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3017A - 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3017A
CN102123017A CN2010100042307A CN201010004230A CN102123017A CN 102123017 A CN102123017 A CN 102123017A CN 2010100042307 A CN2010100042307 A CN 2010100042307A CN 201010004230 A CN201010004230 A CN 201010004230A CN 102123017 A CN102123017 A CN 102123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pcch
code channel
feedback
control paramet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042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叔炬
周真
王宗杰
张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0042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230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23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30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及用户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在接收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时,快速、及时地选择合适的信息反馈方式,有效地缩短了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时延,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伙伴计划)制定的Rel-5(Release-5)版本的技术规范中,引入了HSDPA(High Speed Downlink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来提高下行数据传输速率。
图1为现有技术的HSDPA物理层工作原理的信令交互流程图。如图1所示,在HSDPA技术中,NodeB(Base station,基站)通过物理层的HS-DSCH(High 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高速下行共享信道)发送数据给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同时通过HS-SCCH(High Speed 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ontrol Channel,高速物理层下行共享控制信道)发送和HS-DSCH有关的控制信令等给UE。UE在接收到HS-SCCH后,利用承载于其上的控制信息对HS-DSCH进行解调,译码等,然后UE根据HS-SCCH接收情况,以及对HS-DSCH译码正确与否生成ACK(Acknowledgement,确认)/NACK(Non-Acknowledgement,非确认)信息。另外,UE还测量下行信道状况,生成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信息;若当前网络为UE配置了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则UE还需要生成PCI(PreCodeing indicator,预编码权重指示)信息。UE将ACK/NACK信息、CQI信息及PCI信息承载在HS-DPCCH(Dedicated PhysicalControl Channel(uplink)for HS-DSCH,HS-DSCH的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发送给NodeB;而NodeB将根据UE反馈的信息作为业务调度的参考依据以及决定重传或新传数据。
在3GPP后续版本中,分别引入了MIMO技术、DC(Dual Cell,双载波)技术和DC-MIMO(Dual Cell and Multi Input Multi Output,双载波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用以进一步提高下行容量和频谱效率。
在3GPP的Rel-5版本,网络侧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需要为UE和网络侧设置控制参数,以使UE根据该控制参数通过HS-DPCCH,向网络侧反馈上述ACK/NACK信息、CQI信息及PCI信息等。其中,网络侧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NodeB或RN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网络控制器)等;RRC为NodeB或RNC中的功能模块。上述控制参数包括:ACK/NACK重复因子(Repetition factor of ACK/NACK):N_acknack_transmit;CQI反馈周期(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feedbackcycle):k;CQI重复因子(Repetition factor ofCQI):N_cqi_transmit等。
HS-DPCCH的反馈图样,受到网络侧高层配置的相关控制参数的控制。比如,CQI反馈周期k,CQI重复因子N_cqi_transmit分别控制着CQI的反馈周期,以及相同CQI在一个周期内重复发送的次数。图2为现有技术中针对SC-MIMO配置的HS-DPCCH反馈图样。如图2所示,在该HS-DPCCH反馈方式下,k=4ms,N_cqi_transmit=2,不同背景色表示不同的PCI/CQI。
在Rel-8版本及之后版本,使用激活/去激活信令来控制辅载波,当辅载波被激活/去激活后,载波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与其对应的HS-DPCCH的反馈方式和控制参数却没有变化,这样将导致系统性能的浪费,限制系统性能的提升。
进一步地而言,不同类型的HS-DPCCH的ACK/NACK以及PCI/CQI使用的编码不同,而且对应的控制参数取值也可能不同;比如,CQI反馈周期的取值集合可能不同,尤其是最小正周期的取值可能不同。如SC(Single Cell,单小区或单载波)、SC-MIMO(Sing Cell with MIMO,单载波多输入多输出)及DC(Dual Cell,双小区或双载波)的HS-DPCCH的CQI最小正周期为2ms,DC-MIMO的最小正周期为4ms。
在现有的技术规范中,HS-DPCCH相关的控制参数都是由网络侧的高层(例如RRC层)配置,在物理层,NodeB和UE直接使用网络侧高层配置的参数值;除非发生参数重配,否则这些控制参数将保持不变。在载波状态发生改变时,物理层HS-DPCCH相应的控制参数不会发生改变。图3A为现有技术中DC-MIMO(MM)配置下辅载波处于激活态时的反馈图样;其中,DC-MIMO(MM),指网络侧B为UE配置了两个下行载波,且每个载波上都配置有MIMO;图3B为现有技术中辅载波去激活状态下的反馈图样;图3C为现有技术中通过网络侧重配置为SC-MIMO后的反馈图样。参阅图3A-图3C,在网络侧为UE配置了DC-MIMO(MM)(双载波,且在两个载波上都配置了MIMO)的情况下,根据现有的技术规范,在辅载波去激活状态下,网络侧和UE使用的CQI反馈周期和辅载波激活状态下的CQI反馈周期是相同的值,图中均为4ms。同时在配置DC-MIMO(MM)下,根据现有技术的参数使用方法,辅载波被去激活时,相应的辅载波PCI/CQI的位置出现空缺(如图3B所示),造成一定的浪费,限制了性能的提升;如果想要充分利用该空缺位置来反馈PCI/CQI,就需要改变CQI反馈周期等相关控制参数,现有技术采用网络侧高层重配的方法。
