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3255B -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下行链路多载波控制信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下行链路多载波控制信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3255B
CN102113255B CN2009801304552A CN200980130455A CN102113255B CN 102113255 B CN102113255 B CN 102113255B CN 2009801304552 A CN2009801304552 A CN 2009801304552A CN 200980130455 A CN200980130455 A CN 200980130455A CN 102113255 B CN102113255 B CN 1021132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carrier wave
cqi
wave set
component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04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3255A (zh
Inventor
金起焕
高贤秀
郑载薰
权英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13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3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3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3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3Auxiliary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PCB] or not acknowledged commands [NACK], us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00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02Details
    • H04J1/06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the carrier wave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6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04L1/0088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in control pa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2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77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2025/03802Signalling on the revers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通过将多载波除以整数N所产生的N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以及传输通过将多载波除以所述整数N所产生的N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所述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控制信息,其中均等或不均等地向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关于所述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并且所述控制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信息/预编码矩阵指数(CQI/PMI)、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和秩指示(RI)中的至少一个。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下行链路多载波控制信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有关于下行链路多载波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子帧结构,其中要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的数据和控制信息被复用并映射到该数据信道。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中传输的帧包括可以被表示为N个子载波和M个单载波频分多址访问(SC-FDMA)符号的组合的NxM资源格(resourceelement)(RE)。数据和控制信息可以基于调制符号存在于RE中。
在帧中,数据和控制信息都不位于具有基准信号(RS)和探测RS(SRS)的K个RE中。因此,数据可以承载在(NxM)-K个RE中。根据传输条件,数据和控制信息可以具有不同的调制顺序,根据调制顺序,多个比特可以映射到一个符号,并且一个符号可以映射到一个RE。首先,计算每SC-FDMA符号可以传送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量。然后,逐子载波地沿着时间轴(即,沿着SC-FDMA符号方向)按顺序向资源块(RB)0至RB(N-1)映射复用后的数据和控制信息。
在图1中,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控制信息(控制信息1)、第二控制信息(控制信息2)和第三控制信息(控制信息3)或者它们的一部分。根据调制方案,逐调制符号地向数据信道映射复用后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映射从第一RB的最左上位置开始,继续进行到右边。以相同的方式,一个子载波接一个子载波地映射调制符号。
因此,通过速率匹配或打孔在数据间插入控制信息来复用数据和控制信息。数据和控制信息不设置在RS和SRS的位置。从子帧的最左上RE开始,沿着SC-FDMA符号方向映射控制信息1。控制信息2的映射从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朝向第一个子载波(子载波0)进行。沿着从最后一个子载波朝向子载波0的方向向与RS相隔一个RE的多个RE映射控制信息3。根据以与映射控制信息1类似的方式的控制信息映射,数据最终填充在剩余的RE中。
控制信息1可以是作为CQI和PMI组合的信道质量信息/预编码矩阵指数(CQI/PMI)。如其名称所示,CQI是表示信道质量的信息,并且PMI是用于预编码的码本的索引。控制信息1可以通过速率匹配与数据复用。
控制信息2可以是混合自动重传(HARQ)响应,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可以通过对数据或控制信息1打孔来复用控制信息2。
控制信息3可以是表示传输流个数的秩指示(rank indication)(RI)。可以通过对数据或控制信息1打孔或者与数据和/或控制信息1速率匹配来复用控制信息3。
打孔是除去比特(或符号)序列中的预定比特(或符号)并且在空位置插入新比特(或符号)的过程。即,打孔相当于用另一个信息代替一部分信息。当复用数据或控制信息时,要插入的信息代替了信息的被打孔打掉的比特(或符号)。尽管通过打孔插入了新信息,维持不变总比特(或符号)长度。然而,打孔影响了被打孔的信息的编码速率。
速率匹配是调节数据的编码速率的过程。当通过速率匹配复用数据或控制信息时,可以改变各信息的位置,但是速率匹配不会影响复用之前的比特(或符号)。即,控制信息1和数据的“速率匹配”表示这样处理控制信息1和数据,使得它们的和是预定值。因此,如果控制信息1的量增加,则也同样多地减小要与控制信息速率匹配的数据量。
图2示出了多载波。在图2中,多载波表示可用于基站(BS)的、在某种意义上与全频带(whole band)等同的总频带。
分量载波(CC)是多载波的元素。即,多个CC通过载波聚合形成多载波。CC包括多个更低带。如果多载波被称为全频带,则CC可以被称为子带,并且更低带可以被称为部分带。载波聚合也被称为带宽聚合。
载波聚合指的是通过聚合多个载波来扩展带宽,以提高数据速率。例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使用20MHz的载波,并且高级长期演进(LTE-A)通过聚合五个20-MHz的载波将载波的带宽扩展到高达100MHz。载波聚合覆盖了不同频带中的聚合载波。
用于通信的扩展带宽提高了传输系统的传输能力,从而增加了与传输关联的控制信息量。同样地,当带宽聚合用于与遗留系统兼容时,为各带创建控制信息。结果,产生了更多的控制信息以及更多的数据。简单扩展常规方法以传输增加的控制信息可以造成下面的问题。
首先,打孔控制信息1以及数据,以确保量已经增加了的控制信息2的性能。打孔引起控制信息1的性能劣化。第二,如果扩展控制信息的传输带宽以确保所有增加的控制信息的性能,则数据的最后一个码块(CB)被集中打孔,从而劣化了数据的性能。第三,当常规方法用于应用了带宽聚合的带时,增加的控制信息集中在聚合带中的特定带上。因此,可以产生上述第一个问题。
同时,如果BS未能解码从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控制信息3(如,RI),则由于没有精确地定位控制信息1(如,CQI/PMI),因此BS可能找不到数据的起始。因此,影响了数据解码。在多个CB中构造数据的情况下,解码错误变得尤其严重。在扩展循环前缀(CP)的情况下,如果SRS包括在最后一个SC-FDMA符号中,则功率转移扭曲了与SRS相邻的控制信息3的符号。因此,可能劣化控制信息3的整体性能。而且,由于用于通信的带宽的增加,常规技术不能确保与传输系统(该传输系统通过聚合多个载波组(如,LTE-A)来扩展带宽)的兼容性。
图3示出了子帧结构,其中向数据信道映射数据之外的控制信息。参照图3,如果向RS附近的符号映射特定控制信息以保证特定控制信息的性能,则创建了如图3中所示的“空”的无意义数据,从而增加了占用带宽。换句话说,更多个子载波没有被使用,从而其他移动终端的通信容量将与未使用子载波的个数同样多地降低。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在尽可能地减小带宽的同时避免HARQ传输方案中的HARQ缓冲器毁损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解决该问题而设计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用于当为无线通信扩展带宽时传输有关于扩展带宽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实现的目的并不限于本文中上面已经具体描述的,并且根据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可以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技术方案
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该方法包括接收通过将多载波除以整数N所产生的N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以及在通过将多载波除以所述整数N所产生的N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上传输有关于所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控制信息,其中均等或不均等地向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关于所述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并且所述控制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信息/预编码矩阵指数(CQI/PMI)、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和秩指示(RI)中的至少一个。
如果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所包括的子帧中的多个代码块中构造数据,则所述多个代码块可以基于时域调制符号地交织在所述子帧中,并且向所述子帧映射。
如果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所包括的子帧中的多个代码块中构造数据,则可以基于时域调制符号地向所述子帧对角地映射所述多个代码块的各个代码块。
有关于所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各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可以单独编码、连结并且均等或不均等地向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
可以连结并且共同编码有关于所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各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
从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的第一个符号开始,可以按顺序映射有关于所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CQI/PMI。
从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可以向紧跟在映射基准信号(RS)的符号之后的符号映射在有关于所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所述ACK/NACK。
从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可以向紧跟在映射RS的符号之后的符号映射有关于所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所述ACK/NACK。
从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可以向与RS相隔一个资源格(RE)的符号映射有关于所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所述RI。
在预定载波组中映射数据之后,可以按顺序映射有关于所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所述RI。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本文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用户设备(UE),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器,其用于接收通过将多载波除以整数N所产生的N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发送器,其用于通过在将多载波除以所述整数N所产生的N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上传输有关于所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控制信息;以及处理器,其用于向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均等或不均等地分配有关于所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信息/预编码矩阵指数(CQI/PMI)、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和秩指示(RI)中的至少一个。
如果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所包括的子帧中的多个代码块中构造数据,则所述处理器可以基于时域调制符号地通过交织所述多个代码块向所述子帧映射所述多个代码块。
如果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所包括的子帧中的多个代码块中构造数据,则所述处理器可以基于时域调制符号地向所述子帧对角地映射所述多个代码块的各个代码块。
所述处理器可以单独编码有关于各个所述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控制信息,连结所单独编码的控制信息,并且均等或不均等地向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所述连结的控制信息。
所述处理器可以连结有关于各个所述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并且共同编码所述连结后的控制信息。
从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的第一符号开始,所述处理器可以按顺序映射有关于所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所述CQI/PMI。
从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所述处理器可以向紧跟在映射基准信号(RS)的符号之后的符号映射有关于所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所述ACK/NACK。
从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所述处理器可以向紧跟在映射RS的符号之后的符号映射有关于所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所述ACK/NACK。
从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所述处理器可以向与RS相隔一个资源格(RE)的符号映射有关于所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所述RI。
在预定载波组中映射数据之后,所述处理器可以按顺序映射有关于所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的所述RI。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在确保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性能的同时,传输有关于多载波带宽的控制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用本发明可以实现的效果并不限于本文中上面已经具体描述的,根据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子帧结构,其中复用要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的数据和控制信息,并且向数据信道映射该数据和控制信息。
图2示出了多载波。
