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7080B - 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7080B
CN102137080B CN201010218658.1A CN201010218658A CN102137080B CN 102137080 B CN102137080 B CN 102137080B CN 201010218658 A CN201010218658 A CN 201010218658A CN 102137080 B CN102137080 B CN 1021370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eting
media
application server
parameter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186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7080A (zh
Inventor
周日明
李贵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esito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186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7080B/zh
Priority to ES11800092T priority patent/ES2531117T3/es
Priority to PCT/CN2011/073736 priority patent/WO2012000347A1/zh
Priority to EP20110800092 priority patent/EP2590376B1/en
Publication of CN102137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7080A/zh
Priority to US13/705,987 priority patent/US910671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7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7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18Conference organisation arrangements, e.g. handling schedules, setting up parameters needed by nodes to attend a conference, booking network resources, notifying involved pa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23Media gateways
    • H04L65/1026Media gateways at the ed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23Media gateways
    • H04L65/103Media gateway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46Call controllers; Call ser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63Application servers providing network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3In-session procedures by adding participants; by removing participa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04L65/4038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with flo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22Conducting the conference, e.g. admission, detection, selection or grouping of participants, correlating users to one or more conference sessions, prioritis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方法的实现包括:在加入第一会议后,接收第一应用服务器发送的邀请请求;所述邀请请求为邀请第二应用服务器下的第二终端进入第一会议的请求;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邀请呼叫,请求建立第二会议,所述邀请呼叫中携带与第一会议协商的接收媒体的参数;接收到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会议创建成功的信息后,获取与第二应用服务器侧的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根据邀请呼叫中携带的与第一会议协商的接收媒体的参数协商的传输相关参数;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邀请,邀请所述第二终端进入第二会议。在整个实现过程中,消除企业与运营商之间专线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平台会话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会议业务存在于多种组网形态中,不同的组网形态即不同的网络可相互称为异构网,例如企业内的局域网,运营商侧的电话网络等。通常企业在企业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环境下建设会议系统,本企业的IP终端,如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终端在本企业IP网络可以直接访问会议平台。运营商建设的会议系统则可以面向所有的网络形式提供会议业务,可以接入手机、固话等电路域终端。
由于企业员工会离开其企业例如出差,但仍然具有接入企业的会议系统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企业员工通过手机、固话等方式接入到企业的会议系统。采用该方式,需要企业向运营商租用专线,以支持终端(手机、固话)的接入。企业租用运营商的专线外呼员工手机或固话时,由企业的会议系统直接发起呼叫到员工的手机或固话上,企业会议系统对手机的呼叫通过专线路由到运营商的电路域网络,然后由电路域网络呼叫手机。员工用手机主动加入会议时,在运营商处需要配置该企业专线的号码,手机呼叫企业会议系统时,由电路域网络通过企业租用的专线将手机的呼叫路由到会议系统。
然而,现有技术中,每一个终端的接入,需要一个专线通道,导致企业与运营商之间的专线的维护成本高,不利于推广。而且由于终端类型的多样化,需要专线具有路由到所有运营商的网络的功能,浪费专线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消除企业与运营商之间专线的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在加入第一会议后,接收第一应用服务器发送的邀请请求;所述邀请请求为邀请第二应用服务器下的第二终端进入第一会议的请求;
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邀请呼叫,请求建立第二会议,所述邀请呼叫中携带与第一会议协商的接收媒体的参数;
接收到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会议创建成功的信息后,获取与第二应用服务器侧的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根据邀请呼叫中携带的与第一会议协商的接收媒体的参数协商的传输相关参数;
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邀请,邀请所述第二终端进入第二会议。
一种网关,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在加入第一会议后,接收第一应用服务器发送的邀请请求;所述邀请请求为邀请第二应用服务器下的第二终端进入第一会议的请求;
