道信号生成单元111、生成随机接入信道(RACH)信号的随机接入信道信号生成单元112、对上行发送信号进行复用的上行发送信号复用单元113、作为限制上行发送信号的带宽的发送滤波器的上行发送信号带宽限制单元114、控制上行发送中心频率的上行发送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15。
此外,移动终端装置具有用于存储下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和上行链路的组分载波(成对波段)的分配信息的成对波段分配信息存储单元103。
下行接收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01从SCH信号接收单元105接收SCH信号接收单元105中的小区搜索时的下行组分载波(初始下行CC)的中心频率的信息,并基于该中心频率的信息而控制(移动)下行接收中心频率。此外,下行接收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01基于下行链路的CC和上行链路的CC的分配信息而控制(移动)下行接收中心频率。该被控制的下行接收中心频率的信息被送到下行接收信号带宽提取单元102。进而,下行接收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01从PBCH信号接收单元106接收PBCH信号中的可接入的CC的中心频率的信息,并基于该中心频率而控制(移动)下行接收中心频率。
下行接收信号带宽提取单元102基于在PBCH信号接收单元106中接收的广播信道信号中所包含的初始下行CC信息、即初始下行CC的带宽、天线数目等信息中的初始下行CC的带宽的信息,提取下行接收信号的带宽。这样滤波后的接收信号被送到下行接收信号分离单元104。此外,下行接收信号带宽提取单元102基于下行链路的CC和上行链路的CC的分配信息而提取下行接收信号的带宽。具体地说,通过使用下行接收中心频率而设定为初始下行CC(或者可接入的CC)的带宽的接收滤波器,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
下行接收信号分离单元104将下行接收信号分离为SCH信号、PBCH信号、下行控制信号(层1/层2控制信号)、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然后,下行接收信号分离单元104将SCH信号送到SCH信号接收单元105,将PBCH信号送到PBCH信号接收单元106,将下行控制信号送到下行控制信号接收单元108,将下行共享信道信号输出到下行共享信道信号接收单元109。输出到下行共享信道信号接收单元109的下行共享信道信号作为下行接收数据而被送到上位层。下行接收信号分离单元104在初始接入中,若在下行链路接收信号中接收初始下行CC控制信号,则分离为广播信息信号(DBCH信号)、RACH响应信号、控制信号(MAC/RRC控制信号)。然后,下行接收信号分离单元104将广播信息信号(DBCH信号)送到广播信息信号接收单元1071,将RACH响应信号、控制信号输出到RACH响应信号、控制信号接收单元1072。
SCH信号接收单元105使用在多个下行组分载波中的任一个组分载波中所包含的同步信道信号而进行小区搜索。这时,将包含进行了小区搜索的同步信道信号的频率块称为初始下行CC。并且,SCH信号接收单元105将初始下行CC的中心频率的信息反馈到下行接收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01。
PBCH信号接收单元106接收从无线基站装置广播的广播信道信号。PBCH信号接收单元106提取广播信道信号中所包含的初始下行CC信息、即初始下行CC的带宽、天线数目等信息中的初始下行CC的带宽的信息,从而输出到下行接收信号带宽提取单元102。此外,由于在PBCH信号中包含有可接收DBCH的CC(可接入的CC)的信息(中心频率等),因此,PBCH信号接收单元106从PBCH信号提取可接入的CC的信息,从而输出到下行接收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01。
广播信息信号接收单元1071接收包含上行CC信息(带宽以及中间频率)的广播信道信号(广播信息信号(DBCH)),其中上行CC信息与包含进行了小区搜索的同步信道信号的初始下行CC成为一对。广播信息信号接收单元1071将上行CC信息反馈到上行发送信号带宽限制单元114以及上行发送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15。这样,通过将上行CC信息反馈到上行发送信号带宽限制单元114以及上行发送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15,能够实现与初始下行CC成为一对的上行CC中的上行发送。
此外,广播信道信号除了包含与初始下行CC成为一对的上行CC信息之外,优选包含与初始下行CC有关的载波集合信息(集群化的CC的合计带宽或者集群化的CC的个数、以及其中心频率)、应对LTE-A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固有的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以及发送应对LTE-A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固有的寻呼信息的CC的中心频率。在该情况下,广播信息信号接收单元1071将载波集合信息和发送寻呼信息的CC的中心频率反馈到上行发送信号带宽限制单元114以及上行发送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15,将应对LTE-A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固有的随机接入信道参数输出到RACH信号生成单元112。通过广播信息信号接收单元1071将载波集合信息反馈到上行发送信号带宽限制单元114以及上行发送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15,从而能够通过宽频带来发送上行信号。此外,通过广播信息信号接收单元1071将移动终端装置固有的随机接入信道参数输出到RACH信号生成单元112,从而能够通过RACH信号对无线基站装置通知是否为应对LTE-A的终端。此外,通过将发送寻呼信息的CC的中心频率反馈到上行发送信号带宽限制单元114以及上行发送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15,从而能够在空闲模式中接收寻呼信息。
