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9767B - 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9767B
CN102139767B CN 201010522827 CN201010522827A CN102139767B CN 102139767 B CN102139767 B CN 102139767B CN 201010522827 CN201010522827 CN 201010522827 CN 201010522827 A CN201010522827 A CN 201010522827A CN 102139767 B CN102139767 B CN 102139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rmal
load
aircraft
attack
f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2282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9767A (zh
Inventor
张珩
李文皓
肖歆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echa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 20101052282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97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9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9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9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9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将亚轨道再入飞行分为若干时间段,通过建立并利用亚轨道再入飞行的同态预测模型,获取各时间段的时刻值;通过利用同态预测模型的迭代,获取各时间段内使飞行器再入法向过载维持在法向过载约束限制值附近波动的攻角设计值;使得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的法向过载在由各时间段组成的动平衡段中维持于法向过载约束限制值附近上下波动,使得在该段时间内,亚轨道飞行器在满足法向过载约束下速度衰减最大,从而获取最早横向调整时刻。在最早横向调整时刻过后加入速度倾侧角,达到提高亚轨道再入飞行的横向调整能力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导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亚轨道飞行器作为航空与航天有机结合的产物,具备既能够提供地区覆盖、又有利于应急投送和快速反应的应用优势,其活动区域——近空间处于既可威胁航天器,又可制约航空活动的敏感区域,已成为航空航天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和战略高技术的增长点。
飞行器再入飞行是指航天器或航空器从地球大气层外或边缘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内部直至着陆的飞行过程。
亚轨道飞行器的再入飞行过程与航天飞机的再入飞行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特性,相似处在于:都进行跨大气层的再入飞行,再入的飞行动力学描述也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其再入大气过程的特性不同。
亚轨道飞行器的飞行动能(速度3~10Ma)远小于航天飞机再入初期的动能(速度25Ma),使得亚轨道飞行器不能像航天飞机那样在较高的大气边缘获得足够的升力实现平衡滑翔,导致其再入飞行高度迅速下降。随着高度下降,大气密度急剧上升,造成亚轨道飞行器的过载、热流、动压峰值同时出现(与航天飞机先热流、再过载、最后动压的三段式峰值特性完全不同)。其中,过载特别是法向过载增加的尤为明显。
在飞行器的再入飞行过程中,往往需要飞行器偏离其再入的竖直平面,此时就需要对飞行器的飞行轨迹进行横向调整。飞行器的横向调整能力决定着飞行器再入过程中对地表可覆盖的区域大小。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能力较小时,会引发可执行任务(如探测、侦察)范围受限、无法达到着陆场等一系列问题。
现有技术中,对于以航天飞机为代表的飞行器而言,一般采用调整速度倾侧角的方式实现对飞行器的横向调整。具体为:将升力方向偏离竖直方向,使得水平方向产生力。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对飞行器的横向调整的方法,当改变升力方向后,竖直方向的升力分量减少,将使得飞行器更快的下落,导致法向过载增加。但是,由于亚轨道飞行器具有法向过载较大的特性,因此,现有的横向调整方法对于亚轨道飞行器并不适用。
因此,如何能够提高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能力,解决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能够提高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包括:
建立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所述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为起始时刻tinit对应的飞行器状态;
利用所述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从起始时刻tinit开始、以预置的初始值αinit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达到法向过载Nn大于等于预置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的时刻t1_α;其中,所述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等于亚轨道飞行器的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 it与预置的法向过载波动限制值ΔNn的差值;
从i=1,α0=αinit起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当飞行器再入飞行至ti_α时刻时,获取飞行器再入飞行至ti_α时刻的实际攻角值αi-1,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飞行器ti_α时刻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i-1-k′_α_i(t-ti_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021
其中,k′_α_i<k_α_i-1,当i=1,k′_α_1=kinit,kinit为攻角下降斜率初始值,kinit≥0;
步骤2:比较所述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022
和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根据比较结果对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进行调整,直到所述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023
处于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内,并确定此时对应的设计攻角下降斜率k_α_i
步骤3: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ti_α时刻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i-1-k_α_i(t-ti_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031
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ti+1_α
