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4774B - 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发射时间间隔捆绑 - Google Patents

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发射时间间隔捆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4774B
CN102124774B CN200980131949.2A CN200980131949A CN102124774B CN 102124774 B CN102124774 B CN 102124774B CN 200980131949 A CN200980131949 A CN 200980131949A CN 102124774 B CN102124774 B CN 1021247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itute
scheduled transmission
tti
terminal
random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19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4774A (zh
Inventor
北添雅人
阿诺德·梅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24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4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4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47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实行随机接入过程的系统及方法。可从接入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且作为响应,可从所述基站向所述接入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可分配待由所述接入终端用于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的资源。另外,可针对所述所调度发射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此外,可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在共用输送块(TB)内从所述接入终端向所述基站发射所述所调度发射的有效负载。根据实例,可基于每一网络、每一基站或每一接入终端来控制TTI捆绑的使用。

Description

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发射时间间隔捆绑
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案主张2008年8月18日申请的标题为“用于在无线通信中进行TTI捆绑的方法及设备(AMETHODANDAPPARATUSFORTTIBUNDLINGINAWIRELESSCOMMUNICATION)”的第61/089,816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权益。上述申请案的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且更明确地说,涉及捆绑发射时间间隔(TTI)以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所实行的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经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可经由这些无线通信系统提供语音及/或数据。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可向多个用户提供对一个或一个以上共享资源(例如,带宽、发射功率、…)的接入。举例来说,系统可使用例如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码分多路复用(C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及其它多址技术等各种多址技术。
通常,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同时支持多个接入终端的通信。每一接入终端可经由前向链路及反向链路上的发射与一个或一个以上基站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指代从基站到接入终端的通信链路,且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指代接入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此通信链路可经由单输入单输出、多输入单输出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而建立。
MIMO系统通常使用多个(NT个)发射天线及多个(NR个)接收天线以用于数据传输。由NT个发射天线及NR个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可分解成NS个独立信道,所述信道可称作空间信道,其中NS≤{NT,NR}。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者对应于一个维度。此外,如果利用由所述多个发射天线及接收天线产生的额外维度,则MIMO系统可提供改进的性能(例如,增大的频谱效率、较高的输送量及/或较大的可靠性)。
MIMO系统可支持各种双工技术以在共用物理媒体上划分前向链路通信及反向链路通信。举例来说,频分双工(FDD)系统可利用全异频率区域以用于前向及反向链路通信。另外,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及反向链路通信可使用共用频率区域,使得互逆性原理允许根据反向链路信道估计前向链路信道。
无线通信系统常常使用提供覆盖区域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基站。典型的基站可发射多个数据流以用于广播、多播及/或单播服务,其中数据流可为对于接入终端来说可能具有独立接收兴趣的数据流。可使用此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的接入终端来接收由复合流载运的一个、一个以上或所有数据流。同样,接入终端可将数据发射到基站或另一接入终端。
接入终端可利用随机接入过程来得到对系统的接入(例如,获得通信信道及/或相关联资源的分配、…)。举例来说,随机接入过程可用于对系统的初始接入、从源基站到目标基站的越区移交及其类似者。通常,接入终端在上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以开始随机接入过程。基站可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且用经由下行链路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做出响应。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接入终端可经由上行链路向基站发送所调度发射。然而,接入终端常常为上行链路功率有限的,且因此可由接入终端使用的所调度发射的有效负载大小可能较小。因此,接入终端通常发送所调度发射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额外上行链路消息以向基站提供信息以使得能够与所述基站形成连接。额外上行链路消息的发射可能延迟接入终端与基站连接。
发明内容
以下呈现对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的简化概述以便提供对这些实施例的基本理解。此概述并非为所有预期实施例的广泛综述,且既定既不识别所有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要素,也不描绘任何或所有实施例的范围。其唯一目的在于以简化形式呈现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的一些概念以作为稍后呈现的更详细描述的序言。
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及其对应揭示内容,结合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实行随机接入过程而描述各种方面。可从接入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且作为响应,可从基站向接入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可分配待由接入终端用于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的资源。另外,可针对所述所调度发射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此外,可使用所捆绑的多个TTI在共用输送块(TB)内从接入终端向基站发射所述所调度发射的有效负载。根据实例,可基于每一网络、每一基站或每一接入终端而控制TTI捆绑的使用。
根据相关方面,本文中描述一种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随机接入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向基站发射随机接入前导。另外,所述方法可包括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而从所述基站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此外,所述方法可包括针对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在共用输送块(TB)内向所述基站发射所述所调度发射的有效负载。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保留与以下操作有关的指令: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而从所述基站获得随机接入响应;针对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及利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所调度发射。另外,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且经配置以执行保留于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
又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随机接入。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用于检测是否要针对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到基站的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装置。此外,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含用于捆绑所述多个TTI的装置。另外,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用于经由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所调度发射的装置。
再一方面涉及一种可包含计算机可读媒体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用于向基站发射随机接入前导的代码。另外,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用于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而从所述基站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代码。此外,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用于检测是否要针对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代码。另外,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用于针对所述所调度发射而捆绑所述多个TTI的代码。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还可包括用于利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在共用输送块(TB)内向所述基站发射所述所调度发射的有效负载的代码。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此外,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而从所述基站获得随机接入响应。所述处理器可进一步经配置以基于以下各者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而辨识是否要针对所调度发射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网络的预定义设定、广播消息中所包括的指示符、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所包括的指示符,或上行链路带宽。此外,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针对所述所调度发射捆绑所述多个TTI。另外,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利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在共用输送块(TB)内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所调度发射。所述处理器还可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所调度发射而从所述基站获得争用解决消息。