RACH响应信号、控制信号接收单元1072接收RACH响应信号、控制信号(MAC/RRC信号)。由于在控制信号(MAC/RRC信号)中包含有下行链路的CC和上行链路的CC(成对波段)的分配信息,因此将该成对波段分配信息输出到成对波段分配信息存储单元103。在成对波段分配信息存储单元103中存储该成对波段分配信息。成对波段分配信息在成对波段分配后,用于下行接收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01、下行接收信号带宽提取单元102、上行发送信号带宽限制单元114以及上行发送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15。
上行共享信道信号生成单元111使用来自上位层的上行发送数据生成上行共享信道信号。该来自上位层的上行发送数据中包含有本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能力信息)。这样,通过将本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通过上行链路发送信号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从而在无线基站装置中,能够高效地进行上下链路的成对波段的分配。
RACH信号生成单元112生成RACH信号(前导码(preamble)以及消息)。该RACH信号也可以包含应对LTE-A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固有的LTE-A系统的识别信息(固有的信号序列)。由此,能够通过RACH信号对无线基站装置通知是否为应对LTE-A的终端。
上行发送信号复用单元113对上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10所生成的上行控制信号、上行共享信道信号生成单元111所生成的上行共享信道信号、以及RACH信号生成单元112所生成的RACH信号进行复用。上行发送信号复用单元113将复用后的发送信号输出到上行发送信号带宽限制单元114。
上行发送信号带宽限制单元114基于来自广播信息信号接收单元1071的上行CC信息(带宽以及中间频率)而限制上行发送信号带宽限制。这样滤波后的发送信号被送到上行发送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15。此外,上行发送信号带宽限制单元114基于下行链路的CC和上行链路的CC的分配信息来限制上行发送信号的带宽。具体地说,通过使用上行发送中心频率而设定为上行CC的带宽的发送滤波器对发送信号进行滤波。
上行发送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15基于来自广播信息信号接收单元1071的上行CC信息(带宽以及中间频率)而控制(移动)上行发送中心频率。此外,上行发送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15基于下行链路的CC和上行链路的CC的分配信息而控制(移动)上行发送中心频率。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4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包括发送系处理单元和接收系处理单元。发送系处理单元具有生成下行组分载波(下行CC)控制信号的下行CC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1、生成下行控制信号(层1/层2控制信号)的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6、生成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生成单元207、对每个下行CC的下行CC内信号(下行CC控制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共享信道信号)进行复用的下行CC内信号复用单元202、对所复用的各个下行CC信号进行复用的多个CC信号复用单元203。下行CC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1按每个CC具有,生成SCH信号(同步信道信号)的SCH信号生成单元2011、生成PBCH信号(广播信道信号)的PBCH信号生成单元2012、生成广播信息(DBCH)信号的广播信息信号生成单元2013、生成RACH响应信号、控制信号(MAC/RRC控制信号)的RACH响应信号、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14。
接收系处理单元具有将上行链路接收信号分离为多个CC的信号的多个CC信号分离单元212、对各个上行CC内的信号进行分离的上行CC内信号分离单元211、接收上行控制信号(层1/层2控制信号)的上行控制信号接收单元208、接收上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上行共享信道信号接收单元209、接收各上行CC的RACH信号的上行CC RACH接收单元210。
此外,无线基站装置具有根据移动终端装置的能力信息而控制下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和上行链路的组分载波(成对波段)的分配的成对波段分配控制单元205、包含成对波段分配信息而对共享信道进行调度的共享信道调度器204。
SCH信号生成单元2011生成用于在移动终端装置中进行小区搜索的同步信道信号。所生成的SCH信号在下行CC内信号复用单元202中与其他信号进行复用。此外,PBCH信号生成单元2012生成包含CC的带宽和天线数目、可接收DBCH的CC(可接入的CC)等信息的广播信道信号。所生成的PBCH信号在下行CC内信号复用单元202中与其他信号进行复用。
广播信息信号生成单元2013将与下行CC(初始下行CC)成为一对的上行CC的信息(成为一对的上行CC的频带和中心频率)作为广播信息信号(广播信道信号)生成。此外,广播信息信号生成单元2013将与初始下行CC有关的载波集合信息(集群化的CC的合计带宽或者集群化的CC的个数、以及其中心频率)、应对LTE-A的移动终端装置固有的RACH参数、和/或发送应对LTE-A的移动终端装置固有的寻呼信息的CC的中心频率作为广播信息信号(广播信道信号)生成。所生成的广播信息信号在下行CC内信号复用单元202中与其他信号进行复用。
RACH响应信号、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14生成作为RACH信号(前导码)的响应信号的RACH响应信号和控制信号(MAC/RRC控制信号)。这时,控制信号中包含有从共享信道调度器204送来的、下行链路的CC和上行链路的CC的成对波段分配信息。所生成的RACH响应信号、控制信号在下行CC内信号复用单元202中与其他信号进行复用。
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6基于在共享信道调度器204中决定的调度而生成下行控制信号。所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在下行CC内信号复用单元202中与其他信号进行复用。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生成单元207基于在共享信道调度器204中决定的调度,使用来自上位层的下行发送数据而生成下行共享信道信号。所生成的下行共享信道信号在下行CC内信号复用单元202中与其他信号进行复用。
