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8717B - 数据转换方法及数据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转换方法及数据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8717B
CN102158717B CN 201010116071 CN201010116071A CN102158717B CN 102158717 B CN102158717 B CN 102158717B CN 201010116071 CN201010116071 CN 201010116071 CN 201010116071 A CN201010116071 A CN 201010116071A CN 102158717 B CN102158717 B CN 1021587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block
image data
data
write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160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58717A (zh
Inventor
赵子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xart Imag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xart Imag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xart Imaging Inc filed Critical Pixart Imaging Inc
Priority to CN 20101011607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587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58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8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58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87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 Of Band Width Or Redundancy In Fax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数据转换方法以及装置,用以将一大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转换成多数个小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或是将多数个小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转换成一大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数据转换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一三维影像数据标记三维索引;转换三维索引成一写入顺序索引;依照写入顺序索引,将三维影像数据中依序输入至缓冲存储器;根据写入顺序索引计算一读出顺序索引;依读出顺序索引将数据区块依序从缓冲存储器输出。此方法以及装置可减少存储器的使用量以及同时降低转换时耗费的时间。

Description

数据转换方法及数据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转换方法以及装置,特别是一种三维影像数据转换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三维的影像撷取器(capture)可用以撷取一空间中的三维影像。此撷取后的三维影像,可经数字化之后被储存或是传输。
三维的影像撷取器以及相关的技术可利用于医疗、保安、救灾的公益用途,或是用于远距视频传输或是视听娱乐等的民生用途。此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使用范围。
一般而言,三维的影像撷取器所撷取的三维影像因为具有较高的维度,所以此影像也具有较大的数据量。造成在传输或是储存上的不便利。因此,需要使用三维影像压缩装置将此三维影像压缩以减少数据量。然而,三维影像压缩装置每次能压缩的数据单位也相当的有限。因而,需要一转换装置将一个大立方块(cubic)的三维影像数据转换成多个小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
三维影像信息在储存或传送时会先被转换成一个数据串流(stream),也就是将三维影像信息上的每一笔数据都标记地址(address)。先沿着第一个维度依序将数据标记地址,也就是沿着一直线的方向进行标记。等到这条直线上的信息都标记完毕后,接着标记同一平面上的下一条直线的信息。直到一平面上的所有的信息都标记完毕后,再接续标记下一个平面上的信息。依照此方式,依序将所有数据标记完毕。通过此标记地址,此三维影像信息可转换成一依照标记地址排序的数据串流。此三维影像信息也可以根据此标记地址被储存或是被传输。
在进行压缩前,会将一个大的三维影像数据转换成多个小的三维影像数据。而这些小的三维影像数据会横跨多条直线以及多个平面。也就是说,这些小的三维影像数据对应到的地址,会呈现相当离散的分布。
