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5240A - 暖光led光源及其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暖光led光源及其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5240A
CN102135240A CN2010101015256A CN201010101525A CN102135240A CN 102135240 A CN102135240 A CN 102135240A CN 2010101015256 A CN2010101015256 A CN 2010101015256A CN 201010101525 A CN201010101525 A CN 201010101525A CN 102135240 A CN102135240 A CN 102135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light
warm
light led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15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1015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52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5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52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暖光LED光源及其实现方法,利用至少一个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与多个其他颜色的LED进行混光,得到暖光LED。由于波长在580-780nm的LED的引入,避开了低效率红色荧光粉的使用,使得暖光LED光源的整体发光效率比较高。得到的暖光LED光源在光效、显色性和成本优势等方面得到极大地提高。

Description

暖光LED光源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暖光LED光源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半导体光源取代传统光源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其中发光二极管(Lighting Emitting Diode,LED)以其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成为半导体照明领域的主要技术手段。
LED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它是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在半导体中通过载流子发生复合放出过剩的能量而引起光子发射,直接发出红、黄、蓝、绿、青、橙、紫、白色的光。
目前,LED照明的核心在于暖光LED,现有制作暖光LED的方法有红、绿、蓝三基色LED合成、蓝光LED+黄色荧光粉、紫外LED+三基色荧光粉以及多层有机电致发光(OLED)等。考虑到技术和成本的优势,目前,蓝光LED芯片+荧光粉成为暖光LED技术的主流。
然而,通过荧光粉转换的暖光LED技术,由于该荧光粉的发射光谱中缺少红光成分,难以同时实现低色温和高显色性。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低色温(3000K左右)的照明光源,而低色温LED技术发展缓慢,在现有技术条件之下,低色温LED在红光区域荧光粉的激发效率较低,导致发光效率与高色温相比相差30%;另外,红光的不足同时导致了色彩还原程度较差,显色性不高,如果要达到较高的发光效率与色彩还原度,其成本会大大提高。
例如,现有技术中,采用大功率蓝光LED芯片同时激发黄色荧光粉和红色荧光粉,通过调整荧光粉中红粉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色温和显色指数的暖光LED。但这种实现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随着荧光粉中红粉含量的增加,更多的红色荧光粉吸收LED芯片产生的蓝光后发生辐射跃迁并发出红光,导致了相对光谱的红移,同时色温逐渐降低,而LED显色指数升高。但是,由于所用红色荧光粉的量子效率较低,要产生较多的红光就必须吸收更多的蓝光,这导致了器件光谱中的蓝光和黄光成分减少,器件整体光输出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低色温LED的显色性与发光效率不足等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暖光LED光源的实现方法,包括:利用至少一个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与多个其他颜色的LED进行混光,得到暖光LED。
进一步的,利用以上LED额定电流的60%到80%驱动以上各个LED。
进一步的,所述波长在580-780nm的LED选用红光LED或琥珀光LED。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LED选用黄绿光LED、绿白光LED或白光LED。
进一步的,所述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与多个其他颜色的LED的以交替或环绕方式排布。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暖光LED光源,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LED,其还包括:至少一个波长在580-780nm的LED,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进一步的,以上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与多个其他颜色的LED的驱动电流为其额定电流的60%到80%。
进一步的,所述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为红光LED或琥珀光LED。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LED为黄绿光LED、绿白光LED或白光LED。
进一步的,所述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与多个其他颜色的LED的排布方式为交替或环绕排布。
以上暖光LED光源及其实现方法,利用波长在580-780nm的LED进行补偿,来实现低色温和高显色性暖光LED,避开了低效率红色荧光粉的使用,使得暖光LED光源的整体发光效率比较高。得到的暖光LED光源在光效、显色性和成本优势等方面得到极大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暖光LED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暖光LED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暖光LED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暖光LED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所提供的暖光LED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以下实施例利用至少两种颜色的LED进行混光,实现低色温和高显色性暖光LED,其引入波长在580-780nm的LED来避免传统的低效率红色荧光粉的使用,以提高混光后LED模块的整体发光效率,且大大降低了暖色LED的制造成本。即利用至少一个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与多个其他颜色的LED进行混光,得到暖光LED。
其中,波长在580-780nm的LED可以为红光LED或琥珀色LED,相应的可以选用黄绿光LED、绿白光LED、白光LED中的一种或两种来实现混光。
