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2820B - 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及其智能网关、供电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及其智能网关、供电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2820B
CN102122820B CN2011100027814A CN201110002781A CN102122820B CN 102122820 B CN102122820 B CN 102122820B CN 2011100027814 A CN2011100027814 A CN 2011100027814A CN 201110002781 A CN201110002781 A CN 201110002781A CN 102122820 B CN102122820 B CN 1021228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transformer
honeycomb fashion
intelligent gateway
control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27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2820A (zh
Inventor
卢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0027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228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22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282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81233 priority patent/WO2012092793A1/zh
Priority to US13/995,884 priority patent/US972043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2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28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3/00Non-retroactive 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variables by using an uncontrolled element, or an uncontrolled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uch element or such combination having self-regulating properties
    • G05F3/02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7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02J3/0073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for providing alternative feeding paths between load and source when the main path fails, e.g. transformers, busb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2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using protection elements,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14Protecting elements,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及该网络的智能网关及供电控制方法。所述蜂窝式供电网络还包括:至少一个蜂窝式供电层,所述蜂窝式供电层由多个变压器连接成蜂窝式结构而构成。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将电能从一个变压器转到需要用电的另一个变压器,使电能的配置更为合理,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某一变压器因为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采用蜂窝供电网络,就可以将变压器之外的电力引导到该变压器的用户中,以保持用电的连续性。同时,也可将该变压器从供电网络中分割出来,以便修理和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及其智能网关、供电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新的供电网络,具体地涉及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并包括智能网关及供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分布式供电体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的供电模式,变电站/所的数量非常庞大。虽然,世界各国也都在研究诸如数字式变电站/所,但充其量也就是将现有的变压器纳入了数字化平台中,进行远距离操控的目的。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电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
图1为现有技术的分布式供电网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发电厂所发出的电力,经长距离传输后到达变压器端101,适配的变压器102、103、104从变压器端101获得电力后,供给用户使用。一般为380V/50HZ相电压(除非有特殊用途要求,诸如高速铁路等)。当适配的变压器102、103、104本身出现问题,或适配的变压器102、103、104所配属的用户出现问题时,通常的解决办法为关闭变压器端101,使得适配的变压器102、103、104以及适配的变压器102、103、104所配属的用户全部停电,方可进行维修和更换。这就导致分步式供电体系需要停电维护。此外,当适配的变压器102、103或104的用户有强烈的发电上网的要求时,其所能供给的范围也只能在适配的变压器102、103或104所辖的用户范围内,不能跨越适配的变压器102、103或104供给其它适配变压器下的用户,使得电能的利用率降低。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不足:现有技术的这种分布式供电模式的能源利用率低;现有技术的电能的配置平台封闭,不利于诸如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的科学化利用;现有技术的分布式供电体系中,当某一变压器因为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必然会导致该变压器停电、维护、抢修等,对居民的用电需求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无法保证用户用电的连续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及适于蜂窝供电网络的智能网关,通过该智能网关以及合理布部局,将现有的分布式供电网络模式彻底改变成为一种蜂窝结构,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一方面,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所述蜂窝式供电网络包括:至少一个蜂窝式供电层,所述蜂窝式供电层由多个变压器连接成蜂窝式结构而构成。