公知技术所使用的数据转换方法,会使用一存储容量极大的缓冲存储器。将此三维影像数据全部储存至此缓冲存储器后,再将每个小立方块的三维影像对应的数据取出。一般而言,存储器的容量与其面积成正比。因此,要完成公知技术的数据转换方法,需要一个面积极大的存储器。此外,在固定的存取速度下,公知技术的数据转换方法也会耗费较长的延迟时间(latency),进而影响整体系统的效能。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数据转换方法以及装置。此数据转换方法可减少存储器的使用量,同时降低转换时耗费的延迟时间。
此数据转换方法以及装置可用于压缩影像数据或者解压缩影像数据。压缩影像数据以及解压缩影像数据为对应的步骤。当用于压缩影像数据时,此数据转换的方法以及装置,用以将一大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转换成多数个小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当用于压缩影像数据时,此数据转换的方法以及装置,则是用以将多数个小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转换成一大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
本发明提出的其中一种数据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一三维影像数据中大小为P个单位的数据区块标记一三维索引CU(x,y,z);(B)转换该三维索引CU(x,y,z)成一写入顺序索引In(t);(C)依照写入顺序索引In(t),将三维影像数据中U个数据区块依序输入至缓冲存储器;(D)根据写入顺序索引In(t)计算一读出顺序索引On(t);(E)依照该读出顺序索引On(t),将U个该数据区块依序从该缓冲存储器输出;以及(F)重复步骤(C)、(D)及(E),以读出顺序索引On(t)作为下一组写入顺序索引In+1(t),并依写入顺序索引In+1(t),将三维影像数据中下一组U个数据区块依序输入至缓冲存储器,直到所有的三维影像数据的数据区块都输出为止。
其中x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第一方向上的第x个数据区块,y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第二方向上的第y个数据区块,z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第三方向上的第z个数据区块。n代表该数据区块在第n次的储存程序中被存入该缓冲存储器,t为每一储存程序中时间上的顺序。
于此实施例中,步骤(A)中,P=Wc×Hc,其中Wc为一影像压缩模块执行影像压缩时第一方向上的单位数,Hc为该影像压缩模块执行影像压缩时第二方向上的单位数。
同样在步骤(A)中,U=Wr×Hr×Dc,其中Wr代表三维影像数据中第一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数目,Hr代表三维影像数据中第二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数目,Dc对应压缩时第三方向上的单位数。
其中,该步骤(B)中,转换该三维索引CU(x,y,z)成一写入顺序索引In(t)的方法为:
Iceil{z/Dc}(mod{z-1,Dc}×Wr×Hr+(y-1)×Wr+x)=CU(x,y,z)
其中ceil{k}代表大于或等于k的最小整数值,mod{p,q}代表p除以q的余数。
其中在该步骤(D)与该步骤(F)中,根据顺序索引In(t)计算一读出顺序索引On(t)根据下列关系式:
On(t)=In((mod{t-1,Dc})×Wr×Hr+ceil{t/Dc})
其中t为时间上的顺序。
本发明另提出的一种数据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一一维数据串列中大小为P个单位的数据区块标记一一维索引L(t);(B)转换该一维索引L(t)成一写入顺序索引DIn(t);(C)依照该写入顺序索引DIn(t),将该一维数据串列U个数据区块依序输入至该缓冲存储器;(D)根据DIn(t)计算一读出顺序索引DOn(t);(E)依照读出顺序索引DOn(t),将U个该数据区块依序从该缓冲存储器输出;(F)重复该步骤(C)、(D)以及(E),以该读出顺序索引DOn(t)作为下一组写入顺序索引DIn+1(t),并依该写入顺序索引DIn+1(t),将该三维影像数据中下一组U个数据区块依序输入至该缓冲存储器,直到所有的该三维影像数据的数据区块都输出为止。
在此实施例中,步骤(A)中,P=Wc×Hc,其中Wc为一解影像压缩模块执行影像压缩时第一方向上的单位数,Hc为该解影像压缩模块执行影像压缩时第二方向上的单位数。
在同一步骤中,U=Wr×Hr×Dc,其中Wr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第一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数目,Hr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第二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数目,Dc为该解影像压缩模块执行影像压缩时第三方向上的单位数。
其中该步骤(B)中,转换该一维索引L(t)成一写入顺序索引DIn(t)的方法为:
DIceil{t/(Wr×Hr×Dc)}(mod{t-1,(Wr×Hr×Dc)}+1)=L(t)
其中,ceil{k}代表大于或等于k的最小整数值,mod{p,q}代表p除以q的余数。
其中在该步骤(D)与该步骤(F)中,根据DIn(t)计算一读出顺序索引DOn(t)根据下列关系式:
DOn(t)=DIn((mod{t-1,Wr×Hr})×Dc+ceil{t/Wr×Hr})
其中t为时间上的顺序。
本发明提出的其中一种数据转换装置,此数据转换装置包括一缓冲存储器以及一控制器。
