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8105A - 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8105A
CN102158105A CN2011100928115A CN201110092811A CN102158105A CN 102158105 A CN102158105 A CN 102158105A CN 2011100928115 A CN2011100928115 A CN 2011100928115A CN 201110092811 A CN201110092811 A CN 201110092811A CN 102158105 A CN102158105 A CN 102158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tube
section
bridge circuit
full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928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58105B (zh
Inventor
鲍谚
姜久春
张维戈
牛利勇
张宏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huangdao City Electric Power & Rea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0928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581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58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8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58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81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领域。解决了变换器采用高频变压器隔离拓扑效率、功率密度低的问题。用于电池充电与并网放电。第一至第十二开关管顺序四个一组组成第一、二、三全桥电路。单相交流电源连第一全桥电路。储能电感一端经电阻与吸收电容一端、二极管阴极连,其另一端与二极管阳极、c端连;死区电容一端和储能电感一端连a端,死区电容另一端和吸收电容另一端连b、d端。高频变压器原边与第二全桥电路连,其副边连第三全桥电路。滤波电容和电池按极性并接第三全桥电路i、j端。充电时第二全桥电路全通和对臂通交替进行;放电时第一全桥电路按与电网同频同相的驱动信号对臂导通,第三全桥电路对臂交替导通。

Description

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功率因数双向变流器技术,属于电力电子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非线性负载,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导致了大量的谐波污染,治理这种污染的根本措施是使变流器实现网侧电流正弦化,且运行于单位功率因数。同时,由于安全性和电压匹配的需要,高功率因数双向变流器需采用变压器进行电气隔离。传统的高功率因数变流器采用网侧工频变压器隔离,连接单相PWM整流器的方案,体积和噪声很大,成本较高。目前得到广泛关注的是采用前级PWM整流器,后级双向DC/DC的方案,DC/DC级能够实现高频变压器隔离,采用两级结构各级可单独设计和控制,但控制电路较多。此外,两级结构导致变换效率低、系统元件多、功率密度低、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目前高功率因数双向两级变流器存在的效率低、功率密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该变换器包括:由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构成的第一全桥电路,死区电容C1、储能电感L、电阻R、二极管D、吸收电容C2、由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构成的第二全桥电路,高频变压器T、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构成的第三全桥电路、滤波电容C3、电池BAT;
单相交流电源Vg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管S1和第三开关管S3的连接点、第二开关管S2和第四开关管S4的连接点连接,死区电容C1并接在第一全桥电路的a端和b端;
第一全桥电路的a端还与储能电感L的一端、电阻R的一端相连,储能电感L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的阴极与电阻R的另一端及吸收电容C2的一端相连,吸收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一全桥电路的b端相连;
储能电感L的另一端还与第二全桥电路的c端相连,第二全桥电路的d端与吸收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
第五开关管S5和第七开关管S7的连接点引出线与高频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e端相连,第六开关管S6和第八开关管S8的连接点引出线与高频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的f端相连;
高频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的g端与第九开关管S9和第十一开关管S11的连接点引出线相连,高频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的h端与第十开关管S10和第十二开关管S12的连接点引出线相连,第三全桥电路的i端与滤波电容C3和电池BAT的正极相连,第三全桥电路的j端与滤波电容C3和电池BAT的负极相连。
实现所述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为:
充电时,对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按设定的工作周期驱动,其余开关管不施加驱动脉冲,每个工作周期分成四段,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在每个工作周期中四个开关管的驱动时序为:
第一段,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全部导通;
第二段,第五开关管S5、第八开关管S8导通,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截止;
第三段,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全部导通;
第四段,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导通,第五开关管S5、第八开关管S8截止。
四段的时间长短可调,通过调整四管全通和对臂开关管导通的时间来调整充电时输出的大小。
并网放电时,对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按固定的工作周期导通,电网电压为正半周时,第一开关管S1、第四开关管S4导通,电网电压为负半周时,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导通,对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不施加驱动脉冲,对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按设定的工作周期驱动,每个工作周期分成四段,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在每个工作周期中四个开关管的驱动时序为:
第一段,第九开关管S9、第十二开关管S12导通,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截止;
