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2012A - 解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解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2012A
CN102112012A CN2008801306638A CN200880130663A CN102112012A CN 102112012 A CN102112012 A CN 102112012A CN 2008801306638 A CN2008801306638 A CN 2008801306638A CN 200880130663 A CN200880130663 A CN 200880130663A CN 102112012 A CN102112012 A CN 102112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described steam
defrosting room
thawing apparatus
circulation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306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崎幸博
庄司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yoho Freeze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yoho Freeze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yoho Freeze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Ryoho Freeze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12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20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00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e.g. pasteurising, sterili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ods or foodstuffs
    • A23L3/36Freezing; Subsequent thawing; Cooling
    • A23L3/365Thawing subsequent to freez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Freezing, Cooling And Drying Of F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解冻装置,该解冻装置能够达到与现有的解冻装置相同或比现有的解冻装置更高的热效率,并且在解冻装置工作时将解冻室内的相对湿度维持在大致100%。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解冻室中设置有控制冷却机构和蒸气供给机构的控制装置,以满足式(1):
Figure 200880130663.8_AB_0
(式中,ΔQc是由所述冷却体的冷却夺走的显热,ΔQv是由来自所述蒸气放出体的蒸气施加的潜热和显热)以及式(2):Hin>Hout(,Hin是来自所述蒸气放出体的蒸气的加湿量,Hout是所述冷却体的除湿量。)。

Description

解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蒸气的潜热进行解冻的解冻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解冻装置,已知具有以下结构的解冻装置:例如在建筑物即解冻库的外部配设蒸气生成机和冷却机,利用连接管将形成于解冻库内部的解冻室与上述蒸气生成机和冷却机分别连接起来,用冷却机冷却由蒸气生成机所生成的蒸气,从而能够调节蒸气的温度和湿度,利用蒸气的潜热对放置在解冻室内部的被解冻物进行解冻。
但是,在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下的的解冻装置中,因为形成解冻室的解冻库是建筑物,所以整个装置体积很大,装置不能搬送移动,而且价格高昂。并且,因为在解冻库的外部配设蒸气生成机和冷却机,形成于解冻库内部的解冻室在解冻库的外部与上述蒸气生成机和冷却机相连接,所以热损失大,不经济。
与此相对,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以提供一种使热效率提高的解冻装置为目的,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将蒸气供给机构、冷却机构和解冻室分别设置在本体机壳(cabinet)中,将解冻蒸气流入口和解冻蒸气流出口分别形成在解冻室中,并且解冻蒸气流出口和解冻蒸气流入口经由蒸气循环流路而相连通地连接在一起,将蒸气供给机构的蒸气放出体和冷却机构的冷却体分别配设在蒸气循环流路的中途部分。