邀请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邀请呼叫,请求建立第二会议,所述邀请呼叫中携带与第一会议协商的接收媒体的参数;
成功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会议创建成功的信息;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接收到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会议创建成功的信息后,获取与第二应用服务器侧的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根据邀请呼叫中携带的与第一会议协商的接收媒体的参数协商的传输相关参数;
邀请单元,用于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邀请,邀请所述第二终端进入第二会议。
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构网络的会议平台,还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网关。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网关设备作为异构网络的媒介来建立第二会议并根据第一会议的接收媒体的参数协商的第二会议的传输相关参数,实现两个不同会议平台之间会议的级联,通过级联会议,实现异构网络的融合。达到会议能够跨越多个会议平台的目的。在整个实现过程中,消除企业与运营商之间专线的使用。另外,由于仅在异构网络间增加了网关设备,保留了运营商和企业原有设备,对网络改造小,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网关混音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MRS混音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网关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网关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网关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网关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网关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包括:
101:接收第一应用服务器发送的邀请请求;上述邀请请求为邀请第二应用服务器下的第二终端进入第一会议的请求;
具体的,网关设备加入第一会议后,由网关设备接收第一应用服务器发送的邀请第二终端加入第一应用服务器创建的第一会议的邀请(INVITE)请求,上述邀请消息中可以携带: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的标识。上述邀请请求中的参数可以使用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SDP)规定的格式来携带。在本步骤中,网关其作为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间的设备。根据上述INVITE请求中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例如手机号码,或者网络地址)获知第二终端所归属的网络,根据接收上述邀请请求中的传输参数如端口等的发送地址获知第一应用服务器所归属的网络,并由此获知该邀请请求为第一网络的应用服务器邀请第二网络中终端加入第一会议的邀请请求。上述第一会议为第一应用服务器在第一网络中创建的会议。此外,网关根据邀请请求中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第二终端归属的第二网络中的应用服务器,即第二应用服务器。
SDP是描述流媒体初始化参数的格式,在媒体会话中,传递媒体流信息。SDP可以包含以下信息中一项或多项信息:1)会话的名称和目的,2)会话存活时间,3)包含在会话中的媒体信息,如:媒体类型、传输协议、媒体格式、多播或远端(单播)地址和端口,4)为接收媒体而需的信息,5)使用的带宽信息,或6)可信赖的接洽信息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和第二是为了区分两种不同的会议平台(或称异构网)的设备,其并不代表其他的特别含义,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不再赘述。
102: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邀请呼叫,请求建立第二会议,上述邀请呼叫中携带与第一会议协商的接收媒体的参数。
具体的,根据上述邀请请求中的第二终端的标识获取第二终端归属网络的第二应用服务器,并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创建第二会议的邀请呼叫,请求建立第二会议。
上述邀请呼叫可以携带网关设备与第一会议协商的接收媒体的参数(该接收媒体的参数可以为网关设备接收媒体的参数与第一会议接收媒体的参数的交集),网关设备作为第一会议的成员,其加入第一会议后已经协商获得了网关设备与第一会议协商的接收媒体的参数。
本步骤中,网关设备作为第二网络中的一个会议发起设备,请求第二网络中的第二应用服务器创建第二会议,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予限定。
103:接收到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会议创建成功的信息后,获取与第二应用服务器侧的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根据邀请呼叫中携带的与第一会议协商的接收媒体的参数协商的传输相关参数。
MRS可以是根据上述邀请呼叫中携带的“网关设备与第一会议协商的接收媒体的参数”和自身支持的接收媒体的参数的交集得到上述协商传输相关参数的结果,本发明实施例中MRS提供的媒体流可以是语音媒体流也可以是视频媒体流,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予限定。上述媒体传输相关参数可以包括:在会话中的媒体信息,如:媒体类型、传输协议、媒体格式、多播或远端(单播)地址和端口;使用的带宽,传输过程中指定的混音设备等。
104: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邀请,邀请上述第二终端进入第二会议;
在103传输相关参数协商完成后可以进行媒体流的传输,在传输相关参数协商完成后,还可以向第一应用服务器加入成功的响应。
更具体地,上述将第一媒体流转发给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和上述将第二媒体流转发给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所使用的协议为: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Initial Protocol,SIP)。由于SIP规范中定义了如何协商会议的媒体地址,可以直接遵从;当然采用其他的协议也是可以的,例如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Object Access Protocol,SOA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等,只是在使用其他协议时候需要定义私有接口来支持协商会议的媒体地址。
更具体地,由于SOAP支持跨硬件平台、跨操作系统间的交互,适合两个独立系统集成的接口;上述控制接口可以采用SOAP。另外推荐使用SIP接口,可以遵从RFC3261和RFC3515标准。
以上实施例方式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网关设备,由网关设备作为异构网络的媒介来建立会议并协商通信参数,实现两个不同会议平台之间会议的级联,通过级联会议,实现异构网络的融合。达到会议能够跨越多个会议平台的目的。在整个实现过程中,消除企业与运营商之间专线的使用。另外,由于仅在异构网络间增加了网关设备,保留了运营商和企业原有设备,对网络改造小,利于推广。