根据其它方面,本文中描述一种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实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从接入终端接收随机接入前导。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而产生随机接入响应。另外,所述方法可包括向所述接入终端发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此外,所述方法可包括接收使用所捆绑的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而从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调度发射。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保留与以下操作有关的指令:从接入终端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而产生随机接入响应;向所述接入终端发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及接收使用所捆绑的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而从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调度发射。另外,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且经配置以执行保留于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
又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管理随机接入。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用于控制接入终端是否针对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装置。此外,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用于接收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而从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所调度发射的装置。
再一方面涉及一种可包含计算机可读媒体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用于管理接入终端是否针对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代码。另外,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用于获得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而从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所调度发射的代码。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从接入终端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另外,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产生随机接入响应。此外,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向所述接入终端发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所述处理器还可经配置以控制所述接入终端是否针对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另外,所述处理器可经配置以接收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而从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所调度发射。
为了实现前述及相关目的,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包含在下文充分描述且在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特征。本文中所陈述的以下描述及附图详述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的特定说明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仅指示可使用各种实施例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少数几种方式,且所描述的实施例既定包括所有此类方面及其等效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文中所陈述的各种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说明。
图2为针对无线通信环境中的随机接入过程利用发射时间间隔(TTI)捆绑的实例系统的说明。
图3为在不使用TTI捆绑的情形下实施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实例呼叫流程图的说明。
图4为包括利用TTI捆绑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实例呼叫流程图的说明。
图5为用于RRC连接重建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实例呼叫流程图的说明。
图6为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随机接入的实例方法的说明。
图7为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实行随机接入过程的实例方法的说明。
图8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TTI捆绑以用于发送随机接入过程的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的实例接入终端的说明。
图9为在无线通信环境中结合随机接入管理TTI捆绑的实例系统的说明。
图10为可结合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系统及方法使用的实例无线网络环境的说明。
图11为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随机接入的实例系统的说明。
图12为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管理随机接入的实例系统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看图式描述各种实施例,其中相同参考标号始终用以指代相同元件。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陈述许多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可为明显的是,所述实施例可在无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得以实践。在其它例子中,以框图形式展示众所周知的结构及装置以有助于描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
如本申请案中所使用,术语“组件”、“模块”、“系统”及其类似者既定指代计算机相关实体,其为硬件、固件、硬件与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软件。举例来说,组件可为(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处理程序、处理器、对象、可执行体、执行线程、程序及/或计算机。借助于说明,在计算装置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及计算装置两者均可为组件。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可驻留于处理程序及/或执行线程内,且组件可定位于一台计算机上及/或分布于两台或两台以上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组件可从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媒体来执行。所述组件可借助于本地处理程序及/或远程处理程序进行通信,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包的信号(例如,来自借助所述信号与在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组件和/或跨越例如因特网等网络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一个组件的数据)。
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及其它系统。通常可互换地使用术语“系统”与“网络”。CDMA系统可实施例如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CDMA2000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及CDMA的其它变体。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及IS-856标准。TDMA系统可实施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实施例如演进型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802.20、快闪OFDM等无线电技术。UTRA及E-UTRA为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为UMTS的使用E-UTRA的即将到来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使用OFDMA且在上行链路上使用SC-FDMA。UTRA、E-UTRA、UMTS、LTE及GSM描述于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另外,CDMA2000及UMB描述于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另外,这些无线通信系统可另外包括对等(例如,移动物对移动物)特用网络系统,所述特用网络系统常常使用不成对的无执照频谱、802.xx无线LAN、蓝牙及任何其它近程或远程无线通信技术。
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利用单载波调制及频域等化。SC-FDMA具有与OFDMA系统的性能类似的性能及与OFDMA系统的总体复杂性基本上相同的总体复杂性。SC-FDMA信号由于其固有单载波结构而具有较低的峰值对平均值功率比(PAPR)。SC-FDMA可用于(例如)上行链路通信中,其中较低PAPR在发射功率效率方面极大地有益于接入终端。因此,可在3GPP长期演进(LTE)或演进型UTRA中将SC-FDMA实施为上行链路多址方案。
此外,本文中结合接入终端描述各种实施例。接入终端还可称作系统、订户单元、订户台、移动台、移动物、远程台、远程终端、移动装置、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装置、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用户设备(UE)。接入终端可为蜂窝式电话、无绳电话、会话起始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回路(WLL)台、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式装置、计算装置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装置。此外,本文中结合基站来描述各种实施例。基站可用于与接入终端通信且还可称作接入点、节点B、演进型节点B(eNodeB、eNB)或某其它术语。
此外,术语“或”既定意指包括性“或”而非排他性“或”。即,除非另有指定或从上下文清楚可见,否则短语“X使用A或B”既定意指自然包括性排列中的任一者。即,以下例子中的任一者满足短语“X使用A或B”:X使用A;X使用B;或X使用A及B两者。另外,除非另有指定或从上下文清楚可见是针对单数形式,否则如本申请案及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冠词“一”应大体上解释为意指“一个或一个以上”。
可使用标准编程及/或工程设计技术将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方面或特征实施为方法、设备或制品。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制品”既定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装置、载体或媒体存取的计算机程序。举例来说,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装置(例如,硬盘、软盘、磁条等)、光学光盘(例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等)、智能卡及快闪存储器装置(例如,EPROM、卡、棒、密钥驱动器等)。另外,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存储媒体可表示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装置及/或其它机器可读媒体。术语“机器可读媒体”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及能够存储、含有及/或载运指令及/或数据的各种其它媒体。
现参看图1,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各种实施例来说明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含可包括多个天线群组的基站102。举例来说,一个天线群组可包括天线104及106,另一群组可包含天线108及110,且额外群组可包括天线112及114。针对每一天线群组说明两个天线;然而,可针对每一群组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基站102可另外包括发射器链及接收器链,所述链中的每一者又可包含与信号发射及接收相关联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多路复用器、解调器、多路分用器、天线等)。
基站102可与例如接入终端116及接入终端122等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入终端通信;然而,应了解,基站102可与大体上任何数目的类似于接入终端116及122的接入终端通信。接入终端116及122可为(例如)蜂窝式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通信装置、手持式计算装置、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PDA及/或用于经由无线通信系统100通信的任何其它合适装置。如所描绘,接入终端116与天线112及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及114经由前向链路118向接入终端116发射信息,且经由反向链路120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此外,接入终端122与天线104及106通信,其中天线104及106经由前向链路124向接入终端122发射信息,且经由反向链路126从接入终端122接收信息。举例来说,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可利用不同于由反向链路120使用的频带的频带,且前向链路124可使用不同于由反向链路126使用的频带的频带。另外,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与反向链路120可利用共用频带,且前向链路124与反向链路126可利用共用频带。