而且,作为更优选的形态,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使蒸气放出体与蒸气生成机相连通地连接在一起构成蒸气供给机构,将冷却体连接在冷却机上构成冷却机构,将蒸气供给机构的蒸气生成机配设在解冻室的下方位置上,将冷却机构的冷却机配设在解冻室的上方位置上。
此处,优选当解冻被解冻物时在低温高湿环境下进行解冻。如果温度低,则能够抑制细菌在被解冻物中繁殖或者被解冻物的表面本身变质;如果湿度高,则能够抑制被解冻物干燥使其表面受损,从而能够让焓(能量)增大,并且使在被解冻物的表面凝结的水分量和由此所付与的热量增大。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11-2900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解冻装置中,不一定能够在低温高湿下连续地解冻被解冻物。例如,虽然记载了使解冻室内部温度为3℃~5℃、循环蒸气的湿度为约100%,但在低温下加湿时蒸气容易凝结,解冻室内的相对湿度不稳定,难以总是将解冻室内的相对湿度维持在100%左右。即,在现有技术中,尚未明确公开将解冻室内的相对湿度总是维持在100%左右的具体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冻装置,该解冻装置能够达到与现有的解冻装置相同或比现有的解冻装置更高的热效率,并且在解冻装置工作时将解冻室内的相对湿度维持在大致100%。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解冻装置包括:本体机壳;形成于所述本体机壳的内部、并且具有解冻蒸气流入口和解冻蒸气流出口的解冻室;在所述解冻室的外部由所述解冻蒸气流出口和所述解冻蒸气流入口连通而形成的蒸气循环流路;具有设置在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内的蒸气放出体的蒸气供给机构;具有冷却机和设置在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内的冷却体的冷却机构;具有马达的蒸气循环用风扇,该蒸气循环用风扇为了使已由所述冷却体冷却的所述蒸气在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和所述解冻室中循环而供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解冻室中还包括控制所述冷却机构和所述蒸气供给机构的控制装置,以满足以下关系式:
关系式(1):
Figure BPA00001308879900021
(关系式(1)中,ΔQc是由所述冷却体的冷却夺走的显热,ΔQv是由来自所述蒸气放出体的蒸气施加的潜热和显热。)以及
关系式(2):Hin>Hout
(关系式(2)中,Hin是来自所述蒸气放出体的蒸气的加湿量,Hout是所述冷却体的除湿量。)。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满足所述关系式(1),能够将解冻室内的解冻温度(SP值)稳定地维持为大致不变的温度;通过满足所述关系式(2),能够将解冻室内的环境维持在高湿度下。即,通过平衡性良好地使冷却机构和蒸气供给机构工作,便能够一边将解冻室内维持在高湿度环境下一边进行解冻。
此处,由冷却体进行的冷却夺走的显热ΔQc例如可通过使用温度计和风速计对所述冷却体前后部分的温度差和风量进行测定而得到,其单位为kcal/h。而且,由来自所述蒸气放出体的蒸气施加的潜热和显热ΔQv中的显热例如可通过使用温度计和风速计测定蒸气放出体前后部分的温度差和风量来得到,其单位为kcal/h。另外,因为在大气压下放出的蒸气的温度为100℃,所以ΔQv中的潜热能够利用温度基准的饱和水蒸气表中的比焓来求出。
来自所述蒸气放出体的蒸气的加湿量Hin例如可通过使用蒸气用流量计对连接在解冻室上的配管内的蒸气通过量进行测定而得到,其单位为kg/h。而且,所述冷却体的除湿量Hout例如可通过称量来自所述冷却体的排水量而得到,其单位为kg/h。
优选在所述解冻装置中,所述蒸气放出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供给所述蒸气,所述外管覆盖所述内管的一端以将所述内管的一端包住,并且具有将所述蒸气供给到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内的开口部。特别优选在不影响蒸气量的范围内形成紧凑的外形。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所述蒸气放出体的表面积相对于加湿量而减小,从而能够在过热状态下供给干蒸气,进而能够适当地控制加湿动作时显热的发生。
优选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包括大致水平部分和大致垂直部分,所述大致水平部分包括设置有所述蒸气放出体的凹部,所述大致垂直部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大致水平部分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解冻蒸气入口上。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来自所述蒸气循环用风扇的风不会直接撞击所述蒸气放出体,所以能够把随着蒸气从所述蒸气放出体的放出而释放的显热抑制在最小限度,从而能够提高加湿(潜热)的比例。