上行控制信号接收单元208基于在共享信道调度器204中决定的调度,接收通过上行CC内信号分离单元211分离的上行控制信号。上行共享信道信号接收单元209基于在共享信道调度器204中决定的调度,接收通过上行CC内信号分离单元211分离的上行共享信道信号。该上行共享信道信号中包含与初始下行CC成为一对的上行CC中的、移动终端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其中初始下行CC包含在小区搜索中使用的同步信道信号。该上行共享信道信号中的上行发送数据被送到上位层,所述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UE能力信息)被送到成对波段分配控制单元205。
成对波段分配控制单元205基于UE能力信息而生成上行CC和下行CC的成对波段分配信息,并将该成对波段分配信息送到共享信道调度器204。例如,若通过UE能力信息而分配成对波段的移动终端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为40MHz,则将上行CC设为40MHz,将下行CC决定为规定的带宽(例如,60MHz),并决定这些上行CC和下行CC的成对波段(成对波段分配)。
共享信道调度器204进行上下控制信号以及上下共享信道的发送接收的调度。此外,共享信道调度器204将成对波段分配信息送到RACH响应信号、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14。
上行CC RACH信号接收单元210接收通过上行CC内信号分离单元211所分离的各CC的RACH信号。该RACH信号包含LTE-A系统的识别信息。上行CC RACH信号接收单元210将接收了RACH信号的上行CC以及RACH信号接收序列与RACH参数一起送到共享信道调度器204。共享信道调度器204使用接收了RACH信号的上行CC以及RACH信号接收序列的信息,对初始下行CC进行辨认,或对上下共享信道信号以及上下控制信号的发送接收进行调度。
下面,说明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移动终端装置和无线基站装置之间进行初始接入的情况。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初始接入的步骤的图。
首先,在移动终端装置中,使用在多个下行CC中的任一个下行CC中所包含的SCH信号在SCH信号接收单元105中进行小区搜索(ST11)。这时,将进行小区搜索而连接的CC称为初始下行CC。这里,在图8中,将下行CC(DCC)#2设为初始下行CC。
无线基站装置通过PBCH信号生成单元2012生成包含初始下行CC的信息(带宽、天线数目等)在内的PBCH信号,并发送该PBCH信号,因此移动终端装置接收该PBCH信号(ST12)。此外,无线基站装置通过广播信息信号生成单元2013生成包含与初始下行CC成为一对的上行CC的信息(带宽、中心频率)在内的广播信息信号(DBCH信号),并发送该广播信息信号,因此移动终端装置接收该广播信息信号(ST12)。这里,如图8所示,将与DCC#2成为一对的上行CC设为UCC#1。
这时,移动终端装置使用接收到的PBCH信号的初始下行CC的信息(带宽、天线数目),使下行接收信号带宽提取单元102能够提取下行接收信号的带宽,并且通过下行接收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01控制下行接收中心频率。此外,移动终端装置使用接收到的广播信息信号中与初始下行CC成为一对的上行CC的信息(带宽、中心频率),通过上行发送信号带宽限制单元114限制上行发送信号的带宽,并且通过上行发送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15控制上行发送中心频率。由此,决定初始下行CC(DCC#2)和上行CC(UCC#1)的成对波段(LTE的成对波段)。到此,初始成对波段搜索完成。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还考虑不通过所有的下行CC发送DBCH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若UE中无法接收发送了DBCH的下行CC,则无法决定上述的成对波段。因此,关于不通过所有的下行CC发送DBCH的情况,通过PBCH对能够接收DBCH的CC的信息进行广播,并基于该信息而决定成对波段。
使用图6以及图7说明该情况的成对波段决定。
首先,在移动终端装置中,使用在多个下行CC中的任一个下行CC中所包含的SCH信号在SCH信号接收单元105中进行小区搜索。这时,将进行小区搜索而连接的CC称为初始下行CC。这里,在图7中,将下行CC(DCC)#4设为初始下行CC。
无线基站装置通过PBCH信号生成单元2012生成包含初始下行CC的信息(带宽、天线数目、能够接收DBCH的CC(可接入的CC)等)在内的PBCH信号,并发送该PBCH信号,因此移动终端装置接收该PBCH信号(ST21)。这里,在图7中,将下行CC(DCC)#2设为可接入的CC。接着,移动终端装置基于通过PBCH所广播的CC的信息,将中心频率移动到可接入的CC(ST22)。
接着,移动终端装置接收可接入的CC的DBCH信号(ST23),从而使用与初始下行CC成为一对的上行CC的信息(带宽、中心频率),通过上行发送信号带宽限制单元114限制上行发送信号的带宽,并且通过上行发送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15控制上行发送中心频率。由此,决定可接入的下行CC(DCC#2)和上行CC(UCC#1)的成对波段(LTE的成对波段)。到此,初始成对波段搜索完成。由此,关于不通过所有的下行CC发送DBCH的情况,也能够决定0成对波段。
图8的(a)、(b)是表示上行CC和初始下行CC的成对波段分配的图。作为初始下行CC和上行CC的成对波段分配,可以如图8(a)所示那样自由地设定上行CC。例如,初始下行CC(DCC#2、DCC#3)将UCC#1作为上行CC而进行成对波段分配,初始下行CC(DCC#4)将UCC#2作为上行CC而进行成对波段分配。或者,作为初始下行CC和上行CC的成对波段分配,也可以如图8(b)所示那样限制上行CC而进行设定。例如,初始下行CC(DCC#1、DCC#2、DCC#3)全部将UCC#1作为上行CC而进行成对波段分配。
此外,无线基站装置通过广播信息信号生成单元2013生成包含能够识别是否为LTE-A终端的RACH参数在内的广播信息信号(DBCH信号),并发送该广播信息信号,因此移动终端装置接收该广播信息信号。无线基站装置通过RACH信号生成单元112,基于接收到的RACH参数而生成RACH信号,并将该RACH信号通过上行CC(UCC#1)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随机接入)(ST13)。