以下说明现有技术中网络侧的高层重配的方法,以DC-MIMO模式为例,如果辅载波去激活,此时如果要使用更小的反馈周期,例如2ms,那么网络侧高层需要在物理信道重配、传输承载重配等消息中重新为UE配置测量反馈参数。如果DC-MIMO模式下的辅载波通过物理层信令被重新激活,那么2ms的反馈周期无法满足该场景下的测量反馈需求,网络侧高层需要重新为UE配置满足需求的测量反馈周期和重复因子,即网络侧高层需要通过物理信道重配、传输承载重配等消息来重新为UE配置测量反馈参数。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通过网络侧的高层重配置来调整CQI反馈周期等控制参数,但是采用高层重配的方法需要较长的时延,影响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信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UE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可以快速、及时地选择合适的信息反馈方式,有效地缩短了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时延,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HSDPA物理层工作原理的信令交互流程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针对SC-MIMO配置的HS-DPCCH反馈图样;
图3A为现有技术中DC-MIMO(MM)配置下辅载波处于激活态时的反馈图样;
图3B为现有技术中辅载波去激活状态下的反馈图样;
图3C为现有技术中通过基站重配置为SC-MIMO后的反馈图样;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A为现有技术中4C-MIMO(MM)配置下HS-DPCCH的一种反馈方式对应的反馈图样;
图5B为现有技术中去激活载波2及载波3后HS-DPCCH一种反馈方式对应的反馈图样;
图5C为现有技术中去激活载波3后HS-DPCCH的一种反馈方式对应的反馈图样;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SC(单载波)时,HS-DPCCH反馈方式对应的反馈图样;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SC-MIMO(单载波-多输入多输出)时,HS-DPCCH反馈方式对应的反馈图样;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DC(双载波)时,HS-DPCCH反馈方式对应的反馈图样;
图6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DC-MIMO(MM)(双载波且都配置MIMO)时,HS-DPCCH反馈方式对应的反馈图样;
图6E为本发明实施例中DC-MIMO(MS)(下行配置双载波,且主载波上配置MIMO)时,HS-DPCCH反馈方式的一种反馈图样;
图6F为本发明实施例中DC-MIMO(SM)(下行配置双载波,且辅载波上配置MIMO)时,HS-DPCCH反馈方式的一种反馈图样;
图6G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载波不配置MIMO时,HS-DPCCH反馈方式的一种反馈图样;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的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户设备的功能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功能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用户设备的功能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用户设备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接收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
本步骤中,辅载波的状态可以通过基站发送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进行控制。当某辅载波处于激活状态时,NodeB可以使用该辅载波发送数据。在该辅载波处于激活的状态下,若NodeB发送了包含该辅载波去激活的信令,则NodeB在约定的一段时间后将不再使用该辅载波发送数据,UE接收到包含该辅载波去激活的信令后,在约定的一段时间后将不再检测该辅载波。
通过激活或去激活信令,网络侧可以不用通过高层参数重配置就能灵活使用辅载波。这样,可以灵活控制辅载波的状态,并增大系统的运行效率。因为通过高层重新配置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不适合频繁的操作;而通过信令控制则需要时间较短,相比高层参数重新配置的方式,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可选地,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可以包括各个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的组合。
S402、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具体地,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包含一个或多个HS-DPCCH码道。一般而言,每一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包括:
ACK/NACK重复因子(Repetition factor of ACK/NACK):N_acknack_transmit;
CQI反馈周期(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feedback cycle):k;
CQI重复因子(Repetition factor of CQI):N_cqi_transmit。
可选地,还可以包括:
ACK,NACK,CQI的功率偏置索引:ΔACK、ΔNACK和ΔCQI;
前后缀模式状态(Status of preamble/postamble transmission):HARQ_preamble_mode;
在配置MIMO的情况下,每M个CQI中含N个typeA CQI:N_cqi_typeA,M_cqi。
HS-DPCCH的码道的反馈类型与该码道上对应的下行载波的数目以及下行载波的MIMO配置状态有关。目前,现有技术的反馈类型有SC、SC-MIMO、DC、DC-MIMO。在引进新技术后,还可能引入新的反馈类型,比如TC(三载波不配MIMO)。不同的反馈类型对应的部分参数的取值可能不同,比如CQI反馈最小正周期。例如,TC反馈类型的CQI反馈最小正周期的取值可以为为6ms。表1例示了不同反馈类型对应的CQI最小反馈正周期。
表1
  HS-DPCCH反馈类型   CQI反馈最小正周期
  SC,SC-MIMO,DC   2ms
  DC-MIMO   4ms
  ......   ......