图3示出了子帧结构,其中向数据信道映射数据以外的控制信息。
图4示出了多载波结构,其中全频带经受带宽聚合。
图5示出了用于当下行链路(DL)和上行链路(UL)非对称并且DL子带的个数大于可用于承载对DL子带的响应的UL子带的个数时,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方法。
图6示出了用于当DL和UL是对称的并且DL子带的个数等于UL子带的个数时,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方法。
图7示出了用于当DL和UL非对称并且DL子带的个数小于可用于传输对DL子带的响应的UL子带的个数时,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方法。
图8示出了子帧结构,其中在一个或更多个代码块(CB)中构造数据。
图9示出了在复用之前基于CB符号或预定尺寸地将数据的CB互相交织,然后向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复用器输入交织后的代码块的情况下的子帧结构。
图10至图13示出了当在一个或更多个CB中构造数据时,用于描述用于复用和映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示例性方法的子帧结构。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子帧结构,向数据信道映射数据之外的控制信息。
图15示出了在带宽聚合的情况下的子帧结构,其中向数据信道映射数据之外的控制信息。
图16示出了在带宽聚合的情况下的子帧结构,其中向数据信道映射数据之外的控制信息。
图17和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通过移动终端向基站(BS)报告DL信道质量信息(CQI)的方法。
图19和图20示出了用于描述LTE系统中的数据映射方法的子帧结构。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UL CC结构。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UL CC结构。
图23、图24和图25示出了子帧结构,其中复用要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的数据和控制信息并且向数据信道映射该数据和控制信息。
图26和图27示出了用于当BS请求移动终端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传输数据和CQI/PMI,或者CQI/PMI时,向UL CC映射信道质量信息/预编码矩阵指数(CQI/PMI)的方法。
图28示出了用于当BS请求用于特定DL CC的一个RI时,在UL CC中传输RI的方法。
图29示出了用于当BS请求用于特定DL CC的两个或更多个RI时,在UL CC中传输RI的方法。
图30、图31和图32示出了移动终端在一个或更多个UL CC中传输针对BS向移动终端分配的DL CC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的方法。
图33至图4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传输有关于三个DL载波组的CQI/PMI的方法。
图41至图4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ACK/NACK的方法。
图50至图5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ACK/NACK的方法。
图54至图6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用于三个DL载波组的RI的方法。
图62至图7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N个DL载波组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图74是可用于用户设备(UE)并且可以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通过优选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轻松地理解并且实现本发明。详细描述旨在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不是示出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的实施仅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省略了与本发明的描述无关的部分,以不使本发明的概念模糊。在可能的任何情况下,该说明书中将自始至终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
在说明书的通篇中,当说某个部分“包括”特定要素时,这暗示了某个部分可以还包括其他要素,而不是它不包括其他要素,除非有相反的指定。同样地,术语“...部分”、“...器”和“模块”指的是可以以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的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元。在下文,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多载波系统中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结合下面的理解来进行后文的描述:第一控制信息(控制信息1)可以是作为CQI和PMI组合的信道质量信息(CQI)/预编码矩阵指数(PMI),其中CQI表示信道质量信息,并且PMI表示用于预编码的码本的索引,并且控制信息1可以通过速率匹配与数据复用。
第二控制信息(控制信息2)可以是混合自动重传(HARQ)响应、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并且可以通过对数据或控制信息1打孔来与数据或控制信息1复用。
控制信息3可以是表示传输流个数的秩指示(rank indication)(RI)。可以通过对数据或控制信息1打孔或者与数据和/或控制信息1速率匹配来复用控制信息3。控制信息可以被构成为包括控制信息1、控制信息2和控制信息3或者控制信息1、控制信息2和控制信息3中的一部分。
实施方式1
图4示出了多载波结构,其中全频带经受带宽聚合。
参照图4,全频带包括各占用预定频带的子带。全频带可以被分成相同带宽的五个子带,或者任意数量的子带。
依据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4中所示的子帧结构中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根据子带的信道质量,以分布方式传输数据或控制信息。即,作为有关于信道质量指标的信息的CQI可以用作用于选择要用于传输的子带的标准。在LTE系统中,移动终端测量信道的CQI并且定期地或非定期地向BS传输CQI测量值。
因此,BS可以选择良好状态下的子带,并且在下行链路(DL)上告知移动终端所选子带,使得当传输控制信息或数据时,移动终端在所选子带中传输重要信息或更多信息。移动终端可以基于与BS预先协定的控制信息分配规则,不均等地向子带分配控制信息或数据。同样地,移动终端可以选择性地在高质量子带中传输高优先级数据或控制信息。因此,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可以按类型或按比例分配控制信息。图5示出了用于当DL子带和上行链路(UL)子带非对称并且DL子带的个数大于可用于承载对DL子带中的信号的响应的UL子带的个数时,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方法。
图5的左侧示出了可以在特定UL子带(例如,预定的一个子带)中收集并且传输有关于DL子带的控制信息,而图5的右侧示出了可以均等地或不均等地在两个UL子带中传输有关于DL子带的控制信息。虽然一个或两个UL子带作为图5中的示例,但是UL子带的个数可以是3个或4个。
图6示出了当DL和UL是对称的并且DL子带的个数等于UL子带的个数时,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方法。由于UL子带的个数与DL子带的个数相同,因此可以在映射到各DL子带的UL子带中传输有关于各DL子带的控制信息,或者均等或不均等地在这些UL子带中收集并且传输有关于这些DL子带的控制信息。
图7示出了当DL和UL非对称并且DL子带的个数小于可用于传输对DL子带的响应的UL子带的个数时,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方法。
图7的左侧示出了可以在映射到DL子带的UL子带中传输有关于DL子带的控制信息,而图7的右侧示出了可以均等地或不均等地向UL子带分配有关于DL子带的控制信息。对于在各DL子带中传输的数据,要求在UL上传输作为HARQ响应的ACK/NACK信号。同时,可以在UL上与ACK/NACK一起报告CQI/PMI和RI的至少一个。
因此,可以在预定单个子带上、或均等地或不均等地在两个或更多个子带上,在数据信道上传输增加的控制信息。
控制信息1可以在一个子带中传送,控制信息2可以在另一个子带中传送,并且控制信息3可以在第三子带中传送。另选的是,各个控制信息1、控制信息2和控制信息3可以均等或不均等划分,并且在单独子带中传输。
此外,可以基于符号地向UL子带分配要传输的全部UL控制信息,或者根据与UL控制信息相关联的DL子带,单独向UL子带分配要传输的总UL控制信息。
图8示出了子帧结构,其中在一个或更多个代码块(CB)中构造数据。
参照图8,以时间第一方式,使要传输的CB连续地向传输信道映射。时间第一映射指的是时域中的顺序映射。此时,由于控制信息2的量已经增加,因此在特定CB中打孔了更多的数据,导致了数据传输的整体性能劣化。
图9示出了在复用之前基于CB符号或预定尺寸,数据的CB互相交织,然后向数据-控制信息复用器输入交织后的CB的情况下的子帧结构。与图8中所示的子帧结构相比,由于在复用之前,基于CB符号或预定尺寸,数据的CB互相交织,然后向复用器输入交织后的代码块,因此CB在数据中互相混合。因此,尽管用于插入控制信息2的数据被打孔,各CB的编码速率也可以维持相对统一,并且可以提高传输数据的解码性能。
图10示出了用于当在一个或更多个CB中构造数据时,描述用于复用和映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示例性方法的子帧结构。
参照图10,从第一个子载波的第一个SC-FDMA符号开始,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控制信息1,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向随后的子载波映射,这与常规做法一样。与常规映射不同,控制信息3以时间第一映射方式在控制信息1之后。从最后一个子载波的最后一个SC-FDMA符号开始,向分配给控制信息2的RE映射控制信息2,并且数据占用了分配给控制信息的RE之外的剩余RE。
当速率匹配被应用到控制信息时,速率匹配器根据传输带控制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传输容量。另一方面,如果对控制信息打孔,则在控制信息的区域中放置数据,并且为控制信息打孔数据。
图11示出了当在一个或更多个CB中构造数据时,描述用于复用和映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示例性方法的子帧结构。图9中所示的子帧结构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在于由于通过打孔插入控制信息2,因此使特定CB经受集中打孔并且,结果,可能使数据的整体传输性能劣化。关于这一点,可以引入图10中所示的复用和映射方法,以重构造子帧。即,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子帧的相同点在于在两个帧中相同位置映射控制信息,而不同点在于在图11中所示的子帧中基于CB或基于CB的一部分混合该数据。因此,尽管控制信息2的量增加,在特定CB中,数据打孔可以是比较统一的,从而可以避免数据传输的整体性能劣化。
图12示出了当在一个或更多个CB中构造数据时,描述用于复用和映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示例性方法的子帧结构。如上所述,当在一个或更多个CB中构造数据时,控制信息2量的增加可以导致特定CB中的集中打孔,使数据的整体传输性能劣化。为了避免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在复用控制信息和数据之前基于SC-FDMA符号或时域调制符号使数据的CB互相交织,然后向数据控制信息复用器提供交织后的CB,而不是连续连结CB并且以时间第一方式向传输信息映射它们的方法。
图13示出了用于当在一个或更多个CB中构造数据时,描述用于复用和映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示例性方法的子帧结构。如上所述,当在一个或更多个CB中构造数据时,控制信息2量的增加可以导致特定CB中的集中打孔,使数据的整体传输性能劣化。为了避免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在复用控制信息和数据之前,对角地排序各CB的时域调制符号的方式对CB执行符号交织,然后向数据-控制信息复用器提供交织后的CB的方法。
根据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复用和映射方法,数据的CB互相交织,从而维持各CB的编码速率相对统一,并且提高传输数据的解码性能(尽管对控制信息2进行了数据打孔)。为了生成向数据-控制信息复用器的输入,可以使用常规编码链的代码块连结(CBC)功能块或附加交织器功能块。CBC功能块可以通过基于符号或基于预定尺寸交织CB来构造编码后的传输块,用于向复用器输入。
或者交织器可以设置在CBC功能块内或者放置在CBC功能块与数据-控制信息复用器之间,或者可以使用能够复用的交织器,以基于符号或基于预定尺寸通过交织CB来构造编码后的传输块,用于向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复用器输入,或者以在复用器中执行交织。用于传输的一个或更多个CC的各个CC可以由连续的或非连续的子载波组成。
实施方式2
图14示出了子帧结构,其中向数据信道仅映射控制信息而不映射数据。
参照图14,从第一个SC-FDMA符号开始,以时间第一方式向第一个子载波映射控制信息1,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向后面的子载波映射,这与常规做法一样。与常规映射不同,控制信息3以时间第一映射方式在控制信息1之后。从最后一个子载波的最后一个SC-FDMA符号开始,控制信息2占用了向其分配的RE。当速率匹配应用到控制信息时,速率匹配器根据传输带控制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传输能力。另一方面,如果打孔应用到控制信息,则数据放置在控制信息的区域中,并且为控制信息打孔数据。
图15示出了在带宽聚合的情况下的子帧结构,其中向数据信道仅映射控制信息而没有映射数据。
参照图15,全频带被分成更小的带宽(如,子带),并且后面的方法应用到更小的带宽。以与图14中所示的相同方式,以时间第一方式可以向预定带(如,子带0)映射控制信息1和控制信息3。可以向另一个预定带(如,子带1)映射控制信息2。换句话说,当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子带时,根据控制信息的特性,可以分开向这些子带映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2可以位于另一个子带(如,子带1)开头或末尾。
图16示出了在带宽聚合的情况下的子帧结构,其中向数据信道仅映射控制信息而没有映射数据。
参照图16,全频带被分成更小的带宽(如,子带),并且后面的方法应用到更小的带宽。以与图13中所示的相同方式,以时间第一方式可以按顺序向预定带(如,子带0)映射控制信息1和控制信息3。可以向预定带(如,子带0和子带1)分发控制信息2。换句话说,当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子带时,根据控制信息的特性,可以单独向子带映射和分配控制信息。控制信息2可以位于各个子带(如,子带0和子带1)开头或末尾。
虽然已经参照图14、图15和图16如上描述了仅映射控制信息(没有数据)的情况,但是如果数据与控制信息一起映射,则数据可以位于空处、空处与控制信息2的区域、紧跟在控制信息1之后、紧跟在控制信息3之后、控制信息1和控制信息2之间、控制信息1和控制信息2的区域中、控制信息3和控制信息2之间、或者控制信息3和控制信息2的区域中。通过基于CB或基于部分CB交织数据可以确定数据的位置。
实施方式3
在全频带是一组子带的系统中,在子带个数方面,DL和UL可以是对称的或非对称的。因此,移动终端需要以预定规则测量和报告CQI。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由移动终端在上行链路上向基站(BS)报告DL CQI的方法。
参照图17,测量出的有关于DL子带的CQI可以单独编码,然后连结。连结后的CQI测量值可以分配给多个UL子带,或者收集到预定UL子带,用于传输。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由移动终端在上行链路上向基站(BS)报告DL CQI的方法。
参照图18,可以连结,然后编码测量出的有关于DL子带的CQI。编码后的CQI测量值可以分配给多个UL子带,或者收集到预定UL子带,用于传输。
在图17和图18中所示的情况下,一个或更多个UL子带可以用于传输CQI。虽然图17和图18中示出了五个DL子带,但是根据情况,DL子带的个数可以变化。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存在一个或更多个DL子带。同样地,已经以示例的方式在子带的上下文中如上描述了图17和图18。因此,子带可以是CC。
如果CQI测量不包括特定DL子带,则该DL子带的CQI可以不经过测量、编码和连结。
因此,DL子带和UL子带之间的个数差不影响CQI测量值在上行链路上的传输,并且根据与CQI测量值关联的DL子带可以单独解码CQI测量值。
虽然在图17和图18中所示的方法中仅传输CQI,但是CQI、ACK/NACK和RI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共同编码或单独编码,用于传输。
实施方式4
图19示出了用于描述LTE系统中的数据映射方法的子帧结构。
参照图19,当在一个或更多个CB中构造数据或传输块并且使CB连续成一个序列时,在第一虚拟子载波沿着从RE1到RE2(在图19中由“1”和“2”表示)的方向,然后在随后的虚拟子载波沿着从RE3到RE4(在图19中由“3”和“4”表示)的方向,按顺序将数据映射到一个接一个的RE。
以相同的方式,沿着从RE5到RE6(在图19中由“5”和“6”表示)的方向,最终将数据一个接一个地映射到最后一个虚拟子载波的RE。数据可以与CQI/PMI和RI速率匹配,并跟在CQI/PMI的RE之后。如果要传输RI,则数据映射到RI的RE以外的RE。
LTE-A系统可能仍然采用LTE系统的数据映射方案,从而支持LTE系统的复用方案。
图20示出了用于描述LTE系统中数据映射方法的子帧结构。
参照图20,以与图19中所示的数据映射相反的顺序映射数据。具体地,数据映射从最后一个虚拟子载波的最后一个SC-FDMA符号开始,继续进行到最后一个虚拟子载波的第一个SC-FDMA符号。以相同的方式,在倒数第二个虚拟子载波,数据映射到倒数第一个SC-FDMA符号。最后,数据映射结束于第一个虚拟子载波的第一个SC-FDMA符号。
数据可以与CQI/PMI和RI速率匹配。然后,数据映射可以结束于CQI/PMI的最后一个RE后面的RE。在存在RI的情况下,数据映射避开RI的RE。甚至通过反转使一个或更多个CB按顺序连续的序列,以及以图19中所示的映射顺序映射反转序列,也可以实现图20中所示的映射的相同效果。通过反转数据映射顺序或数据构造顺序,图20中所示的数据映射方法提供了解决由于RI的漏失检测而导致不知道数据开始的问题(这是与数据复用CQI/PMI和RI所遇到的问题)的益处。
