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2955A - 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2955A
CN102142955A CN2011101009175A CN201110100917A CN102142955A CN 102142955 A CN102142955 A CN 102142955A CN 2011101009175 A CN2011101009175 A CN 2011101009175A CN 201110100917 A CN201110100917 A CN 201110100917A CN 102142955 A CN102142955 A CN 102142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ch
amc
clock signal
controller
redund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009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2955B (zh
Inventor
蒋政
曾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009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429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42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2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2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29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包括:MCH控制器与第一AMC模块建立通信后,所述MCH控制器通过背板的第一对差分线传输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所有与所述MCH控制器建立通信的AMC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对差分线接收所述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采用本发明,可以极大地简化背板的拓扑电路,减小背板设计难度与厚度,降低成本。另外,本发明MCH控制器不需任何扇出缓冲器,也无需多路选择器,极大简化了发送/接收单元、减小了体积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时钟配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信领域对带宽及信号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目前大多数基于CPCI(Compact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VME(VersaModule  Eurocard)总线的处理器系统而言,总线带宽已经成为制约系统处理能力的瓶颈。VME64X的总线带宽为320Mb/s,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高吞吐量、低延迟的系统。随着对系统带宽、总线速度、实时性、系统可靠性、温度范围、散热、及更小空间等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运算架构来满足信号处理的需求。国际PICMG协会在ATCA(Advanced Telecom Computing Architecture)构架的基础上提出了MicroTCA构架。MicroTCA 构架兼容了ATCA的高性能、高带宽、AMC的灵活性,创造了极高集成度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减小了系统空间和规模,无需载板的设计更加方便了AMC模块的使用。从而使其能够很好的满足中低端通信、工业、军事、医疗、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是MicroTCA的基本功能模块,它与ATCA中的AMC在机械结构、电气特性、接口类型和连接方式等方面都完全兼容。ATCA中的AMC可以直接应用于MicroTCA。用AMC可以实现数据处理(CPU/NPU/DSP/FPGA)、数据存储(CF/HDD/CDR)、数据通信(GbE/10GbE/xDSL/xPON/RF)和数据I/O功能。与CPCI系统的PMC模块(PCI Mezzanine Card)相比,AMC在结构、功能、性能、互连方式和扩展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MCH(MicroTCA Controller & Hub)是MicroTCA的系统控制、管理和数据交换模块,之前曾被称为虚拟载卡管理器(VCM–Virtual Carrier Manager),即,MicroTCA系统的MCH相当于ATCA系统的交换模块+AMC载卡+机箱管理模块(Fabric+Carrier+ShMC)。每个MCH可以对12个AMC提供数据交换和管理功能,每个系统最多可以有4个MCH通过Update Channel互连,实现多达48个AMC的数据交换和管理。
现有的MicroTCA架构的时钟配置由每个MCH控制器通过点对点方式分发给各个AMC模块,为每个AMC模块提供系统同步的冗余时钟信号,同样,由每个AMC模块通过点对点方式给MCH控制器反馈冗余时钟信号。假如一个MicroTCA架构拥有2个MCH控制器和12个AMC模块,那么从每个MCH控制器分发到各个AMC模块需要两个时钟,每个时钟又分十二路;另外,每个AMC模块又向两个MCH控制器反馈时钟信号,因此背板需提供36个点对点的差分线。
综上所述,现有的MicroTCA架构的时钟配置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如下缺点,首先,背板拓扑复杂,背板厚度高。如上例所述每个MCH控制器均有36对差分线,如此多的差分线无疑会给背板设计带来难度及增加背板厚度。然后,由于目前市场上还没有1:12的单个M-LVDS扇出缓冲器,因此实现1:12扇出需要多片小扇出芯片级联完成,多个扇出缓冲器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增大了体积,接收电路亦如此,多个接收器加上多路选择器无疑也增加了成本和体积。最后,由于同一时间只有一个MCH控制器工作,因此同一时间只有一个MCH控制器接收CLK2,所以如上例所述背板为另外一个MCH控制器所配置的差分线都是闲置的,相当于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包括:
MCH控制器与第一AMC模块建立通信后,所述MCH控制器通过背板的第一对差分线传输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所有与所述MCH控制器建立通信的AMC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对差分线接收所述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MCH控制器,用于与AMC模块建立通信后,通过背板的第一对差分线向各个AMC模块提供冗余时钟信号,并通过背板的第二对差分线接收一个AMC模块提供的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与所述MCH控制器相连的背板,包括用于为每路冗余时钟信号的传输配置的一对差分线,还包括用于管理所述冗余时钟信号的传输配置的管理线。