DC-MIMO反馈类型具体包括DC-MIMO(MS),DC-MIMO(SM)和DC-MIMO(MM)。其中,当某一HS-DPCCH码道对应的下行载波为两个载波,且MIMO配置在主载波上时,该码道采用DC-MIMO(MS)反馈类型;当某一码道上对应的下行载波为两个载波,且MIMO配置在辅载波上时,该码道采用DC-MIMO(SM)反馈类型;当某一码道上对应的下行载波为两个载波,且在这两个载波上都配置了MIMO时,该码道采用DC-MIMO(MM)反馈类型。
假如将来引入多载波-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C-MIMO)后,UE的HS-DPCCH很有可能使用至少两个码道向网络侧反馈信息。如果HS-DPCCH引入双码道,那么两个HS-DPCCH码道对应的控制参数取值可能不同。而且,当载波状态发生变化时,HS-DPCCH反馈方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当HSDPA系统扩展到MC-MIMO技术后,若在初始配置或重配置参数时,将下行载波的反馈信息固定对应(或承载)到HS-DPCCH的两个码道上,但在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时,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变,则将出现浪费上行HS-DPCCH码道,各个载波的PCI/CQI反馈不均衡等问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接收到辅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后,可以调整或更新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
以下举例详细说明:例如当下行配置4载波,其中载波1及载波2上配置有MIMO时,可能的HS-DPCCH反馈方式如图5A所示,图5A为现有技术中4C-MIMO(MM)配置下HS-DPCCH的一种反馈方式对应的反馈图样。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下行载波与HS-DPCCH码道的固定对应关系,当去激活载波2及载波3后,可能的HS-DPCCH反馈方式变为如图5B所示。
发明人发现,图5B所示的采用双码道进行反馈的方式,明显存在导致HS-DPCCH码道浪费,不利于UE上行功率的节省的问题。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选择更为合适的反馈方式,比如,将载波1及载波4的反馈信息更新或整合到一个HS-DPCCH码道上进行反馈。
类似地,当去激活载波3后,采用载波到码道的固定对应关系时,可能的HS-DPCCH反馈方式变为如图5C所示。发明人发现,此时码道2上仅反馈一个非MIMO载波的信息,而码道1上却反馈两个配置了MIMO的载波信息,从而导致配置MIMO的下行载波的性能受到限制。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下行载波和HS-DPCCH的两个码道的对应关系进行调整或更新,比如将载波2和载波4进行交换,即码道1对应于载波1和载波4,码道2对应于载波2,则可以使得载波2的PCI/CQI反馈更加及时。这样,虽然增加了载波4的CQI反馈周期,但是整体性能将会提高;因为载波2配了MIMO,其PCI信息反馈信息和CQI信息一起反馈,PCI信息反馈周期对性能的影响远大于单独的CQI信息反馈周期对性能的影响。
本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中,UE根据物理层的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可以快速、及时地选择合适的信息反馈方式,有效地缩短了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时延,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图4A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A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A、接收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
该步骤与图4所示实施例中S401类似,再次不再赘述。
S402A、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载波状态。
在多载波系统中,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可以实现对一个或多个辅载波的激活或去激活。
S403A、根据所述更新的载波状态更新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通过本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根据物理层的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可以快速、及时地选择合适的信息反馈方式,有效地缩短了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时延,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可选地,S403A可以包括:
根据更新的载波状态以及预先配置的载波状态与HS-DPCCH反馈方式的对应关系更新HS-DPCCH的反馈方式。其中,所述HS-DPCCH的反馈方式包括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
具体地,载波状态具体包括载波的是否激活和是否配置MIMO的状态。其中,载波状态与HS-DPCCH反馈方式的对应关系可以有许多种,以下举一个实例:
在载波数量多于1的情况下,一般存在一个主载波,及若干辅载波,可以将这些处于激活态的载波标记为载波F1,F2,F3,F4。本实施例中,约定载波F1为主载波,载波F2,F3,F4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激活态辅载波。表2示出了不同载波状态下,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及每一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
表2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101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111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121
表2中,“0”表示对应载波上未配置MIMO,“1”表示对应载波上配置了MIMO;灰色背景色部分表示对应载波处于激活状态,白色背景色部分表示该载波处于去激活状态。HS-DPCCH反馈方式包括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
S:表示SC反馈类型,如图6A所示;
M:表示SC-MIMO反馈类型,如图6B所示;
SS:表示DC反馈类型,如图6C所示;
MM:表示DC-MIMO(MM)反馈类型,如图6D所示;
MS:表示DC-MIMO(MS)反馈类型,其中MIMO配置在主载波上,如图6E所示;
SM:表示DC-MIMO(SM)反馈类型,其中MIMO配置在辅载波或第二载波上,如图6F所示;
SSS:表示可能的TC(三载波)单码道反馈类型,如图6G所示;
