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液体体积计量装置,可以实现精确的液体体积的计量。很多加油站没有容积表或容积表不准,迫切需要在不清洗地下储油罐的条件下解决地下罐的标定工作,为此希望检定的精确度有大幅度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体积计量装置,所述液体体积计量装置具体包括:
进油口,用于注入液体;
油罐,与所述进油口通过一液体导入管相导通,用于容置注入的所述液体;
溢流罐,与所述油罐通过一通道相导通,容置于一壳体内,用于所述油罐注入和排出液体时空气的排出和进入;
分流罐,与所述溢流罐通过一连通管相连接,并且通过计量液位计与所述油罐相导通,容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所述油罐内的液体超过所述计量液位计的时候,液体从所述计量液位计进入所述分流罐中;
透气孔,与所述分流罐相导通,用于排出和进入空气;
出油口,与所述油罐通过一液体导出管相连接,用于排出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导入管具有液体导入开关。所述液体导出管具有液体导出开关。
所述液体体积计量装置还包括液体补偿管,所述溢流罐通过所述液体补偿管与所述液体导入管相导通,所述溢流罐内的液体通过所述液体补偿管和液体导入管进入所述油罐中。所述液体补偿管具有液体补偿开关。所述液体体积计量装置还包括液体排出管,所述分流罐通过所述液体排出管与所述液体导出管相连接,所述分流罐内的液体通过所述液体排出管与所述液体导出管从所述出油口排出。所述液体排出管具有液体排出开关。
所述油罐具有油罐液位计。所述溢流罐具有溢流罐液位计;所述分流罐具有分流罐液位计。所述计量液位计顶部具有容积稳定孔。
所以本发明液体体积计量装置,不但可以精确计量液体的体积,而且因为具有溢流罐来向油罐内补充液体,保证液体的充足性,而又因为容积稳定孔的存在,可以保证在非水平状态下的精确检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液体体积计量装置是可以精确计量液体的体积,利用计量出的液体体积再通过容积计算专用软件可以计算出卧罐容积表等等。
图1为本发明液体体积计量装置的立体图,另参见图2所示的主视图、图3所示的后视图以及图4所示的局部剖视图,本实施例是以两个油罐为例,当然不限于只有两个油罐进行计量,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液体体积计量装置具体包括:进油口1、液体导入管10、第一油罐21、第二油罐22、通道20、壳体3、溢流罐31、分流罐32、连通管30、第一计量液位计41、第二计量液位计42、透气孔5、液体导出管60和出油口6。
各个部分的连接关系和作用如下:
进油口1的作用是注入液体;液体导入管10将进油口1和第一油罐21、第二油罐22连通,这样进油口1注入的液体就可以通过液体导入管10进入第一油罐21和第二油罐22中。壳体3的作用是容置溢流罐31和分流罐32的,通道20将第一油罐21、第二油罐22与溢流罐31相导通,当第一油罐21和第二油罐22注入液体的时候,第一油罐21和第二油罐22内的空气通过通道20进入溢流罐31内,而当第一油罐21和第二油罐22排出液体的时候,通过通道20将空气导入第一油罐21和第二油罐22内。连通管30将溢流罐31和分流罐32导通,溢流罐31是通过分流罐32导出和导入空气的。第一计量液位计41将第一油罐21和分流罐32导通,第二计量液位计42将第二油罐22和分流罐32导通,当第一油罐21和第二油罐22中注入的液体超过第一计量液位计41和第二计量液位计42的顶端高度的时候,液体就会顺着第一计量液位计41和第二计量液位计42进入分流罐32中。透气孔5是与分流罐32相导通的,用于排出和进入空气。液体导出管60则将第一油罐21、第二油罐22与出油口6相导通,当需要排出第一油罐21和第二油罐22内的液体时,第一油罐21和第二油罐22内的液体通过液体导出管60从出油口6导出。
再如图所示,液体导入管10具有第一液体导入开关11和第二液体导入开关12,液体导出管60具有第一液体导出开关61和第二液体导出开关62。
另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液体体积计量装置还包括液体补偿管7和液体排出管8。液体补偿管7将溢流罐31和液体导入管10相导通,溢流罐31内的液体通过液体补偿管7和液体导入管10进入第一油罐21和第二油罐22中。液体排出管8将分流罐32和液体导出管60相导通,分流罐32内的液体通过液体排出管8与液体导出管60从出油口6排出。并且液体补偿管7具有第一液体补偿开关71和第二液体补偿开关72,液体排出管8具有第一液体排出开关81和第二液体排出开关82。