实施例二,本发明实施将举一个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异构网络的组成为第二网络如运营商侧的网络以及第一网络如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其中归属于第二网络的终端为手机、固定电话(Phone);归属于第一网络的终端为个人计算机;网关为互联网网关(Inter-Gateway);会议为语音会议(该信息可以由发送邀请的设备在邀请消息中根据SDP指定);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举例只是很多实例的一种,因此以上举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当第一网络中的应用服务器即第一应用服务器需要手机用户加入第一会议时,第一应用服务器在邀请Inter-Gateway加入第一会议后,第一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将邀请手机进入第一会议的邀请请求路由到Inter-Gateway上,由Inter-Gateway向第二AS发起创建会议的邀请呼叫,Inter-Gateway作为第二会议的一个用户创建并加入到运营商会议中,对于企业侧的会议系统而言Inter-Gateway可以作为虚拟的手机加入到企业侧的会议中。在企业侧的会议系统和运营商的会议系统分别存在一个会议,两个会议之间可以通过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通道传送两个会议的多方混音。
Inter-Gateway通过控制接口向运营商侧的AS发起邀请手机用户的邀请呼叫,该邀请呼叫消息可以携带邀请一个或多个手机号码,邀请手机加入运营商会议,运营商侧AS解析该请求,并向上述手机号码的手机发起呼叫,邀请其加入会议;邀请成功后,通过控制接口返回邀请结果给Inter-Gateway。
以下将就具体的流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2和图3,其中图2为组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nter-Gateway作为异构网络的边界设备连接两个异构网络,图2中网关左侧部分为运营商网络包括:AS2、MRS2、Phone1~3,右侧部分为局域网,包括:AS1、MRS1、PCI~3;图3为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流程如下:
301:Inter-Gateway接收企业侧应用服务器(AS1)发送的邀请加入第一会议的邀请请求,邀请请求中携带的一个或多个终端标识。该邀请请求可以使用SDP协议,并且其端口为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端口;Inter-Gateway接收到AS1发送的邀请请求消息后,可以先发送应答邀请的消息以加入第一会议;可以参考PC加入局域网会议流程:向AS1发送应答邀请携带Inter-Gateway的SDP信息,AS1向MRS1发送加入用户的请求并携带Inter-Gateway的SDP信息,MRS1根据Inter-Gateway的SDP信息协商传输相关参数,然后向AS1返回MRS1的地址等传输相关的参数;AS1向Inter-Gateway返回上述确认邀请的确认应答并将协商的传输相关的参数发送给Inter-Gateway,另外AS1还可以向MRS1返回上述“返回MRS1的地址等传输相关的参数”的确认应答以确认该消息已经收到。
在网关加入第一会议的流程中,可以采用的命令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SIP head   Cat   Description   Parameter   Comment
  Request-URI   M   信令目的URI   无   HW-AS的会议号URI例如:sip:conf000231test.com
  From   M   信令发起方URI   无   发起方的URI,填写sip:linkconf00001test.com其中linkconf标识是级联会议标识。00001表示会议号。
  To   M   信令接收方URI   无   HW-AS的会议号URI。同Request-URI。
  Subject   M   摘要   无   用户拟定的会话主题,可不填写
  supported   C   信令发送方所支持的扩展   无   timer:表示支持session timer机制如不支持任何扩展可不填该头部
  Session-Expires   C   期望的sessiontimer刷新周期  refresher:会话主动刷新方,可置为uac或ucs   单位为秒
  Min-SE   C   所允许的最小session timer   无   单位为秒
  刷新周期
  Require   M   信令发起方希望接收方为处理该请求而应具有的能力   无   timer:表示支持session timer机制如不支持任何扩展可不填该头部
  User-Agent   M   UAC信息   无   CW-MGW填写置为Conf-serv/3GPP
  Server   M   UAS信息   无   HW-AS填写置为Conf-serv/3GPP
  Contact   M   无   HW-AS填写会议URI
  Cotent-type   M   消息体类型   Boundary(content-type=multipart/mixed时必须):消息体中各部分间的分隔符   若消息体中含初始会话成员名单及SDP,即为multipart/mixed若消息体仅含SDP,即为application/sdp
  Cotent-length   M   消息体长度   无   消息体的长度
  消息体   M   无   无   音频级联,包含音频SDP;视频级联,包含音频和视频SDP;
会议流程中的错误码如表2所示:
表2
  Error Code  Description   Comment   Sip Header
  200   成功   SIP
  401   密码错误   SIP
  404   用户指定的会议不存在   SIP
  486   会议人数到达上限(会议级联时不出现)   SIP
  432   密码错误   dconf
  433   会议尚未开始   dconf
  434  会场被锁定(会议级联时不出现)  dconf
采用上述命令参数,以下给出了消息示例:
注: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示例只作格式参考,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邀请的消息示例:
INVITE sip:conference-factory1home1.net SIP/2.0
Max-Forwards:70
P-Preferred-Identity:″John Doe″<sip:user1_public1home1.net>
From:<sip:user1_public1home1.net>;tag=171828
To:<sip:conference-factory1home 1.net>
Subject:“conference topic“
Server:Conf-serv/3GPP
Call-ID:cb03a0s09a2sdfg1kj490333
Cseq:127INVITE
Supported:timer
Session-Expires:4000
Min-SE:3600
Allow:INVITE,ACK,CANCEL,BYE,PRACK,UPDATE,REFER,MESSAGE,SUBSCRIBE,NOTIFY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
Content-Length:(...)
v=0
o=-29879336152987933615IN IP410.70.139.111
s=-
c=IN IP410.70.139.111
t=00
m=audio 10002RTP/AVP 0
a=rtpmap:0pcmu/8000
m=video 13578RTP/AVP 31
c=IN IP410.71.139.111
应答的消息示例:
SIP/2.0200OK
P-Asserted-Identity:<sip:mrfc1.home1.net>
From:<sip:user1_public1home1.net>;tag=171828
To:<sip:conference-factory1.homel.net>;tag=314159
Call-ID:cb03a0s09a2sdfglkj490333
CSeq:127INVITE
Contact:<conf000001.home2.net>;isfocus
Server:Conf-serv/3GPP
Require:timer
Supported:timer
Session-Expires:4000;refresher=uac
Content-Type:application/sdp
Content-Length:(...)
