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8239A - 通讯系统的传输控制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讯系统的传输控制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8239A
CN102118239A CN2010106209008A CN201010620900A CN102118239A CN 102118239 A CN102118239 A CN 102118239A CN 2010106209008 A CN2010106209008 A CN 2010106209008A CN 201010620900 A CN201010620900 A CN 201010620900A CN 102118239 A CN102118239 A CN 102118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data
index signal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209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8239B (zh
Inventor
林咨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2118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8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8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8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无线通讯系统中的传输控制的系统与方法,其包含:接收数据以传输至接收装置,并将该数据转送至下位装置。此方法亦包含:开始计时器,并产生补充接收指示信号。如果在计时器到期之前,中间装置接收接收指示信号与下位补充接收指示信号的至少一个,则中间装置所包含的已产生补充接收指示信号具有接收指示信号或下位补充接收指示信号,并将所述指示信号传送至下一个上位装置。如果在计时器到期之前,中间装置并未接收一接收指示信号或下位补充接收指示信号的至少一个,则中间装置将产生的补充接收指示信号传送至下一个上位装置。

Description

通讯系统的传输控制方法与装置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母案的申请号:200810129590.2,申请日:2008年7月2日,名称:通讯系统的传输控制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通讯系统的方法与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在数据通讯系统的传输控制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讯系统在不需有线连接的情况下允许无线装置进行通讯。因为无线系统已整合于日常生活中,所以日益需要能支持多媒体服务的无线通讯系统,这些多媒体服务比如是言语、音频、视频、档案与网页下载等等。为了支持无线装置的多媒体服务,已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无线通讯系统与协议,以顺应无线通讯网路的多媒体服务的成长需求。
此种协议之一为宽频分码多任务(W-CDMA),其由第三代行动通讯伙伴合作计画(3GPPTM)所发表,由多家标准开发机构所共同研究。W-CDMA是为一种宽带展频行动广播接口,其使用直接序列分码多任务(CDMA)。
这种无线系统的通讯可包含单节点(single-hop)传输与多节点(multi-hop)传输。在单节点无线传输中,起始节点直接与目标节点进行通讯。相较之下,在多节点无线传输中,无线系统的起始节点可使用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有时称为中继节点)而与目标节点进行通讯。在某些系统中,中继节点可称为中继站(relay station),而在起始节点与目标节点间的节点与连接的组合可以称为传输路径。中继式系统可存在于任何型式的无线网络中。
图1为具有多节点传输与单节点传输的已知无线网络100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无线网络100是基于电子电机工程师协会(IEEE)802.16家族的标准。如图1所示,无线网络100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发送器(例如基地台(BS)110),一个或多个中继站(RS)120(包含RS 120a、120b与120c),以及一个或多个用户站(SS)130(包含SS130a、130b、130c与130d)。
在无线网络100中,起始节点(例如BS 110)与目标节点(例如,SS 130a、SS 130b、SS 130c、SS 130d等)间的通讯,可由一个或多个中继站(例如,RS 120a、RS 120b、RS 120c等)而达成。举例而言,在无线网络100中,RS 120a可接收来自BS 110的数据,并将此数据传送至另一个中继站(例如,RS 120b)。或者,RS 120a可接收来自另一个中继站(例如,RS 120b)的数据,并将其传送至BS 110。在另一个例子中,RS 120c可接收来自RS 120b的数据,并将此数据传送至用户站(例如SS 130a)。或者,RS 120c可接收来自用户站(例如SS 130a)的数据,并将其传送至支配中继站(例如RS 120b)。这些是多节点传输的例子。在无线网络10(0的单节点传输中,可以直接达成起始节点(例如BS110)与目标节点(例如SS 130d)间的通讯。举例而言,BS110可直接传送数据至SS 130d,且SS 130d可直接传送数据至BS110。
图1的无线系统100可实现媒体存取控制(MAC)帧(frame)格式,其使用正交分频多重存取(OFDMA)的IEEE 802.16标准。在无线系统100中,传输时间可分割为多个长度可变的子帧:上链(UL)子帧与下链(DL)子帧。一般而言,此UL子帧可包含多个测距通道(ranging channels),通道品质信息通道(CQICH)以及包含数据的多个UL数据脉冲串(data burst)。
DL子帧可包含:前序(preamble)、帧控制标头(FCH)、DL图(DL-MAP)、UL图(UL-MAP)以及DL数据脉冲串区域。前序可以用以提供同步。举例而言,此前序可以用以调整时序偏移、频率偏移以及功率。FCH可以包含各连接的帧控制信息,包含比如SS 130的帧控制信息。
DL图与UL图可以用以定位上链与下链通讯的通道存取。亦即,此DL图可提供在目前下链子帧内的存取时隙(access slot)位置的目录,而UL图可提供在目前上链子帧内的存取时隙位置的目录。在此DL图中,此种目录可为一个或多个DL图信息元件(MAP Information Element,MAP IE)的形式。在此DL图中的每个MAP IE可包含单一连接(亦即,与单一SS 130的连接)的数个参数。这些参数可以用以确认在目前子帧中,数据脉冲串的位置,数据脉冲串的长度,数据脉冲串的接受者身份,以及传输参数。
举例而言,每个MAPIE可包含:连接ID(Connection ID,CID),其辨别数据脉冲串的目标装置(例如,SS 130a、SS 130b、SS 130c、SS 130d等)的身份;下链间隔使用码(Downlink Interval Usage Code,DIUC),其表示下链间隔使用码,下链传输是由其所定义;OFDMA符号偏移,其表示数据脉冲串开始的OFDMA符号的偏移;子通道偏移,其表示用以传送此脉冲串的最低指针OFDMA子通道。其它参数亦可包含在此MAP IE中,例如,升高(boosting)参数、OFDMA符号表示参数、子通道表示参数等。已知的MAC标头(例如FCH)与MAP IE可以称为连接转换控制数据。
DL图与UL图皆可以伴随此连接转换控制数据。连接转换控制数据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脉冲串。连接转换控制数据中的每个数据脉冲串可以依据相应的连接转换控制数据的控制型式而被调变与编码。一般而言,DL图与UL图可以称为封包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或简称为封包数据。
图1的无线网络100所用的传输控制机制比如为自动重复要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由使用ARQ,无线系统的装置(例如,BS 110、RS120a、120b与120c,以及SS 130a、130b、130c与130d等)可以设计成,当封包数据未被目的接受者所接收或接收有误时,其可重新传输封包数据。ARQ传输控制机制可使用ACK、NACK与逾时(timeout)的组合以传递数据传输状态。ARQ协议可以包含:停止与等待(Stop-And-Wait(SAW)),回到N(Go-Back-N)以及选择性重复。
于使用ARQ传输控制机制的无线系统中,当接收装置接收(新的或重新传输的)封包数据时,接收装置可产生并传递ACK或NACK至此传送装置。ACK可以是确认指示信号,其可包含在信息中或是附加于信息,并可以由接收器送出至发送器,以表示接收器已经正确地接收此传输数据。NACK为负确认指示信号,其包含在信息中或是附加于信息,并可以由接收器送出至发送器,以指示所接收的传输数据有一个或多个错误。
图2为端点间(end-to-end)ARQ传输控制机制的操作的发讯图200。如图2所示,在分配式资源配置系统中,传输路径中每个节点会分配资源至中继路径中的下一个节点。举例而言,在分配式资源配置系统中,BS 110可以为RS 120a部署资源,其标示为BS 110与RS120a间的箭号。同样地,RS 120a可以为RS 120b部署资源,其标示为RS 120a与RS 120b间的箭号。在集中式资源配置系统中,BS110可以传输控制信息至传输路径中的所有节点,例如RS 120a,RS 120b,RS 120c与SS 130a,以完成资源配置。在任一情况下,在资源配置已完成后,BS 110可以经由中间节点RS 120a,RS 120b与RS 120c而传递数据至目标节点(SS 130a)。此外,BS 110可以储存所送出数据的副本于缓冲器中。于图2的例子中,此数据可以包含八(8)个封包数据。
RS 120a可成功地接收这8个封包数据,储存数据的副本至其缓冲器,并传送此数据至RS 120b。然而,在RS 120a与RS 120b之间,可能由于毁损、干扰、错误等而遗失2个封包数据,所以RS 120b可能只接收6个封包数据。RS 120b可以传输这6个封包数据至RS 120c,并储存所传输数据的副本至其缓冲器。同样地,RS 120c可以接收这6个封包数据,传输这6个封包数据至SS 130a,并储存所传输数据的副本至其缓冲器。然而,在RS 120c与SS 130a之间,另3个封包数据可能遗失,导致只有3个封包数据被SS 130a成功地接收。在收到这3个封包数据时,SS 130a可以经由RS 120c、RS 120b与RS 120c,沿着上链传输路径传递ACK指示信号至BS 110。ACK指示信号可以告知成功收到这3个封包数据。当BS 110接收此ACK指示信号时,BS 110可以将所识别出的此3个封包数据从缓冲器内清除。
一旦BS 110已经清除缓冲器,则BS 110可以准备3个新封包数据以传输至SS 130a。在某些情况下,BS 110可以与RS 120a、120b与120c进行通讯,以决定如何定位数据的再传输,以便能使每个RS120可接收其在上链方向的最直接节点(亦即,上位节点)的正确数据。当BS 110已经决定如何定位再传输时,BS110可以接着利用集中化资源配置,沿着传输路径重新部署这些资源。或者,执行分配式资源配置,在传输路径中每个节点可沿着传输路径(上链或下链)而重新部署资源至下一个节点。在任一情况下,一旦这些资源已被重新部署,BS110可以经由RS 120a传送这3个新封包数据至SS 130a。然后,RS 120a可以将在RS 120a与RS 120b间所遗失的2个封包数据添加至此数据,以再传输至RS 120b(亦即,Data(2+3’))。RS 120b可以接收Data(2+3’)、传输Data(2+3’)至RS 120c,并储存新的Data(亦即,Data(3’))至其缓冲器中。同样地,RS 120c可以接收Data(2+3’)并将在RS 120c与SS 130a间所遗失的这3个封包数据添加至Data(2+3’),以产生Data(5+3’)。RS 120c可以传输Data(5+3’)至SS130a,并储存新数据的副本(亦即,Data(3’))至其缓冲器。SS 130a可以接收新的数据与重传数据(亦即,Data(5+3’)),并经由RS 120a、RS 120b与RS 120c而传输ACK指示信号至BS 110。所传输出的ACK指示信号乃告知已接收到8个封包数据(亦即,ACK(5+3’)),其中3个封包为新数据,5个封包为重新传输的数据。在收到ACK指示信号之时,BS 110可以清除其缓冲器。
图3A为ARQ传输控制机制的操作的发讯图300a,其可实施于采用两段式或逐节点式ARQ的系统中。于使用两段式ARQ传输控制机制的系统中,存取节点(例如中间节点RS 120a,RS 120b与RS 120c)回传ACK指示信号到传送节点(例如BS 110),以表示目前传输状态以及此传输是否成功地被存取节点接收。存取节点为可以直接通讯至目标节点(例如,SS 130a、SS 130b、SS 130c、SS 130d等)的中间节点(例如,RS 120a、RS 120b、RS 120c等)。举例而言,对应于SS130a的存取节点可以是RS 120c。
类似于图2,图3A显示出,BS 110可以传输控制信息至传输路径的所有节点,以在集中式资源配置系统中执行资源配置。举例而言,关于从BS 110到SS 130a的传输路径,BS 110可以为RS 120a、RS 120b、RS 120c与SS 130a执行资源配置。于另一情况下,在分配式资源配置系统中,此传输路径中的每个节点可以沿着传输路径(上链或下链)部署资源至下一个节点。举例而言,关于从BS 110到SS 130a的传输路径,BS 110可以执行从BS 110到RS 120a的资源配置,RS 120a可以执行从RS 120a到RS 120b的资源配置,RS 120b可以执行从RS120b到RS 120c的资源配置,而RS 120c可以执行从RS 120c到SS 130a的资源配置。在任一情况下,一旦资源配置已完成,BS 110可以经由中间节点RS 120a,RS 120b与RS 120c而传递数据至目标节点(SS130a)。此外,BS 110可以储存所送出数据的副本至缓冲器中。于图3A的例子中,此数据可以包含八(8)个封包数据。
RS 120a可以成功地接收这8个封包数据,储存所接收数据的副本至其缓冲器,并传送数据至RS120b。然而,在RS 120a与RS 120b之间,可能由于毁损、干扰错误等而遗失2个封包数据,所以RS 120b可能只有接收到6个封包数据。RS 120b可以传输这6个封包数据至RS 120c,并储存所传输数据的副本至其缓冲器。此外,RS 120b可以传递ACK指示信号至BS 110以确认收到此6个封包数据。
