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6995B - 图像稳定装置和包括该图像稳定装置的摄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稳定装置和包括该图像稳定装置的摄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6995B
CN102116995B CN201110009689.0A CN201110009689A CN102116995B CN 102116995 B CN102116995 B CN 102116995B CN 201110009689 A CN201110009689 A CN 201110009689A CN 102116995 B CN102116995 B CN 1021169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unit
unit
retaining member
image stabil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96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6995A (zh
Inventor
工藤智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16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6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6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69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稳定装置和摄像设备,该图像稳定装置被包含在镜筒中,该图像稳定装置包括:基座构件;第一透镜单元,其能够在与第一透镜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第二透镜单元,其被安装于第一透镜单元并且能够在与第二透镜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多个滚动构件,其被夹在基座构件和第一透镜单元之间,其中,第一透镜单元与第二透镜单元之间的间隔是可调的,与可拍摄状态相比,在缩回状态中,第一透镜单元与第二透镜单元之间的间隔小且第一透镜单元与基座构件之间的间隔大,并且在缩回状态中,滚动构件不与基座构件或第一透镜单元接触。

Description

图像稳定装置和包括该图像稳定装置的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图像稳定装置的透镜组的构造。
背景技术
传统地,存在如下数字式照相机:该数字式照相机包括用于通过使多个光学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来改变拍摄倍率的变焦机构。
这种变焦机构采用凸轮环使保持多个透镜的多个透镜保持单元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另外,变焦机构采用转动限制单元来限制透镜保持单元在转动方向上移动。由此,通过这种构造能够将光学透镜移动到指定位置。
另外,高倍率数字式照相机的飞速发展导致了透镜组数量的增加以及伸出的镜头的全长增加,使得照相机的尺寸变得更大。另外,对照相机薄型化的需求强烈,从而要求在镜头缩回到照相机中时使镜头的尺寸薄。
通过缩短各镜筒(lens barrel)的在光轴方向上的长度并且通过以多级构造的方式连接镜筒可使数字式照相机薄型化。但是,由于在不交叉的情况下配置多个凸轮存在许多限制,所以这种构造难以实现。
另外,一个透镜组中的透镜之间的间隔会根据透镜的光学设计而变宽。结果,照相机的厚度由于这种间隔而增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日本特开2007-140339论述了如下方法:该方法用于在通过使多个透镜组移动而伸缩的镜筒中改变由镜筒架保持的透镜组中的透镜之间的间隔。结果,透镜组中的透镜之间的间隔减小,并且照相机的总厚度减小。
另一方面,近年来已经开发了包括校正控制功能的许多照相机,其中,该校正控制功能用于校正由照相机抖动引起的图像模糊。图像稳定功能利用陀螺仪传感器(gyro sensor)检测照相机的抖动量,然后使校正透镜移动假定校正量以补偿照相机的振动。
例如,日本特开平9-33975论述了一种图像稳定功能的机械构造,该构造包括被构造成将校正透镜安装于球的透镜保持件。校正透镜在球上滚动(roll),使得校正透镜能够平滑地移动。
但是,日本特开平9-33975所论述的照相机抖动校正透镜中的透镜之间的间隔会变宽,使得照相机的厚度增大。日本特开2007-140339所论述的技术可直接应用于日本特开平9-33975所论述的包括图像稳定装置的构造,以减小照相机的厚度。在该情况下,会对球或球接收面施加不必要的力,从而会刮伤球或球接收面,因而会使图像稳定校正性能低下。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图像稳定装置,其被包含在镜筒中,所述镜筒能在可拍摄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移动,所述图像稳定装置包括:基座构件;第一透镜单元,其保持第一透镜,并且能够在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第二透镜单元,其保持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单元被安装于所述第一透镜单元,并且所述第二透镜单元能够在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多个滚动构件,其被夹在所述基座构件与所述第一透镜单元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单元与所述第二透镜单元之间的间隔是可调的,并且与所述可拍摄状态相比,在所述缩回状态中,所述第一透镜单元与所述第二透镜单元之间的间隔小且所述第一透镜单元与所述基座构件之间的间隔大,并且在所述缩回状态中,所述滚动构件不与所述基座构件或所述第一透镜单元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图像稳定装置,所述摄像设备还包括第三透镜以及第三透镜单元,所述第三透镜单元保持所述第三透镜,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单元包括接触部,在所述缩回状态中,所述接触部经由所述基座构件中的通孔与所述第二透镜单元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图像稳定装置,所述摄像设备还包括变焦单元,所述变焦单元保持变焦透镜,其中,所述变焦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透镜单元被布置于光轴方向的被摄体侧,在所述缩回状态中,所述变焦单元与所述第一透镜单元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图像稳定装置。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特征和方面,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A是示出在镜筒处于缩回状态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包括图像稳定装置的摄像设备(imagingapparatus)的立体图;图1B是示出在镜筒处于可拍摄状态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包括图像稳定装置的摄像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包括图像稳定装置的摄像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方框图。