v=0
o=-29879336152987933615IN IP410.70.139.111
s=-
c=IN IP410.70.139.121
t=00
m=audio 2046RTP/AVP 0
a=rtpmap:0pcmu/8000
m=video 13578RTP/AVP 31
c=IN IP410.71.139.111
302:Inter-Gateway接收到AS1发送的邀请请求消息后,根据上述邀请请求中携带的一个或多个终端标识,如一个或多个手机号确定上述一个或多个终端归属网络的第二应用服务器,并向第二应用服务器AS1发送SIP邀请(INVITE)呼叫,请求创建一个会议(MRS2会场请求)。
上述SIP邀请可以携带301中协商的传输相关的参数例如:媒体地址、端口、编解码信息;具体携带方式可以通过SIP INVITE的SDP携带。Inter-Gateway中配置了各网络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服务器,因此可以根据步骤301中携带的一个或多个终端的标识确定上述一个或多个终端对应的网络,从而根据确定的网络获得一个或多个终端归属网络的第二应用服务器。
另外,Inter-Gateway还可以使第二应用服务器获知该SIP邀请是一个源于异构网络的邀请,如可以在SIP INVITE的from头域(或者是P-Assert-Identity头域)填写第一会议的会议创建者的终端标识,AS2可以通过预先配置主叫号码的格式区分该SIP邀请呼叫是由另一网络的会议设备发起的,则AS2可以得知在AS2创建会议的请求是一个级联请求,即级联AS2所在的会议与AS1所在会议的请求;例如:手机的号码为手机号,企业侧终端为IP地址,AS2根据从SIP INVITE中的IP地址获知该SIP邀请是由企业侧会议设备发起的。
303:AS2解析上述SIP邀请呼叫为创建会议的呼叫后,向MRS2发起创建会议的请求。
304: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Media Resource Server,MRS2)创建媒体会议成功后,向运营商侧的应用服务器返回创建MRS2会议请求成功消息(200OK)给AS2。AS2可以返回确认创建MRS2会场应答(ACK)给MRS2,确认AS2获知到MRS2会场建立成功。
305:AS2向MRS2发送请求加入级联用户的消息,用于请求MRS2为上述会场提供媒体服务;该请求加入级联用户的消息中可以采用SDP携带301中协商的传输相关的参数,例如:媒体地址、端口、编解码信息等传输相关参数。
306:MRS2根据上述请求加入级联用户的消息中的SDP信息和MRS2支持的媒体传输参数确定第二会议将要使用的传输相关参数。在传输相关参数协商完成后MRS2可以向运营商侧的应用服务器返回200OK响应,告知AS2传输相关参数协商成功,另外还可以告知AS2协商的传输相关参数。运营商侧的应用服务器在收到上述200 OK响应后,向运营商侧的媒体资源服务器返回应答(ACK)消息,以确认收到传输相关参数协商成功的消息,并且AS2可以由传输相关参数协商成功的消息获知会议传输的协商已经完成,并且可以进行媒体流的传输。
307:AS2接收到携带商后的传输相关参数的200OK响应后,向Inter-Gateway返回200OK响应,在上述200OK中采用SDP携带上述协商的传输相关参数采用给Inter-Gateway;另外在AS2侧可能存在多个会议,AS2还可以向Inter-Gateway发送第二会议的会议号。Inter-Gateway接收到传输相关参数后可以给AS2发ACK以确认收到了传输相关参数。此时Inter-Gateway在运营商侧的会议系统中成功地发起并创建了运营商侧的会议,可以根据获知的传输相关参数进行媒体流的传输,即建立起了与MRS2之间的媒体通道(经过协商后,对于MRS2而言MRS2获知了Inter-Gateway的IP和端口,对于Inter-Gateway而言Inter-Gateway获知了MRS1的IP和端口,两者可以在各自获知的IP和端口上收发媒体流,即建立起媒体通道),由于Inter-Gateway作为网络边界设备连接企业侧的会议与运营商侧的会议,实现了两个会议的连接。
另外,AS2向Inter-Gateway发送200OK响应的统一资源标识符请求字段(Request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Request-URI)携带还携带第二会议的会议号,由于在AS2侧可能同时存在多个会议,Inter-Gateway的会议控制接口可以使用上述第二会议的会议号确定Inter-Gateway所属的第二会议。
308:Inter-Gateway通过控制接口向AS2发起邀请手机用户加入第二会议的请求(REFER),该请求中可以携带邀请手机用户加入的会议号,上述邀请手机用户加入第二会议的请求可以携带手机的号码以及邀请加入的指示;同理也可以发送踢出手机用户的请求,踢出手机用户的请求也可以是携带手机的号码以及踢出的指示;在踢出的过程中,AS1接收到企业侧会议管理者(可以是企业侧的具有会场管理权限的终端)发送的踢出请求,AS1判断踢出请求中携带的踢出对象为异构网中的设备,则向网关设备转发该踢出请求,网关设备根据踢出请求中携带的手机号码查找到该手机号码处于第二会议中,然后向AS1发送携带上述手机号码的踢出请求,请求AS2踢出上述手机号码的手机。上述邀请手机用户的请求和踢出手机用户的请求可以使用SIP REFER方法,这样可遵从RFC3515;当然还可以使用SOAP接口,若使用SOAP接口,则可以在实施时制定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Inter-Gateway和AS2之间的控制接口的定义,会议控制接口在两个会议系统完成控制和状态通知,是双向接口。可以使用TCP、SOAP等协议。主要的控制和事件举例如表3所示:
表3Inter-Gateway和AS2之间的SOAP控制接口
309:AS2解析上述邀请手机用户的请求,并呼叫手机用户,将手机用户加入到第二会议(加入到MRS2中)。加入成功后,向Inter-Gateway发送处理结果的通知,具体消息可以为:通知邀请结果(NOTIFY);Inter-Gateway收到处理结果的通知的消息后可以返回200OK给AS2。Inter-Gateway还可以接收第一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会场控制命令,上述第二会场控制命令推带会场控制指令,Inter-Gateway可以根据所述会场控制指令,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会场控制指令的消息,请求第二应用服务器根据所述会场控制指令控制第二会场。上述会场控制指令可以是:踢出成员、终端静音、会场静音、锁定会场等操作,会场控制指令可以通过会议控制接口传输给AS2。同样,AS2有请求或者状态变更事件,通过会议控制接口发给Inter-Gateway。推荐使用SIP NOTIFY方法,可遵从RFC3515;如果使用SOAP接口,则可以在实施时制定。
在手机用户加入到运营商会议后,开始媒体流的传输;
媒体流的传输可以是:MRS2接收手机发送的媒体流,然后将该媒体流转发给Inter-Gateway,Inter-Gateway再将该媒体流转发给企业侧媒体资源服务器MRS1;也可以是:MRS1接收到企业侧终端发送的媒体流后,将企业侧终端发送的媒体流发送给Inter-Gateway,并由Inter-Gateway将企业侧终端发送的媒体流发送给MRS2,MRS2再将企业侧终端发送的媒体流发送给运营商侧会议的手机;上述媒体流的传输过程中,MRS2、Inter-Gateway以及MRS1如果接收到的媒体流大于或等于两路,则可以进行混音处理;企业侧终端或者手机接收到的媒体流大于或等于两路时需要进行混音处理。后续实施例将就此举例说明。
310:企业侧的会议结束,Inter-Gateway向AS2发结束会议SIP BYE消息,请求结束第二会议。
311:AS2发送断开第二会议的的请求消息SIP BYE给MRS2,结束运营商侧的会议。
在结束流程中的命令参数如表4所示
表4
  SIP head   Cat   Description   Parameter  Comment
  Request-URI   M   信令目的URI   无  UE:会议URI
  From   M   信令发起方URI   无  与要结束的SIP对话的INVITE请求中From头部具有相同值
  To   M   信令接收方URI   无  与要结束的SIP对话的INVITE请求中To头部具有相同值
  Call-ID   M   无   无  与要结束的SIP对话的INVITE请求中Call-ID头部具有相同值
  User-Agent   M   UAC信息   无  UE:置为Conf-serv/3GPP
  Server   M   UAS信息   无  AS:置为Conf-serv/3GPP
在会议结束过程中的错误码如表5所示
表5
  Error Code  Description   Comment   Sip Header
 200   成功   SIP
 408   请求超时   SIP
BYE请求的消息示例:
BYE sip:conference1mrfc1.home1.net SIP/2.0
Max-Forwards:70
From:<sip:user1_public1home1.net>;tag=171828
To:<sip:conference-factory1mrfc1.home1.net>;tag=314159
Call-ID:cb03aOs09a2sdfglkj490333
Cseq:153BYE
User-Agent:Conf-serv/3GPP
Content-Length:0
返回的结果消息示例:
SIP/2.O 200OK
From:<sip:user1_public1home1.net>;tag=171828
To:<sip:conference-factory1mrfc1.home 1.net>;tag=314159
Call-ID:cb03aOs09a2sdfglkj490333
Cseq:153BYE
Server:Conf-serv/3GPP
Content-Length:0
312:MRS2结束运营商侧的会议,向AS2发应答断开请求200OK。
313:AS2结束运营商侧会议完成后,向Inter-Gateway发应答结束级联请求200OK。到此,运营商侧的会议结束。AS2还可以向每个手机终端发起挂机流程(图3中省略)。
与上述企业侧用户邀请运营商侧的手机用户加入企业侧会议对应的,如果手机用户要邀请企业侧的成员进入运营商侧会议,这时,手机发送邀请企业侧成员进入运营商侧会议的邀请给AS1,然后AS1向Inter-Gateway发送SIPREFER消息或者是SOAP的自定义消息来邀请企业侧成员进入运营商侧会议;然后Inter-Gateway与企业侧网络协商传输相关信息并可以加入到企业侧会议。
