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7364A - 一种呼叫方法和呼叫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叫方法和呼叫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7364A
CN102137364A CN2010106043854A CN201010604385A CN102137364A CN 102137364 A CN102137364 A CN 102137364A CN 2010106043854 A CN2010106043854 A CN 2010106043854A CN 201010604385 A CN201010604385 A CN 201010604385A CN 102137364 A CN102137364 A CN 102137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ing
call
called number
request message
ca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043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6043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73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7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73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呼叫方法和呼叫设备,其中,一种呼叫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主叫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确定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呼叫操作码;提取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并根据所述呼叫操作码获取对应的呼叫策略;根据所述呼叫策略对所述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发起呼叫。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多数场景下,主叫终端无法通过一次拨号实现向多个终端号码发起呼叫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呼叫方法和呼叫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叫方法和呼叫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场景:用户A有事情需要联系用户B或者用户C,A决定先联系B,当联系不上B时再联系C,于是A用座机或手机拨打了B的座机,座机无应答或忙,于是,A挂机后重新拨打了B的手机;如果还是联系不上B,那么A挂机后再拨打C的座机或手机来联系C。在这种场景下,A就需要执行多次摘挂机和拨号操作,而在实际中,座机或手机的挂机键的寿命与挂机键的按键次数有关,因此,如果能有一种呼叫方法,使得A只须进行一次拨号,而系统就能自动同时呼叫或者依次呼叫B的座机和手机、C的座机和手机,那么在上述场景下,A就不用多次按挂机键进行摘挂机操作,从而可提高A使用的座机或手机的挂机键的寿命。
目前,企业语音通信系统的一号通业务可将一个用户的多个终端号码绑定在一起,而对外公布一个被叫号码(即一号通号码),当其它用户拨打一号通号码时,系统会按照用户设定的方式,同时呼叫一号通号码和与其绑定在一起的号码,或者按顺序接续一号通号码及与其绑定在一起的号码。
但是,上述实现方式需要被叫用户先申请一号通业务,并且被叫用户通常只能将属于自己的多个终端号码(如属于自己的座机号、一个或多个手机号等)绑定在一起(若将其它用户的终端号码一并绑定,将会给其它用户造成不便),因此,如果主叫用户想要呼叫的不是同一个被叫用户,或者被叫用户没有申请上述一号通业务,那么,主叫用户就无法通过一次拨号来实现向多个终端号码发起呼叫。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方法和呼叫设备,用于解决在多数场景下,主叫终端无法通过一次拨号实现向多个终端号码发起呼叫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呼叫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主叫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
确定上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呼叫操作码;
提取上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并根据上述呼叫操作码获取对应的呼叫策略;
根据上述呼叫策略对上述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发起呼叫。
一种呼叫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主叫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
提取单元,用于当确定上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呼叫操作码时,提取上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呼叫操作码获取对应的呼叫策略;
呼叫单元,用于根据上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呼叫策略对上述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发起呼叫。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呼叫设备通过识别主叫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消息中的呼叫操作码后,可对呼叫请求消息中的多个被叫号码发起呼叫,因此,主叫终端只需在拨号时加入预定的呼叫操作码,便可通过一次拨号实现向多个任意的终端号码发起呼叫。上述方法无需被叫用户申请特定业务,操作简便且适用于任意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呼叫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呼叫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呼叫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呼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方法和呼叫设备。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呼叫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呼叫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101、呼叫设备接收来自主叫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