步骤4: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ti_α时刻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i-1为设计攻角进行再入飞行时,以k_α_i为恒定下降斜率调整至目标攻角αend,获得调整至目标攻角αend所对应的时刻的预测值ttag,同时获取从ti_α时刻至ttag时刻之间的飞行器法向过载最大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032
步骤5:判断所述从ti_α时刻至ttag时刻之间的飞行器法向过载最大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033
是否不大于所述亚轨道飞行器再入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 it,如果是,进入步骤6;否则,i加1,返回步骤1;
步骤6:以ti_α时刻作为最早横向调整时刻tearlist,加入飞行器速度倾侧角σ,进行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i大于等于2时,对ti+1_α的更新,具体为:
在[ti_α,ti+1_α]时间段内,不断的以飞行器当前的实际飞行状态作为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预测从当前时刻开始、以αi-1-k_α_i(t-ti_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034
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t′i+1_α,以t′i+1_α作为更新后的ti+1_α
优选的,当且仅当i=1时,设定调整时间提前量为Δtα,在[tinit,(t1_α-Δtα)]时间段内,飞行器再入飞行的设计攻角α等于初始值αinit
当飞行器再入飞行至t1_α-Δtα时刻时,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飞行器t1_α-Δtα时刻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0-k′_α_1(t-t1_α+Δt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035
比较所述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041
和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根据比较结果对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进行调整,直到所述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042
处于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内,并确定此时对应的设计攻角下降斜率k_α_1
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t1_α-Δtα时刻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init-k_α_1(t-t1_α+Δt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043
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t2_α
设定[t1_α-Δtα,t2_α]时间段内,设计攻角α为αinit-k_α_1(t-t1_α+Δtα)。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i=1时,对t1_α的更新,具体为:
在tinit≤t≤(t1_α-Δtα)内,不断的以飞行器当前的实际飞行状态作为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预测从当前时刻开始、以初始值αinit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达到法向过载Nn大于等于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的时刻t′1_α,以t′1_α作为更新后的t1_α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进行调整,具体为: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044
增大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045
减小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
优选的,所述增大或减小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具体为:
对所述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增加或减少一个预设的调整量Δk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分时间段对设计攻角α的取值进行设定。对于每一时间段,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找到使得飞行器的法向过载值始终处于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 it附近维持动态平衡的设计攻角值,实现该时间段内的法向过载动态平衡,并在法向过载约束范围内最大的降低速度,从而获取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的最早调整时刻,在此时刻加入速度倾侧角,达到增强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能力。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唯一固定的攻角调整下降斜率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使得各时间段内的法向过载在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 it附近的波动区域内小幅度波动,使得在此期间的速度降低在满足法向过载约束的条件下最大,从而能获取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的最早调整时刻,达到增强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能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流程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仿真时飞行器再入飞行的高度和速度演化图;
图4为图3所示过载动平衡时间段内飞行器对应的设计攻角、速度倾侧角和法向过载演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能够提高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能力。
采用调整速度倾侧角σ的方式对飞行器进行横向调整时,对于相同的速度倾侧角σ,其加入时刻越早,则飞行器的横向调整的能力越强(因为飞行器再入过程中,其飞行速度一直在减小)。需要注意的是,加入速度倾侧角σ,改变飞行器升力方向后,飞行器竖直方向的升力分量减少,将使得飞行器更快的下落,导致其法向过载增加。由于亚轨道飞行器具有法向过载较大的特性,过早进行横向调整将极有可能导致法向过载超出约束值。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就是在实现亚轨道飞行器法向过载动平衡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最早横向调整时刻,使得在该最早横向调整时刻,加入飞行器速度倾侧角σ,进行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能够提高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能力,且不会导致亚轨道飞行器的法向过载超出约束值。
飞行器的再入飞行过程中,其法向过载一般可以表达为:
N n = F n G = L cos α + D sin α G = ρ V 2 ( C l cos α + C d sin α ) 2 G - - - ( 1 )