第二段,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全部截止;
第三段,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导通,第九开关管S9、第十二开关管S12截止;
第四段,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全部截止。
四段的时间长短可调,通过调整对臂开关管导通时间来调整并网放电时并网电流的大小。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能够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网侧电流低谐波、单位功率因数;该变换器的输入输出采用高频变压器进行隔离,保证安全性并实现了电压调整,较传统工频隔离方案体积、噪音、成本都大大降低;单级结构的采用,省去了两级结构中的直流母线电容和DC/DC级电感,提高了效率和功率密度,降低了变换器成本;充电或放电时都只有四个开关管工作在高频状态,降低了开关损耗。充电时,只有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工作在高频状态,通过调节其导通时间实现对输出的控制;并网放电时,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工作在工频状态,只有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工作在高频状态,通过调节其导通时间实现对并网功率的控制。此外,充、放电便于采用单个控制器数字控制软件实现,控制电路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充电时等效电路示意路。
图3是充电时开关管时序控制图。
图4是单相交流电源电压与网侧电流的波形示意图。
图5是充电时工作周期第一、三段工作原理图。
图6是充电时工作周期第二段工作原理图。
图7是充电时工作周期第四段工作原理图。
图8是并网放电时等效电路示意路。
图9是并网放电时的开关管时序控制图。
图10是单相交流电源电压、并网电流及工频开关时序示意图。
图11是并网放电时工作周期第一段工作原理图。
图12是并网放电时工作周期第二、四段工作原理图。
图13是并网放电时工作周期第三段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如图1所示。
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该变换器包括:由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构成的第一全桥电路1,死区电容C1、储能电感L、电阻R、二极管D、吸收电容C2、由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构成的第二全桥电路2,高频变压器T、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构成的第三全桥电路3、滤波电容C3、电池BAT。
单相交流电源Vg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管S1和第三开关管S3的连接点、第二开关管S2和第四开关管S4的连接点连接,死区电容C1并接在第一全桥电路的a端和b端。
第一全桥电路的a端还与储能电感L的一端、电阻R的一端相连,储能电感L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的阴极与电阻R的另一端及吸收电容C2的一端相连,吸收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一全桥电路的b端相连。
储能电感L的另一端还与第二全桥电路的c端相连,第二全桥电路的d端与吸收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
第五开关管S5和第七开关管S7的连接点引出线与高频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e端相连,第六开关管S6和第八开关管S8的连接点引出线与高频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的f端相连。
高频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的g端与第九开关管S9和第十一开关管S11的连接点引出线相连,高频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的h端与第十开关管S10和第十二开关管S12的连接点引出线相连,第三全桥电路的i端与滤波电容C3和电池BAT的正极相连,第三全桥电路的j端与滤波电容C3和电池BAT的负极相连。
所述的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采用自带体二极管的MOSFET开关管或自带体二极管的IGBT。
实现所述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为:
充电时,对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按设定的工作周期驱动,其余开关管不施加驱动脉冲,每个工作周期分成四段,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在每个工作周期中四个开关管的驱动时序为:
第一段,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全部导通;
第二段,第五开关管S5、第八开关管S8导通,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截止;
第三段,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全部导通;
第四段,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导通,第五开关管S5、第八开关管S8截止。
四段的时间长短可调,通过调整四管全通和对臂开关管导通的时间来调整充电时输出的大小。
并网放电时,对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按固定的工作周期导通,电网电压为正半周时,第一开关管S1、第四开关管S4导通,电网电压为负半周时,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导通,对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不施加驱动脉冲,对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按设定的工作周期驱动,每个工作周期分成四段,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在每个工作周期中四个开关管的驱动时序为:
第一段,第九开关管S9、第十二开关管S12导通,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截止;
第二段,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全部截止;
第三段,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导通,第九开关管S9、第十二开关管S12截止;
第四段,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全部截止。
四段的时间长短可调,通过调整对臂开关管导通时间来调整并网放电时并网电流的大小。
下面针对图1给出的电路图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充电模式时,等效电路如图2。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的驱动脉冲时序参见图3,其余开关管不施加驱动脉冲。为便于说明,设定每个工作周期为t0:t4,其中第一段为t0:t1,第二段为t1:t2,第三段为t2:t3,第四段为t3:t4,U为驱动脉冲电压。
电路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模式。当电路中的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全部导通时,单相交流电源Vg对储能电感L充电,储能电感L中电流线性上升,上升斜率正比于相应的电压;当开关管对臂(第五开关管S5、第八开关管S8或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导通时,储能电感L中电流近似线性下降。电路周期性的重复上述过程,使储能电感L中的电流跟随单相交流电源Vg的变化,实现网侧电流正弦化,且运行于单位功率因数。一个工频周期内单相交流电源Vg电压与网侧电流Ig如图4所示。