用户可通过各种电话终端(如座机、手机或软电话等)拨打预呼叫的号码来发出呼叫请求,当与该电话终端互连的呼叫设备接收到呼叫请求消息时,对该呼叫请求消息进行解析,并可通过呼叫请求消息中的被叫号码定位到被叫终端的地址,向相应的被叫终端发起呼叫。
当用户需要通过一次拨号来向多个终端号码发起呼叫时,可在预呼叫的号码前加上呼叫设备定义的呼叫操作码,以便于呼叫设备识别该呼叫方式与普通呼叫方式的区别。
102、呼叫设备确定上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呼叫操作码;
当呼叫设备接收到上述呼叫请求消息时,对该呼叫请求消息进行解析,当解析到呼叫请求消息中的呼叫号码段中携带呼叫操作码时,则可确定该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呼叫操作码。
103、呼叫设备提取上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并根据上述呼叫操作码获取对应的呼叫策略;
当呼叫设备识别出接收到的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着呼叫操作码时,则提取出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
上述呼叫操作码可以是由“0”至“9”的数字和/或“*”和/或“#”的组合,其位数可由呼叫设备预置,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呼叫操作码与被叫号码之间、被叫号码与被叫号码之间可用分隔符来对进行分割,则呼叫设备可通过识别分隔符来提取出呼叫请求消息中的多个被叫号码。进一步的,呼叫设备还可预置特定的拨号结束符作为最后一个被叫号码的结束标识,此处不作限定。
例如,呼叫设备可预置以“*”作为呼叫操作码、第一个被叫号码、第二个被叫号码至第N个被叫号码的分隔符,以“#”作为拨号结束符,则假设当用户A要通过一次拨号来呼叫B的座机号码TN1和C的手机号码TN2时,A通过主叫终端拨打的号码格式可以是:“呼叫操作码*TN1*TN2#”;当呼叫设备接收到该呼叫请求消息时,可依据“*”来识别出呼叫操作码、TN1和TN2,从而相应地提取出TN1和TN2。当然,呼叫设备也可预置以“#”作为分隔符,以“*”作为拨号结束符,则A通过主叫终端拨打的号码格式可以是:“呼叫操作码#TN1#TN2*”,此处不作限定。
当然,呼叫操作码与被叫号码之间、被叫号码与被叫号码之间也可不用分隔符来进行分割,呼叫设备也可通过预置呼叫操作码及被叫号码的位数来对呼叫请求消息中的呼叫操作码、多个被叫号码进行区分,例如,若呼叫设备预置呼叫操作码的位数为5位、被叫号码的位数为11位,则呼叫设备在接收到携带上述呼叫操作码的呼叫请求消息时,可按照位数提取出呼叫请求消息中的被叫号码(如将呼叫请求消息携带的号码段的第6位至第17位作为第一被叫号码提取出来,将第18位至29位作为第二被叫号码提取出来),此处不作限定。
其中,一个呼叫操作码对应于一种呼叫策略,呼叫设备可按照呼叫操作码对应的呼叫策略对提取出来的被叫号码发起呼叫,呼叫策略例如可以是对提取出来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同时发起呼叫,或者,对提取出来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顺序发起呼叫等。
104、呼叫设备根据获取到的呼叫策略,对提取出来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发起呼叫;
在实际应用中,依据呼叫操作码的不同,呼叫设备对提取出来的被叫号码采取不同的呼叫方式发起呼叫,例如,可对提取出来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同时发起呼叫,或者,对提取出来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顺序发起呼叫等。
例如,假设当呼叫设备定义呼叫操作码“246”对应的呼叫策略为并行呼叫(即对提取出来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同时发起呼叫),呼叫设备定义呼叫操作码“135”对应的呼叫策略为串行呼叫(即对提取出来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顺序发起呼叫),引用上述例子,若用户A想同时呼叫B的座机号码TN1和C的手机号码TN2时,A可通过主叫终端拨打如下号码串:“246*TN1*TN2#”(*为分隔符,#为拨号结束符),则呼叫设备在接收到该呼叫请求消息时,通过呼叫操作码246获知呼叫策略为对TN1和TN2并行呼叫,则呼叫设备依据分隔符“*”提取出TN1和TN2,对TN1和TN2同时发起呼叫,若呼叫设备接收到TN1(或TN2)的应答消息时,则表示TN1(或TN2)的呼叫被接听,呼叫设备向主叫终端发送应答消息,使主叫终端获知TN1的呼叫被接听,并可释放TN2(或TN1)的呼叫分支,若在预置时间内接收不到TN1和TN2的应答消息,则呼叫设备释放TN1和TN2的呼叫分支,同时还可向该主叫终端发送提示消息,以使A获知TN1和TN2无应答,可理解,当无法接通TN1和/或TN2时,呼叫设备还可释放TN1和TN2的呼叫分支,向该主叫终端发送提示消息,以使A获知TN1和/或TN2无法接通(例如因故障或线路忙而无法接通);若用户A想先呼叫B的座机号码TN1,如果不通或者没人接,再呼叫C的手机号码TN2时,A可通过主叫终端拨打如下号码串:“135*TN1*TN2#”(*为分隔符,#为拨号结束符),则呼叫设备在接收到该呼叫请求消息时,通过呼叫操作码135获知呼叫策略为对TN1和TN2串行呼叫,依据分隔符“*”提取出TN1和TN2,之后呼叫设备可先对TN1发起呼叫,若在预置时间内接收不到TN1的应答消息,则呼叫设备对TN2发起呼叫,同时,呼叫设备还可向该主叫终端发送提示消息,以使A获知TN1无应答,可理解,当TN1无法接通时,呼叫设备同样可对TN2发起呼叫,并向主叫终端发送提示消息,以使A获知TN1无法接通(例如因故障或线路忙而无法接通);若能接收到TN1的应答消息,则呼叫设备可不再对TN2发起呼叫。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被叫号码可以是局内号码(即与主叫号码共享同一呼叫设备),也可以是局外号码(即与主叫号码不共享同一呼叫设备)。可理解,若上述被叫号码为局外号码,则用户可依据本局的呼叫设备设定的拨号方式,决定是否在拨打该号码时,在该号码前加上出局字冠。
可理解,当上述TN1和/或TN2为局外号码时,呼叫设备可通过中继信令(如一号信令或七号信令)对TN1和/或TN2发起呼叫。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所能携带的被叫号码个数取决于主叫终端和呼叫设备所支持的最大号码长度,例如,若呼叫操作码、多个被叫号码采用分隔符进行划分,以拨号结束符作为最后一个被叫号码的结束标识,则以“呼叫操作码、多个被叫号码、分隔符和拨号结束符”的总长度不超过主叫终端和呼叫设备所支持的最大号码长度为原则。