在图19和图20中,正常的循环前缀(CP)用于LTE系统中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尽管RE的个数和RS与SRS的位置可以随着RS、SRS和CP的结构而变化,但是基本概念是相同的。
图19中所示的数据映射方法可以如下进行修改。在最后一个虚拟子载波,沿着从RE5到RE6的方向,数据按顺序映射到一个接一个的RE。然后,在倒数第二个虚拟子载波,基于RE,数据映射到与RE5相对应的RE到与RE6相对应的RE。以该方式,数据映射执行到另一个子载波,直到在第一个虚拟子载波,沿着从RE1到RE2的方向数据最终一个接一个地映射到RE为止。本文中,数据与CQI/PMI和RI速率匹配,并且映射到分配给CQI/PMI和RI的RE以外的RE。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UL CC结构。本文中假设链路建立在BS和移动终端之间的N个DL CC和一个UL CC上,在单个UL CC上传输有关于N个DL CC的控制信息,BS请求每TTI向移动终端传输一个RI,并且在TTI期间,在PUSCH上传输CQI/PMI、RI和ACK/NACK。
在CQI/PMI单独编码的情况下,有关于N个DL CC的CQI/PMI单独编码,然后连结,并且在常规的LTE映射方案中映射。在共同编码的情况下,有关于N个DLCC的CQI/PMI首先连结,然后共同编码,并且以常规LTE映射方案映射。
对针对BS指示的DL CC的RI进行编码并且以常规LTE映射方案中按顺序映射该RI。
根据常规LTE映射方案,从CQI/PMI之后的RE开始,按顺序映射数据。或者反转数据的序列,然后以常规LTE映射方案在CQI/PMI之后,按顺序映射。或者,执行数据映射,使得以常规LTE映射方案的反转顺序,向CQI/PMI之后的RE映射数据的最后一个符号,避开了RI的RE。
在单独ACK/NACK编码的情况下,根据它们的关联DL CC,单独编码ACK/NACK、连结ACK/NACK并且以常规LTE映射方案映射ACK/NACK。另一方面,在共同编码的情况下,用于DL CC的ACK/NACK连结、共同编码,然后以常规LTE映射方案映射。如果数据或CQI/PMI占用了可用于ACK/NACK的RE,则为ACK/NACK打孔数据或CQI/PMI。根据编码之前ACK/NACK比特的个数,ACK/NACK共同编码可以是不同的。如果编码之前ACK/NACK比特的个数等于或小于预定值A,则可以使用块编码器(如,雷德马勒(RM)编码器)等。如果编码之前ACK/NACK比特的个数大于A,则可以使用诸如截尾卷积编码器(TBCC)等。
例如,由于11比特用作了标准,因此LTE系统可以使用具有固定输出长度和可变输入长度的分组码或者通过再使用LTE CQI/PMI编码方案的比特截尾卷积码。当需要时,循环冗余校验(CRC)可以附接到代码。根据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和编码速率,各控制信息和数据可以占用不同个数的RE,但是以相同的方式执行它们的映射。
如果可用于各个RI和ACK/NACK的每虚拟载波标注四个RE,使得左RS左边的RE是RE0,左RS右边的RE是RE1,右RS左边的RE是RE2,并且右RE右边的RE是RE3,则仍然可以采用RE0、RE3、RE2和RE1的常规LTE映射顺序。或者以对基于RS间插入的符号恢复有效的任意其他顺序(如,RE1、RE2、RE3和RE0的顺序;RE1、RE2、RE0和RE3的顺序;RE2、RE1、RE0和RE3的顺序或者RE2、RE3、RE0和RE1的顺序)执行映射。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UL CC结构。本文中假设链路建立在BS和移动终端之间的三个DL CC和两个UL CC上,关于由BS设置的两个DL CC(DL CC#0和DL CC#1)的控制信息在由BS设置的UL CC(UL CC#0)上传输,关于由BS设置的另一个DL CC(DL CC#2)的控制信息在由BS设置的另一个UL CC(UL CC#1)上传输,BS请求移动终端在UL CC#0上每TTI传输一个RI,并且在TTI期间在PUSCH上传输数据、CQI/PMI、RI和ACK/NACK。
在单独编码CQI/PMI的情况下,每DL CC单独编码CQI/PMI。关于DL CC#0和DL CC#1的编码后的CQI/PMI被连结并且以常规LTE映射方案映射到UL CC0。关于DL CC#2的编码后的CQI/PMI以常规LTE映射方案映射到UL CC#1。
在共同编码的情况下,连结、共同编码针对DL CC#0和DL CC#1的CQI/PMI,并且以常规LTE映射方案将其映射到UL CC#0。对针对DL CC#2的CQI/PMI进行编码并且以常规LTE映射方案将其映射到UL CC#1。
对针对BS选择的DL CC的RI进行编码并且以常规LTE映射方案按顺序将其映射到UL CC#0。
从CQI/PMI之后的RE开始,数据按顺序映射到各UL CC,或者反转该数据序列,然后以常规LTE映射方案在CQI/PMI之后按顺序映射。或者执行数据映射,使得以常规LTE映射方案的反转顺序,将数据的最近符号映射到CQI/PMI之后的RE,避开RI的RE。
在单独编码的情况下,针对各自DL CC的ACK/NACK单独进行编码。然后,用于DL CC#0和DL CC#1的编码后的ACK/NACK被连结并且映射到UL CC#0。用于DL CC#2的编码后的ACK/NACK以常规LTE映射方案映射到UL CC#1。
另一方面,在共同编码的情况下,连结、共同编码用于DL CC#0和DL CC#1的ACK/NACK并且将其映射到UL CC#0。对用于DL CC#2的ACK/NACK进行编码并且以常规LTE映射方案将其映射到UL CC#1。如果数据或CQI/PMI占用可用于ACK/NACK的RE,则为ACK/NACK打孔数据或CQI/PMI。根据编码之前ACK/NACK比特的个数,ACK/NACK共同编码可以是不同的。如果编码之前ACK/NACK比特的个数等于或小于预定值A,则可以使用诸如RM编码器等的块编码器。如果编码之前ACK/NACK比特的个数大于A,则可以使用诸如TBCC等的编码器。
例如,由于11比特被用作了标准,因此LTE系统可以使用具有固定输出长度或可变输入长度的分组码(block code)或者通过再使用LTE CQI/PMI编码方案使用比特截尾卷积码。当需要时,CRC可以附接到所述码。根据MCS和编码速率,各控制信息和数据可以占用不同个数的RE,但是以相同的方式执行它们的映射。
如果可用于各个RI和ACK/NACK的每虚拟载波标注四个RE,使得左RS左边的RE是RE0,左RS右边的RE是RE1,右RS左边的RE是RE2,并且右RE右边的RE是RE3,则仍然可以采用RE0、RE3、RE2和RE1的常规LTE映射顺序。或者以对基于RS间插入的符号恢复有效的任意其他顺序(如,RE1、RE2、RE3和RE0的顺序;RE1、RE2、RE0和RE3的顺序;RE2、RE1、RE0和RE3的顺序或者RE2、RE3、RE0和RE1的顺序)可以执行映射。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子帧结构中,传输带可以分成一个或更多个载波组或聚合载波。用于传输的子载波或RB可以来自相同的载波组或来自不同的载波组。子载波或RB可以是连贯的或不连贯的。
即,当传输数据时,移动终端可以使用作为部分相同载波组的、或者是不同载波组的部分子载波或RB的子载波。因此,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子载波在相同的载波组或者来自不同载波组的一组连续或不连续子载波或RB中可以是连续的或非连续的。同样地,应当理解的是,根据传输方案,SC-FDMA符号可以是正交频分多址访问(OFDMA)符号、离散傅里叶变换传播-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符号、聚集DFTS-OFDMA符号或者纯SC-FDMA符号。
图23示出了子帧结构,其中复用要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然后向数据信道映射该数据和控制信息。
参照图23,ACK/NACK被映射到与解调基准信号(DMRS)相邻的SC-FDMA符号相对应的四个RE,并且RI被映射到各与DMRS相隔一个RE的四个RE。
具体地,从子载波0开始向下,在各个子载波的DMRS的两侧,ACK/NACK占用与SC-FDMA符号相对应的RE。子载波0可以认为是RB的第一个子载波,其之下定义子载波1、2、3......。从子载波0开始向下,在各个子载波,RI位于与DMRS相隔一个RE的多个RE处。
图24示出了子帧结构,其中复用要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的数据和控制信息并且向数据信道映射该数据和控制信息。
参照图24,ACK/NACK映射到与DMRS相邻的SC-FDMA符号相对应的四个RE,并且RI以时间第一映射方式跟随在数据之后。
具体地,从子载波0开始向下,在各个子载波的DMRS的两侧,ACK/NACK占用与SC-FDMA符号相对应的RE。子载波0可以认为是RB的第一个子载波,其之下定义子载波1、2、3......。
当数据与CQI/PMI或RI复用时,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该数据,避开CQI/PMI和RI的RE。如果CQI/PMI或RI不与数据复用,则数据可以占用原本被CQI/PMI或RI占用的RE。同样地,不管是否存在ACK/NACK,数据都占用ACK/NACK的RE。在存在ACK/NACK的情况下,为ACK/NACK打孔数据。当使用RI时,CQI/PMI以时间第一映射方式跟随在RI之后。如果没有传输RI,则在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CQI/PMI。
图25示出了子帧结构,其中复用要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的数据和控制信息并且向数据信道映射该数据和控制信息。
参照图25,RI占用的每子载波的符号个数与图23和图24中所示的不同。即,在最后一个SC-FDMA符号用于之前的子帧或当前子帧中的情况下,RI可以不映射到可能被功率转移造成的性能劣化所影响的位置。
因此,从子载波0开始向下,在各个子载波,RI映射到各与DMRS相隔一个RE的两个RE。子载波0可以认为是RB的第一个子载波,其下存在子载波1、2、3......。
此外,在仍然维持常规技术结构的同时,可以改变映射顺序。例如,与如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图1中所示的映射相反的时间第一映射带来与图23的类似的效果。
ACK/NACK占用与DMRS相邻的SC-FDMA符号相对应的四个RE,并且RI在与DMRS相隔一个RE的四个RE。具体地,具体地,从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向上,ACK/NACK映射到与各个子载波的DMRS的两侧的SC-FDMA符号相对应的RE。子载波0可以认为是RB的第一个子载波,其之下定义了子载波1、2、3......。
从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向上,在各个子载波,RI位于与DMRS相隔一个RE的多个RE。子载波0可以认为是RB的第一个子载波,其下定义子载波1、2、3......。
如果数据与CQI/PMI或RI复用,则其以颠倒的时间第一方式映射,避开CQI/PMI或RI的RE。更具体地,数据映射开始于最后一个子载波的最后一个SC-FDMA符号,继续进行到最后一个子载波的第一个SC-FDMA符号。在为一个子载波完成数据映射之后,其在子载波紧上方的另一个子载波执行,从最后一个到第一个SC-FDMA符号。以这个方式,完成映射数据。如果CQI/PMI或RI不与数据复用,则数据可以占用可能原本被CQI/PMI或RI占用的RE。
在图23、图24和图25中所示的子帧结构中,当数据与CQI/PMI或RI复用时,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数据,避开CQI/PMI或RI的位置。相反,如果数据不与CQI/PMI或RI复用,则其可能占用CQI/PMI或RI的位置。
同样地,不管是否存在ACK/NACK,数据都占用ACK/NACK的位置。如果使用ACK/NACK,则为ACK/NACK打孔数据。CQI/PMI通过时间第一映射跟随在数据之后。
在不存在ACK/NACK的情况下,以图25中所示的方式映射CQI/PMI和RI,仅没有ACK/NACK。在不存在RI的情况下,以图25中所示的方式映射CQI/PMI和ACK/NACK,仅没有RI。可以是具有不同特性的控制信息的连结的CQI/PMI不导致数据打孔。相反,其与数据速率匹配。对于ACK/NACK,打孔数据,并且RI与数据速率匹配。
实施方式5
图26示出了用于当BS请求移动终端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传输数据和CQI/PMI时,基于有关于BS和移动终端之间的BS已经分配给移动终端的DL CC和UL CC之间的关联的信息,通过再使用LTE CQI/PMI编码方案,向UL CC映射CQI/PMI的方法。
参照图26,移动终端测量或者计算有关于BS分配的DL CC的CQI/PMI,并且单独编码CQI/PMI。对于各个UL CC,在一个或更多个UL CC中按顺序连结并且传输有关于DL CC的编码后的CQI/PMI。具体地,根据BS预设的DL CC和UL CC之间的关联,收集有关于一个或更多个DL CC的编码后的CQI/PMI。在各个UL CC中,以DL CC的顺次顺序、以DL CC序列的颠倒顺序或者以BS预期的顺序,通过常规的LTE PUSCH复用方案,映射有关于与UL CC关联的DL CC的CQI/PMI。
图27示出了用于测量或计算有关于BS已经分配给移动终端的DL CC的CQI/PMI,按顺序连结有关于向相同UL CC分配的DL CC的CQI PMI,以及在与CQI/PMI关联的相应UL CC中传输连结后的CQI/PMI。对于BS预设的DL CC和ULCC之间的各关联,收集并且编码有关于向UL CC分配的一个或更多个DL CC的连结后的CQI/PMI。然后,在常规LTE PUSCH复用方案中,按顺序向UL CC映射编码后的CQI/PMI。虽然图26和图27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五个DL CC和两个UL CC,但是DL CC和UL CC的个数以及它们的关联可以被BS改变。如果DL CC和UL CC的个数相等,则可以以一一对应的关系在UL CC中传输有关于DL CC的CQI/PMI。用于CQI/PMI的LTE复用和编码方案的再使用使得与DL CC和UL CC的个数和关联无关地,不管是否进行载波聚合,都可以将CQI/PMI映射到PUSCH。
可以以下面的方式修改图26中所示的方法:基于DL CC,测量或者计算有关于BS已经分配给移动终端的DL CC的CQI/PMI,按顺序连结这些CQI/PMI,全部共同编码这些CQI/PMI,并且在一个或更多个UL CC中传输这些CQI/PMI,各个ULCC承载与向其分配的同样多的CQI/PMI信息。在LTE PUSCH复用方案中,有关于DL CC的编码后的CQI/PMI按顺序映射到向DL CC分配的UL CC。虽然图26和图27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五个DL CC和两个UL CC,但是DL CC和UL CC的个数和它们的关联可以被BS改变。如果DL CC和UL CC的个数相等,则可以以一一对应的方式在UL CC中传输有关于DL CC的CQI/PMI。
在下文中,将从RI的角度,描述用于当BS请求移动终端在PUSCH上传输数据和RI或RI时,基于有关于BS和移动终端之间的DL CC和UL CC之间的关联的信息和每TTI要求的RI的个数,通过再使用LTE RI编码方案向UL CC映射RI的方法。
图28示出了用于当BS请求用于特定DL CC的一个RI时,在UL CC中传输RI的方法。
参照图28,通过常规LTE PUSCH复用方案,编码并且向BS预设的UL CC映射移动终端期望的针对一个或更多个DL CC的RI。如果BS预期的RI的个数超过了可用于传输的UL CC的个数,例如,如果BS想要两个RI而仅一个UL CC可用于RI传输,则移动终端可以以BS期望的顺序在第一TTI期间在UL CC中传输一个RI,并且在具有TTI偏移的第二个TTI期间在UL CC中传输另一个RI。虽然图28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三个DL CC和一个UL CC,但是DL CC和UL CC的个数和DL CC与UL CC之间的关联可以被BS改变。如果存在与DL CC同样多的UL CC,则可以以一一对应的关系在UL CC中传输用于DL CC的RI。
图29示出了当BS请求针对预定DL CC的两个或更多个RI时,在UL CC中传输RI的方法。
参照图29,通过常规LTE PUSCH复用方案,编码并且向BS预设的UL CC映射针对一个或更多个DL CC组的移动终端期望的RI。如果BS预期的RI的个数超过了可用于传输的UL CC的个数,则移动终端可以以BS期望的顺序在TTI期间在各个UL CC中传输一个RI,并且在具有TTI偏移的另一个TTI期间传输UL CC中的其他RI。
虽然图29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四个DL CC和两个UL CC,但是DL CC和UL CC的个数和DL CC与UL CC之间的关联可以被BS改变。如果存在与DL CC同样多的UL CC,则可以以一一对应的关系在UL CC中传输用于DL CC的RI。
图28和图29中所示的方法再使用LTERI复用方法,再使用1比特或2比特编码方案,并且简单扩展了3比特编码方案。因此,即使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RI也可以映射到PUSCH,而不管DL CC和ULCC的个数和关联。同样地,由于每UL CC一次可以传输的RI个数是受限的,因此可以避免由于RI漏失检测而导致BS连续做出有关于数据开始的错误决定的问题。
现在,将从ACK/NACK的角度描述用于当BS请求移动终端在PUSCH上传输数据和ACK/NACK或ACK/NACK时,基于有关于BS已经分配给移动终端的BS和移动终端之间的DL CC和UL CC之间的关联的信息,通过再使用LTE ACK/NACK编码方案向UL CC映射ACK/NACK的方法。
图30示出了用于基于DL CC单独编码针对BS向移动终端分配的DL CC的ACK/ANCK,按顺序连结用于向相同UL CC分配的DL CC的编码后的ACK/NACK,以及在一个或更多个UL CC中传输连结后的ACK/NACK的方法。
参照图30,根据BS预设的DL CC和UL CC之间的关联,收集用于一个或更多个DL CC的编码后的ACK/NACK。在各个UL CC中,以DL CC的顺序次序、以DL CC序列的颠倒顺序,或者以BS预期的顺序,通过常规的LTE PUSCH复用方案映射针对与UL CC相关联的DL CC的ACK/NACK。
图31示出了用于根据与DL CC相关联的UL CC按顺序连结针对BS向移动终端分配的DL CC的ACK/NACK,编码连结后的ACK/NACK并且在一个或更多个ULCC中传输编码后的ACK/NACK的方法。
参照图31,对于BS预设的DL CC和UL CC之间的各自的关联,收集、编码,然后通过常规LTE PUSCH复用方案映射针对分配给UL CC的一个或更多个DL CC的连结后的ACK/NACK。如果编码之前的连结后的ACK/NACK超过三个比特,则LTE系统可以使用CQI/PMI编码器、修改的RM编码器或者用于ACK/NACK编码的TBCC,而不是单纯型编码器。
图32示出了用于当针对BS为各UL CC分配给移动终端的DL CC的ACK/NACK的个数等于或大于预定个数N时,捆扎各UL CC的ACK/NACK,编码捆扎后的各UL CC的ACK/NACK,连结各UL CC的编码后的ACK/NACK,以及在UL CC中传输连结后的ACK/NACK,而不是基于DL CC传输ACK/NACK的方法。
在两个或更多个UL CC的情况下,分配给UL CC的针对DL CC的ACK/NACK的个数可以或可以不超过预定个数N。对于具有大于N的ACK/NACK的UL CC,捆扎ACK/NACK,而对于具有小于N的ACK/NACK的UL CC,可以应用图30中所示的单独编码或图31中所示的共同编码。然后,通过常规LTE PUSCH复用方案执行映射。因此,接收器可以做出捆扎后DL CC的ACK/NACK的相同决定。