以下对Inter-Gateway混音的过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该功能并非必须,只有在一侧的会议MRS不支持服务器混音时才实现混音功能。Inter-Gateway将本侧会议的所有终端发给MRS的音频流进行混音,输出一路语音媒体到另一侧的MRS上。如图4所示,为组网的示意图。
假定图4中MRS不支持服务器混音,MRS’支持服务器混音;终端PC1,PC2,PC3的媒体流在MRS进行转发,最终各PC将收到的媒体流进行混音。本发明实施例存在会议的级联同时存在两个媒体资源服务器,本发明实施例中增加的Inter-Gateway可以将收到的至少两路语音流进行混音,然后输出一路语音流给MRS’。逆过程如图4中的虚线部分,来自MRS’的已经进行了混音的语音流经过Inter-Gateway传给MRS,MRS将每一路语音流发给每个终端
如果MRS具有混音的功能,是可以由MRS进行混音的,如图5所示的场景;媒体层面上存在两个混音会场,MRS2对UE’1到UE’n以及级联用户UE’k进行混音;MRS1对UE”1到UE”m以及级联用户UE’j进行混音。这两个混音会场通过级联方式,将两个会场统一起来。具体地,MRS2接入了UE’1到UE’n,同时有一个特殊的UE(UE’j),为MRS1上一个特殊终端。UE’1到UE’n的话音在MRS2上混音,发给UE’j。UE’j作为MRS1的一个用户,与UE”1到UE”m一起参与MRS1会场的混音。因此,UE”1到UE”m既能够听到UE”1到UE”m的声音,也能够听到UE’1到UE’n上的声音。同样的,UE’1到UE’n既能够听到UE’1到UE’n的声音,也能够听到UE”1到UE”m的声音。
由Inter-Gateway作为异构网络的媒介来建立会议并协商通信参数,实现两个不同会议平台之间语音会议的级联,通过级联会议,实现异构网络的融合。达到会议能够跨越多个会议平台的目的。在整个实现过程中,消除企业与运营商之间专线的使用。另外,由于仅在异构网络间增加了网关设备,保留了运营商和企业原有设备,对网络改造小,利于推广。
另外,在第二会议建立以后,运营商侧的终端可以参考一般会议的加入方式加入到第二会议中,具体地:运营商侧的终端向AS2发送加入会议的请求,从而加入到第二会议中。另外,AS2在接收新会议成员后可以发送消息给Inter-Gateway以告知新加入第二会议的成员信息(例如告知新加入第二会议的手机号),Inter-Gateway可以将这个新加入第二会议的成员信息转发给AS1。
AS2可以监控参与会议的终端是否退出了会议,具体监控方式可以是终端向AS定期发送更新(UPDATE)消息,然后AS2接收到UPDATE后向终端发送响应消息;若AS2在设定时间门限内没有收到终端发送的更新消息则可以判断该终端异常退出;若本实施例中手机异常退出,AS2将异常退出的手机号发送给网关设备,然后网关设备还可以将退出的手机号发送给AS1以告之该手机号的手机退出了会议。若第二会议存续期间,所有参与第二会议的手机都退出了第二会议,第二会议仍然可以继续存在;也可以由AS2结束第二会议,并将第二会议结束的消息发送给网关,由网关将第二会议结束的消息发送给AS1。
在该监控流程中消息关键字段如表6所示:
表6
  SIP head   Cat  Description   Parameter   Comment
  Request-URI   M  信令目的URI   无   CW-MGW填写,HW会议URI
  From   M  信令发起方URI   无   CW-MGW填写,CW级联会议URI
  To   M  信令接收方URI   无   HW会议URI
  Server   M  UAS信息   无   HW-AS填写,置为Conf-serv/3GPP
  User-Agent   M  UAC信息   无   CW-MGW填写,置为Conf-serv/3GPP
  session-expires   M  期望的session timer刷新周期   Refresher(O):会话主动刷新方,可置   CW-MGW填写,单位为秒。在本系统中,刷新方必须是uac
 为uac或ucs
  Content-Length   M   消息体长度  无  0
UPDATE消息示例:
UPDATE sip:conf0000001home1.net SIP/2.0
From:<sip:user1_public1home1.net>;tag=212868d4
To:<sip:conf0000001home1.net>;tag=7b5a8365
CSeq:2UPDATE
Call-ID:cb03a0s09a2sdfglkj490333
User-Agent:Conf-serv/3GPP
Supported:timer
Max-Forwards:70
Session-Expires:240;refresher=uac
Content-Length:0
应答消息示例:
SIP/2.0200 OK
From:<sip:user1_public 1home1.net>;tag=171828
To::<sip:conf0000001home1.net>;tag=7b5a8365
Call-ID:cb03a0s09a2sdfglkj490333
Cseq:153INFO
Server:Conf-serv/3GPP
Session-Expires:240;refresher=uac
Supported:timer,recipient-list-invite
Content-Length:(...)