优选在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内,所述大致水平部分和所述大致垂直部分的连接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曲面状。
根据这样的结构,特别是如果在所述大致水平部分与所述大致垂直部分相连接的部分中存在直角部分,则已被加湿的风(蒸气)中的水分易于在该直角部分凝结,而如果这样的直角部分很少或者没有直角部分,就能够抑制水分的凝结。
而且,优选所述马达设置在所述本体机壳的外侧。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所述马达的放热(显热)到达所述冷冻室内,从而易于像如上所述那样在所述冷冻室内维持高湿度环境。并且,因为可以不让所述马达暴露在高湿度环境下,所以对马达的耐久性也有利。
优选所述蒸气供给机构包括经由蒸气供给管与所述蒸气放出体而相连通地连接在一起的蒸气供给机。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可靠地将蒸气供给到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和所述冷冻室中。另外,所述蒸气供给机无论是否内置于本发明的冷冻装置中均可。在所述蒸气供给机未内置于本发明的解冻装置中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将该解冻装置经由所述蒸气供给管连接到锅炉等外部蒸气供给机上。
优选所述解冻蒸气流入口形成为:包括多个流入开口部,并且所述流入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从所述解冻室的上部到下部依次减小;
所述解冻蒸气流出口形成为:包括多个流出开口部,并且所述流出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从所述解冻室的上部到下部依次增大。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所述解冻室内形成大致均匀的蒸气流,从而能够使蒸气与所有被解冻物均匀地接触,进而能够使解冻效率提高。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本发明的所述解冻装置的工作方法。
即,一种本发明所涉及的解冻装置的工作方法,其中所述解冻装置包括:本体机壳;形成于所述本体机壳的内部、并且具有解冻蒸气流入口和解冻蒸气流出口的解冻室;在所述解冻室的外部由所述解冻蒸气流出口和所述解冻蒸气流入口连通而形成的蒸气循环流路;具有设置在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内的蒸气放出体的蒸气供给机构;具有冷却机和设置在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内的冷却体的冷却机构;具有马达的蒸气循环用风扇,该马达为了使已由所述冷却体冷却的所述蒸气在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和所述解冻室中循环而供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解冻室中,还包括控制所述冷却机构和所述蒸气供给机构,以满足以下关系式:
关系式(1):
Figure BPA00001308879900051
(关系式(1)中,ΔQc是由所述冷却体的冷却夺走的显热,ΔQv是由来自所述蒸气放出体的蒸气施加的潜热和显热。)以及
关系式(2):Hin>Hout
(关系式(2)中,Hin是来自所述蒸气放出体的蒸气的加湿量,Hout是所述冷却体的除湿量。)。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满足所述关系式(1),能够将解冻室内的解冻温度(SP值)稳定地维持为大致一定的温度;通过满足所述关系式(2),能够将解冻室内的环境维持在高湿度下。即,通过使冷却机构和蒸气供给机构平衡性良好地工作,便能够一边将解冻室内维持在高湿度环境下一边进行解冻。
-发明的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解冻装置,能够发挥与现有的解冻装置相同或比现有的解冻装置更好的热效率和解冻效率,并且在解冻装置工作时将解冻室内的相对湿度维持在大致100%(例如95%以上),从而在更新鲜的状态下解冻被解冻物。
附图说明
图1是对表示本发明的解冻装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作剖视所得到的主视图。
图2是从箭头X的方向观察图1中的解冻装置1所得到的图。
图3是从箭头Y的方向观察图1中的解冻装置1所得到的图。
图4是用于对蒸气供给机构3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结构图。
图5是用于对蒸气放出体9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A-A线概略剖视图(即,蒸气放出体9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7是将图1中的蒸气放出体9附近放大所得到的概略图。
图8是用于对冷却机构4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有时在相同或相应部分标上同一符号,并且重复的说明省略。