无线基站装置若通过上行CC RACH信号接收单元(这里为UCC#1的RACH信号接收单元)210接收RACH信号,则通过RACH响应信号、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14生成RACH响应信号,并将该RACH响应信号通过初始下行CC(DCC#2)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移动终端装置在接收到RACH响应信号之后,通过上行共享信道信号生成单元111生成上行共享信道信号,并通过上行CC(UCC#1)的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上行共享信道信号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这时,上行共享信道中包含有本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UE能力信息),该UE能力信息被通知给无线基站装置(ST13)。
此外,移动终端装置通过上行共享信道信号生成单元111生成包含UE能力信息(本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在内的上行共享信道信号,并将该上行共享信道信号通过上行CC(UCC#1)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ST13)。在无线基站装置中,若通过上行共享信道信号接收单元209接收上行共享信道信号,则将UE能力信息送到成对波段分配控制单元205。成对波段分配控制单元205若获取UE能力信息,则基于该UE能力(这里为相应于两个CC的带宽(40MHz))来分配上下CC的成对波段。这里,如图9所示,上行链路为UCC#1、UCC#2,下行链路为DCC#1、DCC#2、DCC#3。成对波段分配控制单元205将成对波段分配信息送到共享信道调度器204。共享信道调度器204使用成对波段分配信息对上下控制信号以及上下共享信道信号进行调度。此外,无线基站装置通过RACH响应信号、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14生成控制信号(MAC/RRC控制信号),并通过该下行CC(DCC#2)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将控制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装置。这时,控制信号(MAC/RRC控制信号)中包含有成对波段分配信息,该成对波段分配信息被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ST14)。到此,初始成对波段中的处理结束。
这里,作为无线基站装置发送RACH响应信号和包含成对波段分配信息在内的控制信号(MAC/RRC控制信号)的方法,可以如图10(a)所示那样,从与接收到RACH信号的上行CC(UCC#1)成为一对的所有的下行CC并行地发送RACH响应信号和控制信号,也可以如图10(b)所示那样,预先设定使得能够通过RACH信号接收序列对初始下行CC进行辨认,并且在共享信道调度器204中通过RACH信号接收序列对初始下行CC进行辨认,通过辨认出的初始下行CC来发送RACH响应信号和控制信号。
接着,通过被分配的成对波段进行处理。在移动终端装置中,若通过RACH响应信号、控制信号接收单元1072接收包含成对波段分配信息在内的控制信号,则该成对波段分配信息被送到成对波段分配信息存储单元103并存储。该成对波段分配信息被送到下行接收信号带宽提取单元102、下行接收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01、上行发送信号带宽限制单元114以及上行发送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15,基于由各处理单元所分配的成对波段而调整(移动)频率(S T15)。具体地说,下行接收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01调整为下行CC(DCC#1、DCC#2、DCC#3)的带宽(集群化的CC)的中心频率,下行接收信号带宽提取单元102以下行CC(DCC#1、DCC#2、DCC#3)的带宽来提取下行接收信号。此外,上行发送中心频率控制单元115调整为上行CC(UCC#1、UCC#2)的带宽(集群化的CC)的中心频率,上行发送信号带宽限制单元114将上行发送信号限制到上行CC(UCC#1、UCC#2)的带宽。由此,移动终端装置使用分配后的宽频带的频带与无线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然后,移动终端装置接收下行控制信息(层1/层2控制信号),并与用户ID进行对照,对与用户ID对应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进行解码(盲解码)(ST16)。然后,移动终端装置对共享数据信道进行发送接收。
这样,如图9所示,关于随机接入时,与LTE系统同样地确定成对波段(DCC#2-UCC#1),并使用该成对波段对UE能力信息和成对波段分配信息进行发送接收,从而确定分配到宽频带的成对波段(DCC#1、DCC#2、DCC#3-UCC#1、UCC#2)。因此,当多个移动通信系统(LTE系统和LTE-A系统)混合存在时,能够应对各个移动通信系统而进行初始接入。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就能够对上述说明中的组分载波的分配、处理单元的数目、处理步骤、组分载波的数目、组分载波的集合数目进行适当变更而实施。此外,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适当变更而实施。

Claims (19)

1.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小区搜索部件,使用在多个下行组分载波中的任一个下行组分载波中所包含的同步信道信号而进行小区搜索;
动态广播信道信号接收部件,接收包含上行组分载波信息的动态广播信道信号,该上行组分载波信息与包含进行了所述小区搜索的同步信道信号的初始下行组分载波成为一对;
上行中心频率控制部件,基于所述上行组分载波信息而控制上行信号的发送中心频率;
随机接入信道信号生成部件,生成随机接入信道信号;
上行共享信道信号生成部件,生成上行共享信道信号;以及