此缓冲存储器包括多个大小为P个单位的数据区块。控制器用以将一三维影像数据中的U个大小为P个单位的数据区块标记一三维索引,转换该三维索引成一写入顺序索引并根据该写入顺序索引依序将三维影像数据写入缓冲存储器,转换该写入顺序索引成一读出顺序索引,根据该读出顺序索引依序读出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数据转换装置,此数据转换装置包括一缓冲存储器以及一控制器。
此缓冲存储器包括多个大小为P个单位的数据区块。控制器用以将一三维影像数据中的U个大小为P个单位的数据区块标记一三维索引,转换该三维索引成一写入顺序索引并根据该写入顺序索引依序将三维影像数据写入缓冲存储器,转换该写入顺序索引成一读出顺序索引,根据该读出顺序索引依序读出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实施例,此数据转换方法以及装置可减少存储器的使用量,同时降低转换时耗费的时间。
有关本发明的特征与实作,兹配合附图作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图3A以及图3B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三维影像数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A、图5B、图5C以及图5D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数据转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数据转换示意图;
图8A、图8B、图8C以及图8D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数据转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控制器
20     缓冲存储器
D1     方向
D2     方向
D3     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请参照图1以及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本实施例用以将一大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转换成多数个小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本发明的数据转换装置包括一控制器10以及一缓冲存储器20。控制器10电性连接至缓冲存储器20。
缓冲存储器20包括多个数据区块,每个数据区块的大小为P个单位。每一数据区块对应一个地址,以利后续的写入和读取。
请参照图3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三维影像数据示意图。为方便说明,在此实施例中,以一个大小为50×40×30单位的三维影像数据为例。压缩以及解压缩要使用的三维数据为10×10×10单位。缓冲存储器20每个数据区块为10×10单位。此处所述的单位,可为至少一个比特或是比特组。每一单位对应的比特数,则是根据其量化程度或是量化方式来决定。若是三维影像数据的单位不是压缩以及解压缩要使用的三维数据单位的整数倍时,则在三维影像数据补上空白的数据,使其为压缩以及解压缩要使用的三维数据单位的整数倍。要注意的是,此实施例中所列举单位的数目,仅作为示意之用,但不应以此作为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照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三维影像数据的数据转换方法的流程图。控制器10用以执行流程图中所述的步骤。此流程包括以下步骤:(S110)将一三维影像数据中大小为P个单位的数据区块标记一三维索引CU(x,y,z);(S120)转换三维索引CU(x,y,z)成一写入顺序索引In(t);(S130)依照写入顺序索引In(t),将三维影像数据中U个数据区块依序输入至缓冲存储器;(S140)根据写入顺序索引In(t)计算一读出顺序索引On(t);(S150)依照该读出顺序索引On(t),将U个数据区块依序从缓冲存储器输出;以及(S160)判断三维影像数据是否全部写入至缓冲存储器,直到所有的三维影像数据的数据区块都输出为止。
首先,在步骤S110中,控制器10将一三维影像数据中的每个大小为P单位的数据区块标记一三维索引。在此实施例中,P为10×10。
请参照图3B,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三维索引标记示意图。每一个大小为10×10×1单位的数据区块具有一三维索引CU(x,y,z),其中x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方向D1上的第x个数据区块,y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方向D2上的第y个数据区块,z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方向D3上的第z个数据区块。特别要注意的是,此段所述的x,y与z,仅代表缓冲存储器20储存或读取时的顺序索引,并不代表实际数据存放的物理上的位置。此外,此段所述的x,y与z,并不用以限制缓冲存储器20物理上的容量大小。缓冲存储器20的容量大小,只要可满足数据存取所需且不产生溢位即可。
在此实施例中三维影像数据大小为50×40×30单位,数据区块大小为10×10×1单位。因此,在D1方向上有5个数据区块,在D2方向上有4个数据区块,在D3方向上有30个数据区块。数据区块的三维索引从CU(1,1,1)开始,一直至CU(5,4,30)。
接着,在步骤S120中,控制器10转换三维索引CU(x,y,z)成一写入顺序索引In(t)。其中n代表该数据区块在第n次的储存程序中被存入缓冲存储器20,t为每一储存程序中时间上的顺序。