以下举例说明上述各种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分别对应的反馈图样。图6A-图6G都是在ACK/NACK重复因子及CQI重复因子为1,CQI反馈周期为相应的最小正周期的情形下给出的。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SC(单载波)时,HS-DPCCH反馈方式对应的反馈图样;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SC-MIMO(单载波-多输入多输出)时,HS-DPCCH反馈方式对应的反馈图样;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DC(双载波)时,HS-DPCCH反馈方式对应的反馈图样;图6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DC-MIMO(MM)(双载波且都配置MIMO),HS-DPCCH反馈方式对应的反馈图样;图6E本发明实施例中DC-MIMO(MS)(下行配置双载波,且主载波上配置MIMO),HS-DPCCH反馈方式可能的反馈图样;图6F为本发明实施例中DC-MIMO(SM)下行配置双载波且辅载波上配置MIMO,HS-DPCCH反馈方式可能的反馈图样;图6G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三载波不配置MIMO时,可能使用的单码道反馈方式对应的反馈图样。
以载波状态11对应的反馈方式为例进行说明:“HS-DPCCH1:{F1,F2}:SM;HS-DPCCH2:{F3}:M”,表示在该载波状态下,第1个HS-DPCCH码道,对应的下行载波为F1和F2,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为SM;第2个HS-DPCCH码道,对应的下行载波为F3,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为M。
当收到基站发送的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后,根据该信令获得改变后的载波状态,根据改变后的载波状态和表2,更新HS-DPCCH反馈方式,如更新HS-DPCCH包含的每一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每一码道的反馈类型。
在载波数量多于1的情况下,以下行4载波为例,也可以根据载波是否激活,载波上是否配置MIMO以及载波频率大小将4个载波命名为F1,F2,F3和F4。其中约定F1,...,Fm表示处于激活状态且配置MIMO的载波且频率从小到大排列;Fm+1,...,Fn表示处于激活状态且未配置MIMO的载波且频率从小到大排列;Fn+1,...,F4表示处于去激活状态的载波且频率从小到大排列。其中m和n可能的取值为{0,1,2,3,4}。表2A为载波状态与HS-DPCCH反馈方式的另一种对应关系表。
表2A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131
在载波数量多于1的情况下,以下行4载波为例,还可以根据主辅载波是否激活,载波上是否配置MIMO以及载波频率大小,将4个载波命名为P,S1,S2和S3。其中P表示主载波,S1,S2和S3表示辅载波;约定S1,...,Sm表示处于激活状态且配置MIMO的载波且频率从小到大排列;Fm+1,...,Fn表示处于激活状态且未配置MIMO的载波且频率从小到大排列;Fn+1,...,F3表示处于去激活状态的载波且频率从小到大排列。其中m和n可能的取值为{0,1,2,3}。表2B为载波状态与HS-DPCCH反馈方式的又一种对应关系表。
表2B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151
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可选地,步骤S403A中更新码道的控制参数可以由多种方式,例如:
方式一:根据更新的载波状态以及预先配置的载波状态与HS-DPCCH反馈方式的对应关系更新HS-DPCCH的反馈方式;其中,所述HS-DPCCH的反馈方式包括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
方式二:根据更新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以及预先配置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与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的对应关系更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方式三:将预先配置的一种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对应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映射为更新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对应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根据经过映射得到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更新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反馈周期和信道质量信息重复因子。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701-S702与图4A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401A-S402A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S703、根据更新的载波状态以及预先配置的载波状态与HS-DPCCH反馈方式的对应关系更新HS-DPCCH的反馈方式。
本步骤中,UE可以根据更新后的载波状态和表格2或2A或2B给出的示例更新(重新设定)HS-DPCCH的码道对应的下行载波和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在此不再赘述。
S704、根据更新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以及预先配置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与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的对应关系更新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具体地,所述预先配置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与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的对应关系包含在网络侧在UE开机时,对UE进行初始配置,并向UE发送的高层参数配置信息中;或者,包含在当UE处于运行过程中时,根据需要或其它触发条件对UE进行重新配置,向UE发送的高层参数重配置信息中。
为了使UE能在接收到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时,更新实际使用的HS-DPCCH相关控制参数,网络侧可以为各种可能的HS-DPCCH反馈类型配置好适用的相关控制参数。有些控制参数可以通用于所有的HS-DPCCH反馈类型,如ΔACK,ΔNACK和ΔCQI等;另外一些参数例如CQI反馈周期和CQI重复因子的取值和HS-DPCCH反馈类型有关,这类控制参数需要同时设置多个以分别适用于不同的HS-DPCCH反馈类型。以CQI反馈周期,CQI重复因子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表3,表3例示了HS-DPCCH反馈类型对应的相关控制参数。
表3
  HS-DPCCH反馈类型   CQI反馈周期   CQI重复因子 ......