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关,该网关可以是计算机,处理器,也可以是其它的物理实体。该网关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601,用于在加入第一会议后,接收第一应用服务器发送的邀请请求;所述邀请请求为邀请第二应用服务器下的第二终端进入第一会议的请求;
邀请发送单元602,用于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邀请呼叫,请求建立第二会议,所述邀请呼叫中携带与第一会议协商的接收媒体的参数;
成功消息接收单元603,用于接收到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会议创建成功的信息;
参数获取单元604,用于接收到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会议创建成功的信息后,获取与第二应用服务器侧的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根据邀请呼叫中携带的与第一会议协商的接收媒体的参数协商的传输相关参数;
邀请单元605,用于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邀请,邀请所述第二终端进入第二会议。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网关还包括:
媒体流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第一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媒体流;和/或,接收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媒体流;
媒体流发送单元702,用于将所述第一媒体流转发给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将所述第二媒体流转发给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网关还包括:
混音单元801,用于在将第一媒体流转发给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之前,对所述第一媒体流进行混音处理;和或,在将第二媒体流转发给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之前,对所述第二媒体流进行混音处理;
所述媒体流发送单元702,具体用于将混音处理后的第二媒体流发送给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将混音处理后的第二媒体流发送给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所述网关还包括:
状态报告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终端的状态报告信息;
状态报告发送单元902,用于将所述状态报告信息发送给第一应用服务器。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所述网关还包括:
控制指令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第一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会场控制命令,所述第二会场控制命令推带会场控制指令;
控制指令发送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会场控制指令,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会场控制指令的消息,请求第二应用服务器根据所述会场控制指令控制第二会场。
实施例四,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构网络的会议平台1101,另外还包括:实施例三中的任意一种网关1102。
由网关作为异构网络的媒介来建立会议并协商通信参数,实现两个不同会议平台之间语音会议的级联,通过级联会议,实现异构网络的融合。达到会议能够跨越多个会议平台的目的。在整个实现过程中,消除企业与运营商之间专线的使用。另外,由于仅在异构网络间增加了网关设备,保留了运营商和企业原有设备,对网络改造小,利于推广。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上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关设备在加入第一会议后,接收第一应用服务器发送的邀请请求;所述邀请请求为邀请第二应用服务器下的第二终端进入第一会议的请求; 
网关设备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邀请呼叫,请求建立第二会议,所述邀请呼叫中携带接收媒体的参数;所述接收媒体的参数为网关设备接收媒体的参数与第一会议接收媒体的参数的交集;其中,第一会议和第二会议分别属于不同的网络; 
网关设备接收到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会议创建成功的信息后,获取与第二应用服务器侧的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根据邀请呼叫中携带的接收媒体的参数协商的传输相关参数; 
网关设备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邀请,邀请所述第二终端进入第二会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邀请呼叫中携带的接收媒体的参数具体为所述网关设备与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协商的参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媒体流,将所述第一媒体流转发给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 
接收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媒体流,将所述第二媒体流转发给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媒体流转发给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媒体流进行混音处理; 
所述将第一媒体流转发给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包括: 
将混音处理后的第一媒体流发送给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和/或, 
所述将第二媒体流转发给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媒体流进行混音处理; 
所述将第二媒体流转发给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包括: 
将混音处理后的第二媒体流发送给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网关设备接收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终端的状态报告信息;将所述状态报告信息发送给第一应用服务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网关设备接收第一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会场控制命令,所述第二会场控制命令携带会场控制指令; 
网关设备根据所述会场控制指令,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会场控制指令的消息,请求第二应用服务器根据所述会场控制指令控制第二会议。 
6.一种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在加入第一会议后,接收第一应用服务器发送的邀请请求;所述邀请请求为邀请第二应用服务器下的第二终端进入第一会议的请求; 
邀请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邀请呼叫,请求建立第二会议,所述邀请呼叫中携带接收媒体的参数;所述接收媒体的参数为网关设备接收媒体的参数与第一会议接收媒体的参数的交集;其中,第一会议和第二会议分别属于不同的网络; 
成功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会议创建成功的信息;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接收到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会议创建成功的信息后,获取与第二应用服务器侧的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根据邀请呼叫中携带的接收媒体的参数协商的传输相关参数; 
邀请单元,用于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邀请,邀请所述第二终端进入第二会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邀请呼叫中携带的接收媒体的参数具体为所述网关与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协商的参数;还包括: 
媒体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媒体流;接收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媒体流; 
媒体流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媒体流转发给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将所述第二媒体流转发给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混音单元,用于在将第一媒体流转发给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之前,对所述第一媒体流进行混音处理;和/或,在将第二媒体流转发给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之前,对所述第二媒体流进行混音处理; 
所述媒体流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混音处理后的第一媒体流发送给第二媒体资源服务器;将混音处理后的第二媒体流发送给第一媒体资源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意一项所述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状态报告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终端的状态报告信息; 
状态报告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状态报告信息发送给第一应用服务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意一项所述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会场控制命令,所述第二会场控制命令携带会场控制指令; 
控制指令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会场控制指令,向第二应用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会场控制指令的消息,请求第二应用服务器根据所述会场控制指令控制第二会议。 
11.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构网络的会议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6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网关。 
CN201010218658.1A 2010-06-30 2010-06-30 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02137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18658.1A CN102137080B (zh) 2010-06-30 2010-06-30 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S11800092T ES2531117T3 (es) 2010-06-30 2011-05-06 Método, aparato y sistema para convergencia de conferencia de multiplataforma
PCT/CN2011/073736 WO2012000347A1 (zh) 2010-06-30 2011-05-06 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0110800092 EP2590376B1 (en) 2010-06-30 2011-05-06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ross-platform conference convergence
US13/705,987 US9106716B2 (en) 2010-06-30 2012-12-05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ross-platform conference convergen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18658.1A CN102137080B (zh) 2010-06-30 2010-06-30 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7080A CN102137080A (zh) 2011-07-27
CN102137080B true CN102137080B (zh) 2014-09-03

Family