与所述背板相连的至少一个AMC模块,用于与MCH控制器建立通信后,通过所述第一对差分线接收所述MCH控制器提供的冗余时钟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MCH控制器发送的管理信号后,通过背板的所述第二对差分线向所述MCH控制器提供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可以极大地简化背板的拓扑电路,减小背板设计难度与厚度,降低成本。另外,本发明MCH控制器不需任何扇出缓冲器,也无需多路选择器,极大简化了发送/接收单元、减小了体积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MicroTCA架构的时钟拓扑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的MCH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的AMC模块的工作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的MCH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的AMC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现有的MicroTCA架构的冗余时钟拓扑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个典型的MicroTCA冗余时钟拓扑系统,包括最多12个AMC模块、2个MCH控制器、互连背板等模块。MCH控制器与AMC模块之间的系统同步时钟共有两个,分别为CLK1、CLK2。CLK1和CLK2均为冗余时钟信号,CLK1从MCH控制器发送到各个AMC模块,在发送之前需要使用扇出缓冲器,将CLK1转换为12路时钟信号,分别为CLK1[1]…CLK1[12],CLK2从AMC模块反馈到MCH控制器,分别为CLK2[1]… CLK2[12],即每个时钟又分十二路,在MCH接收之前又需要使用多路器,由多路选择器选择一路作为同步时钟参考源;因此每个MCH控制器需要24个时钟发送/接收接口,背板需要36对点对点的差分线。
图2是本发明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S101:MCH控制器与第一AMC模块建立通信后,所述MCH控制器通过背板的第一对差分线传输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当AMC模块插入MicroTCA系统时,AMC模块与MCH控制器建立了通讯。如果所述AMC模块是第一块插入进来的,激发所述MCH控制器产生冗余时间信号,称之为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并通过背板传输所述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
S102:所有与所述MCH控制器建立通信的AMC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对差分线接收所述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当AMC模块插入MicroTCA系统时,不管所述AMC模块插入的先后顺序,所有的与所述MCH控制器建立通信的AMC模块均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一对差分线接收所述MCH控制器发送的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由于共用了背板中的第一对差分线,所以可以简化背板的拓扑电路,减小背板设计难度与厚度。又由于是通过背板直接将MCH控制器产生的冗余时钟信号传输给AMC模块,中间没有扇出器也不需要多路选择器,所以本发明技术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采用上述多点连接方式,在基于MicroTCA架构平台上实现同步时钟配置的简便方法。对比图1的点对点连接方法,共需要36对差分线,本发明技术的优点显而易见。
图3是本发明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的MCH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图。
S201:MCH控制器与第一AMC模块建立通信后,所述MCH控制器通过背板的第一对差分线传输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
S202:所有与所述MCH控制器建立通信的AMC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对差分线接收所述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
步骤S201与步骤S202如前所述,MCH控制器产生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所述冗余时钟信号无需扇出缓冲器扇出多路信号,而是直接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一对差分线将此冗余时钟信号传输到各个AMC模块,所有的AMC模块也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一对差分线接收所述冗余时钟信号。
S203:当所述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的传输发生故障时,MCH控制器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三对差分线传输第二路冗余时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MCH控制器的所述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的发送端口出现故障,或者所述AMC模块的该信号的接收端口出现故障时,所述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的传输就会发生故障。此时,MCH控制器通过内部的控制单元检测出时钟信号无法正常配置,MCH控制器便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三对差分线传输第二路冗余时钟信号。所述第二路冗余时钟信号,是通过MCH控制器备用的一个正常工作的发送端口进行发送,通过第三对差分线进行时钟信号的传输。
S204:所有与所述MCH控制器建立通信的所述的AMC模块通过所述第三对差分线接收所述第二路冗余时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的AMC模块均通过另外一个备用的正常工作的接收端口进行信号接收的,从所述第三对差分线获取所述第二路冗余时钟信号,从而实现了板内冗余保护。
所述MCH控制器设有预设数N路冗余时钟信号,其中N≥2,所述背板设有N对差分线与所述N路冗余时钟信号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当MCH控制器与AMC模块建立通信后,用于配置冗余时钟的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路冗余时钟信号。为了增强系统的性能,可以预设N路冗余时钟信号,其中N≥2,即除了上述两路冗余时钟信号之外,系统还配置了第k路冗余时钟信号,相应地,每一路冗余时钟信号的传输都有一对差分线与其相对应,定义第k路冗余时钟信号对应所述背板的第(2k-1)对差分线,所述第k路冗余时钟信号可以在所述第二路冗余时钟信号发生故障时,作为备份传输的冗余时钟信号。也可以用于传输不同于所述第一路或所述第二路时钟信号的独立的一路冗余时钟信号。
图4是本发明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的AMC模块的工作流程图。
S301:当所述MCH控制器与每个AMC模块建立通信后,MCH控制器为每个所述AMC模块配置一个优先级。
需要说明的是,MCH控制器与AMC模块建立通信后,MCH控制器内部的控制单元会根据时钟信号的质量为每个与其建立通信的AMC模块配置一个优先级。
S302: 当所述MCH控制器需要所述AMC模块提供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时,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一个所述AMC模块提供所述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MCH控制器自身的时钟发生紊乱的时候,MCH控制器需要AMC模块提供冗余时钟信号来恢复自身的时钟,此时,MCH控制器内部的控制单元根据优先级的高低,选择一个优先级最高的AMC模块提供需要的冗余时钟信号,并向被选择的所述AMC模块发送激发信号。
S303:所述AMC模块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二对差分线传输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MC模块接收到MCH控制器发送的所述激发信号后,AMC模块产生冗余时钟信号,并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二对差分线传输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由于只有被选择的一个AMC模块才发送该冗余时钟信号,不会产生信号冲突的问题。