图3是当摄像设备中的镜筒处于可拍摄状态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当摄像设备中的镜筒处于缩回状态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当数字式照相机、即包括图像稳定装置的摄像设备被打开用于摄像时所执行的序列的流程图。
图8是当摄像设备中的镜筒处于可拍摄状态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装置的截面图。
图9是当摄像设备中的镜筒处于缩回状态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装置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特征和方面。
下面说明的附图是示意性的附图,为了便于理解,各部分的尺寸和形状适当地夸大示出。另外,可以适当地改变下面说明的具体数值、形状和操作。
此外,为了使各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清楚以便于理解,在未特别限定原点的情况下,设定XYZ正交坐标系作为用于简单地表示方向的坐标系统。当照相机被设定在正常位置时的向上方向被定义为Y轴正向。
上述正常位置表示当镜筒的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是水平的并且摄像画面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时照相机的姿势。下文中,Y轴正向被定义为向上方向,Z轴正向(即,沿光轴朝向被摄体的方向)被定义为向前方向。
图1A是在电源关闭状态下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数字式照相机18、即包括图像稳定装置的摄像设备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在电源打开状态下数字式照相机18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数字式照相机18的方框图。图1A、图1B和图2是照相机的代表性示意图,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构造。
参照图1A和图1B,取景窗16以及包括拍摄透镜的镜筒19被布置在数字式照相机18(下文中称为照相机18)的正面,其中,拍摄透镜的焦距能够被改变。在镜筒19的前部设置有镜头防护器装置(图1A示出关闭状态,图1B示出打开状态),当照相机被打开时,镜头防护器装置打开拍摄透镜的光路,当照相机被关闭时,镜头防护器装置关闭拍摄透镜的光路。
另外,辅助光窗部15和发光窗部17被布置在照相机18的正面,其中,辅助光窗部15是用于进行测光和测距的辅助光源,发光窗部17是用于利用照明光来照射被摄体的闪光灯单元。另外,释放按钮12被布置在照相机18的上表面。释放按钮12用于开始摄像准备操作(即调焦操作和测光操作)和摄像操作(即,胶卷或例如电荷耦合器件(CCD)等图像传感器上的曝光)。另外,变焦开关13和电源开关按钮14被布置在照相机18的上表面,其中,变焦开关13用于通过驱动变焦透镜来改变焦距。
三脚架安装单元(未示出)、存储卡驱动器42(图2所示)和卡电池盖(未示出)被布置在照相机18的底面,其中,存储卡驱动器42中将插入存储卡、即存储介质,卡电池盖的内部具有电池插入部。
操作按钮被布置在照相机18的背面,用于切换各种功能。对操作按钮22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另外,按钮不受限制,可使用能够实现同样功能的任何构造,例如操纵杆(stick)、拨盘(dial)和触摸面板(touch panel)等。
另外,显示器21(图2所示)和眼睛侧取景器单元(eye-sidefinder unit)被布置在照相机18的背面。显示器21是显示被存储于存储器或从存储卡读取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单元。
参照图2,照相机18中的控制单元包括中央处理器(CPU)46、只读存储器(ROM)45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47。诸如释放按钮12、操作按钮22、显示器21、存储器40和存储卡驱动器42等各种元件经由总线44与控制单元连接。
经由总线44与控制单元连接的驱动电路43也与变焦马达驱动单元30、聚焦马达驱动单元31、快门驱动单元32和光圈驱动单元34连接。由从控制单元输出的信号控制各驱动单元。另外,闪光灯17和例如CCD传感器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等图像传感器36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通过输出信号来控制各单元的驱动。
ROM 45存储用于控制各上述功能元件的程序。RAM 47存储用于执行各控制程序的数据。模拟信号处理单元37对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模拟处理,并将结果输出到模拟/数字(A/D)转换单元38。
A/D转换单元38将读取的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并将数字数据输出到处理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39。然后,数字数据被存储于存储器40。
压缩/解压缩单元41根据使用者对操作按钮22的操作,对存储于存储器40的数据进行例如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和标签图像文件格式(TIFF)等的压缩。处理后的数据被输出到存储器40并被存储于存储器40。然后,压缩/解压缩单元41对存储于存储器40或存储卡驱动器42的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并经由总线44使图像数据显示于显示器21。
使用者能够观看显示于显示器21的数据,并且,如果使用者确定该图像是不需要的,那么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操作按钮22来删除该数据。
以下将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装置,该图像稳定装置是照相机18所包含的镜筒19的一部分。图3是示出当照相机处于使用状态(即镜筒19处于可拍摄状态)时图像稳定装置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当照相机处于非使用状态(即镜筒19处于缩回状态)时图像稳定装置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照相机18中的图像稳定装置的主视图,图6是示出照相机18中的图像稳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3、图4、图5和图6,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机构从被摄体侧(Z轴正向侧)沿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即第一透镜单元)、基座构件(base member)9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即第二透镜单元)。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即第一透镜单元)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即第二透镜单元)可相对于基座构件9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图像稳定机构由驱动机构(未示出)(例如从动件和凸轮)支撑,并且整个机构根据变焦操作和缩回操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锁定并保持第一透镜1。另外,参照图5,磁体2b被固定于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的与以下所述的基座构件9上的线圈单元11相对的位置。两个磁体2b在彼此垂直的方向上被磁化。