ID=44296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18658.1A Active CN102137080B (zh) 2010-06-30 2010-06-30 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06716B2 (zh)
EP (1) EP2590376B1 (zh)
CN (1) CN102137080B (zh)
ES (1) ES2531117T3 (zh)
WO (1) WO20120003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99680B2 (en) * 2007-02-09 2012-06-12 Cisco Technology, Inc. Correlating calls after a referral
CN102238196A (zh) * 2011-08-17 2011-11-09 艾诺通信系统(苏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info消息的sip会议附流控制方法
CN102427480B (zh) * 2011-12-31 2015-01-14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应用服务平台系统中的应用访问方法
EP2739024B1 (en) * 2012-11-30 2017-01-04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and a module for shifting a call established through a first application server in order to route it through a second application server
RU2637469C2 (ru) * 2013-07-01 2017-12-04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вызовов в видеоконференциях, основанных на унифицированном общении
CN103369292B (zh) * 2013-07-03 2016-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处理方法及网关
FR3014275A1 (fr) * 2013-11-29 2015-06-05 Orange Procede et serveur de reservation de ressources materielles de visioconference
CN106301812B (zh) * 2015-05-20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媒体会议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331979A (zh) * 2015-06-25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融合通信设备
CN106559639B (zh) * 2015-09-29 2020-08-14 深圳市潮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话会议中继视频处理方法及系统
US10630835B2 (en) 2016-03-08 2020-04-21 T-Mobile Usa, Inc. Content sharing between related devices
US10356745B2 (en) 2016-06-08 2019-07-16 T-Mobile Usa, Inc. Device and/or line event awareness and smart synchronization
WO2018017308A1 (en) * 2016-07-18 2018-01-25 T-Mobile Usa, Inc. Cross-platform video conversation between related devices
CN108737480B (zh) * 2017-04-24 2022-08-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软件媒体服务器的会议级联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8965773B (zh) * 2017-05-23 2021-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控制方法和系统、icms及会议业务系统
US10701310B2 (en) 2017-06-23 2020-06-30 T-Mobile Usa, Inc. Video call continuity between devices via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9788017B (zh) * 2017-11-15 2022-12-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跨品牌儿童手表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451265B (zh) * 2018-11-27 2021-12-24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会议合并方法及系统、服务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29595B (zh) * 2021-01-21 2022-11-2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会议融合系统及方法
CN113746808B (zh) * 2021-08-12 2023-09-08 杭州网易智企科技有限公司 线上会议的融合通信方法、网关、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3086B1 (en) * 2001-01-18 2006-02-21 Cisco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call resources during a conference call
CN101047533A (zh) * 2006-06-26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多个会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47564A (zh) * 2008-03-18 2008-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呼叫前转业务基础上实现多媒体彩像业务的方法、装置、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8153A1 (en) * 2000-11-02 2002-06-20 Chit Chung Providing secure, instantaneous, directory-integrated,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US7590692B2 (en) * 2001-07-09 2009-09-15 Dialogic Corporation Conferencing architecture employing media servers and enhanced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CN101291373B (zh) * 2008-04-15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多方通话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3086B1 (en) * 2001-01-18 2006-02-21 Cisco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call resources during a conference call
CN101047533A (zh) * 2006-06-26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多个会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47564A (zh) * 2008-03-18 2008-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呼叫前转业务基础上实现多媒体彩像业务的方法、装置、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94671A1 (en) 2013-04-18
WO2012000347A1 (zh) 2012-01-05
ES2531117T3 (es) 2015-03-10
EP2590376B1 (en) 2014-12-03
US9106716B2 (en) 2015-08-11
EP2590376A4 (en) 2013-05-08
EP2590376A1 (en) 2013-05-08
CN102137080A (zh) 201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7080B (zh) 一种跨平台会议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7898990B2 (en) Method, system and gateway device for enabling interworking between IP and CS networks
JP5478581B2 (ja) 事前設定セッションを管理する方法及びそれを実現するためのPoCシステム及びPoC端末装置
EP176959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 call in a push-to-talk, ptt, over cellular (poc) system
CN101232465B (zh) 会议系统中传送文件的方法、文件传送系统及会议服务器
US776899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working half duplex and full duplex conferencing
CN102215238B (zh) 融合视频会议业务处理方法与系统、主持人终端
CN101257395A (zh) 支持多媒体会议预约的系统及方法
WO2009082945A1 (fr) Procédé, système et appareil de communication multiterminal
US20150295974A1 (e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Application Server for Adding Media Stream of Multimedia Session
US954415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erencing enterprise and non-enterprise callers
WO2011017889A1 (zh) 一种多媒体会议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WO2012113193A1 (zh) 一种多方通话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1369906B (zh) 一种会议业务实现方法及设备
CN104735034B (zh) 媒体流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389059A (zh) 实现会话模式切换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939160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1388883B (zh) 多媒体会话中特定设备的管理方法、系统和设备
US8495225B2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701125B1 (ko) 컨퍼런스 서비스 제공 방법과 그 장치, 컨퍼런스 서비스제공을 위한 음성 데이터 제공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1159787B (zh) 一种实现会议业务的软交换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isco Cisco SIP Proxy Server Call Flows
Cisco Cisco SIP Proxy Server Call Flows
WO2012089018A1 (zh) 远程呈现会议业务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1854372B (zh) 一种点击拨号中控制会话媒体类型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14

Address after: 529400, No. 8, Dongfeng Road, Beijiao Industrial Zone, Jiangmen, Guangdong, Enping

Patentee after: JIANGMEN JIESI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4

Address after: 518000, 816, 8th Floor, Longhua Building, Tsinghua Information Port, Qinghu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esitong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8, Dongfeng Road, north suburb industrial zone, Enping City,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9400

Patentee before: JIANGMEN JIESI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