每一天线群组及/或所述天线经指定以在其中进行通信的区域可称作基站102的扇区。举例来说,天线群组可经设计以在基站102所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向接入终端进行通信。在经由前向链路118及124的通信中,基站102的发射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以改进用于接入终端116及122的前向链路118及124的信噪比。而且,虽然基站102利用波束成形来向随机散布于相关联覆盖区域中的接入终端116及122进行发射,但与基站经由单一天线向其所有接入终端进行发射相比,邻近小区中的接入终端可经受较小干扰。
可在系统100中利用随机接入过程。举例来说,随机接入过程可由接入终端116及122用于初始接入、到基站102及/或从基站102的越区移交、时序同步(例如,从非同步模式重入、…)及其类似者。随机接入过程通常包括:由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6、接入终端122、…)经由上行链路向基站102发射随机接入前导(例如,消息1、…);基于所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导经由下行链路从基站102向所述接入终端发射随机接入响应(例如,消息2、…);经由上行链路从所述接入终端向基站102发射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其中此所调度发射是由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许可;及经由下行链路从基站102向所述接入终端发射争用解决消息(例如,消息4、…)。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消息3”指代由接入终端向基站102发送的如由来自基站102的随机接入响应许可的所调度发射。
按照惯例,在无线通信环境中,使用1ms的发射时间间隔(TTI)来发射及接收数据。因此,对于上述随机接入过程,1ms的TTI通常用于特定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射;因此,1ms的TTI通常用于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另外,1ms的TTI可支持80个位的有效负载大小。然而,当经由随机接入过程建置与基站的连接时,接入终端常常回复于所接收的随机接入响应而发送多于80个位的信息。因此,接入终端通常发送超过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的有效负载大小的信息量,从而导致在随后时间(例如,在接收到来自基站102的争用解决消息之后、…)向基站102发送额外上行链路发射。因此,在实行随机接入过程时,常规技术常常在形成连接中产生延迟。
相反,系统100利用TTI捆绑来减小与所调度发射的常规有效负载大小相关联的影响(例如,缓和80位限制、…)。举例来说,每一TTI可对应于无线电帧中所包括的子帧。举例来说,系统100可使多个TTI能够针对所调度发射而捆绑。此外,可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在共用输送块(TB)内从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6、接入终端122、…)向基站102发射所述所调度发射的有效负载。通过捆绑所述TTI以增加所调度发射的上行链路有效负载大小,可提高连接建立过程的速度。
现参看图2,说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将发射时间间隔(TTI)捆绑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系统200。系统200包括可发射及/或接收信息、信号、数据、指令、命令、位、符号及其类似者的接入终端202。接入终端202可经由前向链路及/或反向链路与基站204通信。基站204可发射及/或接收信息、信号、数据、指令、命令、位、符号及其类似者。虽然未图示,但预期系统200可包括任何数目的类似于接入终端202的接入终端及/或任何数目的类似于基站204的基站。另外,应了解,系统200可包括与核心网络(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相关联的各种其它组件(未图示)。根据说明,系统200可为基于长期演进(LTE)的系统;然而,所主张的标的物不如此受限制。
接入终端202及基站204可作为随机接入过程的部分而交换消息。为了实行随机接入过程,接入终端202可包括前导产生组件206、所调度发射组件208及捆绑组件210。此外,基站204可包括响应产生组件212、争用解决组件214及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216。
前导产生组件206可产生可由接入终端202经由上行链路向基站204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例如,消息1、…)。前导产生组件206可发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以起始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举例来说,随机接入过程可用于对系统的初始接入、从源基站到目标基站(例如,基站204、…)的越区移交等。然而,所主张的标的物不限于上述内容。
前导产生组件206可在上行链路上发射随机接入前导以致使接入终端202起始与基站204连接(例如,如果接入终端202具有数据要发送、如果接入终端202被寻呼、如果接入终端202接收到从源基站转变到作为目标基站的基站204的越区移交命令、…)。随机接入前导还可称作接入请求、接入签名、接入探测、随机接入探测、签名序列、随机接入信道(RACH)签名序列等。随机接入前导可包括各种类型的信息且可以各种方式发送。举例来说,可经由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然而,所主张的标的物不如此受限制。
基站204可接收随机接入前导,且响应产生组件212可通过向接入终端202发送随机接入响应(例如,消息2、…)而进行响应。随机接入响应还可称作接入许可、接入响应等。随机接入响应可载运各种类型的信息且可以各种方式发送。举例来说,随机接入响应可提供与时序对准、初始上行链路许可、临时无线电网络临时识别符(RNTI)的指派等有关的信息。借助于实例,由响应产生组件212所产生的随机接入响应可包括识别可由接入终端202用于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的资源的指示。
接入终端202可接收由基站204的响应产生组件212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可授予待由接入终端202使用的上行链路资源。此外,接入终端202的所调度发射组件208可辨识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授予接入终端202的上行链路资源。此后,所调度发射组件208可产生可从接入终端202向基站204发送的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举例来说,所述所调度发射可传达与接入终端202相关联的身份;然而,所主张的标的物不限于上述内容。所调度发射可为作为随机接入过程的部分的从接入终端202到基站204的第一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发射。
基站204可接收从接入终端202发送的所调度发射。作为响应,争用解决组件214可向接入终端202发送争用解决消息(例如,消息4、…)。争用解决消息可表示随机接入过程的结束。因此,接入终端202可接收所述争用解决消息并辨识基于争用的随机接入的结束(例如,争用已解决、…)。
此外,接入终端202的捆绑组件210可捆绑多个TTI以用于由所调度发射组件208结合向基站204传送所调度发射而使用。举例来说,捆绑组件210可辨识是否要捆绑所述多个TTI。另外,当捆绑组件210识别针对所调度发射而支持TTI捆绑时,所调度发射组件208可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在共用输送块(TB)内向基站204发射所述所调度发射的有效负载。
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216可管理基站204是否支持用于结合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使用的TTI捆绑。举例来说,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216可基于每一网络、基于每一基站或基于每一接入终端而控制是否支持TTI捆绑。因此,根据实例,可跨越LTE系统由此系统中所包括的一组基站使用TTI捆绑,这可由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216以及由此LTE系统中的全异基站(未图示)的类似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未图示)来实施。借助于另一实例,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216可基于每一基站指导TTI捆绑是否由基站204支持(例如,识别TTI捆绑是否待由包括接入终端202的试图经由随机接入而连接到基站204的一组接入终端利用,共用系统中的不同基站可类似地控制是否借此分别支持TTI捆绑,…)。依据另一实例,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216可管理特定接入终端是否将使用TTI捆绑;因此,第一接入终端可由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216管理以使用TTI捆绑,而第二接入终端可由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216控制以不使用TTI捆绑。另外或替代地,预期捆绑组件210(或通常接入终端202)可控制所调度发射组件208是否利用TTI捆绑。然而,应了解,所主张的标的物不限于上述实例。
捆绑组件210可辨识基站204是否支持TTI捆绑,且/或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216可管理基站204是否支持TTI捆绑。因此,在接入终端202与基站204之间可存在关于可用于由接入终端202(例如,经由所调度发射组件208、…)发送的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的资源的理解。下文中描述说明可借以达到上述理解的技术的各种实例;然而,所主张的标的物预期以大体上任何方式产生上述理解。
根据实例,TTI捆绑可由网络(例如,LTE系统、基于每一网络、…)中的所有(或大多数)基站利用。因此,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216可指示接入终端202(及/或任何全异接入终端(未图示))使用TTI捆绑。此外,网络中的全异基站的类似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可同样指示将实施TTI捆绑。另外,捆绑组件210可基于所接收指示而识别将使用TTI捆绑。进一步预期,网络中的基站不需要向接入终端指示(例如,以空中方式、…)TTI捆绑由网络上的所有(或大多数)基站支持。而是,指定在网络中利用TTI捆绑的预定义指令可被提供到所述接入终端、保留于与所述接入终端相关联的存储器中等等;因此,当在对应网络中操作时,捆绑组件210可使用所述预定义指令来捆绑多个TTI。
依据另一实例,接入终端202可根据上行链路带宽而选择性地捆绑所述多个TTI。因此,当上行链路带宽小于或等于阈值(例如,5MHz、大于5MHz的阈值、小于5MHz的阈值、…)时,捆绑组件210可捆绑所述多个TTI以供所调度发射组件208利用。另外,当上行链路阈值大于所述阈值时,捆绑组件210不需要使用TTI捆绑。举例来说,当使用1.25MHz、3MHz或5MHz的上行链路带宽时,可利用用于所调度发射的TTI捆绑,但当利用大于5MHz的上行链路带宽时,不需要使用TTI捆绑;然而,所主张的标的物不如此受限制。
借助于另一实例,基站204可针对与其交互的接入终端支持TTI捆绑。按照此实例,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216可发送包括区别是否要使用TTI捆绑(例如,可基于每一基站指示是否支持TTI捆绑、…)的指示符的广播消息。举例来说,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216可在系统信息中发射旗标,所述旗标识别基站204是否针对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发射、…)支持TTI捆绑。所述旗标可为系统信息消息中所包括的1位开启/关闭(ON/OFF)指示;然而,所主张的标的物不如此受限制。因此,捆绑组件210可接收包括区别是否要针对所调度发射而捆绑所述多个TTI的指示符的广播消息。此外,捆绑组件210可基于所述广播消息中所包括的指示符而辨识是否要捆绑所述多个TTI。
根据另一实例,可基于每一接入终端控制TTI捆绑的使用。因此,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216可致使响应产生组件212在随机接入响应(例如,消息2、…)中包括指示符,所述指示符指定接入终端202是否应针对将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的对应所调度发射而使用TTI捆绑。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可分配待由接入终端202用于所调度发射的资源,且可进一步识别TTI捆绑是否待由接入终端202利用(例如,经由随机接入响应中所包括的1位开启/关闭指示、…)。因此,捆绑组件210可评估随机接入响应中所包括的识别是否要捆绑所述多个TTI的指示符。此外,捆绑组件210可根据随机接入响应中所包括的指示符而选择是否要捆绑所述多个TTI。
借助于进一步说明,可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捆绑所述多个TTI;不需要施加对是否可在FDD系统中使用TTI捆绑的限制,因为在此系统中,上行链路资源是连续的。此外,可在使用配置0、配置1或配置6中的一者的时分双工(TDD)系统中捆绑所述多个TTI(例如,因为上述TDD配置可提供可经捆绑的连续上行链路子帧、…)。因此,TDD系统中的配置子集可支持使用TTI捆绑。