上述呼叫设备例如可以是时分复用交换机(TDM PBX,Time Division Multiplex Private Branch Exchange)、基于网际互联协议的交换机(IP PBX,Internet Protocol Private Branch Exchange)或混合IP/TDM PBX等。上述主叫终端与呼叫设备间的呼叫协议可以是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H.323、H.248和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等信令,呼叫设备与被叫终端间的呼叫协议可以是基于SIP、H.323、H.248或MGCP等宽带信令,也可以是基于七号信令NO.7、一号信令NO.1或基群速率接入(PRA,Primary Rate Access)等窄带信令,此处不作限定。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呼叫设备通过识别主叫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消息中的呼叫操作码后,可对呼叫请求消息中的多个被叫号码发起呼叫,因此,主叫终端只需在拨号时加入预定的呼叫操作码,便可通过一次拨号实现向多个任意的终端号码发起呼叫。上述方法无需被叫用户申请特定业务,操作简便且适用于任意场景。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以并行呼叫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呼叫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为便于描述,假设呼叫请求消息中包含被叫号码TN1(对应于被叫终端1)和被叫号码TN2(对应于被叫终端2),且假定被叫号码TN2的呼叫被接听,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呼叫方法另一实施例包括:
201、主叫终端向呼叫设备发送呼叫请求消息;
上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对应于并行呼叫的呼叫操作码,同时包含TN1和TN2。
202、呼叫设备对接收到的呼叫请求消息进行解析;
当呼叫设备接收到上述呼叫请求消息时,对该呼叫请求消息进行解析,确定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呼叫操作码,则呼叫设备通过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呼叫操作码获知呼叫的方式为并行呼叫(即同时对TN1和TN2发起呼叫),并提取出呼叫请求消息中的TN1和TN2,执行步骤203和204。
203、呼叫设备向TN1对应的被叫终端1发起呼叫;
可理解,若呼叫设备能接通被叫终端1,则可接收到被叫终端1的振铃消息,呼叫设备可将接收到的振铃消息发送给主叫终端,以使主叫终端获知已接通被叫终端1,该过程可参照普通呼叫方式,此处不作详述。同样的,若无法接通被叫终端1,则可向主叫终端发送提示消息,以使主叫终端获知被叫终端1无法接通(例如因故障或线路忙而无法接通)。
204、呼叫设备向TN2对应的被叫终端2发起呼叫;
可理解,若呼叫设备能接通被叫终端2,则可接收到被叫终端2的振铃消息,呼叫设备可将接收到的振铃消息发送给主叫终端,以使主叫终端获知已接通被叫终端2,该过程可参照普通呼叫方式,此处不作详述。同样的,若无法接通被叫终端2,则可向主叫终端发送提示消息,以使主叫终端获知被叫终端2无法接通(例如因故障或线路忙而无法接通)。
205、呼叫设备接收到被叫终端2的应答消息;
当呼叫设备接收到被叫终端2的应答消息时,则表示被叫终端2的呼叫被接听,则执行步骤206和207。
206、呼叫设备向主叫终端发送TN2应答消息;
呼叫设备向主叫终端发送TN2应答消息,以使主叫终端获知被叫终端2已应答,并执行步骤208。
207、呼叫设备释放TN1的呼叫分支;
208、主叫终端建立与被叫终端2的会话通道。
主叫用户可通过上述会话通道与被叫终端2的用户进行通话。
其中,上述呼叫设备例如可以是TDM PBX、IP PBX或混合IP/TDM PBX等。上述主叫终端与呼叫设备间的呼叫协议可以是基于SIP、H.323、H.248和MGCP等信令,呼叫设备与被叫终端1、被叫终端2间的呼叫协议可以是基于SIP、H.323、H.248或MGCP等宽带信令,也可以是基于NO.7、NO.1或PRA等窄带信令,此处不作限定。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呼叫设备通过识别主叫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消息中的呼叫操作码后,可对呼叫请求消息中的多个被叫号码发起呼叫,因此,主叫终端只需在拨号时加入预定的呼叫操作码,便可通过一次拨号实现向多个任意的终端号码发起呼叫。上述方法无需被叫用户申请特定业务,操作简便且适用于任意场景。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以串行呼叫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呼叫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为便于描述,假设呼叫请求消息中依次包含被叫号码TN1(对应于被叫终端1)、被叫号码TN2(对应于被叫终端2)和被叫号码TN3(对应于被叫终端3),且假定被叫号码TN1无法接通,被叫号码TN2的呼叫无应答,被叫号码TN3的呼叫被接听,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呼叫方法另一实施例包括:
301、主叫终端向呼叫设备发送呼叫请求消息;
上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对应于串行呼叫的呼叫操作码,同时包含TN1、TN2和TN3。
302、呼叫设备对接收到的呼叫请求消息进行解析;
当呼叫设备接收到上述呼叫请求消息时,对该呼叫请求消息进行解析,确定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呼叫操作码,则呼叫设备通过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呼叫操作码获知呼叫的方式为串行呼叫(即依次对TN1、TN2和TN3发起呼叫),并提取出TN1、TN2和TN3,执行步骤303。
303、呼叫设备向TN1对应的被叫终端1发起呼叫;
假设被叫终端1的线路忙或故障,使呼叫设备无法接通被叫终端1,则执行步骤304和305。
304、呼叫设备向主叫终端发送提示消息,以使主叫终端获知TN1的呼叫无法接通;
305、呼叫设备向TN2对应的被叫终端2发起呼叫;
呼叫设备接通被叫终端2,但在预置时间内接收不到被叫终端2发送的应答消息,执行步骤306和307。
可理解,当呼叫设备接通被叫终端2时,可接收到被叫终端2的振铃消息,呼叫设备可将接收到的振铃消息发送给主叫终端,以使主叫终端获知已接通被叫终端2,该过程可参照普通呼叫方式,此处不作详述。
306、呼叫设备向主叫终端发送提示消息,以使主叫终端获知TN2的呼叫无应答;
307、呼叫设备向TN3对应的被叫终端3发起呼叫;
308、呼叫设备接收到被叫终端3的应答消息;
当呼叫设备接收到被叫终端3的应答消息时,则表示被叫终端3的呼叫被接听,则执行步骤309。
309、呼叫设备向主叫终端发送TN3应答消息;
呼叫设备向主叫终端发送TN3应答消息,以使主叫终端获知被叫终端3已应答,并执行步骤310。