其中,Nn为飞行器法向过载值;Fn为飞行器所受的气动力F在飞行器机体上的法向分量;L为气动升力;D为气动阻力;V为飞行器飞行速度;ρ为大气密度;α为攻角值;G为飞行器所受重力,等于飞行器质量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由式(1)可见,飞行器法向过载值Nn与速度V的平方呈正相关,速度V减小将有效减小法向过载值Nn。因此为得到最早进行横向调整的时刻,需要设计攻角使得飞行器在法向过载约束范围内的最快的速度衰减,从物理规律可知,当飞行器所受到的气动阻力越高,其减速效果越好。显而易见的是,飞行器所受的气动力F在飞行器机体上的法向分量Fn与气动阻力D呈正相关,即法向过载值Nn与气动阻力D呈正相关。因此,如果亚轨道飞行器再入中维持以法向过载约束限制值进行再入飞行的话,其对应的速度衰减最快,且再入过程的法向过载满足约束条件。所以,为获取最早进行横向调整的时刻,其攻角设计需实现亚轨道飞行器的法向过载在其法向过载约束限制值附近维持动态平衡。
在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其气动力可近似表达为:
F = L 2 + D 2 L = 1 2 ρ v 2 S * cl D = 1 2 ρ v 2 S * cd - - - ( 2 )
其中,F为飞行器所受的气动力;L为气动升力;D为气动阻力;S为飞行器参考面积;V为飞行器飞行速度;ρ为大气密度;cl、cd为气动参数,分别为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均与攻角大小正相关。
根据公式(2)可知,由于气动参数cl、cd与攻角正相关,攻角的减小会引起气动力F的减小;飞行器飞行速度V的减小也会引起气动力F减小。而飞行器再入过程中,随着高度的迅速下降,大气密度ρ呈指数型增加,使得气动力迅速增加。
现有攻角设计方法中,将攻角设计为速度的一次函数。当攻角下降斜率较小时,由于气动参数cl和cd与攻角呈正相关,较大的气动参数使得飞行器再入前期受到较大的气动力F,飞行速度V迅速降低,其法向过载呈现“单峰”特点;当攻角下降斜率较大时,气动参数cl和cd迅速减小,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增大的大气密度ρ对气动力F的影响,但是,由于再入前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速度衰减,飞行器进入稠密大气后,其法向过载将再次快速增加,呈现“双峰”特点。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通过调整攻角,使得由攻角减小引起的气动力F减小、飞行速度V衰减引起的气动力F减小、和大气密度ρ增加引起的气动力F增加在飞行器机体法向上达到平衡,使得法向过载在某一设定值附近小幅度波动,使得法向过载由单/双峰变为平峰,实现法向过载动平衡过程。
飞行器再入过程中法向过载的一般可以表达为:
N n = F n G = L cos α + D sin α G = ρ V 2 ( cl × cos α + cd × sin α ) 2 G
= 1 2 G ρ ( h ) V 2 ( cl ( α , h , V ) cos α + cd ( α , h , V ) sin α )
= 1 2 G ρ ( H 0 + ∫ t 0 t H ′ ( V , γ ) dt ) * ( V 0 + ∫ t 0 t V ′ ( γ , D ) dt ) 2 ( cl ( α , h , V ) cos α + cd ( α , h , V ) sin α )
(3)
其中: γ = γ 0 + ∫ t 0 t γ ′ ( L , σ , v , h ) dt
V′=V′(γ,D)
其中,Nn为飞行器法向过载值;Fn为飞行器所受的气动力F在飞行器机体上的法向分量;L为气动升力;D为气动阻力;V为飞行器飞行速度;ρ为大气密度;α为攻角值;G为飞行器所受重力,等于飞行器质量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由式(3)可见,影响某一时刻法向过载值Nn的参数(如高度、速度、升力系数、阻力系数等),不仅与该时刻的攻角取值有关,还与初始时刻至该时刻的攻角的变化过程相关。这说明了无法直接利用解析的方式确定攻角。
当飞行器的飞行高度在120km内,对大气密度ρ在高度上求导:
∂ ρ ∂ h = - 1 H s e - h H s - - - ( 4 )
其中,Hs为一恒定值,为7320。
随着飞行器的飞行速度V降低,飞行高度h降低的速度趋缓。结合式(4)可知,大气密度ρ的增加速度也趋缓。故而,要实现飞行器法向过载动平衡,所需的攻角的下降斜率将越来越小。由此可以看出,进行法向过载动平衡时的攻角调整规律为:初始攻角减小较快,随后逐渐放缓。
参照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选取设计攻角α的初始值αinit,以初始值αinit对应的时刻tinit为起始时刻。
其中,所述初始值αinit可以根据经验预先设置;也可以由飞行器自分离点自由飞行后获取。
一般,αinit的取值可以为35°至45°。当采用较大的设计攻角初始值αinit时,可使飞行器在再入初期得到更多的速度衰减。
举例说明由飞行器自分离点自由飞行后获取初始值αinit的过程。假设,飞行器的分离点倾角为20°,在经过无动力上升和再入滑翔至分离点高度时,若飞行器姿态仍为分离点状态,则其攻角将达到40°左右,此时可以选择初始值αinit为40°。
步骤S102:建立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所述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为所述起始时刻对应的飞行器状态。
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主要包括:飞行器再入飞行轨迹动力学及运动学方程;飞行器本体参数,如飞行器质量,参考面积,升、阻力系数与攻角和飞行速度的对应关系表等。
考虑到地球为椭球体,采用指数大气率及标准大气下的声速值,在地球旋转坐标系下建立飞行器再入飞行轨迹动力学及运动学方程:
dr dt = v sin γ - - - ( 5 )
dλ dt = v cos γ cos ξ r cos ψ - - - ( 6 )
dψ dt = v cos γ sin ξ r - - - ( 7 )
dv dt = - 1 m D - g r sin γ + ω 2 r cos ψ ( sin γ cos ψ - - - ( 8 )
- cos γ sin ξ sin ψ )
v dγ dt = 1 m L cos σ - g r cos γ + v 2 r cos γ + 2 ω v cos ξ cos ψ - - - ( 9 )
+ ω 2 r cos ψ ( cos γ cos ψ + sin γ sin ξ sin ψ )
v dξ dt = - 1 m · L sin σ cos γ - v 2 r cos γ cos ξ tan ψ
+ 2 ωv ( tan γ sin ξ cos ψ - sin ψ ) - - - ( 10 )
- ω 2 r cos γ cos ψ sin ψ cos ξ - g ψ sin ξ cos ξ cos γ
其中:γ、ξ分别为航迹倾角和航迹偏角;Ψ、λ分别为地理纬度和地理经度;σ为飞行器速度倾侧角;L为气动升力;D为气动阻力;m为飞行器质量;v为飞行器飞行速度;r为飞行器与地心的距离;gr为重力加速度分量;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同态预测模型建立方法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详述。
步骤S103:设定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和法向过载波动限制值ΔNn,则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为[Nn_want±ΔNn]。
其中,所述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等于亚轨道飞行器的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 it与法向过载波动限制值ΔNn的差值,即为;
Nn_want=Nn_lim it-ΔNn                              (11)
具体的,所述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it由亚轨道飞行器的工程设计要求具体设定;所述法向过载波动限制值ΔNn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定。
例如,可以设定法向过载波动限制值ΔNn为该期望中值Nn_want的2%至5%。
步骤S104: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从起始时刻tinit开始、以初始值αinit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达到法向过载Nn大于等于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的时刻t1_α
步骤S105:设定i=1;α0=αinit;飞行器速度倾侧角σ=0;