另一方面,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的智能网关,所述蜂窝式供电网络包括:至少一个蜂窝式供电层,所述蜂窝式供电层由多个变压器连接成蜂窝式结构而构成;所述多个变压器中的至少一个变压器包括:智能网关,用于与供电控制服务器通讯,根据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的指令控制所述智能网关的多个可控电磁开关的状态。
又一方面,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的供电控制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蜂窝式供电网络,所述蜂窝式供电网络包括:至少一个蜂窝式供电层,所述蜂窝式供电层由多个变压器连接成蜂窝式结构而构成;所述多个变压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智能网关,用于与供电控制服务器通讯,根据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的指令控制所述智能网关的多个可控电磁开关的状态;所述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有数据卡插入,如果有,则获得该智能网关的数据地址;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下发的指令;如果没有收到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下发的指令,则获取变压器参数,并向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申请发送所述变压器参数;当申请通过时,向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上报所变压器参数和所述智能网关的地址;如果接收到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下发的指令,则判断所述指令是否符合逻辑;当符合逻辑时,执行所述指令以控制所述适配变压器的多个可控电磁开关的状态或者向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上报变压器参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将来的各种新式能源很融洽地与供电网络结合,使网络供电功率加大,并可解决诸如特高压、直流及长距离输电等这些分布式供电网络所具有的高成本、高损耗的输电缺陷。本发明实施例还改变了供电模式,可将电能的配置平台开放,以便各个自有的发电装置能够上网交易,从而达到诸如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的科学化利用,免除了电网的“门砍”。本发明实施例还可将电能从一个变压器转到需要用电的另一个变压器,使电能的配置更为合理,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某一变压器因为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采用蜂窝式供电网络,就可以将变压器之外的电力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网关引导到该变压器的用户中,以保持用电的连续性。同时,也可将该变压器从供电网络中分割出来,以便修理和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分布式供电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式供电网络的网络构架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式供电网络中的其中一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图2A中蜂窝式供电层的一部分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式供电网络的智能网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蜂窝式供电网络的智能网关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图4中处理单元404的细化功能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网关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式供电网络的网络构架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蜂窝式供电网络包括:至少一个蜂窝式供电层,该蜂窝式供电层由多个变压器连接成蜂窝式结构而构成。
较佳地,该蜂窝式供电网络包括:多个蜂窝式供电层,该多个蜂窝式供电层的电压等级各不相同,每一个蜂窝式供电层与相邻电压等级的一个或多个蜂窝式供电层连接,且每一个所述蜂窝式供电层由相同电压等级的多个变压器连接成蜂窝式结构而构成。参阅图2,图2中示例性地绘示了三层蜂窝式供电层的网络结构,包括第N层、第N+1层及第N+2层。然本发明实施不以此为限,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层。在第N层与第N+1层之间具有层间连接,例如为供电电缆,在第N+1层与第N+2层之间具有层间连接。第N层、第N+1层及第N+2层的电压等级各不相同,例如第N层的电压等级为330KV,第N+1层的电压等级为220KV,第N+2层的电压等级为110KV。如是需要更多的蜂窝式供电层时,可以按电压等级从1500KV、1000KV、750KV、500KV、330KV、220KV、110KV、66KV、35KV、10KV、6.6KV、0.4KV、380V、220V递减的顺序依次构建相应电压等级的蜂窝式供电层。
具体地,每一个所述蜂窝式供电层与相邻电压等级的一个或多个蜂窝式供电层通过电缆和变压器相连接。对于电压等级为220KV的第N+1层,与其相邻电压等级的层是电压等级为110KV的第N+2层以及电压等级为330KV的第N层。具体地,上述变压器包括电力变压器和/或配电变压器,进一步地,该电力变压器的电压等级大于或等于35KV,配电变压器的电压等级小于或等于10KV。