310、主叫终端建立与被叫终端3的会话通道。
主叫用户可通过上述会话通道与被叫终端3的用户进行通话。
其中,上述呼叫设备例如可以是TDM PBX、IP PBX或混合IP/TDM PBX等。上述主叫终端与呼叫设备间的呼叫协议可以是基于SIP、H.323、H.248和MGCP等信令,呼叫设备与被叫终端1、被叫终端2和被叫终端3间的呼叫协议可以是基于SIP、H.323、H.248或MGCP等宽带信令,也可以是基于NO.7、NO.1或PRA等窄带信令,此处不作限定。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呼叫设备通过识别主叫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消息中的呼叫操作码后,可对呼叫请求消息中的多个被叫号码发起呼叫,因此,主叫终端只需在拨号时加入预定的呼叫操作码,便可通过一次拨号实现向多个任意的终端号码发起呼叫。上述方法无需被叫用户申请特定业务,操作简便且适用于任一场景。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呼叫设备进行描述,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呼叫设备400包括: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来自主叫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
提取单元402,用于当确定接收单元401接收到的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呼叫操作码时,提取该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
获取单元403,用于根据接收单元401接收到的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呼叫操作码获取对应的呼叫策略;
呼叫单元404,用于根据获取单元403获取的呼叫策略,对提取单元402提取出来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发起呼叫;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被叫号码可以是局内号码(即与主叫号码共享同一呼叫设备),也可以是局外号码(即与主叫号码不共享同一呼叫设备)。可理解,若上述被叫号码为局外号码,则用户可依据本局的呼叫设备设定的拨号方式,决定是否在拨打该号码时,在该号码前加上出局字冠。
可理解,当上述被叫号码为局外号码时,呼叫单元404可通过中继信令(如一号信令或七号信令)对该被叫号码发起呼叫。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呼叫单元404具体用于根据获取单元403获取的呼叫策略,对提取单元402提取出来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同时发起呼叫;
呼叫设备400还可包括:释放单元,用于当呼叫单元404对提取单元402提取出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同时发起呼叫,且当接收到当前呼叫的其中一个被叫号码对应的被叫终端的应答消息时,释放当前呼叫的其它被叫号码的呼叫分支。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下,呼叫单元404具体用于根据获取单元403获取的呼叫策略,对提取单元402提取出来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顺序发起呼叫。
在实际应用中,呼叫设备400还可包括:提示单元,用于当在预置时间内接收不到呼叫单元404当前呼叫的被叫号码对应的被叫终端的应答消息时,向上述主叫终端发送指示当前呼叫的被叫号码无应答的提示消息。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呼叫设备400通过识别主叫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消息中的呼叫操作码后,可对呼叫请求消息中的多个被叫号码发起呼叫,因此,主叫终端只需在拨号时加入预定的呼叫操作码,便可通过一次拨号实现向多个任意的终端号码发起呼叫。上述方法无需被叫用户申请特定业务,操作简便且适用于任一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呼叫设备400可以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呼叫设备,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技术方案,其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呼叫方法和呼叫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主叫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
确定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呼叫操作码;
提取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并根据所述呼叫操作码获取对应的呼叫策略;
根据所述呼叫策略对所述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发起呼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发起呼叫具体为:
对所述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同时发起呼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发起呼叫具体为:
对所述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顺序发起呼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当前呼叫的其中一个被叫号码对应的被叫终端的应答消息,则释放当前呼叫的其它被叫号码的呼叫分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顺序发起呼叫包括:
若接收到当前呼叫的被叫号码对应的被叫终端的应答消息,则不对所述当前呼叫的被叫号码后续的被叫号码发起呼叫。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取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具体为:
依据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的分隔符,提取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在预置时间内接收不到当前呼叫的被叫号码对应的被叫终端的应答消息时,
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主叫终端发送指示所述当前呼叫的被叫号码无应答的提示消息。