另外,作为位置检测单元的霍尔元件(未示出)被布置在与磁体2b相对的位置。各霍尔元件检测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的移动作为磁场的变化,然后基于该变化量算出位移。由于磁体的位置精度和霍尔元件的位置精度是重要的,所以霍尔元件被精确定位。
基座构件9是图像稳定机构的基座单元。在基座构件9的中央具有开口部,两个线圈单元11被固定于基座构件9,各线圈单元11均包括线圈和绕线筒。
线圈单元11、磁体2b和霍尔元件形成一组,当稳定图像时,两个这样的组用作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的致动器和位置检测单元。另外,球5、即滚动构件被布置在基座构件9的前侧面的三个位置。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被布置成在第二透镜保持构件2与基座构件9之间夹着球5。
另外,弹簧10(即,第二施力构件)被闩锁并桥接于基座构件9和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于是,由弹簧10、即施力构件对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施加朝向基座构件9的力。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弹簧10是拉伸弹簧。但是,只要对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施加朝向基座构件9的力,就可以采用任何弹簧。
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经由球5压靠基座构件9,并且可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因此,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能够通过使被摄体像在成像面(imaging plane)内移动来补偿照相机的抖动。球保持单元9a被形成于基座构件9,用于防止球5脱落。球5是非磁性的陶瓷球,通过使用至少三个球5来稳定地保持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
可以通过在基座构件9中挖槽来形成球保持单元9a,或者可以围绕球5的可移动范围形成限制构件。根据本发明,球保持单元9a被形成于基座构件9。但是,球保持单元9a可以仅形成于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或者可以形成于基座构件9和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两者。
与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类似地,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锁定并保持第二透镜3。通过使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的第一连接单元2a与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的第二连接单元4b抵接而连接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与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因此,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可在光轴方向上大致一体地移动。
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可利用卡口连接(bayonet connection)而连接。当照相机18处于摄像状态时,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单元2a和第二连接单元4b彼此接触。由此确定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之间的间隔。
弹簧6、即第一施力构件被布置在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之间。弹簧6沿使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之间的间隔变宽的方向施力。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弹簧6是压缩弹簧。
当照相机18被使用者使用(即,处于可拍摄状态)时,由上述构造将电流施加到线圈单元11以产生磁力。然后,使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在平面内移动以减小并校正图像传感器上的图像抖动。另外,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与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的移动连动地相对移动,从而能够进行图像稳定。
保持聚焦透镜7(即,第三透镜)的聚焦透镜保持构件8(即,第三透镜单元)被布置在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的沿光轴方向的图像传感器侧。当使用者关闭照相机18时,照相机18的状态从使用状态(可拍摄状态)变换至非使用状态(缩回状态)。在该情况下,基座构件9沿光轴方向朝缩回方向、即朝向图像传感器侧移动。于是,一体地形成于聚焦透镜保持构件8的接触部8a与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上的透镜收纳单元4a接触。
如果施加到弹簧6的负荷被设定为小于施加到弹簧10的负荷,则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上的透镜收纳单元4a被接触部8a推压。结果,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沿着使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与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之间的间隔减小的方向移动。
当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与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之间的间隔减小时,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与球5之间的接触被解除。即使在接触未被解除的情况下,与照相机18被使用(即,处于可拍摄状态)时相比,球5对基座构件9和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也施加较小的压力。