可选地,所述多个变压器中的至少一个变压器包括:智能网关,用于与供电控制服务器通讯,根据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的指令控制所述智能网关的多个可控电磁开关的状态。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式供电网络的网络构架的其中一层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该蜂窝式供电网络包由多个适配变压器202、203、204、206、207、208连接成蜂窝式结构的一个蜂窝供电层,以及其上一层的蜂窝供电层,在图2A中仅绘示出上一层蜂窝供电层包含的两个变压器201和205,该多个适配变压器202、203、204、206、207、208连接成蜂窝式结构。除最高电压等级蜂窝式供电层之外的每一个蜂窝式供电层包含的任意一个变压器的开入端与上一蜂窝式供电层的开出端相连接,且除最低电压等级蜂窝式供电层之外的每一个蜂窝式供电层的开出端与处于下一蜂窝式供电层的至少一个变压器的开入端连接。其连接方法是:蜂窝供电同一层的适配变压器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即每一个适配变压器的开入端都与上一层蜂窝供电层连接,只有同一层的某一适配变压器出现故障后,其开入端即可与上一层蜂窝供电层断开,其开出端按控制指令进行连接,以确保用户的用电需要。图2并非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网络的唯一结构,还可以有其它各种变形。例如适配变压器202、203、204、206、207、208也可以构成为正六边形的蜂窝单元的六个节点上,每一个节点上的适配变压器都与相邻节点上的适配变压器相连接。以适配变压器202、203为例来说明,当适配变压器202、203相连接时,适配变压器202的开入端连接到适配变压器203的开入端,且适配变压器202的开出端需按控制指令连接到适配变压器203的开出端。可选地,上述多个适配变压器202、203、204、206、207、208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包括:智能网关,用于与供电控制服务器通讯,根据该供电控制服务器的指令控制智能网关的多个可控电磁开关的连接或断开。
以下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式供电网络进行电力调度的工作过程。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图2A中蜂窝式供电层的一部分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变压器204、206及207附近或其内部均设置有智能网关,但智能网关并非每一个变压器都需要配置。2041为变压器204的开入端的可控电磁开关,2042、2043及2044为变压器204的开出端的可控电磁开关。变压器204的智能网关与可控制电磁开关2041、2042、2043及2044连接,用于控制其断开或闭合,以及监视变压器204的状态。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一个智能网关可以监视多个变压器的状态。类似地,为举例方便,图2B中也给出了变压器206、207也是基于与变压器204相似的配置。变压器206也具有智能网关,其控制位于变压器206开入端的可控电磁开关2061、开出端的可控电磁开关2062、2063和2064。变压器207也具有智能网关,其控制位于变压器207开入端的可控电磁开关2071、开出端的可控电磁开关2072、2073和2074。变压器204、206及207的开入端的连接线为上一供电层的供电线缆A,而2041、2061及2071则为变压器204、206及207开入端的可控电磁开关。变压器204、206及207的开出端的连接线为本蜂窝供电层的供电线缆B,而2042、2062及2072则为变压器204、206及207开出端的可控电磁开关。而可控电磁开关2043、2044、2063、2064、2073及2074可控制蜂窝供电电缆B的连接。
当变压器204损坏时,会断开可控电磁开关2041及2042,同时闭合可控电磁开关2043及变压器206的可控电磁开关2063,2064及变压器207的可控制电磁开关2074,使得变压器204下辖用户的供电电流由变压器206和207直接供给,并将变压器204隔离出来进行维护。当变压器204供电负荷过大时,可以将变压器207的可控电磁开关2074及变压器206的可控电磁开关2063、2064以及变压器204的可控电磁开关2043闭合,提供补充电流,以削减变压器204的负荷。对于变压器207而言,变压器204、206的供电电流有可能在闭合后就能达到204的供电要求,若还达不到要求,可以对于207而言把变压器204和206看作为一个虚拟的供电变压器。在供电过程之中,也会将这台虚拟变压器的负荷转移至207上。这也是电网的要求。
总之,在适配变压器204的用电负荷过大,而适配变压器207的用电负荷过小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就会启动适配变压器207的智能网关,远程供电控制服务器向其发送指令以便将适配变压器207的开出端汇接到适配变压器206,同时也启动适配变压器206的智能网关,将多余电能汇接到适配变压器206的电网内,并由适配变压器206的智能网关线路的闭合继续汇接到适配变压器204的电网内。这样就构成了虚拟的变压器模式,使得适配变压器207的用户与适配变压器204的用户同样使用一个虚拟变压器,并将适配变压器207多余的电力负荷转移到适配变压器204下,从而使适配变压器204得到充足的电力供应,而适配变压器207的电力利用率得以提高。而在分步式供电网络下,虽然也有智能网关,但只能是单路切断,而无法形成电能的按需汇接,从而导致被断开的变压器下端用户停电。因此,这种灵活的电能汇接模式,只有在蜂窝式供电网络下才可以得到实现。
同样,智能电网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开放的电力网络结构。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及以家庭为单位的智能化用电及发电。又如,其网内家庭发电的余量可向电网输送。在现有的其它供电网络上,诸如,分步式供电以及微网供电网络下,当适配变压器207的供电负荷过小时,其发电效益也会减小。而只有当使用本蜂窝网络供电时,发电效能才能转移到其它电网内,以提高发电效益。如图中适配变压器207的电能可能转到适配变压器202、203、204、206或208上等等。这是对电网售电价格而言的,当售电价格较高时,用户就会提高家庭发电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电能使用的效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蜂窝式供电网络的智能网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结合参阅图2A与图3,对于图2A中的每一个适配变压器202、203、204、206、207、208,其内部的详细结构如图3所示,以下以适配变压器202为例进行说明,其包括:智能网关300和多路开出的可控电磁开关310。虽然图3中示出了4个可控电磁开关310,但实际中还可包括更多的可控电磁开关,例如包括8个。上述可控电磁开关310与其它的适配变压器的蜂窝连接电缆(图中未绘示),通过该可控电磁开关310的闭合状态来控制上述两个适配变压器之间通路的通断。在另一实施例中,适配变压器还进一步包括供电网络可控补偿单元320,其用于对电网进行功率因数补偿。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该变压器330可以是图2A中的上端变压器201,也可以是同一级别或层次的蜂窝网络中的适配变压器203、204或206,还可以是作为下一级别或层次的蜂窝网络中的下层适配变压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用户利用自然能源自行发电产生的电能输入至上一层的适配变压器202中,然后再调度至其它适配变压器。
