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8547B - 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8547B
CN102138547B CN2011101118295A CN201110111829A CN102138547B CN 102138547 B CN102138547 B CN 102138547B CN 2011101118295 A CN2011101118295 A CN 2011101118295A CN 201110111829 A CN201110111829 A CN 201110111829A CN 102138547 B CN102138547 B CN 1021385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opy
alive
row
silkworm
silkwo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18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8547A (zh
Inventor
王德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118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85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8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8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8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85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涉及蚕具和直接在桑园多棚拼列,随气候升降伸缩柱(6),随蚕滚动四天一移活桑养蚕棚(11),排夹簇(19)上的突起(16)、卡槽(17)和格层(18),始终使蚕一头一格稀密有度、排列有序,分层分格为蚕拢叶,三天一轮番搭桥给桑的全新方法,解决了蚕跨越行间空档难题,为蚕提供通风透气、降温除湿,活桑饱食和消毒防病四要素保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每公斤茧劳动时间5小时降低为0.2小时,赶超日本的1.6小时,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双双得到大幅提升,单季一人养蚕30张种,达到二高一优、一低一省,切实为蚕桑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省力化和现代化出力。

Description

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
所属领域
本发明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属于养蚕业的蚕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在桑园实地移动安置活桑养蚕棚,在桑枝活体上应用排夹簇轮番夹枝拢桑、逐层搭桥,进行每季养蚕的方法。
背景技术
建国60余年来,蚕业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养蚕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提高了经营效益,为蚕桑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领域和空间,增强了蚕桑产业的竞争能力,我国科学家率先在世界上完成了家蚕基因框架图的绘制工作,明确了影响家蚕各种经济性状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首次实现家蚕太空转基因育种工程,通过桑树栽培与遗传育种研究,培育出了一批高产、优质的桑树品种,特别是高产高密度草本化杂交桑品种的生产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位面积桑园的生产效率,成为提升蚕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主要动力,蚕业生产主要技术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蚕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和提高竞争能力,近年来,在兼顾蚕茧产量、质量的同时,更重视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蚕业应用技术以优质、高产、高效、低耗为中心,建立简易化、省力化的栽桑、养蚕体系,其中推广条桑育技术,追赶日本条桑机械化收获的每千克蚕茧劳动时间1.6小时,日本早年专利(已过保护期)纸板方格簇技术,本人于2005年发明的桑园活桑养蚕棚,专利号:ZL200520009711.1、授权公告号:CN2862691Y专利技术,推动了大批蚕业技术生产应用,提高了蚕业的总体经济效益。