另外,当照相机18未被使用(即,镜筒被缩回)时,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会与限制缩回的透镜的位置的限制构件(例如变焦机构48)接触。然后,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会被保持在该位置。结果,可以通过减小当照相机18未被使用(即,镜筒被缩回)时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与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之间的间隔使拍摄镜筒薄型化。
另外,不会对球5以及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和基座构件9的球接收面施加不必要的力。由此,防止滑动面被刮伤。
另一方面,如果施加到弹簧6的负荷被设定为大于施加到弹簧10的负荷,则透镜收纳单元4a被接触部8a推压。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一起沿光轴方向朝向被摄体侧移动。于是,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与球5之间的接触被解除。
即使在接触未被解除的情况下,与照相机18被使用(即,处于可拍摄状态)时相比,球5对基座构件9和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也施加较小的压力。然后,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与限制构件(例如变焦机构48)接触并被保持在该位置。由此,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之间的间隔减小,并且可使镜筒薄型化。
图7是示出从操作者打开数字式照相机到结束摄像的过程的流程图。在步骤S10中,操作者打开摄像设备。在步骤S20中,CPU 46对变焦马达驱动单元30发出指令,使镜筒驱动马达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驱动变焦机构48。在步骤S30中,如果CPU 46确定由镜筒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使镜筒19移动到拍摄位置,则CPU 46使镜筒驱动马达停止。在该情况下,镜筒19的状态从图1所示的状态改变到图2所示的状态。
在步骤S40中,操作者按下释放按钮12。在步骤S50中,CPU 46进行测光并且获得被摄体的亮度信息。在步骤S60中,CPU 46判断在步骤S50中获得的亮度信息是否高于预定亮度。如果所获得的亮度信息高于预定亮度(步骤S60中的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70。另一方面,如果所获得的亮度信息低于预定亮度(步骤S60中的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80。因此,不进行光圈35的操作而使光圈35从拍摄光路退避。
在步骤S70中,因为所获得的亮度信息高于预定亮度,所以使光圈35进入拍摄光路以改变入射光量。在步骤S80中,CPU46使聚焦透镜保持构件8移动到对焦位置。
在步骤S90中,CPU 46开始拍摄图像。在步骤S100中,CPU 46使快门33的状态从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并且切断入射光。在步骤S110中,CPU 46结束图像拍摄。在步骤S120中,CPU 46使光圈35从拍摄光路退避。在步骤S130中,CPU 46使聚焦透镜保持构件8移动到初始位置,然后,处理结束。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当照相机的状态从使用状态(即,可拍摄状态)变为非使用状态(即,镜筒被缩回的状态)时,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与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之间的间隔减小。但是,由于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和基座构件9之间的间隔增大,所以球5不会与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或基座构件9接触。
结果,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或基座构件9被球5刮伤的可能性变小,并且当拍摄镜筒被缩回时能够使拍摄镜筒薄型化。
以下将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装置的构造,该图像稳定装置是照相机18所包含的镜筒19的一部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将说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图8是示出当照相机18处于使用状态(即,镜筒19处于可拍摄状态)时图像稳定装置的截面图。图9是示出当照相机18处于非使用状态(即,镜筒19被缩回)时图像稳定装置的截面图。图10是示出照相机18中的图像稳定装置的主视图,图11是示出照相机18中的图像稳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如下所述的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机构不同的构造。球5、即滚动构件被配置在基座构件9的前侧面(Z轴正向侧面)的三个位置,并且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被配置成将球5夹在基座构件9与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之间。
另外,弹簧10(即,第二施力构件)被闩锁并桥接于基座构件9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因此,通过弹簧10、即施力构件对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施加朝向基座构件9的力。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弹簧10是拉伸弹簧。但是,只要对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施加朝向基座构件9的力,就可以采用任何弹簧。
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锁定并保持第一透镜1,同样地,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锁定并保持第二透镜3。另外,磁体2b被固定在第二透镜保持构件2的与基座构件9上的线圈单元11相对的位置。
通过使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的第二连接单元4b与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的第一连接单元2a抵接而连接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与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因此,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可在光轴方向上大致一体地移动。