由捆绑组件210实施的TTI捆绑可允许接入终端202(例如,所调度发射组件208、…)发射历时较长持续时间。多个连续TTI可由捆绑组件210捆绑在一起。另外,可由所调度发射组件208编码并使用所捆绑的所述组连续TTI来发射单一输送块。所捆绑的TTI可视为单一资源,其中从基站204(例如,响应产生组件212、…)接收到的单一许可(例如,层1/层2(L1/L2)许可、包括于随机接入响应中、…)用于调度所述发射。此外,可响应于所述发射由基站204发送单一确认;然而,所主张的标的物不如此受限制。TTI捆绑可提供时间分集,可增加可用于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发射、…)的资源,且可增加接入终端202可用于发送所述所调度发射的有效功率(例如,由于上行链路功率可处于不同时域资源中、…)。
为了使较大输送块(TB)大小适应于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甚至对于小带宽系统来说,TTI捆绑可使得能够增加可用于所调度发射的最小TB大小。举例来说,在不进行捆绑的情形下80个位可适应于所调度发射(例如,假定1ms的TTI与1.5MHz的上行链路带宽、…);因此,具有相对较小大小的TB(例如,在其上发送所调度发射的资源、…)可导致与完成信令有关的各种问题。相反,当系统200使用TTI捆绑时,多达320个位可适应于所调度发射。更明确地说,当实施TTI捆绑时,捆绑组件210可将四个TTI捆绑在一起,且所述四个所捆绑的TTI可由所调度发射组件208使用以向基站204发送所调度发射。举例来说,四个连续TTI可经捆绑以增加可由所调度发射组件208使用的资源。然而,应了解,所主张的标的物不如此受限制,因为预期任何全异数目的TTI(例如,预配置数目的TTI、动态选定数目的TTI、…)可由捆绑组件210组合。因此,当使用捆绑时,可假定所调度发射可支持多于80个位。另外,虽然在实施捆绑时320个位用于所调度发射可为可行的,但不需要使用所述位的子集。举例来说,当使用捆绑时,200个位可用于由所调度发射组件208发射所调度发射;然而,所主张的标的物不如此受限制。
借助于实例,可在来自接入终端202的用于建立到网络的连接(例如,对网络的初始接入、…)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利用TTI捆绑。因此,接入终端202可建立与基站204(例如,服务基站、…)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RRC连接为接入终端202与基站204之间的无线电层级连接。此外,作为建立此网络连接的部分,可使用非接入层(NAS)信令。NAS信令可用于形成接入终端202与网络节点(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之间的连接。因此,由所调度发射组件208使用多个所捆绑TTI而发送的所调度发射的有效负载可载运与RRC连接请求及NAS协议数据单元(PDU)有关的信息。举例来说,NASPDU可为NAS服务请求;然而,所主张的标的物不如此受限制。
依据另一实例,可在用于连接重建的随机接入过程(例如,RRC连接重建过程、…)中使用TTI捆绑。因此,接入终端202可连接到源基站且此后可利用随机接入过程来越区切换到目标基站(例如,基站204、…)。因此,例如,由所调度发射组件208利用多个所捆绑TTI发送的所调度发射的有效负载可载运与RRC连接重建消息的消息验证码完整性(MAC-I)有关的信息。
参看图3,说明在不使用TTI捆绑的情形下实施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实例呼叫流程图300。所述实例呼叫流程图300可用于建立到网络的连接(例如,初始接入、…)。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可经实行于接入终端(例如,图2的接入终端202、…)与服务基站(例如,图2的基站204、…)之间。此外,服务基站可进一步与MME(例如,核心网络、…)通信。
在302处,接入终端可向所述服务基站发射随机接入前导。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可称作消息1。在304处,所述服务基站可向接入终端发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可称作消息2。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可包括可用于发射RRC连接请求(其可称作消息3(例如,所调度发射、…))的资源的指示。在306处,接入终端可根据由随机接入响应提供的许可而向服务基站发射RRC连接请求。在308处,可将争用解决消息从服务基站发射到接入终端。所述争用解决消息可称作消息4。举例来说,所述争用解决消息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例如,争用解决身份、…)及RRC连接建置消息。另外,所述争用解决消息可表示争用的结束(例如,争用可在此点处得以解决、…)。然而,归因于消息3的有限有效负载大小,接入终端可能有额外信息要发送到服务基站(例如,归因于消息3的有效负载的大小约束而未能与RRC连接请求一起发送的信息、…)。因此,在310处,接入终端可向服务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置完成消息及非接入层(NAS)服务请求。在312处,服务基站可向MME发射初始接入终端消息。在314处,MME可向服务基站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置请求。在316处,可将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从服务基站发送到接入终端。
当建立到网络的连接时,可使用接入层(AS)及非接入层(NAS)信令两者。举例来说,NAS信令可用于形成接入终端与核心网络(例如,MME、全异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而AS信令可用于形成接入终端与服务基站之间的连接。根据所说明实例,由于不使用TTI捆绑,所以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与RRC连接请求相关联、…)的大小可能受限制。因此,在306处,接入终端可发送RRC连接请求而无NAS协议数据单元(PDU)(例如,NAS服务请求、…)。而是,在308处,接入终端可等待RRC连接建置消息的接收,所述RRC连接建置消息可向接入终端指示可将后续上行链路发射发送到服务基站。另外,基于RRC连接建置消息中所包括的指示,接入终端可在后续上行链路发射中发送NASPDU(例如,NAS服务请求、…)及/或RRC连接建置完成消息。因此,由于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的有效负载的有限大小,可从接入终端向服务基站发送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消息。此外,服务基站利用NASPDU(例如,NAS服务请求、…)以起始与MME(例如,核心网络、…)的连接;因此,由于NASPDU的发射受延迟(例如,直到晚于消息3的发射、…),所以形成到核心网络的连接可能受到延迟。另外,所调度发射的有效负载的有限大小可导致与如何区分RRC连接请求消息中的临时移动台身份(TMSI)/随机ID的40个位有关的问题。
转向图4,说明包括利用TTI捆绑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实例呼叫流程图400。类似于展示于图3中的实例,实例呼叫流程图400可对应于建立到网络的连接(例如,初始接入、…);然而,与图3的上述实例相反,可在描绘于呼叫流程图400中的实例中利用TTI捆绑。
在402处,接入终端可向服务基站发射随机接入前导。在404处,所述服务基站可向接入终端发射随机接入响应。在406处,接入终端可发射RRC连接请求及NASPDU(例如,NAS服务请求、…)。所述RRC连接请求可利用所捆绑的多个TTI(例如,用于消息3、…)而与所述NASPDU(例如,NAS服务请求、…)一起发送。由于如本文中所描述在利用TTI捆绑时消息3的有效负载可增加,因此可一起发送所述RRC连接请求及所述NASPDU(例如,NAS服务请求、…)。此外,服务基站可利用具备NASPDU(例如,NAS服务请求、…)的信息以触发建立与MME的连接。因此,当实施TTI捆绑时,不需要在RRC连接建立过程内使用载运NASPDU的单独发射,且与未能针对消息3利用TTI捆绑的技术相比,建立与核心网络的连接可以较少延迟开始。
另外,在408处,可将争用解决消息从服务基站发送到接入终端(例如,以结束争用、…)。举例来说,所述争用解决消息可包括MAC控制元素(例如,争用解决身份、…)及RRC连接建置消息。在410处,服务基站可向MME发送初始接入终端消息(例如,不等待获得来自接入终端的在消息3之后的上行链路发射、…)。在412处,MME可向服务基站发射初始上下文建置请求。在414处,服务基站可向接入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现参看图5,说明用于RRC连接重建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实例呼叫流程图500。呼叫流程图500描绘实施TTI捆绑的实例。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可经实行于接入终端(例如,图2的接入终端202、…)与目标基站(例如,图2的基站204、…)之间,所述接入终端正起始越区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此外,目标基站可进一步与源基站(例如,接入终端可正从所述源基站越区切换、…)通信。不需要结合RRC连接重建而实行NAS信令。
在502处,可将随机接入前导从接入终端发射到目标基站。在504处,可将随机接入响应从目标基站发送到接入终端。在506处,可将RRC连接重建请求(例如,消息3、所调度发射、…)从接入终端发送到目标基站。RRC连接重建请求可载运正常消息验证码完整性(MAC-I)。可使用多个所捆绑TTI发射RRC连接重建请求。相反,如果单一TTI用于消息3,则可在RRC连接重建请求中编码短MAC-I(例如,16个位、…)而非正常MAC-I(例如,32个位、…)。因此,在所描绘实例中,TTI捆绑可允许增加消息3的大小。通过增加消息3的大小,可由接入终端向目标基站提供正常MAC-I而非短(例如,切割、…)MAC-I。在508处,目标基站可向源基站发送信息请求。在510处,源基站可向目标基站发射对所述信息请求的响应。在512处,目标基站可向接入终端发送争用解决消息。
参看图6到图7,说明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TTI捆绑有关的方法。虽然为了解释简单起见将所述方法展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应理解且了解,所述方法不受动作次序限制,因为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一些动作可以不同于本文所展示及描述的次序的次序发生及/或与其它动作同时发生。举例来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并了解,方法可替代地表示为一系列相关状态或事件,例如以状态图表示。此外,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可并不需要所有所说明的动作来实施方法。
参看图6,说明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随机接入的方法600。在602处,可将随机接入前导发射到基站。可从接入终端发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在604处,可响应于随机接入前导而从基站接收随机接入响应。
在606处,可针对所调度发射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另外,接入终端可识别是否要捆绑所述多个TTI。根据实例,所述多个TTI可经预定义为进行捆绑(例如,网络中所发送的所调度发射可利用TTI捆绑,可基于每一网络控制捆绑,…)。借助于另一实例,可根据上行链路带宽而选择性地捆绑所述多个TTI。因此,按照此实例,可在所述上行链路带宽等于或小于阈值(例如,5MHz、…)时捆绑所述多个TTI。依据另一实例,可从基站接收包括区别是否要捆绑所述多个TTI的指示符的广播消息;因此,所述接入终端可基于所述广播消息中所包括的指示符而辨识是否要捆绑所述多个TTI。举例来说,所述广播消息可为由基站发射的系统信息消息(例如,可基于每一基站控制捆绑、…)。根据另一实例,可评估随机接入响应中所包括的识别是否要捆绑所述多个TTI的指示符。按照此实例,接入终端可根据随机接入响应中所包括的所述指示符而选择是否要捆绑所述多个TTI(例如,可基于每一接入终端管理捆绑、…)。另外,可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捆绑所述多个TTI。此外,可在使用配置0、配置1或配置6的时分双工(TDD)系统中捆绑所述多个TTI。
在608处,可使用所捆绑的多个TTI在共用输送块(TB)内向基站发射所调度发射的有效负载。举例来说,所调度发射的有效负载可包括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及非接入层(NAS)协议数据单元(PDU)(例如,NAS服务请求、…)有关的信息。根据另一实例,所调度发射的有效负载可包括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建消息的消息验证码完整性(MAC-I)有关的信息。此外,可响应于所调度发射而从基站接收争用解决消息。
现转向图7,说明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实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700。在702处,可从接入终端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在704处,可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产生随机接入响应。举例来说,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可包括指定待由接入终端用于所调度发射的资源的指示。借助于另一实例,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可包括控制接入终端是否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以用于结合所调度发射使用的指示符。根据另一实例,可发送包括管理是否使用TTI捆绑的指示符的广播消息(例如,系统信息消息、…)。借助于其它实例,可基于上行链路带宽而预定义或控制TTI捆绑的使用。在706处,可将随机接入响应发射到接入终端。
在708处,可接收使用所捆绑的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而从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调度发射。举例来说,使用所捆绑的多个TTI发送的所调度发射可包括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及非接入层(NAS)协议数据单元(PDU)(例如,NAS服务请求、…)有关的信息。按照此实例,在来自接入终端的所调度发射之后,在接收到后续上行链路消息之前,可基于NASPDU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初始接入终端消息。根据另一实例,使用所捆绑的多个TTI发送的所调度发射可包括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建消息的消息验证码完整性(MAC-I)有关的信息。依据此实例,可从接入终端获得正常MAC-I而非短MAC-I。此外,按照此实例,在来自接入终端的所调度发射之后,在接收到后续上行链路消息之前,可基于RRC连接重建消息向源基站发送信息请求。另外,例如,可向接入终端发送争用解决消息。