RS 120c可以接收这6个封包数据,传输这6个封包的接收数据至SS 130a,并储存所传输数据的副本至其缓冲器。RS 120c可以传递预先ACK(pre-ACK)指示信号至BS 110,以确认收到这6个封包数据。然而,在RS 120c与SS 130a间的传输中,另3个封包数据可能遗失,导致只有3个封包数据被SS 130a成功地接收。在收到这3个封包数据之时,SS 130a可以经由RS 120c,RS 120b与RS 120c,沿着上链传输路径传递ACK指示信号至BS 110。ACK指示信号可以用以告知已成功收到这3个封包数据。当BS 110接收ACK指示信号时,BS 110可以将已识别出的3个封包数据从其缓冲器清除。
一旦BS 110已经清除其缓冲器,BS 110可以准备3个新封包数据以传输至SS 130a。于某些情况中,BS 110可以与RS 120a,120b与120c进行通讯,以决定数据再传输的定位,俾能使每个RS 120可接收其在沿着上链方向的最直接的节点(亦即,上位节点)的正确数据。当BS 110已经决定如何定位再传输时,在集中式资源配置系统中,BS 110可以接着沿着传输路径来重新部署这些资源。或者,在分配式资源配置系统中,在传输路径中的每个节点可以沿着传输路径(上链或下链)重新部署资源至下一个节点。在任一情况下,一旦资源已被重新部署,BS 110可以经由RS 120a传送这3个新封包数据至SS 130a。然后,RS 120a可以将于RS 120a与RS 120b间所遗失的这2个封包数据添加至新数据以再传输至RS 120b(亦即,Data(2+3’))。RS 120b可以接收Data(2+3’),传输Data(2+3’)至RS120c,并储存新的Data(亦即,Data(3’))于其缓冲器中。同样地,RS120c可以接收Data(2+3’),并将在RS 120c与SS 130a间所遗失的这3个封包数据添加至Data(2+3’)藉以产生Data(5+3’)。RS 120c可以传输Data(5+3’)至SS 130a,并储存新数据(亦即,Data(3’))的副本至其缓冲器中。SS 130a可以接收新的数据与重新传输的数据(亦即,Data(5+3’)),并经由RS 120a、120b与120c而传输ACK指示信号至BS 110。所传出的ACK指示信号告知已收到8个封包数据(亦即,ACK(5+3’)),其中3个封包为新数据,而5个封包为重新传输的数据。在收到ACK指示信号之时,BS 110可以清除存有新数据与旧数据的缓冲器。
图3B显示ARQ传输控制机制的操作的发讯图300b,其使用类似于第3A图的预先ACK(pre-ACK)或逐节点(pre-hop)ACK通讯。类似于图3A,图3B显示出,BS 110可以传输控制信息至传输路径中的所有节点,例如RS 120a,RS 120b,RS 120c与SS 130a,用以在集中资源式配置系统中完成资源配置。于此情况中,在分配式资源配置系统中,此传输路径中的每个节点可以沿着此传输路径(上链或下链)部署资源至下一个节点。在任一情况下,一旦资源配置已被完成,BS 110可经由中间节点RS 120a,RS 120b与RS 120c来传递数据至目标节点(SS 130a)。此外,BS 110可以储存所送出数据的副本至其缓冲器。于图3B图的例子中,此数据可以包含八(8)个封包数据。
RS 120a可以成功地接收这8个封包数据,储存数据的副本至其缓冲器,并传送此数据至RS 120b。此外,RS 120a可以传递预先ACK指示信号至BS 110,以确认收到这8个封包数据。然而,在RS 120a与RS 120b之间,2个封包数据可能由于毁损、干扰、错误等而遗失,所以RS 120b可能只有接收6个封包数据。RS 120b可以传输这6个封包数据至RS 120c,并储存所传输数据的副本至其缓冲器。此外,RS 120b可以传递预先ACK指示信号至BS 110,以确认收到6个封包数据。
RS 120c可以接收这6个封包数据,传输这6个封包数据至SS130a,并储存所传输数据的副本至其缓冲器。RS 120c可以传递预先ACK指示信号至BS 110,以确认收到这6个封包数据。然而,于RS 120c与SS 130a之间的传输中,另3个封包数据可能遗失,导致只有3个封包数据被SS 130a成功地接收。在收到这3个封包数据之时,SS 130a可以沿着上链传输路径,经由RS 120c、RS 120b与RS 120c传递ACK指示信号至BS 110。ACK指示信号可以用以告知已成功收到这3个封包数据。
然而,相较于图3A之下,图3B说明以下情况:BS 110准备8个新封包数据以传输至SS 130a。因此,RS 120a接收8个新封包数据并添加于RS 120a与RS 120b间所遗失的2个封包数据。在收到数据(亦即,Data(2+8’))之时,RS 120b可能经历壅塞及/或缓冲器溢流。RS 120b可以尝试转送所接收的Data(2+8’)至RS 120c,而RS 120c可能同样经历壅塞及/或缓冲器溢流。当RS 120c添加先前在RS 120c与SS 130a间所遗失的这3个封包数据(亦即,Data(5+8’)),并传递Data(5+8’)至SS 130a时,可能会碰到类似结果。亦即,SS 130a将亦经验壅塞及/或缓冲器溢流。
因为传输路径的段数增加,相较于单节点无线网络,多节点无线网络的错误侦测与修正更为重要。此外,单元内部信号交换(handover)(例如在RS 120c与RS 120b之间)与单元间信号交换(例如在RS 120c与位于BS 110覆盖范围外的RS 120之间)亦可能增加无线网络的错误侦测与修正的效应。举例而言,请参见图1,如果SS130c从RS 120c移动至RS 120b,在信号交换前尚未被RS 120c传输至SS 130c的封包数据可能遗失,而需要封包数据的再传输。关于另一例子,如果SS 130c从RS 120c移动至BS 110的覆盖范围外部的另一RS 120(未显示于图1),在信号交换前尚未被RS 120c传输至SS 130c的封包数据亦可能遗失,而需要封包数据的再传输。因此,在多节点传输,传统的错误侦测与修正可能导致成本显著增加,长延迟以及资源浪费。
所揭露的实施示范例是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于一实施示范例中,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在一无线通讯系统中的传输控制的方法,包含:决定在一传送装置与一接收装置之间的一传输路径的至少一段的一传输资源配置,其中该传输路径包含一个或多个中间装置;藉由该传送装置,将数据传送至该接收装置;由该传送装置,从该一个或多个中间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补充接收指示信号,其中该一个或多个补充接收指示信号是相关带送出至该接收装置的该数据;决定在该传送装置、该一个或多个中间装置以及该接收装置之间的该传输路径的该至少一段的一再传输资源配置;以及基于该一个或多个补充接收指示信号的至少一个,开始该数据的再传输。
于另一例示的实施范例中,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无线通讯的无线通讯装置,其包含至少一存储器及至少一处理器。至少一存储器用以储存数据与指令。至少一处理器被设计成用以存取该存储器,且在执行所述指令时,用以:决定在一无线通讯装置与一接收装置之间的一传输路径的至少一段的一传输资源配置,其中该传输路径包含一个或多个中间装置;将数据传送至该接收装置;由该传送装置从该一个或多个中间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补充接收指示信号,其中该一个或多个补充接收指示信号相关于送出至该接收装置的该数据;决定在该无线通讯装置、该一个或多个中间装置以及该接收装置之间的该传输路径的该至少一段的一再传输资源配置;以及基于该一个或多个补充接收指示信号的至少一个,开始该数据的再传输。
于一例示的实施范例,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在一无线通讯系统中的传输控制的方法,包含:由一中间装置接收传输数据以供传输至一接收装置;将该传输数据转送至在该中间装置与该接收装置之间的一传输路径中的一下一个下位中间装置或该接收装置;开始一计时器,其中该计时器是依据在该中间装置与该接收装置之间的一往返传输时间而设定;以及产生一补充接收指示信号。如果在该计时器到期之前,该中间装置接收一接收指示信号与一个或多个下位补充接收指示信号的至少一个,则:包含所产生的该补充接收指示信号,其具有该接收指示信号与该一个或多个下位补充接收指示信号的该至少一个,并且将该接收指示信号与该个或多个下位补充接收指示信号的该至少一个,以及所包含的所产生的该补充接收指示信号,予以传送至在该中间装置与一传送装置之间的该传输路径中的一下一个上位中间装置或传送至该传送装置。如果在该计时器到期之前,该中间装置并未接收一接收指示信号或一个或多个下位补充接收指示信号的至少一个,则:将所产生的该补充接收指示信号传送至该下一个上位中间装置或该传送装置。
于另一例示的实施范例,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供无线通讯用的无线通讯装置,其包含至少一存储器以及至少一处理器。至少一存储器用以储存数据与指令。至少一处理器被设计成用以存取该存储器,且在执行所述指令时,用以:由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传输数据以供传输至一接收装置;将该传输数据转送至在该无线通讯装置与该接收装置之间的一传输路径中的一下一个下位中间装置或该接收装置;开始一计时器,其中该计时器是依据在该无线通讯装置与该接收装置之间的一往返传输时间而设定;产生一补充接收指示信号。如果在该计时器到期之前,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接收指示信号与一个或多个下位补充接收指示信号的至少一个,则:包含所产生的该补充接收指示信号,其具有该接收指示信号与该一个或多个下位补充接收指示信号的该至少一个,并且将该接收指示信号与该一个或多个下位补充接收指示信号的该至少一个,以及该包含在内所产生的补充接收指示信号,予以传送至在该无线通讯装置与一传送装置之间的该传输路径中的一下一个上位中间装置或传送至该传送装置。如果在该计时器到期之前,该无线通讯装置并未接收一接收指示信号或一个或多个下位补充接收指示信号的至少一个,则:将所产生的该补充接收指示信号传送至该下一个上位中间装置或该传送装置。
于另一例示的实施范例,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在一无线通讯系统中的一无线通讯装置的操作方法,该方法包含:将一装置状态设定成一第一状态,其中该第一状态是为一初始状态;在发生一第一触发事件之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一状态改变成一第二状态,其中该第二状态是被定义为数据已被传输的状态且一中继计时器(Relay timer)尚未到期;当该中继计时器到期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二状态改变成一第三状态并开始该数据的再传输;当该中继计时器尚未到期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中间节点负确认指示信号、一末端节点负确认指示信号或一逾时信号的其中一个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二状态改变成该第三状态;以及当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末端节点确认指示信号且该中继计时器尚未到期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二状态改变成一第四状态。
于另一例示的实施范例,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无线通讯的无线通讯装置,该无线通讯装置包含至少一存储器以及至少一处理器。至少一存储器用以储存数据与指令。至少一处理器被设计成用以存取存储器,且在执行所述指令时,用以:将一装置状态设定成一第一状态,其中该第一状态是为一初始状态;在发生一第一触发事件之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一状态改变成一第二状态,其中该第二状态是被定义为数据已被传输的状态且一中继计时器尚未到期;当该中继计时器到期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二状态改变成一第三状态并开始该数据的再传输;当该中继计时器尚未到期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中间节点负确认指示信号、一末端节点负确认指示信号或一逾时信号的其中一个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二状态改变成该第三状态;以及当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末端节点确认指示信号且该中继计时器尚未到期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二状态改变成一第四状态。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若干实施示范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为无线通讯系统的方块图;
图2为一种使用端间ACK信息发送的已知技术无线通讯系统用的发讯图;
图3A为一种使用预先ACK或逐节点ACK信息发送的已知技术无线通讯系统的发讯图;
图3B为一种使用预先ACK或逐节点ACK信息发送的已知技术无线通讯系统的发讯图;
图4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例的无线通讯系统的方块图;
图5A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例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的方块图;
图5B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例的基地台(BS)的方块图;
图5C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例的中继站(RS)的方块图;
图5D为依据本发明实施示范例的用户站(SS)的方块图;
图6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封包数据处理的流程图;
图7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示范例的错误侦测与修正的流程图;