但是,与农业生产相比,蚕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省力化程度还不高,桑园活桑养蚕棚技术在最大限度降低投入成本、限定蚕活动范围、满足蚕的食桑量、温湿度环境条件、通风透气、防病治害以及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存在缺点和不足,特别活桑养蚕棚投入大,桑园现场才搭建及回山不便,固定不能移动对桑树造成负面影响,排夹簇应用倒枝给桑,在桑树行与行相接时出现的三角型空档无能为力,造成一些蚕落地,不能顺利随枝前移。因此,要立足于发展现代化蚕业,加紧研究和开发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蚕业生产器具及创新科技含量高的、实用性强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的目的是在上述饲养桑蚕器具基础上,综合吸取其优点和长处,总结蚕具制造、养蚕制茧生产实践的经验教训,提供一种适合现有蚕桑技术,与高产高密度草本化杂交桑系列品种栽培模式配套,全年各蚕期将新的活桑养蚕棚成品直接移动安置在桑园内,并适时拉高、压低棚盖,满足不同需要,以新的排夹簇直接轮番夹压在活体桑枝上给桑,高效限定蚕的食桑量及活动范围,逐层搭桥更好地促使蚕从一行桑树向另一行桑树转移,最后自动上簇结茧。
为此,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方法。
由于本发明进一步改进蚕具,改良以往技术,提供一种在高密度桑园顺行拼装,随蚕逐行推移,适时拉高、压低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夹倒收拢桑枝,由有三角型立体结构突起、卡槽、格层的方格簇更有效逐层连通桑行空档,为蚕前进搭桥的方法。
本发明的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固定搭建安置在桑园内的活桑养蚕棚和夹压桑枝成45°斜面,投大蚕饲养,限定蚕食桑量、活动范围,让蚕自动上簇的排夹簇;活桑养蚕棚的滑轮连接伸缩柱,伸缩柱外管上有旋纽,伸缩柱上端连接壳体四周下的支撑座,壳体内装隔热保温层,下侧四周的挂扣,分别连接薄膜和遮阳网,壳体两端有拼接块,连接其他活桑养蚕棚,活桑养蚕棚内排夹簇的上夹条、下夹条上有绳扣桩,上夹条、下夹条之间有方格簇,该方格簇每格横片中间位置有伸出二侧的突起,左右相邻二突起构成卡槽,上下相邻突起构成格层,多件排夹簇配套相夹成行。
旋接、卸掉支撑座上的伸缩柱,安装、收折活桑养蚕棚。
松开、拧紧旋纽,拉高、压低伸缩柱,调整活桑养蚕棚高、矮。
壳体二端的拼接块和另外活桑养蚕棚的拼接块高低重叠相配,多顶活桑养蚕棚拼连排列。
拉动滑轮,一一移动活桑养蚕棚,重组拼连成行。
方格簇每格的突起,从下至上逐层缩短呈三角型状。
方格簇突起构成的卡槽,底宽大于横向片宽的1/3。
方格簇突起构成的格层,是一层层均分的立体结构。
一行多件首尾相接的排夹簇,和另一行排夹簇一一相夹,由绳扣桩连接、固定。
为了制造与高产高密度草本化杂交桑栽培模式配套,固定搭建安置在桑园内的活桑养蚕棚和夹压桑枝成45°斜面,投大蚕饲养,限定蚕食桑量、活动范围,让蚕自动上簇的排夹簇;全年各蚕期直接进场成品拼装、移动安置、适时调高、压低在桑园实地的活桑养蚕棚,直接夹压当季蚕用桑枝段,斜枝拢叶投蚕,分层逐格搭桥给桑的排夹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几个步骤:首先,开模注塑制造内有隔热保温层,四周下有分别悬挂薄膜、遮阳网的挂扣,两端有拼接块,四周下有支撑座的壳体,壳体的支撑座和伸缩柱上端螺钉旋接,方便组合安装、折卸,伸缩柱套管结构上安装的调节旋纽,适时调控棚高,伸缩柱下端安设滑轮,适时移动活桑养蚕棚,壳体二端的拼接块制成上配下双层重叠扣合结构,多顶活桑养蚕棚匹配逐一衔接拼列成行,方便逐一前移重组,然后,活桑养蚕棚内排夹簇的上夹条、下夹条开模用塑料制成方管条型,并用铆钉固定绳扣桩,上夹条、下夹条之间安装方格簇,方格簇制造在板材上将横向片料每格中部两侧裁成长短不一的梳齿状,制成方格簇则得伸出二侧的突起,呈立体逐格递减的三角型状,左右相邻二突起构成一个个卡槽,上下相邻突起构成格层,卡槽卡装桑枝,格层均等立体布局,突起成为架在桑树间三角型空档和桑枝上的蚕的桥梁,一行多件排夹簇和另一行排夹簇一一相夹,由绳扣桩连接、固定。