将了解,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可做出关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将多个所捆绑TTI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的推断。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推断”大体上指代从经由事件及/或数据采集的一组观测结果来推理或推断系统、环境及/或用户的状态的过程。举例来说,推断可用于识别特定上下文或动作,或可产生状态上的机率分布。推断可为机率性的—即,基于对数据及事件的考虑,对所关注状态上的机率分布的计算。推断还可指代用于由一组事件及/或数据构成较高级别事件的技术。无论事件在时间上是否紧密相关,且无论事件及数据是来自一个事件及数据源还是若干事件及数据源,此推断均从一组观测到的事件及/或所存储的事件数据得出新事件或动作的建构。
图8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TTI捆绑以用于发送随机接入过程的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的接入终端800的说明。接入终端800包含接收器802,所述接收器802从(例如)接收天线(未图示)接收信号且对所接收信号执行典型动作(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转换等)并数字化经调节的信号以获得样本。举例来说,接收器802可为MMSE接收器且可包含解调器804,所述解调器804可解调所接收符号并将其提供到处理器806以用于信道估计。处理器806可为专用于分析由接收器802接收的信息且/或产生用于由发射器816发射的信息的处理器、控制接入终端800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的处理器,及/或分析由接收器802接收的信息、产生用于由发射器816发射的信息且控制接入终端800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的处理器。
接入终端800可另外包含存储器808,所述存储器808以操作方式耦合到处理器806且可存储待发射的数据、所接收数据及与执行本文中所陈述的各种动作及功能有关的任何其它合适信息。举例来说,存储器808可存储与辨识是否要针对待作为随机接入过程的部分发送的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TTI、针对所述所调度发射捆绑所述多个TTI、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发射所述所调度发射(例如,到基站、…)及其类似者相关联的协议及/或算法。
将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数据存储装置(例如,存储器808)可为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借助于说明而非限制,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或快闪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充当外部高速缓存存储器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借助于说明而非限制,RAM以许多形式可用,例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式DRAM(SDRAM)、双数据速率SDRAM(DDRSDRAM)、增强式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及直接总线式(DirectRambus)RAM(DRRAM)。主题系统及方法的存储器808既定包含(但不限于)这些及任何其它合适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806可以操作方式耦合到捆绑组件810及/或所调度发射组件812。捆绑组件810可大体上类似于图2的捆绑组件210,且/或所调度发射组件812可大体上类似于图2的所调度发射组件208。捆绑组件810可辨识是否要针对所调度发射使用TTI捆绑。此外,当将使用此捆绑时,捆绑组件810可捆绑多个TTI。另外,所调度发射组件208可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发射所调度发射(例如,消息3、…)。虽然未图示,但应了解,接入终端800可进一步包括前导产生组件,其可大体上类似于图2的前导产生组件206。接入终端800又进一步包含调制器814及向基站发射数据、信号等的发射器816。虽然经描绘为与处理器806分离,但应了解,捆绑组件810、所调度发射组件812及/或调制器814可为处理器806的部分或许多处理器(未图示)。
图9为在无线通信环境中结合随机接入管理TTI捆绑的系统900的说明。系统900包含基站902(例如,接入点、…),所述基站902具有:接收器910,其经由多个接收天线906从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入终端904接收信号;及发射器924,其经由发射天线908向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入终端904进行发射。接收器910可从接收天线906接收信息,且在操作上与解调所接收信息的解调器912相关联。由可类似于上文中关于图8而描述的处理器且耦合到存储器916的处理器914分析经解调的符号,存储器916存储待发射到接入终端904或从接入终端904接收的数据及/或与执行本文中所陈述的各种动作及功能有关的任何其它合适信息。处理器914进一步耦合到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918及/或响应产生组件920。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918可大体上类似于图2的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216,且/或响应产生组件920可大体上类似于图2的响应产生组件212。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918可管理当响应于由响应产生组件920产生的随机接入响应中所包括的许可而发送所调度发射时是否将由接入终端904使用多个TTI的捆绑。举例来说,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918可基于每一网络、每一基站或每一接入终端控制TTI捆绑的使用。此外,虽然未图示,但预期基站902可进一步包括争用解决组件,其可大体上类似于图2的争用解决组件214。基站902可进一步包括调制器922。调制器922可对帧进行多路复用以用于根据上述描述由发射器924经由天线908发射到接入终端904。虽然经描绘为与处理器914分离,但应了解,上行链路捆绑控制组件918、响应产生组件920及/或调制器922可为处理器914的部分或许多处理器(未图示)。
图10展示实例无线通信系统1000。为简洁起见,无线通信系统1000描绘一个基站1010及一个接入终端1050。然而,应了解,系统1000可包括一个以上基站及/或一个以上接入终端,其中额外基站及/或接入终端可大体上类似于或不同于下文所描述的实例基站1010及接入终端1050。另外,应了解,基站1010及/或接入终端1050可使用本文中所描述的系统(图1到图2、图8到图9及图11到图12)及/或方法(图6到图7)来促进其间的无线通信。
在基站1010处,将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1012提供到发射(TX)数据处理器1014。根据实例,可经由相应天线发射每一数据流。TX数据处理器1014基于针对业务数据流而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而格式化、编码及交错所述数据流以提供经编码的数据。
可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技术对每一数据流的经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多路复用。另外或替代地,可对导频符号进行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或码分多路复用(CDM)。导频数据通常为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且可在接入终端1050处用以估计信道响应。可基于针对每一数据流而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二元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相移键控(M-PSK)、M正交调幅(M-QAM)等)来调制(例如,符号映射)每一数据流的经多路复用的导频与经编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用于每一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及调制可通过处理器1030所执行或提供的指令来确定。
可将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到TXMIMO处理器1020,所述TXMIMO处理器1020可进一步处理所述调制符号(例如,针对OFDM)。TXMIMO处理器1020接着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到NT个发射器(TMTR)1022a到1022t。在各种实施例中,TXMIMO处理器1020将波束成形权数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且应用于正发射符号的天线。
每一发射器1022接收并处理相应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一个以上模拟信号,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及上变频转换)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于经由MIMO信道发射的经调制信号。另外,分别从NT个天线1024a到1024t发射来自发射器1022a到1022t的NT个经调制信号。
在接入终端1050处,由NR个天线1052a到1052r接收所发射的经调制信号,且将来自每一天线1052的所接收信号提供到相应接收器(RCVR)1054a到1054r。每一接收器10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及下变频转换)相应信号,将经调节的信号数字化以提供样本,且进一步处理样本以提供对应“所接收的”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1060可接收来自NR个接收器1054的NR个所接收符号流且基于特定接收器处理技术而处理所述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到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1060可解调、解交错并解码每一检测到的符号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1060进行的处理与由基站1010处的TXMIMO处理器1020及TX数据处理器1014执行的处理互补。
如上文所论述,处理器1070可周期性地确定利用哪一可用技术。另外,处理器1070可将包含矩阵索引部分及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公式化。
所述反向链路消息可包含关于通信链路及/或所接收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所述反向链路消息可由TX数据处理器1038(其还从数据源1036接收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处理,由调制器1080调制,由发射器1054a到1054r调节,且被发射回到基站1010。
在基站1010处,来自接入终端1050的经调制信号由天线1024接收,由接收器1022调节,由解调器1040解调,且由RX数据处理器1042处理以提取由接入终端1050发射的反向链路消息。另外,处理器1030可处理所提取的消息以确定将使用哪一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数。
处理器1030及1070可分别指导(例如,控制、协调、管理等)基站1010及接入终端1050处的操作。相应处理器1030及1070可与存储程序代码及数据的存储器1032及1072相关联。处理器1030及1070还可执行计算以分别导出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的频率及脉冲响应估计。
在一方面中,将逻辑信道分类为控制信道及业务信道。逻辑控制信道可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其为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DL信道。另外,逻辑控制信道可包括寻呼控制信道(PCCH),其为传送寻呼信息的DL信道。此外,逻辑控制信道可包含多播控制信道(MCCH),其为用于发射用于一个或若干个MTCH的多媒体广播及多播服务(MBMS)调度与控制信息的点对多点DL信道。通常,在建立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之后,此信道仅由接收MBMS的UE使用(例如,旧有MCCH+MSCH)。另外,逻辑控制信道可包括专用控制信道(DCCH),其为发射专用控制信息且可由具有RRC连接的UE使用的点对点双向信道。在一方面中,逻辑业务信道可包含专用业务信道(DTCH),其为专用于一个UE以用于传送用户信息的点对点双向信道。而且,逻辑业务信道可包括用于发射业务数据的用于点对多点DL信道的多播业务信道(MTCH)。
在一方面中,可将输送信道分类为DL及UL。DL输送信道包含广播信道(BCH)、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DL-SDCH)及寻呼信道(PCH)。PCH可通过在整个小区上广播并映射到可用于其它控制/业务信道的物理层(PHY)资源而支持UE功率节省(例如,可由网络向UE指示不连续接收(DRX)循环、…)。UL输送信道可包含随机接入信道(RACH)、请求信道(REQCH)、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UL-SDCH)及多个PHY信道。
PHY信道可包括一组DL信道及UL信道。举例来说,DLPHY信道可包括:共用导频信道(CPICH);同步信道(SCH);共用控制信道(CCCH);共享DL控制信道(SD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共享UL指派信道(SUACH);确认信道(ACKCH);D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DL-PSDCH);UL功率控制信道(UPCCH);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及/或负载指示符信道(LICH)。借助于进一步说明,ULPHY信道可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道质量指示符信道(CQICH);确认信道(ACKCH);天线子集指示符信道(ASICH);共享请求信道(SREQCH);U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UL-PSDCH);及/或宽带导频信道(BPICH)。