S304:所述MCH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对所述差分线接收所述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MCH控制器通过背板的第二对差分线接收所述冗余时钟信号。所述背板中的差分线采用多点连接方式,即无论被选择的是哪一个AMC模块,其所产生的所述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均通过所述第二对差分线进行传输。
S305:当所述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的传输发生故障时,AMC模块通过所述背板的第四对差分线传输第二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发生故障的情况类似,当所述AMC模块的该信号的发送端口出现故障,或者所述MCH控制器的所述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的接收端口出现故障时,所述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的传输就会发生故障。此时,MCH控制器通过内部的控制单元检测出时钟信号无法正常配置,MCH控制器发送激发信号到所述AMC模块,所述AMC模块通过变换发送端口和背板的差分线传输第二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具体地,通过第四对差分线传输所述第二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S306:所述MCH控制器通过所述第四对差分线接收所述第二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同样地,MCH控制器也变换接收端口,通过所述第四对差分线接收所述第二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从而,AMC模块向MCH控制器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也实现了板内冗余保护。
所述AMC设有预设数M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其中M≥2,所述背板设有M对差分线与所述M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当MCH控制器与AMC模块建立通信后,用于配置反馈的冗余时钟的信号包括所述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为了增强系统的性能,可以预设M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其中M≥2,即除了上述两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之外,系统还配置了第k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相应地,每一路冗余时钟信号的传输都有一对差分线与其相对应,定义第k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对应所述背板的第(2k)对差分线,所述第k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可以在所述第二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发生故障时,作为备份传输的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也可以用于传输不同于所述第一路反馈的或所述第二路反馈的时钟信号的独立的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当所述提供所述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的所述AMC模块拨出或故障时,MCH控制器在其余仍与其通信的AMC模块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AMC模块提供所述M路中的其中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在同一个优先级最高的AMC模块内变换冗余时钟信号的方式,实现了板内冗余保护。但当所述提供冗余时钟信号的所述AMC模块拨出或故障时,即使MCH控制器选择了它的第二路冗余时钟信号,所述MCH控制器仍然无法正常接收。此时需要系统提供板间冗余保护,即MCH控制器在其余仍与所述MCH控制器建立通信的AMC模块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AMC模块提供所述冗余时钟信号。
同理, MCH控制器内部的控制单元在仍与其进行通信的AMC模块中,根据优先级的高低,选择一个优先级最高的AMC模块提供需要的冗余时钟信号,并向被选择的所述AMC模块发送激发信号。
所述AMC模块通过所述背板的所述第(2k)对差分线传输所述第k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MC模块接收到MCH控制器发送的所述激发信号后,AMC模块产生冗余时钟信号,所述AMC模块通过所述背板的所述第(2k)对差分线传输所述第k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例如,可以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二对差分线传输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同理,当所述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所述第四对差分线传输所述第二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MCH控制器通过所述第(2k)对差分线接收所述第k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同理,不管选择哪一个AMC模块提供所述冗余时钟信号,所述AMC模块发送的冗余时钟信号均通过所述背板的第(2k)对差分线,例如所述第二对差分线或所述第四对差分线,进行信号传输,从而简化背板的拓扑电路,减小背板设计难度与厚度。又由于是通过背板直接将AMC模块产生的冗余时钟信号传输给MCH控制器,中间没有扇出器也不需要多路选择器,所以本发明技术降低了成本。
当所述其余仍与其通信的AMC模块提供所述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但所述MCH控制器接收不到所述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时,切换到备用的一个MCH控制器进行时钟配置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假如存在多个与所述MCH控制器建立通信的AMC模块,当第一AMC模块发生故障便选择第二AMC模块,当第二AMC模块也发生故障便选择第三AMC模块,如此类推…但是,当切换选择多个AMC模块仍无法使所述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正常工作,此时,可以推定AMC模块的时钟信号发生端口不一定出问题,可能是正在工作的MCH控制器的接收端口发生故障了,故切换到备用的MCH控制器,使所述备用的一个MCH控制器进行时钟配置的工作,接收所述AMC模块的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和向所述AMC模块发送冗余时钟信号。
图5是本发明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至少一个MCH控制器,用于与AMC模块建立通信后,通过背板的第一对差分线向各个AMC模块提供冗余时钟信号,并通过背板的第二对差分线接收一个AMC模块提供的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与所述MCH控制器相连的背板,包括用于为每路冗余时钟信号的传输配置的一对差分线,还包括用于管理所述冗余时钟信号的传输配置的管理线。