步骤S106:当飞行器再入飞行至ti_α时刻时,获取飞行器再入飞行至ti_α时刻的实际攻角值αi-1;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飞行器ti_α时刻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i-1-k′_α_i(t-ti_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01
其中,k′_α_i<k_α_i-1,当i=1,k′_α_1=kinit,kinit为攻角下降斜率初始值,kinit≥0。
步骤S107:比较所述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和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根据比较结果对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进行调整,直到所述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处于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内,并确定此时对应的设计攻角下降斜率k_α_i
其中,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进行调整,具体为: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04
说明法向过载Nn过大,增大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若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05
需要减小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
具体的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的调整方式可以为:对所述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增加或减少一个预设的调整量Δk。所述调整量Δk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定,例如设定调整量Δk为攻角下降斜率初始值kinit的1%至3%。
步骤S108: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ti_α时刻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i-1-k_α_i(t-ti_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06
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ti+1_α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i大于等于2时,对ti+1_α的更新,具体为:
在[ti_α,ti+1_α]时间段内,不断的以飞行器当前的实际飞行状态作为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预测从当前时刻开始、以αi-1-k_α_i(t-ti_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07
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t′i+1_α,以t′i+1_α作为更新后的ti+1_α
步骤S109: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ti_α时刻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i-1为设计攻角进行再入飞行时,以k_α_i为恒定下降斜率调整至目标攻角αend,获得调整至目标攻角αend所对应的时刻的预测值ttag,同时获取从ti_α时刻至ttag时刻之间的飞行器法向过载最大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11
步骤S110:判断所述从ti_α时刻至ttag时刻之间的飞行器法向过载最大值是否不大于所述亚轨道飞行器再入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 it,如果是,进入步骤S111;否则,i加1,返回步骤S106。
步骤S111:以ti_α时刻作为最早横向调整时刻tearlist,加入飞行器速度倾侧角σ,进行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中,结合步骤S106至步骤S108可知,在[ti_α,ti+1_α]时间段内,在飞行器再入飞行至ti_α时刻时,法向过载Nn是处于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内的;而且时刻ti+1_α是指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13
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同时,在[ti_α,ti+1_α]时间段内,通过对其设计攻角的设定,可以使得其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14
处于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内。因此,可知,在整个[ti_α,ti+1_α]时间段,飞行器的法向过载值始终是处于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内的。
结合步骤S109至步骤S111可知,在最早横向调整时刻tearlist之前,每次预测亚轨道飞行器的法向过载最大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15
都会超出亚轨道飞行器的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 it,说明在最早横向调整时刻tearlist之前加入速度倾侧角σ都将使法向过载超出约束值。而且,在最早横向调整时刻tearlist前的[ti_α,ti+1_α]时间段内,亚轨道飞行器一直在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it附近维持动态平衡,因此在该时间段内,使得亚轨道飞行器在法向过载约束的限制范围内最大的降低速度。因此以tearlist作为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的最早横向调整时刻,在此时刻加入速度倾侧角σ(即为令速度倾侧角σ不为0)进行横向调整,可增强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方法,分时间段对设计攻角α的取值进行设定。对于每一时间段,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找到使得飞行器的法向过载值始终处于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 it附近维持动态平衡的设计攻角值,实现该时间段内的法向过载动态平衡,并在法向过载约束范围内最大的降低速度,从而获取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的最早调整时刻,在此时刻加入速度倾侧角,达到增强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能力。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唯一固定的攻角调整下降斜率相比,能够使得各时间段内的法向过载在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 it附近的波动区域内小幅度波动,使得在此期间的速度降低在满足法向过载约束的条件下最大,从而能获取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的最早调整时刻,达到增强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能力的目的。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方法中,当且仅当i=1时,还可以包括:设定调整时间提前量为Δtα,在[tinit,(t1_α-Δtα)]时间段内,飞行器再入飞行的设计攻角α等于初始值αinit
当飞行器再入飞行至t1_α-Δtα时刻时,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飞行器t1_α-Δtα时刻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0-k′_α_1(t-t1_α+Δt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21