通常,由于红光LED、黄绿光LED等构成的是相对独立的发光体,就单个器件来说可能存在空间颜色不均匀,但可以通过适当的排布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与其他颜色的LED的配比为1∶2,且排布方式为:其他颜色的LED环绕设置于波长在580-780nm的LED的周围。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与其他颜色的LED的配比为2∶1,且排布方式为:波长在580-780nm的LED环绕设置于其他颜色的LED的周围。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与其他颜色的LED的配比为N+1∶N,且其中一个波长在580-780nm的LED设置于基板中央,其它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与其他颜色的LED交替设置于位于基板中央的波长在580-780nm的LED的周围。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与其他颜色的LED的配比为N∶N+1,且其中其他颜色的LED之一设置于基板中央,剩余其他颜色的LED与波长在580-780nm的LED交替设置于位于基板中央的LED的周围。
具体通过以下实施例加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暖光LED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暖光LED光源包括基板10,基板上设置有多个LED 12和至少一个波长在580-780nm的LED 14。
在本实施例中,波长在580-780nm的LED 14选用红光LED,相应的LED 12选用黄绿光LED。其中,黄绿光的光谱集中在450nm与570nm,发光效率很高,但是色彩还原度差,红光LED的光谱集中在630nm,以此进行补偿,提高整体LED模块的色彩还原度。其中,红光LED与黄绿光LED的配比为1∶2,排布方式为红光LED在基板的中心,黄绿光LED均匀环绕在红光LED的周围。如图,基板中央具有三颗红光LED,其外围均匀分布有六颗黄绿光LED。
选择0.9~1.1W的红光LED,0.6W~0.8W的黄绿光LED,且其额定电流为200mA~350mA。点亮之后整个模块发出的光线经测量,整体效率达到了普通白光高色温LED的发光效率水平,显色性达到87,比普通白光LED高出10%以上,而成本大大降低,约为普通白光LED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中,可以仅利用额定电流的60%到80%进行驱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且大大提高了整个LED模块的寿命。
当然,以上黄绿光LED可以用绿白光LED来代替。另外,红光LED可以利用琥珀光LED来代替,相应的可以选取白光LED来代替黄绿光LED。其实现原理与上面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暖光LED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暖光LED光源包括基板20,基板上设置有多个LED 22和至少一个波长在580-780nm的LED 24。
在本实施例中,波长在580-780nm的LED 24选用红光LED,相应的LED 22选用黄绿光LED。其中,黄绿光的光谱集中在450nm与570nm,发光效率很高,但是色彩还原度差,红光LED的光谱集中在630nm,以此进行补偿,提高整体LED模块的色彩还原度。其中,红光LED与黄绿光LED的配比为2∶1,排布方式为黄绿光LED在基板的中心,红光LED均匀环绕在黄绿光LED的周围。如图,基板中央具有三颗黄绿光LED,其外围均匀分布有六颗红光LED。
此时,选择0.4~0.6W的红光LED,1.3W~1.5W的黄绿光LED,且其额定电流为200mA~350mA。点亮之后整个模块发出的光线经测量,整体效率达到了普通白光高色温LED的发光效率水平,显色性高于80,比普通白光LED高出10%以上,而成本大大降低,约为普通白光LED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中,可以仅利用驱动电流的60%到80%进行驱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且大大提高了整个LED模块的寿命。
当然,以上黄绿光LED可以用绿白光LED来代替。另外,红光LED可以利用琥珀光LED来代替,相应的可以选取白光LED来代替黄绿光LED。其实现原理与上面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3,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暖光LED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暖光LED光源包括基板30,基板上设置有多个LED 32和至少一个波长在580-780nm的LED 34。
在本实施例中,波长在580-780nm的LED 34选用红光LED,相应的LED 32选用黄绿光LED。其中,黄绿光的光谱集中在450nm与570nm,发光效率很高,但是色彩还原度差,红光LED的光谱集中在630nm,以此进行补偿,提高整体LED模块的色彩还原度。其中,红光LED与黄绿光LED的配比为N+1∶N,排布方式为一个红光LED在基板的中心,其余红光LED与黄绿光LED交替分布,且均匀环绕在中心的红光LED的周围。如图,基板中央具有一颗红光LED,其周围交错分布有三颗黄绿光LED和三颗红光LED。
此时,选择0.7~0.8W的红光LED,1.3W~1.5W的黄绿光LED,且其额定电流为200mA~350mA。点亮之后整个模块发出的光线经测量,整体效率达到了普通白光高色温LED的发光效率水平,显色性高于80,比普通白光LED高出10%以上,而成本大大降低,约为普通白光LED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中,可以仅利用驱动电流的60%到80%进行驱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且大大提高了整个LED模块的寿命。
当然,以上黄绿光LED可以用绿白光LED来代替。另外,红光LED可以利用琥珀光LED来代替,相应的可以选取白光LED来代替黄绿光LED。其实现原理与上面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4,其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暖光LED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暖光LED光源包括基板40,基板上设置有多个LED 42和至少一个波长在580-780nm的LED 44。
在本实施例中,波长在580-780nm的LED 44选用红光LED,相应的LED 42选用黄绿光LED。其中,黄绿光的光谱集中在450nm与570nm,发光效率很高,但是色彩还原度差,红光LED的光谱集中在630nm,以此进行补偿,提高整体LED模块的色彩还原度。其中,红光LED与黄绿光LED的配比为N∶N+1,排布方式为一个黄绿光LED在基板的中心,红光LED与其余黄绿光LED交替分布,且均匀环绕在中心的黄绿光LED的周围。如图,基板中央具有一颗黄绿光LED,其周围交错分布有三颗黄绿光LED和三颗红光LED。
此时,选择0.9~1.1W的红光LED,0.9W~1.1W的黄绿光LED,且其额定电流为200mA~350mA。点亮之后整个模块发出的光线经测量,整体效率达到了普通白光高色温LED的发光效率水平,显色性高于80,比普通白光LED高出10%以上,而成本大大降低,约为普通白光LED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中,可以仅利用驱动电流的60%到80%进行驱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且大大提高了整个LED模块的寿命。
当然,以上黄绿光LED可以用绿白光LED来代替。另外,红光LED可以利用琥珀光LED来代替,相应的可以选取白光LED来代替黄绿光LED。其实现原理与上面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以上实施例均是采用多颗小功率的LED进行混光,当然也可以将多颗小功率的LED利用一颗稍大功率的LED代替来实现混光。如图5所示,在基板50的中央设置有一颗3W左右的红光LED,在其周围设置六颗0.7W左右的LED,同样也可以获得暖光LED模块。