图8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错误侦测与修正的流程图;
图9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发讯图;
图10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发讯图;
图11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发讯图;
图12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具有RACK指示信号的ACK指示信号的发讯图;
图13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RACK指示信号型式的方块图;以及
图14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状态机器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4为无线通讯系统400的方块图。图4的无线通讯系统400可能比如基于IEEE802.16家族的标准。如图4所示,无线通讯系统400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420(例如RNC 420),一个或多个基地台(BS)430(例如BS430),一个或多个中继站(RS)440(例如RS 440a、RS 440b与RS 440c),以及一个或多个用户站(SS)450(例如SS 450a、SS 450b、SS 450c与SS 450d)。
RNC 420可以是任何型式的已知通讯装置,其能在无线通讯系统400中运作。RNC 420可负责在无线通讯系统400中的资源管理、行动管理、加密等。此外,RNC 420可负责一个或多个BS 430的控制。
图5A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RNC 420的方块图。如图5A所示,每个RNC 420可能包含个或多个下述元件:中央处理单元(CPU)421,其用以执行数个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完成各种不同的处理与方法;随机存取存储器(RAM)422与只读存储器(ROM)423,其用以存取信息与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器424,用以储存数据与信息;多个数据库425,用以储存表格、明细表(list)或其它数据结构;多个I/O装置426;多个接口427;多个天线428等。这些元件为熟习本项技术者所所熟知的,其细节在此省略。
BS 430可以是任何型式的已知通讯装置,其用以在无线通讯系统400中的RS 440及/或SS 450间的数据收发与通讯。在某些实施例中,BS 430亦可以称为节点B(Node-B)、基地收发器系统(base transceiver system,BTS)、存取点(access point)等。在BS 430与RNC 420之间的通讯可以是有线及/或无线连接。在BS 430与RS 440之间的通讯可能是无线的。同样地,在BS 430与SS 450之间的通讯可能是无线的。在一实施例中,在其广播/接收范围内满BS 430可与一个以上的RS 440及/或一个以上的SS 450进行无线通讯。广播范围可能由于功率、位置以及干扰(物理、电气特性等)而改变。
图5B是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BS 430的方块图。如图5B所示,每个BS 430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下述元件:至少一中央处理单元(CPU)431,其用以执行数个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完成各种不同的处理与方法;随机存取存储器(RAM)432与只读存储器(ROM)433,其用以存取信息与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器434,用以储存数据与信息;多个数据库435,用以储存表格、明细表或其它数据结构;多个I/O装置436;多个接口437:多个天线438等。这些元件为熟习本项技术者所所熟知的,其细节在此省略。
RS 440可以是任何型式的已知计算装置,其用以在无线通讯系统400中,与BS 430、一个或多个其它RS 440及/或一个或多个SS 450间进行无线的数据收发。RS 440与BS 430、一个或多个其它RS 440,以及一个或多个SS 450之间的通讯可能是无线通讯。在一实施示范例中,在其广播/接收范围内,RS 440可与BS 430、一个或多个RS 440及/或一个或多个SS 450进行无线通讯。广播范围可能由于功率、位置以及干扰(物理、电气特性等)而改变。
图5C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RS 440的方块图。如图5C所示,每个RS 440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下述元件:至少一中央处理单元(CPU)441,其用以执行数个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完成各种不同的处理与方法;随机存取存储器(RAM)442与只读存储器(ROM)443,其用以存取信息与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器444,用以储存数据与信息;多个数据库445,用以储存表格、明细表或其它数据结构;多个I/O装置446;多个接口447;多个天线448等。这些元件为熟习本项技术者所所熟知的,其细节在此省略。
SS 450可以是任何型式的计算装置,其在无线通讯系统400中,与BS 430及/或一个或多个RS 440间进行无线的数据传输及/或接收。SS 450可能包含比如服务器、客户端、桌上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工作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计算机、扫描仪、电话装置、呼叫器、照相机、音乐装置等。此外,SS 450可能包含一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传感器,其用以利用集中式及/或分配式通讯来进行通讯。在一实施例中,SS 450可能是一行动计算装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SS 450可能是在移动环境(例如公车、火车、飞机、船、汽车等)中操作的固定计算装置。
图5D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SS 450的方块图。如图5D所示,每个SS 450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下述元件:至少一中央处理单元(CPU)451,其用以执行数个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完成各种不同的处理与方法;随机存取存储器(RAM)452与只读存储器(ROM)453,其用以存取并储存信息与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器454,用以储存数据与信息;多个数据库455,用以储存表格、明细表或其它数据结构;多个I/O装置456;多个接口457;多个天线458等。这些元件为熟习本项技术者所熟知的,其细节在此省略。
此外,在无线通讯系统400中的每个节点(例如BS 430、RS 440a、440b与440c,以及SS 450a、450b、450c与450d)可包含一个或多个计时器,于此被称为“中继再传输计时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继再传输计时器可能反映数据生命值(lifetiime)。中继再传输计时器可能包含硬件及/或软件的任何组合。此外,中继再传输计时器可由其内部机构,以有关于数据传输。亦即,每个中继再传输计时器的设定可能根据对特定目标节点(例如SS 450a、SS 450b、SS 450c、SS 450d等)的既定往返时间。
举例而言,RS 440a的中继再传输计时器所设定的时间将包含RS440a、RS 440b、RS 440c与SS 450a的往返传输路径的总传输时间。同样地,RS 440b的中继再传输计时器所设定的时间将包含RS 440b、RS 440c与SS 450a的往返传输路径的总传输时间,而RS 440c的中继再传输计时器所设定的时间将包含RS 440c与SS 450a的往返传输路径的总传输时间。除了往返传输时间以外,总传输时间亦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时序偏移,例如数据处理、传输节点与接收节点转态间隙(transition gap)(例如Tx/Rx)、额外局部再传输时间等。在一实施例中,此总传输时间Ttotal可能由下述方程式所定义:
Ttotal=TRound_Trip+Δt,(1)
其中:
TRound_Trip为传送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往返传输时间;且
Δt包含时序偏移。
在一实施例中,各中继再传输计时器的相关数值可在连接设定期间确定,而因此可设定中继再传输计时器的数值。于其它实施例中,当确定一个或多个传输条件时,及/或当改变一个或多个传输条件时,每个中继再传输计时器的相关数值可在网络登录(network entry)期间确定。举例而言,在RS 440c登录至网络(例如无线通讯系统400)之时,可确定RS 440c的中继再传输计时器的相关数值(例如,TRound_Trip等),且可设定中继再传输计时器的总数值(例如,Ttotal等)。
在此所揭露的系统与方法中,可能有三个ARQ模式。第一ARQ模式称为端间模式。亦即,所述ARQ传输控制机制运作于从某一传输路径(例如BS 430或SS 450)的一端至同一传输路径(例如SS 450或BS430)的另一端。第二ARQ模式称为两段ARQ模式。两段ARQ模式运作于“中继链接”与“存取链接”间,中继链接是BS 430与中继站RS440之间的链接(亦即,此RS 440在传输路径中提供服务给SS 450),而存取链接是中继站RS 440与(受其服务的)SS 450间的链接。第三ARQ模式称为逐节点ARQ。逐节点ARQ传输控制机制运作于同一传输路径中的两个邻近节点。举例而言,参见图4,逐节点ARQ运作于:BS 430与RS 440a之间、RS 440a与RS 440b之间、RS 440b与RS 440c之间以及RS 440c与SS 450a之间。
在某些实施例中,两段ARQ模式可能适合在隧道式与非隧道式传输(tunnel and non-tunnel forwarding)。逐节点ARQ模式可能适合在非隧道式传输中,且其适合于当RS 440使用分配式资源配置。RS440的ARQ模式组态设定可执行于RS 440网络登录期间。
图6揭露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讯系统(例如无线通讯系统400)中的数据处理流程图600。具体言之,图6显示RS 440从上位(superordinate)RS 440接收封包数据的处理,或BS 430接收封包数据并送至下位(subordinate)RS 440或SS 450的处理。在此,“下位”与“上位”是用以说明一个节点对另一个节点的相对位置。下位节点是为位于待讨论节点与接收节点SS 450之间的下链流中的节点。上位节点是为位于待讨论节点与BS 430之间的上链流中的节点。
如图6所示,RS 440可能接收来自BS 430或上位RS 440的封包数据(步骤605)。使用控制信息,RS 440可能决定所接收到的封包数据是否要转送至下位RS 440或SS 450(步骤610),其中控制信息包含所接收封包数据中的封包数据标头信息及/或图信息元件(information element,IE)。如果此封包数据不要转送至下位RS 440或SS 450(步骤610,否),RS 440可能处理并舍弃如此标示的封包数据(步骤620)。在一实施例中,此封包数据可能包含于接收数据封包中。或者,此封包数据可能是先前送出的数据或后续的数据封包。
然而,如果此封包数据要被转送至下位RS 440或SS 450(步骤610,是),则RS 440可能决定接收到的数据是否包含一个或多个重新传输的数据封包(步骤615)。重新传输的数据封包意味着,先前已传输至RS 440但由于传输故障或错误而需要再传输的数据封包。重新传输的封包数据可能包括于具有新数据的数据封包中,或可能被送出在只包含重新传输数据的数据封包中。在一实施例中,重新传输的封包数据可能是先前被RS 440所接收并储存于RS 440的缓冲器的数据指示信号(indicator)或识别信号(identifier)。RS 440可能使用先前由控制站(例如BS 430或上位RS 440)所送出的资源配置信息,以决定此封包数据是否为传输封包数据或为再传输封包数据。如果在此封包数据中有一个数据封包为重新传输数据,RS 440将决定所接收到的数据包含再传输封包数据。
如果RS 440决定接收到的数据包含一个或多个重新传输的数据封包(步骤615,是),则RS 440可能将此封包数据连同所接收到数据中的新数据封包重新传输至下位RS 440或SS 450(步骤625)。在实施例中,RS 440可能从从其缓冲器取得要重新传输的封包数据,并使用此数据再传输的配置资源来重新传输此封包数据。如果此封包数据是为再传输数据,则RS 440可能只接收来自上位BS 430或RS 440的控制数据。亦即,所接收到的数据可能只包含流量及/或应用数据,而没有使用者数据。如果此封包数据并不包含再传输数据(步骤615,否),RS 440可能将所接收到的包含控制信息及/或使用者数据的封包数据传输至下位RS 440或SS 450(步骤630)。
虽然未显示于图6中,如果RS 440设有中继再传输计时器,在传输(步骤630)及/或再传输(步骤625)时,RS 440所设定的中继再传输计时器的值会反映RS 440与此数据目标节点之间的总往返传输时间Ttotal。
图7揭露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无线通讯系统(例如无线通讯系统400)的数据处理流程图700。具体言之,图7显示RS 440已从下位RS 440或SS 450接收到ACK(确认)、NACK(负确认)及/或RACK(中继确认)指示信号,以传输至上位RS 440或BS 430。