再参阅图3,该智能网关300包括:双向通讯装置301和智能网关控制器302。该双向通讯装置301,用于解析该供电控制服务器340下发的指令,将解析后的指令传送至该智能网关控制器302,并将该智能网关控制器302传送的变压器参数转发至该供电控制服务器340。双向通讯装置301可以是光纤/无线(3G/GSM等)或未来发展获得的被应用的通讯手段以及电力负控等手段。它是一个双向实时在线的通讯模式,与供电控制服务器进行通信,它可由未来“三网合一”后的网络体系形成。其中,供电控制服务器340可实施远程调度,供电控制服务器下发的指令包括但不限定于:控制相应的可控电磁开关310闭合或断开;对开入端参数进行采样;对开出端参数进行采样;对供电网络进行品质因数补偿;对变压器功率进行采样;对变压器温度进行采样;对变压器所处环境温度、湿度进行采样等。
该智能网关控制器302,用于根据该双向通讯装置301传送的解析后的指令,控制该智能网关的多个可控电磁开关310的状态,以及通过双向通讯装置301向供电控制服务器340上报变压器参数。该智能网关控制器302可控制供电线路的开/断,并且可对变压器参数进行采样,以及对电网进行功率因数补偿。其中,可控电磁开关310,用于根据电网功率需求,对电网进行切断与连接。
其中,变压器参数包括但不限定于:变压器的开出端参数、变压器的开入端参数、变压器状态参数、变压器所处环境参数。变压器的开出端参数包括:采集到的开出端电网参数,例如相电流、相电压、频率及功率因数等。变压器的开入端参数包括:适配变压器的上位供电网络的参数,例如相电流、相电压、频率及功率因数等。变压器状态参数包括:变压器的温度变化、在线变压比、非线性失真、额定频率等一些与变压器在线状态有关的参数。变压器所处环境参数包括:变压器的环境所处的状态,例如温度、湿度等环境要素。
再结合参阅图2A和图3,上端变压器201和205只是供给输电网络中的适配变压器202、203、204、206、207、208。而这些适配变压器不属于任何一台上端变压器201和205。变压器之间可以通过蜂窝供电网络的连线,进行电能变换和补充。每一台适配变压器所辖的用户,虽然在其功能与属性上没有变化,但其不会受到停电和负载过大等的危险。比如,变压器202或变压器202所辖用户出现故障时,适配变压器203或204就可经过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控制服务器340远程控制智能网关300切合到202所辖用户区,保持用户用电需求的同时,并可将适配变压器202从供电网络内分割出来,进行停机维修。再如,当适配变压器206发生故障时,上端变压器201可经过蜂窝网络并经由适配变压器202直接供给电能于适配变压器206的用户,使得适配变压器206可以再次被分割出来,进行停机维修。
当所辖变压器的某些用户,其发电自愿上网时,就可使得其电能被广泛地传播。比如,当适配变压器204下辖的用户发电上网时,倘若适配变压器204所辖用户不能消纳时,它可将电能从适配变压器204导入到包括适配变压器202、203、206、207及208在内的其它适配变压器下,从而可使得自行发电用户的效能及利益最大化。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蜂窝式供电网络的智能网关的详细结构示意图。结合参阅图3和图4,该双向通讯装置301包括:实时在线通讯单元401、指令解析单元402和数据收发单元403,实时在线通讯单元401分别与指令解析单元402和数据收发单元403连接。实时在线通讯单元401,用于与供电控制服务器340进行双向通讯,接收供电控制服务器340下发的指令,将该指令传送至指令解析单元402,并将从数据收发单元403接收到的变压器参数传送至供电控制服务器340。指令解析单元402,用于解析该指令,并将解析后的指令传送至智能网关控制器302;数据收发单元403,用于将智能网关控制器302上报的变压器参数传送至实时在线通讯单元401。
请再参阅图4,可选地,该智能网关控制器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单元404和采样单元405;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解析后的供电控制服务器340下发的指令,产生驱动信号408以控制多个可控电磁开关310的状态,触发采样单元405采集变压器参数,以及向双向通讯装置301发送变压器参数;采样单元405,在处理单元404的控制下采集变压器参数,并反馈给处理单元404。其中,变压器参数包括图4中示出的开出端电网参数409、开入端电网参数410、变压器状态参数411及环境状态参数412。具体地,处理单元404可采用单片机或者其它嵌入式计算机等。采样单元405可采用例如温度计、湿度计、电流计、电压计、功率计,环境温度计等多种与变压器及开关有关的传感器。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双向通讯装置301也可以仅包含实时在线通讯单元401,而智能网关控制器302包括上述指令解析单元402和数据收发单元403,在该实施例中,指令解析单元402、数据收发单元403、处理单元404和采样单元405构成了智能网关控制器302。
在又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指令解析单元402和数据收发单元403是集成配置于处理单元404内部。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该智能网关控制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地址设定单元406,与处理单元404相连,用于对智能网关的地址进行设置,有利于设备的批量生产和维护。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图4中处理单元404的细化功能框图。结合参阅图5、图4和图3,可选地,该处理单元404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判断模块501,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供电控制服务器340发送的指令;采样触发模块502,用于当第一判断模块501的判断结果为否时,触发采样单元404采集变压器参数;上报申请模块503,用于向供电控制服务器340申请上报变压器参数;第二判断模块504,用于判断上报申请是否通过;发送模块505,用于当第二判断模块504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向供电控制服务器340上报变压器参数。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判断模块504还可以与采样触发模块502连接,用于当上报申请未通过时,启动采样触发模块502。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404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判断模块506,与第一判断模块501相连,用于当第一判断模块501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解析后的供电控制服务器340下发的指令是否符合逻辑;指令执行模块507,用于当第三判断单元506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供电控制服务器340下发的指令。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网关控制器的工作流程的流程图。该流程由单片机执行,该单片机用于对变压器进行数据采样,控制可控电磁开关,对电网进行功率因数补偿,以及实时在线收发上端指令和数据等。如图6所示,该流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流程开始。