在此步骤中,控制器10使用下述的方法,将三维索引CU(x,y,z)转换成该写入顺序索引In(t):
Iceil{z/Dc}(mod{z-1,Dc}×Wr×Hr+(y-1)×Wr+x)=CU(x,y,z)
其中ceil{k}代表大于或等于k的最小整数值,mod{p,q}代表p除以q的余数。Wr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第一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数目,Hr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第二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数目,Dc对应压缩时第三方向上的单位数。根据此实施例中示意用的单位数目可知,Wr为5、Hr为4且Dc为10。
因此,CU(1,1,1)转换后的写入顺序索引为Iceil{1/10}(mod{0,10}×5×4+(1-1)×5+1),也就是I1(1)。CU(5,1,1)转换后的写入顺序索引为Iceil{1/10}(mod{0,10}×5×4+(1-1)×5+5),也就是I1(5)。CU(5,4,10)转换后的写入顺序索引为Iceil{10/10}(mod{9,10}×5×4+(4-1)×5+5),也就是I1(200)。CU(5,4,30)转换后的写入顺序索引为Iceil{30/10}(mod{29,10}×5×4+(4-1)×5+5),也就是I3(200)。
接着,在步骤S130中,控制器10依照写入顺序索引In(t),将三维影像数据中U个数据区块依序输入至缓冲存储器20。于此实施例中,U为200。
此写入的方法请参照图5A。进一步的说,控制器10首先会将写入索引为I1(1),I1(2),I1(3),....,I1(200)的数据区块依序写入缓冲存储器20。其写入的方式,是依据缓冲存储器20内数据区块的地址进行写入。
在步骤S140中,控制器10根据写入顺序索引I1(t)计算一读出顺序索引O1(t)。
在此实施例中,控制器10根据写入顺序索引In(t)计算一读出顺序索引On(t)的方法为:
On(t)=In((mod{t-1,Dc})×Wr×Hr+ceil{t/Dc})
其中t为时间上的顺序。
根据此实施例中示意用的单位数目,Wr为5、Hr为4且Dc为10。因此,根据上述的关系式,O1(1)=I1((mod{0,10})×20+ceil{1/10})=I1(1)。也就是说,在第一次的读取程序中第一个读出的数据区块等于第一个写入的数据区块。根据同样的方法,O1(2)=I1(21),O1(3)=I1(61),…,O1(200)=I1(200)。此读取的顺序请参照图5B。
控制器10根据写入索引以及读出索引之间的关系式,在读出数据方块的时候,对其顺序进行运算。控制器10也可根据此关系式,将读出顺序建立一对照表(lookup table)存入一存储器内。当每次需要读出,再根据对照表内储存的顺序读出。特别要注意的是,计算写入索引以及输出索引之间的关系式可在执行写入步骤之前或是之后计算,亦可在执行写入步骤时同步做计算。也就是说,步骤S130与步骤S140的执行顺序可以互换。
在步骤S150中,控制器10依照读出顺序索引O1(t),将U个数据区块依序从缓冲存储器20输出。其中,缓冲存储器20可同时或是交替地进行储存和输出的动作。也就是说,步骤S130与步骤S150可同时执行或是交互执行。因为输出和储存的动作可同步进行,因此输出和储存之间不会有间断。
在步骤S160中,控制器10会判断三维影像数据是否全部写入至缓冲存储器20。
若尚未将三维影像数据全部写入缓冲存储器20,控制器10执行步骤S170:以读出顺序索引O1(t)作为下一组写入顺序索引I2(t)。
请参照图5C以及图5D,借以进一步的说明此步骤。在第二次写入程序中第一个写入的数据区块等于第一次读取程序中第一个读出的数据区块。因此,I2(1)=O1(1)=I1(1)、I2(2)=O1(2)=I1(21)、I2(3)=O1(3)=I1(61)…。也就是利用另一组写入索引以重复步骤S130。因为前一组写入顺序索引I1(t)已经不会再被使用,因此储存写入顺序索引的空间可以被重复的储存。也就是说,新的写入顺序索引I2(t)所使用的储存空间可以覆盖于旧的写入顺序索引I1(t)的储存空间。如此,储存写入顺序索引所用的存储器空间可以大幅的被减少。
只要在一个数据区块内的数据被读取之后,此数据区块即可被用来存取下一组数据。也就是说,只要读出数据与写入数据时,不会使缓冲存储器20产生溢位或是数据遗失,不同组数据的读取和储存,可不需要按照相同的顺序。
之后,重复步骤S140及S150。此时的运作方法皆与上述的步骤S140与S150相同。若是全数的三维影像数据都已被写入缓冲存储器20时,则结束此方法。
根据此实施例所述的三维影像数据的数据转换方法,可将一大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转换成多数个小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数据转换装置,以及适用于此装置的数据转换方法,用以将多数个小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转换成一大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装置示意图可参照图1以及图2。本发明的数据转换装置包括一控制器10以及一缓冲存储器20。控制器10电性连接至缓冲存储器20。
缓冲存储器20包括多个数据区块,每个数据区块的大小为P个单位。每一数据区块对应一个地址,以利后续的写入和读取。
在此实施例中,以六十个大小为10×10×10单位的三维影像数据为例。缓冲存储器每个数据区块为10×10单位。此处所述的单位,可为至少一个比特或是比特组。每一单位对应的比特数,则是根据其量化程度或是量化方式来决定。