如图7所示,RS 440可能接收来自下位RS 440或SS 450的指示信号(步骤705)。如果所述指示信号是从下位RS 440所发出,则所述指示信号可能包含ACK或NACK指示信号与一个或多个RACK指示信号。或者,此指示信号可能只包含ACK或NACK指示信号。在另一个情况下,此指示信号可能只包含一个或多个RACK指示信号。在此,RACK指示信号所辨别的封包数据乃是,RS 440成功地从上位BS 430或RS 440接收且传输至下位RS 440或SS 450的封包数据。举例而言,如果BS 430传递8个封包数据(例如数据封包1-8),但RS 440只接收6个数据封包(例如数据封包1、3、4、5、6与8),RACK指示信号可能用以确认此8个数据封包中的那一个是成功接收(例如数据封包1、3、4、5、6与8)及/或这8个数据封包那一个不是成功接收(例如数据封包2与7)。RS 440是否成功接收封包数据的识别信号可能直接及/或间接完成。亦即,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可能,由确认所接收到的封包数据及/或未接收到的封包数据,来直接确认所接收到的封包数据;或由能辨别已成功接收封包数据的某一者来提供信息,以间接确认。
在接收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之后,RS 440可能比较包含于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中的信息与缓冲器状态信息(步骤710)。在一实施例中,RS 440可能比较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信息与缓冲器信息,以确认目标节点接收的封包数据。基于此比较,RS 440可能决定是否需要一RACK指示信号(步骤715)。如果并不需要RACK指示信号(步骤715,否),则RS 440可能将接收到的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传输至上位RS 440或BS 430。
然而,如果需要RACK指示信号(步骤715,是),则RS 440可能修改所接收到的指示信号,以包含RACK指示信号(步骤720)。举例而言,RS 440所包含的RACK指示信号具有所接收到的指示信号。接着,RS 440可能将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与所包含的RACK指示信号传输至上位RS 440或BS 430(步骤725)。或者,RS 440可能修改标头信息以辨别RS 440成功地由上位BS 430或RS 440接收并传输至下位RS 440或SS 450的封包数据。
图8揭露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在无线通讯系统(例如无线通讯系统400)中的数据处理流程图800。具体言之,图8显示,当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并未在相关中继再传输计时器到期之前被RS 440所接收时,RS 440的产生RACK指示信号的状况。
如图8所示,如果此中继再传输计时器在RS 440接收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之前到期(步骤805),则RS 440可能自动产生RACK指示信号,并将所产生的RACK指示信号传送至上位RS 440或BS 430(步骤810)。当RS 440自动产生RACK指示信号,但其未收到来自下位RS 440或SS 450的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时,所产生的指示信号无法包含ACK或NACK指示信号。取而代的的是,此产生的指示信号将只包含RS 440的RACK信息。
图9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传输控制机制的发讯图900。具体言之,图9的实施例所揭露的是,RACK指示信号包含ACK或NACK指示信号。在图9的实施例中,在从下链传输路径的节点接收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之前,中继再传输计时器并未到期。在采用图9的发讯机构的系统中,资源配置可能是分配式或集中式。
如图9所示,BS 430可能将控制信息传输至既定传输路径中的所有节点(例如RS 440a、RS 440b、RS 440c与SS 450a),用以执行资源配置(亦即,集中化资源配置)。在资源配置已完成之后,BS 430可能经由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例如RS 440a、RS 440b与RS 440c)将封包数据传送至目标节点(例如SS 450a)。此外,BS 430可能将所送出的封包数据的副本储存于缓冲器中。在图9的例子中,此封包数据可包含8个数据封包(亦即,Data(8))。
RS 440a可能成功地接收这8个封包数据,将此封包数据的副本储存至其缓冲器,并将此封包数据传送至RS 440b。在一实施例中,将此封包数据传输至RS 440b的同时,RS 440a可能设定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1。如上所述,每个RS 440的中继再传输计时器的设定值会反映在该RS 440与目标节点(例如SS 450a)之间的总往返时间。
在从RS 440a传输至RS 440b期间,2个封包数据可能由于毁损、干扰、错误等而遗失,所以RS 440b可能只接收6个封包数据。RS 440b可能将这6个封包数据传输至RS 440c,并将所传输封包数据的副本储存至其缓冲器。在一实施例中,RS 440b可能设定其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2。同样地,RS 440c可能接收这6个封包数据,并将这6个封包数据传输至SS 450a。此外,RS 440c可能将所传输封包数据的副本储存至其缓冲器,而如果可行的话,设定其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3。然而,在RS 440c传输至SS 450a之间,另3个封包数据可能遗失,以导致只有3个封包数据成功地被SS 450a接收。
在收到这3个封包数据之时,SS 450a可能沿着上链传输路径将ACK指示信号传送至BS 430。如图9所示,RS 440c可能在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3到期之前接收此ACK指示信号。又,如上所述结合图6,RS 440c可能将包含有此ACK指示信号的信息比较于先前储存于其缓冲器的数据。基于此比较,RS 440c可能产生RACK指示信号,其所包括RACK指示信号的具有ACK指示信号,并将ACK与RACK指示信号转送至其上位节点(RS 440b)。RS 440b可能在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2到期之前接收此ACK以及其RACK指示信号,并将所接收到的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所包含的信息比较于先前储存于其缓冲器的数据。基于此比较,RS 440b所包含的自身RACK指示信号具有ACK与RACK指示信号,用以确认成功地由RS 440b接收到的数据封包。RS 440b可能将此ACK与两个RACK指示信号转送至RS 440a。同样地,RS 440a可能在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1到期之前接收此ACK与两个RACK指示信号,并将包含于此ACK与RACK指示信号中的信息比较于先前储存于其缓冲器内的数据。基于此比较,RS 440a可能包含其自己的RACK指示信号,并将此ACK与三个RACK指示信号转送至BS 430。
在收到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之时,BS 430可译码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用以决定此传输路径的每个节点间的封包数据的传输状态。基于此译码,BS 430可能从其缓冲器清除SS 450a已成功接收的封包数据。BS 430可能准备新的封包数据以传输至SS 450a,并沿着此传输路径重新部署这些资源。在采用集中式资源配置的情况中,BS 430可能与RS 440a、RS 440b与RS 440c进行通讯,用以决定并部署数据再传输所需的资源,俾能使每个RS 440可接收其在上链方向的最直接节点(亦即,上位节点)的正确数据。在采用分配式资源配置的情况中,沿着传输路径的每个节点(例如,BS 430与RS 440)可决定并部署供数据再传输所需的资源。在图9的例子(集中式资源配置)中,BS 430可能部署0个资源以数据再传输(总数-RACK=8-8)与部署3’个资源以供沿着第一节点或段(亦即,在BS 430与RS 440a之间)的新数据传输;部署2个资源以供数据再传输(总数-RACK=8-6)与部署3’个资源以供在第二节点或段(亦即,在RS 440a与RS 440b之间)中的新数据传输;部署2个资源以供数据再传输(总数-RACK=8-6)与部署3’个资源以供在第三节点或段(亦即,在RS 440b与RS 440c之间)中的新数据传输;以及部署5个资源以供再传输(总数-RACK=8-3)与部署3’个资源以供在第四节点或段(亦即,在RS 440c与SS 450a之间)中的新数据传输。一旦这些资源已被重新部署,则BS 430可能将这3’个新数据封包传送至RS 440a。
RS 440a可能从其缓冲器取得在RS 440a与RS 440b之间所遗失的这2个数据封包,并将这2个再传输数据封包添加至新数据以传输至RS 440b,以产生Data(2+3’)。RS 440b可能接收Data(2+3’),将Data(2+3’)传输至RS 440c,并将此新数据Data(3’)储存至其缓冲器。同样地,RS 440c可能接收Data(2+3’),从其缓冲器取得在RS 440c与SS 450a之间所遗失的这3个数据封包,并将这3个再传输数据封包添加至所接收到的数据,亦即是Data(2+3’),藉以产生Data(5+3’)。接着,RS 440c可能将Data(5+3’)传输至SS 450a,并将新数据的副本Data(3’)储存至其清除缓冲器。SS 450a可能接收新的数据与重新传输的数据(亦即,Data(5+3’),并经由RS 440c、RS 440b与RS 440a将ACK指示信号传输至BS 430。所传输的ACK指示信号可认可已收到8个封包数据(亦即,ACK(5+3’)),其中3个封包是为新数据以及5个封包是为重新传输的数据。在收到此ACK指示信号之时,BS 430可能清除含有新旧数据的缓冲器。
虽然图9显示出SS 450a传输ACK指示信号,但SS 450a亦可能传送NACK指示信号。在任一情况下,错误侦测与修正将如上所述般进行。又,虽然发讯图900显示在单一传输路径有三个RS 440,但我们预期到在传输路径中的RS 440的数目可能大于或小于所显示的数目。此外,虽然图9显示,在传输新数据期间使用中继再传输计时器,但亦可能在数据再传输期间使用中继再传输计时器。
图10是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传输控制机制的发讯图1000。具体言之,于图10中,在此传输路径的下位节点没有接收到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的情况下,RS 440的中继再传输计时器会到期。
在采用图10所显示的发讯机构的系统中,可能由使用分配式或集中式资源配置来执行资源配置。举例而言,如图10所示,BS 430可能将控制信息传输至既定传输路径中的所有节点(例如RS 440a、RS 440b、RS 440c与SS 450a),用以执行资源配置(亦即,集中式资源配置)。虽然未显示,资源配置亦可由在此传输路径中的上位节点而完成(例如,分配式资源配置)。
在资源配置已完成后,BS 430可能经由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例如RS 440a、RS 440b与RS440c)将封包数据传送至目标节点(例如SS 450a)。此外,BS 430可能将所送出封包数据的副本储存于缓冲器中。在图10的例子中,此封包数据可包含8个数据封包(亦即,Data(8))。RS 440a可能成功地接收这8个封包数据,将此封包数据的副本储存至其缓冲器,并将此封包数据传送至RS 440b。在将此封包数据传输至RS 440b同时,在实施例中,RS 440a可能设定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1。如上所述,每个RS 440的中继再传输计时器的设定值会反映RS 440(例如RS 440a)与目标节点(例如SS 450a)之间的总往返时间。
在从RS 440a传输至RS 440b期间,2个封包数据可能由于毁损、干扰、错误等而遗失,所以RS 440b可能只接收6个封包数据。RS 440b可能将这6个封包数据传输至RS 440c,并将所传输数据的副本储存至其缓冲器。在一实施例中,RS 440b可能设定其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2。然而,在图10的例子中,这6个封包数据可能在RS 440b与RS 440c之间遗失。因此,RS 440c与SS 450a无法接收数据,且将不会执行任何动作。因此,RS 440c与SS 450a并不会准备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也不会沿着此上链传输路径传送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至BS 430。因此,如上所述且结合图8,在RS 440b未从下位节点RS 440c或SS 450a接收到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的情况下,RS 440b的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2将到期。
一旦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2到期,RS 440b可能产生RACK指示信号并沿着此上链传输路径传送至RS 440a。由RS 440b所产生的RACK指示信号将反映RS 440b成功地由RS 440a接收到的6个封包数据。然而,因为RS 440b没有接收到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所以由RS 440b所产生的RACK指示信号将不会包含其它指示信号。RS440a可能在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1到期之前接收此RACK指示信号,并将包含在此RACK指示信号中的信总比较于先前储存于其缓冲器的数据。基于此比较,RS 440a可能包含其自己的RACK指示信号,并将这两个RACK指示信号转送至BS 430。