应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任何组合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方案,可将处理单元实施于一个或一个以上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内。
当所述实施例以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码、程序代码或码段来实施时,其可存储于例如存储组件等机器可读媒体中。码段可表示过程、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别,或指令、数据结构或程序语句的任何组合。可通过传递及/或接收信息、数据、自变量、参数或存储器内容来将一码段耦合到另一码段或硬件电路。可使用包括存储器共享、消息传递、权标传递、网络发射等在内的任何合适的手段来传递、转发或发射信息、自变量、参数、数据等。
对于软件实施方案,可用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程序、函数等)来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于存储器单元中且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可实施于处理器内或处理器外部,在后种情况下存储器单元可经由此项技术中已知的各种手段而以通信方式耦合到处理器。
参看图11,说明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随机接入的系统1100。举例来说,系统1100可驻留于接入终端内。应了解,将系统1100表示为包括功能块,所述功能块可为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施的功能的功能块。系统1100包括可联合起作用的电组件的逻辑分组1102。举例来说,逻辑分组1102可包括用于检测是否要针对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到基站的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电组件1104。此外,逻辑分组1102可包括用于捆绑所述多个TTI的电组件1106。举例来说,可选择性地捆绑所述多个TTI。另外,逻辑分组1102可包括用于经由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向基站发送所述所调度发射的电组件1108。逻辑分组1102还可任选地包括用于与基站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电组件1110。另外,系统1100可包括保留用于执行与电组件1104、1106、1108及1110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的存储器1112。虽然经展示为在存储器1112外部,但应理解,电组件1104、1106、1108及1110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可存在于存储器1112内。
参看图12,说明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管理随机接入的系统1200。举例来说,系统1200可至少部分地驻留于基站内。应了解,将系统1200表示为包括功能块,所述功能块可为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施的功能的功能块。系统1200包括可联合起作用的电组件的逻辑分组1202。举例来说,逻辑分组1202可包括用于控制接入终端是否针对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电组件1204。此外,逻辑分组1202可包括用于接收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从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所调度发射的电组件1206。逻辑分组1202可进一步任选地包括用于与接入终端实行随机接入过程的电组件1208。另外,系统1200可包括保留用于执行与电组件1204、1206及1208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的存储器1210。虽然经展示为在存储器1210外部,但应理解,电组件1204、1206及1208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可存在于存储器1210内。
上文已描述的内容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的实例。当然,不可能出于描述前述实施例的目的而描述组件或方法的每个可想到的组合,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认识到,各种实施例的许多其它组合及排列也是可能的。因此,所描述的实施例既定包含属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内的所有此类更改、修改及变化。另外,就术语“包括”用于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书中来说,此术语既定以类似于术语“包含”在“包含”作为过渡词用于权利要求中时所解释的方式而为包括性的。

Claims (35)

1.一种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随机接入的方法,其包含:
向基站发射随机接入前导;
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而从所述基站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具有指示是否针对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指示符;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所包括的所述指示符及上行链路带宽而确定是否针对所述所调度发射而捆绑所述多个TTI;
在确定所述上行链路带宽小于阈值时,选择性地针对所述所调度发射而捆绑所述多个TTI;及
使用所捆绑的所述多个TTI在共用输送块(TB)内向所述基站发射所述所调度发射的有效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在所述上行链路带宽大于所述阈值时确定不捆绑所述多个TT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接收包括区别是否要捆绑所述多个TTI的第二指示符的广播消息;及
基于所述广播消息中所包括的所述第二指示符而辨识是否要捆绑所述多个TTI。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TTI捆绑是跨越网络而实施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所调度发射的所述有效负载包含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及非接入层(NAS)协议数据单元(PDU)有关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所调度发射的所述有效负载包含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建消息的消息验证码完整性(MAC-I)有关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捆绑包括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捆绑所述多个TTI。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捆绑包括在使用配置0、配置1或配置6中的一者的时分双工(TDD)系统中捆绑所述多个TTI。
9.一种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随机接入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向基站发射随机接入前导的装置;
用于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而从所述基站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装置,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具有指示是否针对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指示符;
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所包括的所述指示符及上行链路带宽而确定是否针对所述所调度发射而捆绑所述多个TTI的装置;
用于在确定所述上行链路带宽小于阈值时选择性地针对所述所调度发射而捆绑所述多个TTI的装置;及
用于使用所捆绑的所述多个TTI在共用输送块(TB)内向所述基站发射所述所调度发射的有效负载的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TTI捆绑是跨越网络而实施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接收包括区别是否要捆绑所述多个TTI的第二指示符的广播消息的装置;及
用于基于所述广播消息中所包括的所述第二指示符而辨识是否要捆绑所述多个TTI的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所调度发射的所述有效负载包含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及非接入层(NAS)协议数据单元(PDU)有关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所调度发射的所述有效负载包含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建消息的消息验证码完整性(MAC-I)有关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捆绑的装置包括用于在频分双工(FDD)系统或使用配置0、配置1或配置6中的一者的时分双工(TDD)系统中捆绑所述多个TTI有关的装置。
15.一种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随机接入的无线通信设备,其包含:
用于基于随机接入响应中所包括的指示符及上行链路带宽而确定是否要针对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到基站的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装置;
用于在确定所述上行链路带宽小于阈值时选择性地针对所述所调度发射而捆绑所述多个TTI的装置;及
用于经由所捆绑的所述多个TTI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所调度发射的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用于与所述基站执行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是否支持所述多个TTI的捆绑是基于每一网络、每一基站或每一接入终端而控制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所调度发射包含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及非接入层(NAS)协议数据单元(PDU)有关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所调度发射包含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建消息的消息验证码完整性(MAC-I)有关的信息。
20.一种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随机接入的方法,其包含:
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而从所述基站获得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具有指示是否针对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指示符;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所包括的所述指示符及上行链路带宽而确定是否要针对所述所调度发射捆绑所述多个TTI;
在确定所述上行链路带宽小于阈值时,选择性地针对所述所调度发射捆绑所述多个TTI;
利用所捆绑的所述多个TTI在共用输送块(TB)内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所调度发射;及
响应于所述所调度发射而从所述基站获得争用解决消息。
21.一种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实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其包含:
从接入终端接收随机接入前导;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而产生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包括控制所述接入终端是否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以用于结合所调度发射使用的指示符;
向所述接入终端发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及
接收从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所调度发射,其中在所述指示符指示捆绑所述多个TTI且所述接入终端确定上行链路带宽小于阈值时,所述接入终端使用所捆绑的所述多个TTI发送所述所调度发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发射包括管理是否使用TTI捆绑的第二指示符的广播消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发送的所述所调度发射包括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及非接入层(NAS)协议数据单元(PDU)有关的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在来自所述接入终端的所述所调度发射之后,在接收到后续上行链路消息之前,基于所述NASPDU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射初始接入终端消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发送的所述所调度发射包括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建消息的消息验证码完整性(MAC-I)有关的信息。