弹簧6、即第一施力构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弹簧6也是压缩弹簧)被布置在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之间。弹簧6沿使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之间的间隔变宽的方向施力。当照相机18处于摄像状态时,第一连接单元2a和第二连接单元4b接触,从而确定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之间的间隔。
当照相机18被使用(即,处于可拍摄状态)时,由上述构造将电流施加到线圈单元11以产生磁力。然后,使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在平面内移动以减小并校正图像传感器上的图像抖动。另外,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与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的移动连动地相对移动,从而能够进行图像稳定。
当使用者关闭照相机18时,照相机18的状态从使用状态(可拍摄状态)变换至非使用状态(缩回状态)。在该情况下,基座构件9沿光轴方向朝缩回方向、即朝向图像传感器侧移动。于是,一体地形成于聚焦透镜保持构件8的接触部8a穿过基座构件9的通孔9b与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接触并推压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由此,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沿着使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和基座构件9之间的间隔增大的方向移动,并且解除与球5的接触。
另外,当照相机18未被使用(即,镜筒被缩回)时,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与限制缩回的透镜的位置的限制构件(例如变焦机构48)接触。由此,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变换至缩回状态。结果,可以通过减小当照相机18未被使用(即,镜筒被缩回)时第一透镜保持构件2和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之间的间隔使拍摄镜筒薄型化。
另外,不对球5以及第二透镜保持构件4和基座构件9的球接收面施加不必要的力。由此,防止滑动面被刮伤。
虽然已经参照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

Claims (6)

1.一种图像稳定装置,其被包含在镜筒中,所述镜筒能在可拍摄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移动,所述图像稳定装置包括:
基座构件;
第一透镜单元,其保持第一透镜,并且能够在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第二透镜单元,其保持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单元被安装于所述第一透镜单元,并且所述第二透镜单元能够在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第一施力构件,其布置在所述第一透镜单元和所述第二透镜单元之间;
第二施力构件,其闩锁并桥接于所述第一透镜单元和所述基座构件;
多个滚动构件,其在可拍摄状态中被夹在所述基座构件与所述第一透镜单元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单元与所述第二透镜单元之间的间隔是可调的,
施加到所述第一施力构件的负荷被设定为小于施加到所述第二施力构件的负荷,
在所述镜筒从所述可拍摄状态向所述缩回状态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透镜单元使得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移动直到与所述可拍摄状态相比,在所述缩回状态中,所述第一透镜单元与所述第二透镜单元之间的间隔小且所述第一透镜单元与所述基座构件之间的间隔大,并且
在所述镜筒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滚动构件不与所述基座构件或所述第一透镜单元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被定位于被摄体侧,
所述第二透镜单元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被定位于图像传感器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透镜单元被定位于被摄体侧,
所述基座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透镜单元被定位于图像传感器侧。
4.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稳定装置,所述摄像设备还包括:
第三透镜;以及
第三透镜单元,所述第三透镜单元保持所述第三透镜,
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单元包括接触部,在所述缩回状态中,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二透镜单元接触。
5.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稳定装置,所述摄像设备还包括变焦单元,所述变焦单元保持变焦透镜,
其中,所述变焦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透镜单元被布置于光轴方向的被摄体侧,
在所述缩回状态中,所述变焦单元与所述第一透镜单元接触。
6.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稳定装置。
CN201110009689.0A 2010-01-06 2011-01-05 图像稳定装置和包括该图像稳定装置的摄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69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1196A JP5538911B2 (ja) 2010-01-06 2010-01-06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
JP2010-001196 2010-0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6995A CN102116995A (zh) 2011-07-06
CN102116995B true CN102116995B (zh) 2014-03-26

Family

ID=44215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968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6995B (zh) 2010-01-06 2011-01-05 图像稳定装置和包括该图像稳定装置的摄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87193B2 (zh)
JP (1) JP5538911B2 (zh)
CN (1) CN1021169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1715B2 (ja) * 2010-08-06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アダプタ