在收到所述RACK指示信号之时,BS430可能译码所述RACK指示信号,用以决定在此传输路径的每个节点间的封包数据的传输状态。于此实施例中,BS 430将决定出RS 440a已接收8个数据封包而RS 440b已接收6个数据封包。此外,BS 430将能决定RS 440c与SS 450a并没有接收数据封包。因此,基于此译码,BS 430将知道不需清除缓冲器的任何数据并且不要传送新数据。取而代的的是,沿着此传输路径的所述资源将被重新部署以重新传输已遗失的封包数据。在某些情况中,BS 430可能由对RS 440a、RS 440b与RS 440c的通讯而沿着此传输路径重新部署资源,用以决定数据再传输,以便能使每个RS 440可从其在上链方向的最直接节点接收到正确数据(亦即,集中化资源配置)。在其它情况中,沿着此传输路径的每个节点将决定在此传输路径中的本身与下一个节点之间的资源的重新配置(亦即,分配式资源配置)。
在图10的例子中,BS 430可能沿着第一节点或段(亦即,在BS 430与RS 440a之间)部署0个资源以供数据再传输(总数-RACK=8-8),沿着第二节点或段(亦即,在RS 440a与RS 440b之间)部署2个资源以供数据再传输(总数-RACK=8-6),沿着第三节点或段(亦即,在RS 440b与RS 440c之间)部署8个资源以供数据再传输(总数-RACK=8-0),以及沿着第四节点或段(亦即,在RS 440c与SS 450a之间)部署8个资源以供数据再传输(总数-RACK=8-0)。一旦这些资源已重新部署,则BS 430可能开始封包数据的再传输。
RS 440a可能从其缓冲器取得在RS 440a与RS 440b之间所遗失的这2个数据封包,并将这2个数据封包(亦即,Data(2))再传输至RS 440b。RS 440b可接收Data(2),并添加在RS 440b与RS 440c之间所遗失的这6个数据封包。接着,RS 440b可将Data(8)传输至RS440c。同样地,RS 440c可接收Data(8),将数据封包的副本储存于其缓冲器,并将这8个数据封包转送至SS 450a。
SS 450a可接收此重新传输的数据(亦即,Data(8)),并经由RS440c、RS 440b与RS 440a将ACK指示信号传输至BS 430。如图10所示,RS 440c可接收此ACK指示信号,并将包含于此ACK指示信号中的信息比较于先前储存于其缓冲器的数据。基于此比较,RS 440c可产生RACK指示信号,RS 440c所包含的RACK指示信号具有此ACK指示信号,并将此ACK与RACK指示信号转送至其上位节点(RS 440b)。RS 440b可接收此ACK指示信号与所包含的RACK指示信号,并将包含于此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中的信息比较于先前储存于其缓冲器的数据。基于此比较,RS 440b 可包含:(1)具有此ACK的本身RACK指示信号与(2)RACK指示信号,用以确认RS 440b所成功接收的数据封包。RS 440b可将此ACK与两个RACK指示信号转送至RS 440a。同样地,RS 440a可接收此ACK与两个RACK指示信号,并将包含于此ACK与RACK指示信号中的信息比较于先前储存于其缓冲器的数据。基于此比较,RS 440a可包含其自己的RACK指示信号,并将此ACK与三个RACK指示信号转送至BS 430。
在收到此ACK与RACK指示信号之时,BS 430可译码此ACK与RACK指示信号,用以决定在此传输路径的每个节点间的封包数据的传输状态。基于此译码,BS 430可从其缓冲器清除SS 450a所成功接收的封包数据,并准备新的封包数据以传输至SS 450a。在使用集中式资源配置的系统中,BS 430可沿着此传输路径重新部署这些资源。或者,在使用分配式资源配置的系统中,此传输路径中的每个上位节点(例如,BS 430或RS 440)可沿着此传输路径重新部署在本身与下一个节点之间的资源。
虽然图10揭露出SS 450a传输ACK指示信号,但我们预期SS 450a可能传送NACK指示信号。在任一情况下,错误侦测与修正将继续,如上所述。又,虽然发讯图1000显示在单一传输路径有三个RS 440,但我们预期到在传输路径中的RS 440的数目可能大于或小于所显示的数目。此外,虽然图10显示在新数据传输期间使用中继再传输计时器,但亦可能于数据再传输期间使用中继再传输计时器。
图11是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传输控制机制的发讯图1100。具体言之,在图11,ACK与RACK指示信号是在上链传输路径(亦即,从SS 450a至BS 430的传输路径)遗失。因此,于图11中,在RS 440没有从传输路径的下位节点接收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的情况下,RS 440的中继再传输计时器会到期。
在采用图11所显示发讯机构的系统中,可能使用分配式或集中式资源配置来执行资源配置。如图11所示,BS 430可能将控制信息传输至既定传输路径(例如RS 440a、RS 440b、RS 440c与SS 450a)中的所有节点,用以执行资源配置(亦即,集中式资源配置)。虽然未显示,但是资源配置亦可由在此传输路径中的上位节点而完成(例如,分配式资源配置)。
在资源配置已完成后,BS 430可能经由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例如RS 440a、RS 440b与RS 440c)将封包数据传送至目标节点(例如SS 450a)。此外,BS 430可能将所送出封包数据的副本储存于缓冲器中。在图11的例子中,此封包数据可包含8个数据封包,亦即,Data(8)。RS 440a可能成功地接收这8个封包数据,将此封包数据的副本储存至其缓冲器,并将此封包数据传送至RS 440b。在将此封包数据传输至RS 440b的同时,在实施示范例中,RS 440a可设定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1。如上所述,每个RS 440的中继再传输计时器的设定值会反映RS 440与目标节点(例如SS 450a)之间的总往返时间。
在从RS 440a传输至RS 440b期间,2个封包数据可能由于毁损、干扰、错误等而遗失,所以RS 440b可能只接收6个封包数据。RS 440b可能将这6个封包数据传输至RS 440c,并将所传输数据的副本储存至其缓冲器。在实施示范例中,RS 440b可能设定其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2。同样地,RS 440c可能接收这6个封包数据,并将这6个封包数据传输至SS 450a。此外,RS 440c可能将所传输数据的副本储存至其缓冲器,而如果可行的话,设定其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3。然而,在RS 440c与SS 450a之间,另4个封包数据可能遗失,以导致只有2个封包数据成功被SS 450a接收。
在收到这2个封包数据时,SS450a可能沿着上链传输路径将ACK指示信号传送至BS 430。如图11所示,RS 440c可能在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3到期之前接收此ACK指示信号。又,如上所述,再次参考图6,RS 440c可能会将包含有此ACK指示信号的信息比较于先前储存于其缓冲器的数据。基于此比较,RS440c可能产生RACK指示信号,其所包含的RACK指示信号具有此ACK指示信号,并将此ACK指示信号与此RACK指示信号转送至其上位节点RS 440b。
然而,在图11的例子中,RS 440b无法在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2到期之前接收到ACK指示信号与RACK指示信号。ACK指示信号与RACK指示信号的遗失可能由于毁损、错误、干扰等而产生。因此,如上所述且参考图8,在RS440b无法从下位节点RS 440c或SS 450a接收到ACK、N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的情况下,RS 440b的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2会到期。
一旦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2到期,则RS 440b可能产生RACK指示信号并沿着此上链传输路径传送RACK指示信号至RS 440a。由RS 440b所产生的RACK指示信号将反映RS 440b成功地从RS440a接收6个封包数据。然而,因为RS440b没有接收ACK、NACK或RACK指示信号,所以由RS 440b所产生的RACK指示信号将不会包含其它的ACK、NACK或RACK指示信号。
同样地,RS 440a可能在中继再传输计时器T1到期之前接收此RACK指示信号,并将包含于此RACK指示信号中的信息比较于先前储存于其缓冲器的数据。基于此比较,RS 440a可包含本身的RACK指示信号,并将此两个RACK指示信号转送至BS 430。
在收到所述RACK指示信号之时,BS 430可译码所述RACK指示信号,用以决定此传输路径的每个节点间的封包数据的传输状态。于此实施例中,BS 430将能决定RS 440a接收8个数据封包而RS 440b接收6个数据封包。然而,虽然RS 440c与SS 450a接收数据封包子集合,但BS 430将不能决定RS440c与SS 450a是否成功接收任何数据封包。因此,基于此译码,BS430将不会从其缓冲器清除数据,也不会并传送新数据。取而代的的是,沿着此传输路径的所述资源可能被重新部署,以允许已遗失的封包数据的再传输或未被成功接收的数据的再传输。在某些情况中,BS430可能与RS 440a、RS 440b与RS 440c进行通讯,用以决定数据再传输,俾能使每个RS 440可接收其在上链方向的最直接节点(亦即,上位节点)的正确数据,且BS430可能接着沿着此传输路径重新部署这些资源(亦即,集中式资源配置)。在其它情况中,此传输路径的每个上位节点可沿着此传输路径重新部署在本身与下一个节点之间的资源(亦即,分配式资源配置)。
在图11的例子中,BS 430可沿着第一节点或段(亦即,在BS 430与RS 440a之间)部署0个资源以供数据再传输(总数-RACK=8-8),沿着第二节点或段(亦即,在RS440a与RS 440b之间)部署2个资源以供数据再传输(总数-RACK=8-6),沿着第三节点或段(亦即,在RS 440b与RS 440c之间)部署8个资源以供数据再传输(总数-RACK=8-0),以及沿着第四节点或段(亦即,在RS 440c与SS 450a之间)部署8个资源以供再传输(总数-RACK=8-0)。一旦这些资源已被重新部署,则BS 430可能开始此封包数据的再传输。
RS 440a可从其缓冲器取得在RS 440a与RS 440b之间所遗失的这2个数据封包,并将这2个再传输数据封包传输至RS 440b(亦即,Data(2))。RS 440b可能接收Data(2),并添加在RS 440b与RS 440c之间所遗失的这6个数据封包。接着,RS 440b可将Data(8)传输至RS 440c。同样地,RS 440c可接收Data(8),将数据封包的副本储存于其缓冲器,并将这8个数据封包转送至SS 450a。
SS 450a可接收此重新传输的数据(亦即,Data(8)),并经由RS440c、RS 440b与RS 440a将ACK指示信号传输至BS 430。如图11所示,RS 440c可接收此ACK指示信号,并比较包含于此ACK指示信号中的信息与先前储存于其缓冲器的数据。基于此比较,RS 440c可产生RACK指示信号,RS 440c所包含的RACK指示信号具有此ACK指示信号,并可将此ACK与RACK指示信号转送至其上位节点(RS 440b)。RS 440b可接收此ACK指示信号与RACK指示信号,并比较包含于此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中的信息与先前储存于其缓冲器的数据。基于此比较,RS 440b自己所产生的RACK指示信号可包含此ACK与RACK指示信号,用以确认成功地由RS440b所接收的数据封包。RS 440b可将此ACK与两个RACK指示信号转送至RS 440a。同样地,RS 440a可接收此ACK与两个RACK指示信号,并比较包含于此ACK与RACK指示信号中的信息与先前储存于其缓冲器的数据。基于此比较,RS 440a自己会产生RACK指示信号,并将此ACK与三个RACK指示信号转送至BS 430。
在收到此ACK与RACK指示信号之时,BS430可译码此ACK与RACK指示信号,用以决定在此传输路径的每个节点间的封包数据的传输状态。基于此译码,BS 430可从其缓冲器清除已被SS 450a成功接收的封包数据。BS 430可准备新的封包数据以传输至SS 450a,因此可沿着此传输路径重新部署这些资源。
虽然图11揭露SS450a传输ACK指示信号,但SS 450a亦可能传送NACK指示信号。在任一情况下,错误侦测与修正将继续,如上所述。又,虽然发讯图1100显示在单一传输路径有的三个RS 440,但吾人预期到在传输路径中的RS 440的数目可能大于或小于此数目。此外,虽然图11显示在新数据传输期间使用中继再传输计时器,但亦可能在数据再传输期间使用中继再传输计时器。
图12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ACK与RACK指示信号的发讯图。为了说明此ACK与RACK指示信号,图12使用图9的例子。亦即,BS 430传送8个数据封包至RS 440a,RS 440a成功接收并传送8个数据封包至RS 440b,RS 440b成功接收并传送这6个数据封包至RS 440c,以及RS 440c成功接收并传送这6个数据封包至SS450a。然而,SS 450a只成功接收3个数据封包,因此,SS 450a所传送的ACK指示信号会告告成功收到3个数据封包。
如图12所示,由SS 450a所产生的此ACK指示信号可能包含8个数据区域,而SS 450a可确认已成功接收的3个数据封包。虽然图12的例子所使用的数据区域为单一位,但是这些数据区域的位数或组态设定可以任意。如图12所示,SS 450可能产生“11000100”的ACK指示信号。SS 450a可能将所产生的ACK指示信号传送至RS 440c。
RS 440c可能比较由此ACK指示信号所提供的信息(亦即,由SS450a成功接收的数据封包的识别信号),并比较由RS 440c成功接收的数据封包与在此ACK指示信号中被标示为由SS 450a成功接收的数据封包。RS 440c所产生的RACK指示信号会确认成功地由RS 440c接收但未被此ACK指示信号告知的数据封包。关于成功地由RS 440c接收且已被ACK指示信号告知的数据,RS 440c可能插入“don’t care(不管它)”或“no additional information(无额外信息)”指示信号(例如“-”),且其所产生RACK指示信号会包含所接收到的ACK指示信号。如图12所示,由RS 440c所产生的RACK指示信号可能是“--110-10”,而此ACK与RACK指示信号将是“11000100”与“--110-10”。在某些实施例中,将RACK指示信号添加至ACK指示信号可能表示在信息的控制部分中,使用比如在此信息标头的某一位。RS 440c可能将此ACK与RACK指示信号传送至RS 440b。