8.一种呼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主叫终端的呼叫请求消息;
提取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呼叫操作码时,提取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呼叫操作码获取对应的呼叫策略;
呼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呼叫策略对所述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发起呼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叫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呼叫策略对所述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同时发起呼叫。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叫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的呼叫策略对所述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顺序发起呼叫。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叫设备还包括:
释放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呼叫单元当前呼叫的其中一个被叫号码对应的被叫终端的应答消息时,释放当前呼叫的其它被叫号码的呼叫分支。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取单元具体用于,依据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的分隔符,提取所述呼叫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两个以上的被叫号码。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叫设备还包括:
提示单元,用于当在预置时间内接收不到所述呼叫单元当前呼叫的被叫号码对应的被叫终端的应答消息时,向所述主叫终端发送指示所述当前呼叫的被叫号码无应答的提示消息。
CN2010106043854A 2010-12-22 2010-12-22 一种呼叫方法和呼叫设备 Pending CN1021373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43854A CN102137364A (zh) 2010-12-22 2010-12-22 一种呼叫方法和呼叫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43854A CN102137364A (zh) 2010-12-22 2010-12-22 一种呼叫方法和呼叫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7364A true CN102137364A (zh) 2011-07-27

Family

ID=44296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043854A Pending CN102137364A (zh) 2010-12-22 2010-12-22 一种呼叫方法和呼叫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37364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4535A (zh) * 2012-02-28 2012-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呼叫终端入会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84296A (zh) * 2013-06-05 2013-11-0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拨号系统及拨号方法
CN103493519A (zh) * 2011-06-30 2014-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呼叫业务的方法、网络交换设备和用户终端
CN104348697A (zh) * 2013-07-25 2015-02-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通讯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966156A (zh) * 2018-07-17 2018-12-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短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3993092A (zh) * 2021-11-02 2022-0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紧急呼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673A (zh) * 2004-06-14 2005-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一号通业务中顺序呼叫的方法
CN1728873A (zh) * 2004-07-28 2006-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单次业务操作的方法
CN1870697A (zh) * 2006-03-24 2006-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增强的cw业务的实现
CN101102370A (zh) * 2007-07-31 200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终端呼叫方法
CN101355612A (zh) * 2008-09-22 2009-01-28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快速建立电话会议的方法
CN101472134A (zh) * 2007-12-29 2009-07-01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与会人员联系系统、方法、终端、多点控制单元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3673A (zh) * 2004-06-14 2005-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一号通业务中顺序呼叫的方法
CN1728873A (zh) * 2004-07-28 2006-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单次业务操作的方法