与所述背板相连的至少一个AMC模块,用于与MCH控制器建立通信后,通过所述第一对差分线接收所述MCH控制器提供的冗余时钟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MCH控制器发送的管理信号后,通过背板的所述第二对差分线向所述MCH控制器提供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优选地,如图5所述,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包括MCH1控制器和一个备用的MCH2控制器,以及12个AMC模块,分别为AMC1至AMC12。
图6是本发明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的MCH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MCH控制器包括:控制单元和MCH时钟单元。
与所述管理线相连的控制单元,用于与所述AMC模块进行通信并发送所述管理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通信单元和权限设置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与AMC模块建立通信;与所述通信单元相连的权限设置单元,用于建立通信后设置各个AMC模块的优先级。
所述MCH时钟单元,包括第一时钟发生单元和MCH主发送/接收单元。
所述第一时钟发生单元,用于产生冗余时钟信号;所述MCH主发送/接收单元包括MCH主发送单元和MCH主接收单元。
所述MCH主发送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在所述MCH控制器和所述AMC模块建立通信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一对差分线传输所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MCH主接收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在所述MCH控制器和所述AMC模块建立通信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二对差分线接收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如图6所示的MCH时钟单元还包括:MCH备发送/接收单元。
所述MCH备发送/接收单元包括MCH备发送单元和MCH备接收单元。
所述MCH备发送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所述MCH主发送单元发生故障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三对差分线传输所述第一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第二路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MCH备接收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所述MCH主接收单元发生故障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四对差分线接收第二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MCH时钟单元包括:预设数N个MCH发送单元和预设数M个MCH接收单元,其中N≥2,M≥2。
优选地,如图6所示的MCH时钟单元包括一组MCH主发送/接收单元和一组MCH备发送/接收单元。
如图6所示的控制单元还包括:
异常处理单元,用于当提供所述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的所述AMC模块拨出或故障时,在其余仍与其通信的AMC模块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AMC模块提供所述M路中的其中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异常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其余仍与其通信的AMC模块提供所述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但所述MCH控制器接收不到所述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时,切换到备用的一个MCH控制器进行时钟配置的工作。
图7是本发明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的AMC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AMC模块包括:驱动单元和AMC时钟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管理线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的所述管理信号,并接受所述控制单元的管理。
所述AMC时钟单元,包括第二时钟发生单元和AMC主接收/发送单元。
所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用于产生冗余时钟信号;所述AMC主接收/发送单元包括AMC主接收单元和AMC主发送单元。
所述AMC主接收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所述MCH控制器和所述AMC模块建立通信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一对差分线接收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AMC主发送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所述MCH控制器和所述AMC模块建立通信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二对差分线传输所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如图7所示的AMC时钟单元还包括:AMC备接收/发送单元。
所述AMC备接收/发送单元包括AMC备接收单元和AMC备发送单元。
所述AMC备接收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所述AMC主接收单元发生故障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三对差分线接收第二路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AMC备发送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所述AMC主发送单元发生故障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四对差分线传输所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第二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AMC时钟单元包括:预设数N个AMC接收单元和预设数M个AMC发送单元,其中N≥2,M≥2。
优选地,如图7所示的AMC时钟单元包括一组AMC主接收/发送单元和一组AMC备接收/发送单元。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MCH控制器与第一AMC模块建立通信后,所述MCH控制器通过背板的第一对差分线传输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
所有与所述MCH控制器建立通信的AMC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对差分线接收所述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的传输发生故障时,MCH控制器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三对差分线传输第二路冗余时钟信号;
所有与所述MCH控制器建立通信的所述的AMC模块通过所述第三对差分线接收所述第二路冗余时钟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MCH控制器设有预设数N路冗余时钟信号,其中N≥2,所述背板设有N对差分线与所述N路冗余时钟信号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所述MCH控制器与每个AMC模块建立通信后,MCH控制器为每个所述AMC模块配置一个优先级;