步骤602、判断有无数据卡插入,以判断是否进入工作状态;如是,则转入步骤603,如否,则转入步骤608。
步骤608、当没有数据卡时,一直处于等待状态,提示插入数据卡。
步骤603、当有数据卡时,进一步判断有无上端指令,例如调度指令或采样指令,如有,则转入步骤609,否则,转入步骤604。
步骤604,当没有上端调度指令时,读取采样点参数。它包括开出/开入端采样数据及环境数据等,如图4所列举的各种数据。步骤605、向供电控制服务器申请发送上述采样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有两种上报方式,一种是主动上报,一种是被动上报,而主动上报变压器参数的方式有利于供电控制服务器对突发事件,比如适配变压器过热、线路短路等等进行及时处置。
步骤606、判断上报申请是否通过,当没被批准时,则处于等待状态,返回至步骤605继续申请上报,或者返回至步骤604采集更新后的参数后再申请上报。
步骤607、当获得批准时,则将采样数据和数据卡中的数据发送至供电控制服务器340。
步骤609、当有上端指令时,解析指令,以判断指令的用途。具体地,指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对相应的可控电磁开关进行切断或闭合;2、对供电网络进行品质因数补偿;3、对开入端参数进行采样;4、对开出端参数进行采样;5、对变压器功率进行采样;6、对变压器温度进行采样;7、对环境温度进行采样。然后转入步骤610。如果双向通讯装置已经解析过上端指令时,步骤609可以不执行解析。
步骤610、进行命令的逻辑判断,当指令不符合逻辑时转入步骤603,这里的不符合逻辑,泛指不符合本指令范畴的内容,诸如瞬间的同频干扰等等。当符合逻辑时转入步骤611。
步骤611、执行符合逻辑的指令,而对不符合逻辑的命令不予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迅速、及时地将电流转入最需要这些电流的地方去。比如白天工作时间内,大量商务写字楼、工矿企业等等用电量就会增加,在配置上,就可以将大量电力经本发明的蜂窝式供电网络转移到这些地方去,使电能的配置更为合理,这就有效地在未增加发电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式供电网络包括:至少一个蜂窝式供电层,每一个所述蜂窝式供电层由相同电压等级的多个变压器连接成蜂窝式结构而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式供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式供电网络包括:多个蜂窝式供电层,所述多个蜂窝式供电层的电压等级各不相同,每一个所述蜂窝式供电层与相邻电压等级的一个或多个蜂窝式供电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窝式供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蜂窝式供电层与相邻电压等级的一个或多个蜂窝式供电层通过供电电缆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窝式供电网络,其特征在于,除最高电压等级蜂窝式供电层之外的每一个所述蜂窝式供电层中的至少一个变压器的开入端与上一蜂窝式供电层的开出端相连接,且除最低电压等级蜂窝式供电层之外的每一个所述蜂窝式供电层的开出端与处于下一蜂窝式供电层的至少一个变压器的开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窝式供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变压器中的至少一个变压器包括:智能网关,用于与供电控制服务器通讯,根据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的指令控制所述变压器的多个可控电磁开关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蜂窝式供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网关包括:双向通讯装置和智能网关控制器;
所述双向通讯装置,用于解析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下发的指令,将解析后的指令传送至所述智能网关控制器,并将所述智能网关控制器传送的变压器参数转发至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
所述智能网关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双向通讯装置传送的解析后的指令,经智能网关控制所述变压器的开出端与开入端,以及通过所述双向通讯装置向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上报变压器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6所述的蜂窝式供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包括电力变压器和/或配电变压器。
8.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的智能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式供电网络包括:至少一个蜂窝式供电层,每一个所述蜂窝式供电层由相同电压等级的多个变压器连接成蜂窝式结构而构成;所述多个变压器中的至少一个变压器包括:智能网关,用于与供电控制服务器通讯,根据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的指令控制所述智能网关的多个可控电磁开关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蜂窝式供电网络的智能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网关包括:双向通讯装置和智能网关控制器;
所述双向通讯装置,用于解析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下发的指令,将解析后的指令传送至所述智能网关控制器,并将所述智能网关控制器传送的变压器参数转发至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
所述智能网关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双向通讯装置传送的解析后的指令,控制所述智能网关的多个可控电磁开关的状态,以及通过所述双向通讯装置向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上报变压器参数。