随时入园摆棚夹桑就养,摘茧即收待用。
由于在上述活桑养蚕棚设置了隔热保温壳体、伸缩柱和滑轮,实现了直接进场,多顶拼列成行,随蚕滚动前移,四天一移棚,随气候升降棚高,挂薄膜、遮阳网,为蚕提供了通风透气、降温除湿、活桑饱食、消毒防病四大要素保障,节省一应用地、蚕房、蚕棚和蚕具;排夹簇设置了突起、卡槽、格层,解决了蚕由一行食尽叶桑枝转移到前另一行带叶桑枝时,跨越行间空档的难题,从三龄蚕期至自动上簇结成茧,蚕头始终一头一格稀密有度、排列有序,分层分格为每头蚕接桑拢叶搭桥,三天一夹枝给桑,始终活桑饱食,叶柄得以留在树上,蚕沙均匀施肥,提高桑园生产力,更新养蚕方法、改变操作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每公斤蚕茧劳动时间5小时降低为0.2小时,低于日本机械化条桑育的每公斤蚕茧劳动时间1.6小时,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双双得到大幅提升,达到二高一优、一低一省,切实为蚕桑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省力化和现代化出力。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活桑养蚕棚、排夹簇的形状和结构图。
实施方案
附图为本发明活桑养蚕棚、排夹簇的形状和结构图,图中排夹簇的上夹条、下夹条和方格簇横片上各格中部的突起处于下折状态:用间隔15cm并排共10根耙钉的钉耙。挖沟行距15cm、株距3cm撒种2粒,用耙背埋土捣实,长成有效条2-3根,每亩直播撒桑籽种0.3kg的沙2x伦教109、丰驰或其他高产高密度草本化杂交桑(当年亩产茧量162.7kg,第二年起280kg以上),固定安置、搭建在桑园内的活桑养蚕棚和夹压桑枝成45°斜面,投大蚕活桑饲育,限定蚕食桑量、活动范围,让蚕自动上簇的排夹簇;移动拼列安置在桑园内的活桑养蚕棚11的滑轮8连接伸缩柱6,伸缩柱6的外管上设有旋纽7,伸缩柱6上端连接壳体1下四周位置的支撑座5,壳体1内装隔热保温层2,四周下侧有挂扣3,按不同气候分别悬挂薄膜9、遮阳网10,壳体1二端的拼接块4重叠拼装多顶活桑养蚕棚11,防缝缭漏雨、漏光和过风;在活桑养蚕棚11内按量配套使用排夹簇19,排夹簇19的上夹条12、下夹条14上的绳扣桩13,连接排夹簇19和桑枝,并插地拉斜固定桑枝,上夹条12、下夹条14之间安装方格簇15,方格簇15每一格横向片中间位置的二侧都有伸出的突起16,突起16是棱型的、顶端有乳胶头的块片形状,每左右相邻二突起16构成卡槽17,每上下相邻突起16构成格层18,多件排夹簇19配套相夹成行。
旋接、卸掉支撑座5上的伸缩柱6,安装、收折活桑养蚕棚11。
松开、拧紧旋纽7,拉高、压低伸缩柱6长度,调整活桑养蚕棚11高、矮。
壳体1二端的拼接块4和相邻活桑养蚕棚11的拼接块4高低重叠对位相配,多顶活桑养蚕棚11横向拼列成行。
推拉滑轮8,一一移动活桑养蚕棚11,重组拼连成行。
方格簇15的突起16,在方格簇15二侧从下至上逐层缩短呈三角型状。
突起16构成的卡槽17,底宽大于方格簇15横向片宽的1/3。
上下相邻突起16构成的格层18,是一层层每格均分的立体结构。
一行桑枝上由绳扣桩13固定的多件首尾相接的排夹簇19,和另一行桑枝上的排夹簇19,由绳扣桩13收枝拢叶夹定,并插地倾斜桑枝定位。
制造活桑养蚕棚11和排夹簇19成为固定商品,活桑养蚕棚11的壳体1即棚盖,开模注塑成型,也可以开模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型状如顶面流线型底平整,内设加强筋,四周下设支撑座5,规格长10×宽1.6×厚0.06m的扣合结构,内装隔热保温层2如石棉布、泡沫块或现场注水密封,伸缩注6为大管套小管结构,开模注塑或金属圆、方管型制造,旋钮7还可是按键式,滑轮8为小型橡胶轮或万向轮,排夹簇19的上夹条12、下夹条14开模注塑成型方管或折角条,夹枝面有幅度等于桑枝径的凹槽,规格长2×宽0.04×厚0.04m其间的方格簇15开模注塑一次成型,再往格内和突起16喷涂纸浆,并在突起16端部装乳胶头,或用板材下料成横向片每格中间位置向二侧外伸、逐格递减的双面梳齿状,齿端装乳胶头的突起16组装成型得逐格递减三角型,绳扣桩13的绳用橡皮筋,扣为挂钩,桩为插钎侧面带勾型,一行多件首尾相接的排夹簇19和另一行排夹簇19一一相夹,由绳扣桩13连接、固定。壳体1两端的拼接块4与相邻活桑养蚕棚11重叠拼装成行。
排夹簇19每件2×0.70m方格数1200,一棚5件共6000格,按每亩10顶活桑养蚕棚11组合相连成排100m,单行桑用排夹簇19数50件,方格共60000格,每格一蚕,即每季养蚕60000头,3张(盒)蚕种,需轮番夹枝用排夹簇19共(50×4)200件,桑园长100×宽6.6m,三龄蚕上架到自动上簇结茧20天,需移棚四次,夹枝给桑八次或六次,单亩夹枝一次1小时,二至三天夹一次枝,一次养蚕(30×3)90张,需30亩桑,养60张,需20亩桑,一人一次养30张,需10亩桑,同比条桑育更省力,蚕头丢失数更少。