图1是对表示本发明的解冻装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作剖视所得到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解冻装置1包括:本体机壳2;形成于本体机壳2的内部、并且具有解冻蒸气流入口33和解冻蒸气流出口31的解冻室5;在解冻室5的外部,由解冻蒸气流入口33和解冻蒸气流出口31连通而形成的蒸气循环流路34;具有设置在蒸气循环流路34内的蒸气放出体9的蒸气供给机构3;具有冷却机19和设置在蒸气循环流路34内的冷却体20的冷却机构4;具有马达的蒸气循环用风扇39,该蒸气循环用风扇39为了使已由冷却体20冷却的所述蒸气在蒸气循环流路34和解冻室5中循环而供风。
解冻装置1是将蒸气供给机构3、冷却机构4和解冻室5分别设置在大致呈矩形箱型的本体机壳2中一体形成的装置。如图1所示,解冻装置1具有以下结构:设置有具有控制装置42的操作盘,并能够利用安装在本体机壳2下部的滚轮43来容易地移动。当然,在大型解冻装置1的情况下不设置滚轮43。利用冷却机构4对已由蒸气供给机构3生成的蒸气进行冷却,形成适当温度、湿度的蒸气,再利用该蒸气的潜热对放置在解冻室5内部的被解冻物进行解冻。
蒸气供给机构3只要至少包括设置在蒸气循环流路34内的蒸气放出体9即可,蒸气生成机即锅炉等可以设置在解冻装置1之中,此外也可以使用设置在解冻装置1的外部的蒸气生成机。
当从设置在解冻装置1外部的蒸气生成机向解冻措置1中供给蒸气时,采用例如图4所示的结构。图4是表示蒸气供给机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经由连通管8使排水分离器7与锅炉等蒸气生成机6(即上述蒸气供给机)相连通地连接在一起,经由蒸气供给管10使蒸气放出体9与排水分离器(drain separator)7相连通地连接在一起。连通管8在中途分支,并且经由疏水器(steam trap)12与排水管11的中途部相连通地连接在一起,排水管11与排水分离器7相连通地连接在一起。而且,还设置有粗滤器(strainer)13、减压阀14、压力计15、电磁阀16、二通阀17和逆止阀18。
此处,使用图5和图6对蒸气放出体9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即具有双管多孔(grid)结构的喷嘴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对蒸气放出体9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概略横剖视图,图6是图5中的A-A线概略剖视图(即,蒸气放出体9的概略纵剖视图)。
如图5和图6所示,该蒸气放出体9包括内管9a和外管9b,内管9a从图5所示的箭头方向供给蒸气,外管9b覆盖内管9a的一端以将内管9a的一端包住,并且将蒸气供给到解冻装置1的蒸气循环流路34内。在内管9a上沿大致垂直方向的下侧设置有用于向外管9b中输送蒸气的多个开口部9a1,在外管9b上沿大致垂直方向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向蒸气循环流路34中输送蒸气的多个开口部9b1。
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从箭头的方向供来的蒸气的显热对内管9a进行加热,在外管9b内利用已加热的内管9a对蒸气进行加热。然后,在过热状态下将干燥蒸气从外管9b供向解冻装置1。
通过在不影响蒸气量的范围内形成紧凑的外形,能够适当地控制在加湿动作时显热的发生。并且,虽未图示,例如若在外管9b的大致垂直方向的下侧设置开口部,则还能够更可靠地将混入蒸气中的水分排出到系统外。
接着,图7是将图1中的蒸气放出体9附近放大所得到的概略图。如图7所示,蒸气循环流路34包括大致水平部分34a和大致垂直部分34b,大致水平部分34a包括设置有蒸气放出体9的凹部34c,大致垂直部分34b的一端连接在大致水平部分34a上、另一端连接在解冻蒸气入口(未图示。)上。凹部34c是在大致水平部分34a上下降一阶形成的台阶部分,其高度H和宽度L能够在可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适当选择。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来自蒸气循环用风扇39的风(图7中的箭头Z)不会直接撞击蒸气放出体9,所以能够把随着蒸气从蒸气放出体9的放出而释放的显热,即从蒸气放出体9到达解冻室5的显热抑制在最小限度,从而能够使加湿(潜热)的比例提高。
如图7所示,在蒸气循环流路34内,大致水平部分34a和大致垂直部分34b的连接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曲面状,构成曲面状部分34d。因为大致水平部分34a和大致垂直部分34b的连接部(特别是角部)通常包括直角部分所以水分容易凝结,但根据图7所示的结构,当已加湿的风(蒸气)朝着箭头Z表示的方向前进时,因为蒸气在上述角部顺畅地循环所以能够抑制水分的凝结。
如图8所示,冷却机构4构成为:经由冷却气体循环管21使作为冷却体20的单元冷却器(unit cooler)与冷却机19相连通地连接在一起。而且,还设置有电磁阀22、膨胀阀23、气液分离器24和吸入压力调整阀24’。这样的冷却机构4具有将已由冷却机19冷却的制冷剂供向冷却体20,使冷却体20周围的温度下降的结构。
如图1所示,解冻室5包括前表面上有开口的大致呈矩形箱型状的解冻室本体25和开闭自如地覆盖并设置在开口上的盖体26,配置在本体机壳2的大致中央位置。而且,还能够包括把手27、铰链28和托盘(tray)支架29,由左右一对的托盘支架29支持托盘抽拉自如,在托盘的上部承载被解冻物。