26.一种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实行随机接入过程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从接入终端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而产生随机接入响应的装置,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包括控制所述接入终端是否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以用于结合所调度发射使用的指示符;
用于向所述接入终端发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装置;及
用于接收从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所调度发射的装置,其中在所述指示符指示捆绑所述多个TTI且所述接入终端确定上行链路带宽小于阈值时,所述接入终端使用所捆绑的所述多个TTI发送所述所调度发射。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中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发送的所述所调度发射包括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及非接入层(NAS)协议数据单元(PDU)有关的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中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发送的所述所调度发射包括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建消息的消息验证码完整性(MAC-I)有关的信息。
29.一种使得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管理随机接入的无线通信设备,其包含:
用于部分地基于向接入终端发射随机接入响应而控制所述接入终端是否针对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装置,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包括控制所述接入终端是否捆绑所述多个TTI以用于结合所述所调度发射使用的指示符;及
用于接收从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所调度发射的装置,其中在所述指示符指示捆绑所述多个TTI且所述接入终端确定上行链路带宽小于阈值时,所述接入终端使用所捆绑的所述多个TTI发送所述所调度发射。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用于与所述接入终端实行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装置。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从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所调度发射包含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与非接入层(NAS)协议数据单元(PDU)或载运消息验证码完整性(MAC-I)的RRC连接重建消息。
32.一种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实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其包含:
部分地基于向接入终端发射随机接入响应而管理所述接入终端是否针对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包括控制所述接入终端是否捆绑所述多个TTI以用于结合所述所调度发射使用的指示符;及
获得从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所调度发射,其中在所述指示符指示捆绑所述多个TTI且所述接入终端确定上行链路带宽小于阈值时,所述接入终端使用所捆绑的所述多个TTI发送所述所调度发射。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与所述接入终端执行所述随机接入过程。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所捆绑的多个TTI从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所调度发射包含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与非接入层(NAS)协议数据单元(PDU)或载运消息验证码完整性(MAC-I)的RRC连接重建消息。
35.一种促进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实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其包含:
从接入终端接收随机接入前导;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而产生随机接入响应;
向所述接入终端发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至少部分地通过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包括指示符来控制所述接入终端是否针对所调度发射而捆绑多个发射时间间隔TTI;及
接收从所述接入终端发送的所述所调度发射,其中在所述指示符指示捆绑所述多个TTI且所述接入终端确定上行链路带宽小于阈值时,所述接入终端使用所捆绑的所述多个TTI发送所述所调度发射。
CN200980131949.2A 2008-08-18 2009-08-18 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发射时间间隔捆绑 Active CN1021247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981608P 2008-08-18 2008-08-18
US61/089,816 2008-08-18
US12/542,551 US8830884B2 (en) 2008-08-18 2009-08-17 TTI bundling in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US12/542,551 2009-08-17
PCT/US2009/054187 WO2010022070A1 (en) 2008-08-18 2009-08-18 Tti bundling in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4774A CN102124774A (zh) 2011-07-13
CN102124774B true CN102124774B (zh) 2015-11-25

Family

ID=41509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1949.2A Active CN102124774B (zh) 2008-08-18 2009-08-18 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发射时间间隔捆绑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830884B2 (zh)
EP (1) EP2319264B1 (zh)
JP (2) JP5646480B2 (zh)
KR (2) KR20130041300A (zh)
CN (1) CN102124774B (zh)
TW (1) TW201034485A (zh)
WO (1) WO201002207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03637A1 (zh) * 2016-12-07 2018-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的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918785A2 (pt) * 2008-09-12 2015-12-01 Research In Motion Ltd estabelecimento de sessão de conectividade fraca
US8514793B2 (en) 2008-10-31 2013-08-2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d processing component carriers
CN102084711A (zh) * 2009-02-01 201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接入方法及系统和网络接入设备
KR101618172B1 (ko) * 2009-04-30 2016-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rach 채널 정보 전송 방법
ATE550904T1 (de) * 2009-06-18 2012-04-15 Panasonic Corp Erweitertes direktzugriffsverfahren für mobile kommunikationen
WO2011079812A1 (zh) 2009-12-31 2011-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竞争资源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KR101781853B1 (ko) * 2010-02-09 2017-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셀의 구성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32818A1 (ko) * 2010-04-23 2011-10-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직접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740403B (zh) * 2011-04-02 2015-03-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通信网络的终端中用于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2769831B (zh) * 2011-05-03 2015-11-25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基地台及其上行传输方法
EP2735105B1 (en) * 2011-07-21 2019-03-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915528B1 (ko) * 2011-08-12 2018-11-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시분할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GB2493917B (en) * 2011-08-19 2016-04-06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ulticast transmissions
GB2493780B (en) * 2011-08-19 2016-04-20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3108403B (zh) * 2011-11-10 2017-12-22 深圳市中洲科技有限公司 跨基站rrc连接重建方法及系统
US9585156B2 (en) 2011-11-14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orting different LTE-TDD configurations in neighboring regions and/or adjacent carriers
CN104254996B (zh) * 2012-04-27 2018-08-10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接入系统中的tti绑定方法及其设备
CN103384187B (zh) * 2012-05-04 2017-04-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Tti绑定的上行传输方法、系统与移动终端
US9930678B2 (en) * 2012-07-19 2018-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UEs with different TDD configurations and some techniques to mitigate UE-to-UE and base station-to-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US8982755B1 (en) 2012-10-24 2015-03-17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electing a TTI bundle size
EP2936911B1 (en) * 2012-12-21 2018-05-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verride of multi-tti scheduling messages
US10420094B2 (en) * 2013-01-17 2019-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TI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for improved phase continuity
WO2014121489A1 (zh) * 2013-02-07 2014-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357546B1 (en) 2013-07-19 2016-05-31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TTI bundling
US20150078188A1 (en) * 2013-09-13 2015-03-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hannel design with coverage enhancements