当所述MCH控制器需要所述AMC模块提供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时,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一个所述AMC模块提供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AMC模块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二对差分线传输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MCH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对差分线接收所述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所述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的传输发生故障时,AMC模块通过所述背板的第四对差分线传输第二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MCH控制器通过所述第四对差分线接收所述第二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AMC设有预设数M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其中M≥2,所述背板设有M对差分线与所述M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所述提供所述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的所述AMC模块拨出或故障时,MCH控制器在其余仍与其通信的AMC模块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AMC模块提供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当所述其余仍与其通信的AMC模块提供所述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但所述MCH控制器接收不到所述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时,切换到备用的一个MCH控制器进行时钟配置的工作。
8.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MCH控制器,用于与AMC模块建立通信后,通过背板的第一对差分线向各个AMC模块提供冗余时钟信号,并通过背板的第二对差分线接收一个AMC模块提供的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与所述MCH控制器相连的背板,包括用于为每路冗余时钟信号的传输配置的一对差分线,还包括用于管理所述冗余时钟信号的传输配置的管理线;
与所述背板相连的至少一个AMC模块,用于与MCH控制器建立通信后,通过所述第一对差分线接收所述MCH控制器提供的冗余时钟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MCH控制器发送的管理信号后,通过背板的所述第二对差分线向所述MCH控制器提供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CH控制器包括:控制单元和MCH时钟单元;
与所述管理线相连的控制单元,用于与所述AMC模块进行通信并发送管理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通信单元和权限设置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与AMC模块建立通信;与所述通信单元相连的权限设置单元,用于建立通信后设置各个AMC模块的优先级;
所述MCH时钟单元,包括第一时钟发生单元和MCH主发送/接收单元;
所述第一时钟发生单元,用于产生冗余时钟信号;所述MCH主发送/接收单元包括MCH主发送单元和MCH主接收单元;
所述MCH主发送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在所述MCH控制器和所述AMC模块建立通信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一对差分线传输所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MCH主接收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在所述MCH控制器和所述AMC模块建立通信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二对差分线接收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CH时钟单元还包括:MCH备发送/接收单元;
所述MCH备发送/接收单元包括MCH备发送单元和MCH备接收单元;
所述MCH备发送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所述MCH主发送单元发生故障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三对差分线传输所述第一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第二路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MCH备接收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所述MCH主接收单元发生故障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四对差分线接收第二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CH时钟单元包括:预设数N个MCH发送单元和预设数M个MCH接收单元,其中N≥2,M≥2。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MC模块包括:驱动单元和AMC时钟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管理线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的所述管理信号,并接受所述控制单元的管理;
所述AMC时钟单元,包括第二时钟发生单元和AMC主接收/发送单元;
所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用于产生冗余时钟信号;所述AMC主接收/发送单元包括AMC主接收单元和AMC主发送单元;
所述AMC主接收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所述MCH控制器和所述AMC模块建立通信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一对差分线接收第一路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AMC主发送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所述MCH控制器和所述AMC模块建立通信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二对差分线传输所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第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MC时钟单元还包括:AMC备接收/发送单元;
所述AMC备接收/发送单元包括AMC备接收单元和AMC备发送单元;
所述AMC备接收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所述AMC主接收单元发生故障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三对差分线接收第二路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AMC备发送单元与所述第二时钟发生单元相连,用于所述AMC主发送单元发生故障后,通过所述背板的第四对差分线传输所述时钟发生单元产生的第二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MC时钟单元包括:预设数N个AMC接收单元和预设数M个AMC发送单元,其中N≥2,M≥2。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4所述的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