RS 440b可比较由此ACK指示信号与RACK指示信号所提供的信息(亦即,成功由SS 450a与RS 440c接收的数据封包的识别信号),并比较已成功由RS 440b接收的数据与此ACK指示信号中被标示为已成功地由SS 450a接收的数据封包以及在此RACK指示信号中被标示为已成功地由RS 440c接收的数据封包。RS 440b所产生的RACK指示信号会确认已成功地由RS 440b接收但未被此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标示的数据封包。关于已成功地由RS 440b接收且已被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标示的数据,RS 440b可能插入“don’t care”或“noadditional information”指示信号(例如“-”),且其所产生的RACK指示信号会包含所接收到的ACK与RACK指示信号。如图12所示,由RS 440b所产生的RACK指示信号可能是“----0-0”,而此ACK与RACK指示信号将是“11000100”接着“--110-10”与“----0-0”。如上所述,在某些实施例中,添加所述RACK指示信号至此ACK指示信号可能表示在此信息的控制部分中,由使用比如此信息标头中的位。于此例子,RS 440b可能表示在此信息标头中,此种RACK的所有位为“don’t care”。RS 440b可能将此ACK指示信号与所包含的RACK指示信号传送至RS 440a。
RS 440b可比较由此ACK指示信号与RACK指示信号所提供的信息(亦即,已成功地由SS450a,RS 440c与RS 440b所接收的数据封包的识别信号),并比较已成功地由RS 440a接收的数据与在此ACK指示信号中被标示为已成功地由SS 450a接收的数据封包以及在此RACK指示信号中被标示为已成功地由RS440c与RS 440b接收的数据封包。基于此比较,RS 440a所产生的RACK指示信号会确认已成功地由RS 440a接收但未被此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标示的数据封包。关于已成功地由RS 440a接收且被ACK及/或RACK指示信号所标示的数据,RS 440a可能插入“don’t care”或“no additional information”指示信号(例如“-”),且其所产生的RACK指示信号包含所接收到的ACK与RACK指示信号。如图12所示,由RS 440a所产生的RACK指示信号可能是“----1---1”,而此ACK与RACK指示信号将是“11000100”接着“----110-10”与“-----1---0”。RS 440a可传送ACK以及RACK指示信号至BS 430。
图13显示不同的RACK指示信号型式。如图13所示,可能有四种RACK型式,其要用以表示一个或多个RACK指示信号。一般而言,在所揭露的实施例中,每个RS 440对在ACK指示信号中表示为已接收的数据视为“don’t care(不管它)”,并只报导传输路径上的中间节点或存取节点(亦即RS 440)所接收到的数据。在图13中,ACK指示信号确认数据区块1与7为已经成功地由SS 450接收。于图13中,区块1与7是由实心显示。
在RACK型式0中,于此称为“Selective RACK Map(选择性RACK图)”,ACK的信息块序号(block sequence number,BSN)是再使用于RACK指示信号中,以节约资源。因此,于此RACK型式中,只有4个数据区块(亦即,3、5、6与8)报导于RACK指示信号中,而数据区块1与7报导于ACK指示信号中。区块3、5、6与8是以点状显示,区块1与7是以实心显示。因此,此节点或段使用型式0(选择性RACK图),在BSN之后的RACK数据流为“00101101”。
RACK型式1,于此称为“Cumulative RACK Map(累积性RACK图)”,可使用于要报导连续数据区块时。于此例子,RACK指示信号要报导4个连续数据区块,亦即,2、3、4与5。因此,数据流“0100”将用以表示四个数据区块已经被告知。区块2、3、4与5是由点状显示,区块1与7是以实心显示。数据流将接续在BSN之后开始。因此,此段使用型式1的Cumulative RACK Map,在BSN后的RACK数据流可能是“00100000”,前四个位表示有4个连续数据区块(亦即,“0010”接着其它四个位)。或者,此段使用型式1的Cumulative RACK Map,则在BSN之后的RACK数据流可能是“00000100”,使用最终四个位来表示有4个连续数据区块(亦即,“0010”在其它四个位之后)。
RACK型式2,于此称为“Cumulative with Selective RACK Map(累积式选择性RACK图)”,可能使用在连续数据区块具有某些分离数据区块时。于此例子,除了ACK的数据区块1与7以外,数据区块2、3、4、6与8亦需要被报导。因此,数据流“0011”将被使用于Selective RACK Map中以表示数据区块2-4。在Selective RACK Map中,从最终表示信息块开始的数据流“10101”将用以表示数据区块6与8。换言之,在型式2的Cumulative with Selective RACK Map中,表示为“1”的第一个数据区块乃是在Selective RACK Map中的最终信息块。于图13中,区块1与7以实心显示,区块2、3、6与8以点状显示,而Selective RACK Map与型式2的Cumulative withSelective RACK Map是以对角线条纹显示。因此,此段使用型式2的Cumulative with Selective RACK Map,在BSN后的RACK数据流可能是“01110101”。或者,此段使用型式2的Cumulative with Selective RACK Map,在BSN后的RACK数据流可以是“10101011”。在任一情况下,RACK数据流可以是“011”与“10101”的任何组合。
RACK型式3,于此称为“Cumulative with R-Block Sequence(累积式R区块顺序)”,可能用以确认所报导数据区块的ACK与NACK。于此,“1”可表示ACK而“0”可表示NACK。于此例子,除了ACK的数据区块1与7以外,数据区块2与3应被报导为ACK,数据区块4-7应被报导为NACK,而数据区块8应被报导为ACK。因此,此SequenceACK Map是为“101”,且后续区块的长度为“0010”、“0100”与“0001”。
由使用ACK与RACK指示信号,控制节点(例如BS 430)可获得信息并决定每段的资源配置。于资源配置中,比如,所需资源的数目可被摘录(abstract)。于实施例中,在Selective RACK Map(RACK型式0与RACK型式2)中的未标示位的数目以及信息块顺序(RACK型式1、RACK型式2与RACK型式3)的长度可用以确认再传输所需要的资源数目。在数据再传输中,再传输所需要的正确数据区块亦可能被摘录。举例而言,在Selective/Cumulative RACK Map(RACK型式0、RACK型式1与RACK型式2)中的表示为“0”的数据,以及于Cumulative with R-Block Sequence ACK Map(累积式R-Block顺序ACK图)中的NACK区块顺序中的数据可能被识别,以供再传输。
图14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示范例的ARQ状态图1400。一般而言,状态图可能用以说明,因应于一个或多个触发事件,状态机器的状态及/或操作。因应于一个或多个触发事件,状态机器可能储存装置或设备的状态,改变此装置或设备的状态,及/或使此装置或设备执行一个或多个动作。
状态机器可能由使用软件及/或硬件的任何组合而实施。在一实施示范例中,每一个RS 440与BS 430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状态机器。在一实施示范例中,参见图5C,每个RS 440与每个BS 430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状态机器,其由使用软件与硬件的组合而实施,其中软件储存于例如RAM 442或ROM 443上,而硬件则响应于一个或多个触发事件而执行处理或动作。举例而言,当触发事件被RS 440接收及/或识别时,中断信号可能送至CPU 441,导致CPU 441开始一个或多个处理。在某些实施例中,状态机器可能相关于特定接收装置(例如SS 450及/或BS 430)的一组传输。在其它实施例中,状态机器可能相关于特定接收装置(例如SS 450及/或BS 430)的每个传输。为简化起见,将参考RS 440的ARQ状态机器对图14进行说明。然而,BS 430亦可能实施ARQ状态机器以及其功能,例如揭露于图14的状态图1400。
如图14所示,RS 440及/或BS 430的ARQ状态机器可能包含多个状态(例如,Not Sent(未送出)1410、Outstanding(未解决)1420、Done(完成)1430、Discard(舍弃)1440以及Waiting for Retransmission(等待再传输)1450,而ARQ状态机器的操作可能涉及从某一个状态转变成另一个状态。在一实施例中,ARQ状态可能定义在ARQ控制信息块或隧道数据单元(TDU)中。TDU可能用以将数个封包数据单元(PDU)或ARQ数据区块压缩成单一传输数据单元。图14所示的ARQ状态图可能应用至任何型式的数据单元传输,比如PDU、TDU、ARQ数据区块等。
在RS 440送出数据之前,RS440的ARQ状态机器的状态可能是未送出1410。在某些实施例中,ARQ状态机器可能先被设定或初始化成Not Sent 1410。在传输数据至网络的另一个节点时,RS 440的ARQ状态机器可能移至未解决1420,并可维持于未解决1420中,直到一个或多个触发事件产生。举例而言,在没有数据错误产生的情况下,RS 440可能接收来自末端节点(例如SS 450)的ACK,而RS 440的ARQ状态机器因此可能从未解决1420移动至完成1430。然而,如果RS 440在接收到来自末端节点(例如SS 450)的ACK之前,就已接收到来自另一个中间节点(例如,另一个RS 440)的ACK,其表示某些节点成功传输数据至末端节点,则RS 440的ARQ状态机器可能停留在未解决1420中,并等待另一个中间节点与末端节点之间的再传输。在一实施例中,当RS 440接收来自中间节点的ACK时,其并不会改变状态,反而,RS 440的ARQ状态机器可能维持于未解决1420中。
某些触发事件可能使RS 440从未解决1420移动至等待再传输1450。举例而言,如果ARQ_Retry_Timeout产生,则RS 440的ARQ状态机器可能移动至等待再传输。ARQ_Retry_Timeout的发生可能反映出,试着重新传输数据的相关预定时间的流逝。RS 440的ARQ状态机器可能维持于等待再传输1450,直到其接收来自末端节点或另一个中间节点的ACK或直到数据被重新传输。同样地,RS 440的ARQ状态机器可能在其接收来自末端节点(例如SS 450)或中间节点(例如,另一个RS 440)的NACK时,从未解决1420移动至等待再传输1450。RS 440的ARQ状态机器可能维持于等待再传输1450,直到其接收到触发事件为止。在一实施例中,RS 440的ARQ状态机器可能维持于等待再传输1450,直到其接收来自末端节点或另一个中间节点的ACK或直到数据需被重新传输为止。
在一实施例中,一旦RS 440接收来自另一个中间节点的ACK或数据需被重新传输,RS 440的ARQ状态机器将从等待再传输1450移回到未解决1420。当数据需被重新传输时,可先重新传输数据后再转换状态、或先转换状态后再将数据重新传输皆可。然而,如果数据传输或再传输并未在数据生命值(被称为“Data_Lifetime”)内完成,则数据会被舍弃且RS 440的ARQ状态机器会移动至舍弃144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收到来自中间节点的ACK时,RS 440的ARQ状态机器并不会从等待再传输转变成未解决1420,其可能维持于等待再传输1450,直到产生另一个预定触发事件为止。
在两段ARQ模式中,可能有两个型式的状态机器:一种是存取链接(access link)ARQ状态机器,另一种是中继链接(relay link)ARQ状态机器。存取链接ARQ状态机器的操作可能相关于利用存取链接所进行的SS 450与其存取RS 440(亦即,SS 450的网络存取点)间的传输。中继链接ARQ状态机器的操作可能相关于利用中继链接所进行的BS 430与中继站RS 440间的传输。当依据两段ARQ模式运作时,在ARQ信息块或TDU于中继链接中毁损或遗失时,BS 430可能排定对存取RS 440的再传输。相应地,当ARQ信息块或TDU在存取链接中毁损时,RS 440可能排定对SS 450的再传输。当中间RS 440存在于BS 430与存取RS 440之间时,中间RS 440可在BS 430与存取RS 440之间转送ARQ信息块以及ARQ信息。
在非隧道模式系统中,对应于非隧道传输的ARQ信息元件(IE)可能被BS 430与存取RS 440所使用,用以表示在BS 430与存取RS440间的传输数据的ACK及/或NACK。在隧道模式系统中,隧道封包传输的ARQ IE可能被BS 430与存取RS 440所使用,用以表示在BS430与存取RS 440间的传输数据的ACK及/或NACK。在此两者模式(亦即,隧道与非隧道传输模式)中,这些ARQ IE是被传输成具有封包MAC PDU的压缩酬载(亦即“piggybacked”),或单独MAC PDU的酬载(payload)。
所揭露的实施例可实施于利用无线技术、协议或标准的任何网络结构内。依此方式,所揭露的实施例可使系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由定位封包数据的再传输,所揭露的实施例可改善性能。尤其,所揭露的实施例可缩短无线网络的错误侦测与数据再传输的信号处理时间并改善数据流量。尤其,所揭露的系统与方法可改善在多节点传输无线网络的错误侦测与修正。此外,所揭露的系统与方法可减少导因于单元内部信号交换(例如,在RS440c与RS 440b之间)以及单元间信号交换(例如,在BS 430的覆盖范围外部的RS 440c与RS 440之间)所造成的无线网络的变动性。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在一无线通讯系统中的一无线通讯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将一装置状态设定成一第一状态,其中该第一状态是为一初始状态;
在发生一第一触发事件之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一状态改变成一第二状态,其中该第二状态是被定义为数据已传输且一中继计时器尚未到期;
当该中继计时器到期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二状态改变成一第三状态并开始该数据的再传输;
当该中继计时器尚未到期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中间节点负确认指示信号、一末端节点负确认指示信号或一逾时信号的其中一个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二状态改变成该第三状态;以及