  SC,SC-MIMO,DC   k0   N_cqi_transmit0 ......
  DC-MIMO(MS),DC-MIMO(SM),DC-MIMO(MM) k1 N_cqi_transmit1 ......
  ......   ......   ...... ......
网络侧在设置参数时,可以分别设置k0,k1,N_cqi_transmit0,N_cqi_transmit1等参数值。
当接收到基站发送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时,在一预定的时间内,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具体地,UE在接收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后,更新载波状态,并表格2或2A或2B给出的示例更新(重新设定)HS-DPCCH的码道对应的下行载波,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并根据表3为更新的HS-DPCCH码道反馈类型更新(选取)匹配的控制参数。
以下举几个具体实例来进一步说明:
例1:以网络侧为UE配置DC-MIMO(MM)为例,当辅载波状态发生变化时,可能的HS-DPCCH码道反馈类型为{M}或{MM}。其中,对应于不同的HS-DPCCH码道反馈类型,部分控制参数取值可能不同。比如,CQI反馈周期和CQI重复因子可以分别配置,假设设置适用于反馈类型为{M}的控制参数为:k0和N_cqi_transmit0,以及设置适用于反馈类型为{MM}的控制参数为:k1和N_cqi_transmit1。其它控制参数可以共用一套参数,比如ACK/NACK重复因子,各种功率偏置索引等。假设初始配置时,具体取值为k0=2ms,N_cqi_transmit0=1和k1=4ms,N_cqi_transmit1=1,......。
CQI重复因子的设置需受到对应的CQI反馈周期的约束,例如:N_cqi_transmit0×2ms≤k0;N_cqi_transmit1×4ms≤k1;......
一般地,某个码道的反馈类型对应的CQI重复因子满足以下条件:
CQI重复因子×CQI反馈最小正周期≤CQI反馈周期        (1)
假设基站发送信令通知UE去激活辅载波;UE和基站将分别在一个预定的时间内,根据表2或2A或2B将HS-DPCCH反馈类型更新为{M},并为其更新对应的控制参数。此时,CQI反馈周期及CQI重复因子分别选用k0和N_cqi_transmit0。更新后对应的HS-DPCCH反馈图样如图6B所示。
例2:以网络侧为UE配置4C-MIMO(M)(下行4载波,且主载波上配置MIMO)为例,当辅载波状态发生变化时,可能的HS-DPCCH反馈类型为{M}、{SS}或{MS}。网络侧可以分别设置适用于反馈类型为{M}和{SS}的控制参数k0和N_cqi_transmit0,适用于{MS}的控制参数k1和N_cqi_transmit1;假设初始配置时,具体取值为:k0=2ms,N_cqi_transmit0=1和k1=8ms,N_cqi_transmit1=2,......。
此时,可以根据表2选择载波状态19对应的HS-DPCCH反馈方式:HS-DPCCH1:{F1,F2}:MS;HS-DPCCH2:{F3,F4}:SS,即:HS-DPCCH的第一码道对应于承载F1和F2的信息,第一码道的反馈类型选择为{MS},第一码道的反馈类型对应的控制参数k1=8ms,N_cqi_transmit1=2;HS-DPCCH的第二码道对应于承载F3和F4的信息,第二码道的反馈类型选择为{SS},第二码道的反馈类型对应的控制参数选择k0=2ms,N_cqi_transmit0=1。
如果载波状态发生了变化,比如基站通知UE去激活辅载波F4;此时,UE和基站将分别在一个预定的时间内,根据表2选择载波状态10对应的HS-DPCCH反馈方式:HS-DPCCH1:{F1}:M;HS-DPCCH2:{F2,F3}:SS,即:将HS-DPCCH的第一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映射对应关系更新为对应于承载F1的信息,第一码道的反馈类型选择{M},第一码道采用的控制参数更新为k0=2ms和N_cqi_transmit0=1;HS-DPCCH的第二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映射对应关系更新为对应于承载F2和F3的信息,第二码道的反馈类型选择为{SS},第二码道的控制参数选择为k0=2ms和N_cqi_transmit0=1。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根据载波状态的变化实时调整控制参数,从而提高了系统性能。同时,本实施例的方法中,根据物理层的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HS-DPCCH的反馈方式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可以缩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时延,提高系统的性能。
图8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中,设置不需要高层为多种码道反馈类型设置控制参数,只根据一套参数即可实现控制参数的更新。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801-S803:与图7所示的步骤S701-S703类似,再次不再赘述。