综上所述,以上暖光LED光源利用波长在580-780nm的LED进行补偿,来实现低色温和高显色性暖光LED,避开了低效率红色荧光粉的使用,使得暖光LED光源的整体发光效率比较高。采用该模块的LED光源在光效、显色性和成本优势等方面得到极大地提高。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暖光LED光源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利用至少一个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与多个其他颜色的LED进行混光,得到暖光LE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光LED光源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利用以上LED额定电流的60%到80%驱动以上各个LE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光LED光源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波长在580-780nm的LED选用红光LED或琥珀光LE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光LED光源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个LED选用黄绿光LED、绿白光LED或白光LE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光LED光源的实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与多个其他颜色的LED的以交替或环绕方式排布。
6.一种暖光LED光源,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LED,其特征是,还包括:
至少一个波长在580-780nm的LED,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暖光LED光源,其特征是,以上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与多个其他颜色的LED的驱动电流为其额定电流的60%到8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暖光LED光源,其特征是,所述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为红光LED或琥珀光LED。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暖光LED光源,其特征是,所述多个LED为黄绿光LED、绿白光LED或白光LED。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暖光LED光源,其特征是,所述波长在580-780nm的LED与多个其他颜色的LED的排布方式为交替或环绕排布。
CN2010101015256A 2010-01-26 2010-01-26 暖光led光源及其实现方法 Pending CN1021352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15256A CN102135240A (zh) 2010-01-26 2010-01-26 暖光led光源及其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15256A CN102135240A (zh) 2010-01-26 2010-01-26 暖光led光源及其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5240A true CN102135240A (zh) 2011-07-27

Family

ID=44295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15256A Pending CN102135240A (zh) 2010-01-26 2010-01-26 暖光led光源及其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3524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2364A (zh) * 2013-10-29 2014-01-29 广西桂林宇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暖光led光源
CN109114439A (zh) * 2018-08-01 2019-01-01 南昌大学 一种无蓝光低色温双波段led光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2364A (zh) * 2013-10-29 2014-01-29 广西桂林宇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暖光led光源
CN109114439A (zh) * 2018-08-01 2019-01-01 南昌大学 一种无蓝光低色温双波段led光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8316B (zh) Led集成封装光源模块
CN201225532Y (zh) 功率型白光发光二极管
CN101808451B (zh) 白光加红蓝led组合获得高显色可调色温白光的方法
KR20120093181A (ko) 광혼합재를 포함하는 고상 조명 디바이스
CN101915369A (zh) Led白光光源模块
CN201628103U (zh) 混光led模块
CN101872825B (zh) 制备低色温高显色性大功率白光led的方法
CN102244185B (zh) 一种具有高显色指数、高光效、低色温的白光led及其制备方法
US20090050912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outdoor illumination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2010050438A (ja) 白色発光ダイオード
CN102278621A (zh) 一种色温可调的白光led模组、照明设备及制作方法
CN204029800U (zh) 白光发光器件
CN101572262A (zh) 宽谱白光发光二极管
CN101858492A (zh) 一种led照明装置及其在灯具中的应用
CN101082405B (zh) 一种led发光元件
CN101866911A (zh) 高演色性发光二极管的结构
CN201209828Y (zh) 宽谱白光led
CN102779814A (zh) 可发出白光的发光元件及其混光方法
CN209843705U (zh) 一种smd表贴封装形式
CN102454945A (zh) 一种获得高显色性暖白光的方法及其封装结构
US20040089864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2135240A (zh) 暖光led光源及其实现方法
CN102810533A (zh) 白光发光装置
CN209570795U (zh) 多光谱光源及投影仪
CN102221158A (zh) Oled与led复合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Wen Guoju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ubl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Wen Guoju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before Expiration of Request of Examination as to Substan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Wen Guoju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