在解冻室5中,如图2所示,在左侧壁30上形成有解冻蒸气流出口31;如图3所示,在右侧壁32上形成有解冻蒸气流入口33。解冻蒸气流入口33和解冻蒸气流出口31在解冻室5的外周部分经由蒸气循环流路34而相连通地连接在一起。
如图2所示,解冻蒸气流出口31形成为:从解冻室5的左侧壁30的上部到下部,相邻的解冻蒸气流出口31的间隔变窄,左侧壁30每单位面积的开口面积依次增大。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解冻蒸气流入口33形成为:从解冻室5的右侧壁32的上部到下部,相邻的解冻蒸气流入口33的间隔变宽,右侧壁32的每单位面积的开口面积依次减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从左侧壁30的上部和下部流入、从右侧壁32的上部和下部流出的蒸气流在解冻室5内大致均匀,从而能够使蒸气均匀地接触所有被解冻物,进而能够使解冻效率提高。
如图7的说明所述,蒸气循环流路34包括大致水平部分34a和大致垂直部分34b。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包括位于解冻室本体25的顶壁35与本体机壳2的顶壁36之间的大致水平部分34a(未图示。)、以及位于解冻室本体25的侧部的蒸气流入侧循环流路34e(大致垂直部分)和蒸气流出侧循环流路34f(大致垂直部分)。
蒸气流入侧循环流路34e(大致垂直部分)从解冻室本体25的顶壁35与本体机壳2的顶壁36之间通到解冻室本体25的左侧壁30与本体机壳2的左侧壁37之间,蒸气流出侧循环流路34f(大致垂直部分)从解冻室本体25的右侧壁32与本体机壳2的右侧壁38之间通到解冻室本体25的顶壁35与本体机壳2的顶壁36之间。
如图1所示,在蒸气循环流路34上,在中途部设置有蒸气供给机构3的蒸气放出体9和冷却机构4的冷却体20。在解冻室5的垂直方向的下侧设置有蒸气生成机6,在解冻室5的顶壁35的左侧上部设置有蒸气放出体9,使蒸气放出体9与蒸气生成机6相连通地连接在一起的蒸气供给管10通过蒸气流入侧循环流路34e的外部。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从蒸气供给管10产生的显热到达解冻室5。
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3所示,在解冻装置1的背面侧部设置有冷却机19,在解冻室5的顶壁35的右侧上部设置有冷却体20,在冷却体20与蒸气放出体9之间设置有蒸气循环用风扇39。因为虽然在蒸气循环用风扇39附近放出蒸气,但风不会直接撞击蒸气放出体9,所以能够使显热的发生在最小限度,确保了蒸气所流动的大致水平部分34a和大致垂直部分34b的总距离,从而能够在低温带维持高湿度。
另外,虽未图示,驱动蒸气循环用风扇39的马达设置在本体机壳2的外侧。这样一来,就能够抑制马达的发热(显热)到达冷冻室5内,从而易于在冷冻室5内维持高湿度环境。因为可以不让马达暴露在高湿度环境下,所以对马达的耐久性也有利。
利用蒸气循环用风扇39使已从蒸气放出体9中放出的蒸气强制循环,蒸气通过蒸气流入侧循环流路34e从解冻蒸气流入口33流入解冻室5内部,与放置在解冻室5内部的被解冻物接触,利用蒸气的潜热对被解冻物进行解冻,然后,从解冻蒸气流出口31流到解冻室5的外部,通过蒸气流出侧循环流路34b,再由蒸气循环用风扇39强制循环。
此处,能够使用各种具有送风能力的现有公知的风扇作为蒸气循环用风扇39,优选例如能够使用一台或多台风扇在解冻室5的内部输送例如1.0~1.5m/s的风。如果能够完成这种风量的送风,就能够更可靠地使蒸气强制循环。例如,可以使用两台风量1000CMH的风扇。
此时,由蒸气放出体9和冷却体20来调整蒸气的湿度和温度,从而在解冻装置1工作过程中,将解冻室5的内部温度控制在例如室温(24℃~25℃)下,将解冻室5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总是为大致100%。更具体而言,在解冻室5中,利用控制装置42控制冷却机构4和蒸气供给机构3,以满足关系式(1):
Figure BPA00001308879900101
和关系式(2):Hin>Hout。
由冷却体20的冷却夺走的显热ΔQc可以通过使用温度计和风速计(未图示)对上述冷却体20前后部分的温度差和风量进行测定而得到,其单位是kcal/h。而且,由来自蒸气放出体9的蒸气施加的潜热和显热ΔQv中的显热可通过使用温度计和风速计(未图示)对蒸气放出体9前后部分的温度差和风量进行测定而得到,其单位是kcal/h。另外,ΔQv中的潜热能够通过假设100℃的蒸气开放存在于大气中来估测。
来自蒸气放出体9的蒸气的加湿量Hin可通过使用蒸气用流量计(未图示)对连接在解冻室5上的配管内的蒸气通过量进行测定而得到,其单位为kg/h。而且,冷却体20的除湿量Hout可通过称量来自所述冷却体20的排水量而得到,其单位为kg/h。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解冻装置1,通过满足上述关系式(1),能够将解冻室5内的解冻温度(SP值)稳定地维持在大致一定的温度;通过满足上述关系式(2),能够将解冻室5内的环境维持在高湿度(相对湿度95%以上)下。即,能够使冷却机构4和蒸气供给机构3平衡性良好地工作,便能够一边将解冻室5内维持在高湿度环境下一边进行解冻。
因为解冻室5存在于蒸气供给机构3的蒸气生成机6和冷却机构4的冷却机19之间,蒸气循环用风扇39的马达设置在本体机壳2的外部,所以能够尽可能地防止成为高温的蒸气生成机6和成为低温的冷却机19的干扰,从而能够降低热损失。