异常处理单元,用于当提供所述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的所述AMC模块拨出或故障时,在其余仍与其通信的AMC模块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AMC模块提供所述M路中的其中一路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 
所述异常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其余仍与其通信的AMC模块提供所述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但所述MCH控制器接收不到所述反馈的冗余时钟信号时,切换到备用的一个MCH控制器进行时钟配置的工作。
CN201110100917.5A 2011-04-21 2011-04-21 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29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00917.5A CN102142955B (zh) 2011-04-21 2011-04-21 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00917.5A CN102142955B (zh) 2011-04-21 2011-04-21 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2955A true CN102142955A (zh) 2011-08-03
CN102142955B CN102142955B (zh) 2014-08-13

Family

ID=44410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0091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2955B (zh) 2011-04-21 2011-04-21 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4295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5899A (zh) * 2014-09-12 2016-03-23 特克特朗尼克公司 多观测器控制和同步系统
CN108010301A (zh) * 2017-11-06 2018-05-0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数字化变电站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8018A (zh) * 2004-12-30 2006-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时钟同步装置及方法
CN101364861A (zh) * 2007-08-08 2009-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icroTCA系统、时钟卡及提供时钟的方法
CN201985875U (zh) * 2011-04-21 2011-09-2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8018A (zh) * 2004-12-30 2006-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时钟同步装置及方法
CN101364861A (zh) * 2007-08-08 2009-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icroTCA系统、时钟卡及提供时钟的方法
CN201985875U (zh) * 2011-04-21 2011-09-2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5899A (zh) * 2014-09-12 2016-03-23 特克特朗尼克公司 多观测器控制和同步系统
CN105425899B (zh) * 2014-09-12 2020-09-18 特克特朗尼克公司 多观测器控制和同步系统
CN108010301A (zh) * 2017-11-06 2018-05-0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数字化变电站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2955B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81206B1 (en) An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exchange bandwidth
CN101119171B (zh) 一种先进电信计算机体系的时钟同步系统及方法
EP2830261B1 (en) Optical line terminal device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483529B (zh) 模块化交换机及其运行方法
CN1937782B (zh) 一种机框设备及其报文发送方法
CN108337577A (zh) 一种新型的vpx集成背板
CN102724093A (zh) 一种atca机框及其ipmb连接方法
CN101313481B (zh) 一种利用背板业务总线传送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CN201985875U (zh) 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装置
CN102142955B (zh) 一种MicroTCA架构同步时钟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1146240A (zh) 一种共享总线的分布式交叉装置
CN101001108B (zh) 一种多业务配置平台系统集成板卡装置
CN101217380B (zh) 一种atca机框及机框系统
CN105323660A (zh) 光信号的交叉系统、交叉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895793B (zh) 包交换网络与tdm网络互通业务保护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1136711A (zh) Sdh系统中光口业务、时钟、交叉业务高集成单板业务平滑切换系统
CN101103345A (zh) 控制模块的操作
CN102546022A (zh) 一种光纤传输子系统的传输方法
KR100775855B1 (ko) Atca 플랫폼에서 oth 신호 프레임 스위칭 장치
CN104618053B (zh) 基于wdm的信号互连方法及基带单元
CN101198076B (zh) 一种电信计算结构系统及在其中实现业务保护的方法
CN1288878C (zh) 多用户扩展系统
CN101577765B (zh) 基于双绞线的线路复用通信设备、系统及其网络
EP2897325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40255A (zh) 一种实现低阶通道子网连接保护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 LTD (GUANGZHOU)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8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26

Address after: 510663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Shenzhou Road, No. 10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0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No. 6, Jin Lu,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Guangzhou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