虽然图30、图31和图32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五个DL CC和两个UL CC,但是DL CC和UL CC的个数和DL CC与UL CC之间的关联可以被BS改变。在DLCC和UL CC的个数相等的情况下,可以以一一对应的关系在UL CC中传输针对DLCC的ACK/NACK。即使执行载波聚合,通过再使用用于ACK/NACK的LTE PUSCH复用和编码方案,图30、图31和图32中所示的方法也可有利地向PUSCH映射ACK/NACK,而不管DL CC和UL CC的个数以及DL CC和UL CC之间的关联如何。用于传输的一个或更多个CC可以具有连续或不连续的子载波。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子帧结构中,传输带可以分成一个或更多个载波组或聚合载波,并且用于传输RB的子载波或RB可以来自相同的载波组或来自不同的载波组。同样地,这些子载波或RB可以是连续的或非连续的。这意味着当传输数据时,移动终端可以使用作为相同载波组或不同载波组的子载波或RB的部分的一组子载波或RB。
因此,结合下面的理解来进行以下描述:子载波或RB可以是相同载波组内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子载波或RB,或者是来自不同载波组的一组连续或不连续的子载波或RB。
下面的子帧结构可以应用于具有扩展CP的子帧。同样地,根据传输方案,SC-FDMA符号可以是OFDMA符号、DFTS-OFDM符号、聚集DFTS OFDM符号或者纯型SC-FDMA符号。
在下面附图的描述中,F0、F1和F2表示DL载波群并且DL子载波是相同载波组的部分子载波,或来自不同载波组的一组子载波或RB。子载波或RB可以是连贯的或非连贯的。
F3和F4表示UL载波组。UL子载波是相同载波组的子载波的一部分,或者来自不同载波组的一组子载波或RB。子载波或RB可以是连贯的或非连贯的。下文中,CA#0和CA#1代表两个UL载波组。
虽然在三个载波组和两个UL载波组的背景下进行下面的描述,但是DL载波组和UL载波组的个数是可以变化的。附图标记ENC表示编码器。
图3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三个DL载波组的CQI/PMI的方法。
参照图33,基于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并且在预定UL载波组(如,CA#0)中传输该CQI/PMI。从可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的第一个SC-FDMA符号开始,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它们,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
图3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三个DL载波组的CQI/PMI的方法。
参照图34,逐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并且将其分配给UL载波组。从可用于在各个UL载波组中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的第一个SC-FDMA符号开始,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它们,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
图3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三个DL载波组的CQI/PMI的方法。
参照图35,基于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并且在预定UL载波组(如,CA#0)中传输该CQI/PMI。在UL载波组中的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它们,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如果一起传输RI,则以时间第一方式,以该顺序依次映射数据、RI和CQI/PMI。
图3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三个DL载波组的CQI/PMI的方法。
参照图36,为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并且将其分配给UL载波组,用于传输。在UL载波组中的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它们,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如果一起传输RI,则以时间第一方式,以数据、RI和CQI/PMI顺序依次映射数据、RI和CQI/PMI。
在BS和移动终端之间预先商定要使用的UL载波组的前提下,BS应当告知移动终端要使用的DL载波组,或/和DL载波组的优先级或编号,用于实现图33至图36中所示的CQI/PMI传输方法。
图3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三个DL载波组的CQI/PMI的方法。
参照图37,为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并且在预定UL载波组(如,CA#0)中传输所述CQI/PMI。从可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的第一个SC-FDMA符号开始,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它们,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
图3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三个DL载波组的CQI/PMI的方法。
参照图38,针对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有关于这些DL载波组的CQI/PMI,并且将它们分配给UL载波组。从可用于在各个UL载波组中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的第一个SC-FDMA符号开始,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它们,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
图3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三个DL载波组的CQI/PMI的方法。
参照图39,针对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并且在预定UL载波组(如,CA#0)中传输该CQI/PMI。在UL载波组中的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它们,或者使它们一个符号一个符号地交替。如果一起传输RI,则以时间第一方式,以数据、RI和CQI/PMI顺序依次映射数据、RI和CQI/PMI。
图4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三个DL载波组的CQI/PMI的方法。
参照图40,针对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并且将它们分配给UL载波组。在各个UL载波组中的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它们,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如果一起传输RI,则以时间第一方式,以数据、RI和CQI/PMI的顺序依次映射数据、RI和CQI/PMI。
在BS和移动终端之间预先商定要使用的UL载波组的前提下,BS应当告知移动终端要使用的DL载波组,和/或DL载波组的优先级或编号,用于实现图37至图40中所示的CQI/PMI传输方法。
图4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ACK/NACK的方法。
参照图41,在ENC中单独编码针对对应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并且在预定UL载波组(如,CA#0)中传输HARQ响应。从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可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的方式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的方式,编码后的ACK/NACK被映射到与RS相邻的符号相对应的RE。
图4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三个DL载波组的ACK/NACK的方法。
参照图42,在ENC中单独编码针对各自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并且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HARQ响应。从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可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的方式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的方式,编码后的ACK/NACK被映射到与和RS相邻的符号相对应的RE。
图4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三个DL载波组的ACK/NACK的方法。
参照图43,在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各自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并且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HARQ响应。可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的子载波的个数加到编码后的ACK/NACK符号的个数,并且该和除以每子载波可以映射的ACK/NACK符号的最大数(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是4),并且取整。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它们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的方式,使用取整后值向可用的子载波分配编码后的ACK/NACK,每子载波最多四个RE。
图4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ACK/NACK的方法。
参照图44,在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各自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并且将它们分配给两个UL载波组。从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可用于在各个UL载波组中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编码后的ACK/NACK映射到与和RS相邻的符号相对应的RE。
图4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ACK/NACK的方法。
参照图45,在ENC中单独编码针对各自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并且将其分配给UL载波组,用于传输。从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可用于在各个UL载波组中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的方式,编码后的ACK/NACK映射到与和RS相邻的符号相对应的RE。
图4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ACK/NACK的方法。
参照图46,在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各自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并且将其分配给UL载波组,用于传输。可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的子载波的个数加到编码后的ACK/NACK符号的个数,并且该和除以每子载波可以映射的ACK/NACK符号的最大数(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是4),并且取整。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它们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的方式,使用取整后的整数值向可用的子载波分配编码后的ACK/NACK,每子载波最多四个RE。
在BS和移动终端之间预先商定要使用的UL载波组的前提下,BS应当告知移动终端要使用的DL载波组,和/或DL载波组的优先级或编号,用于实现图41至图46中所示的ACK/NACK传输方法。同样地,通过打孔映射到RE的数据,编码后的ACK/NACK基本上位于每子载波与RS相邻的最多四个RE中。
图47、图48和图4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ACK/NACK的方法。图50、图51和图5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ACK/NACK的方法。图47至图52中所示的方法与图41至图46中所示的方法相同,只是用于三个DL载波组的ACK/NACK全部共同地在单个ENC中编码。
图5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三个DL载波组的ACK/NACK的方法。
参照图53,在单个ENC中全部共同编码用于各自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并且将其分配给UL载波组。可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的子载波的个数加到编码后的ACK/NACK符号的个数,并且该和被除以每子载波可以映射的ACK/NACK符号的最大数(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是4),并且取整。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它们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的方式,使用取整的值向可用的子载波分配编码后的ACK/NACK,每子载波最多四个RE。
在BS和移动终端之间预先商定要使用的UL载波组的前提下,BS应当告知移动终端要使用的DL载波组,和/或DL载波组的优先级或个数,用于实现图53中所示的ACK/NACK传输方法。同样地,通过打孔向RE映射的数据,编码后的ACK/NACK基本位于每子载波与RS相邻的最多四个RE中。
图5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RI的方法。
参照图54,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各自DL载波组的RI,并且在预定UL载波组(如,CA#0)中传输RI。从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可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的方式,将编码后的RI映射到与符号相对应的与RS相隔一个RE的多个RE。
图5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RI的方法。
参照图55,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各自DL载波组的RI,并且将其分配给UL载波组。从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可用于在各个UL载波组中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RI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的方式,将编码后的RI映射到和与RS相隔一个RE的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
图5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RI的方法。
参照图56,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用于各自DL载波组的RI,并且在预定UL载波组(如,CA#0)中传输这些RI。在UL载波组中的数据之后,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RI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的方式,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RI。如果一起传输CQI/PMI,则以时间第一方式,以数据、RI和CQI/PMI的顺序依次映射数据、RI和CQI/PMI。同时,当ACK/NACK与RI一起传输时,通过打孔在UL载波组中映射的RI,ACK/NACK可以紧跟在RS之后。
图5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RI的方法。
参照图57,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各自DL载波组的RI,并且将其分配给UL载波组。在各个UL载波组中的数据之后,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RI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的方式,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RI。如果一起传输CQI/PMI,则以时间第一方式,以数据、RI和CQI/PMI顺序依次映射数据、RI和CQI/PMI。同时,当ACK/NACK与RI一起传输时,通过打孔在UL载波组中映射的RI,ACK/NACK可以紧跟在RS之后。
在BS和移动终端之间预先商定要使用的UL载波组的前提下,BS应当告知移动终端要使用的DL载波组,和/或DL载波组的优先级或编号,用于实现图54至图57中所示的RI传输方法。
图5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RI的方法。图5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RI的方法。图6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RI的方法。图6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针对三个DL载波组的RI的方法。图58至图61中所示的RI传输方法与图54至图57中所示的相同,只是在单个ENC中全部共同编码用于三个DL载波组的RI。