请参照图6,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维影像数据的数据转换方法的流程图。控制器10用以执行流程图中所述的步骤。此流程包括以下步骤:(S210)将一一维数据串列中大小为P个单位的数据区块标记一一维索引L(t);(S220)转换该一维索引L(t)成一写入顺序索引DIn(t);(S230)依照写入顺序索引DIn(t),将一维数据串列U个数据区块依序输入至缓冲存储器;(S240)根据写入顺序索引DIn(t)计算一读出顺序索引DOn(t);(S250)依照读出顺序索引DOn(t),将U个数据区块依序从该缓冲存储器输出;以及(S260)判断一维影像数据是否全部写入至缓冲存储器,直到所有的一维影像数据的数据区块都输出为止。
首先,在步骤S210中,控制器10对于一维数据串列中的每个大小为P个单位数据区块标记一一维索引L(t)。
请参照图7。60个大小为10×10×10单位的三维影像数据共被切割为6000个大小为10×10数据区块。对照的一维索引为L(1)、L(2)…、L(6000)。
接着,在步骤S220中,控制器10转换该一维索引L(t)成一写入顺序索引DIn(t)。
在此实施例中,控制器10转换该一维索引L(t)成一写入顺序索引DIn(t)为:
DIceil{t/(Wr×Hr×Dc)}(mod{t-1,(Wr×Hr×Dc)}+1)=L(t)
其中,ceil{k}代表大于或等于k的最小整数值,mod{p,q}代表p除以q的余数。Wr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第一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数目,Hr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第二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数目,Dc对应压缩时第三方向上的单位数。根据此实施例中示意用的单位数目可知Wr为5、Hr为4且Dc为10。
因此,L(1)转换后的写入顺序索引为DIceil{1/200}(mod{0,200}+1),也就是DI1(1)。L(2)转换后的写入顺序索引为DIceil{1/200}(mod{1,200}+1),也就是DI1(2)。L(201)转换后的写入顺序索引为DIceil{201/200}(mod{200,200}+1),也就是DI2(1)。最后一个一维索引L(6000)转换后的写入顺序索引为DIceil{6000/200}(mod{5999,200}+1),也就是DI300(200)。
请参照图8A。接着,在步骤S230中,控制器10依照该写入顺序索引DIn(t)将该一维数据串列U个数据区块依序输入至缓冲存储器20。于此实施例中,U为200。
之后,在步骤S240中,控制器10根据写入顺序索引DIn(t)计算一读出顺序索引DOn(t)。特别要注意的是,计算写入顺序索引DIn(t)以及读出顺序索引DOn(t)之间的关系式可在执行写入步骤之前或是之后计算,亦可在执行写入步骤时同步做计算。也就是说,步骤S230与步骤S240的执行顺序可以互换,且不同的储存程序的步骤,可不需要以上述的顺序进行。
于此实施例中,控制器10使用下述关系式计算写入顺序索引DIn(t)以及读出顺序索引DOn(t):
DOn(t)=DIn((mod{t-1,Wr×Hr})×Dc+ceil{t/Wr×Hr})
其中t为时间上的顺序。
请参照图8B,根据此实施例中示意用的单位数目,Wr为5、Hr为4且Dc为10。因此,根据上述的关系式,DO1(1)=DI1((mod{0,20})×10+ceil{1/20})=DI1(1)。也就是说,在第一次的读取程序中第一个读出的数据区块等于第一个写入的数据区块。根据同样的方法,DO1(2)=DI1((mod{1,20})×10+ceil{2/20})=DI1(11),DO1(3)=DI1(21),…,DO1(200)=DI1(200)。
接着,在步骤S250中,控制器10依照读出顺序索引DO1(t),将U个数据区块依序从缓冲存储器20输出。其中,缓冲存储器20可同时或是交互地进行储存和输出的动作。也就是说,步骤S230与步骤S250可同时执行或是交替执行。因为输出和储存的动作可同步进行,因此输出和储存之间不会有间断。在步骤S260中,控制器10会判断一维影像数据是否全部写入至缓冲存储器20。
若尚未将一维影像数据全部写入缓冲存储器20,控制器10执行步骤S270:以读出顺序索引DO1(t)作为下一组写入顺序索引DI2(t)。因为前一组写入顺序索引DI1(t)已经不会再被使用,因此储存写入顺序索引的空间可以被重复的储存。也就是说,新的写入顺序索引DI2(t)所使用的储存空间可以覆盖于旧的写入顺序索引DI1(t)的储存空间。如此,储存写入顺序索引所用的存储器空间可以大幅的被减少。
请参照图8C以及图8D。进一步的说明此步骤,也就是在第二次写入程序中第一个写入的数据区块等于第一次读取程序中第一个读出的数据区块。因此,DI2(1)=DO1(1)=DI1(1)、DI2(2)=DO1(2)=I1(11)、DI2(3)=DO1(3)=DI1(21)…。也就是利用另一组写入索引以重复步骤S230。
之后,重复步骤S240及S250。此时的运作方法皆与上述的步骤S240与S250相同。
若是全数的三维影像数据都已被写入缓冲存储器20时,则结束此方法。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维影像数据的数据转换方法中,依序将数据区块读出,即可将多数个小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转换成一大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
综合以上所述,此数据转换方法以及装置,用以将一大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转换成多数个小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或是将多数个小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转换成一大立方块的三维影像数据,可减少存储器的使用量以及同时降低转换时耗费的时间。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三维影像数据的数据转换方法,适用于一缓冲存储器的储存与读取,其特征在于,该数据转换方法包括:
(A)将一三维影像数据中U个数据区块标记一三维索引CU(x,y,z),每一该数据区块大小为P个单位,其中x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一第一方向上的第x个该数据区块,y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一第二方向上的第y个该数据区块,z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一第三方向上的第z个该数据区块;
(B)转换该三维索引CU(x,y,z)成一写入顺序索引In(t),其中n代表该数据区块在第n次的储存程序中被存入该缓冲存储器,t代表每一储存程序中时间上的一顺序;
(C)依照该写入顺序索引In(t),将该三维影像数据中U个该数据区块依序输入至该缓冲存储器;
(D)根据该写入顺序索引In(t)计算一读出顺序索引On(t);
(E)依照该读出顺序索引On(t),将U个该数据区块依序从该缓冲存储器输出;以及
(F)重复该步骤(C)、(D)以及(E),以该读出顺序索引On(t)作为下一组写入顺序索引In+1(t),并依该写入顺序索引In+1(t),将该三维影像数据中下一组U个该数据区块依序输入至该缓冲存储器,直到所有的该三维影像数据的该数据区块都输出为止,
其中,该步骤(B)中,转换该三维索引CU(x,y,z)成该写入顺序索引In(t)的方法为:
Iceil{z/Dc}(mod{z-1,Dc}×Wr×Hr+(y-1)×Wr+x)=CU(x,y,z);
其中ceil{k}代表大于或等于k的一最小整数值,mod{p,q}代表p除以q的一余数,Wr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该第一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一数目,Hr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该第二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该数目,Dc代表压缩时该第三方向上的该单位数,
以及
在该步骤(D)中,根据该顺序索引In(t)计算该读出顺序索引On(t)根据下列关系式:
On(t)=In((mod{t-1,Dc})×Wr×Hr+ceil{t/Dc});
其中t为时间上的一顺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中,P=Wc×Hc,其中Wc为一影像压缩模块执行影像压缩时该第一方向上的一单位数,Hc为该影像压缩模块执行影像压缩时该第二方向上的该单位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C)中,其中U=Wr×Hr×Dc。
4.一种一维影像数据的数据转换方法,适用于一缓冲存储器的储存与读取,其特征在于,该数据转换方法包括:
(A)将一一维影像数据中U个数据区块标记一一维索引L(t),每个该数据区块大小为P个单位;
(B)转换该一维索引L(t)成一写入顺序索引DIn(t),其中n代表该数据区块在第n次的储存程序中被存入该缓冲存储器,t为每一储存程序中时间上的顺序;
(C)依照该写入顺序索引DIn(t),将该一维影像数据中的U个数据区块依序输入至该缓冲存储器;
(D)根据该写入顺序索引DIn(t)计算一读出顺序索引DOn(t);
(E)依照该读出顺序索引DOn(t),将U个该数据区块依序从该缓冲存储器输出;以及
(F)重复该步骤(C)、(D)以及(E),以该读出顺序索引DOn(t)作为下一组写入顺序索引DIn+1(t),并依该写入顺序索引DIn+1(t),将该一维影像数据中下一组U个数据区块依序输入至该缓冲存储器,直到所有的该一维影像数据的该数据区块都输出为止,
其中,该步骤(B)中,转换该一维索引L(t)成该写入顺序索引DIn(t)的方法为:
DIceil{t/(Wr×Hr×Dc)}(mod{t-1,(Wr×Hr×Dc)}+1)=L(t);
其中,ceil{k}代表大于或等于k的一最小整数值,mod{p,q}代表p除以q的一余数,Wr代表一三维影像数据中一第一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数目,Hr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一第二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数目,Dc为一影像压缩模块执行影像压缩时一第三方向上的该单位数,
以及
在该步骤(D)中,根据该写入顺序索引DIn(t)计算一读出顺序索引DOn(t)根据下列关系式:
DOn(t)=DIn((mod{t-1,Wr×Hr})×Dc+ceil{t/Wr×Hr});
其中t为时间上的顺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中,P=Wc×Hc,Wc为一影像压缩模块执行影像压缩时该第一方向上的一单位数,Hc为该影像压缩模块执行影像压缩时该第二方向上的该单位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B)中,U=Wr×Hr×Dc。
7.一种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缓冲存储器,包括至少U个数据区块,该数据区块的大小为P个单位;以及
一控制器,用以将一三维影像数据中的每个该数据区块标记一三维索引,转换该三维索引成一写入顺序索引,并根据该写入顺序索引依序将三维影像数据写入该缓冲存储器,转换该写入顺序索引成一读出顺序索引,并根据该读出顺序索引依序读出该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