10.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的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蜂窝式供电网络,所述蜂窝式供电网络包括:至少一个蜂窝式供电层,每一个所述蜂窝式供电层由相同电压等级的多个变压器连接成蜂窝式结构而构成;所述多个变压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智能网关,用于与供电控制服务器通讯,根据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的指令控制所述智能网关的多个可控电磁开关的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有数据卡插入;
当有数据卡时,则获得所述智能网关的地址,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下发的指令;
如果没有收到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下发的指令,则获取变压器参数,并向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申请发送所述变压器参数;
当申请通过时,向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上报所述变压器参数和所述智能网关的地址;
如果接收到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下发的指令,则判断所述指令是否符合逻辑;
当符合逻辑时,执行所述指令以控制所述智能网关的多个可控电磁开关的状态或者向所述供电控制服务器上报变压器参数。
CN2011100027814A 2011-01-07 2011-01-07 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及其智能网关、供电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28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27814A CN102122820B (zh) 2011-01-07 2011-01-07 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及其智能网关、供电控制方法
PCT/CN2011/081233 WO2012092793A1 (zh) 2011-01-07 2011-10-25 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及其智能网关、供电控制方法
US13/995,884 US9720433B2 (en) 2011-01-07 2011-10-25 Cellular power supply network, intelligent gateway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27814A CN102122820B (zh) 2011-01-07 2011-01-07 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及其智能网关、供电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2820A CN102122820A (zh) 2011-07-13
CN102122820B true CN102122820B (zh) 2013-04-03

Family

ID=44251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278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2820B (zh) 2011-01-07 2011-01-07 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及其智能网关、供电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20433B2 (zh)
CN (1) CN102122820B (zh)
WO (1) WO20120927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2820B (zh) 2011-01-07 2013-04-03 卢泳 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及其智能网关、供电控制方法
CN103248038B (zh) * 2012-02-13 2015-04-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 基站供电网络系统和基站应急供电方法
CN103580875A (zh) * 2012-07-31 2014-0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式供电方法及系统
CN102916448A (zh) * 2012-11-16 2013-02-06 宁夏银星能源光伏发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蜂窝式智能集中控制的分布式多能源发电系统
CN104143119B (zh) * 2014-07-29 2017-06-09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多尺度分层蜂窝输电网及其规划方法
DE102015219206A1 (de) * 2015-10-05 2017-04-0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elektrischen Energieverteilnetzes, Energieverteilnetz und Steuereinheit
CN110493127A (zh) * 2019-07-29 2019-11-22 上海英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电力网关
CN117678132A (zh) * 2021-07-30 2024-03-08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运行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4050970B (zh) * 2021-11-10 2024-05-24 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低压断路器工作参数远程配置系统及方法
CN114548956B (zh) * 2022-04-26 2022-09-16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蜂窝拓扑的综合能源配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60223Y (zh) * 2008-02-02 2008-12-03 上海恒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环网站系统
CN101895115A (zh) * 2010-06-30 2010-11-24 周锡卫 一种层级构造的分布式电源智能电网构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31858A (en) * 1997-11-28 1999-06-02 Asea Brown Boveri A wind power plant