而且,能够一体形成解冻装置1,从而能够使解冻装置1紧凑化,并且能够易于运输和移动解冻装置1,这样一来,就能够易于设置解冻装置1或者改变设置场所等。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基础上并用本领域公知的技术。
-产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解冻装置,能够达到与现有的解冻装置相同或比现有的解冻装置更高的热效率,并且在工作时将解冻室内的相对湿度维持在大致100%。而且,因为能够使本发明的解冻装置紧凑化,所以易于运输和移动,并能够设置在各种场所中用于各种被解冻物的解冻。

Claims (11)

1.一种解冻装置,包括:
本体机壳;
形成于所述本体机壳的内部、并且具有解冻蒸气流入口和解冻蒸气流出口的解冻室;
在所述解冻室的外部由所述解冻蒸气流出口和所述解冻蒸气流入口连通而形成的蒸气循环流路;
具有设置在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内的蒸气放出体的蒸气供给机构;
具有冷却机和设置在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内的冷却体的冷却机构;
具有马达的蒸气循环用风扇,该蒸气循环用风扇为了使已由所述冷却体冷却的所述蒸气在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和所述解冻室中循环而供风,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解冻室中还包括控制所述冷却机构和所述蒸气供给机构的控制装置,以满足以下关系式:
关系式(1):
Figure FPA00001308879800011
(式(1)中,ΔQc是由所述冷却体的冷却夺走的显热,ΔQv是由来自所述蒸气放出体的蒸气施加的潜热和显热。)以及
关系式(2):Hin>Hout
(式(2)中,Hin是来自所述蒸气放出体的蒸气的加湿量,Hout是所述冷却体的除湿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气放出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供给所述蒸气,所述外管覆盖所述内管的一端以将所述内管的一端包住,并且具有将所述蒸气供给到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内的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蒸气循环流路包括大致水平部分和大致垂直部分,所述大致水平部分包括设置有所述蒸气放出体的凹部,所述大致垂直部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大致水平部分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解冻蒸气入口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致水平部分和所述大致垂直部分的连接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曲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设置在所述本体机壳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气供给机构包括经由蒸气供给管与所述蒸气放出体相连通地连接在一起的蒸气供给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冻蒸气流入口形成为:包括多个流入开口部,并且所述流入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从所述解冻室的上部到下部依次减小;
所述解冻蒸气流出口形成为:包括多个流出开口部,并且所述流出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从所述解冻室的上部到下部依次增大。
8.一种解冻装置的工作方法,其中所述解冻装置包括:本体机壳;形成于所述本体机壳的内部、并且具有解冻蒸气流入口和解冻蒸气流出口的解冻室;在所述解冻室的外部由所述解冻蒸气流出口和所述解冻蒸气流入口连通而形成的蒸气循环流路;具有设置在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内的蒸气放出体的蒸气供给机构;具有冷却机和设置在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内的冷却体的冷却机构;具有马达的蒸气循环用风扇,该马达为了使已由所述冷却体冷却的所述蒸气在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和所述解冻室中循环而供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解冻室中,还包括控制所述冷却机构和所述蒸气供给机构,以满足以下关系式:
关系式(1):
Figure FPA00001308879800021
(式(1)中,ΔQc是由所述冷却体的冷却夺走的显热,ΔQv是由来自所述蒸气放出体的蒸气施加的潜热和显热。)以及
关系式(2):Hin>Hout