实施方式6
图6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关于N个DL载波组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参照图62,针对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并且从使用的一组子载波中的第一个子载波的第一个SC-FDMA符号开始,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使得它们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或者它们基于符号互相交织。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用于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用于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并且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ACK/NACK互相交织的方式,从使用的该组子载波中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第一个子载波,向与和RS相邻的符号相对应的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的个数是2,则是与和RS相邻的四个符号相对应的RE)映射。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并且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ACK/NACK互相交织的方式,从使用的该组子载波中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第一个子载波,向和与RS相隔一个RE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是和与RS相隔一个RE的四个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映射。
数据与CQI/PMI和RI速率匹配。因此,数据以时间第一方式向CQI/PMI和RI的RE之外的RE映射。同时,为ACK/NACK打孔数据。
图6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N个DL载波组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参照图63,针对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并且从可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的第一个SC-FDMA符号开始,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使得它们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或者它们基于符号互相交织。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并且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ACK/NACK互相交织的方式,从可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第一个子载波,向和与RS相邻的符号相对应的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是与RS相邻的四个符号相对应的RE)映射。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并且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RI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RI互相交织的方式,从可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第一个子载波,向和与RS相隔一个RE的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的个数是2,则是和与RS相隔一个RE的四个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映射。
数据与CQI/PMI和RI速率匹配。因此,数据以时间第一方式向CQI/PMI和RI的RE以外的RE映射。同时,为ACK/NACK打孔数据。
图6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N个DL载波组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参照图64,针对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或者在ENC中共同编码有关于向相同的UL载波组分配的DL载波组的CQI/PMI。然后,向UL载波组分配编码后的CQI/PMI。从可用于在各个UL载波组中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的第一个SC-FDMA符号开始,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它们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或者它们基于符号互相交织。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HARQ响应。或者在ENC中共同编码针对向相同的UL载波组分配的DL载波组的ACK/NACK。然后,向UL载波组分配编码后的ACK/NACK。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ACK/NACK互相交织的方式,从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可用于在各个UL载波组中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向与RS相邻的符号相对应的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是与RS相邻的四个符号相对应的RE)映射编码后的ACK/NACK。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或者在ENC中共同编码针对向相同的UL载波组分配的DL载波组的RI。然后,向UL载波组分配编码后的RI。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RI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RI互相交织的方式,从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可用于在各个UL载波组中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向和与RS相隔一个RE的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是和与RS相隔一个RE四个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映射编码后的RI。
数据与CQI/PMI和RI速率匹配。因此,数据以时间第一方式向CQI/PMI和RI的RE以外的RE映射。同时,为ACK/NACK打孔数据。
图6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N个DL载波组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参照图65,针对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然后,在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它们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或者它们基于符号互相交织。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用于DL载波组的HARQ响应。然后,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ACK/NACK互相交织的方式,从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使用的一组子载波中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向和与RS相邻的符号相对应的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是和与RS相邻的四个符号相对应的RE)映射编码后的ACK/NACK。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RI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RI互相交织的方式,从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所使用的该组子载波中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向和与RS相隔一个RE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是和与RS相隔一个RE的四个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映射编码后的RI。
数据与CQI/PMI和RI速率匹配。因此,数据以时间第一方式向CQI/PMI和RI的RE以外的RE映射。同时,为ACK/NACK打孔数据。
图6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N个DL载波组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参照图66,针对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CQI/PM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CQI/PMI。然后,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CQI/PMI或者使它们基于符号互相交织方式,在UL载波组中的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HARQ响应。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ACK/NACK互相交织的方式,从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可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向与RS相邻的符号相对应的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是和与RS相邻的四个符号相对应的RE)映射编码后的ACK/NACK。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然后,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RI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RI互相交织的方式,从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可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向和与RS相隔一个RE的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是和与RS相隔一个RE四个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映射编码后的RI。
数据与CQI/PMI和RI速率匹配。因此,数据以时间第一方式向CQI/PMI和RI的RE以外的RE映射。同时,为ACK/NACK打孔数据。
图6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N个DL载波组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参照图67,针对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或者在ENC中共同编码向相同的UL载波组分配的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然后,向UL载波组分配编码后的CQI/PMI。在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它们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或者使它们基于符号互相交织。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用于DL载波组的HARQ响应。或者在ENC中共同编码向相同的UL载波组分配的有关于DL载波组的ACK/NACK。然后,向UL载波组分配编码后的ACK/NACK。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ACK/NACK互相交织的方式,从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可用于在各个UL载波组中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向和与RS相邻的符号相对应的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是和与RS相邻的四个符号相对应的RE)映射编码后的ACK/NACK。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或者在ENC中共同编码向相同的UL载波组分配的有关于DL载波组的RI。然后,向UL载波组分配编码后的RI。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RI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RI互相交织的方式,从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可用于在各个UL载波组中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向和与RS相隔一个RE符号的相对应的多个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是和与RS相隔一个RE的四个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映射编码后的RI。
数据与CQI/PMI和RI速率匹配。因此,数据以时间第一方式向CQI/PMI和RI的RE以外的RE映射。同时,为ACK/NACK打孔数据。
同时,CA#0和CA#1表示图62至图67中的UL载波组。还可以预期的是,CA#0和CA#1分别表示部分UL载波组。
图6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N个DL载波组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参照图68,针对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然后,在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它们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或者它们基于符号互相交织。如果也传输RI,则以时间第一方式,以数据、RI和CQI/PMI的顺序依次映射数据、RI和CQI/PMI。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HARQ响应。然后,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ACK/NACK互相交织的方式,从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使用的一组子载波中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向和与RS相邻的符号相对应的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是和与RS相邻的四个符号相对应的RE)映射编码后的ACK/NACK。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R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ACK/NACK互相交织的方式,在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RI。如果一起传输CQI/PMI,则以时间第一方式,以数据、RI和CQI/PMI顺序依次映射数据、RI和CQI/PMI。
数据与CQI/PMI和RI速率匹配。因此,数据以时间第一方式向CQI/PMI和RI的RE以外的RE映射。
图6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预定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N个DL载波组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参照图69,针对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然后,在UL载波组中的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它们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或者它们基于符号互相交织。如果也传输RI,则以时间第一方式,以数据、RI和CQI/PMI顺序依次映射数据、RI和CQI/PMI。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用于DL载波组的HARQ响应。然后,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ACK/NACK互相交织的方式,从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可用于在UL载波组中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向与RS相邻的符号相对应的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是和与RS相邻的四个符号相对应的RE)映射编码后的ACK/NACK。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R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RI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RI互相交织的方式,在UL载波组中的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RI。如果一起传输CQI/PMI,则以时间第一方式,以数据、RI和CQI/PMI的顺序依次映射数据、RI和CQI/PMI。