控制信号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初始下行组分载波的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广播信道信号包含通过以下部分构成的组所挑选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初始下行组分载波有关的载波集合信息、与具有相对宽的第1系统频带的第1移动通信系统对应的移动终端装置固有的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以及发送与具有相对宽的第1系统频带的第1移动通信系统对应的移动终端装置固有的寻呼信息的组分载波的中心频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信道信号生成部件生成包含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参数在内的随机接入信道信号。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享信道信号生成部件生成包含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在内的共享信道信号。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号接收部件接收包含下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和上行链路的组分载波的分配信息在内的控制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随机接入后,通过基于所述分配信息的下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和上行链路的组分载波进行通信。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理广播信道信号接收部件,接收包含能够接收动态广播信道信号的可接入的组分载波的信息在内的物理广播信道信号;以及
接收中心频率控制部件,基于所述可接入的组分载波的信息,控制下行信号的接收中心频率。
8.一种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态广播信道信号生成部件,生成包含与下行组分载波成为一对的上行组分载波信息在内的动态广播信道信号;
共享信道信号接收部件,接收与包含用于小区搜索的同步信道信号在内的初始下行组分载波成为一对的上行组分载波中的、包含移动终端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在内的共享信道信号;以及
下行控制信号生成部件,生成包含下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和上行链路的组分载波的分配信息在内的控制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广播信道信号包含通过以下部分构成的组所挑选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初始下行组分载波有关的载波集合信息、与具有相对宽的第1系统频带的第1移动通信系统对应的移动终端装置固有的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以及发送与具有相对宽的第1系统频带的第1移动通信系统对应的移动终端装置固有的寻呼信息的组分载波的中心频率。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随机接入信道信号接收部件,接收在所述上行组分载波中包含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参数的随机接入信道信号。
11.如权利要求8至10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与所述上行组分载波成为一对的所有的下行组分载波并行地发送随机接入信道信号的响应信号和下行控制信号。
12.如权利要求8至10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所述随机接入信道信号来辨认所述初始下行组分载波,并通过所述初始下行组分载波发送随机接入信道信号的响应信号和下行控制信号。
13.如权利要求8至12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随机接入后,通过基于所述分配信息的下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和上行链路的组分载波进行通信。
14.如权利要求8至13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理广播信道信号生成部件,生成包含能够接收所述动态广播信道信号的可接入的组分载波的信息在内的物理广播信道信号。
15.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移动终端装置中,使用在多个下行组分载波中的任一个下行组分载波中所包含的同步信道信号而进行小区搜索的步骤;
无线基站装置对包含上行组分载波信息的动态广播信道信号进行广播的步骤,其中该上行组分载波信息与包含进行了所述小区搜索的同步信道信号的初始下行组分载波成为一对;
所述无线基站装置通过所述初始下行组分载波将来自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随机接入信道信号的响应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步骤;
所述移动终端装置通过所述上行组分载波将包含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在内的共享信道信号发送到所述无线基站装置的步骤;
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基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发送接收带宽的信息,将包含下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和上行链路的组分载波的分配信息在内的控制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步骤;以及
在随机接入后,通过基于所述分配信息的下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和上行链路的组分载波,在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步骤。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广播信道信号包含通过以下部分构成的组所挑选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初始下行组分载波有关的载波集合信息、与具有相对宽的第1系统频带的第1移动通信系统对应的移动终端装置固有的随机接入信道参数、以及发送与具有相对宽的第1系统频带的第1移动通信系统对应的移动终端装置固有的寻呼信息的组分载波的中心频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信道信号包含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参数。