下面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对变换器在充电模式时各个工作阶段进行分析。假设电路工作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期。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如图5:图7所示。
阶段1[t0:t1]: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全部导通,单相交流电源Vg经整流后加在储能电感L上,储能电感L电流线性增加,如图5所示。同时,吸收电容C2中的能量通过电阻R、储能电感L及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进行放电。
阶段2[t1:t2]:第五开关管S5、第八开关管S8继续导通,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截止,但由于变压器漏感Le的影响,变压器原边电流不能突变,储能电感L上的电流经过二极管D向吸收电容C2充电。吸收电容C2的充电电流逐渐降低,变压器漏感Le的电流缓慢上升,直至等于储能电感L上的电流,此阶段电路进入稳态,经高频变压器T向副边传递能量,储能电感L上的电流下降,同时吸收电容C2中的能量通过电阻R释放。第九开关管S9和第十二开关管S12的体二极管导通,给电池BAT充电,如图6。
阶段3[t2:t3]: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全部导通,输入交流电压Vg经整流后加在储能电感L上,储能电感L电流线性增加,如图5所示。同时,吸收电容C2中的能量通过电阻R、储能电感L及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进行放电。
阶段4[t3:t4]: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继续导通,第五开关管S5、第八开关管S8截止,但由于变压器漏感Le的影响,变压器原边电流不能突变,储能电感L上的电流经过二极管D向吸收电容C2充电。吸收电容C2的充电电流逐渐降低,变压器漏感Le的电流缓慢上升,直至等于储能电感L上的电流,此阶段电路进入稳态,经高频变压器T向副边传递能量,储能电感L上的电流下降,同时吸收电容C2中的能量通过电阻R释放。第十开关管S10和第十一开关管S11的体二极管导通,给电池BAT充电,如图7。
并网放电模式时,等效电路如图8。
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的驱动脉冲时序参见图10,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工作频率与电网频率相同,电网电压为正半周时,第一开关管S1、第四开关管S4导通,电网电压为负半周时,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导通。在电网电压过零点处,为保证两组对臂切换时不出现短路情况,驱动脉冲留有一定的死区,死区时间储能电感L中电流很小,向死区电容C1充电。
对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不施加驱动脉冲。
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的驱动脉冲时序参见图9。为便于说明,设定每个工作周期为t0:t4,其中第一段为t0:t1,第二段为t1:t2,第三段为t2:t3,第四段为t3:t4,U为驱动脉冲电压。
电路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模式。当电路中的第九开关管S9、第十二开关管S12或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导通时,电网单相交流电源Vg对储能电感L充电,储能电感L中电流线性上升;当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全部关断时,储能电感L中电流线性下降。电路周期性的重复上述过程,使储能电感L中的电流跟随单相交流电源Vg的变化,实现网侧电流正弦化,且运行于单位功率因数。一个工频周期内电网单相交流电源Vg电压与并网电流Ig如图10所示。
下面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对变换器在并网放电模式时各个工作阶段进行分析。假设电路工作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期。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如图11:图13所示。
阶段1[t0:t1]:第九开关管S9、第十二开关管S12导通,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截止,第五开关管S5和第八开关管S8的体二极管承受正向电压导通,第六开关管S6和第七开关管S7的体二极管关断,第一开关管S1、第四开关管S4导通,储能电感L中的电流线性增加,如图11所示。同时,第六开关管S6和第七开关管S7的体二极管关断瞬间,变压器漏感Le产生的电压尖峰经二极管D被吸收电容C2箝位。
阶段2[t1:t2]: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全部截止,储能电感L中的电流经第一开关管S1、第四开关管S4,以及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四个开关管的体二极管续流,储能电感L中电流线性下降,如图12所示。同时,吸收电容C2中的储能经电阻R释放。
阶段3[t2:t3]: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导通,第九开关管S9、第十二开关管S12截止,第六开关管S6和第七开关管S7的体二极管承受正向电压导通,第五开关管S5和第八开关管S8的体二极管关断,第一开关管S1、第四开关管S4导通,储能电感L中的电流线性增加,如图13所示。同时,第五开关管S5和第八开关管S8的体二极管关断瞬间,变压器漏感Le产生的电压尖峰经二极管D被吸收电容C2箝位。
阶段4[t3:t4]:工作过程与阶段2相同。

Claims (3)

1.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该变换器包括:由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构成的第一全桥电路(1),死区电容C1、储能电感L、电阻R、二极管D、吸收电容C2、由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构成的第二全桥电路(2),高频变压器T、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构成的第三全桥电路(3)、滤波电容C3、电池BAT;
单相交流电源Vg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管S1和第三开关管S3的连接点、第二开关管S2和第四开关管S4的连接点连接,死区电容C1并接在第一全桥电路的a端和b端;
第一全桥电路的a端还与储能电感L的一端、电阻R的一端相连,储能电感L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的阴极与电阻R的另一端及吸收电容C2的一端相连,吸收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一全桥电路的b端相连;
储能电感L的另一端还与第二全桥电路的c端相连,第二全桥电路的d端与吸收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
第五开关管S5和第七开关管S7的连接点引出线与高频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e端相连,第六开关管S6和第八开关管S8的连接点引出线与高频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的f端相连;