数据与CQI/PMI和RI速率匹配。因此,数据以时间第一方式向CQI/PMI和RI的RE以外的RE映射。
图7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N个DL载波组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参照图70,针对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或者在ENC中共同编码向相同的UL载波组分配的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然后,向UL载波组分配编码后的CQI/PMI。在各个UL载波组中的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它们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或者它们基于符号互相交织。如果也传输RI,则以时间第一方式,以数据、RI和CQI/PMI的顺序依次映射数据、RI和CQI/PMI。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用于DL载波组的HARQ响应。或者在ENC中共同编码向相同的UL载波组分配的针对DL载波组的ACK/NACK。然后,向UL载波组分配编码后的ACK/NACK。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ACK/NACK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ACK/NACK互相交织的方式,从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可用于在各个UL载波组中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向与RS相邻的符号相对应的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是和与RS相邻的四个符号相对应的RE)映射编码后的ACK/NACK。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或者在ENC中共同编码向相同的UL载波组分配的针对DL载波组的RI。然后,向UL载波组分配编码后的RI。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RI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RI互相交织的方式,在各个UL载波组中的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RI。如果一起传输CQI/PMI,则以时间第一方式,以数据、RI和CQI/PMI顺序依次映射数据、RI和CQI/PMI。
数据与CQI/PMI和RI速率匹配。因此,数据以时间第一方式向CQI/PMI和RI的RE以外的RE映射。同时,为ACK/NACK打孔数据。
图7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N个DL载波组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参照图71,为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然后,从所使用的一组子载波中的第一个子载波的第一个SC-FDMA符号开始,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CQI/PMI或者使它们基于符号互相交织。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用于各自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用于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并且将其分配给UL载波组,用于传输。在UL载波组中的、具有CQI/PMI的子载波以外的可用于传输的子载波的总数加到编码后的ACK/NACK符号的个数,并且该和除以每子载波的ACK/NACK符号的最大数,并且取整。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它们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的方式,向具有CQI/PMI的子载波之外的可用子载波映射编码后的ACK/NACK,每子载波最多四个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存在与RS相邻的四个符号)。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然后,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RI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RI互相交织的方式,从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可用于传输的该组子载波中的第一个子载波,向和与RS相隔一个RE的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是和与RS相隔一个RE的四个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映射编码后的RI。
数据与CQI/PMI和RI速率匹配。因此,数据以时间第一方式向CQI/PMI和RI的RE以外的RE映射。同时,为ACK/NACK打孔数据。
图7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N个DL载波组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参照图72,针对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然后,在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CQI/PMI或者它们基于符号互相交织。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各自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并且将其分配给UL载波组,用于传输。在UL载波组中的、具有CQI/PMI的子载波以外的可用于传输的子载波的总数加到编码后的ACK/NACK符号的个数,并且该和除以每子载波的ACK/NACK符号的最大数,并且取整。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它们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的方式,向具有CQI/PMI的子载波以外的可用子载波映射编码后的ACK/NACK,每子载波最多四个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存在与RS相邻的四个符号)。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然后,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RI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RI互相交织的方式,从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在所使用的一组子载波中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向和与RS相隔一个RE的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是和与RS相隔一个RE的四个符号相对应的多个RE,)映射编码后的RI。
数据与CQI/PMI和RI速率匹配。因此,数据以时间第一方式向CQI/PMI和RI的RE以外的RE映射。同时,为ACK/NACK打孔数据。
图7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两个UL载波组中传输有关于N个DL载波组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参照图73,针对各DL载波组测量或计算CQI/PMI。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有关于DL载波组的CQI/PMI。然后,在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CQI/PMI,使得以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CQI/PMI或者使它们基于符号互相交织。如果一起传输RI,则以时间第一方式,以数据、RI和CQI/PMI顺序依次映射数据、RI和CQI/PMI。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用于各自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即,ACK/NACK),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用于DL载波组的HARQ响应,并且将其分配给UL载波组,用于传输。在UL载波组中的具有CQI/PMI的子载波以外的、可用于传输的子载波的总数加到编码后的ACK/NACK符号的个数,并且该和除以每子载波的ACK/NACK符号的最大数,并且取整。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它们或者基于符号使它们互相交织的方式,向具有CQI/PMI的子载波以外的可用子载波映射编码后的ACK/NACK,每子载波最多四个RE(如果每子载波的RS个数是2,则存在与RS相邻的四个符号)。
在多个ENC中单独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或者在单个ENC中共同编码针对DL载波组的RI。然后,以按DL载波组的预定顺序设置编码后的RI或者基于符号使编码后的RI互相交织的方式,在数据之后,以时间第一方式映射编码后的RI。如果一起传输CQI/PMI,则以时间第一方式,以数据、RI和CQI/PMI的顺序依次映射数据、RI和CQI/PMI。
数据与CQI/PMI和RI速率匹配。因此,数据以时间第一方式向CQI/PMI和RI的RE以外的RE映射。同时,为ACK/NACK打孔数据。
图74是可以应用于UE并且可以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74,装置80包括处理单元81、存储单元82、无线射频(RF)单元83、显示单元84和用户界面单元85。处理单元81负责物理接口协议层。处理单元81提供控制面和用户面。在处理单元81中可以执行各层的功能。存储单元82电连接到处理单元并且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普通文件。如果装置80是UE,则显示单元84可以显示各种信息,并且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来实施。用户界面单元85可以与已知的用户界面(如,小型键盘、触摸屏等)一起构成。RF单元83电连接到处理单元82,用于传输和接收RF信号。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了BS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接收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BS的上节点执行描述为由BS执行的特定操作。
即,显而易见的是,在由包括BS的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网络中,可以通过BS或BS以外的网络节点来执行为与移动终端通信而执行的各种操作。术语“BS”可以被术语“进化节点B(eNB)”、“固定站”、“节点B”、“接入点”等来代替。在本发明中,移动终端与UE相对应。术语“移动终端”可以被术语“移动站(MS)”、“用户站(SS)”、“移动用户站(MSS)”等代替。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在硬件结构中,通过一个或更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可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CQI的方法。
在固件或软件结构中,以执行上述功能或操作的模块、程序、函数等的形式可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CQI的方法。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单元位于处理器的外部或内部,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已知方式向处理器发送数据和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可以以本文中所述的那些以外的、没有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本质特性的特定形式来执行。因此,所有方面的上述实施方式应当被解释为例示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和它们的法律等同物来确定,而不是由上述描述来确定,并且所有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含义和等同范围之内的改变都将包括进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没有显示地互相引用的权利要求可以组合起来,作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或者被包括而在提交本申请之后通过之后的修改而成为新权利要求。
本发明的方式
以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已经描述了各种实施方式。
工业应用性
如根据上述描述所显而易见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应用于用户设备(UE)、基站(BS)或者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其他装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此,旨在本发明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和它们的等同物的范围之内的修改例和变型。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通过将多载波除以整数N所产生的N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以及
在通过将多载波除以所述整数N所产生的N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传输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控制信息,
其中均等或不均等地向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并且所述控制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信息/预编码矩阵索引CQI/PMI、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和秩指示RI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所包括的子帧中的多个代码块中构造数据,则所述多个代码块基于时域调制符号在所述子帧中交织,并映射到所述子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所包括的子帧中的多个代码块中构造数据,则基于时域调制符号向所述子帧对角地映射所述多个代码块中的各个代码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各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单独编码、连结并且均等或不均等地向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连结并且共同编码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各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从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的第一个符号开始,按顺序映射有关于所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所述CQI/PMI。
7.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从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向紧跟在被映射了基准信号RS的符号之后的符号映射在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所述ACK/NACK。
8.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从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向紧跟在被映射了基准信号RS的符号之后的符号映射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所述ACK/NACK。
9.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从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向与基准信号RS相隔一个资源格RE的符号映射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所述RI。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预定载波组中映射的数据之后,按顺序映射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所述RI。
11.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用户设备UE,该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器,其用于接收通过将多载波除以整数N所产生的N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