US7778940B2 (en) * 2001-07-11 2010-08-17 Mazzarella Joseph R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nd operating an enhanced distributed energy network or virtual power plant
US20030040335A1 (en) 2001-08-27 2003-02-27 Mcintosh Chris P. Tower top cellular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WO2004093286A1 (en) * 2003-04-15 2004-10-28 Gridex Power Pty Ltd A cellular minigrid
US9148019B2 (en) * 2010-12-06 2015-09-29 Sandia Corporation Computing architecture for autonomous microgrids
US8775104B2 (en) * 2007-12-17 2014-07-08 Jose R. Marti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ecting an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 network
CN101447693A (zh) 2008-12-08 2009-06-03 安徽中兴继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信息传输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JP4823322B2 (ja) * 2009-01-28 2011-11-24 株式会社東芝 分散協調型需給制御ノード、ローカル電力系統の分散協調型需給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分散協調型需給制御方法
EP2216627A1 (en) * 2009-02-09 2010-08-11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of registering a utility meter, corresponding device, storage means, and software program therefor
US8374809B2 (en) * 2009-02-27 2013-02-12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Systems for monitoring data from points along 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BRPI1012165A2 (pt) * 2009-05-19 2019-04-02 Maxout Renewables, Inc. aparelhos para balancear saída de potência e de colheita de potência.
CN102122820B (zh) * 2011-01-07 2013-04-03 卢泳 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及其智能网关、供电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60223Y (zh) * 2008-02-02 2008-12-03 上海恒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环网站系统
CN101895115A (zh) * 2010-06-30 2010-11-24 周锡卫 一种层级构造的分布式电源智能电网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城区低压配电环网供电可行性分析;李海量;《中国电力教育》;20091231;176-177 *
李海量.城区低压配电环网供电可行性分析.《中国电力教育》.2009,176-177.
王红梅.高危客户双电源合环形成电磁环网的隐患分析.《宁夏电力》.2011,13-19.
高危客户双电源合环形成电磁环网的隐患分析;王红梅;《宁夏电力》;20110531;13-1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20433B2 (en) 2017-08-01
US20130271108A1 (en) 2013-10-17
CN102122820A (zh) 2011-07-13
WO2012092793A1 (zh) 201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2820B (zh) 一种蜂窝式供电网络及其智能网关、供电控制方法
CN201608541U (zh) 基于以太网的太阳能光伏智能电站
CN105471109B (zh) 面向户用风光互补电站的智能用电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03595136B (zh) 一种微网能量管理系统
CN102545212B (zh) 一种电能质量集中监控与辅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CN106787183A (zh) 一种数据监控终端及配电变压器在线监控方法
CN102130507A (zh) 接入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智能家居系统及能效管理方法
CN104283308A (zh) 微电网智能中央策略控制系统
CN105429297B (zh) 微电网多运行模式控制及切换方法
CN105932779A (zh) 一种基于能量路由器的微电网
CN206226123U (zh) 一种数据监控终端及配电变压器在线监控系统
CN103001233A (zh) 一种无功补偿装置无线远程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CN104143827A (zh) 基于快速可靠通信的配电网无功优化补偿方法
CN105048498B (zh) 用于多风电场并网的调度系统
CN107453350A (zh) 一种低压智能配电模拟系统
CN104124754B (zh) 一种低压大用户群的用电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4166061A (zh) 一种基于4g技术的智能配用电状态检测装置
CN201754509U (zh) 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装置
CN103378604A (zh) 智能微电网
CN206164204U (zh) 主动配电网联合优化系统
CN110472867A (zh) 配电网网络适配评估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953706B (zh) 一种智能配用电的一体化信息交互方法
CN201846135U (zh) 站用一体化电力电源
CN206041639U (zh) 一种可集中控制的智能配电系统
CN204012919U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网络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