具体实施时,以亩为例,首先搬运10顶活桑养蚕棚11,排夹簇19共200件及相应药物、杂项工具到桑园现场第一行桑边,因3龄蚕仅需最大蚕座6平方,压低安装1顶活桑养蚕棚11,其余暂作蚕台、墙壁,遮膜成临时小蚕房,彻底消毒,投一龄蚕就地采叶开始饲育管理。
然后,利用这段清闲时间,作好大蚕饲育相关准备,如视叶投蚕,用当季亩叶预测公式计算当季叶量,叶茧转换比15∶1预测获茧量,夹桑可分为一次夹满枝,亩养蚕种9张;一次夹其1/3-1/4段桑枝,每年养三-四季,并充分利用再发叶。
蚕到三龄,安装10顶活桑养蚕棚11罩桑一字排开,用100件排夹簇19夹桑固定成三角型活桑蚕座,此龄应少夹桑,桑枝间空档全由突起16逐层分格搭上了桥,并使叶片相接,对地面、枝叶、棚、夹具消毒后,逐格投蚕上架,勤观察,如有落蚕,及时捉回,脱皮休眠期,只夹枝不斜枝给桑,轮流选用石灰粉、消毒宝2000、402、蚕病净、硫磺熏烟等,消毒防病。待叶食尽,用50件排夹簇19稍多夹枝轻轻斜靠蚕座给桑;待叶食尽,再用剩下的50件排夹簇19给桑,当蚕移上后,转向斜枝,取下前面蚕座用排夹簇19,向前轮番夹枝给桑,每次包括人手都要消毒,并适时加喷脱皮激素,蚕到五龄,每次多夹桑,四天一移棚,蚕始终罩在棚内,推进6.6m,蚕熟时加喷登簇剂让蚕自动上簇结茧;晚秋后伐枝,用一根伸缩柱装配可调位电动剪。
整个过程,闷热高温,升高活桑养蚕棚11,挂遮阳网10,棚内外桑枝、地面喷净水;大风、雨天、阴冷气候,压低活桑养蚕棚11,挂薄膜9,蚕座下铺薄膜;因消毒喷药,无蚊蝇、蚂蚁、老鼠、蛤蟆及鸟类侵害,同比正规蚕房环境条件优良。
实验证明,同种同龄蚕体明显粗大健壮,活跃少病,茧大茧重,产量、质量各项指标明显提高,未见消极负面因素,大幅提高了单位面积桑园土地生产力和蚕业劳动生产率。
历年来各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栽桑养蚕,除各种扶持外,现金购茧,出现意外也有保护价,从不打白条,出现大灾如病虫害等,政府也负责,因此,投资本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栽桑养蚕,最重要一环就是不担忧销售难题,勿需广告宣传,勿需经销策划,勿需进入白热化竞争商场,无上当受骗之虞,茧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一次投资年年收益,比加工订单还稳当。
本发明写明了活桑养蚕棚11和排夹簇19的组成、各结构特征、来源、所处位置以及其方法。
本发明不局限上述的有滑轮8、伸缩柱6和壳体1的活桑养蚕棚11,只要是用在桑园内的移动棚,或者用于诸如蔬菜、茶山、饲料等园地的移动棚,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也不局限上述有突起16、卡槽17、格层18的排夹簇19,只要是活体搭桥给桑育蚕,或者是用排夹簇19饲养如其他昆虫、鱼虾类,都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养蚕的装置,所述装置由活桑养蚕棚和排夹簇组成,所述活桑养蚕棚固定搭建在桑园内并和夹压桑枝成45°斜面,投大蚕活桑饲育,限定蚕食桑量和活动范围,排夹簇能够让蚕自动上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桑养蚕棚(11)通过伸缩柱(6)连接并列安装的滑轮(8),所述伸缩柱(6)的外管上设有旋纽(7),所述伸缩柱(6)上端连接位于壳体(1)四周下侧的支撑座(5),所述壳体(1)内装隔热保温层(2),所述壳体(1)四周下侧有挂扣(3),分别悬挂薄膜(9)和遮阳网(10),所述壳体(1)两端的拼接块(4)能与其他活桑养蚕棚(11)对位重叠拼装,所述活桑养蚕棚(11)内的所述排夹簇(19)的上夹条(12)和下夹条(14)上均具有绳扣桩(13),所述上夹条(12)和所述下夹条(14)之间有方格簇(15),所述方格簇(15)的每格具有横向片,所述横向片中间位置的二侧具有突起(16),所述突起(16)具有带有乳胶头的棱型片端有的突起(16),每左右相邻突起(16)之间构成卡槽(17),每上下相邻突起(16)之间构成格层(18),多件所述排夹簇(19)能够配套相夹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养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旋接和卸掉支撑座(5)上的伸缩柱(6),能够安装和收折所述活桑养蚕棚(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养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松开和拧紧旋纽(7),以及拉高和压低伸缩柱(6),能够调整所述活桑养