高频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的g端与第九开关管S9和第十一开关管S11的连接点引出线相连,高频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的h端与第十开关管S10和第十二开关管S12的连接点引出线相连,第三全桥电路的i端与滤波电容C3和电池BAT的正极相连,第三全桥电路的j端与滤波电容C3和电池BAT的负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采用自带体二极管的MOSFET或自带体二极管的IGBT开关管。
3.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充电时,对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按设定的工作周期驱动,其余开关管不施加驱动脉冲,每个工作周期分成四段,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在每个工作周期中四个开关管的驱动时序为:
第一段,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全部导通;
第二段,第五开关管S5、第八开关管S8导通,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截止;
第三段,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全部导通;
第四段,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导通,第五开关管S5、第八开关管S8截止;
通过调整四管全通和对臂开关管导通的时间来调整充电时输出的大小;
并网放电时,对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按固定的工作周期导通,电网电压为正半周时,第一开关管S1、第四开关管S4导通,电网电压为负半周时,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导通,对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七开关管S7、第八开关管S8不施加驱动脉冲,对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按设定的工作周期驱动,每个工作周期分成四段,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在每个工作周期中四个开关管的驱动时序为:
第一段,第九开关管S9、第十二开关管S12导通,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截止;
第二段,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全部截止;
第三段,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导通,第九开关管S9、第十二开关管S12截止;
第四段,第九开关管S9、第十开关管S10、第十一开关管S11、第十二开关管S12全部截止;
通过调整对臂开关管导通时间来调整并网放电时并网电流的大小。
CN2011100928115A 2011-04-14 2011-04-14 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581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928115A CN102158105B (zh) 2011-04-14 2011-04-14 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928115A CN102158105B (zh) 2011-04-14 2011-04-14 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8105A true CN102158105A (zh) 2011-08-17
CN102158105B CN102158105B (zh) 2013-01-23

Family

ID=44439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9281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58105B (zh) 2011-04-14 2011-04-14 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58105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3712A (zh) * 2011-11-22 2012-04-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电机中移相全桥二极管尖峰的处理电路
CN103597725A (zh) * 2012-06-01 2014-02-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力变换装置及使用它的电池充电装置
CN104578741A (zh) * 2013-10-10 2015-04-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装置和包括该开关电源装置的电池充电器
WO2015117260A1 (zh) * 2014-02-07 2015-08-13 清华大学 抑制高频隔离型全桥电路动态偏磁的电路结构及控制方法
CN107181409A (zh) * 2016-03-10 2017-09-19 盈正豫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隔离式多阶直流-直流电能转换装置及其方法
CN107317493A (zh) * 2017-06-27 2017-11-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的换电站用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CN108075554A (zh) * 2016-11-08 2018-05-25 马涅蒂-马瑞利公司 用于管理供应到机动车辆低电压系统的能量的设备和方法
CN109361318A (zh) * 2018-09-19 2019-02-1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dab的单级隔离型pfc变换器直接电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995264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伊顿制造(格拉斯哥)有限合伙莫尔日分支机构 双向dc-a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92753A (zh) * 2019-09-07 2019-11-22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储能电感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的等效控制方法
CN110729882A (zh) * 2019-10-25 2020-01-2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Boost全桥隔离变换器的有源启动电路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3337A (en) * 1991-02-08 1992-05-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High power factor power supply
CN1560990A (zh) * 2004-03-11 2005-01-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单级式功率因数校正全桥变换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3337A (en) * 1991-02-08 1992-05-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High power factor power supply