当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末端节点确认指示信号且该中继计时器尚未到期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二状态改变成一第四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一无线通讯系统中的一无线通讯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当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中间节点确认指示信号时,将该第二状态维持为该装置状态;以及
当该装置状态是处于该第三状态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该中间节点确认指示信号或一再传输指示信号时,将该第三状态维持为该装置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一无线通讯系统中的一无线通讯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当该装置状态是处于该第三状态且该数据需被重新传输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三状态改变成该第二状态;
重新传输该数据;以及
当该装置状态是处于该第三状态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该中间节点确认指示信号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三状态改变成该第二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一无线通讯系统中的一无线通讯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当该装置状态是处于该第三状态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该末端节点确认指示信号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三状态改变成该第四状态;
当该装置状态是处于该第三状态与该中继计时器到期时,舍弃该数据;以及
当该装置状态是处于该第三状态且该中继计时器到期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三状态改变成一第五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一无线通讯系统中的一无线通讯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如果该装置状态是处于一第五状态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末端节点确认指示信号,则将该装置从该第五状态改变成该第四状态;
如果该装置状态是处于一第五状态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中间节点确认指示信号,则将该第五状态维持为该装置状态;以及
当该装置状态是处于该第二状态或该第四状态的其中一个,且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数据生命逾时信号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二状态或该第四状态的该其中一个改变成该第五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一无线通讯系统中的一无线通讯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触发事件是为新数据的传输。
7.一种无线通讯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讯装置包含:
至少一存储器,用以储存数据与指令;以及
至少一处理器,其用以存取存储器,且在执行所述指令时,用以:
将一装置状态设定成一第一状态,其中该第一状态是为一初始状态;
在发生一第一触发事件之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一状态改变成一第二状态,其中该第二状态是被定义为数据已传输且一中继计时器尚未到期;
当该中继计时器到期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二状态改变成一第三状态并开始该数据的再传输;
当该中继计时器尚未到期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中间节点负确认指示信号、一末端节点负确认指示信号或一逾时信号的其中一个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二状态改变成该第三状态;以及
当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末端节点确认指示信号且该中继计时器尚未到期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二状态改变成一第四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讯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处理器是更进一步被设计成用以:
当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中间节点确认指示信号时,将该第二状态维持为该装置状态;以及
当该装置状态是处于该第三状态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该中间节点确认指示信号或一再传输指示信号时,将该第三状态维持为该装置状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讯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处理器是更进一步被设计成用以:
当该装置状态是处于该第三状态且该数据需被重新传输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三状态改变成该第二状态;
重新传输该数据;以及
当该装置状态是处于该第三状态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该中间节点确认指示信号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三状态改变成该第二状态。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讯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处理器是更进一步被设计成用以:
当该装置状态是处于该第三状态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该末端节点确认指示信号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三状态改变成该第四状态;
当该装置状态是处于该第三状态且该中继计时器到期时,舍弃该数据;以及
当该装置状态是处于该第三状态且该中继计时器到期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三状态改变成一第五状态。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讯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处理器是更进一步被设计成用以:
如果该装置状态是处于一第五状态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末端节点确认指示信号,则将该装置从该第五状态改变成该第四状态;以及
如果该装置状态是处于一第五状态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中间节点确认指示信号,则将该第五状态维持为该装置状态。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讯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处理器是更进一步被设计成用以:
当该装置状态是处于一第五状态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中间节点确认指示信号时,将该第五状态维持为该装置状态;以及
当该装置状态是处于该第二状态或该第四状态的其中一个,且该无线通讯装置接收一数据生命逾时信号时,将该装置状态从该第二状态或该第四状态的该其中一个改变成一第五状态。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讯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触发事件是为新数据的传输。
CN201010620900.8A 2007-07-03 2008-07-02 通讯系统的传输控制方法与装置 Active CN1021182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2957607P 2007-07-03 2007-07-03
US60/929,576 2007-07-03
US92979907P 2007-07-12 2007-07-12
US60/929,799 2007-07-12
US679208P 2008-01-31 2008-01-31
US61/006,792 2008-01-31
US12/137,792 2008-06-12
US12/137,792 US8201041B2 (en) 2007-07-03 2008-06-12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9590.2A Division CN101340267B (zh) 2007-07-03 2008-07-02 通讯系统的传输控制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8239A true CN102118239A (zh) 2011-07-06
CN102118239B CN102118239B (zh) 2014-11-05

Family

ID=39884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20900.8A Active CN102118239B (zh) 2007-07-03 2008-07-02 通讯系统的传输控制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01041B2 (zh)
EP (1) EP2012457B1 (zh)
KR (1) KR101012456B1 (zh)
CN (1) CN102118239B (zh)
TW (1) TWI3670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52991B (en) * 2007-09-24 2012-12-26 Plextek Ltd Data ackmowled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1
US20090092076A1 (en) * 2007-10-04 2009-04-0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system overhead
CN101940023A (zh) * 2008-02-14 2011-01-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无线通信中继站装置、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US8605643B2 (en) * 2008-03-14 2013-1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of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
US8018890B2 (en) * 2008-06-25 2011-09-13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using a hop-by-hop approach fo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in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WO2010018643A1 (ja) * 2008-08-12 2010-02-18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リソース管理方法
US20110167326A1 (en) * 2008-09-12 2011-07-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lay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94219B2 (en) * 2008-09-30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203564B2 (en) * 2008-10-20 2015-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via a relay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37319B2 (en) * 2008-12-15 2014-05-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map overhead in a broad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157888A1 (en) * 2008-12-18 2010-06-24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broadcast communications in a multi-hop wireless mesh network
US8050246B2 (en) * 2009-03-03 2011-11-01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Range extension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s