比较所述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22
和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根据比较结果对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进行调整,直到所述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23
处于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内,并确定此时对应的设计攻角下降斜率k_α_1
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t1_α-Δtα时刻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init-k_α_1(t-t1_α+Δt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24
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t2_α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i=1时,对t1_α的更新,具体为:
在tinit≤t≤(t1_α-Δtα)内,不断的以飞行器当前的实际飞行状态作为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预测从当前时刻开始、以初始值αinit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达到法向过载Nn大于等于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的时刻t′1_α,以t′1_α作为更新后的t1_α
参照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选取设计攻角α的初始值αinit,以初始值αinit所对应的时刻tinit为起始时刻。
步骤S202:建立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其中,所述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为所述起始时刻对应的飞行器状态。
步骤S203:设定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和法向过载波动限制值ΔNn,则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为[Nn_want±ΔNn]。
其中,所述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等于亚轨道飞行器的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it与法向过载波动限制值ΔNn的差值。
步骤S204: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从起始时刻tinit开始、以初始值αinit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达到法向过载Nn大于等于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的时刻t1_α
步骤S205:设定调整时间提前量为Δtα,在tinit≤t≤(t1_α-Δtα)内,飞行器再入飞行的设计攻角α等于初始值αinit
即为,在[tinit,(t1_α-Δtα)]时间段内,设计攻角α等于初始值αinit
由于具体实现中,对于攻角的控制过程具有一定的延迟,因此需要在时间上保留一定的调整余地,故设定调整时间提前量为Δtα
优选地,飞行器的再入飞行过程中,由于受到风力的作用、大气不均与的影响,可能使得飞行器实际从初始时刻tinit起、达到法向过载Nn大于等于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的时刻与步骤S204中得到的预测值t1_α是存在误差的。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对所述预测值t1_α的更新过程。具体的,
在tinit≤t≤(t1_α-Δtα)内,可以不断的以飞行器当前的实际飞行状态作为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预测从当前时刻开始、以初始值αinit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达到法向过载Nn大于等于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的时刻t′1_α;用t′1_α更新步骤S205所述tinit≤t≤(t1_α-Δtα)中的t1_α
步骤S206:当飞行器再入飞行至t1_α-Δtα时刻时,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飞行器当前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init-kinit(t-t1_α+Δt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41
其中,kinit为攻角下降斜率k的初始值,kinit≥0。
具体的,攻角下降斜率k的初始值为kinit可以根据经验具体设定。
步骤S207:比较所述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42
和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根据比较结果对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进行调整。
具体的,所述对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进行调整可以为: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43
说明法向过载Nn过大,需要增大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若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44
需要减小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
具体的,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的调整方式可以为:增加或减少一个预设的调整量Δk。所述调整量Δk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定,例如设定调整量Δk为攻角下降斜率初始值kinit的1%至3%。
步骤S208:用调整后的下降斜率k替换步骤S206中所述αinit-kinit(t-t1_α+Δtα)中的kinit,重复步骤S206至步骤S208,直到所述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45
处于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内,并确定此时对应的设计攻角下降斜率k_α_1
步骤S209: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t1_α-Δtα时刻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init-k_α_1(t-t1_α+Δt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46
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t2_α
即为,在[t1_α-Δtα,t2_α]时间段内,设计攻角α为αinit-k_α_1(t-t1_α+Δtα)。
优选地,还可以包括对所述预测值t2_α的更新过程。具体为:
在[t1_α-Δtα,t2_α]内,可以不断的以飞行器当前的实际飞行状态作为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预测从当前时刻开始、以αinit-k_α_1(t-t1_α+Δt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51
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t′2_α;用t′2_α更新步骤S209所述[t1_α-Δtα,t2_α]中的t2_α