CN104581950B (zh) * 2013-10-17 2019-01-1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下行链路的时隙绑定配置方法
EP3065450A4 (en) * 2013-10-31 2017-06-28 Nec Corporation Core network device, wireless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EP3125458A4 (en) * 2014-03-25 2017-11-08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processing method
US9867054B2 (en) 2014-04-10 2018-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transmitting patterns of signal transmissions or reference signals over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US9930423B1 (en) 2014-10-02 2018-03-27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for multicast video
US9860781B2 (en) 2014-10-21 2018-01-0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ynamic bundling of uplink data sessions based upon network signaling conditions and application interactivity states
US9462571B2 (en) 2014-10-21 2016-10-0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daptive and selective bundling of downlink paging messages
EP3209079B1 (en) * 2015-01-14 2019-05-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rminal, network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random access process
US9603165B2 (en) * 2015-01-30 2017-03-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ndom-access response with analog beamforming
US10555345B2 (en) * 2015-01-30 2020-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and broadcast prioritization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MTC)
US10165599B2 (en) * 2015-06-10 2018-12-25 Apple Inc.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for link budget constrained wireless devices
CN106471857B (zh) * 2015-06-17 2020-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设备、系统
CN107926063B (zh) * 2015-08-21 2021-09-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1153868B2 (en) * 2015-09-02 2021-10-19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lengths
US20170302421A1 (en) * 2016-04-13 2017-10-19 Mediatek Inc. Signaling Enhancement for Fast Network Entry
CN112911712B (zh) 2016-08-29 2023-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80097590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ul)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and mobility signals
KR102412097B1 (ko) * 2016-12-23 2022-06-23 프라운호퍼 게젤샤프트 쭈르 푀르데룽 데어 안겐반텐 포르슝 에. 베.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유연한 교차 송신-시간-간격 데이터 부분 송신
WO2018119754A1 (en) * 2016-12-28 2018-07-05 Motorola Mobility Llc Transmission beam indicating
KR102078735B1 (ko) * 2017-01-26 2020-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시스템 정보를 요청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TWI688289B (zh) * 2017-12-27 2020-03-11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地台、物聯網系統及傳輸排程方法
CN110740458B (zh) * 2018-07-20 2023-03-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时间间隔捆绑门限调节方法和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252374A1 (en) * 2019-06-13 2020-12-17 Apple Inc. Methods for 5g-nr 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when security is not activated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1936A1 (en) * 2006-10-02 2008-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ditional parallel execution of access stratum (as) and non-access stratum (nas) signaling
WO2009082303A1 (en) * 2007-12-20 2009-07-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escheduled retransmission for initial establish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1292798A1 (en) * 2000-09-28 2002-04-08 Motorola, Inc.,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Adaptive packet bundling for system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US8578046B2 (en) * 2005-10-20 2013-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media bundling for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applications
US8199706B2 (en) * 2006-10-27 2012-06-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design for high doppler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1260079B1 (ko) * 2007-02-06 2013-05-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KR101388351B1 (ko) * 2007-06-19 2014-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이용하여, 빠르게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앰블의전송을 재시도 하는 방법
KR101382748B1 (ko) * 2008-01-25 2014-04-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과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KR100925450B1 (ko) * 2008-03-03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의 충돌 해결 방법
US20100034126A1 (en) * 2008-08-08 2010-0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measurement gaps in wireless networks
BRPI0918785A2 (pt) 2008-09-12 2015-12-01 Research In Motion Ltd estabelecimento de sessão de conectividade fraca
JP5312285B2 (ja) * 2008-10-22 2013-10-09 創新音▲速▼股▲ふん▼有限公司 Ul−sch伝送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US8929282B2 (en) * 2008-11-06 2015-01-06 Ht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TI bundling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41936A1 (en) * 2006-10-02 2008-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ditional parallel execution of access stratum (as) and non-access stratum (nas) signaling
WO2009082303A1 (en) * 2007-12-20 2009-07-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escheduled retransmission for initial establishme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03637A1 (zh) * 2016-12-07 2018-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的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67412A1 (en) 2010-03-18
US8830884B2 (en) 2014-09-09
JP2012500592A (ja) 2012-01-05
TW201034485A (en) 2010-09-16
JP5735062B2 (ja) 2015-06-17
EP2319264A1 (en) 2011-05-11
WO2010022070A1 (en) 2010-02-25
JP5646480B2 (ja) 2014-12-24
JP2014014123A (ja) 2014-01-23
EP2319264B1 (en) 2018-09-19
KR101276685B1 (ko) 2013-06-19
CN102124774A (zh) 2011-07-13
KR20130041300A (ko) 2013-04-24
KR20110050682A (ko) 2011-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4774B (zh) 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发射时间间隔捆绑
CN101690088B (zh) 对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所调度的上行链路消息的加密
CN101940028B (zh) 服务质量连续性
CN101939938B (zh)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不连续发射信令
CN102113403B (zh) 无线电网络临时识别符相依的加扰序列初始化
JP5373087B2 (ja) アップリンク送信におけるシステム波形の効率的な識別
CN101822014B (zh) 对包括系统参数的消息的速率匹配
CN102577559B (zh) 多载波指示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交互
CN101981957B (zh) 用于促进自动邻区关系功能的执行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50108B (zh) 用于高级lte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
CN101690064B (zh) 控制信道格式指示的频率映射
CN102067693A (zh) 管理移动装置和网络中网络起始的服务质量设定
CN102007810A (zh) 无线通信环境中的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资源指派信令
CN102132514A (zh) 用于促进缓冲状态报告稳健性的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02165836B (z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选择
CN101529774B (zh) 为无线通信系统增加ack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JP2011527858A (ja) 位置シグナリングをフラッシュすること:多重化および干渉の管理
CN102057742B (zh) 滞后激活定时器的设定
EP3506692B1 (en) Demodulation of a subset of available link assignment bloc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