18.如权利要求15至17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基于所述上行组分载波信息而控制上行信号的发送中心频率。
19.如权利要求15至18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发送包含能够接收所述动态广播信道信号的可接入的组分载波的信息在内的物理广播信道信号,并且在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中,基于所述可接入的组分载波的信息,控制下行信号的接收中心频率。
CN200980136963.1A 2008-09-22 2009-09-18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Pending CN1021604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4418.6A CN103595517B (zh) 2008-09-22 2009-09-18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3357/08 2008-09-22
JP2008243357 2008-09-22
JP150297/09 2009-06-24
JP2009150297A JP5145294B2 (ja) 2008-09-22 2009-06-24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PCT/JP2009/066341 WO2010032812A1 (ja) 2008-09-22 2009-09-18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34418.6A Division CN103595517B (zh) 2008-09-22 2009-09-18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0427A true CN102160427A (zh) 2011-08-17

Family

ID=420396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34418.6A Active CN103595517B (zh) 2008-09-22 2009-09-18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CN200980136963.1A Pending CN102160427A (zh) 2008-09-22 2009-09-18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34418.6A Active CN103595517B (zh) 2008-09-22 2009-09-18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8971286B2 (zh)
EP (1) EP2330851B1 (zh)
JP (1) JP5145294B2 (zh)
KR (1) KR101549616B1 (zh)
CN (2) CN103595517B (zh)
AU (1) AU2009293698B2 (zh)
BR (1) BRPI0919344A2 (zh)
CA (1) CA2737883A1 (zh)
HU (1) HUE027559T2 (zh)
MX (1) MX2011002973A (zh)
RU (2) RU2549125C2 (zh)
WO (1) WO201003281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4508A (zh) * 2016-08-25 2019-04-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预先配置资源的初始接入过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07336B1 (ko) 2009-06-07 2016-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b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EP3474621B1 (en) 2009-09-25 2022-05-04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CN102823186B (zh) * 2009-09-25 2016-04-20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多载波网络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WO2011038272A1 (en) 2009-09-25 2011-03-31 Mo-Han Fo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JP4945652B2 (ja) 2010-03-29 2012-06-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CN101826949B (zh) * 2010-04-01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场景下非周期反馈的方法和系统
CN102300158B (zh) * 2010-06-28 2015-03-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获知载波信息及载波信息指示方法和设备