步骤S210:获取飞行器再入飞行至t2_α时刻的实际攻角值α1,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飞行器t2_α时刻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1-k′_α_2(t-t2_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第二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52
其中,k′_α_2小于k_α_1。采用与步骤S207至S208中相同的方法,对k′_α_2进行调整,确定所述第二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53
处于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内时对应的下降斜率k_α_2,采用与步骤S209相同的方法,获得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二首个法向过载峰值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t3_α
即为,在[t2_α,t3_α]时间段内,设计攻角α为α1-k_α_2(t-t2_α)。
优选地,还可以包括对所述预测值t3_α的更新过程。具体为:
在[t2_α,t3_α]内,可以不断的以飞行器当前的实际飞行状态作为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预测从当前时刻开始、以α1-k′_α_2(t-t2_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二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55
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t′3_α;用t′3_α更新步骤S210所述[t2_α,t3_α]中的t3_α
步骤S211:以此类推,重复步骤S210,获取飞行器再入飞行至tN_α时刻的实际攻角值αN-1,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飞行器tN_α时刻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N-1-k′_α_N(t-tN_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第N首个法向过载峰值其中,k′_α_N小于k_α_N-1;获取所述第N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57
处于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内时对应的下降斜率k_α_N,以及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N首个法向过载峰值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tN+1_α
即为,在[tN_α,tN+1_α]时间段内,设计攻角α为αN-1-k_α_N(t-tN_α)。
优选地,还可以包括对所述预测值tN+1_α的更新过程。具体为:
在[tN_α,tN+1_α]内,可以不断的以飞行器当前的实际飞行状态作为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预测从当前时刻开始、以αN-1-k′_α_N(t-tN_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N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61
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t′N+1_α;用t′N+1_α更新步骤S211所述[tN_α,tN+1_α]中的tN+1_α
步骤S212: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tN_α时刻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N-1为设计攻角进行再入飞行时,以k_α_N为恒定下降斜率调整至目标攻角αend,获得调整至目标攻角αend所对应的时刻的预测值ttag,同时获取从tN_α时刻至ttag时刻之间的飞行器法向过载最大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62
步骤S213:判断所述从tN_α时刻至ttag时刻之间的飞行器法向过载最大值
Figure GSB00000951562900163
是否不大于所述亚轨道飞行器再入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 it,如果是,进入步骤S214;否则,返回步骤S211。
步骤S214:以tN_α时刻作为最早横向调整时刻tearlist,加入飞行器速度倾侧角σ,进行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方法,分时间段对设计攻角α的取值进行设定。对于每一时间段,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找到使得飞行器的法向过载值始终处于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 st附近维持动态平衡的设计攻角值,实现该时间段内的法向过载动态平衡,并在法向过载约束范围内最大的降低速度,从而获取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的最早调整时刻,在此时刻加入速度倾侧角,达到增强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能力。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唯一固定的攻角调整下降斜率相比,能够使得各时间段内的法向过载在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 it附近的波动区域内小幅度波动,使得在此期间的速度降低在满足法向过载约束的条件下最大,从而能获取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的最早调整时刻,达到增强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能力的目的。
下面结合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对亚轨道飞行器进行仿真实验得到的结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实现的目的。
仿真实验中,设定:
飞行器的再入初始高度(即为峰点高度)H=148km,飞行器在所述再入初始高度时对应的速度V=2133.5m/s,飞行器再入法向过载约束值为Nn_lim it=5。
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速度峰值为2415m/s,该速度峰值对应的飞行高度为47.691km。
从飞行器达到所述速度峰值开始,以法向过载动态平衡为目的,对攻角进行设计。设定所述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4.995,法向过载波动限制值ΔNn=0.005,设计攻角α的初始值αinit=40°,速度倾侧角初始为零,在飞行当到达最早横向调整时刻后加入。
如图3所示,为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仿真时,飞行器再入飞行的高度和速度演化图。其中,图3所示点1(峰值高度点)对应时刻表示飞行器在峰点高度的时刻,也是再入初始时刻;点2(峰值速度点)对应时刻为飞行器再入达到速度峰值的时刻;点3(动平衡结束点)对应时刻为动平衡结束时刻。
点2和点3之间的时间段即法向过载动态平衡段[tinit,tend]。所述图3所示过载动平衡时间段内飞行器对应的设计攻角、速度倾侧角和法向过载的演化如图4所示。
可见,在维持设计攻角初始值αinit一段时间后,法向过载Nn急剧增加(图4示虚线1前)。在留有一定调整提前量Δtα时,设计攻角开始调整,法向过载在预定区域[4.99±0.005]内达到动平衡(图4示虚线1至虚线2之间)。当到达最早横向调整时刻后,飞行速度得到足够衰减,此时加入速度倾侧角(即为速度倾侧角不为零),并继续调整设计攻角,使法向过载Nn在预定区域[4.99±0.005]内达到动态平衡(图4示虚线2至虚线3之间)。对于本仿真算例,为了获得最早横向调整时刻,将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设定为飞行器再入法向过载约束值为Nn_lim it与向过载波动限制值ΔNn=0.005的差值Nn_want=Nn_lim it-ΔNn。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可以较理想实现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的法向过载在约束值Nn_lim it附近达到动态平衡,从而获得最早横向调整时刻,在最早横向调整时刻加入速度倾侧角,达到增强横向调整能力的目的。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所述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为起始时刻tinit对应的飞行器状态;