S804、将预先配置的一种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对应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映射为更新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对应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其中,预先配置的一种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对应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可以为初始配置时或重配置时从网络侧获取的。
S805、根据经过映射得到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更新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其中,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反馈周期和信道质量信息重复因子。
具体地,步骤S804中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映射可以有多种方式实现。一下举几个映射方式具体说明:
方式一:以CQI反馈周期为例,用kp (i)表示物理层HS-DPCCH第i个码道使用的CQI反馈周期,k表示高层配置的CQI反馈周期;假设其码道反馈类型对应的最小反馈正周期为kmin (i)
该HS-DPCCH的每一码道使用的CQI反馈周期满足下列约定的映射关系式:
k p ( i ) = k · k min ( i ) 2 ms - - - ( 2 )
其中CQI反馈最小正周期kmin (i)和码道的反馈类型有关,如表1所示。可以由UE预先存储各个反馈类型对应的CQI反馈最小正周期值。且在接收到激活或去激活信令,辅载波状态发生变更时,在一预定时间内根据预先存储的各个HS-DPCCH反馈类型与CQI反馈最小正周期的关系更新每一码道的kmin (i),以及根据上述关系式(2)更新kp (i)
采用图8所示的方法,网络侧在进行高层参数重配或初始配置时,只需要配置一套CQI反馈的相关参数即可。
以下通过两个实际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上述映射方式一。
例1:以网络侧为UE初始配置或重配置为DC-MIMO(MM)为例。假设为UE配置的参数k=2ms,则UE在使用的HS-DPCCH反馈类型为MM,最小反馈正周期为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202
对应的反馈周期为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203
当载波状态更新为如表2所示的类型2时;UE在一预定时间内根据更新后的载波状态更新HS-DPCCH反馈类型为M,并更新第一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根据表2将HS-DPCCH反馈方式更新为:HS-DPCCH1:{F1}:M。同时,UE将kmin (1)更新为与该反馈类型对应的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204
并根据预先配置的DC-MIMO(MM)下的控制参数k=2ms,以及映射规则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205
将预先配置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映射为反馈类型为M对应的控制参数,即更新载波状态为SC-MIMO时第一码道对应的控制参数为: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206
例2:以网络侧为UE配置4C-MIMO(M)为例。根据表2,该载波状态下,对应的反馈方式为:HS-DPCCH1:{F1,F2}:MS;HS-DPCCH2:{F3,F4}:SS;每一码道相应的控制参数为:
k min ( 1 ) = 4 ms , k p ( 1 ) = k · k min ( 1 ) 2 ms = 2 k = 4 ms ; k min ( 2 ) = 2 ms , k p ( 2 ) = k · k min ( 2 ) 2 ms = k = 2 ms .
假设去激活载波F4,获得更新后的载波状态为如表2中的状态10;则UE根据当前的载波状态更新HS-DPCCH反馈方式为:HS-DPCCH1:{F1}:M;HS-DPCCH2:{F2,F3}:SS。
UE根据第一码道和第二码道的反馈类型选择相应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为kmin (i),并将预先配置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对应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映射为载波状态更新后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M和SS分别对应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即根据预先配置的控制参数k=2ms和映射规则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215
更新当前载波状态下第一码道和第二码道分别使用的控制参数kp (i)。具体地,对应的参数更新如下:
k min ( 1 ) = 2 ms , k p ( 1 ) = k · k min ( 1 ) 2 ms = k = 2 ms ; k min ( 2 ) = 2 ms , k p ( 2 ) = k · k min ( 2 ) 2 ms = k = 2 ms .