蚕棚(11)的高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养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二端的所述拼接块(4)能够和相邻活桑养蚕棚(11)的拼接块(4)对位高低重叠相接,从而使多个活桑养蚕棚(11)拼接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养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推拉滑轮(8),移动活桑养蚕棚(11),能够使活桑养蚕棚(11)拼接成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养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格簇(15)上的突起(16),在方格簇(15)两侧从下至上逐层缩短呈三角型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养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格簇(15)的左右相邻的两突起(16)构成卡槽(17),所述卡槽(17)的底宽大于所述横向片宽的三分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养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格簇(15)的上下相邻突起(16)构成格层(18),所述格层(18)是一层层逐格均分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养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行多件首尾相接的排夹簇(19)能够和另一行排夹簇(19)一一相夹,由绳扣桩(13)连接和固定。
10.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养蚕的装置的方法,固定搭建在高密度桑园内的活桑养蚕棚,使所述活桑养蚕棚和夹压桑枝成45°斜面,投大蚕饲养,限定蚕食桑量和活动范围,用排夹簇让蚕自动上簇,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装置能够在全年各蚕期直接进场,成品拼装,移动安置,适时调高和压低在桑园实地的所述活桑养蚕棚(11),直接夹压当季蚕用桑枝段,斜枝拢叶投蚕,使用所述排夹簇(19)分层逐格搭桥给桑,所述装置是按照下述工艺方法制造的,所述活桑养蚕棚(11)的壳体(1)即棚盖,开模注塑成型,顶面流线型底平整,内设加强筋,四周下侧设支撑座(5),内装隔热保温层(2)的扣合结构,壳体(1)的支撑座(5)旋接伸缩柱(6),开模注塑大管套小管结构的伸缩柱(6)上安装有控制旋纽(7)和滑轮(8),壳体(1)两端具有拼接块(4),多顶活桑养蚕棚(11)能够通过所述拼接块(4)重叠拼接并能逐一前移重组成行,活桑养蚕棚(11)内的所述排夹簇(19)的上夹条(12)和下夹条(14)开模注塑成一面有凹槽的方管条,上夹条(12)和下夹条(14)之间装有方格簇(15),所述方格簇(15)每格具有横向片,所述横向片中间位置二侧具有片状突起(16),所述片状突起(16)具有带有乳胶头的棱型端部,所述片状突起(16)在方格簇(15)两侧从下至上逐层缩短呈三角型状,上夹条(12)和下夹条(14)上具有绳扣桩(13),所述绳扣桩(13)的绳用橡皮筋,扣为挂勾,桩为钎侧面带勾型,一行多件首尾相接的所述排夹簇(19)能够和另一行排夹簇(19)一一相夹,由绳扣桩(13)连接和固定,取前夹后轮番配对。
CN2011101118295A 2011-04-26 2011-04-26 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85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18295A CN102138547B (zh) 2011-04-26 2011-04-26 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18295A CN102138547B (zh) 2011-04-26 2011-04-26 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8547A CN102138547A (zh) 2011-08-03
CN102138547B true CN102138547B (zh) 2012-06-20

Family