其中,该控制器转换该三维索引成一写入顺序索引利用以下关系式:
Iceil{z/Dc}(mod{z-1,Dc}×Wr×Hr+(y-1)×Wr+x)=CU(x,y,z);
其中In(t)为该写入顺序索引,代表该数据区块在第n次的储存程序中第t个时间顺序被存入该缓冲存储器,CU(x,y,z)为该三维索引,x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一第一方向上的第x个该数据区块、y代表一第二方向上的第y个该数据区块、z代表一第三方向上第z个该数据区块,ceil{k}代表大于或等于k的一最小整数值,mod{p,q}代表p除以q的一余数,Dc代表一影像解压缩模块执行影像解压缩时该第三方向上的该单位数,Wr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该第一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一数目,Hr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该第二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该数目,
以及
该控制器转换该写入顺序索引成一读出顺序索引利用以下关系式:
On(t)=In((mod{t-1,Dc})×Wr×Hr+ceil{t/Dc});
其中On(t)代表该数据区块在第n次的储存程序中第t个的时间顺序从该缓冲存储器被读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P与U为:
P=Wc×Hc;
U=Wr×Hr×Dc;
其中,Wc为一影像解压缩模块执行影像解压缩时该第一方向上的一单位数,Hc为该影像解压缩模块执行影像解压缩时该第二方向上的该单位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转换该写入顺序索引成一读出顺序索引利用以下关系式:
In+1(t)=On(t);
其中In+1(t)代表该数据区块在第n+1次的储存程序中第t的时间顺序被存入该缓冲存储器。
10.一种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缓冲存储器,包括至少U个数据区块,该数据区块的大小为P个单位;以及
一控制器,用以将一维影像数据中每个该数据区块标记一一维索引,转换该一维索引成一写入顺序索引,并根据该写入顺序索引依序将该一维影像数据写入该缓冲存储器,转换该写入顺序索引成一读出顺序索引,并根据该读出顺序索引依序读出该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
其中,该控制器转换该一维索引成该写入顺序索引利用以下关系式:
DIceil{t/(Wr×Hr×Dc)}(mod{t-1,(Wr×Hr×Dc)}+1)=L(t);
其中DIn(t)为该写入顺序索引,代表该数据区块在第n次的储存程序中第t个时间顺序被存入该缓冲存储器,L(t)为该一维索引,t代表该一维影像数据中第t个数据区块,ceil{k}代表大于或等于k的最小整数值,mod{p,q}代表p除以q的余数,Dc代表一影像解压缩模块执行影像解压缩时一第三方向上的该单位数,Wr代表一三维影像数据中一第一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一数目,Hr代表该三维影像数据中一第二方向上该数据区块的该数目,
以及
该控制器转换该写入顺序索引成该读出顺序索引利用以下关系式:
DOn(t)=DIn((mod{t-1,Wr×Hr})×Dc+ceil{t/Wr×Hr});
其中DOn(t)代表该数据区块在第n次的储存程序中第t个的时间顺序从该缓冲存储器被读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P与U为:
P=Wc×Hc;
U=Wr×Hr×Dc;
其中Wc为一影像解压缩模块执行影像解压缩时该第一方向上的一单位数,Hc为该影像解压缩模块执行影像解压缩时该第二方向上的该单位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转换该写入顺序索引成一读出顺序索引利用下关系式:
DIn+1(t)=DOn(t);
其中DIn+1(t)代表该数据区块在第n+1次的储存程序中第t个的时间顺序被存入该缓冲存储器。
CN 201010116071 2010-02-11 2010-02-11 数据转换方法及数据转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587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16071 CN102158717B (zh) 2010-02-11 2010-02-11 数据转换方法及数据转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16071 CN102158717B (zh) 2010-02-11 2010-02-11 数据转换方法及数据转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8717A CN102158717A (zh) 2011-08-17
CN102158717B true CN102158717B (zh) 2013-09-18

Family