方式一A:类似于方式一,但该HS-DPCCH的每一码道使用的CQI反馈周期满足下列约定的映射关系式:
k p ( i ) = k · k p ( i ) 4 ms - - - ( 2 A )
其中CQI反馈最小正周期kmin (i)和码道的反馈类型有关,如表1所示。可以由UE预先存储各个反馈类型对应的CQI反馈最小正周期值。且在接收到激活或去激活信令,辅载波状态发生变更时,在一预定时间内根据预先存储的各个HS-DPCCH反馈类型与CQI反馈最小正周期的关系更新每一码道的kmin (i),以及根据上述关系式(2A)更新kp (i)
方式二:用kp (i)表示物理层HS-DPCCH第i个码道使用的CQI反馈周期,k表示高层配置的CQI反馈周期;假设其码道反馈类型对应的最小反馈正周期为kmin (i)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2111
表示在所有辅载波激活时,各个码道的最小CQI反馈正周期中的最大值。kmin max在高层参数初始配置或重配置时进行更新,后续在使用激活去激活信令过程中可以不更新。
该HS-DPCCH的每一码道使用的CQI反馈周期满足下列约定的关系式:
k p ( i ) = k · k min ( i ) k min max - - - ( 3 )
其中CQI反馈最小正周期kmin (i)和HS-DPCCH码道类型有关,如表1所示。可以由UE预先存储各个HS-DPCCH反馈类型对应的CQI反馈最小正周期值且在接收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辅载波状态发生变更时,在一预定时间内根据预先存储的各个HS-DPCCH反馈类型与CQI反馈最小正周期的关系更新每一码道的kmin (i),以及根据关系式(3)更新kp (i)
方式三:该HS-DPCCH的每一码道使用的CQI反馈周期满足下列约定的关系式: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222
其中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223
表示对x向下取整,如x=1.5,则x=2,则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225
kmin (i)和kp (i)含义同方式一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方法四:该HS-DPCCH的每一码道使用的CQI反馈周期满足约定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列表列举表示,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G2010100042307D00226
总之,本实施例的方法中,根据预先配置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在载波状态变化时可以快速实现控制参数的更新。
图9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提供的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中,使用高层控制消息通知UE可以使用网络侧和UE约定好默认的控制参数,如默认CQI使用最小反馈正周期来反馈,CQI重复因子为1等。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S901、接收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中可以包含参数更新指示。
其中,所述参数更新指示用于指示UE使用网络侧和UE约定的默认控制参数。
具体地,所述控制消息包括测量反馈消息,网络侧在测量反馈消息中增加一个信元,如“Min CQI Feedback cycle grant”,用于指示是否可以在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后采用默认的控制参数。具体的,CQI反馈周期的默认参数可以为每种HS-DPCCH反馈类型的最小CQI反馈正周期。
如果测量反馈消息中携带了“Min CQI Feedback cycle grant”信元,那么B在接收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后,UE在一预定的时间后就按照更新的载波状态下的默认参数值(例如,最小反馈周期)向Node B反馈测量结果。如果高层配置的控制消息中没有“Min CQI Feedback cycle grant”信元,那么在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后,UE仍然按照高层初始配置的反馈周期和重复因子进行反馈。
S902、接收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S901和S902时间顺序并不限定。
S903、根据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以及预先配置的载波状态与HS-DPCCH反馈方式的对应关系更新HS-DPCCH的反馈方式。
其中,所述HS-DPCCH的反馈方式包括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
S904、根据更新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以及预先配置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与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的对应关系,更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其中,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可以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反馈周期和信道质量信息重复因子。
以下举例说明本实施例的方法:以网络侧为UE配置4C-MIMO(M)(下行4载波,且主载波上配置MIMO)为例。根据表2,该载波状态下,对应的反馈方式为:“HS-DPCCH1:{F1,F2}:MS;HS-DPCCH2:{F3,F4}:SS”;网络侧和UE预先约定各种HS-DPCCH反馈类型默认的控制参数,以CQI反馈周期和CQI重复因子为例。表5示出了各种HS-DPCCH反馈类型默认的控制参数值。
表5
  HS-DPCCH反馈类型 CQI反馈周期kp (i)   CQI重复因子 ......
  S,M,SS 2ms   1 ......
  MS,MS,MM 4ms   1 ......
  ...... ......   ...... ......
本实施例的方法中,当控制消息中包含参数更新指示时,当载波状态发生变化,根据物理层的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HS-DPCCH的反馈方式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可以有效地缩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时延,提高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UE。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UE的功能框图。如图10所示,该UE10包括信令接收单元101和更新单元102。其中:
信令接收单元101用于接收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信令接收单元101接收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给出的示例,再次不再赘述。
更新单元102用于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该更新单元102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给出的示例,再次不再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UE,可以快速、及时地选择合适的信息反馈方式,有效地缩短了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时延,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UE的功能框图。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UE20包括:信令接收单元201和更新单元202。其中,更新单元202进一步包括第一更新子单元2021和第二更新子单元2022。
信令接收单元2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其功能与图10所示实施例的信令接收单元101类似,再次不再赘述。
第一更新子单元2021用于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载波状态;第二更新子单元2022,用于根据所述更新的载波状态更新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可选地,第二更新子单元2022,还可以进一步用于根据更新的载波状态以及预先配置的载波状态与HS-DPCCH反馈方式的对应关系更新HS-DPCCH的反馈方式;其中,所述HS-DPCCH的反馈方式包括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
可选地,第二更新子单元2022,还可以进一步用于根据更新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以及预先配置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与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的对应关系更新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其中,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反馈周期和信道质量信息重复因子。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UE,可以快速、及时地选择合适的信息反馈方式,有效地缩短了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时延,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UE的功能框图。如图12所示,该用户设备30包括:信令接收单元301,更新单元302。其中,更新单元302进一步包括第一更新子单元3021、第二更新子单元3022;第二更新子单元3022进一步包括参数映射子单元3023和参数更新子单元3024。
信令接收单元3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其功能与图10所示实施例的信令接收单元101类似,再次不再赘述。
第一更新子单元3021用于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载波状态。其功能与图11所示的第一更新子单元202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更新子单元3022用于根据所述更新的载波状态更新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具体的,第二更新子单元3022包括:参数映射子单元3023,用于将预先配置的一种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对应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映射为更新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对应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参数更新子单元3024,用于根据经过映射得到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更新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上述参数映射子单元3023和参数更新子单元3024执行的映射及更新过程可以参见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UE的功能框图。如图13所示,该UE40包括:信令接收单元401、更新单元402。更新单元402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更新子单元4021和第二更新子单元4022。
信令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进一步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包括参数更新指示的控制消息。该控制消息中的参数更新指示的用途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描述,再次不再赘述。
更新单元402,用于在接收到包括参数更新指示的控制消息时,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具体的,第一更新子单元4021用于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载波状态;第二更新子单元4022,用于根据所述更新的载波状态更新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UE,可以快速、及时地选择合适的信息反馈方式,有效地缩短了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时延,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载波状态更新后的HS-DPCCH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码道。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控制信令时,可以缩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时延,提高系统性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
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载波状态;
根据所述更新的载波状态更新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更新的载波状态更新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包括:
根据更新的载波状态以及预先配置的载波状态与HS-DPCCH反馈方式的对应关系更新HS-DPCCH的反馈方式;其中,所述HS-DPCCH的反馈方式包括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更新的载波状态更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包括:
根据更新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以及预先配置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与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的对应关系更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其中,
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反馈周期和信道质量信息重复因子。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更新的载波状态更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包括:
将预先配置的一种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对应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映射为更新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对应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根据经过映射得到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更新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其中,
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反馈周期和信道质量信息重复因子。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更新的载波状态更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包括:
当接收到包括参数更新指示的控制消息时,根据更新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以及预先配置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与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的对应关系,更新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其中,
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反馈周期和信道质量信息重复因子。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波状态更新后的HS-DPCCH包括一个或多个码道。
8.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信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
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更新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辅载波激活或去激活信令,更新载波状态;
第二更新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更新的载波状态更新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和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更新子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更新的载波状态以及预先配置的载波状态与HS-DPCCH反馈方式的对应关系更新HS-DPCCH的反馈方式;其中,所述HS-DPCCH的反馈方式包括HS-DPCCH的码道与下行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更新子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更新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以及预先配置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与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的对应关系更新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其中,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反馈周期和信道质量信息重复因子。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更新子单元进一步包括:
参数映射子单元,用于将预先配置的一种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对应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映射为更新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对应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
参数更新子单元,用于根据经过映射得到的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更新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其中,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反馈周期和信道质量信息重复因子。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令接收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包括参数更新指示控制消息;
所述第二更新子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包括参数更新指示的控制消息时,根据更新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以及预先配置的HS-DPCCH码道的反馈类型与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的对应关系,更新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其中,所述HS-DPCCH码道的控制参数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反馈周期和信道质量信息重复因子。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载波状态更新后的HS-DPCCH包括一个或多个码道。
CN2010100042307A 2010-01-12 2010-01-12 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Pending CN1021230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042307A CN102123017A (zh) 2010-01-12 2010-01-12 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042307A CN102123017A (zh) 2010-01-12 2010-01-12 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3017A true CN102123017A (zh) 2011-07-13

Family

ID=44251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042307A Pending CN102123017A (zh) 2010-01-12 2010-01-12 多载波系统中更新信息反馈方式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2301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63023A1 (zh) * 2011-10-27 2012-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配多载波资源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3051412A (zh) * 2011-10-14 2013-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13177793A1 (zh) * 2012-06-01 2013-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流传输下实现反馈信息重复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412A (zh) * 2011-10-14 2013-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13053306A1 (zh) * 2011-10-14 201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051412B (zh) * 2011-10-14 2016-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12163023A1 (zh) * 2011-10-27 2012-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配多载波资源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WO2013177793A1 (zh) * 2012-06-01 2013-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流传输下实现反馈信息重复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09054A (zh) * 2012-06-01 2014-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流传输下实现反馈信息重复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09054B (zh) * 2012-06-01 2016-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流传输下实现反馈信息重复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9740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95596B (zh) 一种csi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858014B (zh) 控制信令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1715237B (zh) 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687950B (zh) 非授权频带上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861757B (zh)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2869049B (zh) 传输控制信道指示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989873B (zh) 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534145B (zh)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099603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汇报方法及装置
CN10420571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67615A (zh) 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736073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3002579B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326436A (zh) 用于资源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CN102461243A (zh) 无线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反馈信道报告机制
CN101695009B (zh) 一种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的系统及方法
CN102170664B (zh) 在多载波系统中管理载波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2083223A (zh) 一种发送dci和上行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843209A (zh) 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73252A (zh) 针对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操作的控制信道反馈
CN101771503B (zh)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4813727A (zh) 基于上行链路控制传送的内容的上行链路控制传送格式参数的选择
CN101860964A (zh) 终端上行能力获取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591718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