ID=44406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182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8547B (zh) 2011-04-26 2011-04-26 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385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0651B (zh) * 2012-04-24 2014-02-19 柳州市力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免采叶蚕台及蚕的饲养方法
CN104996367A (zh) * 2014-04-23 2015-10-28 罗继卫 箱式斜面养蚕法
CN104686455A (zh) * 2015-03-15 2015-06-10 王德普 桑园养蚕棚
CN104904663A (zh) * 2015-05-19 2015-09-16 广西复鑫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平南分公司 一种宽体金钱水蛭的高密度人工养殖方法
CN104904664A (zh) * 2015-05-19 2015-09-16 广西复鑫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平南分公司 一种菲牛蛭的高密度人工养殖方法
CN106665511B (zh) * 2017-02-20 2018-05-11 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组合式养蚕框的养蚕方法
CN108719212B (zh) * 2018-08-08 2024-02-09 河南迈安达生物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大批量养殖腐食性双翅目成虫的养殖装置及养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14586Y (zh) * 1997-09-30 1999-04-21 张治康 蚕用塑料方格簇
CN2867865Y (zh) * 2006-02-07 2007-02-14 贵州省蚕业研究所 一种家蚕网蔟具
CN101803589B (zh) * 2009-02-16 2012-05-09 谭欣 一种可快速采摘蚕茧的组合方格簇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8547A (zh) 201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8547B (zh) 活桑养蚕棚、排夹簇及方法
CN104160915B (zh) 一种葡萄高密度省力化树形整形栽培方法
CN103907498B (zh) 一种适合高寒区葡萄水平连棚架栽培的方法
CN108094029B (zh) 一种高干y形双主干树形栽培桃的方法
CN103299875B (zh) 一种v形葡萄架及葡萄栽培方法
CN103392553B (zh) 一种葡萄“飞鸟”形树形整形栽培方法
CN104920150B (zh) 密植枣园树形改造方法
CN105557448B (zh) 一种适宜埋土防寒区葡萄双平棚架及葡萄栽培的方法
CN105248211B (zh) 砂梨水平棚架单主枝联体“梳形”整形栽培方法
CN104221800B (zh) 设施桃、杏、李专用树形“细柱形”的培育方法
CN105660351B (zh) 一种水培牧草系统构建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3404404A (zh) 葡萄栽培方法
CN109302933A (zh) 猕猴桃早产丰产树形快速培育整形方法
CN106613712A (zh) 葡萄高吊水平整枝方法
CN1319434C (zh) 葡萄双层搭架及其栽培方法
CN103329771A (zh) 一种桃树栽培方法及用于该栽培方法的专用架
CN202588015U (zh) 无土栽培温室系统
CN204466384U (zh) 园林幼苗扦插箱
CN1113595C (zh) 带状棚篱架式葡萄的栽培方法
CN2862691Y (zh) 桑园活桑养蚕棚
CN104686455A (zh) 桑园养蚕棚
CN109673414A (zh) 一种草莓吊蔓立体栽培方法
CN113475307A (zh) 一种拱棚架结构及利用其栽培葡萄的方法
CN107466773A (zh) 通过联栋大棚促成梨无袋高产栽培技术
CN108370824A (zh) 一种夏季花菇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

Termination date: 201504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