发送器,其用于在通过将多载波除以所述整数N所产生的N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当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传输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控制信息;以及
处理器,其用于向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均等或不均等地分配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信息/预编码矩阵索引CQI/PMI、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和秩指示RI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如果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所包括的子帧中的多个代码块中构造数据,则所述处理器通过基于时域调制符号交织所述多个代码块向所述子帧映射所述多个代码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如果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所包括的子帧中的多个代码块中构造数据,则所述处理器基于时域调制符号向所述子帧对角地映射所述多个代码块中的各个代码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单独编码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控制信息,连结经单独编码的控制信息,并且均等或不均等地向所述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连结后的控制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连结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并且共同编码连结后的控制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从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的第一符号开始,所述处理器按顺序映射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所述CQI/PMI。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从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所述处理器向紧跟在被映射了基准信号RS的符号之后的符号映射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所述ACK/NACK。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从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所述处理器向紧跟在被映射了基准信号RS的符号之后的符号映射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所述ACK/NACK。
19.根据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从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最后一个子载波开始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个子载波,所述处理器向与基准信号RS相隔一个资源格RE的符号映射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的所述RI。
20.根据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在预定载波组中映射的数据之后,所述处理器按顺序映射有关于所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所述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所述RI。
CN2009801304552A 2008-08-05 2009-08-03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下行链路多载波控制信息的方法 Active CN1021132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645408P 2008-08-05 2008-08-05
US61/086,454 2008-08-05
US8647408P 2008-08-06 2008-08-06
US61/086,474 2008-08-06
US8718108P 2008-08-08 2008-08-08
US61/087,181 2008-08-08
US11664108P 2008-11-21 2008-11-21
US11664008P 2008-11-21 2008-11-21
US61/116,641 2008-11-21
US61/116,640 2008-11-21
US15397209P 2009-02-20 2009-02-20
US61/153,972 2009-02-20
US15633309P 2009-02-27 2009-02-27
US61/156,333 2009-02-27
KR1020090064135A KR101638900B1 (ko) 2008-08-05 2009-07-14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멀티 캐리어에 대한 제어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KR10-2009-0064135 2009-07-14
PCT/KR2009/004324 WO2010016698A2 (en) 2008-08-05 2009-08-03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bout downlink multiple carri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3255A CN102113255A (zh) 2011-06-29
CN102113255B true CN102113255B (zh) 2013-08-21

Family

ID=42088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04552A Active CN102113255B (zh) 2008-08-05 2009-08-03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下行链路多载波控制信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24564B2 (zh)
KR (1) KR101638900B1 (zh)
CN (1) CN102113255B (zh)
GB (1) GB2474978B (zh)
WO (1) WO201001669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53190B1 (ko) * 2008-08-08 2013-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상기 채널 품질 정보에 따라 무선 자원을 할당하는 방법
KR101089838B1 (ko) * 2008-08-13 2011-12-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캐리어 집성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 및 상기 통신 시스템에 속하는 기지국 및 단말
WO2010026936A1 (ja) 2008-09-04 2010-03-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219708B2 (ja) * 2008-09-22 2013-06-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145294B2 (ja) * 2008-09-22 2013-02-1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N102365837B (zh) * 2009-03-29 2014-05-1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KR101670744B1 (ko) * 2009-04-13 2016-1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최적화된 랭크 3 코드북을 이용한 상향링크 신호 송수신
CA2758216C (en) 2009-04-24 2016-08-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US9444589B2 (en) * 2009-10-05 2016-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ncturing data regions for signals to minimize data loss
JP2011130412A (ja) * 2009-11-18 2011-06-30 Sony Corp 端末装置、基地局、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2082625B (zh) * 2010-01-11 2014-10-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反馈多载波信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KR20190090089A (ko) * 2010-02-12 2019-07-31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셀-에지 사용자 성능을 향상시키고 하향링크 협력 컴포넌트 캐리어를 통해 무선 링크 실패 조건을 시그널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18943A2 (ko) 2010-03-22 2011-09-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555128B2 (en) 2010-03-24 2013-10-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KR101915271B1 (ko) 2010-03-26 2018-11-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을 위한 하향링크 제어 지시 방법 및 장치
CN103004253B (zh) * 2010-03-31 2016-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26949B (zh) * 2010-04-01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场景下非周期反馈的方法和系统
CN105162508B (zh) 2010-04-01 2018-05-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收发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35057B (zh) 2010-04-01 2015-07-08 Lg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其设备
CN102215502A (zh) * 2010-04-02 2011-10-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lte-a系统的移动性小区测量方法
US9553697B2 (en) * 2010-04-05 2017-0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Q ACK/NACK transmiss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WO2011123976A1 (zh) * 2010-04-06 2011-10-1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平坦反馈模式和分级反馈模式之间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15085B (zh) * 2010-04-07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系统、用户设备和基站
US9654265B2 (en) * 2010-04-08 2017-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to facilitate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2561716B1 (en) * 2010-04-23 2017-04-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2237991B (zh) * 2010-04-30 2016-08-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在tdd系统中发送ack/nack信息的方法
US9258807B2 (en) 2010-05-03 2016-02-09 Intel Deutschland Gmbh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WO2011138849A1 (ja) * 2010-05-06 2011-11-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及び応答信号マッピング方法
PL2387172T3 (pl) * 2010-05-11 2020-01-3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Sposób wysyłania informacji o randze kanału zstępującego przez fizyczny, współdzielony kanał wstępujący
CN102244631B (zh) * 2010-05-11 2014-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子载波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JP5654621B2 (ja) * 2010-06-14 2015-01-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のためのユーザ機器、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通信の方法
WO2011159624A2 (en) * 2010-06-18 2011-12-22 Brown, J., Robert, Jr.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1867458B (zh) * 2010-06-21 2016-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11162568A2 (ko) * 2010-06-24 2011-12-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743799B2 (en) 2010-06-24 2014-06-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hange of rate matching modes in presence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JP5357126B2 (ja) * 2010-10-04 2013-12-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US9526089B2 (en) * 2010-10-27 2016-12-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3701559B (zh) * 2010-11-09 2017-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3701558B (zh) * 2010-11-09 201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2130741B (zh) 2010-11-09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JP5255043B2 (ja) * 2010-11-26 2013-08-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2638896B (zh) * 2011-02-15 2017-07-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分量载波优先级别的方法及系统
KR101923440B1 (ko) * 2011-02-15 2018-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채널품질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US9282552B2 (en) 2011-05-17 2016-03-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9635651B2 (en) 2011-09-26 2017-04-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ing PUCCH format 3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US20140369324A1 (en) * 2012-01-20 2014-12-18 Zte Corporation Uplink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EP2983427B1 (en) 2012-03-23 2018-02-28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physical layer multi-point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multi-point feedback configuration
KR101791396B1 (ko) * 2012-06-18 2017-10-27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피드백하기 위한 방법, 사용자 장비, 및 시스템