CN102065530B (zh) * 2011-01-07 2016-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小区的确定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625260B (zh) * 2011-01-31 2016-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工作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JP6150487B2 (ja) * 2012-10-09 2017-06-2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179451B2 (en) * 2013-03-04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frequency spectrum usag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542998B2 (ja) * 2013-08-05 2014-07-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756505B2 (ja) * 2013-10-02 2015-07-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JP5809731B2 (ja) * 2014-04-30 2015-11-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468034B2 (ja) * 2015-04-01 2019-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の処理方法
CN107734667A (zh) * 2016-08-12 2018-02-23 夏普株式会社 执行随机接入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1885740A (zh) * 2017-11-28 2020-1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Rrc连接模式下用于随机接入的带宽部分操作
US11350353B2 (en) 2018-04-02 2022-05-31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for determining a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search space
US11870537B2 (en) * 2021-10-13 2024-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for switching polariz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9252B1 (en) * 1996-09-09 2001-06-19 Tracbeam Llc Wireless location using multiple location estimators
US6208633B1 (en) * 1998-02-05 2001-03-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data services
US20030146871A1 (en) * 1998-11-24 2003-08-07 Tracbeam Llc Wireless location using signal direction an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RU2227373C1 (ru) * 2003-08-12 2004-04-20 Громаков Юр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 Способ сотовой связи
RU2293442C1 (ru) * 2005-09-19 2007-02-10 16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Мобильный узел подвижной связи
US8320359B2 (en) 2005-10-11 2012-11-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scheme for super 3G
JP4711844B2 (ja) * 2006-02-08 2011-06-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上りリンクのチャネル構成
US20080038367A1 (en) * 2006-08-11 2008-02-14 Sal Saloum Nutritional supplement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CA2664754C (en) * 2006-09-28 2014-10-07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175309A (zh) * 2006-11-02 2008-05-0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01675672B (zh) * 2007-05-02 2016-03-02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发信号通知邻近小区的分配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8522101B2 (en) * 2008-04-15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 (PHICH) resource assignment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8711811B2 (en) 2008-06-19 2014-04-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dentifying multi-component carrier cells
US8588845B2 (en) * 2008-06-19 2013-11-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ES2377353T3 (es) * 2008-06-19 2012-03-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ñalización de asignación de recursos en una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