ID=44439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1607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58717B (zh) 2010-02-11 2010-02-11 数据转换方法及数据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5871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7382A (zh) * 2005-04-19 2006-06-1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在线图像压缩数据缓冲区大小的缓冲区读写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8777A (en) * 1993-12-16 1997-07-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ata converter with FIFO
JP3903557B2 (ja) * 1997-12-08 2007-04-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変換装置および画像生成装置
US20030135480A1 (en) * 2002-01-14 2003-07-17 Van Arsdale Robert S. System for updating a database
WO2007081917A2 (en) * 2006-01-06 2007-07-19 Governing Dynamic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tching buyers and sellers and locating rewards and discounts in e-commerce
US8458202B2 (en) * 2006-06-08 2013-06-04 Rita Noumeir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solidating medical information
TW200821877A (en) * 2006-11-03 2008-05-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switching
JP4894718B2 (ja) * 2007-10-25 2012-03-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変換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変換装置、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再生装置、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7382A (zh) * 2005-04-19 2006-06-1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在线图像压缩数据缓冲区大小的缓冲区读写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8717A (zh) 201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90533B (zh) 一种用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压缩装置
CN109104197B (zh) 应用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非还原稀疏数据的编译码电路及其编译码方法
US2014008630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an image
CN109840585B (zh) 一种面向稀疏二维卷积的运算方法和系统
CN103581680B (zh) 使用量化控制改良解码器性能的方法与系统
CN101802872A (zh) 深度缓冲器压缩
CN105578190A (zh) 应用于视频硬解码的无损压缩方法及系统
CN101867809A (zh) 基于脉动阵列的高速图像压缩vlsi编码方法及编码器
CN110807170A (zh) 多样本多通道卷积神经网络Same卷积向量化实现方法
CN110728725A (zh) 一种硬件友好的面向实时系统无损纹理压缩算法
CN115309333A (zh) 一种带状稀疏矩阵的数据存储格式及其乘法加速方法
US20070288691A1 (en) Data processing with data transfer between memories
CN104113759A (zh) 视频系统、视频帧缓存再压缩/解压缩方法与装置
CN110555890A (zh) 一种内存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0571325C (zh) 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垂直缩放电路及终端
CN102158717B (zh) 数据转换方法及数据转换装置
CN114501029B (zh)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2740075B (zh) 一种视频数据的压缩/解压缩方法及系统
CN105245889A (zh) 一种基于分层采样的参考帧压缩方法
CN105260983B (zh) 基于HyperX平台的5/3小波变换方法
CN102740074A (zh) 一种视频数据的压缩/解压缩方法及系统
CN110674934B (zh) 一种神经网络池化层及其运算方法
CN103581675A (zh) 视频数据的压缩/解压缩方法及系统
CN202907104U (zh) 视频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系统
CN104011655B (zh) 管芯上/管芯外存储器管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