(式(2)中,Hin是来自所述蒸气放出体的蒸气的加湿量,Hout是所述冷却体的除湿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蒸气所具有的显热使所述蒸气成为过热状态并供给到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蒸气循环用风扇形成的风不直接撞击所述蒸气放出体地使所述蒸气在所述蒸气循环流路内循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蒸气不滞留在所述蒸气循环流路中的一部分地进行循环。
CN2008801306638A 2008-08-04 2008-08-04 解冻装置 Pending CN1021120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02097 WO2010016090A1 (ja) 2008-08-04 2008-08-04 解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2012A true CN102112012A (zh) 2011-06-29

Family

ID=41663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06638A Pending CN102112012A (zh) 2008-08-04 2008-08-04 解冻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12012A (zh)
WO (1) WO20100160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8888B2 (ja) * 2008-12-03 2012-06-20 関西電力株式会社 真空解凍装置
US20220132892A1 (en) * 2020-10-30 2022-05-0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ood thawing cabinet and related method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90046A (ja) * 1998-04-10 1999-10-26 Kyowa Reion Seizo Kk 解凍装置
CN1656944A (zh) * 2004-02-16 2005-08-24 三浦工业株式会社 解冻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90046A (ja) * 1998-04-10 1999-10-26 Kyowa Reion Seizo Kk 解凍装置
CN1656944A (zh) * 2004-02-16 2005-08-24 三浦工业株式会社 解冻方法及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IROKAZU FURUKAWA等: "Thawing systems by superheated steam and low temperature air", 《REFRIGERA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16090A1 (ja) 201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91546B2 (en) Low temperature clothes dryer
US20060032258A1 (en) Cooling assembly
JP4317195B2 (ja) 乾燥機
US20100088919A1 (en) Air-drying assembly
US20110067262A1 (en) Drieng system with circulating gas
CN101796242A (zh) 用于干衣机的除湿装置
KR101436754B1 (ko) 옷 건조시스템
US9310129B2 (en) Condensing dehumidifier
CN107462048B (zh) 一种基于分区控制的热泵带式干燥设备及其干燥方法
KR102014233B1 (ko) 드레스룸용 제습기
KR20130054525A (ko) 전기온풍기
CN102112012A (zh) 解冻装置
KR101536978B1 (ko) 식품건조장치
CN106322606A (zh) 恒温恒湿机
JP4983456B2 (ja) 空気調和機
KR102509378B1 (ko) 곡물의 γ-아미노부티르산 부화 장치
CN107478039B (zh) 一种基于分区控制的热泵带式干燥系统及其干燥方法
JP4535341B2 (ja) 解凍装置
KR101373027B1 (ko) 김 건조기
KR200394915Y1 (ko) 기화식 가습기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JP4733614B2 (ja) 排熱の有効利用を図る海苔乾燥装置
WO2014063238A1 (en) Secure indoor data center
KR200485974Y1 (ko) 가습형 온풍기
US245911A (en) Edgae j
KR20170114095A (ko) 드레스룸용 제습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