利用所述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从起始时刻tinit开始、以预置的初始值αinit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达到法向过载Nn大于等于预置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的时刻t1_α;其中,所述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等于亚轨道飞行器的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it与预置的法向过载波动限制值ΔNn的差值;所述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为飞行器机载人员和设备承受的法向过载约束值;所述法向过载波动限制值ΔNn为所述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的2%至5%;
从i=1,α0=αinit起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当飞行器再入飞行至ti_α时刻时,获取飞行器再入飞行至ti_α时刻的实际攻角值αi-1,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飞行器ti_α时刻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i-1-k′_α_i(t-ti_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FSB00000951562800011
其中,k′_α_i<k_α_i-1,当i=1,k′_α_1=kinit,kinit为攻角下降斜率初始值,kinit≥0;
步骤2:比较所述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FSB00000951562800012
和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根据比较结果对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进行调整,直到所述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FSB00000951562800013
处于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内,并确定此时对应的设计攻角下降斜率k_α_i
步骤3: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ti_α时刻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i-1-k_α_i(t-ti_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FSB00000951562800014
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ti+1_α
步骤4: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ti_α时刻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i-1为设计攻角进行再入飞行时,以k_α_i为恒定下降斜率调整至目标攻角αend,获得调整至目标攻角αend所对应的时刻的预测值ttag,同时获取从ti_α时刻至ttag时刻之间的飞行器法向过载最大值
Figure FSB00000951562800021
步骤5:判断所述从ti_α时刻至ttag时刻之间的飞行器法向过载最大值是否不大于所述亚轨道飞行器再入法向过载约束值Nn_limit,如果是,进入步骤6;否则,i加1,返回步骤1;
步骤6:以ti_α时刻作为最早横向调整时刻tearlist,加入飞行器速度倾侧角σ,进行亚轨道飞行器的横向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i大于等于2时,对ti+1_α的更新,具体为:
在[ti_α,ti+1_α]时间段内,不断的以飞行器当前的实际飞行状态作为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预测从当前时刻开始、以αi-1-k_α_i(t-ti_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i首个法向过载峰值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t′i+1_α,以t′i+1_α作为更新后的ti+1_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且仅当i=1时,设定调整时间提前量为Δtα,在[tinit,(t1_α-Δtα)]时间段内,飞行器再入飞行的设计攻角α等于初始值αinit
当飞行器再入飞行至t1_α-Δtα时刻时,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飞行器t1_α-Δtα时刻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0-k′_α_1(t-t1_α+Δt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FSB00000951562800024
比较所述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FSB00000951562800025
和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根据比较结果对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进行调整,直到所述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FSB00000951562800026
处于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内,并确定此时对应的设计攻角下降斜率k_α_1
利用飞行器同态预测模型,预测以t1_α-Δtα时刻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为所述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以αinit-k_α_1(t-t1_α+Δtα)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时,飞行器的法向过载Nn经过所述第一首个法向过载峰值
Figure FSB00000951562800031
后、脱离所述期望的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波动区域[Nn_want±ΔNn]的时刻t2_α
设定[t1_α-Δtα,t2_α]时间段内,设计攻角α为αinit-k_α_1(t-t1_α+Δt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i=1时,对t1_α的更新,具体为:
在tinit≤t≤(t1_α-Δtα)内,不断的以飞行器当前的实际飞行状态作为同态预测模型的初始状态,预测从当前时刻开始、以初始值αinit为设计攻角α进行再入飞行,达到法向过载Nn大于等于法向过载动平衡的期望中值Nn_want的时刻t′1_α,以t′1_α作为更新后的t1_α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进行调整,具体为:
Figure FSB00000951562800032
增大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
Figure FSB00000951562800033
减小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大或减小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具体为:
对所述设计攻角的下降斜率k′_α_i增加或减少一个预设的调整量Δk