JP5308525B2 (ja) * 2008-07-30 2013-10-09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情報の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KR101500754B1 (ko) * 2008-08-04 2015-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rf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KR101638900B1 (ko) * 2008-08-05 2016-07-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멀티 캐리어에 대한 제어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US9143946B2 (en) * 2008-09-15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4508A (zh) * 2016-08-25 2019-04-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预先配置资源的初始接入过程
CN109644508B (zh) * 2016-08-25 2022-10-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预先配置资源的初始接入过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32812A1 (ja) 2010-03-25
US20110249657A1 (en) 2011-10-13
RU2504122C2 (ru) 2014-01-10
EP2330851A1 (en) 2011-06-08
JP5145294B2 (ja) 2013-02-13
HUE027559T2 (en) 2016-10-28
RU2011114378A (ru) 2012-10-27
AU2009293698B2 (en) 2015-04-16
EP2330851A4 (en) 2015-04-01
CN103595517B (zh) 2017-01-11
KR20110076880A (ko) 2011-07-06
EP2330851B1 (en) 2016-04-27
AU2009293698A1 (en) 2010-03-25
CA2737883A1 (en) 2010-03-25
RU2013139695A (ru) 2015-03-10
RU2549125C2 (ru) 2015-04-20
MX2011002973A (es) 2011-04-11
KR101549616B1 (ko) 2015-09-11
BRPI0919344A2 (pt) 2015-12-29
CN103595517A (zh) 2014-02-19
JP2010098716A (ja) 2010-04-30
US8971286B2 (en) 2015-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0427A (zh)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KR102154745B1 (ko) 협대역 사물인터넷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729703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
CN108141334B (zh) Nb lte prach设计
JP5291565B2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KR102139789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반이중(half duplex) 전송을 지원하는 단말과 관련된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3363224A1 (en) Improved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unlicensed cells with additional transmission timing offsets
CN110113122A (zh) 一种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60411A (zh) 移动终端装置和无线基站装置
CN106664684A (zh) 用于d2d通信的d2d数据资源的决定方法和装置
EP2836002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local area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282316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55181A (zh) 处理用户设备能力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JP2018511970A (ja) Tdd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02932880A (zh)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小区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3327627B (zh)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辅服务小区的重配方法及装置
KR102114096B1 (ko) 차세대 무선망에서 하향 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6055834A1 (en) Activation of carriers
CN108141725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和无线设备
JP5388389B2 (ja)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JP5667662B2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718464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6158108A (zh) 无线接入网切片相关信息的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07005990A (zh)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上行发送方法和上行接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