JP5459308B2 (ja) * 2009-03-09 2014-04-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装置及びデータ転送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2007795B (zh) * 2009-03-17 2016-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172511B2 (en) * 2009-12-24 2015-10-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690552B1 (ko) * 2009-12-30 2016-12-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에러제어를 위한 데이터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CN101835234B (zh) * 2010-03-23 2013-01-3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接力节点的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方法
CN102484807B (zh) 2010-04-01 2016-08-24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US20110267991A1 (en) * 2010-05-03 2011-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q feedback for relay systems
US9648514B2 (en) 2013-08-09 2017-05-09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ocol layer enhancements in data offload over small cells
KR20160117552A (ko) * 2014-02-19 2016-10-10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기지국, 사용자 장비 및 적응 재전송 방법
KR20160128184A (ko) 2015-04-28 2016-1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그룹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EP3292712B1 (en) * 2015-05-06 2019-11-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handling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s in a multi-path multi-hop adap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70048904A1 (en) * 2015-08-11 2017-02-16 Beartooth Radio, Inc.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10420012B2 (en) * 2015-09-14 2019-09-17 Prodatakey, Inc. Adaptive unicast timeout for a wireless network having optimized routing
US10262472B2 (en) * 2017-06-01 2019-04-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WO2020032129A1 (ja) 2018-08-08 2020-02-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
US10849160B2 (en) * 2019-02-26 2020-11-24 Nokia Technologies Oy Reinstating poll retransmission timer
US20230188506A1 (en) * 2021-12-09 2023-06-15 Matrixcare, Inc. Invisible middleware for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GB2629196A (en) * 2023-04-20 2024-10-23 Canon K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reception status reporting for a multi-hop communication pat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5839A (zh) * 2003-09-14 2005-03-1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侦测通讯系统中的遗失状态回报数据的方法
WO2006024321A1 (en) * 2004-08-31 2006-03-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871801A (zh) * 2003-08-25 2006-11-29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软交接中增强上链操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1249B1 (en) * 1998-08-04 2001-10-09 Opuswave Networks, Inc Efficient error control for wireless packet transmissions
US6724843B1 (en) * 1999-10-08 2004-04-2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decoding in a multiple-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GB0018119D0 (en) * 2000-07-24 2000-09-13 Nokia Networks Oy Flow control
US6788670B1 (en) * 2000-10-27 2004-09-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forwarding in multi-hop networks
GB2369532A (en) * 2000-11-28 2002-05-29 Stephen Anthony Gerar Chandler Routing algorithm for distribut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1415424A4 (en) 2001-06-30 2006-06-07 Noki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ACKETS IN MULTI-BONDS WIRELESS NETWORKS
KR100498932B1 (ko) 2002-12-30 2005-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노드들로 구성된 무선망에서의 세션 설정 장치 및 방법
US7545765B2 (en) * 2003-04-11 2009-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user diversity forwarding
KR100711738B1 (ko) * 2005-02-15 2007-04-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트맵 기반 자동 재전송 요구 엔진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BRPI0609889B1 (pt) * 2005-05-23 2019-05-07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Método de operação de um receptor e método de operação de um transmissor para uso em um sistema de telecomunicação sem fio
KR100855225B1 (ko) * 2005-09-28 2008-08-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접속통신시스템에서 프레임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03053B1 (ko) * 2005-11-04 2009-06-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접속 통신망에서 멀티홉시스템을 위한자동반복요청 장치 및 방법
US7668268B2 (en) * 2006-05-22 2010-02-23 Nokia Corporation Lower complexity computation of lattice reduction
EP2030359B1 (en) * 2006-06-21 2017-12-20 LG Electronics Inc. -1- Method of supporting data re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1801A (zh) * 2003-08-25 2006-11-29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软交接中增强上链操作
CN1595839A (zh) * 2003-09-14 2005-03-1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侦测通讯系统中的遗失状态回报数据的方法
WO2006024321A1 (en) * 2004-08-31 2006-03-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04688A (ko) 2009-01-12
EP2012457B1 (en) 2014-12-03
US20090049356A1 (en) 2009-02-19
TWI367006B (en) 2012-06-21
CN102118239B (zh) 2014-11-05
EP2012457A2 (en) 2009-01-07
EP2012457A3 (en) 2013-07-10
US8201041B2 (en) 2012-06-12
TW200910843A (en) 2009-03-01
KR101012456B1 (ko) 2011-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8239B (zh) 通讯系统的传输控制方法与装置
JP7273937B2 (ja) Ttiバンドリングによるアップリンク送信の強化
US8958359B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 of a downlink tunnel
KR200404695Y1 (ko) 매시 네트워크에서 사용되는 무선 스테이션
US777356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routing data packets and managing channel access and bandwidth in wireless multi-hopping networks
KR101446585B1 (ko) 통신 시스템의 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WO2007083219A2 (en) A bandwidth efficient harq scheme in relay network
CN103238306A (zh) 支持从/向多个设备数据传输的设备到设备簇增强
US20220173874A1 (en) Procedures to support psfch reporting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CN101340267B (zh) 通讯系统的传输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5578423A (zh) 无线局域网络站点共享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KR20150021059A (ko)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데이터 포워딩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2011020013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mu-mimo system
CN102573096B (zh) 回传链路上的半持续调度方法、接收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720168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EP2098015B1 (en) Wireless non-cellular network
JP3033510B2 (ja) 無線パケット伝送システム
WO2014013560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端末
JP512166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用の送信方法及び送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