CN 201010522827 2010-10-28 2010-10-28 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 Active CN1021397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22827 CN102139767B (zh) 2010-10-28 2010-10-28 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22827 CN102139767B (zh) 2010-10-28 2010-10-28 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9767A CN102139767A (zh) 2011-08-03
CN102139767B true CN102139767B (zh) 2013-04-10

Family

ID=44407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22827 Active CN102139767B (zh) 2010-10-28 2010-10-28 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397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2686B (zh) * 2012-09-28 2014-08-06 北京理工大学 再入飞行器的最优积分滑模姿态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CN104156595B (zh) * 2014-08-11 2015-06-24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飞行器的飞行轨迹指令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4925271B (zh) * 2015-05-19 2016-01-20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升力式飞行器的再入标准轨迹指令的确定方法
CN109941460B (zh) * 2019-04-09 2020-08-07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航天器亚轨道返回再入过载降低设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60204A (en) * 1964-06-08 1966-07-12 Jr John W Wilkey Velocity package
US3534686A (en) * 1968-10-04 1970-10-20 Nasa Payload/burned-out motor case separation system
US6076771A (en) * 1998-02-25 2000-06-20 Kistler Aerospac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e-entry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26295A1 (en) * 2005-03-25 2006-10-12 Gulick Douglas S Lifting body tuned for passive re-entr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60204A (en) * 1964-06-08 1966-07-12 Jr John W Wilkey Velocity package
US3534686A (en) * 1968-10-04 1970-10-20 Nasa Payload/burned-out motor case separation system
US6076771A (en) * 1998-02-25 2000-06-20 Kistler Aerospac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e-entry vehicle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无人直升机横航向控制;易超等;《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81231;第374-377页 *
易超等.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无人直升机横航向控制.《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8,第374-377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9767A (zh) 201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9768B (zh) 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的攻角制导方法
CN102139766B (zh) 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的设计攻角获取方法
US10520389B2 (en) Aerodynamic modeling using flight data
CN104035335B (zh) 基于高精度纵、横程解析预测方法的平稳滑翔再入制导方法
US9639085B1 (en) Phugoid peaks trajectory for hypersonic glide vehicles
CN104648695B (zh) 一种基于倾侧角可用性的再入走廊最优规划方法
CN102139767B (zh) 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的横向调整方法
CN102591212B (zh) 一种时变测量延迟输出信号飞行器纵向运动状态观测方法
CN109062241B (zh) 基于线性伪谱模型预测控制的自主全射向再入制导方法
CN104536457B (zh) 基于小型无人机导航的滑模控制方法
JP5822676B2 (ja) 多段式ロケット誘導装置、多段式ロケット誘導プログラム、多段式ロケット誘導方法および多段式ロケット誘導システム
CN104176268B (zh) 一种滑翔飞行弹道阻尼控制方法
CN104656450A (zh) 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平稳滑翔再入弹道设计方法
CN105652880B (zh) 用于飞行器大空域飞行的非线性抗饱和高度指令生成方法
CN111930145B (zh) 一种基于序列凸规划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轨迹优化方法
CN104978489A (zh) 一种适用于滑翔飞行器的最小铰链力矩下压弹道计算方法
Patel et al. Control law design for improving uav performance using wind turbulence
Heaslet et al. Two-dimensional unsteady lift problems in supersonic flight
CN103921957B (zh) 一种探月飞船跳跃式再入的跃起点能量管理方法
Andersson et al. Cooperating uavs using thermal lift to extend endurance
CN104567917B (zh) 基于动力学特性的变步长再入飞行器位置速度预测方法
Badesha et al. Dynamic simulation of high altitude tethered balloon system subject to thunderstorm windfield
CN104597756B (zh) 一种跳跃式再入二次再入段航程预估方法
CN111651860B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段的预测校正鲁棒制导方法
CN104657595B (zh) 一种单颗粒曳力模型系数标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9

Address after: 511458 Room 501, building 1, 1119 Haibin Road,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No. 15, Nor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Beijing 100190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