因为第一油罐21和第二油罐22是单独工作的,而且工作过程和工作方式也完全相同,不同的是第一油罐21和第二油罐22的容积不同,这样通过第一油罐21和第二油罐22计量出的液体体积也不同,下面具体描述本发明液体计量装置的工作过程,以第一油罐21的计量处理为例,第二油罐22的计量处理完全相同,如果只有一个或者具有多个油罐的时候,无论其容积如何,其每个油罐的工作方式也是完全相同的。
步骤1,当需要计量液体体积的时候,首先要关闭所有开关,如第一液体导出开关61、第一液体补偿开关71和第一液体排出开关81;
步骤2,此时打开第一液体导入开关11,这样可以将液体通过进油口1进入,再通过液体导入管10进入第一油罐21中,而第一油罐21中的空气通过通道20进入溢流罐31中,再通过连通管30导入分流罐32中,最后通过透气孔5导出;
步骤3,第一油罐21内液体的注入量不断增加时,当超过第一油罐21顶端时,与第一油罐21顶端连通的第一计量液位计41就发挥作用了,第一油罐21中的液体可以通过第一计量液位计41进入分流罐32中。
此时对结构就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第一液位计41与第一油罐21的连接位置要高于第一液位计41与分流罐32的连接位置,这样才能保证第一油罐21中的液体可以通过第一计量液位计41进入分流罐32中,而且要求分流罐32中液体的液位一定不能高于第一油罐21中的液位,这样才能保证分流罐32中的液体通过第一计量液位计41倒流入第一油罐21中。
而且在液体注入的时候,有可能产生一种极端情况,那就是液体注入的时候注入速度过快,或者注入压力过大,第一油罐21中的液面上升速度过快,有可能液体会通过通道20进入溢流罐31中,但是这种情况发生并不会影响设备的工作,因为溢流罐31和分流罐32是通过连通管30连通的,所以当进入溢流罐31中的液体过多的时候,会通过连通管30进入分流灌32中。另外,连通管30与分流灌32的结合部的高度高于透气孔5与分流灌32结合部的高度,这样可以保证溢流罐31通过连通管30进入分流罐32的空气可以直接从透气孔5中排出。
步骤4,当第一油罐21内的液位稳定时,关闭第一液体导入开关11,因为各种原因,例如液体里有空气,当液体静止的时候第一油罐21内液体的液位可能会低于第一油罐21与第一计量液位计41连接部的高度,此时就需要进行液体补偿,打开第一液体补偿开关71,溢流罐31内的液体通过液体补偿管7进入第一油罐21内。同理,当第一油罐21内液体超过顶端时,第一油罐21中的液体可以通过第一计量液位计41进入分流罐32中,此时关闭第一液体补偿开关71。
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第一油罐21内的液面高度要保持在第一油罐21与第一计量液位计41的连接位置。所以,为了实现溢流罐31内的液体通过液体补偿管7进入第一油罐21内,溢流罐31的高度不能低于第一油罐21与第一计量液位计41的连接位置,否则当打开第一液体补偿开关71时,第一油罐21内的液体会通过液体补偿管7回流到第一油罐21内,起不到液体补偿的作用了。
步骤5,在这个时候,所有的开关都是闭合的,一次液体体积计量就完成了,而所计量液体的体积包括:从第一液体导入开关11开始的液体导入管10至第一油罐21内与第一计量液位计41的连接位置,以及至液体导出管60与第一液体导出开关61的位置为止,其中的所有液体就是需要计量的液体体积。打开第一液体导出开关61,液体通过出油口6导出,其中需要补偿的空气从透气孔5进入分流罐32,通过连通管30进入溢流罐31,最后通过通道20进入第一油罐21内。此时就看出,透气孔5的高度一定要低于连通管30与分流罐32的连接部,否则气体将无法进入。
如此循环往复步骤1--5就可以实现液体的连续计量,而且计量精度非常高。最后,当工作完毕时,可以打开第一液体排出开关81,这样分流罐32中剩余的液体将会通过液体排出管8排出至出油口6。另外,如果液体补偿管7连接在溢流罐31的底部时,如果打开第一液体导入开关11,此时溢流罐31内的残留液体也会通过液体补偿管7进入第一油罐21,通过液体导出管60和出油口6排出。这样就可以实现本发明液体体积计量装置内没有任何残留液体了。
继续如图所示,第一油罐21具有第一油罐液位计210,用来显示第一油罐21内液体的高度,同理,第二油罐22具有第二油罐液位计220,用来显示第二油罐22内液体的高度。溢流罐31具有溢流罐液位计310,用来显示溢流罐31内的液位,而分流罐32具有分流罐液位计320,用来显示分流灌32内的液位。
另外,为了保持第一油罐21和第二油罐22内顶端液体的液体,在第一计量液位计41和第二计量液位计上的顶部设置有容积稳定孔40,这样的作用是可以在装置并非完全水平的情况下维持油罐内的液体液位。
所以本发明液体体积计量装置,不但可以精确计量液体的体积,而且因为具有溢流罐来向油罐内补充液体,保证液体的充足性,而又因为容积稳定孔的存在,可以保证在非水平状态下的精确计量。利用计量出的液体体积再通过容积计算专用软件可以计算出卧罐容积表等等。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