CN105191175B (zh) 2013-03-13 2019-02-05 Lg 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无线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4161142A1 (en) 2013-04-01 2014-10-0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base station, method of generating dmr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EP2999282B1 (en) * 2013-06-17 2017-10-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9209923B2 (en) * 2013-11-06 2015-12-0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f OFDM signal
GB2522846B (en) * 2014-02-04 2016-08-03 Keysight Tech Singapore (Holdings)Pte Ltd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033505B2 (en) * 2014-07-31 2018-07-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over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MX2017008002A (es) * 2014-12-19 2017-12-1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Llenando simbolos vacios en transmisiones de red de comunicacion celular en espectro sin licencia.
WO2016119207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rq/csi ack feedback method over unlicensed carriers
CN106937387A (zh) * 2015-12-30 2017-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031715A1 (en) * 2016-08-10 2018-02-15 Idac Holdings, Inc. Priority-based channel coding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EP4027728A1 (en) 2017-01-11 2022-07-13 MediaTek Inc. Efficient wide bandwidth operation and efficient ue-specific rf bandwidth adaptation
US11109370B2 (en) 2017-03-21 2021-08-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next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454644B2 (en) * 2017-03-24 2019-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ulti-cluster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10754124B (zh) * 2017-06-16 2024-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广播信道的资源元素映射
US11678332B2 (en) * 2017-08-22 2023-06-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and data multiplexing in uplink wireless transmissions
CN110650545B (zh) * 2018-04-04 2020-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接收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EP4213554A1 (en) * 2018-07-17 2023-07-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bs in nr v2x
US11206705B2 (en) * 2018-07-23 2021-12-21 At&T Mobility Ii Llc Flexible carrier downlink and uplink pairing for advanced networks
JP6609356B2 (ja) * 2018-08-06 2019-11-20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端末、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US11558864B2 (en) * 2019-02-15 2023-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ut-of-order processing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33966A2 (en) * 2003-11-20 2005-05-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of subcarrier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US20080095223A1 (en) * 2004-09-30 2008-04-24 Wen Tong Channel Sounding in Ofdma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52413B2 (en) 2003-05-16 2008-04-01 Hsien-Rong Liang Multifunctional remote control device
US7184703B1 (en) 2003-06-06 2007-02-2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ulti-hop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having relay equipments which select signals to forward
KR20050119590A (ko) 2004-06-16 2005-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채널 품질 정보 피드백 장치 및 방법
US7961700B2 (en) 2005-04-28 2011-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rrier operation i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CN102916777B (zh) 2005-08-19 2016-06-08 知识产权之桥一号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以及信道质量标识符接收方法
KR101119281B1 (ko) 2005-08-29 2012-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정보 피드백 장치 및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US8675549B2 (en) 2005-10-27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serving sector maintena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FI20065180A0 (fi) 2006-03-20 2006-03-20 Nokia Corp Kanavan laadun osoittimen lähettäminen
JP4818803B2 (ja) 2006-05-01 2011-11-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可変tti長制御に基づく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9143288B2 (en) * 2006-07-24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able control channe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83939B2 (en) * 2006-08-22 2009-09-01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tenna sel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MX2009011763A (es) * 2007-04-30 2009-12-1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Verificacion y deteccion de error de señalizacion de retroalimentacion en sistemas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mimo.
EP2168297A1 (en) * 2007-06-08 2010-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fo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n 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US8457235B2 (en) * 2007-06-25 2013-06-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feedback data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US9130612B2 (en) * 2008-01-07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fied uplink control signal formats
US8140944B2 (en) * 2008-01-24 2012-03-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terleaver design with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MY192672A (en) * 2008-02-04 2022-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and data multiplex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9120701A2 (en) 2008-03-24 2009-10-01 Zte U.S.A., Inc. Dynamic adjustment and signaling of downlink/uplink allocation ratio in lte/tdd systems
US8259651B2 (en) * 2008-03-25 2012-09-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on an LTE uplink control channel
KR100925444B1 (ko) * 2008-05-27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채널을 통해 데이터와 제어 정보를 포함하는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US8948704B2 (en) 2008-10-22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ope of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region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KR101065706B1 (ko) 2008-11-23 2011-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US8264992B2 (en) 2008-11-26 2012-09-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ontrol information feedback over the long-term evoluti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CN102365837B (zh) 2009-03-29 2014-05-1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0114237A2 (en) 2009-04-02 2010-10-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ed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33966A2 (en) * 2003-11-20 2005-05-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of subcarrier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US20050128993A1 (en) * 2003-11-20 2005-06-16 Hyun-Seok Yu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of subcarrier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US20080095223A1 (en) * 2004-09-30 2008-04-24 Wen Tong Channel Sounding in Ofdma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474978B (en) 2012-09-19
KR20100017051A (ko) 2010-02-16
GB201100272D0 (en) 2011-02-23
US20110128942A1 (en) 2011-06-02
US8724564B2 (en) 2014-05-13
KR101638900B1 (ko) 2016-07-12
WO2010016698A3 (en) 2010-06-03
WO2010016698A2 (en) 2010-02-11
CN102113255A (zh) 2011-06-29
GB2474978A (en) 201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325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下行链路多载波控制信息的方法
US11652600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coding modulation parameter
JP6995772B2 (ja) 情報処理方法、端末デバイス、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KR101581631B1 (ko)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CN113783678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JP518465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cqi送信方法
KR101319726B1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2266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EP354099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bits
CN106850128B (zh)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US9220091B2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coded symbol
US95543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uplink
CN111448839A (zh)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6411465B (zh)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TR201907700T4 (tr) Programlama modunun gösterimi için kod noktaları kullanarak kontrol kanalı sinyalleşmesi.
CN107409014A (zh) 用于操作大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反馈方法
KR20120096556A (ko) 업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181107A (zh) 移动站装置、处理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KR2008011410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CN109644008A (zh) 用于极化码的循环缓冲器速率匹配
CN102160412A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7210839A (zh) 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8633014A (zh) 数据发送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13010091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environment
CN102474325B (zh) 在支持mimo天线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