CN1870697A (zh) * 2006-03-24 2006-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增强的cw业务的实现
CN101102370A (zh) * 2007-07-31 200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终端呼叫方法
CN101472134A (zh) * 2007-12-29 2009-07-01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与会人员联系系统、方法、终端、多点控制单元
CN101355612A (zh) * 2008-09-22 2009-01-28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快速建立电话会议的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3519A (zh) * 2011-06-30 2014-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呼叫业务的方法、网络交换设备和用户终端
CN102624535A (zh) * 2012-02-28 2012-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呼叫终端入会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127163A1 (zh) * 2012-02-28 2013-09-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呼叫终端入会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24535B (zh) * 2012-02-28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呼叫终端入会的方法和装置
US9521262B2 (en) 2012-02-28 2016-12-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ling terminal to join conference
CN103384296A (zh) * 2013-06-05 2013-11-0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拨号系统及拨号方法
CN104348697A (zh) * 2013-07-25 2015-02-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通讯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404633B2 (en) 2013-07-25 2019-09-03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Enhanced video instant messaging processing
CN108966156A (zh) * 2018-07-17 2018-12-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短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3993092A (zh) * 2021-11-02 2022-0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紧急呼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3993092B (zh) * 2021-11-02 2023-09-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紧急呼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10219B1 (en) Alternate network fallback for IP telephony
EP167750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erence calling with VoIP terminal
EP2137947B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jumping calls between different modes of the same device
US20020114439A1 (en) User transparent internet telephony device and method
US7203186B1 (en) System and device for integrating IP and analog telephone systems
JPH11225206A (ja) 呼接続を確立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CN102137364A (zh) 一种呼叫方法和呼叫设备
CN101331792A (zh) 用于建立电话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US20070147600A1 (en) Multiple call origination
CN101945187B (zh) 将固话分机与移动终端进行绑定的方法和系统
JP2006174477A (ja) 単一のディレクトリナンバーに対して複数の同時voipコールセッション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1237635A (zh) 移动终端在分组和电路交换网络中共用号码的方法及系统
CN102739885A (zh) Pstn通话与voip通话切换系统及方法
CN102780801A (zh) 一种支持多种呼叫模式的智能拨号方法及装置
CN101273609B (zh) 电话呼叫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158613B (zh) 呼叫转移的方法和设备
CN105592012A (zh) 一种基于sip通讯的离线回呼方法及服务器
CN101742010B (zh) 使一网络分机拨打一传统分机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69514A (zh) 一种数字无绳电话及其多帐号分离方法
AU200725051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US7826832B1 (en) Call storage in removable memory
JPH03237856A (ja) 交換装置
TW200920040A (en) Gateway, system and auto call-transferring method for IP phone
CN101076046B (zh) 固网中控制和辅助控制多号终端的呼叫业务的装置
CN101534356A (zh) 一种小灵通同振号码的变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