CN1560990A (zh) * 2004-03-11 2005-01-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单级式功率因数校正全桥变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更付等: "一种新型的双向DC/DC变换器分析", 《微计算机信息》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3712A (zh) * 2011-11-22 2012-04-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电机中移相全桥二极管尖峰的处理电路
CN103597725A (zh) * 2012-06-01 2014-02-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力变换装置及使用它的电池充电装置
US8891254B2 (en) 2012-06-01 2014-11-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ter and battery charger using the same
CN104578741A (zh) * 2013-10-10 2015-04-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装置和包括该开关电源装置的电池充电器
WO2015117260A1 (zh) * 2014-02-07 2015-08-13 清华大学 抑制高频隔离型全桥电路动态偏磁的电路结构及控制方法
CN107181409A (zh) * 2016-03-10 2017-09-19 盈正豫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隔离式多阶直流-直流电能转换装置及其方法
CN108075554A (zh) * 2016-11-08 2018-05-25 马涅蒂-马瑞利公司 用于管理供应到机动车辆低电压系统的能量的设备和方法
CN107317493A (zh) * 2017-06-27 2017-11-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的换电站用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CN109995264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伊顿制造(格拉斯哥)有限合伙莫尔日分支机构 双向dc-a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61318A (zh) * 2018-09-19 2019-02-1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dab的单级隔离型pfc变换器直接电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492753A (zh) * 2019-09-07 2019-11-22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储能电感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的等效控制方法
CN110729882A (zh) * 2019-10-25 2020-01-2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Boost全桥隔离变换器的有源启动电路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8105B (zh) 2013-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8105B (zh) 高功率因数双向单级全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45662B (zh) 一种逆变器电源装置
CN103683313B (zh) 一种采用混合型功率器件的光伏逆变器
CN105978376B (zh) 并网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02129A (zh) 一种电流型多谐振直流变换器
CN101515762B (zh) 无源箝位单相单级桥式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15377A (zh)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和倍压电容的软开关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CN103607108A (zh) 全桥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器变压器原边多级无源箝位电路
CN101951145B (zh) X型对称H桥三电平Buck变换器控制方法及实施装置
CN109327147A (zh) 一种固态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调功装置
CN110957922A (zh) 单级式高频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和并网储能系统
CN201726319U (zh) 单相交流变换器
CN102969898A (zh) 低压宽输入三电平全桥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0571006C (zh) 超导储能用双向三电平软开关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3911800U (zh) 一种高频隔离型光伏逆变器
CN211127589U (zh) 单级式高频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和并网储能系统
CN203722491U (zh) 一种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和交流-直流变换器
CN102983738A (zh) 变压器原边电压缓冲型全桥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器
CN204696954U (zh) 一种三相谐振极光伏逆变器
CN107017797A (zh) 蓄电池充放电单相高频链矩阵变换器分离式矢量调制方法
CN100433529C (zh) Zcs-pwm开关单元电路
CN204696955U (zh) 一种采用变压器辅助谐振的光伏逆变器
CN102891602A (zh) 三电平直流变换器
CN114448286A (zh) 单级隔离双向ac-dc变换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12921B (zh) 一种零电流软开关pwm全桥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QINHUANGDAO CITY ELECTRIC POWER + REACTOR MANUFAC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Effective date: 201309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44 HAIDIAN, BEIJING TO: 066200 QINHUANGDAO, HEBEI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923

Address after: 066200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Shanhaiguan Pass City Road No. 29

Patentee after: Qinhuangdao City Electric Power & Rea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44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Xizhimen Shangyuan Village No. 3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