CN103913924A (zh) * 2013-01-08 2014-07-09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稳定装置
KR101751105B1 (ko) * 2014-12-19 2017-06-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6602059B2 (ja) * 2015-06-08 2019-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
EP3451055B1 (en) * 2016-04-28 2023-07-05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mechanism,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KR20220015842A (ko) * 2020-07-31 2022-0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40339A (ja) * 2005-11-22 2007-06-0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JP2007163961A (ja) * 2005-12-15 2007-06-28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CN101231444A (zh) * 2007-01-26 2008-07-30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图像稳定器和光学装置
CN101930110A (zh) * 2009-06-22 2010-12-29 佳能株式会社 改变焦距的镜筒以及装配有该镜筒的摄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3975A (ja) * 1988-07-22 1990-02-05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半導体圧力測定装置
JPH0933975A (ja) 1995-07-21 1997-02-07 Canon Inc 補正光学装置
US6035131A (en) * 1995-07-21 2000-03-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blur prevention apparatus and a contact portion for contacting fixed portions of a movable optical member for an image blur prevention apparatus which prevents image blur by moving the movable optical member
JPH0980544A (ja) * 1995-09-11 1997-03-28 Nikon Corp ブレ補正装置
JP2008233527A (ja) * 2007-03-20 2008-10-02 Tamron Co Ltd カメラ
JP2008233526A (ja) * 2007-03-20 2008-10-02 Tamron Co Ltd 像振れ防止用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カメ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40339A (ja) * 2005-11-22 2007-06-0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JP2007163961A (ja) * 2005-12-15 2007-06-28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CN101231444A (zh) * 2007-01-26 2008-07-30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图像稳定器和光学装置
CN101930110A (zh) * 2009-06-22 2010-12-29 佳能株式会社 改变焦距的镜筒以及装配有该镜筒的摄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6995A (zh) 2011-07-06
US20110164869A1 (en) 2011-07-07
JP2011141373A (ja) 2011-07-21
JP5538911B2 (ja) 2014-07-02
US8287193B2 (en) 2012-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5216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8031240B2 (en) Imaging device
CN102116995B (zh) 图像稳定装置和包括该图像稳定装置的摄像设备
US8670064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8078041B2 (en) Shake correction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10022433B (zh) 摄像设备、镜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040136704A1 (en) Blur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camera
CN102075674B (zh) 摄像装置
KR20120114177A (ko) 광각 화상을 생성 가능한 화상 처리 장치
CN101373253A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US9008499B2 (en) Optical viewfinder
CN100477741C (zh) 摄像装置
JP2011217311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1373255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US7706672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JP3551932B2 (ja) 測距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2011166497A (ja) 撮像装置
JP5294896B2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
JP4785452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US20140294371A1 (en) Optical viewfinder
JP4923674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フォーカス位置特定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08048008A (ja) 電子カメラ及びこれに用いる画像表示方法
US20240019661A1 (en) Lens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2006093956A (ja) 撮像装置
JP2008256800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